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备课(精选6篇)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备课 篇1
2013-2014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四篇课文中《小草之歌》《争吵》《小泽征尔的判断》是精读课文,《皮巧根桥》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是对崇高品质的歌颂。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要求认字21个,会写28个。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5、学会正确表达如何劝说别人,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
6、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具准备:
搜集的资料、课件等
六、课时安排: 十一课时
小草之歌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的字有:渺、惭、愧、丘、娇、辽、涯;会写的字有: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掌握的词语有:计较、奉献、幸福、缺少、沙丘、锁住、同胞、打扮、辽阔。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顺序,说说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4.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了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小草产生敬佩之情。体会小草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会认的字有:渺、惭、愧、丘、娇、辽、涯;会写的字有: 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掌握的词语有:计较、奉献、幸福、缺少、沙丘、锁住、同胞、打扮、辽阔。3.感悟文章大意,体会文字之美。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师出示谜语:它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它从不寂寞,从不烦恼,它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指的是谁吗?
(二)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宜振的一首诗《小草之歌》。板书课题。(展示课件)
(三)齐读课题后释题:题目中的“之”跟“的”相当,“小草之歌”即“小草的歌”。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比如:小草唱的是什么歌?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认读生字词。(展示课件)
(三)自主交流识记生字,汇报识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鼓励。
(四)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展示课件)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
(五)生互相提醒最易写错的笔画。
(六)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并范写“福”和“奉”两个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大意。
(一)默读诗歌,说一说诗歌是按照怎样的表达顺序来写的。
学生反馈。
(二)小组合作探究: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展示课件)
1、学生齐读诗歌。
2、分组读诗歌并讨论本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三)小组长汇报交流情况。
(四)师小结:小草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它能防洪、固沙、美化环境,它的生命力顽强,(五)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录音读。巩固识记。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词语。
五、板书设计:
17、小草之歌
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
教学反思: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了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小草产生敬佩之情。体会小草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回顾感知
(一)今天让我们再次唱响这首《小草之歌》(板书课题)(展示课件)
(二)结合上节课学习,说说诗歌是从哪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
二、熟读诗歌,理解感悟
(一)自读诗歌,读中发现。
1.学生自由读全诗,看看从诗歌中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读书的新发现。
(诗歌中 1~3 小节、4~6 小节在写法和结构上相似;诗中采用拟人手法,把小草当作人来写。)
3.师小结:
这首诗无论是语言还是韵律都很美,诗中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当作人,让小草进行自述,显得亲切、生动、易懂。
(二)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诗歌的第一至三小节,并出示学习提纲:(展示课件)
(1)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什么?
(2)把不懂的地方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讨论。
(3)读了这一部分,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请用诗歌中的句子说一说。
(4)应该怎样读好这一部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学习。
3.生反馈学习情况,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 释疑:“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同时(展示课件)帮助理解。
4.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每小节的前一句时声调要抑,读出小草的自谦,读后一句时声调要扬,以表达出小草的奉献精神。
5.师范读后指名读,师生评议,全班齐读。
6.师小结: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能为天地间献一点绿色,为大自然的需要做一丝奉献,向大自然的索取却很少。(板书:奉献)
(三)自主探究,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师出示第二部分内容。(展示课件)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3.学生分小组自主交流学习。
4.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体会到小草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很大。
①怎样理解“大伙拉起手会击退洪水的咆哮”?(展示课件)(板书: 防洪)
②“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是指什么?(展示课件,同时播放视频)(板书:固沙)
③怎样理解“把祖国的山河打扮得更俏更娇”?(板书:美化环境)
(2)师指导朗读:朗读这一部分时要用比较坚定的语气来读,把小草 击退洪水、锁住沙丘、美化祖国山河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师生评议。(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教师小结:小草在防洪、固沙和美化环境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值得自豪,令人敬佩。
(四)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1.齐读诗歌第七小节。
2.生自由谈理解。
3.教师结合课件引导理解“枯槁”(展示课件)和“天涯海角”。(展示课件)
4.生有感情朗读,互相评议。
5.教师小结:小草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所以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来赞美小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6.师生齐背“离离原上草„„”。
三、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创设情境,师生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学生自由练读。
3.师生合作,串背全诗。
4.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出对小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默默地为大自然的需要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小草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诗歌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把小草当人来歌颂,大家说说,有哪些人能像小草一样为社会默默地做出奉献的?
2.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幅小草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赞美的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在 《我的采集本》上。
六、板书设计:
小草之歌
奉献
防洪
固沙
美化环境
生命力强
教学反思:
———————————————————————————————————————————————————————————————————————————————————————————————————————————————————————— ——————————————————————————————
18、争吵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以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
3、理解“戒尺、胳膊肘、嫉妒、服侍、高尚”等词,会正确书写“缘、承”等字。课时重点:
1、理解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时难点:
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教学过程
一、课前迁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肯定有很多朋友,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
⑴ 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⑵ 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⑴ 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⑵ 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⑶ 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⑴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⑵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⑶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⑴ “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⑵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⑶ 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⑴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教学板书: 18 争吵
宽容 友好
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理解“挨”、“防御”、“缘故”等词。教学重点:
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己选择一句写:
克莱谛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父亲那么喜欢克莱谛,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眼睛里表示出悲哀,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与安利柯重归于好,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是呀,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克莱谛能主动表示和安利柯友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安利柯就不想和克莱谛和好吗?
二、研读写“安利柯”的句子
1、反复默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反馈:
吵完架后,安利柯的心里很不安、很后悔,很矛盾。
3、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交流:
⑴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学生交流要点:“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个别读,齐读,读出我后悔的心理。
⑵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指名读、齐读,读出安利柯矛盾、好面子的心情。
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是要与我重归于好,“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我”的意思与安利柯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 了)。
4、我就这样后悔着,不安着,矛盾着,──出示“终于挨到了放学。”结合上面的内容,说说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5、去读读在放学路上,“我”的表现,你又发现了什么?
⑴ 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理解防御)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⑵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小结:克莱谛与安利柯和好如初,除了克莱谛主动友好外,安利柯的知错认错也是很重要的。
小结:知错 认错
三、研读写父亲的话
1、课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都让我们很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找出写父亲的说的几句话,读读,你能读懂什么?
反馈出示: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交流: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脸一沉”换个词。
小结板书:应该 不应该
3、父亲说的几句意义深刻的话,安利柯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4、那么在放学路上,安利柯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了像父亲说的。想象写放学路上安利柯主动认错和好的情节。指名读,评议。
出示:
终于挨到了放学。
5、小结: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
四、课外拓展
1、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意大利作家,(1846~1908)
内容简介: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一译《心》。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夏丐尊先生执译并序言:“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2、布置作业
⑴ 阅读《爱的教育》。
⑵ 抄写父亲说的话。
⑶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的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和谐、素质、权威、桂冠、判断、果敢、试探”等词语。
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质疑,继续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小泽征尔是什么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2、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词。
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②指读新词,自读带新词的语句。
三、初读课文: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3、交流初读收获。(不要求都解决,有些可引导读相关部分,有些等进一步学习时解决。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读第一自然段;介绍相关资料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在什么情下做出判断?指挥家大赛—决赛—
面对国际大师他判断的对吗?最后一个自然段
4、再读课文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断”很不一般。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的,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2、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中,果敢的指出乐谱的错误,获得桂冠经过;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3、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中,果敢的指出乐谱的错误,获得桂冠的具体经过;懂得生活中碰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学难点:
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以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听交响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交响乐视频请大家欣赏,欣赏中给大家介绍乐队,乐谱,指挥家。引出视频当中的指挥家就是本课文中出现的主人公小泽征尔。
2、板书。
二、检查复习情况
1、复习文中重要词语:
全神贯注 和谐 郑重声明 考虑再三 坚信 判断 桂冠
2、快速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欧洲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获得桂冠。)
三、学习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小泽征尔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2、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小泽征尔指挥时的句子并思考:小泽征尔参加了一场什么比赛?(具有国际水平)
3、过渡:小泽征尔在比赛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齐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小组自由讨论,完成表格:小泽征尔分别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做出了怎样的判断?判断的结果又如何?
5、反馈学习情况,指名学生汇报。
(第一次判断:不和谐,以为是乐队错了,重奏仍觉得不自然;
第二次判断: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得到掌声,大赛夺魁。)
6、过渡:为什么小泽征尔这样一个判断能够获得大赛的桂冠?快速从文中找出答案。理解重点句子: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这种素质”指的是哪种素质?
(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
四、总结
1、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像小泽征尔学习敢于向权威挑战,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2、出示:相信自己这是自信,不相信自己这是自卑,过分相信自己,听不进别人的善意劝告叫自负,我们应该自信,不要自卑,更不能自负。
五、拓展延伸
1、了解小泽征尔个人资料和成就。
2、对于中日关系,我们仍然要对小泽征尔怀有一种崇敬之情。并怀着这种崇敬之情欣赏视频。
六、作业设计.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亲人听。
2、写一篇日记《我心目中的小泽征尔》。板书设计:
小泽征尔的判断
坚定的信心
不迷信权威
夺得桂冠 果敢的作出判断
教学反思:
———————————————————————————————————————————————————————————————————————————————————————————————————————————————————————— ——————————————————————————————
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认识“陡、峭、朽”三个生字,理解“陡峭、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2.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如何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3.让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为别人着想,做一些有益别人的事。
教学重点:
了解皮巧根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是怎样架桥的,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座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难点:
1.理解大家一直叫这座桥为“皮巧根桥”的原因。
2.让学生学会为别人着想,做一些有益别人的事。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小组讨论法
情感体验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于桥并不陌生,能不能告诉老师你都见过什么桥?今天老师也带领大家去认识一座特别的桥,它叫“皮巧根桥”。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皮巧根是谁?他为什么架桥?他怎样架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课文朗读,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陡峭
危险
朽烂
不约而同
(二)检查生字词的自读情况。
(三)齐读课文,正音。
(四)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合作探究
(一)默读感悟,探究问题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怎样架桥?
(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 “皮巧根桥”?
(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怎样架桥?
① 指名读1~8自然段。
②对于孩子们的想法你有什么体会?(空想、不切实际)
③皮巧根是怎么做的?画出来的句子是什么?
a指名读画出来的句子。
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就动手砍柳树。皮巧根砍了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才把树砍倒。
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架柳树→砍树枝→加栏杆)
b.指导朗读,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才能表现出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呢?
c.最后他终于建成了一座什么样的桥?(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桥)
(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 “皮巧根桥”?
①小组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四、总结全文,鼓励练笔
(一)学完了课文,你觉得皮巧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肯努力等)你最想跟他说什么?(你真棒!你乐于助人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二)像皮巧根这么有爱心的人不止是在课文里才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请你睁开聪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 的好人好事。
五
作业:
以“爱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住要用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好品质。板书设计: 皮巧根桥
磨斧子→砍柳树→架柳树→砍树枝→加栏杆
教学反思:
———————————————————————————————————————————————————————————————————————————————————————————————————————————————————————— ——————————————————————————————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要求:
1、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2、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
5、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教
法:
以读代讲法、指导朗读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2、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词语真有趣。
1、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2、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3、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4、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读一读,想一想。
1、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2、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3、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4、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5、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6、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二、学习“积少成多”
1、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2、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3、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
2、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
1、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3、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 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4、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5、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二、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1、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2、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3、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4、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5、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三、笔下生辉
1、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2、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
3、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4、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6、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反思:
———————————————————————————————————————————————————————————————————————————————————————————————————————————————————————— ——————————————————————————————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备课 篇2
1. 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分类复习易错生字词语, 做到读写正确。积累并在语境中运用ABB式、ABCC式、AABB式词语。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回顾课文内容, 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
3. 重读单元习作中自己编写的童话, 进行片段修改, 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单元自主复习单。
(自主复习单帮助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词语、梳理童话故事的人物和作者, 引导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喜欢童话人物的理由, 并生动地讲述童话故事)
2. 教师制作复习课件, 设计课堂复习单。
【教学过程】
一、梳理生字词语, 巩固字词练习
(一) 字词过关
1. 巩固本单元的易读错生字及易写错词语。
脸颊 铁锹 树杈 一副 彼此 拽住
隆冬 凝视 覆盖 冷酷 拆除 伐木 告示牌
草翠花开
(1) 读准生字, 读对词语。
(2) 提醒关键笔画并书空。
2. 完成复习单1、2小题 , 并校对。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
(2) 看拼音, 写词语。
(设计意图:对接学生的复习起点, 了解学生本单元容易写错的字词, 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炒热饭”的现象, 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自主复习单的完成,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复习的意识, 便于促进学生在复习阶段养成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 词语运用
1. 聚焦盘点ABB、AABB、ABCC的词语。
火辣辣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2. 联系童话人物, 用好这些词语。
3. 小结:用上这些词语可以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动、更形象。
4. 积累同一类型的词语, 并选择一个造句, 描写人物的特点。
慢吞吞——奶奶做起事来, 总是慢吞吞的。
乐滋滋——今天我考了一百分, 心里乐滋滋的。
认认真真——上课时, 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讲。
议论纷纷——老师在上面讲课时, 总有一些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
5. 同桌互相评价, 推荐好句。
(设计意图:不同学段对于ABB等类型的词语的掌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已经积累的基础上, 能够创设语境, 学会运用是第二学段词语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童话故事中人物特点的描写, 灵活运用这些类型的词语, 可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二、回顾课文, 理解童话特点
1. 围绕自主复习单, 小组交流最喜欢的童话人物, 并说说理由。
2. 教师小结: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超常的魔力, 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3. 围绕童话人物, 朗读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体会童话语言的丰富性。
(1) 巨人行为前后变化的句子。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2) 小木偶诉说“脑袋疼”的句子。
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 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笑嘻嘻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 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3. 小结: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
4. 再次出示童话故事, 小组交流童话故事的启示。
5. 梳理故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得到启示。
1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2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老木匠说得没错,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6. 小结童话的特点: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给人有所启示。
(设计意图:单元导读中要求学生要“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而童话的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仍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结合课文内容, 以童话人物为线索, 进行小组合作, 运用“评价、朗读、说理”的学习方式自主梳理, 进而明晰童话的特点, 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三、习作修改, 互相评价
1. 梳理自己写的童话内容, 填写表格。
2. 对照童话特点, 自我评价。
书写端正 ( ) 语句通顺 ( ) 好词佳句 ( )
想象丰富 ( ) 情节精彩 ( ) 有所启示 ( )
3. 修改自己编写的童话中的一个片段, 伙伴评价, 教师点评。
修改1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修改2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想法
修改3 :童话故事中揭示的启发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备课 篇3
一 、片段写作
他是一个瘦小的男孩,比同龄人要矮很多。要不是开学报到那天老师点到他的名字,我还真怀疑他走错教室了。他长得很迷你,什么都很小,小小的脸庞,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最可爱的是他小小的眼睛。那双眼睛可真神奇!一般人的眼眶是狭长形的,他的却是偏椭圆形。小小的黑眼珠子嵌在小圆眼眶里不停地转悠,真是有说不出的机灵。以前有听别人说起过“豆大的眼珠”,一直不能领会,看到他的眼睛,我忽然冒出一个词“绿豆眼”。他喜欢笑,一笑起来,整个五官都“挤”在一起,特别生动。这时你会发现他的小嘴唇颜色特别鲜亮,小眼睛连缝都没了,反倒小脸庞上出现了两个深深的酒窝,让人忍不住想去戳一戳。他有一头自然卷发,发质偏黄,总是蓬松地堆在头顶。他有一个习惯动作,当遇到难题或遭到批评时,总是用右手不停地挠头皮。这时他的那头卷发就像秋天的杂草一般了。你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们班鼎鼎大名的“袖珍娃”——高昊博。
沈思怡 浙江省桐乡市第九中学701班
[【蔡老师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这就叫“千人千面”。那么写作中如何才能将一个人的外形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特点进行描绘。这段文字刻画人物肖像可谓独到。首先,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小”来细描细绘。个子小、脸庞小、鼻子小、嘴巴小、眼睛小……这是从整体上来把握人物的外形特征。其次,作者能选取最有特征的点来进行突破。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眼睛,让人看到一双机灵的“绿豆眼”。对于小酒窝和黄色卷发的描写也十分生动。最后,还能找到“迷你”“袖珍”等恰当的总结性的词来概括其特征,更强化了人物的特征。
当然,这段文字还有一个小瑕疵。对人物瘦小的形体描写不够准确。可直接写他的身高、体重,比如:“他是一个瘦小的男孩,身高不过一米三,体重大概三十多公斤,看上去像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备课 篇4
语文天地三
教学要求:
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培养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写字又快又好。在对比探究中感受古人在谴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在想象吟咏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在对比临写中体会书法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推敲炼字的习惯,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象吟咏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推敲》
指名说“推敲”一词的由来。
明确要求:说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六要素。
生练习概括文章大意,互相补充。引导学生谈谈对贾岛的评价。品位“推敲”精髓:生读,想象意境,体会二者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别。(敲,以轻微的声响反衬夜深人静,意境更为深远。)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 师小结过渡。
三.学习课文《千锤百炼为一“绿”》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完成板书,揭示王安石炼字的经过。
(到)→(过)→(人)→(满)„„(绿)交流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看法。生在替换朗读中品味王安石炼字的独具匠心与孜孜以求。露一手:王安石在炼字时,除了文中提到的五个字外,还可能用过哪些字? 四.总结拓展
生读读课后几个词语,谈谈贾岛与王安石的共同点,以及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师展示杜甫名句与生共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第二课时
一. 畅所欲言
生读读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生读一读,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想一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感受: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积累,在生活中多观察感悟。二.初显身手
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师归纳介绍欣赏钢笔书法的方法,指导学生从的形态、意境和气势去观察、感悟和体味。
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学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第三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
一激趣导入
师介绍与对联有关的趣事 揭题:对对子。
二.生练习,找规律 师出示:
杨柳岸,__村。(杏花)明月松间照,__石上_。(清泉流)
生作答,并诵读对联,在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的同时,找寻对对子的方法。生练习,快速答题:
鸟归沙有迹,_____。(帆过水无痕 山间明月,____。(海上日出)白马秋风塞上,______。(杏花春雨江南)黄菊倚风村酒熟,_______。(紫门临水稻花香)三.举行对对子擂台赛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备课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会运用20个词语,会读会认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四篇课文。
3、能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 和爱国情怀。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 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到导入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的艺术”主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出示本单元要求会认的词语:
侮辱 威风 矮小 冷笑 为难 规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盗贼 取笑 笑嘻嘻 赔不是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解释 负责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 了如指掌
学生自由读------指名分行读,边读边正音------同桌互查读------指名4号开火车读,检测掌握的情况。--------请同学们自己读,加深记忆-------出示易读错的词语,强调读音。一对一同桌师徒,互助的同学互读互查。
4.出示本单元重点的多音字。每组的4号开火车读,检查掌握情况。
5、小组选代表汇报你们查找的词语的意思?说说怎么知道的?
(小结:看来查字典、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先拆后合、找近义词等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6、多好的词呀,我们要学会运用,谁能选几个说句话?
(三)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1.课文读得怎么样?进入第二关:课文朗读关:我读我入境,流利有感情。(出示读书要求)
2.我也找到了一些难读的句段,敢读吗?(出示句段、逐课进行)快速默读,谁来展示?(师相机指导,指名读或齐读)第10—13课任意一段
(四)概括文意,明确主题
1.课文读通了,那每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进入第三关智慧关:开动脑筋,启迪智慧。2.小组交流一下,有困难的快请教本组同学。3.谁来汇报(学生汇报)
小组选代表汇报每一课的主要内容,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试着作补充。老师一定要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抓住要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之后老师提出简单的问题:
1)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得知得智,展示精彩:
师小结:这些问题,有的可以自己查资料解决,有的需要我们细读课文、深入思考,还有的需要我们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吧!
(四)达标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甚:(很)诣(拜见)乃(就,于是)曰(说)未(没有)
(2)《打电话》是我国著名相声演员()和郭启儒合说的相声。艺术家们创作这个相声,目的是告诉我们:()(3)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你们怎么一打起电话来就没完没了(),两个人还一唱一和()。以后说话要尽()量简洁,不要那么啰嗦,省得挨()妈妈的骂。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字词读写课”备课
教学目标:
1、2、会读会认11个词语,能读会写会运用20个词语。
正确认读本单元的词语,并能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4、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练习写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并进行整合词语的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回顾主题,导入新课
1、回顾本单元主题——语言的艺术。
2、回顾每课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齐读:
10《杨氏之子》、11《晏子使楚》、12 《半截蜡烛》、13 《打电话》 能简单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吗?
二、赏读词语
(一)我会读 出示本单元重点词语
侮辱 威风 矮小 冷笑 为难 规矩 招待 囚犯 出息 大臣 柑橘 盗贼 取笑 笑嘻嘻 赔不是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解释 负责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 了如指掌
1、自己试着读
2、读给同位听,互相正音
3、指名分行读,及时纠正不正确读音,易错,易读不准的音全班齐读。
4、开火车检测读
5、全班齐读
(二)指导书写
老师强调其中比较容易写错的字:梁 惠 诣 辱 橘 贼
3、学生在写字本中认认真真把以上字每个写两遍,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完后同位互相交换检查。
(三)品读感悟词语
1、词语交流:对于这些词语我们只是会读会写还不行,我们要能正确地运用他们还必须理解他们他们所蕴含的意思。每个词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你能把你喜欢的词和你对他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
2、根据学生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阅工具书,(2)根据上下文来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重点理解:“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联袂成云” 等词语。(要说出所解释词语在哪篇课文哪一段或哪一页)还有哪些词不理解?谁帮助。
3、有感情地朗读词语,小组进行pk比赛.(带着感情再来读词语,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要读出词的韵味。)
4、评价哪一个组读得最好。(主要引导学生从是否把词读得正确,是否读出词的韵味,读出对词的理解方面去评价。从而让全班同学知道如何读好词。)
(四)妙语连珠
你想用这些词语来写段话吗?拿起你手中的生花妙笔,从这些词中选3——5个来写一段话。写的时候语句要通顺,用词要准确,书写要认真、漂亮,写完后认真修改。
1、学生练笔写话,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完后进行修改。
2、写完的小组内交流。
3、组内交流完推选精彩的片段班内交流。
三、名言诗句积累
1、自由读
2、齐读,交流:它们分别是写什么的?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回文联)3.自由背诵。
四、课堂小结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单元的词语,并尝试着做了简单的运用,下节课,我们将走近课文,去感悟那令人难忘的童年。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本单元的好词好句。
2、继续朗读本组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以文带文”备课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难点:知道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齐读课题
1.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
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感受。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齐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书:智慧)“惠”是通假字,通“慧”。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原因。
2、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3、指名读。(评价语: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板书:杨氏子)
(二)研读: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插入孔君平的资料齐读,丰富课堂内容)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 “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
3、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齐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
2、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读一读。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生——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曰” “此”。“应声”“未闻” “夫子”谁还会说。
(五)体会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板书:杨梅
杨家果)
2、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板书: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理解:未闻,夫子)(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
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不一定)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你们老师可以称为——夫子吗?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不行,因为夫子指的是大人。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们的校长,可以称为——阮夫子。称孔君平为 “夫子”显得有礼貌。我们分男女同学来对对看。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应声答曰
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黄色,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 积累: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像这样形容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呢?(出口成章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油嘴滑舌唇枪舌剑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
五、熟读成诵
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1、练习背
2、指名背。
3、男女生比赛背诵。
带文《世说新语》两则
1.《陈太丘与友期》2.《钟氏之子》 自学提示:
1、读诗句,读流利。
2、简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看看元方和钟氏兄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字,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生读课题,师介绍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从课题“晏子使楚”中,你知道了什么?(晏子出使楚国。)
是啊,晏子出使楚国,那作者又是怎样写他出使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晏子去楚国看一看。
(二)初读
在初读板块,我要达成两个目标。一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教者帮助他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纠偏字音:乘(第四声)机 枳(翘舌,第三声)大夫(注意多音字,这里念da fu)
注意字形:晏 辱(都为上下结构)柑橘 枳(注意偏旁同为:木)
在字义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相机理解,比如
侮辱 尊重 大夫 盗贼等
二是在学生初读过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是让学生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随机梳理板书,达成感知的目标。
(三)品读板块
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具体步骤化的表述方式,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细读第3自然段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标注出楚王第一次侮辱晏子的语句,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找出晏子回击楚王的话,自由朗读,根据提示谈谈晏子语言之妙。(让学生自由说理)
(3)晏子回击的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4)楚王开城门是无奈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让我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步: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第4、5自然段。第三步:感情朗读,理解晏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第四步:总观全文,理解结构(3分)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四)拓展板块
接着我就进入到第四板块的教学,巩固深化、拓展延伸。这里我主要安排如下的语言实践。
1、排练课本剧:分三组分别表演,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并给出每集剧本的剧名。
2、课外拓展练习: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而我恰恰相反)((五)总结板块
最后,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这时候我这样做全课的总结:本文通过讲述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给予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齐国尊严的故事。展现了晏子外交语言的精妙与机智。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 晏子 反侮辱 带文《周恩来妙语趣答》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周恩来总理是我国人民敬爱的领袖。在外交领域,他也是享誉世界的外交大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妙语趣答的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自学要求:
1、读会下面的词语:
挑衅 愕然 尴尬 享誉世界 随机应变 神态自若 福寿绵长 风味之独特 味道之鲜美
2、抓住要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完这两个小故事,仔细品味周总理的语言,你知道周总理的妙语趣答究竟“妙”在何处吗?
4、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让对手无地自容。谁能起来说说你知道的周恩来的故事。
二)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自己寻找答案,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也可以用原文的话回答,开始吧。生自学,师巡视。
3)同学们勾画批注学的可真是认真,下面再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小组讨 论确定这几个问题的完整答案,并推荐一位发言人代表发言。小组集体讨论
师生交流答案,师作小结。《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教学过程:
一、背景展开,情感积淀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这节课,我们来品味这段发生在二战隐蔽战线上的故事。
二、想出妙招,保护蜡烛 1.伪装情报
2.方法是否万无一失,绝对安全? 危机降临了„„
三、抓住细节,感悟形象
1.指名分段朗读3——7自然段,整体感受。2.交流:感受紧张氛围。
3.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怎么办?是生,还是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A.屈服——被奴役,任人摆布——不愿意 B.反抗——殊死搏斗,鱼死网破——被消灭 C.周旋——虚与委蛇,不断寻找转机——? 伯诺德母子是怎样做的呢?
4..默读课文3——7自然段,划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默读课文学习。2)交流:
A.母亲化解危机; B.危机再一次来临; C.情况更加急迫; D.再次化解危机。5.小结并引申
四、悬念犹生,意味深长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蜡烛熄灭了,故事似乎结束又似乎未结束,危机真正过去了吗?德军会不会怀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2.好的小说在结尾是“留有悬念”的。这个悬念会吸引着你不断思考、不断揣摩,继续阅读,而且是创造性的阅读„„
五、作业:
故事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由作者变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创造性地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续写《半截蜡烛》。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母 亲 智慧 沉着
二战期间 大儿子 从容 懂事
小女儿 机智 镇定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 废话连篇 拐弯抹角 婆婆妈妈 寡淡无味 简明扼要 斟字酌句 直截了当 言简意赅 风趣幽默
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为什么?
2、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
1、读过课文了吗?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 嗞嗞 呃 耗子 啰嗦 嘚儿啷 甭
“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
“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看到它。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2、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都是人物对话!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听过相声吗?听过谁说的相声?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
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打电话》就是一段对口相声。
4、这样的课文,老师以前从没上过,真有点犯难。请同学们给老师出点主意: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要说好相声,得熟悉剧本,知道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相声里有几个人?各自有什么特点?说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这样才能表演得到位。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相声的大意。
三、浏览课文,概括大意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2、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青年人打电话约他的未婚妻看戏,半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
板书:半分钟? 2个多小时
四、批注重点,体会幽默
1、这青年人究竟怎么打电话的?他说话有什么特点?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两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幻灯片出示: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2)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再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批注的?对于第一句话,老师认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诉人家自己是谁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让别人去猜?第二句,老师在后面写上了四个字——“画蛇添足”,谁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请大家细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识的话画下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后面做上简要的批注。
3、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谁来把比的阅读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4、你觉得这个打电话的年轻人怎样?你平时这样打过电话吗? 他是在自己家煲电话粥吗?如果你是急着要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五、学说相声,感受乐趣
1、相声是用来表演的!如果我们像平时朗读课文那样读出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下面,老师找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中一小段。
他们俩说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下面,我们来听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表演的相声选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人家为什么能表演得那么有意思?播放原相声选段。
3、刚才,我们听了大师的相声,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说相声?
(待学生发言后进行概括)说相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要吐字清晰,让观众听明白;
②要轻松自然,适当添加“嗯”“噢”“啊”等语气词; ③适当使用儿化音,使之口语化,京味化; ④语气要夸张幽默,要有感染力。
4、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听听老师说得怎么样? 幻灯片出示下面两个句子,教师表演: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儿)吗?学习吗?(噢)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甲:嗯,京戏?不——对。嗯,评戏?不——对。越剧?哎!
4、优秀学生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六、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本节课文,我们认识了一门新的语言艺术——相声,并学习表演了一段相声。让我们想一想: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老师小结:有名的相声艺术家很多,经典的相声剧也不少。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趣的相声说一说,还可以自己尝试着写相声剧本。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主阅读课”备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抓住要点概括课文内容。
3、交流阅读体会。
4、通过描写事情感受语言的艺术。教学重难点:
读书有所得,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通过描写事情感受语言的艺术。回顾主题,导入新课。
回顾本单元主题,“永远的童语言的艺术”导入新课。
学习三篇文章《名人幽默三则》《甘罗十二为使臣》《新地理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幽默的语言是润滑剂,具有神奇的语言魔力,能让人轻松愉快地与人沟通;也能让人自然巧妙地化解尴尬。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幽默三则小故事,品味名人的幽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自学提示:
1、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虚构
蠢货
傲慢
毫不迟疑
直言不讳
2、抓住要点概括课文内容。
3、从海涅、狄更斯、歌德的幽默中,你感受到他们的语言具有怎样的魅力?和同学交流交流。
4、你还了解哪些人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二)5分钟的时间先请同学们自学,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自学的过程中适时的批注,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用五角星标出来。生自学,老师巡视掌握同学们的情况。
三)同学们学的特别认真,现在再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先同桌之间互查词语的读音,然后小组交流这几个问题,重点提出自己不会的,小组解决不了的我们会共同解决。
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老师小结。
四)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二和自学提示三自学后面的两篇文章《甘罗十二为时臣》和《新地理图》。出示自学提示二:
1、会读下面的词语,明白词语的意思。
正襟危坐
家喻户晓
昂然不动
狂妄自大
力排众议
自欺欺人 背井离乡
危在旦夕
有志不在年高
无志空长百岁
2、抓住要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画出赵王对甘罗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剧本,感受甘罗勇敢雄辩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师生交流比较难的问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习作”备课
常用应用文————发言稿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每到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时,大队部要安排一名少先队员走上国旗台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如果是讲话之前,一般都会把讲话内容写成文稿,那就是一种发言稿,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发言稿,板书课题。
二、浏览网页,弄清写法
1、怎样写发言稿呢?下列大家先来看一两篇例文,也可以看看发言稿的写作知识,从班级博客网页中去浏览、思考。
2、学生打开电脑,浏览网页,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想法,明确写发言稿的方法。板书:开头——写称呼、问候
中间——表明自己的观点
①观点鲜明
②条理清楚
③语言简洁明快
结尾——祝语、致谢
三、明确要求,选好题目
1、指名读读习作三的写作要求
2、自由选好题目
3、教师举例、如《竞选班长发言稿》如何写?
再次出示网页,明确竞选班长发言稿可以先向大家问好,接着表明自己的观点,分别介绍自己,说明自己为什么要竞选班长,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当好班长,最后表决心希望大家投自己一票。
四、学生提笔写文
(一)确定题目:
1、提示:可以是×××发言稿,也可以写含有中心的题目,如《伸出你的双手,共建美好校园》、《做一个节约的好少年》。
2、学生交流自己写好的题目。
(二)写开头部分
1、学生自由写开头
2、交流评论,教师点拔
(三)定中间部分
1、学生写明自己的观点,并写出理由来说明观点。
2、交流所写的内容。
3、从条理、语言方面进行评论,教师点拨。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写结尾部分
1、学生写出致谢语
2、交流
五、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写发言稿,了解了写发言稿的基本技巧。发言稿写得好,再加上恰当的表演效果,发言稿就具有较强的激励效果,得到人们的赞同和支持。
六、作业布置
继续完成本次发言稿,认真修改,誊到作文本上。附板书设计:
学写发言稿 开头——写称呼、问候 中间——表明自己的观点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备课 篇6
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课题: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
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一篇篇自读课文。《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纪念他。《牛郎织女(一)》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文章讲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年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部分,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并用玉簪滑出的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允许他们在每年七月初七相会。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让学生讲民间故事。“习作”的内容是缩写故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知道怎样对民间故事进行加工创作,以便讲起来更有新鲜感。“词句段运用”让学生掌握歇后语前后两部分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能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景说得更具体。“日积月累”是积累唐代诗人林杰的古诗《乞巧》。
2.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体到年段具体目标,与本组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能够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基于口语交际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然大方地和别人交流,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简短的故事。但存在自我表现欲重,缺失倾听的问题。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写下来作简要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们还不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还不能做到具体生动。
3.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
单元训练重点:1、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二.单元目标
目标一: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标四: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目标五: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三.单元目标实现
1.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一: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本一类二类汉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前预习单。
目标指向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比赛读、师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强化字音、读通句子,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目标指向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目标指向四:通过小组交流,个人汇报,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目标指向五: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2.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实施
活动一
识字认字
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相批注、汇报—纠正错字
完成前置预习作业(一)
互助自学
检查督促
纠错练字
小组交换做题,互相批阅
活动二
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前准备,自读汇报,学生评价
活动三
精读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和图片感悟文章内容,领会写法。
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导,交流对课文写法的感悟。
活动四
拓展课文
学生再读、拓展阅读
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活动五
主题积累与运用
交流、分享与汇报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六
书写与表达
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
可以具体描写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事情发展的重要过程写清楚!
写《生活万花筒》清楚的记录一件事情
四.单元课时规划
9.《猎人海力布》
2课时
10.《牛郎织女(一)》
2课时
11.《牛郎织女(二)》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缩写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五.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40%);侧重纸笔的单元作业(30%);以任务驱动进行的表现性评价(30%)
作业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评价侧重点
评价要素
练习型作业
会读、会记、会写、会背
1.练习作业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类词语的音、形、义。二类词语的读音和基本意思。
2.实践作业的过程
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细致观察事物,简述文章大意,感悟思想感情。
3.实践读写作业
掌握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作正确流利的书面表达。
4.语文实践作业的基本素养
预习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倾听习惯
练习作业基本知识由小组组长评价和小组组员互评相结合;
实践作业的过程由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读写作业由老师评价
实践作业素养由小组成员依据具体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型作业
熟练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正确表达个人所想所感。
学习
目
标
1.认识本单元二类字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本单元一类字生字,会写本单元课后词语。
2.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字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
4.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来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能采用列提纲绘制连环画,并配文字的方法,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6.掌握缩写和扩写的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并删减、添加内容,做到意思准确,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单元导学作业
单元主题,我明确
阅读单元导语,想一想:
1.我知道了,本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2.我了解了,本单元我要学习什么?
(1)
(2)
(3)
预习课文,我做到
1.第一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文中的一类词语、二类词语。
2.第二遍读课文,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多读几遍。
3.第三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查字典予以证实。
单元字词,我清楚
1.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崩塌()()
发誓()()
嫂子()
谎话()()
结婚()
迟延()
(2)比一比,再组词。
蹋()慌()塌()延()
塌()谎()蹋()廷()
2.我理解的词语是:
():
():
默读课文,我知道
1.下面三道题选择一道填一填吧。
(1)读《猎人海力布》主要写的是,作者按照、、、的顺序讲述了这个故事。
(2)读《牛郎织女(一)》,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3)读《牛郎织女(二)》:。
2.《缩写故事》我的想写:。
3.读了单元的课文我的小问号是?(词语、句子或课文内容都可以提问哟!)
(1)
(2)
时间预设
一课时
任务分配
自学
小组交流及准备要素
评价方式
认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
1.小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完成情况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
…
完成请用√标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单元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图书馆。
教学支撑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文字及图片材料。
《猎人海力布》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写了海力布因救了一条小白蛇而获得了一颗能听懂动物言的宝石,当他知道灾难即将降临时,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变成一块石头。因此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3)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认识“誓、谎”等生字,会写“酬、焦”等生字,理解“酬谢、叮嘱、报答、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默读课文,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民间故事吗?(学生交流)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板书课题。齐读。)
环节二
整体感知
活动一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报答、酬谢、崩塌、千真万确。指名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完成目标一)
2.出示图片,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读后交流,板书: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
经过:海力布得宝石。
结果: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4.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成目标二)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引导分享
活动二
三、深入文本,感受、探究人物品质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感人之处。再仔细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交流:
(1)第2自然段: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指名读,齐读。
(2)第3~6自然段: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指导朗读对话。
(3)第7~9自然段: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
(重点指导朗读,抓住海力布的语气和心情:急切—焦急—镇定。海力布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4.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能够流传千年呢?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合作探究
一、分析理解,阅读感悟
从上节课的分析中,我们了解了故事,那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看来同学们非常认真地朗读了课文,概括能力也特别强。
1.在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呢?请同学们在第1~7自然段中画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2.有一个细节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小白蛇和海力布说话的时候,有一句话重复了两遍,是哪一句?为什么?
3.海力布因为救了小白蛇,而得到了这么好的一块宝石,他是想多打猎去卖钱吗?
4.海力布并不贪图宝石,他想得到宝石就是想多打猎,好多分给乡亲们一些。就是因为这样一颗宝石,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文章的第8~11自然段,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海力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使你感动的地方,做批注。生汇报。抓重点词语指导朗读。(急忙、急得掉下了眼泪、镇定。)
5.在这里有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谁能找到?如果让你描述人物动作,你会运用这些动词吗?试一试。
6.为什么海力布由着急变得非常镇定?
7.谁能找到最后一部分对海力布心理描写的句子?
8.读课件说体会。这里有两个词“迟延、灾难”,谁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难道他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吗?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二、分段阅读,回答问题
1.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海力布平时是怎样热心助人的?
(2)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说要怎样报答他?
(3)龙王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又是怎样叮嘱他的?
(4)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
(5)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是怎样做的?
2.学生在书中找答案,按照以上五个问题来理解课文,抓主要内容。
小结: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很少的一份。他救了小白蛇,老龙王用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酬谢他,小白蛇两次叮嘱海力布,让他不要把动物说的话对别人说,并告诉他如果说了,就将危及自己的生命,后果不堪设想。海力布为了让乡亲们免遭灾难,把实话告诉了大家,他自己变成了僵硬的石头。
三、抓住中心,升华主旨
这节课赞美了谁的什么品质?
小结:这节课赞美了海力布为别人着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完成目标三)
四、布置作业
把“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说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海力布
↓
救龙女——受感谢——得宝石——知灾难——救乡亲——变石头
↓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本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与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和他细心照料,牛郎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将它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为夫妻,在牛郎与织女相互青食插谢了知你和中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历,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4)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你们都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
2.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3.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环节二
整体感知
二、了解作者
1.这个民间故事是谁整理的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引导分享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1)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2)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完成任务二)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牛郎织女(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本文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这部分与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展开叙述,开始叙述了牛郎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和他细心照料,牛郎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接着写牛郎长大成人后被赶出家门,和老牛相依为命,最后将它在老牛的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互诉衷肠结为夫妻,在牛郎与织女相互青食插谢了知你和中仙女在天上没有自由的生活及下凡的经历,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5)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切入主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牛郎和织女还是相爱了。他们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快速默读第1~7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2.交流。
(3)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他们走到一起,最要感谢的是——老牛。
(完成目标二)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复述课文
读第三部分,在这个故事里,为什么是老牛做媒呢?
小结:老牛知恩图报,促成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
3.他们的追求换来了恩爱和美满的生活。
三、指导复述
今天我们阅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像《月光启蒙》中的那家人一样,在灿烂的星空下,讲故事、听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叙事结构。开端和发展可以简单地讲,叙事中的高潮部分一定要讲精彩,讲详细。伏笔的地方要交代清楚。)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四、推荐阅读
《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环节四
布置作业
五、作业
1.复述课文。
2.阅读民间故事。
附: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
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老牛 知恩图报
《牛郎织女(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二)》是《牛郎织女(一)》的结局部分,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带走了织女,拆散了他们,牛郎得知消息后急忙披上牛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却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以后每年的七月初七,喜鹊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6)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识牛郎的形象特点,分析王母娘娘在文中的作用与意义。
评价任务
1.学会阅读方法。
2.会复述故事。
3.知道人物形象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牛郎织女(二)》这篇课文。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1.牛郎和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候也发愁,她愁什么呢?
2.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下嫁人间后会怎样?
3.默读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举动的句子。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心狠手辣、不讲骨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6.让学生根据上述3个标题说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
7.指名读第6~8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8.牛郎和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他们在鹊桥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呢?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复述课文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按照顺序复述课文。
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布置作业
四、作业
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二)
(生活美满)
(王母娘娘:残暴、专制)
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老牛:病死、剥皮)
《第三单元习作》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训练是缩写故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项一是讲解了解缩写的方法,二是给出了《猎人海力布》第1至4自然段的缩写例子,三是习作内容,缩写猎人海力布的其他段落或其他民间故事。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7)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做片段练习。
3.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等能力。
评价任务
1.会片段缩写。
2.会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
3.会对长篇文章概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完成目标一)
会片段缩写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解题亮标
二、习作要求回顾
1.出示单元习作要求。
(1)忠实原文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原貌,保持文章的完整性。
(2)重点突出,有详有略。
(3)语句要简洁、通顺、连贯。
2.学生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和习作重点。
3.怎样写好本次习作?交流、总结。
4.学生汇报交流。
5.教师总结: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过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完成目标二)
会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
(评价任务二)
三、习作情况简析
教师对本次习作进行大致总结。(本次习作是一篇缩写的作文,大部分学生能认真按照习作要求,对整个故事进行了压缩,没有改变文章的原意,删减了次要内容,保留了主要内容,保留了课文的语言特色,缩写得比较成功。但是,部分同学的文章重点不够突出,层次不够清楚,过渡不自然,语句欠通顺,这些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合《猎人海力布》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猎人海力布》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五、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
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4.反复修改定稿。
环节三
明确要求
六、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段。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该压缩的内容是不是都压缩了?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对长篇文章概括。
(评价任务三)
七、学生修改片段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段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段。
八、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做巡回指导。
(完成目标三)
九、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设计方案
单元名称:小学语文学科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课题: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设计者: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一.单元目标设定的依据
1.单元主旨: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本单元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和《小岛》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爱国诗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偏安、寻欢作乐。《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又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小岛》反映了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
本单元还安排了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习作”的内容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并列出提纲,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然后同学互换,提出修改意见。“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及怎样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达出来。“词句段运用”是通过区别每组词语意思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有些成语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感情色彩却不同;体会顿号的用法,能准确地给句子加标点。“书写提示”是提示古诗的书写格式。“日积月累”积累形容国家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成语以及形容国家民不聊生的成语。
2.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体到年段具体目标,与本组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能够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3)基于写作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基于口语交际
大部分学生能够自然大方地和别人交流,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讲述简短的故事。但存在自我表现欲重,缺失倾听的问题。对于周围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比较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能够写下来作简要表达。存在较大的问题是部分学生们还不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还不能做到具体生动。
3.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及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及课文段落。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体会顿号的用法,能准确地给句子加标点。
二.单元目标
目标一: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目标三: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四: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五: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目标六: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三.单元目标实现
1.目标指向
目标指向一: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课本一类二类汉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课前预习单。
目标指向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男女比赛读、师生接读、小组读等方式强化字音、读通句子,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目标指向三: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目标指向四:通过小组交流,个人汇报,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标指向五: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目标指向六: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单元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实施
活动一
识字认字
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相批注、汇报—纠正错字
完成前置预习作业(一)
互助自学
检查督促
纠错练字
小组交换做题,互相批阅
活动二
品读课文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体会写法。
课前准备,自读汇报,学生评价
活动三
精读课文
借助关键词语和图片感悟文章内容,领会写法。
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导,交流对课文写法的感悟。
活动四
拓展课文
学生再读、拓展阅读
进一步拓展延伸学生所学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活动五
主题积累与运用
交流、分享与汇报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活动六
书写与表达
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
可以具体描写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把事情发展的重要过程写清楚!
四.单元课时规划
12、《古诗三首》
3课时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2课时
14、《圆明园的毁灭》
3课时
15、《小岛》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1课时
《语文园地》
1课时
五.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学习过程(40%);侧重纸笔的单元作业(30%);以任务驱动进行的表现性评价(30%)
作业类型
评价指标
评价方式
评价侧重点
评价要素
练习型作业
会读、会记、会写、会背
2.练习作业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类词语的音、形、义。二类词语的读音和基本意思。
2.实践作业的过程
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乐于表达。细致观察事物,简述文章大意,感悟思想感情。
3.实践读写作业
掌握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作正确流利的书面表达。
4.语文实践作业的基本素养
预习习惯、观察习惯、表达习惯、倾听习惯
练习作业基本知识由小组组长评价和小组组员互评相结合;
实践作业的过程由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读写作业由老师评价
实践作业素养由小组成员依据具体分工进行评价。
实践型作业
熟练积累课文中好词好句,正确表达个人所想所感。
学习
目
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通过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古诗及课文中的有关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揣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品读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5、让学生正确区分褒义词和贬义词,掌握顿号的用法。
6、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单元导学作业
单元主题,我明确
阅读单元导语,想一想:
1.我知道了,本单元学习主题是什么?
2.我了解了,本单元我要学习什么?
(1)
(2)
(3)
预习课文,我做到
1.第一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圈出文中的一类词语、二类词语。
2.第二遍读课文,横线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多读几遍。
3.第三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查字典予以证实。
单元字词,我清楚
3.识记生字新词: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漂浮()()
繁殖()()境界()
奉命()()
毁灭()
销毁()
(2)比一比,再组词。
消()祭()誓()履()
销()察()势()覆()
4.我理解的词语是:
():
():
默读课文,我知道
1.下面三道题选择一道填一填吧。
(1)读《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
(2)读《少年中国说》,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3)读《圆明园的毁灭》:。
(4)
《小岛》主要写了,表达了。
2.《二十年后的家乡》我想写:。
3.读了单元的课文我的小问号是?(词语、句子或课文内容都可以提问哟!)
(1)
(2)
时间预设
一课时
任务分配
自学
小组交流及准备要素
评价方式
认真读课文,独立完成学案
1.小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评价
小组评价表: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完成情况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评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
…
完成请用√标注,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六:单元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图书馆。
教学支撑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文字及图片材料。
《古诗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爱国诗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诗人辞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真挚而又强烈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抓住了林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进一步感慨,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的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8)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方式学习课文感受诗人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一、学习《示儿》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好诗。(大屏幕出示:《示儿》一诗)
环节二
朗读感悟
2.朗读指导。
(1)自由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点评。)
(3)齐读古诗。(古诗不仅要读准确、读响亮,而且还要读出韵味。)
(4)学生用“/”划分朗读节奏。
(5)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这首诗了。(教师范读,学生再齐读。)
3.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有谁了解陆游?
4.作者简介:(课件展示)谁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儿:给儿子看。)
过渡:陆游要儿子看什么?自学古诗。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引导,同时指导朗读。)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祖国统一。
诗句的意思: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2)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游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
学生:我知道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陆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诗人悲伤不见九州同。
(板书:悲伤——不见九州同)
(3)教师:陆游悲呀,悲伤祖国没有统一,在他生命垂危时都不忘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屏幕出示诗句)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指导学生学习生字“祭”。)
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句的意思: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统一,最渴望的是北定中原。)
教师:对,他多么渴望能有北定中原日。(板书:渴望——北定中原日)
(4)这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爱国之情)
教师: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统一,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能“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执着、深沉,又是何等悲愤!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指名读。
教师: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指名读、齐读。)
(5)有谁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学生背诵。)
整体感知
三、导入《题临安邸》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陆游在临终前,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四、走进诗文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品读感悟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旅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一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1)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2)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3)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地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旅店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1)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3)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两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是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回顾导入
一、回顾古诗,升华诗情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题临安邸》,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中,体现在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中。(板书:忧国忧民)
2.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二、导入《己亥杂诗》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品读感悟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愿意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的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注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们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第二行,你们来,注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
2.方法要学以致用,学生自己练习。谁愿意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一学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生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5.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这首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注释来理解诗意,开始吧!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①师解:唉,普通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机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机勃勃,就要靠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②你真厉害,课外的知识真丰富。普通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机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1)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革”呢?也许第二句会告诉你答案。
(2)这一句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3)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句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2)“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拘”是什么意思?“格”呢?把它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解释。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理解升华
五、悟诗情
1.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玉树后庭花》,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伎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贪图宴乐于西湖。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廷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是啊!这样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改革”,就来不及了。
2.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里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句诗。
3.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风雷变革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4.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5.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再读这两句诗。
六、作业
1.背诵这三首古诗。
2.分别写出这三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悲哀、凄凉之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悲哀、遗憾之心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
家祭无忘告乃翁——热爱祖国的情感。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宜人之景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 忧国忧民
暖风熏得游人醉 揭露
直把杭州作汴州 警告
己亥杂诗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挥鞭远离京师。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少年中国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的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9)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再由“戊戌变法”过渡到课文。
2.“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失败,也叫“戊戌维新”或“百日维新”。
环节二
了解背景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早年极力鼓吹维新变法,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著有《饮冰室合集》。
2.“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三、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3.学生根据注释自译课文。
4.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纠错。
(完成目标一)
学会易错字。
(评价目标一)
《少年中国说》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的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国家富强雄立于地球,反映了作者渴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思想和积极乐观的民族自信心,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并且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同时大量引用典故,这使得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0)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读通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学会易错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
3.理解词语和句子及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品读课文
一、品读课文
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
(学生齐读)
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从这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各自低声诵读)
3.体会作者情感
环节二
合作探究
二、展社会主义新面貌,探究异同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环节三
深入研讨
三、学生畅所欲言
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来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环节四
作业布置
四、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讴歌祖国未来 寄予少年希望
《圆明园的毁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组中的第三篇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热爱祖国”。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以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1)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会写“毁”等生字,能按笔顺规则认真写字,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2.默读课文,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3.多种方式读课文,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能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评价任务
1.通过示范,复习易错字。
2通过默读能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
3.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活动一
齐读课题,强调易错字,从课题复习导入。
(完成目标一)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品读课文
体会文本
活动一
默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完成目标二)
通过默读能分段叙述每段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二)
活动一
1.自由读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昔日的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使它举世闻名、价值不可估量?请学生用四字词语说说这是怎样的圆明园?
3.读第4自然段,找出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并说出过渡句的作用,哪一部分承上,哪一部分启下。
活动二
1.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抓住重点词句,说一说你的体会。
2.让我们再一次翻开历史的长卷,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观看视频。
3.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带到文中,再来读一读。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三
交流感受
教师总结
活动一
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活动二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活动三
教师小结。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英法联军的肆意践踏,“洋人一炬,可怜焦土”!159年的滚滚烟尘早已过去,已成废墟的圆明园袒露着民族的耻辱,那是一道至今让人触目惊心的疤,过了百年依旧疼痛。残酷的历史鞭策着现实,同学们,拿起笔来,对祖国表述你的心声吧!
活动三
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
(完成目标三)
通过默读、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读出情感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附:板书设计
毁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巧
烧
辉煌
建筑美
毁
灰烬
文物多
掠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小岛》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刘争娣/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小岛》讲述了将军登上无名岛后发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菜地,他感到惊讶,因为在这里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将军想与探究竟,原来地里的土都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当炊事员把一盘小白菜端到将军面前时,他生气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搞特殊,当他知道这是战士们把他当做长辈对待,他感动了,他觉得战士们都需要蔬菜,于是,他把这盘小白菜倒进了一桶汤里,战士们都喝到了蔬菜汤,这反映了我国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赞颂了他们不怕困难,一心为国的优秀品质。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2)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会认“瞒、域、艇”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了解岛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体会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评价任务
1.学会易错字。
2学会阅读方法。
3.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个海岛大不大?这个海岛上的自然环境条件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章——《小岛》。(教师板书课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两遍。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
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分角色读。
(完成目标一)
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以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适时指导复述方法。复述故事要语言简洁、高度概括。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教师适当评价、鼓励。
(完成目标二)
简洁通顺完整复述故事
(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
以问促读
深入学文
1.学生读第1自然段,概括小岛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完成目标三)
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隐含的的变化,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能复述故事,说出自己学习课文后心中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五
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1.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2.小练笔:给守岛的战士们写一封信,表达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刚上岛时
小岛
晚饭时
心系祖国
清晨
《第四单元习作》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组
单元主题:热爱祖国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郑州市郑东新区心怡路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教材给出了本次习作的写作指导,并给出了列写作提纲的例子,学生可以参照教材的指导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个别字易错字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2)基于阅读
五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爱与恨的情感上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要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这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
(13)
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要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写作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评价任务
4.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5.会大胆地想象
6.会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课前准备
一、交流采访所得,初步感受“变化”
1.课堂导入:同学们,时间是一把神奇的刻刀,能镌出五彩的世间万物;时间又似一支灵动的笔,能绘出这缤纷的世界。二十年,对于漫漫历史长河而言只是短暂一瞬,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或许是很漫长。时光转瞬,二十年,无论是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多都在情理之中,而更多的却在你的意料之外。
环节二
创设情境
二、创设情境,教给方法,想象变化
1.今天,我们要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或者你和亲人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指导想象的方法:剪辑法(以别处的同类型的景物为鉴,把它们的优点复制、粘贴、拼凑在一起)、预测法(以现有的科技水平,预测二十年后的发展)。
2.构思五分钟。
3.汇报交流(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富。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象。)
4.师小结:注意想象要合理,不能不着边际地空想与幻想,看谁是最准确的“预言家”,二十年后的事我们可都看得到,看谁的设想二十年后能实现。想象不但要新奇,还要合理。
环节三
写作要求
三、提出习作要求
1.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目,展开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可以侧重一方面来写,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的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写家乡的某处景观,大胆想象,不拘形式。
2.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3.交流。
4.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5.动笔。
环节四
佳作赏评
四、佳作赏评
全班赏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环节五
总结收获
五、总结收获
【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备课】推荐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08-22
语文五年级上第六单元07-22
五年级上第四单元试卷07-30
人教六年级上第五单元08-16
五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08-20
六年级上第五单元习作10-26
五年级英语单元备课06-12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0-06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07-30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