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皇太后

2024-05-20

孝庄太皇太后(精选3篇)

孝庄太皇太后 篇1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苏轼,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的意思,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作者:苏轼朝代: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复推元v冠,盖得永昭全。

(臣尝于经筵论奏仁宗皇帝谥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则民畏而不爱;仁而不明,则民爱而不畏。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几于仁宗也。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

(宰相以下,尝于经筵论奏祖宗以来家法十余事,书于记注。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孝庄太皇太后 篇2

关键词:孝庄太后,康熙帝,孝顺

孝庄文皇后 (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 , 博尔济吉特氏, 名布木布泰, 亦作本布泰, 蒙古科尔沁部 (在今通辽) 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 孝端文皇后的侄女,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贤后, 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 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太后与康熙皇帝的祖孙关系在历代帝王家庭中可以说是最为亲密又最为独特的一种。清朝规定, 皇子皇女出生后, 均由乳母、保姆喂养和服侍, 与亲生父母分居两处, 平日很少见面。为了免遭天花传染, 两岁左右的玄烨被送往紫禁城外北长街路东的一处宅府养育, 与生母更是没机会见面。出过天花后, 回到皇宫, 顺治与爱妃董鄂氏热恋, 很少顾及到他。后来父母相继离世, 康熙帝晚年曾回忆儿时的情景:“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 未经出痘, 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 父母膝下, 未得一日承欢, 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1]

顺治驾崩后, 孝庄太后立即挑起了挑选继嗣的重任, 她经过反复思考, 拒绝了从顺治众兄弟辈中择贤而立的建议, 将继嗣的范围缩小到顺治的几个皇子身上, 又采纳了汤若望的建议, 以已经出过天花的年方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君。因为皇帝尚小, 需要辅佐, 书生周南上书孝庄太后, 要求她垂帘听政, 考虑到历史上母后临朝容易引起政局动荡, 对此, 她坚决拒绝。同时为了防止顺治初年宗室专权的历史再度重演, 由她主持, 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

康熙即位后, 孝庄太后对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为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让他和自己一起住在慈宁宫。孝庄对玄烨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 都悉心照料, 而且十分严格, 完全按照帝王的标准训练这个爱孙。正如玄烨日后所回忆:“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 奉圣祖母慈训, 凡饮食、动履、言语, 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 亦教以敢越轨, 少不然即加督过, 赖是以克有成。” (见《清圣祖御制文二集》) 为使玄烨自幼就接受满族文化教育, 她指使自己信赖的侍女苏麻喇姑, 既照料玄烨的生活, 又教他说、写满语、满文。同时又让其入书房, 请名师为其讲读儒家的四书五经, 且“必使字字成诵, 从不敢自欺”, 使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在学习满汉文化的同时, 孝庄也给康熙灌输“祖宗骑射开基, 武备不可驰”的思想, 让侍卫教练玄烨的骑射本领, 如同读书写字一样, 日有课程, 终使玄烨弓马娴熟, 箭不虚发, 为日后亲政治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四年后又为他操办婚事, 将首席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利册封为皇后, 使其在朝廷重臣中有了依靠力量, 也为数年后康熙皇帝清除鳌拜准备了条件。在孝庄太皇太后的精心关怀下, 康熙皇帝健康成长, 政治才能不断提高, 亲征之后不久, 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擒拿权臣鳌拜。

康熙皇帝亲政之初, 孝庄太后考虑他还年轻, 政治经验尚不丰富, 经常对朝政表示关心并发表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告诫他安不忘危, 不要丢弃武备, 她强调一定要摸索怎样团结百姓、巩固统治的门径, 让天下人民都丰衣足食, 才能使国祚久远, 行宽仁之政, 不随便说不负责任的话, 勤于政事, 发扬光大祖宗传下的基业, 对此康熙皇帝都认真听取, 一一照办。除此之外, 在一些关键时刻, 孝庄太后还亲自出面或直接向康熙皇帝面授谋略。如康熙十四年时, 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藩叛乱, 朝廷无力北顾, 也发动叛乱。一时之间, 康熙皇帝计无所出。这时孝庄太后提出派图海率兵前去讨伐。由于她推荐得人, 图海出师不久, 即将叛乱平定。听到各省发生自然灾害, 她也不止一次地拿出身边金银加以赈恤。与此同时, 对于康熙皇帝的身体, 她还以一个长辈女人对儿孙特有的关心, 一直照顾得十分周到。如康熙十八年底, 因为筹划平定三藩, 连年操劳, 康熙皇帝身体情况下降, 孝庄太后就劝他到南苑疗养。

对于孝庄太后, 康熙帝不但十分崇敬, 而且也极为孝顺。因为孝庄太后身历四朝, 亲身经历并处理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经验十分丰富, 因而每逢朝廷有重大举动或官员升降等, 康熙帝多先禀报孝庄太后而后行。在此同时, 有鉴于孝庄太后年纪渐老, 他还想方设法极尽孝养之情, 几乎每天上朝以前或退朝以后, 都要到祖母宫中请安, 有时一天三次。孝庄太后生辰以及一年三大节, 总是率群臣行庆贺礼;有什么喜庆的消息, 也尽快告知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乘辇外出, 启行时, 他总是先和侍卫一起推车, 出宫后方才上马。路途间遇到上坡, 他一定亲自下马推车。孝庄太后玉辇过桥, 他怕桥基不固, 总是先行视验。外出巡幸, 孝庄太后因年老不能同行, 康熙帝则三五天写信一封, 派人飞骑进京, 向其问安, 报告行程中见闻及思念之情。同时还致送宫中无法得到的新鲜食品。据统计, 康熙二十一年春, 康熙帝冬巡盛京, 两个多月中, 致孝庄太后问安信达二十余封。同时还将亲自捕捞的鲢鱼、鲫鱼“设法成段”, 一种泡在羊油中, 一种用盐腌, 派人星夜送到北京。同时送往者还有榛子、山核桃、朝鲜所进柿饼、松子、白果、栗子等。康熙十二年五月, 孝庄太后生病, 病中思念自己的女儿巴林淑慧公主, 康熙帝马上命令侍卫用御轿飞速往迎, 见到自己的女儿, 孝庄太后非常高兴, “圣体遂强健如常”。

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 孝庄太后患了重病。康熙帝十分焦虑, “亲尝汤药, 昼夜不离左右”。同时传谕内阁, 不是紧要的事情不必奏闻。眼见孝庄太后病势有增无减, 为了使她恢复健康, 康熙帝想尽了办法。先是传谕刑部, 令内外问刑衙门将在押人犯一律减等发落, 以为孝庄太后祈福, 随后又亲率诸王贝勒文武大臣步诣天坛, 祈告上苍以减少自己的寿命为代价, 换取祖母生命的延续。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流, 说:“忆自弱龄, 早失估侍, 趋乘祖母膝下, 三十余年, 鞠养教诲, 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 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同级之恩, 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 愿减臣龄, 翼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2]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他一直住在慈宁宫, 寸步不离。一闻孝庄太后声息, 即趋至榻前, “凡有所需, 手奉以进”。为此, 孝庄太后和诸王贝勒多次劝他回宫休息, 他都坚决不许。虽然康熙帝用尽全力治疗, 但是由于年迈, 孝庄太后终于不起。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这个历经四朝, 饱经忧患, 对于清朝的兴起和昌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孝庄太后, 满怀着对他的嫡亲孙子康熙帝和天下臣民的眷恋之情, 最终告别了人世, 终年七十五岁。

孝庄太后的去世, 使得康熙帝悲痛欲绝。想起半个世纪以来她为清王朝艰苦奋斗、波澜壮阔的一生, 想起自己八龄丧父、十岁丧母, 全赖祖母无微不至的关心鞠养, 才使自己由一个孤儿成为君临天下的皇帝, 康熙帝呼天抢地, 号啕大哭。为了表示对孝庄太后的哀悼之情, 康熙帝连破旧例:一是破清朝后妃丧事帝王不割辫之例而自行割辫;二是破梓宫引发不过年关之例而至次年正月十一始行发引;三是破帝王持服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除服之例而坚持持服三年。由于他的坚持, 前两项都不得不按他的意见行事, 至于他所坚持的服丧三年则因此举长期影响国务处理, 上自皇太后下至百官一齐加以劝阻, 后来京师士民为此伏阙上书者亦不可胜数。这样才使康熙帝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国丧期间, 由于连日号哭, 水浆不进, 康熙帝曾几度昏迷。为此诸王大臣三番五次劝他节哀, 他都予以拒绝。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十一, 康熙帝率领诸子, 亲奉孝庄太后梓宫安奉朝阳门外殡宫。安放殡宫事毕, 他即在乾清门外搭了一个帐篷居住其中守丧, 直到二十七日服满, 他才回宫居住并穿青色布衣听政。他遵照孝庄太后临终遗言, 下诏于遵化陵区建陵, 并于二十七年四月亲奉梓宫安奉于此, 拨派专人善加守护。至此孝庄太后的丧事才算结束。孝庄太后丧事过后, 终康熙之世, 康熙帝都对孝庄太后思念不已。每逢其忌日, 一般都亲率诸皇子进行祭奠。康熙帝一直未将孝庄太后梓宫安奉昭西陵地宫, 一直到雍正皇帝即位后, 才于雍正二年将其下葬。从此, 这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为清朝统治的建立和巩固奋斗数十年的孝庄太后, 便长眠于昭西陵地宫之中。

孝庄的作为和思想对康熙有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生活上还是政治上皆如此。在生活中, 康熙曾染上吸烟的恶习, 但在祖母的教诲中即时戒去, 而孝庄认为俨然端坐是重要之基本涵养, 所以从幼年登基至老年, 不论是和臣子共议国事, 或是与家人谈笑, 康熙帝都是俨然端坐, 这是在孝庄的要求下从小养成的习惯。在政治中, 虽幼年登基但立志成为圣明的君主, 决心为人民带来福利, 此皆为孝庄苦心培养之成果。康熙帝非常尊重太皇太后, 凡朝廷大事都请示而后行。

康熙帝玄烨的皇室大家庭里, 与玄烨感情最深, 对他一生影响最大, 他至死都难以忘怀的, 不是他的生身父母顺治帝与孝康章皇后, 也不是哪位后宫佳丽, 或儿女皇孙, 而是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玄烨与祖母之间的深情, 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之家的祖孙关系中, 绝无仅有。

参考文献

[1]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实录 (第290卷) [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孝庄太后”史无其人 篇3

这段旧案应该有些年头了,郭文突然翻出来再炒是因为有了新的发现。据其称从清史稿中查出,“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生前封号,所以按“孝庄”(博尔济吉特氏)的行事“性格”来看以封号自称也未不可。郭文根据来自史书,而且又言之凿凿,似乎是铁案了。看文的题目就能看出作者的得意之情“矮子看戏何曾见”,好好的把那些指出“孝庄”乃死后的谥号,不可能作为生前的自称的人奚落了一把。

笔者不太清楚郭文作者看的是哪一家的清史稿,好在笔者手头也有一部清史稿,但遍览之下,却没发现“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其生前封号的记载。相反清史稿《后妃传》清楚的记载着如下记录: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从上述记录中看,博尔济吉特氏的封号是“永福宫庄妃”,后来儿子当了皇帝又被尊为“皇太后”,并无“孝庄”封号之说。

郭文后来又说“孝庄”是其生前徽号(美好的称呼),那么请看清史稿的记录:

“世祖亲政,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至圣祖以云南平,奏捷,定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并无博尔济吉特氏生前并无“孝庄”徽号。那么“孝庄”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清史稿亦有记载:

“初奉安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清清楚楚的记载了“孝庄”是谥号,即其死后包括康、雍、乾三朝累家谥号的简称。一个人在生前用自己谥号的简称为自称是无法让人理解的,所以前几年有人对《康熙大帝》电视编导的批评并无不当。

郭文之所以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主要是没搞清楚他称和自称的区别。史官修史,一般都以死者的谥号相称,表明尊敬,所以清史稿对博尔济吉特氏的介绍,开首就是一句“孝庄文皇后”,这并无不当。但是也并不表明博尔济吉特氏生前就有这样一个封号。

实际上博尔济吉特氏在皇太极时代(矮文误为王太极)的封号是“永福宫庄妃”,即庄妃,并未被册封为皇后,庄妃当时不过是众多后妃之一。清朝刚入关时,初掌政权时还没有那么多排场可讲。

上一篇:环境艺术专业北京实习报告下一篇:含答案教育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