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组培训策划

2024-12-20

主持人组培训策划(共10篇)

主持人组培训策划 篇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持人组培训策划

一、培训意义及目的为喜欢主持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主持人组成员的个人素质,同时也为计算机学院培养更多的优秀主持人。针对不同地域成员的发音问题,进一步提高主持人组成员的语言准确度。

二、培训时间

2011年2月1日-2011年3月20日每周周三晚上21:00-22:00(初定)

三、培训地点

2202教室(具体地点由培训前的短信通知)

四、培训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持人组全体同学(大二大三成员自愿参加)

五、培训流程

(一)前期准备

1、申请教室,由文娱部干事轮流负责,并在申请完后及时通知其他干事。

2、通知,由文娱部干事邓铃涵、李新娱和郭小勇负责通知主持人组大一的同学。

3、培训主讲人,由文娱部部长李楠颖和副部长李佳颖联系主讲师并沟通培训内容。

(二)培训中

1、由文娱部干事郭小勇负责现场签到;邓铃涵负责与未到也未请假的同学联系,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李新娱负责现场秩序和拍照。

2、培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讲课、提问、主持模拟,具体培训安排见附页,培训内容已存在相应文件夹中。

(三)培训结束

1、主持人组成员在结束后需根据上课内容自行练习。

2、在校期间,会派主持人出节目,所以平时要加强练习口语,但节目的主持稿由主持人自己编写,并在主持过后写一份主持感言。

3、在全部培训结束后,所有主持人成员需写一份培训总结(主要内容是自己通过培训的所学所想,及对培训的建议)。

六、风险预测

(一)如果教室被其他部门占领则改为2201教室或由文娱部干事寻找其它教室。

(二)如果培训的学长或学姐临时有事不能到场,文娱部干事迅速联系其它学姐或学长代为培训。

(三)如果培训中出现紧急情况,文娱部干事应迅速采取相关行动并通知相关负责人。

(四)如果培训进度太慢或不太理想则可以考虑增加每周培训时间或及时与相关负责人商议,采取有效措施。

(五)如果培训进度很快则可以适当减少培训时间或播放一些优秀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的视频供大家学习或请一些专业人士与大家进行主持方面的学习交流。

七、经费预算

打印资料的费用约为15*0.2+15*0.1*8=14.3元(培训资料每份三页,绕口令两页,上学期回顾一页)。

八、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页一

培训安排

一、第一次培训(知识点回顾)

回顾复习上学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主持人面观、台风、站姿、手饰,主持稿的编写,主持速度、节奏等内容。由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首先演示,并带领大家回顾各个知识点,后根据上学期的配对,逐对进行模拟演练。

二、第二次培训(声母发音练习—舌面音j·q·x)

1、由负责培训的学长学姐带领大家念资料上的音,主持人组成员

跟读。

2、成员自行练习读音,并练习资料所附的主持稿。也可利用这段时

间提出自己对主持的疑问。

3、模拟主持练习,逐对上台进行表演。

4、若时间充裕,可按顺序练习绕口令比赛。

三、第三次培训(声母发音练习—舌根音g·k·h)

根据上一次培训,再次加强语言培训,培训模式同上。

四、第四次培训(声母发音练习—舌尖中音d·t·n·l)

根据上一次培训,再次加强语言培训。逐步完善主持人读音,培训模式同上。

五、第五次培训(声母发音练习—舌尖后音zh·ch·sh·r)

基本培训模式同上,最后可以对为单位增加小型主持比赛,评委由大二大三的主持人组成员担任。

附页二

主持人组培训进度要求一览表

第一次:将的主持人要求资料及绕口令资料发给所有成员,让大家培训结束后多加练习。

第二次:将舌面音资料发给大家。同学们可以解决相应的发音问题,并有所收获。

第三次:将舌根音资料发给大家。同学们可以解决相应的发音问题,并有所收获。

第四次:将舌尖中音资料发放。同学们可以解决相应的发音问题,并有所收获。

第五次:将舌尖后因资料发放。同学们可以解决相应的发音问题,并有所收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文娱部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主持人大赛培训策划书[推荐] 篇2

——主持人大赛培训 时间:2011年4月11日下午四点

地点:暂定为教D某教室

参加人员:指导教师、校实践部部长、有丰富主持经验的学长学姐、协会成员、即将参加校主持人大赛的选手

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结合校实践部即将举行的主持人大赛,为同学们锻炼口才、提升在公共场合的讲话水平提供一个平台。届时将请老师对协会会员及参赛选手做现场指导,从而帮助同学们克服上台的紧张感、找到不足、提升现场应变能力。同时,众多各院主持高手的参加也将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前期筹备:

4月6日-8日邀请指导老师及在主持方面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到场指导

4月8日张贴宣传海报

4月9日短信通知协会会员

4月10日通知参赛选手

活动流程:

1.教师指导:由指导老师就主持方面为大家进行讲解

2.成员展示:现场10名同学做自我展示和即兴主持

3.教师点评:老师针对每个同学的表现做出点评,给予意见和建议

4.经验交流:由主持及大赛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介绍经验

5.流程简介:由校实践部部长为大家介绍校主持人大赛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6.题型展示:依校赛的流程设计分为三个环节(记忆回述、多人讨论、全能问答),让大家对主持人大赛更为熟悉。

(1)记忆回述:届时将准备多组不同主持场景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内容可以包括:新年晚会现场,娱乐新闻现场,体育评论现场,名人采访现场,少儿节目现场,辩论赛现场,旅游咨询现场,热点聚焦现场,重大灾情现场,天气预报现场,新闻播报现场,群众选秀现场,电视广告现场等。播放VCR后,由选手根据所给场景进行现场主持。

(2)多人讨论:选手分组,三人一组针对同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主持人大赛决赛舞台道具组总结 篇3

第四届主持人大赛决赛中我的工作是舞台道具服务,在前期工作中对于活动整体性把握不够。只是估计自己小组的工作,对于整体的策划不了解,流程也不太清楚。与其他小组负责人沟通压不及时有效。首先先对我负责的各项工作做一下检讨。

一、舞台装饰

对于如何装饰舞台,我们准备的非常不充分不充分,方案不明确,只是做了大体的规划和人员安排,具体怎么去做是当天才决定下来,而且还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比如说舞台后面的十二个字本来可以提前定好,刻字出来,省时省功。再就是对于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明确,比如说评委坐的桌子怎么摆,摆几张,谁去摆都没有协调好,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延误彩排时间。

经验:以后办活动舞台装饰我觉得宣传部主导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他们在装饰,绘画,布置等方面会更加娴熟一些。再就是我们应该在下次办活动时应该多问,多用心去想,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大二的要安排好大一的同学去工作,起到组织作用。在就是布置之前会场之前大二所有负责人应该在一起交流,先说说各自负责的哪些工作,想怎么实施,其他负责人在听的同时要多提意见,如果和自己负责的工作有冲突时,应该及时商定,以免到时候出差错。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应该在交流完各组的工作和法案之后,应该一起去会场看一下,看看场地有什么局限性,及时调整方案,避免真正布置会场时出现临时变换方案的结果。在布置会场时还应该注意到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不应该只顾及自己那一项任务,应该统筹兼顾,一组出现问题,其他组也会受影响。在布置完之后还应仔细检查一下有无遗漏的工作,在确认无误之后,才算布置会场结束。多交流多沟通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应该多注意的问题。还有就是在以后的人员安排是要做好分工,不要让有的人忙的不可开交,有的闲的踱来踱去,这还要说道各组的交流沟通,因为布置会场时有些部门是闲着的,可以在人员安排时做好分工。

二、道具

首先这次道具组的工作还算顺利,没有出现大的差错,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应该做到更好。就是当舞台上选手话筒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更换话筒,或者想到其他办法,这是我们不应该出现的状况。尤其是在第十二号参赛选手才艺表演的时候,没有关注到台前面的情况,让评委给选手蹲着举话筒举了老半天,而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已经来不及了。再有就是与参赛选手沟通不到位。

经验:首先在以后工作中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与参赛选手沟通好,问清楚参赛选手所需要的道具,摆放的时间,地点,是自己拿下去,还是我们负责拿下来,这些东西都要及时统计好。再有就是在制定方案是还应该考虑到如果道具,伙、话筒出现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和各组负责人还有主席团商量好。上台之前还应该问清楚选手如果话筒道具出现问题,用不用我们更换道具,商量确定好了,确保万无一失才是关键。再就是对上道具的人员要及时通知好什么时候上,什么时候下,要让他们掌握上述所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上下道具,才能让观众欣赏到选手精彩的才艺表演。在彩排之前应该把所有有需要道具的选手的道具实地上下一边,问问选手有什么问题没有,有问题及时商定,更改方案。所以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要掉以轻心,要事以具细,争取做到最好。

三、收拾会场

其实对于我来说最应该总结的就是这一工作,说实话,我的这一项工作没有安排人员去做,只是把各工作分到小组去,没有让他们落实到人,应该在活动之前想想到时候需要收拾哪些地方,每项工作需要多少人,怎样安排效果会更好。这些都是我没做到的,幸亏大一的干事们比较积极,在很多的时间里把会场收拾的井然有序,这是非常不错的。

经验:在以后活动中,要把活动细化分工,可以把任务分到小组,负责人必须把各小组的具体人员分工做好,这样做起工作来才会顺利。还有就是在活动之前想全面,比如说打扫场地需要笤帚,事先安排人在宿舍或教学楼拿过来,以免到时候让很多人在那等笤帚,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说了这三个方面,只是在我自己工作角度来说的,站在整个活动的角度来看问题,首先是设备问题,先不说设备时好时坏,就是搬运设备这块就没有做好,没有及时搬来设备,延误彩排时间。没有在事前做好应急准备,没有仔细审查选手VCR。策划不够完善。策划应该写的更具体,把很多细节在策划中确定下来,就不至于在活动那个马上开始时,很多东西还不知道改怎么做。彩排做的不好,事先舞台没有装饰好,VCR,,PPT没有提前拷全,所以把彩排做的不够具体。这个问题的是大家提前准备的时间比较短。其实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只有分工,合作很少,缺少了沟通,让我们的方案总是与其他组的方案冲突,这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必须改正的缺点。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的办好一次活动。

这次活动我们所有人都在尽力,但是就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把力用到一起去,导致我们是分散行动。希望我们以后在工作中要多商量,多讨论,多请示,多思考,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收获。

主持人组培训策划 篇4

之“快乐一家,传递爱”策划组和表演组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开展圣诞主题亲子活动“快乐一家,传递爱”,构建富有活力健康、快乐和谐的幼儿园文化,培养孩子。

2、呈现现代新型的家园共育关系:携手、交流、与孩子共成长。

3、打造幼儿园优质品牌教育的知名度,扩大幼儿园影响力,促进准新生报读入学。

(二)、活动主题:幼儿园圣诞主题亲子活动之“快乐一家,传递爱”

(三)、活动形式:

1、快乐大巡游——“卡通宝贝过圣诞”

2、飘雪圣诞show——“快乐一家,传递爱”

(四)、参加人员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幼儿、家长,准新生和家长、社区社会人士

(五)、活动板块:

一、快乐大巡游——“卡通宝贝过圣诞”

1、活动时间:

2、活动地点:

3、参加人员:幼儿园家委会成员家庭

4、活动内容:①家长、幼儿以圣诞着装到场,8:30分于幼儿园大堂集中;

②家长与幼儿按照巡游规定路线开始快乐大巡游——“卡通宝贝过圣诞”活动;③沿路向小朋友或家长派发邀请函;④玫瑰园广场集中:卡通宝贝小舞会;

⑤活动结束,返回幼儿园;

5、活动具体流程:家长小朋友穿圣诞着装及人偶服饰,按照规定路线由幼儿园出发绕玫瑰园小区进行巡游,沿路向小朋友派发邀请函,邀请家长参加24日、25日我园举办的圣诞亲子活动之“快乐一家,传递爱”活动,完成规定路线后,队伍集中于玫瑰园广场举行卡通宝贝小舞会,让社区的家长和小朋友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氛围,最后,队伍返回幼儿园,卡通宝贝大巡游结束。

二、飘雪圣诞show——“快乐一家,传递爱”

1、活动时间:12月24日下午3:30—5:301号班级12月25日下午3:30—5:302号班级

2、活动地点:幼儿园一楼操场

3、参加人员: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幼儿、家长,准新生和家长、社区社会人士

4、活动内容:

①家长、幼儿到场、签到

②各班家长幼儿进入大会场,与喜欢的卡通人偶合影③疯狂亲子乐:“快闪”④特色展示——架子鼓表演⑤感恩活动:“传递爱”

泰国语主持组(模版) 篇5

开场舞

节目二

开场词

(AB中文 CD越南 EF 泰文)节目三

嘉宾致辞 A这里是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第五届东南亚文化节中外联欢晚会现场 F(泰译)D(越译)

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B亲爱的留学生朋友、同学们 F(泰译)D(越译)合 大家晚上好!

F我是今晚节目主持人 —— ——-—— —— —— ——

A在这莺歌燕舞、绚丽多姿的日子里,我们再一次迎来了我院第五届东南亚文化节 B今晚我们相约在这里,是为了点燃一个承载千万中国人与东南亚各国各民族合作互利共赢的梦——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与发展更上新台阶。

C今晚我们欢聚一堂,为的是与东盟各国留学生友人手牵手,重温旧情、搭建友谊。D今晚我们再这里尽情享受欢声笑语,享受每一次手与手心相握时收获的文化与民风。

E今晚我们将用我们的激情,我们的活力,我们的青春为您上演最精彩的盛宴。F今晚让我们一同去领略东南亚各国朋友带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

E中国与泰国建交已有35周年,在这35年里,中泰两国一家亲,友谊更是源远流长。

D中国与越南建交长达60周年,在这60年里,我们共同携手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F泰国丰富多彩的人文民风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就像跳动的音符,将在今晚交织出动人的旋律,久久回荡在这片欢乐的海洋。

C越南与中国“山连山水连水”。无论是饮食风俗、民族文化、24节气等都与我国息息相通,我们不仅心相连,两国更是情同手足。

E没错,东南亚各国间的深厚友谊已经在历史中见证,而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便是我们东南亚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F那么今晚的文化节上,我们已经通过帐篷、美食的比拼带大家感受了一番东南亚风情,接下来的晚会上,我们将为大家奉献独具魅力的东南亚特色演出。

A在此,请允许我们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晚会的领导以及嘉宾们,他们分别是---欢迎您的光临。F(泰译)D(越译)

B并且,我们要对以下为我们活动提供大力支持的赞助商们表示感谢,他们分别是••E下面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为我们本次晚会致辞。

节目四

情景剧 08泰语 《小冤家》

(A代表 妮弥

B代表 今明)

A在感谢嘉宾致词的同时,我们还对以下赞助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B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活动大力支持。

A今明呀我觉得这个月以来举办的一些你们留学生的宋干节晚会、我院的知识竞赛,今天的帐篷比赛都让我对东盟国家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B那你知不知道现在我们泰国和中国不仅在外交上密切来往,还在文化、旅游、贸易等交流合作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A我知道的还不止这些呢,就连我们的流行歌曲、港台电视剧和你们泰国的热门影片都在两国相互热播。比如说《家有仙妻》这部电视剧中充满奇幻和魔法的幽默情景剧,更是深受东盟各国的喜爱。

B是啊!我在泰国还听过这部影片的主题曲呢!你看我还会唱中文版的《失恋》(教韩今明唱2句中文的,要他在台上秀一下)

A大家看了泰国人的中文秀,想看中国人泰文秀吗?

B那好,接下来我们就请出08泰语专业的同学带来的泰语版的情景剧《小冤家》。

节目五

越南民族舞08 越南语专业

节目名称:《Buc Hoa Dong Hue》

主持人撑伞上台(藏在背后)男的撑开伞

女:又没有太阳,又没有下雨,你撑一把伞干什么?

男: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在下一个节目中,它可是重要的道具呢。我们知道,东南亚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尤其是生动活泼,瑰丽多姿的民族舞蹈。

女:是的,在本次东南亚文化节上,08级越南语专业的同学们就给我们大家带来的是越南民族舞蹈《Buc Hoa Dong Hue》

男: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08级越南语专业的同学们表演的越南民族舞

节目六

歌曲 印尼乐队 节目七

知识竞赛颁奖仪式

甲:在18号,我们举行了关于东南亚文化节知识竞赛的活动

乙:今天我们就来公布一下获奖的班级

节目八

情景剧 泰国留学生 《我的女友》(A代表 :妮弥

B代表: 今明)

A我们恭喜所有得获奖同学。刚才说的知识竞赛节目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参加,我那天去看这个节目,里面关于东南亚的知识是应有尽有,可就是没有了解到他们到底喜欢交什么类型的朋友。

B那现场有没有同学想认识我们东南亚的朋友?跟我们交朋友可以让你们领略我们国家各种有趣的风俗和各式各样精美的名族服饰。

A男生女生们要是心动的,可以私底下到后台来找我们帅哥主持认识哈。B话说 “认识”,我就认识下面这个节目中的男主角。A男主角?当了主角肯定就是帅哥咯(泰文表示帅的词),那他有没有女朋友啊?

B有,他不仅有女朋友,还有很多女性朋友。还在其中和许多女朋友之间碰撞出了很有意思的事情。

A噢~那我们就赶紧请上泰国留学生朋友为我们带来的音乐剧《我的女友》(再说一遍泰文)

演后采访:1:关于泰国有什么服饰特色和讲究

2:(事先了解节目内容,提问节目内相关的文化特色)

3:表演这出戏剧想要传达一个什么样的讯息或想法。

4:(关于哪四国哪些风俗特色)

好,感谢他们,接下来我们把舞台交给越南主持们。(泰语再翻译一遍)

节目九

歌曲

09越南月和越南老师

节目名称:《u’o’c gi》 甲:前面的音乐剧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唯美浪漫的场景里 乙:下面这首歌曲同样唯美浪漫。

甲:那么我们就看看09播音主持的同学和我们的越南留学生能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吧 乙:掌声有请来自越南的王中柏老师和09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带来的

《u’o’c gi》

节目十

印尼舞蹈

印尼留学生 节目十一

独唱

越南留学生

节目十二

颁奖

《帐篷比赛颁奖仪式》(A代表: 妮弥 B代表 :今明)

帐篷比赛颁奖仪式。(首先了解白天各个帐篷里的帐篷内容以及篷里所发生的新鲜事儿。以备颁奖时选手没有及时上台领奖导致空场所需。)

A今明,你今天看了那么多关于东南亚的帐篷特色文化,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帐篷特色? B 我还真评不出来,我觉得每个国家都有各自民族的风格魅力。A那我们现在先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上午,丰富多彩的帐篷展。

(开始一边看屏幕一边稍作解说:)

B从视频里可以看出今天的帐篷比赛中各小组都搭建起具有异国风格特色的小帐篷。妮弥,你觉得这次的帐篷评比哪一家才会是最终的胜出者?

A我觉得今年的帐篷即精致又各有千秋,最后得奖到底花落谁家呢? 接下来,我们一同分享 荣获本次帐篷比赛的获奖者是(泰文再译一遍)(也把有泰文的小帐篷名称用泰语说一遍)。。。。。

。。。。。

B让我们恭喜所有的获奖者。

节目十三

泰国留学生

《灰姑娘》

节目十四

越南留学生

《越南服装秀》

甲:刚才我看见有的同学笑的都不行了,看来我们泰国留学生带来的灰姑娘的故事真是非常的幽默诙谐。

乙:你说的太对了,不过笑多了会长鱼尾纹的。我们不如把脸部放松放松,来看一场特别的服装秀吧。

甲:特别的服装秀?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

乙:这个你得看了才知道呢,下面就有请我们越南留学生带给我们精彩的越南服装秀。

节目十五

泰语合唱 09级 泰语专业 《写给妈妈的作文》(A代表: 妮弥 B代表 :今明)

A刚刚看了那么多精彩的越南民族服装走秀,有没有想起自己的国家民族,想起家里的亲人,亲人中的温情?

B你一提到亲人和感情,让我想起了我最爱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你一提到关于思乡的诗,我就想起一句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B我们这2首诗同样表达了关于亲情关于母爱的诗,今天09泰语班带来的《写妈妈的作文》这首歌曲中的词,也是唱出了关于一个孩子渴望母爱的心声。

A我觉得不管怎样吧,母爱永远是最伟大的爱,让我们一起用心听他们诠释这份爱。

节目十六 美食颁奖评比

甲:在白天的评比中,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太幸福了,那些制作的食物,真是色香味俱全。乙:那我们就来看看评比结果吧

节目十七 08对外汉 《乡愁》

节目十八 越南语话剧 08越语 《山精水精》

甲:世间上最让人感动的除了思乡情之外,还有就是那至善至美的爱情。乙: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在越南家喻户晓的故事———《山精水精》 甲:山精?水精?跟我们四大名著《西游记》里的狐狸精、白骨精有什么不同吗? 乙:哎呀,这你就不懂了吧,山精和水精都是勇敢、坚毅的人。越南民俗历史当中,雄桢王时期,他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为了替他的女儿找个丈夫,而到处寻访贤才,山精和水精在经过了一连串的考验之后,山精的勇气与睿智赢得了美人归的故事。

甲:原来是这样呀,好了,不多说了,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08级越南语专业的同学带给我们越南语话剧《山精水精》吧。乙:有请。

节目十九 泰国留学生 《暹罗微笑之国》(A代表: 妮弥 B代表 :今明)

B妮弥,我问你,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对我第一印象是什么?

A你的微笑!当时你坐在椅子上,我刚要走过去对你打招呼时,是你先主动对我甜甜的笑了,后来我又见到了几个泰国朋友,他们也像你一样,微笑的对我说(模仿说 撒娃滴卡)也正因为这样,泰国也有着 “微笑之国的美称”

B是呀,我们国家素来注重礼仪,步行时每一个轻缓的动作都是幸福的暗号,微笑的符号。这些仪态更多的是想表达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态度。

A那我们就赶紧一起来领略穿着传统服饰,带着优雅缓和的舞姿的泰国留学生们为我们带来舞蹈《暹罗微笑之国》(泰文译)

结束语:

A伴随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一段段精彩的舞蹈、话剧,我们今天的晚会就要接近尾声了。B此时此刻,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大家用热情与欢笑浇筑了沟通我们彼此心灵的彩桥

C今夜,我们相约在这里,彼此用心感受真情,用爱温暖彼此

D今晚,我们相聚在这里,漓院早已成了欢乐的海洋,快乐早已响彻云霄

E让我们将所有的赤诚重新集结,让我们将所有友谊继续延续,送你一个祝福,祝福里有我的千言万语

F送你一个祈祷,祈祷中是我晶莹的杯盏

A阳光下我们共同祝福,月光下我们共同祈祷

B分享欢笑、收获友谊、分享热情、收获四国人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C漓院的夜空见证了我们的情谊,中越、中泰、中印的友谊地久天长 D让我们手牵着手,一起融汇东南亚各国与我们的民俗特色 E让我们肩并着肩,一起向中越泰国家的友好建交和谐发展看齐 F让我们相约明天、相约友谊

A相约精彩、相约下一届东南亚文化节 B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英语组学术交流活动策划 篇6

一,活动目的

响应新目标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号召,从根本上转变教师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提高我校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活动主题:新目标英语教学改革之思考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9月15日下午

地点:校长办公室

四,参加人

XXXXX

五,活动要求

1,每人提交学术论文一篇

2,现场交流

3,通过互评,现场评出前两名,由学校发奖。

xx中学英语教研组

10生本2班支教组活动策划 篇7

一、活动目的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农村要进步,社会要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援。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利用假期时间组建支教队为该小学的学生授课,凝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励当地学生成长成才,为了使本次的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有序地开展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把科学知识、学习方法带给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整个三下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二、活动时间:

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三、活动内容:

支教人员的安排、课程表的编排、借用教材、各学习活动的安排等

四、活动安排

(一)课程表的编排及调动

我们的科目设置是根据小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各年级差别和我们生科院的专业特色及队员的特长等各方面信息,综合考虑得出来的。再根据乌石镇房参小学及我们队伍的各种设备来编排课程表。

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时间、人员、突发事件等进行适当的课程、教员调动。

(二)活动的开展

(1)开班仪式

(2)支教工作

我们本次支教的重点是两个结合,即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将采用多种形式来开展课堂(如:讨论、分组教学、游戏、知识小竞赛等),旨在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课程及有关活动分别如下:

#常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

#第二课堂:健美操、手语、心理、篮球课、生活常识、键绳毽球、围棋 #特色课程:朗诵课、辨认简单植物课

#特色活动:风暴汉语

(3)工作安排

各部分的安排将由各负责人安排准备借课本、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讨论备课,备课要求比实际上课节数多两节。

支教组长将进行每天的支教监督及协助。同时,各科任老师每天需要向年级班主任汇报当天支教情况、提出问题及建议,各班主任再在当天向支教组织汇报总体情况,支教组长需进行每天的记录及分析,并对解决当天出现的问题,在下一天不断提高支教效果。

注:(1)文艺活动以兴趣小组方式进行,让学生自己选择并报名自己喜欢的文艺活动。

(2)文艺排练以分组进行,主要是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排练(如有需要,可根据现

实情况小组自行安排时间)

(3)文艺活动排练必须不影响同学们的作息;不影响上课;不具备危险动作。

培训组工作计划 篇8

要使每节教学活动都能高质量的完成,其核心在于每次备课和教研中,使备课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教研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真真正正起到教有所思、教有所研、教有所创新!

备课时间安排

AM:(周一、二、四、五)

(1)8:30—9:00集体英语学习时间;

内容:1、英语区角对话2、日常口语3、各班英语教学内容

(2)9:00—10:00 教师写教案时间(只写本周教案);

(3)10:00—10:30 说课;

(4)10:30—11:20做教具,补环境。

PM:(周一、二、五)

(1)2:30—3:00集体英语学习时间;

内容:1、英语区角对话2、日常口语3、各班英语教学内容

(2)3:00—3:40 教具实操

(3)3:40—4:00批改作业

二、本学期数学组教研计划:

三、本学期数学组培训计划;

1月份

培训题目

内容概要

主持人

2月

蒙氏操作册

分析教材,提出使用要求

贾丽莎

舞蹈

形体练习、舞蹈教法

杜萍

蒙氏操作册

教师的操作

贾丽莎

蒙氏操作册

教师的操作

宣传部手绘组纳新策划书 篇9

一、主、承办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宣传部。

二、活动目的1、对宣传部进行血液更新,注入新的活力

2、为大一新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

三、活动主题

1、更新宣传部,为学管会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2、对学管会进行宣传

四、活动形式

1、纳新前的准备工作

纳新工作进行之前,我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这其中包括和学生会其他部门共同进行的下宿舍宣传,另外我们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对有志于加入宣传部手绘组的同学进行单独交流。

2、纳新中的面试

纳新会与其他部门共同进行,初试包括自我介绍,提问等等。复试要求参加面试的大一同学手绘海报。最终经过副部们协商择优录取,人数初步定位20人,分4-5组,每组4-5人

3、纳新后的培训

初中语文组校本培训材料 篇10

主讲人:

一、切记,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也进一步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教一法、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

教师应该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这种幸福感能够带给学生一生的积极心态与向上的勇气。

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孩子,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二、做一名阳光的教师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

什么样的教师是阳光教师?

我想,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

做阳光教师,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育是难以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师也注定与阳光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无缘。

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年轻教师上的优质课非常棒,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得到广大教师和领导的认同,于是,上级领导打算提拔这个教师到教育局某部门工作。在提拔前,领导到该学校视察,听了一节这个教师的随堂课,由于这个女教师平时对随堂课不重视、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结果这次的“突然袭击”让这个教师措手不及,结果,那堂课可想而之的糟糕。于是,提拔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而这个即将升起的新星也就陨落。这样的教师,就是“伪阳光教师”,迟早会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是我们广大年轻教师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这个教育观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方向是错的,所以,你的教育人生也是错的。

现代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自始至终絮絮叨叨讲课、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把学生组织好,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着--“导而佛牵,牵而佛抑”,甚至不一定是“主导”,是指引学生以方向,由他自己去“走”(哲学上说“践行”)的人;教师是学生的激励者--崇尚肯定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激赏。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走下“讲台”,走进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的益友、伙伴、知己,“平等中的首席”,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因此,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充分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做一名阳光教师,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

2、中国戏曲的活文物——杨源四平戏

一、播放视屏 视频在线观看豆丁网 http:// 作者:南平市人民法院 黄相钰

3、教 师 如 何 精 心 备 课

主讲人:

内容提要: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项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首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太熟悉备课了,谈论备课似乎令人兴味索然,但是哲学家告诉我们,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对它认识越浅,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未尝不是如此。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功夫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具体操作中的成败。无论教学怎么改革,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课堂需要即兴发挥,但同样需要有效的预设,所以,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一、教师备课备什么

新的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备课的内容也有所变革。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呢?(一)备学生的心智水平

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

(二)备教具的使用策略

教具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了时间;有的教师由于教具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师教具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了不少学习时间等。总之,教具应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习效果。在备课时,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摆放的位置,该亮相时再亮相。

(三)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反复认识、全面领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把握,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体系,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其次,教师还应该敢于超越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可以对教材里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大胆批判,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大胆调整,把教材当着一个例子,一个台阶,一个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堂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过去,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知识目标这一维度上,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这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好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目标的整合,在“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是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应该在“过程”中体现,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应该是我们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隐含和糅合在前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

(五)备教学情景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六)备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构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序,都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

(七)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

(八)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的问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问。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这就是说要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九)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景观、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内隐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算、问、画、演、唱。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要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

(十)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册教参、一个课堂当着课堂教学的惟一资源,其结果导致生生同书本、师师同教案、校校同结果的局面,课堂呈现一种内容单

一、形式呆板、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状况,我们的教学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态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等。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教师应善于对资源进行筛选、辨识、整合、汲取和优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宽度和深度。(十一)备教学语言的优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其一,设计好激情诱趣的“入课语”;其二,设计好启发思维的“设问语”;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其四,设计好点拨解惑的“讲解语”;其五,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板书也是教师课堂的语言,板书是教案内容的浓缩,是将精心构思的教学思路外化为直观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应具有符合“这一篇”的独特个性;具有符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针对性;具有启发性功能,能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视觉上的美感。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新颖,书写要工整,布局要美观。教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力量。(十二)备学科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的反馈形式,备作业应做到“三个清楚”、“两个注重”、“两个指导”、“两个注意”、“一个知道”。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的。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比如答题,需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到什么程度。三弄清楚作业的格式要求。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两个指导:备如何指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两个注意:注意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较异同,使作业发挥巩固、发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一个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注意分量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当然,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从作业的内容看,有积累巩固性作业、实验操作性作业、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作业的设计有价值、有意义、有效果。

总之,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备好课,而备课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合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的实施教学。

(四)怎 样 进 行 片 段 教 学 主讲人:

(一)片段教学的定义

片段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

(二)辨析几个概念

1、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

2、片段教学与教学片段

片段教学也不同于教学片段,前者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而后者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罢了。

3、片段教学与“说课”

片段教学更不同于“说课”,前者是实施(或模拟)课堂教学,而后者只是谈论课堂教学。说课是说明教学设计的理由,更多反映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对课程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说明教学设计的理由,更多反映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对课程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二、片段教学的类型

节选型: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

专题型: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施教,教者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

三、片段教学教案的编写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导言、问题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小结

四、片段教学实施过程

(一)说明课题

(二)简短导入

1、过渡式

2、导入式

(三)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

1、组织有效活动

例:分析《背影》中四次描写背影的文字 目标:怎么写的,表现了什么情感(1)找出四次描写的文字(2)分析文字:怎么写的 开头设疑——引出背影 望父买桔——聚焦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悬念——照应背影(3)品味文中感情:父子情深

2、提出有效问题 例:分析海燕的形象

抓住文本,分析海燕形象特征(外在表现、精神内涵、描写方法)

声音:叫喊

正面描写 行为:飞翔 碰着 冲向 勇敢 自信 乐观

情态:高傲 自由自在 海鸥:呻吟 飞窜 恐惧 侧面描写 海鸭:呻吟 吓坏

衬托海燕形象

企鹅:胆怯 躲藏

3、进行精要讲解

4、简明正确板书

范进中举

胡屠户

众乡邻

中举前

前倨

泠漠

范进

趋炎附势

世态炎凉

中举后

后恭

巴结

(四)达成教学目标,进行简短小结

1、归纳要点

2、总结提升

四、片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1、内容要求

2、方法要求

3、目标要求

(二)注重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其中最应重视的是教法和步骤。要注意体现新理念,注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善于虚拟教学情景 朗读,通过评价朗读的长处与不足来完成虚拟的朗读情景。提问,通过评析回答来完成虚拟的答题情景。

讨论,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评论来完成虚拟的讨论情景。

(四)注意运用教学语言

1、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2、要运用课堂教学语言

3、应注意语言的交流互动性

(五)(五)及时调整自己心态

1、调整心态

2、进入角色

(六)努力展示自身素质

1、扬长避短

2、充满激情

(五)、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主讲人:

顾名思义,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是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具体而言,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讲授许多课本语文知识,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为学生赢得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与批判力的发展;学生虽知道一些语文知识,但不过是机械记诵,并没有形成知识迁移的能力,即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学生虽然学得一些语文知识,但是学生关于语文学习的探索欲望与情感态度等并没有发生积极的变化,反而可能会产生关于语文学习的厌倦心理。

这种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就是没有活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与价值感,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诱导出来,就是一种学习他律。所以,日本有学者指出,教育的功能在于知识的供给与智慧的发挥,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性化。德国的斯普朗格曾经指出,“教育并不是向学生传递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与价值观唤醒。”

(二)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显然,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是由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所导致的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建设性过程的消解。正如杜威所指出的,“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与被告知的事体,而是一个主动的与建设性的过程。这一点在理论上几乎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上又无人不违反。”[3]在我国,应试教育注重抓分数与升学率,形成根深蒂固的答案情结,助长了教师的灌输式语文教学。考察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大概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知识的教师传递,取代学生的主动思考,易于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被动、依赖与屈从心理。

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用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而言,语文知识学习成为一种来自教师的外部强加行动。换言之,语文教学表现为以教定学,教师的教支配与限制了学生的学。《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即“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语文知识的教师传递,强化了语文教学的“牵”、“抑”、“达”性质,而弱化了“导”、“强”、“开”的性质。这种外部强加,割裂了课文新知与学生旧知之间的意义关联,容易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被动、依赖与屈从心理,也就是杜威指出的,容易形成“理智的奴性”,一种知性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中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靠教师点名的看管方式来推动大学生学习,与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普遍抄袭现象。

2、语文教学的课本有限视域,缩小了语文的学习视野,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封闭与机械心理。

关注考纲与课本,为考试而教而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基本不教不学,已经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应试语文教学传统。这种教学传统误解了教材、课程与学科的关系,以为“语文教材=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其实,语文教材只是语文课程的具体表现形态,每种版本语文教材有自己的特点,也都存在自身无法回避的局限性;语文课程只是一段学习旅程,是由时间、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等要素所决定了的相互作用过程;语文学科则是一个宽泛得多的概念,是由历代名家文学与学术等创作构筑的语文大厦。语文教材只是语文课程的一种选择,语文课程的学习,显然需要突破单一版本的局限,而强调多样化选择,即新语文课程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然而受时间与生命限制,语文课程学习不可能穷尽所有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学的课本有限视域,大大缩小了语文的学习视野,使得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坐井观天”,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封闭与机械心理,刘勰提到的“神与物游”难成现实。

3、语文教学的知识中心,缺失了与学生自我的丰富关联,使得语文学习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语文教学的知识中心,是说语文教学把知识当作一种对象物来看待,忽视了物的对象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关联,忽视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经验的关联,语文教学因此缺失了与学生自我的丰富关联,使得语文学习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教学要引起学生产生鲜明的自我感,也就是维果茨基提到的,谋求作为“概括性意义”的“科学概念”与作为“感受性意义”的“自我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语文学习就表现为学生内部语言与教材外部语言之间的互动与转化问题。语文知识应该是高度生活化的,只有在独立的阅读中激活学生的经验,把某种潜意识的情绪唤醒,学生才能产生深刻的体验并滋生表达体验的愿望,与学生自我产生丰富的关联,产生鲜活而产生人生影响的知识,如果不触动经验,语文知识根本没有意义。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一)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具体而言,是指语文课堂教学在讲授课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为学生赢得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与批判力的发展;学生不只是知道一些语文知识,而且具备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学生学得一些语文知识的同时,他们关于语文学习的探索欲望与情感态度等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赢得学生课外自觉的阅读与写作等语文活动。也就是说,语文知识的供给与智慧的发挥,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性化,成为现实。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1、以学定教,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学生思考与教师讲授的有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预习为前提,是教师倾听学生,并根据学生预习好的表现,给学生以鼓舞;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重新加工。这就是《学记》中提到的,教师要做到“知其心”基础上的“长善救失”。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学生思考与教师讲授的有机结合,以学定教是关键,教师讲授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偏差而言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的。以《木兰诗》教学为例: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是一首赞颂木兰 的诗”,要求学生填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替父从军的诗。从文中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来。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孝顺的诗。作为女孩子,她本可以不从军的,但她自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师:很好。但是只填“孝顺”二字读起来不很顺口,在前面加上“对长辈”三字要好一点。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对长辈孝顺的诗。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诗。师:很好,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就是好样的!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淳朴的诗,从诗的开头就可以看出。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忠心报国的诗,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以看出。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英勇善战的诗,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可以看出。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诗。师(笑问):何以见得?

生:从“木兰不用读书郎”可以看出。师:换一个词表达,好不好? 生(多人齐答):淡泊名利。

师:好的,这是一首赞颂木兰淡泊名利的诗。还有吗?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思乡的诗。因为诗中有“愿驰千里足,千里还故乡”句,表达她想念家乡的急切心情。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千里还乡的诗。因为诗的后面有对木兰“千里还乡”的详细叙述。

师:好的,思乡与还乡在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说“赞美”似乎就不合语义逻辑了。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其中的“和”是什么意思? 生(多数):和平。

师:对,木兰从军就是希望“国泰民安”的,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达这句话?

师生(齐说):这首诗赞颂了木兰希望过一种和平安宁生活。

师:好,关于诗的主题的解读,我们至少探讨了八种结论,肯定还有别的看法,同学们留在课后去探究。

这种以学定教,是尊重学生的历史语文经验,并帮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精确的理解,这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所谓准确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生成自己的准确答案。教师讲授,是为了促进学生生成基于自身语文经验的个人语文知识。

2、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与课文内容丰富的意义关联。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生活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从课本的有限视域走向语文知识的广袤天空。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与课文内容丰富的意义关联,让学生从语文知识的机械记诵,走向语文知识的联想与想象,谋求知识的由此及彼的相互沟通与融会贯通,体现语文学习的游戏性特征。像《荷塘月色》的教学,可以有引导学生实地赏荷与赏月活动,阅读有关“荷”的习性介绍文字与《月球的奥秘》等,了解作为生物意义上的“荷”与“月”,可以有课文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将《爱莲说》、《春江花月夜》等文本联系起来进行阅读,了解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荷”与“月”。

3、从关注课文知识传递走向关注学生自我知识生成,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文本与生活的关联,促成学生的自我语文经验转变。

如果文本的学习全然没有唤醒学生的经验,学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劳动封闭源于观念封闭,把语文扭曲成与学生经验无关的经院式教学,学生在题海中沦为情感的呆子思想的白痴,道德蒙昧,个性黑暗,还有如此可悲的教育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教师确立的知识重点看得如此神圣?为什么把教师培养成表演大师?为什么不把课堂还原为朴素的学堂?哪天,我们看到教师不再夹着厚厚的备课簿走进教室,而是怀揣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登上讲台,师生关注的重点就不再是文本,而是学生经验的唤醒和积累。

学生的人生经验,多积淀于潜意识的记忆里。语文就是通过言语的曲径达到经验的深幽之地。由此看出,言语实践的意义就是使之升华为经验的启蒙运动,培育出丰富的精神自我。经验的唤醒使潜意识的记忆升华为真正的智慧,使蒙昧空虚的心灵充实进美好的情感和思想,并在情感和思想的土壤里生长出个性和道德的花木。经验的唤醒较知识的获取艰难得多,因为不仅靠逻辑,更靠想象和体验,让学生流下眼泪比获得知识困难许多,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比懂得一个定理要漫长得多。凡是在教师的干扰中阅读,学生就不可能进入想象唤醒记忆,发生共鸣。教师为什么一定要沉醉在讲演中而让学生脱变为看客呢?为什么一定要坚信自己声情并茂的解读就能感染学生呢?教师讲了许多年,学生并没有听出语文素质,也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反而对语文越来越隔膜。

每个学生都有经验,即使是堕落的看起来很麻木的孩子也有经验,不过经验埋藏得更深罢了。经验是高度个性化的,人生际遇不同,禀赋和性格的差异,文化修养的深浅,都使经验富有个性。这决定语言实践的个性化,任何由教师决定的统一的知识目标都是不科学的抹杀个性的。比如,对文本的阅读由于经验不同而兴趣方向就可能不一致,从而对文本关注的重点就不同,有的对内容发生感染,有的被形式吸引,从而决定阅读成果的高度个性化。教师也只是读者之一,感兴趣的对象也是个性化的,而且相对学生而言,更是个性的典范。教师的全部努力就在于唤醒学生的经验,创设言语实践的个性天地,即使是自我个性经验的示范也必须为此服务,决不能以自己的示范取替学生独立自由的实践权利。

经验唤醒的标志是情感觉醒。在作者经验的引导下经过想象而触动曾经历过的情绪,在头脑中生动地复活潜意识的情景记忆。当初,这些情绪连自己也不知道,悄然在潜意识中形成特别的记忆;现在,遇到类似的情景受到作者的影响,想象飞驰,感情激荡,灵感诞生,记忆复活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在潜意识中积淀了情绪的记忆,只不过没有在言语实践中复活,最终在蒙昧中彻底死掉。语文知识的经验性决定一切言语实践的高度独立性和个性化,从而升华言语实践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寻找、发现及塑造自我就成为语文的终极目标。为此,只有把聒噪不休的教师赶出课堂,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权利,语文实现终极目标才有可能。事实上,学生只有在听说读写中复活经验,才能产生强烈的言语需要,把言语与人生融为一体。

三、语文课堂教学从“低效性”走向“实效性”,教师需要克服的几个现实问题

(一)从关注学生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智慧,后者是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非语文知识的简单占有。

“语文知识的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训练和实践,不能为讲知识而讲知识,不能把学习停留在名词术语定义上,仅仅以掌握一般知识为满足,而要力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所要求的语文的能力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只能在相应学科扎实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充分利用母语环境的优越性,让学生广泛接受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文课程要摆脱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战略转移: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知识,变知识掌握为知识运用,变知识本身的单维取向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取向。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学生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支撑,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支持的。

(二)从关注课本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引导学生对课本语文知识学习的研究,提高教学智慧。

杜威曾经指出,“教师不应该只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要从教材知识的机械传递转向学生对教材文本的主观反应。“教育首先是行动和遭遇问题,而不是认识的问题。教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认识,而在于让学习面临问题和疑问,使之在对问题进行加工之前,首先遭遇它们。”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集体创造知识的过程,课本语文知识在课堂上只有成为教师和学生质疑探究理解和创造的对象的时候,其教育价值才能得意发挥。通过师生间持续的倾听和对话、观点的冲突和辩护、同情与理解等等反思和体验的过程,语文知识和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和教学资源会转化为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教学的理智探究价值和教育价值得以融合。

当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之后,教师就要承受来自学生不同观点所带来的理智挑战,并和学生一起经历思维由混乱走向清晰、从紧张走向有序的缓慢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不同观点中的价值信息,通过追问、补充与修正等手段,对学生不同观点积极干预与合理协调,顺利实现教学“长善救失”这一重大使命。“其意图不在于证实(甚至对自己也如此)一种立场的正确性而是要发现将不同观点联系起来从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对方而扩展自己的眼界的方式。” 协调不是为了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与构筑同人、事物与事件的复杂关联,促进师生的相互沟通。借助教师的质疑与追问,学生要从文本中寻找相关证据,让自己的主观探索接受文本的客观检验。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学即创造新知,学生课堂学习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创造新知的过程。学生的新知包括:(1)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语文学科所建构的自己的理解和体验;(2)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运用于社会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建构的主体意义和社会价值(3)学生在探究体验服务自身生活及与成人共享的生活的过程中所建构的生活理解,生活探究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等等。无论面对学科还是生活,学习的本质都是探究和创造。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标志是学生是否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和体验。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探究学科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精彩观念和美好体验,最终指向创造个性的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从过多关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转向更多关注语文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按照加涅的观点,知识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三种,过多关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其实就是过多关注言语信息的积累,即“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必然催生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是“程序性知识”,强调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自主选择、信息重组与知识整合。美国梅耶教授提出意义学习的“SOI”(即选择—组织—整合)模式,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在复杂多样信息中的自主选择能力,对复杂多样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能力,以及运用复杂多样信息进行新的整合创造的能力。

新课改下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又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见的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的显著特征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形式多样,如即兴思维、情境思维、发散思维,迁移思维,逆向思维,拓展思维等等,其中发散思维为基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方位多角度分析事物,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得出不同结论,形成不同见解,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

(六)教师如何上好课

主讲人:

内容提要: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上好课,应该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

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因此,课堂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枯燥”的,而应是“灵趣”的;不应是“痛苦”的,而应是“享受”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上好课,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我们的课堂应该拥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拥有“精鹜八极,神游四方”的思想流淌。一、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一堂好课不应该是死记ABC或硬背三字经,不应该是两手放后、两脚放平地坐45分钟,不应该是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猜着老师的脸色行事,不应该是坐在角落的一隅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不应该是度课如年地期待着下课、期待着放学的厌烦心态,不应该是充满了不快、反抗、矛盾和敌意。一堂好课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发展的课堂。

一堂好课,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实施个别化的差异教学。一堂好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呵护自尊,培育自信,激励自强。一堂好课,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问题化、活动化、情趣化。依靠知识本身内在的魅力或者创设童趣化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灵活地处置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一堂好课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一堂好课,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受教师的启发与鼓励,满怀兴趣和探究热情,主动地参与智慧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将外在的知识进行选择、重组,以个性化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个性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自己的生命实践活动——教学,使自我价值不断得以实现,并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与学相长的过程。

一堂好课,应该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广场。课堂就是亲历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竞争、合作、展示、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课堂上,人类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瑰丽风光,历史的风云变幻,伟人的沉浮拼搏精神等一一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共鸣,充分地燃烧着自己的思想激情,或痛恨,或赞美,或抒怀,或感慨,或悔恨„„课堂理应成为学生精神世界成长的场所。

一堂好课,应该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原野。课堂上几十个精神世界共聚一起,该有多大的精神能量。教师要激活这一个个沉睡的精神原子弹,让他们的思想体验在课堂上尽情交流、碰撞,辨别人世间的真善美,欢呼理想与美好,让学生学会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即使眼光有些短浅,思想有些幼稚,但决不能熄灭他们心中涌动的思想之火,应像呵护叶尖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学生的个性体验,给他们的思想之火添薪加柴,等待有一天燎原成他们成长中的精神原野。

一堂好课,成为应该学生放飞梦想的天堂。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最美好的精神之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科学文化的殿堂里尽情游乐。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断地生长梦想,满怀激情地与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与人类崇高的精神交流,不断地积淀着文化的底蕴。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会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兴趣广泛,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赢得效率。课堂上师生鉴赏着人类的文化精品,陶冶着高雅情趣,精神营养不断充实,人格塑造不断完善,科学素养不断丰厚,然后放飞心灵,放飞梦想,将人类的文化精华转化为自己生存的火炬,从而成为新世纪的精神巨人。

二、如何有效构建一堂好课(一)树立“三生”意识 1.生命意识

教育的底线是生命,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应该成为培育生命、放飞生命的诗意原野,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引导学生在属于他们的课堂天地里尽情展示生命的力量,使生命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旺盛的拔节和自由地生长。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关爱生命,体贴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一个难忘而美丽的历程;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独特本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生命发展;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其三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课堂主宰中走出,和学生建立平等的“人——人”交往关系,不能用教师的话语霸权来压制学生个性化的思想和创造性的生命活动,让课堂成为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总之,在以提高生命质量为指归的“生命课堂”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生的青春本色得以回归,个性化的“倾听”与“言说”得到赏识,学生在课堂里充分感受到流光溢彩的生命涌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又充盈着感性、灵性的整体的人。

2.生活意识

现代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强调课堂应该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世界中来。学生走进课堂,不是走进一个外在于他们实际生活的概念世界,而是要与充沛、旺盛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这一生动的天地里,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世界的运用所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在理念上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了解并关怀学生这个真实的、生活着的、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独立的人,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的生活境遇发生关联,理解学生具体生活的每一形态,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在课堂中引领着他们过一种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其次要求教师要将课堂生活化,要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充满着生活的鲜活和多彩,充满生活的自由和轻松,课堂里没有压抑,没有刻板,有的是学生自由的言说,快乐的舒展,学生能自主“放牧”自己独立的思想,学生能“胸藏万江凭吞吐,‘话’有千钧任翕张”,课堂常常给学生带来说不出的喜悦,抹不去的记忆。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其三要求教师要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将学生引人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贯通,实现对无穷无尽的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激发联想和生成创意。

3.生成意识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强调课堂应该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该成为教学内容持续生长与转化、不断建构与创生的过程。在体现“生成意识”的课堂里,教师把目光锁定在教学过程本身,教学的重心由过去的课前备课转移到对教学现场的即时运作,教师更关注的是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教师不是把课堂当作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对课前“预设”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任务不是把学生的所有问题在课上全部解决,而是要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在课堂里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并使之成为新的教育契机。在体现“生成意识”的课堂里,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灌输与接受、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课堂上师生相互研究与切磋,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教科书也不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圣经”,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添删、重组、整合。在体现“生成意识”的课堂里,教师追求的不是教学内容的完美无缺和教学过程的滴水不漏,而是允许有偏差的存在,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的发生,而这一切,又都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二)实现六大转变 1.从“向师”到“向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客观上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是教学的“执行者”,是课堂的“边缘人”。教师是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而存在,对学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知识垄断所孵化的“教育霸权”强调的是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于是,课堂就像是神圣的“教堂”,教师就像“传教士”,学习的材料就像“圣经”,而学生只是接受教师权威话语的忠实“信徒”。而新课程视界下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共享者,教师因学生而存在,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游”。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的知识王国,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2.从“蓝本”到“文本”

传统的课堂里,教材是不可动摇的“蓝本”,是“圣经”,教材、教参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声音,老师扮演着“传声筒”的角色,把教材、教参的内容机械地复制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咽下去,老师没有自己的声音,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它只是一个“话题”,一个“谈资”,它有许多未规定的空间,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补充,去“完形”,去建构和生成“文本”更丰富的意义。

3.从“听话”到“对话”

传统的课堂里,教师是讲台上的“独语”者,课堂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教师是课堂话语的霸权者,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力,他们把教师所讲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去记,去背,去对付老师的考试。课堂上,学生实际上成了张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有时即使学生有些自己的创造,也被教师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新课程视野中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信息背景和知识经验,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当然,这种“对话”决不是言语上的简单应答,而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纳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意义建构和精神互通的过程。

4.从“经验”到“体验”

经验和体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验立足于客观世界,具有普遍性、间接性和可传授性,它追求是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立足于精神世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追求的是意义的建构和心灵的冲动。体验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味,是对经验的升华和超越。传统的课堂,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经验的接受,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感受,课堂成了远离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冰冷的概念世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把传授既有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惟一任务,它更强调学生的亲历与体验,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让学生在多元反应中独特地理解和感受,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成为精神游历和探险的过程,成为一种“生命的摆渡”。5.从“独作”到“合作”

传统的课堂,以“独作”、“单干”为主,虽然有时也有合作,但在很多情况下被简单化、形式化了,教师只是象征性地抛几个问题给学生,学生对问题还没有思考进去,教师就迫不及待地亮出答案,转回自己的教学思路上。至于学生之间的合作,那就更无空间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既包含师生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学生学习小组间的合作,也指学生和家长的合作、学生和现代媒体的合作等。合作学习以开发和利用学习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根本目标,是一种短时、高效、低耗而又充满着愉快的先进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位置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条件,创造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6.从“单极”到“多极”

传统的课堂,采取的一种“单极”的教学评价机制。在评价目标上,以应试为指引;在评价内容上,以知识的掌握为核心;在评价手段上,以量化为指标;在评价对象上,以教师为主体。所有的评价都围绕“教”这个中心作“单级”的、平面的运行。新的语文课堂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多元化,强调建立多维度的、立体性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目标上,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归;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手段上,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评价对象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三)强化五个“关注” 1.关注参与程度

语文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自己的输入应该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应该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一堂优秀的课,应该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在参与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产生创造性的火花,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最亮丽的风景。当然,学生的参与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显参与,是学生在行动上、语言上的参与;一种内隐参与,是学生在心理上、思维上的参与。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就是要让学生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心理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参与有广度,有深度,教师点拨时,学生认真倾听;师生互动时,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讨论时,学生踊跃发言,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2.关注情感体验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审美情感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认知水平,而应该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性。体验意味着亲历,意味着参与,当然,这种参与包括实践层面的“参与”和心理层面的“参与”,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获得自己真切而独特的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注重学生体验过程的个人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主体水平的差异性和兴趣爱好的特殊性致使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体验机会,不能用自己的宣讲取代学生的体验。3.关注合作交流

良好的学习应该是合作式的和社会性的,而不应该是孤独式的和封闭性的,合作交流可以在分享他人思想、回应别人观点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合作意识,关注合作交流。关注课堂的合作交流,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吸纳,互相学习。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交流、思考、质疑、自控等合作能力,使合作交流由松散到有序,由形式到实质。其三,教师要科学地设计合作问题,要使合作内容有价值,有弹性,有层次,有魅力。其四,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合作成员,不能使合作交流变成少数学生的专利,要让每位同学都走向合作的中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分享成功喜悦,在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促进中使课堂教学走向和谐和完满。4.关注个性差异

学生的经验差异、发展差异、性别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等,使学生在群体中表现为多元化人格,形成了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要求教师要认同学生的不同性,尊重课堂中的“每一个”,不能用统一的标准驱使所有的学生“齐步走”,不能把目光仅仅聚焦于少数优秀学生身上,而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其次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真正把课堂教学过程当着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予以关注;学生不认同教师,不会受到指责。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不要用刻板固定的答案来锁定学生的思维,不要用简单武断的结论来封杀学生创造的灵性。总之,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就是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依靠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5.关注生成状态

生成状态是学生一堂课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它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关注学生课堂中的生成状态。关注课堂的生成状态,要求教师要树立动态的教学目标观,不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要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要把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自主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关注课堂的生成状态,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要把学生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甚至要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关注课堂的生成状态,要求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教师要为学生的生成提供“空白”,让学生在体验中、对话中、互动中不断撞击并生成新的“生长点”,收获“不曾预约的精彩”。关注课堂的生成状态,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评价观,不要仅仅看学生课堂里掌握了多少知识,做对了多少题目,而应该看学生是否提出了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课堂,作为学生精神的居所,理当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学生走进课堂应该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感到温馨,感到轻松,感到自由。所以,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建设好这一美丽的精神家园,让心灵诗意地栖居,让生命自由地徜徉。

(七)教师如何听课更有效

主讲人:

内容提要:有位哲人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听课,正是教师吸纳别人长处的聪明举措,也是自我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听课,正是教师吸纳别人长处的聪明举措,也是提升自我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听课不是简单地拿着听课笔记,带着耳朵进教室,为“例行公事”而听,听课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态度,去听、去品、去悟。听课也是一门学问,如果说上课如同撰写一部文学名著,那么,听课就是在欣赏一部文学名著。走进他人的课堂,聆听同仁的智慧,这是一种充满学术味的精神旅游。

一、我们到底如何听课(一)带着欣赏的心态听课

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听课的质量。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听课时,教师要做到“三欣赏”。

第一,欣赏授课者的处理教材艺术。看授课者是如何解读教材的,是如何挖掘教材资源的,是如何对教材进行增删剪辑的,是如何确立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是如何实现教材价值的有效利用的,等等。

第二,欣赏授课者的课堂驾驭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通过听课看授课者是如何组织教学的,是如何展开教学活动的,是如何进行拓展延伸的,是如何唤醒和激励学生的,是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等等。

第三,欣赏授课者的语言表达艺术。教学言语是师生的心灵之约,是传情的主要手段。通过听课,我们看教师是如何运用开课语、提问语、过渡语、评价语、结课语、讲析语、描述语、解说语、高潮语、点拨语、辅导语的,看教师的语言是否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张隐蔽为显著,发挥其有效的教学功能。

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课,即使有时收获的是“遗憾的艺术”,也有利于在吸取别人教训的同时成就自己,提升自己。

(二)带着思考的脑袋去听课

听课教师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准备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一颗思考的脑袋去听课。在听课中,要看授课教师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行为,再通过比较,找出差异,积极寻求改进的措施,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超越。同时,带着思考的脑袋听课,能促进听课教师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听课

常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要想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听课时,要把自已当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就要多一只眼睛、多一只耳朵、多一颗心。带着眼睛、耳朵听着课,带着笔记录着过程,带着脑袋思考,记着即时点评,还要认真研究,及时进行梳理总评,并与其他教师交流。总之,任何一个教师的课,总会有他个人独到的地方,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只要自己善于把握机会,不断地在听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二、听课观察怎么观

有经验的教师,必然拥有良好的观察技巧,在听课时,能敏锐而精确地解读教室内的教学行为,并有能力解读各种教与学的问题。

从观察素材来看,一般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感觉上获得资料,同时还应包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分析和推理。

从观察的途径和手段来说,则课堂上教师及学生的行为,是听课者的观察重点。教师方面诸如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都是观察的对象。

从教室情境来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都能够影响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因此,在观察师生的行为之余,还要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的情境,以及教材的使用状况。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描述法和划记法两种。

描述法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记听课笔记。听课笔记的首页要填好观察地点、对象、日期、时间和观察的课题。另外,听课笔记要记好实录描述与评论栏。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时,可以一边在描述栏内,详实地记载某些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评论栏,将观察时所产生的即时性想法记录下来。如果对于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有所怀疑或是不了解,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或者通过分析笔记解决疑问。观察完成后,应尽快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写出自己的评价、反思,以便能从观察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现象或问题。

所谓划记法,是指在进入教学现场前,根据相关教学场地、内容设计好划记的各种图表,将要观察的行为加以分类,并给予各类行为不同的代号。现场观察时,观察者只要按照表上对于各类教学行为的界定,进行代号的划记工作即可。此种类型的观察,必须对所观察的行为是否能如预期出现、是否能顺利观察得到,做过认真的考虑再付诸实施。采用量化的划记法,主要目的在于从观察后的统计数字中,看出教师与学生行为的某些倾向,或是与理论相互印证,作为解释班级内师生行为的依据,或是将课堂观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某种推论。

三、听课记录记什么

听课记录是听课的第一手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依据,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财富。不仅要做好听课记录,而且课后要再次回顾,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剖析与反思,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提高,反之,不愿做听课记录,不愿对听过的课再次作深入思考的教师,即使听的课再多,也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和提高。那么如何做听课记录,听课时应记录什么呢?

(一)记录施教者的成功之处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听课时首先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才从学校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何况一般施教者都精心准备,是其才华和智慧的充分展示,一定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巧妙处理,一个巧妙的引入过渡承转,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

(二)记录施教者的不足之处

听课时还要带着批判和审视的目光,无论多么资深的教师,准备得多么充分,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也一定会有“败笔”之处的,记录下来,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思考设计,以便在以后自己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听课时不能简单地记录下上课教师的不足之处,要在反复思考、仔细琢磨的前提下,记下要修改的建议及理由。同时以此为鉴,也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少犯或不犯同类错误,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水平。

(三)记录学习者的体验见解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重点是学而不是教,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所以记听课笔记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见解?有哪些创新的火花?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这些都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作为以后提升教学质量的宝贵材料。

(四)记录学习者的困惑疑难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他们会从各自角度去考虑问题,有时他们往往会有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把它记录下来,这些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新的方式、方法加以突破。同时,其他班级学生的困惑也许就是自己班上学生的困惑,记录下来,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关注这些问题,引起自己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思考。

(五)记录听课人的闪现灵感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情景或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突然产生、不期而至的,若不及时记下,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所以,教师要及时记下这些“瞬间的智慧”,也许记下的是“露珠”,收获的是“海洋”。

四、听课伦理上应该注意什么(一)摆正心态

要以平和的心态听课,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去发现授课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思考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不应该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吹毛求疵,也不要因为上课教师资力老、名气大而全盘照抄。

(二)预先通知

如果是教师个别听课,要预先通知对方,征得授课教师的同意,让对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目中无人,推门直入,让授课者产生反感或不愉快的情绪。

(三)保持沉默

有些内容和问题虽然我们知道,而授课教师在进行引导性提问时,听课者最好保持沉默,以免影响授课者的思路。

(四)遵守纪律 听课时不能迟到、早退,不要抽烟、走动、讲话、接手机,要认真记录,专心思考,尊重授课者的劳动。

五、教师听课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重外轻内

在听课中,有些教师对于校内听课不当一回事,总是想外出听课,尤其是到重点学校听课。在此,暂且不论“西天”取回的“经”是否适合本校“和尚”念,以及取回的是不是“真经”,但是,忽略了挖掘本校教学资源而劳师远行,自会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误区二:重优轻劣

有些教师对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倍加青睐,欣然前往,而对教学方面表现不出色的教师的公开课却借故回避。前者自然很值得学习,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后者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后者处于“劣”势,一定是在教学中存在某些教学误区。若与自身教学加以对比,认真分析,从中发现走出误区的对策,既帮助了授课教师,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误区三:重听轻察

虽说是“听课”,却不能光“听”,须让多种感官协调行动,多“官”齐下:“耳闻”、“目睹”、“动笔”、“动脑”。特别是要注意课堂上的细心观察,观察教师的教学仪态,观察教师的课堂组织和驾驭艺术,观察学生的注意状态和学习情绪,观察课堂的整体氛围。有些教师听课只用耳朵听,不注重“察言观色”,无法把握课堂的完整面貌。

误区四:重听轻评

听完课后,不少教师害怕因评课“得罪”授课教师,总是以夸奖之辞和一些笼统含糊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节课总的来说是不错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意回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客观、公正地评课,既是对授课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同行互相取长补短的良机。

误区五:目的失当

有的教师不珍惜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将听课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在听课过程中无所事事,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精力不集中,尤其是在听非本专业的课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听课时更是很少做听课记录,即使做听课记录,也仅仅是了了几笔,记下的仅是施教者板书的部分内容,而且听过就算了,很少对听课记录进行回顾整理,更没有进行深入剖析与反思。

误区六:取舍失策

教师听课要有一定的高度。有的教师听课象学生听课一样,只听授课教师所授内容,听课笔记也只是跟着授课人写的和说的从头记到尾,无自己的思考、看法和见解,没有挖掘出该节课的方法、技巧或失误所在,这样听课没有实际意义。教师听课应与学生不同,学生以听懂该节课内容为目的,而教师以学习该节课的教法、技巧,找出不足为目的。有些教师的课设计精当,匠心独具,讲解生动有趣,处理巧妙,你却没有领会;有些课设计不当,处理笨拙,漏洞百出,你也没有得到警示,那么这节课不如不听。由此可见,教师听课更应集中思想,善于动脑,还要有锐利的眼光。否则,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挖掘不出授课者深层的设计含义和隐含的教学艺术。

误区七:礼仪失范

有些教师缺乏应有的听课礼仪,如:没有征得执教者的同意就贸然闯进别人的课堂,影响了课堂的秩序;有的教师听课中途退场,引起执教者反感;有的教师课堂接听手机,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教师上课打瞌睡,不尊重别人的劳动„„凡此种种,都是听课之大忌。

(八)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主讲人:

内容提要:说课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是上好一节课前的总体构思,是实施精彩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内省,是教学智慧的一种碰撞,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材、“课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运用口头语言的表述形式,面对领导、评委或同行述说具体授课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说课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蓝图,是上好一节课前的总体构思,是实施精彩教学的第一步。说课也是教学实践研究的一种方式,是教育观念的一种观照,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内省,是教学智慧的一种碰撞,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说课特点是什么(一)说理性

说理性是说课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备课,可以从教案中看出“怎样教”;上课,可以从课堂教学看出“怎样教”;而说课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去阐明“这样教”的道理。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培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科学性

说课的内容和方法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遵循教学原则去设计教学程序,教材的处理、挖掘及传达程度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思想性。由于说课的对象是懂教材、熟业务并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领导、评委和同行,鉴别能力较强,容易发现说课中的科学性方面的缺陷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充实说课理论依据,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加强说课的科学性。

(三)预见性

说课的预见性,是指通过说课对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等作出较为准确的预见。所以,说课者要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心理特点、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估计各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教法会有何不同的反应,对新知识的学习会有何困难,说出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并说出学生对自己的提问将会作出何种回答以及课堂上将会产生何种偶发事件,教师准备如何处理等等。

二、教师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说教材

说教材是说课最基础的内容,即说“教什么”的问题。说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说体系、结构。即本课题所在章节、单元结构中的性质、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在教材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2.说“课标”。“课标”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说课活动的依据。因此说课必须说明“课标”对教学的总要求,以及所说课题如何体现课标的要求。3.说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教学目标要正确、具体、全面。所谓“正确”,是指符合教材要求和“课标”精神;所谓“具体”,是指目标必须明确、清楚,合乎学生的实际,不要空洞。所谓“全面”,是指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要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立目标。

4.说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立足点,说教材包括教材内容的理解、教材内容的取舍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等。

(二)说教法

说教法是说教师“怎样教”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景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采取合理而恰当的方法。当然,一节课并不是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采取“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法。

说教法要说明:①选择怎样的方法;②选择这种方法的根据;③运用此教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说学法

说学法是说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的问题。

说学法要和说教法密切结合,这是由教学包括教和学的本质含义决定的。因此,二者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合在一起说,但两者不能互不关联或相互矛盾。

学习方法很多,如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但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以学习论为主要科学依据,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学法的内容极为丰富,但主要是说出如何通过学法指导,既使学生“学会”,又

使学生“会学”。

(四)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就是说出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的安排以及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是说课更为具体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能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教学程序要说清:①教学条件的准备和教学情境的设置,特别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措施和办法;②温故知新、由此及彼的教学安排;③新教材的掌握过程和教学技术、教学资源的利用;④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展开策略;⑤新教材的巩固和重点、难点的落实;⑥作业的布置;⑦板书的设计等。

教学程序要层次清晰,任务明确,环环相扣、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教师说课怎么说

(一)立足于“本”,着眼于“课”

说课必须紧扣教学内容,把着力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和课堂教学的设计上。离开所教的文本,离开了课堂这一说课的特定情境,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说课关键是要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说“准”教材,说“明”教法,说“会”学法,说“清”程序。(二)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说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对所说内容最终要达成什么目标一定要心中有数,而且在整个说课过程中都必须紧扣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和展开,不能信口开河,无的放失。说课还有一个“序”的问题,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是有一定顺序的。一般来说,说课应遵循以下两个顺序:①先说教材,再说教法和学法,然后说教学程序的安排;②先说“教什么”,再说“怎么教”,然后说“为什么这样教”。(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说课也要注意详略安排,对所说的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关键是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就说课的四部分内容来说,要把主要的力量放在“教学程序”这一环节上,这是说课的“重头戏”。(四)避免空泛,力求实在

说课既要有明确的要求,又要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使人看得见,抓得住。要克服说课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倾向,使我们的教学设想与具体的教学实际和谐结合。比如说教法学法,不仅能从理论上说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在课堂上采用此法的实际效果如何,只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不至于成为“纸上谈兵”。

四、教师说课存在的误区(一)大玩“空手道”

有的教师,事先准备大量的“语录”,非常虔诚地背诵、记忆,有的教师大量地摘录《课标》中的理念、要求,故装“高深渊博”状,将这些理论、说理、言论一古脑儿地塞到说课稿里,而对教材的理解、处理、重难点的突破一字也不捱边,投的是“空对空导弹”,玩的是“虚”、“大”、“空”的说课噱头。(二)高唱“样板戏”

教师事先搜罗一些已经发表的或公开出版的说课材料,建立一个“说课模版”,做成一个“箩筐”,不管适用不适用,“对口”不“对口”,尽管往里装,装一个是一个,装两个是一双。基本样式为:三言两语说教材,搜肠刮肚说教法、学法,轻描淡写讲教学程序,随意拔高夸板书设计,再来“画龙点睛”说教学效果预想。不管是什么课型的内容,不管是什么特点的篇章,总是往启发式教学法、激趣导入法、多媒体辅助法、拓展延伸法等教学方法里搬,往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里塞。(三)追求“高大全”

参评教师担心评委教师会评议自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索性来个“眉毛胡子一把抓”。于是,我们教师的说课开始变得谨慎、古板起来了,全往高、大、全方面发展。不管是低年段,还是中年段,抑或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在说课内容的设置上都是“全方位”的,事无巨细,什么都要涉及,什么都是“蜻蜓点水”。为了体现学科的课内外沟通,也不管是何学段,也不管是需要不需要,总要在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贴上一个“拓展延伸”的标签。

(九)如何撰写语文教学论文

主讲:

一、语文教学论文的概念

(一)概念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整理出来所写成的

一、语文教学论文的概念

(一)概念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领域中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整理出来所写成的文章。

三点成文:三个或以上分论点 两级提纲:两级或以上提纲 三五千字:字数的最低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点材料陈旧

2、理论色彩淡薄

3、内容空洞无物

4、结构层次混乱

5、行文缺乏规范

二、语文教学论文的特点

(一)学科性

(二)科学性

(三)创见性

(四)理论性

(五)实用性

三、语文教学论文的标题

(一)直接

1、能用一个标题揭示内容的,就不要用正副标题来表示

2、杜绝散文化的标题形式

3、杜绝不能直接揭示文章内容和要旨的标题形式

(二)准确

1、概括要准确

2、标号要准确

(三)新颖

1、不落俗套

2、引人注意

四、语文教学论文的内容

(一)目前语文界的热点问题(二)对语文教材的新解读

(三)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四)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研究

(五)激励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研究

五、语文教学论文书写格式

(一)标题

(二)作者署名

(三)正文

1、绪论:简明扼要,有吸引力

(1)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的绪论(2)引用材料引出论题的绪论(3)介绍情况、交待背景的绪论(4)揭示要点、概括全文的绪论

2、本论:充分展开,合乎逻辑

(1)中心论点明确,文题相符(2)分论点紧扣中心,工整规范(3)理论联系实际

(4)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并列式、递进式、综合式、总分式)

3、结论: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1)结论应与本论的立论相一致(2)结论是对本论主要观点的概括(3)结论要措辞严谨,逻辑严密

(四)序码

(五)引文

引文要典型、精到、适度、要明确。

(六)附注

1、夹注:简短的说明、注释,就是写在要注释的词语、引文后面的括号内。如果数量多,注文长,就不宜采用。

2、脚注:即页中附注,把附注置于本页地脚处。

3、尾注:把附注集中在全文、全书的末尾,或者把一章一节的附注集中在章节尾部。

(七)参考资料:

1、图书著录:序码 著者 书名 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月日 页次

2、期刊著录:序码 著者 题(篇)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期号)页次

3、报纸著录:序码 著者 题名 报名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月日

4、互联网:序码 著者 题名 详细的网

(十)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达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改革是课堂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我国目前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三年多,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下,有效性教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在广泛的意义上,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以后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及其原因分析

(一)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顾名思义,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是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具体而言,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讲授许多课本语文知识,但是并没有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为学生赢得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与批判力的发展;学生虽知道一些语文知识,但不过是机械记诵,并没有形成知识迁移的能力,即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的能力;学生虽然学得一些语文知识,但是学生关于语文学习的探索欲望与情感态度等并没有发生积极的变化,反而可能会产生关于语文学习的厌倦心理。

这种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就是没有活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与价值感,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诱导出来,就是一种学习他律。所以,日本有学者指出,教育的功能在于知识的供给与智慧的发挥,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性化。德国的斯普朗格曾经指出,“教育并不是向学生传递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与价值观唤醒。”

(二)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显然,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是由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所导致的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建设性过程的消解。正如杜威所指出的,“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与被告知的事体,而是一个主动的与建设性的过程。这一点在理论上几乎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上又无人不违反。”[3]在我国,应试教育注重抓分数与升学率,形成根深蒂固的答案情结,助长了教师的灌输式语文教学。考察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大概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知识的教师传递,取代学生的主动思考,易于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被动、依赖与屈从心理。

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用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而言,语文知识学习成为一种来自教师的外部强加行动。换言之,语文教学表现为以教定学,教师的教支配与限制了学生的学。《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即“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语文知识的教师传递,强化了语文教学的“牵”、“抑”、“达”性质,而弱化了“导”、“强”、“开”的性质。这种外部强加,割裂了课文新知与学生旧知之间的意义关联,容易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被动、依赖与屈从心理,也就是杜威指出的,容易形成“理智的奴性”,一种知性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中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靠教师点名的看管方式来推动大学生学习,与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普遍抄袭现象。

2、语文教学的课本有限视域,缩小了语文的学习视野,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封闭与机械心理。

关注考纲与课本,为考试而教而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基本不教不学,已经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应试语文教学传统。这种教学传统误解了教材、课程与学科的关系,以为“语文教材=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其实,语文教材只是语文课程的具体表现形态,每种版本语文教材有自己的特点,也都存在自身无法回避的局限性;语文课程只是一段学习旅程,是由时间、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等要素所决定了的相互作用过程;语文学科则是一个宽泛得多的概念,是由历代名家文学与学术等创作构筑的语文大厦。语文教材只是语文课程的一种选择,语文课程的学习,显然需要突破单一版本的局限,而强调多样化选择,即新语文课程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然而受时间与生命限制,语文课程学习不可能穷尽所有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学的课本有限视域,大大缩小了语文的学习视野,使得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坐井观天”,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封闭与机械心理,刘勰提到的“神与物游”难成现实。

3、语文教学的知识中心,缺失了与学生自我的丰富关联,使得语文学习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语文教学的知识中心,是说语文教学把知识当作一种对象物来看待,忽视了物的对象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关联,忽视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经验的关联,语文教学因此缺失了与学生自我的丰富关联,使得语文学习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教学要引起学生产生鲜明的自我感,也就是维果茨基提到的,谋求作为“概括性意义”的“科学概念”与作为“感受性意义”的“自我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语文学习就表现为学生内部语言与教材外部语言之间的互动与转化问题。语文知识应该是高度生活化的,只有在独立的阅读中激活学生的经验,把某种潜意识的情绪唤醒,学生才能产生深刻的体验并滋生表达体验的愿望,与学生自我产生丰富的关联,产生鲜活而产生人生影响的知识,如果不触动经验,语文知识根本没有意义。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一)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具体而言,是指语文课堂教学在讲授课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为学生赢得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与批判力的发展;学生不只是知道一些语文知识,而且具备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学生学得一些语文知识的同时,他们关于语文学习的探索欲望与情感态度等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语文课堂教学赢得学生课外自觉的阅读与写作等语文活动。也就是说,语文知识的供给与智慧的发挥,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性化,成为现实。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1、以学定教,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学生思考与教师讲授的有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预习为前提,是教师倾听学生,并根据学生预习好的表现,给学生以鼓舞;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重新加工。这就是《学记》中提到的,教师要做到“知其心”基础上的“长善救失”。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学生思考与教师讲授的有机结合,以学定教是关键,教师讲授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偏差而言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的。以《木兰诗》教学为例: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是一首赞颂木兰 的诗”,要求学生填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替父从军的诗。从文中1—4自然段中可以看出来。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孝顺的诗。作为女孩子,她本可以不从军的,但她自愿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师:很好。但是只填“孝顺”二字读起来不很顺口,在前面加上“对长辈”三字要好一点。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对长辈孝顺的诗。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诗。师:很好,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就是好样的!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淳朴的诗,从诗的开头就可以看出。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忠心报国的诗,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以看出。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英勇善战的诗,从“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可以看出。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诗。师(笑问):何以见得?

生:从“木兰不用读书郎”可以看出。师:换一个词表达,好不好? 生(多人齐答):淡泊名利。

师:好的,这是一首赞颂木兰淡泊名利的诗。还有吗?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思乡的诗。因为诗中有“愿驰千里足,千里还故乡”句,表达她想念家乡的急切心情。

生:这是一首赞颂木兰千里还乡的诗。因为诗的后面有对木兰“千里还乡”的详细叙述。

师:好的,思乡与还乡在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说“赞美”似乎就不合语义逻辑了。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其中的“和”是什么意思? 生(多数):和平。

师:对,木兰从军就是希望“国泰民安”的,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达这句话?

师生(齐说):这首诗赞颂了木兰希望过一种和平安宁生活。

师:好,关于诗的主题的解读,我们至少探讨了八种结论,肯定还有别的看法,同学们留在课后去探究。

这种以学定教,是尊重学生的历史语文经验,并帮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精确的理解,这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所谓准确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生成自己的准确答案。教师讲授,是为了促进学生生成基于自身语文经验的个人语文知识。

2、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与课文内容丰富的意义关联。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生活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从课本的有限视域走向语文知识的广袤天空。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与课文内容丰富的意义关联,让学生从语文知识的机械记诵,走向语文知识的联想与想象,谋求知识的由此及彼的相互沟通与融会贯通,体现语文学习的游戏性特征。像《荷塘月色》的教学,可以有引导学生实地赏荷与赏月活动,阅读有关“荷”的习性介绍文字与《月球的奥秘》等,了解作为生物意义上的“荷”与“月”,可以有课文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将《爱莲说》、《春江花月夜》等文本联系起来进行阅读,了解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荷”与“月”。

3、从关注课文知识传递走向关注学生自我知识生成,语文课堂教学要谋求文本与生活的关联,促成学生的自我语文经验转变。

如果文本的学习全然没有唤醒学生的经验,学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劳动封闭源于观念封闭,把语文扭曲成与学生经验无关的经院式教学,学生在题海中沦为情感的呆子思想的白痴,道德蒙昧,个性黑暗,还有如此可悲的教育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教师确立的知识重点看得如此神圣?为什么把教师培养成表演大师?为什么不把课堂还原为朴素的学堂?哪天,我们看到教师不再夹着厚厚的备课簿走进教室,而是怀揣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艺术经验登上讲台,师生关注的重点就不再是文本,而是学生经验的唤醒和积累。

学生的人生经验,多积淀于潜意识的记忆里。语文就是通过言语的曲径达到经验的深幽之地。由此看出,言语实践的意义就是使之升华为经验的启蒙运动,培育出丰富的精神自我。经验的唤醒使潜意识的记忆升华为真正的智慧,使蒙昧空虚的心灵充实进美好的情感和思想,并在情感和思想的土壤里生长出个性和道德的花木。经验的唤醒较知识的获取艰难得多,因为不仅靠逻辑,更靠想象和体验,让学生流下眼泪比获得知识困难许多,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比懂得一个定理要漫长得多。凡是在教师的干扰中阅读,学生就不可能进入想象唤醒记忆,发生共鸣。教师为什么一定要沉醉在讲演中而让学生脱变为看客呢?为什么一定要坚信自己声情并茂的解读就能感染学生呢?教师讲了许多年,学生并没有听出语文素质,也没有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反而对语文越来越隔膜。

每个学生都有经验,即使是堕落的看起来很麻木的孩子也有经验,不过经验埋藏得更深罢了。经验是高度个性化的,人生际遇不同,禀赋和性格的差异,文化修养的深浅,都使经验富有个性。这决定语言实践的个性化,任何由教师决定的统一的知识目标都是不科学的抹杀个性的。比如,对文本的阅读由于经验不同而兴趣方向就可能不一致,从而对文本关注的重点就不同,有的对内容发生感染,有的被形式吸引,从而决定阅读成果的高度个性化。教师也只是读者之一,感兴趣的对象也是个性化的,而且相对学生而言,更是个性的典范。教师的全部努力就在于唤醒学生的经验,创设言语实践的个性天地,即使是自我个性经验的示范也必须为此服务,决不能以自己的示范取替学生独立自由的实践权利。

经验唤醒的标志是情感觉醒。在作者经验的引导下经过想象而触动曾经历过的情绪,在头脑中生动地复活潜意识的情景记忆。当初,这些情绪连自己也不知道,悄然在潜意识中形成特别的记忆;现在,遇到类似的情景受到作者的影响,想象飞驰,感情激荡,灵感诞生,记忆复活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在潜意识中积淀了情绪的记忆,只不过没有在言语实践中复活,最终在蒙昧中彻底死掉。语文知识的经验性决定一切言语实践的高度独立性和个性化,从而升华言语实践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寻找、发现及塑造自我就成为语文的终极目标。为此,只有把聒噪不休的教师赶出课堂,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权利,语文实现终极目标才有可能。事实上,学生只有在听说读写中复活经验,才能产生强烈的言语需要,把言语与人生融为一体。

三、语文课堂教学从“低效性”走向“实效性”,教师需要克服的几个现实问题

(一)从关注学生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智慧,后者是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非语文知识的简单占有。

“语文知识的教学要着眼于应用,着眼于训练和实践,不能为讲知识而讲知识,不能把学习停留在名词术语定义上,仅仅以掌握一般知识为满足,而要力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语言实践,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所要求的语文的能力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只能在相应学科扎实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充分利用母语环境的优越性,让学生广泛接受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文课程要摆脱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战略转移:变系统知识为有用知识,变知识掌握为知识运用,变知识本身的单维取向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取向。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学生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的支撑,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支持的。

(二)从关注课本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引导学生对课本语文知识学习的研究,提高教学智慧。

杜威曾经指出,“教师不应该只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要从教材知识的机械传递转向学生对教材文本的主观反应。“教育首先是行动和遭遇问题,而不是认识的问题。教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认识,而在于让学习面临问题和疑问,使之在对问题进行加工之前,首先遭遇它们。”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集体创造知识的过程,课本语文知识在课堂上只有成为教师和学生质疑探究理解和创造的对象的时候,其教育价值才能得意发挥。通过师生间持续的倾听和对话、观点的冲突和辩护、同情与理解等等反思和体验的过程,语文知识和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和教学资源会转化为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教学的理智探究价值和教育价值得以融合。

当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之后,教师就要承受来自学生不同观点所带来的理智挑战,并和学生一起经历思维由混乱走向清晰、从紧张走向有序的缓慢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不同观点中的价值信息,通过追问、补充与修正等手段,对学生不同观点积极干预与合理协调,顺利实现教学“长善救失”这一重大使命。“其意图不在于证实(甚至对自己也如此)一种立场的正确性而是要发现将不同观点联系起来从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对方而扩展自己的眼界的方式。” 协调不是为了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与构筑同人、事物与事件的复杂关联,促进师生的相互沟通。借助教师的质疑与追问,学生要从文本中寻找相关证据,让自己的主观探索接受文本的客观检验。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学即创造新知,学生课堂学习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创造新知的过程。学生的新知包括:(1)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语文学科所建构的自己的理解和体验;(2)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运用于社会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建构的主体意义和社会价值(3)学生在探究体验服务自身生活及与成人共享的生活的过程中所建构的生活理解,生活探究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等等。无论面对学科还是生活,学习的本质都是探究和创造。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标志是学生是否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和体验。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探究学科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精彩观念和美好体验,最终指向创造个性的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从过多关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转向更多关注语文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按照加涅的观点,知识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三种,过多关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其实就是过多关注言语信息的积累,即“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必然催生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是“程序性知识”,强调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自主选择、信息重组与知识整合。美国梅耶教授提出意义学习的“SOI”(即选择—组织—整合)模式,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在复杂多样信息中的自主选择能力,对复杂多样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能力,以及运用复杂多样信息进行新的整合创造的能力。

上一篇:单位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教师减负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