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的历史

2024-05-29

油纸伞的历史(共9篇)

油纸伞的历史 篇1

油纸伞的婚俗文化

油纸伞人们比较熟悉,在古代,是用来遮风挡雨的日常物品。其实,在中国传统婚俗中,油纸伞还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婚俗中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一、纳采中用油纸伞习俗的媒人功能

纳采是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方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

谈到中国的婚俗,就不得不谈到一个“媒”字。在中国传统社会,媒人又称“冰人”,民间俗称“媒婆”、“红娘”、“月老”;媒人所司之职是“合二姓之好,定家室之道”,即撮合男女婚事。

由于油纸伞撑开后呈圆形,所以人们赋予油纸伞“团圆”的寓意,因此媒人去说亲时往往会带上油纸伞,这时的油纸伞实际上就成了媒人的代言物。

例如土家族的媒人去女方家说媒要去三次,每次都要用到油纸伞。第一次去的时候是两个媒人一起去,一人一把油纸伞。两个媒人到了女方家,不用说是去说亲的,由油纸伞就可以完全的表达这个意思。第二次去女方家,媒人只要将油纸伞撑开,倒立在门外,而女方家看见油纸伞倒立撑开在门外,心里就知道是来做媒的,他们也不用说什么,如果愿意谈这桩亲事,就在原地将油纸伞顺立表示“顺利”的意思,否则就是不愿意。第三次登门,媒人还是将油纸伞放在门外,女方如果将油纸伞收起来拿进姑娘房里,就表示完全同意这门亲事;这个时候,媒人才正式说亲,详细介绍男方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第三次媒人正式介绍,油纸伞几乎就是媒人的代表,表明了说媒提亲的目的。

油纸伞甚至还在某些时候成为了两人牵线的主要定情信物。在《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的相遇是由于一把油纸伞,这把油纸伞成了联系两人感情的红绳。后来,许仙拿着白娘子的油纸伞去向她求亲时,这把油纸伞就是“媒”了。《白蛇传》中的油纸伞是一把吉祥如意的油纸伞,具有完整、和谐、团圆、圆满的意思。

云南省河口的瑶族在农历二月十五过扎巴节,情人以油纸伞作信物,相互交换。我国邮票《中国民间舞蹈》中的《黎族三月三》,描绘的便是一对黎族青年男女共撑一把油纸伞,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爱意缠绵在这里油纸伞就是一种爱情的见证。

二、纳征中用油纸伞习俗的喜庆辟邪功能

纳征又叫过大礼,男方择定良成吉日,带备礼金等送到女方家里;当女方家里收到大礼后,回一份礼物,这叫“回礼”。在这个过程中,也用到了油纸伞,一般是用红色的油纸伞。这里的油纸伞主要是起到了辟邪祈福、增添喜庆气氛的功用。

人们希望把油纸伞的“遮蔽”功能传送到女方家中,能为女方辟邪。再加上油纸伞的外形和图案,本身就有装饰作用,此时用红色油纸伞更能增添祥和喜庆。在仡佬族的定亲日,男方的父亲,有时也会是姑父或者叔父,备办酒、面条、新布等礼物,在媒人的陪同下,带着男方及礼物并且由媒人斜背着一把红油纸伞来到女方家里,把红油纸伞挂在堂屋左壁中柱上。

三、亲迎中的用油纸伞习俗

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人亲自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在男方家完成拜天地的仪式,送入洞房。在这个过程中,多次用到了油纸伞,油纸伞在其间起到了各种各样的作用。

(一)生育崇拜之俗

生育是人类得以生存延续的基本保证。自古至今,人口的增殖、子孙的繁衍、后代的兴旺,以及受后来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悌观念影响,对人的重视、对生育的渴求 成为民众强烈的渴望,也构成了民众极为浓厚的乞育意识,从而产生了对生育的崇拜。

油纸伞具有由汉字的内在结构引申的生子意义;油纸伞的繁体字“傘”包括五个“人”,就是说“油纸伞”是由五个“人”组成的,这和我国传统民俗中崇尚的多子多福的民俗观念一致。

由于方言的存在,有些客家人认为“油纸伞”是谐音“子”,纸油纸伞含有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缘分圆满之意,他们常常会用油纸伞做嫁妆。这样,油纸伞和石榴、青蛙、枣等多子并且繁衍能力强的民俗事象一样,具有生殖崇拜的民俗内涵,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人们希望借助“油纸伞”的寓意,使得新人多子多福。

壮族有“转花油纸伞”仪式。在新娘临出门,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拿一把崭新的花油纸伞,到大门门槛外,把油纸伞打开,油纸伞尖着地,油纸伞柄朝天,用一只手扶住油纸伞,将油纸伞旋转。新娘走出,立于门槛内,长者扶油纸伞急速旋转,一边口念祝词,一边往空中撒米,使米落入油纸伞中。撒米时,新娘绕油纸伞一周,撒完米后将封包投入油纸伞内,酬谢长者。最后,长者把花油纸伞提起,遮在新娘头上,新娘接过花油纸伞欣然上路。在这个仪式中,油纸伞上所旋转的“米”等物代表着长辈给予新人的祝福,借由油纸伞把这些带给新娘,表明了女方家对新娘的期望。

油纸伞之所以能在婚姻仪式中表达多子的意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隐喻了中华生殖文化中的男根意象。在油纸伞习俗和与油纸伞相关的诸多民俗活动里,积淀了各族人民大量的原始的生殖崇拜遗俗。壮族的歌圩被称为壮族生殖文化和审美文化发展的摇篮,歌圩上的少女大多打着花油纸伞争奇斗艳;壮族女子出嫁,打油纸伞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过节打油纸伞和情人相会及出嫁打油纸伞的习俗,深层的意义和古老的生殖意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安徽贵池清溪乡柯村的傩舞里的舞油纸伞表演,则赤裸裸的透露了油纸伞的男根意象:乡民以木制的长油纸伞尖象征男根,以纸木制成的外圆内方的古老钱象征女阴,舞油纸伞者不时地将油纸伞尖插入古老钱的中间方孔中,意为阴阳合和男女交媾。

(二)驱疫避祸的求吉观念 对于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是家庭和子嗣合法存在的基础,而且婚姻的缔结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宗族系统的发达。所以婚姻虽然是好事,但是在其缔结过程中又受到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力量甚或某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的干扰。为了去除干扰和破坏,在中国民间,从婚姻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繁杂的避邪事项,以免在婚姻这一人生大事、宗族大事上出现不幸,从而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达昌盛。

油纸伞在婚礼中有驱邪避祸的作用。

排瑶在婚嫁时,送嫁的队列由媒人带路。媒人用雨油纸伞挑着一个红鸡笼,里面装一只小雌鸡(俗称带路鸡);新郎和新娘走在送嫁队伍中间;新娘盛装打扮,身着自己刺绣的花衣和花裙,手拿一把半撑开的油纸伞,油纸伞上贴有一张“先生公”(巫师)画的“避邪符”,并倒挂一把剪刀,以示避邪。

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水族姑娘在出嫁时,新娘的哥哥或堂哥打着一把崭新的布油纸伞或红纸油纸伞遮在新娘的头上,一路上护送新娘前往新郎家,表示对嫁出去的妹妹的爱护和尊重,希望妹妹一路平安。如路途较远或遇到下雨打雷天气时,还要打着一把特地撕开一条缝的红纸油纸伞以示避邪。很多地方讲究新娘在出嫁,尤其是上轿下轿时,不能晒到阳光,因阳光属阳,不属阴,要“积阴德”、福荫后代,因此要打油纸伞。新娘在到新郎家之前是万万不能露头顶天的,不露天,是为了“积阴德”。这些都是借助油纸伞的遮蔽功能来避讳一些人们认为是不好的东西。

在婚俗的各个方面,民间用“油纸伞”表达出了不一样的民俗内涵。在今天的民间婚俗中,油纸伞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用它来寄托美好的心愿和祝福。

秦风汉月油纸伞传承中国传统油纸伞的经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艺的创新,并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国外领导人。其中大红油纸伞更是秦风汉月油纸伞的经典之作,与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大红旗袍更是相得益彰,为婚礼增添幸福吉祥。

油纸伞的历史 篇2

大众化的防雨伞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尼龙伞, 在东北的老一辈人眼中曾称为“洋伞”, “洋”意味着是舶来品, 凡是从国外引进来的物品, 人们均冠以“洋”字头。如老人们曾说过、见过和使用的“洋油” (煤油) ;“洋车子” (自行车) ; “洋钉” (铁钉) ;“洋火” (火柴) ;“洋烟” (香烟) ;“洋糖” (糖块) ;“洋布” (机器生产的布, 区别于传统的手工纺织的棉布) 等等。东北地区解放前受日本人统治, 并建立过“满洲国”, 那些带有“洋”字头的物品多是指日本货。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发后, 我国没有不能生产的生活日用品。就说市场上出售的雨伞也是五花八门, 品种之多会让人眼花缭乱。可是笔者当海员到日本却没少见到做工精制的油纸伞, 到新加坡也有当工艺品出售的油纸伞。到我国的台湾地区, 看到油纸伞均是传统的工艺品, 台湾的油纸伞名闻世界, 是国际产品。其实不论是日本的油纸伞还是台湾的油纸伞, 还是新加坡的油纸伞, 这项工艺原来的发源地就是我们中国大陆。

历史悠久的油纸伞

油纸伞是一种用涂上原生态熟桐油的棉纸做伞面的雨伞。源于我国, 亦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地。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 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 新娘出嫁下轿时, 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日本传统婚礼上, 新娘也会被红色油纸伞遮着, 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伞, 送葬时则要用白色伞。日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作道具, 茶道表演时用的要用“番伞”。现时油纸伞由于其保存不易, 多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

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 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了, 制作更早些。油纸伞是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 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 纯手工制成, 全部取材于天然, 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我国制伞历史悠久, 据记载, 最早的伞由鲁班 (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 之妻云氏发明。春秋末年, 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 若遇下雨, 常被淋湿。鲁班妻子云氏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 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 在细条上蒙上兽皮, 样子像“亭子”, 收拢如棍, 张开如盖。这就是最早的雨伞。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 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 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 以遣情怀。宋时称绿油纸伞。以后历代均有改进, 有纸伞, 油伞、蝙式伞, 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

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 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油纸伞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后, 又结合了当地的文化, 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

客家方言中, “油纸”与“有子”谐音, 故客家女性婚嫁时, 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 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伞”的繁体字“傘”字里有五个人字, 象征着多子多孙, 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 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男子16岁成年礼时, 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 希冀支撑门户之意。

错失姻缘的尼龙伞

看来送人与伞, 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伞”与散同音, 是不能送伞的, 特别是恋人之间不能送伞, 写此文也当给伞平反了。

说到伞, 我自己与伞就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国内市场还没有品种如此之多的尼龙伞, 那时海员外汇补贴少, 买不起大件, 下地又不能一点纪念物都不买, 就学着老海员的样子, 买一块布料, 另外买一把尼龙伞。我第一次买的是一把长把白地红花雨伞, 别说这把伞有多么漂亮, 在这之前, 我只能在“毛主席去安源”这张油画中见到的那种油纸伞。伞买回来, 我还多次在房间于夜深人静时打开独自欣赏。那年从大连乘火车回家休假, 满车厢的人都睁大眼睛瞧着我这把远道而来的“洋伞”。对面坐着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 还刨根问底的问我作什么工作, 伞是在哪买的。那个年代, 她对我们当海员的羡慕的不得了, 她还主动给我留下地址, 大有一见钟情, 相见恨晚之意, 要不是舍不得这把心爱的雨伞, 说不定我们会因伞而结缘。

几年后, 我从报助考上国家二级报务员进入干部船员行列, 船到上海, 船上的老管事郑重其事的一定要将亲侄女介绍给你。初次见面, 一见钟情, 分手时, 我将在新加坡买的一把折叠花伞悄悄地送给她。不知怎地, 她脸色一下子从晴转阴, 别说拥抱, 就连一句“拜拜”也没有。船开了, 我还傻傻地等她给我来信。就这样, 船在国外跑了一年, 我也等了一年。后来, 还是我师哥, 也是我们的船长知道此事后将我臭骂了一顿:“你小子傻啊, 谈恋爱你送什么伞, 那意思不是‘散了吗’, 你怨谁, 活该!”从那以后, 我再不敢送伞给别人, 也怕提到“伞”。有了年轻时送伞点低的经历, 深知伞多了又不能主动送人, 因为伞译音为“散”, 谈对象不能送伞, 给朋友不能送伞, 给亲友不能送伞, 就这样年年上船, 年年买伞, 买的多, 坏的少, 所以无意中就攒下几十把, 现在想想, 就像记日记一样, 每把伞都有一个来历, 都有一个与航海分不开的故事, 看着那30多把各种各样的雨伞, 再也不忍心用了, 生怕用坏了, 因为那都是我航海时的记忆。

吉祥好运油纸伞

中国油纸伞文化历史悠久, 古典怀旧, 内涵丰富, 寓意吉祥, 有人细解释主要表现在: 代表多子、多福, 是因为油纸与“有子”音近, 伞架为“人”字形, 从“傘”的繁体字角度看, 是人字头下面四个“人”字, 自古寓意为五子登科;寓意节节高升, 伞骨为竹, 竹报平安, 寓意节节高升;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伞形为圆, 寓意美满、团圆、平安;消灾避邪、平安吉祥。在中国民间, 传说桐油可以消灾、避邪、驱鬼, 有桐油纸伞放在家中, 当然可以平安吉祥了;高贵典雅, 油纸伞本身文化内涵丰富, 文化气息浓厚。用油纸伞装饰装修, 在灯光照射下, 古典浪漫、高贵典雅;预祝金榜题名, 在中国古代, 有一个习俗, 就是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 背上包袱里除书本外, 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 即“包袱伞”, 又称“保福伞”, 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现在很多地方, 亲朋、家长、同学买一把油纸伞, 预祝高考成功;喜庆, 红色油纸伞代表着喜庆, 现在我国家很多地方, 做寿、结婚、生子、乔迁、高升等依然保持送红色油纸伞的习俗。

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尼龙钢架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 使用现代材料, 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 虽然方便携带、价格低廉, 但却是毫无生命的工业品, 传统油纸伞那种雅致天成的美感, 是尼龙钢架伞永远无法比拟的。

他乡的油纸伞 篇3

油纸伞的诞生弥漫着如此美好的夫妻情意,也就决定了她多情的命运

油纸伞是一种用涂上原生态熟桐油的棉纸做伞面的雨伞,源于中国,亦传到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全部取材于天然,纯手工制成的油纸伞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

传说,中国最早的伞是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那时候,鲁班常在野外作业,遇上下雨天,常被淋湿,妻子心疼丈夫就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于是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做出样子象“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盖的物件,这就是最早的雨伞。你看,伞的诞生就充满着如此美好的夫妻情意,也就决定了她多情的命运。

但彼时的伞多以羽毛、丝绸等物料制作。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

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以后又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地,不过传入当地后中国传统的油纸伞又结合了当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比如日本岐阜油纸伞、日本和伞、泰国清迈油纸伞等等。

从选料起到制作完毕,油纸伞要经历90多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这样制作完一把伞,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单独操作也需要半个月。其中最关键的是还得看天气,太阳大了不行,阴雨绵绵也不行。因为气候会影响伞骨的成型和纸面的平整,造成弯曲或起壳。

一把油纸伞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伞顶五级风中行走不变形,这样的油纸伞岂是现如今的尼龙钢架伞能比的,更可况油纸伞本身蕴含的那种雅致天成的美感,那浓浓郁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更令许多人迷恋不已。

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油纸伞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

很多人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象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事实上,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是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寻常可见。

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油纸伞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日本传统婚礼上,新娘也会被红色油纸伞遮着,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伞,送葬时则要用白色伞。

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并且,“伞”的正体字“伞”字里有五个人字,象征着多子多孙,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是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

客家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也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

油纸伞在隆回小沙江一带的瑶族中还是一种订婚的信物。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男方家便按照传统风俗请媒公去女方家提亲。订婚当日,男方的媒公要携带一把红油纸伞去女方家,进屋时将伞放在堂屋神龛上,并由女方取下伞,若女方有意结亲会将各色花布和以丝线所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布球吊在纸伞的伞骨上并将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之后媒公再将系有彩须的油纸伞带回男方家,以作为定情的信物,表示订亲成功。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

当年毛泽东奔赴安源,身无长物,唯随身携带一把油纸伞,现在很多地方,高考时候亲朋、家长、同学也会买一把油纸伞,预祝高考成功。

翻开油纸伞的历史,它曾有过无限风光。然而今日,人们早已习惯了折叠伞甚至铅笔伞的轻便实用,尽管油纸伞已经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但是“雨巷”里寂寥的油纸伞是否能够流传下去?巧夺天工的民间手工艺是否能够完好保存?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疑问。

油纸伞小学作文 篇4

今天,我们小记者决定去泸州油纸伞厂参观。

穿过大街小巷,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来到目的地。这里是一座光线很暗的小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把把花花绿绿的油纸伞,它们个个图案精美,形态各异。

吸引我目光的是一位正在制作油纸伞的阿姨。她制作油纸伞时,首先插上一个架好的木架,然后在印好图案的纸上涂上一层胶水,再把它粘在伞架上,然后把它晾着,一把精美的油纸伞就完成了,阿姨告诉我,做一把油纸伞就得花三天时间,光是晾晒都要花一天时间。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看到这个地方很破旧,我忍不住问阿姨:“这个地方有多少年了呀?”阿姨答道:“这个油纸伞厂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家油纸伞厂是一家千年老店了呀!

我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油纸伞,她们可真漂亮啊!有的上面写着诗,有的伞是桃心形的.,还有的上面有着精美的图案,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在这家伞店,最贵最漂亮的伞要600多元,那些小伞还可以用于家居装饰呢!而且每一把伞柄上都系着一个中国结。

高三油纸伞说明文800字 篇5

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桐油具有消灾、辟邪、驱鬼的功效,因此有桐油纸伞放在家中,当然可以平安吉祥。因为这样,油纸伞成为了嫁娶婚礼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客家方言中有说道:“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性通常会以两把油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因此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的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辟邪。在日本的传统婚礼上,也会用到中国的油纸伞。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习俗:男子十六岁成人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赴京赶考或做客上任的人,背上的包裹里除了书本以外,一定会带一把油纸伞,也叫“包裹伞”或称“保福伞”,这也是亲人们表达对此人的祝福的一种方式,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在现代,也还有很多地方,亲戚,朋友,家长,同学买一把油纸伞,预祝高考成功。

现在,在很多地方,也有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的习俗。因为在中国古代皇帝打着黄盖伞,表示至高无上,因此用油纸伞祭祀祖辈,显示其在阴间的地位显赫,不受到苦难,可以早日投胎,找个好人家。表达了在世的人们对他们已逝亲人的一种思念。从古至今的宗教庆典中,也会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在神轿上。

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油纸伞,送葬时则用象征庄严的白色油纸伞,日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做道具。

油纸伞大多代表着喜庆。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做寿,生子,乔迁时依然保持着送油纸伞的习俗。毕竟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嘛。

一把油纸伞,不仅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厚。更是中国古典美的特点。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油纸伞也代表着忧愁。它是雨季的常用物,更是忧愁的象征,因为它与欲望有关,与寂寥有关,所以在诗人的笔下,它又多了一种无法远望的惆怅。也许是因为它太过寂寞,有时让人似乎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

油纸伞收着的是一种祝福,一种思念,一种情怀。但是在各种钢制布伞盛行的今天,油纸伞已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甚至连传承技艺的手工艺人也早已寥寥。

“江南雨,古巷韵绸繆。”真不希望有一天,那把从江南雨巷中走来的,承载着无数的美好,寂寞的油纸伞,最终,消散在江南的烟雨中。

撑着油纸伞,

独自徘徊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油纸伞的历史 篇6

叶修那天崩溃了。

“阿修,一起去打职业联赛吧?”记忆中那个撑着透明伞的少年,似乎站在墓前,笑着向自己伸出手。

细雨如纱,洋洋洒洒地点在地面上,弹跳起略带泥色的水珠。少年撑着伞,前一分钟还笑着,出去买饮料,下一分钟网吧门外便响起了急促的刹车声,然后是路人的尖叫。

叶修有种不好的预感,跑出了网吧的门外。

透明伞早已脱离了那双白净漂亮的手,手上溅满了暗红色的鲜血,泥土脏了少年的衣衫。

雨依旧下着。

街灯映照着那摊鲜血,极为刺眼。

“苏沐秋!!!!!”叶修只听到自己的喉咙都喊破音了,然后疯了似的朝那个少年跑去,跪在少年身旁,褪去自己的外套,高高举在头上,用身体和外套替他挡住了雨。少年脸上淌满了水珠,眼睛却安详地闭着,如同一个睡在雨下的人。

“苏沐秋!”

“沐秋!”

“沐秋……”

少年似乎听见了叶修的呼唤,微微睁开了眼,望见了叶修的.面容。

他勉强地笑了笑,困难地开口:“阿修……”

“再见……”

“不要说那种话啊!”

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

为嘉世打下王朝的叶修退出了嘉世,带领兴欣击垮了嘉世,获得第十赛季的冠军。

一叶之秋当年的搭档是秋木苏,现在是一枪穿云。

而君莫笑的搭档是沐雨橙风。

当年的一叶之秋,变成了叶修的敌人。

叶修带领着国家队取得了世界冠军。

“苏沐秋,你看到了么?”

“我用你做的武器,获得了世界冠军。”

“沐橙,她过得很好。”

“多少雨你才能撑起纸伞?”

他已泪流满面,却还笑着。

“您的好友【秋木苏】已下线。”

油纸伞的历史 篇7

Cellulose and hydrocarbon oil have been used as transformer insulation for many years, and the life of a transformer is ultimately determined by the solid insulation such as cellulose pressboard, although other factors may cause it to fail early. Cellulose pressboard has been proved to have desirable electr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it also has low cost[1]. The stable quasipermanent cavities will occlude within the solid insulating systems of oil-immersed transformers when cellulose pressboard is inadequately impregnated. The partial discharge will happen in cellulose pressboard once the cavities formed. The partial discharge in pressboard is inreversible and it cause electrical aging in long term which finally leads to insulation breakdown. So, partial discharge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ansformer insulation diagnosis[2,3].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tial discharge such as defect type and defect location have been studied by lots of workers[4,5]. But overloading a transformer may cause the insulation system to be exposed to a sufficiently high amount of heat generated in the transformer. Although the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contributed much knowledge in terms of PD characteristic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 but most of the studies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solid insulation materials, such as epoxy resins and polymer insulation[6,7,8].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to partial discharge activity in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9], a partial discharge testing system with temperature adjusting function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partial discharge properties of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using IEC60270 metho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PD and PSA and pulse waveform in time domain analysis results, the change trend of PD activity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can be deduced through this experimental.

2 Experiment

2.1 Specimens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and the structure of a specimen are shown in Fig.1.

A specimen consists of three cellulose pressboard sheets (1mm in thickness). The middle pressboard has a small hole with a diameter of 5mm. A disc-shaped void with a diameter of 5mm and thickness of 1mm is thus made at the center of the three cellulose pressboard sheets. The test object is realized by assembling metal electrodes of appropriate shape with specimen. The assembly was put in an oil-filled vessel and dried in oven at 80℃ for 2 days and then cooling to room temperature.

2.2 Test set-up

The test circuit consists of a testing transformer, a 100pF capacitor and the test object itself. The PD signals were acquired using the PDchecker system, which can record the complete PD pulse shape besides magnitude, time of arrival and phase. A sealed test chamber with temperature adjusting function (-20℃~100℃) was used to heat the specimen. The heating rate was about 0.2℃ per minute in average. The maximum test temperature was about 80℃ and the minimum was about 20℃. So, the test temperature was started from 20℃, and then heated to 40℃, 60℃ and 80℃. The heating time in every temperature level was about 1 hour for sufficient heating of the specimen and the PD signals were collected at each of the temperature grades.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PD inception voltage for test specimen was 10kV. So AC voltage of 10 kV was applied in this experiment. At the beginning, relatively large PDs were observed due to existence of sufficient ionized gas molecules in void. However, the magnitude and the number of PD pulses reduced rapidly because most of the gas in void was consumed by discharge and the oxidation of cellulose pressboard. The PD activity was then stable in the next stage during which the PD signals were collected. Fig. 2 illustrates the typical phase-resolved PD (PRPD) patterns for specimen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t can be seen from figure 2 that the maximum and mean amplitude of partial discharge slowly increase and the discharge phase deviates from zero-crossing point phase to peak point phase with the rising of temperature. The partial discharges occurred in void of cellulose pressboard are typical gas discharges and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gas in a small gap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ressure and the length of the gap according to Paschen's law. Theoretically,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gas pressure in the void increases. For a constant gap length,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gas will increase following the right section of Paschen curve. The amplitude of partial discharge increases slowly in our experiment because most gas molecules have been consumed by initial discharge and the pressure slowly increases. The discharge phase is related to the space charges. The space charges deposited on wall of the void according to polarity create inverse field and make the PD occurred phase to concentrate in crossing-zero. But the space charges will warm-up more and not easily deposit on wall of void with the rising of temperature and result in the discharge phase to deviate from the zero-crossing point phase to peak point phase.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D data is able to provide meaningful information because thousands of data can be compressed so as to be manipulated more easily. In particular the Skewness (Sk) and Kurtosis (Ku) parameters[10] are widely accepted as capable of representing the shape profile of a discrete distribution yi=f(xi).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statistical aspect of partial discharge pulse charge-height distribution F(q), the 2-parameter Weibull functions is considered for the F(q) distribution[11], respectively, by

F(q)=1-exp[-(qα)β]

where q is the charge magnitude, α and β are the scale and the shape parameters of the Weibull function, respectively (α>0, β>0).

The scatter range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20℃~80℃ for each of the above parameters are reported in Tab.1. The histogram used to compute Sk and Ku is H(φ,qm) charge-phase histogram, as the mean charge value qm vs. the ignition phase of test voltage,φ.

The Pulse Sequence Analysis (PSA) PD patterns is a method that can identify the physical occurrence of discharges[12]. It has been known that consecutive discharges are not independent events because the remaining space charges from the previous discharge always alter the distribution of space field in void. The sequence of discharges reflects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phenomena within the defect. In principle the sequence of these triples (In,Un,tn) is sufficient to characterize a partial discharge process, where In is partial discharge current value, Un is the applied voltage and tn is the time at which the partial discharge occurs. The PSA PD patterns of partial discharge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shown in Fig. 3.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tter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re are four clusters of scattered data points at 20℃; however there are six clusters at 80℃.The space charges are more activ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pace charges change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So the PSA PD patterns exhibit regular change.

The typical examples of single PD pulses in time domain of the specimen in 20℃ and 80℃ are shown in Fig. 4. It can be seen from Fig 4 that the rise time and fall time of single pulse decreas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The streamer discharge is based on the initiation of successive electro avalanches in the void. The electrons and ions become more and more active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and lead to more drastic discharge.

4 Conclusions

The partial discharge properties of oil/pressboard insula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PD activities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in temperature. The amplitude of PD will slowly increase and the discharge phase will deviate from crossing zero point phase to peak point phase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Analysis of the Pulse Sequence Analysis (PSA) of PD patterns confirms the indications given by the phase-resolved PD patterns and its sensitivity to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e PRPD analysis. The single pulse in time domain shows that the rise time and fall time will decrease when temperature rising.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variation of PD levels and phase distributions along with the temperature chang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using PD diagnostics to assess the insulation condition in transformers.

参考文献

[1]T K Saha,Z T Yao,D J T Hill,et al.Investigating theeffects of oxidation and thermal degradation on electrical and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wer transformers insulation[J].IEEE Trans.Power Delivery,1999,14(4):1359-1367.

[2]李军浩,司文荣,李彦明(Li Junhao,Si Wenrong,LiYanming).基于负极性下局部放电测量的变压器油中气泡发展过程试验研究(Study of bubble development intransformer oils based on PD measurement in negative point-plane gaps)[J].电工电能新技术(Adv.Tech.of Elec.Eng.&Energy),2008,27(2):63-66.

[3]王国利,郝艳捧,李彦明(Wang Guoli,Hao Yanpeng,LiYanming).变压器油中局部放电信号超高频特性研究(Study on ultra-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 dischargesignals in transformer oil)[J].电工电能新技术(Adv.Tech.of Elec.Eng.&Energy),2002,21(1):49-53.

[4]M K Pradhan,T S Ramu.On the estimation of elapsed life ofoil-immersed power transformers[J].IEEE Trans.Power.Delivery,2005,20(3):1962-1969.

[5]Lutz Niemeyer.Generalized approach to partial dischargemodeling[J].IEEE Trans.Dielectrics Electr.,1995,2(4):510-528.

[6]Xiaolin Chen,Yonghong Cheng,Bo Yue,et al.Study ofepoxy/mica insulation deterioration in generator stator usingultra-wide band partial discharge testing technique[J].Polymer Testing,2006,25(6):724-730.

[7]Choong-sik Kim,Takeshi Kondo,Teruyoshi Mizutani.Change in PD pattern with aging[J].IEEE Trans.Dielectrics Electr.,2004,11(1):13-18.

[8]Kai Wu,Toshiro Ljichi,Takeyoshi Kato,et al.Contributionof surface conductivity to current forms of partial discharges invoids[J].IEEE Trans.Dielectrics Electr.,2005,12(6):1116-1123.

[9]W G Ariastina,R H Khawaja.T R Blackburn.Investigationof partial discharge properties in oil-impregnated insulation[A].8th ICPADM[C].Bali,Indonesia,2006.714-717.

[10]R Schifani,R Candela,P Romano.On PD mechanisms athigh temperature in voids included in an epoxy resin[J].IEEE Trans.Dielectrics Electr.,2001,8(4):589-597.

[11]A Contin,G C Montanri,C Ferraro.PD source recognitionby Weibull processing of pulse height distributions[J].IEEETrans.Dielectrics Electr.,2000,7(1):48-57.

寂寞油纸伞 篇8

过去,这里曾有一片沼泽地,长年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毛竹,世居在这里的村民就利用芦苇和毛竹编制纸伞、藤编、竹编等生活用品,拿到集市出售。村里人几乎都姓郑,过去80%的村民都会做纸伞及其他编制品,而且代代相传。因制作的花纸伞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式样美观,曾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而今,这个村子会做油纸伞的艺人仅有4人。

郑氏好手艺

郑家朝是目前荥阳村油纸伞制作最有名的一位匠人,他制作的纸伞号称“越打越亮、不会渗水”。当我前去探访他时,80多岁的老人正坐于堂前木凳上扎制纸伞,老人一手拿着钻头,一手握住伞骨打眼,双手的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厚底的黑框眼镜挡不住老人精锐的目光,长满老茧的双手并未失去灵巧与协调。

老人12岁就开始跟父亲学做伞,至今近70多年了。据了解,清康熙末年,老人的祖先曾在腾越县衙供职,一次偶然见识到油纸伞制作,加以学习,之后便在自己的村子开设了油纸伞作坊,至今已有280年之久。

郑家朝一边制伞,一边给我们介绍,手工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大致分为选材、削伞骨、车伞头、做伞把、裱伞衣、晾晒、绘画、涂桐油等数十个步骤。所有步骤中最难的是削伞骨,因为一把纸伞有短骨和长骨,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开削好,还要再一支支钻洞,相当耗工。

说郑家朝是村里手艺最精良的艺人,是因为老人对制伞的每个工序都非常讲究,竹子一定要直,桐油一定要亲自熬上一整天,伞衣一定是界头乡的棉纸,粘伞衣的一定是纯天然的塔枝油,伞骨、伞头和伞眼都是亲手车出来的……老人家笔耕不辍,现在还自己绘彩花,刷清漆。他说,家中先辈都以油纸伞为生,传到他手上,几十道工艺汇集了祖祖辈辈的心得,可惜现在儿孙都不大乐意接手,一是花纸伞的市场越来越小,二是做纸伞费工费时,认真做一把需要4~5天时间。郑家朝的小儿子说,看父亲做了那么多年,学是学到了一些,但还是有很多工序没学会、学好。

坚守与不坚守

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油纸伞除了遮雨功能外,也因为繁体字“傘”的字形内有四个人字而被赋予“多子多孙”的含义。在荥阳村当地土语中,“纸”与“子”同音,旧时女子结婚嫁妆中必有两把油纸伞,寓意“早生贵子”。在结婚典礼中,新娘下轿时避邪所用的器物,也少不了油纸伞。此外,油纸伞的“油”谐音“有”,所以当地人在女儿出嫁后一个月内,娘家还会带油纸伞、竹凳、鸡笼到女婿家拜访,祝福小两口有子有孙。

郑家朝家时常有游客慕名而来,怀着好奇心看老汉制伞,顺便买下几把作为收藏。荥阳纸伞的特色,除了在于伞体和伞柄的手工精制之外,伞面绘画也是重要一环。郑老的画风很朴素,喜欢点缀梅花、杜鹃等花卉,或是添几笔写意山水,每把伞自由发挥,少有雷同之处。除了制作小巧的油纸伞,老人有时还会制作直径3米的巨伞。露天商铺喜欢买这类大伞,立在商铺门口既可挡风雨,也可遮太阳,招商引客格外醒目,因此有“照铺伞”之称。过去保山、腾冲等地商家林立,集市繁荣,大纸伞最受商家青睐。

郑家朝说,一把刷上桐油的油纸伞,用上三五年不成问题,淋过雨后只要擦干或晾干再收起来就行了,不会像现在的折叠伞动不动就罢工。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这门富含爱情的老手艺,能像剪纸、中国结一样,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

正说着,门外传来汽笛声,老人的儿媳匆匆跑进屋,高兴地说:有人要买纸伞!买伞的是一家文艺院团的工作人员,想买一些真正的油纸伞做演出道具。老人翻出已经做好的几十把伞供他选择,来人看了之后连连称好,一问价格,吃惊地吐出舌头:15元!我知道,他肯定和我一样,吃惊于油纸伞如此低廉的价格。

油纸伞遇上倔小毕 篇9

提到油纸伞,总觉得应该有个浪漫或哀怨的故事。在雨巷中,逢着一位撑纸伞的姑娘,温婉多愁。

油纸伞很美,似女人,但做伞的却是男子,诗一样的情怀仿佛永远只存在于幻想里。在分水,毕家父子是世代生活在油纸伞下的人,他们的故事,其实比油纸伞更美、更动人。

卖得出去你就做

“我们回来了。”2009年8月的一天,小毕挎着大小包,左手牵着一个漂亮姑娘,对正在街头装油纸伞的老毕喊。老毕笑着招呼两声又开始指挥着装车,心里忍不住咕噜:好好的大城市不待,跑回来干啥子?

与大部分“艺二代”对父辈的技艺不闻不问不同,27岁的小毕是主动辞掉成都的高薪工作,带女朋友回分水的,他想继承家传的油纸伞手艺,帮老毕一把。“几百年的手艺,不能到我手里就失传了。”小毕给了老毕一个充分的理由。

但他的好意,却令老毕很是无奈。“那么好的工作不要,读了大学偏要回来做伞。大学不白上了吗?”老毕虽想不通,但在心底还是接纳儿子的回归,一抹脸说:“有个年轻人在,懂电脑,也好。”

小毕是典型的“80后”,爱上网、K歌,喜欢追逐时尚。原本回家是帮老毕搞宣传和销售的,因为从小也懂油纸伞的技法,便想把伞做得更“精致”些。

“我老爸做的油纸伞讲求古朴韵味,但似乎并不讨年轻人喜欢。”小毕想在伞面设计上运用一些时尚、创新的元素,这样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

山与水、花与草、龙与凤……要改变这些几百年传下来的图案搭配令老毕很是不解。“油纸伞肯定是古朴的好。时尚?那是大商店里卖的。”或许不敢想象小毕描述的“另类”油纸伞的模样,老毕的语气有些激动。“只会临摹他人的作品,并没有真正传承技艺。”小毕也不示弱。“有本事你弄把时尚的给我看!”说罢老毕气呼呼地转身便走。

小毕没吭声,拿着画笔挑了把白底的油纸伞,像模像样地描绘起来。第二天郑重地叫来老毕,打开一看,一只白白胖胖的喜羊羊在古朴的油纸伞上绽放可爱的笑脸,与一脸严肃的老毕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憋了半分钟没说话,淡淡地撂下一句:“卖得出去你就做。”显然,老毕并不接受这样的创意。

拍照、编写文字、上传资料,小毕老老实实地把这把喜羊羊油纸伞放到了网上,第四天便卖了出去。这次轮到老毕沉默了。“他什么也没有说,更没有表扬我,就像没发生过一样。”但这之后,老毕对小毕的一些新鲜想法不再提出异议。

没了桐油,还叫油纸伞吗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毕继续做伞,小毕依然拓展销路,相安无事了好几月。直到那天,一场真正的“战斗”因桐油而打响了。

抹桐油是传统油纸伞制作步骤里举足轻重的一步,师傅一只手伸入桶里抄一把桐油上来,均匀地从伞顶开始抹,厚薄一样,多一分不亮,呈麻点;少一分纸就破。这种功夫都是老师傅们用了几十年的光阴锤炼出来的。但好些顾客,却受不了桐油的味儿。小毕便想找种无味的原料替换。

这一次老毕沉不住气了。分水油纸伞的工艺名称是“手工桐油石印纸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请书上,写明这是“全国唯一一家还在使用此项传统技术的手工制伞厂家”。没了桐油,还叫油纸伞吗?再说桐油是纯天然植物油,无毒无害,哪里不好?不善言辞的老毕第一次与儿子大声争论起来,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默许小毕去尝试新事物,担心几百年的牌子就这样被砸了。

一个要保存传统技艺,一个要满足顾客需求,各有各的理,谁也不让谁,和睦的父子俩第一次翻了脸。僵持一段时间后,小毕换了种思维方式,与其四处寻找替换桐油的材料,不如想办法减轻天然的桐油味。看着儿子重新回到“正轨”,老毕才放下心来,父子俩和好如初。小毕开始上网查资料,做试验,很快有了成果。“等桐油生成坚固的薄膜后,再将柑橘皮在表面上擦拭就可以去掉桐油味。这样既保存了古老的手艺,也环保。”再忆起与父亲的分歧,小毕不好意思地笑笑,正是那件事,他更深刻地明白了父亲这一辈子的坚持与守候——“对得起祖宗。”

如今,在毕家父子的打理下,厂里有了六七十号人,一年能产十几万把油纸伞,价格也从三五十元到了几百元,甚至跻身时尚界,或被收藏,或被倒扣着做了灯罩。“油纸伞还是可以时尚一点。”看着坚持几十年光阴的作品换了新形式,老毕露出淳朴的笑容。这个表情,也许在第一次见到喜羊羊那张笑脸时,就已经在心底绽放。

门类:无锡留青竹刻

人物:乔锦洪(国家级非遗无锡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

乔瑜(乔锦洪之女,无锡留青竹刻第四代传人)

两代语录

“我想全职刻竹,这个想法还没和父亲说过。父亲大概不会同意,老人家比较保守,总希望我安顿点,有个稳定的保障。”——乔瑜

100多年来,在家族的传承谱系中,每一代总会有两个人同时从事竹刻,乔锦洪和乔瑜的相知相守,也正应了“双契”之意。

双契留青

文/本刊记者 刘园

“双契轩”竹刻世家有种安于清贫、乐享竹韵的传统。乔瑜说,“双契轩”是乡贤吴稚晖先生赠的斋号,“契”在古汉语中是雕刻的意思。100多年来,他们家族的传承谱系中,每一代总会有两个人同时从事竹刻。“曾外祖父和祖母的‘父女组合’、祖母和父亲的‘母子组合’、父亲和母亲的‘夫妻组合’、爸爸和我的‘父女组合’,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双契轩”名副其实,实则家学风范。

梁溪竹友

在乔瑜眼里,父亲是“匠人中的先生”。她说:“我们家族在这个行业中已四代,非常清楚此行业只是社会点缀,想起它时热闹一番,平时是无人关心的。”所以,父女俩在闲聊时,多半是技艺、艺术方面的话题,鲜有涉及市场。

2008年6月,无锡留青竹刻入选国家级非遗,乔锦洪成为代表性传承人。在无锡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的帮助下,乔锦洪在国家级文保单位薛福成故居内建立起竹刻坊,并通过媒体面向社会招考青年学员。

半年过去了,报名处几乎无人问津。这么大的无锡城,这么好的技艺,却招不到学徒,年逾花甲的乔锦洪十分失落,不自觉地想到严冬季节,自己和女儿亲自到宜兴太华、浙皖山区选伐竹材的情形。

留青竹刻对竹材的要求十分苛刻,一是竹子年龄需老嫩适中,二是竹子表皮不能有任何划伤和斑点。古人云:“取材幽篁体,搜掘同参苓。”繁难程度,可见一斑。因为路途遥远,父女俩往往要转几趟车,才能把竹材运回。紧接着,锯竹、剖竹,放入大锅煮熟,除去糖分油污,再晾晒达半年之久,真正的寒来暑往,得之不易。

即便备好了材料,雕刻亦非易事,学艺过程相当漫长。学成之后,若要以此谋生,还得去开拓市场,参与竞争,生存压力非常大。想到女儿灯下雕竹的瘦弱背影,乔锦洪也想找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学习竹刻,但是让一个年青人以此为生确实有些残忍。 回顾自己几十年清苦的竹刻生活,对照社会现实状况——富家子弟怕苦而不愿为,寒门子弟怕穷而不敢为——乔锦洪满心忧虑。

满头银发、眉头紧锁的父亲让乔瑜十分不安,也促使她去认真探寻竹刻技艺传承的道路。乔瑜想,唯有热爱才是传承和学习的动力,无锡有很多热爱书法、绘画、篆刻、雕刻的人,“招不到专业学员,是社会现状使然,勉强不得,可我们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社会上不是有许多业余爱好者想跟我们学习竹刻吗?何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呢?”乔锦洪觉得女儿说的话有道理,决定一试。

第二天,乔瑜通过报社把相关的消息发布出去。不到半个月,就有十余名竹刻爱好者报名。乔瑜十分欣喜,决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松散的民间竹刻技艺传授组织——“粱溪竹友”竹刻艺术沙龙。

就这样,一种“票友”式的技艺传授模式被探索出来。四年来,沙龙成员们经历了进山采竹、竹材处理、打磨刀具、设计画稿、运刀雕刻等过程,多数成员已掌握了留青浅刻的基本刀法。乔锦洪父女则在和大家的交流与切磋中,对竹刻的技艺传承有了新的认识。

女儿的秘密

有件事,或许乔瑜一直在酝酿,只是乔锦洪不知道。

“当初找别的工作,是因为生计所迫。”之前在工艺美术研究所,乔瑜需要每月要向外宾销出3000元产值,才能拿700多元的工资。“压力太大,所以我才跑了。”后来,乔瑜自学获得英语和日语两个大专文凭,并如愿以偿地在一个民办幼儿园获得了一份教职,业余时间潜心刻竹。

工作压力不大,工作时间也较稳定,在假期和下班后继承家学传统,没有太多其他欲求的话,生活是无可挑剔的。“用小小的锋利刻刀在淡黄如玉的竹皮上镌刻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美妙景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乔瑜在《我的闺房雅趣》中写道:“我喜欢刻纤纤蜻蜓轻落在盛放的月季花上,婷婷玉立的白荷在微风中摇曳,秋蝉在梧桐叶上匍匐鸣唱,寒雁在雪花纷飞的芦荡边依偎栖眠……我也喜欢摹刻宋元画家的花鸟小品和庭园小景,宁静恬淡的境界,常令我沉醉其中,乐不知返。”

其实,乔瑜想全职刻竹,这个想法还没和父亲说过。“父亲大概不会同意,老人家比较保守,总希望我安顿点,有个稳定的保障。”

就像当初做“梁溪竹友”沙龙一样,乔瑜知道,步子只要迈出去,总有一个结果在前面等着。“我想这两年好好运作一下竹刻的销售,如果能解决生存问题,我就全职刻竹。”

目前双契轩设在薛福成故居,大多数留青竹刻作品都在这里销售。购买者多是慕名而来,但是数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高超的手艺并不能为乔锦洪和乔瑜带来什么收益。因为“双契轩”品质有保证,竹刻消费群有针对性,并且易邮购,记者建议乔瑜把作品拿到电子商务平台上试试水。

乔瑜很感兴趣,“关于网络营销,父亲是不会反对的,只要不丢了工作,一切能有助于扩大家族竹刻知名度的事,父亲都会积极支持。”乔瑜说,“关于竹刻的市场问题,其实根本性问题还是在于我没有勇气。我知道竹刻是有市场前景的,但真的让我放弃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完全进入市场,我不自信。父亲在这方面绝对不会赞成,我不想让老人家为我的生计担心。”

乔瑜知道,自己是父亲的掌上明珠,自己的幸福就是父亲的幸福,“我能做的只是尽量做个乖女儿,少让他操心。”她的犹豫来自于对父亲的体恤,这对留青竹刻的市场之路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无法评说。“走一步看一步,试着做吧!”

“双契轩”有一种淡泊的传统,这似乎跟他们雕刻梅兰竹菊、长期安贫乐道有关。“大凡一种爱好,一旦迫于外力而转为肩上职责,或出于自身贪欲而变成谋财工具,就会弄得如负重担,乐不抵苦,兴趣索然。所以我和父亲一样,愿以淡泊名利为处世主旨,将散淡疏放作为人生常态,自娱自乐,在纷繁喧嚣的尘世中静静地守护着一方家学净土。”乔瑜的这番表述,或许是百余年来流传在竹刻世家中的一种基因。

三、声音

您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困惑?您与父(子)辈最大的冲突是什么?

父篇:

逯彤(世界民间艺术雕塑大师,天津泥人张第5代传人)

真正让自己从事的艺术事业被社会承认,要经过漫长而枯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人选择放弃。

我的长女在她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到我的辉煌,只见到父亲刻苦却在生活上一直处于窘态,因此走上出国留学的道路,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随年龄增大,也感到民族艺术的魅力,悔之晚矣。二女儿走的是艺术之路,美术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工商大学广告系,毕业从事网络工作,每天忙于电脑前,几乎把曾经学到的美术知识都扔掉了,基于社会的责任感我才招徒弟。

总之艺术不一定是世袭相传,我不姓张但我继承了泥人张艺术,而且又有了我新的发展,我的恩师张铭老师的亲孙子,刚刚学会一点手艺,就不容他人称泥人张,谁在社会有影响只要称泥人张传人就和谁打官司。

我已花甲之年,时间有限了,争取多做一些好作品传世,我也会尽力将我所学传给我的徒弟们,传到社会发扬光大。

子篇:

傅健(苏绣传人、苏域绣皇刺绣研究所副所长)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的想法可能更为个性一点,更有自己的思想,想把传统的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不过我们的想法对市场而言能接受的人不多。

而父辈们一直坚守传统,他们以工艺和市场为主,能够被大部分的消费者所接受。至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我个人觉得,其实精神没有传承下来,只是传承了形式。现在的工艺品做工越来越粗糙,精品越来越少。大家只是为了利益,而忽略了工艺本身。苏绣也是这样。

刺绣的创新主要在题材上,我现在就是为题材困扰,不知道做什么图案?自己做的作品还是比较创新的,没有考虑市场的因素,但是厂里做的还是比较传统的老题材。

冯锦强(国家级非遗“佛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之子)

有市场、有发展、有经济效益才会有传承,有传承才有好的发展,这个是相辅相成的。

我对木版年画的发展很早就有了蓝图规划,但现在政府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还是不够,很多企业都只借文化做宣传,很少对文化有实际性的帮助。现在只能靠自己慢慢去开发去维持。

我很困惑,不知道我所规划的蓝图能不能实现。现在很多人对木版年画的认知度不够,有些专栏甚至抨击木版年画的精品市场是虚火,我觉得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但我也不知应该怎么去解读和引导。

我与父亲现在的冲突不大,而在此之前,还是有些发展上的矛盾,但现在他已经认可我的思路并基本都交由我去管理发展了。

曲学鹏(莱州金鹏工艺总经理,莱州草编行业设计与创新关键人)

虽然父亲退休十多年了,但还一直在关心草编行业,让他欣慰的是,即便草编如此不景气,他的两个儿子都还在继续从事这个行业。每次见到他的时候,我都会跟他说起现在草编行业的现状,他不说话,但我能看到他的忧伤和失落。他常自言自语地说:“现在在社会上生存就是为了赚钱,再没有人像以前那样来研究技术了,也没有人给钱来研究技术了。”

父亲常提醒我不要忘记创新,说没有创新草编的路会越来越窄,鼓励我多借鉴一些国外的编结工艺,甚至提醒我说现在网络很发达,可以找到很多创新思路。面对父亲的满心希望,我感到十分汗颜。就我所知道的,像我这样一直专业从事草编设计的人目前只有我一个人了,这几年为了生存也在找一些订单来做。依然是在做草编,我这一代所面临的压力,似乎比父辈大很多。前路不知在何方,我也只能努力向前走。一旦走不下去,也希望老父亲能够谅解。

母子篇:

刘宇(国家级非遗“北京料器”代表性传承人邢兰香之子)

《富贵花开》是母亲以前的代表作,我为了让花朵更丰富、饱满一些,对这件作品进行改进。这个过程中,花朵的失败率很高,母亲很不满意,说我在浪费时间、白费功夫。两年多以后,多了一层花瓣的《富贵花开》改制成功,放到市场上大受欢迎,价格也比母亲之前做的作品贵。即便如此,母亲依然坚持她的做法,按照老样子做。

这其实正是我跟母亲之间最大的冲突——创新。老一辈人的技艺非常精湛,但是固守传统。即便市场检验之后,证明创新是有效果的,母亲顶多只是默认,口上依然不说你好。她的脑中只有艺术,没有市场,这跟她长期生活在国有体制的环境中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传承,一般情况下有三种看法:一是如果你掌握这门技艺,就有义务和职责去提高个人的修养,让这门技艺传下去;二是但凡传统手工艺,必须要有国家的扶植才容易出精品;三是产品市场化的问题,产品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艺人首先得有收入才能将技艺传承下来。母亲只认可前面两点,关于最后一点,她脑子当中没有概念。她沉醉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似乎无所谓产品有没有市场竞争力。我们这一代则能强烈感受到市场的重要性,认为传统技艺不能孤芳自赏,得在市场中接受优胜劣汰,能够符合满足市场需求,最后生存下来的才是真正有存在价值的技艺。

观念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母亲继续她的艺术追求,我则在继承料器技艺的基础上寻找市场,希望殊途同归吧。

兄弟篇:

李庆(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父亲过世早,长兄应该如父才是。可惜我高中毕业后就去了部队,小我一岁的弟弟储铁艺则从16岁开始就跟随大姨储金霞学习铁画制作。等我走南闯北做了很多事情之后,真正开始跟弟弟一起致力于铁画艺术的传承已经是2005年以后的事情。

虽然做着共同的事业,但是我们有很多不同。例如思考问题,我们一个从艺人、技术的角度,一个从发展、传承的角度;一个微观,一个宏观;一个更多考虑艺术,一个更多考虑效益。弟弟从小学艺,从他的角度来说,他希望有个良好的环境潜心研制铁画。前些年,我对手工艺品的市场并没多少心得,还在不断摸索。以订单为导向,铁艺得去不断完成各种命题作文。尤其是受客户修养、工期等的影响,他几乎无法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有自我的表达。

矛盾可想而知,好在我们是同辈人,他也体谅我的无奈。纯手工的产品,完全以市场为主导的话,很难解决效率和效益的矛盾。但是要生存下来,产品又不得不放在市场的炼丹炉里接受检验。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坚持产品创新,做别人难以复制的精品,与此同时,我有目的地在大型媒体上做宣传和引导,品牌和口碑都传播出去,被社会认可,作品获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试着引导市场、引导客户。

上一篇:决心书垃圾不落地下一篇:新供应商开发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