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

2024-06-01

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共9篇)

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 篇1

1、抓好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认识。要使全县上下都充分认识到第三产业发展程度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统一加快发展三产的思想,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和看待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政策上、舆论导向上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放手、放胆发展第三产业。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进一步深化第三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发展的方针政策,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

2、加强可行性论证,强化宏观调控,提高我县第三产业的总体规划水平。目前,祁阳县三产有些行业已趋于饱合,设施能力过剩,如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娱乐服务业中的“两房一中心”(即洗头洗面房、卡拉OK房、洗浴中心)等,因此,这些行业不可再盲目上项目。在上新项目前,一定要搞好可行性论证,这是保证建设项目未来收益水平的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各有关部门应结合自身的环境资源优势,有的放矢发展第三产业。规划部门应从全局利益出发,在上项目之前,组织有关专家从地理位置、客流量、市场容量、购买力以及综合配套设施等多方面研究论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利用交易会、展销会等活动,培育龙头项目,将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以大项目,大典型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突出重点,改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促进传统三产和新兴三产的协调发展。根据祁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应在巩固和提高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三产的基础上,培育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发展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新兴产业。商贸流通业,要紧跟市场变化和步伐,吸取和采用新的流通方式和营销措施,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要建设和完善专业市场这一流通载体,从市场大县向市场强县转变。旅游业,要加强规划意识、加强行业管理,改善服务质量;要提高组织水平,扩大对外宣传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外游客和周边地游客,着力提高旅游接待客房出租率;要在开发新景点、上大项目等方面做文章。要抓住城县建设力度加大、银行利率较低的有利时机,合理调整投资方向,避免无序开发。社区服务业,要使街道、居委会担负起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的责任,确定服务项目,建立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建设好服务设施。信息服务业,要充分运用既有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网站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避免信息资源浪费。此外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强化发展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深化改革,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拓宽三产的发展领域。第一,完善投入机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对一些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投资方式要灵活简便。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教育方面。继续加大对公路、通讯等行业的投入,增加对文教、卫生、科学、综合技术服务行业的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收民间资金和外资“西进”投资参与第三产业活动,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城市中心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通过产权转换、合资嫁接诸多形式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商业、粮食、流通等部门都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经营机制转换、服务方式调整、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股份合作,公有民营、租赁经营、风险抵押承包、转让出售等诸多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集体小企业。第三,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变事业为企业,进一步激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第四,鼓励和完善经营者、劳动者多劳多得,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分配机制。进一步理顺第三产业价格体系,保持第三产业内部及其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合理比价。

5、制订政策,改善三产发展环境。我们即将面临加入WTO的新形势,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而目前我县三产领域存在着不少属于垄断性行业,如在专营商品、卫生、金融等领域,不仅非公有经济很难涉足,更谈不上对外商开放。因此,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显得更为迫切。要从行政审批向资格审查转变,只要符合条件,即予准入。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投资政策,当前重点应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交通、城建等基础三产领域,改变“非公莫入”的状况,放宽直至取消社会资金的市场准入限制。不断完善消费和财税政策,取消消费中的不合理限制措施,为新一轮消费热点的形成创造条件。

6、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是第三产业的一项“软件”开发工程。第三产业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基础“硬件”发展的同时,应考虑在服务行业做提高服务质量的长期宣传和短期强化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依法治县和普法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切实规范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以服务工作者热情、诚实的服务,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吸引顾客消费、吸引外资、吸引外部人才,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上水平、上档次。

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 篇2

1 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概况

千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川原交错, 地形地貌独特, 既有森林茂密, 又有碧波荡漾的湖泊, 加上诸多寺庙、道观散布其间, 旅游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为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1.1 千湖风景区风光独特

千湖是陕西省最大的人工湖, 有水面17.8 km2, 85%的水面在千阳县境内。景区两岸群山环抱, 逶迤起伏, 植被茂密, 田舍交错, 恬静明丽;湖面辽阔, 水质清澈, 微波起伏, 水天一色。以千湖为依托, 千阳县建立了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千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 多方筹集资金逾1亿元, 建成了南岸的门户区、民俗园、观鸟平台等景区, 生态观光型游览线路基本形成。通过对外招商引资, 陕西卓越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 累计栽植大扁桃逾466.67 hm2, 农林生态观光体验区域初具规模。根据民间传说, 准备开发秦王藏身的洞穴和铸剑的作坊遗址。经调查, 纸坊湾一带发现地热资源, 因此千湖湿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 唐家山风景区引人入胜

位于南山, 距县城17 km, 大部分为国有唐家山林场所有, 面积1 533.33 hm2。景区柏树成片, 森林茂密, 极目远眺, 爽心悦目。古刹启觉寺附近, 古柏参天, 松林参差、遮天蔽日, 山花野草争奇斗艳, 姹紫嫣红。省旅游局专家曾赋诗“红入桃花嫩, 青归柳叶瓣”给予盛赞。景区内还有双天井、仰天池、一线天、龙泉、石沟、卧虎等天然景观, 是生态观光、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1.3 莲花山风景区独树一帜

位于北山, 距县城39 km, 属于国有高崖林场, 总面积3 533.33 hm2。区内森林植被茂密, 生态景观丰富多彩, 野生动物栖居繁衍, 野猪、野兔、野鸡成群出没, 金钱豹、草鹿等时有发现。莲花山狩猎场自开业运行以来, 年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

1.4 红土坡风景区坡耕文化底蕴深厚

位于南寨半山林场, 距县城15 km。区内有大沟水库、城墙岭、红土坡寺庙群、马鞍山、马蹄山、前殿、立马寨、倒回庙、甘树枝庙等历史遗迹。人工刺槐林、飞播油松林蔚为壮观, 风光独特, 是登山、观光、垂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5 大山梁风景区等具有潜在优势

位于县城南龟山之顶, 距宝鸡30 km, 新、老公路相夹, 面积逾2 666.67 hm2。区内槐林无边无际, 地势平担, 是建设别墅群、避暑、观光、休闲娱乐的天然宝地, 极具开发价值。此外, 诸多生态资源亟待开发。位于柿沟乡南山的清凉山, 水沟镇的清凉洞和燕及墓, 草碧上店沿线区内的石鱼沟等生态景观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2 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经营现状

2.1 千湖风光独具魅力但开发阻力大

千湖浩大的水面、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 对久居闹市渴望回归自然的都市人群来说, 是极为理想的选择。但由于其属于宝鸡人饮水源保护地, 发展水面旅游观光项目十分困难。

2.2 原始黄土风光资源丰富开发速度慢

位于国有唐家山林场的诸多景点如莲花山、红土坡、大山梁多姿多彩的天然生态、原始群落、黄土风光, 以其登山、观光、狩猎等户外活动, 深受城镇游客的欢迎, 但由于融资困难进展缓。

2.3 文化底蕴深厚但宣传推介氛围不足

千阳俗称“三贤故里”, 历史遗存的燕伋望鲁台、燕伋墓等今日犹存, 是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课堂。但开发资金不足, 对外推介宣传力度不大, 致使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发展速度较慢。

2.4 管理服务机构尚不健全

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 千阳县森林生态旅游业尚属起步阶段, 资源未能得到规模开发和利用, 旅游尚未成为主导产业, 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还很不健全, 游客数量少, 逗留时间短。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市场链, 尚未形成体系。同时管理层面和从业人员思想意识滞后,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缺乏大手笔、大思路。

3 林业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独一无二。千阳县距宝鸡市34 km, 宝中铁路、宝平公路、陇风公路、千灵公路横贯东西, 宝汉高速公路在千阳县留有3个出入口, 为发展旅游业带来更为快捷方便的交通条件。从全省旅游布局看, 千阳县位于西安、宝鸡北部旅游热线上, 是游客途经法门寺、凤翔东湖等景点到关山草原、龙门洞的必经之地, 在全省旅游网络中, 与关山构成重要的西线分支, 成为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优势。随着宝鸡旅游名市的建设必将给千阳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色, 莲花山、唐家山的神奇, 黄土窑洞的原始风情都为千阳县独有, 是都市现代人群返朴归真、享受自然、感今怀古、荡涤心灵的世外桃源, 独具魅力。三是依托名城客源广泛。以西安、咸阳、宝鸡、天水、兰洲、平凉、银川、汉中、广远等大中城市为依托, 客源市场稳定广阔。据专家预测, 2015年前来千阳县观光休闲的人数为20万人次, 到2020年将达到50万人次。旅游收入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 2020年估计达到1.5亿元。四是政策创造机遇。国家鼓励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政策, 为千阳县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4 开发林业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思路

按照省市旅游发展规划, 今后一段时期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建设宝鸡后花园, 打造魅力新千阳”的总体目标, 以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莲花山狩猎场、燕伋望鲁台、乡村游四大名片建设为载体,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景区建设、宣传促销、产品开发四大战略, 努力建设具有千阳县地域特色, 集湿地考察、野外狩猎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 逐步壮大森林生态旅游产业规模, 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定位要准。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工作思路, 依托项目优势, 整合各类资源, 合理定位、科学布局、逐步开发, 迅速推出千阳县独特的生态旅游产业品牌, 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生态旅游线路设置要广。从全县旅游资源总体布局分析, 考虑到主流游客不同年龄层次的兴趣不同以及停留时间的长短, 以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观景为起点, 辐射县境内各旅游景点, 分别设计一日游和二日游路线。

5 林业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5.1 拓宽投入渠道, 广泛开展引资招商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先导作用,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探索发展特色生态旅游投入的新机制[3,4]。一是以政策换资金。制定优惠政策, 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 动员各种社会力量, 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 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项目换资金。将林业重点项目与千阳县的生态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采取项目资金捆绑、定点定投等形式, 筹集开发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提倡和支持集体、个人在全县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5.2 创新发展思维,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生态旅游景区开发要纳入全县国土整治、开发和综合利用整体规划, 留足发展空间;景区建设要体现地方民俗特色,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以生态观光吸引都市人的眼球, 提高千阳县生态旅游业知名度。

5.3 完善机制创新, 大力吸引专业人才

采取招商引资、规划立项、工程捆绑、收益转让等有效形式, 形成全社会投资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谁投资、谁受益”等优惠政策, 鼓励各界人士积极投资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实行部门项目捆绑, 聚集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加快生态旅游建设进程。加强文化旅游局的管理职能, 做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从外地引进亟需人才, 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5,6]。

5.4 重视宣传推广,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一是加大以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力度, 吸引各方游客;二是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村、农家乐、森林探险、休闲娱乐等旅游精品, 让各方游客吃得尽兴、玩得开心、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三是组织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 如举办“三贤故里槐花节”、“核桃文化节”等体现历史文化传承和农耕文化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 扩大千阳县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组织的联系, 掌握市场动态, 吸纳各方信息, 把千阳县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摘要:通过对千阳县林业生态旅游资源与经营现状的分析, 探讨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 对加快推进当前林业生态旅游建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现状,有利条件,发展思路,开发对策,陕西千阳

参考文献

[1]芬内尔.生态旅游/旅游管理译丛[M].张凌云, 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2]魏小安, 张凌云.共同的声音:世界旅游宣言[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3]张凌云.生态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4]孙志国, 刘之杨, 钟儒刚, 等.武陵山片区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J].江西农业学报, 2012 (11) :169-172.

[5]刘丽丹, 苏杰.宁夏马兰花草原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4) :69-71.

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 篇3

【摘要】河南省舞阳县具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本文根据舞阳县现存的主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将其归纳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舞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资源类型;特色分析

一、现状

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旅游业,能够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对外开放,优化经济结构,拉动和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元拉动效应。舞阳县境内拥有贾湖古文化遗址、仰韶、龙山、商周文化遗址,以及风格各异的古建筑、古碑刻、古器皿群体,有代表人类九千年文明发祥地的贾湖遗址,有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元朝的城隍庙、有被誉为“清代牌楼之冠”的山陕会馆彩牌楼等诸多历史文化名迹,还有依托周汉故城所建的西城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具有很大的潜力。舞阳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宣传推介、开发建设力度不够,有说头没看头,是舞阳县旅游业的显著特点。目前,舞阳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这一点,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入手,依托周汉故城投巨资兴建了西城森林公园,并对城隍庙进行了整修,目前两景观都已申报景区成功。并针对舞阳县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现实,设立了旅游局,这些都将对舞阳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舞阳县旅游规划中可以看到,该县将以北舞渡为中心,逐步开发贾湖遗址、山陕会馆彩牌楼、清代当铺、东不羹城、阿岗寺等历史古迹,着力创建远古文化旅游景区;以城隍庙、开元寺、周汉故城、西城文化广场等为主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内涵,倾力打造城区风光旅游景区。在舞阳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对樊哙墓进行修葺、在漯河市人民会堂举办舞阳农民画展览、在政府门户网上介绍舞阳历史及旅游景点等,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开发程度不够。舞阳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程度较低,除了依托周汉故城修建的森林公园、借助于贾湖文化开发的贾湖文化广场之外,其它资源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已有的参观点的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也比较落后,影响力都比较有限,缺乏对普通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得宝贵的资源闲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贾湖文化的开发仅限于两处雕塑,已经开发的周汉故城和贾湖文化广场互相孤立,缺乏统筹协调,与其它旅游资源没有很好结合,基本上是以分散的、一个一个的参观点参观为主要方式,更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协调配套的完整、成熟的旅游产品。由于投资不足,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在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观赏休憩设施、旅游厕所和垃圾收集等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整体性的深度开发。加之贾湖文化时代比较久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参与性比较差,文化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文化旅游需要一种氛围。现阶段,大多数游客并不在意真正深入领会文化,看的就是环境,感受的是氛围。舞阳的历史文化资源由于开发程度不够,产品不精,当然缺少这种氛围,也就很难形成亮点,很难走出去,为外界所了解。从整体上看基本上没有成熟的旅游产品,精品更看不到。

2.区域合作不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跨区域旅游将越来越多,这需要各方协作。加强合作是时代发展的潮流。舞阳县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富集,互补性强,舞阳县南边紧邻国家园林城市、河南省优秀旅游城市舞钢市,其自然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再往南是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驻马店市,北边是以“三国文化”著称的许昌市,且三市皆已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舞钢市距离舞阳最近,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石漫滩、二郎山、九头崖等旅游产品已经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同,灯台架、五峰山、九龙山等一批新兴项目正在崛起。舞钢市山水资源较为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不足,与舞阳形成良好的互补态势,在旅游业发展中,舞阳、舞钢缺乏合作,各自为政,不能形成集合性实力,削弱了资源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总体上看,这一区域内旅游资源互补性强,适宜不同旅游人群和消费者的需要。其次,区域内人口密集,市场前景相当可观。因此,舞阳、舞钢最适宜旅游业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实行互惠互利政策,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另外要实行联合促销,共同搭建宣传促销平台,以多种形式开展促销活动,鼓励引导旅游协会和旅游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并整合宣传资源和力量,抓好区域的整体形象宣传,统一编印画册、挂历等旅游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机会和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刊登、播放本区域内旅游图片、旅游电视专题片、旅游文章及旅游信息,大力推荐和宣传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旅游信息、旅游商品、特色景区景点、民风民俗等,达到共同繁荣市场的目的。并统一向外展示推荐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不断提升合作区旅游形象和影响,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资源产品和线路整合,强化市场营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加强区域旅游人才信息、技术交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目标。

3.宣传力度不够。舞阳县众多的旅游资源,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舞阳县至今还没有一本或一部全面宣传和推介历史文化资源的图书、画册或影视光盘,很多旅游项目推介会、招商会都没参加。有一些方面虽然也开展了活动,但缺乏后劲,后续工作无力,或者说标准要求不高。如贾湖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古老的酒,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地,同时还是世界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和世界稻作农业主要发源地。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曾载文介绍贾湖考古发现。如此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舞阳当地人也大多不了解。“清代牌楼之冠”的彩牌楼,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建筑群城隍庙,妇孺皆知的西汉功臣樊哙的墓冢,入选首批“河南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阳农民画……由于宣传方面投入太少,宣传不力,从而导致舞阳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相当低。舞阳的旅游宣传应以省内周边客源市场为主,以中低档的线路价格为竞争优势,以美丽的平原生态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相融为特色,开展立体的、多时相的旅游宣传策略,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扩大宣传覆盖范围,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联合,扩大舞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4.资源保护不够。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由于开发不当或保护不力导致资源被破坏的现象,就舞阳而言,情况更为严重。如著名的樊哙墓被农户住宅包围着。听村民说,以前樊哙墓有房顶那么高,现只有一米多高。由于经费不足,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城隍庙只有350平方米由文物部门管理。彩牌楼和彼岸寺在当地学校院内,没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舞阳侯樊哙的遗迹、轶闻,就全国而言,舞阳较多,除了消失的以外,现存的几处也亟待予以保护;樊哙墓碑修复了,但是墓园需要规划和绿化;位于墓西的原樊哙庙(祠)的一株古槐尚在,还有几块石碑却铺在走道上,成了垫脚石;位于高庙的樊哙祠现已岌岌可危。舞阳境内分布着许多汉画像石,已发现的有50多块,颇有价值。舞阳境内有石碑数百块,其中还有珍贵的乾隆御碑。目前,虽然舞阳县旅游局已将这些石碑规范整理,并在城隍庙内建立了碑林,但简陋的设施,粗放的管理,简单的陈列,缺少规范、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既不美观,又晦涩难懂,难以体现出观赏游览价值。

5.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实物。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旅游商品不仅体现为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旅游者购物,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旅游购物是旅游者消费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旅游业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这个比重一般在20%~30%之间。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僅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丰富旅游的内容,增强在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吸引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或家庭从事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能够扩大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对于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具有积极意义。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提出:“大力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产品系列、民族特色产品系列、文化特色产品系列、实用特点产品系列和高技术含量产品系列,建立旅游纪念品体系。”

好的旅游商品就是好的旅游宣传品,就是旅游名片。笔者几乎走遍了舞阳的大小购物点,却找不到舞阳当地的旅游商品,尽管舞阳街头不乏特色小吃,但是包装精美、方便携带的旅游商品却难觅其踪,旅游商品开发还是一片空白。如舞阳北舞渡镇胡辣汤是河南著名小吃,曾与周口逍遥镇胡辣汤平分秋色,甚至在口味上前者口碑更好,如今逍遥镇胡辣汤已经开发出一系列产品,有胡辣汤粉、胡辣汤调味料、胡辣汤半成品等,既方便携带又方便食用,成为馈赠亲朋的佳品,而北舞渡胡辣汤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没能实现产业扩张。

6.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就是深入到旅游目的地,从民族文化、大自然美学欣赏的角度去寻找旅游活动的丰富内涵与真谛,充分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旅游的灵魂是文化,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才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享受的需要。舞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的地区,景区的建设者应尊重历史,深入发掘,捡起历史文化碎片,并用先进文化的标准精心遴选,把那些能够体现舞阳地方历史和文化特色的东西串接起来,进行展现,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与吸引公众认同的一种载体或者干脆是一种氛围,它的内在张力和同化力是不容忽视的。舞阳县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盲目建设、急功近利的情况。如贾湖文化广场,除了路边两排名人雕塑、墙壁上几幅农民画、广场中央一个高高的骨笛雕塑外,其余的都是些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设施,尤其是儿童跳跳床、转转车,水上乐园,套圈游戏及各种小吃摊点,噪音极大,使得贾湖文化广场缺乏文化氛围,像个集贸市场。西城森林公园是依托周汉故城而建造的,公园中有大片的经济林木和果木,也不乏奇花异草,但是几乎感受不到一丝的文化气息,高高的故城墙上架起了吊桥供人们娱乐,小小的三丰亭和白龙亭在整个公园中显得很不起眼,“三丰洞”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既没有路标,也没有相关文字介绍。总之,依托周汉故城而建的公园像个植物园,缺少应有的文化气息。

参 考 文 献

[1]张居中.舞阳贾湖[M].科学出版社,1999(2)

[2]罗哲文.大文化视角:保护与开发[J].观察与思考.1999(5)

[3]欧越男.对发展番禺文化旅游业的思考[J].企业导报.2009(2):102

[4]潘宝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J].旅游学刊.1999(3)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问题与对策 篇4

针对当前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如盲目建设,导致部分森林旅游地美誉度不高;脱离主题,导致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性污染;行布失韵,导致森林旅游资源功效低下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商榷性建议.

作 者:江传贵 邱尧荣 作者单位:江传贵(福建省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泰宁,364400)

邱尧荣(国家林业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金华,321001)

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 篇5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

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 篇6

李益彬1 李宏芸2 严佩升2

(1.内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2.内江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内江 641112)摘要:四川省南部县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一系列的古镇。这些古镇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旅游吸引力亦很强,但如果在开发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势必对古镇造成永难修复的破坏。文章对南部县古镇旅游资源的现状与特色、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性开发的举措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南部县古镇;保护开发;问题;对策

古镇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显著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和建筑风貌的古场镇。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悄然兴起,它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方向。在这股热潮下,四川南部县也积极展开古镇旅游开发。南部县主要有四大古镇:千年古镇——南隆镇;三状元故里——大桥镇;冰臼集聚地——谢河镇;古西水县遗址——保城镇。除此之外还有三清乡的马家大院、罗寂寺;丘垭乡的西晋古刹等文化遗址。这些古镇的旅游资源状况及特色如何?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怎样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 南部古镇旅游资源现状 1.1 区域地理位置

南部县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川中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县境东接仪陇、蓬安,西邻盐亭、梓潼,南靠西充、顺庆,北连阆中、剑阁,县城距成都300km、重庆240km、巴中130km、阆中30km、仪陇30km,地理区位较好。1.2 古镇旅游资源及主要特色 1.2.1 风格独特的古建筑

南部县各古镇古建筑保存较好,且特色鲜明,这是进行古镇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古建筑最直观的价值在于它的可观赏性,包括建筑外型、建筑技术和装饰艺术以及较为协调一致的总体建筑风格与整体环境等。古镇古老的民居建筑(如古街道、古院落)、宗教建筑(古寺庙、道观等)和公共建筑(宗祠、牌坊、桥梁、戏台等)相连成片,从它们的建筑外型来看,迥异于现代民居建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冰臼群积聚地——谢河镇有幽深的四合院、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宽大的廊檐、整齐的廊柱;大桥镇有斑驳的古桥金鱼桥;丘垭乡有西晋古刹醴峰观,是西晋时期大成国李特父子练兵修养的地方,是成汉文化的发祥地(成汉:十六国之一,巴蜀贵族李雄所建,都成都,盛时辖今川东及云、贵各一部分,历六主,共四十四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在艺术装饰上,南部古镇建筑常采用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等艺术手法来装饰居室,精巧实用,做工考究。如三清乡的马家大院,其门窗枋檐皆为精美的镂空浮雕,南隆古镇的古牌坊上还有栩栩如生的石雕等。这些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内容丰富,表达的寓意多样,有喜庆、吉祥、富丽,也有褒扬节孝、劝世正俗等,地方风格明显,民俗情趣盎然,还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1.2.2 古老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历经千年人文濡染,许多古镇保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和文化古风,人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四川古镇与历史文化村落的现状调查与旅游价值评价”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SA06050。

作者简介:李益彬(1967—),女,四川简阳人,内江师范学院教授;李宏芸(1972—),女,四川威远人,内江师范学院讲师;严佩升(1984—),女,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3级本科生。联系方式

李益彬: ***

2341037(h)2342328(o)

邮箱:liyibin520@163.com 1

[2][1]

*文内涵丰富。在南部古镇中,有许多反映中国历史事件的遗迹及名人故地等。有北宋的陈氏三状元:北宋年间,新井县(今南部县大桥镇)人陈省华三子陈尧咨、陈尧叟、陈尧佐分别中状元,中学语文课本《买油翁》中有“尧咨善射,当世无双”之誉;有罗寂寺的吴道子壁画:《南部县志》载:“罗寂寺在县东一百里,唐吴道子绘有白衣观音。”又载:“吴道子,天宝中奉敕驰驿绘写嘉陵山水,寓新政镇之罗寂寺,石壁画有观音像”;有长坪山红军战斗遗址:1928年到1935年,为了给川陕苏区的军民提供食盐,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曾率领红军三进盐乡(南部)历时两年多,与顽敌展开了二十多场殊死战斗,解放了南部,保障了苏区民用盐之需;出南部县城,顺成南公路东行约25公里,一座山峰拔地而起,那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经此留下足迹的禹迹山,白莲教在这里筑寨为营,与清兵奋战四年之久,禹迹山石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白莲教起义战斗工事遗址。

众多的文物遗存为古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深厚的人文内涵提升了古镇的文化品位,使古镇具有与众不同的旅游吸引力。

1.2.3 古镇古朴清新的民风民俗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南部古镇民风民俗虽与川北各县大都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清雍正《四川通志》风俗卷谓南部“士民淳厚,恭俭而文”;而清末《锦里新编》又说南部“北到孔衢,东西要害,地脊民顽,号称难治。”如此矛盾的说法,出自封建统治者的典籍,当然只能做正面解释,那就是南部人民一方面自古吃苦耐劳、崇尚礼仪,另一方面又敢于斗争、积极进取。“同心、苦干、求实、争先”八个字,正是南部人民的精神写照。

南部古镇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主要表现在古镇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方式方面。比如婚俗方面,传统习俗大体需要经过问名、过庚、纳彩、谢允、接亲、成礼六个步骤。这些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只能在古镇方能见其陈迹;又如民间文化方面,最具南部特色的民间舞蹈是“花灯”和“地灯”。传说唐王李世民的母亲害眼病,李世民许下红灯大愿保佑母亲痊愈,派大臣李文学为灯官制“天灯三十六,地灯七十二”,后母果病愈。地方灯舞遂相沿成习,留传至今。大坪区丘垭乡荷花村为花灯之乡。南部民歌种类也很多,内容丰富多姿,仅1983年县文化馆就采集到民歌840多首,后来编成《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南部县卷》,共收集民歌374首。

置身于古镇,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镇闲适恬淡的生活场景氛围、简单淳朴的生存生活状态,这对于追求返朴归真的现代人来说,确是放松身心、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2 南部古镇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利用现状 世纪90 年代以来,古镇旅游渐渐兴起,在这股热潮的影响下,南部的古镇旅游开发也如火如荼。南部县旅游局推出了一系列的精品旅游线路,如“红军盐乡红色之旅”一日游;访状元故里一日、二日、三日游、魅力南隆古镇一日、二日、三日游;南部、阆中、仪陇三日游等。另外在交通方面有成都(重庆)——南充——建兴镇——大河镇——大桥镇——升钟镇——保城乡;南隆镇——谢河镇;南隆镇——碑院镇——楠木镇——三清乡等直达线路。南部县还设有东线(至古城阆中)、北线(至剑门关)、环湖线等旅游线路。

目前南部古镇旅游开发已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由于古镇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加之开发中的一些急功近利思想,南部古镇旅游开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2.2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2.1 古镇古建筑破坏严重,古色古香韵味日渐淡薄

古镇旅游资源包括特色文化、古建筑和自然环境。在南部古镇的旅游开发中,有的不注意保护古镇传统的建筑风格,拆了真古董再修 “仿古一条街”;有的在古旧建筑上帖瓷砖、水泥之类的现代建筑材料等等;此外,古镇内商业化气氛浓厚、市场管理不规范、缺乏合理的修缮和维护等问题也很严重。比如三清乡马家大院的门窗、海棠窗、板窗、顺风窗、元宝窗等由于人为破坏,现存数量急剧减少。总之,由于保护力度不够,古镇古建筑破坏严重,古色古香韵味日渐淡薄。2.2.2 古镇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5]

[3]

[2]

[2]

[1]南部大多数古镇没有像样的接待设施,一些村民开设的小餐馆、小旅馆卫生条件很成问题。更令人尴尬的是农村没有像样的公厕,游客只能在当地村民自己搭建的简易厕所里方便。同时,随着古镇旅游的兴起,废水、废气、废物增多,火灾隐患增加,而相应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消防设施几乎没有。另外,对古镇的文物古迹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难以增加游客对古镇内涵的了解。2.2.3 开发中没有突出古镇的特色

南部古镇的特色在开发中没有得到有效凝练,难以在游客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其实南部古镇的特色可以提炼为五个字:“古”、“名”、“老”、“奇”、“和”。

“古”:千年古县——自梁天监年间建县以来,已有2200年的历史。

“名”:嘉陵江畔的名城,严君平、吴道子、杜甫、颜真卿等在南部皆留有足迹。北宋宰相陈省华(今南部大桥人)父子一门二相三状元,盛名誉千秋。一县四状元科举罕见。

“老”:革命老区——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四方面军曾在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升钟起义震撼全川。

“奇”:山川奇秀——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西晋古刹醴峰观、杜甫游历并题咏的晓霞观、“三陈”状元故里、唐代吴道子绘观音像、大坪黄娘坟等历史古迹文明遐迩。禹迹山大佛风景区、灵云山等独具特色。

“和”:社会和谐——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2%,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县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万;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作全省文明。

文化旅游给予旅游者最美好的东西,是对异地文化身临其景的感受和体验。南部古镇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突出自身特色。2.2.4 古镇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由于管理上的问题,南部古镇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赃、乱、差现象严重。对古镇的保护不仅包括对古镇古建筑的保护,还包括对古镇生态环境的保护,古镇生态环境的恶化应引起高度关注。3 南部古镇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古镇的开发与保护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古镇保护就没有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不进行旅游开发,古镇的价值就难以充分体现。针对南部古镇当前旅游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保护性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3.1 建立科学发展观,实施资源开发与古建筑保护并重的发展战略

南部古建筑的保护应采取整体保护,突出重点的原则,设立不同等级的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主要是一些重要古建筑群,包括状元桥一段老街区和牌坊、三清乡的马家大院古建筑群、罗寂寺古庙、西晋古刹醴峰观几处。保护要求:进行维护、修复处理,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可以进行必要的功能替换。

二级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主要是各古镇的老街区。包括南隆镇的临河老街区、草市街以及谢河镇、大桥镇、保城镇现存的各条老街区。保护要求:严格保护传统街巷及建筑群体空间格局,整治场地的环境,保留原有空间风貌、建筑色彩及材料,在维护、加固、修复重建中必须按原有风貌特色进行。

环境协调区:整个古镇的建成区应控制为环境协调区。保护要求:保存质量较好并不破坏古镇风貌的建筑。其余按照统一的空间机理进行增建或改建,使之适应古镇新的生活方式并适应未来发展。环境协调区可以有现代特色,但必须与传统古镇风貌相协调。3.2 促进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提高游客体验的真实性

传统文化是古镇的一大活力,应恢复和发展传统文化形态。就南部古镇而言,可以将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与提高游客体验的真实性相结合。南部古镇的风貌特色内涵丰富多彩,如前文所述民间舞蹈、民歌、剪纸、神话传说等,都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以提高游客体验的真实性。3.3 坚持创新开发思路,在资源保护的同时打造特色鲜明的古镇旅游形象

完整的旅游资源与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是相互联系的,要造就南部古镇独有的特色和风貌,必须 在古镇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设计上引起重视。对于古镇的旅游形象要有一个鲜明的定位。比如,对南隆古镇,就可定位于“古风清韵,山水依依”,这样既体现出其地理位置依山傍水(依灵云山傍嘉陵江),又突现出小镇上的古街、古建筑以及纯朴的民风民情,带给游客以宁静、回归、以及淡泊的心理感受;在古镇产品的设计上,古镇的文化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深入挖掘古镇的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显示不同的风格个性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古镇更具文化旅游的特征。

古镇开发要抓住其独有的特色,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发掘整理,以形成特有的建筑风格,但不能简单地复古,要有创新,要有典型。比如,根据旅游资源本身的特点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古镇旅游产品可设计成古镇观光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艺术之旅、轻松度假游等多种形式。

3.4 树立生态平衡观,切实保护古镇的生态环境

南部古镇集山、水于一体,应保护好这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定“古镇环境保护条例”。如对南隆镇这种综合开发小镇,要将吃、住、娱、停车场等设施放置在古镇的核心保护区之外,对保护区以内的经营者要规范行为,严禁污染源的出现。

(2)加强古镇保护宣传。向居民及有关企业宣传《环境保护法》及政府制定的《古镇保护条例》;强调古镇保护的好坏与他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3)增设符合古镇格调的垃圾箱。垃圾箱的外型风格应与古镇风格一致,让人好奇、新奇,以鼓励游客将果皮等垃圾扔进箱内。

(4)改变古镇传统的能源结构,摒弃不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可改柴禾、木材、煤等燃料为沼气等少污染的清洁型能源。

古镇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是相互依存的,我们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南部的现有条件、水平和需要,离开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单纯强调古镇资源的保护;又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古镇资源的保护;更不能以牺牲文物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南部县志编纂委员会.南部县志[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67-76,114-128.[2]何泽光.南部之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5-136.[3]田中喜.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03,(8):90-93.[4]刘德谦.古镇保护与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J].旅游学刊,2005,2:47-53.[5]王雪梅.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四川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116-121.[6]马慧琴,李优峰.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2,(5):238-239.[7]陈建中.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J].现代经济探讨,2001,(11):57-59.[8]江五七.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研究,2003,(2):178-179.[9]况红玲.四川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4,(3):26-28.[10]马莉.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172-173.[11]张世艳.浅谈四川古镇旅游开发[J].科技文汇(上半月),2006,(6):161-162.[12]陈序.从市场角度看古镇保护与开发[J].山西建筑,2006,(13):17-18.[13]朱松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7-109.A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s and Villages of NanBu

Li Yi-bin Li Hong-yun Yan Pei-sheng(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resources science, 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 Neijiang, Sichuan, China, 641112)Abstract: JiaLing River gave birth to the historic cultural city NanBu, which has a history of 2200 years, and series of towns.These ancient town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a higher artistic, Scientific and historical Value.Because of the above, the tourism has a strong appeal to people; However,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tourism sources must bring serious damage to the towns.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nBu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exploiting and vitalizing, eve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tective development.Key Words: Ancient towns of Nan Bu County;protective exploitation;problems;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李益彬(1967—),女,四川简阳人,内江师范学院教授;李宏芸(1972—),女,四川威远人,内江师范学院讲师;严佩升(1984—),女,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3级本科生。联系电话:***

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 篇7

一、滩涂湿地资源的成因分析

1. 从气候、地形、土壤颗粒、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等角度分析湿地成因

滩涂主要成份是土壤颗粒, 根据颗粒大小可分为沙质海滩和泥质海滩, …射阳滩涂属于泥质海滩。从地貌上看, 陆地是滩涂之父, 水则是滩涂之母, 从科学定义来讲, 滩涂是指一种大潮时在高潮线下、低潮线以上的介于海与陆之间的一种特殊地带, …陆地上的泥沙被流水冲刷入海, 海水的顶托及化学作用下, 在风平浪静的海域淤积起来, 天长地久就形成滩涂。滩涂一般分布在风浪较小的内湾地带。简单地说, 滩涂它是湿地的一种。所谓湿地, 是指天然或人工, 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或水域地带, 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咸淡或咸水的水体,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被称作地球之肾。沿海滩涂湿地它处于海域与陆地交汇的过渡地带, 潮汐是它的重要的影响因素。潮位的升降不仅直接引起潮水周期性作用于滩面, 且进一步影响滩涂的水盐动态变化, 控制着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发育方向, 并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更替。因此, 射阳县沿海滩涂湿地在海陆相互作用的界面地带发育, 其生态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服务均和海陆相互作用特有的水文过程密切联系。其湿地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湿地功能的特征及其发挥, 并影响着景观的性质和变化方向。

2. 从射阳滩涂湿地资源的生态分布特点上分析湿地的生态意义

射阳海岸气候温和, 日照充分, 这里是鸟的天堂, 黄金海岸, 资源宝库, 各种野生动植物遍布其间, 素有“黄金海岸”和“天然植物园”之美誉…。该县拥有大面积的沿海淤泥质滩涂湿地和湖荡湿地, 为我国乃至全球多种濒危物种, 尤其是受到威胁的珍稀水鸟, 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此滩涂及其上的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相当丰富, 它们之间互相作用, 互相影响, 互相依存, 互相交流物质和能量,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方面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就是射阳滩涂的生态系统。

二、滩涂湿地的可利用价值

滩涂资源用途很广, 主要有:

1. 旅游业潜力无限

品牌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特色是旅游品牌的生命, 只有形成特色突出的旅游品牌, 地方旅游业才能实现大发展。射阳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丰富的个性。射阳县地处黄海之滨、江苏中部, 海岸线绵延103公里, 滩涂湿地面积726平方公里, 是世界珍禽丹顶鹤重要的越冬地, 是太平洋西海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好的人间净土。拥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 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7种, 有各种鸟类379种, 每年有100多万只水禽在此繁衍生息, 堪称“鸟类王国”、“鸟的世界”, 被誉为湿地之都和丹鹤故乡。

2. 打造绿色基地、前景广阔

射阳地区气候温和, 日照充分, 无霜期长达220天, 低于-5℃的每年有10天左右, 35℃以上高温每年约1周;射阳地区降水充沛, 年降水量1023.6mm, 年平均日照53%, 平均气温13.62℃, 这样的气候加上平坦土地, 这种气候方面的优势是发展农业的优良条件。射阳县不仅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最佳条件, 还具有发展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工业与外贸基地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 沿海地区滩涂开发之所以能够出现新的面貌、新的亮点, 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 得益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滩涂开发本应该加大科技投入, 组织人员进行科技攻关, 并积极和国内外科研单位联系, 以此在新品开发上能有更新的突破。调研中我们知道射阳县特色基地已初具规模, 目前已形成无公害产品种植12万亩、淡水养殖12万亩海水养殖13万亩 (含贝类护养) 、沙蚕2万亩、林业3.3万亩、盐业2万亩及芦苇9万亩等特色产品规模, 以丹顶鹤保护区、射阳河口风景区等为主要景点的滩涂旅游风光带已初具雏形。从沿海滩涂资源的特点看出, 其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三、滩涂资源的开发保护对策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建设好“海上射阳”这片绿色家园

海洋、海岸环境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极为密切, 没有新鲜的空气与清洁的淡水, 人类是难以生存的。现在人们已愈来愈认识到海洋、海岸环境保护的重要, 它已作为一门学科在研究它, 探讨它。海岸、海洋科学的兴起, 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和重视。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宇宙幸运之舟——地球上, 陆地面积的29%。而海洋则占到71%。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 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因此, 我们在开发滩涂湿地时, 一定要注重保护环境, 防治环境污染,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 沿海滩涂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且不具有再生性, 如果盲目开发和过量开发就会破坏滩涂的生态环境, 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滩涂开发一定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的开发…。同时, 对海洋及与此相关的海岸环境的保护, 已成为全球的自觉行动。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沿海滩涂湿地这一被称为“最后一块土地后备资源”的土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更有一份义务去保护它。

2.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与人才优势, 发展独特的绿色农工之乡

兵团高校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 篇8

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

作 者:韩英 赵君哲 Han Ying Zhao Junzhe 作者单位:韩英,Han Ying(新疆农业大学)

赵君哲,Zhao Junzhe(新疆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祁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201 篇9

一、培训

1.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观念

公共部门应把培训提升到部门的战略规划层面,从人本管理和资源再造的高度来认识培训,把培训作为部门的头等大事来抓,明白部门对员工的培训必须是强制性的和制度性的。

2.制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规划

公共部门应建立专业的培训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策略性。如培训前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在进行需求分析后设计培训计划,培训后需及时反馈培训信息,评估培训效果,培训应与人员任用和晋升密切相关,让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感受到培训对其职业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把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几项诸如职业生涯、薪酬激励、晋升机会等活动联系起来。

3.丰富培训内容,采取合理的培训方法

现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成效不够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内容过于陈旧,整体质量偏低,已经脱离了员工群体的需要。因此,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公共部门需要对培训对象进行分类,创新培训方法,开发长期、中期、短期等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充分考虑培训的成人教育特点,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以期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4.打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后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罗斯维尔认为培训评估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培训评估能够为将来培训项目的改善提供重要信息;第二,培训者可以根据培训评估来决定终止还是继续该培训项目;其三,培训部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程度有赖于培训评估的验证,它是培训部门存在意义及证明其对组织目标有所贡献的关键所在。因此公共部门需建立良好的培训评估机制,依照培训性质分层次评估,关注培训的多重效用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从而形成具有明确的流程、规范、责职的一项制度性文件。同时要明白,公共部门培训效果评估需要各方参与,同时需更新培训评估方法。

5.加强培训与部门文化的融合以及员工心理情感的培训

在进行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时,要将科学的培训理念纳入部门文化中,注重对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的引导,使之切合公共部门文化的特性。除了对技能的培训之外,也要进行一些心理情感培训,通过素质拓展等方式,提升部门员工的心理素质,使员工得到足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公职人员的忠诚感和责任感。

二、开发 1.树立科学人才发展观

首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公共部门发展的第一资源,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需要人去认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的优劣程度决定着其他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而且人才资源具有增值性、重复利用性和可无限开发性等。其次,要充分认识人才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资本。人才资本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实质上是一种核心资本。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应该认真研究人才资本理论和人才资本的实现形式,千方百计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再次,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建立完善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来选人用人,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各类人才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有贡献社会的成就感,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2.建设学习型公共组织

随着我国公共部门改革的深化,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影响发展公共部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学习成为公共部门的核心能力,构筑学习型公共组织,及时有效地学习将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者的重要职能,不仅学习政策、法规、技术、方法,而且学习公共部门管理理念、公共部门核心价值观、公共部门行为伦理和哲学。培育公共部门共同价值观,提高其团队凝聚力,建设公共部门的“公共组织”文化。同时,必须深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把个人自我学习的动力、兴趣与工作分析、职位评价有机结合;把人才考核测评、人力资源规划与市场运作机制、公平竞争制度整体推进;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大力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加速人才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积极推动学习型公共部门建设,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改善公共部门终身教育体系。

3.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心或者着力点应放在公务员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上,尤其是发展创新能力建设上。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生存能力;二是为人力资源开发而开展活动的组织机构适应变化能力;三是为个体和组织提供发展的环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效能的提高,而且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意识、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公共部门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4.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上一篇:公司环保培训材料下一篇:向城镇切实做好组织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