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2024-10-11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共12篇)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1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实施看,我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即,1、通过对汉语拼音的认读,是学生巩固了汉语拼音,区别了声母、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

2、通过举例,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反义词,通过游戏,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反义词知识,加强了语言积累;

3、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认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其次,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授来看,我基本上在这节课中解决了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分类,同时通过与生活联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了反义词。

第三,从教学过程的实施看,既有“微笑”,也有“眼泪”。导入方面,我采用激情导入法。通过“一起去语文乐园中玩几个有趣的游戏吧”的谈话,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从学生的回答——我最喜欢玩游戏了——可以得到体现。然后导入学习内容。第一个内容是“我会写”,通过边认读边摆拼音卡片的方式,将卡片摆成S形状,然后在黑板上出示两座房子,让学生将玩累的拼音宝宝送回家。这个环节的实施,学生基本能区分声母和韵母,也能准确地母和韵母进行分类,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第二个内容是反义词的学习。我通过一句“送完拼音宝宝回家,我们去看望一下生字宝宝吧”导入这个环节。然后边出示课本上已有的反义词卡片,边让学生认读生字。接着通过“出”和“入”的举例对比,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反义词;进而再配以口头练习进行巩固;最后通过“对字”游戏和一张练习卷,让学生基本掌握反义词。但由于我的考虑不够周全,使练习卷出现了不符合学生实际程度的难认字,致使学生个别不会做;另外由于调控课堂不够稳当,使得学生与家长交流过多。第三个内容是“我会连”。在这一环节中,我从问话“那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那些地方认识汉字呢”激发学生从生活中认字的兴趣,导入第三环节的教学。然后出示课本已出现的词条,让学生认读;接着出示图片,请学生用刚读过的词条进行说名;最后通过“我点你读”的游戏,让学生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认字。但这一环节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读完词条后,本应该出示图片,让学生用词说名的,但由于思维的短路,使得这个步骤与接下的课外延伸出现了交*现象,致使后面“我点你读”的游戏有些重复。

总体而言,这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说又是一次重要的锻炼,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从这节课中,我收获了经验,认识到了本身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得到了改进,使自身得到了成长。因此,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一切一切!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2

一、课前观察:拥有“清甘的水”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 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 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必须寻到源头, 方有清甘的水喝。”尽管在可爱的校园里, 学生度过了许许多多快乐的时光, 似乎对校园再熟悉不过, 但真要他们执笔来写一处校园里的景物, 还须引领他们重新沉浸到校园里去, 调动全部的感官来触摸校园的景物, 激发热爱校园的情感, 重新领略校园的魅力, 这样, 他们才会拥有“清甘的水”。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可设计一张观察卡, 布置学生在校园里细致观察, 并将所见所感填入卡片, 让学生置身于校园之中, 呼吸清新的空气, 感受景物的美妙, 定能滋养身心, 做到“言之有物”, 为习作奠定基础。

二、教材引路:掌握习作要领

当然, 光有水源, 溪水不一定就能活泼地流淌, 这还需要教师来引导。在本单元课文中,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一定顺序写”的范本, 《桂林山水》和《七月的天山》中的语言描写又能让学生学到如何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因此, 教师在指导习作时, 可先让学生回顾并讨论本单元的课文, 学习并掌握写作要领, 教师相机进行小结。

1.《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的顺序来写的。

2.《桂林山水》和《七月的天山》用相同的句式来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运用了打比方、联想等方法具体写出了景物的美妙。

如:“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又如:“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 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溪流两岸的野花“多而美”的特点。)

三、构思起草:按顺序写具体

1.谈话激趣:都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 我们的校园自然就是大花园了。在可爱的校园里, 我们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 打心眼里爱着自己的校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写写可爱的校园吧!

2.展示卡片:课前, 我们不仅仔细观察了校园, 而且填写了观察卡, 现在请大家拿出卡片, 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校园景物介绍给小组同学听, 大家一起展开讨论, 交流评议, 取长补短。

3.指导构思: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呢? (“写景”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点写景。如站在校园的某一点, 对校园景物由远及近地进行描写;或者站在某点, 从东南西北几个方位对景物进行描写。另一种是移步换景。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法, 随着脚步的移动, 变换位置, 一处一处地来描写景物。)

4.语言润色:若是让你来写校园一角的“假山”或“翠竹”, 你会如何写具体呢? (展开联想和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或者学习《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中用相同的句式来具体写出景物特点的方法。不仅如此, 还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写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样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5.起草初稿:引导学生起草初稿时要聚精会神, 一气呵成,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习作环境。

四、指导评改: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中, 教师要强调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并教给学生习作修改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学生自改。教师引导学生做到:一读, 边读边看句子是否通顺;二查, 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是否用对;三改, 逐一修改错误的地方。

2.合作互评。针对本次习作要求先梳理出主要的评价标准。如: (1)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 内容是否写具体? (3) 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好本组的互评活动。小组成员围成一圈, 逐一朗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安静倾听并思考, 听后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 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3.二次修改。根据习作要求和同学建议, 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初稿。

4.集体评议。选择个别学生的习作, 用实物投影展示, 师生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再次修改, 为习作“增值”。

6.誊抄习作。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誊抄到作文本上, 做到格式正确, 书写规范。

五、赏读习作:分享成功喜悦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是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诵读自己的习作, 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1.推荐在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 请小作者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共享成功的欢乐。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什么, 并说出理由。

2.引导学生谈谈本次习作的感受。

3.评选最佳习作, 将优秀习作汇编至班刊《快乐作文》, 并在“展示台”展示。

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应整合好知识系统工作,对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对策非常重要。本文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如下文报告。

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特点

1、具有一定新颖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中还可设计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小点。例如,在“我的发现”部分,其中涉及到了两个小环节“我发现”、“我会读”;在“日积月累”部分中还可将“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内容穿插在其中。

2、具有一定综合性

“语文园地”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内容方面的综合,“语文园地”是将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各种栏目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单元中的基础知识点;第二是策略性基础知识点方面的综合,在“语文园地”中,涉及到了五大栏目,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使学生得到了一定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是课外教学资源、课内资料方面的综合,也就是将课堂知识点内容借助“展示台”栏目,让学生对课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最终达到课内指导教学,课外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目的。在“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内容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一项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口语交际部分都有明确主题。例如,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口语交际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有介绍学生课余生活、秋天的快乐、讲名人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进而做好记录工作,将学生成果在全班分享,相互之间交流体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

1、分散与集中在“语文园地”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园地”教学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分别是集中和分散。其中分散是指在将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并将知识点按照其特有的特点分布在具体课程中去;集中式教学则是指“语文园地”中对教材中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及记忆。因为小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研究重点知识点发现其中有密切关联。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解“语文园地”之前,可以对单元中课文内容知识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

2、从听、说角度多方面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当中涉及到了众多技能知识,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实践角度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在知识能力接受方面比较弱,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均较高,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角色模仿的方法帮助学生累积优秀的语言段落,将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语言。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解读

“语文园地”学习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从当前教学趋势来看,多数学校已然具备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条件,例如,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小学“语文园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或者与影音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感官特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展开。

在“语文园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并恰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正确理解文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语文园地”实际教学阶段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在游戏环节中也能对语文知识做到进一步巩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一单元内容是“趣味广告”,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电视、网络、街道广告搜集趣味性广告;第二,趣味性广告搜集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法的采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广告趣味性,如,部分交通告示在语言应用方面极具幽默性,人们看了之后往往印象深刻;第三,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广告搜集的心得体会;第四,学生借鉴了搜集到的一系列广告词之后,自创广告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旨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语文园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记忆情况、积极主动性方面产生了有利影响,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文园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37-38.

[2] 毛燕青.对单元小结“语文园地”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6):232-233.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4

一、我的发现部分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说话,训练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然后,反过来说:“我发现剪刀像……”让学生反复说话,在反复说话中内化语言,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想一下,在你们的生活中你还有什么这样的发现?语文教学要求要结合学生的经验世界,走进大语文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素养。在生活中学语文。所以学生能说许多优美的比喻句,甚至越说越精彩。如:白云好像雪白的小绵羊;大树好像一把绿绿的大伞。可以说这一环节上的是比较成功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二、读读认认部分

读读认认部分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的巩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基本能读好生字,老师只需要略加指点。在这个环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认这些生字,通过四人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男女生分开读的形式,反复朗读,认识生字的读音。同时,为了避免枯燥读字词,我还加了一首可爱的《笨笨熊》的儿歌,让学生创编动作,在快乐中将生字记得更牢固。学生兴致非常高。

三、读读背背部分

对于读读背背这一部分的教学,很多老师都认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只要他们背熟了,就行了,一开始我也是自己讲读对联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背,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通过讨论,我决定将图片引入到对联的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背景下学对联,让他们观察这几幅对联描写的是哪幅图的景色,学生对对联有了感性认识后,读起来就更美了,并且很有兴致去背诵 ,宛如一位小诗人。

四、我会说

这一部分我也主要采用了激励法,鼓励学生用最美的词语来形容,然后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出示一幅优美的春景图进行拓展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课本延伸到生活,回归到语文的本质上来,也体现了对教材的活用。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一 篇5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一

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在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也是围绕这一方面的,在课前我布置了学生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对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等现象强调的不够,造成学习都没有好好进行这一方面的观察,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就有步骤得布置了查阅资料、写写你受到的启发等活动,然后又利用一个周末让学生制作了关于自然启示方面的手抄报吗。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今天的教学效果非常好,首先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我让学生认真阅读书上文字,很快学生明白了有三方面的内容可以进行,一是可以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二是可以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三是可以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其次,分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中,要求根据自己的`手抄报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在组内交流,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全班交流,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学生说到,并且形成了台上台下的互动。在前几名学生交流的时候,不光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内容组织学生评价,还针对学生的表现力方面进行了评价,这对后面发言的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正因为学生准备充分,在口语交际时学生有话可说,以至于我在结束交流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想发言。

一年级《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让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干巴巴地坐着听老师上课,一节课下来,能有十分钟集中精力听课已经不错了,特别是语文园地这种没有情节而往往又要孩子记很多东西的教学素材,他们更容易分神。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时,我们结合了本单元的一个主题猜谜语,采用了猜谜导入,并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利用了孩子们那种好强争胜的心理,设计了闯关游戏:第一关:我发现;第二关:我会认;第三关:我会读。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更好地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后还设计了玩转乐园这个环节,旨在让孩子享受 “闯关成功”的乐趣,同时巧妙地让孩子们复习巩固了整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跟第三课时《口语交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方面都跟第一课时大同小异。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对游戏也的确情有独衷,不但表现出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而且还展示了他们天真、活泼的一面,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的教学设计是非常符合孩子们的性格特点的,比较成功地落实了我们所倡导的“学中玩,玩中学”的理念。比如在口语交际《猜谜游戏》这节课上,我们设计了一个环节“谜语王国”,这是个学习的环节,这是一个展示自我的环节,这也是一个尽情玩乐的环节。通过前面的闯关游戏,同学们都大致了解了猜谜的基本技巧,这个时候,孩子需要表现和展示自我,而“谜语王国”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创建的谜语王国中,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他们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我们做为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像这样的教学环节,在我们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在此我也不多例举。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7

我们知道, 人教版实验教材都是以专题方式组织教材, 园地中的这些板块都是根据本单元的专题设计的.每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 以及“语文园地”, 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使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如四上第一单元, 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 它的杰作, 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 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 一边想画面,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 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先口头交流, 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

其他各年级、各单元的语文园地编排情况也大体如此.所以, “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孤立零散的, 而是整体综合的, 教学时要做到“瞻前顾后, 整体设计” (园地的学习要紧紧联系前面的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要为后面的园地做好铺垫) .

下面结合一些课例具体说明教学中如何做到“瞻前顾后, 整体设计”.

一、瞻前顾后, 重组课文

因人教版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组织的, 每一单元的导语, 课文及部分课后练习, “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短文、好词佳句以及展示台、宽带网、成语故事等内容, 都是围绕专题安排的.所以教学时不能孤立零散, 每单元的教学计划该如何制订, 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 教师都要整体安排.

以四上第四单元为例, 来看教师如何重组教材, 做到瞻前顾后、整体设计的.这一单元都是“作家笔下的动物”, 笔者根据课文特点, 重新调整学习板块:先将写同一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整合在一起教学, 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章《猫》和《母鸡》整合在一起教学, 同时穿插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

【案例】

1. 读《白鹅》, 简要概括这只鹅的特点.

2. 再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用总分的方法行文.

3. 细读, 感悟作者生动形象的用词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4. 采用列表的方式, 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文的特色.

5. 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一一对比学习《白公鹅》.

6. 结合园地中的“我的发现”:

出示“鹅吃饭时, 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 真是架子十足!”“如果赶上这么一场耀武扬威的乱子, 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这两句话, 通过讨论发现它们语言上的特点, 马上回顾学过的两篇课文, 找找类似的句子, 再讨论、交流平时人与人交流中是否有过这样“明贬实褒”的方式, 说说它的好处及如何运用这种方式说话与作文.

7. 小练笔:《我给**画张像》 (可以图文结合)

8. 推荐书目:《丰子恺漫画全集》、《丰子恺文集》

【点评】备课时, 教师因为考虑到教材的编排特点, 做到了“瞻前顾后”, 重新组织教材, 使课文和园地的学习成为一个前联后延、相互关联的整体, 从而做到了整体设计.这样的设计, 有助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 从而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园地”中的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回顾, 必然需要“园地”学习与单元其他内容教学前联后延, 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但如果“园地”内部各栏目各自为政, 也将削弱教材的整体功能, 影响学习的效果.因而“园地”内部各栏目的学习同样力求“前联后延, 浑然一体”.

二、瞻前顾后, 重组栏目

“语文园地”内部的各个栏目各自相对独立, 寻找各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各栏目进行重新整合, 实现各栏目教学之间的无缝衔接, 也具有相当的难度.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寻找重组、整合的方法:

“语文园地”中不少栏目间常常围绕单元专题或明或暗地相互关联贯通.以四上《园地五》为例, 五个栏目的内容全跟“世界遗产”这个专题有关.“口语交际”的重点商量怎样保护世界遗产, “习作”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我的发现”的两个例句又是描写世界遗产长城和兵马俑坑的,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宽带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笔者在执教时紧紧围绕单元专题重组教材, 让教学体现整体性.简单介绍流程如下:

环节一走近世界遗产

【导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古迹众多, 前段时间同学们开展了有关世界遗产资料搜集的活动, 今天的展示台请各小组尽情展示自己的收获吧.

1.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 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2.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 (收集资料方法指导)

环节二 介绍世界遗产

【过渡】世界遗产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由古至今, 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对, 下面欣赏古代的几副对联.

1.学习“日积月累”.通过指导朗读、背诵, 结合看图让学生大致理解对联的意思, 体会对联的妙处.

【过渡】现代作家对世界遗产也是津津乐道, 本单元写的都是世界遗产, 我们来个精彩片段回放吧.

2.学习“我的发现”.结合对话, 学生自主领悟描写事物时, 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的方法.

【过渡】先贤们是如此珍视世界遗产, 不遗余力地来介绍它们, 很多国际友人也对它们发生了兴趣, 你愿意给他们当导游吗?

3. 习作练习.

你想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指名说一说自己确定的最有特色的内容.随机引导应用描写事物时, 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的描写方法.

环节三保护历史遗产

【过渡】在众多世界遗产中, 长城是不容忽视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 令人痛心的是,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1.教师大屏幕出示教材中的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当你得知这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保护文物)

2.展开讨论, 提出建议.

3.创设情境, 模拟交际.教师可创设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 不乱涂乱画, 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向有关领导汇报自己的建议等交际情景练习.

4. 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的情况, 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点评】本案例教学没有死死板板地按照教材顺序, 一个栏目一个栏目地学习.而是从教材最后部分“展示台”开始, 让合作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增加对世界遗产的了解.再看古代、现代文人怎样介绍世界遗产, 自然过渡到“日积月累”与“我的发现”的学习.通过读、背对联和句子, 体悟到“要抓住景点最有特色的事物来介绍它, 描写事物时也可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这两种写作方法.接着在说写导游词的过程中, 学生对历史遗产更倾注感情, 然后转入保护历史遗产的总结, 也就顺理成章.瞻前顾后、整体设计提高了园地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中语文园地教学有感 篇8

果不其然,例字一打出来,一只只小手已经举起,甚至有迫不及待主动说出答案的。周围的小朋友一看:“难倒只有你知道答案吗?”“七嘴八舌”的效果马上呈现。

很好,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等着吧,小家伙们。

师:汉字是有生命的,它的音、形、义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想和它真正交上朋友,就要全面地了解它。不但要了解它怎么读,就是——字音,还要知道它怎么写,这是——字形,更要去思考,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就要了解它的——字义。

(师手势提醒,生齐答)

师:你瞧!静下心来思考的你,已经在学习全面地去看问题了。那现在,就请你静下心来,去看看大屏幕上这些字,从原来的字到新字,它们的音、形、义有什么变化?

(再次手势提醒,要考虑三个方面。从表情来看,有一部分孩子显得没有方向,这个时候,正是自己去想办法,完成新的认知建构的过程,会有点无措,但是不妨给他们时间。)

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了,那现在这样,我们分别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我们最容易发现的是——

生:字形!

师:好,请同学来说说,你发现从旧字到新字,字形有什么变化?

生:我发现原来的字加一加变成了新字。

师:很好!那请你再仔细看看,它究竟加的是什么啊?

(师有意在大屏幕上提醒了一处)

生:加偏旁!

师:同意吗?

(生齐答)

师:瞧,只要仔细去观察,你就能发现这个规律!多能干,现在,你能完成地告诉我们字形变化的规律吗?

生:旧字加上偏旁,变成了新字。

师:通关成功!第二关,字音的变化,你发现了吗?

生:加偏旁之后,字音不变,有的声调变。

师:就是说,字音基本不变。第二关也顺利通关!还有哪部分没有考虑?

(生思考片刻)

生:新字的意思和偏旁有关。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

生:(迫不及待地争着说)这些都是形声字。

师:相信现在再跟这些新的生字朋友打招呼时,你会感到格外熟悉了。我们一起来!

师:你还认识了很多很多能够这样变化的生字朋友呢,想想看,动手写下来。

师:老师再请一些新朋友来,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大胆地和他们交交朋友吗?

师:你瞧,根据我们已经认识的生字,通过分析音、形、义,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生字。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孩子们对于我们的文字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妨主动和你的生字朋友聊聊天,更全面地了解它,并且通过一个字,认识更多和它有关的生字。

坦白的说,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信大家七嘴八舌地也能将这三个方面说全,因为其实是我们早已熟悉的识字方法,但是对于二下的学生来说,应该开始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或者说,要教给他们受益长久的方法,因此我们的目的就提升为:通过引导,培养学生全面、有序的思维方式,首先看问题要有整体观,能够在明确整体、全面把握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其次,思维要有序;相信在这两点基础之后,深入思考,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教孩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有些时候,我们通过教会孩子“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培养其全面、有序、深入的思维方式。

所以,必要时,不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是起始的过程,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回归简单——全面、有序、深入思考的这份简单。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9

语文园地的教学一直是我的弱项,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我才接触,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今天我对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尝试着进行了改进教学,下面是我所反思的教学心得。

一、“我的发现”部分

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说话,训练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然后,同桌反过来说:“我发现剪刀像…………”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说话,在反复说话中内化语言,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想一下,在你们的生活中你还有什么这样的发现?能不能也这样说一说?语文教学要求要结合学生的经验世界,走进大语文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素养。从书本中提供的范例,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由于前面的环节做得较好,下面这个环节,学生都能顺利联想出来。如:大树──战士 圆月──玉盘 弯月──小船 柳条──辫子?? 孔雀的尾巴──扇子 大象的腿──柱子 眼睛──星星 学校的草坪──地毯?? 应该说这一环节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

每个语文园地的第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我的.发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包办。应该多利用教材,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打好基础。

二、“读读认认”部分

以前,我一直采用唱儿歌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唱熟就可以了。这种方法简单,老师也很轻松。可是我发现效果并不怎么好。学生是背的很熟,可是不会运用。如:才加木字旁还是材,木材的材。如此把每个字都背住。现在,我采用学课文时的认字方法来记,让学生把每个字都做成卡片,然后,在发现规律、粗略认读后,让学生以打牌游戏的形式来记住它们。看谁用最少的时间最先记住这些字。出牌时,不仅要认字,组一个词,还要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它们就能把两个字的意思弄清了。

三、“读读背背”部分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10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二)过程与方法: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句,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语文园地 整组教学 整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18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一个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向学生生活扩展延伸。它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在整个单元内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往往被简单地作为练习指导来处理,其内涵与亮点都无法显现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语文园地”融入单元整组教学中进行整合教学呢?带着这一研究主题,我们成立了课题组,以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为例,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了研究。一轮研究下来,我们发现“语文园地”的课堂教学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相反很有意思,很有研究意义。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将“语文园地”与单元整组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呢?

一、走进“园地”,了解编写意图

二年级“语文园地”,紧扣单元主题,创设了五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有四个单元有“宽带网”。第一学段教材的编排都遵循这一体例。随年级增高,教材增补其他一些内容。

(一)“我的发现”

从栏目的名称就能体会编者的设计意图,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二年级“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主要安排了汉字特点以及构字规律的发现,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另外,在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间联系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我的发现”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差异,提倡分层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过早地把发现结果告诉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将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

(二)“日积月累”

郭沫若先生曾作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胸藏万汇”,只有把大量的词汇熟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二年级的“日积月累”是“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栏目,增添了能凸显中华文化的、与单元内容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名言等内容,是经典中的精华。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板块,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语文资源,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积月累”的教学,教师要帮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引导学生在复习已学字词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要求动笔的题目,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读、背的短文、儿歌,不要分析讲解;要鼓励学生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三)“口语交际”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二年级口语交际的培养目标,即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二年级教材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题:一是自然风光类,如上册园地一中的“秋游”;二是风土人情类,如下册园地三中的“夸家乡”;三是科普类,如上册园地七中的“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四是日常生活类,如上册园地四中的“应该听谁的”。对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上应该是灵活而多样的,可以是情境式、双向互动式、讨论式、解说式等。口语交际教学还要带领孩子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四)“展示台”

“展示台”既为学生提供不断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的舞台,又是激励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凭借。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好“展示台”,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书签、贺卡,自己写的儿歌、画的图画;《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风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艺才能。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二是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教材就是以这些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然,教材展示的内容只是个例子,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更换或补充展示内容,要把选择展示内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宽带网”

“宽带网”是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新增的一个栏目。其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与本组专题相关的资料,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使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全册安排了四次“宽带网”,每次内容基本都有“资料补充”和“拓展要求”两大板块。资料补充主要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对这一部分只要求能阅读;拓展性要求的提出,则体现一种弹性。教学时,通常是先布置资料收集,再交流收集所得的 资料。因“宽带网”的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除了在单元学习的最后布置,也可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如果因条件所限,学生难以收集到资料,教师可提供一些相关材料,以体现“宽带网”引导探究性学习、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的初衷。

二、结合“园地”,定位整组教学目标

“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语文园地”是单元整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整组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求教师必须细读整组教材,不仅研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语文园地”的整体性功能,定位整组单元教学目标,并紧扣目标展开整个单元的教学。

(一)定位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

“语文园地”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置于每个单元的最后,是作为一个巩固学生学习的过程,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重要部分。它的编排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定位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语言积累。“日积月累”中编排的词语、句子、名言、诗词等往往与单元的文本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应贯穿在整组课文甚至整个语文教学中,随文拓展、积少成多。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综合性;通过读写说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内容应更加贴近生活,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

(二)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例举

下面以二年级下册第一组“美丽的春天”的教学为例来说一谈单元整组教学目标的确定。

导语: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天是细细的、密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课文:《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

口语交际:交流“春天里的发现”。

展示台展示的是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等。

在细读整组课文,精选教学内容后,将本单元目标定位如下:

1.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认识“羞”“遮”等38个生字,会写会用“脱”“冻”等39个生字。

2.在识字中,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继续积累词句,认识比喻句,丰富语言。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第二两课和《语文园地一》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产生观察春天、探究春天奥秘的兴趣,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理解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6.产生观察春天、说说春天、用笔描绘春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乐于与人交流学习成果,在交流和展示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春天比较熟悉。我们细读整组教材,制定单元目标,能更好地把握文本,更好地引导孩子进一步了解春天,从而能说春天、写春天。

三、前勾后连,整合“园地”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前后教学内容互相照应、融为一体。“语文园地”的教学并不一定要安排到单元教学的最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前勾后联,动态安排,这也是最有效的练习方式。所谓“前勾后联”,就是把“语文园地”中不同的板块内容通过一定方式与整个单元各教学内容进行前后衔接、彼此渗透、有效组合,从而发挥它最大的教学价值。

(一)园地与课文之间的有机勾连

一般来说,园地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如,二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一共有四篇课文:《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口语交际安排的内容是“春天里的发现”,展示台展示的是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自己的书画作品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文的教学和“语文园地”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这样安排:先学第一课《找春天》,并简单阅读选学课文《春的消息》。在领略春天美景图的基础上,布置学生去观察春天,画画自己眼里、心中的春天。学完《古诗两首》,让学生课外去搜集赞美春天的古诗或名句,学习“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这些既是本课内容的拓展学习,也为“展示台”的交流作准备。学完《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后学习“语文园地”中的“我会说”。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不少关于春天的信息,充分感受了春天的美好,这时肯定有想去领略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念头。这时,就可以安排口语交际的教学和展示台的交流内容。这样,课外的学习就自然成了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给语文学习打造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同样的,《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七》,也可以在单元整组考虑中,安排落实园地与课文学习的整合练习,这样的学习省时、高效。

(二)园地各板块之间的内在整合

“语文园地”不仅与本单元的其他组成部分有密切联系,自身各板块之间也有内在联系。虽然每道题目看似独立,但是教学中还应充分挖掘各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环扣一环。二年级下册园地中关于认字的内容比较多,可找准它们的联系点进行整合。如“我的发现”中识字学词的方法就会在“日积月累” 中得到巩固与运用。“口语交际”的学习可以在“日积月累”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如,《语文园地三》中“日积月累”与“口语交际”两个板块的整合教学。

1.复习本组课文: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好!在第三单元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繁华热闹)的北京城。

2.学习“日积月累”“我会读”部分《敕勒歌》:孩子们,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让咱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草原去旅行吧!

(学习《敕勒歌》,学后欣赏 “牛羊成群的大草原” 配乐视频)

出示欣赏前提醒:要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的具体情况,并用上这样的句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我看到了( )的( )。” (学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3.学习“日积月累”“我会填”部分。

(1)发现规律。

明亮的( ) 绚丽多彩的( )

繁华的( ) 川流不息的( )

茂密的( ) 风光秀丽的( )

(2)延伸拓展。

①用上这样的词组来说: 的 。

②用句式:“ 有 的 ”说一句完整的话。

活动小结:在这个活动中,大家交到了许许多多的朋友,现在就让我们和朋友一起继续旅行吧!

(3) 口语交际:欣赏了那么多地方的风光,咱们也来介绍我们的家乡!

(学习口语交际课《夸家乡》,引导孩子们用上自己喜欢的语句来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

最基本句式:我的家乡在 ,那里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

因为有了“日积月累”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在介绍家乡时孩子们能用上“日积月累”的词语、句式侃侃而谈,并能自己扩充想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板块整合教学,互相借力,学用结合,使“语文园地”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练兵场。

四、拓展延伸,打通书本与生活的通道

“语文园地”是对一个阶段学习中出现的知识点的梳理和整合,更是抛砖引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它既是联结知识与方法的纽带,又是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桥梁。教学时,要以“语文园地”为依据,结合整组教学,设计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打通书本与生活的通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第一学段的“语文园地”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我的发现”中,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组词的不同特点。教学可从学生的名字入手,让学生观察班级中同伴的名字,调动知识储备,并运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加乐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我们还可以把游戏引入展示台,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展示自我。如,教学二年级一册《语文园地二》的“查字典擂台”“开个故事会”,可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后进行,引导孩子了解雷锋,寻找身边的小雷锋,利用班队课,举行班级故事秀,讲讲身边的雷锋。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园地五要求收集气象谚语。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开展 “生活气象知多少”等有趣的小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和家长一起拍摄的照片,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气象故事……这些,他们兴趣浓厚,课外时间都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自己的事情,这样使园地知识和单元整组教学美丽相约。

“语文园地”是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积累、运用、拓展的重要阵地,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树立学生学习自信的重要舞台。让我们走进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单元整组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语文园地”创建成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爱语文、学语文,在语文的天地里快乐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吕冬云.“语文园地”教学模式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01.

[2] 杨飞霞.小学“语文园地”常态教学基本模式[J].小学语文,2010.03.

[3] 孙晓帆.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提升的乐园[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0.9.

[4] 陈美璎.“语文园地”教学谈[EB/OL].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做“语文园地”的开垦人 篇12

课后,我把这件尴尬事告诉了办公室的同事,她们无奈地说:每课“语文园地”都是这么几块内容构成的,还能上出什么新花样?

同事的话令我陷入了沉思。对于“语文园地”,编者的意图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但如果每课语文园地都按照以上内容有顺序地进行训练,那么,时间长了,再有趣味的内容也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语文园地又怎么能成为孩子语文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乐园呢?

反思自己多年来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不也早就陷入了这种按部就班的怪圈?不仅如此,为“语文园地”的教学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以吸引孩子的目光,也就是在公开课上才会亮出来的活儿,平时的课堂上,能扎扎实实地让孩子读读写写背背,再拓展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已经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问心无愧了。要是碰到“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口语交际这些教学环节,更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心中总有千万个理由:这么多课文要讲解,这么多练习要落实,哪还舍得为这些在我眼里“可有可无”的环节专门腾出一节课来?自己对待“语文园地”的态度都是如此敷衍甚至漠视,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才怪!

基于此思考,如何赋予“语文园地”教学以新的内涵和活力,就成了我探索的方向:

一个园地一个故事

刚踏入小学的孩子,大多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也就正好成为了我的教学载体。

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一上《语文园地一》时,就是通过“和托马斯去探险”这个故事完成教学任务的(托马斯是动画片中一辆小火车的名字)。托马斯和小朋友们要到怪穴里拯救字母宝宝,先要通过一条生字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将生字认读后搭成铁轨桥);用“反义词”钥匙打开怪穴的大门(进行反义词练习),拯救出字母宝宝后把他们分别送到声母医院和韵母医院(区分声母和韵母)。学生在结束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圆满完成了《语文园地》的学习。整个课堂充满了孩子们的笑声和悦耳的朗读声,洋溢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根据不同的“语文园地”,我还设计了“灰姑娘寻找水晶鞋”“神奇宝贝大比拼”等活动,让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人物带领大家一起快乐地学习,孩子们都感觉其乐无穷,上完课后意犹未尽。

也许有人会问:如此创设情境是否花哨了些?是否累了些?简简单单的一道题,何必处理得这么复杂?拿起笔和尺连一连,再读一读,不就得了吗?但是我认为,这样做的意义远不止于让学生会读会认,其更深更远的意义在于它对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在于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一个园地一次实践

“语文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强调孩子们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观点,实践性练习的形成也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过程。而我们很多教师在“展示台”和“口语交际”的教学中都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恰恰违背了编者的意图。

在一下《语文园地三》中,我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一份实践单:观赏秋天的美景,寻找秋天的气息;去野外放飞多姿多彩的风筝;到森林里嬉戏玩耍;到草地上翻几个跟头,亲亲那飘零的落叶……把你感受到的秋景秋趣秋情秋乐或写成秋文,或作成诗歌,或绘成秋画,或谱成秋歌……

反馈作业的时候,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展示了他们活动的成果,有画画的,有写几句小诗的,还有学生将《春天在哪里》的歌词给创改了的……孩子的创造力竟是如此之大!

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一个困地多种选择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何兼顾孩子的差异,呵护他们在认知过程中的生命需要?为此,我尝试着为“语文园地”量身定做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练习。

1.“套餐”型

在二上《语文园地三》教学口语交际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①读一读:把故事读给父母听,让家长评一评你读得怎样。

②说一说:爷爷执意要付钱,小明该怎么办?

③编一编: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呢?

以上这些作业由易到难,题型灵活多样,有基本功训练,也有能力训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其中第1题要求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每个学生只要经过一定的准备都能够完成。而第2、3两题的要求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不强求一致,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与能力来主动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到不同要求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多味”型

教学二下《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我为孩子设计了这样一份练习: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具有不同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自助型

学生可以选择做教师布置的练习,也可以选择做他们自编的练习。如二下《语文园地二》的教学,孩子们更多地愿意自己设计练习。

生:我想把描写天气变化的词语多写几次,还要选几个词学着用一用。

生:我想把读读背背中的优美句子摘录下来,模仿着写写,希望今后我也能写出这样感人的句子。

生:我想写一篇读后感,因为在课堂上我还有很多话来不及说。

生:我想把《小路》读给爸爸妈妈听,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分享这份感动。

生:我想背下我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生:我想了解更多的帮助弱小的故事。

……

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练习内容、形式乃至要求,处处显现了“生命教育”的本色。

一个园地一次整合

在“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品尝着和孩子们互动的快乐,日子在一篇篇的课文中不经意地流过,一直到有一位家长的电话打破了我心底的平静,他婉转地询问我,是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一些作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刚刚学习了课文《寻找春天》,在家庭作业中布置了仿写课文的作业,而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展示台”中,根据要求,又出现了“请小朋友到户外去寻找春天”的作业。这看似不同的作业要求,其本质都是引导孩子们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对于孩子们来讲,的确是重复的,甚至变成了累赘。家长的一席话,让我心底怦然一动:如果学生长时间地进行单一内容、形式的练习,就会单调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即使是为促进知识及技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也不能过度。

由此也引发了我新的思考: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语文园地”的学习同本单元的课文紧密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于是,我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就大胆地将《语文园地二》中的内容渗透了进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的人,也将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读读背背”中原本孤立的、难以让学生理解的话语,有了课文的铺垫,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展示台”中的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被我用到了上课的前奏,雷锋故事成了孩子们课前故事的主人公:而爱画画的孩子则为课文配上了插图,在孩子们稚嫩但生动的笔触下,雷锋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还更好地利用了教材。

当然,将语文园地和课文进行“捆绑教学”的形式,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讲解每组课文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本组课文及“语文园地”,“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充分挖掘教材之间的链接点,考虑如何把“语文园地”中的内容穿插在哪部分课文教学比较恰当,以达到“一举多得,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校家委会机构和职责下一篇:食品安全培训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