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家庭火灾的预防

2024-12-24

夏季家庭火灾的预防(精选4篇)

夏季家庭火灾的预防 篇1

夏季当心家庭火灾隐患炎炎夏日,电脑、电视、空调等大功率家用电器超负荷运转。同时,眼下正值用电高峰期,拉闸限电在所难免,这会让正在高速运转的电器发生“短路”,夏季家庭火灾隐患顿增。为此我们在这里就家庭存在的火灾隐患做一介绍。

隐患一:家电超负荷运转

很多家庭常常是几种电器同时使用,很多电器一天24小时不停地运转。天气炎热,家用电器的散热功能减弱,一旦用电不慎或电器超负荷运转,线路过热,很容易造成电线短路等故障,引发火灾。特别是有的电器由于老化,使用时间过长,加上通风条件不好,积热难散,更是容易发生爆炸和火灾。

隐患二:驱蚊用品

夏季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使用一些防蚊、灭蚊用品,如蚊香、蚊帐、驱蚊器、灭蚊剂等。这些用品,虽然驱逐避开了蚊虫,给我们带来了片刻安宁,却或多或少地给家居安全带来隐患。蚊帐等物轻、薄,容易起火,且火势蔓延速度极快;喷雾灭蚊剂受热膨胀或猛烈撞击,易燃易爆。

隐患三:乱丢烟头

有些人喜欢躺在床铺、沙发上边吸烟边养神,往往烟未吸完,人已入睡,烟头掉在被褥、蚊帐、沙发等易燃物上而引发火灾。酒后吸烟者尤为危险。

此类火灾事故多发生在工地、出租房以及木线厂。

隐患四:明火照明

夏季家庭用电量骤然上升,除了拉闸限电外,夏季也很容易发生用电事故而突然停电。由于停电,人们常常使用蜡烛等明火照明,于是火灾发生的隐患大增。有时,由于停电之前使用的电器插头未及时拔掉,一旦来电,长时间通电后也很容易发热引发火灾。隐患五:易燃易爆物品

夏季气温普遍较高,平均日照时间增长,阳光直接照射强度大。家中使用或存放的一些易燃易爆物品,很容易燃烧爆炸引发火灾。如生活中使用的天然气、液化气、车用汽油、油漆、香水、摩丝等等,保管不善或使用不当,在夏季非常危险。

隐患六:无心的孩子

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里,由于大人忙于工作,许多小孩常常独自呆在家里,无人照管。小孩子天性好动,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一不小心,就会给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火灾事故。

温馨小提示:大家应增强消防安全知识,夏季防火应注意以下几点:电源插座要有足够的容量,多种大功率的电器不易同时使用;发热型电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如手摸塑料外壳明显发热,应停止一段时间后再继续使用;窗帘、木质杂物等易燃物质不宜靠近或堆放在电冰箱、空调等制冷家电附近,否则电热部分处于高温状态,易烤燃四周可燃物;加热式电器如电熨斗、直(卷)发器等,使用时不要轻易离开,离开前需断电并放置在不可燃物体上;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

夏季家庭火灾的预防 篇2

一、汽车火灾隐患存在的起因

汽车火灾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和机械两个方面。

(一) 人为方面的原因

主要为防范意识不强, 对汽车消防安全重视不够, 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对爱车配置及装饰方面, 不少车主认为应该“只选对的, 不选贵的”, 配置不合格挡风玻璃、坐垫等车内设施, 预埋下了较多安全隐患。二是保养缺失, 到了保养期而不及时进行保养。图省钱而选择网购产品或者在一般的美容小店进行保养, 不在正规的4S店进行维修保养, 也是汽车安全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三是缺乏驾驶基础常识。对汽车常识缺乏基本认知, 对仪表警示标志含义掌握不全, 致使汽车遇到故障时, 要么毫无警觉, 要么手足无措。其实, 一旦汽车出现故障, 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是造成安全隐患扩大的重要原因。四是喜欢把打火机、香水、摩丝等危险品随意摆放在车内容易被太阳光照射到的部位, 在炎热的夏天极易引发汽车火灾甚至爆炸。更有甚者在车内随意乱扔烟头, 既不道德又会给汽车带来极大的火灾隐患。五是少数汽车“发烧友”在个性彰显、圈内炫酷和个人使用需要等多种原因驱使下, 未经相关监管部门审定允许, 对车辆外观、内饰进行擅自改装, 或者对车辆发动机功率加大、改变原有线路设置、对车辆宽高进行人为改变等, 增加了车辆的运行功力负荷、电流线路负荷和承载负荷而极易导致汽车发生火灾。

(二) 机械方面的原因

主要是车辆超使用年限、超负荷运行或平时保养不够造成。体现在车辆线路老化、油管漏油、润滑油系统缺油等三个方面。正常情况下, 车辆运行达到一定年限, 在电流使用、尘土等污物对电线绝缘层的侵蚀, 车辆运行中震动, 甚至可能存在的局部高温等作用下, 车内电器线路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 而失去绝缘能力, 造成短路起火。同时车辆自身点火系统产生的高压电火花、蓄电池产生的高温电弧、发动机排气管产生的灼热高温或喷出的积炭火星等, 也是造成汽车火灾的基本火源, 一旦与车内汽油接触就可在短时间内引发火灾。另外车辆在润滑油系统缺油状况下运行, 也可能因摩擦产生高温而导致火灾发生。

二、车辆燃烧事故的规律特性

(一) 蔓延迅速

汽车除自带的橡胶、油品 (或气体) 等可燃物外, 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装饰材料、纺织饰品、座椅等可燃材料, 一旦发生火灾, 蔓延将十分迅速, 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甚至发生爆炸。汽车火灾的瞬间快速蔓延和爆炸特性极可能让燃烧的汽车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大火球, 从而威胁到汽车所在的库室和邻近建筑物。若汽车火灾发生在加油站或油品装卸区等重大危险区域, 威胁性将数倍增加。

(二) 疏散转移困难

随着城镇居民机动车拥有量的成倍增长, 车辆停放场地及库室需求与车辆实际拥有量之间矛盾十分突出, 车挤车、车挨车、车堵车现象随处可见, 据统计, 仅黔南都匀, 通过政府民生热线和“96119”受理的“车辆违规停放堵塞消防车通道、影响市民出行等投诉举报占到了所有消防安全类投诉举报的85%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 要对发生燃烧事故的车辆及时进行疏散转移几乎不可能, 要想及时疏散燃烧区内的停放车辆同样有较大的难度。

(三) 逃生及疏散困难

目前, 我国车辆特别是客运等特殊车辆研发推进速度较以往已有大幅度增加, 新式车辆此起彼伏, 内部逃生设置不断翻新, 群众紧急自救逃生难度加大, 加之紧急逃生常识普及覆盖面受限, 群众在此类自救及逃生防范领域受教育明显不足, 紧急状态下极易慌乱, 加之营运单位及司乘人员忽视安全教育, 自身知识不足, 难以科学组织施救, 特别是车辆在发生事故后极易变形而造成部分逃生通道无法打开, 使人员和财产损失在此领域无限扩大, 危及社会安全。

(四) 救援处置困难

作为动态运行的载体, 汽车火灾发生时间、空间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灾情发生后, 报警等灾情信息传输、救援力量的就近调集、救援机动线路畅通、灾害现场救援扑救物资取用等多种因素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难度势必成倍增加, 且可能存在的道路拥堵特别是高速公路的拥堵, 造成了救援人员、消防车及其他救援装备的运送机动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援难度。

三、车辆燃烧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一) 预防措施

要加强司乘人员安全教育, 提升使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既要严格规范驾驶操作, 也要懂得防火灭火常识;既要掌握车辆火灾特性, 也要知道如何疏散自救;既要养成平时检查维护习惯,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减少灾害发生可能性, 又要备齐随车灭火器材、玻璃破拆工具等应急设施;既要养成不在车内吸烟、乱扔烟头等文明行为, 也要随时对不文明行为做好提醒纠正工作。

(二) 处置措施

1. 如发生忽然起火、冒烟等紧急情况, 要迅速靠边停车熄火, 断开全车总电源开关, 迅速组织开展人员疏散和灭火自救行动, 切不可疏忽大意;2.如因车祸造成起火燃烧事故, 救人将是首要任务。应迅速找到可打开的车门或砸碎车窗玻璃, 组织车内人员逃生;在疏散进行的同时, 如火势尚在可控能控范围, 应及时利用随车消防器材进行灭火自救, 并自己或提醒他人及时报警, 寻求专业救援。

(三) 专业救援程序和方法

消防部门作为专业救援力量, 在处置汽车燃烧救援任务中, 应坚持“快速灭火, 重点保护”的原则。

1. 战术原则。

(1) 牢固树立“救人第一”思想。集中现场所有灭火力量实施在救援的第一时间压制火势, 在雾状水掩护下采取开启车门, 破拆车门、车窗救人等多种救援措施, 减少火灾对人员的伤害, 为迅速展开人员救援和自救争取时间和条件。 (2) 科学救援。车辆燃烧事故存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有客运车燃烧事故、货车燃烧事故、小车燃烧事故及油罐车燃烧事故等;有停止状态下的燃烧, 也有行进过程中的燃烧;有发动机起火, 也有轮胎燃烧等等。消防车到场后, 就要求根据燃烧性质的不同, 采取泡沫覆盖、沙土埋盖或冷却灭火等多种方式, 救援还应随时注意风向, 避免救援损失。

2. 救援要求。

(1) 强化侦察掌控全局。要迅速掌握车辆类型、着火部位及人员被困情况, 车载物、火势蔓延方向、火灾范围及进攻路线及附近水源情况及附近车辆、建筑物受威胁程度, 确保灭火救援的目标明确, 方向正确和确保灭火剂的连续不间断性。 (2) 疏散和抢救。一是要通过快速有效的救援行动树立被困人员信心;二是通过喊话安抚被困人员心理;三是通过语音引导帮助被困人员自己打开或破拆开生命通道。 (3) 力保供水持续。要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市政消火栓、有利用条件的天然水源 (坑、池、河流等) , 尽可能保证消防灭火用水的持续不间断。

3. 注意事项。

家庭火灾预防及措施 篇3

【关键词】火灾;家庭;预防措施

一、火灾

火灾是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是在各种灾害中最经常、最普遍的现象。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失去控制的火,会给人类造成灾害。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类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发生火灾的规律,最终发现发生火灾必须具备“燃烧三要素”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这是燃烧必要条件,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二、预防家庭火灾

家庭发生火灾是不幸的,发生火灾后财产受到损失、人员会伤亡。怎样预防家庭火灾,避免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呢?有人说:控制着火源、有人说:控制可燃物、有人说:控制助燃物。笔者认为破坏“燃烧三要素”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就能防止家庭火灾。

案例:

①2015年2月16日6时45分许,位于抚顺市某区临江路中段某號楼1-103号朱某住宅发生火灾。起火部位为厨房,厨房使用土炉,烧劈柴。当天朱某在土炉上煮猪蹄子,因为煮猪蹄子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回卧室再睡了一会觉,没想到睡得时间长了一点,炉内劈柴引燃旁边的劈柴引起火灾,火烧面积只有5㎡,可是后果很严重,卧室内的朱某及老伴李某因烟熏致伤。此案中可燃物:土炉附近的劈柴,助燃物:空气(氧气)、着火源:土炉内明火,“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燃烧发生火灾。如果当天不用土炉无明火(着火源)就不会发生火灾了;如果土炉旁边的劈柴(可燃物)离土炉内明火(着火源)远一些,也不会发生火灾。

②2014年3月2日18时许位于抚顺某区某委45组某号楼2单元501室王某家发生火灾。起火部位是王某家卧室铁架上方布花、塑料瓶。当天王某家室内没有人,没用电气设备、也没用火。王某家卧室铁架上的布花、塑料瓶上方墙内的预埋分线盒短路电火花向下洒落引燃下方铁架上的布花、塑料瓶引起火灾,火烧面积约20㎡。此案中可燃物:铁架上方布花、塑料瓶,助燃物:空气(氧气)、着火源:预埋分线盒短路电火花,并且相互作用形成燃烧发生火灾。如果当天预埋分线盒下方没有布花、塑料瓶(可燃物),也不会发生火灾了。

③2015年10月29日03时11分许位于抚顺市某区六委二十组某段14-3号楼3单元102号室发生火灾。起火部位李某床上。当天晚上房主李某喝完酒之后临睡觉前吸烟,将未熄灭的烟头遗落在被褥上引起火灾。火灾造成李某的床烧毁、李某重伤。此案中可燃物:被褥,助燃物:空气(氧气)、着火源:烟头,并且相互作用形成燃烧发生火灾。如果当天李某不吸烟(着火源)就不会发生火灾了,如果烟头(可燃物)没有遗落在被褥上(可燃物),也不会发生火灾了。

④2015年5月11日10时45分许,位于抚顺市某区临江路中段某号楼101室周某住宅发生火灾。起火部位为衣橱,衣橱内有一些旧衣物,火烧面积约有2㎡。周某家且房子很长时间没人住了。起火当天楼上201室的赵某正家装修房子。他想把房门东侧有废弃的四根暖气管道割断掉,之后在四根暖气管原址上建酒柜。这四根暖气管道从一楼到顶楼,101室周某建衣橱时将四根暖气管道早已切割,但是没封堵201室剩余的管道。赵某切割四根暖气管时高温熔珠从管道内掉落到101室周某衣橱衣物上发生火灾。此案中可燃物:101室周某衣橱衣物,助燃物:空气(氧气)、着火源:高温熔珠,相互作用形成燃烧发生火灾。如果当天没有高温熔珠(着火源)就不会发生火灾了;如果高温熔珠(着火源)下没有衣物(可燃物),也不会发生火灾。

根据以上四个案例笔者认为不论控制着火源、还是控制可燃物、助燃物、相互作用,只要破坏“燃烧三要素”和相互作用家庭就不会发生火灾。

三、家庭发生火灾后采取的措施

(1)家庭发生火灾时笔者认为假如初期火灾、火势小,能自行扑灭火灾,消除危险是最好的。这样扑灭火灾后危险消除没有火灾危害你了。当然如果火势猛烈,无法扑救时要不要贪恋财物果断疏散逃生。

(2)疏散逃生时首先要冷静地观察从哪里撤离,选择最佳逃生路线,并且要呼焕及时提醒他人进行疏散。疏散时应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尽快地从安全通道和室、内外消防楼梯安全撤出。切勿盲目乱窜或奔向电梯,那样反而贻误逃生的时机或被困在电梯间而致死。这是因为,火灾时电梯的电源常常被切断,同时电梯井烟囱效应很强,烟火极易向此处蔓延。如果情况危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阳台之间的空隙、落水管或自救绳等滑行到没有起火的楼层或地面上,但千万不要跳楼。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求生的希望。

(3)火灾中死亡多数原因是烟气所致,烟气是夺取生命的罪魁祸首。由于烟气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气相对稀薄,因此疏散逃生时可采用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区;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逃生。

(4)逃出之后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冷静说明家庭住址、起火物、靠近附近著名标志物,在路口迎接消防车。

火灾不可能完全避免,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注重安全防火,共同构筑防火墙,把火灾拒之门外,让火灾远离我们温暖的家庭。

参考文献:

[1]《消防灭火救援》公安部消防局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附:名词解释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甲烷、乙炔、汽油、酒精、木材、纸张。

助燃物(氧化剂)——能帮助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氧化剂)。如:空气或氧气

夏季家庭火灾的预防 篇4

林区平房家庭火灾成因及预防措施浅析

一、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 在林区家庭火灾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如生活中用火不慎、生产中用火不慎,春节、清明节前后上坟烧纸、乱扔烟头,在可燃物附近燃放烟花爆竹等.

作 者:牛海林  作者单位:兴隆林业局,151801 刊 名: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NONGCUN SHIYONG KEJI XINXI 年,卷(期): “”(8) 分类号:X9 关键词: 

上一篇:分级诊疗政协提案范文下一篇:学雷锋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