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2024-11-02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精选10篇)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篇1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1]。但是由于他们人员流动性大,居住密集,很多建筑工地搭建的工棚就是建筑队农民工的住所[2],很多民工则是以租房为主[3],卫生设施简陋 ,加之文化程度不高,卫生意识淡漠等,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为了解农民工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发现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集积极的措施,我们于2012年7—9月对天津市400名农民工进行了传染病防治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红桥辖区内的4个工地各100名民工进行调查,其中2个工地于调查前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另2个工地未开展任何活动,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获得卫生知识信息来源、餐饮情况、夏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及就诊方式等。

1.2 调查表设计及质量控制

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采用现场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填表遵循开放性原则,进行现场调查复审、数据双录入复核等几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3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录入。用SPSS 17. 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格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被调查人员中,以男性为主,青壮年占绝对优势,394人中男性310人,占78.68%;女性84人,占21.32%。其中干预组男性151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31.20±6.23)岁;对照组男性159人,女性39人;平均年龄(32.60±7.71)岁。两组人员文化程度一般在初中及以下,调查组与干预组人员一般情况基本相当。

2.2 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2.2.1 夏季就餐情况

通过对夏季就餐及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后,干预组对夏季就餐等常见问题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特别是对于很多现有卫生习惯,通过健康宣传,干预组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不饮用生水、夏季水果要彻底清洗、及时清洗餐具、不共用餐具及水杯等,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饭前、便后洗手、隔餐的饭菜彻底加热的知晓率2组均较高。见表1。

2.2.2 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经过健康宣传教育的农民工对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明显的提高,除夏季做好防蚊措施以外,其他问题干预组与对照组经过统计分析,均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腹泻患者排泄物需消毒处理、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具,如毛巾、脸盆等,很多人对该问题几乎不了解。见表2。

2.2.3 出现疾病后的就诊方式

农民工由于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原因,对生病就诊重视程度偏低,其中小病不吃药和去大医院就诊这2项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都认为小病不用治,而去大医院就诊费用太高,因很多民工无医疗保险,费用高了不能承受,因此尽管进行了干预,效果还是不佳。而通过干预,对于药店买药、去私人诊所就诊、去社区服务中心几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现在社区服务中心药品零差价,大部分干预组农民工认为去社区服务中心是个非常好的选择,而对照组还是把私人诊所作为首选。见表3。

2.2.4 获得知识的途径

目前,广播和电视仍然是农民工获取卫生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报纸占的比例也比较高。网络近年来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部分工友也有上网的习惯,而且现在手机已经具备上网功能,但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中,且人数不高,随着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普及及其带来的便利,从网上获取各类信息包括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数将逐年提高。见表4。

3 讨论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目前他们在社会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通过国家的努力,很多社会保障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大部分农民工仍居住在密集的宿舍中,卫生条件差,极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4,5]。为此,我们应积极发挥健康教育的巨大作用,使大部分农民工对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以减少各类传染病在他们之间的传播,更好地保障农民工身体健康。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基本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干预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这些已经是长期形成的最基本的卫生习惯了,而生病去大医院、通过上网获取卫生信息等,在干预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特别是生病不去大医院,究其原因为费用过高造成,但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的提高,这一问题应能得到解决。

今后对于广大农民工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现场培训、发放宣传材料等措施[6],今后重点还是放在如水果要彻底清洗、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腹泻患者及时就诊,与其他人分餐、餐具及患者粪便要消毒、小病可以去社区服务中心等,同时,应配合广大农民工易于接受的方式,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健康干预新形式,把最实用的健康信息带给广大农民工。加强对农民工相关传染病知识普及教育的力度,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防治知识。

参考文献

[1]熊光清.中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问题探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4):68-73.

[2]蔡志海.分化与整合——制度变迁中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其未来命运[J].社会学研究,2003(5):14.

[3]段成荣,王莹.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6):4-7.

[4]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306-311.

[5]肖亚洲,陈立章,谢知,等.衡阳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3):438-441.

[6]吴尊友.如何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1):990-993.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讲解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关于预防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课件。

2、课前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隆冬过去了,春天的脚步也悄悄的来临,温暖的春天也带来了无限生机,大地上万物苏醒,一片春的气息。而我们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就是过渡季节,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春天。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传染病最容易发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必须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二、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出现这种情况多是未注射流脑疫苗,父母没有接种疫苗的意识。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

4、水痘 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与带状疱疹的病源一样,都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也可以通过水痘病儿或带状疱疹病人的皮肤损害直接接触传播。

5、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三、预防措施:

1、教室、宿舍及家里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的开窗通风、扫地时应采用湿扫(即地面刹水,减少扬尘、细菌的传播)。学校也应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流行季节前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甲肝、乙肝疫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别不当回事,更不要胡乱吃药。

8、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出门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尽量少到拥挤的场所;人在患病期间不要串门,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健康人群应尽量避免到卫生状况较差的饮食摊点就餐。

四、课堂总结:

夏季怎样预防传染病等 篇3

上海张莘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卢洪洲: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多为10岁以下的儿童。预防乙脑的关键是灭蚊防蚊,易感人群可通过注射疫苗提高特异性免疫力。针对夏季高发传染病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措施来预防。①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茶杯等生活用品;②不饮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去卫生条件差的餐饮点用餐;③改善工作、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30分钟;④尽量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通风条件差的公共场所,不要长时间呆在密闭的空间;⑤劳逸结合,积极参加锻炼,增加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六上午

换了环境儿子为何像变了个人

我和妻子常年在北京打工,去年把13岁的儿子也带到北京来上学。可是,在老家学习等各方面都挺优秀的儿子到了这里,像变了个人一样,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变得闷闷不乐、不求上进。这是为什么?

北京王军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晓利: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状况的确不容乐观。我们曾经对14~16岁的外来人口子女做过测试,发现31.1%有人际交往障碍,29.5%有敌对情绪,24.6%有强迫症状,21.3%有抑郁情绪,16.4%有偏执,14.8%有失眠现象,13.1%有焦虑情绪,8.2%有躯体症状,3.3%有恐惧症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家长对孩子过高的要求无形中成了流动学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当孩子发觉自己的目标很难达到时,就会出现感情淡漠、不求上进,甚至仇恨、敌对、自暴自弃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社会、政府、学校、家庭以及孩子自身的努力都很重要,你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多鼓励孩子,必要时可带孩子咨询心理医生。

专家门诊:周二、周五全天

减肥药会引起肝衰竭吗

半年前,我与一家美容院签下减肥合同,以后就一直吃这家美容院配的减肥药。前段时间,我突然出现意识模糊的症状,被诊断为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医生分析了我的情况后认为,有可能是减肥药引起的。减肥药会引起肝衰竭吗?

重庆冯淑缘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教授王小红:有些女性为了追求减肥速度,盲目使用偏方、不正规的减肥药,甚至随意加大服用剂量。我们经常碰到类似的患者,因随意服用减肥药而出现黄疸、肝区不适、腹胀、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转氨酶增高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这主要是因为药物在肝脏进行代谢的同时也对肝脏产生了一定的毒性,引起肝损伤。要确定你的肝功能衰竭是不是由于所服用的减肥药引起的,还需要把减肥药拿到相关部门进行化验。我们建议,减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减肥药,并定期复查肝功能,把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

帕金森病患者应该怎么吃

我父亲今年80岁,患帕金森病已5年,病情控制尚可。我现在退休了,开始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不知道帕金森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

上海吴红梅

上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施慧芬: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有以下几条。①食物多样化。每天饮食中最好包括蔬菜、水果,谷类、奶类、豆类、肉类等,以满足患者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也促进患者食欲。②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出现大便干结,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可增加尿量,加速排泄代谢废物,并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③低蛋白质饮食。低蛋白质饮食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因此肉类食物应限制,奶类由于含蛋白质量较高,也应适当限制,可在晚上吃。④多吃谷类。谷类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在减少肉类等食物的同时,为保证热量摄入,可适当增加谷类食物。⑤增加某些特殊食物。豆制品,瓜子杏仁、黑芝麻等食物可能会促进多巴胺合成,对患者有利。

夏季汽车常见故障排除及预防方法 篇4

关键词:汽车,夏季,故障,排除

前言

夏季天气潮湿闷热, 空调的使用, 加大了汽车发动机的负担。由此可导致发动机过热、拉缸、抱瓦、机械磨损加剧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应在夏季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让汽车安全过夏。

1、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案

1.1 发动机常见故障与维护

1.1.1 发动机拉缸

拉缸, 就是汽车发动机的活塞环或活塞与缸套的工作表面出现拉伤、拉毛、拉成沟槽的现象, 造成发动机故障[1]。过热导致气缸内壁与活塞环、活塞之间难以形成油膜, 造成润滑不良, 出现干磨擦的现象, 使活塞环与缸套导致高温熔蚀粘附, 两表面熔蚀粘附点又被扯断、剥落, 产生拉缸。

当拉缸发生时通常会出现以下现象:发动机动力性明显下降、排气管冒烟严重、汽车发动机噪声异常、汽车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熄火。拉缸时缸套的的磨损率很高, 最高可达正常的几百倍, 使活塞、活塞环及缸套的寿命大为降低, 造成汽车发动机损坏, 不能正常工作。

防止汽车发动机拉缸的措施:1) 启动前严格按照规定检查润滑油和冷却液是否符合规定, 维护好润滑系统, 防止机械杂质和积碳混入机油内加剧气缸套的磨损;加强空气滤清器的维护保养, 严防灰尘、柳絮吸入气缸。2) 避免高温情况下长时间超负荷驾驶行车, 保持发动机冷却液在70~90℃之间, 温度异常应将车停于阴凉处, 冷却液温度恢复正常再行上路。3) 每驾驶8000公里更换一次润滑油, 严格执行保养制度, 按期进行例保。

1.1.2 发动机温度过高

在夏天行车时, 常发生的故障之一就是发动机过热。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处理, 除了会引起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下降外, 还容易造成许多恶性故障。

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 就会在散热器的表面积存厚厚的一层灰尘与飞絮或其它杂质, 从而大大降低其散热性能, 使冷却空气不能穿过, 造成冷却液温度过高。因此, 建议定期清洗汽车的散热系统, 一般每年两次为宜, 最好在春夏换季飞絮消失的时候。此外还应在入夏之时发动机水箱从车上拆下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并请专业技师对整个冷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这样可以把许多故障在隐患时期加以根除, 在整个夏季杜绝后顾之忧。

1.1.3 汽车发动机失速

汽车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 有时转速会出现高低不稳的现象, 这一故障是汽车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导致这一故障现象主要因素分为四点:1) 汽车喷油系统压力不稳。2) 汽车点火时间未掌握, 使得汽车冷启动出现喷油器运行不良现象。3) 汽车进气系统存在漏气现象。4) 汽车ECU存在故障现象。此类故障的排除通常需找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1.2 发动机的维护

1.2.1 内部油路系统的维护

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胶质和积碳, 在油道和燃烧室沉积下来[2]。破坏了正常的燃油比, 使燃油雾化不足, 降低发动机机动性能, 因此应该定期清洗燃油系统。机油受热变稀容易缺失, 应经常查机油数量、油质情况, 及时添加。防冻液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内的主要工作介质, 有人认为夏天可以用普通的自来水替代防冻液。这种方法是欠妥的, 因为防冻油除耐低温的作用外, 还可耐高温、防锈、除垢。

1.2.2 散热系统的维护

夏季炎热多雨, 道路泥泞, 应在发动机冷却下来后及时清除发动机上的泥垢, 保持发动机外部清洁, 利于发动机散热。切忌在高温缺水的情况下行车, 此时水箱内的水蒸发加快, 要时刻注意检查冷却水量, 注意水温表。发现缺水时要立即停车, 等温度降低后补充冷水, 冷却水的水垢过多、过厚, 也会影响到热量的散发, 因此, 还要定期清洗水垢。

除以上几点外, 还应经常检查风扇和水泵的工作情况。风扇皮带不能过松, 也不可沾油, 以防止打滑, 风扇叶片也不能装反, 出现这些情况都会引起发动机过热。对于水泵则要检查叶轮、水封、轴承、水泵轴等有没有损坏, 如果有损坏, 都会造成冷却水循环不好, 从而导致水温过高。

2、轮胎的保养与维护

夏季是爆胎高发期, 爆胎严重威胁了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多年行车经验总结得出夏季爆胎起因如下:胎压过高过低, 地面温度过高、胎面磨损严重是引发爆胎事故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 道路坑洼以及地面起伏过大也有可能引发爆胎[3]。因此在夏季应经常对轮胎进行检测, 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2.1 及时检测车胎气压

夏季气温过高, 车胎内气体热胀冷缩严重, 胎体橡胶在长时间高温行驶下老化加剧, 这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通过性、平顺性、制动性、和操作稳定性。车胎气压过高, 会导致轮胎帘线过度伸张, 胎体弹性降低。轮胎缓冲性能下降, 在路况不好的情况下, 一旦受到障碍中级便会产生内裂或者爆胎;轮胎气压偏低时, 胎体变形大, 行驶时轮胎温度过高, 橡胶老化。滚动阻力增大, 燃料消耗增加, 胎侧磨损现象, 同样会引发爆胎事故。因此应及时检查车胎气压。

胎压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汽车胎压检测系统, 二是胎压表。胎压监测系统利用安装在轮胎上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对气压进行实时监测, 驾驶人员应该结合夏季天气和路况自行设置胎压报警值范围和温度报警值。胎压表时夏季行车必备工具之一, 车主可以在出行前检测胎压。轿车胎压一般为0.2~0.25MPa, 大货车充气压力一般为0.5MPa, 钢丝胎胎压可增高至0.6MPa。因此, 当胎压为标准胎压的70%~75%时, 车主应该及时调整胎压, 防止行车中事故的发生。

2.2 检测轮胎磨损情况

胎体橡胶在长时间高温行驶下老化加剧, 夏季尤其应注意磨损状况。车辆在夏季长时间告诉行驶后, 轮胎的温度会大幅提高, 车主可以下车触摸一下, 如温度过于偏高, 应将车辆放在阴凉处休息;目测胎面是否存在明显的不正常磨损, 正常情况下胎面的磨损是均匀的额, 如果发现胎面侧磨损明显高于另一侧则车主应及时去汽车维修站检修;发现轮胎较多裂痕数量较多应及时更换轮胎。

3、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及保养

3.1 系统不制冷

空调系统不制冷主要表现为:当启动发动机后, 打开空调后所吹出的空气为自然风, 而不是冷空气。当出现此问题时应按照图1所示流程依次检查并排除:

3.2 制冷不足

制冷不足的主要表现为:空调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会降低车厢内的温度, 但若空调排气口所吹出来的空气温度较高, 就会使得车内无清凉感觉。当外界温度为34℃时, 出风口温度保持在0~5℃, 那么车厢内的温度应该达到20℃;若空调不能满足这个温度, 就说明空调系统存在一定问题。

若空调遇到制冷不足现象时, 首先就应该考虑制冷剂、机械及冷冻机油等方面的问题[4]。通常有5种情况:1) 若冷凝效果不佳, 那么冷凝器上容易积累油污和杂物, 从而就直接影响制冷系统向外界散发热量, 加大系统的高压。除此以外, 因冷凝器空气质量问题, 也会发生这种现象。2) 若空调制冷系统中没有足够的制冷剂, 就会使得高压和低压表过低, 玻璃观察窗就会出现气泡的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补充制冷剂, 只有玻璃观察窗没有气泡现象才行。3) 若蒸发器的鼓风机鼓风量不足, 就会减少所带出的空气。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对空气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 扫除风道中的障碍物。4) 在经过长期的使用后压缩机容易出现磨损现象, 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对压缩机进行清理或更换。5) 循环短路遭到了很大堵塞, 从而循环不畅, 直接导致制冷剂量不充足。通常情况下, 被堵塞时很容易出现在储液干燥或膨胀阀中, 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及时对储液干燥器以及膨胀阀进行更换[5]。

4、夏季行车注意事项

1) 防止汽车自燃。夏季日照强烈, 尽量不要将打火机、香水易燃易爆品放入车内。及时检查各种油管, 老化严重的应立即更换。保证线缆接头处接触良好。

2) 蓄电池的保养与维护。夏季高温时, 要经常检查电解液的比重, 及时补充蒸馏水。保证通气孔畅通, 减小充电电流, 防止因温度过高造成电解液消耗过大。

3) 检查节温器的工作情况。节温器出现问题时, 冷却水循环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检查的时候, 可将节温器取下, 将节温器及温度计放入装有热水的容器中, 逐渐加热, 观察节温器开启或完全打开时的温度, 若不符合要求, 应更换节温器。

5、结语

入夏之前及时对汽车进行保养和维护、保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维持汽车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夏季汽车保养尤为重要, 只有掌握夏季汽车的维护与保养知识、及时排除故障, 才能平安、舒适的度过夏季这一汽车安全事故的多发期。

参考文献

[1]莫持标.汽车发动机拉缸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 2010, (11) :108-109.

[2]蔡伟铭.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与维修[J].技术创新, 2008, (6) :131

[3]米其林中国.夏季轮胎保养心得[J].汽车与配件, 2015, (11) :62.

[4]陈守平.汽车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方法及排除[J].江苏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7 (12) :148-150.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篇5

一、学校对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安全联络员任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组成的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三、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负责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四、学校不断加强学校校医,保健教师的配备和培训,加强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按照课程方案规定,对学生进行有关专题性教育。

五、学生或教职工在家中发生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在校内出生传染性疾病要立即到隔离室休息,需转院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

六、学校发生传染性病时,学校领导小组应急时处理。

必要时,送定点医院诊治。

七、学校发生烈性传染病时,报请区教体局批准实行全校停课,具体做到:

1、封锁疫区;2、疫区消毒;3、疫情调查。

院校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篇6

1 加强管理

(1) 我校专门成立监管办对社会化保障摊点进行系统管理, 校爱卫会坚持每月对社会化保障食堂进行卫生大检查1~2次, 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卫生设施。校门诊部每年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查体2次。 (2) 根据需要成立了疾病预防领导小组, 做好对学员队卫生防病的技术指导, 搞好水源、食品等卫生监督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 提出合理建议。

2 健康教育

(1) 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报纸、科普橱窗、知识竞赛、校园网等多种形式, 进行以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为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有关知识, 提高教职员工、学员自身保护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突出防治重点。在开展宣传教育中, 以饮食服务人员为重点, 通过学习国家和军队的有关食品卫生法规, 切实提高其卫生观念和法治意识, 把好食品采购、烹饪和存储关。 (3) 校爱卫会在每年的爱国卫生月邀请疾病预防专家为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学员进行卫生健康教育讲座

3 搞好“三管一灭”

3.1 管伙食

在饮食卫生制度上做到“五个禁止一个落实”。禁止食用凉拌菜、禁止采购熟食、禁止购买和食用不新鲜或变质的食物、禁止吃冷饮、禁止不消毒随意生食瓜果。严格落实分餐制。同时把好食品检验关, 食堂监管员每天下厨房进行食品卫生督查。尤其在重大节日前, 防疫人员及时组织食堂管理人员和食堂采购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强化教育。同时, 对食堂所购食品进行严格抽检, 发现可疑或变质食品一律予以销毁。会餐时, 防疫人员把好食谱关, 对加工、烹调、存贮中出现的问题, 当场予以纠正, 并落实留验制度。

3.2 管水源

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 做好每年2次的水质检验。

3.3 管粪便

派专人对校区厕所进行定期药物喷洒。对肠道传染患者的排泄物严格消毒处理, 及时杀灭病原体, 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播散。

3.4 灭蟑螂、灭鼠、灭苍蝇

校门诊部每年与专业消杀灭公司签订合同, 请专业人员对易滋生蟑螂、老鼠、苍蝇的地方进行专业灭杀, 每月1次。

4 把住传染病发病的3个环节

4.1 管好传染源

对疑似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 同时进行检验确诊。并认真做好登、统计工作;对确诊患者, 收入传染病房予以隔离治疗, 符合传染病治愈标准, 方可解除隔离。防疫人员及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指导预防性消毒。

4.2 切断传播途径

在高发季节, 学校对学员队应实行封闭式管理, 尽量减少与地方人员接触, 严格控制学员外出比例, 避免在外就餐。对外出归队人员落实登记制度, 一旦发现患者, 及时就诊治疗, 逐级上报, 并隔离治疗。

4.3 保护易感人群

学校门诊部做到送医发药到学员队, 对重点人员给予预防药, 做到“送药到手、服药到口、不服不走”。

关键词:传染病, 肠道,夏季,院校,预防

参考文献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查某机关勤务营战士,共有160余人次参与培训,随机选130人接受问卷调查。

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夏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对日常生活行为的影响等[2,3]。在培训前后组织同一批人分别答同一套问卷,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分析: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为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130名勤务营战士,收回有效问卷为干预前后各126份,有效率为96.92%。调查者均为男性,年龄在(20±2)岁者占被调查人群92.06%,调查对象以高中(48.41%)和中专/大专(50.79%)文化程度为主。

2.2夏季传染病相关信息知晓情况:战士们对夏季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培训前知道痢疾和流感的分别只有50名(39.68%)和55名(43.65%),培训后达到73名(57.94%)和78名(61.90%);霍乱和甲肝分别只有5名(3.96%)和38名(30.16%),培训后达到43名(34.13%)和78名(61.90%),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而有81名(64.29%)战士在培训前知道食物中毒属于夏季常见传染病之一,但培训后有92名(73.02%),无显著性差异。战士们对甲肝传播途径,细菌性痢疾易夏秋季发病、可通过水和生活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后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和呼吸困难等情况的知晓率在培训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3正确行为持有率:培训前,战士们对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不是很了解,经此次培训后,认为要通过消灭苍蝇和对肠道传染病患者进行管理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战士分别为85.71%和53.17%,培训后达到96.03%和85.71%,表示会注意饮水消毒的由51.59%上升到87.30%,表示会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的由43.65%上升到81.75%,认为炊事员要定期体检的由83.33%上升到97.62%。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上,认为需要对患者进行管理的由53.17%上升到85.71%,认为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水和清水洗手的由89.68%上升到98.41%,认为需要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患者的由77.78%上升到93.65%,表示会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或减少在人群聚集场所滞留时间的由76.19%上升到9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4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季节性传染病给战士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分别有43名(34.13%)和50名(39.68%)的战士会感到恐惧和比较担心自己感染上季节性传染病,认为身边出现传染病,对自己日常饮食生活完全无影响的只有8名(6.35%),有44名(34.92%)和81名(64.29%)的战士认为对自己影响比较大或者有一点影响,培训后表示愿意注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战士由原来的103名(81.75%)上升到116名(92.06%)。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

3讨论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离不开健康教育,让战士们了解影响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一定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是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4]。由于夏季季节湿热,勤务营战士有集体生活和活动量大的特点,经常运动过后就猛喝凉水或者冲凉,午餐前后也常喝冰镇饮料,腹泻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防止这些疫病在部队中发生和传播[5],随季节对战士们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掌握夏季常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远离传染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培训前,勤务营战士对食物中毒属于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知晓率最高(达到64.29%),而其他几种传染病知晓率均不到50%,最低的仅为3.96%。有87.30%的战士表示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夏季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经过此次培训,使以前不常宣传的痢疾、流感、霍乱和甲肝这些疾病的知晓率较培训前明显增高,以后应加强这些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本次调查发现电视新闻和报纸是向战士们宣传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相关知识的较有效方式,88.10%的战士最想了解季节性传染病的防范措施,57.94%的人想了解传染病的症状和疫情新情况。针对战士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改进季节性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方法,强调宣传效果,让战士们认识到季节性传染病是可治可防的,消除战士们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降低疫情对战士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6,7]。该机关勤务营战士不管是在季节性传染病的认知上,还是在健康行为上,都有待改进和提高,需要对这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季节性传染病的认知,增强预防的健康行为与意识。

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1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某机关勤务营战士对夏季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评价勤务营战士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采取健康教育方式预防夏季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勤务营战士进行夏季传染病信息宣传,对干预前后该部分战士夏季传染病信息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进行比较。结果 此次健康教育后,战士们对夏季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平均提高21.43%,正确行为持有率平均提高20.11%。结论 对战士们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可明显提高其夏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培养积极应对传染病的态度,引导战士们的健康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战士

参考文献

[1]连队健康知识读本[M].北京:空军后勤部卫生防疫队,2003:372-390.

[2]冯文海,任永献,李建坡,等.中学生对特定人群传播结核病核心信息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86-288.

[3]任永献,张海秀,石永星,等.邯郸市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289-291.

[4]曾四清,夏丽华.传染病健康教育作用与内容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5(9):71-73.

[5]81134部队夏季防病工作实行“五个到位”[J].解放军健康,2000(4):23.

[6]梁晓珊,何秀芳,廖枝成,等.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9):670-672.

猪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免疫接种 篇8

1 口蹄疫免疫

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 每年春、秋两季各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接种一次, 耳根后肌肉注射, 体重10~25kg的猪、每头1m1, 体重25kg以上的猪, 每头2m1, 注射后15日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6个月。

2 猪瘟免疫

用于受威胁猪瘟地区。猪瘟疫苗有多种, 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猪瘟细胞源疫苗, 本品系用猪瘟兔化弱毒株接种易感细胞培养, 适用于在没有猪瘟流行的地区、断奶无母源抗体的子猪, 注射1次即可。疫情威胁时, 子猪可于生后21~30日龄和65日龄左右各注射1次。断奶前子猪可接种4头剂疫苗, 以防母源抗体干扰。接种后4日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2个月。

3 高致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免疫

用于预防高致病性猪繁殖综合征 (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免疫期4个月。子猪断奶前后接种, 母猪配种前接种, 每头1头份。

4 猪败血性链球菌免疫

用于预防由兰氏C群兽疫链球菌引起的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每年按照免疫计划接种链球菌疫苗每头皮下注射1.0m1 (含1头份) 或口服4.0m1 (含1头份) 免疫期为6个月。

5 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免疫

猪瘟, 猪丹毒, 猪多杀巴氏杆菌病三联苗用于常发生地区, 断奶半个月以内的仔猪, 每头肌肉注射1.0m1.但应在断奶后2个月左右再接种1次。猪瘟免疫期12月。猪丹毒和猪肺疫免疫期为6个月。

6 伪狂犬病的免疫

疫区内的猪, 每年按照免疫计划, 免疫接种肌肉注射妊娠母猪及成年猪, 每头2m1;3月龄以上猪及架子猪, 每头1.0m1;乳猪, 第1次接种0.5m1, 断乳后再接种1.0m1.注射疫苗后第6日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2月。

7 仔猪副伤寒免疫

对经常发生仔猪副伤寒的猪场和地区, 为了提高免疫效果, 可在断奶前后各接种1次口服时按每头剂量加水5~10毫升给猪灌服。或拌少量新鲜凉饲料, 让猪自行采食。

8 破伤风的免疫

鸡传染病的预防和常见病防治 篇9

1 传染病预防措施

1.1 消毒

在养殖全过程, 鸡场、环境地面要定期消毒, 出入口放置消毒盒 (池) , 不能让闲人随便出入。

1.2 免疫接种

针对当地流行的传染病定时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接种免疫, 疫苗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进购。

1.3 隔离

各个圈舍之间、养殖人员和贩运人员、车辆之间不能直接接触或不能交叉使用物、料、工具。

1.4 观察

经常观察鸡群的异常反应, 如有异常反应尽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怀疑有疫病应及时上报动物疫控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1.5 诊断

养殖过程一旦发生疾病, 请兽医人员指导, 必要时采集病料送检, 确定病因, 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

1.6 治疗

除重大传染病以外的疾病、应采取饲料、饮水加药、保温、防署、及早隔离治疗。

1.7 淘汰

对发病严重, 发育不良, 治疗代价大的及早淘汰。

1.8 清洁

改善饲养环境 (条件) , 保持清洁卫生, 污水、粪便及时清除处理。

2 常见病防治技术

2.1 禽曲霉病

是由曲霉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真菌病, 主要侵害呼吸器官。幼雏多呈暴发性, 发病率高, 死亡率在10%~50%。成年禽多呈散发。禽类发病的主要特征是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形成小结节, 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防控措施:一是不用发霉垫料和饲料, 经常更换和翻晒垫料。二是保持育雏室清洁、干燥, 饲槽和饮水器要常洗。育雏室在进雏鸡前应清扫干净, 用甲醛熏蒸消毒和用0.3%的过氧乙酸消毒后, 方可进雏鸡。三是一旦发病, 就用制霉菌素每100只雏鸡用50万单位拌喂服, 2次/d, 连用2~3 d;克霉唑 (三苯甲咪唑) , 每100只雏鸡用1 g拌料喂服, 连用2~3 d。两性霉素B可试用, 饮水中添加硫酸铜 (1:2 000倍稀释) , 连喂3~5 d, 也有一定效果。

2.2 肉鸡热应激

肉鸡热应激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 肉鸡饲养场 (户) 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发病鸡群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张口喘气、翅膀张开、伏卧不动、饮水倍增、采食量下降或废绝、排水样稀便, 热应激持续时间过长, 可致衰竭死亡。防控措施:重视饮水, 增加舍内通风, 降低鸡群饲养密度。饮水中添加0.2%~0.4%的氯化钾能受到较理想的效果。增加饲料中钾、钠、钙、锌、锰、硒、铜和钼等矿物质的量, 饮水中添加1 g/L的维生素C。

2.3 肉鸡腹水综合征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最急性型发病, 病鸡大多数突然拍翅膀倒地死亡。急性型肉鸡精神不振、步样异常、肉冠发绀、腹部膨大、腰部凹陷、蹲地不愿走动呈企鹅状态。防控措施:科学合理的调整鸡群的饲养密度, 防止拥挤;保持鸡舍清洁干燥, 空气通畅, 温度和湿度适宜, 防止过冷过热等;保证饲料质优无霉烂;对鸡群可用双氢克尿噻片100 mg, 加葡萄糖125 g, 混合后加水20 kg, 2次/d, 连服3 d。

2.4 脂肪肝综合征

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笼养鸡和部分重型肥胖肉鸡身上的疾病, 以肝细胞内沉积大量脂肪、肝包膜下出血为特征。发病后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治疗才可见效。防控时注意科学配制日粮, 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治疗时每千克日粮添加0.05~0.10 mg的生物素可以降低死亡率。8周龄时应严格控制体重。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适宜的温湿度, 尽量减少或避免饲养栏内人员的频繁活动, 减少噪音, 加强通风, 减少对鸡群的刺激。鸡群喂全价饲料, 对防止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

2.5 鸡白痢

鸡白痢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 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 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主要病变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 有坏死点, 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 常出现腹膜炎变化。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 卵子变性, 病鸡产蛋停止。该病5日龄雏鸡易发, 防治:从种鸡入手, 对种鸡场进行鸡白痢综合防治及种鸡逐只检疫净化, 一般预防每千克饮水加庆大霉素10万单位或其他药物, 如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增效剂、强力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来治疗。

2.6 氨中毒

氨气中毒是指鸡由于吸入舍内因粪便、饲料、垫料等腐烂分解产生的大量氨气, 导致贫血等损伤性变化, 严重时可致死亡。防控措施:要注意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 冬季在做好舍内保温与排污除湿外, 定期通风换气,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还可在鸡舍内地面撒过磷酸钙0.5 kg/10m2, 每周撒一次, 或取食醋0.5 kg、水0.5 kg盛在砂锅内, 在鸡舍内煮沸、蒸发10 min/次, 熏蒸结束后务必撤掉加热装置。

摘要:文章详细总结了鸡传染病和曲霉病、肉鸡热应激、肉鸡腹水综合征等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以供同行参考。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篇10

一、概述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 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潜伏期一般为4~12天, 平均7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新生儿主要是通过脐部感染本病, 大多数是由于旧法接生所致;也有的虽是新法接生, 但由于接生包消毒未达标, 或由于未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或由于出生后脐部感染等, 也可发病。

三、主要临床表现

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吸乳。疾病的早期, 表现为想吃而不能吃, 故烦躁不安, 啼哭不止;继而由于面肌痉挛致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 而出现苦笑面容, 再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全身抽搐。一般神志清醒, 无发热或只有低热, 发热高者可能由于并发症或严重抽搐所致, 预后均较严重。

四、免疫接种

最积极的预防措施是推广新法接生, 严格消毒切断脐带, 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如果遇上未经消毒断脐的新生儿, 则应争取在24小时内用3%过氧化氢 (双氧水) 或1∶4 000的高锰酸钾冲洗脐部, 洗后搽以酒精, 重新切断脐带, 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或人体免疫球蛋白75~2 5 0 U。另外, 按要求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D T P) 。

复习题

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第八节脊髓灰质炎、急性弛

缓性麻痹病 (AFP)

一、概述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脊髓灰质炎病例主要是:疫苗衍生病例、野病毒输入病例。任何小于1 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A F P) 症状的病例, 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 F 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 而是以起病急、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二、脊髓灰质炎流行基本环节

1. 传染源:病人及无症状的带病毒者。

2. 传播途径:

粪便污染饮食, 经口摄入为本病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污染病毒的双手、用品、玩具、衣服及苍蝇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 饮水污染常引起暴发流行。

3. 人群:以学龄儿童和少年为多, 成人患者也有。

三、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 咽痛, 肢体疼痛, 肢体麻痹。

四、免疫接种

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 (IPV) , 减毒活疫苗 (OPV) , 后者目前应用较多。复习题

脊髓灰质炎与A F P的关系?

第九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为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3天, 最短1天, 最长7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带菌者、流脑病人, 潜伏末期、急性期均有传染性, 隐性感染率高, 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呼吸道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2岁以下幼儿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同睡、怀抱、喂奶等) 。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三、主要临床表现

1.早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鼻炎、咽炎, 极少数患儿以结膜炎为主要体征。

2.败血症期:起病急, 突发高热, 恶心呕吐, 头痛及全身痛, 惊厥, 精神极度萎靡, 脉搏细速, 皮肤黏膜出现出血点并呈红色针尖大, 迅速增多, 扩大, 互相融合成片, 常见于肩、肘、臀等皮肤受压部位和口腔黏膜或眼结膜。

3.脑膜炎症状:多数患儿发病24小时左右即出现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等脑膜刺激征,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 重者昏迷。此期仍有高热和出血点, 脑脊液呈典型的化脓性改变。

四、免疫接种

A群菌苗用于预防由A群N m引起的流脑。A+C群疫苗现已广泛应用。复习题

流脑的病原是什么?

第十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经虫蚊媒介传播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 属于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多为10~14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乙脑病毒是虫媒病毒, 需要蚊虫作为媒介将病毒传入人体。所以, 乙脑有明显的发病季节。

2.每年5、6月份, 乙脑病毒的感染先在猪群中流行, 蚊吸猪血后病毒在猪体内繁殖, 可使猪群中发生第二次流行;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时, 病毒即经皮肤进入人体。

三、主要临床表现

1.起病初期:高热、寒战、精神不振、嗜睡、头痛和呕吐。

2.极期, 病情突然加重, 体温进一步增高, 神志改变加重, 转入昏迷或半昏迷;反复、频繁抽搐, 多为四肢、全身的强直性抽搐或四肢的强直扭曲性抽搐。

3.恢复期:体温在3~5天内逐渐下降至正常, 抽搐由减轻至停止, 神志逐渐清楚, 病理反射消失。

4. 后遗症:

若乙脑发病后1年仍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或精神异常, 应视为后遗症。其发生率为30%左右, 多为智力发育障碍、多动、癫痫发作等。

四、免疫接种

乙脑减毒活疫苗。复习题

流脑与乙脑的传播途径有何区别?

第十一节狂犬病

一、概述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 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 为人畜共患疾病。潜伏期长短不一, 多数在3个月以内, 最短10天, 最长可达5年以上。

二、流行基本环节

当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人时, 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进入人体, 除咬伤外, 抓伤及舔伤人后, 病毒即可从损伤黏膜处进入人体。

三、主要临床表现

1.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 偶见超过10日者。在兴奋状态出现前, 大多数病人有低热、食欲缺乏、恶心、头痛 (多在枕部) 、倦怠、周身不适等, 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 对声、光、风及疼痛等较敏感, 并有喉头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 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 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楚, 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 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视幻听等。病程进展很快, 很多患者在发作中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

2.并发症:可出现不适当抗利尿激素分泌, 可并发肺炎、气胸、纵隔气肿、心律不齐、心衰、动静脉栓塞、上腔静脉阻塞、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等。

3.病死率几近1 0 0%, 患者一般于3~6日内均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四、免疫接种

1.接种对象: (1) 被狼、狐等野兽所咬者; (2) 被发病随后死亡 (包括观察期内) 或下落不明的犬、猫所咬者; (3) 皮肤伤口为狂犬唾液沾污者; (4) 伤口在头、颈处, 或伤口较大而深者, 如咬人动物 (指非流行区而言) 5日后仍安然无恙, 注射即可中止; (5) 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为狂犬病病人沾污者等。

2.轻度咬伤者于第0、7、14天各肌注2ml, 重度咬伤及头、面、颈部咬伤于第0、3、7、14及30天各肌注2ml。按需要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以及适宜的抗菌药物。复习题

如何预防狂犬病?

第十二节手足口病

一、概述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 Al6) 是最常见的一种。潜伏期一般2~7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尤其在流行期间, 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急性期, 病人粪便排毒3~5周, 咽部排毒1~2周。

2.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杯子、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 通过日常接触传播, 亦可经口传播。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 也可经口感染, 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3.易感性:人对Cox 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 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主要临床表现

1.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 多在38℃左右。

2.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部曲) :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 皮疹不痒, 斑丘疹5天左右由红变暗, 然后消退;疱疹内有混浊液体, 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 如黄豆大小不等, 一般无疼痛及痒感, 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3.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 其症状呈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 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 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四、免疫接种

目前尚无相应疫苗。复习题

1简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环节。

2简述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收稿:2008-12-12)

上一篇: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下一篇:市县的行政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