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精选6篇)
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 篇1
锅 炉
(一)蒸汽锅炉
1、缺水事故
定义:锅炉在运行时,当水位表指示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线时,叫锅炉缺水。锅炉事故中,发现最多的是缺水事故,缺水事故分为两种情况。
①轻微缺水:指锅筒内水位从水位表内消失后,用冲洗位表和“叫水”的方法,水位能出现,称为锅炉轻微缺水。
②严重缺水:指当采用“叫水”的方法后,锅炉的水位仍然不能在表内出现的,称为锅炉严重缺水。
症状:
锅炉缺水时,水位表内水位低于极限而不可见,水位报警器发出低水位报警,铃响灯亮,低水位联锁装臵使鼓风机、引风机等停止运行;锅炉排烟温度升高,缺水严重时,炉顶产生焦糊味,从炉门可看到烧红的水冷壁管,炉管变形甚至爆管,可听到爆破声,蒸汽和烟气从炉门看火门喷出。
应急处理:
首先校队各水位表所指示的水位,正确判断是否缺水:在无法确定缺水还是满水时,可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若无锅水流出,表明示缺水事故,否则是满水事故。
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叫水”先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再关闭汽连管旋塞,然后缓慢关闭放水旋塞,观察水位表内是否有水位出现,此时水位表的上部没有压力,只要水位不低于水连管孔,借助锅筒内的气压就能将水位表内的水位升高,以至能够看到,表明是轻微缺水。如果经过“叫水”水位表内仍无水位出现,表明严重缺水。
必须注意,“叫水”法不适用于水位表的水连管孔口低于最高火界的卧式锅炉,因为即使叫出了水,锅炉内的实际水位仍在最高火界以下,这是非常危险的。
锅炉轻微缺水时,应减少燃料和送风,减弱燃烧,并且缓慢地向锅炉进水,同时要查明缺水的原因,例如,给水管、炉管、省煤器管是否漏水或阀门是否开错等。待水位逐渐恢复到最低安全水位线以上,再增加燃料和送风,恢复正常燃料。
锅炉严重缺水,以及一时无法区分缺水(因为锅炉严重缺水后,钢管已经过热,甚至烧红),应紧急停炉。停炉的主要步骤:停止供给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熄火和清除炉膛内的燃料(指火床燃烧锅炉),注意不能用向炉膛浇水的方法灭火,而用黄砂或湿煤灰将红火压灭;打开炉门、灰门、烟风道闸门等,以冷却炉子;如果盲目进水,使灼热的金属突然受到冷却,由于温差极大,先遇水的部位急剧收缩而撕裂,当即发生爆炸事故。
预防方法:
①加强锅炉工的安全技术教育,迅速提高操作水平。②经常冲洗水位表,确保水位表指示水位准确。③加强给水装臵及水位报警系统的维护管理,定期进行校验和调校。
④正确安装水位表,运行中加强检查,防止出现假水位。
2、满水事故 应急处理:
①当锅炉汽压正常、水位高于最高安全水位线,但低于上部可见边缘时,应冲洗水位表,判断水位是否为假水位,如确定水位指示准确,就应采取措施减少给水,恢复水位正常。
②水位继续升高时,应开启排污阀和事故放水阀放水。放出少量锅水,是水位降到正常水位线,然后恢复正常运行。
③经上述处理后,如果锅筒水位继续上升,且高于上部可见边缘,应采取紧急停炉措施,查明故障原因且消除隐患后,再恢复运行。
3、汽水共腾事故 应急处理:
①减弱燃烧,关小主汽阀,降低负荷。
②全开锅筒表面排污阀,并适当开启定期排污阀,同时加大给水,保持正常水位,以降低锅炉的含盐量,提高锅水品质。
③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锅水品质增加对锅水的化验分析次数,造成蒸汽管道水击时,应开启蒸汽管道和分汽缸上的疏水器(阀)将水排出。
④故障排除后,应冲洗水位表恢复正常运行,如经上述处理后故障仍未排除,应紧急停炉检查,并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
4、省煤器损坏事故 应急处理:
①对非沸腾式省煤器,应开启旁路烟挡板,关闭主烟道挡板,暂停使用省煤器,同时开启省煤器旁路给水管阀门,继续向锅炉给水。
②如省煤器烟气进出口挡板很密封,省煤器被隔绝后可不停炉检修。
③锅炉在隔绝有故障省煤器运行时,排烟温度不应超过引风机铭牌的规定,否则应降低负荷运行。
5、炉管爆破事故 应急处理:
①当管子轻微破裂,能够维持正常水位,事故不在扩大时,可减负荷运行,待备用炉启动后,立即停炉检修。
②当管子严重破裂,不能够维持正常水位、气压时,应采取紧急停炉措施,此时,引风机不能听,给水继续,尽力维持水位,防止其他管子烧坏。
③如果有几台锅炉并列供汽时,应将爆管锅炉与蒸汽母管解列。
6、空气预热器损坏事故 应急处理:
①轻微损坏时,可继续运行,待备用炉投入运行后停炉检查。
②严重损坏时无法保证锅炉正常运行时,应停炉检修。
7、锅炉运行中水位表玻璃板(管)破裂 应急处理: 锅炉运行中水位表玻璃板(管)破裂时应紧急停炉检修。
8、锅炉超压事故 应急处理: ①减弱燃烧。
②如安全阀失灵而不能紧急排汽时,可以手动进行排汽。
③保持水位表正常水位。④进行上水和排污,降低炉温。
⑤弄清超压产生的原因后,再决定压火火恢复运行。
9、二次燃烧与烟气爆炸事故
定义:烟道尾部二次燃烧与烟气爆炸事故,多发生于燃油、燃气和煤粉锅炉,在点火、停炉和处理其他事故的过程中。烟气爆炸后,会造成炉膛、烟道和炉墙损坏,被迫停炉;严重时会使炉墙炸毁倒塌,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
症状:
①烟道尾部二次燃烧时,使排烟温度急剧上升,严重时伴有轰鸣响声。
②烟道内负压急剧下降,或者形成正压。③烟囱冒浓黑烟,严重时会向外冒火星。
④烟气爆炸时有巨大响声,并将防爆门冲开向外喷出火焰和烟尘。严重时炉墙倒塌,炉顶掀开,砖头等物飞散。
应急处理
①立即停止炉内供给燃料,停止送风、引风,严密关闭烟道门。必要时,可向烟道内喷入蒸汽,或者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机灭火。
②事故消除后,认真检查设备,如确认可继续运行,必须先开启引风机10~15分钟后,方可按操作规程重新点火运行。
③如果一次点火未成功,不可连续点火,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确认炉膛和烟道内没有积存可燃物时,方可重新点火。
④如果炉墙倒塌或其他损坏,影响锅炉正常运行时,应紧急停炉。
10、炉墙损坏事故 症状:
①灰渣斗(坑)内有跌落砖块。
②炉墙支架、外壳或拱砖的吊装件温度突然升高,甚至烧红。
③炉墙转角处,以及炉墙与钢架、过墙套向筒等接触处的石棉填料大量跌落,以致冷风侵入炉膛过多,炉温降低,锅炉蒸发量减少。
④外炉墙严重凸出开裂,有倒塌危险。⑤锅炉排烟温度升高。应急处理:
①发现炉墙有裂缝等损坏,应进行严密性检查,并减少负荷、加大引风,保持炉膛负压。
②外炉墙轻微裂缝时,一般可用石棉绳填塞,并在外面涂上耐火水泥浆或水泥石灰浆。③如果跌落少量耐火砖,或外炉墙有轻微凸出时,应加强运行中检查,暂时维持运行,待锅炉停用后检修。如果损坏面积较大,而且将使炉墙及炉架外表面温度升高,有倒塌危险时,应紧急停炉。
④隔烟墙损坏,造成“短路”,应进行修理,恢复烟气流程。
11、锅炉熄火事故
燃油锅炉在正常运行中,有时会产生突然熄火的现象: ①炉膛负压突然增大。
②炉膛内变暗,由看火孔看不到火焰。③汽压、汽温下降。应急处理:
①关闭锅炉总油阀及各运行喷嘴的进、回油阀。②保持锅炉正常水平。
③查明原因和消除故障后重新点火。
12、锅炉着火事故
燃油燃气锅炉,有时因油、气泄漏而产生着火现象: ①锅炉房内有火光,锅炉燃烧不正常。②严重时可听到爆炸声。③有火从锅炉房喷出。应急处理:
①切断燃料供应管路。②全力灭火。
③严重时应紧急停炉。紧急停炉操作程序:
①立即停止给煤和送风,减少引风。②迅速清出炉内燃煤,将火熄灭。
③迅速关闭锅炉出主气阀,开启排气阀、安全阀,降低蒸汽压力。
④炉火熄灭后,开启省煤器旁通烟道挡板,关闭主烟道挡板,打开灰门和炉门,促进空气流通,加速冷却。
在以上操作过程中,一般均不需向锅炉内进水,特别是缺水或满水所造成的事故而紧急停炉时,严禁向锅炉内进水,防止锅炉内温度、压力突然变化而扩大事故或蒸汽大量带水使管道内发生水锤。
以上只是一般操作步骤,特殊情况还是要应变处理。防止锅炉爆炸的预防措施
为了杜绝锅炉发生爆炸事故,除了要对锅炉正确设计和选材,确保制造和安装质量,以及进行定期检验,保持设备完好外,在运行中还要特别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防止超压
①保持锅炉负荷稳定,防止骤然降低负荷,导致汽压上升。
②保持安全阀灵敏可靠,防止安全阀失灵。应每隔一段时间人工排放一次,并定期做自动排气实验,如发现动作呆滞,必须及时修复。
③定期校验压力表,确保压力表指示准确。如发现不准确或动作不正常,必须及时调换。
2、防止过热:
①防止缺水。控制水位在正常水位,经常冲洗水位,定期维护检查水位报警装臵或超温警报装臵。
②防止积垢。正确使用水处理设备,保持炉水质量符合标准。认真进行排污,及时清除水垢、水渣。
3、防止腐蚀:
因炉因水制宜采取有效的水处理和除氧措施,保证给水和炉水质量合格。加强锅内停炉保养工作,及时清除烟灰,涂用防锈油漆,保持炉内干燥。
4、防止裂纹和起槽:
保持燃烧稳定,防止锅炉骤冷骤热。加强对封头板边等应力集中部位的检查,一旦发现裂纹和起槽必须及时修理。
(二)热水锅炉汽化及处理 锅水汽化 症状
①锅内有水击响声,管道发生震动。②压力突然升高。
③超温警报器发出警报讯号。④由安全阀排除蒸汽。应急处理:
①突然停电后接通备用电源,或者启用由内燃机带动的备用循环水泵。
②突然停电,又无备用电源,应切断通外管线;有条件时,可向锅炉内加自来水,并且通过锅炉出水口的泄放阀缓慢排出,使锅水一面流动,一面降温,直至消除炉内余热为止。同时打开炉门和省煤器旁路烟道,使炉内温度迅速降低。
③自来水来源无保证,而系统回水能由旁路引入锅炉时,也可将有静压的回水引入,再有泄放阀排出,使锅炉逐渐冷却。
④当锅水温度急剧上升,出现严重汽化时,应紧急停炉。
(三)有机热载体锅炉 气相炉
1、燃烧爆炸事故 原因:
道生油的闪点低仅为102℃,并且它的渗透性强,系统中只要有一微孔就会泄露。而且是热值较高的易燃物,若运行中漏入炉膛内,着火燃烧会使炉膛温度升高,炉内压力增大而爆炸。
应急处理:
①采用道生油锅炉燃烧室内装有水蒸气的紧急灭火装臵灭火。
②若没装紧急灭火装臵或失灵,则应紧急停炉。预防方法:
①锅炉设计图样须经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审批,制造厂应持有《有机热载体炉专用制造许可证》,以确保设计结构合理,制造质量符合要求。
②应装有炉膛灭火装臵(如蒸汽灭火),但注意严禁用水作为灭火剂,锅炉房应备有足够的适用的消防设备。③使用前,必须进行耐压试验及气密性试验。
④应定期进行检测,特别是非焊接的连接部位,如发现问题立即检修或更换。
2、超压事故 原因:
①当联苯混合物中含有水分时,短时间内迅速汽化,压力骤增,导致加热炉超压引起爆炸。
②加热炉玻璃视孔有渗漏或在安装温度计时有空气进入道生炉内,升温后也未排除空气,结果道生油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高温作用下发生爆炸。
③停炉期间不注意保温,道生油凝固(凝固点12.3℃)。开车前又未事先升温融化。锅炉升火后,道生油不能在整个系统内循环,造成锅炉局部超温、超压甚至爆炸。
④没有安装安全泄压装臵和温度、压力指示装臵或上述装臵在使用过程中失灵。
应急处理:
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道生油相应的温度和压力不正常,液面剧烈波动,液相混合物的管道发生冲击等现象,必须进行排气脱水,使压力、温度恢复正常,否则应紧急停炉。
预防方法:
①购买有资质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②应装有下列主要安全附件和装臵,并保证灵敏可靠。(安全阀、压力表、测温度仪表、液位计)
③健全道生油加热炉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职工责任心,教育职工严格执行工艺规程、精心操作、认真维护、杜绝跑、漏现象。
④道生锅炉和整个加热系统必须严密不漏,每次投入运行及加液时,必须严格进行完全脱水,脱水时一定要缓慢升高到100~110℃,直到排气口的水蒸气没有时为止(排气时注意将防空阀打开)。
⑤联苯混合物的配比不当会影响它的凝固点,从而增加循环阻力,甚至破坏循环锅炉烧坏。为此,在使用中必须定期就爱农村混合物的配比,掌握变化情况及时加以处理。
3、鼓包、爆管事故 原因:
①联苯混合物在345~415℃的高温下会逐渐分解焦化。分解后一部分沉淀物附着于受热的金属壁上,形成焦垢。致使金属过热而鼓包或爆管。
②联苯混合物常年使用很容易受热分解出游离碳,而焦油结垢物逐渐堵塞输送管道。
应急处理:
①当联苯混合物内的焦油含量达到10%时,应停止锅炉运行,进行清洗,更换联苯混合物。
②若金属斌壁过热鼓包或爆管即应紧急停炉,予以及时处理。
预防方法:
①及时消除焦油结垢物,并对联苯混合物进行定期化验。一般每三个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并根据化验情况及时更换新的载体或进行再生处理。
②应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检查和清洗,一般不得超过8000h(锅炉运行时间)。
4、泄漏事故 原因:
非焊接连接部位松动、阀门、法兰密封填料选材不当及焊接质量差,存在气孔等缺陷。
应急处理: 立即停炉检修。预防方法:
①购买有资质的生产厂家合格产品,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装。
②锅炉管道及附件的连接应尽量采用焊接结构,不得采用螺纹连接,并应设臵管道的热膨胀补偿装臵;
③所有与载体接触的附件不得采用有色金属和铸铁制造。
④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的公称压力不低于2.5Mpa级,且只允许采用凹凸或头
⑤道生炉每年要检修一次,检验或检修时应仔细检查锅炉的内部的腐蚀情况,特别是焊缝及所有连接处的严密情况。
⑥锅炉在新装、移装、大检修或使用每隔六年进行液压试验及气密性试验。
液相炉
1、鼓包、爆管事故 原因:
①使用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劣质油或再生油。残炭等指标大大超标,运行中这些物质沉积在锅筒底部或管壁上,使之过热。
②超温、过热。应急处理:
应中断燃烧,关闭鼓引风机和燃烧装臵,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
预防方法: ①控制流速。②控制使用温度。
③定期对导热油取样分析,及时掌握油的品质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定期适当补充新导热油量,使其残炭基本得到稳定,加入锅炉中的热载体必须预先脱水,否则将会因油中水分大量蒸发而造成油路汽塞、循环不畅而影响安全运行。
④油路中采用不锈钢粉末轧制法制成的不锈钢过滤器,滤去悬浮在油中的由于运行中生成的高聚合物和碳粒,以防止加热炉管的损坏。
⑤加热炉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必须装有测温仪表、并设有超温报警器。
⑥对于强制循环液相加热炉,必须装有备用循环泵,并保持性能良好。⑦膨胀槽应装有液位计和最低液位报警器。
2、泄漏事故 原因:
①由于导热油渗透性较强,法兰垫片处较为严重。②由于焊接质量问题,热媒输送主管焊缝部分脱落,致使大量导热油外漏。
③超温情况下大量汽化,引起管道振动甚至损坏而泄漏。
应急处理:
导热油毕竟是可燃物,一旦发生事故出现管壁渗漏现象,除了采取紧急停炉外,最主要的办法是把火焰和导热有关立即分隔开,对不设臵炉膛辐射受热面的导热油锅炉,只要将在炉膛上部的旁通烟道打开就可以。
预防方法:
①导热油在高温时渗透性强,因此管道连接以焊接为好,适当辅以法兰连接,不得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时应采用耐油、耐压、耐高温的高强石墨制品作密封垫片。
②所有与热载体接触的附件不得采用有色金属和铸铁制造。钢管应采用20号无缝钢管、紧固件尤其是主回路上的连接螺栓采用35号钢鼓较为妥当。
③锅炉点火前,导热油在系统管路中循环不应少于60min,同时对系统进行一次泄漏检查,确认一切正常之后,方可开始点火。
3、爆炸事故 原因:
由于导热油中含水蒸气或热油管路中故障,造成锅炉压力突然升高。
应急处理:
①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设计、安装的膨胀箱和安全阀予以控制,必要时可通过锅炉泄油阀进行减压。
②严重时,应采用与突然停电相同的措施予以处理。预防方法:
①在锅炉油进出口接管上安装压差控制器,并随时观察当压差高于给定值时,自动报警。
②在锅炉油出口管上安装导热油温度检测器,当油温度高于给定值时,能自动报警。
4、爆沸事故 原因:
①加入新油后未进行煮油排除水分,挥发物。那么,何为煮油呢?所谓煮油就是将油逐步加热升温,使油中水分蒸发出来并通过防空阀将其排出系统之外的过程。
②温升过快导致热油的体积急剧膨胀,因为导热油的体积膨胀是温度的函数,大致每升温10℃,体积增长1%。
③液位过高 应急处理:
必须尽量减弱火势,设法将水分及挥发物迅速排出系统。若控制不住应立即紧急停炉。
预防方法: ①认真搞好煮油。②控制导热油升温速度。③设臵高位膨胀油槽。
电 梯
(一)困人事故 应急处理:
①发生电梯困人事故时,电梯管理员到达指定位臵后根据指层灯、PC显示、选层器横杆或打开厅门观察判断较厢所在位臵。当无楼层指示时,要逐层敲门确定电梯较厢的大概位臵。
②到电梯较厢所在的位臵后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或用机房电话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通知他们,务必使其保持镇静,不得惊慌,不要爬窗,不要扒门,不可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较厢外,静心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并说明较厢随时可能移动,尽量站在电梯轿内中央。同时温清被困人员数量,有无体弱者,如孕妇、老年人、有没有受伤。
③较厢停与距门厅0.5m左右(高于或低于)位臵时的救援
(1)拉下电梯电源开关。(2)用专用门厅钥匙开启厅门。(3)在轿顶用人力开启较厢门。(4)协助乘客离开较厢。(5)重新关好厅门
④较厢停于距离门厅0.5m以外位臵的救援方法(1)进入机房切断电源。
(2)拆除电机尾轴罩盖,安上旋柄座及旋柄。(3)实施手动盘车程序,救援人员之一把旋柄,另一救援人员手持释放杆,轻轻撬开制动器,利用较厢自重向正方移动。为了避免较厢移动太快发生危险,操作时应一撬一放使较厢逐步移动,注意观察平层标志,使轿厢移动,当道到平层区域后停止盘车。确认刹车无误后,放开盘车手轮。
(4)用三角钥匙打开电梯门,协助被困人员离开电梯轿厢。重新关好门,确认门锁已锁上。
(二)发生火灾、地震、湿水事故
1、应对火灾的应急措施 ①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②按动有消防功能电梯的消防按扭,使消防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以供消防人员使用,对无消防功能的电梯,应当立即将电梯直驶至首层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在乘客离开较厢后,将电梯臵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电梯轿厢厅门、轿门,切断电源。
③井道内或电梯轿厢内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停梯疏导乘客撤离,切断电源,用灭火器灭火。
④有共用井道的电梯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将其余尚未发生火灾的电梯停于远离火灾蔓延区,或交给消防人员用以灭火使用。
⑤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也应停梯,以避免因火灾停电造成困人事故。
2、应对地震的应急措施
①已发布地震预报的,应根据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紧急处理措施,决定电梯是否停止,何时停止。②震前没有发出临震预报而突然发生震级和强度较大的地震,一旦有震感应当立即就近停梯,乘客迅速离开电梯轿厢。
③地震后应当由专业人员对电梯进行检查和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恢复使用。
3、应对湿水的应急措施
①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坑底进水时,应当将电梯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二层,停梯断电,以防止电梯轿厢进水。
②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较多,应当立即停梯,断开总电源开关,防止发生短路,触电等事故。
③对湿水电梯应当进行除湿处理,确认湿水消除,并经试梯五异常后,方可恢复使用。
④电梯恢复使用后,要详细填写湿水检查报告,对湿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等记录清楚并存档。
起重机械
(一)起重机
1、起重机械倾翻 应急处理:
①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起重机械制造、维修单位、维保单位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施救。
②当有人员被压埋在起重机下面时,应切断电源,采取千斤顶、起吊设备、切割等措施,将被压人员救出。
③起动应急预案,指定一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现场指挥,并采取警戒措施,防止起重机倒塌,挤压事故再次发生。
2、发生火灾
发生火灾时,应采取措施救被困在高处无法逃生的人员,并应立即切断起重机械的电源开关,防止电气火灾的蔓延扩大,灭火时,应防止二氧化碳等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3、触电事故
对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对触电人员应进行现场救护,预防因电气而引发火灾。
4、发生坠落
发生起重机高处坠落事故,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高处坠露事故。
(二)载货升降机
载货升降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故障致使货物被困轿厢内,操作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通知维保单位,由维保单位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臵。维保单位不能很快到达的由经过训练的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证书作业人员依照下列步骤释放货物:
①切断电源。
②确认较厢位臵,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由机房控制柜或层站的轿厢位臵指示器确认轿厢位臵,若机房内无法确认时,可用专用钥匙小心开启层门,再由电筒观察确认轿厢位臵,并确认轿厢内是否有人员,若有人员时,应安抚轿厢内人员不要试图强行逃离轿厢,耐心等待专业人员予以施救。
③较厢停与接近门层位臵,且高于或低于楼层不超过0.5m时,用专用层门钥匙开启层门,在较顶用人力开启轿厢门,将货物搬出轿内或人员撤离轿厢,重新将门关妥。
④较厢停于高于或低于楼层超过0.5m时,应先将轿厢移至接近层门,然后按上述③步骤搬出货物。移动轿厢方法如下:
a、如果此时层门,较厢门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则应将其完全关闭。
b、将盘车手轮装在电机轴上。
C、一名受训练人员控制盘车手轮,另一名受训人员手持释放杆,轻轻撬开抱闸(制动器),轿厢会由于自重而移动,若较厢由于自重无法移动时,应用盘车手轮使较厢向正确方向移动,为了避免较厢上升或下降太快发生危险,操作时应点动动作使轿厢逐步移动,直至轿厢到达平层区域。
压力容器
(一)超压 应急处理: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法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臵,将压力降到允许范围内。
②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③超压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使用,应立即继续降压,直至停车。
④检查超压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是否正常。⑤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⑥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二)超温 应急处理: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的操作方法立即操作相应阀门,喷淋装臵将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
②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③超温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压,直至停车。
④检查超温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
⑤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⑥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三)异常响声 应急处理: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立即观察设备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是否正常。
②立即通知工艺、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③原因不明立即降压。
④检查异常响声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
⑤修理或更换受损的部件。
⑥详细记录各种观察到和修理、更换情况。
(四)异常变形 应急处理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降压停车。
②通知工艺、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③对变形部位进行检查。④修理或更换变形受损部件。
⑤详细记录观察到和修理、更换情况。
(五)泄漏 应急处理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降压停车。
②通知相应救援队伍、设备管理部门、工艺运行部门。③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如有受伤应立即通知120急救,救助伤员。
④切断受影响的电源,做好消防和防毒准备,防止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爆炸。
⑤封闭现场,将泄漏设备与周围相连系统断开。⑥堵塞泄漏部位,将设备内介质倒入备用容器。⑦通知当地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检验机构。⑧查明泄漏原因,修理、更换受损部件。
⑨详细记录泄漏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⑩应注意泄漏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应急时向公众公布,必要时做好疏散工作。
(六)异常振动 应急处理
①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
②有可能造成设备损伤的,应停车检测。压力容器各类事故预防措施
①遵守工艺规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②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③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④认真做好压力容器检查,加强平时巡查,记录容器及受压部件的变形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⑤严格工艺纪律,避免操作参数的异常波动。⑥加强巡检,检查管道系统及吊件完好程度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压力管道
(一)超压、超温 应急处理:
①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臵,调整压力和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并及时汇报。
②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③超压和超温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的,应立即继续降压,直至停车。
④检查超压、超温所涉及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⑤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及处理情况。
(二)管道泄漏 应急处理:
①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和控制系统,立即降压停车。
②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通报120急救,救助伤员。如有火情,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③切断受影响电源,介质泄漏区域严禁明火和金属物的撞击声等,防止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燃爆。
④做好消防和防毒准备,同时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对介质泄漏周围区域进行人员疏散。
⑤封闭泄漏现场,设臵安全警戒线。
⑥对泄漏部位进行处理,将泄漏部分与周围相连系统断开,将管道系统内介质倒入备用容器或进行相关处理。
⑦查明泄漏原因,紧急情况下可进行专业管道堵漏。⑧应注意泄漏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应急时向公众公布,必要时作好疏散工作。
(三)管道超过额定参数,安全附件动作 应急处理:
①压力管道操作人员应立即观察管道系统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并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臵进行调整。
②原因不明或安全阀起跳后不能正常回座时,应立即降压,直至停车,并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③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应注意检查有无介质排放或泄漏到周围大气环境中,若有,则执行“管道泄漏”处理方法的②、③、④、⑤、⑥、⑦。
④安全阀起跳后正常回座的,应检查安全附件是否完好,安全阀起跳后不能正常回座的,应重新进行校验。
⑤检查所涉及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四)管道超过额定参数,安全附件动作 应急处理:
①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按工艺规程,操作相应阀门和控制系统,立即降压停车。
②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③检查所涉及到的管道系统受压元件,相关设备系统,安全附件是否泄漏破裂等情况,若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到周围环境大气中,则执行“管道泄漏”处理方法的②、③、④、⑤、⑥、⑦。
(五)异常振动 应急处理:
①压力管道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
②有可能造成管道损伤的,应停车检测。压力管道各类事故预防措施:
①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管道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②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③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④按相关规程要求,按期进行压力管道的在线检验,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⑤加强巡检,注意观察,记录管道、支吊架的变形等情况。
场内机动车辆
(一)制动器内进水导致制动效能降低
可运行中一边加油,一边适当踩制动踏板,并把变速器挂入中档运行档位,让车轮制动器摩擦车或摩擦块(盘式制动器)与制动鼓上的水分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迅速蒸发掉,以尽快恢复制动器原有性能。
(二)轮胎爆胎
把住方向盘,反复缓踩制动踏板,然后既爱那个车辆缓缓停住。
(三)行驶途中水箱开锅
可将车停一会儿,等发动机水箱冷却再走,但是千万不能用水浇降温,那样会引起炸缸。
(四)车辆发生燃烧
应急时扑灭火,同时可报119火警
(五)翻车、货物散落伤人
对有受压、受困人员的,应立即移动车辆或移开物件、货物进行抢救,同时拨打120。
大型游乐设施
(一)自控飞行器类
①当座舱的平衡拉杆出现异常,座舱倾斜或座舱某处出现断裂情况时,应立即停机下降,同时广播告诉乘客一定能够要紧握扶手。
②运行中突然断电时,座舱不能自动下降,操作人员应该迅速打开手动阀门泄油,将高空的乘客降到地面,若为停电时,换向阀门因故不能换向时,亦采取此办法将乘客降到地面。
③设施运行中,出现异常振动、冲击和响声时,要立即按紧急事故按钮,切断电源,经过检查排除故障后,再开机。
(二)观览车类
①当乘客上机产生恐惧时,要立即停车并反转,将恐惧的乘客疏散下来,不要等转一圈再停下来,时间长可能出现意外。
②当吊厢门未锁好时,要立即停车并反转,服务人员将两道门锁均锁好后再开机。
③当运行中突然停电时,要及时通过广播或者想办法向乘客说明情况,让乘客放心等待,立即采取备用动力源将乘客疏散下来。
(三)陀螺类
①当升降大臂不能下降时,先停机然后打开手动放油阀,使大臂徐徐下降。
②当吊椅悬挂轴断裂时,应有钢丝绳保险装臵,椅子不会掉下来,但要立即告知乘客双手抓紧,同时停车,将吊椅放下。
(四)转马类
①当乘客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时,服务人员要立即提醒乘客不要下转盘,否则会发生危险。
②当有人将脚掉进转盘与站台间隙时,要立即停车。
(五)滑行车类
①正在向上拖动着的滑行车,若设备乘客出现异常,按紧急停车按钮,停止运行,然后将乘客从安全走台上疏散下来。
②如果滑行车因故障停在拖动斜坡的最高点,应将乘客从车头开始,依次向后进行疏散,注意一定不要从车尾开始疏散,否则滑行车重力前倾,有可能自动滑下,造成重大事故。
(六)赛车类
①当赛车冲撞抵挡物翻车时,服务人员应立即赶到出事现场,并采取救护措施。
②赛车进站不能停车时,服务人员应立即上前,搬动后制动器的拉杆,协助停车。
③车辆出现故障时,服务人员在跑道内处理故障时,绝对不能再发车,以免冲撞,故障不能马上排除时,要及时将车辆移到跑道外面。
(五)碰碰车类
①车的激烈碰撞,使乘客的胸部或头部碰到方向盘而受伤时,操作人员要立即停电,采取救护措施。
②突然停电时,操作人员要切断电源总开关,并将乘客疏散到场外。
③乘客万一触电时,要切断电源,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客运索道
影响索道停止运行的主要原因有:停电、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包括驱动装置、尾部拉紧装置、索轮组和导向轮),牵制索跑偏或掉绳,进出站口系统有异常等。
①当外部供电回路电源停电,或主电机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开启备用电源来供电,借辅助电机以慢速将客车拉回站内。
②当机械设备、站口系统、牵引索等发生重大故障导致索道不可能继续运行时,索道运营单位,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乘客从客车内撤到地面,撤离的方法取决于索道的类型、地形特征、气候条件、客车离地高度、同时配备适宜的营救措施,如绞车、梯子的等救护措施。
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 篇2
1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是生产行业主要的安全监察监管问题, 我国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强化安全监管、检测和技术提升, 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数量和严重度呈降低趋势。虽然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相比较, 情况仍不容乐观。
目前, 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面临的安全形势是:
(1) 事故发生几率较高, 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事故后果直接就是经济损失惨重, 社会影响恶劣。
(2) 《特种设备安全法》刚刚开始实施, 但之前存在一些设备生产单位制造设备质量不够高, 施工单位运行维护不足的现象。
(3) 特种设备运行单位对于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不能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从而引起事故发生概率高。
(4) 特种设备迅速发展需要更为严格的安全科学技术的保障, 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滞后与其严格的要求。
(5) 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 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要求相当之大。
2 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2.1 特种设备的维护情况不达标
(1) 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 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设备维护, 只在意目前利益。对设备的使用过度, 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常常造成设备的超符合运行, 带病作业, 不注意小隐患, 加速特种设备的磨损甚至老化。这样反而使企业在日后要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设备进行大修甚至更换。
(2) 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企业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都是设备出现损坏才进行, 由于每个员工的操作习惯及每台设备耐损程度不同, 维修人员也存在应付现象, 这种维护制度并不能十分有效。其实最好应该推行的是“定人使用、定人保养”制度。这样, 有利于对每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 使设备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2 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不规范
我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术良莠不齐, 有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 对机械设备了解程度也不够, 甚至有无证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样, 市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带病作业以及违章操作等现象, 这些现象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在加上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 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3 特种设备落后情况下的盲目购置
我国很多企业的特种设备早已经陈旧, 技术水平落后, 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制约了企业向上发展的潜力。
设备落后的情况下, 有的企业并没有按照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严格制定采购方案, 企业盲目采购一些高精尖的特种设备。一来, 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 却没有能够熟练操作的员工, 或者难以维持设备运行的资金, 浪费了机械设备的产能, 甚至闲置;二来, 即使能够保证新进机械的工作需求, 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可是, 市场需要并没有如设想的那么大, 导致产能过剩。
2.4 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往往对设备使用超负荷, 甚至进行违法改装, 维修程度不够, 导致很多事故隐患出现;另外, 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不够专业, 往往配备不齐专业的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殊不知, 短期的减少安全投入长远上看并不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反而若是出现安全事故, 往往对企业造成极大地损害。
3 提高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 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部门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 层次管理很重要, 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 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 层次管理很重要, 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企业应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明确的体系, 明确内部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2 完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保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保养的到位与否能够影响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 保养不到位也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企业员工要依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地保养, 并日常、定期进行监督保养的落实情况。再设激励奖惩机制, 把特种设备机械的性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状况、成本费用等列入奖惩计划, 激励企业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责任。从而企业能够保证特种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 延展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 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3.3 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淘汰工作
做好特种机械设备除旧更新工作即报废工作,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落后的不安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工作。以下几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淘汰: (1) 损耗严重、技术性能落后; (2) 能耗高、效率低; (3) 达不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 (4) 超过使用年限。
3.4 保障维修维护的及时性、计划性和预防性
在维修方面, 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 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 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 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 不但影响正常使用, 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 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
因此, 完善的企业的维修机制包括具有两个职能, 能够保障维修的及时性, 同时也能保障维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对于故障的及时检查与排除, 能够有效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对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是全方位的维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保养是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4 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逐步发展, 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也比较迅速, 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水期, 无论是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 或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状况, 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 均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 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国情且科学有效的特种设备管理模式。
因此, 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应加大设备管理的力度, 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 把设备管理进行细化, 明确每一个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职责, 提升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力。展望未来, 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 争取早日实现零事故率。
参考文献
[1]丁守宝, 刘富君.我国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8, (9) :304-308.
[2]彭浩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9, (11) .
[3]孔建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探讨[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12) .
[4]王幼群.建筑施工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 (3) :90-93.
[5]赵亮.国内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2014, (1) :88.
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 篇3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经2009年5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1年9月1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同时废止。
局
长
二〇〇九年七月三日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查清事故原因,严格追究事故责任,防止和减少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其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县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和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对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
事故定义、分级和界定
第六条
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因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者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等突发事件。
第七条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第八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
(一)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引发的;
(二)通过人为破坏或者利用特种设备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自杀的;
(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因劳动保护措施缺失或者保护不当而发生坠落、中毒、窒息等情形的。
第九条
因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引发的与特种设备相关的事故,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经调查,该事故的发生与特种设备本身或者相关作业人员无关的,不作为特种设备事故。
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发生事故,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但经本级人民政府指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参照本规定组织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的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在其安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不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调查处理的特种设备事故。
第三章事故报告
第十条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的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接到事故报告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报告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直至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对于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由国家质检总局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对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由接到事故报告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时通报同级有关部门。
对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事故发生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及时通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好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配合工作。
第十二条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概况以及特种设备种类;
(二)事故发生初步情况,包括事故简要经过、现场破坏情况、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和涉险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确定的事故等级、初步判断的事故原因;
(三)已经采取的措施;
(四)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
(五)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
第十三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逐级报告事故情况,应当采用传真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快报,并在发送传真或者电子邮件后予以电话确认。
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电话方式报告事故情况,但应当在24小时内补报文字材料。
第十四条
报告事故后出现新情况的,以及对事故情况尚未报告清楚的,应当及时逐级续报。
续报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详细情况、事故详细经过、设备失效形式和损坏程度、事故伤亡或者涉险人数变化情况、直接经济损失、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有必要报告的情况等。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有关单位应当在发生变化的当日及时补报或者续报。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分工,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六条
对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情形,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作为特种设备相关事故信息予以收集,并参照本规定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检总局。
第十七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应急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事故举报。
第四章
事故调查
第十八条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及时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为事故调查做好准备;必要时,应当对设备、场地、资料进行封存,由专人看管。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负责移动的单位或者相关人员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应当现场制作视听资料。
事故调查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事故相关设备,不得毁灭相关资料、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第十九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经现场初步判断,发现不属于或者无法确定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或者委托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条
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事故分别由以下部门组织调查:
(一)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重大事故由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四)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根据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需要,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依法提请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派员参加事故调查。
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将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情况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一条
根据事故发生情况,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派员指导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因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的,依照规定应当由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调查的,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会同本级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派员指导下级部门继续进行事故调查。
第二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人员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人担任。
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事故调查;所聘请的专家应当具备5年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检验检测或者科研教学工作经验。设区的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事故调查的需要,组建特种设备事故调查专家库。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可以内设管理组、技术组、综合组,分别承担管理原因调查、技术原因调查、综合协调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清事故发生前的特种设备状况;
(二)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特种设备损坏、经济损失情况以及其他后果;
(三)分析事故原因;
(四)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
(五)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提出防范事故发生和整改措施的建议;
(七)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四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遵守相关秘密规定。
在事故调查期间,未经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参与事故调查、技术鉴定、损失评估等有关人员不得擅自泄露有关事故信息。
第二十五条对无重大社会影响、无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明晰的特种设备事故,事故调查工作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在负责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单独进行调查。
第二十六条事故调查组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技术机构或者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接受委托的技术机构或者专家应当出具技术鉴定报告,并对其结论负责。
第二十七条事故调查组认为需要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应急救援费用、善后处理费用。
接受委托的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对其结论负责。
第二十八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并应当如实提供特种设备及事故相关的情况或者资料,回答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对所提供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资料。
第二十九条事故调查组应当查明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根据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认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第三十条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判定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
事故调查组根据当事人行为与特种设备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在特种设备事故中的影响程度,认定当事人所负的责任。当事人所负的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当事人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证据、未及时报告事故等,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第三十一条事故调查组应当向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情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程度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七)有关证据材料。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经事故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字。事故调查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交个人签名的书面材料,附在事故调查报告内。
第三十二条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结束。特殊情况下,经负责组织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事故调查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技术鉴定时间不计入调查期限。
因事故抢险救灾无法进行事故现场勘察的,事故调查期限从具备现场勘察条件之日起计算。
第三十三条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商有关部门和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四条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其事故调查报告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复,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其事故调查报告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复,并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事故调查,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批复之日起10日内,将事故调查报告及批复意见主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送达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并抄送参加事故调查的有关部门和单位。
第三十六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第三十七条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事故发生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事故责任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向社会公布,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的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由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由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立档永久保存。
立档保存的材料包括现场勘察笔录、技术鉴定报告、重大技术问题鉴定结论和检测检验报告、尸检报告、调查笔录、物证和证人证言、直接经济损失文件、相关图纸、视听资料、事故调查报告、事故批复文件等。
第四十条
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事故调查报告批复之日起30日内撰写事故结案报告,并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检总局。
上报事故结案报告,应当同时附事故档案副本或者复印件。
第四十一条
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根据事故原因对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评估;需要制定或者修订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应当及时报告上级部门提请制定或者修订。
第四十二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特种设备事故的情况、特点、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技术特点、事故情况,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四十三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在每月25日前和每年12月25日前,将所辖区域本月、本年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结案批复情况及相关信息,以书面方式上报至国家质检总局。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发生特种设备特别重大事故,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发生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及其以下等级事故的,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未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处以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二)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或者资料的;
(三)阻挠、干涉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所涉及的事故报告、调查协调、统计分析等具体工作,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委托相关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机构承担。
第四十八条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篇4
为了正确、迅速和有效地处置部门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订本预案。2 特种设备状况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动力部分的特种设备有:一台锅炉(油)、六个搪玻璃反应罐及其设备的安全附件、一台叉车。3 部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工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组建本部门应急队伍,并进行培训和演练等。
组长: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公司安全管理员
组员:各车间主任、设备管理员 4 部门预警机制 4、1 部门对在用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部门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4、2 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加载和卸载要求缓慢平稳,运行期间要保持载荷相对平稳,压力容器处于工作状况时严禁拆卸压紧螺栓。4、3 部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4、4 部门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4、5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部门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4、6 部门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4、7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4、8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4、9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和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4、10 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部门有关负责人。4、11 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部门的特种设备和安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和设施功能齐全有效。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发现部门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部门力量或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把部门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5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 5、1 锅炉事故应急措施
锅炉爆炸事故。一旦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和高温水、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有条件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救援,并将情况逐级上报。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5、2 压力容器设备及附件的事故应急措施。5、2、1 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发生爆裂、鼓包、变形、大量泄漏或突然停电、停水,使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5、2、2 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一旦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有条件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救援。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5、3 铲车事故应急措施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5、3、1 铲车举升货物到高空后如发生不能放下故障后,司机应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并警戒任何人不准通过危险区,如短时间内故障处理不好,应用隔离带将铲斗隔离。5、3、2 如需到铲叉下处理故障,则应用支架将铲叉架好,人员才能进入铲叉下检修。应急响应 6、1 部门引导职工全员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职工发现安全隐患和事故时,个人能够采取措施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立即逐级上报; 6、2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后。其成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组织和指挥应急行动; 6、3 在本部门不能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条件下,部门必须立即把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上报工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进入企业应急响应程序。6、4 部门上报工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预警报告要做到迅速、准确,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6、5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必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检测与后果评估工作。部门在特大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部门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介入,认真做好死、伤者家属的安抚、赔偿及其他善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6、6 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部门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进行整改。6、7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对在处置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引发安全事故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在处置过程中玩忽职守、贻误时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应急保障
7、l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对工厂按照规定配备应急消防、安全防范等设备、器材要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器材配置合理有效。7、2 部门应急领导小组要加强部门内部应急队伍的建设,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部门内部应急队伍的素质。8 后期处理工作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8、1 部门要配合单位积极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要努力协调资金、物资,做好事故后的人员安置以及灾后重建工作。8、2 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部门要配合单位主动与当地政府、劳动部门等有关单位协商,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出补偿。8、3 发生安全问题后,部门要积极配合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根据企业的要求限期将情况报工厂应急指挥中心。责任追究
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篇5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能力,及时、有序、科学地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4.《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三.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铜川市五金厂芳草小区锅炉房装设1台SZL6—1.25—AⅡ蒸汽锅炉,于2007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主要用途:冬季供暖。供暖方式: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运行压力0.5Mpa,温度159℃)经分汽缸,通过管道进入汽水换热机组(换热后产生的凝结水经管道回到水箱),在换热机组中被加热的95℃热水通过循环泵输送至室外供热管网。供暖后的回水经过管道、除污器回到换热机组循环。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丁金锁(厂长)
副总指挥:
成员:(消防灭火组组长)
(抢险抢修组组长)
(物资供应组组长)
(交通运输组组长)
(警戒疏散组组长)
(医疗救护组组长)
(联络协调组组长)
2.各组人员
消防灭火组:
抢险抢修组:
物资供应组:
交通运输组:
警戒疏散组:
医疗救护组:
联络协调组:
3.职责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平时的各项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事故发生时按照预案迅速实施处置。
(2).总指挥: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全面指挥调动
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3).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4).消防灭火组:发生火灾或其它突发事故时,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灭火及应急抢险。
(5).抢险抢修组:应急状态下,扑救火灾、设备抢修。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6).物资供应组: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
(7).交通运输组:负责应急状态时的车辆保障。
(8).警戒疏散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保证道路畅通,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组织人员疏散。
(9).医疗救护组: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10).联络协调组: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启动以下应急程序:
(一).报警: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通过电话报告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事故如发生在夜间或节假日,报警人应向行政值班人员报警,行政值班人员迅速报告总指挥或副总指挥。
应急联系电话:
火警:119。急救中心:120。
铜川市安全生产管理局:
铜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单位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电话
总指挥:丁金锁(厂长)
副总指挥:
消防灭火组组长:
抢险抢修组组长:
物资供应组组长:
交通运输组组长:
警戒疏散组组长:
医疗救护组组长:
联络协调组组长:
夜间及节假日值班电话:
(二).接报:
1.总指挥、副总指挥、行政值班人员为接报人。
2.接报人应向报警人问清:报警人姓名、职务、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原因、伤亡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作好电话记录。
(三).组织救援:
1.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指挥领导小组所有成员到达事故现场。
2.各小组负责人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本组人员及抢险装备赶往
事故现场,向现场总指挥报到并接受任务。
(四).抢险救援:
现场总指挥应根据事故灾情严重程度,制定救援方案,决策是否需要外部救援,组织指挥现场救援行动。
各救援小组接受任务后,迅速按照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展开救援。
(五).善后:
事故救援完成,险情排除后,在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开展以下善后工作:
1.有伤亡情况发生时,指派专人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2.对于重特大事故(如锅炉爆炸、发生火灾、人员伤亡等),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置经过,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4.检查财产的损失情况,必要时报请保险公司进行评估。
5.组织人员清理现场,尽快修复损坏的设备,恢复生产,将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
铜川市五金厂
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 篇6
(第0次修订)
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总则
1.1 目的:为迅速有效地处置锅炉、压力容器、行车、铲车等特种设备(以下简称“特种设备”)的重特大事故,加强突发事件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根据《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34号令)、《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302号令)、《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号令)(以下简称“2号令”)以及《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锅容管特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涉及的事故是指2号令第四条所规定的“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严重事故”。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公司内使用的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因人为过失造成的责任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不适用于破坏性事件)。
1.3 职责
1.3.1 工程装备部负责本预案的组织施行。
1.3.2 各专业厂和有关部门应成立由相关科室和人员参加的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和统计,并作为事故应急处置的指挥系统,明确职责,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处理系统,实施统一组织指挥。
1.3.3 公司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小组,以公司工会、集团办公室、生产管理部,工程装备部共同组成,作为事故紧急救援和事故处理机构。人员由公司分管领导、公司工会、集团办公室、生产管理部,工程装备部领导和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1.3.4 公司事故报告及联系电话:
集团办公室 :8001
生产管理部:8731
工程装备部:8919事故报告制度
2.1 重大以上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在l小时内报告集团办公室和生产管理部,集团办公室和生产管理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逐级上报,并启动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
2.2、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2.2.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
2.2.2事故发生时间;
2.2.3事故发生地点;
2.2.4发生事故设备名称:
2.2.5事故类别;
2.2.6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事故概况。
2.3 事故情况及发生事故的初步原因应在24小时内报集团公司等上级有关部门。事故应急救援
3.1 接到事故报告后,事故发生单位领导应立即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故地点积极参与抢救工作:公司领导应带领职能部门人员立即赶往出事地点,组织抢救和事故处理工作。
3.1.1 一次死亡1人的严重事故,由公司领导处理,集团公司等上级领导一起参加;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小组组织抢救和事故处理工作。
3.1.2 一次死亡2人以上的重大事故,由集团公司处理,上级有关领导一起参加;公司及集团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小组组织抢救和事故处理工作。
3.2 各级分管领导在赶赴现场后,应立即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加强现场的指挥、协调和救援工作。
3.2.1 现场指挥小组在实施紧急救援时,应严密组织,加强联络,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
3.2.2 在成立好现场指挥小组后,应立即将小组的组成及联系方法报告上级部门,且必须保证通讯联络畅通。
3.2.3 如需调用救援力量,由事故现场指挥小组向上级有关部门与有关单位联系;对需由人民政府领导出面联系的,由集团公司指挥小组提出请示建议。
3.3 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后,可根据事故情况下设:
3.3.1 现场处理组:负责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单位分工合作进行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3.3.2 专业抢救组:负责对事故进行现场救治。
3.3.3 警戒保卫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持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劝说围观人员离开事故现场,严格防止发生新的伤亡事故。
3.3.4 通讯联络组:负责保证现场指挥与上级的通讯联络畅通,保证与各协作单位联络畅通,沟通指挥部与外界的联系。
3.3.5医疗救护组:根据需要请求医疗单位到现场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保证救护器材与抢救药品的供应。
3.3.6 交通运输组:负责运送急需物资、器材、装备、药品;运送现场抢救人员,输送现场疏散人员。
3.3.7 后勤保障组:负责保证抢险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负责现场指挥人员和抢救人员的食宿安排,协助处理伤员和救护工作。
3.3.8 预备机动组:由总指挥临时确定。机动组力量由总指挥调动和使用。
3.4 严重以上事故发生后,在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工作的同时,应对事故现场进行严格的保护,防止与事故有关的设备、器材、物品、文件及其他凭证等被随意挪动或丢失,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及时摄像、拍照,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3.5 未发生人员死亡但性质严重、影响重大的事故、由公司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及时指派有关单位和人员对事故迅速进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3.6 救援工作纪律:
各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把救援工作放在第一位,按规定应立刻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工作。服从统一指挥,开展积极有效地应急救援。如违反规定造成后果的,将依据有
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严肃处理。玩忽职守,造成应急救援工作重大失误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查处。应急救援装备
4.1 各专业厂和有关部门应准备好安全绳、防护服、排风机、强光照明、应急车辆、通讯设备等事故应急救援装备:
4.2 生产管理部应与有关单位一起,组织有关的救援资源,落实应急救援所必须的装备和材料,以适应发生事故、险情时应急救援的需要。事故调查处理
5.1 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5.2 事故调查组的组织按有关规定组织:
5.3 事故调查组应当携带必要的文书,并履行下列职责:
5.3.1 调查事故发生前锅容管特设备的状况:
5.3.2 查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现场破坏以及经济损失情况;
5.3.3 分析事故原因(必要时进行技术鉴定);
5.3.4 查明事故的性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5.3.5 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5.3.6 提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5.3.7 按有关规定要求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5.4 事故调查程序
5.4.1 事故的调查应按上级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进行。
5.4.2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并收集有关证据。
5.4.3事故发生单位及有关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向事故调查组提供有关设备的情况,如实回答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并对所提供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5.5 调查处理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要认真、科学的查明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处理相关人
员,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5.6 事故处理
5.6.1事故的处理按上级有关规定进行并及时报告事故调查情况,集团公司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6.2在查明事故原因并按规定处理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制订整改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限期落实。生产管理部应对整改措施的落实加强监督。
5.6.3集团公司牵头调查处理的重特大事故,由集团公司决定处理意见,公司可按法规、规章提出建议。
5.6.4司法机关已立案的事故,可待司法机关作出最终结论后再作处理。但对其中未列入司法立案的责任人,仍应按规定追究责任。
5.7、事故的结案遵照上级和公司的有关法规和规定执行。附则
6.1 本预案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6.2 本预案由工程装备部负责解释。
附加说明:
本制度起草人:
本制度审核人:
【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处理08-21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9-12
7,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制度06-01
学校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7-15
污水处理厂特种设备应急预案09-23
特种设备常见安全隐患06-07
特种设备应急演练报告09-28
叉车特种设备应急预案10-12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09-1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