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的企业管理(精选12篇)
特种设备的企业管理 篇1
在当代很多企业中,都应用到了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在为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有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十分重要。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特种设备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把企业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有机结合,让他们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特种设备也根据工业化产业布局的调整而增加,并广泛应用到各个企业中,人们也就更加直接地面临着特种设备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要谨遵自己的使命,严格进行检验工作。企业作为被检验单位,要积极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以诚恳的态度接受检验。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是由内外两方面原因引起的。特种设备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是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用料不佳等;外在原因是对设备的保养、操作不当,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有时还可能会发生违章作业现象。这些因素都成为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
2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应履行的职责
对特种设备的准入关率进行严格把关。对一些使用特种设备的企业,必须经过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的安全许可。
对特种设备的审批严格把关。企业和安装部门必须要有政府所颁发的安装资质,并向上级申报。
对特种设备的检验关严格把关。安装单位对特种设备安装完之后要向检验机构报检,特种设备检验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工作。
对特种设备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后才能上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3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为特种设备提供安全服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一直忽视的环节就是安全服务。设备检验机构应主动为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服务。因此,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被检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强化学习观念,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做一名优秀的“检验员”。同时,还要树立为大局着想的意识,将一些存在危险性问题的企业及时上报,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兵团的特种设备仍有少数没有经过检验, 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相背离,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企业相关部门的重视,企业对设备的安全管理认识不够,还有一些企业中的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把安全隐患提升到法治的高度来看待,甚至对检验机构的检验也是消极应付。正因为这些设备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政府要时时刻刻的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进行落实,为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水平做出贡献。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应用
为推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企业要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安全意识。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也要提高服务意识,对企业的特种设备进行检验和监督,重视安全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体系中做到以下要求: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体系,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企业应加大对特种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备设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治理;应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教育,让员工在操作机器的时候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企业在日常应对员工进行训练,演习紧急救援;企业对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应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
6结语
只有落实安全监督和监管工作,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离不开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因此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 为特种设备企业服务,积极检查和监督。作为拥有特种设备的企业, 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时应端正自己态度,积极配合检验工作,这不仅是对自身企业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只有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和企业做到和谐统一,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主要对有关生命安全的压力管道、容器、电梯以及大型游乐设施方面进行检测。本文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中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检验机构
特种设备的企业管理 篇2
1.熟悉并执行特种设备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
2.参与编制相关人员岗位职责,操作人员守则、操作规程、常规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等特种设备规范化文件,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3.监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认真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4.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的注册登记、建档及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和有关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5.及时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变更工作。
6.组织各车间做好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检验、维修、保养等计划,并具体落实实施,检查或参与校验工作。
7.不定期对公司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组织、督促有关车间整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
8.参与特种设备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特种设备事故的情况。
9.负责组织建立、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台帐、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账等文件,收集整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原始技术资料。
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控 篇3
关键词: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监控
中图分类号:X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00-01
特种设备是指那些危险性较大,如果使用或管理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但管理不善也会酿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如何对企业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控,确保其生产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企业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缺陷
由于购买把关不严使得设备本身存有制造安装缺陷。
1.2 管理混乱
由于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检验检测、日常监管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造成了监管的盲区和死角。
1.3 维护缺失
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不够,定期自行检查不能保证;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事故隐患未能彻底消除,甚至带病运行。
1.4 无证作业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还存在盲点。违章作业、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愈来愈多,操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1.5 监察不利
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当地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相适。
1.6 措施不足
企业对特种设备监控、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不够完善。
2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方法
防止和减少企业特种设备事故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采取有力的监控措施,真正实现特种设备的全面和有效监控。就要采取以下安全监控方法。
2.1 规章职责与技术档案
2.1.1 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①成立管理机构,执行各级岗位责任制。特种设备较多、管理状况较好的大型企业,应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由设备主管领导、专兼职设备员、安全员和特种设备操作手组成,实行三级设备管理:即公司级,工程处级,项目部、中队级。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便于实行技术责任、经济责任和安全责任考核。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使用中的“定人定机”制度、车辆回场检查制度、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设备润滑冷却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租赁管理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和设备检查奖罚制度等。③制定各项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做好演练、培训工作,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降至最低程度。④完善操作规程。保证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做到设备安全运行和维持正常生产的先决条件。
2.1.2 强化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建全网上数据库。
①将每台在用特种设备档案单独组卷、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形成条目,系统排列,以便及时记录并反馈设备运行情况。记录应包含设备名称、安装地点、制造单位、出场编号等内容,做到每台特种设备一一可查。②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③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并结合动态管理的方式,随时跟踪设备状况,做好设备验收、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2.2 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措施
2.2.1 加强购买与安装环节资质单位控制,实现特种设备本质安全。
企业在选购、安装特种设备时一定要认真查验设备的制造单位是否具备资质,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出厂监督检验报告、使用维护安装说明等证明文件是否齐全真实。如有不清楚的,可向所在地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进一步咨询查证。其次,使用企业还应委托有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并要求安装单位于安装施工前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应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装总体竣工验收,并将施工档案资料搜集齐全。通过制度规范和经济约束,确保特种设备安装符合要求。
2.2.2 加强特种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及早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1)加强巡视检查。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要做到定时检验维护,注意有无异常声响、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完好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应急防范措施。(2)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对关键岗位的设备,要做到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每班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做好交接工作。(3)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采取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各种仪器,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
2.2.3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第二,维修保养单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第三,使用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要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要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况。第四,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要有日常运行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以备查证。
2.2.4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应通过培训教育来纠正。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
2.2.5 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管理。
发挥职能部门和技术机构作用,加强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提高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2.2.6 实施特种设备科学管理战略。
大力实施特种设备科学管理战略。加强科学技术与特种设备管理运行的紧密结合,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基础研究项目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有关科研计划。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专业,着力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特种设备管理专业人才。
3 结语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的安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因此,抓好企业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文奇.特种设备及其安全对策.安全,2003.
[2]张怀亮,卜英勇.基于安全性的特种设备维修策略研究.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
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管理经验 篇4
1 企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1.1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有些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产与销售上, 对企业的设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尤其是对设备管理中的特种设备专项管理不重视, 造成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混乱, 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将特种设备按通用设备进行管理, 认为对特种设备进行专项管理浪费人力物力, 且看不到经济效益, 得过且过, 抱有侥幸心里, 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
1.2 企业没有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没有制度就没有责任,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无章可循, 无法从特种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验收、注册登记、操作使用、定期检验、修理改造、报废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造成特种设备管理混乱。
2 企业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兰石集团公司是国有重工业企业, 下设多个全资子公司与控股子公司, 主要生产石油钻采设备和炼化设备, 拥有起重设备、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400多台。集团公司根据特种设备监察条例和安全法, 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 经过不断的改革, 形式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 确保了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具体管理办法介绍如下:
2.1 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兰石集团公司设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委员会,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 指导、监督各子公司按特种设备监管条例、安全法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集团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任, 集团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会秘书长, 各子公司设备管理负责人任委员会委员, 集团设备管理部门为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同时, 要求各子公司也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人与委员分别由子公司经理与各车间负责人担任。在管理机构设置上, 形成了从集团公司到子公司一套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 在管理人员设置上, 形成了从集团总经理到车间负责人的层层有责任人的管理模式, 确保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
2.2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明确职责。
兰石集团公司建立了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要求集团与各子公司严格执行, 确保特种设备完好安全运行, 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2.2.1 集团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职责:
集团公司设备管理部门, 作为集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机构, 负责特种设备归口管理, 组织实施, 监督、指导各子公司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2.2.2 集团各子公司职责:
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和安全管理。负责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负责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2.3 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程序
2.3.1 特种设备采购。
购置特种设备时, 须选择具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资质的生产厂家, 保证所购的特种设备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规范要求。
2.3.2 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与改造。
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 须选择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资质的施工单位。安装、维修、改造特种设备前, 在各子公司办理单位内部开工审批手续后, 施工单位须书面告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批准后方可施工。特种设备安装、大修、改造后, 首先由施工单位负责对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 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检验申请, 检验合格后, 各公司按合同约定办理竣工验收。
2.3.3 特种设备的使用及管理。
新增特种设备使用前, 必须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 检验合格后, 方可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 须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使用单位应按规范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和标牌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
按规范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及检查, 并作好记录。检查中发现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的, 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后, 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各类特种设备检验周期按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检验后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不得继续使用。
检验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 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并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2.4 加强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
集团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集团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管理工作, 组织编制年度特种设备检验计划, 并下发各子公司执行实施。设置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管理台账, 对检验结果进行登记管理, 督促各子公司按期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期准备工作。为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 集团设备管理部门经过多次调整, 形成了一致的特种定期检验时间。检验时集团设备管理部门派专人配合、协调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各子公司须派电、钳工配合检验, 及时整改检验出的不合格项, 确保一次检验合格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 企业只有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明确职责, 形成上下监督管理约束机制, 层层做好,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消除管理盲区, 才能确保企业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才能确保企业与职工的财产与生命安全, 才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摘要:本文就当前工业企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现状, 分析了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本文将兰石集团公司经过多次对特种设备管理的改革探索, 形成的一套切合本企业经营模式的管理办法, 展现给同行, 共大家分享评价, 希望对其它工业企业科学管理、使用特种设备有所借鉴。
关键词: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安全管理 篇5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安全管理
摘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消除了特种设备本身存在的隐患,为特种设备监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本身就有很强的安全性,如果不注意安全管理就极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如3月20日,某氧气充装站一台50m3储罐需全面检验,两名检验辅助工在罐内打磨焊缝时,因该台储罐与另一台正在运行储罐没有完全隔绝,致使该罐内渗入了一定量的氧气,由于氧气的助燃作用,打磨的火花引燃了罐内操作人员,造成罐内操作人员被活活烧死的惨剧.作 者:刘福涛 Liu Futao 作者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临沂分院 期 刊:安全 Journal:SAFETY 年,卷(期):, 31(4) 分类号:X9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设施设备不断增加,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比重逐渐加大。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给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锅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另外,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多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所属权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起重机等非试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易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起重机、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有用电加热、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在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电梯突然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气瓶火灾等具体表现形式。
2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些是出于安排人才家属的考虑,大多学历不高,有些是与原来专业知识不对口,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而有些人年纪较大,接受特种设备管理的能力本身有限。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基础上,从注重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的比例。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乃是管理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在教师方面,要求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操作规程非常熟悉,向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授的第一课,应该是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课,在接下来的各项实验中,也都要贯穿安全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在今后进行的实验或科研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就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
2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从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维修等环节都要严格管理。要改变由保卫部门只负责事故后管理的简单模式,采取设备管理部门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多部门联合,并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管理各阶段的职责,进行全程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所属实验室安全
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学科可根据情况再设一个学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树立从上到下、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新观念。设立专门管理单位,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全校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工作。
3加强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培养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安全防护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每年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几次特种设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集中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及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对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的职工进行通报表扬、资金鼓励等多种奖励形式,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将其安全管理业绩直接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对于极少数不能胜任岗位的职工实行短期暂时下岗,到期后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聘任,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流动管理机制,使其产生危机感,责任意识逐步提升,从而促进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4推行两级管理,实现网络化动态监管。特种设备应注重档案管理。两级管理有助于二级单位管理工作的细化和优化,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简化了校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了信息交流快速通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各二级管理单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新购入的设备进行特种设备鉴定确认,确定为特种设备的仪器设备则要注册登记,详细记录和掌握特种设备的地址、设备名称、设备功能、设备台数、设备种类和使用单位的联系电话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服务网络,对特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对不合格或故障设备作出迅速处理反应,校级职能部门对大型的新增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采购和安装进行监理,防止设备竟标压价和安装偷工减料等现象,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验收环节聘请专家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形成双保险,保证投入使用后安全运行,设备运行中按照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加强对保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设备要坚决予以停用或拆除,处理不了的要报告当地政府以便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5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有章可循,除了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和健全适合高校基本校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不同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较为详细的日常检查维护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具体要求。规章制度是实践的总结,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全面贯彻现有条例的同时,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听取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和更优质服务。
6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特种设备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使用特种设备就有危险,就有发生事故并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后果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及不同的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特种设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指挥学生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力争无人员伤亡。并且,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扑灭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有人员伤亡等情况,要做到事故应急救援不拖延、不推诿,并立即送伤员到医院进行抢救,有关单位负责人要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助工作,校设备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发生重大的特种设备事故或当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警和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协助市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和责任认定工作。
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监督管理 篇7
生产靠设备、设备靠管理、管理靠制度、制度保安全、安全出效益,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意义十分重大, 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和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有力措施, 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 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认清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在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主观性、盲目性, 只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或只抓“违章”, 而忽视了创造本质安全。如在企业中广泛使用的厂内机动车辆, 部分管理和维修人员存在着厂内机动车只在“厂内跑跑, 能动则好、以修代保”, 年度检验也是为了应付, 车辆的安全运行没有根本的安全保障。有的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 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 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故, 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安全。
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凭经验处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盲目性大。无数次的事故教训一再告诫我们:管理的疏漏、人为的失误、设备的缺陷、安全技术的滞后、规章制度的不健全, 往往是企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也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 而管理的疏漏又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企业对特种设备监控、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不够完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维护、维修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制定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的措施
健全特种设备的基础档案管理。
严格按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保证特种设备档案收集齐全。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 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 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设计文件及全套图样、安装和使用说明书、强度计算书, 省或市技术监督部门签发的检验报告、使用许可证和审批意见等。
明确管理职责, 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应明确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 并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平台, 将特种设备的相关信息及技术参数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明确责任,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责任。设备管理部门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 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 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 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 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实施特殊管理, 提高档案利用率。提高特种设备的档案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利用率。如安全检查工作, 可使广大技术人员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查阅档案资料, 及时处理潜在隐患, 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降低事故率, 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对特种设备安全进行有效监控。
加强特种设备的选型购置, 对设计、制造与安装各环节应严格控制。首先设计上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生产制造特种设备的单位, 在人员素质、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达到应有的条件。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制度, 只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才能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对生产制造的特种设备, 必须出具制造质量证明, 对其质量和安全负责。对某些特种设备的安装, 如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电梯等设施, 必须由取得安装资格证书的安装单位安装, 安装单位必须对其安装的特种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负责。
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管理。加强对运行中特种设备的监测, 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 及早防范突发事故。同时, 有效使用设备状态监测仪器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也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进行巡视检查或在线监控, 特别是重点检查安全附件系统保护装置的完好状态和灵敏性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 遇有紧急状况, 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设备物资管理部门对重要的安全设施, 应储存型号规格相同、质量可靠的关键备件, 以备紧急状态下更换。
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进行记录, 是强化责任的一种手段, 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措施, 是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便于分析, 利于合理提出处理意见。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档案并保持完整, 也反映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水平。对关键岗位的特种设备, 要做到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 每班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 做到班班交接。
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 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对关键岗位的特种设备, 如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 应采用先进的状态监测技术对其在线监测、离线监测或无损检测。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 可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 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 为制定抢修方案, 防范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加强具有重大危险源 (或危险因素) 特种设备的紧急预案演练。认真准备防范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以便在发生事故时, 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范围缩小到最低程度, 防止特种设备发生事故而无应急措施, 确保将事故程度、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 应通过培训教育来纠正。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 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 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 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只有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各个地区特种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特种设备具有荷载多变、结构庞大等特点, 所以危险性极大, 甚至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不可忽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其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来对待, 严格进行统一而又专业化的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特种设备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1 特种设备的含义和危害性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涉及生命安全并且危险性较大, 但是在现代生活中又必不可少的设备。特种设备在我国经济发展与日常的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特种设备在给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存在着巨大的危害性。特种设备通常都是在高压与高温下运行的, 有时甚至在超负荷情况下使用, 因此, 一旦出现疏忽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例如设计不科学、未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管理制度有问题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未落实到位等。若特种设备出现安全事故, 则很有可能出现重物坠落、有毒气体的泄漏, 更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爆炸, 这些都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轻者会导致企业的停产倒闭, 重者将会给整个社会和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
2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特种设备的管理包括采购管理、使用以及使用保障管理。在管理中, 注重成本与效益管理的同时, 也要加强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20世纪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很注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理论也是在当时产生的。风险管理理论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3个方面。前两者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风险进行控制, 这样可以在风险和资源控制间建立平衡。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特种设备管理的体系比较全面, 风险评估体系也比较健全。相比较而言, 我国不但在特种设备的使用上较晚, 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很多管理方面都是依靠规定和传统的经验, 并且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认识还不到位。我国的特种设备的管理体系尚未健全, 虽然一些单位已经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和方法进行研究, 但采用的还是国外的方法, 未考虑到我国设备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 必须寻找一套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同时, 建立人员素质经济管理水平、设备状况相协调的安全评价体系, 并应用于实践。只有对特种设备所带来的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才能做到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预防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 进而达到降低损失的目的。
3 检验特种设备安全性的方法
近几十年来,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检验特种设备的方法也在不断增多, 其中主要的方法有目测法、化学检测法、超声检测法等。相应的, 不同的方法也有其不同的优点与缺点有时, 只用一种方法是无法准确地检测出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的, 因此, 就需要用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检测而达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目的。除此之外, 各种新的检测技术的诞生, 也有效地确保了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4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4.1 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质量
档案管理工作是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 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中意义重大。所有单位或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时都必须登记, 并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在使用特种设备前必须核对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生产厂商、安装说明以及维护说明等, 并且结合使用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合理且详细的档案管理要求。 (2) 完善档案资料。在使用特种设备时,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需随时做好记录, 保证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记录的档案一致, 为以后的设备维护和检修提供详细资料。 (3) 加强档案管理。特种设备具有利用率高的特点, 可以针对各设备进行单独管理, 并结合相关的资料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4.2 定期检查和维修特种设备
由于特种设备具有构件复杂、结构庞大、荷载多变等特点, 因此其运行较为繁琐。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与其各个部位的元器件的性能特点都有着直接的关联, 所以为了让特种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必须定期对元器件进行检查和维修。
若某些单位不具备对特种设备的维修及保养能力, 则可以委托专门的单位来进行, 在委托其他单位来进行维修时需要注意以下3点问题: (1) 被委托的单位必须要有对特种设备的维修资质; (2) 双方需要签订合同, 明确责任, 一旦发现设备故障, 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排除, 使得设备可以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 (3) 企业需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形成详细的档案, 以备日后的管理与查询。
4.3 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的同时, 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工作。另外, 还需将安全责任问题落实到个人, 只有这样, 才能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打下坚固的基础。企业只有在思想、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做好工作, 才能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4.4 积极配合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
特种设备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但是又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 因此其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特种设备, 我国专门制定了安全检验制度。一方面, 通过制定专门的安全检验制度, 使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公平公正地检验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 从而保证特种设备能够安全的进行运行工作;另一方面, 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检验工作时需要企业积极的配合, 对于检验时所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和维修。
4.5 组织操作人员参加安全培训
对于特种设备所产生的安全事故问题, 除了设备本身的元器件性能有问题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或者误操作。因此, 企业需对特种设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设备技能培训教育。通过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 使得特种设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规范操作, 减少误操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 结语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虽然特种设备种类繁多, 但是在安全管理上都有着相通的地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因此, 需要认真做好管理工作。在使用特种设备时, 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摘要:由于特种设备具有危险性大的特点, 必须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才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特种设备的含义和危害性, 介绍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检验特种设备安全性的方法, 提出了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顾国扬.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讨论[J].经营管理者, 2011 (4) :87-88.
[2]刘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点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9) :114-115.
[3]张领, 施月涛, 张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17) :201-202.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篇9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企业、事业单位及至公共活动场所和居民社区, 特种设备拥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约650万台 (套) , 其中锅炉超过60万台、压力容器约240万台 (套) 、电梯超过160万部、起重机械150万台以上。由于维护不到位、检修不及时、安全监管不足, 及设备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原因, 近年来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屡屡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2010年, 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96起, 死亡310人, 直接经济损失6681万元。
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是重视的, 各级政府设置监管部门, 制定相关条例。例如, 国务院1982年2月6日发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以及其他安全运行规程。2003年3月11日, 国务院以第373号令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这部有91条内容的综合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次对特种设备的内涵作出明确表述。同时, 明确政府部门和制造、使用、维修单位承担的安全责任。2009年1月14日, 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对该条例修改的决定。条例内容增至103条,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由于政府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营比较重视, 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呈下降趋势。2010年比2009年事故次数减少22%, 死亡人数减少1.6%, 直接经济损失减少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10年,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采取了措施, 并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2013年6月29日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共101条,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最突出的特点有: (1) 明确了特种设备寿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及责任者; (2) 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力度; (3) 增强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加重对违法者的处罚。
《特种设备安全法》覆盖全国各地区、各行业, 这无疑将增强社会安全与稳定。对于从事生产运营和社会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来讲, 更应侧重学习和执行有针对性的条款和内容。
二、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
1. 确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
企业的法人代表, 除负责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和对投资人财产保值增值等任务外, 还必须对企业安全运营承担责任, 确保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运行不出事故, 保障职工及周边区域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设置特种设备管理部门
企业可以设置特种设备主管部门, 也可以由企业设备主管部门兼管, 明确职责。主管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工作, 包括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检验检测、修理改造、转让报废的计划实施, 履行相关手续。
3. 明确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职责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 执行各项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
(2) 制定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 包括操作规程、维护规程、检修规程, 以及对责任者的考核与奖惩办法等。
(3) 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要安排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人负责管理工作, 同时应按要求培训作业人员。
(4) 按期进行各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 发现问题要采取修理或改造措施, 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5) 及时、认真处理特种设备故障与事故, 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制定防范措施。
4. 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与规程
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企业特种设备配置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 特别要完善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
三、重视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
从设备综合工程角度讲, 设备前期管理的质量决定着设备使用期的命运, 即设备选购的好坏, 直接影响设备运行和正常与否。具体讲, 应做好设备配置工作, 内容如下。
1. 通用特种设备的选型与购置
企业常用的特种设备 (如锅炉、起重设备等) , 其生产厂家众多。在选购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性能价格比, 但性能是第一位的。保证设备性能、质量的前题是设计与制造水平。所以, 选购设备不仅要选择有生产能力的单位, 还要了解其资质、资历, 必要时还应访问用户并考察产品可靠性和售后服务。
对于大型、价值高的特种设备, 还要采用招标方式采购, 通过竞争决定优劣与取舍。
2. 非标特种设备的订货制造
一些加工企业需用非标准型号的起重机或化工企业要配置专用压力容器, 在市场上买不到, 只能请有许可证的制造厂专门设计、加工。对此, 用户要做好两件事。
(1) 要把订购设备的特殊要求, 例如:生产使用条件、尺寸与材料的选定、保证质量的加工工艺等, 明确告知承接厂家, 并与其签定订货合同。
(2) 由于特种设备对制造质量的严格要求, 用户企业除委托厂家精心制造外, 还要聘请有资质的设备监理公司派遣设备监理工程师进行全过程监造, 从审核设计图纸到监管下料与制做, 再到装配与验收。企业要与监理公司签定合同, 并把与制造厂签定的订货合同 (副本) 一并交付监理公司协助执行。
3. 特种设备的租赁使用
少数行业, 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时所使用的塔式起重机和升降机等特种设备, 都是从设备租赁站租用的。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单位应做好两件事。
(1) 签定特种设备租赁合同, 内容除租期、租金等项目外, 特别要包括设备运行的安全责任。出租方要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施工方要保证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 施工单位要对租来的设备做必要的技术检查。例如, 钢丝绳质量状况, 刹车系统灵敏可靠, 传动机构无振动与噪声等。若发现明显问题, 应由出租方负责妥善解决。
4. 特种设备的安装与验收
(1) 设备安装环节很重要, 既是设备制造过程的延续, 也是保证设备达到应有性能水平关键的一环。不同的特种设备有不同的安装技术标准, 在安装时要一丝不苟地进行调试、测量和固定。例如, 箱式电梯运行轨道的安装就相当复杂, 反复调试其平直度和运动间隙。
(2) 设备验收是设备前期管理收尾工作, 也是对这台设备配置工作成功与否的最后检验与总结。一般来讲, 设备验收包括性能验收、精度验收和负荷试验。对于多数特种设备, 主要侧重性能验收和负荷试验。例如, 对于各种压力容器要进行承压测试, 观察在设计压力下有无泄漏、变形与损坏。同时还要检查承压附件和仪表正常与否。
四、执行特种设备操作使用要求
设备使用是其一生中最长的时期, 也是发生故障与事故的主要阶段, 企业必须加强对操作使用的安全监管。对此, 《特种设备安全法》对使用环节提出17条规定。企业对设备使用的安全监管最少要做好以下3项工作。
1. 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要针对各类特种设备的结构特点和运行要求, 制订“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规定正确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并警示误操作可能造成的故障或事故。例如, 一些企业为防止事故发生, 对桥式起重机的操作提出“五不吊”的规定, 即:起重机有故障时, 不吊;起重量不明确时, 不吊;重物不在起重机工作空间 (即需斜拉) 时, 不吊;重物不在起重机操作者视线内 (又无辅助人员间接看护、指挥) 时, 不吊;重物与地面或建筑物连在一起时, 不吊。
2. 开展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检修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 并经考核取得相应资格。
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要经常巡视特种设备使用情况, 发现操作者的不规范行为, 应予以纠正;发现严重问题应责令其下岗接受处理;当发生责任事故后, 更要根据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3. 安排设备维护与检查工作
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程安排有关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查。例如, 对起重机械的钢丝绳进行重点检查, 察看有无润滑不良造成锈蚀或断丝的现象;对于装有易燃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要检查其阀门、接口等处有无泄漏迹象。相关人员进行巡检、点检要做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请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
五、坚持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与检测
《特种设备安全法》指出, 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设备故障预防的有效措施, 就是利用先进技术和精确的仪器, 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及时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故障与事故隐患。
定期检测结果可能显示正常, 但仍要坚持定期检测, 对这种貌似过剩的行为必须有正确心态, 一定要坚持保证安全的可靠作法。如果发现异常现象, 就应立即采取修复措施, 而不能带病运行。
六、根据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开展修理与改造
设备随着服役年限增长, 各种零部件均会逐步老化, 既有疲劳、腐蚀等有形磨损, 又有性能落后和价值贬低的无形磨损, 而常用的补偿方式即进行设备修理或改造以及设备更新。
1. 特种设备修理
对于特种设备来讲, 其修理工作一定要请具有特种设备修理资质的单位进行, 最好请设备原制造厂承接。
更换的零件一定要选择质量上乘、可靠耐用的正规产品, 这对特种设备修理至关重要。例如, 电梯常见故障部位之一的电气控制系统, 其元器件失效是非常危险的, 轻者引发梯门开关不灵或停机位置不准;重者会造成坠梯, 致人伤亡。2012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自动扶梯异常运行, 造成多人伤亡, 均系电气控制系统失效所致。
2. 特种设备改造
有些企业的特种设备已使用多年, 由于当年技术水平所限, 现在感到性能落后、效率低。对此应在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分析技术改造的可行性。不少企业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改造蒸汽锅炉, 优化各种技术参数, 取得节能环保高效运行效果。还有企业选用可编程控制器 (PLC) 改造特种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 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在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时, 不能仅追求提高性能与效率, 还必须保证运行安全。例如, 对旧箱式电梯进行提速改造时, 就应对原有电梯的附件、运行环境以及技术参数重新检验与核定。这包括:安全钳的检验、限速器与缓冲器的调整、箱体运行轨道的校正和箱体运行噪声的测定等。
3. 特种设备更新
各种设备均有可靠、合理的使用年限, 对特种设备更应严格限制。超期服役不仅在经济上不合算, 更主要的是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 应严格禁止。企业要对使用年限到期的特种设备及时履行报废、更新手续。报废的特种设备不准流入二手设备交易市场, 只能拆解回收。
七、开展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的含义
风险评估又称危险度评价。对于设备风险评估而言, 它是以实现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为目的,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 判断设备发生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进而为制订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表现形式
(1) 由于设备制造过程中, 原材料、毛坯以及加工工艺的缺陷致使产品质量降低, 造成固有可靠性下降, 即产品质量风险。
(2) 由于企业缺乏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措施, 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 致使管理混乱、事故与故障频发, 即管理缺失风险。
(3) 由于特种设备在运行中, 缺乏必要的维护与检查, 乃至操作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引发设备故障或事故, 即使用不当风险。
(4) 由于设备出现故障后, 没能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或更换了不合格零件, 造成故障延伸, 酿成事故, 即修理失误风险。
(5) 由于事先预料与防备不足, 当遇到不可抗力灾害时, 如地震、水灾, 会造成特种设备损坏, 即不可抗力风险。
3. 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是确定某类特种设备的风险种类以及每种风险的权重系数, 然后按公式 (1) 计算:
式中ra———表示a种特种设备的风险值
j———风险种类:质量、管理、使用、修理和不可抗力
raj———表示特种设备a在j方面的风险值
waj———表示特种设备a在j方面的权重系数
例如, 计算电梯的风险值 (即a为电梯) 。根据经验, 测定电梯自身质量所产生的风险值r′a=40, 确定其权重系数w′a=3;在管理方面产生的风险值ra2=30, 权重系数wa2=3;由于使用产生的风险值ra3=30, 权重系数wa3=5;由于修理产生的风险值ra4=30, 权重系数wa4=4;由于非控因素产生的风险值ra5=20, 权重系数wa5=1, 则可以计算出电梯的风险值ra=31.25。
以此方法计算出各类特种设备的风险值, 然后进行比较, 确定不同特种设备的运行风险, 依此制订防范对策。
应对风险的基本原则就是规避。规避的方法:一是积极防范, 不出事故;二是出了事故, 尽量减少损失。所以, 对于企业就是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 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应按照《特种设备法》提出的, 向保险公司投保“特别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险。
八、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1. 原始凭证管理
(1) 合同凭证。包括购置设备、制造设备、修理设备等活动的各种合同与协议。这类凭证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解决交易行为问题的依据。
(2) 技术凭证。包括产品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合格证明、定期性能检测记录、日常维护与检查记录, 以及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等。记载了设备使用过程及技术状况的轨迹, 也是排除故障和预防事故的技术依据。
2. 文件与资料管理
(1) 管理文件。包括国家发布有关设备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规程。
(2) 技术资料。包括设备维护与修理的技术标准、特种设备产品样本、备件手册等。
3. 档案管理
(1) 设立单台档案。每台特种设备要有专用的档案袋, 不许混装。
(2) 设立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管理员要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清理工作。
(3) 档案材料尤其是原始凭证, 只能在档案室查阅, 不准外借, 以免丢失或损坏。必要时可以提供复印件。
设备主管部门要重视档案管理, 更要重视档案的利用, 要善于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 改进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
九、对加强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联想
加强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除应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之外, 还有两件工作值得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关注、思考与实施。
1. 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配套政策与措施
《特种设备安全法》作为国家的一部法律, 不可能对许多具体的作业性和技术性问题作出详细表述。对此, 政府有关部门需制订或委托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与技术标准。例如, 特种设备修理领域的国家标准仍为空白。一些特种设备修理企业只能借鉴特种设备制造标准指导维修工作。在这方面, 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例如, 德国在保障设备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等是完善的, 有5个层次的各项规定, 即:法律 (如《设备安全法》、条例 (如《蒸汽锅炉条例》、《电梯条例》) 、部令 (如《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规范 (如AD规范) 、标准 (如DIN标准) 。这些政策措施值得借鉴。
2. 关注特种设备以外具有危险性的设备
保证企业安全运营, 除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规程外, 还要做好其他许多工作。如消防工作以及放射、辐射和有害气体泄漏等预防工作。就设备工作而言, 有3类具有危险性的设备、设施也必须加强监管。
(1) 企业供电系统和设备的控制装置。由于设备使用年限长, 许多电器装置和电缆、电线老化、绝缘失效, 不仅可能酿成短路, 引发火灾, 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此外, 对于露天或半露天安装的设备, 均应安装避雷器, 并定时检查其有效性。
企业的高电压系统有社会供电公司负责安全监管, 但对企业内中低压电气线路与装置主要靠自己负责安装, 维护与检查, 应有相应的部门和制度保证其安全运行。
(2) 企业的运输车辆。一般企业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小轿车、面包车、厢式货车和大货车, 这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非特种设备。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 引发的交通事故急剧上升。交通事故的危险, 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还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交通秩序。
对于上路的运输车辆, 政府主管部门投入大量人员、设施和监管办法, 尽量保证安全运行, 但从效果上看仍然不够。从事故原因分析, 主要是两方面, 即车辆失于维护与检修, 其技术状况下降;再有是驾驶员操纵水平低或故意违章行驶 (如超载、超速、醉驾等) 。归根结底都是企业管理与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3) 危险性大的加工机床。机械加工企业拥有各种机床, 有的具有操作危险, 例如, 冲压机床、剪切机以及具有高速旋转机构的车床、铣床、钻床。这些设备都有造成惨痛工伤的案例。对此企业设备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制订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要对设备进行安全改造, 安装红外线防护网或机械式防护门;操作人员有意或无意地出现操作失误时, 设备就会自动停机, 防止发生工伤事故。
十、后语
综上所述, 加强企业设备安全工作, 首先必须找出不安全的根源因素。用“三缺”表示, 即管理有缺失、设备有缺陷和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只要对此有清醒的认知, 就能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发布, 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由政府法规上升为国家法律, 不仅增强了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而且内容更为完整、详细, 特别是突出了执法监管和法律责任。该法的实施定会提高人们对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 对企业经营和社会活动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彬等.重视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6 (3)
[2]魏子秋等.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方法 (J) .中国设备工程, 2006 (6)
[3]徐义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模式研究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8 (2)
[4]喻颖.工业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2009 (2)
特种设备的企业管理 篇10
一、抓规范, 建立明确的特种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医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由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 对全院安全生产负总责, 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 总务科长、设备科长作为业务科室具体管理负责人, 下设特种设备安全小组, 全面负责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配置了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员, 负责监督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对特种设备建立档案台账, 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单位编号、设备型号、制造企业、出厂编号、注册登记编号、使用专管人员、操作人员、投入使用日期、下次检验时间。结合实际, 确保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有效、可操作。
二、抓落实, 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制度执行情况
医院对正在使用的3台锅炉、11部电梯、3台制冷机、高压氧舱、氧气罐等特种设备,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济宁市特检院提交书面检验申请。未经检验的或检验不合格的绝不使用。
同时, 建立了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制度, 每年一大修, 每季度一巡查;每月一专项检查, 每周一夜查 (由一名院领导在夜里12点以后查值班情况) 。管理人员每日有巡查记录、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另外, 医院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有效避免隐患。
医院大部分特种设备都和厂家或有资质的公司签订了维保协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设备运行, 并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文件, 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抓培训考核, 确保安全无事故
多年来, 医院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 做到操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并定期培训, 严禁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操作, 直到考核合格, 同时建立了培训及考核记录。每年都聘请市质监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医院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所有上岗人员都要掌握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 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 方可上岗。对持证上岗满2年的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复审, 所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都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卡。将培训与年终考核挂钩, 每年进行上半年和年终业务考试, 对考试不及格的人员, 将停岗学习职责和操作规程至少一周。
四、抓防患, 建立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制定了《特种设备事故处理预案》, 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教育, 增强能力, 做到有备无患。同时使医院在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条件、隐患治理、事故处理、应急管理和行业特殊要求等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 一旦发生事故容易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较大社会影响, 甚至影响到公共安全。医院应从制度制定、人员考核及事故预案等方面, 注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尽力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 篇11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销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包括特种设备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的专用设备的安全管理,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必需的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财政、价格、工商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应当依法报经国务院或者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报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检验检测人员证书。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使用,保证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提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第九条销售、转让二手特种设备,应当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二手特种设备在销售、转让前,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或者安全技术鉴定合格,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使用二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二手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鼓励二手特种设备进入特种设备专业市场进行交易。
第十条禁止销售、转让、出租、出借和使用下列特种设备:
(一)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二)未附有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相关文件的特种设备;
(三)未附有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相关文件的二手特种设备;
(四)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五)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十一条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在气体充装、销售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
禁止使用下列气瓶充装、销售气体:
(一)没有检验检测标识的;
(二)超过定期检验周期的;
(三)经检验检测不合格的;
(四)超过安全使用年限的。
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发现有前款第(一)、(二)项规定的气瓶,应当按规定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发现有前款第(三)、(四)项规定的气瓶,应当作出回收处理。
气瓶的回收处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锅炉房的建造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不需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的小型锅炉房建筑工程,其锅炉房的建造设计方案应当报经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
锅炉房的竣工验收报告及标明与相邻建筑距离的图纸,应当在锅炉安装前报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锅炉用水的水质、锅炉的化学清洗和停炉保养,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锅炉停用一年以上重新启用的,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合格。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履行法定的检验检测义务时,有权自主选择委托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有关部门不得对其选择委托权进行限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十日内将法定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报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应当客观、公正,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依法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禁止伪造、冒用、转让、出租和出借下列证书、文件或者标识:
(一)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书、使用登记证书、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书;
(二)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检验检测人员证书;
(三)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检验检测标识。
第十七条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用油桶等容器改装或者采用其他类似材质卷制、焊接的可以输出蒸汽、产生压力的简易设备。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执法责任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三款、第十一条第一、三款、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法销售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特种设备,并处特种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转让、出租、出借、使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转让、出租、出借、使用的特种设备,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的气瓶,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法生产、销售简易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简易设备,可以并处简易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或者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使用简易设备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拆除、销毁;逾期未改正的,予以没收或者强制拆除、销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追究行政、刑事等法律责任。
浅谈钢铁企业特种设备的安监工作 篇12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观念。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和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有力措施, 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控工作, 防止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1 钢企安全监控工作的程序
1.1 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1) 制定规章制度, 保证特种设备的档案收集齐全完整。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 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 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 (设备全套图样, 安装和使用说明书, 强度计算书, 主管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 。为加强对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按照相关特种设备管理办法规定积极参加特种设备的安装总体竣工验收。验收前, 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了解设备安装及设备实际分布情况, 向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讲解档案归档的要求。2) 明确管理职责, 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企业应明确规定特种设备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 并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和奖惩的内容。明确规定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搞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责任。使用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要注意将每台在用的压力容器进行编号登记, 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动态管理的模式, 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 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的内容, 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行设备的真实对应。3) 实施特殊管理, 提高档案利用率。为了方便利用, 可将特种设备档案单独组卷、分类、编号, 形成系统排列, 来方便广大技术人员利用档案资料, 及时处理隐患, 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降低事故率, 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1.2 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的措施
1) 加强设计、制造与安装环节的控制。生产制造特种设备的单位要在人员素质、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达到应有的水平。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制度, 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对生产制造的特种设备, 必须出具制造质量证明, 对其质量和安全负责。对某些特种设备, 安装是制造过程的延续, 只有安装完毕, 调试好并经过试运行后才能竣工验收, 交付使用。因此, 安装环节也很重要, 从事安装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必须取得安装资格证书, 才能从事安装作业。2) 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管理。加强对运行中的特种设备的检测, 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 及早防范突发事故的发生。运行中的设备检查、检测和巡视的时间、范围、项目及具体要求主要有:a.观察主机设备仪表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等变化是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有没有达到极限值等。b.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进行巡视检查, 看有无异常。特别是重点检查安全附件。如:锅炉的液位、蒸汽的压力和安全阀是否正常等。一旦发生情况, 立即报告车间和主管部门。遇有紧急情况时, 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如发现危机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 则立即停机。设备部门对重要的安全设施应存有型号规格相同、质量可靠的一定数量的备件, 以备紧急状态下的更换。c.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对关键岗位的设备要做到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做完整的记录。3)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 应通过培训教育来纠正。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 (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 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 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4)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特种设备频繁的动作, 组成特种设备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 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 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 要有日常运行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 以备查证。5) 实行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度。鉴于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对其实行安全检验制度。检验工作由国家授权的监督检验机构承担, 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 持证上岗。实践证明, 实施安全检验已发现许多的设备隐患, 避免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 在安全监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 在特种设备管理上并不是严格的按照正规的管理程序进行, 抓“违章”而忽视树立“我要安全”的安全意识。经常是事故发生后才反思事故形成的原因。我们作为特种设备的管理者要防患于未然, 要按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严格细致的做好各项点巡检。通俗的讲也就是做好前期的预防, 避免事故的发生。
2)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是安全监控中存在的又一严重问题。特种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 管理人员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管理人员要做到对设备本身的结构、工作原理了如指掌, 也要对该设备所衔接的上下道工序的工况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但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来提高专业知识, 更要凭我们管理人员的勤学苦练来积累实践经验。
3) 企业对特种设备的认识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由于企业都是以效益为中心, 所以部分企业将自己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能够直接出产品的主体设备的运行状况上面, 对于部分特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不是特别关心。当部分特种设备出现小的问题而又不影响主体设备的正常运转时, 对这些特种设备的检修能拖就拖, 一旦发生事故则悔之晚矣。企业应该让特种设备一直保持完好的运行状态, 当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时, 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排除。
4) 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是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后造成事故扩大的重要原因。作为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 日常应当将事故的应急预案准备详尽, 充分的考虑好事故发生时的各种情况及处理办法, 并定期组织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演练。
3 结语
特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都有国家、行业及企业各自详尽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折不扣的执行, 使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在企业运转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特种设备管理者在日常的生产当中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来提高自身素质, 真正做到应对设备运行当中的各种问题, 为企业的正常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文奇.特种设备及其安全对策, 2003.
【特种设备的企业管理】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1-14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09-20
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分析12-11
特种设备管理措施07-10
特种设备企业自查报告10-29
制药企业特种设备管理06-03
关于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通知10-26
新特种设备管理制度05-23
电厂特种设备管理制度09-0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