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2024-10-09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通用8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篇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3年6月1日第373号令)、质检总局2001年12月21日实施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特种设备的定义

公司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

二、特种设备的购置

公司需要购置特种设备,首先由公司计划部门列入设备购置计划,并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由设备部门负责购置。购置的设备必须是取得相应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特种设备安装、使用前必须到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有关手续。

特种设备技术资料须单独建档,并做到妥善保管。

三、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改造

安装、维修和改造特种设备由设备部门负责,必须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安装后使用前须经保定市特种设备检验所验收合格。安装、维修和改造的有关资料存入档案。

四、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规定

特种设备必须定期检验,由设备部门负责。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1个月前向保定市特种设备检验所提出检验要求。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检验周期如下:

(一)锅炉每年1次检验;

(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每6年一次全面检验。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每3年一次全面检验;

(三)起重机械每2年1次;

(四)厂内机动车每年1次;

检验合格证明由设备部门存档。

五、特种设备的使用维修

公司各使用特种设备的部门,要明确1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明确每台特种设备使用的保管人,做好设备的例行保养工作和记录好《设备运转记录》。

一般维修工作,可以由本单位进行,大修改造,必须聘请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

六、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由公司档案室和设备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档案包括:

(一)新设备的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设备大修和改造技术资料;

(三)定期检验记录;

(四)保养记录;

(五)设备运转记录。

七、设备操作人员守则:

(一)操作设备的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体检合格,并经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

(二)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全面掌握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和运行规律,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三)每天使用前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发现有故障时不得使用。

(四)使用中随时观察设备是否正常,发现故障,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

(五)严格遵守起重设备“十不吊”规定。

八、特种设备的报废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报废处理后,要向注册登记的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

九、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如倾覆、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等)后,事故单位要立即按照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求,首先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其次是要抢救国家财产,并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公司接到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信息后,应及时向保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

二OΟ七年八月十五日 附件一

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起重机械除遵守一般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外,还须遵守以下规定:

1、各种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颁发国家统一的“特种作业操作合格证”,并熟知操作机械的性能,方可独立操作。

2、起重机每班作业前应进行日常保养并作无负荷升降和运行,检查其制动器和限位器的可靠性,空运行合格,然后进入工作。严禁使用有故障的吊车。

3、如起重机起吊超过吊重35%重量,每次起升前应吊起距地面100~200mm高度检查制动,制动可靠继续作业;

4、起吊重量不得超过额定起重重量,在接近满载时,禁止同时做两种动作;每次吊物必须捆扎牢固平稳,试吊后才能起运。

5、起重机吊物运行时,重物起升高度一般不应超过1m高,不应在设备上方通过,必须从设备上方通过时,吊物底部应高出障碍物0.5m以上;

6、吊物尖锐棱角与吊索接触处,应加软垫,以免将吊索克断;严禁歪拉斜吊或吊运埋在地下的吊物。

7、操纵起重机应精力集中,遵守指挥人员的口令、手势,并注意前方有无障碍物或其它人员,吊物下严禁人员穿行或从人员上部穿行,严禁手托吊物随车行走;吊运的物品应走指定通道,并高于下面物体0.5米以上。

8、起吊重物时,吊索应保持垂直,起落平稳,尽量避免紧急刹车或冲击;当重物接近终点时应及时停车,尽可能不动用行程限位器。

9、吊物上严禁站人,严禁对吊挂的重物进行加工,严禁重物悬挂在空中停留,起重机吊着重物时严禁离开工作位置。

10、起重机作业时,严格执行“十不吊”和“八严禁”制度;

11、起重作业如遇有特殊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将重物安全平稳落地;

12、吊运结束后,将吊车停放在规定停放处,吊钩升到上限位,切断电源。

13、登高检查修理时,切断主电源,挂上标志牌;无遮栏的地方一定要使用安全带,并遵守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4、操作人员必须认真保养设备并做好设备运转记录。

附件二

叉车安全操作规程

1、叉车工必须经过保定市特种设备监督管理机构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后方能操作。

2、内燃叉式起重机出车前应检查:

(1)散热器冷却水应充足,燃油箱的油应加足;(2)润滑油及液压油油量应符合要求;

(3)制动转向,变速机构灵敏可靠,轮胎气压充足,门架及货架动作性能保持良好;(4)电气良好;(5)变速杆在空档位置

3、电瓶叉车出车前应检查

(1)蓄电池内电解液应充足,电压及电解液比重应合乎规定,各电桩头应坚固和清洁,安全熔断器应完善。(2)转向及制动灵敏可靠。门架及货架动作性能良好。

4、起步以前,司机必须观察车辆周转通路情况,并先鸣喇叭,然后开车。进出大门和在厂房内行驶,以及倒车时,速度不得超过3公里/小时;在厂区马路上行驶时,速度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

5、行驶靠右方,货叉应离地200~300毫米,两辆叉车同时行驶时,前后应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行驶时,车门两侧和铲斗内、车叉上严禁站人;严禁除司机外的其它人员坐在叉车的任何部位;时刻注意路况和前方有无障碍物以及行人,做到谨慎驾使、文明礼让。

6、不准超负荷装载,不得超重(核载量)、超高(2米)、超宽(两侧各0.2米)装载;不得装载易燃易爆物品;各种物品装载要牢固,不得倾斜。

7、叉车会让时,应该空车让重车,支线让干线,室内让室外,小转弯让大转弯。

8、叉车转弯,后退或行驶在狭窄通道,路面不平处,以及在叉路口和接近货物时,均应低速行驶。

9、叉车临时停车时,不准在道口和有坡度的路面上。

10、叉车在进出避让和转弯时,应该鸣喇叭。

11、禁止叉车货叉载人行驶和升降。

12、非紧急情况,禁止使用紧急制动。

13、叉车在行驶中发现有异状,异声和异味时,应立即检查,叉车有故障时,不得进行作业。

14、插取货物和托盘时,叉车的货叉应该对准托盘的插入孔,水平方向插入,尽量避免碰撞,取托盘时,货叉插入托盘后稍微起升,然后门架后仰。放托盘时,货叉先下降至离地面100mm左右,然后使门架前倾到垂直状态,降下托盘于地面上,脱出货叉。

15、禁止叉车使用货叉顶货,拉货。

16、叉车在插取易碎,贵重或装载不稳的货物时,要用安全绳,并应有专人引导,才能行驶。

17、不准将货物升高作长距离运输;不准单叉作业;不准用制动惯性溜放圆形或易滚货物;不准用惯性力取货。

18、作业完毕后应停于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尽量避免露天停放。内燃叉车要将变速杆置于空档。并用手制动器刹住叉车。

19、内燃叉车的发动机操作规程,应按照内燃机有关条例执行。

附件三

储气罐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操作者必须按时检查和维护储气罐的设施完好:

1、每天工作前必须用压力气体吹净罐中残留的冷凝水,工作结束必须打开罐底的排气阀门,将压力空气排空,将阀门关闭。

2、必须检查压力表是否完好,安全阀每月应手动试验放气一次,以防密封面粘联。

3、储气罐附近严禁热源并禁止撞击;外表应涂漆保护。

4、严格按储气罐标明的额定压力使用,不得超载使用。

5、储气罐周围保持卫生,不得堆放其它物品。

6、工作中要时常巡查,发现异常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马上停止空气压缩机。

7、气罐使用和运用情况应及时认真记录到运转记录中。

附件四

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1、凡操作0.07Mpa以上压力的锅炉司炉人员必须执行本规程。

2、锅炉司炉人员必须年满十八岁,身体健康,并经考试合格,持有操作合格证。

3、值班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或兼作其它无关的工作。锅炉熄火后,压力虽未降至大气压,可以不用看管,但锅炉房必须上锁。

4、司炉人员必须熟悉锅炉房内的一切设备。

5、锅炉房内应有充足照明。

6、未经司炉人员允许,其它人员禁止进入锅炉房。

7、新装锅炉使用前,必须将锅炉的技术文件及有关证件送当地 劳动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新修或停用过的锅炉,须经仔细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点火。

9、锅炉点火前,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检查锅炉内部有无遗留下的工具或其它杂物。(2)检查主汽管,给水管、排污阀等的临时堵头、堵板是否已经取掉;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排污阀、总汽阀、给水设备是否已经装好,各部分螺栓是否上紧。(3)试验各部分的阀门是否灵活。

(4)检查压力表是否以超过检验期,最高压力红线标志是否明显,指针是否停在零位,连接压力管子的开关和阀门是否在开启位置,有无检验单位的铅封。

(5)水位表上的汽水开关应该打开,放水开关应该关阀,最高及最低水位线应该明显,玻璃管(板)应该明亮。(6)检查有无杂物妨碍安全阀的动作。

10、检查完毕,向炉内加水至水位表的1/3时停止,即可点火。

11、点火前先打开档风板和灰门做十几分钟的自然通风,有鼓风机时应开动三四分钟进行通风,然后关闭挡风板和灰门,开始点火。

12、点火时应缓慢燃烧,减低通风,炉内火势要均匀,慢慢加热和均匀膨胀,点火时间延续2~3小时。应经常注意水位表水位、压力表指针的情况是否良好。

13、当锅炉汽压上升到0.005~0.1MPa时,应冲洗水位表。具体方法如下:

(1)开启放水开关,使汽连管、水连管、玻璃管(板)得到冲洗。

(2)关闭水开关,冲洗汽连开关和玻璃管(板)

(3)开启水开关,关闭汽开关,冲洗水连管和玻璃管(板)(4)关闭水开关,开启汽开关,检查锅炉水位,这时水位应迅速上升,并有轻微波动。如果水位上升缓慢,表明水位表的水连管还不畅通,应继续冲洗至正常为止。冲洗的动作要缓慢,以免玻璃管破裂。在操作时,脸部不要正对玻璃管,以免玻璃管炸裂伤人。

14、当锅炉压力上升到工作压力时,试验给水设备是否良好。

15、送气前司炉人员应与用汽部门联系,稍开蒸汽阀暖管再缓慢开大送汽。蒸汽阀全开后应回旋半圈,防止蒸汽阀因垫胀而卡死。

16、两台锅炉并联使用时,正式送汽前,应检查锅炉内的蒸汽压力与主锅炉的压力是否相称。锅炉内的蒸汽压力应低于主锅炉压力0.02MPa(0.2公斤/厘米²)

17、正常运行时,锅炉内的水位应在最高与最低之间,变动应当轻微。

18、压力表的指示数值,不得超过最高容许工作压力。

19、水位表不得有泄漏现象,每班至少应清洗一次。水表玻璃管应有防护罩。

20、严禁一切可能影响安全阀动作或可能造成安全阀动作不准确的行为。

21、安全阀出现故障时,应随时停炉检修。

22、安全阀压力应按下列数据调整:

双筒式第一阀应较工作压力增加0.2Kg/cm²;二阀应较工作压力增加0.2Kg/cm²;单筒式应较工作压力增加0.2Kg/cm²。

23、如果安全阀已在排汽,而压力表只指到最高压力红线,应检查原因,进行处理。

24、如果发生汽水共腾,或水位表产生泡沫,应减低负荷,冲洗水位表,进行排污放水。

25、根据煤灰的厚度,确定每班清炉次数,一般为1~3次。清炉应在低负荷时进行。禁止在炉前用水浇熄炉灰。

26、锅炉供汽时,严禁在炉体上进行焊接锤击以及拧紧人孔,手孔螺帽等修理工作。

27、禁止用管子或铁棍撬动各阀门,以免折断。开关阀门时应缓慢。

28、埋火前应先将炉排的炉灰扒去,把燃煤往后推,使燃煤堆集在一起,然后投入比较湿的煤,把燃煤压住,关闭挡风板,适当打开灰门、炉门向炉内上水,保持水位在标准水位上两厘米。

29、埋火后仍应经常检查炉水和汽压的变化,防止燃煤复燃或熄灭。

30、停炉或熄炉检修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停止向火室内供给燃料,关闭挡风板,停止送风,若并炉使用时应将炉内主汽阀关闭;

(2)锅炉内的水位应保持高于水位表正常水位2cm;(3)将火室内的燃煤扒出;

(4)打开挡风板使锅炉和烟道内的余热逐渐散发;(5)经过6~12小时后,洗除煤灰,煤渣;

(6)当锅炉汽压降至1.5大气压时。打开空气阀或提起安全阀,将蒸汽排出;

(7)排完蒸汽一小时后,打开入孔道门。在操作时,要用绳子或铁丝栓住螺杆,防止卸下螺帽后,拿不住打伤人。(8)当炉水温降到40~50℃时,才可将炉水放出。

31、锅炉放水完毕,应立即进入锅炉清除水垢,否则水垢干后清除比较困难。

32、禁止向大室内浇水熄灭。

33、遇有下列情况量,应立即采取事故停炉措施;并报告主管人员;

(1)汽压迅速上升,超过最高许可压力,虽已减少送风,并加强注水,安全阀以喷汽,但锅炉压力仍继续上升;(2)水位表看不见水位,采用叫水法进行试验,仍不见水(说明水位已在水连管以下);

(3)虽加强注水,锅炉水位仍继续下降;

(4)水位表,验水开关、安全阀、压力表损坏,短时不能修复;

(5)附属水管、汽管、火管等爆炸;破裂;发生严重泄露;(6)锅炉炉身发生变形,裂纹,鼓包;(7)易熔塞熔化;

(8)发生其它故障,有引起危险事故的可能。

34、事故停炉应按停火程序进行处理。如不是缺水或漏水,在紧急停炉前,仍可向炉内供水,降低汽压。遇到缺水事故严禁进水或提升安全阀排汽,变动出气阀门等任何工作,防止锅炉受到急剧的应力变化而事故扩大。

35、如火灾威胁到锅炉房,工作人员不得擅离职守,应沉着并实行紧急停炉,同时向炉内加强注水,并将蒸汽排出室外。

36、锅炉应有运行日记,记录运行情况,交接班人应签章。

37、如接班人未按时到班,值班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38、锅炉发生事故或进行重大操作,禁止交接班。

39、醉酒或患病的司炉人员不得值班。40、司炉人员作好下列工作才能交班:(1)清除炉渣,炉灰;

(2)锅炉设备及各项工具整理清洁;(3)将运行情况记在运行日记内;(4)向接班人员详细介绍注意事项。

41、如前班发生事故,接班人员应协助前班处理完毕后才能接班。

42、接班的司炉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

(1)检查压力表指针动作是否灵敏。有三通开关的压力表还应作冲洗试验;

(2)冲洗水位表和验水开关,检查锅炉水位是否正常;(3)检查安全阀铅封是否完整,有无漏汽,并做手动提升试验;

(4)试验注水器,水泵等的作用是否良好;(5)检查所有水阀是否良好,并检查它们的开度;(6)检查锅炉各部分是否有鼓包、泄漏、裂纹情况;(7)检查各项安全设备,材料备品、灭火工具,维修工具等是否完整;

(8)检查压力表、水位表、给水设备和照明设备是否良好。

43、接班人员检查完毕,认为合格,即应对锅炉设备的完好负责。交班人员应在运行日记薄上签字。

44、锅炉洗炉间隔时间应根据水质及水垢情况而定。

45、洗炉时应按第30条的顺序进行停炉,当放出炉水后,应立即用水冲洗炉内水质(水压应在2-4Kg/cm²)。水垢厚度不超过0.5mm,局部水垢厚度不超过1mm时,若冲洗不掉可用着碱法人工铲除。铲除时不得损伤钢板。

46、洗炉的同时应检修各种附件,并清除锅炉各处烟灰及炉渣。

47、洗炉后必须将本次洗炉日期、洗检情况,详细记录于运行日记内,以便查考。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篇2

一、抓规范, 建立明确的特种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医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由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 对全院安全生产负总责, 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 总务科长、设备科长作为业务科室具体管理负责人, 下设特种设备安全小组, 全面负责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配置了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员, 负责监督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对特种设备建立档案台账, 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单位编号、设备型号、制造企业、出厂编号、注册登记编号、使用专管人员、操作人员、投入使用日期、下次检验时间。结合实际, 确保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有效、可操作。

二、抓落实, 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制度执行情况

医院对正在使用的3台锅炉、11部电梯、3台制冷机、高压氧舱、氧气罐等特种设备,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济宁市特检院提交书面检验申请。未经检验的或检验不合格的绝不使用。

同时, 建立了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制度, 每年一大修, 每季度一巡查;每月一专项检查, 每周一夜查 (由一名院领导在夜里12点以后查值班情况) 。管理人员每日有巡查记录、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另外, 医院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有效避免隐患。

医院大部分特种设备都和厂家或有资质的公司签订了维保协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设备运行, 并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文件, 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抓培训考核, 确保安全无事故

多年来, 医院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 做到操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并定期培训, 严禁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操作, 直到考核合格, 同时建立了培训及考核记录。每年都聘请市质监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医院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所有上岗人员都要掌握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 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 方可上岗。对持证上岗满2年的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复审, 所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都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卡。将培训与年终考核挂钩, 每年进行上半年和年终业务考试, 对考试不及格的人员, 将停岗学习职责和操作规程至少一周。

四、抓防患, 建立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制定了《特种设备事故处理预案》, 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教育, 增强能力, 做到有备无患。同时使医院在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条件、隐患治理、事故处理、应急管理和行业特殊要求等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 一旦发生事故容易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较大社会影响, 甚至影响到公共安全。医院应从制度制定、人员考核及事故预案等方面, 注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尽力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设施设备不断增加,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比重逐渐加大。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给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锅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另外,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多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所属权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起重机等非试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易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起重机、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有用电加热、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在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电梯突然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气瓶火灾等具体表现形式。

2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些是出于安排人才家属的考虑,大多学历不高,有些是与原来专业知识不对口,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而有些人年纪较大,接受特种设备管理的能力本身有限。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基础上,从注重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的比例。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乃是管理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在教师方面,要求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操作规程非常熟悉,向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授的第一课,应该是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课,在接下来的各项实验中,也都要贯穿安全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在今后进行的实验或科研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就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

2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从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维修等环节都要严格管理。要改变由保卫部门只负责事故后管理的简单模式,采取设备管理部门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多部门联合,并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管理各阶段的职责,进行全程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所属实验室安全

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学科可根据情况再设一个学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树立从上到下、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新观念。设立专门管理单位,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全校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工作。

3加强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培养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安全防护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每年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几次特种设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集中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及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对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的职工进行通报表扬、资金鼓励等多种奖励形式,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将其安全管理业绩直接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对于极少数不能胜任岗位的职工实行短期暂时下岗,到期后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聘任,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流动管理机制,使其产生危机感,责任意识逐步提升,从而促进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4推行两级管理,实现网络化动态监管。特种设备应注重档案管理。两级管理有助于二级单位管理工作的细化和优化,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简化了校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了信息交流快速通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各二级管理单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新购入的设备进行特种设备鉴定确认,确定为特种设备的仪器设备则要注册登记,详细记录和掌握特种设备的地址、设备名称、设备功能、设备台数、设备种类和使用单位的联系电话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服务网络,对特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对不合格或故障设备作出迅速处理反应,校级职能部门对大型的新增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采购和安装进行监理,防止设备竟标压价和安装偷工减料等现象,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验收环节聘请专家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形成双保险,保证投入使用后安全运行,设备运行中按照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加强对保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设备要坚决予以停用或拆除,处理不了的要报告当地政府以便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5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有章可循,除了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和健全适合高校基本校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不同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较为详细的日常检查维护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具体要求。规章制度是实践的总结,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全面贯彻现有条例的同时,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听取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和更优质服务。

6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特种设备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使用特种设备就有危险,就有发生事故并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后果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及不同的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特种设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指挥学生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力争无人员伤亡。并且,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扑灭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有人员伤亡等情况,要做到事故应急救援不拖延、不推诿,并立即送伤员到医院进行抢救,有关单位负责人要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助工作,校设备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发生重大的特种设备事故或当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警和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协助市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和责任认定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根据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宿迁南钢金鑫轧钢有限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锅炉、起重机械。

1、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液体的气瓶等。

2、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3、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4、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水平移动重物的机械化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第三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改造,是指改变原特种设备主要受力结构件、主要材料、主要配置、控制系统,致使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

维修,是指拆卸或更换原有主要零部件、调整控制系统、更换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但不改变特种设备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修理活动。

重大维修,是指拆卸或者更换原有主要受力结构件、主要配置、控制系统,但不改变特种设备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维修活动。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第五条机电部:为特种设备的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1、对特种设备的采购、制造控制、安装、改造和竣工验收等负责,要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发布的有关文件、规程、规定和标准。

2、对施工中使用到的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

3、对特种设备进行专业点检和日常修理。

第六条安保部: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检测主管部门,承担下列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关于特种设备的法规、条例、标准、规定等,并监督检查各使用单位执行情况。

2、负责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等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和安全技术方案的审核。

3、负责协调特种设备的法定检验,督促各单位及时申报检测,制定检测计划并实施,及时纠正偏离项。

4、负责对特种设备重大事故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按有关事故管理办法及时向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5、参与新上特种设备的招标、验收以及安装、维修、改造工程的竣工验收。

6、负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和注销手续。

第三章购置、安装、维修

第七条机械电气部所购设备须为具有本专业相应资质的专业厂家生产。

第八条所购特种设备必须由机械电气部、安保部等单位,按照有关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提交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

第九条特种设备出厂时,机电部应当向生产厂家索取“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资料。

第十条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维修单位,应当有与特种设备维修相适应的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以及必要的检测手段,并经机电部、安保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维修活动。

第十一条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通过公司资质审查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由机电部负责督促施工方将拟进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报告**市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并到安保部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施工。

第十二条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移装、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监督检验报告移交机电部,机电部复验无误后将其移交存入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第十三条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移装、维修结束后,安装单位必须携带以上设备出厂的有关技术资料、调试纪录、自检报告、监督检验报告等,与安保部联系后,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检测验收,并办理登记、注册和《使用许可证》,无证设备任何单位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起重机械大中修后,必须由**市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市质监局

进行有关监督检验。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领导,是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全面负责,并应指定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

第十七条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必须了解特种设备的性能和参数,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应包括原始技术资料和使用情况记录资料,档案中应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使用参数、材质、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保证书、产品竣工图、检验报告、使用许可证、安装使用说明书、安全附件校验记录、检修记录、操作条件、电气原理及敷线图、事故记录等,统一由机电部归档管理。使用单位和机电部技术档案资料相重复的,机电部保留原件,使用单位保留复印件。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第十九条使用单位根据特种设备的工作性质、特点和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编制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和维护规程,安保部予以审查确认。

第二十条报废标准:

1、起重机械的主要受力构件丧失整体稳定性时,应报废;主要受力构件发生腐蚀(达原尺寸10%)、裂纹、塑性变形超限值,如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时,应及时报废;对于一般桥式类型起重机,当小车处于跨中,并且在额定载荷下,主梁跨中的下挠值在水平线下,达到跨度的1/700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2、压力容器的报废以检测报告书为依据。

第二十一条特种设备经检验判废后,不准再作为特种设备使用,不准以特种设备转让和销售,并及时到安保部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二十二条机械电气部应当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安保部提出定期检测要求,未经定期检测或者检测不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三条做好特种设备的管理,机电部及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三级点检(专业点检、维修工点检、操作工点检),对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并认真填写好点检记录,实行闭环管理。

第二十四条特种设备的变更,由机电部提供相关资料,向安保部备案。

第二十五条特种设备在运行中一旦发生危及安全的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必须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立即向安保部、机电部报告。

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发生设备和人身安全事故,必须及时向安保部报告,安保部依次向上级部门报告。

第二十七条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有权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的,有权越级上报:

1、设备处于异常状况,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

2、特种设备长时间在超过设计运行参数的情况下运行的;

3、特种设备受到意外损害,仍不停止合格车检查;

4、特种设备超过定期检验周期,不安排进行检验的;

5、隐瞒重大事故,不按规定上报的。

第五章检验检测

第二十八条起重机械每两年检测一次,压力容器根据安全状况等级以检测报告规定期限为准。

第二十九条新投用的特种设备,由安保部牵头,机电部、设备制造厂、安装单位配合落实安全检验检测。

第三十条若特种设备经检验检测存在隐患,由制造厂、安装单位或机电部按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改知书》要求及时安排整改。

第六章处罚细则

第三十一条违反规定造成特种设备事故、人员伤亡事故,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所购特种设备未经验收合格后就进入公司,扣罚机电部部1000元/台。

第三十三条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大修过程,必须经**市质监局监督检验,未经检测就投入使用的,按责任大小每台罚机械电气部、使用单位500~1000元。

第三十四条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的安装、移装、改造结束后,机械电气部须督促安装单位携带以上设备出厂的有关技术资料、调试纪录、自检报告等,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检测验收,并办理登记、注册和《使用许可证》。无证设备投入使用的,每台罚机械电气部、使用单位500~1000元。

起重机械大中修后,必须由**市质监局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否则按责任大小每台罚机械电气部、使用单位500~1000元。

第三十五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的,扣罚使用单位500-1000元。

第三十六条发生特种设备事故,隐瞒不报的,罚使用单位1000元,罚使用单位主要领导500元。因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导致人员工伤的,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七条特种设备经检验判废后,不准再作为特种设备使用,不准以特种设备转让销售,并及时办理有关注销手续。否则扣罚机电部、安保部各1000元/台。

第三十八条经检验、检测存在问题的特种设备,每项罚使用单位100元。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内容 篇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1、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聘用专(兼)职管理人员情况 2、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3、教育培训、操作规程等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4、特种设备档案、作业人员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情况

5、建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和执行情况

6、特种设备隐患治理、监控情况

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方面:

1、设备是否经过制造监督检验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并检验合格

2、是否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并在检验有效期内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是否持有有效证件

4、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按规定进行检验(校验),是否能有效工作

5、特种设备的运行是否有真实的运行记录,是否在规定参数范围内运行 6、是否对特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是否有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对维护保养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有效的处置

7、是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是否具备应急救援能力,是否按预案要求进行演练,对应急救援装备和急救物品的配备、存放、检查维护是否符合要求

8、对雨雪冰冻、大风等自然灾害损坏的特种设备是否已进行必要的维修及检验 9、使用单位是否存在下列违规行为:

使用单位是否存在下列违规行为指以下几种情况:

(1)对长管拖车进行非法改造;

(2)常压锅炉承压使用,小型汽水两用炉超压使用,或非法改造;

(3)氢氧等气体充装单位不设置防止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错装和防止不相容气体错装的装置;

(4)气瓶充装单位对超期未检、报废气瓶及钢印标记不清的气瓶进行充装,未按规定对报废气瓶进行处理;

(5)电梯使用单位不制定管理办法和三角钥匙管理制度,报警铃未连接到24小时有人的场所;

(6)冶金起重机械使用单位未将整治要求落实到位;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篇6

1.目的

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有关法规的有关规定,加强公司特种设备的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2.1 本制度适用公司区域内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设备以及厂内机动车辆(叉车)。

2.2 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和使用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3.职责分工

3.1 企业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3.2 设备部负责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厂、部)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并配备专管人员。

3.3 取得特种设备作业资格证的人员负责分管设备的安全使用。

3.4 公司安环部及各单位安全生产科(兼职安全员)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

4.工作内容

4.1 设备部负责全公司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工作内容:

4.1.1负责组织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总局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规程、规定及文件要求。

4.1.2负责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安全装置的校验、及专业性安全检查工作。4.1.3负责组织特种设备的检验及修理工作。

4.1.4负责检查特种设备的修理和改造工作。组织特种设备专业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

4.1.5负责组织编制、审核、汇总和上报特种设备的年、季度检修计划和统计年报。

4.1.6组织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及上报工作。

4.1.7审核特种设备的检验、检修、更新改造方案和竣工验收。4.1.8负责组织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定(指导应急演练)、特种设备档案和资料管理工作。

4.1.9配合企管部开展特种设备使用证的取证工作。4.2 安环部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工作。工作内容:

4.2.1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

4.2.2参与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并对预防事故的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2.3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公司特种设备专业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

4.2.4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和管理。4.2.5配合设备部开展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定期演练。4.3企管部

4.3.1 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4.3.2负责特种设备使用证的取证工作。4.4 使用单位的工作内容

4.4.1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管理,组织编制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台账建立、检修计划的制定,并检查执行情况。

4.4.2参与特种设备的检修、检验后的竣工验收工作,并按规定登记上报和保管有关资料。4.4.3做好使用的特种设备相关安全装置的定期维修、保养工作。4.4.4配合公司相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取证、效验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与事故调查处理及上报工作。

4.4.5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公司特种设备专业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和本单位内部特种设备的相关培训工作。

4.5 作业人员工作内容

4.5.1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4.5.2定期参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4.5.3负责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装置、附件的日常检查、维护、保养。

4.5.4发现特种设备隐患及时向本单位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6 安全使用和管理

4.6.1 使用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经本企业批准,并参加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培训和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4.6.2 使用特种设备必须在有效的检验周期内,并取得相关登记证和使用证。

4.6.3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特种设备的技术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b.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c.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纪录。

d.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e.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4.6.4 特种设备应挂上相应设备铭牌和使用登记证标志。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扶着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6.5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取得国家或当地政府规定的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4.6.6 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有特殊规定的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按相关规定执行),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4.6.7 使用部门应严格遵守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规定。4.6.8 各单位(厂、部)内生产、新建、技措等项目中涉及的特种设备,应报请设备部,经同意后方可交施工单位施工。竣工后应由设备部、施工单位、使用部门共同验收。

4.6.9 设备部、使用单位需定期组织季节性、专业性、日常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做好事故防范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4.7 事故应急处理

4.7.1任何人发现特种设备出现异常、损坏造成停产、损失或需修复时应及时逐级上报。

4.7.2 一般和微小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组织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重大事故由公司主管领导指定有关部门及人员组织成事故调查组。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4.7.3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请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

医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篇7

1 特种设备的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超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有2个基本特征:一是“涉及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影响公共安全;二是“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较大社会影响,潜在危险性较大。下面针对我院在用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和电梯分别给予解读。

1.1 锅炉

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其范围规定为容积≥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锅炉必不可少的安全附件是压力表、水位计和安全阀。

1.2 压力容器

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2.5 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0.2 MPa(表压);且压力与容器的乘积≥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60℃的液体的气瓶、医用氧舱等。

1.3 电梯

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以及杂物电梯和液压电梯等。

2 安全管理制度

2.1 建立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检制度

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申请。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建立特种设备医院自查制度,每月应组织1次特种设备全面检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每日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进行巡查。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现象,应当对其立即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严禁特种设备带“病”运行。

2.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熟悉掌握相关法规规定和业务知识,并经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管理工作。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上岗。

(2)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档案和台账,对持证上岗满2年的,及时通知复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超期的须复审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3)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及时安排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机构等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学习考核记录存档。

(4)按规定定期配发特种设备作业劳动防护用品,改善特种设备操作条件,稳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队伍。

2.3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管理制度

(1)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携带有关资料到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时应携带以下材料:(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2)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报告。(3)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5)电梯设备注册登记,并应有维修保养合同和维保单位的资格证书和维保人员的操作证书。

(3)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后,应把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标识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

2.4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应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材料应完整、准确,技术档案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由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档案的整理、归类和装订编号。(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材料应妥善保管,保证完整、完好、真实,不得随意涂改或篡改,不得任意抽取有关资料。借用、借阅应办理相关手续。(3)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后,应编制企业特种设备台账,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单位编号、设备型号、制造企业、出厂编号、注册登记编号、使用专管人员、操作人员、投入使用日期、下次定期检验时间、维修维护时间、是否停用、报废期限等信息。(4)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收集特种设备检修、检验等记录材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整理归档。

2.5 特种设备停用申报和报废注销制度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发现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的,应及时报告分管院长,经确认应预报废的特种设备,经院长签字同意后作报废处理。报废的特种设备如一时不能拆除的,应切断电源,切断管线,并挂贴报废标识。

(2)因生产原因暂停使用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切断电源,并视停用情况切断管线,做好保养工作,挂贴停用标识。

(3)报废(含出卖)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在停用起30日内携带有关资料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停用1年以上的特种设备也应在停用起30日内携带有关资料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停用手续。

2.6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1)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或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院部或有关领导。

(2)院部或有关领导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爆炸、火灾事故同时报告当地消防部门),事故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时间;发生事故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等。

(3)院长或主管安全、特种设备的处长启动事故应急措施和求援预案,成立现场指挥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现场救护、现场保卫、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

(4)保护好事故现场。(1)加强现场警戒保卫,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防止现场破坏,进入现场人员应履行登记手续。(2)为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而需要改变现场状况时,必须做好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像或者拍照。(3)不得随意改变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不得移动或取走现场的任何物品,不得改变现场设备、管子、管件、阀门、控制和保护装置、仪器仪表的位置、状态以及显示数字或指针的位置等。

(5)对人员伤亡事故及重大经济损失事故,企业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并妥善做好死伤人员抚恤等善后工作。

(6)对轻伤事故及一般设备事故,由院部组织特种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有关部门,及工会等有关人员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开展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后,对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要按院规院纪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有关材料应存入医院档案室。发生事故特种设备应在档案中存入事故情况记录。

(7)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要总结事故经验教训,根据事故原因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并切实落实。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领导。

3 电梯日常使用的注意事项

电梯作为一种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近期电梯事故频繁发生,究其原因,除少数为技术方面的问题,大多是人为因素,因此,电梯的安全知识普及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电梯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遵守额定人员、额定载重量及轿厢内铭牌上所载事项。

(2)不要随便触摸按钮、开关,盲目操作是引起故障和损坏的主要原因。

(3)装卸货物或推小车乘梯时,不要碰撞厅、轿门,以免引起门的变形,影响正常的开闭。

(4)在轿厢内不要玩耍和跳跃,以免引起安全装置误动作,发生困人事故。

(5)在开门之际,不要触摸厅、轿门,以免夹手。(6)幼儿乘梯一定要有大人陪同。

(7)万一被困在电梯轿厢内,不要强行开门外出,因为电梯随时可能运行,容易发生危险。要使用警铃、对讲机或手机与外界联系,听取指导,等候救援。在被救援前,呆在电梯轿厢里是最安全的。

(8)地震、火灾时,勿使用电梯逃生。

(9)乘坐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时,应注意不要让孩子攀爬扶手带,以免造成挤伤或坠落事故,注意衣物鞋袜不要被扶梯两侧和梯极之间的缝隙夹住,以免造成事故。

通过对特种设备的定义、管理制度的分析,以及针对医院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的特点,加强对医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教育,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医院自开诊以来没有发生过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特种设备的定义、管理制度的解读,以及对电梯日常使用注意事项的介绍,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特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卫兵.浅谈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47.

[2]罗安东.医院医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49-50

[3]张亚敏.医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9(10):42-44.

[4]叶敏.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分析及措施[J].科技资讯,2009(29):39.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管窥 篇8

关键词: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41-2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将有力的推动了机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可是,现阶段,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化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良好态势,这对于安全建设方面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只追求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发展背后的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认识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对于我国经济建的重大意义。

1 特种设备概述

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这些具体的特种设备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2 机电类特种设备不安全事故产生分析

我们在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的认识到这几年来我国在该项管理中的漏洞,这些疏忽大意,从而酿成巨大的损失是得不偿失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2.1 机电类特种设备没有重视生产过程

一些机电设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多种形态的意识,这对于生产的质量而言肯定会发生漏洞,所以,要从具体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管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例如,锅炉、电梯机电类特种设备由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严把制作质量,从而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举不胜举。从而有效的保护机电运行工作的安全。所以,我们重视生产设备的质量,杜绝一些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使用,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降低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为了有效的将机电类特种设备管理的更加科学化,我们必须从抓好具体的安装方面着手,对于一些技术人员要从严管理,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不安事故的发生。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让他们学会处理应急事件,并且让他们发挥好各自的技能,为维护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来我国的一些从业人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机电特种设备安全性的保障,所以,当前,要一手抓好质量安全的保障,另一手还需要从强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的工作。

2.3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化的施工是关键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具体工作还需要从抓好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因为要改变一些错误的做法,就得紧紧依靠当前的实际规范操作技能是关键,如果该项技术实际操作不到位,或者是由于操作不熟练将会严重影响到实际生产的工作质量,所以,要在不断的追求发展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强化按规定办事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不走弯路,少出差错。然而,在面临诸多不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化管理时,将会严重制约机电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都将带来新的挑战,其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只强调发展,而忽视规定和管理办法往往将成为竭泽而渔的误区。

2.4 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是关键

为保证机电类特种设备能够沿着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工作,我们必须从重视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严把质量技术关,另一方面更应该着手从具体的安全运营和维护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将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进程中推向更加有序。然而,要做到这些方面不是很容易就能够完成的,这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摸索寻找新的突破口,强化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们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够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的问题,是一定要着眼于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是盲从,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如果在进行科学化的解决具体的操作误差时,还不能够及时的化解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的错误时,就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不安事故发生,所以要从重视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方面上下功夫,才能够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作。

3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3.1 重视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

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是关乎机电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如果不处理好该种设备的质量,将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秩序稳固前进的步伐。因为,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不仔细的麻痹大意心里,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在企业品牌中的地位,所以,强化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观念已不容忽视,他将严重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将影响到企业的品牌效应。往往由于不重视特种设备的质量,从而发生一系列的不安全事故将会比较严重的造成机电设备管理松散的局面,因此,要从具体的强化设备意识上抓起,牢牢的把握好质量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2 提高各环节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因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首先,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具体的使用环境,积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尤其在安全操作、档案管理等方面更应进行严格的规定;其次,定期整理设备安装、运行等环节产生的数据资料并及时归档;最后,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内容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且实践表明安装过程中容易给作业人员造成伤害,为此,应加强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挥操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3 严查违规作业人员

机电类特种设备本身具有较高危险性,如在安装、运行操作过程中违规操作,会大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此,除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制度外,还应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即定期举行安全教育讲座活动,要求每个作业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规范标准进行操作。

3.4 规范技术检验人员工作流程

技术检验是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部门应将设备技术检验当做重要工作落实,尤其应加强规范检验工作流程。首先,编制技术检验手册,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检验内容及检验流程操作。同时,定期进行技术检验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以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其次,加强技术检验细节管理,例如,记录检验数据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记录,确保记录内容清晰、可见,尤其应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如需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应标清楚。

4 结束语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重于泰山,他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为推动生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面临一系列的重大不安全事故面前,我们只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从强化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开始,这才符合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杨胜州.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2] 徐林.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的关键环节[J].华章,2014,12:377.

[3] 吕琼.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 顾爱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上一篇:项目民工学校管理办法下一篇:188班禁毒防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