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精选8篇)
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篇1
总则
1.监察条例的制定是首先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
3.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4.国家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防范事故的能力,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国家鼓励特备节能技术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特备技能技术创新和应用。
特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备检测机构,要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国家鼓励实行特备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事故赔偿能力。
特备生产
1.特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备的负责
2.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应当进行型式试验的特备产品部件或者试制特备新产品新部件新材料,必须进行型式试验和能效测试。
3.锅炉、电梯等特备的维修单位,应当有与特备维修相适应的以及必要的经省特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维修活动。
4.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有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条例虚的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质量以及安全运行设计的质量问题负责。
5.电梯安装施工过程中,电梯安装单位要服从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并订立合同,明确各自安全责任。电梯井道的土建工程必须符合建筑工程质量要求。
6.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和维修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电梯制造单位委托或者同意其他单位进行电梯安装等活动的,应当对其安装等活动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电梯安改等活动结束后,电梯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电梯进行校验和调试,并对其结果负责。
7.锅炉、电梯等特备的改造、维修竣工后,安改维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将其存入该特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特备的使用
1.特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备的显著位置。
2.特备使用单位应当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备,不得继续使用。
3.特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特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当向原登记的特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4.5.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电梯维保单位,应当对其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
6.特备使用单位应当对保证特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备安全、节能知识。特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7.特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有关负责人报告。
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
1.损检测服务的特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那个经国务院特备安全管理部门核准。
2.特备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具备
3.特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对涉及的被检测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特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4.特备检测机构进行特备检测,5.特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察时,特备安全监察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的特备安全监察人员证件。如过程中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在采取必要措施的同时,及时向上级特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
1.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2.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3.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4.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万元以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也为一般事故。
5.特备安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特备应急预案,特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特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要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备安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汇报。对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国务院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
6.法律责任
所有选项中,凡是出现触犯刑律的,都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机或者部件型式试验的,由特备安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处2万以上10以下罚款。
2.未经许可,已经实施安改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限期由取得许可的单位重新安改,处10万以上50万以下罚款
3.的,由特备安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处违法生产销售货值金额30%以下罚款
4.5.锅炉、电梯等特备的改造维修单位,在管部门即自行施工的,或者验收后30日内未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锅炉电梯等特备使用单位的,由特备安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6.(一)未按条例规定对电梯进行校验、调试的(二)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了解时,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向特备安监管部门报告的。
7.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相应资格:
(一)未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的(二)不在符合条例规定或者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条件继续从事特备生产检测的(三)未依照条例规定或者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设备生产检测的(四)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书或监督检验报告的。
8.记的特备安监管部门办理注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以上20万以下罚款。
9.由特备安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特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万以上5万以下罚款。
10.罚款,较大事故20万以上50万以下罚款,重大事故50万以上200万以下罚款。
11.定处以罚款,一般事故处上一年年收入30%罚款,较大事故40%,重大事故60%。
12.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汇报的,予以批评教育、处分,情节严重的,撤销特备作业人员资格。
13.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万以上20万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相应资格。
特备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1.锅炉、电梯等特备的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备作业人员,特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目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发布
2.区内的特备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3.特备作业人员考试和审核发证程序包括:4.: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并满足申请从事的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由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文化程度,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工作经历。特备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由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分级负责,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决定具体的发证分级范围,负责对考核发证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5.方可在许可项目范围内作业
6.:的监督检查,积极参加特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特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拒绝违章指挥,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7.特备证4年内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不间断作业要求和安全、节能教育培训要求,且无违章操作或者管理等不良记录、未造成事故的,发证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准予复审合格。复审不合格、逾期未复审的,其特备证予以注销。
8.持证作业人员以考试作弊或者以其他欺骗方式取得证的,违反特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未立即报告,考试机构或者发证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发证范围考核发证的。考证作弊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9.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10.考试结束后,考试机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江考试结果告知申请人并公布考试成绩。对同意受理的申请,发证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批准手续,准予发证的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发证。特备使用补充
特备使用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特备安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处2000以上2万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使用或停产停业整顿:
(一)特备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未向特备安监管部门登记,擅自将其投入使用的(二)未建立特备安全技术档案的(三)未按规定对在用特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的,或者对在用特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的(四)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1个月前向特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的(五)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备的(六)特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投入使用的(七)未制定专项预案的(八)未按规定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的(九)特备不符合能效指标,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的。特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六)高耗能特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特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基础题,出现概率较高
1.电梯超速试验用额定速度的115%电梯超载试验用额定载重的110%额定载荷运行,自动扶梯在达到140%额定速度时制停
2.额定速度为0.5m/s时空载和有载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制停距离为0.2-1.0米,额定速度为0.65m/s时制停距离为0.3-1.3米,额定速度为0.7m/s时,制停距离为0.4-1.5米。
3.轿壁的机械强度试验是在##面积上施加均匀分布力,无永久变形,其弹性变量不大于4.,且应超入。
5.电梯导靴一般有8个,对重导靴有4个,轿厢导靴有4个,轿底导靴安装在6.弹簧缓冲器又叫蓄能式缓冲器,用于额定速度小于1m/s的电梯,液压式缓冲器又叫耗能式缓冲器,用于任何速度的电梯(低速、高速、超高速等均可)
7.(制动瞬时完成,刚性,冲击力大,制停距离短,适用于速度小于0.63m/s低速电梯)弹性安全钳又称渐进式安全钳(渐进式制动,有缓冲,冲击力小,制停距离长,适用于速度大于1m/s的电梯)安全钳动作时即安全钳绳头处的提拉力在150-300N,8.门区是最容易出现危险的的区域,层门要时刻保持紧闭,只能从内侧打开,标准高度为2米
9.,液压电梯油箱的温度应控制在电梯每小时运行最大不超过60次,液压电梯速度最快1m/s,10.井道应当是垂直的,但允许出现一定误差,11.曳引机制动轮与闸瓦间接触面积大于闸瓦面积的80%,越大越好。
12.钢丝绳不可加油,磨损8%。
13.自动扶梯踏板或胶带上方不应小于14.50mm5-10mm小于600mm,最下一排导轨支架安装在地坑地面上方1000mm,轿门、层门和轿厢净高不小于2m
15.当层楼上下两层门地坎间距超过要设置井道安全门,VVVF电梯=交流调压调频电梯
16.17.140%18.19.杂物电梯载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停靠在最高服务站,停止10min20.2500Pa
21.杂物电梯机房应当至少设置一个
22.减速、平层感应器上下两只感应器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导轨支架中间间距不大于2.5m
23.电梯电动机定子慢速绕组为24极,同步转速为500r/min,慢速绕组为6极,转速为1000r/min
24.25.极限开关从顶向下为终端极限开关(切断主电源),运行限位开关,强迫减速开关
26.曳引检查的项目包括超载试验,静载试验和平衡系数试验
27.28.29.包括工作制动器,紧急制动器和辅助制动器
30.31.组成有导轨,导轨架,导靴。的原因减速开关粘连,皮带太松
32.电梯导轨不能焊接,对穿螺栓固定法,预埋地螺栓法,预埋钢板法
33.对轿顶反绳轮的安装要求铅垂度不大于0.5mm,装有保护罩,装有挡绳装置
34.35.
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篇2
记者:张书记, 您好。5月1日, 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已正式施行, 新《条例》与旧《条例》相比主要作了哪些修改?
张启飞:首先是增加了节能监管内容, 今后质监部门对特种设备要实现安全和节能同时监管;二是增加了特种设备事故分级和调查的相关制度;三是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 将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行使的部分行政许可权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四是将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安全监察明确纳入《条例》调整范围;五是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新《条例》共修改变动61条, 其中新增加的条款一共14条, 删除的条款3条, 修改的条款44条。
记者: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行修订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启飞:新《条例》赋予了新内涵, 指明了新方向。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2003年6月1日实施的, 新《条例》的出台是在近6年时间里对旧《条例》进行的一次较大修改, 这主要是基于安全工作、节能管理、依法行政、有效监管、强化责任等方面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特种设备数量迅猛增长。从2002年底到2008年底, 特种设备数量从292万台增加到605万台, 翻了一倍多。其安全管理问题和节能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而且监管力量不足与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新《条例》的修改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确立了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新工作目标。这次条例的修改明确规定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制度。它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目标, 从单纯的安全性改变为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高度统一, 赋予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新的科学内涵。
二是完善了特种设备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 场 (厂) 内机动车辆没有纳入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调整范围。特种设备材料管理、锅炉水处理管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管理、无损检测管理、土锅炉查处规定以及特种设备许可工作证后监管等内容也未在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明确。这些问题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造成了较大影响。新《条例》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定职能, 对上述问题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完善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调整范围和工作环节。
三是新《条例》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故处理等方面都明确了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方向。比如, 在下放行政许可项目和分级管理方面, 新《条例》第102条规定, 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 将行政许可下放省级质监部门实施, 方便行政相对人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在事故分类、分级方面, 新《条例》突破了安全生产事故分类分级的一般原则, 不仅以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因素来划分事故等级, 而且还结合特种设备事故的特殊性, 按照设备中断运行时间长短、高空滞留人数、转移人员数量、设备爆炸或者倾覆等因素综合划分事故等级, 更加符合特种设备的特性。
另外, 新《条例》还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鼓励科技创新、应急救援和强化法律责任等方面都赋予了新的内涵。
记者:节能监管是这次条例修改的重要内容, 新《条例》在节能监管方面都有哪些规定?大同市质监局对特种设备耗能将有哪些新举措?
张启飞:锅炉、电梯等高耗能的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空间巨大。在新修改的《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 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新《条例》根据这一原则规定, 在节能监管方面主要作了4个方面的细化:一是明确节能责任制度。新《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并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二是明确生产节能制度。规定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负责, 不得生产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制定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设计文件节能鉴定规定, 并明确了新产品能效测试规定。三是明确使用节能制度。包括对作业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培训、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锅炉水 (介) 质处理、规定从事锅炉清洗的单位和超标设备节能改造规定等。四是明确节能监督管理制度。发现能耗严重超标的, 应当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 责令纠正。我市特种设备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空间巨大。据调查, 我市已有一些企业主动进行了节能改造,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我们打算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二是进行调查摸底, 做好节能降耗试点工作;三是从使用环节严格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作业人员进行管理, 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四是督促锅炉使用单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 (介) 质处理, 并接受定期检验;五是开展特种设备节能工作检查, 督促企业落实好国家有关节能降耗举措。
记者: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在安全监察范围上都有哪些调整?
张启飞:这次新《条例》调整了适用范围, 进一步统一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范围。将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纳入《条例》调整范围, 确立了制造、改造、维修、检验许可制度;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管理纳入《条例》调整范围;明确了无损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规定和特种设备材料管理规定。
这次修改中明确的, 对高耗能特种设备实施节能审查与监管, 就是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即坚持不设立新的行政许可, 利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现行有效的抓手向节能监管方面延伸, 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服务优先”的工作格局, 实现“确保安全、节能降耗”的双重目标。
此外, 这次新《条例》还有一个重大调整, 就是在行政许可方面, 新《条例》规定,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新《条例》规定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按照新《条例》的规定, 质检总局将把现行委托省级局实施的特种设备许可项目, 全部下放省级质监局自主实施。被依法授权的省级质监局将以自己名义实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 并对实施的行政许可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下放后, 省级质监局接收的许可数量约占质检总局现行许可项目的70%。同时, 新《条例》还规范了许可收费, 专门增加了行政许可收取费用的明确规定。
记者:新《条例》在落实安全责任上是怎样规定的?
张启飞:在职责定位上明晰了各方责任, 突出了企业的主体责任。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需要企业、检验技术机构、安全监察部门和地方政府明确职责定位, 履行各自责任。
首先, 新《条例》明确了生产、使用单位承担对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全面负责的主体责任。特种生产企业不但要保证所生产的特种设备质量安全, 而且要保证其生产的特种设备能效指标满足要求。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是第一责任人。
其次, 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承担技术把关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既承担监督检验的重任, 同时又是被监督对象。为了确保检验检测机构依法履行职责, 公正、客观地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测, 新《条例》明确规定,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 明确了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新《条例》规定了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 包括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审核、发证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最后, 明确了各级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实行统一领导, 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的责任。
记者:《条例》在完善法律责任方面主要作了哪些修改?
张启飞: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和修改:
一是强化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证后监管, 针对已经取得许可的单位或者人员的有关违法行为, 增加了撤销其相应许可的行政处罚;二是完善了与特种设备事故相关的法律责任, 加大了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或者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处罚;三是针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的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的违法行为, 增加了行政处罚;四是明确规定对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 予以没收使用设备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外, 条例还对新增的节能管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监察等规定, 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记者: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已经施行, 质监局对新修改条例的宣贯工作有哪些安排部署?
张启飞:新修改的条例赋予了质监部门一些新的职责, 作为普法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期我们将掀起宣传高潮。一是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开辟栏目宣传;二是拉横幅、办专栏、设咨询点, 举办宣传活动;三是召开宣贯会, 专门召集有关企业的负责人、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学习新修改的条例, 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宣传氛围。
记者:通过今天与张书记的交谈, 使我们广大读者朋友对质监局承担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最后衷心地希望大同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为大同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篇3
一、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自2003年6月1日实施,5年多来社会各方反映效果较好,为什么要作出修改?
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第一部关于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专门法规。这部条例规定了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5年多来,这部条例对于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锅炉、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数量急速增长,其节能管理和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经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规定:“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同时,实践中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调查处理与一般的生产安全事故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对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主管部门和事故分类标准等作出专门规定。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根据特种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和这两部法律、行政法规,有必要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进行修改,明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的相关制度,落实并加强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的措施和相关制度。
二、问:针对您刚才提到的问题,条例主要作了哪些修改?
答:一是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增加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的规定;二是适应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实际需要,增加特种设备事故分级和调查的相关制度;三是按照行政许可便民高效的原则,将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行使的部分行政许可权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四是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安全监察明确纳入条例调整范围,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五是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三、问: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是这次条例修改的重要内容,我国特种设备耗能情况怎样?条例在这方面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答:特种设备节能减排空间巨大,据统计,2007年全国耗煤25.8亿吨,其中锅炉耗煤22亿吨,占85.3%。换热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也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为了满足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条例在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增加了有关特种设备节能管理的规定:
一是,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同时,明确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二是,根据节能减排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的特点,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并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三是,从特种设备生产环节强化对特种设备能效的管理,规定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
四是,从使用环节严格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从事锅炉清洗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清洗,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
五是,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和日常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发现能耗严重超标的,应当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在用的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应当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使用单位及时予以纠正。
四、问: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有什么特殊性?条例在特种设备事故分级和调查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特种设备,特别是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锅炉等广泛使用于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地区,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需要加强预防和及时处理。考虑到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的专业性以及与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差异,条例总结实践中的成熟做法,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增设专章规定特种设备事故的预防和调查处理:
一是,根据特种设备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中断运行时间、受事故影响人数等情形,将特种设备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级。
二是,根据特种设备事故的特点,规定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事故分析及评估制度,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同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技术特点、事故情况对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评估;需要制定或者修订的,应当及时予以制定或者修订。
三是,完善事故报告制度,规定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四是,明确事故调查主体,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五是,规定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复,并报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有关机关应当按照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五、问:条例在完善法律责任方面主要做了哪些修改?
答:根据特种设备行政处罚的实施情况,条例对有关法律责任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和修改:
一是强化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证后监管.针对已经取得许可的单位或者人员的有关违法行为,增加了撤销其相应许可的行政处罚。
二是完善了与特种设备事故相关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或者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处罚。
三是,针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的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的违法行为,增加了行政处罚。
四是,明确规定对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将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作为承压锅炉、压力容器(俗称“土锅炉”、“土压力容器”)使用的行为,予以没收使用设备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外,条例还对新增的节能管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监察等规定,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篇4
2007-01-18 09:52:50.0 本信息已浏览2657次 【编辑录入: 】
(2002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防范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特种设备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等活动的安全监察,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特种设备,是指各类锅炉、压力0.1兆帕以上的压力容器、输送介质为有毒有害和可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的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实施安全监察的具体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目录执行。
法律、法规对建筑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城市公用燃气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条 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经贸、建设、旅游、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从事特种设备各项活动的单位,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投诉和举报。
接受投诉和举报的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对检举有功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安全要求
第八条 特种设备的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等活动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禁止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制造或者强制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九条 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维修、改造或者气瓶充装和锅炉、压力容器化学清洗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并在资质范围内从事相关活动。
禁止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范围从事特种设备的相关活动。
第十条 特种设备的设计单位应当对其设计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
锅炉、气瓶、医用氧舱、客运索道、危险性较大的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设计图纸和文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应当对其制造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制造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保证产品安全性能所需的制造能力、技术力量和检验手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按照设计图纸和文件制造,其中,国家规定需要进行审批的,应当事先办理审批手续;
(三)按照国家规定接受监督检验;
(四)制造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保护装置的新产品,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经过型式试验或者鉴定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五)制造单位变更生产场地生产,应当经原审批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的销售单位应当对其销售的特种设备的合法性负责。销售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销售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
(二)执行特种设备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的质量证明及其他按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的文件。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单位应当对其施工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安装、维修、改造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保证安装、维修、改造质量所需的能力、技术力量和检测手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国家规定开工前审批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项目,应当经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施工;
(三)经过审批的项目必须按照经审查批准的方案施工,不得擅自变更;
(四)安装、维修、改造项目经自检合格后,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认可的具有 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五)检验合格后,应当将全部竣工资料移交使用单位。
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对其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使用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使用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装、维修和改造特种设备;
(二)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或者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将特种设备投入运行;
(三)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测,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防范措施;
(四)对在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向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客运索道、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在客运索道、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每次使用前,客运索道、游乐设施操作人员应当向游客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
客运索道、游乐设施使用单位应当将客运索道、游乐设施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张贴于游客易于注意的明显位置。
第十六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学校、幼儿园、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旅游风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作业,可能危及公众安全的,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置安全隔离区和明显的安全标志,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过户使用应当由原使用单位到原注册登记机构办理注销手续后,由过户后的使用单位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申请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跨地区使用的,使用单位在使用前应当到使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备案。对达到使用检验周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提前向使用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检验。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因故暂停使用半年以上,使用单位应当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启用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 气瓶的充装单位应当对其自有和托管气瓶的安全状况负责。不得充装非法制造、未经检验以及超过检验周期的气瓶,不得充装非本单位自有或者托管的气瓶,不得由槽车直接向气瓶充装。
车用气瓶的充装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锅炉、压力容器化学清洗,应当经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清洗结束后,清洗单位、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申请验收。
第二十一条 在用特种设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报废:
(一)超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规定的寿命期限要求的;
(二)经检验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又无维修价值的。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报废的特种设备进行破坏性处理,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有关注销手续,对未进行破坏性处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当现场监督其进行破坏性处理。
第二十二条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依法进行安全监察时,应当至少有两名安全监察人员参加,并出示执法证件。
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人员应当经省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监察员证书。
第二十四条 对涉及特种设备相关活动的行政许可申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办结手续;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
对未依法取得许可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相关活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予以查处。对已经依法取得许可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负责许可的部门发现其不再具备条件的,应当撤销原许可。
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对下列情形有权进行现场检查:
(一)接到举报、投诉或者已取得违法证据的;
(二)使用单位发生严重事故或者事故频发的;
(三)使用场所人员密集或者在使用场所开展重大活动的;
(四)已取得特种设备许可,需要进行跟踪检查的;
(五)特种设备应当实施检验而超期未检的;
(六)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布置的安全检查活动。
第二十六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依法对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查阅、复制有关的发票、合同、文件等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二)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发出《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排除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停止使用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使用。
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可以决定对有关特种设备予以查封、扣押,并在查封、扣押后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一)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
(二)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
(三)收到《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后,逾期未排除安全事故隐患的。查封、扣押的设备属于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情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当责令生产或者销售、使用单位进行破坏性处理。
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销售进行质量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 二十七条规定的相关职权。
第二十九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以及其他负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特种设备的事项进行检查、验收??不得收取费用,不得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购买指定的产品。
第三十条 对特种设备制造、使用、安装、维修和改造中影响安全性能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实施下列检验:
(一)对锅炉、气瓶、压力容器、大型压力管道元件、大型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电梯等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保护装置的制造过程进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二)对现场安装、重大维修及改造的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三)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
(四)对新型设备和有关安全附件、保护装置进行型式试验。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为检验工作提供必要的现场条件,不得拒绝检验。
第三十一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标准、检验规范开展检验工作,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报告,对检验数据和检验结论负责,并接受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的监督。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特种设备检验,发现重大安全问题,应当告知被检查单位并及时报告负责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部门。
从事特种设备检验的检验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财政、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检验费用,不得重复收费,对同一特种设备不得重复检验。
第三十二条 特种设备的受检单位对检验数据和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申请复检。受理复检申请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指定检验机构进行复检。
第三十三条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事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保护好现场,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事故的上报、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非法图纸、文件和非法设备,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制造的特种设备的;
(二)销售、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国家强制报废的特种设备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
第二款规定,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维修、改造、气瓶充装和锅炉、压力容器化学清洗单位未取得相应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范围擅自从事相关活动的,责令改正,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对于超资质范围擅自从事相关活动的,可以并处撤销或者建议撤销相应资质。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设计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将设计图纸和文件报送审批的,责令改正,没收设计图纸和文件,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特种设备的制造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制造的特种设备,并处以违法制造的特种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撤销或者建议撤销制造资质:
(一)使用应当进行审批而未经审批的设计图纸和文件制造特种设备的;
(二)应当接受监督检验的特种设备,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而擅自出厂的;
(三)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或者型式试验不合格而批量生产的;
(四)擅自变更生产场地制造特种设备的。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销售单位销售未取得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的,责令改正,没收所销售的特种设备,并处以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安装、维修、改造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以安装、维修、改造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国家规定开工前应当审批的,未经审批擅自安装、维修、改造特种设备的;
(二)未按照经审查批准的方案施工的;
(三)未经监督检验或监督检验不合格而交付使用的。
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使用证或者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而擅自使用的;
(二)实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未按照国家规定申请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而使用的;
(三)使用无相应资质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或者委托无资质单位进行安装、维修、改造特种设备的;
(四)在公众场所进行特种设备作业,未设置安全隔离区、明显安全标志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办理过户、停用、报废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气瓶充装单位不按照规定进行充装的,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撤销充装资质。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特种设备相关单位使用无相应资质人员进行作业、检验活动的,责令停止相关活动,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擅自解封、隐匿、转移、使用、变卖、损毁被查封、扣押的特种设备的,处以被查封、扣押特种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检验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或者检验结果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撤销或者建议撤销其相应资质。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虚假的证书、证明、证件、报告,有资质证书的,撤销或者建议撤销其相应的资质,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用、伪造、涂改、转借特种设备资质证书的;
(二)转让资质证书,或者给无资质的单位出具虚假证明的;
(三)盗用、伪造、涂改、转借作业人员证件的;
(四)盗用、伪造、涂改检验报告、检测结果的。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实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撤销资质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实施。
第四十八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以及其他负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退还收取的费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或者剽窃商业秘密,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第五章 附则
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__的监督检查。A.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B.公安部门
C.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D.劳动安全机构
2、某建筑公司在试验吊具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不慎,发生吊具坠落,造成1人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__。A.物体打击 B.高处坠落 C.坍塌
D.起重伤害
3、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对于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容器__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A.底部 B.中部 C.顶部 D.侧面
4、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__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A.3 B.5 C.7 D.9
5、__是安全监管监察和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是规范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A.国家标准 B.地方标准 C.国际标准 D.安全标准
6、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等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__。A.罚款 B.警告 C.拘留
D.行政处分
7、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不包括()。A.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B.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8、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__、__、__等几方面入手。A.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律法规 B.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信息交流 C.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D.安全技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信息交流
9、__是利用相同的或相似的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A.对照、经验法 B.逻辑推理法 C.因果关系法 D.类比方法
10、在__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应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A.无法消除危险 B.难以消除危险 C.无法预防危险 D.易发生故障
11、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后,__验收。A.由管理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 B.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C.由专门管理矿山企业的部门 D.由管理矿山企业的协管部门
12、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此规定的指导思想与下列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最相符合。A.预防原理 B.系统原理 C.强制原理 D.人本原理
13、空压站操作间的噪声应低于__dB。A.65 B.75 C.85 D.90
14、根据预警指标的内在特点和对指标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采取的预警方法是__。
A.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数预警、单项预警、综合预警 C.简单预警、复杂预警、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因素预警、复杂预警
15、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__。A.氮氧化合物 B.乙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16、市以上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颁发管理__。A.安全生产许可证 B.煤炭生产许可证 C.采矿许可 D.营业执照
17、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销售民用爆炸物品的企业,应当将购买单位的许可证、银行账户转账凭证、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保存__年备查。A.半 B.1 C.1.5 D.2
18、__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在推进体系工作中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配合。A.管理层培训 B.内审员培训 C.全体员工培训 D.安全主任培训
19、支撑高度超过10m时,应在外侧周围和内部每隔__间距设置剪刀撑。A.5m B.10m C.15m D.20m 20、电压在__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和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主要有:保护接地网、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连接导线与接地导线。A.127 B.72 C.36 D.24
21、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__km。A.70 B.80 C.100 D.120
22、《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凡有尘、毒危害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在__向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当年度生产环境有害物质浓度测定和工人健康体检情况。A.发现时 B.年底 C.年底以前 D.医院确定时
23、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__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A.10 B.15 C.30 D.60
24、行政处罚的目的是__。
A.维护社会的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的安全建设
B.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C.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D.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公民的权利
25、变压器运行时上层油温一般不应超过__。A.90℃ B.85℃ C.80℃ D.75℃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产业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应当符合的职业卫生相关要求包括__。A.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B.建立专职的职业病害因素检测队伍
C.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D.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E.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__而引起的疾病。A.粉尘 B.有毒物质 C.放射性物质 D.有害物质 E.传染源
3、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书面程序,以便对职业安全健康文件的__,以及对职业安全健康有关资料进行控制。A.识别 B.批准 C.发布 D.撤销 E.销毁
4、以下属于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是__。A.使用前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 B.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C.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使用 D.不得超时限使用
E.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
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前期预防的具体规定有__。
A.关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及对其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的规定 B.关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的规定 C.关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的规定
D.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规定 E.关于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备案制度的规定
6、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__。A.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B.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D.危险性预先分析
E.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7、下列职责中,属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主要履行的职责是__。A.监督煤矿企业事故隐患的整改并组织复查 B.依法组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C.负责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D.参与煤矿事故调查处理
E.组织煤矿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8、依据《消防法》的规定,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有违反消防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分别给予__的行政处罚。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D.开除 E.拘留
9、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__等。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救援费用 D.环境破坏 E.应急救援措施
10、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实现《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应当把握__。A.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 B.工会必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依法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分子
C.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 D.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E.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1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__。A.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C.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D.患职业病的
E.因承受不住工作压力而自杀的
12、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推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__。A.警告 B.罚款
C.15日以下拘留 D.记过 E.降级
13、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事故是由__等原因造成的。A.物的不安全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 C.管理缺陷
D.环境的不良状态 E.思想上的疏忽
14、《消防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有__。
A.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C.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D.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E.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15、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__等。A.机械式防护装置 B.双手按钮式防护装置 C.光电式防护装置 D.感应式防护装置 E.触摸式防护装置
16、安全生产管理包括__。A.安全生产法制管理 B.行政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D.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E.设备设施管理
17、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的因素有__。A.病人的职业史 B.病人的身体状况
C.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D.病人的病因 E.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18、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主要有三种。下列有关预警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B.指标预警是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 C.由于出现工人误操作,发出报警,这种预警方法属于因素预警 D.指标预警属于定性预警方法 E.因素预警属于定量预警方法
19、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__。
A.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的事项 B.保障从业人员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C.保障从业人员接受教育培训的事项
D.保障从业人员缴纳工伤社会保险和获得民事赔偿的事项 E.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20、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依法实施的行政处罚有__。A.开除 B.撤职 C.罚款
D.没收违法所得 E.警告
21、安全部门联合__部门对上报的措施计划进行审查、平衡、汇总后,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并报有关领导审批。A.技术 B.生产 C.财务 D.供销 E.计划
22、安全生产检查的检查方法有__。A.常规检查 B.安全检查表法 C.事故树法 D.LEC法 E.仪器检查法
23、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下列各项满足安全作业条件的是__。
A.在密闭空间内部设置警示标识
B.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准入者和监护者及其职责
C.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
D.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允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E.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2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__的职业健康检查。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下岗期间 E.离岗后
25、下列叙述有误的是__。
A.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 B.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C.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特种设备设施安全 篇6
一、特种设备采购与安装…(一)采购
1采购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以及设计要求。(2)所采购特种设备由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制造。
(3)所采购特种设备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采购旧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册资质证明。(2)具有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3)经定期检验合格。
3采购进口特种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内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安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2)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经验。
(3)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进程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符合要求。2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群。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
(2)督促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办理施工告知手续,申报监督检验。
(3)验收特种设备一并接收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移交的有关要求资料、出厂文件和监督检验证书,将其存入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中。
二、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l持证上岗。2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3定期接受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4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内,由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及原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办理(一)办理时间和登记部门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予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二)办理登记证应准备的资料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理使用登记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l组织机构代码证(个体工商户为业主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完整的出厂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等。
四、安全技术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定期检查;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及事故记录、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五、定期检验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2.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定期检验前应当进行自检,或者委托有能力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自检,确保设备安全性能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六、应急管理
1.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2.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有关约定应当在维保合同中明确。
七、报废
特种设备安全条例 篇7
时代之需人民所期
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等8大类, 使用领域广泛, 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一般在高温、高压、高速、高空工况下运行, 具有易燃、易爆、剪切、高空坠落等危险性, 一旦发生事故, 极易导致人身伤亡。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 早在1982年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2003年、2009年颁布、修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几年来, 经过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单位的共同努力, 特种设备安全整体态势趋于平稳, 万台设备事故起数从0.74下降到0.41, 年死亡人数全国控制到300人以内。但是也要看到, 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多、增长快, 安全保障压力不断增大, 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是我国立法工作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立法就是要解决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 是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是推动节能环保的有力举措, 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法》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监管经验, 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执行性。该法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对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检测和监督管理活动, 提高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责任企业为先
“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企业要首先承担责任”。《特种设备安全法》总结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 首次从立法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和社会发挥监督作用三位一体的新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模式。三者当中, 强调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是第一位的。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大多数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不善、安全责任不落实导致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包括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处以罚款, 督促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真正意识到安全是企业的首要责任, 也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安全, 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无从谈起。
特种设备安全涉及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 而生产环节 (包括设计、制造、改造、修理) 是最重要的环节, 是确保特种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能即本质安全的关键, 也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做出了如下要求:
生产环节: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生产, 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生产出来的必须是安全的产品, 生产单位开展生产活动前, 必须具备法定条件、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许可。
经营环节:法律禁止销售、出租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经营的每一件特种设备商品都必须拥有其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使用环节:要求使用单位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向监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 落实岗位责任, 对设备安全运行情况定期开展安全检查, 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 应当立即停止运行, 进行全面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
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电梯安全问题,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了相关企业应负的安全责任: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电梯的运营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 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保证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性能, 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保证施工安全, 接到故障通知后, 应当立即赶赴现场, 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
《特种设备安全法》在规定电梯维护保养的主体时, 将制造单位放在前面, 旨在鼓励电梯制造单位更多地承担电梯维护保养工作, 这既是国际惯例, 也符合制造单位向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对于目前已经存在的专门从事电梯维修保养的单位, 如果继续从事电梯的维修保养, 可以取得修理项目的许可证, 从事维修保养改造。
亮点明显特点突出
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切实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特种设备安全法》从一审时的65条增至现在的101条, 补充细化了不少针对性强的条款。
这部法律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比, 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和特点:
1.完善了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作为一部行政法规, 仅仅强调了政府在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能, 侧重于行政监管、政府管理,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难以面面俱到。而《特种设备安全法》已经不是单纯地强调政府的监察, 它成为一个社会安全法, 因为平安建设是全社会的事, 这部法律确立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企业是主体, 政府是监管, 社会是监督。
2.突出了两个原则
《特种设备安全法》根据特种设备本身的特点进行监管区分, 对特种设备实施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 体现了科学性。
特种设备的种类繁多, 使用场合、工作环境、失效的模式都各不相同。比如, 锅炉和电梯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特种设备, 所以分类监管就是指按照特种设备不同的性能特点、危险程度实行的不同监管模式、手段和方法。特种设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承压类, 如锅炉、压力容器等;另一类为机械类, 如客运索道、电梯等。这两类设备具有“高压、高温、高速、高空”的四高特点。法律要求针对这些特种设备的不同特点, 进行分类监管。
重点监管就是重点监管人口密集、公众聚集较多的场所, 如学校、幼儿园以及医院、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这些场所的特种设备使用频率高、人群分布密集, 必须实施重点安全监督, 以确保安全。
3.完善了监管范围
特种设备监管形成了完整的链条。《特种设备安全法》增加了对经营、销售环节的监管。原条例侧重于生产、使用环节的规范, 对销售没有特殊的规定。这次立法把特种设备销售包括出租都加以规范, 增加了经营、销售、出租环节的监管, 体现了闭环的管理。
4.安全与节能相结合
特种设备由于其本身的特点,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造成环境污染。以锅炉为例, 据统计, 全国70%左右的煤炭消耗量都是由于使用锅炉, 如今国家强调“环保”、“低碳”, 特种设备作为资源消耗的主体, 也应该做到节能。所以本法提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这对特种设备节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监管过程中, 必须要做到安全与节能环保相结合。
5.确立了特种设备可追溯制度
特种设备可追溯制度是指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一直到报废, 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完整信息记录的可追溯制度。法律明确了“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要建立设备信息档案, 一旦发生问题, 可以追溯到源头。
6.确立了特种设备召回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法》首次提到:国家建立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因生产原因造成特种设备存在危及安全的同一性缺陷的,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主动召回。特种设备同一性缺陷是指特种设备本身由于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在某一型号、类别的产品中普遍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 或者不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缺陷。
7.确立了特种设备报废制度
特种设备都有设计年限、使用年限和报废年限, 到期了就应该更换、大修甚至报废, 原条例对这方面的描述不太清晰。《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 无改造、修理价值, 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 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 并向原登记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以上从制度上保证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陷阱”对民众生命和财产的侵害, 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立法宗旨。
8.事故责任赔偿中体现民事优先原则
民事优先原则是指在发生了事故后, 责任单位的财产在同时支付处罚和民事赔偿或者其他欠债时, 当财产不足以同时赔付的时候优先赔付老百姓、优先赔付消费者。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 是建设平安中国, 保护老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项重大发展政策。
9.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安全质量问题不断发生,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处罚力度不够, 违法成本低。本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违法行为处罚最高达到200万元, 对设备引发重大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的个人处罚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处罚个人的上年收入的30%~60%。除了行政罚款, 严重的还要吊销许可证, 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触犯治安条例的由公安机关处置。
政府监管社会监督
1.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对特种设备的监管, 不应是“保姆式”越俎代庖包揽企业责任, 而应是“警察式”的监管, 依法督促生产、销售、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落实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和要求, 一旦发现违法行为, 坚决予以查处。
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实现科学化, 一方面体现在确立了分类监管与重点监管的原则;另一方面监管范围扩充到了经营、销售环节, 设立了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无缝衔接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2.社会监督
特种设备安全关涉多个方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 除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外, 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齐抓共管,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社会各方和公民个人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作了明确规定:在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中,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举报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及时处理。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法律还规定: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另外, 《特种设备安全法》还规定了行业协会的作用, 为形成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机构、行业协会“三驾马车”的监督管理体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爱惜生命从己做起
每年, 与特种设备相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感慨、心痛生命的宝贵与脆弱的同时, 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应从己做起。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每条生命的陨落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损失和痛苦。《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社会公众乘坐、操作特种设备有明确具体的安全要求:公众乘坐或者操作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应当遵守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 服从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挥;遇有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 应当按照指引, 有序撤离。公众对此应当予以足够重视。要切实增强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 了解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安全第一的理念。
为了生命履职尽责
近年来, 山西省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收到了良好成效。特种设备万台设备事故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杜绝了各类重特大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但同全国一样, 设备数量快速增加, 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设备使用频率和强度加大, 长周期运行、老旧设备增多等现象加重,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尚不稳定,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形势也日益复杂。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出台, 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夯实山西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基础, 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 同时也给特种设备监管工作者依法履职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
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监控 篇8
关键词: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监控
中图分类号:X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00-01
特种设备是指那些危险性较大,如果使用或管理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但管理不善也会酿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如何对企业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控,确保其生产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企业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缺陷
由于购买把关不严使得设备本身存有制造安装缺陷。
1.2 管理混乱
由于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检验检测、日常监管信息不能及时共享,造成了监管的盲区和死角。
1.3 维护缺失
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不够,定期自行检查不能保证;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事故隐患未能彻底消除,甚至带病运行。
1.4 无证作业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还存在盲点。违章作业、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愈来愈多,操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1.5 监察不利
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当地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相适。
1.6 措施不足
企业对特种设备监控、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不够完善。
2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方法
防止和减少企业特种设备事故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采取有力的监控措施,真正实现特种设备的全面和有效监控。就要采取以下安全监控方法。
2.1 规章职责与技术档案
2.1.1 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①成立管理机构,执行各级岗位责任制。特种设备较多、管理状况较好的大型企业,应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由设备主管领导、专兼职设备员、安全员和特种设备操作手组成,实行三级设备管理:即公司级,工程处级,项目部、中队级。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各自的工作范围,便于实行技术责任、经济责任和安全责任考核。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设备使用中的“定人定机”制度、车辆回场检查制度、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设备润滑冷却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租赁管理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和设备检查奖罚制度等。③制定各项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做好演练、培训工作,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降至最低程度。④完善操作规程。保证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做到设备安全运行和维持正常生产的先决条件。
2.1.2 强化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建全网上数据库。
①将每台在用特种设备档案单独组卷、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形成条目,系统排列,以便及时记录并反馈设备运行情况。记录应包含设备名称、安装地点、制造单位、出场编号等内容,做到每台特种设备一一可查。②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③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并结合动态管理的方式,随时跟踪设备状况,做好设备验收、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2.2 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措施
2.2.1 加强购买与安装环节资质单位控制,实现特种设备本质安全。
企业在选购、安装特种设备时一定要认真查验设备的制造单位是否具备资质,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出厂监督检验报告、使用维护安装说明等证明文件是否齐全真实。如有不清楚的,可向所在地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进一步咨询查证。其次,使用企业还应委托有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并要求安装单位于安装施工前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应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装总体竣工验收,并将施工档案资料搜集齐全。通过制度规范和经济约束,确保特种设备安装符合要求。
2.2.2 加强特种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及早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1)加强巡视检查。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要做到定时检验维护,注意有无异常声响、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完好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应急防范措施。(2)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对关键岗位的设备,要做到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每班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做好交接工作。(3)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采取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各种仪器,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
2.2.3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第二,维修保养单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第三,使用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要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要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况。第四,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要有日常运行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以备查证。
2.2.4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应通过培训教育来纠正。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
2.2.5 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管理。
发挥职能部门和技术机构作用,加强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提高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2.2.6 实施特种设备科学管理战略。
大力实施特种设备科学管理战略。加强科学技术与特种设备管理运行的紧密结合,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基础研究项目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有关科研计划。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专业,着力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特种设备管理专业人才。
3 结语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的安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因此,抓好企业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文奇.特种设备及其安全对策.安全,2003.
[2]张怀亮,卜英勇.基于安全性的特种设备维修策略研究.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
【特种设备安全条例】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条例10-17
特种设备安全05-10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09-14
特种设备安全制度07-25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09-20
特种设备常见安全隐患06-07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讲话06-11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分类08-17
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培训08-29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资料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