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精选8篇)
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 篇1
2014年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2014年,我局认真贯彻中央、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大力实施科学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扎实开展特种设备领域安全大检查和“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有力保障了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促进了全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全年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连续九年被省政府评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优秀单位。一、四川特种设备基本情况
(一)特种设备数量情况
2014年我省已办理使用登记注册的在用特种设备数量达到35.26万台,比2013年增加14.6%,其中锅炉21042台、压力容器102992台、电梯150833台、起重机械63107台、厂内机动车辆12961辆、索道36条、游乐设施1656台(套),另有573.2万只气瓶和3.05万公里压力管道。
2014年在用特种设备数量分布图(气瓶、压力管道除外)
客运索道,36条,增加12.5%游乐设施,1656台套,增加15.2%起重机械,63107台,增加6.9%场(厂)内机动车辆,12961辆,增加19.6%锅炉,21042台,增加3.2%压力容器,102992台,增加6.7%电梯,150833台,增加25.2%
2014年在用特种设备数量区域分布图(气瓶、压力管道除外)
(二)特种设备生产单位
全省现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气瓶充装)单位2126家。其中,设计单位141家,制造单位348家,安装改造维修单位723家,气瓶充装单位914家。
2014年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数量分布图气瓶充装单位,914家,占43%设计单位,141家,占6.63%制造单位,348家,占16.37%安装改造 维修单位,723家,占34%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情况
截至2014年底,全省质检系统共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210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1个,县级188个(专职机构112个,兼职机构76个)。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1027人,专职安全监察协管员73人。
全省现有特种设备综合性检验机构44家,其中质检部门所属检验机构22家,行业及企业检验机构22家;另有无损检测机构8家,气瓶检验机构98家,安全阀校验机构3家。全省共有持证检验人员989人(2329证),其中高级检验师3人,检验师696证,检验员1630证;全省检验机构共有无损检测人员736人、1876证。
二、2014年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监管工作情况 2014年,我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严格监管,狠抓落实,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一是省局党组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研究部署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局领导带队进行安全检查32次。二是着力落实“一岗双责”,指导德阳等10个市州建立完善了政府监管体系,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政府安全目标考核。三是积极推动联合监管,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全省安全大检查和“打非治违”联合执法行动重点领域,联合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开展气瓶、起重机械、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电梯专项整治,配合安监、商务等部门开展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整治、长输油气管道专项整治,“多元共治”初见成效。
(二)着力创新监管机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一是扎实开展安全大检查,全省组织检查组2631个,出动检查人员12217人次,检查使用单位19853家次,共发出《特种设备监察指令书》1156份,责令停用设备1127台次,累计发现安全隐患6587起,整改6463起,整改率为98.13%。二是深入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共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特种设备行为1976起。三是大力推进分类监管和使用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全省完成563家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为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有效性打下基础。四是对237家生产单位开展了监督抽查,查处了7家违规生产企业,纠正了98个违规违法行为。五是加强宣传,开展警示教育117场次,组织开展100余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共发放《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常识手册》等各类宣传资料4万余份。在四川电视台暑期档滚动播放《电梯侠》,在100个小区投放户外媒体宣传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着力紧贴产业发展需求,节能监管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一是完成346套设计文件的节能审查、76台锅炉的定型测试;二是加强锅炉产品制造监督检验,从源头抓质量;三是指导、帮助检验机构提升技术把关能力,全省已有8家特检所取得总局的能效测试资格,9家完成了锅炉介质检验增项工作;四是加强锅炉司炉人员节能操作培训,共培训9726人。
(四)着力规范化创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一是全面开展基层监察机构规范化建设创建达标活动,今年完成63家基层监察机构规范化建设;二是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对安全监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新增339名监察人员取得监察人员证。组织专家审核编辑了《压力容器检验方案及事故案例集》,提升检验把关能力;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完成了《四川省电梯管理办法》送审稿,已送省法制办审稿;四是重视事故调查处理,弥补应急处置工作薄弱环节,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三、我省特种设备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事故情况
2014年全省发生3起特种设备一般事故,死亡3人,万台设备事故死亡率为0.08,低于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0.64)。
2009年至2014年万台设备事故死亡率趋势图
2009年至2014年万台设备事起数趋势图
(二)风险分析
通过工作总结和事故情况来看,当前,四川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面临的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用特种设备事故风险等级较高。一是监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特种设备不断涌现;《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后,将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职能赋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二是老旧设备、二手“设备”较多,本质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有的设备还未投用已发现严重缺陷。特种设备向高参数、高效能和大型化方向发展,对监察能力、检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单位的主体责任还未落实到位,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设备带病运行、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治的情况依然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风险依然较突出。长期以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存在着各级分工不细、责任交叉,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等问题,基层监察队伍管理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工作的要求。随着《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和质监体制调整、政府职能转变,风险更加突出,改变老旧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已经刻不容缓。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仍然是薄弱环节和短板。《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现已明确规定特种设备事故由质检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建立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刻不容缓。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工作还是我们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一是各级质监部门缺少牵头组织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在政策、机制、方法、程序等方面存在盲点和短板。二是风险预警能力明显不足。对隐患,还未完全做到有效监控;还不能根据省内外的事故,及时预警、排查、预防;事故发生前、事故初期,还不具备及时处置、防范事故扩大的能力。
四、2015年工作打算
2015年是质监系统分级管理体制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改革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守好安全底线。一是抓好专项整治。努力打好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全面开展电梯风险大排查,对“问题电梯”进行评估建档,组织力量集中攻坚、消除风险;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和总局部署,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攻坚战。二是通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等工作,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是加大对重点设备和重点生产单位监督抽查。四是推进特种设备使用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监管办法。五是强化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能力建设,逐步建立省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体系技术平台。积极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工作,在全省中等以上城市推广和建设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
(二)推进节能监管。贯彻落实总局与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加强对工业锅炉制造企业的监管,开展10吨/时及以上的在用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普查,加强测试能力建设,每个市州在1-2个锅炉房开展锅炉系统安全节能环保标准化治理示范点建设,启动德阳市燃煤锅炉能效提升工程。
(三)抓好改革创新。一是做好行政许可事项改革承接工作。二是制定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层级管理制度。三是探索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监管方面的应用,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提高监管有效性。
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 篇2
一、抓规范, 建立明确的特种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医院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由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 对全院安全生产负总责, 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 总务科长、设备科长作为业务科室具体管理负责人, 下设特种设备安全小组, 全面负责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配置了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员, 负责监督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对特种设备建立档案台账, 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单位编号、设备型号、制造企业、出厂编号、注册登记编号、使用专管人员、操作人员、投入使用日期、下次检验时间。结合实际, 确保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有效、可操作。
二、抓落实, 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制度执行情况
医院对正在使用的3台锅炉、11部电梯、3台制冷机、高压氧舱、氧气罐等特种设备, 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济宁市特检院提交书面检验申请。未经检验的或检验不合格的绝不使用。
同时, 建立了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制度, 每年一大修, 每季度一巡查;每月一专项检查, 每周一夜查 (由一名院领导在夜里12点以后查值班情况) 。管理人员每日有巡查记录、运行记录、维修记录;另外, 医院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有效避免隐患。
医院大部分特种设备都和厂家或有资质的公司签订了维保协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设备运行, 并及时进行全面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文件, 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抓培训考核, 确保安全无事故
多年来, 医院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 做到操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并定期培训, 严禁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操作, 直到考核合格, 同时建立了培训及考核记录。每年都聘请市质监部门的专业人士来医院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所有上岗人员都要掌握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 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 方可上岗。对持证上岗满2年的人员及时进行培训复审, 所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都建立了三级安全教育卡。将培训与年终考核挂钩, 每年进行上半年和年终业务考试, 对考试不及格的人员, 将停岗学习职责和操作规程至少一周。
四、抓防患, 建立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制定了《特种设备事故处理预案》, 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教育, 增强能力, 做到有备无患。同时使医院在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条件、隐患治理、事故处理、应急管理和行业特殊要求等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 一旦发生事故容易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较大社会影响, 甚至影响到公共安全。医院应从制度制定、人员考核及事故预案等方面, 注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尽力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设施设备不断增加,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比重逐渐加大。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给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锅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另外,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多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所属权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起重机等非试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易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起重机、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有用电加热、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在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电梯突然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气瓶火灾等具体表现形式。
2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些是出于安排人才家属的考虑,大多学历不高,有些是与原来专业知识不对口,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而有些人年纪较大,接受特种设备管理的能力本身有限。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基础上,从注重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的比例。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乃是管理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在教师方面,要求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操作规程非常熟悉,向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授的第一课,应该是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课,在接下来的各项实验中,也都要贯穿安全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在今后进行的实验或科研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就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
2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从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维修等环节都要严格管理。要改变由保卫部门只负责事故后管理的简单模式,采取设备管理部门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多部门联合,并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管理各阶段的职责,进行全程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所属实验室安全
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学科可根据情况再设一个学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树立从上到下、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新观念。设立专门管理单位,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全校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工作。
3加强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培养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安全防护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每年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几次特种设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集中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及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对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的职工进行通报表扬、资金鼓励等多种奖励形式,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将其安全管理业绩直接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对于极少数不能胜任岗位的职工实行短期暂时下岗,到期后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聘任,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流动管理机制,使其产生危机感,责任意识逐步提升,从而促进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4推行两级管理,实现网络化动态监管。特种设备应注重档案管理。两级管理有助于二级单位管理工作的细化和优化,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简化了校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了信息交流快速通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各二级管理单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新购入的设备进行特种设备鉴定确认,确定为特种设备的仪器设备则要注册登记,详细记录和掌握特种设备的地址、设备名称、设备功能、设备台数、设备种类和使用单位的联系电话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服务网络,对特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对不合格或故障设备作出迅速处理反应,校级职能部门对大型的新增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采购和安装进行监理,防止设备竟标压价和安装偷工减料等现象,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验收环节聘请专家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形成双保险,保证投入使用后安全运行,设备运行中按照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加强对保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设备要坚决予以停用或拆除,处理不了的要报告当地政府以便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5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有章可循,除了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和健全适合高校基本校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不同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较为详细的日常检查维护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具体要求。规章制度是实践的总结,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全面贯彻现有条例的同时,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听取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和更优质服务。
6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特种设备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使用特种设备就有危险,就有发生事故并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后果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及不同的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特种设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指挥学生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力争无人员伤亡。并且,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扑灭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有人员伤亡等情况,要做到事故应急救援不拖延、不推诿,并立即送伤员到医院进行抢救,有关单位负责人要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助工作,校设备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发生重大的特种设备事故或当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警和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协助市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和责任认定工作。
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 篇4
关于印发《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规则(试行)》和《特种设备重点
监控工作要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规范现场安全监察行为,开展特种设备重点监控,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质检总局制定了《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行)》、《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报告。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七日
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行为,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下简称质监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含气瓶充装单位,下同)实施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第三条 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分为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
全面检查,是指按照本规则规定的检查期限、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对被检查单位进行的全项目检查。
专项检查,是指针对具体情况,对被检查单位实施的特定项目检查。
第四条 实施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应当有2名以上持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证书的人员参加;根据需要,可以邀请有关技术人员参与检查(以下统称检查人员)。
第二章 全面检查 第五条 对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的全面检查,由省级质监部门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全面检查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的数量,每年不得少于本辖区取证单位总数的15%-25%,并重点安排群众举报投诉或者取证未满1年的生产单位进行检查。
第六条 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全面检查,由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质监部门制定计划,并由市、县级质监部门分级组织实施。
每年全面检查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数量,由各省级质监部门确定。其中,属于重点监控设备或者当年发生过事故以及管理混乱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全面检查次数不得少于1次。
第七条 全面检查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内容,按照《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安全监督检查项目表》(附件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监督检查项目表》(附件2)的规定执行。
其中,对在用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检查实行抽查方式,对一个使用单位,其每类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抽查1台。
第八条 实施全面检查时,发现被检查单位存在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时,应当一并予以检查,并作为全面检查的增加内容记录在案。
第三章 专项检查
第九条 特种设备专项检查包括:安全监察机构接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报告的重大问题的检查、专项整治检查、节假日检查、重大社会活动检查、上级交办事项的检查以及举报投诉检查等。
第十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时,发现以下重大问题之一的,应当填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发现重大问题告知(报告)表》(见附件3),并在检验当日告知受检单位,并同时报告受检单位所在地的市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和县级质监部门:
(一)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重大问题。1.未经许可从事相应生产活动;2.不再符合许可条件; 3.拒绝监督检验;
4.产品未经监督检验合格擅自出厂或者交付用户使用。
(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重大问题。1.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2.未办理使用登记; 3.使用报废的特种设备; 4.使用存在故障、异常情况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
5.使用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6.使用未经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 7.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第十一条 特种设备专项检查由各级质监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实施:
(一)对检验机构报告的重大问题的专项检查,由县级质监部门实施检查。未设立县级质监部门的地方或者县级质监部门无力实施检查的,由市级质监部门实施检查。质监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派出检查人员。
(二)专项整治检查由各级质监部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实施。
(三)节假日检查由各级质监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安排实施。
(四)重大社会活动检查由各级质监部门按照同级政府的要求实施。
(五)上级交办事项的检查,按上级要求实施。
(六)举报投诉检查,由接到举报投诉的质监部门或者通知其下级质监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派出检查人员实施。第十二条 专项检查的检查项目、检查设备种类或数量,由实施检查的质监部门的安全监察机构针对实际情况,参照附件
1、附件2自行确定。
第十三条 专项检查的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数量,不计入全面检查的被检查单位任务数量内。
第四章 检查程序
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程序主要包括:出示证件、说明来意、现场检查、作出记录、交换检查意见、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现场处罚和整改复查等。
第十五条 检查人员进入被检查单位,应当首先出示有效证件,向被检查单位说明来意。
第十六条 检查人员应当遵守被检查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自身和被检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
第十七条 检查人员有权行使现场检查权、查阅复制权和调查询问权。
被检查单位因故不能提供有关书证材料的,检查人员可以书面通知被检查单位后补。
被检查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检查人员进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场所检查,或者不予配合、拖延、阻碍正常检查,或者拒绝签字、签收相关文书的,可以认定为拒不接受依法实施的安全监察,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 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项目、内容、发现的问题等及时作出记录,填写《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原始记录表》(附件4)。
检查原始记录表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存放在案卷中。第十九条 检查人员将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处理措施等信息汇总后,制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记录》(附件5)。
检查记录应当由被检查单位参加人员和检查人员双方签字。签字前,检查人员应当就检查情况与被检查单位参加人员交换意见。
第二十条 有证据表明生产、使用的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或者在用设备存在以下严重事故隐患之一的,应当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一)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二)使用的特种设备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的。
(三)使用应当予以报废的特种设备或者不符合规定参数范围的特种设备的。
(四)使用超期未检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五)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整改而未予整改的特种设备的。
(六)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当场能够整改的,可以不予查封、扣押。
第二十一条 查封、扣押可能引起被检查单位停产停业的,检查人员应当事先向本质监部门主管局长报告,并取得同意。
在用特种设备因连续性生产工艺等客观原因不能实施现场查封、扣押的,可由被检查单位在检查记录上说明情况,暂不实施查封、扣押,待被检查单位正常停用后予以查封、扣押。其间发生事故的,由被检查单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查封、扣押的期限为15天。因案情复杂等情况,需要延长查封、扣押期限的,应当报上一级质监部门批准,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天。
第二十三条 检查时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检查人员应当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附件6),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或者限期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
(一)发现有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行为。
(二)发现有违反安全技术规范的行为。
(三)发现在用设备存在事故隐患。
第二十四条 质监部门的检查人员通过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信息化系统或者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报告,发现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可以不经过现场检查直接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
第二十五条 被检查单位在用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者有以下严重违法行为的,经现场报告本质监部门主管局长同意或者经本质监部门案件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检查人员可以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使用单位停止使用特种设备:
(一)明知故犯或者屡次违规、违法的。
(二)妨碍监督检查的。
(三)转移、毁灭证据或者擅自破坏封存状态的。
(四)伪造有关文件、证件,或者作假证、伪证,或者威胁证人作假证、伪证的。
(五)发生一般及其以上事故(按新事故分级标准执行)的。
第二十六条 被检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检查的质监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之内报告上一级质监部门:
(一)依法应当撤销、吊销或者暂停许可证书的违法行为。
(二)拒绝接受检查的违法行为。
(三)存在区域性或者普遍性的严重事故隐患。
(四)被检查单位对严重事故隐患不予整改或者消除的。
依法应当撤销、吊销或者暂停许可证书的,应当在检查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向发证机关寄送处理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据材料复印件。
第二十七条 接到下级报告的上一级质监部门,应当对所报告的问题在3个工作日内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对依法应当撤销、吊销或者暂停许可证书的违法行为,属于本机关发证的,依法予以处理,并督促下一级质监部门依法给予其他行政处罚。
(二)对拒绝接受检查或者不予整改、消除严重事故隐患的,指导下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可直接对被检查单位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或者组织进行检查。
(三)对存在区域性或者普遍性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在指导下一级质监部门依法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在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全面组织排查、整治,认为有必要的应当报告上一级质监部门直至国家质检总局。
第二十八条 被检查单位存在本规则第二十六条第(二)、(三)、(四)项情形之一,需要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质监部门应当提出工作建议,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同级人民政府或者通知有关部门。
第二十九条 检查提出整改要求的,检查人员应当在整改期限届满后3个工作日之内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复查程序按照本章上述规定进行。
第三十条 发现被检查单位应受行政处罚的,现场处罚案件由检查人员按照《技术监督行政案件现场处罚规定》当场实施处罚。立案处罚案件按照《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办理,其中,吊销(撤销)许可资格案件由发证质监部门的安全监察机构承办,其他立案处罚案件可以移交质监部门专职执法机构承办。
质监部门专职执法机构承办特种设备违法案件,负责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第三十一条 发现被检查单位或者人员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第三十二条 检查时发现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机构、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三条 被检查单位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可以记录在案;拒绝签收相关执法文书的,可以采取留置、邮寄、公告等方式进行送达。有条件的,可以采取邀请第三方作证、照相、录音、摄像等方式取证。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除本规则所附专用文书外,检查使用的调查笔录、通知书、查封扣押文书、封条、续页、案件移送书、送达回证等其他文书,一律使用质量技术监督执法文书。
第三十五条 安全监察人员应当在检查及整改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检查信息录入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信息化系统。
第三十六条 检查收集的资料、制作的各类文书等证据,应当及时立卷存档。
第三十七条 本规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
为加强对重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切实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规定,现就开展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重点监控设备范围
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参照以下因素确定本省(区、市)的重点监控设备目录:
(一)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10人以上死亡后果的特种设备;
(二)重要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
(三)经检验判为限定条件使用的特种设备;
(四)关系国家重大经济安全的特种设备。
二、分级监管规定
对重点监控设备实行分级监管,分级监管范围由省级质监部门参照以下因素决定:
(一)设备使用单位的隶属关系;
(二)设备级别或者参数;
(三)地方质监部门的监管能力。
三、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义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运行。各级质监部门应当督促使用单位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安全管理:
(一)建立完善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确定本单位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并逐台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
(三)确保重点监控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100%;
(四)定期培训安全管理及作业人员;
(五)按规定对重点监控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校验;
(六)建立完善应急救援措施及应急预案,每两年至少进行1次预案演练,并对演练情况予以记录;
(七)对经检验判为监控使用的重点监控设备,认真落实监控措施;未按规定整改的,不得带病运行。
四、地方质监部门的监管职责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对重点监控设备采取下列监管措施:
(一)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确定本辖区重点监控设备名单,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动态监管信息化网络;
(二)建立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人;
(三)每年至少进行1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四)每6个月至少召开一次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重点监控设备安全监督检查、检验和使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五)通过安全监督检查、检验、举报投诉等发现重点监控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发现使用单位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查处;
(六)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质监部门以及有关使用单位报告或通报重点监控设备存在的重大安全问题;
(七)省级质监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状况,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人民政府。
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义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重点监控设备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重点监控设备检验责任制,落实检验责任人;
(二)对使用单位按期申报定期检验的重点监控设备,确保检验率100%和检验工作质量;
(三)对未按规定报检的重点监控设备,及时发出检验通知书并抄送同级质监部门;
(五)对检验结果判为限定条件使用的重点监控设备,以及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重点监控设备,及时书面告知使用单位并书面报告负责监管的质监部门;
(六)对检验提出限期整改或者限定条件使用的设备进行跟踪,确认使用单位整改情况,发现未按规定整改或者未按限定条件使用的,及时书面报告负责监管的质监部门;
(七)发现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违反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使用特种设备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即书面告知使用单位改正并书面报告负责监管的质监部门。
各省级质监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本要求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试卷 篇5
东通道DT2标段第三作业队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教育培训试卷
单位:姓名:职务:
一、选择题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
2、《安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三种。
A、民事责任B、财产责任C、其他法律责任
二、判断题
1、《安全生产法》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主要有四项:即遵章守规,服从管理;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2、车辆出行前、行驶过程中及收车后应实行“三检”制度。()
三、填空题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方可操作,操作者要()本机的性能、结构、原理,穿戴好()。
2、挖掘机不适宜于长距离()。履带式挖掘机,转移距离不应超过()公里。轮胎式挖掘机的机动性好,但自行距离不应大于()公里。长距离行走,应用拖车拖运。
3、履带式挖掘机行驶前,应对走行机构彻底()。行驶时,驱动轮在后,大臂在前,插上回转止动销,铲斗斗齿离地面高度应在()m左右。选择平坦道路行驶。
4、转弯时,要避免转()。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要()行驶,防止石块碰撞液压马达。尽量避免在()的地上行驶,必要时应垫以()或砖石。在坡道上行驶时,坡度最大不应超过()度。
5、爬坡时,铲斗斗齿距地面高度应控制在()mm,出现异常时,可放下铲斗确保()。上坡时驱动轮应在后面;下坡时,驱动轮应在前面且大臂在()。
6、挖掘机工作时,其停放的位置必须()、()。履带停置方向应与挖掘机挖掘工作面方向(),左右不得有(歪斜)现象。在软土地或沼泽地进,应用()或砖石()。行驶时液压马达应在机器后部,挖掘遇险时以便()。
7、在挖掘机装载活动()内、不得停留()和()。若往车上卸料时,应等汽车()、驾驶人员()驾驶室后,方可装料。挖土作业应与回转作业分开,在回转未终止时,()落斗铲土。向挖土面回转时,应()铲斗碰撞挖土面及从驾驶室()越过。
8、停止作业时,应将机器驶离(),停放在()、()的地方,将动臂、斗杆、铲斗油缸全部(),铲斗置于地面;将各操纵杆置于()的位置;()液压泵离合器,将所有()放在工作位置。发动机熄前应低速动转几分钟。停止作业时,应对挖掘机进行()工作。
9、运输挖掘机,应注意空中的(),()的吨位和()高度。行走要平稳,速度要慢。注意()牢固。
10、轮台式、汽车式起重机作业前应全部伸出(),撑脚下以方木()。作业时严禁()支腿操纵阀。斜坡上严禁吊重(),满载时不得升降()。
11、开车前必须鸣铃();吊装过程中不得从事()作业,检修保养时,必须切断(),悬挂();工作中突然断电或闭合主电源前,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置于();轨道起重机工作结束时,上好夹轨钳,风力大于()级时停止起重作业,爬杆、()。
12、轮台式、汽车式起重机作业时,禁止用()校正货位或手脚()已吊起的货物下方取放()或传送();指挥人员应站于()明显部位指挥,起吊臂下严禁(),起吊物禁止从人员()通过;不得乘吊物索具(),不得在臂杆等危险部位()。
13、装载机必须由经过(),经严格考试并取得规定部门颁发的()的人员进行驾驶。操作者应了解()的构造,性能;()交通法规、();熟悉维修保养规程。
14、装载机装料时,使用()档前进,对准料堆,距料堆()米左右下降动臂和旋转铲斗,使铲斗斗底()接地,逐渐加大油门,使铲斗()切入料堆。
15、卸料时,把动臂提升到需要的()过铲斗转到最大()角度卸料。要避免物料()运输车辆的车箱底板和铲斗()车箱边板。向边坡和沟坑卸料时,要保持一定的()。
16、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严禁()在斗臂下()或()。运输车辆也不要在斗臂下()。应等斗臂()车辆后再通过。作业中如需检查、润滑、也要将斗臂放在()位置。
17、装载机在行驶中应()不适当的高速度与()。行驶时,除驾驶室外,任何地方均严禁()
18、起步前,应先()示意,作业时,应使用(),用高速挡行驶时不得进行()和翻转铲斗动作。严禁铲斗()。
19、装载机在公路上行驶时要遵守(),避免高速行驶与(),严禁下坡()。
20、停止作业时,应将装载机停放在()场地上,铲斗()在地面上。发动机熄火前,应低速运转几分钟。机器停稳后,使用手制动()或制动锁杆()将装载机固定好,同时对装载机进行()工作。
考试日期年月日编号
东通道DT2标段第三作业队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教育培训试卷答案
单位:姓名:职务:
三、选择题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C)。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
2、《安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A)三种。
A、民事责任B、财产责任C、其他法律责任
四、判断题
1、《安全生产法》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主要有四项:即遵章守规,服从管理;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对)
2、车辆出行前、行驶过程中及收车后应实行“三检”制度。(对)
三、填空题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操作,操作者要(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原理,穿戴好(防护用品)。
2、挖掘机不适宜于长距离(行走)。履带式挖掘机,转移距离不应超过(5)公里。轮胎式挖掘机的机动性好,但自行距离不应大于(150)公里。长距离行走,应用拖车拖运。
3、履带式挖掘机行驶前,应对走行机构彻底(润滑)。行驶时,驱动轮在后,大臂在前,插上回转止动销,铲斗斗齿离地面高度应在(1)m左右。选择平坦道路行驶。
4、转弯时,要避免转(死弯)。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要(低速)行驶,防止石块碰撞液压马达。尽量避免在(松软)的地上行驶,必要时应垫以(枕木)或砖石。在坡道上行驶时,坡度最大不应超过(20)度。
5、爬坡时,铲斗斗齿距地面高度应控制在(200~300)mm,出现异常时,可放下铲斗确保(安全)。上坡时驱动轮应在后面;下坡时,驱动轮应在前面且大臂在(后面)。
6、挖掘机工作时,其停放的位置必须(平坦)、(稳固)。履带停置方向应与挖掘机挖掘工作面方向(一致),左右不得有(歪斜)现象。在软土地或沼泽地进,应用(枕木)或砖石(铺垫)。行驶时液压马达应在机器后部,挖掘遇险时以便(退避)。
7、在挖掘机装载活动(范围)内、不得停留(车辆)和(行人)。若往车上卸料时,应等汽车(停稳)、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后,方可装料。挖土作业应与回转作业分开,在回转未终止时,(不得)落斗铲土。向挖土面回转时,应(防止)铲斗碰撞挖土面及从驾驶室(顶部)越过。
8、停止作业时,应将机器驶离(工作区),停放在(安全)、(平坦)的地方,将动臂、斗杆、铲斗油缸全部(收回),铲斗置于地面;将各操纵杆置于(空档)的位置;(分离)液压泵离合器,将所有(制动器)放在工作位置。发动机熄前应低速动转几分钟。停止作业时,应对挖掘机进行(清洁保养)工作。
9、运输挖掘机,应注意空中的(电线),(桥梁)的吨位和(涵洞)高度。行走要平稳,速度要慢。注意(捆梆)牢固。
10、轮台式、汽车式起重机作业前应全部伸出(支腿),撑脚下以方木(垫实)。作业时严禁(扳动)支腿操纵阀。斜坡上严禁吊重(转杆),满载时不得升降(臂杆)。
11、开车前必须鸣铃(示警);吊装过程中不得从事(检修)作业,检修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悬挂(警示标牌);工作中突然断电或闭合主电源前,应将所有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轨道起重机工作结束时,上好夹轨钳,风力大于(6)级时停止起重作业,爬杆、(锁定)。
12、轮台式、汽车式起重机作业时,禁止用(手脚)校正货位或手脚(伸入)已吊起的货物下方取放(垫物)或传送(索具);指挥人员应站于(安全)明显部位指挥,起吊臂下严禁(站人),起吊物禁止从人员(上方)通过;不得乘吊物索具(上下),不得在臂杆等危险部位(行走)。
13、装载机必须由经过(培训),经严格考试并取得规定部门颁发的(操作证)的人员进行驾驶。操作者应了解(装载机)的构造,性能;(遵守)交通法规、(操作规程);熟悉维修保养规程。
14、装载机装料时,使用(1)档前进,对准料堆,距料堆
(一)米左右下降动臂和旋转铲斗,使铲斗斗底(水平)接地,逐渐加大油门,使铲斗(全力)切入料堆。
15、卸料时,把动臂提升到需要的(高度)过铲斗转到最大(下翻)角度卸料。要避免物料(冲击)运输车辆的车箱底板和铲斗(碰撞)车箱边板。向边坡和沟坑卸料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6、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严禁(人员)在斗臂下(站立)或(行走)。运输车辆也不要在斗臂下(通过)。应等斗臂(移开)车辆后再通过。作业中如需检查、润滑、也要将斗臂放在(最低)位置。
17、装载机在行驶中应(避免)不适当的高速度与(转急弯)。行驶时,除驾驶室外,任何地方均严禁(乘坐人员)
18、起步前,应先(鸣声)示意,作业时,应使用(低速挡),用高速挡行驶时不得进行(升降)和翻转铲斗动作。严禁铲斗(载人)。
19、装载机在公路上行驶时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高速行驶与(急转弯),严禁下坡(熄火滑行)。
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 篇6
更多0
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一、制定目的为了正确、迅速和有效地处置部门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订本预案。
二、特种设备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我公司特种设备有:客梯2台、货梯2台、扶手电梯10台,配电房。
三、应急机构
成立部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组织、协调、指挥本公司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组建本公司应急队伍,并进行培训和演练等。
组
长:梁桂凤(总经理)
副组长:尹道阳(副总经理)、王建华(事务部主任)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四、预警机制
1、事务部对在用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2、事务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3、事务部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4、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事务部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5、事务部应当将电梯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6、事务部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和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10、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部门有关负责人。
11、事务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部门的特种设备和安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和设施功能齐全有效。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发现部门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力量或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把公司的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应急措施
1、自动扶梯:如自动扶梯突然停车,在场员工应查看有无顾客摔伤,如有则按意外伤害方法处置,同时通知电梯维修员恢复电梯运行,并留在现场向顾客招呼。如发现有顾客摔倒电梯衣服被卡,自动扶梯邻近柜台保安和员工应立即关闭电梯,并按意外伤害方法处置。因自动扶梯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无专人驾驶,如出现停、卡等问题,商场巡场防损、现场值班管理员及相邻柜组营业员应及时通知电梯维修人员处理。
2、当电梯运行中突然停车时:
当电梯运行中突然停车,轿箱处于平层区域时,操作员应将安全开关断开,用人力打开轿门和层门,让乘客撤离。如轿箱处于两层楼中间时,操作员应用报警装置或电话通知电梯维修人员排除故障。如停电或故障不能及时排除时,应配合维修人员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组织乘客安全撤离。维修员在机房盘车时应由两人以上严格安紧急盘车操作程序进行。电梯维修将轿箱盘至平层上下50cm区域后,用层外钥匙打开层轿门,让乘客安全撤离。
3、当电梯安全钳动作时
如遇电梯安全钳动作,操作员应用报警装置或电话通知电梯维修人员,看是否可用慢速将电梯向上开至就近层站,撤离乘客后检修。如无法向上开,且用手轮也无法移动轿箱时,操作员应首先将安全开关断开,如在平层区域时,用人力打开轿门和层门,让乘客撤离。如不在平层区域,则打开安全窗,由电梯维修人员打开相应的层门,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组织乘客安全撤离。
4、当电梯发生严重的冲顶和蹬底时
如电梯因某些原因失去控制或发生超速而无法控制,虽经打下安全开关或急停按钮亦无法停止时,司机应保持镇静并稳定乘客情绪。不允许有打开轿厢门、安全窗、安全门而跳出轿厢的任何企图。司机应提醒大家扶住轿壁,提起脚跟,膝盖弯曲以减少轿厢冲顶或撞底的冲击力对人体的影响,这时各安全装置将自动发生作用使轿箱停止,由于电梯曳引的特点,轿厢或对重压缩缓冲器后轿厢就不可能继续运行,这时司机可以采取措施或通知指挥部或电梯维修人员协助撤出人员。
5、当电梯发生自燃时
如果遇到电梯电气设施发生燃烧,除立即报告防损、电工、电梯工前来抢救外,同时应尽可能切断有关电源,在未切断有关电源之前,应用安全通道上的灭火机进行扑灭,切忌用水及一般泡沫灭火机灭火。
6、当电梯发生火灾时
电梯发生火灾时,根据火灾轻重程度不同,对可作消防员专用的电梯,用消防功能将乘客运到安全层站。对不是消防专用的电梯,司机应尽快将乘客送达安全层站,把各厅门关闭,切断电源,以防火势蔓延到其它楼层。
六、应急响应
1、公司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职工发现安全隐患和事故时,个人能够采取措施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立即逐级上报。
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后。其成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组织和指挥应急行动。
3、在本公司不能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条件下,必须立即把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上报上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进入公司应急响应程序。
4、公司上报上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的预警报告要做到迅速、准确,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5、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必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检测与后果评估工作。在特大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介入,认真做好死、伤者家属的安抚、赔偿及其他善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6、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7、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对在处置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引发安全事故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在处置过程中玩忽职守、贻误时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应急保障
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对公司按照规定配备应急消防、安全防范等设备、器材要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器材配置合理有效。
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要加强公司内部应急队伍的建设,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公司内部应急队伍的素质。
八、后期处理
1、公司要配合部门积极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要努力协调资金、物资,做好事故后的人员安置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2、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公司要配合部门主动与当地政府、劳动部门等有关单位协商,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出补偿。
欢迎订阅《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篇7
栏目设置:《政策导向》《专论与综述》《特检之苑》《监察与检验》《安全技术》《法规园地》《事故分析》《风险评估》《国外资讯》《水处理》《无损检测》《鉴戒篇》《信息与动态》《知识长廊》等。
欲订阅者, 请向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发行部索取订单, 或通过邮局订购, 或登录杂志网站。
大16开, 每册定价8.00元, 全年12期, 共96.00元。
月刊邮发代号:82-411
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和平里支行
户名: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
帐号:110060224018000887646
邮编:100013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楼
联系人:袁龙妹
发行部电话: (010) 8427979859068615
传真: (010) 59068616
电子信箱:zzhsh@csei.org.cn
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 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销售、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包括特种设备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的专用设备的安全管理,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必需的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财政、价格、工商行政、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应当依法报经国务院或者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报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检验检测人员证书。
第七条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生产、使用,保证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提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
第八条特种设备的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第九条销售、转让二手特种设备,应当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二手特种设备在销售、转让前,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或者安全技术鉴定合格,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使用二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二手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向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鼓励二手特种设备进入特种设备专业市场进行交易。
第十条禁止销售、转让、出租、出借和使用下列特种设备:
(一)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二)未附有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相关文件的特种设备;
(三)未附有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相关文件的二手特种设备;
(四)国家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五)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报废的特种设备。
第十一条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在气体充装、销售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
禁止使用下列气瓶充装、销售气体:
(一)没有检验检测标识的;
(二)超过定期检验周期的;
(三)经检验检测不合格的;
(四)超过安全使用年限的。
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发现有前款第(一)、(二)项规定的气瓶,应当按规定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发现有前款第(三)、(四)项规定的气瓶,应当作出回收处理。
气瓶的回收处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锅炉房的建造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依法不需要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施工许可证的小型锅炉房建筑工程,其锅炉房的建造设计方案应当报经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方可施工。
锅炉房的竣工验收报告及标明与相邻建筑距离的图纸,应当在锅炉安装前报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锅炉用水的水质、锅炉的化学清洗和停炉保养,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锅炉停用一年以上重新启用的,应当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合格。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履行法定的检验检测义务时,有权自主选择委托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有关部门不得对其选择委托权进行限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十日内将法定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报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应当客观、公正,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依法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禁止伪造、冒用、转让、出租和出借下列证书、文件或者标识:
(一)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书、使用登记证书、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书;
(二)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检验检测人员证书;
(三)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检验检测标识。
第十七条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用油桶等容器改装或者采用其他类似材质卷制、焊接的可以输出蒸汽、产生压力的简易设备。
第十八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执法责任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已经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三款、第十一条第一、三款、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法销售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销售的特种设备,并处特种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转让、出租、出借、使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转让、出租、出借、使用的特种设备,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气瓶充装单位、瓶装气体销售者的气瓶,并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法生产、销售简易设备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简易设备,可以并处简易设备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或者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法使用简易设备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拆除、销毁;逾期未改正的,予以没收或者强制拆除、销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追究行政、刑事等法律责任。
【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推荐阅读:
四川省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遗失申请08-14
四川省2015年电机装配工: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试题12-08
2022年四川省煤矿安全工作要点06-19
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08-29
四川省建筑工地需要的安全资料目录a09-24
下半年四川省专职安全员考试试卷12-31
2016四川省建筑业企业三类人员安全安全管理考试题库09-15
四川省高校08-24
四川省高温补贴10-22
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文件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