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校

2024-08-24

四川省高校(共11篇)

四川省高校 篇1

1调查背景和基本情况

本调查历时一年,我们的团队走访了四川省的成都、 德阳、绵阳、南充、达州五个城市,包括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成都文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等10所高校。同时也走访了如德阳第一中学、绵阳梓潼中学等9所中学。

本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4份,其中有效问卷727份,有效回收率为93. 93% ,有效问卷中男性受访者352人,占48. 42% ,女性受访者375人,占51. 58% 。

本调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情况调查,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个人背景资料了解。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对四川省民办高校的了解程度, 好感度和期望值的调查。

本调查的调查对象包括三个群体,一是大学生群体, 二是高中学生群体,三是学生家长群体。在有效回收的问卷中,对大学生群体发放的问卷450份,有效回收411份; 对高中生群体发放的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78份; 对学生家长发放的问卷150份,有效回收138份。

本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谈法为辅,访谈对象分别为民办大学在校学生,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学生家长,民办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 民办大学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大学生对自己学校品牌的忠诚度,高中学生对民办学校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 吸引力和联想力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2.1关于民办高校的宣传方式调查

对于民办高校宣传方式这一问题,我们在问卷当中涉及了,同时在访谈中也做了开放式的访问。在问卷调查中我们的问题是: 你是否看到过民办高校的宣传广告? 请列举出高校名字。在这个问题中81% 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对受访者在回答列出看到过宣传的民办高校名字时,被受访者列出次数最多的是: 五月花计算机专修学校、东软学院等技术型民办专科学校。

关于民办高校宣传方式选项中32. 59% 的被调查者注意到的是民办高校的硬性广告,36. 41% 的被调查者注意到的是软文广告,31% 的被调查者注意到的是高校的公关活动。

2.2关于宣传媒介的调查

有关民办高校宣传途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49. 32% 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网络了解高校品牌, 32% 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看电视了解高校品牌,11. 06% 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广播了解高校品牌,只有7. 08% 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看报纸知晓高校品牌。

在通过网络了解高校品牌的49. 32% 的被调查者中, 23. 12% 的被调查者认识高校品牌是通过微博,11% 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学校网站,5. 6% 是通过微信朋友圈,3% 是通过博客,6. 6% 是通过论坛。

在传播内容方面,在回收的727份问卷中,23% 的被调查者喜欢视频广告宣传,34% 的被调查者喜欢图片广告,11. 6% 的被调查者喜欢阅读文字软文,31. 4% 的被调查者喜欢视频 + 图片 + 文字的宣传方式。

2.3学生择校受广告的影响程度

在关于择校因素方面,学校声望排名第一,师资排名第二,学校办学历史排名第三。在访谈中,学校食堂、宿舍、学姐是否漂亮、老师是否靓丽等都成为学生择校的参考因素。

在对学生择校时是否受广告影响的调查问题上,32% 的学生表示,选择公立院校不受广告影响,选择民办院校时,学校广告是一个了解学校的重要渠道,在对138份学生家长的有效问卷统计中,我们发现,学生家长对民办院校的广告认可度较高,46. 7% 的家长认为民办学校的品牌广告在学生择校时起到导向的作用。

2.4公众对民办高校品牌的认可度

在我们对高三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7. 2% 的学生认为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时收到公立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和民办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他们会选择公立院校,而选择民办院校的为12. 8% 。同时有54% 的学生认为如果只收到民办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他们选择复读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可见,民办院校在四川公众中的认可度还是比较低的。

在我们的访谈中涉及有关民办高校的文凭发放问题时,学生家长群体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有关文凭的认可度, 如民办高校的文凭国家相关机构是否承认、社会会不会认可。同时在访谈中,也有学生将民办高校和电大、函授、 自考等教育形式混淆。

另外,在涉及民办高校的学费问题上,78% 的受调查者认为民办高校的学费很贵,只有6% 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接受,有16% 的受调查者认为只要学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过硬,可以接受相对较高的费用。

2.5民办高校有待改进的要素

有关民办高校的缺乏要素中,被调查者被问到,你觉得民办高校不足的地方在哪里时,45% 的被调查者认为民办高校的文凭社会认可度低,30% 的被调查者认为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欠佳,24% 的被调查者认为民办高校就业率不理想。

在我们后期对在读大学生的访谈中,被问到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所民办高校,你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被访谈者的回答除了师资、教学质量等要素以外,还多次提到学校的老师漂亮与否、学校环境优美与否、学校宿舍条件、学校的交通问题等。在我们的访谈中,在读大学生多次提到成都文理学院 ( 原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的美女英语老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美女日语老师。

在对在读高三学生的访谈中,被问到如果要选择一所民办高校就读,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时,有近7成的高三学生提到学姐学长得好看与否的问题。

2.6有关民办高校知名度的调查

在有关知名度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请写出你听说过的四川省内民办高校。在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回答中,被列举次数最多的民办院校依次排名是: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传媒学院、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五月花专修学院、东软学院。

同时在被调查者的回答中,也有将民办高校与公立院校混淆的情况,在被调查者列举出的高校名单中,有的公立专科学校被误认为是民办院校,在我们的访谈中,也有被调查者认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是公立院校。

2.7有关民办高校美誉度调查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 《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了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和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等榜单。在四川地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排行第5,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排行第15,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排行第16。 在该排行榜中,四川地区排行前100的还有: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在2015四川省最佳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四川传媒学院位居首位,全国排名第33,堪称2015四川省最佳民办大学; 成都文理学院名列第2,全国排名第56; 成都东软学院位居第3,全国排名第77;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名列第4,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位居第5。

这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2015年发布的官方数据,我们在调查中也尝试让被调查者对四川地区的民办高校排名,调查结果和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发布的结果出入不大,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排名第1,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排名第2,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排名第3,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排名第4,四川传媒学院排名第5。在我们的调查中,排名前10的依次是: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成都文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2.8有关民办高校忠诚度的调查

高校品牌的忠诚度和一般商业品牌的忠诚度不一样, 原因是高校不存在二次消费,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了高校的品牌忠诚度建设。高校品牌虽然不存在二次消费,但是高校品牌的口碑效应非常值得关注。

在我们的调查中,通过网络了解高校品牌的49. 32% 的被调查者中,23. 12% 的被调查者认识高校品牌是通过微博,11% 的被调查者是通过学校网站,5. 6% 是通过微信朋友圈,3% 是通过博客,6. 6% 是通过论坛了解高校品牌。

在我们的访谈中,有近8成的被调查者表示最先知晓高校品牌是通过朋友或是民办高校的在读学生。对民办高校品牌情况做进一步了解则是通过网络渠道。

在对在读大学生的调查中,从我们发放的问卷情况了解到,如果让被调查者再重新选择一所民办高校就读,是否愿意选择目前就读的高校,有86. 23% 的被调查者选择否。可见,民办高校品牌忠诚度非常低。

3结论

3.1公众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低

在对四川省民办高校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调查中,从我们得出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首先,四川省的民办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排名靠后,缺乏品牌名校。 其次,四川公众普遍认为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无法跟公立院校相比。公众对民办院校所颁发的文凭认可度持怀疑态度。在民办大学的在读学生对所读大学的认可度差、 品牌忠诚度差。

3.2民办高校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不够

就我们对民办高校管理层的访谈中了解到,民办高校每年花在宣传上的费用很少,相比较一般的商业产品品牌塑造费用,民办高校所用的费用最多也只是一般商品品牌运作的1 /10不到。大部分院校还停留在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品牌阶段。

另外,在宣传上,许多高校对商业品牌的宣传模式不屑一顾,他们更在意的是学校的内部宣传,如学校的公告栏、学校校报、学校校园广播等途径。对于外部宣传,大部分民办高校表示媒介宣传费用太过昂贵,学校无法承担高昂的广告宣传费用。

3.3民办高校的宣传策略有待改进

从我们统计的数据看出,四川省的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宣传策略上倾向于硬性广告和在读学生口碑传播。在媒介运用上,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体常常被列为首选。同时,四川省的大部分高校也较注重官方网站的建设。

在问到是否利用自媒体进行品牌塑造时,大部分高校管理层普遍认为自媒体缺乏可信度,高校在宣传中用得非常少。

在对四川省的民办高校自媒体运用方面,我们发现大部分民办高校对自媒体运用频率较低,自媒体平台内容更新缓慢。就微博和官方网站而言,四川省民办高校对官方微博重视程度不够,发布内容还只是停留在发布学校新闻等方面,缺乏对学校品牌附加值的开发。

再者,四川省民办高校很重视每年招生季的宣传,许多高校管理层表示,每年学校的宣传费用几乎无一例外都用在了招生季。这种粗狂式的宣传模式就好像一般商业产品的促销广告一样,对销量有用,但对品牌塑造意义却不大。

4建议

4.1通过特色专业打造品牌

办学自主,机制灵活是民办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是民办高校打造品牌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没有特色,提供不了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条件,民办高校的品牌就会减弱。可以说办学特色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如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学都各具特色,比如麻省理工以培养工程师闻名,剑桥大学以物理学闻名,哈佛大学以培养政治家闻名。斯坦福大学以 “学术顶尖,科研开发”成为 “硅谷”的强大后盾。普林斯顿大学培养出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享誉世界。由此可见,对于任何一所民办大学,要想长远发展,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4.2准确的品牌定位

民办高校的品牌定位说直白一点就是品牌经营者 ( 民办高校管理层) 根据教育消费者 ( 学生和学生家长) 对教育产品 ( 学校) 的认知程度,给本院校确定一个市场位置,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教育消费者进行营销。通过营销以便和其他相同层次院校进行竞争。简单地说学校品牌定位就是告诉目标消费人群 ( 学生和学生家长) 该校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学校,和其他院校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选择这所学校而不选择其他学校的理由。 高校品牌定位就是用以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武器。

4.3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民办高校提高生源质量就是首先要把好学生入学关口。如斯坦福大学的入学条件不但要看学生的中学成绩, 还要看教师的评语,报名者与录取者的比例为10 ∶ 1; 再例如哈佛大学的获准入学者只占10% ~ 20% 。在国内, 一些民办大学由于起步晚和各种硬件设施的限制,在学生入学关口不严格,很多民办高校存在报名即可入学的状态,这种现象使得民办高校沦为了高考学生落榜的避难所,对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非常不利。

4.4认真建设教师队伍

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问题。目前,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兼职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流动性大等。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一支优秀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对于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非常重要,民办高校应本着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再者,运用公关策划,打造品牌教师,魅力教师也显得十分重要。

四川省高校 篇2

重视教育是古今中外历来所为,我国古代认为“育才造土,为国之本”强调培养和造就人才是国家的根本。既然国家兴之于教育,教育兴之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七月流火时节,我带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参加了短暂而紧张的“四川省第22届高校教师资格培训班”。

培训的课程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给每个班级安排了优秀教育专家,并且每天下午都安排了班导师课程和微格训练。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加深了我对“师德”的认识,师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古人云:“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所以,我们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份职业产生责任感和光荣感,忠于职守、矢志不渝,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我们应以和善宁静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导之以行,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会尊重老师的劳动,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高等教育心理学》这门课让我学会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较缺乏,在这个人才集中、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甚至心理疾病。虽然大学一般都有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需要而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另外,我们特别要注意加强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学习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帮助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具有适应环境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高等教育学》使我认识到了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大意义,特别是我们民政学院在这方面更是大有所为。我们学院坚持立足民政、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开放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民政行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工作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让我对教育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教育法是调整国家在行使教育行政权力和公民在行使受教育权力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学习完这门课程我认识到了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作用以及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培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仅仅靠热情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学习,大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观念及不加思考的沿袭老教师的一套教学思路与方法的行为。从更客观的角度、更理性的思考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了解了高等教育的缘起、性质、作用、规律等基本常识,把握了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明了高等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自觉性,增加了工作的责任感,提升了教育的工作水平。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再者,也认识到了当一名高校教师的荣幸和骄傲,就像谭晶歌里面唱的:“亲爱的老师,你就像那山村的渡船,把山乡送往希望的彼岸,小小渡船,渡船就像一个摇篮,日出摇来满河的童话,日落时摇走彩色的梦幻。啊,亲爱的老师,你就像那山村的渡船,把文明渡往山民的心田”。我就愿做一名这样的渡船,在人生的渡口帮助同学渡到知识的彼岸。

四川省高校 篇3

2013年5月,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民办高职图书馆资源利用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7所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从图书馆规模、图书馆人员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方法,重点通过四川省各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舍、书籍、人力资源、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调查发现,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费用投入不足、文献资源购置量及馆藏文献总量少、自动化程度低是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

民办高校迅速崛起,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它填补了传统公办高校教育的空缺,使得我国高校教育更加立体化。但是民办高校在追求生源的时候,关注了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却忽视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殊不知图书馆更是人才素质提高的力量源泉。

(二)民办高校图书的经费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创办者更热衷于研究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图书馆恰恰是只投入、不产出经济效益的部门。因此,图书馆不存在专项经费预算,更没有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不可能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为应付高校人才评估,采用突击采购特价书、降价书来充实馆藏数量,无从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要求,即使这样,也显尴尬。

表二显示:图书馆2013年平均购书经费在50万以下的3所(42.86%),50万—100万的1所(14.29%),100万以上的3所(42.86%),民办高校年平均购书经费过少,不能保证图书馆书籍资源的质量,也就阻碍了师生的学习及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购置经费在5万/年的1所(14.00%),5万—10万/年的3所(43.00%),10万—15万/年的0所(0.00%),15万/年以上的3所(43.00%),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十分缺乏,导致图书馆资源过于局限,不能更新或购进数字资源,影响学院科研进展和教学改革。图书馆年投资经费在10万以下的2所(33.33%),10万—100万的2所(33.33%),100万以上的2所(33.33%)(其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图书馆投资占学院总投资比例在10%以下的4所(80.00%),10%—20%的1所(20.00%)(其中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年投入经费不足,这直接影响图书馆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积极作用。

同公办院校的图书馆相比,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有的民办院校只能基本满足日常开馆需要,维持常规工作,工作难以创新。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工数量应为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三,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没有符合规定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数较多,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很少,如此就阻碍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科研的推进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的错误观念,导致了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忽视或轻视。

三、建议或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领导重视力度。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尤其是领导层,应该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深远意义,明确图书馆建设水平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重要指标之一。

(二)加强图书馆的投入比重,拓展图书馆的经费投资渠道。古今中外的每一所著名大学里都有高档次的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在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势必伴随发展,学院应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拓展投资渠道;优化电子文献资源、纸质文献资源、网络资源的比例,并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三)建章立制,把好人员入职关。建立健全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勤罚懒,执行逗硬,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聘请工作人员要注意专业与职称、学历的要求,同时开展图书馆人员培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之,在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教学和科研一起并列为办学的“三大支柱”。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和竞争力,加强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endprint

2013年5月,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民办高职图书馆资源利用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7所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从图书馆规模、图书馆人员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方法,重点通过四川省各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舍、书籍、人力资源、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调查发现,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费用投入不足、文献资源购置量及馆藏文献总量少、自动化程度低是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

民办高校迅速崛起,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它填补了传统公办高校教育的空缺,使得我国高校教育更加立体化。但是民办高校在追求生源的时候,关注了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却忽视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殊不知图书馆更是人才素质提高的力量源泉。

(二)民办高校图书的经费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创办者更热衷于研究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图书馆恰恰是只投入、不产出经济效益的部门。因此,图书馆不存在专项经费预算,更没有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不可能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为应付高校人才评估,采用突击采购特价书、降价书来充实馆藏数量,无从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要求,即使这样,也显尴尬。

表二显示:图书馆2013年平均购书经费在50万以下的3所(42.86%),50万—100万的1所(14.29%),100万以上的3所(42.86%),民办高校年平均购书经费过少,不能保证图书馆书籍资源的质量,也就阻碍了师生的学习及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购置经费在5万/年的1所(14.00%),5万—10万/年的3所(43.00%),10万—15万/年的0所(0.00%),15万/年以上的3所(43.00%),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十分缺乏,导致图书馆资源过于局限,不能更新或购进数字资源,影响学院科研进展和教学改革。图书馆年投资经费在10万以下的2所(33.33%),10万—100万的2所(33.33%),100万以上的2所(33.33%)(其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图书馆投资占学院总投资比例在10%以下的4所(80.00%),10%—20%的1所(20.00%)(其中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年投入经费不足,这直接影响图书馆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积极作用。

同公办院校的图书馆相比,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有的民办院校只能基本满足日常开馆需要,维持常规工作,工作难以创新。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工数量应为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三,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没有符合规定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数较多,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很少,如此就阻碍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科研的推进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的错误观念,导致了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忽视或轻视。

三、建议或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领导重视力度。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尤其是领导层,应该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深远意义,明确图书馆建设水平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重要指标之一。

(二)加强图书馆的投入比重,拓展图书馆的经费投资渠道。古今中外的每一所著名大学里都有高档次的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在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势必伴随发展,学院应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拓展投资渠道;优化电子文献资源、纸质文献资源、网络资源的比例,并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三)建章立制,把好人员入职关。建立健全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勤罚懒,执行逗硬,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聘请工作人员要注意专业与职称、学历的要求,同时开展图书馆人员培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之,在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教学和科研一起并列为办学的“三大支柱”。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和竞争力,加强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endprint

2013年5月,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民办高职图书馆资源利用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7所民办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从图书馆规模、图书馆人员和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措施。

一、基本情况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问等方法,重点通过四川省各民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舍、书籍、人力资源、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分析。调查发现,图书馆馆舍面积较小、费用投入不足、文献资源购置量及馆藏文献总量少、自动化程度低是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严重不足。

民办高校迅速崛起,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它填补了传统公办高校教育的空缺,使得我国高校教育更加立体化。但是民办高校在追求生源的时候,关注了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却忽视了图书馆的建设与开发,殊不知图书馆更是人才素质提高的力量源泉。

(二)民办高校图书的经费投入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创办者更热衷于研究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图书馆恰恰是只投入、不产出经济效益的部门。因此,图书馆不存在专项经费预算,更没有文献资源建设规划,不可能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为应付高校人才评估,采用突击采购特价书、降价书来充实馆藏数量,无从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要求,即使这样,也显尴尬。

表二显示:图书馆2013年平均购书经费在50万以下的3所(42.86%),50万—100万的1所(14.29%),100万以上的3所(42.86%),民办高校年平均购书经费过少,不能保证图书馆书籍资源的质量,也就阻碍了师生的学习及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购置经费在5万/年的1所(14.00%),5万—10万/年的3所(43.00%),10万—15万/年的0所(0.00%),15万/年以上的3所(43.00%),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十分缺乏,导致图书馆资源过于局限,不能更新或购进数字资源,影响学院科研进展和教学改革。图书馆年投资经费在10万以下的2所(33.33%),10万—100万的2所(33.33%),100万以上的2所(33.33%)(其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图书馆投资占学院总投资比例在10%以下的4所(80.00%),10%—20%的1所(20.00%)(其中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和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未填写)。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年投入经费不足,这直接影响图书馆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积极作用。

同公办院校的图书馆相比,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有的民办院校只能基本满足日常开馆需要,维持常规工作,工作难以创新。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工数量应为在校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三,现阶段民办高校图书馆基本都没有符合规定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偏低,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数较多,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很少,如此就阻碍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科研的推进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的错误观念,导致了民办高校对于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忽视或轻视。

三、建议或措施

(一)改变观念,提高领导重视力度。作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尤其是领导层,应该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图书馆建设对民办高校自身长远发展的深远意义,明确图书馆建设水平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重要指标之一。

(二)加强图书馆的投入比重,拓展图书馆的经费投资渠道。古今中外的每一所著名大学里都有高档次的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在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势必伴随发展,学院应逐年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并且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拓展投资渠道;优化电子文献资源、纸质文献资源、网络资源的比例,并加强数据库的建设。

(三)建章立制,把好人员入职关。建立健全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勤罚懒,执行逗硬,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聘请工作人员要注意专业与职称、学历的要求,同时开展图书馆人员培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川省高校 篇4

职业倦怠对辅导员本人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对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探讨减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是刻不容缓的。从调研中反映出来, 辅导员对现行的辅导员选聘、培训、晋升、考核、激励等制度满意度都较低。针对调研结果, 本文主要从辅导员制度的角度出发, 剖析制度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探索从制度设计上减轻甚至解决辅导员倦怠问题。

二、四川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一) 明确岗位职责确立岗位说明书

超过负荷的工作是造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核心因素, 因此要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就必须从一开始对辅导员进行科学定位, 为辅导员工作减负。明确岗位职责, 一份标准化的岗位说明书, 这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健康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可按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明确和规范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保留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部分学生管理工作, 内容应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和“三观”, 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素质和道德品质;对学生发展方向和就业选择提供帮助;落实国家对贫困学生的相关补助政策, 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级委员会建设, 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和竞争意识;组织多样性的文化、体育活动, 保持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等等。明确岗位任务, 才能将辅导员从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中解救出来, 理清思绪, 明确工作任务和方向。

(二) 提高认识落实辅导员各项政策

国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从2004年开始不断加强, 期间下发辅导员相关规定和辅导员培养计划, 并且从国家主席到国务委员在各大会议中屡次提到辅导员队伍建设, 指出方向, 细化政策。从文献上不难发现, 国家对辅导员的支持力度是不小的, 不仅提出辅导员双角色管理方式, 并且提供双线晋升的待遇;还提出在评定职称时充分考虑辅导员的特点;还提出要打通辅导员的校外流动渠道, 向社会岗位选送优秀辅导员, 也一再提到要支持辅导员提高学历;加大招收辅导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院, 学院应该给予时间和金钱上的支持。然而, 在国家大力建设辅导员队伍的时候, 我们发现辅导员的现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原有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其中主要的问题还是社会和学校对高校辅导员存在认识不足和高校对相关政策落实不够。

(三) 提高社会和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

社会大众特别是学生家长对辅导员工作普遍不理解, 辅导员工作常看作后勤或者保姆性质, 工作仅仅是处理大学生的琐碎事务。社会大众不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 造成对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评价低, 社会认可率低。所以应该加强宣传, 提高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认识, 同时降低社会对辅导员的不合理要求, 减轻辅导员的压力。学校层面也需要提高认识。辅导员在学校管理阶层中的被模糊定位的问题使得辅导员对自身的认识产生偏差, 对所处的尴尬情景沮丧但有无力解决, 这必然会加深辅导员倦怠程度。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对辅导员的认识, 认真研究和落实关于辅导员的相关政策, 加强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 把学校资源更多的用在增强辅导员的培训、激励、考核机制上。

(四) 建立辅导员培训机制

高校辅导员缺乏长效的培训机制和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素质和技能, 存在辅导员培训的法规不健全, 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重视不够等问题。建立辅导员培训机制, 培训法规化是关键。只有建立完善的工作法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辅导员培训机制的建立。高校建立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应该是和国家省级的培训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阶段性的进行辅导员培训。高校应该把辅导员培训列入高校工作的年度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辅导员培训过程主要应该包括辅导员的岗前培训, 职内培训, 学历提升培训。各级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应该做到统筹兼顾, 包含思想政治工作、当前学生管理的现实问题以及心理咨询、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等的专业技能培训。辅导员培训的方法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单一的理论灌输会影响辅导员培训的效果, 因此可以采取讲座、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的培训方式。同时培训的地点除了高校本校以及每个省的辅导员培训基地以外, 可以采取国内高校互派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的方式以及组织辅导员国外参观学习的方式。

(五) 健全辅导员考核机制

科学的考评机制可以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成效, 改进工作方法, 促进个人自身发展。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实施方法直接影响考核评价目标能否实现及考核评价工作的效果。目前辅导员考核以辅导员自评、学生测评、系院测评、学生管理部门、人事部门测评组成。“德、能、勤、绩、效“五个方面为考核内容。以工作完成情况调查打分的形式将辅导员工作考核为优秀和合格。此种考核方式不科学, 无法全面体现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成效。目前的辅导员测评虽然将与辅导员相关的各部门各人员都结合起来, 但因为考评内容和指标不全面无法到达良好的效果。例如对辅导员测评的项目缺乏针对性, 对学生、对辅导员本人、对系院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考评内容大同小异, 无论是学生还是辅导员都无法在填写考评表中体现出辅导员的具体工作成效, 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无法在考评中体现出来。另外, 一旦辅导员所管的班级出现问题, 常常就对辅导员工作成果一笔勾销, 辅导员心理压力极大。因此应该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调研, 将辅导员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 正确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成绩, 设计科学的可操作性的辅导员考核机制。另外考评结果应该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但在实际的工作中, 考评的结果对工作晋升和职称评定影响不大。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辅导员的考评无法像专职教师一样以教学效果、科研成果进行科学量化考核, 而职称评定以教学效果和科研成绩为标准评定, 这点辅导员处于劣势, 即使辅导员考评为优, 但并不能在职称评定中获得优势。因此必须充分运用考核的作用, 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级和各类奖惩的重要依据。

(六) 设计辅导员激励机制

现在辅导员缺乏任何激励机制, 对高校教师的激励政策很多, 可以参考其中一部分, 需要另外设计一套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辅导员激励机制。设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前提是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应该包括薪酬激励、福利激励。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和职级工作组成。而对于辅导员从事的学生第二课堂指导、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等工作并有没有相应的报酬。工资水平相较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专职教师显得较低, 这就使得辅导员产生不公平感, 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因此应该就辅导员从事的第二课堂指导、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等工作进行量化, 在薪酬系统中将该部分工作量考虑进去, 适当的增加辅导员收入。适当的福利激励能够让辅导员更有安全保障, 增强心理归属感, 提高工作绩效。薪酬激励和福利激励以外, 还可以参照专职教师的各项奖项评定。例如坚持每年的优秀辅导员评定, 给以物质奖励并且扩大奖励面;另外针对辅导员的专业工作, 如果在心理辅导、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中有突出成绩的, 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奖项, 鼓励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精神激励让辅导员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感受到精神关怀, 调高辅导员觉悟重塑对工作的热情和活力。精神激励中尊重是关键。辅导员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繁重的工作内容, 让行政管理人员, 专职教师和学生将辅导员看做处理琐碎事务的勤杂人员, 忽视对辅导员的尊重。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辅导员工作, 认可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性, 调高辅导员地位, 创造尊重辅导员的校园氛围。另外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 对辅导员的精神激励中必须包含情感激励, 给予辅导员人文关怀学校领导应该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 对于辅导员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给予指导和安慰。

三、结束语

作为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应主要从辅导员制度改革入手, 需要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制度改革的细化实施办法, 并对高校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建立辅导员资质准入制度;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对学生个人成就到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 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开展社会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高校辅导员工作, 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高校辅导员也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知识, 严格要求自身道德品质, 塑造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令第24号.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央 (2004) 16号文件.

[3]罗涤, 姚木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06) .

[4]刘晓云.角色定位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07) .

四川省高校 篇5

四川省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通过对四川省30所高校的体育产业开发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开发四川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相应对策.

作 者:王定宣 刘圣斌 余国林 马彪 熊卫权 岳元德 Wang Dingxuan Liu Shengbin She Guolin Ma Biao Xiong Weiquan Yue Yuande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体育系,四川,泸州,646000 刊 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5(3) 分类号:G80-05 关键词:四川高校   体育产业   开发现状   对策  

四川省高校 篇6

首先,夯实资金平台。一是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創业基金和平台的支持。除了按年度直接投入50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外,还采取鼓励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多种社会资本投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多渠道面向社会、企业募集创业资金,引导投资机构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二是与金融机构联合,合理优化信用担保政策,适当增加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种类和额度。将个体经营人员的贷款额度调至不超过5万元、微利项目创业人员的贷款额度不超过2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小额贷款额度不超过200万元;三是增加资金扶助。对于符合江油社会和产业发展,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和项目,给予最高2万元的无偿性扶持;四是引入江油市工业发展基金促进创业。将符合有关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纳入江油市工业发展基金予以支持。

其次是完善创业政策。一是加大创业宣传引导力度,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为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上半年,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创业工作会、创业论坛、印发宣传资料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宣传高校毕业生创业;二是在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四项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基础上,根据江油实际,及时调整,进一步补充、落实和细化创业政策,出台了“江油市2010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实施方案”。

第三是优化创业机制。江油在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机制之外,一是完善了创业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创业破产救助制度;二是组织政府官员、企事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创业提供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使创业培训机制更加规范化;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明确鼓励高校毕业生以专利发明、创新技术等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折合入股;四是完善创业同、创业孵化配套机制,今年创建了2个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同或创业孵化基地。定期公布创业项目指导性目录,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按行业特点合理放宽资金、人员准入条件,允许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注册地点及创业经营场所。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类收费,免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企业设立登记费,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等。

青年创业可申请优惠利率贷款

石家庄市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日前,石市通过《石家庄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石市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给个人的优惠

青年创业可申请优惠利率贷款

市财政从今年起在预算中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每年不少于300万元,并视财力状况逐年增加,重点支持创业辅导基地和各类创业辅导机构建设。

石家庄市凡45周岁以下青年初次创业和45周岁以下青年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可申请“河北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对纳入省、市和县(市)、区政府信用平台,贷款本息偿还有保障的贷款项目,可执行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基础上下浮10%的优惠利率。

创业孵化基地可免1~2年租金

今后,石市还将扩大创业培训对象。凡是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的下岗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军队退役人员、高校毕业生和残疾人等所有有创业培训需求的人员,均可参加政府补贴的创业培训。

石市还将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政府主办和享受政府资金扶持的创业孵化基地,对特别困难的创业者可免1~2年租金。石市还将认定一批有条件的企业为创业实训基地,安排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高校在校生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不到6个月的创业实训,增强创办企业的能力。

创业高校毕业生可免人事代理费

石市要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用于毕业生自主创业资助、奖励等。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有关登记类、证照类收费。登记失业者自主创业,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向创业所在地劳动保障机构申请一次性创业补助(每人3000元)。

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人事代理,并免收2年代理费。对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计算为退休费发放的年限,可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后,人事代理期间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对企业的照顾

符合条件高新企业可减征企业所得税

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对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鼓励各类创业主体进入。

对超出经营范围的,只要不是从事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等行业的,且未造成社会危害后果的,有关部门应予教育规范,凡限期改正的,可首次不处罚。

四川省高校 篇7

1 四川省高校体育馆经营管理的现状

1.1 城区类高校体育馆多采用全年定时开放模式, 郊区类高校体育馆多采用学期定时开放模式

市区类高校因地利, 拥有广大的社会资源, 因此其在满足学生锻炼需求之外, 同时对社会开放。在人们健康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 此类高校体育馆经营效果比较良好, 但是也还没有达到“以馆养馆”的程度;郊区类高校体育馆因为其服务人群主要是该校的师生, 社会资源相对缺乏, 因此其经营效果不佳。

1.2 体育馆分布不均衡

大多数高校体育馆主要集中在部属、省属、“211”、市属等公办学校, 非公办学校因资金匮乏, 大多并没有综合性体育馆。由于高校的扩大招生, 很多高校在郊区建立分校区, 因此郊区高校体育馆较多, 市区较少。

1.3 开放度难以掌握

由于高校体育馆主要任务是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 因此对外开放有不稳定性和非连续性。全面开放给社会, 又无法满足学校内需求;只供于学校内部使用, 又负担太重;两者之间的度不好把握。绝大数高校体育馆都是在满足学校内需求之外, 再对外开放。

2 四川省高校体育馆经营管理的不足和问题

2.1 场馆功能单一, 经营管理效益不佳

四川省高校体育馆的建设大多数有赛事“搭车”的特征。场馆空间较小, 难以同时开展多个运动项目。大多数体育馆只开展了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健身、篮球等少数几个项目, 服务的受众面偏小。经营管理的效益上不去, 管理者积极性相对不高。

2.2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场馆服务质量不高

大多数体育馆没有成熟的经营管理机制, 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团队。目前, 大多数体育馆管理者一般是学校的后勤人员或者是体育教师兼管。场馆的具体服务者大多数是工人或者是临时工, 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 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绝大多数体育馆没有专门的体育辅导员, 消费者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大大挫伤消费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多数的管理者缺乏相关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知识, 缺乏工作积极性, 甚至有“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惰性服务思想。

3 解决办法和建议

3.1 坚持以体教为主, 多种经营的原则, 处理好教学训练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四川高校的体育馆绝大多数都是国家和学校投入巨额资金修建的, 它主要的功能还是满足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 在这之余, 见缝插针的进行对外开放活动, 争取达到“以馆养馆”的目的。对外开放时间可以是教学训练外的任何时间, 比如中午、晚上、周末及假期等等。很多项目甚至可以全天开放, 比如器械健身、台球、棋牌等等。

3.2 注重宣传, 规范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引导, 打造健康积极的体育文化

很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比较欠缺, 仍然还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水平。现在的市场必须要走出去推广自己, 产品才有可能在市场的洪流中生存。知名度高了, 自然效益就上去了。宣传的同时, 还应该注重修炼“内功”, 加强管理者和直接服务者的培训和整顿, 规范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可考虑建立“一条龙”式服务体系, 让消费者能享受到舒适的服务。同时, 作为高校的体育馆, 在群众认知中地位是比较高的。高校体育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引导其建立终生体育、健康生活的观念。此外, 管理者应该努力营造出健康积极的体育文化氛围, 从而使消费者和锻炼者自发的前来锻炼和消费。

3.3 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培养或引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馆的管理经营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 财务制度等。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 优胜劣汰。现有的管理者, 多是学校后勤部门的管理人员或者是体育部门的老师。前者的管理水平不错, 但是没有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后者有相关的专业体育知识和能力, 但是对经营管理又缺乏经验。如果是现有的人员参与管理, 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如果有条件, 可以考虑从外部引进专业的体育馆经营管理人才, 进行企业化管理。赋予体育馆管理者一定的经营管理财务权、自主权、用工权、分配权, 体育馆可考虑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

3.4 采用多种方式经营, 扩大开放效益

现阶段四川高校的经营管理相对比较单一, 应该多渠道、多种方式经营管理, 扩大开放经营效益。首先, 是积极寻求社会上的赞助、广告等介入。其次, 体育馆要有多种经营方式。比如, 球馆内开辟较为专业的运动场地供消费者锻炼身体, 建立会员制或俱乐部制度, 广泛吸纳消费者前来锻炼休闲娱乐, 并提供专业物品出租或买卖;场外提供饮料、食品等等;开辟锻炼后的休息休闲场所, 并提供按摩保健及运动医疗服务等。此外, 体育馆可以整租和和部分包租等多种方式经营, 承接企事业单位包场开会或搞活动, 积极承接各类赛事和正规的商业活动。另外, 体育馆的辅助用房等可以包租出去。最后, 体育馆的经营管理应“以人为本”, 在开放时段上和价格、服务上都要下功夫。

4 结语

四川高校的体育馆在全国来说还比较少, 且场馆功能相对单一, 其经营管理各方面才刚刚起步,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场馆分布不均衡;开放度难以掌握;场馆功能单一, 经营管理效益不佳;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场馆服务质量不高等。

建议四川高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体教为主, 多种经营的原则, 处理好教学训练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注重宣传, 规范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引导, 打造健康积极的体育文化;建立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培养或引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采用多种方式经营, 扩大开放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海军.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

[2]顾冬梅.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

[3]张铁明.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与运营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2 (3) .

[4]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7) :69~73.

四川省高校 篇8

1988年,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科教兴国”战略落实以及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需要教育事业的支持, 尤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事业。从2000年开始,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达到10%, 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高校办学规模, 以及学生人数不断扩张, 截至2012年高校毛入学率高26%左右, 部分省市招考比例超过70%以上。同时, 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 年均增速超过15%, 超过了GDP年均增长幅度;2003-2012年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量 (亿元) 情况 (见图) 。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 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也快速增长, 这有力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占GDP4%以后, 如何提高高校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现支出结构的优化, 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以及高等教育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目前, 四川地区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资金流量迅速增加, 高校作为国家财政性资金投入的重要部门, 对高校预算管理进行研究, 是符合当前财政改革的需要, 也是当前高校内外环境变更的要求。目前高校预算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绩效分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实证调研数据研究设计

(一) 调研内容及方法

1.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包括:学校财务发展战略情况、学校教育投入状况;学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各级各类学校预、决算编制情况;学校预算管理综合改革情况等内容;学校编制绩效预算情况等。

2. 调研方法

本研究以量化数据研究为主, 辅以质化研究。量化数据来源包括:问卷的设计和各种信息量表、学校财务制度汇编、国家公开出版的教育统计数据等。

3. 调查工具

包括调查问卷和调查信息表两类。其中, 调查问卷包括“财务处长卷、预算工作人员卷和专家学者卷, 信息量表包括学校信息表、学校预算管理综合改革情况信息表和学校编制绩效预算情况信息表。

(二) 调查取样

2014年, 此次专项调研, 课题组深入四川地区32所高校, 样本按照办学学科范围可分为:综合、理工、医药、师范、财经、体育、艺术、民族、其它, 9大类;样本高校教育性质均为:普通高等教育, 而成人高等教育, 高教自学考试, 电大开放教育, 远程网络教育均在样本高校有所开展, 但未单独考察;样本学校按办学层次可划分为:“985工程”院校, “211工程”院校, 中央部属本科院校, 省属本科院校, 高职 (高专) 院校, 所有样本学校投资主体均为各级政府拨款筹建, 而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由于其投资主体多元化, 经费来源主要途径差异, 未列入考察范围。

问卷调查取样:在每所学校遴选专家、学者样本2人, 财务处长、副处长样本2人, 预算工作人员样本2人。共制作三类问卷192份。访谈调查取样: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同步进行, 共访谈186人次。

(三) 样本描述

为了充分掌握目前四川地区高校预算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调查分析目的, 对样本选择进行了针对性选择, 主要样本涵盖财务主管、预算工作人员、及相关财务管理专家、学者。他们对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具有深刻的认识。样本基本信息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专家、学者样本量为62个, 财务处处长、副处长样本量为60个, 预算工作人员样本量为64个。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 “985”高校占3.13%, “211”占6.25%, 省属本科院校占31.25%, 高职 (高专) 院校占59.38%。样本学校类型涵盖综合、理工、财经、师范、艺术、医学等类型, 基本涵盖四川地区高校所有类型, 样本学校选择符合四川地区高校实际情况。

专家、学者样本卷的数据显示, 专家、学者平均年龄为45岁;男女性别比分别为44.9%和55.1%;本科占26.7%, 硕士占63.3%;博士比重为10%;6.3%的专家、学者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专家、学者知识、水平较高。

财务处处长样本中, 财务处处长、副处长平均年龄为48岁;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6.9%, 具有本科学历的占30.1%, 大专仅占4%;从专业技术类型看, 85%的属于财会专业, 管理或经济类专业人员占11%;其它占4%, 具有正高职称占38%, 中级职称占100%。

预算工作人员样本中, 预算人员平均年龄为29, 平均工龄为7年;男女比例相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5.5%;中级以上职称占76.7%;调查样本中, 财会专业占71.3%, 经济或管理类占19.2%, 其它占9.5%。

基于丰富的调研数据及详实的文献资料, 本文研究了四川地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的合理化建议。

三、四川地区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 (见表2)

(一) 预算工作缺少独立的管理机构

2010年6月21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 科学编制预算, 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由此可见预算编制既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 又是一个专业性强、科学性较强工作, 需要专门设立独立的、专业性的部门。

目前, 国外高校一般都设立专门的预算办公室专司预算管理工作, 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从组织结构上明晰地将预算、预算执行区分开来, 并分别加以强化。但国内高校财务处除了繁重的收费工作、会计核算之外, 还承担大量预算编制工作, 导致预算编制科学性不高, 独立性不强, 目前, 四川地区高校同全国其它地区高校一样, 其预算管理机构独立性不强, 缺乏相互制约机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 四川地区32所高校其预算编制全部由财务部门预算科来完成。

(二) 预算编制方法仍是基数法

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第68号) 第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 以及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 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 测算编制支出预算……”这里规定仍是“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因而, 目前大多数高校预算编制方法仍采用基数法。

而此次四川地区高校预算管理调查结果也显示, 目前近90%以上高校仍采用基数法编制财务预算。基数法就是增量预算法, 具体操作时是在编制下年度预算时, 以上年实际收支为基础, 同时考虑可能影响下年度财务收支的其他因素, 从而确定下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此法简单, 非常容易操作。大多数高校喜欢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预算编制中, 基数的合理性无法考证, 未来发展趋势也没人关注。如此周而复始, 反复使用不科学的基数进行预测, 只能让高校预算越来越不合理, 产生恶性循环。

(三) 大部分高校未采用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具有战略性、以资源优化配置性为中心、系统性、“标杆”性等特征, 绩效预算常常用于企业管理活动中, 而高校作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其教育资金运行过程中经济业务, 很难进行成本核算, 使高校的管理活动的成本定量分析和业绩评估难以实施, 从而导致高校在预算管理活动中难以采用绩效预算管理。只有个别高校在单一项目中采用绩效预算管理。这也符合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四川地区高校未采用绩效预算, 仅有少部分高校在一些项目把绩效预算作为辅助手段。

(四) 未形成系统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在预算循环系统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预算绩效评价是通过年终决算数据对照年初校内分解预算数据进行比较, 考察各级单位预算执行的结果和效果、找出预算执行差距并进行分析, 编制预算执行报告, 对于存在的具体问题, 提出改进的意见, 来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来实现预算目标。因此预算绩效评价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 四川地区高校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还停留在研究阶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95%的四川地区高校预算管理财务人员认为预算绩效评价是很关键的, 而实际工作中启用预算绩效评价的高校不足19%。

四、完善四川地区高校预算管理若干对策

(一) 搭建科学化的高校预算工作组织机构

高校预算工作不仅是预算部门和预算人员的一项专业工作, 而且是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要把高校预算工作渗透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中去, 就必须搭建起高校预算工作的组织体系, 形成高校预算工作网络。建议各高校可根据规模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一般预算机构隶属于高校的行政或综合管理部门 (如办公室、综合部等) 。

(二) 启动“零基预算”来编制学校预算

零基预算法是指院 (系) 、处室的经费支出每年从零开始测算, 不使用以往年度的数据, 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计算每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具体步骤是不使用上年账面实际支出数, 参照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本年度工作计划, 由部门制定全年经费开支方案, 然后进行反复论证, 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零基预算的长处在于基本能拒绝重复性项目的支出, 用来完成学校有限的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同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比较, 有明显的优越性。

(三) 逐步完成高校的“支出型预算”向“绩效型预算”的过渡

教育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不高, 是四川地区高校的普遍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未采用绩效预算, 而绩效预算恰巧是是解决这问题的有效方法。

绩效预算管理办法主要是采用目标管理模式, 以分析各种专项成本来制定统一标准, 以考核院 (系) 和职能部门、以及各种专项业绩作为评价核心。建议四川地区高校首先要明确学校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其次编制年度绩效管理计划, 建立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启动年度绩效预算, 完成年度绩效报告, 提交学校进行绩效评价, 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 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核制度

预算绩效考核是指对高校经费支出的效果, 运用综合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进行全方位评价的过程, 是预算支出管理的有效模式。高校预算绩效工作的开展, 应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来进行预算绩效工作。

具体步骤:首先建立预算绩效考核评价的组织机构, 其次, 制定相关配套办法, 来逐步实现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同时, 加大奖惩力度, 对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行政、经济、法律责任。目前高校经济活动中, 出现的不合规、不合法性等现象较多, 但问责追究比较少, 原因是没有相应惩罚约束机制。另外, 对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严重影响了预算的刚性要求。因此, 建立奖惩约束制度, 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 对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进行追责, 才能保证财务预算的顺利实施和财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肖薇.高校预算精细化编制的实践探索[J].财会月刊, 2014 (10) .

四川省高校 篇9

1.1 调查对象

以省高校教学信息会议为契机,选取了川内50所院校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7份,有效问卷44份,有效率为88%。其中公办大学39所,民办大学5所。

1.2 调查工具

根据课题需要,项目组编制了《高校教学资源平台使用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由18个题目即4部分构成。这4部分内容包括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涉及的平台建设与管理、资源建设与管理、宣传推广方式和交流与反馈方式。调查结果使用SPSS进行统计。作为调查研究的补充,本课题也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部分高校进行调查。

2 现状调查

2.1 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39所高校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完善教学资源平台,5所高校只有简单的资源平台,但也在逐步的完善教学资源平台。

(1)在平台负责部门方面,教育技术相关部门39/44,教务处3/44,其他部门2/44。(2)在资源平台类型方面(为多选题),共享FTP下载24/44,教学资源库23/44,专题学习网站20/44,网络教学平台18/44,网盘7/44。(3)在建设方式上,多方式结合17/44,购买为主14/44,升级和改版结合FTP资源9/44,自主开发与搭建4/44。(4)在平台的完善方式上,院系、行政、平台负责部门三者合作21/44,单一的升级10/44,结合校内外资源9/44,多种方式结合4/44。(5)在平台利用率方面,一般28/44,利用率低9/44,利用率高6/44。

通过数据可知,教学资源平台主要是由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超过一半的高校拥有FTP下载和教学资源库两种形式,接近一半的高校拥有专题学习网站。建设方式则以多种方式结合为主,只有少数学校采取了完全自主开发的方式;平台的完善则是多部门合作完成。平台的整体利用率偏低,仅有6所高校使用率比较高。

2.2 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由于院校的专业特色不同,资源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方式基本都是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的。但通过统计比较,分析效率最高的几所学校与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结论的得出。

(1)资源的建设过程,指定部门20/44,教师带学生的方式10/44,外聘部门或公司与学校指定部门合作3/44,外聘部门或公司3/44。(2)资源的选择与建设,依据自身特点条件21/44,依据教学目标18/44,教师教学需求16/44,学生学习需求13/44。(3)资源的统筹方式,统一管理、分布式建设25/44,统一管理、统一建设8/44,分布式管理、分布式建设6/44,分布式管理、统一建设5/44。(4)资源的开放性,校内共享28/44,互联网的完全共享14/44,院校之间的完全互访2/44。(5)资源的点击率(多选题),软件资源38/44,电子图书29/44,视音频资源28/44,软件20/44。(6)使用中的问题反馈,电话31/44,Email、QQ、MSN20/44,电子留言板、BBS15/44。(7)资源使用率,使用率一般32/44,使用率很高6/44,使用率很低6/44。

教学资源平台的核心是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后期建设。教学资源的建设只有符合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才能保障其高效的使用。在数据中,通过资源点击率排序我们可以看出,课件资源是最受欢迎的教学资源,其次是电子图书与视音频资源。资源使用率整体一般。

2.3 宣传推广方式

对于平台和资源的使用,统计结果如下:(1)推广方法,教师自发使用18/44,行政干预17/44政策奖励9/44。(2)推广媒介,网站新闻、公告40/44,网站公告结合会议宣传12/44,“校内通”等短信工具结合会议4/44。(3)宣传组织者,教学资源平台管理部门21/44,学校行政部门19/44,自发性宣传3/44,宣传部门宣传1/44。

数据表明点对面是最广泛的宣传形式。同时可以看出: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部门未能参与提高平台使用率的关键环节——针对教师的推广。

2.4 交流与反馈

师生交流与反馈方式也是衡量教学资源平台优劣的重要指标。(1)帮助方式,提供电话的即时帮助24/44,针对平台的培训22/44,帮助性文档17/44。(2)意见反馈(为多选题),Email30/44,电话28/44,QQ、MSN、BBS论坛等12/44。

服务与反馈是提高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使用者在使用平台过程中需要咨询的问题和所需服务,提供的迅速、准确的反馈至关重要。

3 院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3.1 高校教学资源平台的标准与规范

通过CNKI检索,符合教学资源平台题目关键词的论文数量一般,与题目关键词“教学资源平台”完全匹配的有四十余篇。其中多篇提到了对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一些认识,对于好的教学资源平台的共同认识有(1)(2):首先,平台是一种教辅工具,要以满足教学需要,服务教学任务为第一要务,实用性要强。其次,要符合教学规律,在保证资源内容完整性的同时注重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教学环境的建设,以保证适应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再次,重视建设过程的开放性、共享性,注重资源的动态积累。最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缺乏标准与规范,也缺乏专业的标准建设部门和优势相对明显的成功案例。

3.2 四川省院校的建设特点总结与分析

(1)重视建设与推广力度不足并存。各高校都重视资源平台建设,在平台建设方面都有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并且超过一半的学校拥有2种以上的资源平台。平台存在的普遍性和持有数量较好的同时,使用效率不高则反映了重建设,轻推广应用的现状。(2)建设和管理方式基本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学校类型不同对应的资源类型建设重点也不相同,艺体类高校倾向于文本与视频类资源,理工类则倾向于软件类资源。整体以传统的课件为主要需求,建设方式为统一管理分布式建设为主。资源整体使用率一般。(3)带有行政干预的推广方式最为有效,推广过程缺乏平台建设者的参与。平台“软环境”建设是川内高校资源平台建设中的瓶颈。大部分学校行政和领导部门均介入了宣传过程,但平台的推广不等同于使用者内驱力的形成。(4)使用者的交流工具,常见通讯工具最受欢迎。在后期服务的交流方式上,主力即时交流工具依然为电话,其次是QQ、MSN等聊天工具;非即时交流工具主要是E-Mail,其次是BBS论坛等方式。(5)资源的共享仍以校内同享为主,优秀资源无法实现校际间的无障碍共享。这一点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学校之间的各类竞争,资源的知识产权都是是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4 对平台建设工作的启示

通过对四川院校和相关内容的了解,对平台建设工作有如下启示:(1)建设教学资源平台最终目的是为教学工作和学习服务。只有建设工作符合师生需求时,师生的使用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师的使用积极性提高会带动教师参与资源建设,也就提高了平台资源的使用率,教学资源平台才能提供教师需要的服务。(2)推广过程需要平台建设者的参与。要充分利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契机,建设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平台的软环境。教师对平台的认同建立在对平台的熟练应用基础上。(3)寻求学校行政的帮助,带有一定强制的行政命令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带有一定强制的行政命令属于增强外驱力的推广方式,是链接建设者和使用者的纽带,学校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因高校师资规模的客观因素影响,教育技术部门与师生直接的交流方式不一定能满足双方对交互层次的需求。学校的宏观管理者——高校行政部门却能很方便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4)重视建设后的服务工作,服务方式和解决使用者遇到困难的方式多样化,要充分考虑平台使用者通讯的喜好。在问题咨询与反馈途径的建设上,要保证有多种方式——既要保证有流畅的即时工具,这种方式以电话为首选,QQ为辅助;又要保证有稳定的非即时交流工具,这种工具以Email为首选,BBS、论坛、留言板为辅。

作为高校教学资源数字的先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在掌握各院校特点的情况下,认识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任务定位,明确已有平台存在的优缺点,保证我校教学资源平台良性发展是相关部门在数字化校园过程中重要的工作。

注:该研究为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教育技术现代化研究与实践”(立项批准号:P09159)的研究成果

摘要: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具有信息查找迅速、定位准确、信息量丰富等优势,作为高等教育大省的四川省各高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与此同时,一些建设、管理和应用平台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四川省内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基本状况,总结平台建设的经验教训,并探索一条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其他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教育技术学

参考文献

[1]王立平,刘艳玲.普通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四川省5所高校大学生性行为调查 篇10

关键词:性行为,健康教育,学生

2006年以来,中国学生尤其20 ~ 24岁年龄组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逐年上升,以性传播为主[1]。大学生非婚性行为发生率( 男生高于女生) 逐年上升,年增长率女生快于男生,存在多性伴、商业性行为[2,3,4,5,6]和同性性行为现象[7,8],安全套使用率不高,出现了性病以及意外妊娠,性行为发生情况与同龄青年类似[9]。为了解大学生朋友间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四川省5所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 年 4—5 月,对四川省 3 所医学和 2所普通院校在校大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有效问卷4 081份,医学类学生2 467名( 60.5%) ,非医学类学生1 614名; 1 273名( 31.2%) 学校所在地为成都,2 808名学校所在地为外地。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女生2 643名( 64.8%) ; 一 ~ 五年级分别有1 086名( 26.6%) 、1 139名( 27.9%) 、768名( 18.8%) 、751名( 18.4%) 和337名( 8.3%) 。生源地为农村的有2 535名( 62.1%) ,3 578名( 87.7%) 来自在婚家庭; 父、母职业为“农民”的分别为1 912名( 46.9%) 和2 058名( 50.4%) ,为“医务工作者”和”文教传媒人员”的仅88名( 2.2%) 和121名( 3.0%) 以及95名( 2.3%) 和116名( 2. 8%) ; 1 808名 ( 44. 4%) 的父亲和1 803名( 44.2%) 的母亲仅有初中文化,每月生活费为500 ~999元之间有2 719名 ( 66. 6%) 。调查对象年龄为( 21.1±1.7) 岁。2 492名( 61.1%) 承认谈过恋爱,986名( 24.2%) 和1 008名( 24.7%) 分别是在大学和高中首次谈恋爱。

1.2采用问卷调查[10],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方法本信息及性行为发生情况。由于大学生性行为的对象较为固定[6],本研究仅考虑了朋友间的性行为,分为异性( 仅与异性朋友发生) 、双性( 同时与异性朋友和同性朋友发生) 与同性( 仅与同性朋友发生) 3类。问卷为自行设计,进行了3轮以上的反复论证,经预调查修改,由培训合格的大四学生作为调查员,组织班级学生就座( 相互间隔至少一个座位) ,向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目的、意义、填写方法及匿名保证,在获得学生知情同意后,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

1.3统计学分析将数据录入Epi Data 3.1,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对定性和定量变量分别进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然后将P<0.20的变量采取逐步向后法,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性行为发生及安全套使用情况562名( 13.8%)的调查对象承认发生过性行为,男生( 24.4%) 高于女生( 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63. 03,P < 0. 01) 。性行为者中74.9% ( 421 /562) 性行为对象是男/女朋友,20.6%( 116 /562) 有多个性伴。在回答对应问题的性行为者中,13.7%( 55 /400) 与熟人/同学,7.9%( 32 /403) 与陌生人有过性行为,6.0%( 24 / 397) 有过商业性行为; 熟人/同学、陌生人和商业性伴数量最多分别为20人、10人和11人。

“总是”和“有时”在最近1 a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分别占28. 5% ( 160 /562) 和28. 6% ( 161 /562) 。“采用其他避孕措施”( 27.6%) 、“手边没有”( 18.1%)和“没想到用”( 10.7%) 是未使用的最主要原因。

2.2 “朋友间”性行为发生情况 见表 1 ~ 2。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注: 年级为等级变量,年龄为连续变量,性别以男生为对照,专业以医学类为对照,每月生活费以 1 000~ 1 499 元为对照,恋爱与否以是为对照; 因变量以无性行为为对照。

9.6%( 393 / 4 081) 、1.0% ( 40 / 4 081) 和0.6% ( 24 /4 081) 的调查对象分别与异性、双性和同性朋友有过性行为。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每月生活费、母亲文化、恋爱情况调查对象的性行为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行为发生与性别、年龄、专业、年级、每月生活费、和恋爱情况有关( P值均<0.05) 。异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大者( OR = 1.16) 、非医学类专业( OR = 1.51) ,保护因素为女性( OR = 0.34) 、每月生活费为<500元( OR = 0.29)和500~999元( OR = 0.54) 以及未恋爱( OR = 0.10) ; 双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为非医学类专业 ( OR = 2.25) ,保护因素为女性 ( OR = 0.14) 以及每月生活费为500 ~999元 ( OR = 0.28) ; 同性性行为的保护因素为年龄较大者( OR = 0.60) 以及每月生活费为500~999元 ( OR= 0.37) 。

3 讨论

近年来四川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各高校采取形式多样的干预活动,取得一定成效[1]。本研究中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3.8%,低于2007年成都市水平( 28.3%)[11]。大学生朋友间性行为发生率为11.2%,占81.2%,符合大学生性行为的对象较为固定的特点[6]。性行为者中明确承认有过偶遇性行为和商业性性行为的分别为32人和24人,合计占10.0%,占实际情况的53.2%。据此推算,性行为者的偶遇性行为和商业性性行为实际发生应为10.7%和8.0%,多性伴、商业性行为和偶遇性行为3种“高危”性行为合计占39.3%,性行为者最近1 a安全套使用坚持率不足30%,HIV感染风险较高[1]。在低保护状态下,很可能出现HIV在大学生中通过“男男性行为者( men whohave sex with men,MSM) —男性双性性行为者—女性多性伴者—男性异性性行为者”传播。此外,还可能出现HIV通过“异性商业性行为/偶遇性行为者—双性性行为者—同性性行为者”传播的情况。

本研究明确将性行为分为异性、双性与同性,对既往研究[2,3,4,5,7,8,11]进行了重要补充,结果显示双性性行为略高于同性性行为。武汉市有双性性行为的MSM中45.0%初次性行为对象为女性,75. 9% 曾与女性谈过恋爱,自我认同为“双性恋”仅占36.4%,偶遇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低,梅毒和HIV检出率较 高[12]。成都市大 学生MSM人群中21.4%发生过异性性行为,自我认同为同性恋仅占62.4%,双性恋占28. 8%,有7. 3% 自我认同“说 不清”[8]。因此,不能将大学生简单分为异性性行为者和同性性行为者两类,否则会忽略重要的群体—双性性行为者。中国内地大中学生中MSM合并的HIV感染率虽然低于全国MSM的平均感染率,但仍高达4.6%,远远高于全人群水平[13]。大学生中的双性性行为者很可能作为“桥梁”人群,将HIV从高危的同性性行为者向普通的异性性行为者传播[10]。

四川省高校 篇1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 级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 该校面向全国招生, 但生源主要来自西部地区, 2012 级新生入学体检人数为2 860 人。 本次研究仅对2012级新生体检数据中的HBV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1.2 检测方法

HBV检测采用胶体金法, 使用蓝十字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检点牌HBV检测试剂盒, 血清样本中的HBV表面抗原 (HBs Ag ) 、 HBV表面抗体 (HBs Ab ) 、 HBVe抗原 (HBe Ag) 、HBVe抗体 (HBe Ab) 和HBV核心抗体 (HBc Ab) 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检测数据采用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 利用SAS 9.1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对率进行检验, 以0.05 作为检验水准,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共对2 860 名2012 级大学新生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 其中男生1 020 人, 占35.66% , 女生1 840 人, 占64.34%, 年龄最小的14 岁, 最大的27 岁, 平均年龄19 岁。民族分布中最多的为汉族, 1 968 人, 占68.81%; 其次是藏族, 540 人, 占18.88%; 第三是羌族, 162 人, 占5.66%;第四是彝族, 107 人, 占3.74%; 其他民族83 人, 占2.91%。生源分布上, 城镇学生783 人, 占27.38%; 农村学生2 077 人, 占72.62%;应届高中毕业生2 107 人, 占73.67%, 往届高中毕业生753 人, 占26.33%。

2.2 受检学生HBV感染情况

2.2.1 HBV感染总体情况: 受检学生中, HBs Ag阳性者111 人, 阳性率为3.88% , 其中HBs Ag、 HBe Ag和HBc Ab均为阳性 ( 简称 “ 大三阳”) 者57 人, 阳性率为1.99%, 占HBs Ag阳性者的比例为51.35%;HBs Ag、 HBe Ab和HBc Ab均为阳性 (简称“小三阳” ) 者36 人, 阳性率为1.26%, 占HBs Ag阳性者的比例为32.43%。

2.2.2 不同性别学生HBV感染情况: 比较不同性别学生HBV感染情况发现, 男生HBs Ag阳性率高于女生, 但不同性别学生大三阳阳性率和小三阳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1。

2.2.3 不同民族学生HBV感染情况: 比较不同民族学生HBV感染情况发现, 不同民族学生HBs 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不同民族学生大三阳阳性率和小三阳阳性率也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2。

2.2.4 不同生源学生HBV感染情况: 比较城镇与农村学生HBV感染情况发现, 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HBs 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大三阳阳性率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 但农村学生小三阳阳性率高于城镇学生, 见表3。 比较应届学生与往届学生HBV感染情况发现, 往届学生HBs Ag阳性率高于应届学生, 小三阳阳性率同样也是往届学生高于应届学生, 但大三阳阳性率应届学生与往届学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4。

2.3 受检学生对HBV免疫情况

2.3.1对HBV免疫总体情况:受检学生中, HBs Ab阳性者258人, 阳性率为9.02%。

2.3.2不同性别学生对HBV免疫情况:不同性别学生HBs Ab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5。

2.3.3不同民族学生对HBV免疫情况:不同民族学生HBs Ab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6。

2.3.4不同生源学生对HBV免疫情况: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之间、应届与往届学生之间HBs Ab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7、表8。

3 讨论

本次检测数据显示, 2012级大学新生中HBs Ag携带率为3.88%, 低于2006年全国15~5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8.57%[1], 低于陶永进等2011年报道的7.34%[2], 高于张芸对另一高校2012级新生的调查结果2.44%[3], 处于较低水平[4]。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西部地区人群HBs Ag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1]。但本次检测发现, 主要来源于西部地区的大学新生中HBs Ag携带率基本接近东部地区大学生的HBs Ag携带率[5]。究其原因, 与国家大力实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不无关系。《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人群HBs Ag携带率降至7%以下[6], 为此, 采取了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控制HBV传播, 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 加强健康教育, 增强全民乙肝防治意识,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 特别是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使得全国乙肝HBs Ag携带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通过对不同性别2012 级大学新生HBs Ag携带情况分析发现, 男生HBs Ag携带率高于女生, 与国内多数报道[2,3,7,8]一致, 这可能与男女生对HBV的易感性不同以及男生参加社会交往多、 活动范围大、 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等因素有关。 而不同民族的学生HBs Ag携带率无明显差异, 这与我国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不无关系。 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HBs Ag携带率也无明显差异, 与2006 年我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一致。 而应届生与往届生HBs Ag携带率却出现了统计学差异, 且往届学生HBs Ag携带率高于应届学生, 说明往届学生在复读的一年或几年中乙肝防治意识并没有增强, 这其中不能排除因为疾病原因而复读的情况。

HBs 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 年[9], 因此, HBs Ab阳性率大小反映了该群体对HBV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高低。 通过对学生HBs Ab分析发现, HBs Ab阳性率只有9.02%, 并且没有性别、 民族和生源分布上的差异, 都处于较低水平[10], 因此, 本群体对HBV的免疫力较低。

在HBV感染模式上, 大三阳占HBs Ag阳性者的比例为51.35%, 小三阳占HBs Ag阳性者的比例为32.43%, 是HBV感染的主要感染模式。 大三阳者体内HBV复制活跃, 传染性强; 小三阳者为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或刚刚转为慢性的乙肝携带者, 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 本次调查发现, 大三阳感染模式虽然在性别、 民族和生源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但所占比例最高, 是重要的感染模式, 加之本校学生全部为住校生, 大三阳群体对HBV的传播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小三阳感染模式在性别、 民族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但在生源分布上却存在差异。 农村学生小三阳阳性率高于城镇学生, 可能与农村学生感染HBV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急性期治疗后的后续治疗难以保障和易转为慢性携带者有关。 往届生小三阳阳性率高于应届生, 可能与往届生在复读期间并不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疾病治疗上而转为慢性携带者有关。

目前, 乙肝尚不能完全治愈, 5 岁以后的HBV感染者有5.00%~10.00%发展为慢性感染[9], 慢性乙肝感染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据WHO估计, 全球肝癌患者中75.00%以上是由HBV所致[4], 因此, 防止HBV感染就显得特别重要。 为此, 针对高校乙肝防疫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大对大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 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形式不宜单一、 呆板, 需要大胆创新, 如将乙肝宣传内容溶入诗歌、 小说创作、Flash动画及DV拍摄中等, 不能局限在板报、 宣传画报等传统的宣传形式上。 同时, 高校应加强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 尽管《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11], 但部分高校并未落到实处, 特别是非医学院校。 只有将乙肝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的必修内容, 让全体大学生都能接受到乙肝的相关知识, 才能为高校乙肝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2) 加强对高校教师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 高校教师不仅是某一学科的专家, 而且也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教师在讲台上或生活中给大学生们的一句健康提醒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但前提是教师要有较强的健康意识, 并且他们所掌握的健康知识都是专业的, 而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谓的人云亦云, 为此, 需要对高校教师进行专业的健康知识培训, 特别是对学生生活非常了解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健康知识的培训。 在对教师进行健康知识培训中将乙肝防治知识纳入其中, 势必会对高校乙肝防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3) 加强大学新生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9]。 本次调查发现, 虽然大学新生HBs Ag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 但对HBV具有免疫力的只有9.02%, 处于较低水平[10]。 因此, 学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对乙肝疫苗接种的宣传, 促使学生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降低学生乙肝感染率和发病率。 (4) 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加入到乙肝健康教育宣传行列中来。 大学生不仅是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者, 更是许多知识的传播者。 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组织[12], 通过对社团成员的乙肝健康教育, 使其逐渐成为乙肝健康教育宣传的主力军, 不断影响周围的人群, 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 认识乙肝, 掌握乙肝防治知识, 免受乙肝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OL].2008[cited].Available from:http://www.chinacdc.cn/n272442/n272530/n3246177/23316.html

[2]陶永进, 高云巍, 苟艺文, 等.绵阳市某高校8 772例在校大学生HBV携带情况及感染模式分析[J].中国校医, 2011, 25 (10) :750-751.

[3]张芸.铜仁职业技术学院3 793名大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13, 29 (17) :2181-2182.

[4]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 2009, 1 (2) :18-24.

[5]赵琳.某高校2003—2009级本科新生HBV感染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7) :87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通知[OL].2006[cited];Available from:http://www.moh.gov.cn/mohbgt/pw10603/200804/27587.shtml

[7]梁剑, 邵晓萍, 吴承刚, 等.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11, 37 (4) :40-42.

[8]宋立江, 尼玛德吉, 布达洛, 等.阿里地区1~19岁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 19 (1) :114-115.

[9]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 [J].中国肝脏病杂志 (电子版) , 2011, 3 (1) :40-55.

[10]舒波, 夏生林, 吕海英.中山市健康人群乙肝血清学监测情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08, 8 (7) :740-74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OL].2012[cited].Available from:http://www.gov.cn/fwxx/bw/jyb/content_2267011.htm

上一篇:代理行政管理权下一篇:丙酮-丁醇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