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环境应急预案(共8篇)
四川省环境应急预案 篇1
四川省宣汉中学防汛抗灾应急预案
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效预防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校舍和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防汛抗灾应急预案。
一、思想重视
各部门、各年级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要立足防大汛、搞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早部署,提前准备,做到思想、组织、预案、工程、队伍、物质六落实,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迅速进入防汛工作临战状态,明确相关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靠前指挥,并建立健全和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加强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建立考核制度,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二、组织落实
学校成立以校长王专为组长,副校长章云格、张武坤、工会主席向绍江为副组长,邓崇智、宋德银、陈广元、何山、袁诗举、隆忠、牟平、刘述芳、陈开渠为成员的四川省宣汉中学防汛抗灾工作领导小组及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如下抢险应急队伍直接负责学校防汛抗灾工作。
1、灾情预报及通讯联络小组:组长:邓崇智,成员:胡开月、张林清、夏川。(若灾情发生,负责立即电话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以最快速度得到上级的指示,并及时电话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和各年级、各部门。)
2、人员疏散小组:组长:宋德银,成员:庹传亮、赵文祥、彭祥斌、各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若灾情发生,负责立即组织全校师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
3、救灾抢险小组:组长:向绍江,成员:牟平、刘述芳、陈开渠及保卫科全体成员。(若灾情发生,全面负责救灾抢险工作,确保学校及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4、救护小组:组长:何山,成员:王哲贵、李德昌、王中云、张玉芝。(负责对受伤师生进行救护处理,做好及时送医院治疗的准备工作。)
5、后勤保障小组:组长:陈广元,成员:王仕太、任剑、李传平、曾望、胡云霄、柏长清、吴晓玲、吴国瑜。(负责做好物资支援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
三、措施到位
(一)日常防汛工作
1、利用各种媒体认真做好宣传,加强对师生的防汛安全教育。
2、加强检查和防范工作,对校舍、门窗、围墙、下水道、宣传栏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对供电线路全面检修,防止短路,造成事故,影响供电。严防触电事故发生。
4、检查避雷设施,并对师生进行教育,防止雷击造成设施和人员的伤害。
5、后勤处要准备好防汛必备工具和物资,食堂要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6、检查疏通水道,防止积水对校舍造成损坏,给教学和安全带来影响。
7、汛期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随时掌握汛情,暴雨期间对不同住处学生要做出不同要求,防止发生死亡事故。
8、对学校周边地质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并做好疏散师生的准备。
9、加强对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特别要注意化学药
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二)灾前应急措施
1、险情发生前灾情预报及通讯联络小组及时通报到各年级、各部门。
2、防汛抗灾领导小组要及时到位,临危不乱,措施得当。班主任、年级组长、科室负责人及中层以上领导手机全天侯开机,确保通信畅通。保卫科24小时值班,日夜巡查,并安排领导带班。
3、人员疏散小组认真组织师生紧急疏散、避险,做到紧张有序,防止因恐慌造成混乱、拥挤带来伤害事故。救灾抢险小组准备好必要的工具,随时待命。
4、班主任要及时清点本班的人数,对没有撤离的学生要向抢险队指明具体方位,以便及时营救。
5、重新检查学校校舍及其设施设备、化学物品保管情况和学校用电安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整改。
(三)救灾报灾工作
1、学校发生汛灾事故后,必须立即向县教育局报告。
2、根据雨情,及时启动防汛抗灾应急预案,并组织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疏散人员,抢救财物,确保安全。
3、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抢险队员要发挥主力军作用。
4、积极协助有关人员抢救受伤师生。
5、灾情解除后,及时上报学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抓紧组织人员对灾后校园进行清扫,及时进行防疫消毒处理。抓紧检修校舍及一切设施设备,确保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使用。
四川省宣汉中学
二00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四川省宣汉中学防汛抗灾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王专 校长
副组长:章云格
成员:邓崇智 副校长 张武坤 副校长 向绍江 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宋德银 教务处主任
陈广元 后勤处主任
何山 体艺卫处主任
袁诗举 信息中心主任
隆忠 教科室主任
牟平政教处副主任
刘述芳 政教处副主任
陈开渠 保卫科长
各年级组长
四川省环境应急预案 篇2
与原预案相比, 新预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适用范围更明确。预案适用于省人民政府或省人民政府授权有关部门协调的通信中断、突发事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以及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重要通信保障任务。
指挥机构更明确。预案明确设立省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 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全省通信保障应急处置工作。市 (州) 和县级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由相应地方人民政府会同省通信管理局设立, 负责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必要时设立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 具体负责事发现场通信保障的组织、协调工作。
预警及响应机制更明确。按影响范围, 预案将通信预警划分为特别严重 (Ⅰ级) 、严重 (Ⅱ级) 、较严重 (Ⅲ级) 和一般 (Ⅳ级) 四个等级, 并分别对应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明确了预警预防、监测及行动, 以及分级响应、指挥联动、会商、信息通报和发布、拥塞处置和军地联合保障等机制。
保障措施更完善。预案从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基础设施及物资保障、交通运输保障、电力能源供应保障、地方政府支援保障、资金保障、治安保障、必备资料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确保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发布新预案的同时, 省政府要求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同时, 各市 (州) 人民政府要根据新的预案, 做好辖区内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并于2012年12月底前报省通信管理局备案。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问题分析 篇3
摘要: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能够帮助企业在出现一些环境事件或者是突发环境事件时,按照企业事先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处理,在降低企业损失的同时,减小企业环境事件对社会以及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订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预案需要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系统性,通常包括情景、客体、主体、目标、措施和方法六个要素。预案管理以对信息的分析作为基础,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突发情况进行预测,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进行识别,并且根据预测的威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未来一旦预测的威胁发生,就可以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应急预案行动,并且根据威胁发展事态随时调整应急方案,达到控制威胁事态发展的目的。
一、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很多企业不重视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甚至于将应急预案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相混淆,而且处理方法主要侧重于企业的生产安全应急,对于环境应急预案则是比较疏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处置方式不当的话就会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也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同时,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也趋于形式化,没有了解应急预案编制的真正目的,将应急预案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真正落实贯彻到位,如有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预案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事件的处理将趋于无序。如:厂区的排水管网是控制环境事态向外蔓延的主要线路,而很多企业的厂区相应管理人员却并不清楚厂区管网分布,环境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若不清楚厂区排水管网出口位置,排水匝道没法控制,将导致大量污废水向外泄漏,造成环境事故。
2、编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现阶段很多企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非常熟悉,但是技术水平并不高,而且经验也不丰富,不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思想也受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思想的束缚。除此之外,企业委托的相关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水平也不高,不能够客观评价企业生产装置的风险等级,甚至有的评价机构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应急预案只是流于形式。
3、预案编制人员对企业的辅导不够
目前,许多企业委托相应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但预案编制完成后,并未对企业进行相应应急预案相应知识的普及和贯彻,企业停留在“完成上级任务”的观念上,对突发环境事件对自身及社会的影响认识不够。机构停留在“为完成报告而编制报告”的层面上,而不是“为辅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环境应急管理而编制报告”。
4、預警和应急分级响应措施不明确
对于企业而言,有一个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分级,这一问题涉及到了企业和政府预案相衔接问题。现阶段企业往往只有预警分级,却没有响应的预警响应措施,只有应急响应分级,却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分级响应措施,尤其是一些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以上这些问题在企业当中普遍存在。
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分析
企业层面的环境应急预案,主要侧重于3个环节:其一是明确分工,预案应明确规定各部门或人员的职责、任务、权限,使各部门在紧急状态时能迅速、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其二是明确处置程序,即明确规定现场处置环境事件时的工作程序,包括处置力量集合、装备器材的使用、安全防护、现场污染控制等;其三是应急物资的贮备,应对企业贮备的应急物资种类、数量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因事件风险类型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但一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报警与报告程序、指挥和各应急功能部门或人员的职责、应急指挥系统、应急监测和评估、污染控制、现场救护与疏散、应急结束与环境功能恢复、应急物资与技术准备等。所有的应急功能都要明确“做什么”、“如何做”和“谁来做”。具体地说,企业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则
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企业的环境应急工作原则要反映应急处置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总体思路,如“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控制”、“快速反应”、“依法办事”等。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安全、环境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维护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应是企业环境应急工作的主旨。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预案应明确企业应急指挥体系及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职责。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如果职责分工不明确,势必会形成互相推诿、扯皮的局面,影响应急处置目标的实现和处置效率。职责明确,就是要将紧急事件的决策指挥、污染控制、应急监测、安全警戒、人员救护、疏散转移、内外部联络、综合协调、物资供应、污染消除及预案修编等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到部门或科学、统一的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在紧急状态时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事件救援现场复杂多变,但一般应急指挥应按照下列程序展开工作。
第一对现场的灾情进行分析。相关专业人员、专家应该在现场总指挥的安排下,从现场污染情况出发,对周围的人员分布、环境以及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判断。
第二根据环境事件的发展趋势制定具体的救援预案。现场的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员要在现场总指挥的指导下仔细研究环境事件的发展趋势、污染范围以及污染程度,考虑现场救援力量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预案,并对一些可能出现的以外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以外情况出现的应急对策。
第三对各个救援队伍的任务以及目标进行明确,并且将任务落实到各个救援队伍。
第四对救援力量进行合理分配,对各个救援队伍的应急行动进行协调,确保救援行动有序进行。
第五宣布救援结束。现场总指挥要仔细分析环境检测数据,做到到现场污染的可控程度进行有效判断,救援行动结束之后,宣布救援行动结束。
3、预防与预警
企业应在环境风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础上,对潜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规模、途径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作出基本的分析判断,确定预防工作重点,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此外,企业还应提出长效的隐患排查与监控机制。预警分级、发布或者解除程序亦应作出具体规定。
4、应急响应
突发环境事件后,企业各应急部门应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快速地展开救援行动,包括信息报送(向企业内部人员、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及专业环保公司报警)、应急响应人员集结、现场污染控制、现场人员救护、紧急疏散与安置、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消除、现场洗消等。只有经过培训和指定的人员方可参加现场应急响应行动。
现场污染控制一定要对症下药,如:氯气泄漏与氨气泄漏的处置方法不同;废水超标排放与消防水携带污染物排放的处置程序各异;同一种污染物,不同的企业因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应急资源的不同所采用处置方法有差异等等。
环境应急监测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必须对污染物的扩散势态和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不仅是控制污染、制定清污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划分应急工作区域,确保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对周围公众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5、应急结束
当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已经得到控制、污染源已经消除,现场环境的污染物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符合有关环境标准,未出现新的污染时,总指挥经专家组同意并得到相关授权后可以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6、应急保障
进行必要的环境应急物资贮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在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篇4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时 间:2012年10月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1. 目的
预防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能迅速、有效、妥善处理,防止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损失和影响。
2. 组织
2.1机构名称:环保污染事故应急小组 2.2组长:总经理
2.3副组长:副经理、总工、副总工。
2.4成员:安保部、工程部、质检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必要时聘用相关专家。
3.事故分级
3.3.3 重大环境事件(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死亡3人及以上,或中毒(重伤)5人及以上;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3.4 较大环境事件(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死亡1人或2人,中毒(重伤)3人及以上、5人以下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3.5一般环保事故(I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无人员死亡,有3以下人重伤,有多人轻伤。2)引起部分群众不满。4. 预防和预警 4.1 预防工作
1)建立污染源台账。加强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掌握项目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2 预警
1)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已发生的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影响其他区域时,进入预警状态。
2)进入预警状态后,发布项目预警公告,同时由组长决定是否通知地方政府政府环保管理机构。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4.3 本项目可能性事故
1)最大可能污染物:工程废水污染
2)可能原因: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灾害(溶洞突水)或者工程高峰期,废水突然出现增多
4.3.1控制工程废水污染事故的措施
1)现场负责人应尽可能阻止或减少工业废水的泄出。对已泄出工业废水进行堵截,尽可能纳入事故池。
2)对未能堵截的污染物要先期处理,而后再处理已堵截部分。4.4一般可能性事故 1)事故名称:粉尘污染
2)可能原因:在遇到特殊天气,施工场地的料场生产过程中、材料运送过程中,会引起大量的粉尘飘散,对现场施工人员与下风向居民带来严重影响。
4.4.1控制粉尘污染事故的措施
1)施工现场粒径比较小的材料,在遇大风天气,应采取遮盖措施。
2)材料运送过程中严禁超高,并加以遮盖。
3)施工现场场地比较干燥时,必须洒水,避免2次扬尘。5. 应急响应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5.1 分级响应
I、II级 由项目应急小组响应。III级 由所在工区响应。5.2 响应程序
1)保持各部门、应急小组成员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相关专业人员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2)必要时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 5.3信息报送与处理
由现场工作人员随时将情况报告现场指挥,现场指挥随时将情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报告相关部门,紧急情况可越级上报。
5.4 指挥和协调
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是事故初期的现场负责人和指挥协调人,应急小组组长可根据事态决定现场指挥和协调人。
6. 安全防护
1)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护镜、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2)如有化学伤害发生,要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措施,必要时通知120急救中心或送伤员到医院抢救。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3)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或警示岗,防止不了解情况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4)受灾或受污染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小组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b.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c.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7. 污染监测
事故发生后,环保管理部门要制定污染监测计划,对可能污染进行监测,直止无异常方可停止监测工作。
8. 信息发布
应急小组长组长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其他人不得无组织发布信息,防止造成恐慌或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所有人员不要听信谣言,以讹传讹。
9. 应急保障 1)物资准备
编织袋200条,铁铣20把,镐头10把,水桶5个; 2)通讯保障
所有相关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3)人力保障
应急响应后所有部门配合现场指挥给以人力支持,服从调配。10.应急结束
污染源已得到控制,污染环境物已停止外排,排出污染物已得到合理处置,污染影响已消除,应急小组可宣布应急结束。
11.后处理
应急结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事故责任人要受到处理和教育,有功人员要得到表彰,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的污染影响进行监测,对事故受害者进行理赔,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估和汇总,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篇5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我县需编制《歙县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xx年3月,完成《预案》(征求意见稿),征求县相关部门、镇政府、居民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根据各方意见对《预案》进行了修改完善。20xx年7月1日由县政府办公室印发。
二、编制目的
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主要是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最大限度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和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三、预案主要内容
歙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由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及后期工作、应急保障等部分组成。
歙县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歙县人民政府设立歙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简称县指挥部),歙县县长任总指挥,分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工作副县长任副总指挥。
成员单位有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委宣传部、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林业局、武警歙县中队、县气象局、县消防大队。
县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综合协调、污染处置、应急监测、医疗救治、应急保障、转移安置、新闻宣传、社会维稳、调查评估等工作组,在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采取应急处置行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将根据应急物资调查情况补充歙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结合歙县行政区域内风险源情况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五、咨询电话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篇6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2007年1月xx日市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实施。
二OO七年一月xx日
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1.1编
制目的1.2编制依据
1.3分类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与职责
2.1指挥机构组成2.2指挥机构职责
2.3专家咨询委员会
3预防和预警
3.1预防预警信息
3.2信息报送与处置
3.3预防预警行动
3.4预警分级
3.5预警措施
3.6预警解除
3.7预警支持系统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机制
4.2应急响应程序
4.3指挥和协调
4.4应急处置
4.5事件通报与信息发布
4.6应急结束
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5.2装备保障
5.3通信保障
5.4人力资源保障
5.5技术保障
5.6宣传、培训与演练
5.7应急能力评价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6.2保险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7.2奖励与责任追究
7.3预案实施时间
1总则
1.1编制目的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安全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处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保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政府有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1.3.1事件分类
本预案所称的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分为三类:
(1)环境污染事件。包括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环境污染事件;含大量耗氧物质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和废气的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而导致的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等。
(2)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3)核污染事件和电磁辐射污染事件。
1.3.2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或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或发生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
(2)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3)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4)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或造成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灾害;
(5)高致病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造成特大污染事故;
(6)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市和区域流域之外的或按“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3级以上的事件;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
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或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者失控的;
(2)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3)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环境污染事故,或资源开发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主
要保护对象或其栖息地遭受毁灭性破坏,或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
(4)由于自然、生物、人为因素造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或可能造成物种灭绝的事件;
(5)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
(6)进口再生原料严重环保超标和进口货物严重核辐射超标或含有爆炸物品的事件;
(7)非法倾倒、埋藏剧毒危险废物事件。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污染事件: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设区市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者失控。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污染事件: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本市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者失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置或者参与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健全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切实加强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科学指挥能力和水平;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有效机制。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本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
(3)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把事故防范作为主要工作任务,督促企业加强管理,做好生产设备及污染防治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外排污染物的日常监测,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员、技术、物质和设备的储备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增强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感。完善工作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依靠科学,处置果断。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应当依靠科学,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的应急处置技术。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证预警、响应、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依法及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果断、准确处置。
2组织指挥与职责
2.1指挥机构组成成立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总指挥: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环保局局长、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地矿局、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市消防大队、市财政局、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市监察局、市广电局、市环保局。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
2.2指挥机构职责
2.2.1市应急指挥部职责
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并监督其落实;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的建设;决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应急工作;决定应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2.2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应急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建议;传达市指挥部应急指令;负责应急期间信息收集、分析、上报工作;协调成员单位和事发地政府的应急工作;负责应急期间情况通报;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1)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积极主动地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2)市环保局:拟定和提供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计划;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和技术准备;直接组织或参与调查突发环境事件;统一协调和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协作联系制度;组成应急处置专家组,提供科学决策意见;组织实施减轻污染危害措施,建立重点排污单位、重点污染防治设施、污染隐患预警技术档案;组织环境监察、监测人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负责与上级环保部门、相关县(市、区)环保部门和市直相关部门的联系、传达、协调工作;统一对外发布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信息;负责对造成污染事件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罚的意见;参与对造成污染事件的当事人提出处理意见等。
(3)市公安局:积极参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火情、灾情、险情的现场处置;密切注视与事件有关的社会动态,维护突发环境事件所在地的社会秩序和治安保卫工作,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组织当地群众撤离。
(4)市人武部:组织指挥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抢险工作。
(5)市武警中队:组织指挥武警部队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行动,配合公安部门做好现场的控制工作,必要时参与事发地的警戒和污染消除工作。
(6)市财政局:组织安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7)市安监局:依法行使国家安全生产监察职权;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行业、部门涉及环境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参与突发环境事件中有关安全事故的处理。
(8)市地矿局:负责对重大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体灾害和地面塌陷的监测、勘察、预防和抢险工作;并向指挥部提供山地灾害易发地区的预测预报,避免由此造成的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污染防治设施受损而形成的重大环境污染。
(9)市建设局: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中被损毁的给排水设施进行抢排险,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10)市监察局:负责督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责任制、工作纪律的执行和落实,对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11)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负责对外来物种和重大外业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入侵的监测,发布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并组织扑灭。当突发环境事件对农业、林业、渔业、生态产生严重危害时,负责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12)市水利局: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为市应急指挥部提供必要的汛情雨情资料,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和重点污染防治设施保障;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水域的监测和调控工作,消除水域污染。
(13)市交通局:负责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水运、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顺畅,优先运送应急人员和物质、设备;组织调配应急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
(14)市卫生局:与环保部门共同制定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并负责检查、督促和落实;负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
(15)市气象局:负责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及时提供气象分析预测信息。
2.3专家咨询委员会
市环保局负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有关环境监测专家、危险化学品专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核与辐射专家、环境评估专家、防化专家、水利水文专家等组成。职责为:参与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对事件级别进行评估,对采取的应急措施提出建议和进行技术指导,为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预防和预警
3.1预防预警信息
3.1.1环保部门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全市环境及污染源信息的收集、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市外有可能对我市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传报。
3.1.2各突发环境事件成员单位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可能造成环境事件或环境事件处理所需信息的监测,并做好相关信息的接收、报告、处理和统计分析。
3.2信息报送与处置
3.2.1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负责确认环境事件的单位,在确认一般以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后,1小时内报告市应急指挥部,较大以及以上环境事件立即报告市指挥部和上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
市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对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应立即向上一级应急指挥部报告。
3.2.2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
本情况后立即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
报。报告应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初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外来入侵有害物种的名称和数量及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核与辐射事件的报告按照核安全法规报告制度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执行。
3.3预防预警行动
(1)开展污染源和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市环保局负责对生产、贮存、运输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核技术利用单位的普查,掌握全市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的建议.
(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价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涉及有毒有害和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新、扩、改建项目凡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加工的,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要制定应急预案。
(3)加强环境应急科研和软件开发工作。研究并建立本市环境污染扩散数字模型,开发研制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软件。
3.4预警分级
对应本预案中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级到高级,依次用蓝色Ⅳ级、黄色Ⅲ级、橙色Ⅱ级和红色Ⅰ级表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3.5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市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按照预警等级,蓝色预警由市政府负责发布,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由上级政府负责发布。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等保护措施。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3.6预警解除
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因素已经消失,由发布预警公告的政府,向社会发布解除预警公告。
3.7预警支持系统
(1)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市环保局负责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强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区域环境安全评价科学预警系统、核与辐射事故预警信息系统等。
(2)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数据系统、生态安全数据库系统、突发事件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恢复周期检测反馈评估系统、核与辐射事件数据库系统。
(3)建立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建立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协调指挥中心及通信技术保障系统,暂不具备条件的建立事件现场无线集群呼叫系统等。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机制
对应本预案中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时,由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采取Ⅳ级应急响应行动,启动并实施相应应急预案。对Ⅰ级、Ⅱ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可能发生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2应急响应程序
4.2.1Ⅳ级以上应急响应时,市环保局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立即向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及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
(2)开通与所在地环境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3)通知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分析情况。根据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地方或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4)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5)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向上级提出请求。
4.3指挥和协调
4.3.1指挥和协调机制
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市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指挥事件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市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件所在地、毗邻地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参与应急处置。各应急机构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密切配合,相互协同,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市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运用指挥决策系统,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市应急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
发生环境事件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市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环保、卫生、交通、安监、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提供事件发生前的监管检查有关资料,为市应急指挥部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提供基础。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研究 篇7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环境风险防范的责任主体、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责任主体,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如果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科学可行, 预案规定的各项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就能够有效预防、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如果没有完善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 事到临头就会应对无措, 小灾也会酿成大灾。长期的环境应急管理的实践, 尤其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实践, 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一再证明, 当前必须深入研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完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增强环境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问题
2010年环境保护部开展的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结果显示, 即使在突发环境事件多发的重点石油化工企业领域, 也有16.9%的企业没有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在对福建省境内石油加工、炼焦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三大行业1 170家企业的环境风险排查中发现, 只有625家编制了环境应急预案, 占企业总数的53.42%。在笔者曾审核评估的百余件应急预案中, 没有1件是一次性通过复审的, 最多的修改6稿。从企业自身看, 造成环境应急预案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编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对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如事件分级、预警分级、相关预案衔接等) 吃不透、拿不准、解决不好, 结果导致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不够重视, 有的企业把环境应急预案混淆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往往侧重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 而对如何有效防范和积极应对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疏于关注, 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往往由于处置失当而导致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带来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有些部门和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企业抄部门、部门抄政府、下级抄上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抄安全生产预案、新预案套用老版本预案等现象比较普遍, 造成企业、部门、政府的应急预案千篇一律, 影响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环保模范城验收等, 赶工期, 拼积木式地将各种预案简单拼凑、敷衍了事。在被严格把关的专家要求返回修改时, 为了能通过评估, 采取迂回战术, 另辟蹊径, 再请其他专家进行评估。截至2013年上半年, 福建省列入国家控制的企业中已经完成省级备案的仅几十家。
编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企业技术人员虽然对本企业情况比较熟悉, 但限于经验和技术水平, 对环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不够了解。完全由企业自主编制的环境应急预案, 大多摆脱不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束缚。而部分安全评价机构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机构水平不高, 不能真正客观地评估生产装置的风险等级;有的评价机构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对工艺不熟悉, 所编制的应急预案大多流于形式, 有效性较差。
对关键问题把握处理欠佳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不规范。目前,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中事件分级主要为3种类型。一是依然沿用2006年发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以下简称《国家环境应急预案》) 分级标准;二是直接引用2011年发布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以下简称《信息报告办法》) 规定的新标准;三是企业自定分级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继续沿用《国家环境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已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我国在2011年已经开始修订《国家环境应急预案》, 其分级标准与《信息报告办法》一致, 所以必须按新标准进行分级。但是仅仅引用《信息报告办法》规定的新标准很可能又与企业的实际相脱节, 可操作性不够强。而企业自定分级标准虽然增强了可操作性, 但不符合《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的规定。事件分级既要合法又要有可操作性, 如何将新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有机结合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而许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在这一关键点上处理欠佳。比较可行的做法是, 首先将新标准作为主体框架, 然后将企业自定分级标准归类到相应的事件级别中。
福建省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综合演练现场
预警和应急分级响应措施不明确。与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分级相关联,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中如何进行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分级也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这里主要涉及企业标准如何与政府及相关部门预案分级标准衔接的问题。另外, 往往只有预警分级, 没有明确具体的预警分级响应措施;只有应急响应分级, 没有科学合理具体的应急分级响应措施, 特别是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这些都是当前在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预案间衔接和协调性差。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尤其是对场外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时, 需要由政府部门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 企业要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等。所以,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必须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应急预案有机衔接。此外, 在企业内部, 环境应急预案必须与其安全生产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火灾消防预案等相衔接, 这也是当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制约因素
造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有效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企业自身原因, 还有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 就技术层面而言, 最主要的就是缺乏系统明确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法规、规范和指南。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仅对企业落实环境安全责任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 缺乏相关配套文件, 没有具体技术和管理细节要求。环境保护部2010年发布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仅提纲挈领地规定了预案的章节设置基本要求, 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指南》只是征求意见稿, 至今尚未正式颁发。而《石油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适用范围有限, 对于其他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还缺少规范性文件支持。另外, 《信息报告办法》HJ589—20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等文件, 也只是与环境应急预案有一定联系。目前, 江苏、浙江、福建、陕西、山西、广东、甘肃、贵州、吉林等省份陆续出台了相关导则、指南、要点和办法, 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评估予以规范, 但仍存在一些缺欠和不足。这些都给企业预案编制工作带来一定困扰。比如, 企业事故应急池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行业应急池的容积完全不同。目前许多企业基本上都是参考GB50483—2009《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非化工建设项目应急池的容积核定还缺少依据。
国家和地方层面已经出台的有关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编制指南、规范原本就不全, 企业在学习吸收和运用过程中又多有遗漏, 结果造成相当一部分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中, 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远远超过环境方面的规定, 而最终形成的环境应急预案实际上就是安全生产和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的翻版。
对策建议
强化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 需要政府和企业2方面共同努力。
强化环境应急预案的管理
国家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刚颁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及时修订《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加快出台不同行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省级环保部门应结合实际, 根据行业环境风险大小明确预案编制及上报备案的时间进度。
配齐配强预案编制力量
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和单位应组成预案编制工作小组, 编制工作小组组长由应急预案编制部门或单位有关负责人担任。编制小组成员应由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包括环保、安全、消防、卫生、生产工艺等多专业、高素质人员组成。如本单位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可聘请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 也可以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写。各级环保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应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这是预案编制是否成功的基础。但是, 无论是自主编制还是委托编写, 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把关, 杜绝只有开专家评估会时才看到正式文本的现象发生。
风险、资源和应急能力评估
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15条要求, 应对本企业和国内外同类企业曾经发生的各种安全生产和突发环境事件情况、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所采取的应急方法及效果, 自身及周边可用应急资源, 以及自身和社会专业救援力量的总体应急能力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评估分析, 以此为基础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在风险评估工作中, 可参照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征求意见稿) 等规定。
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应注意应急预案中事件分级、预警分级、应急响应分级标准与国家和部门相关预案相衔接。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9条和第10条的相关规定, 必须明确突发环境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不同阶段做什么 (任务) 、谁来做 (职责) 、怎样做 (措施) , 明确针对不同预警级别和应急级别的具体响应措施。对属于重大风险源、排放一类污染物和曾经发生较大以上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必须编制专项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应科学有效 篇8
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查找重大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争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现在有些企业,虽然也搞了所谓的应急预案,但是不够科学,不切合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对危险源的辨识概念不够清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混为一谈,不能正确评估确认。有的人认为本企业没有重大危险源,不必搞应急预案。有的人认为凡是危险源都要搞几条应急预案,万一发生了事故也好解脱。二是不能定期检测评估企业存在的危险源,仅凭主观印象确定所谓的危险源而忽略了真正的危险源存在的场所。三是制定的应急预案只是安全管理部门几个少数人搞的,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实用价值不大,预案成了一纸空文。四是预案制定后,没有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对关键时刻如何操作,如何发挥职能部门的协同作用,考虑的不全面。
企业查找重大危险源,必须及时进行评价,建档登记,科学地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培训、演练,提高实际预防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有的放矢,临危不乱,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保证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