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蚕丝学会章程

2024-07-02

四川省蚕丝学会章程(精选5篇)

四川省蚕丝学会章程 篇1

四川省蚕丝学会

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纪要

于2008年3月11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分配代表名额100人,实际到会97人。会议期间,省科协黄副主席、省民政厅民管局刘副局长到会指导并讲话;省蚕丝学会副理事长肖金树同志通报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学会主管单位变更及筹备召开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等有关情况;会议进行了学术交流;表彰了从事蚕业工作40年的老专家老会员、学会先进个人、优秀论文;审议通过了修改学会章程的议案;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一是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学会章程的议案。经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讨论决定,因学会主管单位变更等原因,需对学会章程进行相应修改。经九届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二是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八届常务理事扩大会确定了第九理事候选人名额,由各会员小组推荐,秘书处根据各会员小组推荐意见,提

11李洪玉,孙静芸,吴素香,不同来源桑白皮降压成分桑根酮C含量测定[J].中成药,

12田颂九,胡昌勤,马双成,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3陆向红,任其龙,苏云,吴平东,从桑白皮中提取药物成分嗓根酮C[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

14陆向红,计建炳,任其龙,吴平东,用渗漉法从桑白皮中浸取桑根酮的动力学模型[J].

15陈晓青,蒋新宇,刘佳佳,中草药成分分离分析技术与方法[J].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了九届理事候选人名单,提交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以无记名方式投票选举,到会97位代表全票通过,选出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三是会议开展了学术与经验交流。会上,广元市农业局作了“深化认识,创新机制,推进茧丝产业稳步发展”、珙县智溢公司作了“夯实基础,科技兴蚕,促进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南充文丰乡人民政府作了“多种经营壮大蚕桑产业,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自贡荣成公司作了“订单蚕业扎根桑园,荣成白雀展翅腾飞”的发言,另外还有多位代表在会上以书面形式进行了经验与学术交流。四是会议表彰了从事蚕业工作40年老专家老会员、学会先进个人及优秀论文。学会对连续从事蚕业工作40年的老专家老会员夏秉方、李耘等66名,杨万金、肖金树等10名“学会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论文30篇的作者予以表彰。(陈佑伟)

16刘小平,李湘南,徐海星,中药分离工程[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6~63

17姜永涛,任力,徐绥绪,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2

l8孙静芸,李洪玉,寿旦,正品桑白皮的红外光谱鉴别法[学位论文]浙江:中医药

研究院,2001'

19周科衍,高占先主编,有机化学实验[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73~84

20陈俊龙,张飞红主编,红外光谱分析[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四川省蚕丝学会章程 篇2

“高级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招生简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已有了根本的改善。但是,我国居民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与过剩的不平衡问题还相当严重,因营养不平衡而引起的慢性疾病日益增加,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营养工作者进行指导。

近年来,社会对营养师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大中小学、托幼机构、养老院、专业运动队、医院、公共卫生部门、食品企业、社区保健及健康中心、餐饮、宾馆等均需要不同数量的营养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为提高国民营养和健康水平,改善我国现有公共营养人才严重缺乏与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相适应的状况,努力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公共营养师队伍,经申请,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准四川省营养学会四川华西营养培训中心为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培训点。

同时,我单位经卫生部人才培训中心审核,是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设立的“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

一、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介绍

公共营养师是从事营养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进行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尤其是儿童、孕妇、乳母、老人、病人的膳食营养评价、管理和指导;(2)对食

品及配方进行营养评价;(3)进行营养知识的咨询与宣教。

二、招生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营养配餐、营养咨询、营养宣教的人员;在疾病控制、医院、妇幼保健、学校、餐饮、美容健身、体育运动机构和企业事业等单位从事营养食品工作、营养教育的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各类食品及保健食品的研制、生产、销售的从业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及培训教材

培训内容:职业道德、基础营养、食物营养、特殊人群营养、公共营养、疾病与营养、营养强化与保健食品、食品加工与烹饪。

培训教材:国家职业培训指定教材:《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公共营养师》,主编杨月欣、葛可佑(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副主编张立实(四川省营养学会理事长、营养与食品卫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辅导教材:《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杨月欣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四、主办单位:四川省营养学会、四川省营养师协会、四川华西营养培训中心,承办:四川省营养学会攀枝花市办事处承办。

五、培训方式:面授与现场实习相结合(周末班)。

六、培训师资

培训教师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专业教授、四川省营养学会专家讲师团专家等。实习点定在攀枝花本地,四川省营养学会攀枝花市办事处培训基地将提供给学员高素质的教学内容。(包括现场实习培训)。

七、培训学时及费用

培训学时:250学时学费:公共营养师(高级、中级3980元,均

不含食宿),在校生凭学生证优惠。

八、培训时间及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以咨询后时间为准。

培训地点:四川省营养学会攀枝花市办事处培训基地。

九、培训证书参加完所有培训课程并考核合格者,经过鉴定后将获得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还可获得四川省营养学会和四川华西营养培训中心联合颁发的营养专业培训结业证书,并加入四川省营养学会,免费参加学会的营养学术交流活动。所有获得证书者将在四川省营养学会网站上公布。

十、报名所需材料

1.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二份2.学历证书(或学生证)及复印件二份

3.近期彩色免冠照片(2寸4张、1寸4张)

十一、联系方式报名地点:四川省营养学会攀枝花市办事处办公室。联系电话: 张黎***谢静 ***袁林焕***E-mail: scpzhggyy@126.com

四川省蚕丝学会章程 篇3

1.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荐中国蚕学会九届理事侯选人名单。

根据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搞好学会换届的有关要求, 推荐曾华明、杨彪、肖金树、张勍、张志芳、骆文、肖清华、毛业炀、朱洪顺9人为中国蚕学会九届理事侯选人, 其中, 曾华明为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侯选人, 杨彪、肖金树为常务理事侯选人。

2.会议研究了省学会换届等相关工作。

一是要认真做好明年学会学术年会和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主要有征集学术年会论文, 组织评选优秀论文, 分配并推荐学会理事, 分配代表名额等。会议要求秘书处会后将分项发文作出安排;会议希望各位理事重视、关心、支持学会工作, 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实;二是要完成好省科协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其中包括对学会改革的验收;三是要继续提高《四川蚕业》刊物质量, 四川蚕业杂志是四川蚕业界同仁提升和展示自我形象和水平的有效平台。会议希望广大会员积极投稿, 组织征订, 支持会刊可持续生存。四是动员广大会员重视注册中国科协会员管理系统。

3.会议通报了中国蚕学会2011年活动计划。

四川省蚕丝学会章程 篇4

2012年5-7月, 四川省蚕丝学会组织专家, 深入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乌蒙山区的珙县、高县、兴文县实施蚕桑科技扶贫培训工作。项目组在珙县、高县各举办4期、兴文县举办1期蚕桑科技扶贫培训, 培训蚕农1000多人次。培训会上, 冯永德研究员等专题讲授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方格蔟自动上蔟等关键技术操作方法;播放栽桑养蚕专题片, 并向蚕农发放养蚕科技资料《四川蚕业》、《栽桑养蚕实用技术简明读本》。培训过程中蚕农对专家提出的蚕桑新技术、新设备很感兴趣。蚕农认为, 学会的培训让我们开阔了眼界, 多媒体教学方法像放电影一样直观, 容易学习理解, 效果好。

重振四川蚕丝业的思考 篇5

蚕桑丝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五千多年来, 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民族是首先发明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丝绸的民族, 其制作丝绸用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和文化交流, 史称“丝绸之路”。四川在历史上曾是蚕丝业的鼻祖, 是蚕丝业的发源地之一, 曾经的蜀锦、嘉定大绸等享誉海内外。几千年来, 勤劳的巴蜀人民发明了养蚕抽丝, 使巴蜀成为我国的丝绸之源。四川丝绸声名远扬, 自秦汉至唐宋的千余年间, 成都丝织业十分繁荣, 是全国蚕桑丝绸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 也是西南丝绸的贸易中心。

1.1 四川蚕业发展概况

四川蚕桑业在解放前是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收入, 那时多饲养原种, 茧子为黄茧, 产量极低, 蚕丝品质比较差, 各地均在山顶上修建蚕神庙, 敬香供奉, 保佑蚕茧丰收, 可见当时蚕桑业在老百姓和政府中的地位。解放后,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 蚕桑业经历了大发展,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蚕茧产量首次超过日本。“大跃进”、文革期间蚕桑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解散人民公社、集体生产以后, 土地又重新回到农民手中, 解放了生产力, 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到1988年全省有98个蚕种场 (含重庆市) , 1995年 (不含重庆市) 已发展到130个蚕种场。由1988年全省生产原种20万张 (含重庆市) , 生产普种600万张, 全年发放普种600万张, 到1995年全省生产原种30万张 (含重庆市) , 生产普种980万张, 发种1000万张, 达到历史的顶峰。1995年以后, 蚕种蚕桑生产急剧下滑, 2005年全省有41个蚕种场, 生产原种6万张, 普种250万张, 发种255万张, 2013年仅存16个蚕种场生产蚕种, 生产原种3.4万张, 生产普种185万张, 全年发种205万张。

1.2 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

四川蚕桑生产发展初期以一家一户经营, 然后收归集体又分到家庭农户经营的过程, 桑树从零星种植到积极发展“四边桑”, 而当时发展“四边桑”是解决粮桑争地的矛盾, 是时代的产物, 后又积极发展小桑园, 统一催青, 小蚕共育, 由发蚕种改为发小蚕, 4、5龄分户饲养,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传统的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技术性很强的产业, 特别是4、5龄采桑养蚕, 上蔟采茧工作, 需要大量劳动力, 且与粮食生产抢种抢收打逗, 随着改革开放, 中国东部迅速崛起, 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到中国东部,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迅速下降。传统蚕桑的生产格局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蚕桑生产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 农村青壮年大量进城务工, 人口迅速老龄化,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多为老弱病残者, 传统蚕桑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差。1995年以后, 四川蚕桑产业开始下滑, 如阆中市2013年全年仅发放蚕种5000张, 是高峰时期1995年发放蚕种16万张的3.12%, 说明传统意义上的蚕桑生产方式已严重不适应, 甚至阻碍蚕桑业的发展。

1.3 蚕桑生产方式落后, 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不高

中国城镇化发展, 房地产业的兴起, 农村青壮年纷纷弃农进城务工, 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 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 人们普遍想赚快钱, 浮躁心理滋生, 不愿意务农, 不仅是蚕桑生产, 还有粮食生产都面临着空前危机。一家一户散养, 技术难以落实到位, 蚕茧生产风险很大, 特别是病毒病的防控措施不到位, 造成绝收, 补贴措施不到位, 明补暗涨、压级压价, 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1.4 产业加工能力薄弱, 抗风险能力差

中国茧丝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无序竞争, 茧丝生产后期加工乏力, 品牌意识不强, 抗风险能力和机制较差。虽然中国现在还是蚕桑生产大国, 蚕桑生产仍是世界第一, 但主要以生产茧丝原料出口, 后续加工能力不强, 特别是纺织技术、印染、服装加工, 品牌战略, 落后发达国家, 造成低端恶性竞争, 后续增值乏力, 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 抗风险能力较差。

2“东桑西移”的现实

近年来, 我国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商务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东桑西移”是把种桑养蚕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更重要的是把东部现代化农业生产理念、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移动中西部, 比如供应链理念, 订单农业, 先进技术, 优良品种等, 这些理念、技术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 将逐步被农民接受, 并逐步改变西部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 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广西顺应时势, 在创意、创新上下功夫, 实现了桑蚕产业跨越式发展, 蚕茧业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 助推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 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最成功的领域之一。短短10年, 广西桑园面积扩大了8倍, 蚕茧产量更是增长了9倍, 产茧量占全国的近4成, 全球的2成多。

近年来, 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省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的加快, 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 致使传统的蚕桑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生产规模逐年下降, 同时, 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并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资源, 具备发展蚕丝产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但是, 此时东部面临的问题就是彼时中西部面临的问题。在现今交通和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人员的大流动, 人往利边行无可避免。同时, 人口老龄化、劳动成本上升、城市化进程, 农业生产后继乏人, 东部和中西部的差异也就5a-10a的时间差。劳动力短缺矛盾不可避免, 难以有效降低蚕桑生产成本, 使蚕桑生产在国际竞争力减弱。

3 促进四川蚕丝业发展的建议

虽然国家早在2006年搞了“东桑西移”工程, 而四川蚕桑也进入了“东桑西移”工程之列, 但仍然没有化解继续下滑的态势, 反而是广西蚕桑, 一枝独秀, 依笔者之见, 完全可以重振昔日四川蚕桑生产的雄风。

简单意义上的“东桑西移”工程不能完全振兴四川蚕丝业的发展。“东桑西移”工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更不用说颠覆传统意义上栽桑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落后地区的产业的观念。虽然四川也是“东桑西移”工程受益者之一, 各级政府相当重视和支持, 广大蚕桑工作者倾尽了不少心血, 但仍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反而急剧下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我们认为是用药不对症, 简单盲从, 没有转变思想观念造成的, 应该深入研究, 拿出相应对策。

3.1 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抛弃旧的蚕桑生产格局和观念, 通过把土地流转到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手中, 集中成片发展, 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态势。改变过去那种一家一户形式, 逐渐过渡到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主的经营形式。集中各种资源, 包括政策支持, 资金支持, 技术支持等发展一批蚕桑龙头企业, 围绕蚕桑生产现代化、自动化、机械化, 集中力量进行攻关, 取得重大突破。

3.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四川蚕丝业的振兴提供了转机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 土地可以流转, 土地只有地集中到少数的种植大户手中, 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种植, 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效益。所以土地可以通过流转的形式到专业合作社, 企业手中, 那么蚕桑在四川农业方面相比于单纯种植粮食, 效益要高许多倍, 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 粮食单产大幅度的提高, 在保障粮食生产情况下, 发展一定规模的蚕桑生产是切实可行的。

3.3 蚕桑生产的现代化、市场化经营是振兴四川蚕丝业的关键

农村劳动结构的改变, 生产技术难以落实, 使我们不得不在蚕桑生产上探索一条新路, 那么蚕桑生产走向现代化发展之路就成为必然。

企业化经营或专业合作社从事蚕桑生产, 才能形成规模化经营, 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技术得到改进和落实, 才能够实现蚕桑生产的现代化。土地资源相对集中, 才能够成片发展, 形成规模, 资金、技术等集中, 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3.4 加快现代技术在蚕桑生产领域的应用

加强现代蚕桑生产专业技术队伍培养、建立现代蚕桑生产流程标准化。把生物技术、滴灌技术、化控除草、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应用到蚕桑生产上, 达到桑叶高产、优质、蚕茧单产, 品质同步提高, 使各种成本最小化。

3.5 加快茧丝绸后续产业研发

加强蚕茧丝绸、印染、服装等后续产业链的研发工作, 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3.6 政府支持

经四川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 省农业厅川农业[2013]7号文件发布了《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3———2022年) 》, 该规划提出, 到2022年, 全省基本建成多元化、高效化的现代蚕桑丝绸产业体系, 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

通过重组、并购等形成几个大的蚕桑丝绸产业集团, 培育国际大品牌, 提高产品竞争力, 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上一篇:软件企业纳税筹划研究下一篇:机械找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