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温补贴

2024-09-18

四川省高温补贴(共12篇)

四川省高温补贴 篇1

迈入被热浪裹挟的六月,全国多数地区都迎来了高温津贴发放,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份明确了津贴发放的标准。其中,四川省的高温补贴为每人每天8-12元。

那么,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你是否拿到了高温补贴呢?

今日四川省天气概况一览

28省份高温津贴标准一览表

,四川出台《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制定高温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川劳社办[]58号),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6元-10元。

,四川再次出台《四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将高温津贴标准由每人每天6元-10元调整为每人每天8元12元。

那么关于高温津贴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发放标准:每人每天8-12元

其中,成都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12元;乐山市中区等地每人每天10元,金口河区、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每人每天8元。

关于具体发放标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在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中约定,也可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确定,但不得低于规定标准。

发放认定:日最高气温35℃以上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为高温天气,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发放时间:未规定

四川省内发放高温津贴没有具体时间和天数的限制,实际发放以省气象主管部门所属的气象台公布的气温为标准。

高温津贴不包含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

高温津贴属于劳动报酬(工资)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同时,用人单位应按月发放高温津贴,并在工资清单中列明具体项目及数额。

清凉饮料不能冲抵高温津贴

在露天工作或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要免费为其提供卫生的清凉饮料,费用不应从工资中扣除,更不能折合现金冲抵高温津贴。

用人单位不发高温津贴怎么办

如果劳动者高温津贴方面的权益受损害,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正式工、临时工应一视同仁,不能搞“双重标准”。

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却逾期未改正的用人单位,将被处以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川省高温补贴 篇2

实际上, 相关部门一直在致力于高温补贴放发的推进。早在2007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就防暑降温、改善劳动条件一事联合发文, 明确规定了高温补贴的发放条件及发放群体;2012年7月, 由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4部委联合制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明确日最高气温35℃以上用工单位应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 高温作业中暑属工伤等。其中要求给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 高温补贴必须以现金的形式发放, 各单位提供的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冲抵高温补贴。但是, 执行起来却是举步维艰, 许多高温工作者都没拿到高温补贴, 有的即使领到补贴, 金额也是打了折扣;有的以发放矿泉水、西瓜、饮料、冰袋等降温用的食物或用品作为“名正言顺”的高温补贴来执行;有的高温工作者甚至不知道还有补贴一事。

就目前来看, 多数地方高温补贴基本处于“想发放就发放, 不想发放就没有”的状态, 出现“工作人员称从未领过高温补贴”和“不同单位发放高温补贴的时间和标准不一样”, 甚至用购物卡和饮料代替高温补贴的做法, 并不少见, 而这些怪象年年都有, 都是媒体报道的重点所在。如果用人单位不给, 他们也不敢去争取, 怕丢掉饭碗。正是因为很多务工者的这种想法, 助长了用人单位不依法按月向其支付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的情况。如此一来, 高温补贴也就成了“画饼”, 难以落实到位。

由此可见, 高温补贴虽好, 关键还在于“落实”, 缺乏相应的配套跟进, 一纸规定保证不了高温补贴的兑现。如果企业不发放, 职能部门也没有执法依据, 只能软绵绵地善意提醒。其结果就是, 高温补贴沦落为企业可有可无的一项福利项目, 给不给、给多少, 全凭企业说了算。

因此, 杜绝高温补贴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 考验着监管部门的责任与决心。确保高温补贴按照规定发放, 不能指望企业自律和良心发现, 监管部门必须强化监管并对违规者严惩不贷, 才能最大限度地彰显民生关怀。

高温补贴始终落实不到位, 究其根源, 一是文件缺乏法律刚性, 对用人单位约束力不强;二是用人单位以“饭碗”相要挟, 意思是你要高温补贴, 我就请你“拜拜”;三是用人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 不愿增加成本;四是有的单位工会力量较弱, 难以同老板抗衡, 不能为工人争回合法权利;五是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强。尽管在维护高温作业人员防暑降温费方面看似有章可循, 但真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人却少之又少。由于上述原因, 导致劳动者高温补贴难以到位。

高温补贴, 不仅是几个钱的事, 事关以人为本, 事关社会和谐, 事关劳动者的尊严。高温补贴作为一项除了基本工资之外的强制性劳动收入项目, 它既不是员工的福利, 也不是企业的恩典, 而是个人合法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温补贴如果成为“传说”, 那么失去的将是劳动者的心, 损害的将是政府的公信力。为此, 笔者建议:

高温补贴不是“良心活” 篇3

特邀专家 焦景收

北京市铭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民商事法律风险管控专家,人民调解员

专家观点

别让高温权益成“传说”

酷暑之夏,令人刻骨铭心的往往不仅仅是炎热,还有本可以避免的高温工作致死的悲剧。 事实上,防暑降温规定在不少企业里面的执行往往打了折扣,有的用绿豆汤、藿香水来代替高温补贴,更有甚者干脆不理这回事儿。从而,让本应该是一种常态的高温补贴发放成了“良心活”。

而更让人悲哀的是,很多高温中的劳动者对自身权益并不了解,甚至一些了解的劳动者,因为怕“丢饭碗”而放弃维护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而这些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思。

好在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于高温补贴性质的界定、高温补贴发放条件以及高温中暑情形进行了统一规制,加强了对于劳动者“高温权益”的保护力度,成为劳动者维权的坚实基础。

冷饮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李嵩是一家搬家公司的员工,每年五六月都是李嵩所在公司的业务旺季。为了赶业务量,在连续35度以上高温天气下,公司仍会安排李嵩从事露天作业,工作过程中,公司只是免费提供一些冷饮,但却并未按照规定支付李嵩高温津贴。

后来,李嵩了解到相关规定,于是找公司沟通,要求公司支付高温津贴。然而,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推诿,并未发放。之后李嵩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两个月的高温补贴240元,仲裁委员会支持了李嵩的申请请求。

维权提示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而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也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在2010年规定,自2010年7月起,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的标准发放;在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按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因此,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其所在地区的具体规定,在符合支付条件的情况下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情况下无故不及时发放高温津贴,劳动者可以寻求救济。

需要强调的是,用人单位不得用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来“充抵”高温津贴。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劳动者有权向人力社保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举报电话是63044923。

高温停工不能停薪

张发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员工,长年在户外工地工作。去年夏天,由于桑拿天气,公司在七八月份断断续续停工长达半个月。然而在九月份结算工资的时候,公司扣发了张发等多名员工半个月的工资。

当时张发等人并未提出异议,可是事后得知国家有相关规定,说因高温而停工的,不能扣除劳动者工资,于是张发等人就与公司进行沟通。最后经过上级工会组织的介入,顺利索回被扣发的半个月工资。

维权提示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

如果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如果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如果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而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尤其现实中,很多夏季的户外劳动者都属于低收入群体,随意克扣工资,对于他们个人或家庭的生存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

拒绝高温作业不应被开除

袁青是一家建筑公司的电焊工,他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文约定,公司应当向袁青提供防护高温灼伤及防暑降温的工作条件。但袁青入职之后发现,工地上根本没有防止高温灼伤的设备及可供其工作时防暑降温的条件。

在一个接近40度高温的桑拿天,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公司要求袁青等工人正常工作,袁青当场表示拒绝,“这么热的天儿,工地上又没有防暑措施,不少工友都中暑了,你们还给我们安排工作?我不干!”然而让袁青气愤的是,公司随后就以袁青不服从工作安排为由将其辞退。

随后,袁青向仲裁机关提出要求该建筑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的申请,仲裁机关最终支持了袁青的请求。

维权提示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劳动合同法》也规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因此,用人单位应对在高温环境工作的劳动者做好劳动防护,比如发放降温、防晒、解暑等工作设备、物品及药品等等。如果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高温作业下的必要工作条件,甚至强令劳动者在没有防暑降温设施或高温防护条件下冒险作业,劳动者有权拒绝执行工作指令。

如果劳动者因此被用人单位解聘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如果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为由辞职,也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工作中暑也算工伤

老林是绿化公司的道路清扫工,由于连日在高温下作业,工作时严重中暑,昏迷不醒,被路人发现后送往医院抢救,花费了数千元的医疗费用。

后经当地职业病防治诊断机构确认,老林的中暑属于职业病范畴。出院后,老林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被工伤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工伤。之后,老林所在公司积极联系社保部门,保证了老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

维权提示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患职业病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而《职业病目录》中“因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内包括了“中暑”情形。同时,《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想要确认中暑为职业病,一定要向职业病防治机构提请职业病诊断,经过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诊断才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工伤保险,则相关待遇从保险基金中列支;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权利,用人单位需要保证劳动者享受到相关工伤保险待遇。

当然,对于中暑的认定也要注重结果,如果是一般中暑休息一下就会好转,自然无法被认定为工伤。

高温补贴通知 篇4

《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简称《通知》),要求用人单位依照有关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对存在高温作业的用人单位和容易导致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进行全面排查,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用人单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用人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各项规定,明确本单位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制定防暑降温责任制,将防暑降温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劳动者。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改善作业条件,特别是要在相对固定的高温作业场所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高温作业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药品。

合理安排和调整作业时间。要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结合作业特点和具体条件,合理安排调整劳动者高温天气工作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的,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40℃以下的,应按规定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适当增加高温作业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严禁延长高温作业时间和违规加班加点。

组织高温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职责,督促指导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强对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和高温作业岗位的夏季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夏季高温津贴支付以及被诊断为职业性中暑职工工伤保险待遇落实等情况。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并加强对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篇二:高温补贴通知 《通知》正文内容如下: 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安健〔2015〕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计生委(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

目前,全国各地相继进入高温酷暑季节,一些地区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据气象部门和有关专家预测,2015年暑期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异常高温天气。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立即行动起来,将防暑降温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对本地区防暑降温工作作出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为切实做好高温季节防暑降温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落实用人单位防暑降温主体责任

各地区要对存在高温作业的用人单位和容易导致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进行全面排查,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用人单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用人单位要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劳动保护工作。

(一)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各项规定,明确本单位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制定防暑降温责任制,将防暑降温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劳动者。

(二)广泛开展防暑降温宣传教育,让每一位劳动者了解高温危害、后果及防护方法。对高温作业岗位劳动者,要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开展防暑降温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大防暑降温经费投入,改善作业条件,特别是要在相对固定的高温作业场所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为高温作业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药品。

(四)合理安排和调整作业时间。要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结合作业特点和具体条件,合理安排调整劳动者高温天气工作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的,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40℃以下的,应按规定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适当增加高温作业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严禁延长高温作业时间和违规加班加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

(五)组织高温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六)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七)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二、加大对用人单位防暑降温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管职责,督促指导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强对建筑工地、露天作业场所和高温作业岗位的夏季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按照 四不两直 要求,在高温酷暑季节至少开展一次防暑降温暗查暗访活动,对防暑降温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严重的,要严肃查处并予以公开曝光。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为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中暑诊断及救治等医疗服务。对于确诊为职业性中暑和疑似职业性中暑的病例,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上报职业病相关信息。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夏季高温津贴支付以及被诊断为职业性中暑职工工伤保险待遇落实等情况。

各级工会组织要代表劳动者就防暑降温措施与用人单位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或防暑降温专项集体合同,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防暑降温责任,积极组织开展 送清凉 等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并加强对整改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杭州高温补贴 篇5

行政事业单位防暑降温费补助标准为,夏季(6-9月)每人每月补助60元(含离休人员),公共电汽车司机的防暑降温费为每年180元/人。对其他类型企业是否发放降温费,没有相关规定。

其他城市高温补贴发放标准:

江苏,如果企业安排职工在6月、7月、8月、9月这四个月安排职工在33度以上高温天气(环境)工作的,要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具体的标准按照江苏省的规定,是每人每月200元。

上海,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东莞,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6~10月需按月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需按天数折算,则每人每天6.9元。

清楚了2016杭州高温补贴发放标准之后,符合条件的朋友就可以关注下自己六月份的工资情况咯。

高温补贴对企业无明确要求:

市人事局有关人员介绍,行政事业单位防暑降温费补助标准为,夏季(6-9月)每人每月补助60元(含离休人员),公共电汽车司机的防暑降温费为每年180元/人。对其他类型企业是否发放降温费,没有相关规定。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称,去年该部门曾给企业发放过通知,建议企业给员工发放高温补助费,但这并不是政策,没有强制性。不过,现在许多企业也主动为员工发放高温补助,只不过数额不定。

四川省高温补贴 篇6

1.1 补贴机具种类增加

2008年四川省农机购置补贴分为9大类18小类50个品目, 2009年全国补贴类机具扩大到12大类38小类128个品目。增加的3大类是: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其它机械。增加的小类主要是:耕整地机械中的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中的施肥机械、地膜机械;田间管理机械中的修剪机械;收获机械中的茶叶采收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中的脱粒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中的茶叶加工机械;排灌机械中的水泵;畜牧水产养殖机械中的畜牧饲养机械。

2009年四川省补贴机具种类包括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等9大类机具。

动力机械: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耕整地机械:耕整机、旋耕机。种植施肥类机械:水稻插秧机、育秧播种机组。田间管理机械:机动喷雾喷粉机、动力喷雾机、喷杆式喷雾机、茶叶修剪机。收获机械类: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茶叶采摘机、青饲料收获机、牧草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收获后处理机械类:稻麦脱粒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茶叶杀青机、茶叶揉捻机、茶叶炒 (烘) 干机、农产品初加工组合机。排灌机械:离心泵、潜水泵、电动机、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畜牧水产养殖机械:挤奶机、储 (运) 奶罐、冷藏罐、增氧机、投饵机。其中, 手扶拖拉机仅限在血防重疫区县和丘陵山区县补贴。

对于目前全国通用性较强的拖拉机类 (8-15马力手扶拖拉机、25马力及以上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 、谷物收获机械类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全喂入自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 、饲料作物收获机械类 (青饲料收获机) 、栽植机械类 (水稻插秧机) 、耕地机械 (旋耕机) 、植保机械类 (机动喷雾喷粉机、动力喷雾机、喷杆式喷雾机) 、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设备类 (挤奶机、储运奶罐) 等6大类7个小类13个品目农业机械, 由农业部引入竞争机制, 组织专家统一筛选机具型号, 制定《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进入《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产品, 只要生产企业愿意在四川省销售, 省农机局都将其产品纳入《四川省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四川省组织了调整选型和补充选型。调整选型包括:排灌机械类的离心泵、潜水泵、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耕整地机械类的耕整机;种植机械类的育秧播种机组;田间管理机械类的茶叶修剪机。补充选型包括:耕整地机械类的耕整机;收获机械类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小型联合收割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类的茶叶杀青机、茶叶揉捻机、茶叶炒 (烘) 干机、农产品初加工组合机;排灌机械类的电动机;畜牧水产养殖机械类的增氧机、投饵机;收获后处理机械类的稻麦机动脱粒机。

1.2 确定最高销售限价

通用类目录产品最高销售限价的确定:对于通用类产品, 生产企业向农业部承诺的最高出厂价、向省农机局承诺的最高出厂价, 取两者中最低的一个;生产企业向农业部报的运费标准、向省农机局报的运费标准, 取两者中最低的一个;从网上查出生产企业到成都的运距, 再加一个四川省内的平均运距, 由此计算出补贴产品在四川省的最高销售限价。

非通用类目录产品最高销售限价的确定:调整选型的产品最高销售限价原则上不高于2008年相同配置的价格;补充选型的产品最高销售限价在企业申报最高销售限价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该产品2008年在其他省市及四川同类产品的最高销售价格, 再与企业平等协商, 确定产品的最高销售限价;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且配置基本一致的产品, 其最高销售限价, 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耕整机最高销售限价的确定。以四川省2008年最高销售限价为基础, 凡是配置未变的, 一律执行2008年的最高销售限价。若2008年未进入四川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外省产品, 在所在省2008年最高销售限价的基础上加运杂费;若配置变化, 加减配置变化的差价。同类产品, 配置基本一致的产品, 价格大体一致, 允许优质优价, 没有地域区别, 但不排除企业间适当的差价, 差价不能太大。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要求“各省区市只需要按规定的原则对全国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中选产品的2009年最高销售价进行核定, 作为后台价格监管依据, 不在目录上向社会公布” (农机产[2009]8号) 。最高销售限价是不向社会公布的, 因此, 省局印发的《四川省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 只有补贴额, 没有最高销售限价。但又要求销售给农民的机具不能超过最高销售限价, 省局则通过印发文件的形式, 将最高销售限价通知各市州县农机局及生产企业, 要求生产企业通知经销商。农民购机不能超过最高销售限价, 但可以低于最高销售限价。具体成交价由农民与生产企业或经销商谈。

1.3 确定补贴比例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 国家从政策上体现对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支持, 国务院确定对四川39个重灾县提高补贴比例, 补贴比例可以达到50%;血吸虫重疫县仍然享受50%的补贴比例。这样, 四川享受50%的补贴比例的县 (市、区) 达到54个, 39个重灾县和23个血吸虫重疫县, 扣除8个重合的县。除了39个重灾县外, 四川省确定的12个受灾县和攀枝花地震的3个受灾县, 都只能执行一般项目县 (市、区) 30%的补贴标准。

1.4 确定补贴额度

通用类目录, 其补贴额由农业部确定。由农业部确定的补贴额度, 我们将此视为按30%的补贴比例计算的补贴额度, 以此补贴额度除以30%, 再乘以50%, 再与最高销售限价的50%比较, 取两者的最小值, 以100元为单位, 全部舍去尾数, 就得到39个重灾县和23个血吸虫重疫县的补贴额度。这样确定的补贴额, 再与最高销售限价比较, 对于一般项目区, 其补贴比例有的可能达不到30%, 有的可能超过30%;对于39个重灾县和23个血吸虫重疫县, 其补贴比例都不超过最高销售限价的50%。单台机具补贴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 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挤奶机械中的挤奶机和冷藏罐的最高补贴限额由8万元提高到12万元。

对于非通用类的耕整机和茶叶机械, 先确定标准, 再按标准计算补贴额。对于非通用类的电动机和水泵, 型号相同的, 补贴额相同。以最高销售限价居中的产品为基准确定补贴额。最高限价高的, 补贴比例较低;最高限价低的, 补贴比例较高。地震重灾县和血防重疫县, 计算出的补贴额以50%为上限, 超过的降下来。

1.5 插秧机的累加补贴政策

2009年, 插秧机的累加补贴比例达到70%。对于地震重灾县和血吸虫病重疫区, 国家补贴50%, 省级累加补贴比例为20%;对于一般项目区, 国家补贴30%, 省级累加补贴比例为40%, 但单台插秧机的补贴额最高不超过8万元。省级资金有限, 补完为止。省农机局要求市州农机局和扩权强县农机局先将购置插秧机的数量和补贴额度上报, 经同意后, 才能购买。

1.6 畜牧水产养殖机械的有关规定

对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设备中的挤奶机、储运奶罐补贴对象的确定, 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文件规定为:农牧民、取得当地工商登记的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畜养殖场所办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奶农专业合作社和生鲜乳收购站, 需要取得当地工商登记。如果是生鲜乳收购站, 一种是奶畜养殖场办的, 另一种是乳品生产企业参股经营的。在申报时, 要提供工商登记的执照, 各县 (市、区) 农机局要进行核实;若是生鲜乳收购站, 要请奶畜养殖场或乳品生产企业在申请表上签注意见并加盖公章, 签注意见应该表明是否是奶畜养殖场所办或生产企业参股经营。

1.7 16-25马力拖拉机的有关政策

省农机局鼓励农民多买田间作业机具, 以改变四川“小型机具多, 大中型机具少”的现状。对购买16-25马力拖拉机进行适当控制, 其补贴资金额度不能超过中央补贴资金总额的15%, 超过这个额度的不予结算。各市州县农机局要加强监控。

1.8 地方补充类机具的有关政策

地方补充类机具主要是机动脱粒机和农产品初加工组合机, 仍执行一般项目县 (市、区) 30%、39个重灾县和23个血吸虫重疫县50%的补贴比例。将机动脱粒机和农产品初加工组合机纳入补贴范围, 是四川2009年进行的政策探索, 试行一年, 然后根据试行的情况进行研究。地方补充类使用的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县 (市、区) 补贴资金总额的15%且不得超过15万元 (其中机动脱粒机不得超过7万元, 农产品初加工组合机不超过8万元) , 省局在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时, 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控制指标, 这个额度以县 (市、区) 为单位进行严格控制, 主要是考虑给没有进入补贴目录的机动脱粒机和农产品初加工组合机生产企业预留足够的市场空间。机动脱粒机的净增量, 2007年是7.39万台, 2008年是16.14万台, 而当年的实际销售量应该大于这个数字, 每年都有正常报废的机具。省局统计的净增量, 是扣除报废后的数字。如果按机动脱粒机使用的补贴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县 (市、区) 补贴资金总额的7%且不得超过7万元计算, 一个县 (市、区) 补贴机动脱粒机最多只有50台左右。因补贴资金总量限制, 不能满足所有的农民购买机动脱粒机或农产品初加工组合机的愿望, 市州县农机局要向农民和生产企业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地方补充类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的具体实施要求以省农机局下发的文件为准。

2 有关工作要求

2.1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按照财政部和农业部 (财农[2005]11号) 的文件规定, 农机购置补贴的操作程序为:政策宣传, 农民申请, 县局审批, 张榜公示, 签订协议, 差价购机, 统一编号, 建立档案。

协议签订成交价:按工作程序要求, 农民申请, 县局审批, 张榜公示, 然后签订协议。签订协议之前, 农民应与经销商议价, 议定的价格要在协议中反映出来, 以便农机部门进行价格监管。

购机补贴工作要求项目县 (市、区) 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 文件规定的程序必须做到。农民购机, 如果没有经过文件规定的申请、批准、公示等程序, 不能补贴。为了减少农民的麻烦, 建议农民将购机申请表交到乡镇农机站, 由乡镇农机站集中交到县农机局。农民只在签订协议和差价购机时才到县农机局, 农民跑一趟路就购回了机具。若农民申请购机、县局审查、签订协议和差价购机一次完成, 却少了张榜公示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是不对的。

有的县 (市、区) 农机局到乡镇办公, 为购机农民服务, 指导农民填写申请表, 将申请表统一收上来, 完成审批和公示后, 再通知农民差价购机。这种做法很好。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不是普惠政策, 在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 就要用优先补贴条件来确定。优先补贴条件要在项目实施之初制定出来并向农民公告。申请人员的条件相同或不易认定时, 根据申请补贴的先后排序或农民接受的其它方式确定。

2.2 及时申报资金结算

2009年资金结算的程序有所变化。县农机局对购机补贴情况等进行核实, 在资金结算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县农机局将签署意见和加盖公章后的资金结算申报表、对应的补贴协议报送所在市 (州) 农机局。市 (州) 农机局将所属项目县 (市、区) 报送的有关资料进行核实后, 在对应补贴协议上标注"市 (州) 农机抽查核实"字样。市 (州) 农机部门、财政部门分别在资金结算申报表中签署意见, 加盖公章。

农机部门要及时报送资金结算申请。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量大, 经销商的垫资压力大, 农机部门要履行好职责, 加快财政支农资金支出进度。省局要求每月25日前报送结算申请。省局对二级经销商进行资金结算。申报资金结算时, 要认真进行核查。要求县 (市、区) 级农机部门进行100%的核查, 不得搞抽查。对市州农机部门的要求是:补贴金额在5万元及以上的, 必须100%核查;补贴金额在1万元及以上不满5万元的, 抽查要达到20%;补贴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 抽查要达到5%。

各项目县 (市、区) 在加强对农民购机情况核实的同时, 要把实际购机情况通知购机农户所在的村委会, 并在购机者所在村的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张榜公示, 请村委会协助监督将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 同时接受社会监督。有的项目县 (市、区) , 在农民领机具时, 将购机协议的身份证复印件与领机具的人进行核对, 并把购机者和所购机具一起拍照, 为以后的检查提供方便。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此外, 电话抽查或实地抽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3 严格禁止二次选型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要求, 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各地要一视同仁, 农机部门不得强行向农民推荐机型, 要让农民有较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可以向农民如实的、客观的、公正的介绍补贴目录产品的性能, 不允许项目县 (市、区) 只公布几种规格型号的产品, 要坚决制止这种做法。农民购买补贴产品目录中的任何机具, 都应按规定给予补贴。不能进行二次选型, 不能采取政府公告的形式或限制推荐的形式等排除一些适宜当地作业的机具进入补贴市场。

2.4 鼓励农民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一项支农惠农政策, 一方面受国家财力的限制, 不能满足每个农民购机都享受补贴;另一方面, 如果每个农民购机都给补贴, 势必造成机具的大量闲置, 形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就农民现实的经济条件而言, 并不是每个农民都有投资购置农业机械的经济基础和主观意愿。从制定政策的角度出发, 希望一部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 所有农民接受农业机械作业服务, 农民购置的农业机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此, 鼓励农民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 为其他农民服务。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 可以改变小型机具多、大型机具少的现状, 不仅有利于减少工作量, 提前完成任务, 而且有利于项目资金的管理。从政策上尽量鼓励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 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优先。对于购买补贴额度较大的机械, 要严格管理, 不允许农民倒卖, 这个责任要落实到项目县 (市、区) 农机局。对购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农户, 要求核查户口本, 防止一家人购买若干台机具, 进行倒卖。

2.5 经销企业要认真履行职责

经销企业是连接生产企业和农户的桥梁。要求经销企业坚持诚实守信, 公平竞争, 方便农民的原则, 积极参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诚实守信, 就是经销企业不得弄虚作假。一要根据项目县 (市、区) 农民实际购买机具的数量, 如实开具发票;二要保证基本配置符合补贴产品目录的要求;三要客观公正地介绍机具的性能、质量以及售后服务保障等;四要按规定如实向购机农民供应机具。公平竞争, 就是经销企业要公平竞争。鼓励挖掘内部潜力, 强化售后服务等参与市场竞争。不能采用非正常手段来推销自己的产品, 破坏公平竞争的原则, 破坏农民自主选择的原则。各级农机部门要纠正采取不正当手段, 甚至搞不正之风来排斥其他产品的行为。方便农民, 就是经销企业不能利用信息不对称为农民购机设置障碍, 要尽可能为农民购机提供方便, 要优先保证补贴机具的供应。经销商一定要到项目县 (市、区) 发机具, 不能在农机生产企业所在地发机具。对于大中型机械, 要登记好机具出厂编号、发动机编号以及购机农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 以便检查。

高温补贴通知 篇7

暑运将至,为切实做好公司一线员工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确保公司生产的正常运行,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参照集团办发【20xx】12号文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发放20xx年高温补贴。

具体如下:

一、发放人员范围: 20xx年6月1日至9月30日在册在岗的合同制员工

淘宝精品

二、发放岗位范围及标准:

一类、此类岗位是指较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的现场生产岗位

车辆驾驶员、现场工作人员

300元/人.月

二类 、其他间断性进入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员

保安、室外保洁员

200元/人.月

备注:

1、二级部门干部高温补贴按二类标准执行;

2、一级部门干部不享受高温补贴。

三、其他:

1、高温补贴于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依据月度考勤在次月工资中予以发放。

2、新进员工若符合享受高温补贴规定,从到岗次日起享受。

3、当月因出差、培训、休假、工伤等各类原因,根据岗位的实际天数享受高温补贴。

特此通知。

xxx

浙江高温补贴标准 篇8

浙江高温补贴标准2016: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

高温作业人员160元/月;非高温作业工人130元/月;一般工作人员110元/月。发放时间为6月-9月共4个月。

注意:防暑降温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该发的钱要发,该做好的高温天劳动保护也必须做好。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等职能部门要求:各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保护工作。

具体来说,单位要做好哪几件事?

1、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就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资料共享平台

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要调整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

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积极改善作业场所的工作条件;还要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们,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注意: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3、还有一项重要规定

四川省高温补贴 篇9

1 加强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在认真做好资金安排、目录制定、标准测算、程序设计等工作的同时, 省农业厅加强与财政、纪检等部门沟通, 使其了解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 加深其对项目复杂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争取理解和支持, 顺利出台了年度实施方案, 四川成为全国启动项目最早的省份之一。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 省财政厅从2011年起增加安排预算资金1 000万元, 市县财政部门两年来安排资金超过1亿元, 统筹用于累加补贴和工作经费补助。省农业厅在各项重大政策出台前, 都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召开专题座谈会, 广泛听取购机农户、基层农业部门及生产、经销企业等有关方面的意见, 在各参与主体中达成共识, 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2 明确部门职责, 落实工作责任

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 明确了各级农业部门的职责。一是省农业厅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了由厅计财处牵头、相关处站参加、纪检监察全程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各项目市 (州) 、县建立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协调机制, 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 人大、政协、纪检、监察、财政、农业、公安、工商以及其他农口部门参加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研究和协调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联合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管。三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全省统一明确县级农业部门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 县级农业部门一把手对项目实施负总责, 是第一责任人, 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职责, 形成了责任明确、职责清晰的工作机制。

3 创新管理方式, 规范项目实施

不断加强方法创新、管理创新, 提高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实行结算层级下放。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 从2011年起, 四川将补贴资金由原来的省级集中支付调整为县级结算, 极大地调动了县级农业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实行限时工作制。要求县级农业部门在收到购机申请后, 15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审核并打印确认通知书;在收到结算申请后, 5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审核并交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资金结算。三是积极稳妥开展全价购机、直补到卡试点工作。2012年, 四川在德阳市旌阳区、南充市高坪区开展“全价购机、直补到卡”试点, 两个试点县大胆探索, 制定了适合地方实际的试点方案, 并主动作为, 工作下沉, 认真做好试点的各项工作, 成效明显。特别是旌阳区农业部门积极与财政、金融部门沟通协调, 引入金融工具, 采取简化贷款手续、经销企业让利贴息等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方式, 较好地解决了购机户筹资难的问题, 得到了购机农户、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普遍认可。

4 推进制度建设, 完善工作流程

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不断进行总结完善, 并及时上升到制度建设层面。省农业厅先后出台了《非通用类补贴产品品目确定工作规程》、《非通用类补贴产品补贴额确定工作规程》、《补贴额动态调整工作规程》、《受理违纪违规问题举报投诉工作规程》以及《购机补贴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等5个方面的工作规程和制度, 明确规定了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的原则、程序, 细化了参与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推进了项目实施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从而使政策的制定更加公开透明, 监管的责任更加明确。

5 强化监督检查, 加大惩处力度

一是审核关口下沉。充分调动基层农业、财政部门积极性, 鼓励乡镇农业、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实施相关工作, 将审核网络向乡、村等基层延伸。二是审核关口前移。对多次购机或者申请购置多台机具的补贴对象, 加大审核力度;对申请购置插秧机的对象进行育秧情况核查, 有效防范虚假购机。三是加强重点抽查。在县级农机部门开展全面检查的基础上, 省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抽查, 对群众举报投诉多、补贴资金规模大、补贴比例高的项目县进行重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并在全省通报。2012年四川省对弄虚作假的经销商进行了严肃查处, 取消了6家经销商的补贴资格。

6 加大政策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东莞高温补贴标准 篇10

东莞高温补贴标准

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6~10月需按月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需按天数折算,则每人每天6.9元。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劳动关系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对补贴发放额度作出了明确规定,符合高温补贴标准发放条件的用人单位需发放150元/月的高温津贴。同时对不正常出勤等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情形也作出明确,每人每天6.9元。

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以往在室内工作但温度不能降低到33℃以下的,高温津贴为100元/月。新政策出台后,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高温津贴的补贴标准都是150元/月,每年6-10月按月计发。

清凉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按照规定,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劳动保障部门提醒:高温下工作应发放高温补贴。高温补贴不得列入最低工资中。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的相关规定,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企业应依据劳动合同中签订的内容,视工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向职工发放高温补贴。但目前有个别企业在发工资时虽然名义上发放了高温补贴,但却将高温补贴金额计入最低工资中,侵害了职工利益。

单位不发放员工可投诉 逾期不发将处~10000元的罚款

记者从人力资源部门获悉,从6月份至10月份,用人单位应按月发放高温津贴,今年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按照规定需按天数折算高温津贴的,则是每人每天6.9元。

有用人单位拒不发放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补发。

发放标准与往年相同

市人力资源局提醒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照惯例每年6月至10月,是高温补贴发放的季节。

今年补贴发放的标准与往年相同,从事露天工作,及工作场合的温度不能降至33℃以下的劳动者,每人每月能够获得150元的高温补贴。如需要按天折算的,则每人每天6.9元。

市人力资源局称,用人单位还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但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抵高温津贴。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有些工厂的高温补贴是随工资发放的。

单位逾期不发将罚款

市人力资源局提醒,员工在高温下作业却没收到高温津贴,可通过企业所在的村级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争取合法权益,或拨打12333投诉。

江西高温补贴文件 篇11

经调整,高温补贴的发放时间范围从原来的7、8、9三个月扩大到6、7、8、9四个月。

2、发放标准提高一倍

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由原来的120元调整到240元;室内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由原来的80元调整到160元。

3、并非只有企业职工才享有高温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起(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4、饮料等防暑物资不能算高温补贴

防暑物资并不属于高温补贴。高温津贴具有法律强制性;而清凉饮料费是企业职工的一种福利待遇。企业不能以发放饮料、绿豆等防暑物资充当高温补贴。

5、高温补贴不能计入最低工资

高温补贴是要纳入工资总额的,但不能计入最低工资,用人单位不能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6、企业不发高温补贴,员工可以投诉

职工在高温下作业却没收到高温补贴,或用人单位拒发,可拨打市劳动保障服务热线“12333”进行投诉。

7、企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员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8、劳动者因高温作业中暑的,可申请工伤认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9、其它高温福利

国家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重劳动(搬重物、锯刨、挖掘等)、中等劳动(锯木头、开卡车、粉刷、摘水果等)、轻劳动(打字、缝纫等),分别为不超过20、30、40分钟;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相关阅读:高温剪影:外卖哥快递哥顶着烈日在奔波

7月27日中午,南昌室外气温达到38℃。有这样一群人,每天穿梭在城市之间,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奔向哪里。他们是外卖员和快递员。

外卖哥:太阳最毒时最忙

熊平平今年27岁,南昌市新建区人,是一家外卖公司的专职派送员。

9时30分,熊平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要到晚上8时才结束外卖派送,中途只有两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

熊平平介绍,外卖派送的高峰期是11时到14时,“这是送餐最忙碌的时刻,也是太阳最毒的时候。”每到这个时间,他都需要骑着电动车穿越拥挤的车流,顶着毒辣的太阳穿梭于南昌大街小巷。

7月21日以来,高温天刺激了外卖派送业务量上升,外卖员面临着双重“烤验”。

“天气变热送餐更辛苦,每天加班也只能送完30单。”熊平平说,外卖员没有底薪,工资都凭借派送量,他一个月一般也就3000多元薪资,可各类花销也大。公司的补贴不多,高温补贴的发放并未在公司得到落实。

熊平平说,他所在的公司,平均每天都有一两个同事中暑。而他遇到的麻烦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小意外。比如电动车爆胎,就只能取消订单派送。

熊平平总是憧憬着等有一天攒够钱,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烈日下,熊平平背着外卖包,骑上电动车,朝着下一个目标奔去。

快递哥:高温补贴不奢望

南昌某公司的快递派送员小罗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小小年纪的他入行已有3年。

今年暑期,小罗所在公司没有发放高温补贴。他无奈地告诉记者:“哪来的什么高温补贴,我也不奢望公司能发放。”他介绍,连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之类的降暑物品也要自己买。小罗不舍得花钱买降暑药,幸运的是,持续的高温天气下他并没有中暑。

每天8时30分到12时和14时到17时是小罗的上班时间。虽然烈日当头,但是不得不头顶骄阳。要想多赚钱,就必须争分夺秒,不停穿梭在大街小巷。

小罗说,其实相比酷热而言,最让他感到委屈的是客户的不理解。“有一次,客户的包裹已经送至楼下,对方却迟迟未下来领取包裹,在太阳下暴晒半个小时后才等到对方。”

浙江高温补贴 篇12

时至7月末,今年的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发放标准

浙江高温津贴标准居全国前列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16年最新浙江高温津贴发放标准,高温津贴发放时间为6月至9月,共4个月。

企业高温津贴发放标准为:高温作业工人(包括高温下露天作业的工作人员、钢铁厂工人、锅炉工)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

其中,“高温”表示日最高气温35℃以上,“非高温”表示不能采取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至33℃以下的(包括33℃)。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用人单位不得以清凉饮料等物资替代高温津贴。

据了解,我省的高温津贴标准比较高,居全国前列。企业可以每个月发,也可以一次性支付4个月的津贴。企业按此标准支付的高温费,可在职工福利费中列支,计入企业成本费用,并准予税前扣除。

记者调查

企业不同,高温待遇也不同

“有的,工资里是多了一笔钱。”胡师傅是我市一家快递公司的送货员,在该企业已经工作3年多。虽然他没有看过6月份的工资条,但听同事说起,“多了一笔200多块钱的高温费哦。”

胡师傅说,往年6月到9月,公司都按照规定发高温费。因为是计件考核,快递员们的工资一般是根据上月完成的送货量,押到下一个月再发放。“高温费也是要押后一个月的。公司那么大,我们都很放心,怎么也不会‘吃’这笔钱的。”

王师傅是一家品牌空调的售后服务人员,主要工作是上门检测、维修客户保修的空调。“辛苦是辛苦的,去哪里都是最热的,等把人家的空调修好,还没吹几下冷气呢,马上又要去下一家了。”

听到记者说起高温费,他连问了两遍:“什么?高温费?没有的啦!”王师傅说,虽然常常需要背着厚重的工具包、骑着电动车在烈日下奔波,但他从没领过这笔费用。“现在公司效益也不比以前了,大家都咬牙坚持一下吧。公司每年夏天都会发一些藿香正气水、人丹给我们防暑降温,也算一种关心吧。”

民企发放的执行力度较弱

陈女士是我市一家国企的基层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一些办公室综合事务。“高温费有的,不过我们是按照最低标准在发。”陈女士查阅了自己的工资条后告诉记者,她是按照“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的额度发的,6月到9月的高温津贴分成两次发。“办公室里都有空调,偶尔出去办事才会感受高温,能享受这福利也算不错的。”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高温费的发放虽然较前几年普及了不少,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企、民企在发放高温费的执行力度方面差距较大,将消暑用品替代高温费发放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不少民企不但将二者混为一谈,还表示高温费的发放并不是强制的。

高温津贴不是可发可不发

宁波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办法》,高温津贴不是可发可不发,而是一定要发,不发高温津贴就意味着没有足额发放工资。

用人单位如果不依法支付高温津贴,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或投诉,由具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用人单位如果拒绝整改,可按拖欠工资相关条款进行处罚。

而在高温作业保护工作上,宁波市总工会今年将继续会同安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对高温作业企业的劳动保护、生产条件状况和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及高温补贴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在高温慰问关爱方面,企业工会应督促协助行政有关部门,合理安排好劳动力的投放,适当调整高温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按照《劳动法》的要求执行工时制度,坚决制止强令职工加班、加点现象的发生。(宁波晚报记者滕华通讯员许嘉琛)

链接

高温“权益”还有这些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不包括40℃)时,企业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即:重劳动、中等劳动、轻劳动分别为20、30、40分钟),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包括37℃)时,企业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4.企业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积极改善作业场所的工作条件;要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延伸

买来冰块降温

一线员工优先享用空调

企业的清凉关怀还有不少

高温天,员工最需要什么?除发放高温费、提供冷饮外,我市部分企业对那些在“烧烤”模式下工作的员工还开展了别样的清凉关怀。

这几天,音王集团公司每天都会向一线员工送上绿豆汤和棒冰。由于机器运行,车间工人酷热难当,该公司每天采购40多块冰,每块十多公斤,上午放到各个车间,有效降低了车间温度。

“四季如春”,这是赛艾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线员工小张对自己工作环境的描述。55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共有53名一线员工,公司为他们配备了11台空调,并且规定只要室外温度到达30℃,员工就可自行开启空调。而办公室行政人员要想开空调,室外温度需达到33℃。“他们时刻在动,我们坐着办公,这项规定大家都认同。”人事经理梁婵娟说,公司每年夏季光空调产生的电费就有近5万元,但公司认为,这些开支能让一线员工度过一个凉爽夏季,是值得的。

上一篇:《恶意》读书笔记下一篇:七年一班德育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