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分析(共7篇)
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分析 篇1
我国目前现代化进程越来越迅速, 特种设备在工业中的用处十分广泛, 是重要的基础设备, 其对于国家经济命脉和国民发展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 特种设备的使用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对人类生活发展有益, 另一方面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频发, 又容易对人们造成安全事故乃至灾害。
1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是生产行业主要的安全监察监管问题, 我国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不断强化安全监管、检测和技术提升, 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数量和严重度呈降低趋势。虽然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相比较, 情况仍不容乐观。
目前, 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面临的安全形势是:
(1) 事故发生几率较高, 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事故后果直接就是经济损失惨重, 社会影响恶劣。
(2) 《特种设备安全法》刚刚开始实施, 但之前存在一些设备生产单位制造设备质量不够高, 施工单位运行维护不足的现象。
(3) 特种设备运行单位对于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不能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从而引起事故发生概率高。
(4) 特种设备迅速发展需要更为严格的安全科学技术的保障, 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滞后与其严格的要求。
(5) 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 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要求相当之大。
2 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2.1 特种设备的维护情况不达标
(1) 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 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设备维护, 只在意目前利益。对设备的使用过度, 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常常造成设备的超符合运行, 带病作业, 不注意小隐患, 加速特种设备的磨损甚至老化。这样反而使企业在日后要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设备进行大修甚至更换。
(2) 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企业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都是设备出现损坏才进行, 由于每个员工的操作习惯及每台设备耐损程度不同, 维修人员也存在应付现象, 这种维护制度并不能十分有效。其实最好应该推行的是“定人使用、定人保养”制度。这样, 有利于对每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 使设备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2 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不规范
我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术良莠不齐, 有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 对机械设备了解程度也不够, 甚至有无证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样, 市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带病作业以及违章操作等现象, 这些现象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在加上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 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3 特种设备落后情况下的盲目购置
我国很多企业的特种设备早已经陈旧, 技术水平落后, 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制约了企业向上发展的潜力。
设备落后的情况下, 有的企业并没有按照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严格制定采购方案, 企业盲目采购一些高精尖的特种设备。一来, 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 却没有能够熟练操作的员工, 或者难以维持设备运行的资金, 浪费了机械设备的产能, 甚至闲置;二来, 即使能够保证新进机械的工作需求, 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可是, 市场需要并没有如设想的那么大, 导致产能过剩。
2.4 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往往对设备使用超负荷, 甚至进行违法改装, 维修程度不够, 导致很多事故隐患出现;另外, 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不够专业, 往往配备不齐专业的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殊不知, 短期的减少安全投入长远上看并不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提高企业效益, 反而若是出现安全事故, 往往对企业造成极大地损害。
3 提高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 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部门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 层次管理很重要, 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 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 层次管理很重要, 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企业应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明确的体系, 明确内部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2 完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保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保养的到位与否能够影响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 保养不到位也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企业员工要依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地保养, 并日常、定期进行监督保养的落实情况。再设激励奖惩机制, 把特种设备机械的性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状况、成本费用等列入奖惩计划, 激励企业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责任。从而企业能够保证特种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 延展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 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3.3 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淘汰工作
做好特种机械设备除旧更新工作即报废工作,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落后的不安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工作。以下几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淘汰: (1) 损耗严重、技术性能落后; (2) 能耗高、效率低; (3) 达不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 (4) 超过使用年限。
3.4 保障维修维护的及时性、计划性和预防性
在维修方面, 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 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 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 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 不但影响正常使用, 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 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
因此, 完善的企业的维修机制包括具有两个职能, 能够保障维修的及时性, 同时也能保障维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对于故障的及时检查与排除, 能够有效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对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是全方位的维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保养是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4 结论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逐步发展, 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也比较迅速, 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的深水期, 无论是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等环节, 或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状况, 以及特种设备管理的日常工作, 均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 这些都要求我们能够尽快建立一套符合国情且科学有效的特种设备管理模式。
因此, 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 应加大设备管理的力度, 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 把设备管理进行细化, 明确每一个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职责, 提升员工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力。展望未来, 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我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越来越完善, 争取早日实现零事故率。
参考文献
[1]丁守宝, 刘富君.我国特种设备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8, (9) :304-308.
[2]彭浩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9, (11) .
[3]孔建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探讨[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12) .
[4]王幼群.建筑施工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 (3) :90-93.
[5]赵亮.国内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2014, (1) :88.
[6]李丽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4, (5) :56-57.
分析建筑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1 特种设备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行业对特种设备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大。特种设备主要有起重设备(以TJ130、TJ1655、J168、J180、900T搬提运架为主)、轮转设备(轨道车、大型养护机械设备)以及通用重点设备等,这些设备具有面积大、操作难等特点,在正常的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1.1 风险管理是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中不能忽视的重点。特种设备的操作者应该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进行特种设备作业前,对特种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对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安全隐患。
1.2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设备操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操作者不能主观的凭借操作经验而自行处理特种设备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面对操作问题,操作者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补救措施,将事故风险减到最小。
1.3 特种设备的安装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很多建筑管理者,为了减少建筑的经济支出,不愿意更新陈旧老化的特种设备,这给建筑工程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有些建设企业,违背检测机关的要求,长期非法使用违规老旧的特种设备,这不仅是对建筑施工者不负责,更是威胁到建筑物未来使用者的安全。
1.4 很多企业在遇到特种设备突发问题时,他们不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主要原因是,在设备使用前施工管理者的预防措施不够完善,另外操作者的综合素质对事故的发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2 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
2.1 特种设备配置管理
①配置的质量直接决定特种设备的使用。由于特种设备的价格昂贵,很少建筑企业会直接购买特种设备,多数是从民营企业租赁。由于建筑企业竞争激烈,收入来源小,有些施工单位从特种设备的租赁价格上下手,往往选用价格最低的特种设备。而更多的租赁单位为了获取利润,他们对特种设备配置的选择,也以经济便宜为主,这就使特种设备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面对这种情况,建设企业应该做好特种设备配置管理工作,在租赁公司选择特种设备时,不仅要自己认真检查设备是否完整,还要求租赁单位出示特种设备的合格证书,对特种设备的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进行检查。在签订租赁合同时,还应该要求租赁单位出示检测合格证明,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完善的前提下签订合同,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对建筑公司的声誉有极大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最好是配有私人的特种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保障公司的名誉。对拥有私有特种设备的企业来说,必须做好自有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管理者可以安排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记录每次的检查结果,制定出特种设备检测报告,再交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假如审核不过关,管理者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障施工的安全。
③对于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建筑企业还应该加大重视度。特种设备不是所有人都能操作的,有些施工单位直接让自己的员工进行特种设备的操作,如果该单位操作员工对特种设备有着专业的操作技巧,那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建筑单位为了减少经济支出,他们随意的选择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员工进行特种设备的操作工作,这也大幅度增加了特种设备意外事故的突发率。面对这种情况,建筑单位可以外聘职工,选取具有专业特种设备操纵能力的人员来进行设备操作,对于外聘职工的要求也一定要像对自己的职工一样,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完善特种设备配置管理工作。
2.2 特种设备现场管理
特种设备现场工作井然有序,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特种设备现场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必然会经常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2.2.1 特种设备现场要求
选择好合适的特种设备后,就需要对特种设备的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选择。设备安装现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安装点的地形地貌,特种设备体积大,安装现场不仅要有足够的空间,还需要良好的土质作为支撑,松散、沙化的土质都不利于特种设备的安装。另外,在实施特种设备的安装、顶升、拆除等工作时,管理人员应该到施工现场进行监察,做好《建设工程起重机械安装(拆除)监视纪律》的记载工作。特种设备在安装、拆除前都需要对设备现场进行检测,保证每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2.2.2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管理。这就需要管理者制定出一份详细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条例》。运用使用管理条例指导操作者进行施工作业,让操作人员从条例中明确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特种设备安装前,还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绘制出特种设备安装图表,不仅方便了施工者的工作,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
2.2.3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上文有提到过对特种设备的选择需要管理者的大力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也是建设者不可忽视的难题。建筑行业的起重设备、轮转设备(轨道车、大型养护机械设备)以及通用重点设备等都具有体积大的特点,对施工现场造成极大的负荷,由于作业环境恶劣,施工管理者就应该安排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塔吊、电梯、物料提升机这类直接关系到施工者安全和建设进度的特种设备,需要进行细致的安全检查工作。对这些设备的检查,最好是做到一个月两到三次,检查的内容要包括:特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特种设备的日常保养、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专职是否完善等等。在检查的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2.4 做好特种设备维修工作
除了做好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保障事故几率工作外,建设管理者还应该做好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特种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故障,面对出现的故障,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向管理者汇报情况,管理者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应该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做好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施工。
3 结束语
特种设备在建设行业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建设管理者应该在明确特种设备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情况下,对特种设备配置和特种设备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只有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装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提高建设者、施工者对特种设备操作的重视度,才能切实解决建设企业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禄.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8(4).
[2]郝党论.谈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监控[J].山西建筑,2012(4).
[3]梅刚.浅谈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4).
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分析 篇3
2014年11月27日, 质检总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静发布了2014年10月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2014年10月, 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14起, 死亡12人, 受伤13人。与2013年同期相比, 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减少4人, 下降25.00%;受伤人数增加6人, 上升85.71%。八大类特种设备中, 锅炉事故2起, 压力容器事故1起, 电梯事故3起, 起重机械事故3起, 场 (厂) 内机动车辆事故4起, 大型游乐设施事故1起。以上事故正在按照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 篇4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设施设备不断增加,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的比重逐渐加大。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稍有疏忽,就会给教师、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一、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实验室也在不断兴建和扩建,进而致使实验仪器和设施增多,实验项目增加,一些如木材实验室常用的高压反应釜、物理化学实验室常备的各种气体钢瓶及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锅数量也相应增加。有些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甚至要接触到大型的起重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累积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使用效率都明显地有所增加,实验室设备的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另外,电梯锅炉等非实验设施设备分布较为分散,管理权多划归后勤公司管理,管理人员业务的素质不高,人员情况复杂。归纳起来,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种设备分布分散,所属权相对独立,管理难度大;(2)各实验室设备精良,特种设备种类呈不断上升趋势;(3)特种设备所涉及的试验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4)实验室特种设备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5)电梯、锅炉、起重机等非试验设备的管理办法滞后;(6)无证上岗,甚至尚未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人员擅自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现象较为普遍。
二、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表现主要有爆炸性事故、毒害性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和电梯事故等。爆炸性事故是特种设备的常发性事故,主要易发生在锅炉及高压容器的使用过程中。毒害性事故大多发生在使用具有化学药品和有毒物质的设备的化工实验室。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易发生在有起重机、弧焊机等大型、高温或冲击运动机械设备的实验室。设备损坏事故主要发生在突然停电或电路故障有用电加热、存在机械高速运转设备的实验室。电梯在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舒适、快捷之余同时也存在着对人身安全的隐患问题,电梯突然停运、电梯突然自由下滑都会发生电梯事故。其他还有诸如气储罐及其压力管道泄漏,气瓶火灾等具体表现形式。
2高校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1)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转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想,觉得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投入大而产出小,认为特种设备和普通设备没有太大区别,不需要加以特别管理。而且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重大安全事故不太可能发生,忽视了对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学院使用部门全体教师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安全责任不明的问题。很多高校安全工作由保卫处负责,但并没有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单位,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弊端,保卫部门人员有限,没有精力分管全校几百台甚至更多的特种仪器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转,而在保卫部门中配备精通各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员又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对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另外,还表现在责任落实不够明确,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
(3)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员工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安装及维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种设备登记档案的建立,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他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把关能力、科学监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些是出于安排人才家属的考虑,大多学历不高,有些是与原来专业知识不对口,需要一个阶段的适应。而有些人年纪较大,接受特种设备管理的能力本身有限。
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分析了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情况前提下,今后的工作要在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基础上,从注重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入手,切实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的人、机、环三个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导致事故持续高居60%以上的比例。所以,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乃是管理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在教师方面,要求对实验室中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操作规程非常熟悉,向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教授的第一课,应该是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教育课,在接下来的各项实验中,也都要贯穿安全知识的教育,避免学生在今后进行的实验或科研中犯常识性的错误,引起安全事故。针对研究生在实验室工作时间长的特点,应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工作时间绝不能脱岗,在学生方面,进入实验室前就要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流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在学校方面,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演练,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使用方法。
2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从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运行、维护、维修等环节都要严格管理。要改变由保卫部门只负责事故后管理的简单模式,采取设备管理部门及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多部门联合,并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管理各阶段的职责,进行全程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所属实验室安全
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学科可根据情况再设一个学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树立从上到下、安全事故人人有责的新观念。设立专门管理单位,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全校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工作。
3加强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培养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是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安全防护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每年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几次特种设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集中学习,举办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及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对全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优秀的职工进行通报表扬、资金鼓励等多种奖励形式,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将其安全管理业绩直接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对于极少数不能胜任岗位的职工实行短期暂时下岗,到期后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聘任,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流动管理机制,使其产生危机感,责任意识逐步提升,从而促进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
4推行两级管理,实现网络化动态监管。特种设备应注重档案管理。两级管理有助于二级单位管理工作的细化和优化,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简化了校级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了信息交流快速通畅,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各二级管理单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新购入的设备进行特种设备鉴定确认,确定为特种设备的仪器设备则要注册登记,详细记录和掌握特种设备的地址、设备名称、设备功能、设备台数、设备种类和使用单位的联系电话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服务网络,对特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对不合格或故障设备作出迅速处理反应,校级职能部门对大型的新增特种设备如电梯、起重机等采购和安装进行监理,防止设备竟标压价和安装偷工减料等现象,以消除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验收环节聘请专家对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形成双保险,保证投入使用后安全运行,设备运行中按照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加强对保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设备要坚决予以停用或拆除,处理不了的要报告当地政府以便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5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有章可循,除了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应建立和健全适合高校基本校情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不同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规范较为详细的日常检查维护的内容、范围时间及具体要求。规章制度是实践的总结,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全面贯彻现有条例的同时,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事项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特别要听取师生员工的反馈意见,使管理更具人性化,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和更优质服务。
6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特种设备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使用特种设备就有危险,就有发生事故并造成一定程度危害后果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对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及不同的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特种设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指挥学生疏散,远离事故现场,力争无人员伤亡。并且,按照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扑灭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遇有人员伤亡等情况,要做到事故应急救援不拖延、不推诿,并立即送伤员到医院进行抢救,有关单位负责人要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助工作,校设备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要及时查明原因,发生重大的特种设备事故或当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不能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时,应立即报警和向市政府办公室报告,请求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部给予支援,协助市有关部门处理事故和责任认定工作。
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分析 篇5
在特种设备的检验过程中, 特种设备由于构成元素比较复杂, 很多具有电接触、静电、放射源、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存在着生命安全隐患。这就使得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流程复杂, 而且具有较为明显的高危特性。因此, 在现在的特种设备检验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安全规范的检验程序, 在保障检验人员的安全同时, 高效细致地完成检验工作。
1.1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条款
简而言之, 检验人员在检验承压类特种设备过程中, 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条款, 安全技术条例简单来说, 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和安全技术条例。同时为了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佩戴好防护的口罩和防护手套, 防护镜和相关的衣物。在排查前, 检验人员要对设备结构构造充分了解, 仔细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排查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是否有有毒有害物体和易燃易爆的气体和物体, 并且在附近设置警示牌等提醒过往人员和车辆, 尽量起到警示作用。同时, 要注重检验人员的能力素质培养, 定期组织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其安全检验的意识, 使其了解新法规、标准、规范, 做好安全检验工作。
1.2 压力试验检验安全规定
相关的检验标准规定, 承压类特种设备在检验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时会做耐压试验, 这项试验值得我们特殊关注。由于承压类特种设备对内部的压力有很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因此在内部实际压力超过标准值的情况下, 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加倍严谨。在一般情况下, 检验人员需要用膨胀塞密封管头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水压试验。在检验过程中, 为了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必须要尽可能的避免人员身体直面膨胀塞塞头。
1.3 内部检验安全规定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前, 检验人员首先要同用户进行沟通, 确保特种设备各项内部参数和指标已经按照规范执行, 进行一系列深入的调查情况。值得一提的是, 在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的过程中, 必须要有专人进行监护, 这样一旦发生一些突发情况, 可以及时与外界联系。
在开启承压类设备专业检查孔和人孔前, 首先要检查好相关参数和指标,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三个指标:承压类特种设备内部相关介质是否排放与置换完全;所需检验的承压类特种设备是否能够出具有关特种设备内部有毒有害气体的分析报告与安全作业保证意见;所需检验承压类特种设备是否已经与整个运行系统彻底隔绝。在此三项指标检查完后, 并且等待通风完全之后, 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检验。
2 安全管理特种设备
2.1 抓好特种设备选型、安装、改造环节
国家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等环节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根据安全技术规范, 只有同时具备严格的责任落实制度, 质量检验制度和相应的检测手段和生产条件, 以及能力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工人和相关工人的单位才能够进行特种设备的选型、安装和改造。这也为特种设备相关的安全部门和管理部门把好关口, 提高单位准入门槛, 从根本上控制选型、安装和改造等重点环节。这也是保障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安全科学进行的重中之重。
2.2 全面加强管理特种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运行的过程
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 各部件间的配合状况、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会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各单位明确责任, 这样能够在特种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及时排除, 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检验, 检测工作中具体的几点要求主要有:1) 仔细观察各项指标参数。特别是仪器能够反映出来的指标参数例如压力、温度、温升、负荷、水位、电流、流量、速度、载重量、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符合规范, 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此外, 主机设备仪表也是要重点观察的一项;2) 各部件的运行状况。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 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进行巡视检查, 是否有异常声响、打火放电、破损等损坏情况。特别要重视锅炉的液位、蒸汽压力和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的运行状况。再比如, 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 天车的大小车行走、起升限位以及联锁保护是否可靠空压机气缸的压力表和安全阀的完好状态和灵敏性等;3) 在检验过程中, 要做好日常记录。包括记录安全附件、测量调控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维保及检测记录。各班都要做好日常检查, 有完整可靠的检验记录, 并且做好交接工作, 以备查证。
2.3 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措施安全化, 科学化
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现状是, 很多企业还停留在耳听和目测, 误差经常存在,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科学的检测设备越来越多, 比如用于检测大容量电动机轴承振动部位、压缩机械旋转设备的超声波测振仪, 超声波测振仪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更精确, 更灵敏的测振, 精确判别震动是否超出规定标准, 并且很快确定损坏区域。超声波测振仪还可以用于压力容器, 起重设备的无损探伤检查, 判别材料的损伤与疲劳程度和重要部位机械零部件的损伤与疲劳程度是否合乎标准, 再比如用于检测压力容器, 管道以及锅炉的超声波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可以很好地测量材料厚度。有了现代化的, 更加科学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技术, 及早发现设备故障, 提早防范事故, 制定整体全面的抢修方案就不再难以实现。
3 结论
总之, 特种设备, 关乎生命财产安全, 检测设备检测需紧扣检测环节, 把握检测细节, 利用科学手段, 先进检测手法, 在工作中多总结, 勤思考, 总结经验, 才能真正做好检测设备安全工作, 将危险扼杀在萌芽。
摘要:特种设备关系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以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为依托, 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生命财产
参考文献
[1]刘福.浅析特种设备监督检验[J].科技风, 2010 (13) .
[2]锦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锦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J].企业标准化, 2008 (Z1) .
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分析 篇6
关键词:企业生产经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近年来, 我国各行各业新增设的特种设备数量及种类逐年增多, 从最开始的简单易操作的机械设备到现在的越来越复杂的特种设备, 每年都超过1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种设备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上的问题,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还能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 经常出现非法制造、安装和使用的企业部门, 也有对设备进行违规操作或者违规使用的单位。甚至有的设备根本没有通过国家检验单位颁发的合格证书就进行市场销售。
1)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存在漏洞。无论哪个方面, 人总是基础和核心的因素, 抓特种设备管理也是如此。只有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环节, 才可以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最可靠的积极保障。目前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无证上岗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之所以会存在这个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最主要的是企业认识不到位, 过多强调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造成有意或无意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面投入的减少及不到位。
2) 在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性, 偏向于“事后管理”。设备使用管理上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 只抓“违章”而忽视了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防性检测工作, 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 工作重点放在处理已发生的事故, 往往奔命于“亡羊补牢”, 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本质安全。
3) 上报制度未能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运行过程中, 出现多种记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部门提交相关的统计报告。定期统计汇报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安装、大修、改造前, 使用单位将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向相关部门汇报备案;新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 使用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注册登记。而在企业运作中, 特种设备相关监管机构虽然很完善, 但是还是存在个别管理未能实现专人专项管理, 从而使相关资料不能及时上报。
4) 由质监局对特种设备的检验发合格证。时间一般为每隔两年一次, 也有一年一次的。中间时间的设备使用安全控制, 则由企业自检自控, 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疏漏和安全纰漏。
2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
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论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能够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三个要素, 三者必须同时存在, 并且劳动资料中对于特种设备是特殊的一种资料, 它对企业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是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保障。
第二, 在企业生产安全过程中, 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投资管理等方面都纳入了企业发展战略当中。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将投资规划及实施具体情况进行统一管理, 为企业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包括对特种设备的安装、验收、维修及使用说明等信息都要进行详细了解。
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实施措施
3.1 加强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首先, 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我国出台了法律文件, 进行进一步的规范。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的使用进行备案, 建立相应的安全技术档案, 以方便监管部门进行审查及验收。
其次, 企业要安排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档案, 与其他一般性设备安全档案管理进行区别。同时, 企业要定期针对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指导工作, 对出现管理不善、档案不合规的现象进行整改和予以惩罚处理。
最后, 企业负责特殊设备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负责, 定期检查存档文件, 如果在审查工作中发现档案存储出现问题的, 要想尽办法予以完善。
3.2 完善管理工作
我国针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法》。各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并且落实。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 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报备, 再予以同意投入使用的前提下, 企业才能进行投入使用, 否则是禁止使用的。同时, 对于定期检验的标准, 我国也给予了具体的规定。在有效期届满前30天向有关部门提出检验的要求, 如果没有在规定有效的时间内提出要求, 则视为自动放弃。
3.3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投入机制及完善维保机制
第一,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管部门要对所辖区域内的所有特种设备进行统一性、全面性的了解和备案工作, 定期进行检查。
第二, 政府监管部门可以联合企业, 针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培训, 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专业性, 以免面对危险事故发生时做出正确的抉择。
第三,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措施要不断完善, 比如对起重设备安装保护装置, 以免出现超载现象时出现故障。只有通过不断的检修、改造, 才能使设备更加的完善, 减少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四, 禁止使用老旧的、报废的特种设备, 监管部门要定期检查、更新数据, 对老旧的、快要报废的特种设备使用企业, 及时提醒及帮助更新设备工作。同时, 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安全性能强的特种设备,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安全生产。因为,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后续安全生产及效益发展的基础。
第五, 企业要专门设立专项资金账户, 为特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等工作服务。逐渐提高自身核查、维护、保养工作能力, 确保工作效益。企业监管部门也要认真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的进展, 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 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响应紧急处理渠道。同时, 也要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不负责任的违法行为要及时移交监管部门处理。
以上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结合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对策建议, 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加强特种设备管理工作, 不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江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进展与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09.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管窥 篇7
关键词: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7-41-2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将有力的推动了机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可是,现阶段,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化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良好态势,这对于安全建设方面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只追求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发展背后的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认识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对于我国经济建的重大意义。
1 特种设备概述
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这些具体的特种设备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2 机电类特种设备不安全事故产生分析
我们在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的认识到这几年来我国在该项管理中的漏洞,这些疏忽大意,从而酿成巨大的损失是得不偿失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2.1 机电类特种设备没有重视生产过程
一些机电设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多种形态的意识,这对于生产的质量而言肯定会发生漏洞,所以,要从具体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管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例如,锅炉、电梯机电类特种设备由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严把制作质量,从而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举不胜举。从而有效的保护机电运行工作的安全。所以,我们重视生产设备的质量,杜绝一些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使用,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降低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2.2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为了有效的将机电类特种设备管理的更加科学化,我们必须从抓好具体的安装方面着手,对于一些技术人员要从严管理,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不安事故的发生。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让他们学会处理应急事件,并且让他们发挥好各自的技能,为维护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来我国的一些从业人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机电特种设备安全性的保障,所以,当前,要一手抓好质量安全的保障,另一手还需要从强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的工作。
2.3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化的施工是关键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具体工作还需要从抓好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因为要改变一些错误的做法,就得紧紧依靠当前的实际规范操作技能是关键,如果该项技术实际操作不到位,或者是由于操作不熟练将会严重影响到实际生产的工作质量,所以,要在不断的追求发展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强化按规定办事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不走弯路,少出差错。然而,在面临诸多不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化管理时,将会严重制约机电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都将带来新的挑战,其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只强调发展,而忽视规定和管理办法往往将成为竭泽而渔的误区。
2.4 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是关键
为保证机电类特种设备能够沿着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工作,我们必须从重视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严把质量技术关,另一方面更应该着手从具体的安全运营和维护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将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进程中推向更加有序。然而,要做到这些方面不是很容易就能够完成的,这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摸索寻找新的突破口,强化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们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够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的问题,是一定要着眼于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是盲从,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如果在进行科学化的解决具体的操作误差时,还不能够及时的化解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的错误时,就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不安事故发生,所以要从重视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方面上下功夫,才能够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作。
3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3.1 重视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
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是关乎机电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如果不处理好该种设备的质量,将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秩序稳固前进的步伐。因为,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不仔细的麻痹大意心里,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在企业品牌中的地位,所以,强化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观念已不容忽视,他将严重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将影响到企业的品牌效应。往往由于不重视特种设备的质量,从而发生一系列的不安全事故将会比较严重的造成机电设备管理松散的局面,因此,要从具体的强化设备意识上抓起,牢牢的把握好质量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2 提高各环节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因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首先,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具体的使用环境,积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尤其在安全操作、档案管理等方面更应进行严格的规定;其次,定期整理设备安装、运行等环节产生的数据资料并及时归档;最后,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内容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且实践表明安装过程中容易给作业人员造成伤害,为此,应加强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挥操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3 严查违规作业人员
机电类特种设备本身具有较高危险性,如在安装、运行操作过程中违规操作,会大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此,除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制度外,还应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即定期举行安全教育讲座活动,要求每个作业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规范标准进行操作。
3.4 规范技术检验人员工作流程
技术检验是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部门应将设备技术检验当做重要工作落实,尤其应加强规范检验工作流程。首先,编制技术检验手册,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检验内容及检验流程操作。同时,定期进行技术检验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以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其次,加强技术检验细节管理,例如,记录检验数据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记录,确保记录内容清晰、可见,尤其应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如需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应标清楚。
4 结束语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重于泰山,他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为推动生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面临一系列的重大不安全事故面前,我们只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从强化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开始,这才符合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杨胜州.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2] 徐林.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的关键环节[J].华章,2014,12:377.
[3] 吕琼.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 顾爱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特种设备事故管理分析】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处理08-21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9-12
7,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制度06-01
学校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7-15
特种设备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10-21
中国特种设备分析报告11-16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1-14
特种设备管理措施07-10
制药企业特种设备管理06-03
特种设备的企业管理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