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2024-11-02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共12篇)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篇1

摘要:开展设备信息交流共享会制度,不仅使设备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也为设备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设备管理,交流共享平台,六大支撑,持续推进

山东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型钢厂有大中小三条H型钢生产线,大型线主要轧制400mm×200mm~900mm×300mm H型钢,主体设备从德国西马克·梅尔公司引进,电气设备由西门子公司引进,集成了当今钢铁行业H型钢连铸和轧钢生产的最先进技术,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H型钢生产线。中型线主要轧制200mm×150mm~400mm×200mm H型钢,主体设备从日本新日铁公司引进,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装备和自动化程度是20世纪90年代水平,生产工艺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小型线主要轧制100mm×100mm~200mm×100mm H型钢,主体设备为国内制造,属20世纪80年代水平,与前两条生产线相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虽然生产线的装备水平各有不同,但生产工艺基本相似。为提高整体设备管理水平,型钢厂多年来坚持月度设备交流共享会制度,为设备管理人员搭建了交流经验的平台,使生产线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逐年提高,故障率和维修费逐年降低。

一、设备作业率分析

1. 分析月度设备运行情况

统计人员对影响作业率的停机时间进行细化和分解,将停机情况按责任部门进行一级细化,分为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生产组织时间、工艺停机时间、外部影响停机时间、计划定修时间五大类。停机时间用图表直观表示,通过与以前月度停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出各类停机应有的合理指标,找出造成异常停机时间的责任部门。

2. 二级细化停机时间

每类停机时间要进行二级细化,例如,故障停机按专业分为操作停机、机械停机、电气停机、自动化停机;生产组织停机按类别分为检查、调整、换辊、换规格、批号,开发、待温等;工艺停机按责任单位分为技术工艺停机、工装工艺停机、操作工艺停机。各责任部门根据二级细化的停机柱状图和比例饼图,同历史同期正常水平进行比较,找出停机时间较长的专业、类别及责任单位,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二、设备故障停机分析与考核

1. 故障停机分析

分析设备作业率的目的是找出影响生产作业的主要责任部门,设备故障停机的分析则是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停机的专业分析。设备管理部门分析设备停机情况时,将故障停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区域内再按专业进行细化分解,并用堆积柱状图表示。可直观发现哪些区域、区域内哪个专业的停机率较高,哪些是主要问题区域和专业,并制定解决措施。例如,对停机时间>30min的故障停机,需由各区域工程师详细分析故障原因和制定整改措施。凡因点检维护不到位造成的,需强化、完善规章制度,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因技能水平原因造成的,应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因备件质量原因造成的,应及时更换备件厂家、型号;因操作意外造成设备损坏的,需加强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管理。

设备故障一般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及多样性特点,相同的原因可能会造成不同的故障现象,相同的故障现象也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所以对各类故障的准确分析与判断尤为重要。不仅会赢得大量时间,减少维修费用,也可提高维修质量。通过公开三线故障停机分析,既积累了经验、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对故障分析判断能力,也使各生产线之间能相互借签、提前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知预控的目的。

2. 故障源管控

型钢厂始终把对故障源管理作为提高作业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的有效手段。每月各车间根据当月故障发生情况及时搜集故障源信息,做好动态辨识评价及预控措施落实,对设备点检、定修、保养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深究根源,持续完善预控措施。机动科在检查车间故障源辨识、控制措施与岗位工作落实等情况时,对故障源辨识及时、充分且控制措施落实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中型线生产准备车间在轧机轴承的装配、上线、在线润滑、保养方面,充分利用故障源辨识评价及时落实预控措施,在2011年实现了全年零停机的佳绩。

3. 考核内容

工厂对每个专业都制定了故障停机指标,对超标的相关人员、单位都纳入到经济责任制考核范畴。根据停机指标完成情况,与各车间、专业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并公开考核结果,以激励员工努力提高技能水平。例如,大型线刚建成投产时,各种故障造成停机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电气自动化和液压专业的故障较多。为此,工厂根据设备运行最好的月份制定出各专业考核指标,并和中型线对标。同时派技术人员到外厂参观学习,和兄弟企业对标等。不但提高了技能水平,设备故障率也逐年降低。

三、维修费用分析与考核

1. 维修费用分析

维修费用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对月度维修费用消耗情况,按能源、备件、供应材料、外委维修费四大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四大类再按重点消耗物资进行细化分解,分析专项指标完成情况。例如,油品、轧机轴承、打捆材料、草支垫等消耗量大的专项费用,要对使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分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超额或节约的原因、采取的措施等。对水、电、风、气等能源使用情况,从是否停车必停机、避峰填谷、杜绝长明灯长流水、杜绝风气泄漏、设备节能改造等方面进行分析。修理费用分析一般从采购计划开始,如采购计划审核审批、备件招标价格、到货质量鉴定、设备日常保养、日常检查、备件定期更换、设备更新换代、技术改造、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都要进行认真分析。各责任单位通过分析原因、互相学习和借鉴控制办法等,制定相应措施或不断改进管理模式。

2. 浪费源管理

从经济管理角度把浪费源管理作为降低修理费的有效手段。各车间通过横向、纵向对标,寻找浪费源,制定整改措施和建立浪费源管理档案。对岗位操作造成的人为浪费,制定相应操作制度;对设备原因造成的浪费,及时进行技术革新。每个工程师都有技术革新项目,对节能降耗效果好的要进行相应奖励。2011年共完成节能降耗项目40余个,主要有:SEW辊道减速机、齿轮电机国产化改造;主电机码盘变废为宝,降低备件消耗;强化技术改造和管理措施,大幅降低润滑油脂消耗;强化打包带的供应管理,规范打捆工作,降低生产费用;强化外委项目管理,降低土建类费用;锯机皮带国产化改造;轧机轴承国产化改造等。共降低维修费1000多万元。

3. 维修费用考核

根据厂经济责任制的相关考核政策,及时通报各车间维修费考核情况。根据费用的不同特性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对能源、油品、轧机轴承、打捆材料、草支垫等,按当月消耗量进行考核,由专业人员负责统计消耗量;外委内包修理费因决算存在滞后性,按当月施工进行预算考核,由各专业工程师预算;其他备件、供应材料等消耗品,按当月出库量进行考核。当月公开考核结果,确保各单项指标受控。以前外委内包修理费按决算结果考核,因决算存在滞后性,并且每月决算数量由机动科控制,车间无法把握。造成车间对外委费用基本不控制,能外委则外委,决算压到年底由厂里统一消化,使外委费用居高不下。为此,工厂在2010年改变了考核方式,外委维修费按当月施工预算考核,超一分罚一分,第一次考核有几个车间被罚款5000~20000元不等。目前上述情况已得到明显好转,外委维修费用呈大幅降低趋势。

四、主要工作总结与评价

月度工作总结评价,是由厂长对各车间、科室工作进行评价。工作完成好的进行经验推广和受到奖励;差的要积极寻找原因,吸取教训;对未完成工作的单位,由负责人申述原由,以寻求上级的帮助。

1. 工作总结

三条生产线共涉及11个车间,每月推荐1个车间总结汇报设备管理工作亮点,除对本车间的特色管理、创新管理、空前管理模式进行介绍外,还可与其他车间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主要包括:(1)大修工作方案及组织工作亮点。(2)设备技术知识培训工作亮点。(3)现场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工作亮点。(4)现场设备管理工作亮点。(5)物资管理工作亮点。(6)降本增效控制管理工作亮点。

2. 工作评价

(1)公司相关部门下达的任务完成情况。(2)定修或年修工作评价以及年修准备工作进度。机动科对定修或年修工作进行评价,各单位对下次年修准备工作进行汇报,提出需要协调的问题。(3)专题项目进度及完成情况,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例如,每年都有专题攻关项目,项目负责人介绍进度完成情况,提出需要厂里协调解决的问题。(4)总结设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根据上月故障停机和故障源辨识确定的关键设备,相关单位汇报设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5)维修费用控制管理及备件材料物资管理情况。根据维修费考核情况,完成好的单位推广经验,差的单位寻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6)通报设备基础管理及现场存在问题。每月对车间现场管理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存在问题限期整改。

3. 制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部署下一步需重点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公司相关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工作,上月未完成工作,需月度完成、季度完成、长期持续推进及临时性的重点工作等。所有工作按完成期限实行复命制,对长期持续推进的工作可分节点复命。上述工作也是下月交流共享会上进行总结评价的重点工作。

五、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不断发展改进的系统工程,型钢厂通过这样一个交流共享平台,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方法,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交流共享会不仅要有厂长、中层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参加,为强调会议的严肃性、专业性,还应做到:确保统计分析真实、科学;材料组织认真、严谨;工作复命严格、按时;考核严格、公开。交流共享会需要长期坚持,只有在改进中进步、在进步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循环往复和日臻完美,才能确保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篇2

为学习借鉴xx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先进经验,6月5日,财政、国税、地税一行7人到xx市国家税务局考察学习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xx市国家税务局征管科就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情况和使用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操作演示。通过考察学习,我们看到xx在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面,有一整套非常好的机制制度,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在投入使用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平台概况

xx市经济税收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是为实现涉税信息共享、处理和运用而建立的系统性平台,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传输到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由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加工、比对、分析和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反馈回数据需求方,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和共享。搭建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所需硬件包括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各一台,相关数据通过政府各部门现有的电子政务外网进行传输交互。xx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是江苏运时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开发用了x个月时间,平台的软硬件共计x万元,加上开发过程中的其他费用合计x余万元,另外每年有x万元的运维费用。但xx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是统筹规划,市县一体,我们是市县分开,各为一套系统。

二、平台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工作,也是重要工作。涉税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政府电子政务外网将涉税信息各单位联系起来,满足数据采集的简单、安全、节约、易合作的要求。平台数据采集的基础是设计数据采集模板,根据各单位的信息化程度和实际情况,与各涉税信息单位反复沟通,最终确定数据采集模板的具体内容,既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和价值,又要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便于各部门填写报送数据。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xx涉及相关单位有x个,共设计确定数据采集模板x个,x名工作人员用了半年时间才最终完成x张数据采集模板的确定工作。数据采集通常采用三种方式:第一种,通过电子政务外网登陆涉税信息共享平台,下载数据采集模板,然后填报并报送;第二种采用优盘拷贝方式报送;第三种QQ、邮件等方式传送。第一种方式便捷、安全,第二种方式效率较低,第三种方式安全性不高。

三、平台数据运用

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涉税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加工,最终目的是运用直接的数据信息和间接的数据信息,创造数据的价值。数据运用包括税源监控、户籍比对、税种比对和综合分析。

税源监控。平台的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的跨部门的信息进行加工,从多角度、多层次对税源进行监控分析,达到对本地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全过程跟踪,了解税收变化情况,为经济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户籍比对。通过对采集的涉税部门的企业登记注册及变更信息和税务部门的登记变更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发现漏征漏管户。

税种比对。对涉税数据和税收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查找税收疑点并发送税务部门进行核查落实。比如对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实际征收数与应征数进行比对,如有疑点数据,便发送税务部门核查。

综合分析。依据审计学、财务分析、统计学等原理,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对某一行业、某一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征管质效、税收预测等进行分析判断,提供经济政策的决策依据。

四、平台制度建设

为使各部门协调配合,运转顺畅,提高涉税信息使用效率,xx在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制度。xx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确定了“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县两级建立了保障办,配备专职人员,集中办公,专司其职。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税收征管保证暂行办法》,拨专款建设涉税信息共享平台,从组织、制度、技术三个方面强化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保障工作。

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出简报,建立了联络员制度、信息保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的保障制度,确保了涉税信息共享平台运转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五、平台的优点

(一)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税,实现多方共赢。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同时也是一系列长效机制的建设,数据的采集规范高效,采集的数据真实完整,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各部门对相关数据进行提取使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多方共赢。

(二)增加辅助模块,提高各单位建设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积极性。如为提高相关单位参与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积极性,xx在建设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过程中添加了发票真伪查询模块,方便各单位对报销发票的真伪查询。为便于领导查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所取得的效果,添加了控管成果模块。

六、平台的使用效果

xx在使用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3年3月,xx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累计接受第三方信息x万余条,发现漏征漏管户x户,评估补缴税款和滞纳金近x万元。

七、几点启示

(一)组织保障是基石。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单位的配合是平台建设的大前提,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涉及部门单位众多,采集数据庞杂,没有政府的领导和统筹,没有一系列机制制度的保障,缺少了各单位的配合,单靠一两个部门是很难推动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

(二)平台前期建设数据采集模板的确定是关键。数据采集的具体内容过多过于复杂,可能部分单位无力提供,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数据采集的难度和阻力。数据采集模板必须经过与各单位面对面地反复沟通,明确具体报送的数据内容,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的价值,同时也使得相关涉税信息单位有能力提供和易于提供,从而顺利推动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因此在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一定要重视数据采集模板的设计确定工作,务求做实做细。

(三)平台使用过程中数据采集质量是生命。如何确保各部门单位按时报送相关数据?如何保证报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采集的数据都有问题,数据分析就失去了基础,数据就没有价值,再完美的涉税信息共享平台也无法发挥其作用。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一系列机制制度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外,还需要通过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各单位数据报送工作的力度,尽可能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完整,同时建议政府把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报送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对数据量大和问题较多的单位进行上门服务,辅导数据采集。

关于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系统的研究 篇3

关键词:铁路信息系统;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27-01

一、铁路信息化的发展规模

铁路信息化的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构筑了覆盖全路的数据通信网以及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信息处理平台。有力支撑铁路运输系统的铁路通信网,已经完成了三大基础网的建立。三大基础网的建立使得整个铁路网络系统紧密的联系起来了。铁道部与铁路局加强了网络联系,在铁路的各个站点设立了通信网,使其更加方面快捷的取得最新的信息。同时在全国各地的各个车站接入高速的网络,力争满足旅客的需要。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中将其中的71条主干线进行了光缆化、信息化。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铁路网络系统与外星通讯相结合,目前已全面完成了一期工程,正在全力开展二期工程。

对于刚刚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息平台是有铁道部主处理中心着手的。铁道部主处理中心负责管理铁路各个系统的运行,进行调控作用。它引进了众多小型机和微机服务器等有关计算机产品,进行数据的分析管理。在铁路网中,有着众多的应用系统,将铁路信息,客户信息都集结成数据库快速的运行着。

此外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了一大批应用信息系统,推进了铁路信息化、现在化的发展。在以前,人们都是必须亲自去车站买票,这不但费时,还容易因票难买出现兜售假票等现象。现在开通了网上车票预订和发售的系统,解决了票难买的问题,还为人们节约时间了。在交通运输紧张的春运时期,曾经拥挤在车站几天几夜买票的景象已经没有了。人们可以提前在网上进行买票预订,到时直接去代售点取票即可。网络信息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进行电话预订,坐车时再到车站取票。除此之外,还设有自动售票机可自动进行售票,方便快捷。联网售票的实行为顾客解决了切身的问题,深得全国老百姓的好评。它还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经济利益。

对于运输调度指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完成了一期的工作计划,现在正积极进行二期工作。关于运输调度指挥系统的开发和研究是1996年提出,由铁路局和DMIS研制单位共同制定计划,共同部署。

二、搭建铁路信息共享平台面临的挑战

在铁路业务MSI内部之间存在着信息无法快速的互换与共享的问题。由于TMIS的不同子系统有着不一样的开采环境和不一样的开采方式,它们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要求与使用条件的限制,当用户想要查询某个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时,只能用特定的方法和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查看。这种系统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很多麻烦。用户不可能根据不同的系统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使用方法。而且根据不同的系统更换不同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也失去了可行性。通过客户的使用情况和客户反馈给的信息表明,必须加快解决MIS中信息难以实现共享的问题。需求都要求。

为了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决策支持系统之间需要信息的共用。铁路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日益扩大,经营者越来越多,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铁路部门的决策者若想要对巨大的铁路系统做出正确的、有远见的策划时,必须要对企业的运转状况有着具体详细的了解,对整个铁路系统要尽可能的全面考虑,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出最有利,最正确的决定。从现今的情况来看,铁路的各个业务管理系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搭建,铁路决策者并不能从铁路信息网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资源。所以必须尽快建立铁路决策信息系统,以支持决策者在风云变换的铁路市场中把握住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铁路行业,使之较早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铁路与外界用户之间也急需进行信息共享。铁路与外界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换,但是交换渠道不畅通。铁路部门是为广大客户提供服务的,客户的需要是铁路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各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中,铁路部门必须要尽可能的满足客户。因此需要及时与旅客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将自己的服务质量提高。同时必须提供更多方便周到的服务,如及时准确的提供铁路客、货运输信息,铁路日常生产动态信息。还需加强自我形象的宣传,让客户更直观更快速的了解到自己的服务方式。

三、引领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科研技术

RGIS技术在铁路信息共享中得到广泛应用。铁路运输的特点是具有地域、地理性,对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RGIS平台利用空间地理信息和各业务部门已建成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了一个综合管理系统。它最大的优点是只需利用GIS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显示底图,就可将动态各业务部门的交通运输信息单独存储管理。

SOA进入到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开发中来了。SOA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与之前不同的是,它将把每个应用看作服务,形成共享,而不是从每两个应用之间的互通做起。SOA首先把应用和资源转换成服务,再把这些服务变成标准的服务,形成资源的共享,因而实现企业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SOA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对于软件而言还是其组成的基本构架。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SOA的运用可改进TI,让它拥有更多地灵活性。不但可以对业务需要做出及时的响应,快速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有力地增加了企业竞争力。SOA对铁路信息化十分重要。它不但使得原有的TI系统得以保留,还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来满足铁路部门业务的要求。这个创新不但会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客户的喜欢还能增加经济利益。

在市场中出现了利用SCA构建铁路信息共享平台。SCA很好地将原有的系统集成,从而建立起一个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市场SCA这样的商业产品还处于一种试验状态,产品功能也不是很完善,使用它的用户还比较少。

四、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展望

虽然目前建立铁路信息共享平台还存在技术不成熟,工具不完善等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新产品的出现,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成功搭建是不容置疑的。相信经过实践应用的不断改进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必将建立起一个业务敏捷、可持续性发展的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郑耀.SOA在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篇4

近日来,教育部提出“双一流”建设的方案,该方案有助于破除高校身份壁垒,促进公平竞争,更有助于调动高校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各个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中脱颖而出,保持学校的竞争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人们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往往是从其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的规模以及利用率上看的。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的恰恰是大型仪器设备,并且大型仪器设备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深层次水平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项目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攻坚作用。因此,寻找大型仪器设备有效利用的方法,提高其利用率,不仅解决了大型仪器设备配置不均衡,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同时也是提高人才、科研和社会服务质量,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本设计提出建立一种大型仪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对当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在对仪器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仅仅发布仪器的一些基本介绍信息,无法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也无法对仪器设备的出入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情况,本管理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科学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方便主管部门合理管理和监督大型仪器设备,收集并统计仪器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综合效益评估。

1 系统技术基础

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数据层、应用逻辑层、访问层),使用.NET开发,实现轻量级中间件,遵循XML数据格式。

1.1. NET Framework简介

.NET Framework是一种采用系统虚拟机运行的编程平台,以公共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为基础,支持多种语言(如C#、C++、VB等)的开发;也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技术,让开发人员能够通过独立于语言和平台的方式来创建并运行下一代应用程序和Web服务。

.NET Framework包含4个组件:第一个是公共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第二个是Framework类库;第三个是并行计算平台;第四个是动态语言运行时(Dynamic Language Runtime,DLR)。.NET Framework的体系结构(见表1)。

.NET Framework的功能:①提供了一个运行环境,简化软件开发过程,降低版本冲突的可能性,以及尽可能消除脚本语言或解释型语言的性能问题;②确保安全执行代码;③基于行业标准进行所有通信,与非.NET代码集成;④让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独立于语言和平台,确保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体验都是一致的。

1.2 ASP.NET

ASP.NET是基于.NET Framework技术的新一代Web应用程序开发系统,是一种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的程序架构,通过该架构可以建立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它提供了统一的Web开发模型,比如开发人员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ASP.NET是一个基于.NET的环境下的已编译的开发工具,可以用任何与.NET兼容的语言开发应用程序,同时任何ASP.NET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整个.NET Framework,实现了真正的前台用户界面和后台逻辑处理代码的分离。

1.3 C#语言

C#是一种面向对象、类型安全的编程语言,它运行在.NET Framework平台之上。和其他现代编程语言一样,C#也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全面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概念,比如:继承、多态、封装和抽象等,同时它借鉴了众多不同的语言,以形成其语法和主要功能,它有语法优雅、类库庞大等特点,所以编程使用C#将会变得更加容易。C#也支持面向组件编程,能够指定自带文档的独立功能单元(组件),因此,编程过程中,只需提供一个模型,就能包含属性、方法、事件以及有关组件的元数据,这就使得创建和使用组件的过程非常自然。

开发人员可以通过C#提供的语言功能利用CLR进行改进。比如垃圾收集功能自动管理内存,可以通过异常处理提供的一种可扩展的结构化方法,能够检查错误并从错误中恢复。C#作为一种类型安全语言,可以避免发生以下情况:变量未被初始化,非法访问内存,将一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到只能接受另一种类型的地方。

除此之外,C#的语言功能和语法设计还减少了需要编写的代码量,使得代码更加简单,降低了发生常见错误的可能性。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实现了将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网络化,让网上管理仪器得以实现;开放性平台具有网上预约、费用计算、及时支付和仪器监控的功能,能动态反映仪器的使用状况,自动统计有效的机器使用时间,完成仪器的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框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四大功能模块:系统导航模块、仪器预约管理模块、仪器管理模块、数据查询统计模块。

2.1 系统导航模块

系统导航模块主要提供基于角色的界面管理功能,是一个被系统中所有界面调用的基础模块。为此,不同角色的用户所能访问的界面是不同的,不同角色的用户有不同的界面导航以及其相对应的权限。系统导航模块加载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 仪器预约管理模块

该模块实现仪器预约及预约信息管理功能,分仪器预约子模块和预约信息管理子模块。仪器预约子模块由时间预约、顺序预约、送样预约3个功能模块组成。而预约信息管理子模块则为管理员对无独立操作资格的预约进行预约确定、取消、调整等功能。

2.3 仪器管理模块

仪器管理模块所管理的信息比较多,被划分为4个子模块:仪器入网管理模块、仪器设备监控模块、仪器分类及分类属性管理模块、仪器综合信息管理模块。这4个模块实现了对仪器入网进行相应的审核(准入或拒绝)、实时查看设备的使用状况、对入网仪器进行相应分类及各种信息显示等功能。

2.4 数据查询统计模块

数据查询统计模块实现仪器在线状态显示、使用时间统计及费用计算支付功能。在线状态子模块让管理员知道仪器的在线状态如何,比如:故障、未上线或其他情况。使用时间统计子模块让管理员知道在某个时间段内任何一个仪器的使用时长情况。同时提供查询、导出任何一个时间段内的每个仪器使用时长的功能。费用计算支付模块根据前面查询到的使用时长进行费用计算及支付。

3 结语

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网上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网络化操作,诸如网上预约、使用时间统计、费用计算、及时支付和仪器监控的功能,很好地对仪器设备进行运维管理,解决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资源浪费严重、效益较低、维修力度较弱等问题,使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走向科学化、网络化、自动化,提高人才、科研和社会服务质量。

摘要:针对高校中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偏低、资源浪费严重、效益较低、维修力度较弱等问题,在深入分析了大型仪器管理业务的流程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大型仪器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大型仪器,管理系统,.NET框架

参考文献

[1][美]Scott J Dorman.C#5.0入门经典[M].刘琦,袁国忠,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张荣梅,赵宝琴,赵彦霞.ASP.NET程序设计实用教程(C#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张子阳..NET之美:.NET关键技术深入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篇5

摘要: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网络地理信息服务技术建设面向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能极大地提高地理信息的利用率,促进包括地理信息在内的各类政务资源信息的分建共享。本文提出了包括网络环境、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政务地理信息可视化与查询检索系统、政务地理信息上载与管理系统、地理信息服务共享系统等五个组成部分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框架体系。采用该框架体系,通过国家级平台和个别省级平台的试点建设,可为各级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标准规范和示范作用。关键词: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框架设计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为代表的测绘高新技术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在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地理信息

[1]是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信息资源,它不仅提供了自然要素和人造物体等的空间位置、形态特征和相关关系,而且也是其它各类与空间相关信息(如各类图形、图像、文本、视频、音频信息)的载体,使人们能够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集成、检索、展示所关心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运行状态、变化态势等的分析模拟,辅助规划、管理和决策[2]。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建成了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国家基础航空摄影成果数据库等多类型、多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国家级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库包括全国1:400万、全国1:100万、全国1:25万、全国1:5万数据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万数

[3,4]据库的建设也已形成了规模化成果;基础航空摄影获取了各种比例尺的彩色和黑白影像资料。

地理信息成果与产品的积累为建立共享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能,2008年国家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设想。

过去几年里,各级政府和各政府部门都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建立了面向自己业务需要的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如政府决策、气象、水利、规划、公安、边防、国土资源管理等[5]。然而,大多数政务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是分建分管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地理信息数据库也是一次性建设,各系统间普遍存在信息孤岛、地理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不同尺度地理信息不能分建共享等问题。随着网络服务技术、地理信息服务共享技术的发展及政务地理信息应用的推进与深入,迫切需要基于统一的标准规范建设能够互连互通、分建共享的政务地理信息平台。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北京、重庆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际应用与推广效果也具有较好的示范性。然而,由于城市级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其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模式不太适用于国家级、乃至省级、地市级平台的建设。文章参考北京市、重庆市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6]设情况,根据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结合政府网络情况,设计了电子政务地理信息通用平台总体框架,希望能够为各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参考。2 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分建共享机制

政务地理信息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融合了政务信息以及其它相关专题信息,涉及中央政务部门,各地方政府部门以及许多相关单位,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运行和维护中的责任和义务。

图1平台运行结构

覆盖全国的1:400万、1:100万、1:25万、1:5万基本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库建在中央,由国家测绘局统一管理和维护,而1:1万、1:2000乃至更大比例尺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由各省、市分别建设,独自管理。因此,基于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分级建设政务地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有效的地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政务地理信息的分级建设、维护与服务共享。即国家级平台维护、管理宏观层面的政务地理信息,省市级平台维护、管理微观层面的政务地理信息,平台间基于政务地理信息服务共享标准和规范,提供服务级共享,实现平台间不同尺度、不同范围政务地理信息的互相调用,从而减少平台间数据库内容的重叠度,打破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体系结构

图2平台体系结构

3.1 标准规范体系

基于统一技术体系,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规定或制订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与运行维护所需的技术规范,包括平台总体规范、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应用规范等。(1)总体规范

包括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规范,除引用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外,还需制定《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基本规定》,用以明确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的内涵、构成、定位及作用,对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应包含的数据内容、应提供的服务内容、应具备的环境条件(软件、硬件、网络等)、应具备或遵守的安全保密措施等提出要求。(2)数据规范

对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进行规定,包括数据的数学基础、数据内容、数据模型、信息编码、属性结构、存储模式等。规定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数据的表达方式,包括各种地图要素可视化表达的符号、注记、颜色、信息负载综合指标和基本要求等。此外,还需制定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数据维护与更新规范,明确数据更新的程序、方式、周期以及历史数据库的存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3)服务规范

为了实现多级互联,保证各个节点提供的服务能够协同提供统一的服务,需要规定或制定相应的服务技术规范,包括基于服务器缓存的地图服务规范、平台服务元数据信息模型、平台服务的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平台服务接口规范、平台用户管理办法、平台服务节点建设基本技术要求等。(4)应用规范

制定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用户指南(提供平台服务接口的介绍和使用说明,规定用户注册的内容、技术流程,规定用户认证的方法和流程等)、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用户管理规范(包括用户分类与授权策略,如用户注册、授权、删除、增加、锁定)等。3.2 网络支撑环境

政府资源网是国家层面建设的办公业务资源网,是广域的涉密网络,网络本身有信道加密机,可以跑保密数据。政府资源网与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内网是物理连通的,各级政府部门内网可以采用防火墙和加密机与办公业务资源网逻辑隔离。从内网可以任意获取办公业务资源网上的信息资源。

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主要是面向政府部门,为其提供带密级的、规范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接口服务。因此,平台运行在广域的政府资源网中,可以为副省级以上政府部门提供公共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解决平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同时,办公业务资源网为涉密网,解决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安全保密问题。在办公业务资源网中,通过分级建设共享平台和提供标准的接口服务,可以逐步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完整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环境,并有序实现与专业部门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办公业务资源网是各级政府政务资源信息获取的平台,其中可能还运行着其他专题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和信息共享接口服务。

3.3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我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采用的是分布式的格局,即覆盖全国的1400万、1100万、125万、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在北京,而11万、11000乃至更大比例尺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按行政区域分别建在各省甚至地市的测绘部门。此外,专业地理信息在专业部门。因此,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采用分布式的数据库结构,以保证数据的权威、安全、持续更新与维护。

平台数据库可多节点部署。各级节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并自行对其进行管理、维护与更新。

各级节点数据库由组成该数据库的相应数据子库构成,这些数据子库可以对应于物理分散的数据库,部署于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也可以存储于同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仅作逻辑划分。各级节点需管理的地理数据存贮在对象化地理要素数据库、地图制图数据库、三维场景数据库、影像数据库、地理统计数据库、元数据库中。各级节点可针对自身数据管理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或利用已有数据库管理系统。

各级节点数据库的数据资源存储于本地服务器,依据空间数据类型的不同,以文件或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存储。

3.3.1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是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国家级平台以覆盖全国的1:400万、1:100万、1:25万、1:5万基本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一个可以精确配准、集成和整合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基本框架数据库,其内容包括行政境界、水系、交通、居民地、地名、地表覆盖、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卫星影像等。3.3.2政务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

根据综合减灾、风险评估、应急处理、电子政务及各专业部门的需要,基于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取相应的数据指标,同时,通过数据交换与共建共享协议,获取专业部门的专题地理信息,构建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扩展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

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

 地形地貌宏观与微观特征

 水系形态特征、居民地分布特征、交通网络特征;  规则格网分布的人口统计数据  规则格网分布的经济统计数据

 地形、水系、地表覆盖与应急专题数据的关联规律信息  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规律信息等。3.4 政务地理信息可视化与查询检索系统 3.4.1政务地理信息可视化展示

以全国或各地区的1:400万、1:100万、1:25万、1:5万以及重点地区1:1万甚至更大比例尺的矢量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各种分辨率的航空航天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政务相关信息,建设多尺度地理信息服务框架,实现大范围三维地形可视化,完成政务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同时,采用无级缩放的方式从粗到细真实再现地理景观,并支持与传统二维地理信息服务模式的互换。3.4.2信息查询检索

信息查询检索功能包括:

 实现以行政区划为索引的基础地理信息组织、调度;  实现政务专题地理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  提供地名搜索、坐标定位等空间定位功能

 提供按类、按图层、按要素名称的实体检索功能 3.5 政务地理信息加载与管理系统

该系统用于支持平台的政务地理信息加载与管理。通过政务专题数据的上传、标注、图层加载,为用户提供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加载和展示的窗口。这是政务地理信息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平台的使用价值与可持续发展,也是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级政府部门需要的重要内容。政务专题数据加载的方式包括:含位置坐标的文件上传、信息定位;用户根据需要进行的信息标注;已入库的地理信息数据作为政务资源图层加载。

政务地理信息加载到平台后,通过平台的信息管理与展示系统,自动建立政务资源目录体系,与基础地理信息分库管理,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库也同样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式。政务地理信息数据由政府相应部门负责生产与维护,当某一部门遵循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应的技术规范接口,将其业务数据注册到平台服务中时,其政务地理信息数据就成为平台数据资源的一部分,与公共基础地理数据一起共同向平台用户服务。政务地理信息数据的所有者可以自行定义数据内容并可决定这些数据的使用权限。3.6 地理信息服务共享系统

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多源数据的集成为基础,以可视化应用服务为目的,内部建设通用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信息查询、显示和空间分析等服务,并集成地理信息服务接口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为各种政务专题应用系统提供应用接口或向不同等级用户对象提供相应的地理信息服务。

系统采用标准的开放式网络地理信息服务技术路线,基于WMS服务、WFS服务、三维地理信息服务接口,提供用户地图与地理信息相关服务:

 目录服务:提供基于元数据的目录服务,用于发布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描述信息,用户可以调用该接口来实现对管理中心元数据的查询。

 政务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对电子地图地理实体的查询和定位服务,支持二维、三维的动态形式或者静态缓存形式的地图可视化表达。

 空间数据服务:支持空间数据库的编辑、复制、通过数据抽取下载拷贝,以及对空间数据库的查询操作。

 地理编码服务:提供各种基于地理编码的查询、检索、和定位服务。 空间处理服务:提供基本的空间分析、空间统计方法,可以实现各类地理信息的在线空间分析、空间统计,以统计图表、统计地图、数据表等方式进行展示。

 影像服务:加载或处理最新影像产品,并进行发布,来为用户尽可能丰富的提供数据。

 专题制图服务:提供数据选取、叠加、整饰、符号配置、色彩编辑等功能,从而用户能够制作自己的专题图。结束语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篇6

摘 要:文章针对政法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的局面,提出了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的网络架构有很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系统的建设还兼顾了实用性、易用性、通用性和可监控性。通过共享平台的建设达到了政法系统各职能部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业务联动、综合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政法信息;共享平台;网络架构;安全部署

中圖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103-02

1 背景概述

在自动化和信息化并存的时代,信息与数据的自动共享与交换已经轻而易举。政法职能部门例如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政法部门都已经拥有本部门的信息系统办公平台,各部门的信息资料得到了集中性的管理,并且信息的存储量非常大。在一些部门的工作中需要向其他部门采集相关的信息资料[1]。

政法系统中各单位已经建立了多个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单位内已经进行了有机整合,但单位间仍处于隔断状态,形成单位间封闭独立运行,能耗较大、运行费用较高[2]。

由于是政法系统各部门的综合信息平台,数据来源多样[3-4]。这就要求系统能够通过软硬件的结合提供处理各种数据的能力,在网络构建时就需要通过设置相关的服务器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扩展,如给管理员提供了监控应用及数据库服务器,针对大量的图片信息提供了搜索及图片服务器,对ETL提供了数据抽取前置服务器等。如果今后对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需求增加了,只要增加相应的软硬件即可实现对功能的扩展[5-6]。

为了实现本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需要实现如下建设内容。

1.1 实现数据统一集中管理

在共享平台门户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数据保护、授权使用、身份认证、安全审计、数据备份等技术手段,避免出现共享信息泄露、违规使用和数据遗失的情况。

1.2 实现高级别安全机制

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除了通过设置防火墙和安全网关来保护系统的安全外,平台还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方式来保证安全[7-8]。为了确保用户账号的使用安全,每次登录必须填写发送到绑定账号手机的随机短信验证码,验证通过后才能成功登录[9-10]。

2 网络架构的设计

政法信息共享平台的网络拓朴结构,如图1所示。平台通过政法专线接入各职能部门。数据到达后要经过防火墙和安全网关的过滤到达门户服务器,保证服务器的安全运行。门户服务通过与ETL(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ing提取、转换和加载)服务器、搜索服务器、图片服务器相互协作完成数据处理功能,最终的数据存储在磁盘阵列中。

本系统采用由软硬件支撑层、数据共享层、应用平台门户、安全平台(边界保护安全隔离层)组成的多层平台体系结构,通过对多层平台的搭建即可以使日常复杂的计算机管理及维护变成简单化,又可以轻松搭建其他子系统,使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变得轻而易举。多层平台的体系结构可以综合管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JavaEEServer等,使管理变得统一有序,调整资源变得傻瓜化。该平台建成后,用户和技术人员就可以在平台上搭建各自的系统,同时该平台为各个系统提供统一的单点登录功能,并可以与政法系统各职能部门进行网络对接。

政法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大致包括平台门户的设计、数据共享层的设计和软硬件支撑层的设计。

2.1 平台门户设计

平台门户是共享平台统一对外的应用和管理入口,集成身份认证、综查服务、请求接口、数据监控、用户权限、数据备份等模块。

2.2 数据共享层设计

数据共享层将法院数据、司法行政数据、检察院数据、监狱数据、国家安全数据、劳教(戒毒)数据、公安数据实现同步整合,并提供给平台门户使用。

2.3 软硬件支撑层设计

主要包括支持数据清洗、转换、同步和整合的ETL工具、需要配置的硬件设备及其拓扑设计。

3 网络架构的实现

3.1 硬件配置

政法信息共享平台包括网络交换机1台,安全设备2台,服务器4台及存储器1台,详细硬件配置,见表1。

3.2 软件功能模块

政法信息共享平台根据需求分析划分出下列功能模块。

3.2.1 信息共享资源库

通过ETL工具将政法部门的资源数据全量抽取、清洗、转换、加载和整合到信息共享资源库集群中,并同时支持大数据的实时同步入库和普通定时入库两种增量抽取方式,实现数据同步。

3.2.2 身份认证

门户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单点登录方式,为了确保用户帐号的使用安全,每次登录必须填写发送到绑定帐号手机的随机短信验证码。

3.2.3 综查工具

将信息共享资源库的政法信息归类索引起来,提供Web访问方式,实现全文模糊关联查询,并且可对结果数据集进行高级条件筛选。

3.2.4 数据监控

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和数据同步服务的运行监控,监控ETL工具对各个异构数据库的抽取、清洗、转换、加载和整合的实时记录,监控增量数据同步入库统计(标记异常情况)等。提供安全审计日志,可查询用户的历史访问和操作日志记录等。

3.2.5 数据备份

采用备份ETL的抽取脚本方式,当出现数据损毁或丢失的情况,立即采用备份脚本重新抽取源数据,提供后台快捷备份和恢复功能。

3.2.6 用户管理

对用户账号、密码、姓名、联系电话、单位部门、用户角色、启用禁用等资料的CRUD管理。系统初始默认只有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分配各个政法部门的用户权限。

3.2.7 角色权限

后台可以创建不同角色,每个角色设定不同功能单元、不同信息密级的使用权限。

3.2.8 信息密级

分别包括信息源分类表格的密级权限和數据表内单元数据的密级权限。

3.2.9 系统配置

包括平台的一般配置(查询信息类别的开启屏蔽等)、平台维护状态(是否关闭)、系统备份/恢复操作等。

3.2.10 服务接口

需要为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旅客住宿登记信息”的信息共享设计请求接口服务的方式提供查询服务。可调用国家安全部门的“港澳通行证信息”的服务接口在门户上提供查询服务。还能连接短信平台接口,用于身份认证时发送随机短信验证码所用。

4 结 语

现阶段政法系统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多为人工方式或者接口定制开发。对交换共享出去的数据无法做到有效监控和管理,这样无疑是加大了工作的成本与时间,也无法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的迅速查询需求。

要实现政法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安全可靠的目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政法信息资源规划,建立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政法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联动、综合利用为建设总目标,在政法系统中实现了共享数据的网络接入、集中、更新维护和长效管理,大大提升了政法系统各部门的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黎明,王红萍,张永峰.面向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模型研究[J].微 处理机,2011,32(1):48-49.

[2] 张亮.基于公安情报的物联网信息挖掘技术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 报,2013,28(3):103-106.

[3] 曹胜华.集团企业网络架构及安全部署的设计与实现[D].长沙:中南大 学,2010.

[4] 翟东升,禾文汇.异构专利数据源集成方案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 报技术,2010(9):67-73.

[5] JonCroweroft.TowardanetworkarehiteeturethatdoesverythingConununieati

-ons[J].2008-3-21.No.1,Vol(51),74一77.

[6] 邱早丰.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网络平台研究[J].电子工程师,2008,

(8)

[7] 裴志宏.企业级网络构建与安全整体解决方案[D].成都:电子科技大

学,2009,(11)

[8] 陈兵,邹翔,周国勇.网络身份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011,

(3):5-8.

[9] VedPKafle,HldeklOtusukl,MasuglInoue.AnID/Locatorsplitarchitecturefo

rfu-turenetworks.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2010,48(2):138-144.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篇7

一、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资源管理的主要方面, 其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是一致的。预算管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财务资源配置到哪里?配置多少?如何保证配置的有效性?

(一) 预算编制

解决“财务资源配置到哪里的问题?”和“配置多少的问题?”全面预算按“以需定支”的原则进行预算编制, 所以关键是确定“需”, “需哪些”, 就是配置范围, “需多少”, 就是“配置多少的问题”。要从公司不同管理层级和作业单位的管理职责来匹配相应的财权, 即所谓的事权决定财权。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结合当前现状, 找出实现经营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瓶颈”, 将资源向这些方面重点投入。

首先, “需哪些”的问题,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日常经营费用的需要, 二是满足业务发展战略、目标、计划的需要。日常经营费用可以进行定额下达, 与业务量有比例变动关系的业务费用可以进行定比下达。比如:房租费用、办公用品、招待费、燃油过路费实行定额下达;销售费用、激励费、会议费、培训费实行定比下达。

其次, “需多少”的问题, 关键是选定一个标准和参照依据。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选用放大一定增幅的自身经验数值或是公司内类似机构、区域的先进水平 (单位成本费用率或其它具体费用项目与产出的比率) , 即采用对标管理指标。比如:对于某公司2015年的培训费, 可以选用2014年的实际比例同时结合市场未来趋势来做为预算编制的依据;对于某地区某公司2015年激励费投入比例可以选用该地区或是同类市场地区2014年的实际比例作为编制依据。

不管定额还是定比, 都不能违备零基预算“以需定支”核心原则, 保证“需”是真正的“需”, 是确保业务目标、发展战略达成必须的“需”, 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需”, 在此又涉及到费用属性 (成本属性) 的问题,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和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问题。根据公司投入的经营费用与产品产出的相关程度, 将费用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激励费、业务宣传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与产品产出或服务提供有直接正相关关系的费用列为变动费用、直接费用, 是确保业务目标、战略达成必须的“需”, 是真正的需, 要首先确保, 保证与业务目标相匹配;房租职场费用、装修费、水电费、广告费、车辆使用费、燃油费、差旅费、办公用品、IT费用、招待费、人力资源费等与产品产出或服务提供没有直接正相关关系的费用列为固定费用、间接费用, 是保留弹性的“需”, 可以按最低“保开门”维持最低需要的原则进行从紧配置。

解决了以上三点以后, 就可以考虑预算执行和控制的问题了。

(二) 预算控制

预算执行其实不仅仅是一个预算管理的问题, 还是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善谋划者得天下”, 只有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精心准备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 虚实结合, 经营人心, 掌控团队, 激发团队潜能和士气, 提高团队专业素质和产出能力, 才能“四两拨千斤”, 花小钱办大事, 通过发挥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 将财务资源的催化剂的作用转化出来, 变成真正的发展推动力, 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预算控制主要是对预算使用进行事前的规划和预估, 有预见性的提出经营管理建议, 节约支出, 放大产出效用, 使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可控, 对不可控的效益进行事前的弥补和修正, 最大程度的保证产出的事前可控性。具体做法:通过事前可行性论证审批, 投入产出分析, 项目评估;事中过程监控, 预期效果追踪, 偏差及时修正;事后最终达成结果的总结评价控制体系, 严格执行事前审批、事中预警、事后反馈的管控流程, 保证投入的有效性。重点是事前可行性论证审批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效效益投入产出分析。

(三) 预算考核

关键是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 形成公平有效的考评奖惩机制, 以行业、地区或是历史指标作为标准, 参考当地经济状况, 如:GDP、CPI、市场占有率, 选定不同的差异化的参考指标作为依据。可以采用产品成本费用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 只要指标呈正增长趋势, 就视同资源投入有效或管理有效。同时预算考核与预算编制要考虑期间的长短, 不能只关注短期指标, 要短期、中期和长期相结合进行动态关联考核。

(四) 预算分析、反馈

预算反馈是在事后分析投入产出实际达成效果, 从而对下步方案的制定及投入使用方向进行修正, 反馈要做到及时、真实。

二、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做到财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近年来, 在网络经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经济浪潮冲击下, 面对激烈的以赢得市场和客户为核心的市场竞争, 各企业集团纷纷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资本运作成为做大做强的前提, 公司上市融资成为资本运作的主要途径。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以及外部各种国内国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这些发展机遇最终决定了财务资源配置的方向和目标。从微观上说, 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就是坚决贯彻好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政策, 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 结合当前现状, 找出实现经营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瓶颈”, 实实在在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控制, 将资源向这些方面重点投入。

预算编制坚决落实执行“以需定支”的“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控制力争引导、培养管理干部提高使用财务资源有效性的能力, 财务资料只是一种生产资料, 只有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动作, 才能将资源价值最大化, 产生实际的效果!其次, 要梳理标准化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和流程, 将制度、流程、控制、执行有机的结合, 依靠全员的参与, 打造稳健的资源配置管控体系。

三、打造资源共享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

(一) 核心思想

以预算管理系统为平台和统领, 整合资金管理系统、SAP、OA、预算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系统、XBRL等相关系统功能, 实现支付、核算、预算、风控管理大集中, 搭建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减少管理动作中的人为操作, 变人为控制为系统控制。管理信息会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的需求, 在共同的系统信息库中生成并被不同的管理层级提取, 从而实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二) 实施策略

从个体到整体, 先开发局部, 再进行整合, 对已开发使用的系统, 丰富它子系统功能, 同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功能的整合和系统合并。

(三) 关键技术

规范化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的梳理并嵌入系统, 系统间控制点和信息交换工具的寻找, 信息技术要能满足并支持系统整合要求, 外部信息资源库的获取。比如:如果要在系统中进行单证发票的管理控制, 是选取单证号码还是其它的信息做为系统间的控制点, 在系统间各个流转环节是否都能反映出此控制点信息;如果要通过扫描系统进行报销发票的真假验证, 如何能在系统中取到税务部门网上发票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要在系统中反映每件产品、每种业务的经营成本, 对相关费用项目如何更细致、准确的核算、反映并提取, 并按什么作业标准进行分摊?是按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还是作业量?这些作业时间和作业量如何反映到系统中?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的调研、验证来确定。

文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践 篇8

中宣部在全国推送文化资源共享是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 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开展此项工程最初是利用电信部门的通信网络向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民传送, 实践结果是投资大、用户少、收效低、普及推广困难。其主要原因为:一是每个农户必须申办开通一个互联网终端, 购买计算机并配齐相关设备, 每年还得交网络使用费, 投资较大;二是操作使用不方便。因此, 单靠通信网络实现不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普及推送和发展。

2“辽宁模式”的平台系统设计

总体网络结构应具备技术先进性、开发升级性、安全可靠性、高性价比、互联互通性、操作实用方便且快捷等。

“辽宁模式”的文化共享工程平台从系统结构上, 可分为省级中心和前端播出平台、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县级有线电视播出前端以及点播型机顶盒四大部分。省网前端系统主要负责内容推送, 集合了国家文化部、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提供给辽宁省的大量资源, 极大丰富了农村的科技普及信息, 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分享到需要的信息成果。

首先要对不同制式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传输和接收。如果把几万个文件一起推送下去, 在传输和接收过程中多格式、多渠道的数据将导致必然的信号衰减, 此外还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校正、重新接收等工作。

为了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以茁壮网络的Push VoD技术为基础, 推送前端能够按照广电采、编、审、播流程, 对图文、音视频等内容进行管理并实施高效的推送。由于终端机顶盒中带有160 Gbyte的硬盘存储容量, 有线电视网络可以将庞大的信息内容推送到具有大容量硬盘存储能力的机顶盒中。广大农村用户还能够通过机顶盒点播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和各类信息。当前, 辽宁省已为农村用户提供了近百小时的视频节目与500多万字的电子图书, 供用户选择。

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是推送式机顶盒。推送式机顶盒主要特点包括:1) 符合DVB-C标准;2) 超薄机型, 外观时尚、美观、大方, 且具有待机和工作指示灯;3) 支持有线数字电视的“清流”播放;4) 接收灵敏度应满足40~80 dBμV;5) 视频播放支持本地磁盘的视频文件播放, 播放过程中具有快进、快退、暂停、恢复、查找定位等功能、播放倍数支持±2倍, ±4倍, ±8倍, ±16倍, ±32倍, 慢放可选1/2, 1/4, 音量有增、减、静音调节;6) 阅读电子图书灵活方便;7) 机顶盒待机功耗小于1 W, 待机时支持唤醒;8) 支持RS-232串口和远程升级;9) 射频有线电视信号输入、环路输出将有线电视信号环通, 连于其他接收设备;10) 电源工作电压适应于交流100~240 V, 50 Hz。

此外, “辽宁模式”的推送式机顶盒在内容上设置了金农热线、聚焦三农、供求信息、科普之窗、教育园地等栏目。

“辽宁模式”很受百姓欢迎, 因为它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很多问题。一些农民兄弟渴望享受文化大餐, 但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买不起电脑, 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就能够使他们分享更多的技术和资源。与此同时, 电视机的简单操作也使农民在点播节目时感到方便。

3 系统推广与应用

为了解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覆盖和普及, 辽宁全省统一规定用Z-9频道传送辽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目前有两种接收方式:一是广播收看, 各地县广播电视网络前端通过省网Z-9频道提取出音视频信号, 在系统中增加专用频道 (各县自定频道) 模拟传送文化共享资源节目, 农民用电视机直接收看, 主要问题是完成覆盖;二是点播方式, 辽宁全省统一规定用Z-9频道传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 用户在有线电视模拟网络中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专用接收机顶盒, 音视频输出接到电视机AV输入端口, 按照机顶盒提示操作要求, 点播选择收看节目。目前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和部分农户家中都可以点播收看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

“辽宁模式”目前应用在有线电视单向网络中, 完成广播收看和点播方式。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Push VoD不仅在单向网络上可以接收, 在有线双向网、无线网络、直播卫星等不同的传播方式中也得到推广。

依据目前网络传输和农民接收收看的实际情况, 辽宁两种接收方式符合农民愿望, 解决了实际问题。广播收看与点播方式共存解决了因机顶盒投放不足满足不了农民收看需要的问题。没有机顶盒的农民照样可以收看到广播方式传送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当有了机顶盒时, 只要将有线电视网络信号分支到机顶盒上, 电视机AV转换, 便可以收看到点播文化信息共享节目。用户收看正常有线电视节目, 只要将电视机信号输入转换到电视机 (关掉AV视频) 状态即可。

4 运营分析与实践总结

文化共享节目在通信互联网络中传送, 对已经拥有计算机而且已经开通互联网的用户是方便快捷的。但这些用户大都居住在城镇内, 不关心农村和农民的事, 了解信息的途径也很多, 没有必要专门点击文化共享节目, 因而在通信互联网中推送文化共享节目较困难。

文化共享节目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得到了普及和发展。目前广电网络占有较强的用户优势:一是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好, 有线电视网络实现省、市、县、乡、村屯全网上下贯通, 完成HFC网络改造和建设;二是广电网络有线电视用户普及, 电视机拥有率约90%, 1户有2台电视机的也很多, 基本实现电视机的普及;三是收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有线电视节目收看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掌握, 人人都会使用;五是广电网络建设管理维护专业队伍强大;六是广电网络使用收费较低 (目前约10元/月) , 农民可以接受。

“辽宁模式”成功推出, 主要是根据辽宁广电网络全省当前实际情况, 首先解决普及, 然后再推广提高。广播方式解决普及问题, 推送方式是今后发展方向和推广重点。机顶盒派送, 农民不增加收视费就可收看到文化共享节目, 极大推动农民收看积极性。

县、乡、村有线电视网络推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节目丰富了网络节目资源, 有利于广电网络的巩固发展。

文化共享节目在辽宁成功推送, 重要的是选对了在广电网络中传送这条路, 农民及时了解中央、省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 及时掌握方法措施得到实惠, 这样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篇9

1.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概述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以促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为主线, 重点整合科技项目、科研成果、科技基础条件、科技统计数据等资源, 建成以科技主管部门为主体, 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中心, 搭建科技信息交换平台, 形成统一的资源共享服务网络, 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的科技业务导航、科技项目咨询、技术成果推广、科技创业孵化等服务, 全方位满足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战略需求。

2.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

(1) 整合资源, 提高科技机构服务水平。

科技管理部门产生和发布的科技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较低, 导致信息搜集周期长、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本研究将在各职能部门已存有的资源信息化基础上, 对科技信息资源从业务角度进行分析、整合, 建立一个统一、系统化的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个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解决信息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数据格式不统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科技信息服务内容单一和个性服务不足等诸多问题, 从而更好地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 使各部门间的科技信息得到更有效的沟通和传递, 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决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2) 运用信息化手段, 提升政府科技管理能力。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利用信息化手段, 提升支付科技管理能力, 实现科技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 科技项目立项、验收评估、成果奖励申报等重要环节的公开化、规范化, 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平台、科技统计数据等规范、统一管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逐步成为科技管理在机构改革、机制创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3) 改变沟通模式, 降低科技信息资源的使用成本。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了科技部门的组织界限, 建构了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 不仅可以使客户从不同渠道获取科技信息及服务, 而且方便了各科技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该平台还将实现科技计划项目、科研成果、科技基础条件等信息的整合与及时公开, 搭建信息管理者与需求者沟通和交流的网络平台, 信息管理者能够在平台上献其所有、信息需求者则能取其所需, 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科研工作开展。此外, 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产、学、研各类机构转变科研方式, 开展科研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3.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能存在的不足

(1) 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以及涉及面宽、影响面广、工作难度大等因素, 且大部分平台建设缺乏统一协调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管理, 出现条块分割、资源短缺和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 因此, 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和投入运行后, 往往会出现重有形、轻无形, 重建设、轻运行等情况, 使得有限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2) 规划设计问题。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高起点规划, 分阶段实施”, 在初期应做好长期的规划, 平台设计能与时俱进, 并预留足够空间保证平台的更新拓展和功能扩充。但往往由于平台建设复杂、涉及面广, 容易出现规划不足、技术规范不标准等问题, 导致平台功能的直接性和互动性欠缺, 平台设计不便于栏目随时调整拓展及功能添加扩充, 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影响了平台的服务能力。

(3) 资金问题。

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经费保证是关键。在起步阶段, 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用于设备投资、平台开发、共享数据库建设等;在后期维护阶段, 由于该平台资源需要不断更新, 信息提供模式要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不断调整, 因此后期维护费用也是很多的。国内大部分平台建设资金投入分散, 没有形成专门的投入渠道, 后续维护费用也很难跟上, 严重影响平台的建设成效和服务能力。

4.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健全平台的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实施, 必须自上而下建立起完善、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与运行管理机制, 加强宏观调控, 协调整体布局, 确保平台建设具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建设过程中, 应严把设计、建设、验收关, 完善平台共建共享的制度条例、经费预算、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文件;制定平台运行和服务的管理政策, 通过科学合理的服务规程和奖惩政策,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向深度和广度健康发展。

(2) 加强平台建设的信息标准应用。

为了保证科技系统内部管理顺畅以及清除与其它部门之间交流的障碍,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能满足不同产品间的兼容性, 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 应尽量采用国际级国家通用标准。对于没有国际或国家标准可参照的情况, 应充分借鉴各地区已有的经验, 争取形成一套系统化、综合性、科学、实用的科技信息服务标准体系, 使科技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利用更加标准、规范, 从而提升整个平台的科技管理水平。

(3) 多途径筹集平台建设和后期维护经费。

为了保证平台的长期正常运行, 应确保前期建设经费和后期维护费用投入。一方面可以通过项目深度开发等途径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投入;另一方面, 可以按照“共同投入、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原则鼓励社会各界支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 争取更多的社会投资, 用于平台后期维护。

摘要:文章介绍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 并对平台实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预测, 对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结合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际需要,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宇, 许明金.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模型——湖南省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成效分析[J].现代情报, 2008 (6) .

[2]贺娟.建设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服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O12 (3) .

[3]蔡晓睿.浅析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向和意义[J].江苏科技信息, 2O10 (8) .

[4]梁建荣.廊坊市城乡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

辽宁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研究 篇10

2009年5月,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计划, 以坚强网架为基础, 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 以智能控制为手段, 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1], 可见实行电网信息化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途径[2], 建设通信信息平台尤为重要。2013年,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正式出版《中国电力大数据发展白皮书》, 明确提出了电力系统信息化对各种电网信息资源进行多元整合、协同处理, 为电网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等各阶段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多元数字化信息。因此, 如何设计并建造一个能够满足当前电网需求并对电网未来发展具有充分扩展性、达到电网全覆盖性的信息平台, 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3]。

电网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业务领域、不同的系统环境中, 设计建设了各自的信息平台, 不同平台互相独立, 难以互通, 随着时间推移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4,5];而电网详实有效的信息资源数据存储于这些信息平台中, 由于这些平台建设过程中, 缺乏总体规划, 平台之间无法互通共享, 因此存在严重的数据冗余和信息多源差异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建设信息平台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标准以及统一的网络系统平台[6]。

鉴于上述情况及现状, 辽宁电力公司将设计并建设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该平台可将电网公司的运营、控制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整合, 满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条件, 同时也提升智能电网中的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7,8]。

1 电网信息共享平台概述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 以及当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 为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突破传统技术上的制约以及开发先进的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奠定了基础[9]。电力生产和使用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性和电网公司管理上的复杂性, 决定了电网的分布式和分层式的运营和控制管理结构[10]。基于上述现状, 针对现阶段电网公司中信息资源整合和电力系统控制管理等问题, 提出在电网中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从而整合不同电网业务子系统的数据[11]。电网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为电力企业提供统一控制、管理[12]。所谓统一, 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网络平台、统一设计标准, 其意义有:贯彻国家电网建设精神, 避免组网模式混乱, 网络结构不统一;解决设备互连、网络互联、应用系统互连等问题, 实现信息共享;节约投资成本, 确保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网络构造思想的合理性。

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之处就是数据的整合, 从数据整合出发, 需要实现基础数据定义的统一化、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和信息编码的标准化。结合上述要求, 现有IEC61970/61968 CIM模型可满足数据整合的要求, 利用CIM信息模型描绘典型情况下电力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所含的电力企业全部对象, 可实现规范基础数据定义、指导数据库设计等功能, 并为电力系统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编码方案[13,14]。可基于CIM模型构建所设想的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达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15]。CIM电网信息模型如图1所示。

2 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

2.1 平台设计思想及功能

平台的总体设计思想是:通过了解辽宁电网的信息管理现状, 结合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的要求, 设计科学的软件模型, 实现电网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将电力公司物资采购、生活生产等常规工作通过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记录;功能基本覆盖电网信息的常规管理过程;实现数据的存储、共享、复制转移等, 为电力企业提供多元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16]。

平台将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功能, 具体内容如下。

1) 基础知识录入。将原有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将具体信息资源进行模板化规范, 包括标题、内容、格式等, 按照规范发布到知识管理系统内。

2) 对资源架构分类, 形成资源地图。构建项目资源库、产品资源库、技术资源库等结构体系。

3) 构建资源权限体系。将企业人员、组织架构信息接入系统, 形成安全共享的知识体系。

4) 资源库积累。建立日常机制, 确定管理流程, 实现知识的日常积累, 保证资源库的常用常新。

5) 全面建立企业知识统计分析机制。通过审查资源共享平台内的资源情况, 对企业信息资源评估, 确保企业资源的配置最优化。

2.2 平台设计原则

从平台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 该平台的整体设计需要考虑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 平台定位。在建设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时, 要明确目标平台的服务对象是辽宁电网, 平台主要完成信息资源数据存储、管理、共享等工作。

2) 平台开发技术的先进性与应用合理性。一般情况下, 希望所开发的平台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但在实际的设计中, 应综合考虑开发费用, 在保证技术先进、应用合理基础上, 达到较高的性价比。

3) 平台的开放性、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开放的平台, 支持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共享;平台设计采用分层结构, 方便进行功能扩展;平台对管理者以及用户提供维护工具, 以便对授权数据进行增、减、删、改等。

4) 平台安全性。这是开发平台最核心的技术, 要保证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安全, 必须对所有账号进行管理, 提供安全保证机制。

5) 平台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要求用户在进行数据操作时, 有形象、直观的用户界面。

2.3 平台总体架构

辽宁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参考CIM电网信息模型, 通过电网公司服务总线以及数据抽取、转换、装载 (Extract-TransformLoad, ETL) 技术, 联系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其他电网信息化系统, 进行数据互通共享。通过可视化报表、决策支撑功能单元与电网门户互动, 实现可视化信息的展现。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 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能够有效解决现网数据格式不统一、质量不可控的问题, 同时也方便跨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

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 需要采用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 与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能量信息系统 (Energy Information System, EIS) 、GIS、规划系统对接。利用标准的CIM模型实现电网资源、资产设备、用电客户、拓扑连接、量测资源等相关逻辑资源的设计和抽象。利用关系模式设计统一存储数据的数据库, 通过标准的SOA适配器与电网服务总线相连。在适配接口处, 对逻辑模型的实体类、属性及关系进行转换。在所辖各业务系统中, 根据统一电网信息模型要求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需求, 大部分业务系统数据均采用经过抽取后的准实时数据。

在信息资源安全方面, 目前辽宁电网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 并且为此构建了双网物理隔离的方式, 防止信息资源外泄以及非法入侵。在所设计的电网资源共享平台中, 应考虑“双网双机、分区分域、等级防护、多层防御”等安全防范特征。

2.4 平台分层结构

目标平台为4层结构[17,18], 分别为显示层、数据访问层、动态链接库层及数据库层, 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层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1) 数据库层主要实现针对电网信息资源数据的整合, 针对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规范、不同类别数据库的格式性差异, 通过统一的数据清洗, 剔除不符合规范的数据元素, 确保高层能够正确处理。

2) 动态链接库层为基础性的数据提供标准的数据索引, 并在此针对管理者提供快速检索、查询的数据优化组织结构。

3) 数据访问层重点考虑数据对外的接口形态, 通过标准的数据模型, 提供显示层进行展现。

3 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功能设计

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地区供电局与所辖厂站及市县供电局进行信息共享的纽带, 为电力工作人员提供查询和公布电网信息的途径。所设计的电网数据信息管理主要涉及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图纸管理、投招标管理、项目管理、用户管理。

3.1 运行管理

1) 变电站信息。电网的分区结构方式形成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区域, 并经联络线与相邻区域相连。各变电站相互独立, 同时又可互相支援。平台设计了变电站管理模块, 管理地区所属变电站数据信息, 保证查阅辽宁地区电网的输、配电信息的便利性与时效性。

2) 运行检修信息。运行检修信息管理为电网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电网运行、电网检修动态信息查询、检索与分析的功能, 以达到充分利用电网信息数据调整生产运行、方便设备检修, 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2 设备管理

1) 基本设备信息。基本设备信息管理的对象是整个辽宁电网输配电过程中的各种主设备, 实现对主设备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进行存储、管理, 形成辅助的管理系统, 以不断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2) 二次设备信息。二次设备是指整个地区参与电网输、配电生产过程的各种辅助设备, 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预防电力事故有重大作用。二次设备信息管理是对二次设备运行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存储、管理。

3.3 图纸管理

图纸管理包括纸质图纸及其电子版, 以及软件绘制图纸的管理。电力图纸的使用和管理涉及电网公司众多部门的数据信息集合、处理及应用, 工程图纸的电子化、集成化是提高管理、查阅效率、保护电网数据信息安全的有效途径。

3.4 投招标管理

对辽宁电力公司的投标、招标项目各环节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整理, 存储投招标书纸质版照片以及电子版, 方便查阅, 为以后的投招标工作提供辅助。

3.5 项目管理

对辽宁电力公司参与项目的各环节信息数据进行存储、整理, 存储项目合同书、技术要求、详细设计、验收报告纸质版照片以及电子版, 方便后期项目审查以及事故追责等。

3.6 用户管理

提供用户账户信息修改、管理等功能。本平台的数据库是网络数据库, 数据信息对所有合法用户共享。对于不同单位、部门的用户, 只能在权限范围内浏览本单位、本部门信息管理中的数据, 从而确保信息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

4 结语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篇11

关键词:网络平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Building&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Web-based Platform Technology

Wang Ge

(Shaanxi Foreign Technology Exchange Center,Xi’an71005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radi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ll be challenged.

How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 society,adjus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o improv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Article propose establishing a Web-base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on above questions,as well as its feasibility,ways and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Keywords:Network platform;Building&Sharing;Information resources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共享知识财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网络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各种科技信息资源,在网络平台的信息服务领域实现横向联合,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内外科技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不仅为科技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向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同时也要求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要向网络化共享发展。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辟一条新的科技信息资源建设途径,走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从发展态势上看,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从不同地区、不同系统正在全国迅速推进,已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大环境。科技信息资源的系统性网络建设,特别是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建设起步早、见效快,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措施

网络科技信息可以被精确而快速地低成本復制出来,成为成百上千份相同的信息。这使得消息在网络上的传播极为方便,使得信息膨胀成为现实,使得信息时代的到来成为可能。我认为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完善共享机制、构建共享平台

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作机制,积极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成立一个具有统一规划、协调开展工作的监管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开展采购协调、联合编目,不断扩大科技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提升网络的科技信息传递速度。坚持统一规划,宏观调控,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不断丰富科技信息资源的内容,增强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色与创新。

用先进的手段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之具有海量的存储功能。扩充、集成科技资源,努力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例如:如果档案馆的信息联合图书馆的技术,借助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已有的经验、成果和商业化推广,将档案信息融入其中,必将取得双赢的结果。

(二)强化共享数据库、统一共享标准

数据库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是连接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的纽带。因此,必须强化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对数据的采集、标引、加工及录入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才能实现联机检索资源共建共享。

当前网络信息存储的形式微观上是较有秩序的,而宏观上是较为混乱,还没有统一的形式上的信息存储标准。尤其是在这个不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便无法吸引眼球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世界里,信息的传达,往往以特别而吸引人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全国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就针对各种形式的资源制定了相关的元数据标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第一步。然而更多要做的是要提供稳定而健全的平台,不仅为网页浏览提供方便,更要为应用程序的有效安全接入提供标准接口。统一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三)加强共享规范化、提升共享技术

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重复率高、无序化突出,加之信息发布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导致信息查询和利用的困难。所以应该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与规范。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加工与整序。使网络信息资源处于良性状态。便于信息资源的网上传递与检索。使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有效地进行网上免费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要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除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之外,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信息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全面地改造、升级特别是有效整合现有的各自相对独立的传输网络体系,加快建设以光纤通信为主干,以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为辅助的高速巨容的多媒体数字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网络的综合集成和宽带智能化。在这方面,我们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学习他们在数据库建设和共享方面的经验,力图选择和建立合适的数字信息资源产生和交流的技术平台。

信息时代即将到来,信息大潮不可逆转。然而我们要看到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人类缤纷多彩,无比丰富也无比复杂的文化,从具象到抽象,直到今天,其载体将转变成为纯粹的信息。而网络资源共享,使得这样光辉多元的文化得以充分的展示与张扬。然而乐观的同时,我也相信自由的网络上需要建设规范和秩序才能蓬勃发展,承载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

参考文献:

[1]郗沭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2008

[2]李鹰.试沦新世纪的档案利用工作,南京大学学报,2009,5

医院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篇12

气象信息资料的处理、加工和共享是基本气象业务的重要内容, 是支撑基本气象业务、气象科研、公共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经过多年的气象现代化建设, 辽宁省气象局已构建了包括地面气象站、高空气象站、新一代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系统、GPS/MET、风廓线雷达、自动土壤水分站、大气成分等探测设备的大气探测网。每天通过CMACast接收大量的全球、全国范围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欧洲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厅、德国气象局、美国气象局发布的全球模式中期数值预报产品。这些资料已经在我省各级气象台站得到广泛应用, 在提高我省气象预测预报水平, 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北区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以满足辽宁省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应用为出发点, 依托现有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专用网络以及互联网络, 通过建设东北区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气象综合观测数据、公共服务产品、区域指导产品、业务管理信息以及业务监控信息等5类信息的共享, 为预报预测业务、气象服务、科研工作以及信息传输提供技术支撑。本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 以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大型网络数据库技术、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开发建设统一规范、实用实时、安全可靠、灵活可扩充的共享平台。

2 关键技术

2.1 ASP.net

ASP.NET是创建动态Web页的一种强大的服务器端技术, 它是Microsoft.NET Framework中一套用于生成Web应用程序和Web服务的技术。ASP.NET页在服务器上执行, 并生成发送到桌面或浏览器的标记 (如HTML、XML或者WML) 。可以使用任何.NET兼容语言 (比如Visual Basic、C#) 编写Web服务文件中的服务器端 (而不是客户端) 逻辑。ASP.NET页使用一种由事件驱动的、已编译的编程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提高性能并支持将用户界面层同应用程序逻辑层相隔离。

2.2 ADO.net

ADO.NET (ActiveX Data Object.NET) 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用于数据库连接的一套组件模型, 是ADO的升级版本。由于ADO.NET组件模型很好地融入了.NET Framework, 所以拥有.NET Framework的平台无关、高效等特性。程序员能使用ADO.NET组件模型, 方便高效地连接和访问数据库。

3 东北区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系统共分为后台数据库、服务程序、WEB显示三大部分。具体功能如下:

1) 数据库设计

后台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 2008, 主要数据表如下:

(a) 表User Info用来存储用户信息。

(b) 表File Data用来存储共享信息元数据信息。

(c) 表Product Info用来存储管理策略信息。

(d) 表Product List用来存储用户定制栏目信息。

2) 服务程序

(a) 资料监控服务 (主要功能:监控平台数据传输目录的文件改变, 将文件元数据信息写入后台数据库。)

(b) 文件转储服务 (主要功能:根据平台用户自定的文件存储策略, 对历史文件进行存储管理。)

3) Web页面显示

(1) 数据展示页面

该系统框架的设计满足了气象信息的复杂展示需求。

(a) 气象信息分类、级别及名称的复杂性。

(b) 观测信息和预报信息的差异性。

(c) 气象信息在垂直方向的层次性。

(d) 同一气象信息数据格式的多样性。

(e) 气象信息在时间序列方面的连续性。

(2) 后台管理页面

共享平台业务系统由系统管理员实行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工作由各单位的数据管理员分别完成。系统管理员统一设置操作界面的信息栏目结构, 数据管理员分别设置气象信息的共享展示方式。

4 结束语

东北区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充分考虑将来应用和管理中的技术需求;系统结构科学合理, 系统的可扩展性强;充分考虑气象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界面布局、设计要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气象信息分类合理、产品丰富、实时性强;可以满足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应用需要, 是一个服务于东北区域气象中心各级业务和管理人员的通用型综合业务平台。

参考文献

[1]邓莉, 王国复, 孙超, 等.基本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J].应用气象学报, 2004, 15 (增刊) .

[2]Dino Esposito.ASP.NET 2.0技术内幕[M].施平安,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胡勇辉, 曹倬瑝, 兰湘涛.ASP.NET开发实战详解:入门、模块、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实践教学教学目标下一篇: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