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2024-06-21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共8篇)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篇1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5〕6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月27日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促进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和依法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获取的信息资源。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各政务部门依照本办法,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具体开展信息共享活动。

第四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当遵循需求导向、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无偿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政务信息资源分为三种类型:可以无附加条件地提供给其他政务部门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无条件共享类;按照设定条件提供给其他政务部门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条件共享类;依法不能提供给其他政务部门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为不予共享类。

与行政管理或跨部门并联审批等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列入无条件共享类,在相关政务部门之间共享。

与协同管理相关、信息内容敏感、只能按特定条件提供给相关政务部门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列入条件共享类。

有明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能提供给其他政务部门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列入不予共享类。

依法应与特定政务部门共享的政务信息不受上述限制,应按照法律规定向特定政务部门提供共享信息。

第六条 各级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政府已经指定的部门(以下简称信息共享主管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信息共享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评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组织实施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重大事项,牵头构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组织建设并管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基础设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标准或规范,定期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第七条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以下简称《资源目录》)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以下简称《共享目录》)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是各政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依据。《资源目录》、《共享目录》由信息共享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列入《共享目录》的政务信息资源按共享分类进行共享。《共享目录》由信息共享主管部门定期更新、维护和发布。

第二章 共享基础设施

第八条 省和设区的市应当建设满足本级及对上一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的、统一的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该平台应部署在省和设区的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上。共享平台运行维护费用可纳入政府向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购买服务范围,由同级财政资金统一支付。

县级及以下政府不再建设本级共享平台,已有的应当逐步向市级共享平台迁移。

第九条 共享平台包括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以下简称目录系统)、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系统(以下简称交换系统)。全省目录系统和交换系统分省、市两级建设部署,按照标准进行无缝对接。市级《资源目录》和《共享目录》应报省级共享平台备案并注册。

第十条 政务部门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必须通过共享平台进行,各政务部门之间不得重复建设跨部门使用的目录系统和交换系统。跨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应通过省、市两级共享平台进行。

第十一条 信息共享主管部门负责共享平台的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共享主题数据库的建设(以下统称平台中央数据库),并会同相关单位制定平台中央数据库与政务部门业务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的统一标准和制度,完善共享平台使用和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各政务部门要按照共享平台的技术要求,部署本部门前置交换系统,确保业务数据库与前置交换数据库之间、平台中央数据库与前置交换数据库之间的有效联通和同步更新。

第三章 信息目录

第十三条 政务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拥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梳理,按照标准规范,编制本部门的《资源目录》,确定可供共享的信息资源及共享条件,统一纳入全省《共享目录》。

政务部门对不予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应当在《资源目录》明确,并提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由信息共享主管部门核定。

第十四条 政务部门应在共享平台开通本部门目录系统,按照目录标准,及时逐条登记、审核相关政务信息资源,并负责发布本部门的《资源目录》。

第十五条 政务部门建立本部门目录管理制度,指定本部门目录登记和审核人员,加强对本部门《资源目录》目录登记、审核、发布、更新等工作的管理。

第十六条 信息共享主管部门统筹确认和调整本级政务部门编制、提交备案的《资源目录》,组织本级政务部门共享信息和共享需求的梳理,形成本级统一的《资源目录》和《共享目录》,界定共享信息的名称、类别、提供单位、提供方式、共享条件和范围、更新时限等,并委托相关部门定期对《资源目录》中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

第十七条 信息共享的关键要素发生变化时,政务部门应及时告知信息共享主管部门。信息共享主管部门根据变更情况对《共享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第四章 信息采集

第十八条 政务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采集信息,明确本部门信息收集、发布、维护的规范和程序,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完整、及时。政务部门应以共享方式获取其他政务部门依据职能已采集的信息,避免重复采集。

第十九条 凡是列入《共享目录》的信息,政务部门必须以电子化形式,按照统一规定和标准,向共享平台提供信息访问接口和接口规范说明文档等。

第二十条 政务部门采集信息过程中应主动通过共享平台与其他政务部门的相关政务信息进行比对,发现信息不一致的应按《资源目录》进行核对,必要时由信息共享主管部门会同双方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 政务部门因业务或职能调整,需要调整信息采集范围的,要实时更新《资源目录》,并向信息共享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信息共享

第二十二条 政务部门应当依据本部门职能共享和使用信息,根据履行职责需要向信息共享主管部门提出对其他政务部门的信息共享需求,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其他政务部门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信息。非因法定事由,政务部门不得拒绝其他政务部门提出的信息共享需求。

第二十三条 政务部门应健全信息更新机制,及时维护相关政务信息,对所提供的共享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第二十四条 各政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信息查询、直接数据交换、接口服务或其他定制处理等共享服务模式获得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

第二十五条 无条件共享类政务信息资源由政务部门通过共享平台自行获取。

条件共享类的政务信息资源由政务部门按照约定条件进行共享。政务部门之间对共享条件存有争议的,由本级信息共享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十六条 共享平台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实现日志、信息查询日志等情况进行记录,记录数据保留时间为5年。

第二十七条 政务部门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存放共享的信息资源。为方便信息共享,政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共享信息资源库托管在共享平台,并由政务部门自行维护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由共享平台本地存储的共享信息和共享平台调用各节点信息而产生的综合性服务信息,政务部门可以根据需求提出申请,在征得信息提供部门和信息共享主管部门同意后使用。对不按照《共享目录》公布的更新时限提供和更新信息的政务部门,信息共享主管部门有权对其享受该项权益进行必要的限制。

第二十九条 政务部门应当制定本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内部工作程序、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确定信息资源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政务信息共享事项的申请审核把关。审核要以履行职责需要为主要依据,核定应用业务、使用对象、所需信息、共享模式、截止时间等要素,确保按需共享、安全共享。

政务部门应将信息资源管理员的信息向同级信息共享主管部门备案,如有人员变动应及时更新。

第三十条 各政务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维护经费,应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第六章 共享安全

第三十一条 政务部门所获取的共享信息只能用于履行职责需要,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并对共享信息的滥用、非授权使用、未经许可的扩散以及泄露等行为负责。信息提供单位不对信息在其他政务部门使用的安全问题负责。

第三十二条 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电子政务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部门以及各使用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安全保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出现安全问题应及时向同级相关信息安全、保密等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处置。

第三十三条 根据公安部等4部委《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规定,共享平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安全保护等级为第三级。

第三十四条 共享平台承建部门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按照国家保密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信息资源,严格按照共享条件提供信息,建立健全共享平台运行维护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异地备份工作,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确保共享平台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第三十五条 政务部门通过共享平台参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必须使用统一的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各政务部门要定期将使用共享信息的效果及时反馈给信息共享主管部门。共享信息提供方有权向使用方了解共享信息使用情况。

第三十七条 发展改革部门、信息共享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把政务部门信息共享效果作为规划和安排政务部门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运行维护经费的重要依据。对无正当理由,不按照本规定参与信息共享的部门,酌情暂停安排新的建设项目和已建项目的运行维护费用。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信息共享主管部门督促有关部门予以纠正;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规给予处分:

(一)不按规定将本部门掌握的政务信息资源提供给其他部门共享的;

(二)故意提供不真实、不全面共享信息内容的,未按要求及时发布、更新共享政务信息和资源目录的;

(三)对共享获得的信息管理失控,致使出现滥用、非授权使用、未经许可的扩散以及泄漏的;

(四)不共享其他部门政务信息、随意扩大信息采集范围,造成重复采集信息,增加社会成本、给社会公众增加负担的;

(五)未与信息提供部门签订相关许可协议,擅自将共享获得的信息转让给第三方或利用共享信息开展经营性活动的;

(六)对于监督检查机关责令整改的问题,拒不整改的;

(七)其他违反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应当给予处分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政务部门违反规定使用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共享信息,或者造成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泄漏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国家保密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中有关术语定义如下:

(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各政务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向其他政务部门提供或获取政务信息的过程。

(二)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是指储存基础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具有基础性、基准性、标识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其中基础政务信息资源是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多个政务部门在其履行政务职能过程中共同需要的政务信息,包括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

(三)共享主题数据库,是指除基础数据库外,集中整合和储存由相关政务部门共同管理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密切相关的某一特定领域的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包括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社会管理(治理)、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方面数据库。

(四)业务数据库,是指各政务部门自己管理的、与业务应用系统紧密结合的政务信息数据库。

(五)前置交换数据库,是指为实现数据交换而建立的中间存储数据库,与交换数据的政务部门业务数据库之间隔离,保证各政务部门业务数据库的独立性。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2月29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月27日印发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篇2

政务信息资源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和生成的政务信息资源, 以及各机关单位管理的政务信息资源等。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行政机关间因履行政务职能过程中提供和获取电子化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为。

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 国家对信息共享的要求

国家在2004年已经明确提出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通过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力度, 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突出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 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政务信息资源、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大力推动信息共享和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三大工作方向和具体内容。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标准也已出台, 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过去几年, 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协同共享步履艰难。在现行体制下, 受利益分配关系的驱使, 许多政府部门各自为政, 信息共享意识落后, 本位主义严重, 存在既得利益保护思想。信息资源产品重复、不足与闲置并存, 造成资源浪费。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和办法, 未形成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开发利用的态势。

二是分散建设问题严重。个别部门对电子政务缺乏全局观念, 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 不仅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而且继续形成“信息孤岛”和业务分割, 影响了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目标的实现。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我市主要政府部门政府网站、主要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大多采取单独部署方式, 设备利用效率不高, 管理和运维成本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协调机构来有效地管理、规划和协调。无法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协同作战。政出多门、条块分割、资源垄断、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开展, 无法实现应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是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信息安全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政府信息资源是重要的国家资产, 政府信息安全涉及保密性、专用性、完整性。在电子政务环境下, 随着政府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因境外敌对势力不法监控监控、网络犯罪、黑客攻击、利用主体范围的扩大等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三、建设统一平台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建设一套标准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平台、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一套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一套长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现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全面强有力的支撑, 提升部门间协同办公水平,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全面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标准要求, 建立一套更高标准的、满足部门各种共享应用交换信息资源要求的技术平台, 支持现有的多种主流平台接入, 面向不同的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总体框架设计要符合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能真正实现“一个平台、多种应用, 多种应用、一点接入”。

二是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标准要求,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平台, 采用元数据技术, 实现全市范围的政务信息资源发现、定位与共享, 实现信息资源资产化管理。

三是城市公共数据库建设。建成市统一、准确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四大基础数据库, 为各类具体应用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根据智慧城市建设需要, 逐步建立城市综合运营指挥管理、信息惠民、综合治税、社会信用、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市民卡等主题应用服务数据库。

四是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对城市公共数据库进行统一的、规范化与智能化管理。同时, 基于该平台, 为全市各项政务协同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

面向全市所有部门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服务 (如信息检索、信息展示、信息订阅与推送、应用服务接口、部门远程业务规则配置等) , 提供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快速与准确的核查、检索服务。

根据《国家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基于市电子政务云平台, 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全面遵循国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及《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标准、要求。

四、建立适应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是从战略的高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共享使用的办法。要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就要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现状,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首先, 成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部门, 负责实施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统筹兼顾, 统一规划, 从全局出发, 重点规划设计政府部门协同工作的内容和流程, 打破信息资源“部门割据”“条块分割”的局面, 解决政务信息资源为各个部门所有、各个部门垄断的问题, 真正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其次, 各部门通过政务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建立业务协作合作关系, 实现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实行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 基础性的数据库集中建设, 各部门共享;业务性数据库分布建设, 各部门根据履行职责需要条件共享。基础数据采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保证“一数一源, 一源多用”。

五、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建设

为规范和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 推动政务公开, 支持业务协同, 避免重复建设, 降低行政成本,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应制定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相配套的相关制度和办法。

(一) 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加强信息共享的统筹管理, 使信息共享的监督和协调更加有效;明确行政机关有获取共享信息的权利和提供共享信息的义务, 强化信息共享职责;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提高信息共享效率;明确信息共享的途径和用途, 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二) 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制度

对已实施共享各部门信息共享情况定期进行统计、汇总、公示, 进一步规范和督促各部门按时交换。

(三) 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申请工作流程

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申请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审批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协议书。

针对共享需求受理、共享审批、交换协议等方面按照工作流程要求严格执行, 并建立档案制度, 确保获取、提供和使用的信息有据可查。

(四)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管理

为加强安全管理, 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安全管理制度和政务信息资源安全保密承诺书。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国标 (GBT21062-2007) .

[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国标 (GBT21063-2007) .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网站集群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Site Cluster Management Ideas of Linyi City Land Resource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pen

Jiang Li

(Linyi City Land Resources Bureau Information Center,Linyi27600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land resources to effectively do the work of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nline,earnestly implement the"PRC Regulations on Open Government Information",to ensure the portal into a channel open government land and resources,online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services bridge the public and promote Linyi open sharing of information on land resources,land resources,improve the Linyi City government overall level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especially land and resource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cluster management portal.

Keywords:Land resources;Government information open;Site cluster technology

一、临沂市国土资源局网站集群建设的必要性

(一)网站集群需要管理机制统一的部门。鉴于系统升级更新维护成本之高,并且在部门之间管理机制不统一的影响下,导致建设部门开发应用系统的实力大大削弱,因此,网站集群建设管理机制统一的部门势在必行。(二)网站集群需要统一接口和标准。由于部门采用不一致的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的标准亦不统一,导致部门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营,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出现资源浪费严重,网站信息维护困难的问题.由此可见,网站集群建设统一接口和标准也不是“明天的问题”了。(三)网站集群需要有效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如果没有统一的部门系统规划,部门各自为战,之间难以交换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形成孤立无援的信息孤岛,那末,实现譬如信息挖掘等更高层次的信息共享也是空话一句,严重会影响网络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临沂市国土资源系统网站集群建设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已成燃眉问题。(四)网站集群需要系统的有效集成。随着网站应用次数和资源的增多,缺乏有效统一的组织与管理的问题日见突出,譬如数据交换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各应用系统之间亦无法直接访问,此弊端皆由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引起,因此,迫切要求网站集成建设的系统有效集成。

二、临沂市国土资源系统网站集群设计思路

(一)将要建成的临沂市国土资源系统网站集群主要包括:1个市局信息公开门户网站、5个分局子网站、9个县局子网站和58个国土所信息公开子网站。所有子网站可作为主网站的一个子栏目,这些网站均由临沂市国土局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共平台统一建设,拥有统一的后台管理系统。(二)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临沂市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集中应用,统一管理,整合数据库资源,避免造成存储空间和数据空间浪费,加快政务信息公开效率,提升网站服务水平,解决各县区局网站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硬件跟不上要求,资金困难等问题。(三)系统功能设计。(1)自助建站功能。通过后台自助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行政区域划分、不同的部门(科室)划分,通过权限的分配,实现各县区用户可自助建立本县区的网站、设置相应的栏目,根据本局的特点修改不同的风格,体现当地的风格特色的网站。网站页面的自动生成,信息栏目、功能模块的自由拖拉,实现网站页面所见即所得的自由设计及部署。(2)统一权限管理。本系统可以统一实现多级别权限、用户、角色管理。可对系统管理人员、信息审核人员、信息发布人员、信息录入人员、信息查询人员4种角色进行授权,不同角色可对不同的网站。不同的信息栏目进行不同权限的管理、维护,管理权限分配到信息栏目,角色可以交叉、包容。(3)统一的内容管理平台(后台管理系统)。有权限的用户,可以在统一的内容管理平台进行相关栏目的维护,维护包括信息的采集、编辑、一键发布,并实现信息关联,可存储信息变更日志。(4)集中式网站群导航管理。以列表形式将所有子网站体现到主网站中,按照區域划分,可用地图形式实现,也可用树状形式体现,使用户能非常方便浏览任意区域的子网站。根据行政区域结构,提供从省多级列表导航,在用户详细知道目标网址归属地的情况下或随意浏览的场景下使用,列表导航设计中,按照区域归属,逐级细化的方式展示。(5)信息共享。建设本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根据需要设置网站集群的信息流向及信息共享规则,实现网站集群的信息共享。不需要信息发布人员重复在子网站和主网站发布信息,提高信息共享度,节省时间,方便信息查询。(6)督查考核机制。在网站集群系统中加入督查和考核模块,从上到下引入管理部门、督查部门的督查机制和考核机制,领导和督查部门可以很方便的看到各个信息公开责任部门公开信息的情况,并能够根据相关文件实行层层督查层层考核,从而提高了信息公开责任部门的积极性和紧迫感,确保了公开信息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

三、网站集群技术实现

(一).NET技术框架。.NET的核心是.NET Framework,它由公共语言运行库和类库组成。这两个组件为构建.NET应用程序提供了执行引擎和编程API。信息公开是采用.NET技术框架,支持多站点,多用户同时操作;支持各级网站自助建站,信息分级检索功能;支持不同结构、不同风格的模板功能;支持各级网站信息发布考核评估功能。(二)sql server2005。SQL 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通过在可伸缩性、数据集成、开发工具和强大的分析等方面的革新更好的确立了微软在BI领域的领导地位。信息公开系统使用sql server 2005作为后台支持,真正实现了网站集中部署、数据大集中的管理模式,便于信息检索、挖掘和管理,提高信息的利用程度,降低信息的冗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S].2007,4:5

[2]董西尚.网站集群建设的必要性和功能展望.2009,8:25

[3]邓雪刚.政府信息公开网站集群系统设计与实现.2011,5:20

[4]陈刚.长沙地区国土资源信息公开网站集群设想.2011,6:27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为了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本局信息,增强工作透明度,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9号和石家庄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是指本局在依法行使行政职责、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产生或拥有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局机关成立“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开办公室”)。公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纪检监察室、信息中心、政务大厅有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联系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

(二)协调推进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和系统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三)制订局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开指南、公开目录;

(四)起草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和总结报告;

(五)收集、加工、整理机关政务公开信息,维护和更新局门户网站信息,负责对《中国石家庄》网站提供国土资源公开信息;

(六)对拟公开的政务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七)受理信息公开申请,提供档案查阅服务;

(八)对有关处室负责的外网门户网站栏目的信息上传、更新和维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九)办理上级机关、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局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四条 局办公室负责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负责机关拟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和档案查阅服务工作。

政法处负责制定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核定公开信息内容,制定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工作程序和奖惩措施。

纪检监察室负责与市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对口联系;按照《政务公开信息目录》定期收集、整理公开信息;负责对机关各处室和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

信息中心负责局外网门户网站的技术服务和管理维护;按第五条规定负责局外网门户网站上部分公开信息的上传、更新、维护;负责《中国石家庄》网站涉及本局公开信息的上传、更新和维护。政务大厅负责受理本局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工作。局机关各处室局和有关事业单位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局主动公开信息的加工、整理、提供和更新工作。

第五条 局外网门户网站公开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上传、更新和维护工作按栏目分工负责。

局办公室负责“工作计划”、“工作动态”、“通知文件”、“领导讲话”、“领导访谈”栏目;

政法处负责“政策法规”、“公开制度”、“办事指南”、“听证公告”栏目;

人教处负责“机构设置”、“处室职能”、“领导简历与分工”、“人事教育”栏目;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党建”栏目;

纪检监察室(效能办)负责“效能建设”栏目; 老干部处负责“老干部活动”栏目; 地产交易市场负责“土地招拍挂”栏目;

信息中心负责除上述栏目以外的各栏目信息的上传、更新和维护工作。

其他各处室局和事业单位负责按信息公开目录分解表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不负责网站栏目信息的上传和维护。

第六条政务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便民、真实的原则。第七条政务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国家有关保密工作规定。对外公开的政务信息应当通过保密审查,未经局办公室保密审查的,不得对外公布。

第八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凡由本局作出的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且与社会公众或行政管理相对人法定权利相关的各类事项,编入《政务信息公开目录》,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予以公开。

第九条 本局重点公开以下十类信息(附件1):

(一)本市资源概况、本局概况;

(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机关建设;

(四)公示公告;

(五)国土资源统计数据;

(六)国土资源规划、计划;

(七)有关财务、项目管理信息;

(八)行政许可信息;

(九)测绘资质认证;(十)执法监督信息。

第十条 下列政务信息不予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政务信息;

(二)机关办理具体事务时的内部审核过程和讨论意见;

(三)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其他政务信息。

第十一条 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处(室)政务信息公开责任人,按照《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拟公开信息提供、上网责任分解表》(附件2)规定的内容、格式和要求,提供相关政务信息和更新信息。

第十二条政务信息的主动公开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公开信息的形成和报送。各处室按附件2规定的内容、格式和要求,收集整理拟公开信息,经处室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机关公开办公室(并附电子文档);

(二)拟公开信息初审。机关公开办公室对处室局报送的拟公开信息就信息内容的全面性和报送格式的规范性进行初审,并附《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拟公开信息保密审查、内容审定审批签》报送有关部门或领导审定;

(三)拟公开信息内容审定。政法处就拟公开信息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在《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拟公开信息保密审查、内容审定审批签》上签署审查意见;

(四)拟公开信息保密审查。局办公室就拟公开信息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并在《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拟公开信息保密审查、内容审定审批签》上签署保密审查意见;

(五)信息发布。局信息中心按有关规定实施拟公开政务信息的发布工作,并将发布信息和内部审核审批签存档、备查。按第五条规定,各处室具体负责栏目的信息公开,由各处室自行组织发布,并对公开信息的合法性和保密性负责。

第十三条 本局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主要通过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外网门户网站和《中国石家庄》网站向社会公开。局档案室应分别设置政务信息查阅室,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第十四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务信息,应当自该政务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务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申请获取本局有关政务信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本局政务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书面申请表(附件5)。对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由受理部门工作人员代为填写书面申请表。

第十六条 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申请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由政务大厅统一受理;

(二)内容审定。政法处对申请受理的公开政务信息依法进行内容审查,提出法制审查意见;

(三)保密审查。局办公室对申请受理的公开政务信息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密审查,提出保密审查意见;

(四)提供服务。对通过内容审查和保密审查的申请,相关处室就提供的信息公开要求,提交答复并提供给政务大厅,涉及查阅历史档案的,直接送交局档案室按有关程序办理查阅手续,提供查阅服务。

第十七条依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原则上应当即时提供信息查阅服务,不能提供即时服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提供信息服务的具体时间、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局政务信息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务信息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第十八条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第十九条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本局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务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第二十条列入《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的行政许可事项,对数据来源于内网业务数据库、适于动态发布公开办事进度和结果的,由信息中心制定相关程序,实现由系统自动提取并在外网发布。

由系统自动提取并在外网发布的各类行政许可事项信息,应按程序履行保密审查程序。各类行政许可事项公开信息的深度由局政法处另文分别作出规定。

第二十一条 局纪检监察室会同局办公室、人教处每年对各处室局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定期公布考核评估结果。

第二十二条 局人教处会同办公室、纪检监察室根据评估考核结果,对信息公开工作的优秀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不按规定要求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或工作不力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文件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

1、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政务信息公开目录

2、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拟公开信息提供、上网责任分解表

3、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拟公开信息报送格式表

4、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拟公开信息保密审查、内容审定审批表

5、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公开申请表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亟待整治 篇5

然而到现在,很多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到了应用建设层面:OA、业务系统、门户、决策支持系统、内容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在各地政府单位方兴未艾,但这些多是单项系统应用,缺乏有效的系统规划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文后列了6类比较好的电子政务应用,也是有待进一步整合的单项应用)。

中关村科技软件总裁朱希铎指出:未来,电子政务建设面临两项内容,一项是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一项是提供周到、方便的公共服务能力,即构建电子服务型政府。但这两项内容目前都很难做到。“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物理网的基础设施和单项应用虽然很丰富,但是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能力不足,因此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经历一个资源整合阶段。”朱希铎强调。

如何打好信息资源管理基础,建好政府内网信息门户,如何让政务信息资源更加有效地为政府决策、为企业和公众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与广大IT厂商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而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整合。整合将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中不可绕过的一个阶段。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共享 篇6

【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展,信息的共享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电子政务中,这个信息共享的实施与实现,却面临着不少的障碍和困难。到底能不能在政务中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现实的例子和专家的总结,我们在这里简单分析一下。

【关 键 词】信息经济,共享,信息资源,电子政务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逐渐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国际间开始出现了信息产品贸易。进入90年代以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将政治舞台带进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要素已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政治走向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间流动,推动了电子政务向公开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国际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无疑成为信息化全面发展的瓶颈。

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同志在《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共享策略的反省》一文中指出“将信息共享理想化、绝对化是一种信息崇拜,这是IT企业长期单方面宣传的结果。” 我们知道,信息共享应当是一个工具层的问题,如果在信息共享的推进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首先应当思考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是什么?从探讨怎么做一件事转入探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实际上是引导我们在进行对目标的反省。因为是由最终目标来决定工具的评价标准。我们不能用信息共享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共享,那样做便是为信息共享而信息共享,这样将不会带来任何有外部意义的成果。对于信息共享的评价只能是外部目标,是政务的目标。只有政务目标才是判断信息共享价值的唯一标准。信息共享要有利于政务目标的实现。

高新民说,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信息公开法》等法律法规,使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等有法可依;否则,“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永远停留在口号上。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仅仅是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之一,当前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直接阻力来自政府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光有“原则”是远远不够的。“信息资源共享”能走多远,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否达到立项和决策初衷,还有很多的未知因素。

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乃是能否正确界定“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整合各方需求,描述一个能供大家达成共识的图景。统一的图景是一切效果的根源。这一步走好了,“信息资源共享”就可以成为一项需求工程,或曰“系统工程”,按照其科学规律走下去;反之,忽视需求的整合,“信息资源共享”就极有可能变成一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利益博弈,变成“捣浆糊工程”。

导致“信息”不能真正“共享”的心理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种是“算帐”心理:我们的数据是本部门长期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成果,我们的数据很关键、很有价值,凭什么共享?要与那些本身资源较贫乏却共享要求较高的部门处于同一平台上,这笔帐应该好好算算。

另一种是“遮羞”心理:一旦本部门的信息资源被共享了,不仅可能暴露信息化建设本身的不完备处,还有可能暴露出业务方面的问题。

第三种是“安全”顾虑:共享会不会对本部门正常业务带来安全隐患?

这三种心理因素直接的结果,将决定信息资源共享的效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实现在线的、统一规范的、甚至实时的应用集成是一种信息资源共享;一张桌子上摆十几台电脑,每台电脑联一个业务网,然后A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用盘拷贝出来输入到另一个业务系统中,这也可以勉强说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共享”。

一些政府部门将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有意或无意地设置信息利用的壁垒,结果一方面阻碍了政府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同时也影响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是各部门重复采集信息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阻碍信息共享,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担心部门直接经济利益受损而以种种理由阻挠信息共享,二是出于维护本部门权位而阻碍信息共享。确实有一些政府部门有利用本部门信息资源获利的渠道,这时部门就会以各种理由来阻碍信息共享。

以某市公安局为例,他们利用垄断人口信息的特权,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提供人口信息查询服务;

中国移动等每卖一部手机都要去公安局核实机主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每查询一条交给公安局5元钱;当该市发改委提出让各委办局共享人口信息时,对方拍着桌子说:“不用说你们来,就是市长来了也不能共享。”另一方面,在政府部门中信息能力影响着部门的地位与影响力,信息的流转代表着权利的流转。一些部门担心别的部门得到数据后抢先向领导汇报,而抢了自己的功,因而千方百计封锁资料,拖延信息共享。

一方面,跨部门信息共享利国利民,能为国家、社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跨部门信息共享又可能影响到本部门的具体利益。在国家利益和部门利益之间,一些具体操作者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不提供信息共享可能被要求共享的单位指责“保守”、“观念落后”,提供信息共享就可能被本部门的同事指责是“叛徒”。在第一次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数据比对中,北京市发现有17648户企业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杭州市发现有11718户企业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青岛市发现地税“漏管户”近2万户、国税“漏管户”近3万户,深圳也发现了8472家“漏管户”。这意味着仅北京、杭州和深圳就有37838户企业一直在偷税;如果按每个纳税户每月交税5000元计算,国家每年的税收损失就是22.7亿元。从部门利益角度看,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的最大受益者是税务部门,但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却是工商部门,个别工商部门对交换企业基础信息不积极也就在所难免。某城市工商部门的个别人认为交换企业基础信息既把本部门的核心数据共享给了别人又增加了工作量,却没有直接收益,因而私下里指责倡导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的人是“叛徒”。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说,要推动信息共享必须切断不合法的获利渠道。政府信息应依法向社会无偿开放,政府不能从事信息经营业务,才能维持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公平。对于可进行商业化服务的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业务,应由与政府脱钩的企业来做,政府可通过拍卖等途径将政府的信息资源公平地提供给几家企业来做竞争性服务。

这种现状显然不是建设现代化“联动中心”的目标,也不符合决策层提出“信息资源整合”的初衷。相信决策层提出“信息资源共享”,一定是因为不“共享”造成了太多民众生命、社会财产的和政府形象的损失。如果连“应急联动系统”这种人命关天的系统项目都不解决信息资源充分共享,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打马虎眼的了。——“信息资源共享”也终将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政府机构之间可以形成如下两种跨部门信息共享联盟形式:

“参与-参与”型:这将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合作方式。国内典型的成功案例为中国电子口岸综合服务网站,作为税务、外汇、海关、质检、公安等国家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建设的综合网站平台,提供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数据交换和联网核查,并向企业提供网上办理报关、结付汇核销、出口退税、税费支付等实时在线服务,由诸多政府部门实现广泛参与的合作成果。这类型的跨部门合作需求是广泛存在的,例如:质检总局与卫生部在应对口岸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需要相互通报相关重大政策和工作信息,共同研究部署重大防治工作,这就为跨部门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了现实需求。

“主导-配合”型:典型需求例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需要以公安部门主导,交通、卫生、城建等部门广泛参与,以保障联动系统的适应性、兼容性、共享性,从而保障系统能够实现集各种城市应急部门的接警、调度于一身,能迅速处理城市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甚至是居民小区管理部门共享信息,达到多部门联动,处理和预防危害公共事件的发生。

我们可以看出,政府业务流程具有信息流动延迟、协作流程分布分散、业务模式变化较快的特点,这一点在跨部门业务合作上表现更为突出,这就为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理由相信,在一系列跨部门信息共享的成功案例示范下,这种合作模式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和推广,并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市场机会。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篇7

信息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信息技术的革新带动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极速发展, 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创造着大量的数据, 这一切似乎都以各种方式被记录、被数据化。在大数据时代, 政府可以通过挖掘信息资源自身的力量和价值, 利用掌握好的相关信息资源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虽然已取得较大的进步, 但对于信息资源自身的价值认识还不够充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这一最基础问题还没得到根本性解决[1]。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并提出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途径, 对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及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 基本概念

2.1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也称巨量资料, 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使用常规软件工具, 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助于组织经营决策的积极资讯[2]。2011年6月, 麦肯锡在它的报告中这样描述大数据: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3]。目前大数据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学者们一般认为大数据需要满足四个特点:规模性 (Volume) 、多样性 (Variety) 、高速性 (Velocity) 和价值性 (Value) 四个特点, 而大数据的价值则出现稀疏性的特点[4]。大数据是将各种数据进行关联组合, 通过其数据的关联性来产生更大的价值, 这与传统的数据挖掘工作所应用的系统有本质的区别[5]。

2.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

2.2.1 电子政务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 (OECD) 将电子政务定义为:电子政务是政府将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运用到政府的全部职能中, 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网络潜能来改革政府的结构和运行[6]。电子政务的运行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 是各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必要手段, 它对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及工作流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最终实现政府部门与公众间的实时互动, 同时也实现政府各同级部门之间、各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协同工作, 向社会公众、团体和企业提供高效率的优质公共服务。

2.2.2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最早的研究领域是图书馆管理, 它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 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来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与协作关系, 通过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 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相关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7]。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则是指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在履行政务职能以及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以某种方式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部门或用户分享和利用的情况[8]。要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 必须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利用的各类主体 (政府及相关部门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 在开发和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过程中实现相互影响和作用。

3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 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

各级政府部门主管人员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不重视, 仅把它当作政府部门服务公共的一种技术手段, 甚者则将信息资源视为自己部门的“财产”, 缺乏资源共享意识, 认为数据是部门权力的象征, 而共享给其他部门可能会造成部门利益受损, 这种利益化观念会加大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成本。在政府机构的设置上也缺乏设立统一管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主管部门。当前还存在着这样的形象也就是没有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没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府运作的一种革命性手段。

3.2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及必要的法律支持

首先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持。从2002年起, 国家出台了许多资源共享方面的法律政策法规, 但这些法律多为部门法, 而国家层面上的法律对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规定则很少, 这就导致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缺少强有力的法律政策支持。其次是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各自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规划导致了各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不能实现各部门间良好的信息共享, 同时也会造成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浪费。

3.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财政投入分散

国家财政资金是划拨到行业部门, 再由行业部门分别分拨到各行业各自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就容易造成行业部门之间资金投入不同、建设进度不统一, 资金分散、多头建设。由于政府信息资源分布在行业部门, 这种资金分散使用的现象会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壁垒的形成。信息资源建设收集资金来源是上级主管部门, 同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没能实施有效地控制手段确保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按照本级政府要求建设, 因此在业务上只是协调关系而不是指导关系, 造成了部门之间职责关系模糊混乱。并且行业部门在进行顶层设计时, 并不按照总体建设协调就进行本行业系统的信息资源设计, 就会造成网络、格式、模块、信息颗粒度等不一致, 无形中增加了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

4 大数据解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可能性分析

4.1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大数据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一些社会隐藏问题, 利用大数据预测出起发展趋势, 从而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前瞻性。其次, 政府通过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同时可以改变传统个人决策的方式。利用大数据能够在事前可以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也能在事后对决策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从而对政府决策执行效果进行实时反馈和跟踪, 使政府的下一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4.2 高度整合信息资源

大数据技术可以涵盖海量数据的特点, 应用范围基本包含了所有的数据。传统数据主要针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 大数据则把数据处理范围扩展到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而且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不高, 对数据的因果关系不做重点分析, 而是注重分析更多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的高度整合, 集中分散的资源。因此, 如果将政府各部门相对独立的信息化系统统一起来, 就可打破原有信息系统的壁垒, 实现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

5 完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动力机制的对策

5.1 建立和健全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目前信息资源主要由各部门进行管理和控制, 实际上信息资源的具体情况并不透明, 外界很难了解部门内部信息资源的具体情况, 也就无法使用这些资源, 因此就造成政府信息资源名义上是公有的, 但实际上是部门私有的现象。信息资源实际上属于一种信息资产, 但长期以来它的价值并没有受到政府的重视, 由于缺乏对信息资源特点的认识, 加上缺少一套成熟的管理思路以及有效的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政府应该参照资产管理的方式来建设相应的信息资产管理制度。对信息资源 (资产) 进行登记备案, 建立台账。此外每年都要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审核, 并对信息资源的数量变化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统计, 从而保证信息资源有效性。台帐要以共享目录的形式进行公开, 不予公开的要公开说明原因, 从容使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情况晒在阳光下, 信息资源所具备的产权公共所有特性得到体现, 可以有效的打破公共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存在的私有弊端行为, 削弱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 从而可以有效的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

5.2 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协调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的一般过程包括资源信息发布、资源查询、资源请求以及资源提供等几个环节。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 由于涉及的信息资源的不同, 也导致信息资源共享方式的不同, 有的信息资源是无条件共享, 有的则需要有条件共享, 而有的是需要特殊处理即按个案进行协商和审批。因此, 资源的提供方、需求方和平台服务方在共享过程中, 相互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协商, 以便明确资源的共享方式和具体要求。这就需要建立协调化、规范化的沟通协商制度。沟通协商制度应包括确定协商的事务、办事人员、联系方法、渠道、时间周期等内容。而关于协调的组织, 则主要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 参与各方共享业务, 领导各部门就业务的问题进行讨论, 从而减少分歧, 积极解决问题并达成共识。协调的原则是以全局利益为重, 求同存异, 兼顾公平, 适当照顾各方的需求, 从而寻求共赢的局面。

5.3 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基础设施

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备份中心、安全中心作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设施担负了承载共享平台的任务, 为各类资源共享应用系统提供良好的环境[9]。基础设施的建设需尽早规划, 提前布局, 这样才不会影响后期的使用。为了节约投资, 可以采取集约化建设的方式, 集中建设一个或几个信息基础设施中心, 中心集中部署服务器、储存系统等公共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并采用虚拟化技术, 把资源虚拟化, 形成云数据中心来提供云服务。此外, 政府应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和应用目录, 完善政府统一的数据门户和服务门户, 利用这两个门户来提供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如数据门户的建设可以参考美国政府网站的数据门户以data作为域名, 如可以用data.gd.gov.cn作为政府数据服务门户的域名, 这样做既符合国际惯例, 也利于推广数据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林洋西.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4) :271.

[2]王书伟.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3]James Manyika.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J].Mc Kinsey&Company, 2011, (5) :23-26.

[4]孟小峰, 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1) :146-149.

[5]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 周涛,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6]孙国民.转型期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3, (9) :54-57.

[7]程焕文, 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蔡立辉.电子政务应用中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山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篇8

摘 要:凭证性价值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最原始价值,突出其公共属性和公益效益。从凭证性价值的本质、测度动力和测度机制等方面分析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测度机理,分析得出政务信息资源的原始记录性是其本质属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是由原始记录性延伸出来的;凭证性价值测度的动力是社会需求驱动,包括政府业务凭证需求、社会情境再现需求和法律证据凭证需求;从凭证性价值的实用功能和备用功能、引导用户群体行为有序性的目标以及“公益—均衡”角度来探讨其价值测度机制,以解决对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认识不清和利用不足的难题。

关键词: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价值测度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20-2

0 引言

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政务信息资源具有巨大价值,对其价值的有效识别和判定是一项重大课题。政务信息资源的价值多元,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本研究主要是从价值层次的角度,将政务信息资源的价值分为凭证性价值、知晓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1]。所谓凭证价值是指原始凭单或凭据对形成者或形成单位所呈现出的有关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方面的价值类型[2]。凭证性价值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最原始价值,知晓性价值是凭证性和应用性价值的桥梁,知晓了才能明确特定指向的主体,能让主体结合生活情境实现其应用性价值。能否有效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巨大价值,在于实际应用中能否有效识别、判定和测度政务信息资源的价值。本文对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进行研究,从凭证性价值的本质、动力和机制等方面分析其价值测度机理,以期帮助公众更好认识政务信息资源,实现其价值和高效利用,也为后期对其知晓性和应用性价值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1 凭证性价值的本质分析——政务信息原始记录性

政务信息资源包罗万象,是政府基于履行“公共任务”的“法定义务”而产生、接受和使用的信息[3]。可见,政务信息资源的主要形成主体是政府职能部门,内容主要是反映职能部门依职权进行的政务活动和社会活动,是客观性事实凭证的真实记录和保存,在于客观反映政务与社会事实。政务信息资源具有凭证性价值,这是无可置疑的,在社会现实情境中得到了证实,如政府业务凭证、社会情境再现和法律证据等方面。那么,政务信息资源为什么会有凭证性价值?其本质是什么呢?本文从以下角度来进行阐述:

首先,是其原始记录性。政务信息资源是对政务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直接形成的关于政务活动和社会活动形成的主体、原因、过程、结果、影响、相关因素以及当时的环境等信息。它是对政务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最直接记录,具有客观性,而非为了利用而主观编制或伪造的信息,可作为以后对某事件考查和证明的有力凭证,因此,政务信息资源具有凭证性价值。

其次,是其真实性。基于其原始记录性,政务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可以得到保障,来源信息明确,如电子文件的形成单位数字署名,电子签章等都是有力依据;形成过程规范,政务信息从形成到最后的文件发布,需要经过多级审核和监督,其程序的规范保证了真实性;内容可靠,政务信息是对事件活动的直接记录,极少掺杂人的主观因素,内容真实可靠。可见,政务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可以保证其凭证性价值。

最后,是其权威性。政务信息资源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具有严肃性、精准性、权威性、公共性等特征[4]。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依法履行职责,服务公共领域,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其活动形成的公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政务信息资源理应具有最高权威性,可成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最有利的证据凭证,保障其正当利益。

综上所述,政务信息资源具有凭证性价值,其本质是对政务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真实性和权威性都是原始记录性的延伸,共同为社会各领域提供可靠的凭证依据。

2 凭证性价值测度的动力——社会需求驱动

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是其最原始价值,对其进行有效测度源于社会需求驱动。社会各方面需要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来为工作、生活服务。

一是政府业务凭证需求驱动。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但也容易出现滥用职权、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因此,需要全社会监督政府部门的业务活动,规范其权力行为。政务信息资源是政府部门业务活动形成的信息,是对其活动情况的真实记录,是进行监督的重要凭证依据。业务活动信息体现了职能部门的权力等级、职责范围以及义务,是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完整记录,是判定其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的直接依据。另外,政务信息资源也是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果,是对公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凭证,对尽职尽责的人员进行应有的奖励,对滥用权力或失职的人员进行相关处理,进行公正的奖惩,有利于保障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社会对其活动的有效监督。

二是社会情境再现需求驱动。政务信息资源具有凭证性价值,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信息资源除了由政务活动直接形成,还有相当部分是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详细记载,是对社会记忆的完整保存,对其开发利用,可以再现社会情境,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各省市、地区建设的“社会记忆工程”,如地区专题节目、地区记忆展览、特殊档案公开、史志修编等方式。这些“社会记忆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利用政务信息资源作为社会活动、重大事件或名人传记考查的凭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信息、相关事件信息等社会情境的再现,扮演着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而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为社会记忆的查证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三是法律证据凭证需求驱动。政务信息资源是在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产生、接收和利用的信息集合,客观直接地记录了相关活动的真实情况以及信息主体原始的意图,具有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的属性,具有“再现”与“还原”事实的功能。除了由政务信息直接转化成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一般规章,具有法律证据凭证价值,可直接作为证据使用,这是无可置疑的。另外,政务信息资源如政府公文、业务流程制度、税收信息,也可作为间接证据辅助证明某事件的真实性。政务信息资源之所以可以成为法律证据凭证,主要源于政务信息资源的权威性、合法性与合规性,但需明确,并不是所有政务信息资源都可以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而被使用,部分只能作为一般的凭证依据和参考资料。

3 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机制——“公益—均衡”

政务信息资源是政府部门内部业务工作和外部管理社会所产生和利用的信息,从形成主体和内容来看,其都具有公共属性。凭证性价值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最原始价值,对其价值测度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推进的基础保障,主要关注点是增长量与覆盖面,以信息备用功能维持用户所在大环境的稳定发展为基础,以引导用户群体行为的有序性为目标,重点探索“公益—均衡”机制下的价值构成。

首先,分析凭证性价值的功能。政务信息资源具有显性凭证和隐性凭证价值,分别发挥着实用功能和备用功能。政务信息资源是对客观事实的记录,便于以后的查证。为满足政府业务凭证需求、社会情境再现需求和法律证据凭证需求,日后查找相关政务信息资源,利用它们来做日常查考、史料考证和证据参考,这是显性凭证,发挥的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实用功能。同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政务信息资源是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判定其行为合法与合规性的依据,将其权威性向社会公共领域延伸,提出社会行为约束,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的客观裁定与公众的主观认知匹配,匹配度越高则合规性越强,社会越和谐。这是政务信息资源的隐性凭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公众的行为形成规范约束,维持公众所在社会大环境的稳定发展,发挥的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备用功能。

其次,研究凭证性价值测度的目标。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离不开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公众生活与之息息相关,对其进行测度的目标是实现其功能,引导用户群体行为的有序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机理,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测度,让社会对其价值可以有效识别,判定其价值大小及其价值发挥作用的领域和方式,有助于解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价值认识不清的问题。然后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高效识别哪些类型的政务信息资源具有高价值含量,凭证性更明显,并通过信息整合与共享的方式将其向社会公开,促进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的利用,解决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利用不足的难题。而价值测度最终的目标是维持所在的信息环境与社会环境秩序,突出政务信息资源在维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用户行为规范性方面的社会公益效应。

最后,探讨凭证性价值测度的机制。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发挥作用主要是在公共领域,其公益属性要求对其价值测度的机制为“公益—均衡”机制,从信息收集主体和利用主体方面进行探讨。凭证性价值的政务信息资源的收集,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主体是政府部门,除了依据法定职责进行日常信息收集和接收其他部门移交的信息材料,还应该向特定主体访求特殊的珍贵历史信息材料,如公众收藏的关于地方重大事件或名人事迹等方面的资料,这些都可以成为政务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对于具有凭证性价值的政务信息资源的收集,主要关注量的增长,侧重收集来源的多样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某事件活动的信息完整性待日后查考的系统性和真实性。对于用户利用而言,强调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利用的面的覆盖,获取利用的低费用或免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定价应该着力维护社会信息公平[5],对于公益性显著的凭证性价值,应该不断推广其利用面,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促使其公共价值的实现,关注政务信息资源获取利用的公平与均衡,满足用户的信息权,实现公共信息福利最大化。

4 结语

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知晓性价值是凭证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的中间连接,应用性价值的实现是高层次的开发利用。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的有效识别和判定成了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研究的基础,为研究其他价值提供思路和方法。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主要体现其公共属性,因此其测度机理也要侧重公共领域的覆盖与公益性社会效应的实现。本文从政务信息资源凭证性价值的本质、测度动力和测度机制等方面对其测度机理进行研究,以期有效识别和精确定位政务信息资源的凭证性价值,创新对凭证性价值的认识,促进推广其利用面,更好实现其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姚明.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维度与实现途径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4.

[2] 吴品才.凭证性是一切文件都必然具备的最基本的属性吗?——兼论凭证价值与半现行文件的对应关系[J].机电兵船档案,2007(6):19-22.

[3] 陈传夫,冉从敬.欧美政府信息增值开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08(4):39-43.

[4] 王尧,罗贤春.“价值流”视角的政务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1):145-150.

上一篇:大学生自编心理健康剧本----蜕变下一篇:北羊台学校工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