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管理员职责

2024-11-06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管理员职责(通用4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管理员职责 篇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管理员职责

一、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切实完成各项任务。

二、坚持公益性服务,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60个小时,年服务人数不低于10000人次。

三、熟悉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使用方法,杜绝违章操作,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四、认真组织好农民群众按时收看节目,热情搞好群众网上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

活动。

五、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校正和修缮,设备维修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并做好维修记录。

六、搞好教学辅导,确保农民群众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做好活动情况记录,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反馈工作。

八、定期总结管理情况,做好有关信息上报工作,为上级提供制片线索。

1、本室谢绝网络游戏

2、服务承诺:一视同仁

耐心细致

及时快捷

想方设法

3、请保持安静,请讲普通话

4、图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播放点

http:///whgxl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分中心崇明县图书馆基层中心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崇明县支中心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管理员职责 篇2

一、我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现状

2002年4月,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 成为一项以缩小城乡的文化差距、改善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文化创新工程。通过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文化共享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借助互联网、通信网、卫星网、广播电视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等多种手段来进行数字资源传播的技术渠道, 促使了文化信息资源之间的有效传递与共享, 并且初步形成了适应工程业务要求的三网融合、移动互联以及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模式, 实现了基层的文化单位信息化水平、数字资源服务水平的巨大提升, 给广大人民群众借助多种方式来从各种渠道获得并使用相关文化信息资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统计, 2011年底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的经费投入总额已经达到了66.87亿元, 总计培训人次达591万人, 并给11.2亿多群众提供了服务。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 到2012年5月,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00多个县级支中心、28000多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以及60多万个行政基层服务点, 其中一部分省 (市、区) 的村级覆盖范围已延伸至自然村, 涵盖了艺术欣赏、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少儿动漫、知识讲座等视频资源的数字资源建设的总量高达136.4TB。设在我馆的共享工程静海支中心, 截至目前已建成1个支中心, 284个乡镇村基层点, 通过外购与自建的数字资源2.32TB。

二、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大多设立于县级图书馆, 建设中的县级支中心主要作用包括:承接、整合并配送文化信息资源, 即借助现代化通信手段对资源进行接收与整理, 并通过各种传播流行文化信息资源来提高终端接收终端管理服务的质量, 提供技术指导和终端指导, 实现保护设备和对当地城市服务水平管理和监督的资源更新。由此可见, 县级支中心作为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的环节, 其作用的良好发挥对整个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专项资金的投入不足。

资金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日常运行当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然而目前我国各级、各地政府对于共享工程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位, 重经济轻文化, 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使得文化建设包括共享工程投入严重不足。而共享工程建设必要的设备配备、场所设置、信息服务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缺少足够的资金投放, 导致其只能流于形式。以我馆为例, 每年财政所拨购书经费都无法达到基本要求, 甚至连续几年根本没有购书经费, 就更难保证共享工程的日常运行费用。其他相关设备购置和更新费、数字文献资源购置费、互联网光纤费、设备维护费、软件升级更新费及人员辅导培训费等更是未被纳入到预算当中。共享工程的资源整理费、水电费及对各个乡镇的辅导培训费和设备的更新费用等运行经费都严重不足。同时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单位, 县级公共图书馆所拨资金普遍存在着受到地方政府占用的现象, 这也给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 人员和技术力量的不足。

在国家以及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总体要求当中, 明确了县级支中心人员需负责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所辖基层中心的业务指导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术才能胜任共享工程的建设与服务工作。然而实际上, 各区县支中心特别是县级支中心工作人员中具有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原始学历者寥寥无几, 大多数只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缺少对相关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就我馆的实际情况来看, 负责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工作的4名技术人员, 除了做好支中心的日常工作以外, 还需承担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接待、馆内局域网络和专用服务器的维护、博物馆的网站更新, 还有维持管理, 网络设备维修, 后台维修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很多工作终端设备的维护, 同时, 工作人员的水平限制, 技术条件, 技术的训练和各种各样其他的因素, 功能的技术骨干的中心完全的游戏, 达成困难。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专业人才、参加培训的机会少。

三、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 强化领导重视, 建立长效机制。

作为新时期的一项惠农工程, 各项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行、相关设备的后续维护、数字资源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 目前国家给各基层所投入的设备补助不能满足文化共享工程运行期间的经费需求, 因此, 要想保证文化共享工程的顺利运行,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应争取政府提高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 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长效机制, 加大对共享工程这一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地方自治体项目资本投资, 为了社会的其他资金的支援, 得到了。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 与投资资金运用合理、完全应该是。我们建设的成功体验会得到文化局的认可, 地区城市年度资金提供, 市财政每年建设费的设立的资助下, 被交付特别资金的文化共享工程, 每天的活动项目, 共享网络的维持管理和资本的支持。

(二) 加大人员培训, 组建人才队伍。

除了资金投入之外, 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也是文化共享工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目前, 受到县级图书馆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不足的制约, 我国很多文化共享工程的工作难以有效地进行。就我县而言, 支中心在实际工作运行过程中便面临了诸多困难, 例如接收节目的问题、服务器的问题、刻录光盘的问题等, 因馆内的相关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导致每次出现问题时只能不断向市级分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电话请教, 在无法通过电话来解决时就把分中心的技术人员请到馆里进行维护、排除故障。由于分中心的工作任务也非常繁重, 技术人员脱不开身我们就只能等待, 这样就势必会给下一步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 县级馆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尤为关键, 应当由市级分中心对县级支中心的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培训, 及时地做好县支中心的人员培训工作, 并由县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来对乡 (镇) 基层服务点的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安排。保证培训工作的经常化与规范化, 对培训标准进行统一制定, 通过网络互动、集中授课和光盘教学等方式按分级分批的原则来展开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支业务熟练、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的管理人才队伍, 给各地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的实施带来人员保障。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互惠互利的民心工程, 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才能使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实现预期的效果, 使基层的科技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推广、利用工作更加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从而保证共享资源建设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使共享工程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阎琼英.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图情研究, 2008 (2) .

[2]杨清华.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 2009 (3) .

[3]王凤娥, 邱茂炜.图书馆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困境与变革[J].图书馆学刊, 2009 (8) .

[4]吴凤琴.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建设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 (5)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管理员职责 篇3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服务体系

一、全面推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1.公共图书馆大规模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形成了丰富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目前,省、市级图书馆普遍开展了数字资源建设,使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总量已达到65TB。其中,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整合加工约13TB的数字资源,各级分中心整合完成了约52TB的数字文化资源,主要有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并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库。

2.面向基层服务的数字资源提供能力显著增强。共享工程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已建成庞大的、分布全国的服务网点,依托电子阅览室和卫星接受网络等设备,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全面提高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服务能力,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服务水平。

资源建设和对外服务犹如共享工程的两大推进器,是共享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共享工程的重要标志。而资源建设及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地方特色的理念来构筑,也就是说,资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本地的具体实践。

二、围绕地方特色资源,构筑共享工程资源库群

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的核心。要保证共享工程长久、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以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如商州文化、湖湘文化、徽州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等等。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就是对祖国丰富的地方、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整合,形成共享工程地方的、民族的、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库群,充分展示其资源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主导地位。资源建设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使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将加大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力度列为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加大本地区文化部门直属单位和各地方剧团的资源征集和整合力度。可专门派人走访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歌舞剧院、地方戏艺术剧院、艺术研究所等各有关单位,征集地方文化信息资源,投入数字化加工。

第二,注重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征集和加工。如湖北省分中心征集了民间优秀文化资源,其中有:江城八怪作品500余幅、《楚风楚俗》摄影作品300余幅,制作了江城八怪、荆楚华章、楚风楚俗等一批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库。

第三,发挥市、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加数字资源存量,丰富资源内容。如:宜昌市为保护、抢救当地宝贵的民间文化,着手建立“宜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他们很早就拿着录音机、照相机等,到大山深处,到农村基层,搞调查、取素材。3.创新地方特色服务,构筑共享工程服务体系。

共享工程在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就全国来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广大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满足。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创新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途径。

1.立足地方特色,创新服务模式。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目前有多种建设与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共享机制模式,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结合建立的基层服务点;二是互联网服务模式,如共享工程中心通过电子阅览室为基层群众服务;三是卫星服务模式,如共享工程卫星服务点;四是移动硬盘/光盘服务模式,如通过硬盘/光盘传输开展服务的基层点。

2.共享工程本身是一项创新工程。共享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因此,我们要按照陈至立同志在贵州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要求,即:一切有利于共享的机制都是好机制,一切有利于共享的办法都是好办法,一切有利于共享的途径都是好途径,立足地方特色,不断地创新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途径。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来实施共享工程,使其真正成为群众喜爱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徐欣禄,黄艳.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思考[J].图书馆界,2007(1).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管理员职责 篇4

办社文函[2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已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为推进工作开展,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实际工作的指导,现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地方资源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请各地认真执行,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为进一步推动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各省(区、市)要成立2011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文化厅(局)的主要领导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省(区、市)文化厅(局)要督促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按时高质量完成资源建设任务,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率。

二、加强调研,做好规划

各省(区、市)在项目策划中要高度重视调研分析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先选择有代表性特色文化主题,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总体规划,着力建设一批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精品资源。

三、提高建设质量,妥善解决版权

各省(区、市)在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中,要强化质量意识,力求做到内容易懂、脉络清晰、画面美观、表现生动,严格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建设,确保资源建设成果的高质量。要妥善解决资源版权问题,为今后资源的各项使用提供保障。各省(区、市)自主建设资源的版权为管理中心与所建省(区、市)共有版权,可提供全国使用;征集成品资源的版权应至少在全省(区、市)范围内使用,使用期限不少于5年,并提供管理中心备份。进村入户项目资源的版权要具有有线/数字电视的播放权。

请各省(区、市)文化厅(局)督促各地于2012年2月10日前将《2011地方资源建设申报书》(参见《指南》)报送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

联系人: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图书馆处耿斌、韩沫

电话:010—59881732

联系人: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王丽华、刘平

电话:010—88003053、88003034

传真:010—68475713

电子邮箱:resource@ndcnc.gov.cn

特此通知。

附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地方资源建设指南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

附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地方资源建设指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为了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丰富、适用、优质、多样的数字资源满足广大城乡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确保各地按时高质量完成2011资源建设任务,特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总则

本指南适用于承担2011地方资源建设任务的文化主管部门和省级分中心开展资源建设工作使用。资源建设工作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的核心任务之一,各省应在认真学习本指南的基础上,具体落实2011资源工作。

在管理上,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应坚持需求牵引、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和共建共享的基本工作原则进行建设工作。

在职责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负责2011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署和管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项目的协调管理和业务指导,包括项目资金申请,组织专家组对各省项目进行立项审核、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明确建设标准,督促建设进展,控制建设质量。各省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本地区财政部门督促专项资金到位,对本省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级分中心承担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主体任务,积极引导和组织市级、县级支中心参与资源建设工作,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在建设进程上,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建设周期为1年。

二、选题重点

2011地方资源建设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思想道德风尚,贴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注意体现地方特色,打造文化精品,重点建设好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红色历史多媒体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资源和“进村入户”资源。选题重点如下:

(一)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

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应选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较大影响力和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化专题,侧重在民族文化、文化遗产、戏剧、旅游文化、曲艺杂技、少儿文艺等类资源等方面进行选题。

(二)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

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发生地点、历史资料、文艺作品为主要内容,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融文字、图片、视频、动漫、游戏为一体,在网络上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承担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工作的地区,应基于本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选题建设,涉及面较广的选题应报管理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选题查重。

(三)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资源

2011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资源,应选择本区域少数民族群众喜爱的、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优秀资源进行译制。可选择文化共享工程已有资源译制,也可选择当地群众急需且已解决版权问题的其他资源。可侧重选择民族文化、文化遗产、影视文化、戏剧、旅游文化、适用技术、农村经济、曲艺杂技、少儿文艺类以及本地红色历史文化等类资源。

(四)“进村入户”资源

“进村入户”资源应选择适合通过有线/数字电视方式播放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侧重选择民族文化、少儿文艺、中国戏剧、旅游文化、曲艺杂技、文化遗产、适用技术、农村经济、科普知识、生活百通、影视文化、人居环境、医药卫生等类资源。

三、建设方式

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建设方式分为:自主建设和征集成品资源建设。

(一)自主建设

自主建设指建设成果具有自主版权,通过策划、设计、组织、整合建设的以原创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建设方式。自主建设既可以完全依靠自身的人员、软硬件设备创作资源,也可以提供资源制作的创意和思路,对资源建设的要点、过程和结果进行策划统筹,其他部分采取购买素材或委托建设。

(二)征集成品资源建设

征集成品资源建设是指通过争取捐赠、免费获取、市场购买等方式获取完整的信息资源。各地在采取征集成品资源建设方式时,应注意解决成品资源的使用权问题。征集成品资源的版权解决要求参见本指南第六节。资源征集的合同样本见附件一。

四、建设成果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文化共享工程在“十二五”末的数字资源建设总量应达到530TB,视频资源应达到33万小时,专题资源库不少于500个。其中,管理中心数字资源建设总量不少于100TB,视频资源不少于6万小时,专题资源库不少于100个,各地资源建设总量不少于400TB,视频资源不少于24万小时,专题资源库不少于400个,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不少于30TB。各地应根据文化共享工程在“十二五”期间的总量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在“十二五”期间的资源建设任务。

2011地方资源建设成果类型分为视频专题片资源和专题资源库资源,各省级分中心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建设类型。

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库建设、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应以自主建设为主,征集成品资源为辅。“进村入户”资源建设应以征集整合成品资源为主,自主建设为辅。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的要求为:新疆应完成880小时的维语、哈语资源的译制;西藏应完成300小时藏语卫藏方言资源的译制;青海应完成200小时藏语安多方言的译制;四川应完成100小时藏语康巴方言资源的译制;内蒙古应完成120小时蒙语资源的译制;吉林应完成120小时朝鲜语资源的译制。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工作,应以译制文化共享工程已有资源为主,其他资源为辅。

各地要合理有效利用专项资金,在保证资源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源总量。资源建设的价格参考见附件五。

五、质量要求

(一)内容质量要求

应以基层群众需求为引导,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健康、体现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的优质资源。鼓励建设具有互动性的专题数据库资源。地方资源建设应力求做到内容易懂、脉络清晰、画面美观、表现生动。

(二)技术质量要求

应遵循统一标准进行制作,按照文化共享工程承及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参见本指南第九节 ;在资源提交方面,应按照本指南第十节 的要求提供;在资源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方面,所制作的视频专题片、专题数据库应支持目前主流操作系统、播放软件和浏览器,避免不必要软件插件的应用。

六、版权要求

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应注重妥善解决资源版权,以满足文化共享工程面向基层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资源服务的需求。具体要求如下:

自主建设项目成果的版权为管理中心与省分中心共有,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其中,资源素材应满足在本项目成果中可无限制使用,成果的整体使用无需再向其他单位获取版权。

征集成品资源项目成果的版权应至少解决在本省范围内使用的权利,并可提供给管理中心备份,使用期限不少于5年,备份无期限。同时,在使用权方面,应具有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放映权、复制权和展览权,确保所建资源可以在文化共享工程不断拓展的传输渠道和服务模式中使用。利用“进村入户”专向资金建设的资源应具有有线数字电视的播放权。汇编权和表演权可根据资源适用的服务类型酌情增删。

注:上述各类授权定义可参见附件一中资源征集合同样本中的解释。

七、专家组及工作组要求

为保证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承担建设任务的各省级分中心应组建资源建设工作组及资源建设专家组。具体要求如下;

(一)资源建设工作组

在项目策划阶段,各地应筹建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组。小组至少由1名省级分中心分管领导、1名业务主任、1名业务骨干组成,具体负责2011资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管控、项目报审和文档管理等工作。

(二)资源建设专家组

为确保2011地方资源建设成果符合要求,加强专家在资源建设论证、指导方面的作用。管理中心组建国家级资源建设专家组,各地组建省级资源建设专家组。省级专家组应参与项目建设的策划论证、中期查验指导、成品内容验收等过程。承建单位以外专家,应由在地方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和基层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和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专家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例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项目的应聘请非遗专家;承担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任务的地区,应聘请熟悉红色历史方面的专家。承担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译制资源的地区,应聘请熟悉少数民族群众宗教信仰、民族感情、生活习惯的专家。

(三)明确联系人制度。

在工作组中指定一名资源建设联系人,填写《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省级分中心工作组名单》(见附件二)后,报送管理中心。联系人应承担与管理中心在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中的联系职责,保持工作进展情况的日常沟通,并于每月15日向管理中心指定电子信箱汇报资源建设进展情况。

八、提交要求

(一)自主建设资源成果的提交

自主建设资源原则上应以移动硬盘为载体提交经过数字化的资源成品。其中,视频资源提交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中符合广电播出级质量的保存级指标,即需提交25M码流AVI格式(WAV独立音频)6M码流MPGE格式资源各一份,同时提供1.5M码流和300K码流WMV格式资源各一份、XML编目数据一份、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产生的重要文档(应至少包括项目组名单、资源制作大纲、资源建设历次专家会文件、合同、经加盖公章的财务清单、资源清单等)的复印件一份以及配套使用权限的正式文书一份。专题资源库应提交完整资源库成品、配套应用插件、资源库部署和使用的说明文档、重要素材资源、重要文档(同上述)的复印件以及配套使用权限的正式文书。

(二)征集建设的资源成果的提交

征集建设的资源应以移动硬盘形式提交经过数字化的资源成品。其他要求与自主建设资源的提交要求相同。

九、建设流程

为了规范建设流程,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各地在进行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时,可参照如下基本流程开展工作:

(一)规划选题

自本指南下发之日起,各地应开始筹建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组,填报《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省级分中心工作组名单》并筹建省级专家组。工作组应参照本《指南》,根据本地区资源建设任务,抓紧开展需求调研、项目策划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省级专家论证,论证后向管理中心提交《2011地方资源建设申报书》(见附件四)。

(二)项目立项

管理中心对各地项目申报组织资源论证会,形成《资源项目申报意见书》下发各地。各地根据《资源项目申报意见书》调整和细化2011资源建设方案,再次提交管理中心通过评审后,领取《2011地方资源建设任务书》。自正式领取任务开始,各省级分中心联系人应于每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向管理中心汇报资源建设进展情况。电子信箱地址为:resource@ndcnc.gov.cn。

(三)项目建设

为保证资源建设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各地首先应制作资源样例数据并报管理中心进行技术测试,通过后正式开展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视频专题片制作项目应按:细化资源制作大纲、明确制作脚本、准备素材、拍摄素材、后期制作、成品包装等流程进行。专题资源库项目应按:细化资源制作大纲、明确数据库结构、准备素材、专题库搭建、系统测试、数据加工与录入、成品包装等流程进行。征集成品资源应按:细化项目需求内容、公开招标、签署资源征集合同、获取成品资源等流程进行。

(四)资源验收

各地2011资源建设任务初步完成后,应先自行组织省级专家验收会进行资源验收和修正调整。按管理中心组织的验收评审会要求准备有关文档资料提交管理中心统一验收评审。会后,领取《评审意见书》并按有关要求进行资源修正。

(五)资源提交

各地进行资源最终调整后,按统一标准制作数字化资源成品,同时将配套软件以及加盖公章的重要文档资料(参见本指南第十节 —提交要求)一并提交管理中心。领取由管理中心颁发的《资源收录证书》。

省级分中心工作流程(略)

管理中心工作流程(略)

十、建设标准

资源建设涉及到多种标准规范的应用,为保证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各地应在建设2011地方资源时,严格参照现行相关标准及规定执行。参考如下:

(一)视频资源相关标准规范

视频资源的制作主要涉及摄像设备的准备、数字化设备的准备、数字化视频加工、字幕加工、元数据编目描述文件的处理、数字化保存格式的处理等。

针对上述内容,2011地方资源建设的视频资源摄像和制作设备的准备可根据本地设备情况选择,至少达到广播级标清;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可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视频资源编目标准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编目规范》及电影、动画片、讲座、舞台艺术、专题类节目实施细则编目。视频资源摄像和制作的声音、画面、字幕等技术要求可参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讲座资源建设规范》中相关内容;

(二)专题数据库相关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相对单一对象数据更加复杂,对象数据多为复合型,一般包括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其中音视频格式标准参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V2.0》,文字、图像加工标准及专题数据库的元数据标准可参照“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以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

(三)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相关标准

译制类资源可参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办法》,其他可参考规范可参考《翻译服务规范》(GB/T19363.1—2003)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文化共享工程有关规范下载地址:http://

十一、经费使用

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专项经费使用,应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办社图函[2006]437号)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监督检查下,节约资金,规范财务管理。在经费使用方面,应确保直接用于资源建设的费用(包括自主建设费、成品购买费、加工制作费、论证及验收费)所占比例不低于建设项目总金额的85%,其余15%经费可用于购置与资源建设项目所需的软、硬件设备等。2011地方资源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期为自资金划拨省财政部门之日起,为期一年。

附件:

1、资源征集合同样本(略)2、2011地方资源建设工作省级分中心工作组名单(略)

3、2011地方资源建设选题列表(略)

4、2011地方资源建设申报书(略)

上一篇:井下火灾专项应急预案下一篇: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