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现代诗词(共7篇)
秋天的现代诗词 篇1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如果是男孩,这个名字可作为NO1之选!)---杨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
——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萚:飘落的枯叶。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漂:同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诗经·郑风·萚兮》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诗经·小雅·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飘”,吹。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唐·来鹄《偶题二首》
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不觉;不睡。唐·窦巩《秋夕》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宋·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宋·柳永《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宋·柳永《八声甘州》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宋·黄庭坚《念奴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宋·秦观《浣溪沙》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小轩;有窗槛的小室。宋·秦观《秋日》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宋·秦观《木兰花》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宋·秦观《虞美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宋·秦观《满庭芳》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染就:染成。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壑(音同“贺”):山谷。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败荷:残荷。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元·白朴《天净沙·秋》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天的现代诗词 篇2
一.“诗词混搭”结构形式
在众多的诗词混搭句中, 其形式变化多样, 有两句, 三句甚至一段的形式。其中较为普遍流行的可分为两类:原有的词句+另一首原有词句, 原有的词句+自创的词句。
第一类:原有的词句+另一首原有词句。整体引用古人所作古诗词句, 将不同的古诗词句截取, 重新组合排列, 从而获得一种新意境。其引用范围没有严格限制, 诗词均可。“劝君更饮一杯酒, 从此萧郎是路人”前一句来自于《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 后一句来自于《赠婢》 (崔郊)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一枝红杏出墙来”前一句来自于《离思五首》 (元稹) , 后一句来自于《游园不值》 (叶绍翁) , 这种整体引用要求撰者对古诗阅览面较广, 有“信手拈来”的功底。
第二类:原有的词句+自创的词句。混搭句中既有古诗词, 又有现代人自创诗句或流行语句衔接。通常前部分为引用古诗句, 后部分结合撰者表达需要而自创。多以古诗句作为感情铺垫, 其中主观情感多在自创句中呼之而出, 且整体语感上流畅自然。如:“欲把西湖比西子, 万水千山总是情”前一句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 下句将电视连续剧剧名衔接自创。“雌雄双兔奔地走, 我连对象都没有”前句来自乐府诗《木兰词》, 后句则作者有感而发, 口语化的衔接, 起伏流畅, 将自己感情自然表达。随着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信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传播, 使这种部分混搭的题材内容来源范围不断扩大, 且表达主题情感也因其广泛的社会背景而多样。自创的内容可以是某一适合的广告词, 电视剧名甚至是台词, 以及网络流行语, 更多的则是随兴而发的自创句。
诗词混搭句之结构形式与语言学中的仿拟相似。“仿拟是通过仿照原有词句片构拟新的词句篇, 以便原有词句篇与仿拟词句篇相互唤照, 相映成趣。它是一种巧妙, 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 (2) 在诗词混搭中, 则多为仿句。句子通过巧妙的搭配或是模仿自创后, 将矛盾对立, 概括力增强, 将熟悉句子重组后陌生化, 新鲜化, 显得幽默风趣却又感情色彩浓重。诗词混搭对于仿拟的使用, 形式上更加不拘一格, 重点在于表达感情, 如:抒情, 讽刺, 哀叹。即便陈述某种事实现象, 也出自表达感情需要。单纯的以描写景物为目的的诗词混搭较少。结合诗词混搭出现的时间来看, 多为迎合表达某种社会情感的需要, 因此, 形式上含蓄较少, 而多陈述。并且在表达感情时, 受表达环境影响较大, 在不同语境中表达情感也有所不同。
二.“诗词混搭”中的语言应用与修辞
模式化:结构上或追求与原诗句式结构的一致性, 或是基本的字数相同, 以体现整句的完整和切合的自然。如:“将军百战死, 还来就菊花”, “剪不断, 是离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整句仍旧符合原句句式结构, 显得自然, 感情联系紧密, 并且整句感觉朗朗上口。
自由搭配组合:以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为基础和出发点, 没有句式前后的要求, 自由组合截取的诗句排列。“破铁鞋无觅处,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采菊东篱下, 莫道不消魂”, 所引用的两句均未按原诗的结构作为参考, 而是以长短句的结构自由排列, 着重点在于它的感情衔接上别有一番新意。
“诗词混搭”在形式上要求较为宽松, 没有严格的要求。大多混搭诗词在句数上为一到两句。字数与近体诗相仿, 多为五律或七律。平仄方面注重较少, 押韵多也只在句尾处体现。对用典, 借代等修辞手法较为多用。用典分为引事和引文两种, 又称“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格言, 俗语, 谚语, 歌谣等, 以增强文章说服力。” (3) 在诗词混搭中有通过引文借以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借代则是作者在语句中用具体事物代指一种抽象的情感, 或以专名代指通名, 将所表达感情着力浓缩在句中一事或一景中。
“诗词混搭”作为近来新产生并广泛流行的语言现象, 在拥有某些古诗特别的意义蕴意同时, 从现代汉语角度也有较高的修辞价值。“汉语是音乐性极强的语言, 如双声, 叠韵, 押韵与音质有关, 平仄, 高音低音与音高有关。叠韵则感觉回环荡漾, 悦耳动听。” (4)
《汉语修辞学》提出修辞三条原则:1、语言材料的规范性和变异的适度性。2、信息的真实, 切题, 适量性。3、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得体性原则。一切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原则的派生物。这个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 (5) 这说明修辞在诗词混搭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润滑作用。读音上尽量押韵。字数上较为整齐。多延用继承了某种特定的语言格式, 从而使整句因引用名诗格式而语句饱满有力。广为流传, 为大家所喜爱, 产生共鸣的诗词混搭体往往符合语言锤炼的要求:“衔接自然流畅, 语意准确, 且色彩鲜明, 结构通顺, 用语要高级。” (6) 在表达上形象性辞格如:借代, 比喻, 比拟, 对比;气势性辞格如:对偶, 反复的灵活运用。多数诗词混搭中以对偶的形式增加语句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整齐匀称, 节奏感强, 高度概括, 有音乐美。也凸显了混搭体的特点, 有委婉生动含蓄的功能。
三.历史渊源和流行原因
(一) 产生的历史渊源
“诗词混搭”并非毫无根基的新生事物, 古代历史上有过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 中国诗歌史上, 把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凑成一诗, 称为“集句”。即从许多诗中分别截取一句, 组合在一起, 凭借诗句本身的模糊性, 赋予新组合一种新的意境。
集别人的的诗句成对子的律诗却是宋朝才出现的, 据说王安石是写这种诗的鼻祖, 根据史料记载, 集句诗在宋代最为盛行。当时, 由于格律诗体式已经成熟, 且有前朝大量诗歌的丰富遗产, 集句诗便广泛出现在文人的笔下, 像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杨冠卿等诗词家都有大量的集句诗作。当时人们竞相仿效, 成为一时之尚。《沧浪诗话》中说“王荆公集句最长, 《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 绝无痕迹, 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集句至元丰间, 王文公 (王安石) 益工于此。”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的集句诗, 长篇多至百韵二百句。文天祥在狱中作集杜诗二百首, 世所罕见。宋以后, 集句诗被引入到词曲的创作中, 特别是明清的折子戏, 大多以集句诗为每折戏的结束语。如汤显祖的《牡丹亭》, 总共五十五出戏, 而里面的集句诗就有五十四首之多, 清末民初南社诗人一度龚 (自珍) 诗成风, 可见集句诗的源远流长。
通过诗词和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 能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 提升价值取向, 丰富文化修养。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 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诗词混搭有的虽然在单个作品的所指意义上尝试新的解读, 但毕竟与集句诗在本质上有不同。集句诗是在维护原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它起到的作用是丰富和完善原作;诗词混搭则是站在不同的文化立场, 隐含着对文化和历史有着不同传统的理解。
(二) 流行原因
推究“诗词混搭”在现代社会流行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社会民众猎奇, 娱乐, 调侃, 求异的心理原因。
“诗词混搭”最初的浮现是因为人们看惯了严整的古典诗词, 便想用自己的智慧对其进行加工, 加以创新, 赋予新组合一种新的意境, 以引人注目或博众人一哂。突然出现的一种新的诗词天衣无缝的搭配, 会被看作一种有智慧有创造力的表现, 很能满足猎奇求异心理。随着越来越多网友的参与, 诗词混搭出现越来越多的涂鸦之作。“网络改变了诗学的游戏规则, 创造了文学圆梦机会均等的可能性, 对那些达不到圆梦素质的文学钟情族来说, 就只有游艺化的涂鸦了。” (7) 于是人们开始借助虚拟的网络世界进行恶搞, 在恶搞中亵渎, 瓦解, 歇斯底里, 宣泄, 破坏, 导致网络文化对艺术的颠覆。正是恶搞中的这种发泄性和趣味性使诗词混搭体呈现越来越多的面貌。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友谊) , “人生若只初相见, 只羡鸳鸯不羡仙” (一见钟情)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当时只道是寻常” (情感的变迁) , “少小离家老大回, 安能辨我是雌雄”。
第二, 自由, 开放, 宽松的网络环境。
首先, “网络文化的本质即其对真实世界的克隆、复制、仿拟, 乃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另造一个虚假的世界, 简而言之, 就是虚拟性。” (8)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平等、多元、虚拟和弱可控性等特征。“在网络上, 文化的空间向每个人开放, 权威不再存在, 每个人都能取得传播与交流的权利, 每个人都能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与各种文化观念。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媒介。它使大众文化不再只是被表现的对象或者是被模仿的对象, 而开始作为一种言说的主体, 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利自主地表达自身的文化。” (9) 其次是它的全社会共享性和互动性。传统文学领域中的话语权已被精英阶层掌握, 使得大众只能聆听教诲, 但在网络中也正是因为匿名, 大众私语可以放大为公共话语, 民众可以打破一切既成的界限表现自己, 愉悦尝试, 自由混搭, 大胆创造新的诗词, 又因为可以共享互动, 所以这种尝试成果得以迅速传播, 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和挑战欲望。因此, 诗词混搭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深受欢迎。
第三, 形式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特点。
商家可以利用其使人易记易懂, 俏皮搞笑的特点移入广告中获得名度;媒体人士可以利用其趣味性和潮流性多加引用增强娱乐效果;而这些宣传本身又推动了诗词混搭的传播。这种文学的再创造本身就是文学的不断变革发展的表现。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 唐诗宋词则越来越被网友用来恶搞自身的职业或自身某种的处境。回归这种诗词混搭体的产生空间:这种有创兴再造趣味的文体之所以风靡, 有着它特有的网络空间传播条件:它符合网络语言规范的基本原则:“合需要原则” (10) , 它也是这种文体走入现实生活中为大家所接受的前提。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我连对象都没有!”
“合理据原则”, 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律, 混搭体在创作时较为巧妙的灵活运用语言规律。例如“踏破铁鞋无觅处,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可接受原则”, 诗词混搭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一种或委婉或俏皮或戏谑的口吻呈现, 表达感情和受众所契合, 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例如, “欲把西湖比西子, 万水千山总是情”。
“诗词混搭”作为网络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 有其存在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规律。“话语类型会变化, 发展乃至衰亡”, “任何社会中的话语类型的数量是不确定的, 话语类型的数量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息息相关。”
我们在运用诗词混搭时, 要充分注重它的适用性。“适应性原则是一条应用原则, 语言表达者无时无刻不在应用这条原则为自己的交际服务。”“适应性原则还是我们分析语言运用的成败, 区分语言运用的优劣的一条评价原则。即语言运用适与题旨情境的适应性来考量。”
四.“诗词混搭”发展前途
“诗词混搭”通过拼接经典古诗词, 以原作品为参照, 形成一种混搭颠覆性的效果。由于有传统古代诗词原本所积淀的文化背景, 诗词混搭才形成了它独有的娱乐效果。它使经典文学的传统艺术价值世俗化, 因次能深入到网络受众当中。
“诗词混搭”这种网络现象的出现影响着传统文学观念的界定, 这其中包括什么样的文学才是传统文学, 作为网络文学的“诗词混搭”能不能算是文学,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从整个中国文学历史进程发展来看, 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一开始出现并非所属时代主流文学, 如词、小说、戏曲, 都经历了一个从俗文学到雅文学, 从“旁门左道、雕虫小计”到成为正统文学的过程, 可以看到, 文学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的变化发展的。由此观之, 这样一种新兴出现的, 在前代基础上发展起来作为网络文学的“诗词混搭”现象正逐步改变着我们对于传统文学观念的界定。因此也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不容忽视。它对于推动古典诗词在当今社会特别是网络社会的发展和应用具重要意义。
“诗词混搭”会有怎样的前途?
从消极方面看, 模式化“诗词混搭”的出现逼得“诗词混搭”有可能走向末路。“人通过自身本质力量的表达不仅塑造着网络文化, 也改造着人与网络文化之间的关系。”11这是伴随着“百搭句”的出现而最终产生的。“百搭句”是“诗词混搭”被模式化的一种表现, 这种模式化将本已很低的恶搞门槛近乎取消了, 它将“恶搞”推向了极致。恶搞文化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反文化。直接后果就是对传统诗词文化的解构和破坏;
另一方面, “诗词混搭”也有其积极一面, 这是因为“诗词混搭”对象是经典的古代诗词, 它运用拼贴的手法重新组合诗词, 并赋予作品完全不同于原作品的表达主题, 形成冲击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事实认定的效果。网上自由而即兴的创作, “把价值从深度和沉重中解救出来, 把文学话语权交给了每一位个体以实现文学言说和发表自由, 拆卸了作者资质认证的门槛, 这无疑是文学发表权的解放”12
古典诗词的现代尴尬 篇3
古典诗词中到处弥漫着飞卷如席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像我等而立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的大变迁,但儿时作文里的“雪”气还是蛮足的,好歹也目睹过那让人隐隐动容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吧。可现在满嘴冰淇淋的孩子们呢?令其捧着课本吟诵那莫须有的“大如席”,他们会不会牙疼呢?而未来的孩子,该不会把头探进冰箱里去体验雪的滋味吧?
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
立在常年断流的黄河岸边,除了满目的干涸及河床爆裂的皴皮,除了缺水的焦渴和唇嗓的干燥,你纵有天才之想象,又如何模拟得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之势?谁能打捞起一千年前太白心中的那份感动与豪迈?现在的孩子,除了怀疑古人的夸张与信口开河外,是否会得出“文学就是撒谎与胡扯”的结论呢?
有时候想,今天的少年人可真够不幸的。
或许在不久之后,这般猜测语文课的尴尬亦不为过吧——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脆音朗朗;一边是泉涸池干、枯禾赤野,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何等艰远、何等难为的遥想啊!明明那“现场”早已荡然无存,目下找不到任何参照和对应,却还要晚生们生硬地抒情和陶醉一番——这不是荒唐是什么!不是悲怆是什么!
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泽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被硬硬撕掉,被生生撤销?多少诗词风景像“广陵散”般成为了遥远的绝响?那沾有他们最后体温的文学辞章,既属不朽之经典,更是幽怨的恸曲和悲笳……你,听到那哭声了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漪”……我在抚摸这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疼痛和战栗。因为就在模拟那份远古“现场”的同时,我骤然被一个念头惊醒:她已永远不属于我们了。阅读竟成了告别,竟成了永诀和追悼。难道人类不应为此哭泣吗?
我曾经看过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一位叫朱丽娅·希尔的少女,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被称为“月亮”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十八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七百三十八天,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1971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朝古树参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勇敢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高喊“拯救斯德哥尔摩”的口号,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百年古树前面……终于,政府做出了让步,将地铁线绕道而行。多么幸运的古树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来呢?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选自《阅读与作文》)
古典诗句中的自然景致的消失,既是人类生存资源之一的自然风物的流失,也是对众多古典美学价值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对后代审美情趣的培养。作者用李白的诗句引出对“古典之殇”的哀怨,用许多名句佐证古典美景消失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又用两个保护树的例子作对比,说明了培育后代的环保意识是教育的责任。
文中不少段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比如第六段,把现实环境和古典诗句对照起来写,既能激发读者对古典诗词“现场”的愉悦,又增强了对现实环境丑陋的憎恶;第七段,连用反问,揭露人类残忍地毁灭生物、摧残古典诗词场景的现象,用排比组合,还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使文章声情并茂。
关于秋天的诗词 篇4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仅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二)
《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小令。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向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三)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仙人一作:天人;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见机一作:安贫)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四)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梦想境界的追求。
(五)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
(六)
《芳心苦·杨柳回塘》
宋代: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他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这首词的荷花美丽清高,缺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我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
(七)
《不第后赋菊》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八)
《秋风辞》
汉代: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
(九)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十)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十一)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十二)
《天净沙·秋》
元代: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十三)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能够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
(十四)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那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十五)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十六)
《长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十七)
《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一作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十八)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沾同:沾)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此诗经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十九)
《秋思》
宋代: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境。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二十)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争议:少年易老学难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二十一)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明月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一作消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是一首饯别抒怀诗。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我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二十二)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代: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
(二十三)
《菊花》
明代: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
(二十四)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清代:顾彩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一叶落,数声角,断羁魂,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
这首小词抒写秋夜相思。梧桐夜雨,秋风落叶,数声画角,欲断羁魂。结句“明日试看衣袂有啼痕”,宛转含蓄地透露了相思之情。
(二十五)
《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述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
(二十六)
《残菊》
清代:曹雪芹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此诗为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贾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此诗作为小说人物诗,深刻展现了探春富于冷静理性的性格。
(二十七)
《长沙过贾谊宅》
唐代: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我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二十八)
《微雨夜行》
唐代: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秋天阴云密布,夜晚略微感到寒气。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
(二十九)
《曲池荷》
唐代: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这首诗托物言志,为中国咏物诗之正宗手法,自不待言。其略可称道者大致有两点:一是咏花诗最易落入精雕细刻、镂金错彩的细微描述套路,这首诗写曲池荷,虽略带六朝余韵,然能于大处落墨,气象较为阔大。二是切物抒情,较为真切自然,婉转写来,并无造作,笔未离题而深沉之意尽蕴其中。
(三十)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三十一)
《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红一作:轻)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阑通:栏)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三十二)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宋代: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三十三)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样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三十四)
《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此词浮想殊奇,造语浪漫,对月之人似亲昨月宫,月中景物如降落左右,词人貌似仙人,而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人间天上浑然写来,仙骨凡心杂错吐露,其主旨全在上下两结拍,上结“欲跨彩云飞起”,有超俗之想,下结“莫负广寒沈醉”,又显感伤,大起大落中,将矛盾的心态淋漓吐出。
(三十五)
《上汝州郡楼》
唐代: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悲痛不独为悲秋。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
(三十六)
《送明卿之江西》
明代: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青枫飒飒雨凄凄”,只七个字,实融进了古人不少意境,有丰富含蕴,它自然而委婉地映衬出一对好友离别时低徊悱恻、依依不舍的感情。
(三十七)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一首描述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境,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三十八)
《题稚川山水》
唐代: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这是一首描述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三十九)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一作:山水翠)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四十)
《野步》
清代: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四十一)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此词即是如此。这首词是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作者在滁州任上,为送他的同事范倅赴临安而作。范倅,名昂。这次范昂被召回临安,作者对他寄与了殷切的期望,期望他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并热情地鼓励他到前方去筹划军事,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我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我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四十二)
《咏秋江》
宋代:林逋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
宋代“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所著《咏秋江》一诗,堪称是吟咏芦花的千古绝唱。诗曰“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诗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江景色。鹭鸶安详地在苍茫的沙滩上打盹,水面上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冲洗得格外白净,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
(四十三)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四十四)
《上阳白发人》
唐代:白居易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白居易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进取倡导新乐府运动,创作了《新乐府》五十首,《上阳白发人》是其中的第七首。这首诗写洛阳上阳宫的一个老宫女的痛苦生活。
(四十五)
《送狄宗亨》
唐代: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资料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
(四十六)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代: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四十七)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代: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无日一作:无因)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四十八)
《秋凉晚步》
宋代: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风飒飒,秋雨萧萧,一切都显得那么凄凉冷落,所以,秋天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悲凉情绪的时候,而诗人却在诗中说,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这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吗这首小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四十九)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境。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进取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
(五十)
《鹧鸪天·赏荷》
宋代: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秋天的诗词名句 篇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夜深风竹敲秋韵。——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班婕妤《怨歌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曹雪芹《咏菊》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欲寄彩笺兼尺素。——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墙里秋千墙外道。——苏轼《蝶恋花·春景》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晓阴无赖似穷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赠李白》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李白《长相思·其一》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赵嘏《长安晚秋》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绿杨楼外出秋千。——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
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秋天的古诗词 篇6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鱼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此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
停车座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秋天的现代诗词 篇7
关键词:古诗词;文言文;语文教学;现代思想
我国在职业院校中的语文教学中缺乏现代思想的融入性,特别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教学,教学模式脱离实际。古诗词和文言文其本身看似虚无缥缈或者毫无方向,如果在教学当中不能贴近生活实际,将不能给学生带来培养性教学效果。其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应该敢于冲破传统束缚,融入现代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
一、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当中的现代思想
语文新课标教改明确提出,要为学生创造阅读反思、阅读期待和阅读批判等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等等,对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古诗词和文言文方面,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诗词和文言文句词的基本含义,能够在阅读实践当中举一反三。根据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现代思想内容,对学生有三个基本层次要求。第一个层次,通过古诗词和文言文的阅读,培养出阅读语感;第二个层次,理解古诗词和文言文基本内容和思想,包括文章中的字词句的理解,积累重点实词和虚词以及重点句式;第三个层次,要求学生了解古诗词和文言文当中的文化常识以及文化精髓,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陶冶情操。这三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第一二个层次是基本要求,第三个层次建立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之上。除此之外,在教学当中还应实现教学主体的根本性改变。以往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将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的翻译和基本内容一一讲解透彻,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需求,要将教学主体转化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总之,现代教学思想在古诗词以及文言文教学当中的应用十分紧迫,且意义重大。
二、在古诗词、文言文教学中融入现代思想的探讨
(一)巧设情境
在古诗词以及文言文教学当中创设情境的最大好处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拓展空间。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古诗词或者文言文的内容实际,充分利用音乐、图片、动画等效果进行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真实的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思维拓展。比如在古诗词《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出《春江花月夜》同名琵琶曲,让学生进入思想情境,并进行想象,或者可以在放曲目的同时,让学生跟着吟诵课文原文,培养语感和语境,充分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再比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一文时,可以利用ppt播放出赤壁赋的模拟场景,营造一幅苏轼与友人泛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赋诗的场景,并随着播放出萧的乐曲,模拟原文中余音袅袅的吹箫声。或者,可以将苏轼所书写的《前赤壁赋》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阅读的同时品位其书法特点,拓展学生知识培养。
(二)精运方法
现代教学思想要求学生学习课文时,不止停留在课文的死记硬背上,要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力度,探析其思想内涵,并得到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加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新方法:
1、表演法
进行表演法的前提是学生对原文内容先作一个基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课堂现场模拟表演的方式演绎古文内容当中的场景,既能够使古文中的场景重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增加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理解,熟悉古文当中的语言技巧以及态势技巧等等。比如在杜甫的《石壕吏》一文中,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演绎,一位同学扮演老妇,两位同学演士兵,再加一位同学读旁白。使同学们迅速进入情境,模仿剧中的语言和神态,同时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表达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融入自己的情感模仿剧中人文的思想情感,使课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增加学习的立体感,增加学生的理解,除此之外,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图画法
所谓图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优美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语句面前,进行文章中事物的基本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比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中的事物十分丰富,描绘的场景壮观,令人无限向往。根据这句诗古诗,可以要求学生充分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将画面绘画出来。在这个要求下,学生充满了新鲜感和极高的兴趣,表现兴奋,并认真投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3、写作法
古诗词以及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是精练,可谓字字珠玑,毫无累赘。学生要想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就必须先理解文章字面意思,即首先对文章表面意思进行翻译。课文的翻译是枯燥无味的,单一的翻译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散文的写作手法,对课文进行散文诗的描写,将精练的古诗文或者文言文变成一篇优美的散文。比如在《如梦令》中,学生可以将这首词改编成一首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优美散文,将情景通俗化,易于理解,有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到教学内容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我国古代文化具有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人文思想,要将优秀的人文思想在教学当中完好地呈现出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另外,要加大课外优秀作品的导入学习,发掘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精神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文言文的教学工作目前来说还比较枯燥,教学模式上还没有突破传统束缚,还要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使用新的教学思想进行实践。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理解,发掘其思想内涵,增加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岚.强化古诗词教学拓展学生的文言文知识[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Z1:52.
[2]欧干英.兴趣教学在古文教学应用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1:155-156.
【秋天的现代诗词】推荐阅读:
赞美秋天的现代诗:秋思05-18
描绘秋天的诗词12-24
秋天的古诗词欣赏09-05
抒写秋天的诗词名句鉴赏09-27
描绘秋天的诗词有哪些11-06
高中秋天的古诗词12-05
歌颂秋天诗词朗诵大会11-12
关于秋天古诗词有哪些?08-29
诗词对现代的意义论文01-07
现代诗词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