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的近义词

2024-10-21

司空见惯的近义词(共4篇)

司空见惯的近义词 篇1

1 将课前10分钟放任自流

在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10分钟内, “唱歌”似乎成了学生的必做之事, 至于唱什么歌曲, 极少有师生去关注和研究。因此, 不难听到软绵绵的情歌, 激昂的劲歌, 有一句没一句的“乱唱”, 甚至恶作剧式的“怪唱”。我们没有考证课前唱歌始于什么时候以及它的背景, 但可以确信当初的“发明者”肯定是有正当理由的。人们的思维总会有这样的缺陷———视沿袭已久的、经常化的行为方式为无需寻找理由的、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我们可以对课前唱歌提出以下问题:它的作用何在?是否所有的歌曲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的作用能否由其他方式所替代?哪些方式可以代替它等。

我们认为, 课前唱歌的作用在于产生有利于学习的联想,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整学生的心态, 酿造积极的情绪, 为即将开始的课堂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营造教学氛围。但不同的歌词意境及曲调旋律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激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 每一首歌曲, 对人的影响都会有差别;每一类歌曲, 都会以它独有的旋律和情感特征感染人、影响人。能够起到上述作用的歌曲才适宜在课前10分钟唱, 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实践表明, 静坐、深呼吸以及朗读真理、启示语等方式也能起到上述作用, 甚至在有的场合和情形下, 它们的效果比唱歌更好。

2 任课教师不熟悉学生

中、小学的任课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十分熟悉, 教师一般都能叫出学生的名字, 极少有不认识学生的情况。然而, 职校的部分教师, 对任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不认识。我们认为, 这既有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 也与教学所涉及的客观因素有关, 同时还受职校对教师管理和评价方式的影响。

就教师主观方面而言, 可能有以下一些认识上的原因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或放弃了对学生的了解。一是有些教师认为对学生是否熟悉、了解对教学没有什么影响, 只要自己专业过硬、教学尽力, 就算称职的教师;二是教师以为熟悉、了解学生只对教育管理学生有帮助, 而这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 对即将成年或已经成年的学生, 任课教师教育学生也许会费力不讨好。就客观因素来讲, 职校的大部分学科只开设一、二学期, 且周学时较少, 加上极少安排课外辅导时间 (中小学里, 即使不安排辅导时间, 任课教师也会由于升学压力的驱使而自觉地寻找辅导时机) , 因而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职校学生学习的直接压力不大, 相对中小学生来说, 不太在乎学业成绩, 因而向任课教师讨教问题的意识不强, 这也大大减少了师生交流的机会;有些任课教师在同一时间内任教的班级多, 使得任课教师忙于应付教学, 无暇顾及学生。

如果对以往入学基础好的职校生, 任课教师不熟悉学生还不会显示出不妥, 但对现在入学基础较差的职校生, 任课教师不熟悉、了解他们, 将明显地削弱教学效果。因为熟悉、了解学生, 能够使任课教师方便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增强课堂师生互动的针对性;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尊重 (这对基础不佳、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来说愈显重要) , 才能营造出乐于学习的氛围。

3 轻视、忽视复习环节

不少教师以为讲授好新课, 就算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复习, 尤其是教材章节后面有知识小结的复习, 无需指导, 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因而极少安排专门的复习课。笔者认为, 复习的目的不仅是“温故知新”, 还应该通过复习这一环节提高各项能力, 尤其是整理知识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 仅仅靠学生自己的努力难度较大, 而且复习的效果也往往难尽人意。因此, 在一堂新课结束时, 教师应该及时归纳小结课堂内容, 在学完一个单元或章节后, 教师还需安排专门的课时用于复习, 如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复习题等。

4 强调问题反复啰嗦

强调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注意, 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学实践表明:适度的强调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如果过度将会带来副作用。首先, 那些连音调都没有变化的、机械的、放录音似的反复啰嗦 (称之为“过度强调”) , 作为一种单调的刺激作用于学生大脑, 会使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 以致产生抑制, 从而导致教学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的背离。其次, 面对学生群体的强调, 隐含了全体学生或大部分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的前提, 客观上造成教师强调只是针对了一部分学生, 甚至少部分学生、个别学生, 而浪费、侵占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另外, 有时教师的过度强调, 可能还带有“写”在教师脸上的对学生的不满情绪, 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引起抵触行为, 产生厌学情绪。即使是适度的强调, 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 如改变复述的语速、音调;将学习中需要强调的重点、关键点、疑难点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某些不是普遍性的问题, 找相关学生单独强调。蒉

在司空见惯的事中找商机 篇2

然而,走进这家文具店里看到钢笔的价格后,他大吃一惊:在英国只需要3美分的钢笔,在这里却卖到了26美分。奥利莱进行了一番调查,终于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原来这里卖的钢笔之所以这么昂贵,是因为波兰并没有钢笔厂,所有的钢笔都需要进口,这样一来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了。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奥利莱感到了大好的赚钱商机。在波兰开办一家钢笔厂成为他最主要的信念。

有了目标后,奥利莱立刻开始着手做这件事。奥利莱开始了前期规划。他先是筹备资金,并来到德国历史最悠久的钢笔名城,那里有许多著名的钢笔生产厂家,他们掌握着制作钢笔的先进技术。为此,奥利莱聘请了一位有专业技术的骨干,为公司注入技术活力。

在结束了德国的旅行之后,他又开始进行设备的采购,他用各种手段将设备陆续送到了波兰。属于他的钢笔厂迅速投入到了生产之中。

不出奥利莱所预料,他的钢笔厂在波兰生意非常红火,由于产品的性价比很高,第一年,工厂的利润就达到了100万美元。到了1926年,这家钢笔厂已经开始进行出口生意了,而奥利莱凭借着这些生意,轻松赚取了数千万美元,成为了白手起家的典型商人代表。

(摘自中国华侨出版社《李嘉诚何以成大事:做人做事做生意的80个方略》 编著:兰涛)

司空见惯的典故 篇3

2) 孩子们对于每日在眼前司空见惯的东西容不得有丝毫改变。

3) 书城掉书是司空见惯的事。

4) 中学生早恋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5) 面对家长的接送,我不屑一顾,早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6) 这样的爱情不只在身边上演,电影里也是司空见惯。

7) 我对小云姐姐那稀奇古怪的晚报作文题目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我的作文经常都一帆风顺。

8) 男人数目比女人多得多,酗酒现象司空见惯。

9) 节俭一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司空见惯的。

10) 对于明刚的无理取闹,同学早已司空见惯。

11) 感情上的震动在她的经历中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

12) 他考试拿第一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13) 这无疑是一个骗局,对此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14) 我对各式各样的奥数题早已司空见惯,才会让我今天的数学一帆风顺。

15) 光明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16) 最终天使被恶魔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结局。

17) 爬上最高的境界,你会陡然发现:那里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见惯的。

18) 股票市场中小户被大户套牢,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19) 我们见非洲人吃蚂蚁,大感惊奇,但导游却说,那是司空见惯的事。

20) 见非洲人吃蚂蚁,我们大感惊奇,但导游说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21) 在封建社会里,官吏敲诈勒索,搜刮民脂民膏,是司空见惯的事。

22)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23) 失恋是很司空见惯的事情。

24) 几个水手他们对于这样的旅客已经是司空见惯走过来,七手八脚地就把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抬起来送到二等舱的一间客房里去了。路路通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过来。

25) 对於这种行为,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26) 人们对电灯收音机电视和电话早已司空见惯,以致很难想像没有它们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7) 从初一到现在,我们没少开班会,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28) 今天我有道题不会可我要追根求源,无独有偶我看到了司空见惯的水,我见微知著,突然明白了,我知道这是我锲而不舍的结果。

大司空作品 篇4

莫叹生人似海槎,未妨相望在天涯。

他年我作山中石,长看君开满树花。

杜鹃花

杜鹃花甚烈,一开如含怒。

之死放不休,宁分朝与暮。

其志谁能拘,其心谁能负。

天生有此悲,古人未曾赋。

过天一阁

名园栖隐木青青,楼影依依入碎萍。

一夜雨收浮白月,几时诗诵过幽庭。

堂中夫子空垂像,墙外疏花寂荐馨。

秦帝昭昭千古在,而今不用火焚经。

有 感

大梦千重次第新,南朋北侣继相喑。

秋风一抚焚琴泪,夜气长阑解剑心。

欲倒光阴逃佛手,不携书剑入花阴。

天公若爱灵猴志,东海蓬舟去莫沉。

元旦拜黄花岗墓

百年归去事如何,孤谒长陵续浩歌。

江海心情成血泪,丹青手力负干戈。

城园松静斜阳冷,草冢碑残正气多。

时有同仁能蹈死,何须梦里斩阎罗。

蝴 蝶

浅紫深黄终日寻,一飞三丈力难禁。

此身已惯花间乐,宁有当年破茧心?

行 路

无端十里走长街,无端路转天河北。

展开一片眼蒙,哗然无力辨声色。

忽忆某夜相思切,登高心事望何极。

彼时山风凉且黑,多少星星识不得。

诫 我

汝非经国之大士,有何面目损私德。

汝非平原之走兽,有何面目行不力。

汝心已随尘埃起,有何面目不勤拭。

汝有照己之明镜,有何面目复自饰。

饮酒归来口号

饱饮羸躯转觉轻,凋零街市几人行。

仰天万念来如海,一夜风吹月有声。

瓶中菊经十余日不谢

朝夕之间两看深,无根花色总如金。

感君终日不遗力,动我今生未了心。

过笔架山观音庙

履云深至绝喧哗,石壁青苍数有花。

山寺门前何所见,千年柏与万人家。

大司空,本名何胜华,男,籍贯湖北黄冈,生于1988年。现职为土木工程师,居广州。

上一篇:爱莲说详细解析下一篇:转载哈弗大学推荐电影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