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2024-09-24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精选12篇)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叙事、写人、绘景的语言,进一步提高对词句的质疑、欣赏能力。

2.感悟课文细致、逼真的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3.体会作者通过对滹沱河的描写来赞美大自然的震撼力,领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歌颂自然伟力的诚挚胸怀。

【课文提示】

1.本文是一篇含义颇深的叙事散文。本文通过与家乡河的一段不解之情,抒发了对自然伟力的崇敬和对故乡的热爱。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突出滹沱河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2.滹沱河是家乡的象征,也是祖国的象征:伟大、磅礴、雄壮而又贫瘠、混浊等。作者对滹沱河的消极因素,并未简单抛弃,而是积极扬弃、亲切抚摸、深藏心里,表达了对民众排山倒海的力量的歌颂,对祖国雄伟美好的前景的热爱。

【正音正字】

滹沱hūtuó 匝zā 噬shì 椽chuán 翕xī 蠕rú 栗lì

【积累词语】

无知无觉 莫名其妙 不由分说 其大无比 闷声闷气

密密匝匝 不由自主 凝固不动 战栗不安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散文。课文通过写“我”与滹沱河的关系、对它的印象(从“头脑里没有一点概念”到“我能把它深深地埋在心里”),表达了对大自然伟力的惊叹和赞美。

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滹沱河的“性格”特点;“我”的性格与滹沱河的相似之处;“我”对滹沱河的认识变化过程。

课文对滹沱河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我”的自我描写,“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于对滹沱河的认识过程之中。

第二部分,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首先虚写心中的滹沱河,其次实写“我”见到的滹沱河,然后再虚写“我”想象中的滹沱河,从而突出滹沱河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首先,写大水来时的宏伟气势,写“我”终于见到滹沱河时的急切心情。然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滹沱河发大水时的气势。接着,写祖母拦“我”、姐姐找“我”,既照应“我”“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又流露了“我”对家乡河的热爱。最后,自然抒发“我”对滹沱河的深情。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 家人为什么说“我”是小滹沱河?

“我”的脾性很像滹沱河:很野,说来就来,很难管束,谁也阻拦不了。

2. “我”初次见到滹沱河时,心理有什么变化?

失望--悲伤--失落--恐怖--被镇住。

3. 第10段,“为什么不叫醒我?”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想见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4. 第10段,写滹沱河暴发时,写水声,还写狗吠声和人呼唤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描写烘托滹沱河气势宏伟,把一切已知的熟悉的声音都吞没了,突出水声之巨大。

5. 第12段,“看不见飞溅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弓起了脊背在飞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它的表达作用是形象地写出滹沱河来势凶猛。

6. 第11段和14段,为什么要写祖母拦阻“我”,姐姐寻找“我”?

既写出滹沱河发大水时人们惶恐不安的心情,同时也突出“我”的脾气:说来就来,谁也说不清。“我”确实像滹沱河一样谁也阻拦不住。

7. 第13段,“我伸手到混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这句话流露“我”怎样的情感?

流露了“我”当时对滹沱河亲切的情感。

8. 怎样理解第18段的首句“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虽然滹沱河很伟大,而“我”很渺小,但是“我”与滹沱河具有相同的性格和脾气。

9. “我”对滹沱河的认识有什么变化?

没有概念--异常失望--真正恐怖--亲近抚摸--深有感触--深藏心里。

10. “我”对滹沱河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既热爱滹沱河的雄伟壮丽的气势,又震慑于它的不可估量的威力。

11. 本文能不能改成《滹沱河》?为什么?

不能。因为《滹沱河与我》这一题目,表达了河与人的紧密联系,景与情的有机结合,显示了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及震人心魄的力量,表达了人对大自然伟力的崇敬和热爱。如果改成《滹沱河》,就不符合文章表达的中心意思。

12. 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①以时间先后为序,层次清楚。

②虚写实写结合,形象生动。

③侧面烘托,主题突出。

【课外预习】

1. 读一遍《藕与莼菜》,扫除文字障碍。

2. 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学习寄语】

人类不是地球唯一的居民--我与天地同在,人与万物并生,保护自然,人类才能永存!

教学目标:

理清“我”对滹沱河的感情变化过程,理解“滹沱河”和我的关系,体会作者对滹沱河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通过品读文中对滹沱河的数次描述,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滹沱河气势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与滹沱河之间的精神关联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1939年,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中,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交响乐《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奋起抗日,奔腾的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2、作家牛汉心中又有一条什么河呢?这条河与牛汉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作家牛汉的回忆文章《滹沱河和我》

二、初读文章,自学字词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懂词意。

2、查字典自学字词。

3、从读音、字形、解释三个方面自主归纳本文需要学习的字词,并做交流。

4、当堂提问

5、当堂检测

三、理清脉络,把握中心

1、出示学习目标:梳理“我”对滹沱河情感变化的过程,理解“滹沱河和我”的关系

2、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提出为了解决学习目标而需要自学解决的具体问题

3、学生自主学习,并做书面记录和归纳(把文中具体表现滹沱河和我的关系的句子划出来)

4、小组合作交流:我对滹沱河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朗读4~5节、7~8节、16、18节,感受“我”对滹沱河由失望、悲伤--害怕DD敬畏--崇敬DD热爱的情感变化

5、当堂检测

四、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1、我对滹沱河的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对滹沱河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2、出示学习目标:品读文中对滹沱河的数次描述,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表现滹沱河气势的写作方法。

3、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提出为了解决学习目标而需要自学解决的具体问题

4、学生自主学习,分别标出文中对于滹沱河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句子边上做笔记

5、小组交流

6、当堂检测

资料: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主要人物。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为避免正面描写的平淡、拖沓,可用侧面烘托法写之。侧面烘托可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人物。侧面烘托方法比直接描写更令人回味!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绿”“青”是春雨的滋润、春雨的洗涤。)aw%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有时能使人物、主题更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效果

2、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

①.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母亲的回忆》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

②.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

③.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3、侧面描写的性质分类:

①、正衬: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在平时的作文中,我们都在无意地运用侧面描写,如写风,常常通过写树的情态变化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荡漾的生动景象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注:后两者可反用)等。

②、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五、品读语言,深挖中心

1、这篇文章中有许多震撼人心的语言,有些深沉,有些喷涌,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2、谈谈你如何理解牛汉说“滹沱河”是他的“本命河”,滹沱河对牛汉的人生之路有什么样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含义颇深的叙事散文.课文叙述了幼年时对家乡河--滹沱河产生的一段不解的情结,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挚热情感.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幼小时候,祖母她们都说“我”像滹沱河,于是我产生了想见见她的念头.

文中的“骂”、“赞美”、“告诫”的含义,只是在“我”淘气得出奇时,他们给与的一种带有疼爱的警告和劝诫.

开始时,“我”对祖母她们的话的认识,只是觉得自己性情有点野,很多时候都不受大人们的管束.大概是这个缘故,才把我与滹沱河相比.所以“我”当时认为滹沱河多半也是一个人,比我长的强大,能够管住我.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过了不久,“我”第一次见到了滹沱河,滹沱河却成了“我”失落的梦.

因为“我”心目中的滹沱河应当是横冲直撞的大水,应当有磅礴的气势.然而眼前的滹沱河竟是一条一点水都看不见的滹沱河,“除去砂土之外,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使我异常悲伤.滹沱河成了我失落的梦.

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首先虚写心目中的滹沱河,其次实写见到的没有水的滹沱河,然后再虚写自己想象中的滹沱河,从而突出了滹沱河在我心灵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写“我”终于见到了气势宏伟、狂吼飞奔的滹沱河,了却了心愿.

这部分先写大水来时的宏伟气势.

当大河发水时,我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滹沱河.

“一骨碌”、“衣服也不穿,拔腿朝门外跑”、“一边跑、一边喊”,这些动作,表达了我想见滹沱河的急迫的心情.

写狗的情态,写河水的声音,写人们的呼喊声,都烘托了滹沱河发大水时的气势.

写祖母拦阻我,姐姐寻找我,既写出了滹沱河发大水时,人们惶恐不安的心态;同时,突出了我的脾性“说来就来,谁也说不清楚,怕自己也说不清楚”,确实像滹沱河一样,拦阻不住.

接着写滹沱河狂吼飞奔的气势.写“我”伸手想去摸滹沱河河水,是流露出自己对滹沱河的亲切感情.

之后又写了“我”见到滹沱河的感受.

最后写几天后大水消退,“我”又一次去看望这与自己已经难舍难分的滹沱河.

第四部分(第18段)抒发自己与滹沱河难舍难分的依恋的感情.

虽然滹沱河那么伟大,我那么渺小,但是“我”觉得自己与有滹沱河相似的性格而感到自豪.

周秋x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2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作品《茉莉花》教学设计的主导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与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民歌《茉莉花》中表现的场景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二、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阶段苏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曲子精美绝伦, 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质朴的情感。从歌词的内容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纯洁的少女对洁白无瑕的茉莉花的爱慕与眷恋之情, 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 是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好素材。

三、教学策略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 播放《茉莉花》视频与音频, 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独特的风貌,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在课堂上有表情地教演歌曲《茉莉花》, 师生共同鉴赏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演唱风格与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乐曲, 让学生欣赏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随着心理发展水平的发展, 初中学生的内心体验能力与感受能力在逐渐地增强。像《茉莉花》这样的优秀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 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开展教学更能给学生视觉与听觉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了解民歌的特点, 通过《茉莉花》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江苏民歌具有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演唱形式的《茉莉花》作品的欣赏与学唱活动, 感受民歌特点, 然后通过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茉莉花》这首乐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演唱、欣赏民歌《茉莉花》, 引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深厚情感。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演唱、欣赏《茉莉花》, 感受《茉莉花》具有的风格。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地域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风格特点的理解, 以及如何感受民歌所具有的生命力。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情境一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江南水乡, 感受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生活。 (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画面, 学生认真地观看。)

师:大家能说说大屏幕中美丽的花叫什么名字吗?

你们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交流)

情境二师:你对这个画面有什么印象?这个背景音乐你听过吗?你能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吗? (茉莉花) 今天, 老师与你们一起学唱我们江苏人的民歌———《茉莉花》。

(设计理念: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了解这首曲子, 通过情境导入, 唤醒学生曾经的记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学唱歌曲

1.听视频范唱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 下面思考两个问题:1这首歌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柔美、抒情、欢畅、明快

2.学唱歌曲

(1) 学生试唱 (教师钢琴伴奏) 。

(2) 找出难唱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

(3) 跟着钢琴伴奏一起唱曲谱。

3.学唱歌曲

(1) 教师伴奏学生自学跟唱。

(2) 跟琴唱全曲。

教师点拨:要把这首歌曲唱好, 就必须把握好速度、力度。

(教师钢琴伴奏, 学生跟着学唱)

4.体验唱法 (教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曲)

(1) 教师领唱, 师生齐唱。

(2) 师:大家感觉哪种演唱形式比较难?你喜欢哪一种演唱形式?敢不敢挑战最难的演唱形式?

(尝试最难演唱的形式, 全体学生跟着伴奏学唱)

(设计理念:在学唱实践中尝试不同形式与风格的演唱,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拓展练习

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光, 把民歌与地方文化结合到一起 (学生观赏)

1.教师质疑:通过对江南风光与风土人情的欣赏, 你能说说江南的风土人情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师:江南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之地, 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富有灵性的生命。江南女子最明显的特征是阴柔与细腻。《茉莉花》这首乐曲就发源于清代的江南, 把江南女子的纯情融合在江南小调中。所以, 民歌《茉莉花》明显的具有细腻、清秀、委婉等特点。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不同风格的《茉莉花》乐曲, 有同感乐器演奏的, 也有人演唱的。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接着, 播放不同民族风格的《茉莉花》旋律

(1) 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图兰朵》。

(2)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的中国女孩演唱的《茉莉花》。

(3) 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演奏的《茉莉花》。

(4) 运用萨克斯独奏的《茉莉花》。

(设计理念: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乐器演奏同样旋律的《茉莉花》, 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韵味。尤其是西方音乐运用了我国民歌改编的乐曲, 更体现出西方音乐对中国民歌的融合,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我国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八、总结与反思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3

一、出现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材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难度。与前两章相比,这一章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抽象空洞,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对于化合价的描述就让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概念更不易被学生理解,因为在现用教材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求非常低,学生不能理解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意义,也就不好理解元素概念,再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抓不着看不到,学生甚至怀疑这些微粒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二是化学符号抽象,学生难以用符号表达化学原理。不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就会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不能理解或使用不正确也会影响化学式书写,化学式不能正确书写则会严重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化学计算。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健全,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加上之前两章内容浅显易懂,实验又多又精彩,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浓厚,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学得很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等到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兴趣降低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每年中考化学成绩在十分以下的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章起埋下祸根。

一、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瓶颈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分散重点难点,降低本章难度

在前两章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本章内容,降低本章难度。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和书写上,可以在前面每学习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各有哪几种,元素种类是否一样多,适当介绍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记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有的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有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的区别等等,教师把这些作比较来讲解,可以使学生明辨它们,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

2.化抽象为具体,保持学习兴趣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利用实验室的球棍模型使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利用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等挂图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再利用投影、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48个铜原子的图像、硅原子排列成的世界上最小两个汉字中国。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尽量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上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简单易做,把它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综上可知,第三章造成的瓶颈现象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第一次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一关,我相信学生会走出第三章的阴影,突破瓶颈,走上化学学习的自由之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4

一、学习内容特征的分析

《藕与莼菜》是一篇语言平实、自然、淡雅的文章,作者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然而散文的语言风格是多样的,或华丽、或幽默、或严肃、或朴实,这是每位作家在长期的写作过程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下积累形成的。因而引导学生品味本篇文章的平实的语言中所流露出的思乡之情是本文的重点所在。此外,因为作者是借“藕与莼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乡之情,所以对于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也是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要点之一。

二、学生特点分析:

首先是对于作者本身的了解不足。

其次是因为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对于自己故乡的印象不完整,造成其对故乡情感并不深刻,对于激发其自身的故乡情怀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布置一定的预习作业来唤起学生对于故乡,对于故乡某一事物的记忆

因为单调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往往容易被华丽的语言所吸引,而忽视那些看似平易实则不平的语言,加之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也就不容易把握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三、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对比和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

2、  感受本文平实、淡雅自然的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感受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乡之情。

2、  难点:学习对比和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方法: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晋代张翰在洛阳做官,当秋风乍起时,想念起南方故乡的莼菜鲈鱼之美来,于是慨然辞官,千里迢迢奔回故乡。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时,一块小玛德兰点心,勾起了他对童年往事的记忆。食物不仅仅是一个人生理的需要,还带给人精神的享受。也许是那一串田间烤出的焦香玉米,也许是那金黄香糯的米糕。但无论是什么,无论你身在何处哪怕只是闻到那熟悉的味道,都会想起故乡。

终身难忘的美食,不仅在于味觉感官的刺激,更在于这种滋味中沉淀了悠长的情思。薄片的雪藕,嫩绿的莼菜,在作者心里,触发的是无尽的乡思。

(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朴素、平实、淡雅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之情。

1、作者简介

2、检察字词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圈划并品味文中描写故乡和这里的“藕与莼菜”的句子。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1)首先分组朗读,组织学生对描写藕与莼菜的句子进行圈划。

(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给读者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故乡新秋图?(板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回答要点:四个方面加以描写--勤劳、质朴、健康的男女藕农;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产藕的池塘和城外弯弯曲曲的小河;纯朴的买卖交易。

(可以从“男的紫赤的臂膊”、“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红衣衫的小姑娘”、“白头发的老公公”,他们挑着拣着玉色的藕等等方面看到一幅生动的故乡新秋图,这些语言质朴却很贴切,不仅写出了作者对于故乡的藕的怀念,也写出了他对故乡人的怀恋之情。)

(3)故乡的莼菜又有什么特点?(具体板书)

“几乎天天吃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嫩绿的颜色和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令人心醉”、“是太湖里捞出来的”、“能日餐一碗”

(三)激疑探究、讨论交流:

1、组织学生在质疑中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思考:这里的藕与莼菜与家乡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缘由让作者能细腻地将两者区别开来?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两地不同的藕与莼菜的特点;作者对于故乡的藕与莼菜的印象太过深刻,使之虽长久没有吃过故乡的藕与莼菜,却还能记住那难忘的味道,不仅仅是新鲜的缘故,更在于藕与莼菜连起了自己与故乡。体会文章中对比的手法来凸显作者对于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3、作者难道只怀念故乡的藕与莼菜么?

细品最后第两节,抓住关键词句:

“因为在故乡有所恋……怀念起故乡来了” “牵系”、“家人”、 “故乡”

藕与莼菜是联系起自己和家的纽带,真正的家在故乡,因此怀念故乡。藕与莼菜虽然寡淡,却是故乡生活的味道。

(四)小结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根”的意识,使作者对于故乡从内心有着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愫。而藕与莼菜似乎就是那连接叶和根间的树干,将作者和家人、故乡联系了起来。

(五)板书

藕与莼菜

故乡新秋图:藕农、(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产藕的池塘和城外弯弯曲曲的小河、(纯朴的)买卖交易

故乡的藕  洁白、甘美、鲜嫩   对       故乡的莼菜 天天吃、令人心醉、满仓盛满莼菜

这里的藕   瘦    涩    少    比       这里的莼菜 难得吃上 用瓶子装

所牵系:不仅仅是藕与莼菜,是对故乡的人的怀念和故乡的热爱(主旨)

(睹物思乡--借物抒情)

侯晓旭

沪教版七年级松鼠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来突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船长处惊不乱,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2难点:通过人物描写来突显人物性格

三、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三单元《为生命喝彩》中的一篇,主要显示出一个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此文的故事脉络清晰,船长的形象鲜明。船长的这种人物形象,正是通过人物的描写展现出来的,尤其是文中那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让同学们明白,在写作的过程中,人物描写除了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之外,还要符合人物的处境,故事的情节。

(2)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是刚刚上初中的.六年级的孩子,对于他们,“生命的重量”显然无法真正的了解透彻。而且,根据他们日常的写作发现,人物的描写是他们相对而言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我想以此为突破口,让同学们能积累一些语言材料,培养学习习惯,探求一些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四、课前准备:

做好预习工作,解决好生字以及它们的读音,能读熟文章。

五、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

1提问导入

2感知课文

思维拓展

布置作业1什么是自制力?什么情况下最需要自制力?紧急的情况下需要怎样的自制力?

2阅读完这篇小说,哪一部分最吸引你?(引出高潮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集中描写哈尔威的部分――对话。

3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语气和情感(初步体验高潮部分急迫紧张的形势)

4进行改写:为哈尔威船长和船员添加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

1提出突破口讨论:天骄了神态动作的人物对话描写是否比原文效果好?(在与教师、文本、作者、学生思想交流的碰撞中,体会小说情节的作用和人物形象塑造的魅力

2提出总结,让学生明白加不加神态,动作的描写不仅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考虑到具体的语言环境,故事的情节等

1写一篇150字的文章,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突出父母与自己的不同性格,当时的处境。

《家长会之后》1自己控制自己的力量叫自制力;在危急,危险的时候最需要;冷静,理智,镇定自若。

2(小组交流)哈尔威的这种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品质最吸引人。集中体现的是17―34的对话部分。

3小组交流展示,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4学生根据文章,发散思维,添加恰当的动作和神态描写

1争论激烈,各执己见。提出加与不加的理由。

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J短促、有力、快、急(情势危急)

对话――不加

沪教版七年级英语知识点 篇6

其结构为be的现在式(am, is, are)+ 现在分词(V-ing)。

否定形式在be后面加not,疑问式将be动词提前

2.动词-ing形式的构成:

一般情况+ing;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去e加ing;重读闭音节结尾,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双写辅音字母再加ing

3.go to the movies

4.join sb for sth与某人一起做某事

join us for dinner

5.live with sb

live in+地点

6.other,another与the other

Other “其他的,另外的”,后接名词复数,有时other+n复数=others

Another “又一(个),另一(个)”,泛指总数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中的任意一个,后接名词单数。

The other“(两者中的)另一个”,常与one连用,“one…the other…”表示“一个…,另一个…”

7.talk on the phone

8.wish to do sth

9.Here is+ n单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我》教案设计 篇7

课前:自我介绍。我姓谭,至于我的名字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猜出来了。(出生的故事:姗姗来迟)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呀,谁来介绍一下?今天这节课就让大家用文字来介绍自己的故事。

一、导入

今天这节作文课的题目是《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外貌、特点,比如说女汉子、爱好、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是不是全都要写到文章里去呢?关键要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我。

要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就是自己的特点。

二、写作指导

1、老师朗读四年级学生的一篇范文。

这段作者写的是自己的`什么特点呀?想象力丰富。

这部分作者又写了自己什么特点呢?她的爱好,她会干吗?写校园小说。

2、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们瞧,这是谭老师以前的学生写的,开火车读(我是个胖墩、我有一对小酒窝、我的性子急、我是一个开心果……)

外貌、性格、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也可以写其他的方面,你有什么和不一样的地方,写下来,每个同学写两个,每个都用一个小短句来写。

3、交流。

4、刚才听了这三位同学的特点,再仔细看看你写的,划掉一个,保留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

5、找八个同学汇报交流你保留的那一个。

6、你那与别人不一样的特点,一定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经历或者感受。

出示例文:一个学生根据自己调皮的特点写出的小短文《我》,指名读。

围绕着他的调皮,他有没有写得不清楚的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例文里面的一些问题,并讨论怎么来写(把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写具体)。

7、出示修改后的作文《我》,指名读。

这个事例经小作者的一修改,把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都写清楚了。

三、屏幕出示要求,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要求:1、围绕特点,用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150字左右。

四、请两名同学上台展示,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哪些地方特别能突出她贪吃的特点?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能把你心里的想法写进去是不是更好了?

2、第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我们先评这部分的内容,有没有写出她的恐高?哪些地方写出了她的恐高,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

五、看着板书总结写法,布置作业。

回家后再写自己的一个特点,跟今天写的连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就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

(四)总结,布置回家作业

板书设计:

(不一样) 做

特点―――经历(感受) 想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8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名轲,战国邹人。世称“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托:托付。

妻子:妻子、儿女。之:到„„去。

比:等到。

冻:冷,这里指使„„受冻。

馁něi:饥饿,这里指使„„挨饿。反:同“返”,回来。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弃:放弃。

已:止,这里指罢免。顾:环顾。

《公输》

节选自《墨子·公输》。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与儒家在当时为“显学”。《墨子》是墨家的经典著作。墨子的主要思想是“非攻”、“兼爱”、“尚贤”等。为wâi:替。

云梯之.械:这样的。以:用来。

闻:听说。起:起身,出发。

至:到达。

命:教导,告诫。

焉为: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借:凭借,依靠。

请:在此为敬辞,意思是“请让我”。义:崇尚仁义。

固:本来,从来。再:第二次。

说:说话。

为wãi:做,制造。

何罪之有:宾语前置,“有何罪”。有余于.地:在。

争:争夺。智:明智,聪明。

知:明白。

争:争辩。

得:达到目的。

强:坚强,刚强。

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道理。服:被说服。

《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或者“春秋左氏传”。“三体”:史传文的三种体例,即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的代表有《春秋》、《左传》;国别体例如《战国策》、《国语》;纪传体由司马迁独创,包括《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皆为此体例。“三传”——“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伐:征伐。

将:将要。

其:代词,代指曹刿。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1:谋议;

谋2:谋虑。

间jiàn:参与。

鄙:浅陋,无知。何以战:宾语前置,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专:独自专有。

必以.

分人:以:把。徧biàn: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指猪、牛、羊等。

从1:顺从。

从2:跟随。

加:虚报夸大。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fú:信任。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虽:即使。

必以.

情:按照。忠:尽本职。

属:类。可:可以。

以:凭借。乘:骑,坐。

鼓:击鼓进军。败绩:大败。

驰:追逐。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既克:已经战胜。

故:缘故。作:振作。

再:第二次。衰:衰退。

盈:充满。故:所以,因此。

测:推测。伏:埋伏。

靡mǐ:倒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该书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讽:动词,讽喻。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名词,批评意见。

修:长。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朝(zhāo):白天。

服:穿戴。

窥:看。

及:比得上。

复:又。孰与:“孰与”连用表示比较。意思是与„„相比,谁更„„

自信:相信自己。

旦日:明日,第二天。孰:谁,什么。

若:如。明日:第二天。

孰:通“熟”,仔细。如:比得上。

寝:睡。

美:赞美。

私:偏爱。

于:对。

见:拜见。诚知:确实知道。

以:认为。于:比。

方:方圆。左右: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

蔽:指受蒙蔽。

善:应答之辞,表示同意。面刺:当面批评。

过:过失,过错。受:通“授”,给予,付予。

谏:进谏。

谤bàng讥:指责、议论。

市朝cháo: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使„„听说。

进:进献。

若:像。

间jiàn:间或,偶尔,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

闻:听说。朝cháo:朝拜。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9

(第七册)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积累前后字能互相颠倒的词语,并了解在不同语境里读法不同、意思不同的规则。

2、阅读短文,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出问题,并领会句子的含义,学会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完整,也能正确选择。

3、收集生活中有关自己成长的故事,体会“生命如同故事”这句话的内涵,了解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熟记有关生命与健康的名人名言。

4、学会用钢笔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完整,能正确选择下半句。

2、阅读短文,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3、根据短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领会句子的含义,说出自己的感悟。

[课前准备]

1、收集生活中有关自己成长的各种资料(包括故事、照片、物品等)。

2、搜集有关生命与健康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辨析多音字

1、出示句子,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从带点字中发现了什么。(1)指名学生读句,交流。

(2)归纳: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这四组多音字一个读音表示动作,另一个读音表示一样物品。

2、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多音字,看哪一组写得多。(1)小组交流,优胜者插一面红旗。

二、积累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2、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前后颠倒的词语。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欢喜——喜欢;和平——平和;落下——下落;

科学——学科;积累——累积;风暴——暴风; „„

„„

3、师:汉语中有一些组成词语的字一模一样,但颠倒一下顺序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仔细观察左右两组,词语颠倒后有什么变化。例:讲演——演讲

算盘——盘算

觉察——察觉

树种——种树 代替——替代

故事——事故 登攀——攀登

愿意——意愿 „„

„„

4、小组读词,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小结归纳:词语颠倒后有的意思是相近的,有的完全成为另外一个新词,要适切运用。

三、在最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审题。选择的句子能使前后半句话正确、完整地表达。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选择?

4、师小结:两个分句之间是总分关系,后半句是把前半句的意思写具体。因此要细细品位后半句的意思,能不能准确地将前半句说完整。

5、拓展练习:把句子补充完整。

(1)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2)马上就要公布比赛成绩了,我紧张得

。(3)美妙的乐曲响起,观众们。

指名学生交流。

四、读短文,完成练习

1、默读短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学生读短文。交流:有什么问题?

3、师: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选择题,短文重点要告诉我们什么呢?(1)出示选择题,学生口头回答。

(2)齐读:雪花虽然寒冷,但有一颗包容别人,知道温暖的心。

4、短文哪些句子写出了雪花有一颗包容别人,知道温暖的心?(1)交流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2)小结:雪花的洁白、晶莹、无暇能掩盖世界上一切邪恶和污秽,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5、理解句子:雪花,你总是在一切上面的,你总是最洁白的。谁损害你,把你弄脏了,你就溶化了,流着眼泪走开了。

指名学生交流。

6、刚才提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小组内讨论交流。

7、有感情朗读短文。

五、语言实践活动

1、将事先收集的自己成长中的各种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派代表到讲台上交流。

3、评选出心目中最感动的故事(照片、物品等)。

六、熟记名言

师:父母给予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我们应该怎样去珍惜它们呢?

1、出示名言,学生自由读。

例:世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裳能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丽。

——蒙 田

可以告诉学生: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健康更重要,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是最美丽的。

2、指名读,说说你对名言的理解或给自己的启示。

3、你还积累过哪些关于生命或健康的名言?

4、读读、背背。

七、练习用钢笔字抄句子

1、学习正确的抄写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位置。段前空两格,换行后顶格写。标点符号占一格。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0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8个生字;学习新部首“反犬旁”,会描写“猪、今、认、关”,并积累7个词语。

2、能借助拼音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能体会小猪、乌龟、象在问路情境中的不同感受,并读好句子。

4、通过学习课文,理解不能光凭外表大小来称呼对方、判断年龄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文中小猪、乌龟、象的不同感受和心情,从而悟出不能光凭外表大小来称呼对方、判断年龄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小动物,它是——小猪。媒体出示小猪图。

2、学习生字:猪(1)(2)(3)认识部首“反犬旁”。

说说带有反犬旁的字,知道大部分反犬旁的字和动物有关。指导书写:“猪” ①媒体出示:猪

②引导学生观察“反犬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反犬旁”的笔顺。③学生描摹,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在写字的时候要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姿势,所以我用朗朗上口的写字歌提醒学生要写字了应该怎么坐。写字歌:小朋友,写字啦!身坐正,肩放平,一尺一拳一寸记在心。)

3、师述:一天,小猪要到小兔家去玩,走到十字路口却迷了路,他只能向别人问路。(说明:媒体出示:十字路口,帮助学生形象感知。)(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2)学习生字:迷

迷:区分形近字。媒体出示:比一比,再组词:谜()迷()

4、过渡:迷路的小猪向谁问了路?他是怎么样问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4课。

5、板书课题:

44、小猪问路(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思考:小猪向谁问路?

2、指名交流,媒体出示:乌龟、象

3、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求:把预习时已经圈出的生字多读两遍。

4、小组合作,自学字词。

媒体出示:今、爷、认、知、关、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今、认:读准前鼻音。

爷爷:读好轻声,并复习其他读轻声的称呼。(妹妹、哥哥┅┅)知:读准翘舌音。(开火车读)关:注意三拼音(分组拼读)急:复习心字底,与心情有关系。(2)小组合作,巧记生字、词语。

(说明:为了避免小组合作留于形式,我给每组发了一张小卡片,卡片上罗列着每个字的侧重点,比如:“今”让学生选选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关”的音节上划三段线提醒学生是三拼音。让学生通过合作比较这样的实际操作更好地记住这些生字。)

三、研读课文

1、师:小猪又是怎样问路的?请大家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反馈,指导读句。

(1)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①小河里爬出一只乌龟。小猪大声问:“乌龟弟弟,到蘑菇村该走哪条路?” ②小猪恭恭敬敬地问:“象爷爷,您认识到蘑菇村去的路吗?”

(2)师:这问路的小猪还挺懂礼貌,叫小个子的为乌龟弟弟,叫大个子的为象爷爷,你能模仿着小猪的样子,来读读他的话吗?选择一句试一试。

(3)指名读、小组读。(注意读出“大声”、“ 恭恭敬敬”的语气,媒体在这两个词语下加点。)

3、师:听了小猪的话,乌龟和象又是如何回答他的呢?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有关句子。

(1)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①“你叫我弟弟?”乌龟很不高兴,“我今年98岁了,比你爷爷年纪还大呢!” ②“哈哈!”象笑着说,“我还不满1岁呢,怎么叫我爷爷呢!”(2)引导思考:小猪这样称呼乌龟和象,对吗?(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不能光看乌龟的个子小,就称他为弟弟。不能光看象的个子大,就称他为爷爷。

(4)指导朗读:如果你是乌龟或象,听到小猪这样称呼你,你会怎么样?谁能试着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读出乌龟心里觉得不高兴,象心里觉得可笑的语气,媒体在“很不高兴”、“笑着说”下面加点。)

4、与好朋友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组对话读一读。

5、教师引读第6小节,解决问题:小猪问到路了吗?

四、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新词——游戏:“和猪宝宝交朋友” 媒体出示:

小猪 大象 弟弟 高兴 迷路 爷爷 站起来 关心 十字路口 着急 知道 今年

五、拓展练习

1、课后拓展

(1)师:那么小猪该怎么问路呢?小朋友你能帮助他吗?(2)小组讨论:小猪究竟该怎么问路?

(3)交流反馈:小组合作,进行表演。(戴上头饰)(3)教师小结:对于不同的动物,不能光凭外形的大小来称呼对方。

2、作业(1)熟读课文。

(2)续编“小猪问路”的故事。(可以选做)

附: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1

Hello, everyone! It’s my great pleasure to have this chance to share my lesson with you. Today I feel extremely happy,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present myself in face of so many respectable experts.

I think after finishing my lesson, I have two big parts to illustrate, they are the successful parts and the unsuccessful ones.

About the successful parts :

First, during the whole class, I think my dear students have great interests in learning the knowledge. For examp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say the opposite adjective words and do the actions by following the music, they are active and have high energy to attend my class, we are so happy to get closed by this way. And I also designed some riddles they like to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class. For example: (It is big and grey. It has a big mouth. It likes to stay in the water. What is it?) The multi-media made students interested further in learning. During the whole class, the students were active all the time. They learned new knowledge in games, which made them feel that English learning can also be interesting. Because time is limited here, so I don’t want to list all such activities out again, but I think you have found them in my class.

Secondly, through this lesson, I think my dear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the English knowledge,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in the textbook, but also learn more knowledge about our daily life. As we know, to be a good teacher, you should have many different teaching aims: bu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is to extend the students original knowledge. For example, in this lesson, I design these questions for the students to answer: (Where do camels live? How many days can camels live without food and water? Feet are bigger in the afternoon than they are in the morning. People are shorter when they are old. People grow faster when they sleep.)These questions are closed related to our life. By this way, the students learn more knowledge about the life they are very familiar with, so they can have self-confidence and interests in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future, I think.

Thirdly, during the whole lesson, I think more than 90% of my students can answer my questions and make dialogues loudly and clearly. They put up their hands constantly and spoke actively. That means one of purpose I design my lesson is to fit for most of my chilldren. They improved themselves in vocabulary, sentence patterns and text.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class, I asked my students to present themselves and expressed their hopes by putting up their hope cards on the blessing-trees. I designed this activity to improve their self-confidence and their feeling of success. Now you see, I want to develop not only the children’s speaking skill, but also their many kinds of abilities. Such as imagination, creation, sense of humor and so on..

Of course, there must be several disadvantages in my teaching. For example, I know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tudents and me were not deep enough. I also need to improve my ability to respond to students in many fields. But I know if I teach by my heart, I can feel the richness and happiness in teaching even if I it’s not perfect.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2

首先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其次用助人为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帮助别人的良好美德渗透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再

次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在主题图中让学生发现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所以本课我所用实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了学习数

【滹沱河和我 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爱护滹沱河三年级作文07-25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07-14

上一篇:教师停课不停学网课工作总结下一篇:体温检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