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2024-07-03

学校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精选13篇)

学校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篇1

学校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夏秋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除了胃肠炎等常见疾病以外,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细菌性痢疾,甲肝,乙型脑炎,手足口病等也会发病,如不能及时干预和控制,还会造成暴发流行。学校学生人数多而且集中是传染病好发场所,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进步,学校需大力加强对夏秋季传染病的防治。

一、夏秋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

一般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1、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及其传播途径

每到夏秋季腹泻的病人显著增多。腹泻的病因很多,如消化不良、急性血吸虫病、毒蘑菇中毒,甚至服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引起腹泻。夏秋季天气炎热,病菌容易孽生繁殖,加上苍蝇、蟑螂之类害虫活动频繁,也容易传染肠道疾病。所以在夏秋季腹泻中以急性肠道感染最为多见。1.1常见的夏秋季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的症状。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阿米巴痢疾 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病毒性肠炎 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1.2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2、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夏秋季是流感、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脑、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流感

主要症状:症状是起病很急,除了很明显的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外,还伴有剧烈的头痛,幼儿怕冷、发热、咽喉痛、全身酸痛无力、眼结膜充血。有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有的以肺炎症状为主,发病1-2天后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部分患儿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如嗜睡、抽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幼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还会引发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腮腺炎

主要症状:发病急,同时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腮腺炎最大的特点是口腔周围的6个唾液腺肿大。腮腺 2 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边缘不清楚。张口或者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疼痛,尤其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会加剧,肿胀会在4-5天消退。

麻疹

主要症状: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孩子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孩子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风疹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

3.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夏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二、夏秋季各类疾病的防治措施

1、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1.1 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从事餐饮业、教师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

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应经煮沸后丢弃,不可用来喂饲家畜。

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患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

管好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1.2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由于可能感染上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肠道传染病,因此,第一次就诊时应选择肠道门诊就诊;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不能到处乱跑,以免呕吐物或排 4 泄物污染环境。

发现周围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建议其到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以便做好疫点消毒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讲,让学生切实了解呼吸道疾病、结核病、肠道疾病等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2、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要做到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经常做好空调冷却器(塔)、热水管道、淋浴喷头的保洁;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受凉;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减少集会。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减少室内外温差。

要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要多喝温开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湿润。膳食要合理,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要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防止身体过度疲劳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3、虫媒传染病预防措施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特别是到两种疾病高发地区旅游或公干的,更应注意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

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

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三.学校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策略

根据夏秋季各种传染病的易发性和顽固性的特点,要以从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入手、防教结合,深入开展夏秋季传染病预防工作。

1、加强宣传

为做好夏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黑板报,广播等对师生进行传染病预防和个人卫生知识的教育。

可以通过晨会、班会、宣传册、板报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师生夏秋季传染病预防宣传;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不要疲劳过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常通风,勤洗手,勤晒被子,注意饮食卫生;联合防疫站做好疫苗接种工作;要求各班对于夏秋季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通过以上预防宣传措施,提高全校师生的预防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科学预防夏秋季各种传染病,为确保师生健康、教育教学的正常有序提供保障。

2、严格落实卫生安全各项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工作,切实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控制措施,及早发现传染病,发现疑似或患病学生应立即实施观察、隔离和消毒,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各班发现传染病疫情后,要立即向校医和学校报告。

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传染病。教室要保持通风换气,空气清洁,积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体检。

加强传染性疾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对学校卫生、食品卫生、学生的个人卫生、饮水饮食卫生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学校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篇2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导致个体发病, 并可在群体中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形成传播和流行的疾病。

2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

呼吸道传播;肠道传播;血源性传播;垂直传播;接触性传播。

3 传染病的预防

3.1 平时的措施

3.1.1 各学校应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组织机构:

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指定专 (兼) 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 并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和登记本;学校设立卫生室, 并配备相应的器材和应急药品。

3.1.2 学校的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一旦在校内发

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 要指导学生立即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 同时要立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1.3 学校要建立晨检、缺课原因调查制度, 要及时掌握因病缺课学生的情况,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 应及时报告。

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并在传染期内的学生不得到校上课。因病请假的学生, 复课时要查验医院康复证明。

3.1.4 要严格执行小学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

小学每年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对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 对流动人口及外地儿童要进行重点查验, 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3.1.5 要结合学校的健康教育, 针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传, 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学校要保证教室符合卫生要求, 班级人数合理, 冬春季要增加教室及学生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 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1.6 有校办医院和卫生室的学校要建立消毒及隔离制度,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3.1.7 要加强对校内食堂及学生饮用水源的管理, 保证各种食品、饮

用水符合卫生要求, 食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 有自备水井的学校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 要按要求进行水质消毒及处理, 保证供水安全。

3.1.8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主要是做好校园内的环境卫生, 包括消灭四害 (老鼠、臭虫、苍蝇、蚊子) 以及蟑螂等有害昆虫;

对饮食、水源、粪便加强管理或无害化处理;不随便倒垃圾, 不随便堆放垃圾, 并对垃圾及时处理。

3.1.9 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校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卫生防病知识

宣传教育, 同时要协助卫生部门开展在校学生的计划免疫年龄组接种以及其他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接种工作。

3.2 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3.2.1 早发现:

强化晨检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 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 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

3.2.2 早报告:

有关科室的医师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3.2.3 早诊断:协助卫生部门采样、调查, 使之能尽快做出诊断

3.2.4 早隔离: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2.5 早治疗: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 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 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

同时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疾病监测、疾病流行因素的调查及疫情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在监测方面, 要向卫生部门提供本学校的人口资料、发病资料;通过晨检等各项措施, 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 做好疫情登记等工作。在卫生部门进行疾病流行因素调查时, 向卫生部门反应各种可疑线索, 提供卫生部门需要的各种资料, 协助采集各种可疑样品。

3.3 在疫情控制方面, 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3.3.1 协助对病人的隔离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或医学观察, 根据需要提供名单或提供场所;

3.3.2 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 做好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工作;

3.3.3 协助在易感人群中开展应急预防接种;

3.3.4 开展应急的健康教育, 要告诉学生该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等, 同时要注意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恐惧心理。

4 关于新发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 的预防工作

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 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 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 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 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损伤, 导致死亡。

5 个人防护措施

5.1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等) 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5.2 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5.3 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 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5.4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5.5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5.6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5.7 预防可采用中医药方:防甲型H1N1流感凉茶药方。

5.8 疾控中心建议, 出现染病症状后, 最好在48小时内服用流感病

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 这样可以使病情减轻、更快康复, 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童若雷, 周沭仁.金华市1416所学校食品卫生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2]张颖, 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3]陈武, 欧剑鸣, 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4]陆朝国, 高岚, 李学等.贵阳市学校及托幼 (园) 所传染病防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5]韩建康, 金玫华, 沈建勇等.湖州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现状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1990.

[7]卫生部, 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2006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管理与预防 篇3

一、传染病概述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 传染病: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生物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构成的。传染病如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能迅速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2. 传染病发生有三个因素:病原体、环境和人体。即必须有生物性病原体,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和相继使一群人发生相同的病。

(二)传染病种类

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三)传染病报告方式

学校时有散发传染病发生,报告程序是:散发病例通知到医院就医 。确诊是传染病→隔离治疗→进行环境消毒→保护周围易感人群→加强晨、午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无新发病例而隔离期满→愈后持医院证明返校→如有新病例做到隔离→消毒同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二、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 (2)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3)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4)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 (5)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

三、学校传染病的管理

(一)经常性的预防和流行时的措施

做好学生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工作,增强对传染病的免疫力。防止“病从口入”,教室加强通风换气。打扫卫生以湿性扫除,防止呼吸道传染病。

(二)加强疫情报告、疫点的消毒

1. 加强疫情报告,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执行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2. 疫点的消毒

学校发现传染病人后,除及时将病人隔离治疗外,还应及时地对病人居住的宿舍和学习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消毒持续时间应以一周左右,没有发现新病人为标准。

四、怎样预防传染病

下面以水痘为例,谈谈我校在预防水痘方面的做法。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集体儿童为易感人群,幼儿园、小学等容易发生局部流行。

主要预防措施: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利用板报向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

学校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篇4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秋季流行性疾病的预防。

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气温变化比较大,冷热失常。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

目前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因其传染性强,常在托幼机构、学校、医院、养老院、工厂等人群聚集场所出现聚集性病例。麻城市疾控中心提醒公众近期应关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有呕吐或腹泻症状者,切勿带病上学或上班,并应及时就医;确诊患者不应加工处理食物或作陪,避免污染食物或传染病人。

一、认识诺如

诺如病毒感染,俗称肠胃流感,肠胃炎,以及学校多见的食物中毒。具有发病急,传染快,范围广特点,常引起集体爆发。感染的对象有成人,也有儿童。若感染了诺如病毒,48 小时内,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因腹泻脱水致死。儿童发病以呕吐为主,还会表现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成人则以腹泻为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

二、诺如六征

诺如病毒有六个特性。

1 、变异速度快。每隔2-3 年即可出现能引起全球流行的新变异株。以前感染过诺如病毒而获得的抗体,对再次感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所以无法形成长期免疫力,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2 、生存能力强。0 ℃‐60 ℃均可生存,所以冬天也能发作,且能耐受pH 值2.7 的酸性环境,胃酸也奈何不了它。酒精和免冲洗的洗手液对它没有效果。

3 、感染途径广。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中的气溶胶、粉尘等传播,牡蛎等贝类食品和生鲜果蔬容易被污染。

4 、致病力度大。最少只需18 个病毒粒子即可致病。

5 、排毒周期长。病人发病前至康复后2 周,均可在粪便中检测到诺如病毒,但是患病期和康复后的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尽管如此,诺如病毒却并不难对付。

三、防病关键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熟透的食物,避免接触病患及其物品。

2 、多喝水,大量的水可以把病毒从身体中带走,防止脱水症。

3 、开窗通风,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久留。

4 、在诺如病毒高发的季节,体弱者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5 、平时积极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6 、班上发现疑似病患者要及时送医,短时间内出现多名相似症状的病例要及时向学校德育处报告。

四、诺如易治

小学生秋季传染病预防演讲稿 篇5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内容是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大家都知道,秋季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对小学生来说,秋季容易患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脑,麻疹等。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2.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3.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风疹 :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5.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同学们也不要过于担心,害怕,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做到下面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在平时学习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打球等,只有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2、我们的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3、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4、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不能偏食,平时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里的生活用品、衣服、被子(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

8、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为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9、对卫生防疫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我们一定要按时去接种。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卫生防疫部门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接种以后,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大家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一定会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我们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采访环节:

主持人:现在联系前方小记者*** 小记者:主持人你好,我是小记者***,我现在采访的是*年级*班学生,这位同学你好,你叫什么名字?通过我们的演讲你都知道了哪些秋季传染病?他们有什么症状?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你准备如何预防秋季传染病?

学校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篇6

文件 郑州市教育局

郑卫疾控〔2011〕60号

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秋季学校(托幼机构)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教育局(教体局),市疾控中心,市健康教育所,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市属事业及社会力量办各学校、幼儿园,市属各高校:

近期,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陆续迎来秋季入学高峰,为进一步减少麻疹、感染性腹泻等学生常见传染病的发生,2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卫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要经常深入学校,为学校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学生常见病防治、健康教育等技术支持,定期组织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要认真指导辖区内学校(托幼机构)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减少传染病病例迟报、误报现象发生。近期,各县(市、区)疾控机构重点要配合教育部门、学校(托幼机构)做好新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国家一类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和麻疹、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要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关于印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定期做好在岗教师、入校入园学生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等工作,细化、强化每日晨检措施,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郑州市教育局晨检上报系统将于2011年9月1号开启,上报时间为每周五早八点至晚八点。各学校要坚持做好每周五晨检上报和原始上报记录的保存统计工作。

校(园)内发现传染病疫情,要依法向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并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努力将传染病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加强健康教育,广泛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是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各级健康教育机构要利用我市“卫生健康大讲堂”、“万名医护送健康”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开足健康教育课时,配齐健康教育教材,通过同伴教育、自办小报及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文娱活动,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中来,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主题词:卫生

教育

疾病

通知

抄送:市政府,省卫生厅,省教育厅

郑州市卫生局办公室

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篇7

1加强兽医卫生措施

1.1严格门卫制度, 防止病原体传播

鸡场大门口, 生产区门口和各栋鸡舍的门口都应该设立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池、消毒洗手盆, 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建立喷雾消毒室、更衣室、沐浴室。鸡场的大门和生产区大门设立门卫, 严格实行隔离制度和消毒制度;谢绝参观, 不准闲杂人员、车辆、各种动物进场;经允许入场指定位置的车辆、人员, 必须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

1.2严格执行卫生和消毒制度

1.2.1要根据鸡舍条件, 制定鸡舍定期清扫、定期清粪和定期消毒的制度, 要指定专人负责。

1.2.2在鸡场或鸡舍发生传染性强的传染病时, 要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隔离或封锁, 并对鸡的活动场所、粪便, 采用2%~3%火碱或10%~20%热石灰乳随时进行消毒。采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对鸡舍进行喷雾消毒。

1.2.3老鸡舍进鸡前消毒程序:彻底清除鸡舍内一切物品→清扫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以及每个角落→用消毒液喷雾1次→将清洗消毒好的饲养管理用具、工作服、鞋移入鸡舍内→进鸡前4~7 d封闭鸡舍门窗, 采用高锰酸钾21 g/m3, 福尔马林42 mL/m3熏蒸24 h后, 通风2 d, 鸡只经过消毒液喷洒后在进入鸡舍。

1.3把好进鸡关

需要从外地引入种蛋和鸡苗时, 必须对种鸡场疫情、母源抗体状况和马立克氏病免疫, 进行实地考查, 不能从疫情复杂、卫生条件差、种鸡母源抗体水平及马立克氏病免疫接种不合格的种鸡场引进种蛋和鸡苗。

2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确保免疫接种质量

2.1制订或选择最佳免疫程序

制订最佳免疫程序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收到最理想的免疫效果, 以全面提高鸡群抗传染的免疫水平, 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的传染病。

2.2确保免疫接种质量, 避免免疫失败

2.2.1选购合格厂家生产优质的疫苗, 不用过期、失效、保存不当和标签、说明书不全的疫苗。

2.2.2选择最佳的免疫时机。首次免疫过晚鸡体尚未产生免疫力病原已侵入, 如马立克氏病疫苗必须在雏鸡出壳后尽快接种;有些传染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若母源抗体佷高过早首次免疫接种时, 母源抗体会影响免疫效果;2次免疫接种间隔时间过长, 如雏鸡接种新城疫II系苗1个月以后, 鸡体的免疫力已下降到不足以抵抗强毒的感染, 仍迟迟不进行再次免疫;对雏鸡几种活疫苗同时免疫接种, 其中一部分疫苗的免疫效果会受到影响而导致失败。

2.2.3选择正确的免疫方法。饮水免疫中不能使用含氯的自来水或酸碱度过高的水;使用金属饮水器在饮水器内不能有残留的消毒器;疫苗在饮水器内存放时间不能过长 (不能超过半小时) , 以免造成疫苗效力下降。肌肉或皮下注射中稀释后的冻干苗在常温中不能存放的时间过长 (6 h) , 以保证疫苗活性;佐剂灭活苗用前必须摇均;注射剂量要准确。滴鼻、点眼、划痕时疫苗滴速不能过大或速度太快, 疫苗必须进入眼、鼻和划破了的皮肤内。

3药物防治

3.1应用范围

用于预防细菌病和原虫病的发生和蔓延, 采用各种抗生素、磺胺类、抗菌类增效剂和喹诺酮类药物, 预防和早期治疗各类细菌类病和原虫病。

3.2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药物

3.2.1在正确的诊断和检测的基础上, 选择对症或针对某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如果是细菌性疾病可用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防治, 花钱少、效果好。

3.2.2在防治效果近似的情况下选择毒性小, 副作用弱的药物用于防治更安全。在杀灭环境中病原体时应选择消毒效果好, 对人畜无害, 对设备、用具腐蚀性小的消毒剂。

3.2.3在防疫效果、安全性相近似的情况下, 应尽量选择价廉、货源广、便于保存和使用的药物以减少鸡场的开支。

3.2.4按规定的疗程用药。一般情况下, 一个鸡群不能将作用相似的药物同时混用, 更不能将互相有拮抗作用的几种药同时用。选择最适合的投药方式, 确保用规定的稀释液, 稀释后短时间内, 定时、定量地使用, 使药物在每个鸡体内充分发挥作用。

4发生疫情的扑灭措施

对于传染病, 尤其急性烈性传染病, 发现早, 诊断及时准确, 又能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 便可有效地制止传染病的的蔓延。所以养鸡者必须要求饲养人员要经常仔细观察鸡群的活动及健康状况, 若发现有异常表现, 特别有互相传染的嫌疑, 应立即报告兽医或生产管理人员, 相关负责人必须立即赶到现场, 认为有必要时要尽快组织力量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 疑似或确认为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鸡霍乱、及传染性鼻炎等急性支气管病时, 必须立即隔离病鸡, 尽可能缩小病鸡的活动范围, 对病鸡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场地, 都要用2%~3%火碱液进行喷射消毒。污染的垫草、粪便彻底清除, 予以烧毁或堆积发酵。被污染的用具、工作服、鞋, 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场门设立标牌, 禁止人、畜出入。另外, 对被诊断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的病鸡要进行捕杀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 篇8

1.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2)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2.技能目标:(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手段;(2)通过学习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这部分知識是由具体事例抽象出来的规律性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对传染病进行预防的理论依据。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还有两个,即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列举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是本课的两个教学难点。因为本课知识环环相扣,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讨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经历过一些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五、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内质疑、交流等多种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教学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将生活中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解决。

六、教学过程

1.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远动的相关资料和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回忆叙述自己从小到大得过的疾病、症状及是否具有传染病,然后挑选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传染病、哪些病不传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2.展示图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传染病的特点。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组听取学生观点,及时引导。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这一节重点,在课堂上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角色,主要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这三个环节。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两段有关流感和肝炎的资料,然后讨论“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孩子容易患流感?”“为什么要将肝炎患者使用的餐具与家人分开?”让学生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有感性的认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提出问题: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是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哪个环节?组织学生对讨论结果分组表达交流,对易错问题进行辩论。课件展示得出的结论:深埋患有传染病的动物和消毒、灭蝇属于控制传染源;吐痰入盂、生吃瓜果要洗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积极锻炼身体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以上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在传染病流行的过程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之间的关系。

[体会: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位教师都希望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而是“促学”,即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七、布置实践活动内容

调查校园中适于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出治理措施。形成调查报告或“致校长的一封信”。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学)

学校传染病预防方案 篇9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做好学校春季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工作,控制相应疾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疾病监控,防止疫情出现。特制定如下预防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县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有效地防控和应对学校可能发生的各类流行性疾病,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组织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和各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依法管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2、增强对学校卫生、流行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树立“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

三、加强宣传力度

以专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为宣传载体,并通过讲座、上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预防知识;营造浓厚的校园传染病防控氛围。重点向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特别是“肺结核”的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向家长发放预防“肺结核”宣传材料,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教室、微机室、图书馆、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按相关要求进行定期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校园卫生各班划分包干责任到人,按常规一日一次打扫检查;各班卫生情况每周在学校值周板报中反馈。

四、应急状态处理

1、一旦学校内发生流行性疾病,有关当事人必须在发现疾病的第一时间内向校长、教育局、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通报。

2、校长室: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班主任:坚持执行学生晨检午检生病缺课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对于发病学生,班主任每天做到电话随访,了解学生病情,并做好随访记录。

4、对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劝其停课,并及时报告、记录,要求家长送指定医院救治。

5、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实行24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 篇10

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以宣传教育为主。

(一)预防性措施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学校工作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落实措施,内容如下: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应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学校也应积极配合,主动工作。

2.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学校人群相对集中,做好计划免役的宣传教育工作很重要。

3.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防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学校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

(2)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及餐具。

(4)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5)学生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疫情发生后防疫措施:

立即启动传染病应急预案,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一切按照相关规定沉着应对,积极工作。

(三)治疗性预防措施

浅谈高校传染病的预防及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传染病;预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5-0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生源广,人群居住密集,活动范围大等特点,一旦有传染病发生,很容易造成流行及蔓延,因此高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校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地管理模式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来几起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诣在为高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2003年3月非典流行期间,发病1例(教工)者,及时转到定点医院救治,后死亡。医院隔离病房收发烧学生69人,均无肺炎症状,治疗7-10天痊愈出院。管理密切接触者509人,无疫情流行及蔓延。

1.2 2009年甲流期间,医院共收治发烧、流感样病例674人,治愈率100%,密切接触者流调3598人,并实施专人跟踪管理,有效地隔离了传染源,使发病降低到最低限度,

1.3 2012年4月9日—5月20日出现风疹疫情,立即启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共收治患者89例,做到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2 工作方法

2.1 医院建立健全各种传染病制度

设有书记院长参加的传染病防病小组,建立了由医务工作者、各院系书记、铺导员及学生骨干参与的疫情报告网络,制定了周密的管理制度。设有传染病应急预案,疫情报告有专人负责,一旦出现传染病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2对医务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及业务培训

平时注重加强《传染病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法律观念,提高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诊治水平。 实行首疹负责制,工作责任分工明确,传染病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或避免误诊及漏报的发生。

2.3 对学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课,讲座,校园网,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定期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有关知识宣传,提高了大学生传染病的知晓率,增强防范意识,能积极主动的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室内卫生和个人卫生,开窗通风,锻炼身体、接种疫苗等,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重视新生及在校生体检工作,体检中发现传染病马上隔离治疗。

2.4 重视消毒工作

医院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宿舍及教室的消毒,有专职消杀人员,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如冬春季节,和大楼科联合定期对学生宿舍、教室、自习室、图书馆等地进行消毒。当疫情出现时对疫区更加严格消毒,频繁,防止交叉感染 ,有效的减少了疫情的蔓延。

3 结果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医院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了疫情报告网络,通过对传染病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以上3起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稳定了校园秩序,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4 讨论

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注射 篇12

1. I号炭疽芽孢菌苗, 预防家畜炭疽病。

在绵羊、山羊大腿内侧或尾部进行皮下注射, 每只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1年。

2. 羊棱菌四防干粉菌苗, 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痢和肠毒血症。

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溶解稀释至所需倍数, 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l毫升。免疫期为2年。

3. 羊棱菌四防氢氧化铝菌苗, 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痢和肠毒血症。

肌肉注射5毫升。免疫期为1.0~1.5年。

4. 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 预防羊链球菌病。

绵羊、山羊一律皮下注射5毫升。

5. 羔羊大肠杆菌病菌苗, 预防绵羊和山羊的羔羊大肠杆菌病。

3日龄以下的羔羊, 股内侧皮下注射0.5~1.0毫升;3日龄以上的羔羊, 注射2毫升。

6. 冻干布氏杆菌羊型五号菌苗, 预防羊布氏杆菌病。

用生理盐水稀释成每毫升含10亿菌, 每只羊皮下注射1毫升;喷雾免疫时, 如在室内进行, 按每只羊需25亿菌计算, 在室外避风处进行时, 则按每只羊50亿菌计算。

二、疫苗类

1. 绵羊痘弱毒疫菌, 预防羊痘。

用生理盐水稀释到所规定倍数, 绵羊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 山羊每只注射2毫升。

2. 口蹄疫A、D型混合弱毒疫苗, 预防牛、羊口蹄疫病。

对于4~12月龄的羊, 皮下注射0.5毫升, 12月龄以上者, 注射1毫升。

三、类毒素类

破伤风类毒素, 预防家畜破伤风。在羊只受伤、手术前、去势、剪毛、断尾时, 皮下注射l毫升。免疫期为1.0~1.5年。

四、血清类

1. 抗炭疽血清, 紧急情况下用于预防家畜炭疽病。

一般进行皮下注射, 每只羊用16~20毫升。预防有效期10~14天。

2. 破伤风抗毒素, 预防和治疗家畜破伤风。

一般进行皮下注射, 每只羊1 200~3 000单位。免疫有效期2~3个月。

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预防注射前, 应仔细检查所用菌苗的包装。

如发现瓶口不严、破瓶、瓶内有霉、有异物、有摇不散的凝块以及超过保存期时, 都不应使用。

2. 预防注射前, 对被注射羊只逐一进行临床检查, 发

现羊只有病、瘦弱或有当地发生疫病流行时均应暂缓预防注射。

3. 菌苗或疫苗一般不能与相应的血清同时注射, 预防注射前后l周内不应使用抗生素, 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

4. 预防注射一般在春秋两季水草旺盛时进行。

预防羊快疫和肠毒血症时, 应在每年发病前1月注射;以预防羔痢为主时, 应在母羊配种前l~2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注射。

5. 预防注射要无菌操作。

所用器具要预先消毒, 注射部位要涂擦碘酊, 坚持注射1只羊换1枚针头, 以防交叉感染。

6. 空瓶不能随手丢弃。

特别是I号炭疽芽孢菌苗的空瓶不能随意丢, 注射完成后, 注射器、针头、空瓶等须高压消毒 (或煮沸l小时) 。

2015学校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 篇13

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臵工作,减轻或者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病事件的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水平:完善传染病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机制,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传染病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臵。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传染病事件防控知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事件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控制事件发展。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管理组织,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事件的防控与处臵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各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传染病,立即响应,及时准确处臵。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传染病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如下:

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预案制定本校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班级、各环节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传染病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病和自救能力;

4、建立晨午检全日观察和因病缺课制度,与卫生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传染病疫情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转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指挥、调度应急人员和资源配臵,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演习,配备救援物品、器材和装备;

6、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7、对饮用水及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8、及时向乡镇卫生院或县疾病预防中心部门以及县教体局汇报学校的传染病事件发生及处臵情况,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消毒、流行病学调查、紧急救援等工作。

四、学校传染病事件的预防 为预防本校发生各类传染病事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应经常对食堂、饮用水设施、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和巡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包括传染病防控、教学及生活环境、学校公共场所、医务室等,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建立晨午检全日观察和因病缺课制度,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发病情况;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传染病。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控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2、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3、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传染病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传染病事件的内容包括: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等)、伤亡事故、饮用水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传染病事件监测

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可疑传染病人要及时与县疾控中心和各医院建立联系,以便做好防控和救治工作。对各房屋、锅炉、供电、饮水、食堂等各环节进行经常性巡查,及时发现、报告和排除安全隐患。

(二)传染病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传染病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在发生传染病事件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按规定对事件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2、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教体局报告。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学校任何人都有权向学校报告传染病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传染病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4、报告内容与范围:

(1)学校内发生1 例及以上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疑似或确诊病例;1例不明原因发热及肺炎病例要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和县教体局。

(2)一个班级或宿舍发生1例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麻疹、风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病例或5例流感样病例、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时,除由接诊医疗机构进行上报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及时向校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国家传染病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标准要求,向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发生2人及以上受伤及1人及以上死亡事件、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或其他急性中毒病例1例及以上、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或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例及以上;发生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1例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传染病事件等,在对患者进行紧急现场救治的同时,学校领导小组及时向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报告。

六、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和传染病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本校实际,启动相应的传染病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传染病疫情

1、四级应急响应

辖区发生属于一般传染病事件的疫情,校内无疫情时,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③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三级应急响应

辖区发生属于较大传染病事件的疫情,校内无疫情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四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责令其暂时离校到卫生部门规定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对已经入校的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二级应急响应

辖区发生属于重大传染病事件的疫情,校内无疫情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在三、四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学校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暂停上学或上班,责令其暂时离校到卫生部门规定机构进行隔离观察。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暂缓进行。

④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⑥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其他各项防控措施。

4、一级应急响应

辖区发生属于特大传染病事件的疫情,校内无疫情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全体人员不得随意出入。食宿问题由学校统一安排。②对学生进行严密观察,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或发现有可以症状时,及时就医,按卫生部门规定进行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取消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④配合医务室做好对学生隔离观察工作,并做好室内外各项消毒措施。

⑤学校每日向县疾控中心和县教体局上报监测情况。⑥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其他各项防控措施。

5、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卫生部门对本单位作出1例鼠疫、霍乱疑似或诊断病例时,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立即停课,封闭校区,配合卫生部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控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疫情进展,每日上报疫情及工作动态。同时做好其他各项防控措施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后勤保障工作。

②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每日上报疫情及工作动态,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1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教体局批准。同时做好其他各项防控措施及应急物资储备等后勤保障工作。③出现乙、丙类传染病疫情的,要尽快向卫生部门报告,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将患者隔离并转至定点医院传染科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密切观察,每日上报疫情及工作动态,发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对传染病患者活动场所、空气、物品等进行定时消毒;

④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⑤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传染病。

1、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2、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并配合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3、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上一篇:愿无岁月可回头杂文随笔下一篇:双照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