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书的歇后语(通用16篇)
写读书的歇后语 篇1
关于写三国的歇后语
关于写三国的歇后语
诸葛亮: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曹操: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转胎--疑心重
关于张飞和关羽的歇后语
张飞: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 生非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张飞睡觉--不闭眼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张飞讨债--声势凶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写读书的歇后语 篇2
一、写心得
心得, 也叫读后感, 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经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一种形式。可以针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 也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问题、某些观点发表看法。紧扣原文, 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实际写心得, 能使学生练习写作, 提高修养, 对书中的内容和道理理解得更透彻。
二、抄摘要
摘抄式读书笔记, 是抄录原文有关内容的一种方法。就是教学生将书中富有哲理的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论点、结论、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下来, 便于继续钻研或随时查考。必要时, 在摘录后结合所摘录的内容写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三、列提纲
学生阅读时,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逐段分析原文的每一部分要点, 写出各部分的标题和大意。这有助于学生分清层次, 抓住中心, 记住要点。我引导他们借鉴文章和书前的内容提要和内容梗概练习, 在训练中使他们逐步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四、记日记
这种形式易把一点一滴的读书体会记下来。如果学生每天能结合读书, 养成记日记的良好习惯, 会慢慢地积累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五、下批语
就是教学生在原文顶端、原文后面、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或者文章的佳妙处、精辟处, 加上眉批、尾批、旁批、旁点、旁圈等。这有助于培养言简意赅的好文风。
六、画符号
写读书的故事 篇3
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谈你读书的体会。
【习作指导】
老师:国画大师李苦禅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读书,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孩子们,你喜欢读书吗?
毛豆:我喜欢读书。可以这样说,我是在好书的陪伴中成长起来的。
小丫:我也爱读书,在读书中我学会了怎样学习,怎样做人。
老师: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啊,读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受益无穷。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故事吧!跟大家说说,在过去的读书生活中,你都经历了哪些故事。
毛豆:我有许多读书故事。比如说我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看会儿书,只要不看书,我就睡不着觉。
小丫:小时候,我并不爱读书,可是有一天,妈妈给我买回一本《安徒生童话》,书中那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渐渐地爱上了读书。如今,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老师:你们的读书故事真有趣!把它们写下来跟大家分享,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怎样把读书的故事写下来呢?
毛豆:写读书的故事,首先要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如《窃读记》一文第3自然段,“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还有第七自然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有了这样真挚的、具体的描写,文章才是感人的,生动的。
小丫:写读书的故事,可以学习本组课文,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把故事写生动。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对于读书之乐、爱书之情,作者的表达很独特,除通篇都用的假设外,作者还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尤其是一些灵动鲜活的比喻,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如将书喻为家、故地、人、朋友、伴侣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又形象,简单而又深刻,生动地传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
毛豆:写读书的故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我的“长生果”》一文,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读书的歇后语及句子 篇4
2. 杨二郎说书——神聊
3. 一本经书看到老——墨守成规;食古不化
4. 玉帝手书落人间——泄露了天机
5. 玉皇大帝讲天书——空谈
6. 远地得家书——陡增欢喜
7. 赵括徒读父书——纸上谈兵
8. 赵五娘写家书——难字当头
9. 中山狼出了书袋子——凶相毕露
10. 资料室搬家——尽是输(书);尽输(书)
11. 作家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12. 听评书流泪——替古人担忧
13. 图书馆耗子——蚀(食)本
14. 图书馆家当——尽是输(书)
15. 图书馆失火——自然(字燃)
16. 文庙里卖《四书》——冒充圣人
17. 戏台上送诏书——假传圣旨
18. 戏台子下读《四书》——闹中取静
19. 瞎子进书房——不认输(书)
20. 瞎子进学堂——不认输(书)
21. 瞎子看书——观点不明
22. 扫帚写家书——说大话
23. 圣人盗书——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24. 屎壳郎爬到书本上——冒充圣人
25. 书桌上笔筒——粗中有细
26. 蜀绣被面包小人书——话(画)里有话(画)
27. 说书唱大鼓——走了板
28. 说书落目——替古人担忧
29. 说书刹板——下回分解
30. 说书收了三弦琴——不谈(弹)了
31. 说书走江湖——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32. 说书嘴,唱戏腿——有伸有缩(说)
33. 说书坐板凳——能说不能行
34. 扒灰头讲礼书——说里不走理
35.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比唱好听
36. 大年初一看历书——日子长哩
37. 代别人写情书——不是真心
38. 戴礼帽偷书——明白人办糊涂事
39. 地摊上卖书(放书)——没架子
40. 肚脐眼里藏书——满腹经文
41. 端午节卖历书——过时货
42. 粪船上放书柜——臭架子;摆臭架子
43. 丰都城里说大书——鬼话连篇
44. 过时历书——没用处;翻不得
45. 海瑞上书——为民请命
46. 耗子进书箱——蚀(食)本
47. 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48. 耗子钻进古书堆——吃老本
49. 鸿雁传书——空来往
读书名言歇后语 篇5
2. bread is the stall of life. 面包是的支柱。(民以食为天。)
3.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
4. clumsy birds have to start flying early. 笨鸟先飞。
5.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people to be found.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6. do not 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贪多嚼不烂。
7. do not pull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别把所有的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孤注一掷。)
8. do not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
9. 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东奔西跑,还是家里好。
10.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实践出真知。
11. fact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事实比虚构更离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12. faith can move mountains. 能移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3. first impressions are half the battle. 先入为主。
14.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 海内存,天涯若比邻。
15. 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同舟共济。
16. a contented mind is a continual / perpetual feast. 常乐。
17.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18. a guest should suit the convenience of the host. 客随主便。
19. a letter from home is a priceless treasure. 家书抵万金。
20. 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殊途同归。
21. courtesy costs nothing. 礼多人不怪。
22. 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 成自然。
23. desire has no rest. 人的无止境。
24. difficult the first time, easy the second. 一回生,二回熟。
写读书的作文 篇6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读书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读书的作文 篇1如果你们一进到我的房间,第一眼便看到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多得数不胜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加勒比海盗》、《杨家将》……从这些书中我获得了一份无与伦比的快乐。
每天早上,我起床后读一本书,便有了开始一天学习的精神;每天中午,睡完午睡读一本书,便有了精气神儿;睡觉前,读一本书,来总结今天学过的知识。从这里寻找乐趣是天下无双的。
我书架上的每一本书,都被我翻阅过许多次。那些感人情节,感人的场面,紧张的情况,冒险的旅程,全被我背得滚瓜烂熟,写作文的时候我就会把它们加进去。这其中的快乐,何其多!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真有道理。多读书,可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使我们提高思考能力,对文章加深理解;可使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做比较。比如看《鲁宾孙漂流记》,我们就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独自一人漂流在小岛上,无依无靠,什么都没有,我会怎样?我是否会像他那样努力地打造生活?
一个人如果认认真真的读一本书,他就会进入到这本书里的情节,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真正的了解这本书,懂这本书的内涵。就算旁边热闹非凡、锣鼓喧天,他也不会听见,正因为他与书正在交流。
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一个可以读懂书的人,是一个有着充实灵魂的人。
写读书的作文 篇2喜欢沉沦的感觉,沉沦在文字中,熟睡在文字中,让身心的每一处与这盛大的“书香”舞会进行零的接触。切肤地体会到,这便是沐浴书海的舒心之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笨拙的小嘴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些大人文化,叉着腰摇着头俨然一副“勤书生”的模样。那时我会为自己“会读书”而洋洋自得两三天,每读一遍仿佛品尝完一件美味奶油蛋糕般满足而快乐。偶尔,我也会有些不解:这些是什么意思呀!我便捧着那本如珍似宝的《三字经》去找爷爷。
树荫下,爷爷摇着摇椅,戴着眼镜,在静静地看书。很安静,我听到了风吹树叶互相磨砂的声音。爷爷吸着卷烟,呼出了一个个天使的“圆环”。我伏在爷爷的膝上,嗅着爷爷身上的烟草味,指着书本,问:“爷爷,这是什么意思呀!”爷爷笑了,脸上的皱纹像波浪一样舒展,是那样的慈祥。我便细细的.听,爷爷柔柔的讲,有时候会伏在爷爷的膝上听到睡着,爷爷便将我搂入怀中,我睡得朦胧之间,听到爷爷的翻书声,一页,两页,三页……
就这样,童年闲适的午后,就是和爷爷一起读书,看过那满树泛黄,落在头上,爷爷那粗糙温暖的大手,拂去树叶,摸着我的脑门:“宝儿可长不少知识啦!”我便与爷爷相视而笑,从此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直到爷爷不在世了,我仍会想念那张大摇椅,那张承载着多少欢乐的摇椅;还有慈爱的爷爷。我独自坐在树荫下读书,清风徐徐,就像是爷爷的手在抚摸着我的脸。
是书本,陪伴我走过多少孤独寂寞;是书本,带给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是书本,让我热爱生活,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成长……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倘若我没有读书,也许就不会有那出口成章的本领,没有温文尔雅的修养,当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我。我爱读书,爱她的姿态,爱她的内涵,爱她的魅力。
回首我与读书的点点滴滴,丝丝感动涌上心头,那一串串可爱的脚印,便是我与书本的翩翩起舞,一路上,欢声笑语,花团锦簇。
写读书的作文 篇3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不会踢球;不敢游泳;对奥特曼打小怪兽不感兴趣;跟芭比娃娃也无缘分;唯有读书才是我的最爱,我的闲瑕时间,大多是与课外书籍在一起度过的,读书我不寂寞,读书我不孤独,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受益匪浅,读书使我开心。
读《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我领略了狮、蚊大战的胜况。蚊子的下场不光让我明白了小人物也能打败大人物,更让我懂得了在成绩面前不要得意忘形。
读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让人忍俊不禁;两个骗子猜透了皇帝的心思。因此自称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衣服,竟成了皇帝理想的龙袍,让皇帝喜出望外。由于皇帝迫不及待想穿新衣服,就派资深的老大臣去看,骗子织布缝衣的情况,又派亲信的官员去看,自己又亲自去看,虽然谁都没有看到什么,人人心里都有疑问:“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的官职吧?”但他们都对衣服赞不绝口,上演了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大典的一幕丑剧。
看到这里,我笑他们的愚蠢和虚伪,笑他们的自欺欺人,笑他们的互相欺骗,笑他们的丑态百出,并且笑皇帝的卑鄙与昏庸。
读《十万个为什么》丰富了我的知识:我知道妈妈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的原因;我知道打雷和闪电是同时进行的;我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我知道冷水滴在热油锅里为什么会溅起来;我知道……自然课上的问题,我对答如流,老师对我赞不绝口,让我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快感。
读《白兔和月亮》的故事,我为白兔高兴,因为她最终放弃了月亮,不再贪心。并且真正领悟了“知足者常乐”这句话的道理。
读书开阔了我的眼界;读书丰富了我的知识;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读书充实了我的生活;读书加惠于我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读书让我成了文静而快乐的女孩;读书让我“沉醉不知归路”;读书使我开心。
写读书的作文 篇4我喜欢读书,因为它带给了我无穷的快乐。
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了猪笼草吃昆虫的过程,我惊讶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了猪笼草是靠甜甜的花蜜来吸引昆虫,可是有花蜜的地方很滑,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滑到花形的瓶子里,瓶子口上的小叶子就会迅速合拢,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笼子,这时,小昆虫就会被里面分泌出的胃液慢慢地消化掉了!”妈妈听后,向我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赞叹道:“哇,你懂的知识还真不少呢,都快超过我了!”我听了这话,心里美滋滋的,感到无比高兴。
读书,让我忘记烦恼。暑假里,我提上一杯水,让妈妈把我送到图书馆里看书,在那里,同学们都在安静地看书,连时钟“嘀哒、嘀哒”的响声都能听见。我拿了一本我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慢慢的,我也和别的同学一样,沉静在书的海洋里,一切烦恼都被抛到九宵云外了,我在那一看就是一下午,快活极了。
现在,睡觉前看书已经成了我必不可少的习惯,为了争取看书的时间,我都会迅速地做完作业。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力量,更给了我快乐!
写读书的作文 篇5看啊看啊,不知不觉地就走进了甜蜜的梦乡里,我看见了一个死去妈妈的小姑娘。她妈妈说会在九泉之下保佑她,还说了,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话,你可以向梧桐树上的小鸟们说。
后来,灰姑娘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妻子,还带了两个女儿,她们的外表很美,但心里也是非常邪恶,经常欺负她。她们夺走了灰姑娘的所有东西,把她感到厨房里去干活。爸爸问灰姑娘想要什么,灰姑娘就叫爸爸从街市里买一根梧桐树枝。
灰姑娘三番四次的叫梧桐树上的小鸟给他一件漂亮的衣服给她,让她去参加舞会。最后,灰姑娘成了王后,但是那心狠手辣的两姐妹被小鸟们啄走了她们的眼睛,她们很后悔欺负灰姑娘。
从此,她们俩都要她妈妈照顾,灰姑娘的爸爸也被请到了王国做总监,灰姑娘和王子她们开开心心的生活在王国里。
我在梧桐树的底下哭了,灰姑娘这么善良,居然被别人欺负,真是岂有此理!我也要像灰姑娘学习,我真的很可怜灰姑娘哦!我真感动!突然,阿姨问我:“你在干什么,怎么哭了,发梦啊!”“没什么,我只是发了一个感人的梦”我微笑地说。
小朋友我们要向这位善良、不敢痴心妄想的灰姑娘学习哦!知道了吗?
写读书的作文 篇6我受爸爸妈妈的影响,从小就喜爱看书。记得五岁以前,我还不识字,就经常津津有味地听妈妈讲书上的故事。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已经能看一些较短的小故事书了。之后,我又迷上了看童话书。每次到了书店,就要爸爸给我买童话书。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常常使我幻想,如果自己是里边的白雪公主,樱花仙子……那该多好啊!
上小学以后,我喜欢上看作文选了,它不但能帮助我提高作文能力,也使我能更多更好的了解同龄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也喜爱上写作文了,除了课堂上学习外,课后爸爸也不时加强对我的辅导。看着别人的作文那么精彩,我也跟着学,跟着写。虽然不是很好,但是课堂上学到的美词美句,还能学以致用。
现在,我慢慢地喜欢上了看小说了。小说里边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感故事,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难怪常常使人牵肠挂肚的。如少年版的《红楼梦》等。
古诗词也是要多读的。我就是怕背诵,羡慕那些能背诵好多是诗词的。
有一次,我和表弟去叔叔家玩。叔叔当时正看着一本古诗词。看见我俩,便问:“你俩谁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后两句吗?”我站在那儿默然无语,表弟却大声说;“我知道,后两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耶!”还做了个得意的手势。叔叔听了,笑眯眯的说:“嗯,不错!”然后把头转向我说:“儿子,你得努力了。”
经过了这件事后,我对背古诗词也耐心了。希望“熟读唐诗三百首”。
“冰冻三吃,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让好书伴我成长,让好书伴我飞翔。
写读书的作文 篇7从咿呀的话语开始,我们就开始学知识,但知识的来源并不是在于老师、家长细心的教导,而是在于读书和学习。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如果不去读书,我们就不会获得知识,就不会有成就。
从二三岁起 ,妈妈就开始给我买图书,《小红帽》、《三只小猪》、《大灰狼》、《东郭先生》——好多好多的书在我眼前摆着,我一边玩,一边听妈妈讲故事,每一个字读过去我再也记不得了。后来,妈妈又让我自己读,我读的很吃力,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一边读,一边东看西看的,一点也不认真。
几年后,我一上了三年级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当我早拿起妈妈给我买的图书,禁不住笑了。这些字大、带有图画的绘本书籍让小时候的我很吃力,但现在,字也会写了,里面的绘图我都差不多能画下来了,所以说,图书,它让我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只是繁华的我,书籍的用处真不小。
有一年暑假,我到书店里来买书。看着那五彩缤纷的书,我忍不住挑选起来。那时班里流行漫画,《阿衰》和《豌豆》使这时候的我们爱慕,我买了两本漫画,买了一本小说。回到家,我不过一天就把漫画给看完了,但是,一本小说我才刚刚看了不到十一二。几天后,这本小说我才看可以半,一个月后我看完了,这时,暑假已经结束了。我来到学校,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写的作文得了优秀,我高兴极了。
作文发下来后,我欣赏了一遍,里面的好词在这本小说中都有,我这才明白,是这本书带给我了无限的好处。
浅谈怎样让学生写读书笔记 篇7
让学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读书笔记之前,我对学生先做了以下启发。
一、告诉学生我的切身体会
我说,在我很小的时候,依稀记得我父亲教给我背诵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当时我尚且不能够正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翻来覆去地,还是很清晰地记下了这句话。现在你们也读了这本书,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我父亲叫我背诵这句话?为什么他对这句话情有独钟?这句话为什么有穿越时空的能力?
二、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我上了初中,终于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一段不能让我的心灵宁静的文字,让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或多或少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做人的启示。这本书中心思想是什么?给了你们什么启示?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否读过此书?你们能否交流读书感想?
三、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1.保尔·柯察金何以激励人?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英雄人物,无数人听到这个名字,都感觉到激起了无穷的信心,保尔·柯察金,他有着超人的毅力、坚强的信心,他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死神,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他从死神手里夺回自己生命的勇敢,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他全身心投入到解放事业中的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2.保尔·柯察金有什么不幸?保尔·柯察金,还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他的眼睛看不见了,他不能在前线奋勇战斗,但是,他没有忘记过战斗!他没有忘记过解放事业。他把自己的经历认真地形诸文字,真实、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战火纷飞的乌克兰地区。他是无数人的精神支柱,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读者的前进的方向。
3.保尔·柯察金,怎样和病魔作斗争?保尔·柯察金,他的性格非常顽强,他被病魔缠身,不能够战斗,病魔缠身改变不了他的不屈不挠。他认真地学习写作,完成了伟大的著作,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在他的心目中,融入工作,努力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四、我们学习保尔·柯察金哪些精神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想了很多。我从来没有这样静静想过人生的问题:人,为怎么活着,或者为了做些什么,人怎样战胜困难?怎样才能具备坚强不屈的品质,怎样培养在任何困难面前不倒下的毅力,人怎样才能够做伟大的事业,怎样让心胸豁达,不埋怨周围的一切等等。你想到了什么?
五、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的收获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从书里面吸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启发读者们感知到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做得很好,遇到了困难,我们决对不能屈服,钢铁的柔韧、保尔的顽强、保尔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召唤我们、激励我们奋勇前进,使我们勇敢地走下去,成熟地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
六、读后感注意作最后的总结
一本书,不是读了就放到一边,要学会选择书,读好书,记住书的核心内容,领会作者的精神,丰富自己的思想,读每一本书都是如此,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者未虚度昨日,平庸人正蹉跎今朝,钢铁就是这样在不虚度中炼成的,不屈不挠、不言败,我们永远学习保尔的精神,争取和保尔的精神一样永放光芒,为了人生的美好奋斗终生。
综上所述,这样的启示,就是给了学生一把读书的钥匙,在读书活动中,读任何一本书,学生都热情高涨,其乐融融,受益匪浅,至于读书笔记,则精工别致,感慨良深。
写读书的散文 篇8
小时候总是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那些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故事成了童年最美的记忆。直到背上书包,走进学堂,才惊喜地发现读书就如听妈妈讲故事。从那时候起,我就爱上了读书。
我出生于农村,在童年的记忆中,除了学校发的文化课本,没有更多的课外读物。不知道格林兄弟的【拇指姑娘】,更不知道安徒生笔下的【白雪公主】。所以,尽管爱好读书,却不能如愿。
十七岁时,有幸在一所机关学校任职。学校的实验大楼里有较大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从事后勤工作的我本应有充裕的时间尽兴阅读。然而,因为退学早,文化底子差,数理化等文化课程填满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每次走进图书室,看着书架上的书籍琳琅满目,从古典文学到现代科技,应有尽有,有时会情不自禁拿起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捧在手里翻开扉页,那淡淡的墨香令人陶醉。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读书已经不再单纯的沉溺于故事的喜怒哀乐,读书的范围也更为广泛。读书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化课的缺失,也让我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完美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渴望得到的,然而我们生活的空间注定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乐,一个失聪失明的女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并取得了常人也做不到的杰出成就。我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对生活的不满。上帝把爱赋予每个人,幸福其实j就在自己的身边。
读【巴黎圣母院】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外表并不决定一切。人不能过分追逐外表美,心灵的纯洁真诚才是我们一生需要具备的。同样,衡量一个人也要从他的内在品质出发,不能以貌取人。因为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英俊漂亮的面容下,隐藏着一颗丑陋而扭曲的心灵。
读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
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一本好书,就如找到了挚友,就如最好的老师,他倾心交谈,或谆谆教导。书也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人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书之乐趣,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走向进步。
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快节奏的生活。只要指尖轻轻点击鼠标,电子版的各类读物尽情阅览。
写读书故事的作文 篇9
小时侯我没上幼儿园,妈妈生怕我在以后的学习中落后于人,所以会经常带我到书店“看书”。那时的我只认画不认字,总之画多过字的书我都会翻一遍,而书中的内容早已经是忘得一干二净了。只记得书中有着鲜艳的颜色:一个小孩总是骑在金黄色的火轮上飞,绿色的荷花池中露着几朵粉红色的花骨朵儿,蔚蓝的天空上总有一群飞鹰翱翔……
上小学时到书店看书的机会就减少了许多,因为学校和母亲布置的周末作业就够我忙上一天了。即使有机会到书店里,感觉和以前都不同了。那时我不再挑“小人书”看,反而更积极地翻起一些课内外名著和教材辅导的书,如果有助于学习的话,还会买回家慢慢研究。
不经不觉我已经上到了初中,繁重的学习任务早已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在书店里转悠呢?有时间也用来休息了。现在我到书店后什么专栏都不管,只会直奔“初中教材辅导系列”的专栏,看看有什么参考书和练习值得买的,根本没时间抬头望望其他系列的书。接着又要捧着参考书回家奋斗,现在去书店给我的感觉就像一种负担。
人越大逛书店的时间就越少,不是工作繁忙就是学习繁忙,品读名著的时间早已经被英语、物理试题给霸占了。有时候真好想放下手头上的练习,然后读一本名著,体会作者的心情和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读尽天下才子书是我一生的梦想。我景仰那些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敬佩他们妙笔生花的功力,还有高深莫测的思想境界。
与食品有关的歇后语 篇10
1、湿手抓芝麻——哪有不沾的。比喻有些人利用职权之便贪占钱物,多被农民用来比喻一些不廉洁的村干部。
2、芝麻馅汤圆——又甜又香。常被用来比喻某些很得宠的人。
3、马尾穿豆腐——不值得一提。比喻事情很糟糕。
4、芝麻开花——节节高。比喻日子越过越红火。
5、豆腐掉进灰窝里——吹不掉、打不得。豆腐掉进灰窝里,沾了一身灰,吹不掉又打不得;一打豆腐就烂了。比喻无计可施。
6、刀切豆腐——两面光。比喻有些人会说话,不得罪人,两边讨好。
7、叫花子的口袋——样样有。叫花子挨家乞讨,讨的吃食都装在一个布袋里,样样都有,比喻小而全。
8、叫花子背不起三斗米——自讨的。三斗米很重,叫花子背不起,但这是他自己讨要来的。比喻有些人自作自受。
9、鸡蛋放进椎窝子——稳当当的。比喻好事已成,不会有问题。
10、老鼠拖鸡蛋——大头在后。比喻事情才刚刚开始,大部分工作还在后面。
11、老鼠吃灰面——一张白嘴。比喻一些人只会说不会干。
12、老鼠吃香油——一张油嘴。比喻油嘴滑舌的人。
13、猴子吃生姜——又想吃,又怕辣。比喻有些人患得患失。
14、猴子掰苞谷——掰一个,掉一个。比喻做事丢三落四,没有恒心。
15、猪八戒吃人参果——整个吞。比喻贪心重,一人独吞。
16、狗吃粽子——无解。粽子被粽叶包裹着,又用绳子扎着,狗想吃又解不开粽子。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7、青石块上放鳝鱼——溜之大吉。青石板是光滑的,鳝鱼也是光滑的,把鳝鱼放到青石板上,能不溜之大吉吗?
18、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大麦有芒,乌龟不会吃,吞不下肚去,只会糟蹋粮食。比如一个不会抽烟的人却拿着一支烟在抽,一边抽一边呛,这就叫乌龟吃大麦。
19、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拿。比喻唾手可得。
20、油条打鼓——不懂(咚)。比喻不在行。
21、油条加豆浆——对路。比喻事物搭配得当。
22、敌敌畏加辣椒面——毒辣毒辣。比喻心狠手辣。
23、瞎子吃汤圆——心中有数。瞎子虽然看不见碗里有几个汤圆,但吃了几个,心中是有数的。
24、荞麦里的刺芥花——人家不夸(垮),自己夸(垮)。这句歇后语,一般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自夸自,不知道来历。我请教山区老农后,才知道来历。荞麦是一种晚秋作物,耐旱耐寒,但产量低,是救灾作物。因而到了秋天,一般杂草都怕寒枯死了,田里只有刺芥(大棘)这种秋天开花的杂草。在刺芥开花的时候,也开始打霜了,它的叶子一片片地掉(垮),最后只剩下一个枯杆顶着一朵枯萎的花。不用农民除草,它也会自己垮掉。所以说荞麦田的刺芥花,人家不垮它,它自己垮掉。
25、和尚吃猪油——开荤。按照佛门的清规,和尚是不能吃荤的,但和尚却偷吃了猪油,所以说开荤。比喻得到了某种享受,吃了某种稀罕东西。
26、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过去没有电灯,煤油灯也是在民国以后才有的。人们都是用食用油(菜油或棉籽油)点灯,晚上妇女们在灯下纺纱织布纳鞋底时,要不断用头上的簪子拨灯捻子,灯才能亮些。如果用容易凝固的猪油来点灯,则更要频频地拨捻子。所以说,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比喻有些人做事缺乏主动性,要别人经常督促,常见于大人教训小孩。
27、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比喻日子越过越好。
28、铜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却倒不出来。比喻有些人肚子里有学问,但语言表达能力差。
29、韭菜炒豆芽——理不清。比喻事情头绪繁杂,理不清楚,也比喻有些人写文章条理不清。
30、吃稀饭淘汤——各有所好。吃稀饭一般是不淘汤的,如果淘了汤,也不碍事,只是各人的喜爱罢了。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31、嗡鼻子吃冲菜——好得哄。嗡鼻子人说话鼻音特别重,往往把字音念错。冲菜是远安的传统小菜,有一股冲味,嗡鼻子人吃了,鼻子更嗡,但冲菜很好吃,嗡鼻子人说冲菜好吃便说好得哄(很)。
32、竹筒倒豆子——一干二净。意思是做事要干脆利索。
3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钓鱼用的是一张直钩,直钩是很难钓起鱼来的,全凭鱼儿自己上钩。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我的货就这个货,价就这个价,买不买由你。
34、水里赶团鱼——越赶越深。在水里捉团鱼,团鱼往深水里跑,是捉不到的。形容一些爱赌博的人输了钱,总想翻本,结果越输越多。
35、黄瓜打锣——去了大半天。黄瓜又脆又嫩,拿来当锣捶,敲一下就断了大半头。形容事情很糟糕,也形容人到中年,万事皆休。
36、玉米盆子里洗澡——糊里糊涂。形容头脑不清醒。
37、架上的葫芦——悬着。形容事情悬而未决。
38、草地里的冬瓜——白大了。冬瓜到了秋天就成熟了,又白又大,这时冬瓜藤子都萎了,地里长满了杂草,冬瓜一个一个像枕头一样睡在草地里,看上去又白又大。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我虽然年纪比你大,但各方面都不如你,白白地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39、吃青豌豆米吐皮——吊气。刚上市的青豌豆米本来就很嫩,根本不用吐皮。如果吃青豌豆米还吐皮的话就是奢侈浪费,鄂西方言叫吊气,吊儿郎当。
写读书的我爱作文 篇11
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有人曾把书比喻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句话没有书就没有未来的成功者。
我爱书,因为书教给我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书教给我做人的真谛;书教给我丰富的知识;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书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小时候,我常淘气而受到爸妈的批评,有什么办法呢?爸爸妈妈不在家,只孤孤单单的剩下我一个人,于是妈妈送给我一本《三毛流浪记》。书,对于我是那么陌生,当我翻开第一页,那有趣的彩色画面便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三毛那可爱的样子,还有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使我第一次感受到读书比玩有趣的多!第一本读完了,我又登上了小椅子,踮起脚尖,从书箱里拿出了第二本,读着书往往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就像那棵好几天没喝水的小树一触到小小的.水珠,便大口大口的吮吸起来一样。三毛、小红帽…我认识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从那时起,我和书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妈妈惊奇的发现,我不在出去疯跑了,静静地坐在家里聚精会神的看书,妈妈表扬了我,我喜得合不拢嘴,咯咯咯的笑个不停。
我有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是《中国通史故事》这本书了,因为他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
记得以前,我的人际关系不好,一见到别人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嫉妒,心里总是不平衡,有时还在背后说人家坏话。因此,同学们疏远了我。莫名其妙!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一个个问好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我觉得无聊、烦恼、便从书箱里抽出一本《中国通史故事》,趴在床上,翻阅起来。当我读了“管鲍之交”这小段故事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越看越觉得故事中蕴藏着一个深奥的道理。我体会到了鲍叔牙知人让贤的高尚情操,我明白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并且也解开了我心中的不解之谜,你说我能不高兴吗?从那天起,我学会了团结互助,谦让谅解,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昔日的亲密好友又回到了我身边,又与我嬉戏玩耍了。他们都说:“曹睿变了!”我又一次爱欢笑声中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读书,不仅使我的生活丰富多彩,也使我增长了知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埃及的金字塔;祖国的西沙群岛、敦煌壁画、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脉…
写读书乐趣的作文 篇12
两三岁时,妈妈就用那美妙动听的声音给我讲《小木偶奇遇记》,当我听到小木偶因为撒谎鼻子变得很长的时候,我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问妈妈我的鼻子有没有变长,妈妈说:“只要不撒谎,鼻子就不会变长。”我点了点头,心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一年级时,我学了汉语拼音,妈妈不再给我读书了,而是让我借助汉语拼音读书,后来我越来越爱读书了。因为爱读书,到了三年级时我已经能认识不少字了,比同龄的小朋友认识的字都多。现在上四年级了,我不再看作文《小木偶奇遇记》、《灰姑娘》、《丑小鸭》之类的童话故事了,而喜欢看内容比较丰富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将来我还要读更多的书、更好的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意思是说书读多了,写文章时就如同手握神来之笔。“书中自有黄金屋”不但告诉我要多读书,而且告诉我读一本书就像获得了一大笔财富,我要做知识的富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希望我的小伙伴和好朋友都热爱读书,因为书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
写读书的歇后语 篇13
一、解放前至今有关歇后语句法结构的研究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歇后语句法结构的研究
1.傅振伦在《歌谣周刊》第68号(1924年11月16日出版)上发表的《谜语歇后语研究之一斑》一文中认为歇后语包含“句首”和“句尾”两部分。这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篇把歇后语与“句的概念”联系到一起的论文。
2.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里提出“新兴的歇后语”,认为“这种歇后语是用来歇后的成语,原来是两截的,歇却一截,形式上也还可以成句”。陈氏也是把歇后语与句子形式联系了起来。
3.温锡田在发表于《国语周刊》第91期(北平《世界日报》1933年6月24日)的《论“俏皮话”》和第92期(北平《世界日报》1933年7月1日)的《再论“俏皮话”》中,关于俏皮话的形式,其归纳为:(1)“全形”是两句,上句是“前提”,下句是“断语”;(2)“前提”的构成,从语法上看,有三个形式。温氏是第一位从语法形式的角度分析歇后语句法结构的学者,他暗示了歇后语是由两个分句组合而成的复句的观点。
4.黄华节在《太白》半月刊2卷6期上的《歇后语》一文中,认为从“造句法”上看,歇后语一律是由两个“子句”构成。黄氏第一次从造句法角度正式引入了“子句”的概念,表达了“歇后语都是复句”的观点。
总之,这一时期关于歇后语的句法结构的研究还是比较模糊的。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歇后语句法结构的研究
张瑰一在《修辞概要》(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11月第1版)里认为,“一般的歇后语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前半是一个比方,后半是这个比方的解释。”张氏认为歇后语后一部分可省略,这就暗含了前半部分是可以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
总之,这一时期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歇后语研究从结构形式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很少。
(三)新时期的歇后语句法结构的研究
1.马国凡、高歌东在合著的《歇后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一书中指出,分析歇后语的语法结构要着眼于说明部分。关于歇后语的语法作用,从词汇角度上看,歇后语的前后部分是“同义”成分;从语法角度上看,歇后语的前部分与后部分是同位语,在句子中充当同一成分。马氏等充分认识到了歇后语具有充当句子成分的语法功能,但完全忽略了歇后语也可以独立成句的功用。
2.王勤在《谚语歇后语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一书中曾指出,歇后语的“比喻部分”运用了多种“语言结构方式”[1],可以是词也可是词组和句子。而歇后语的“解释部分”的结构有用词充当的,有用词组充当的,也有用句子充当的。王氏第一次较为明晰地分析了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的结构方式,其观点为以后的歇后语句法结构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温瑞政在《歇后语》(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出版)一书中,指出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的构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最简单的“引”和“注”由一个词构成,多数是由词和词组成的“结构”。温氏还指出,“引”和“注”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但温氏的看法有偏颇之处,“引”和“注”有时也会是由句子构成的,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语法上的表现过于绝对,但温氏从整体上是把歇后语当成单句来看待的。
4.谭永详在《歇后语新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中认为:“歇后语是成句的,而且都是单句。不管它的形式复杂与否,都可以切分为前后两部分。”谭氏第一次很明确地提出歇后语绝对都是单句的观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开拓作用。
5.唐启运在《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概说》(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一书里,认为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可构成单句,也可构成复句。唐氏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歇后语既有单句形式也有复句形式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6.孙维张在《汉语熟语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中,认为歇后语“前后两个结构段之间,不具有语法上的衔接关系”。认为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是“主语——谓语”关系固然值得商榷,但孙氏的全盘否定,使其研究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总之,这一时期加强了对歇后语结构的语法研究,但有待进行新的探索。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歇后语句法结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歇后语句法结构的研究有两大主张:一种是传统的看法,认为歇后语成句后都是单句;另一种则继承了开放的观点,认为歇后语中既有单句也有复句。
1.传统观点 认为歇后语都是单句,如王勤在《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中就总结到“歇后语的表层的结构形式是简单句”。
2.开放观点认为歇后语成句后既有单句也有复句,比如范晓就提出像歇后语“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这样的句子不仅是复句而且是主谓式的复句,[2]并提出了“主谓复句”这个新概念。
但也有学者对范晓的“主谓复句”提出质疑,如肖伟良在《也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句子》一文中,认为范晓所举的6个歇后语句子并不能简单地都归纳为“主谓式复句”,而应分属不同的类型。那么,究竟什么是句子?什么是单句?什么是复句?它们的成立和区分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在歇后语句型结构的研究中出现单复句定位分歧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歇后语句法结构的细化研究——“双主谓结构单句”和“双主谓结构复句”
肖伟良在《也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句子》(梧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6年第4期)一文中明确提出“双主谓结构单句这一类型的句子,都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组成,前一个主谓结构充当主语,后一个主谓结构充当谓语。”[3]他把范晓先生的六个例子:
(1)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石头上碰钉子——硬碰硬。
(4)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
(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6)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嘴里倒不出。
上例中的(3)(5)划分为双主谓结构单句,把(1)(2)(4)(6)划分为双主谓结构复句。肖先生主要是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两个方面来阐释他们的区别:
第一,从语法意义上看,单句就是“能够简单地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的句子,所以像(3)(5)这一类句子都是单句。而且他也认为在(3)(5)中充当解语的主谓结构在意义上缺乏自足性,像“硬碰硬”“礼轻情义重”等作为句子都不能成立,所以,充当解语的主谓结构不能单独成句。
第二,从语法形式上看,肖先生认为“单句是有一套结构中心的,……结构中心的多少是区分单句和复句的重要语法标志:有一套结构中心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结构中心的是复句。”[4]他认为像(3)(5)这一类句子,作解语的主谓结构只能陈述作譬语的主谓结构,而不能陈述作譬语的主谓结构的主语。所以,这类句子只有一套语义中心,是双主谓结构单句。
综上所述,我们赞同歇后语成句后句型结构有单也有复的开放观点,但肖先生的细化研究也有让人不信服的地方。比如,他认为歇后语成句后都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若按他的单句成立标准来判定,那歇后语不就都是单句了吗?还有,他认为(3)(5)句中充当解语的主谓结构在意义上缺乏自足性,那(1)(2)(4)(6)句中充当解语的主谓结构在结构和意义上就不缺乏自足性吗?所以,单复句的划分标准究竟如何科学地确定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一点思考
1.为什么会在歇后语句型结构研究中出现单复句的分歧现象呢?
单复句的区别很鲜明,尤其是在结构形式上,单句结构就是“主语+谓语”,而复句结构就是“(主语+谓语)+(主语+谓语)”。综上所述,在歇后语句型结构中出现单复句分歧现象的原因是:
从语气方面,有些学者认为歇后语前部分是话题,即主语部分,后部分是说明话题的,即谓语部分。他们认为前后部分都是由各种结构来充当的,并不把前后都看成是有语气、语调的句子。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前半句有主语(外甥),有谓语(打灯笼),后半句也有省略主语(外甥),也有谓语(照舅),所以前后两部分可以被看作是两个分句。既然是句子,就必定有语气,前一个分句是陈述语气,而后一个分句则是感叹语气。前后语气的差异是判断句子是否是复句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语法意义方面,有些学者看到了“语义指向”的问题,注重了句子中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肖伟良曾提出“双主谓结构单句作解语的主谓结构只能陈述整个譬语,而不能陈述作譬语的主谓结构的主语。”如:(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就不能被说成“千里送鹅毛——千里礼轻情义重。”“千里”的语义是不指向“礼轻情义重”的。所以这类句子只有一套结构中心,是双主谓结构单句。而像“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可以被说成是“老鼠进风箱——老鼠两头受气”。“老鼠”的语义也指向后面整个解语。有的学者只考虑了结构形式上的问题,而忽略了语义指向问题。
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方面,其实无论单句还是复句都是从语法形式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句法结构,而歇后语却恰恰是无论句子结构形式的单复却都表达了同一种语法意义的句子。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例如,范晓在《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复句》中就提到“歇后语复句如果在两直接成分之间加上‘是’‘真是’或‘叫做’之类,还可以转化成主谓单句。”[5]王勤在《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一文中说到“歇后语的前后部分可以互相转换表达,构成语法上的判断句,修辞上的隐喻。”[6]歇后语成句后的语法形式有单复两种,但它们却可通过转化的形式被揭示出相同的语法意义。有些学者并没有认识到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实际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区分单复句的标准有哪些?本文认为区分单复句的标准应有三点:
(1)语气上的差异:一个单句只有一种语气,但复句不一定只有一种语气。
(2)语法形式上的差异:
1)单句结构是“主语+谓语”,而复句结构是“(主语+谓语)+(主语+谓语)”。
2)单句的是由句子成分直接组成,而复句的直接组成成分是分句。
(3)语法意义上的差异:
1)单句的语义指向明确,只有一套语义中心,只表达简单的一层意思;而复句的语义指向复杂,不只一套语义中心,表达的意思也不止一层。
2)当单复句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是相同或相似时,可以通过插入“是”“真是”或“叫做”等判断词来检验该句是否可以转化成明显的单句,如果可以转化,就可以判定该句为复句。
注释:
[1]王 勤.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J].天中学刊,2001,(3).
[2]范 晓.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复句[J].汉语学习,1984,(1).
[3]肖伟良.也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句子[J].梧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6,(4).
[4]肖伟良.也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句子[J].梧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6,(4).
[5]范晓.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复句[J].汉语学习,1984,(1).
[6]王勤.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J].天中学刊,2001,(3).
参考文献:
[1]温端政 周荐.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1999.
[2]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邢福义 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写读书的高二作文 篇14
光阴似箭,眨眼又是一年。如果真爱降临,当珍惜分秒。人生已过去三分之一,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生气?当爱他珍惜他,和相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是何等幸福!
年少时看书如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拿一本书,不看完不会放下。什么书都看,看了还学。最白痴的是小学五年级时有一度迷上武侠小说,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里面的香香公主,书上说她从小吃了草原上的花所以身上透着香气,不洗澡会越来越香。痴迷的我单纯的我就把院子里的怒放的玫瑰花全吃了,一周过去,竟不见有所谓的香气。爸爸知道后哭笑不得。老天保佑我当时吃的不是夹竹桃,否则也没有今天的我。哈哈
小时候弟弟很奇怪,说为什么我白天晚上的看书,晚上一看就是通宵,还夸张的说隔壁图书馆的半馆书一个暑假被我看完了。但是我怎么不近视?一家人都戴眼镜,独独我不戴,而我又是最不爱护眼睛的那个。呵呵,我也很奇怪。小时候我晚上看书还喜欢边看边吃零食,早晨床边有一堆梅子核,妈妈进来打扫就会惊讶的说:啊,住这么高也有老鼠呀?我便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说:妈妈,月亮上掉下来的。后来妈妈知道了,再不会让我不吃晚饭而夜晚吃零食了。或许真是小时候喜欢吃零食的缘故,长大后身材一直很苗条,吃很多身材也不变样,让很多人羡慕。
看书看到感动容易流泪。从小到大都没变。小时候看了通宵书后,有时会被书中主人公的命运感动流泪。清晨妈妈看到我红肿的眼睛便急急的问:是弟弟欺负你了?我笑笑走开:不是,妈。其实弟弟有若我的哥哥,很照顾我。呵呵
写爱好读书的作文 篇15
记得读幼儿园时,我就喜欢看娃娃画报,那时,我借助会一点拚音就开始看小童话,遇到难认的字就问爸爸和妈妈,这样也读了不少童话故事。后来我上了小学,就更爱读书了,有时连走路也捧着一本书。有一次我在家里捧着一本《格林童话》边走边读,不小心撞在墙壁上,额上撞出一个大胞,害得妈妈一边管我叫“瞎子”,一边赶紧到医院拿来了药膏给我贴,这样肿了好几天的胞才消失。
我家的经济条件好,我把家里给我的零用钱大都用来买书,童话、故事、科普、中外文学名著已摆满了一个书柜。我还订了《小学生作文》、《小童话》等杂志,爸爸生意得闲时也常到我的卧室来坐坐,翻翻我收藏的各种书,他说有空时读读书才是最好的休闲啊。
前天,我与哥哥、嫂子一起去逛新华书店,嫂子给我挑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作者是海伦·凯勒。我的大学生嫂子对我说,这本书值得一看,你会被书中的主人的精神所感动,以后要多读一些名著和历史书,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我买下这本书,带回家一口气读了五十多页,失明的海伦·凯勒是多么不幸,但她又是多么坚强和伟大,我每读一页,甚至一行,就泪流满面。是的,假如她真的有三天光明,那该有多好,让她看看世界的真样子,让她见识一下她的亲人、朋友的面容……相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我被海伦·凯勒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感动!
趣谈“歇后语” 篇16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喜欢一场。
为了便于查阅,人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表达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
弄堂里搬木杆——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很快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棋盘上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歇后语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显得生动活泼,令人难忘。
例如:一位老师到一个陌生班级去上课,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一提起我们学校的老师啊,那真是雨后的春笋——个个拔尖。说起我们同学呀,那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又如:一位同学在他的习作开头写道:刘老师关于读书写作的方法可多啦!这不,今天下午一上课,刘老师便神秘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他慢慢将纸展开,原来是一张“日历”。
时间,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位小作者巧妙地使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歇后语,就把当时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神秘举动琢磨不透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怎么能不使人印象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