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用房管理考察报告

2024-05-18

办公用房管理考察报告(共8篇)

办公用房管理考察报告 篇1

二、国内CMGJ设计公司

大量图纸书籍、各种模型和材料堆放在各个角落,音乐和谈话声音此起彼伏,设计师们则埋头此中并乐此不疲地奋斗着,这是许多设计公司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是设计师们所熟悉的工作环境。然而,在这个设计公司,是不一样的情形,它明亮、整洁、纯朴但不乏生气和活泼。

前台位于大堂一侧,公司同样贯彻白色主题。从前台位置看公司大堂,白色柱子通过顶部的处理,显得别有情趣。前台门厅和交通要道用V字形联结各个部门,这种方式既最大化地节约了面积,也使得人流动向非常明确。在视线的终点,点缀一些鲜艳的色彩,一把红色的座椅,满眼的白色因这一点色彩显得更加洁净和生动。同样也将阳光更充足、景观更好的空间留给了员工。

总的来看,空间设计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很充分的利用空间,无论在功能使用方面还是在空间造型的艺术处理方面都尽如人意。室内交通空间以及相邻区域的隔断同时担负着重要的储藏功能,其外部看似只是一片完整的界面,其实内部分工明确,空间分割非常精确。界面的处理显得简洁而轻松,采用玻璃与白色玻璃材质相隔装饰,毫不影响视线的自由和空间的开放。通过对辅助空间、界面的设计以及对尺寸的精确把握,最终呈现出一种饱满、单纯的空间。这有点类似于东方艺术中的“留白”,张驰之间,虚实相生。室内的白色,一方面是一种设计手段,以表达这如同建筑一般的空间的抽象和微妙之美。空间的弹性利用也处理的很好,下面图片的一个办公区,既可以用来召开会议,在平时又可以用来作为阅览和创作交流的地方。

窗外昼夜更替,车水马龙;窗的另一边,被这片最纯的白色截取,整个空间,几乎所有的物体成为白色体块,没有上下、轻重、主次的区别,白色,甚至模糊了时间的界限,24小时都是那么纯净而明亮......白色,在他们自己的工作空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和独特的诠释。

不过有些地方还不是十全十美,此办公空间的设计太过于现代化,现代社会越来越科技化信息化,被各种烦恼所压抑的人们都渴望能求的一块自然之地,回归自然,放松一下心情。所以,如果能在其中适当添加一些绿色植物,特别是在一些角落,可以起到填补剩余空间的作用,是室内的死角焕发出生机。同时,在门口的空地过多,门口是人们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所以可以有规律的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既不会影响人们行走路线的畅通,又能加强与外界的视觉联系,还可以消减噪音,给步入的宾客一种清新的感觉。

办公用房管理考察报告 篇2

汉堡海洛斯医院 (H E L I O S E N D O K l i n i k Hamburg) 地处汉堡市中心 (图1) , 是欧洲最大的一所人工关节置换的专科医院。包括以外科 (关节外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手术和整形外科) 为主的门诊、麻醉、护理、康复 (理疗与老年护理) , 还有内科 (神经内科、影像科) 等相关科室, 并设有感染学、临床微生物学和医院卫生研究所。每年骨科手术超过6800人次, 其中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超过5500人次。

2012年11月我们应邀考察了汉堡海洛斯医院。据手术部经理雷能博士 (Dr.Hans-Peter Lehnen) 介绍, 像他们这样的专科医院, 一直将感染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在德国每年约有50万例医院获得性感染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s或称院内感染) , 该院实施手术部强化管理, 除加大常规细菌性感染控制外, 近年来特别重视无菌颗粒与无菌腐蚀 (sterile particles/sterile rust) 等非细菌性感染对手术部位引起的负面影响 (粘连、肉芽肿、无菌炎症等) , 减少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极大地降低了数天甚至若干年后的再手术率, 使该院的术后感染率一直维持全德最低水平, 并获得了全德医院卫生奖。

医疗流程全过程控制

汉堡海洛斯医院将整个医疗流程作为一个全过程进行控制, 以保证每一名病患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和重症监护期间得到良好的服务, 其中包括术前初步诊断和研究, 风险评估, 自体献血, 选定合适的麻醉;术中维持身体重要功能的稳定, 控制感染;术后护理, 疼痛管理以及在合理的重症监护期间尽快得以恢复;最后对病患实施针对性 (或称个体化) 的理疗, 进行功能性康复。

双走廊模式手术部布局

汉堡海洛斯医院作为骨科的专科医院, 门厅并不大 (图2) 。医院的核心是手术部。手术部共有8间手术室, 面积达7500m2, 均达到了德国DIN标准1946-4中最高级别Ia标准。手术室中配置集中送风装置, 内置高效过滤器 (HEPA) , 送风面积为3.2m×3.2m, 送出断面风速为0.24m/s的低湍流度置换气流。可在手术区域提供2.6m×2.6m保护面积, 其中新风量为1200m3/h。8间手术室中7间为标准手术室, 面积为50m2左右。手术部还配备了麻醉科、中间监护病房、重症监护室、血库和恢复室。从手术室配备的送风装置来看, 有高围挡的桥架式送风装置 (图3) , 有利于维持低湍流度的送风气流, 保护区域内的高洁净度。并将各种医用气体、电源等接口布置在桥架四周上, 医用吊架可沿桥架四周移动, 为麻醉、外科提供一个平台, 但上部局部空间受限。另一种是低围挡的送风装置 (图4) , 对低湍流度送风气流稍有稳流作用, 上部空间基本无影响, 可以设置更多的移动设备。值得注意的是手术部中有一间160m2的大手术室, 内设4个送风天花, 可以同时安排4台手术。既节约了医护人员, 又提高了手术效率。这种一大间手术室内进行多台手术的模式, 正在德国推广。

该院手术部的布局采用在德国常用的双走廊模式 (图5) , 但与国内洁污分流的双走廊控制理念完全不同。手术部中心走廊是医护人员、病患通行的路线 (图6) 。通常一间手术室带3个前室, 分别为病患出入间、医护人员出入间与废物间。病患由手推车进入手术部的换车间, 由于更换的是清洁的移动式手术床 (图7) , 因此换车后可以在手术室中心的手术台基座上直接安装, 进行手术。消毒后的清洁移动式手术床放置在换车间的另一侧 (图8) 。

医护人员从专用通道经换鞋、更衣后进入中心走廊, 只有刷手后进入手术室前室才可穿无菌服。由于污物在前室打包密闭, 可视作与病患同等控制程度, 行走同一流线。这种思路简化了污染控制, 加快了手术周转, 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率。后面走廊专供无菌物品 (图9) , 由消毒供应中心供给无菌器械与物品直接进入无菌走廊, 免受其他流线干扰, 保证了无菌物品品质的控制。

特色化加护病房管理

医院的住院部设床位250张, 共有病房128间, 分4个病区, 设有单人和双人标准病房, 每间病房的面积在22m2左右。病房的设计强调人性化, 确保室内透过大窗户见到外景, 并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线, 使患者不与外界相隔离, 有利于消除病患的恐惧与不适感。

办公用房管理考察报告 篇3

培训考察团在澳期间,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尤其是成人的继续教育事业,走访了西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部、南澳大利亚劳动教育就业署;与科文大学、科廷大学、西澳警官大学、南澳富林德斯大学、南澳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协会、澳大利亚雅思培训中心等部门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参观考察了西澳和南澳的议会、最高法院、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和悉尼奥运村等。澳大利政府的三级运行体制;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不间断性、标准化的特点;以及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都给培训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大家对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体系有了新的认识,也给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启示。澳大利亚法律法规对全民终身教育的保护,使教育培训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也为澳大利亚政府的全民人力资源开发的国策夯实了基础,加之澳大利亚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得它的终身教育体系显示了巨大的活力和勃勃生机,这势必为澳大利亚的长远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

通过培训考察,全团同志有很大的收获,概括如下:

一、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框架的几个特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澳大利亚政体运行分三级体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对全民教育坚决保护和积极支持。在澳大利亚全国的公务员队伍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从事教育培训工作。全国的36所大学,政府出资办34所,2所为私立大学。三级政府在教育培训上既分工又合作,联邦政府指定国家培训机构,对所有行业的培训教育制定标准、教育大纲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培训教育机构则按国家标准和认证体系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实施和操作;国立大学、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有着畅通的接口和良好的合作关系,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和利用。在教育的整体构架上,逐渐形成了开放的、弹性的、灵活的、不间断的、标准化的和富有人性的培训教育体系。

(一)开放性——即面向所有澳大利亚人的教育体系,同时积极向世界出口教育资源

澳大利亚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几个方面,教育门类齐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对所有的人都是开放的,义务教育结束后,人们进入社会工作,在此之后,你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回到学校读书;所有的教育资源是对全社会开放的,你可以在几小时内,拿到澳大利亚的任何一家图书馆馆藏的书籍;国家的标准是对所有人一样的,不管你在任何地方学习,不管你的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在国家制定的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国民教育、私立教育、政府培训、企业培训是互相开放、互相承认的,你不管在哪里拿到的证书,到其他地方都有效。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已经形成了出口市场,中国是它最大的输出国之一。

(二)灵活性——即弹性的、可变化的、多选择的、课程科目设置不断随社会的发展改变的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灵活性是澳大利亚教育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可以互相灵活转换,可以阶段性地选择和切人,可以在本专业继续深造,也可以转换专业去学习新的技能;教育的提供者有政府、注册教育机构和私人,你可以自由地去选择;不受年龄、职业、职务的限制,所有的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终身教育;教育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完全脱产培训,也可以阶段性脱产学习,可以在岗位上培训,也可以参加流动培训,可以参加拿文凭的培训,也可以参加不拿文凭的培训;培训项目的开发和确定也有灵活性,培训机构与政府、行业经常共同调研培训需求,对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型企业,也会把培训送上门,随时随地开发出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

(三)不间断、可选择的人性化教育体系——即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年龄都可以自由进入学校学习,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点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永远处于主动的选择之中,尤其是成年人,对教育的选择就更加主动。对任何人来说,教育都是终身的,是不会停止的。在一间培训商务推销师的课堂里,我们就看到了20岁的女孩和50多岁的妇女在学习同样的课程。西澳警官大学的校长,大约有50岁,他并没有渎过硕士学位,但目前正在科文大学攻读在职博士,这是学校根据他的经历和水平为他订做的专门课程。在澳大利亚,此类情况很普遍,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不间断的继续教育,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人性化特色,用澳大利亚人自己的话说,“这是真正意义的继续教育”。

(四)标准化——即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了澳大利亚教育的严肃性和真正意义的标准化

澳大利亚所有的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宽进严出,进门是敞开的,但出门的标准对任何人都一样严格。而这个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每隔3年根据发展调整修正一次。澳大利亚政府对教育的规范,体现在对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对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上。政府要求在教育的操作上,企业、协会、学校协调起来,共同形成合力。他们的教育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国家的标准是开放的,但所有人在同一个标准面前是平等的,在不同的地方上同样的课程,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企业可以放心地使用在不同地方培训出来的人。象教育培训这样规范的运行,在其他行业和部门也随处可见,澳大利亚是一个规范意识很强的国家,例如:在对培训者能力导向培训教育项目上,不仅仅是通常概念的培训,还包括了设立培训的标准、实施过程、按既定标准评估学员能力等内容,以统一规范的课程按照既定的标准培训培训者。这种能力标准是教育机构和行业部门共同制定的。 二、几点思考 在开阔视野,了解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特点的同时,如何结合我国的继续教育实际,取他人之优势,发展自己,也是全团同志思考的问题。大家认为,学习澳大利亚在终身教育上的优势,不仅仅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方式方法,更要学习现代培训教育观念,将真正意义的终身教育观点,引入国内继续教育管理及操作实践中。比起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的主要看法是:

(一)树立新的培训教育理念,鼓励和支持国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国力的最重要国策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问题上,还显得说得多,做得少。终身教育的观念在澳大利亚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自然和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国,往往是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同志,才有比较先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但是,光靠这些同志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都深入了解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才能逐渐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加速我们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和步伐。

(二)国内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立法执法工作,急需加强

西方许多国家终身教育的成功经验,往往都是法律法规的保障,澳大利亚的情况也是如此。随着我国加入WTO,全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的法律意识会逐渐增强,这对我们加快继续教育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保障全社会公民继续教育的权利,无疑是有利契机。我们要抓紧这个机会,尽快出台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全民终身受教育的权利。

(三)加强各有关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在培训教育上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和共享我们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培训教育需求

澳大利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全方位协作,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为了保证人们的学习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学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会携手分工,只要能帮助人们学习,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服务。而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部门权利垄断和利益竞争。这种情形非但不能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反而给人们的学习带来重重的麻烦和阻碍。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个问题,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中,研究如何把全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在继续教育的工作中,加强部门、行业、学校、施教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祖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

(四)建立各行业、各类岗位的培训教育国家标准并严格执行

物业管理考察报告 篇4

认真充分的准备,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的学习和考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对台湾现行的物业管理模式和体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台湾物业管理的现状

随着先进国家的物业管理逐渐对台湾产生影响,尤其是日本物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台湾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台湾的房产商也要求对不动产进行维护,1987年当局终于准予开放登记物业管理维护营业项目。从事物业管理的企业叫做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1995年,台湾颁布了第一个物业管理法规,即《公寓大厦管理条例》,1997年又颁布《公寓大厦管理服务人管理办法》,1998年6月台湾建筑物管理维护经理人协会(简称bma)成立,同年9月开放组织同业公会,设有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桃园县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商业同业公会,并由台湾建筑物管理维护经理人协会整合业者,致力“建构法制环境,推广专业技能、提升业界形象”,积极参与政府法规制定与修改,建筑物管理维护经理人协会以发展建筑物管理维护知识技术,提升建筑物管理维护服务质量为目标,多年来不断办理研讨会、观摩考察,并与两岸三地(台湾、上海、香港)及日本、英国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协会活动,包括世界不动产协会和世界建筑物服务厂商联盟。目前台湾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参与公会者近100家,加入bma的有50余家,这些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但公司名称并未统一规定。,台湾又成立了中华物业管理协会。

目前台湾物业管理服务业中,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约有450家,从业人员约5万,清洁服务公司约7400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合计约为20万人,年产值约500亿元(新台币,约125亿人民币)。保全公司有452家,从业人员3.6万人,其中驻卫保全年产值约有150亿元(新台币,约37亿人民币)。

台湾物业管理服务业依其服务项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建筑物与环境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提供建筑物与环境管理维护、清洁、保全、公共安全检查、消防安全设备及附属设施设备检修等服务;第二类为生活与商业支援服务,提供物业代办及咨询行业、事务管理、物业生活服务、社区网路、照顾服务、保姆、宅配物流、生活产品(衣、食、住、行、育、乐)及商业支援服务;第三类为资产管理,提供不动产经营顾问、开发租赁及投资管理等服务。

目前物业管理公司已跳出传统观念,服务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安全等事项,而是从大楼的管理(来源:好范文 http:///)到生活便利性的提供,物业管理公司所规划的服务项目,已涵盖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些大型专业物业管理公司除了以上各项外,还提供生活服务、社区总体营造、租售服务及不动产营运规划等服务,物业管理呈现多样化及多元化。

1、社区治安管理必须有保全公司承担

台湾物业管理的业务因法令限制而被割裂分别存在于许多行业,包括公寓大厦管理维护业、保全业、清洁业、房屋中介业等,在《公寓大厦管理条例》及《公寓大厦管理服务人管理办法》公布前,有各种不同的公司形态,普遍的是建筑物管理维护公司,其他也有大楼管理顾问公司、清洁公司、机电工程公司等,也提供一些单项或多项的物业管理服务。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台湾,物业管理公司与保全公司经常无法有效区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物业管理中有关安全管理项目在台湾的《保全业法》中规定属于保全公司营业项目,物业管理公司不得承揽保全业务。但是在实际的商业营运中,保全公司常涉足物业管理的营运模式,物业管理公司也往往会“入侵”保全公司的营业领域,表现形式就是一家公司两块牌照。这与国内保安公司(相当于台湾的保全公司)以驻卫保安工作为主,物业管理公司(相当于台湾的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也可雇用保安员从事驻卫保安工作的方式不尽相同。

2、社会比较重视物业管理

南疆水电发展和管理考察报告 篇5

近年来,南疆水电产业发展迅猛,大山口水电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了学习借鉴大山口水电厂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我水电厂的发展步伐。2008年4月17-21日,XXXX水电厂一行5人,在XXXX带领下,考察学习了该厂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一大山口水力发电厂水电管理工作亮点:

1.安全文明生产工作突出,成为新疆首家省级一流水电企业。创一流水电厂是促进企业进步,激励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大山口水电厂安全文明生产4项考核指标顺利通过了省一级验收,成为新疆首家一流水电厂,是全疆安全文明生产先进管理企业。大山口水电厂总装机容量达8.8万千瓦,经过技术改造目前已达到近1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年设计发电量3.1亿千瓦时,2007年实现发电量3.7亿千瓦时,超设计发电量20%。大山口水电厂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900天无事故的佳绩,这是该厂建厂17年来来创造的第二个900天的安全记录。

2.注重软硬件建设和狠抓制度建设与业绩考核的落实。陪同我们考察参观的麻汉成副总工向我们介绍说,水电企业的管理意识有多强,水电的管理水平就有多高。通过考察座谈,我们了解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该厂在安全生产中不断加大软硬件建设和设备的技术改造力度,狠抓制度建设和业绩考核的落实。通过加大软硬件建设来激发生产潜能和活力,在工作现场认真开展达标创一流活动,规范员工的自觉行为,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水平。

3.创一流企业的管理意识。通过几天来的考察学习,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该厂的企业文化和达标创一流企业的管理意识。走进大山口水电厂的生产现场,李鹏的题词赫然醒目,大坝上树立着2米高的“大山口的明天会更好”铜字标语,会议室内用卫星遥感图片作的开都河电光规划图。走进窗明几净的生产厂房,打扫干净的大理石地面可以映出人的影子,设备经过当班运行人员的认真擦拭透着金属光泽,一尘不染。墙面上张贴着充满人性化管理的安全警示标语和宣传栏,主控制室内外墙壁上布置着模拟操作屏,设备分工图,定置图,巡视图,油汽水线路图,业绩同比考核图,千次操作考核台,小指标劳动竞赛台等,所有设备都挂有铜字标识。主控室内整齐的定置摆放着一排档案柜,运行分场给每个班组都配备了一个资料柜和一个公用档案柜,安全工器具全部整齐的定置存放在专用的柜子内。这些无不说明该厂现代企业管理的超前发展意识和文化内涵。水电厂从班组建设,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创一流,专业管理,基础管理,精神文明等六个方面开展运行管理工作。制定出考核标准严格落实,并全部使用规范统一的表格台账记录,每个活动,每次操作都有记录,贯穿于整个生产活动中加以落实。然后将活动记录存放资料档案柜内。

在运行分场,当班的值长对我们说,我们车间的很多考核制度都是工人提出来的;我们每个月都会向厂里提合理化建议,厂里再根据建议不断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值长还向我们反问道:“你自己提出来的考核制度,你还不积极执行吗?”全厂积极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对于工作中违章操作、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拖沓、不积极主动者予以考核,对于工作中模范执行各项规制度、工作积极者予以奖励,并于当月的工资和奖金挂钩,这一活动对水电厂的安全运行起到了很大作用。

4.搞好后勤服务,做到了厂区社区化,花园化。在厂办公楼里,我们看到该厂科室齐全,还办有医务所,警务室,食堂餐厅,职工宿舍楼等社区设施,真正做到了厂区社区化。马副总向我们介绍说,厂里把后勤工作搞好了,环境好了,职工就会安心工作,创造更大的效益。职工餐厅配备了六名厨师,职工伙食给予适当的补贴。该厂从建厂之初就十分重视绿化的建设,10几年前就评为自治区花园式单位,走进厂区绿树成荫,花草绿地错落有致。

启示和建议

通过南疆水电管理的此行考察,对照我厂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学习大山口好的水电生产经验,采取辨证吸取的方法,不照搬照套,要把好的经验和我厂的实际结合起来,找出适合我厂水电生产的新路子。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是加强水电厂软件建设,以适应我厂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我厂通过开展建章立制、制度化建设,“双达标”活动,技术培训,通过层层分解、季度、月度的经济指标,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以确保今年生产经济指标的完成。

1.按照我水电厂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高效益”的思路工作。

高起点,就是我们从去年建厂之初就把眼光盯在“一流水电厂”的起点上。高标准,就是我们从去年开始的各项工作就用“双达

标”、“创一流”的标准来要求和考核。高素质,就是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高效益,就是通过创造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厂在硬件上没有得到完善的情况下,在软件也缺乏必要的设施。具体是,我厂已开展的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活动,班组建设,安全生产,专业管理,基础管理,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资料无处存放,需要给每个班组配备资料柜,档案柜,安全工器具专柜存放。安全文明生产必须的设施,例如,水轮发电机设备设立安全防护铁链,设备标识,主控室内设模拟操作屏,厂区布置设备分工图,定置图,巡视图,油汽水线路图,业绩同比考核图,安全警示语等。厂房设备的降温设施,主控室内窗帘等。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搞好厂区绿化。

我厂区规划已做好,需要设立院子和在路面硬化,绿地树木绿化上加以支持,在前池上用霓虹灯作厂名标示,厂院子内设不锈钢宣传栏,厂大门用电动门,设立门卫传达室等。

(3加强设备和技术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具体地讲,要求严格竣工验收,设备保持完好,保证出力。

(4)实施“素质工程”,抓紧人员培训:针对水电技术相对密集型的特点,采取岗位自学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到厂家学习培训相结合,开展培训。

总之,加强我水电厂的建设是当务之急,争做兵团标杆水电企业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只有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才能保证水电厂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XXXXXX水电厂

考察组

管理区财政工作考察报告 篇6

20xx年4月13日-14日,金洞财政局奉远大、王月红、占笛鸣一行三人,对回龙圩管理区的财政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对该管理区的财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股室职能、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回龙圩财政工作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回龙圩财税局内设办公室、预算股、社保股、非税股、农税股、会计中心等职能股室(中心),共有干部职工16人,其中局领导3人、办公室2人、预算股1人、社保股1人、非税股1人、会计中心8人。会计中心除为全区46个预算单位代理记帐以外,还分别兼职对口股室的工作,如综合股、教科文股、乡财股、经建股、农业股、企财股、外经股等,会计中心有5人分别管理单位的账务和对外(含上级财政部门)报送有关数据、报表,有2人兼职各单位的出纳,负责单位的所有资金收支转帐,月底向会计交付原始凭证。

(二)、预算单位基本情况:管理区机关共有预算单位46个,均办理了组织机构代码证、开设了各自的银行帐户。

(三)、财政专户开设:共开设了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其他补贴户、成品油补贴户、社保专户、专项资金户、国债专户、粮食补贴专户、退耕还林专户、基本建设专户、预算外资金专户等10个财政专户,分别归口有关股室管理。

(四)、资金划拨流程:(1)预算内资金:公用经费由预算股按年初预算、时间及非税收入进度分别从国库直接划拨到各预算单位的银行帐户内,由各单位自行掌握支出;专项资金由各业务股室提出计划经局领导签批后,预算股将资金划拨到财政专户或相关单位;(2)上级追加指标资金:按文件规定,由各业务股室提出计划经局领导签批后整笔拨付到财政专户或相关单位,原则上先拨入财政专户再行转拨预算单位支付核算。

(五)、会计核算:各预算单位的财务帐全部由会计中心代为记帐、审核;财政局开设的10个财政专户由各股室分别核算、记帐。

(六)、印鉴管理:为了保证资金安全,所有资金帐户的预留印鉴,均由二个或以上人员分别管理。国库及财政专户印鉴,分别由财政局领导、会计、拨款员管理。各预算单位的支出帐户,分别由预算单位1人、会计中心出纳和会计分别管理。

(七)、运作模式:举实例说明。1、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社保股负责管理,养老保险单位负担部分,由预算股划拨到社保中心收入户中,社保中心将收缴的单位和个人部分养老金全部汇缴社保股管理的社保专户,社保专户按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表按月拨付资金到社保中心的支出户打卡发放。上级追加的社保指标资金,由预算股划拨到社保专户。社保股负责社保专户帐务处理,按上级要求分别设立“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就业资金”等相应的明细帐以备检查(其他股室的财政专户帐也比照设立明细帐目)。2、粮补直补资金发放:农业经建股在农发行开设“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市财政专户将资金划拨到该帐户,然后由经建股按文件规定将资金划拨到信用社专户打卡。3、交通资金支付:预算股将交通资金按计划分批拨付到交通局支出帐户,会计中心出纳负责支付资金,代理会计负责记帐。4、就业资金支付:预算股将就业指标资金整笔划拨到社保专户,社保专户再转拨就业局支出帐户支付,会计中心出纳和会计分别负责付款和记帐。5、非税收入收缴:各单位收缴的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先缴入各单位的银行帐户,然后按期解缴至财政局的非税汇缴专户上,再由非税股汇总解缴到管理区国库。年度收入数据在各预算单位、非税股、国库均有记录。

二、财政工作建议

与回龙圩相比,金洞的财政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单位都是管理区,机构设置近似、收支规模小、财政人员少、都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等等。回龙圩管理区成立时间比金洞早五六年,财政运作上也经过了好几年的探索、实践,才有了今天比较适合自身实际的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对于金洞来说,很有借鉴意义。结合金洞实际,我们建议:

(一)、印鉴管理及资金签批程序:国库及财政专户,印鉴分别由局领导、经办人员管理。资金划拨,预算内公用经费,由预算(国库)股按时间、进度造具计划由区领导、局长签批后拨付;专项资金及追加经费由单位申请报区领导签批后,业务股室造具计划经局领导签批后拨付。

(二)、明确各股室的职能职责,规范资金划拨渠道。各内设股室、中心、局,要全面履行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才能避免工作上的推诿、扯皮现象。如各股室都要根据需要开立财政专户、各自做好专户的账务处理、对上数据报送、文件撰写等工作,原来由预算(国库)股代为记帐的社保资金财政专户应该移交给社保股归口管理;非税收入以后不再直接缴入预算,而是由各单位缴至非税局的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再统一解缴管理区国库;原由预算(国库)股代管的农发行“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和信用社的“移民资金户”应该移交农经股管理。资金划拨上,逐步改变目前从国库预调资金到农行546户再转拨资金的资金中转现状,规范实行从国库直接拨款的办法,公用经费由预算(国库)股直接划拨到各预算单位,专项资金及上级指标资金,原则上由预算(国库)划拨到财政专户,再从财政专户拨付各预算单位支出、记帐核算。

(三)、会计核算中心的运作方法: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将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确定为:预算单位原始凭证审核、代理记帐、报表、报送收支情况,改变以往的所有单位都来会计核算中心报帐的管理方法。会计核算中心为各预算单位分别设立账套,分别记帐、分别装订凭证。所有预算单位的银行帐户预留印鉴,应留有代理会计的一枚个人印鉴,分开管理印鉴以保证资金安全。

(四)、可调控的专项资金全部划拨到各部门,由部门按70-80%具体落实到实施单位,再经区领导研究同意把专项资金总额的20-30%返回到区财政。

北欧建筑节能技术考察报告 篇7

1 丹麦SHL事务所

代表团的第一站是丹麦SHL事务所,该所是北欧屡获殊荣的最知名事务所之一,致力于创新和可持续设计,在哥本哈根、伦敦、奥斯陆、中国上海设有办事处,其在重要文化建筑如艺术博物馆,教育综合体和图书馆方面拥有杰出的业绩。

事务所哥本哈根主管Oliver Grundahl先生简单介绍了该所的情况、丹麦建筑规范中节能等级划分和节能技术措施。丹麦政府对节能十分重视,在2008年发布的建筑规范就把建筑节能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1级为最高等级。丹麦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夏季基本不用空调,而冬季采暖尤为重要,所以标准对采暖能耗特别重视,如不允许消耗能源取暖,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并要求201 5年实现所有新建建筑达到1级标准。这些要求为建筑理念带来的变化,给考察团每位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Oliver Grundahl先生亲自带领大家参观该事务所最为人熟知的项目:人称“黑钻石”的皇家图书馆、现代银行(Nykredit)总部及现代银行新办公楼“水晶云彩”,下面结合这3个项目来谈谈考察团成员的心得体会。

1.1 皇家图书馆“黑钻石”(The Royal Danish Library)

该建筑是在一标志性老建筑(见图1)上于1 999年扩建而成,总建筑面积2.8万m2,其中老建筑改造0.7万m2,新建筑扩建2.1万m2,新老两种建筑风格结合得非常自然巧妙,室内融为一体,室外古典与现代对比强烈,既有历史感,又表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项目获得了2001年现代银行建筑奖、2003年美国建筑家协会DuPont Benedictus奖等。

该建筑是哥本哈根标志性建筑,新建部分外表为黑色花岗岩,被称为“黑钻石”。该图书馆是公共开放图书馆,包括咖啡厅、书店、展览馆、餐厅、科学和文学研究院、屋顶庭院以及一个600座的音乐厅等,地上7层,并有1层地下室。巨大的玻璃中庭形成的公共空间能够看到室外海滨全貌(见图2),并使得阅览室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中庭采用自然通风,阅览室采用混合通风。阅览室位于中心位置可以防止噪声干扰。

1.2 现代银行总部

该节能建筑(见图3)于2001年建成,总建筑面积约2.4万m2,是一座10层的玻璃幕墙建筑,同样有巨大的中庭,中庭采光(见图4)可以到达每个楼层。从3层到6层,在中庭不同位置悬挂3个别具特色的透明会议室(见图5),中庭内的观光电梯、楼梯、阳台、人行桥、会议室和办公室等均为玻璃体,整个建筑像是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

水在此建筑中不仅是美学元素,还起到了制冷的作用。在中庭首层,利用附近的哥本哈根海水,建造了一个高度为一层半的水体雕塑,此雕塑兼具制冷系统的功能。尽管采用了玻璃幕墙,但利用海水制冷及双层幕墙通风,以及屋顶开窗提供进一步的通风,整体上热负荷还是有所减少的。

1.3 现代银行新办公楼“水晶云彩”(The Crystal and the Cloud)

与现代银行总部相邻的现代银行新办公楼被命名为“水晶云彩”(The Crystal and the Cloud),位于哥本哈根海滨,是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设计的典范。项目建筑面积6 850m2,高34m,包含400个工位,是一座无柱钢结构建筑,全玻璃幕墙,外形像水晶(见图6),楼前面积为4 500m2的广场上建造的巨大喷泉有550m长,共2 000个喷嘴,安装在青铜色的铝合金格栅下。建筑的多面玻璃幕墙不仅能反射日光和周边景物,而且双层的玻璃幕墙形成一个完整的阳光屏,使建筑适应阳光的变化。另外,外层玻璃采用一种丝印设计,不仅能减少阳光的进入,还能使建筑附近的港口区域环境景观变得生动活泼。广场上巨大的喷泉水池能够反射太阳和云彩的移动,因此被称为“水晶云彩”。该建筑于2011年完工,在绿色方面有下列特点:

1)能源方面

项目采用了整体的环境优先策略,尽管办公室完全透明,还是实现了低能耗(70kWh/m2),比哥本哈根法规规定的能耗标准降低了25%。屋面敷设了太阳能电池板(见图7),每年可发电8万kWh。另外,三层内表面玻璃能够高效隔热,U值仅为0.7W/(m2·K),建筑基本做到了无热能损耗。

2)水

整个楼宇收集雨水用于冲厕,海水用于制冷。

3)通风

采用夜间制冷策略,自然风通过双层幕墙引入,在中庭天窗排出,保持最舒适的室内温度。

4)环境

建筑物轻盈地立在三个支点上,其他部分悬空,在首层形成了动态公共空间,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5)日光

外玻璃表面上的丝印设计能减少太阳光的直射进入,同时,形成的太阳屏能在工位上产生变化的自然光环境。

6)噪声控制

建筑的隔绝外表面能有效阻止室外道路汽车噪声干扰。该建筑采用了一系列节能技术,遵循了可持续设计的新标准。一般情况下,玻璃幕墙建筑的保温性能要低于传统的砖墙,但此建筑有四层玻璃,在保证了轻盈透明的同时,没有增加能耗,屋顶的太阳能电池还能产生绿色能源。通风系统采用自然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用能只有传统通风系统的40%。智能照明系统能根据自然光的利用情况自动调整人工照明,保持恒定照度。利用邻近的海水制冷也取得较好效果。

另外,在此建筑的室内,只需很小花费就可十分容易地改变空间功能。整个楼宇被分隔成3x3m的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所有必需的技术装备,无论以后空间怎样变化,都能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家具都带有轮子,这也是用户十分满意的地方。

2 瑞典SWECO集团

代表团第二站来到了瑞典SWECO集团,该集团是欧洲最大的工程咨询公司之一,在1 1个国家雇员总数达7700人。SWECO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涵盖了非常广的专业领域、从可行性研究、分析和战略规划到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的整个范围。SWECO公司丁先生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并介绍了瑞典的节能设计情况。

瑞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自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总量增长了约48%,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9%。201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被当选为首个欧洲绿色首都。SWECO总规划师Ulf Ranhagen教授提出的“共生城市”(symbiocity)概念,与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提出的人居环境理念相当,但他们执行得非常到位,引领整体性、可持续性城市发展,探索各种城市功能的协同效能,建筑和城市功能与能源、废物处理、供水与卫生、交通和运输、景观等各自为政,达到整体优化。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对哈马碧湖城历时10年进行设计和施工,做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

哈马碧湖城新型建筑小区,原址是重工业用地,区域内有许多污染物留存,是瑞典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具有试点性质的示范小区。重点展示在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和成熟技术集成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该小区在系统化的规划设计上,按照“共生城市”理念,从环保、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交通等方面综合统筹设计,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分管水务和垃圾处理的管理部门联合开发了一套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对当地住宅、办公室及其他设施能源、水、污水及废弃物的有机循环和管理,实现了预期的比原标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减少50%的目标,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注意到在节能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在能源供应上,小区内1 000多户住宅单元100%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并已达到自给自足。其中2MW风力发电站能够满足小区所有住户的家庭用电、热泵及小区电瓶车的用电;此外约1 20m2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年发电量约1、2万kWh),可满足5户住宅单元的年需电量。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可满足小区85%的供热需求,另外的15%则通过1 400m2的太阳能板来提供。在能源消耗上,严格规定每户的能源消耗(包括家庭用电、暖通空调)不能超过1 05kWh/m2·年。在满足使用需要和保障舒适度的同时,体现了节约能源的原则。该小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能耗指标,即到2005年不能超过60kWh/m2·年;2015年达到50kWh/m2·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能效,如制定“质量宪章(Quality Charter)”,要求从楼面设计、建材选择以及户内电器的配套上都力求实现能源效率高、日常能耗少。又如,普遍采用断桥式喷塑铝合金门窗,高效暖气片、可调式通风系统、节能灯具、空心砖墙及复合墙体技术:部分楼宇安装有可将热量回收的通风系统、加厚的复合外墙外保温墙板等。在能源生产与消耗、用水、垃圾,交通等设备安装方面运用电子卡技术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和运行监视.形成的数据库不仅为小区管理提供了依据,更可贵的是为小区每个住户提供了动态信息服务,可以随时查询和比较每月所用水、电、暖的状况;此外,通过小区开展的环境教育计划,使居住其中的居民有了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

丁先生还带领代表团参观了新改造的”瑞典SWECO总部办公楼“,项目采用了中庭大空间(见图8),色彩非常鲜艳,布局非常人性化。该项目采用的不是最新的技术,也不是超前的技术,而是较好地采用了当前的先进节能技术,如采用VAV通风空调系统、室外空气制冷、天花挡板制冷、数字可寻址(DALI)照明控制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燃料可再生能源等,预测SWECO总部电力消耗每年小于40kWh/m2。

赴江西革命老区考察报告 篇8

一、江西老区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

江西省的老区工作开展比较早,针对老区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大的扶贫方针政策指导下,江西省的老区扶贫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老区扶贫方面,江西省采取的以下几种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1鄱阳湖地区移民建镇

移民建镇是1998年长江洪水以后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由于解放以后长江上游地区的滥砍滥伐,中下游地区的盲目围垦,使生态循环遭受严重破坏。对大自然的索取并没有解决湖区群众贫困的世代承袭问题,反而造成当地农民无限制地向鄱阳湖索取资源,导致鄱阳湖地区的贫困状况一直没变,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左右。在1998年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中央安排江西省14期共移民22.1万户,90.28万人,中央补助资金36.7亿元,移民户数和补助资金约占四省总数的35.5%。到2003年底,共新(扩)建集镇126个,中心村363个,基层村2097个,累计完成投资72.24亿元,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7亿元,完成建房投资59.17亿元。通过移民建镇,在沿长江鄱阳湖地区的广大农村实现了三个历史性的新跨越:一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新跨越。过去的沿长江鄱阳湖地区的广大农村缺水少电,道路泥泞且不平,出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过移民建镇,各级政府投入7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用于水、电、路,配套建设了学校、医院、敬老院、邮政、电信、绿化、环境卫生等设施。二是人居环境的新跨越。过去由于大规模围湖造田,鄱阳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行蓄洪面积缩小,湖区湿地锐减,血吸虫病盛行,十年九灾,广大群众淹苦了、淹穷了、淹惨了、淹怕了,有相当多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通过移民建镇,居住条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并远离了水患,血吸虫病的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移民生计的新跨越。移民建镇伊始,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恢复与发展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治穷与致富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的方针,并制定了“一年安置,二年恢复,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从而实现移民真正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不返迁。

2深山区搬迁式扶贫

江西省目前有90余万贫困人口,其中有25万人生活在库区、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大部分贫困山区缺水严重,自然村落不通机动车,不通广播,无电视信号,没有动力电,照明电时有时无,村里没有卫生室,群众看病要走数十里山路,孩子上学也要走很远的路,且路上也不安全。由于山高坡陡,严重缺水,耕地少、土壤贫瘠,粮食靠天收,缺乏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大部分劳力远走他乡,留下的多为老弱病残,温饱问题根本无法解决。长期的扶贫实践证明,就地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难度大、成本高、操作难、效果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深山区搬迁式扶贫的决策,并于2003年开始在九江市修水县、吉安市万安、遂川三县进行试点,2004年起在全省铺开,用5年时间把这部分困难群众搬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江西省移民扶贫试点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县为主、省市支持。移民搬迁的原则是整体搬迁,有土安置为主,无土安置为辅。搬迁的目标是“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富”。操作办法是先易后难,先搬迁边远偏散地区群众。为了使移民户搬出后有生计,规定有土安置的,要保证人均5分田,无土安置的要实现每户1人务工或经商。国务院扶贫办认为江西的移民扶贫工作做到了四个到位: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实施移民扶贫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扶贫工作的一种创新与突破。江西还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

3山江湖工程

山江湖是鄱阳湖和流入该湖的赣、抚、信、饶、修5大河流及其流域的简称。这是一个完整、独特的水系,山江湖区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97%。由于历史上出现毁林种粮、盲目围垦和酷渔滥捕等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造成鄱阳湖湖体萎缩,湖泊功能下降,湖区洪涝灾害严重,进而导致湖区群众贫困。1983年开始,开展了鄱阳湖和赣江流域综合科学考察,发现治理鄱阳湖的关键在于解决泥沙淤泥问题,要解决泥沙淤积只有从山区和源头抓起。由此得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科学共识。在流域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与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规划与实施经验,制定了《规划纲要》,它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根据山江湖的区域特点和发展现状,遵循“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的战略构想和“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方针加以制定,并在省人大立法。具有法规效力的《规划纲要》,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广大农民在山江湖区域开展开发和治理工作。山江湖工程积极贯彻“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建立和加强了与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实施了UNDP一、二期无偿资金6360.20万元,贷款42.50万元。此外,引进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参与式农村发展途径、开发式小额信贷扶贫方法、探索湖区替代产业途径等),为江西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4“参与式扶贫”

“参与式扶贫”是江西省革命老区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所采用的一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扶贫方法。所谓“参与式扶贫”,是指通过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扶贫资金,以贫困村为平台,为贫困农户创造表达意愿的机会,赋予贫困农户知情权和监督权,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愿,发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过程,从而提高贫困农户自主脱贫、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施“参与式”扶贫的出发点是,建立一种公众参与扶贫行政过程的机制,使公众能介入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监督过程,提高扶贫行为的可持续性,使扶贫行为的目标瞄向更为准确,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扶贫资金的中间渗漏更少。从2002年开始,江西省扶贫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120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以村级扶贫规划为平台,采用“参与式”的扶贫方法。为实施好“参与式”扶贫工作,对全省

扶贫系统的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以及1200个重点村的扶贫骨干进行了培训,重点学习“参与式”扶贫开发规划制订的要求,重要工具、实施步骤、重点环节。在规划小组的组织和召集下,对村级基本情况进行“参与式农村调查”。掌握当地的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发展程度、人口和资源情况、社会状况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情况,为规划的制订提供依据。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全乡、全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提出有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市场前景好、适合自身发展并能最大限度的覆盖贫困户和低收入户的产业,形成村级规划的发展思路。将扶贫项目及其支持体系进行整合,形成项目规划,制订阶段性实施计划,确定阶段性目标。村级扶贫规划制订后,必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上级扶贫部门批准后付诸实施。规划经批准后,重点村的整个扶贫工作以村级扶贫规划为平台,整合资源、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取得的主要成效:首先,政府扶贫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使扶贫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其次,增强了贫困群众改变家乡面貌和脱贫致富的责任感与义务感。第三,贫困地区群众和村级组织议事、决策、干事的能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了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第四,扶贫政策的目标瞄向更为准确。通过对农户进行分类,从中确定了社会保障户,贫困户,有利于采取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办法,解决他们的脱贫致富问题。第五,贫困地区发展思路更切实可行。通过综合分析贫困的现状,经村民和贫困户的充分讨论,明确了要重点发展的项目和存在的困难,选择了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项目,并逐个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保证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连续性。

5以工代赈扶贫

以工代赈是江西省政府针对需要救济的特殊困难群体(一般为低收入者,如贫困人口或受灾人口),通过组织其参加工程建设,取得劳务报酬(物资或资金)的一种特殊的赈济方式。以工代赈管理始终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基本建设程度实行项目管理。国家将以工代赈计划指标和建设任务下达到省区,以省区为主实行以工代赈管理。江西省老区面积广,山丘面积大,重点贫困地区基本分布在东西南北四边,由于地理、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依据贫困县的不同特点划分为四大片区即赣南、井冈山、鄱阳湖、赣西北片区,针对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片区规划和年度项目建设计划,紧紧把握扶持目标和重点,确保项目和资金安排向人口集中连片且贫困程度深的乡村倾斜。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年安排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效益。江西省以工代赈工作按照“直接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突出建设重点,实行综合配套治理,切实提高扶贫效益”的原则,帮助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建设了一大批生产生活设施等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6定点扶贫模式

所谓定点扶贫,就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到乡,工作重点在村,扶贫措施落实到村。中央国家机关在江西省有5个定点扶贫单位,确定江西省贫困县18个。2000年后,中央国家机关行政、企事业单位在江西省定点扶贫单位增加到8个,确定贫困县增加到21个。从省内来说,“八七”扶贫攻坚期间江西省确定的贫困乡为492个,现在增加到563个,重点乡覆盖到全省82个县。

“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全省各级有2000多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定点扶贫工作,定点扶持了493个贫困乡、2171个贫困村。新时期的定点扶贫工作有新的进展,2002年,全省各级定点单位共派出干部64200人次赴点开展工作,使受扶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同程度得到了提高,各类扶贫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7小额贷款扶贫

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国家下达江西省扶贫贷款净增计划20.7亿元,实际投放20.2亿元,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共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实体5955个。发放扶贫到户贷款13.74亿元,直接投放到贫困户37.7万户,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资金需要,因地制宜的种植或养殖项目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八七”扶贫攻坚阶段结束以后,从2001年起,江西金融机构开始探索多种扶贫贷款到户的模式:一是因地制宜直接支持农户发展种养业,实现扶贫直接到户。集中力量支持其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项目,以增加收入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着力优化种养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二是支持农户介入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通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品,使农村贫困户受益。三是支持农户连靠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项目辐射到户。在大力推进重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鼓励支持农村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工厂+基地”的新机制,发挥其对贫困地区农户发展种养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四是积极支持贫困农户进入市场,采取订单农业等措施,扶持贫困地区农民经纪人、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通过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到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使之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中介桥梁。五是支持农户开展劳务输出,通过精心组织农民进城务工,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开辟新的途径。

8井冈山老区科技扶贫

科技扶贫是把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送进广大老区贫困山乡,送到千家万户,引导农民依靠科技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实践。科技部领导多次亲临井冈山区检查、部署工作。至“九五”期末,科技部先后为井冈山区科技扶贫设立项目82项,投入资金4300多万元。十多年来的科技扶贫实践,使井冈山区的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与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促进了井冈山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壮大了一批支柱产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科技扶贫,择优选择了能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的蚕桑、笋竹、水禽、果茶四个主导产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从良种推广、建立丰产样板,到产品深加工,进行系列技术的组装配套与开发,使之逐步成长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三是建立了“井冈山科技扶贫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与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心网联网。山区各县的相应机构也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等终端设备,大大改善了科技服务条件。四是培训了一批科技管理和乡土技术人才。五是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和科技文化的交流,促进井冈山区的对外开放。

二、赴江西革命老区扶贫考察的的启示

对江西省革命老区进行的实地考察,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不能深入系统地学习江西省老区扶贫工作方面的理论方法,但是,江西省针对革命老区所采取的扶贫策略,取得的一

系列成功经验,对于内蒙古搞好革命老区建设还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结合内蒙古革命老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老区扶贫工作,我们认为应该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正确处理好全区与老区的关系

虽然,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全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存条件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扶贫开发仅仅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今后面临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就我区老区农村牧区而言,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因为他们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更差的山区、浅山丘陵地区、黄土沟壑区、荒漠区等地区,与全区总体贫困水平相比较,脱贫的难度更大;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巩固温饱的任务也很重,一遇到天灾人祸,极易返贫;农牧产品卖难,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虽然这些都是局部问题,但却与全局紧密相联。少数地区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对扶贫开发工作抓得时紧时松,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认真解决。

老区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牧区的稳定。就当前来说,老区农村牧区能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党的家庭承包经营、减轻农牧民负担、扶贫开发的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家庭承包经营解决的是农牧民能否掌握基本的生产资料问题,减轻农牧民负担解决的是以农牧民轻徭薄赋的问题,而扶贫开发则是解决农村牧区中弱势群体生存能力、生计能力低下的问题。这三项政策是互相联系的,都关系到农牧民的生存、生计问题,无论哪一项没有落实,老区农村牧区都难得稳定。老区农村牧区稳定不了,就谈不上农村牧区的发展和农牧民的富裕。扶贫开发,也直接关系到我区老区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全区的崛起,必须也要有这些老区贫困地区的崛起,否则,必然拖全区的后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历史上较之于其他地区的相对贫困,但由于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一旦开发对路,较之于其他地区的崛起也更有潜力。为了实现全区的崛起,必须着力促成这些地区的崛起。

老区扶贫开发,还直接关系到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尚未解决温饱的、尚在温饱线上徘徊的群众是最需要我们去帮助和关心的,是最需要我们去为之服务的。

2坚持开发式扶贫思路,不断增强老区自我发展能力

对老区扶贫,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强老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使老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增强“造血”功能,这是开发式扶贫的真谛所在。要继续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解决老区贫困地区的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努力改善老区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条件,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要从大力发展老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转移到直接扶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生产和提高收入以及帮助目标人群摆脱困境上来,从改善自然条件更多地转移到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上来,使老区贫困地区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的发展,促进群众生活的改善,并逐步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特别是增加老区贫困户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是老区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开拓增加群众收入的渠道。一是下大力气在老区贫困地区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老区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牧业和多种经营。我区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方面,老区群众近靠山水林区,旅游资源丰富,天然林、次生林、混交林名贵树种很多,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摇相互应:纯天然野生动植物如:山兔、野鸡、山野菜、棒子,蘑菇、藏菜、山杏核、中草药等品种繁多且存有量丰厚。另一方面,革命老区又存在大量的革命早期历史遗址、人文事迹,通过开展革命文物的募集、整理和研究,维护、修缮革命遗址,开展红色旅游,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资金引导,支持和鼓励革命老区发展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牧户游”,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有机互动,着力打造老区旅游品牌,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向前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增加老区贫困户收入。要以旗县、乡苏木为主,因地制宜,努力培育1—2个单一品种超粮食产值的扶贫支柱产业。二是要结合村嘎查、乡镇苏木建设,有计划地进行异地安置扶贫,将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的贫困群众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帮助他们开辟新的就业门路,提高群众收入。三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加快老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劳务输出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要把组织劳务输出,加快劳动力转移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大力抓好贫困劳力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优先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务工。要切实减轻贫困户的负担,为老区贫困户创造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条件。

3要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处理好扶贫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建议自治区政府,一是将革命老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对每个革命老区旗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投入。在进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重点向革命老区予以倾斜。二是从2010年起,设立用于革命老区发展的专项建设基金,专户管理,定向使用。三是参照国家今年拿出了近2亿元的彩票收入资金,用于江西、陕西等四个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做法。建议自治区也从彩票收入中安排一块资金,专门用于扶持老区旗县发展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利用特色资源,精心培育老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四是协调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农牧业厅等有关部门按照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安排专项资金的时候,对革命老区予以重点倾斜。

在扶贫资金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正确处理扶贫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有关规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应把财政扶贫资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帮助老区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扶贫专项贷款中的一部分也要原则上重点用于老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尤其向龙头企业倾斜。扶贫信贷资金要尽力用足、保证用好。金融部门要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简化程序,适当放宽扶贫项目贷款条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更有效地发挥扶贫贷款的扶贫作用。小额信贷扶贫是行之有效的,应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广。扶贫资金的分配,应尽量向革命老区倾斜,使用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接受群众监督。

4要强化科技文化扶贫,正确处理治穷与治愚的关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区农村牧区的贫困问题,从长远来看,必须解决好治愚的问题,即解决好农村牧区的教育和科技问题。农村牧区教育的基础设施,农村牧区教师的素质和待遇,老区贫困儿童的经济承受能力,科技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等等,哪一项都是涉及全局的大问题。各级政府新阶段扶贫开发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摆在重要位置上。

要加快发展老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要保证适龄儿童都能上学,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允许出现贫困户子女辍学现象。要加强老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为老区贫困地区培养技术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革命老区农牧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市场需求的劳动技能,非农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新型农牧产业,尽快增加老区收入的重要途径,关键就在于培训。革命老区地理位置偏远,科技教育落后,必须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提高劳动者的能力。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多方配合、加强协作,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牧民培训工作。要从老区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加快良种良法的推广步伐,在进一步完善各级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设科技扶贫示范园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做到老区重点村能通邮、通广播电视,逐步实现老区贫困地区信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改变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的状况。在老区重点乡苏木要完善卫生院建设,在有条件的重点村嘎查要建立卫生所,要继续动员全社会为扶贫开发共同努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把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帮助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这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坚持贯彻的一条重要经验。

5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重视革命老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老区农村牧区人口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新时期扶贫的一项重大课题。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也就是建立农村小康社会的过程。只有在老区农村牧区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将建国后的60年来,国家实行的以户籍制度为表征,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为核心的城乡隔离的二元体制逐步打破,进而加速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革命老区的社会事业投入较少,现阶段发展的步伐明显滞后于全区的平均水平,各有关部门对革命老区的社会事业发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方面:老区农牧民参加医保的积极性很高,但有的乡村参加医保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大力推动农牧民参加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改善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确保农牧民病有所医。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农村牧区的保障水平偏低,由于低保的额度与地方的资金配套能力挂钩,处于相对贫穷的革命老区农牧民参加低保的比例很低,有的虽然过去参加了,但近两年却出现了断档的情况,有关部门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国家的要求协调配合,力争使老区的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到低保的范围,享受低保政策。在老区子女上学方面:老区农牧民由于居住分散且偏远,子女上学距离学校较远,有些孩子还需要父母到县城陪读,成本很高。必须针对这部分困难群体,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区子女助学补贴,出台更加直接的优惠政策,降低辍学率,保证老区贫困农牧民的子女能够上得起学。

上一篇:畲族文化旅游下一篇:期末评语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