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2024-10-17

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精选11篇)

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篇1

和静县审计局三项举措加强计算机审计信息安全化 随着计算机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加强审计计算机信息安全逐步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和静县审计局在全力打造精品计算机审计项目的同时,紧抓信息安全建设,通过三大举措确保了在计算机信息化下审计环境的安全、高效、便捷,为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是提高安全防控意识。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举行安全保密培训,认真学习《保密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提高审计人员的保密法律意识和素养,做到自觉遵守保密制度,规范保密行为。

二是加强安全保护措施。一方面为全局所有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笔记本电脑装上了杀毒软件,避免了计算机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确保审计电脑数据安全;另一方面,为每个审计人员配备一块工作专用U盘,将所有工作数据存储于U盘中,并要求严格做到U盘与网络隔离,进一步确保工作数据的安全。

三是全面规范审计数据采集保密工作。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特殊性,通过计算机进行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采集时存在收集资料数量多、种类杂、保密性要求高等特点,和静县审计局推出了“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及保密负责制”,落实从主审到审计组员员的层层责任,确保数据的采集、分析、总结、落实每个步骤不出现“空白点”或“薄弱环节”。

通过这几项措施的实施,和静县审计局计算机审计信息安全化明显加强,即取得了被审计单位的充分信任,又提高了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篇2

生产组织安全管控匹配化模块是“金川模式”五大专业化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其涉及到设备设施、工艺系统、作业环境、员工塑培、项目建设、人机环匹配化和制度规范等诸多因素。金川集团生产部作为公司生产组织主管部门, 坚持践行“金川模式”,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搞管理必须管安全”的理念, 将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深度融合, 坚持“专业安全管理, 安全专业管理”, 探索安全管理落脚点, 寻找安全管理平衡点。

寻找规律

“金川模式”各模块建设的“五阶段”是一个梯进式的安全管理过程, 也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 生产部积极通过诊断、评价寻找生产组织安全管理的规律。第一, 公司生产组织的全覆盖性, 决定了安全和生产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从矿山到冶炼, 从动力到化工, 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是安全管理的关注点, 每一个安全风险所在之处, 都是生产的重要部位。第二, 公司生产组织的系统性, 决定了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表象上反映出的是工艺、设备或检修等问题, 而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安全问题。第三, 公司的生产组织环节突发性, 决定了解决问题时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往往就等于消除了安全风险, 否则就等于为事故隐患埋下了伏笔。

因此, 生产部一是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尤其是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 坚定不移地坚持安全第一。二是将专业安全管理体现在过程管理中, 通过“零缺陷”管理的实施, 使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保证“零伤害”目标的实现。三是避免片面就安全而抓安全、就生产而管生产的现象。将安全和生产高度融合, 将安全管理体现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通过生产计划追求安全, 通过生产组织追求安全, 通过生产协调追求安全, 通过生产流程的畅通追求安全。将“员工的健康和生命高于一切”和“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安全理念, 落实到生产部的具体行动中, 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

把握平衡

生产组织安全的最终目标, 是建立相辅相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 追求集约化生产组织, 建立“平稳、有序、高效、经济”的生产运行秩序, 寻找安全生产的最佳平衡点, 就是生产组织安全管控匹配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产能与任务的平衡

生产部坚持按设计安排生产, 按标准安排生产, 按规范安排生产, 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 按系统状况及时协调生产。坚决杜绝超计划、超常规、超定员、超能力、超强度生产的现象, 努力营造和谐、统一的安全生产氛围。

生产与检修的平衡

生产部尊重设备的运行规律, 实施计划检修, 预知维修, 科学合理地平衡公司年度及月度检修, 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生产的影响。同时, 提前制定年度检修计划, 认真组织各单位关联性匹配化检修, 为主流程的长周期高效运行提供保障。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落实好月度检修工作, 及时解决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注重工序之间的服从和平衡。加强检修期间各单位的协调, 系统检修与生产的协调安排、检修车辆和特种车辆的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 保证检修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做到生产为设备点检、维护、检修创造条件, 设备为生产保驾护航, 设备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生产单位与保障单位的平衡

金川集团注重生产结合紧密, 环环相扣。从矿山的出矿量到选矿的精矿品位, 从选矿的技术经济指标到冶金炉窑的炉况, 从冶金炉窑的产品品级率到电解系统最终产品的质量, 每一个节点都与安全有关, 哪一个部位有缺陷, 就有可能导致设备、工艺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发生。因此, 生产部积极探索建立了高效、迅速的调度指挥机制, “无缝隙链接”的沟通、协调机制和系统联动的应急反应机制。尤其是保障单位无条件地为生产单位提供动力、原材料及运输保障, 生产单位为保障单位创造条件, 共同做好冶金炉窑、化工设施、矿山提升系统等关键要害岗位的保障, 防止灾难性事故的发生。建立有序、流畅的供应链条, 按计划、按需求保证原料、材料、辅料、风、水、氧、电、汽的供应, 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减少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生, 减少非正常作业, 降低发生事故的几率, 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供应链条, 保证公司产品的及时发运。

重要环节

一是关注生产计划的权威性和灵活性。生产计划事关公司的总体部署, 事关公司安全生产的大局, 必须保证其权威性和严肃性。生产部在制定计划时, 坚持通过调查研究、风险预测和科学论断保证其权威性。同时, 在生产运行过程中, 根据市场发展规律, 公司管理的新要求, 生产的新格局, 及时机动灵活地调整计划, 维护公司稳定大局。

金川集团某生产现场

二是关注重要节点的衔接。生产部面对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从不回避问题, 而是通过细致透彻的调查研究, 积极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调度管理职能, 为生产一线做好协调服务。做到和部室之间、各单位之间协同配合, 形成生产过程相关方的系统联动, 树立生产系统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保障服务的全局思想, 不断促进生产系统“平稳、有序、高效”的运行, 保障生产任务的完成。

三是关注日常工作的协调。通过认真组织召开每日的生产总结会、视频通报会、月中生产总结会及解决各类问题的专题会, 不断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或向公司提出影响生产各环节高效运行的问题及意见, 并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

四是关注应急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实施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 落实充足的应急物资准备, 组织切合生产实际的应急演练, 在处理公司的各种突发事件中做到及时、有效、有序, 保证生产流程的畅通。

五是关注捕捉苗头性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预测, 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 果断采取措施, 将问题解决在源头, 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利用信息化建设

1 概述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凝聚着人类有价值的活动及人类文明。正是基于其重要作用,也就决定了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上在很大程度上异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新时期,档案管理面临着信息化、人性化、服务化等发展新趋势的挑战。怎样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摆在各个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档案利用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利用工作的发展速度与其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不对称,与社会发展不能同步。原因主要是说得多、做得少;在做当中,自我感觉多了而实际考虑便于人民群众利用很少。

显然,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决定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借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加强管理工作,改革档案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2 加强档案管理,促进档案利用

怎样才能加强档案管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应具体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的认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与各项工作的开展均关联,为做好档案的管理利用,仅要求档案要齐备,方法要科学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端正态度及明确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的利用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需要改善以前 “守摊调卷,等待利用”的工作方式,要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会有为人民及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才具有对档案认真负责的思想境界。

2.2 科学管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目前,档案管理利用的工作强度在不断加强,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必须要做好科学管理档案的工作以便于借阅及提高利用效率。多年以前,检索工具仅有案卷目录,无其它实用检索工具,且立卷、归档都很不规范,要做好利用工作很难。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确保在管理方法上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等。

2.3 全面收集信息,完善利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加强档案资料的全面收集工作,着重抓住以下方面的内容:

注意平时归卷,注重档案资料收集的质量。树立档案资料平时归卷的规则,从基础抓起,平时对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做到随时归卷、整理及鉴定,对号入座。及时归卷,要保证档案质量,避免时间久了以后,会增加归卷工作的难度。

我们需要扩大视野,力求广泛收集。定时到各单位进行收集。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单位的重要资料没有或者来不及登记处理(如组织介绍信、财务报表或晋升名单、光荣册等),这些资料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所以,应当通过年终到各单位进行资料收集的方式,及时回收散存于各单位的材料,使其不漏、不散和不压的得以完好保存。

开发信息,提供利用,完善档案收集的开展工作。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档案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开发信息,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在档案工作中,应依照“服务第一,利用第一”的准则,做好信息的开发及利用工作,推动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只要有人来查找档案,都要尽可能地立马查找,及时借阅,以便于他人及时地利用档案。

3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3.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的几个问题

档案管理信息化与档案资料数字化不是同一个概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给出了信息化的定义:信息化是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网络为基础,人才为依靠,法规政策为根本保证的大型系统。

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效益问题。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带来显著、长久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但需要说明的是,它的效益不像工程项目那种可以直接创造多少的GDP。

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结合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行业规范、绩效评估及行业激励机制、增效制度组成了档案管理体制的全部内容。

3.2 策略、措施建议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应增加档案资源的整合力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在当今社会里发挥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

应增加投入和增加配置软、硬件方面的设施。加大财力的投入,配置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对应的软、硬件资源。目前来看,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财力主要还是从各级政府获取引进、培养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4 结语

这些年以来,我国在档案管理利用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今后还会有更加繁重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尤其是在怎样提高档案质量,做好档案的科学管理及编研工作等方面,还有非常多的困难等待我们去处理和解决。为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必须要深化改革,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骄傲,不气馁。

参考文献:

[1]刘国能.当前全国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档案学研究,2002,(3).

[2]毛福民.在全国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档案,2002,(9).

[3]薛匡勇.论档案资源建设.浙江档案,2002,(12).

[4]冯子直.积极实现由传统档案工作向信息化档案工作的转变.档案学研究,2002,(3).

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篇4

为了保证公司监控系统正常有序运行,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制定的《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经过综合部员工上上下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对监控系统的认识,而且增强了自律能力。

一、综合工作部工作人员学习贯彻情况

1、综合部办公室人员自己的电脑要设置密码,严禁告知无关人员,防止信息泄露事件发生。

2、未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将公司的数据、软件及资料复制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3、任何人不得在互联网上发布涉及公司的机密文档、图片、视频等信息。

4、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电脑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归纳、该备份的及时备份,该删除的及时删除。

5、办公室内自己的电脑线路保持卫生清洁,干燥,布线排列整齐。

6、发现自己电脑有故障,工作人员先自行处理(如电源、连接线松动等);处理不了的,及时联系公司调度,公司调度联系维修厂家进行维修,并做好记录。

二、综合部信息化情况和监控的环节

1、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信息存储的方式,存储介质由纸变为电子版。与纸介质相比,电子版具有存储密度大,使得企业可以集中保存数据和信息资源,便于查阅和加以保护,但一旦毁损或被盗将使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电子版擦写不留痕迹使得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增大,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2、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今年的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节省时间、减少差错相关资料的发送,指定各部门收信人,直接传送给所需人,而无需任何中间环节,无需打印出发给相关人员,缩短办理时间,节省办公开支,减少差错率,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由于减少了纸质文档,公司文件不会轻易流入公司外,而且电子版文件采用了只读形式,除了文件管理员不得进行改动,提高了文件的安全性。

3、公司采用库存软件管理,企业当前和以后一段时期内的各种需求都非常清楚,可以合理地安排采购计划和库存计划,保证了采购和库存的衔接,降低了盲目采购资金的费用,同时保证了生产的需要。此信息化管理使得因材料短缺造成的停工或计划调整的现象大为减少。由于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监控性质,使得工作人员有数据可依,责任更加明确。

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1、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首要条件 信息化项目不是单纯的增加计算机硬件设备项目,而是一项涉及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离开

了“一把手”的支持将寸步难行。所以领导起决定性作用。

2、以人为本,全员培训是保证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的基础 任何工作的好坏,都取决于人的因素。企业信息化更需要素质好、水平高、过得硬的人才参加建设。也需要抓好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培训。无纸办公化的实施,刚开始提出一些人也持反对意见,只有把所有办事员都经过培训,让他们对新方法的接受和真正的理解,才能最终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只有使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能够深入人心,取得企业上下对信息化项目的认同和支持,才最终保证了信息化的推进。

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系统长期高效运行

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篇5

()

(7:57-12:38)一年来,永宁县公安局不断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和治安整治工作力度,改革创新警务机制,使社会管理创新成果真正成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提高对基层公安工作满意度的强大动力,全县189家内部单位、特行特业、公共娱乐场所15次的检查清查,清剿火患战役的开展,157处安全隐患的排除,27份整改书的下发,21家场所的停业整顿,728份治安责任书的签订等,集中整治行动的持续升温,交警大队,三大行动及四个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交通管理措施至和望远、闽宁镇两个安全检查站的设立,交管勤务机制的改革,交通事故处理巡回法庭的建立,酒驾、超速、渣土车、摩托车等专项整治行动力度的加大,联合工商、城建、教育、卫生、安检、文化等部门对治安重点、乱点、难点问题和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专项治理。监管场所阳光工程的实施,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信息管人,分层次、分类型对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新警务机制的创立,网格化巡防和治安报警联网监控系统巡防两张防控网的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日臻完善,特别是城关派出所义务巡防队的组建和白加黑周巡防机制的实施,治安巡防红袖标在县城广场、商场和一个个居民小区飘动,不但有效遏制了重点单位、部位路段两抢案件和社区多发性侵财性案件的发生,而且成为维护永宁县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的一道靓丽风景,社会治安的强烈整治和警务机制的大胆变革凸显着永宁公安创意警务,民意主导警务的业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

(11:42-13:42)信息化应用注入新活力,从清网行动中的信息化追逃,到网上公安局公安微博的崛起,从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网上制作法律文书,网上执法资格认证考试等执法办案一网通到11727名外来流动人口,728户出租房屋信息的采集录入,从238起刑事案件的侦破,66名犯罪人员的抓获,11名逃犯的捕获,到覆盖城乡的报警联网治安监控系统、指挥系统、情报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从智能交通综合管控一期建设,城市综合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二期建设的开展,到21处电子警察和交通智能信号灯的新增,166路治安监控,3处交通诱导发布系统,一套智能视频分析检索系统和六个基层所队监控中心的建立,科技的应用为永宁公安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让广大民警鼠标轻点决胜千里,使永宁公安在有限警力下确保了一次次重大案件的侦破和重大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如今,永宁县公安局基本实现了基础信息采集,网上作战破案,案件办理流转,实施执法监督的综合应用,现代科技在警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警民之间的距离悄然贴近,使基层公安工作得到了辖区群众的支持,成为基层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强大引擎。

班组文123化建设 篇6

一、班组文化管理的意义

班组文化史整个班组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问哈建设的基石,实际是班组成员共同认定的思维方式和办事风格,是班组内部成员付诸实践的共同价值观体系。

通过有效的班组管理,构建良好的班组文化,实现班组共同的目标,协调好班组成员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执行文化,形成班组共同的的价值观,班组文化管理,紧密围绕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班组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减团队凝聚力,跳的成员积极性,技法成员工作热情,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建立团结高效、蓬勃向上的团队。

二、班组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班组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成员如何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发展班组而建立,它是一种小群体中调整人际关系和人本身的一种人文文化。

班组文化建设必须贯彻员工积极参与的原则,培养员工爱岗敬业、服务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引导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2、文化建设的适用对象

班组文化建设适用全体班组及班组成员,与公司文化一致,班组长管理班组的整个文化建设,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体系、落实班组文化,使公司文化延伸到所有的角落。

3、文化建设的形式和方法

1)文化故事会。

班组长至少每月组织一次文化故事会(可以在班组博客上展开),要求全体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设大家认同、积极的班组文化,以标语、口号等形式对班组文化的核心部分进行概括,并把这些标语通过班组博客、班组墙报等形式进行宣传。班组口号是:创卓越管理班组,建设专业进取团队。

2)班组文化墙。

班组安排专人建设班组文化墙,围绕文化墙内容进行讨论,然后分工,分派工作。班组长监督工作的落实。班组墙报给班组文化建设提供另一种直观的宣传方式,通过定期的对班组墙报进行更新,战士班组宣言、标语、口号,开展服务明星赛、级数攻关、读书评书等活动,将先进事迹和案例显性化在文化墙上。

3)班组流行语。

班组定期更新班组流行语,即班组口号,一般两个月更新一次,早会或者月会结束时,成员同意呼喊班组口号,然后大家评选出最佳方案作为班组口号。江阴第一营业的口号是:“劳动竞赛,我HOLD住”!

4)员工关怀。

员工关怀活动包括:集体生日会、节日祝福、员工生病慰问、家庭关怀日、情绪关怀等。如集体生日会,准备生日蛋糕,全体成员为当月生日同事唱生日歌,并给予祝福。生日当天的成员可享受“温馨一小时”,即生日员工当天可以提前一小时下班休息。当月由班组长指定负责人汇总当月生日人员名单,提前交给排班人员;当天负责人通过短信提醒该员工。同时,班组长组织其他成员,利用短信给生日员工发送祝贺短信。

三、班组文化建设的工具

1、班组博客

班组博客由班组长指定的人员当管理员,管理员定期对博客内容进行维护,保证博客质量。另外,为鼓励人员积极参与班组博客,班组内当月发飙创新管理、企业文化、质量管理、学习园地、天天案例的贴数最多的,会得到小礼品一份。

2、班组文化墙报

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篇7

1 农村网络双向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在网络双向化建设中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技术标准及业务运营体系, 农村网络双向化的建设已成为了网络建设的重点。农村网络双向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为:以行政村为一个工作单位, 对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光节点的拆分, 原则上光节点一般采用直带用户设计, 但在农户较为分散的区域则可以采用一级电放大。在这种情况下, 原本最后采用一级放大器的地方则需要替换为三合一设备, 即EOC头端、ONU和光接收机。在放大器后的用户网络分配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该网络双向化建设的思路是完整的, 但是, 在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将对其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1 网络双向化建设方案制定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网络双向化的建设之前, 制定合理施工方案的必要的工作。而在网络双向化建设方案的制定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需满足业务发展的规划的要求。满足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主要是确定业务种类、业务带宽以及业务推广进度等。满足这些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们决定了网络的功能、每个用户的最小不收敛带宽以及网络双向化改造的速度。

(2) 注意资金的投入。在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中, 成本的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在网络双向化建设中也不例外, 因此,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一定要注意资金的投入。

(3) 注意现有网络的拓扑结构及质量。由于现有网络的拓扑结构及质量会影响网络双向化建设中技术方案的选择、投资量、工程难度以及工程量等, 所以, 在制定建设方案的时候必须考虑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及质量。

(4) 为未来新业务的发展预留空间。近几年, 网络建设是发展非常迅速的, 而随着技术及市场的需求, 新的业务形态也会不断的出现。因此, 在双向化网络的建设过程中, 为未来一定时期内新业务的发展预留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5) 考虑新技术的发展。由于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 新的技术也将不断的出现, 因此, 在制定建设技术方案时应采用有发展前景的技术, 从而为未来新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1.2 网络双向化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网络双向化的建设时, 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HFC网络资源, 因地制宜地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 从而才能充分地发挥电视终端用户接入电缆的宽带优势, 推动有线电视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HFC网络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网络物理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物理资源主要是指对原有的硬件设备的利用。例如机房、光纤、用户电缆等。

(2) 充分利用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的宽带资源。由于很多的交互业务都是非对称业务, 如视频点播和下载业务, 它们的下行数据很大, 但是上行数据却很小。因此, 在网络双向化的建设中就可以利用原有的HFC网络作为下行传输网络, 这样, 双向网络的入户宽带就可以小很多。而对于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而言, 非对称交互网络不论从投资规模、技术实现难度、改造工程量都是优于对称的双向网络的。

2针对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的相应措施

在进行网络双向化建设方案的设计时, 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的应对措施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从而确保制定出一套优质的建设方案。而在建设过程中, 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就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的HFC网络资源, 并同时注意为未来网络建设的发展预留空间。在这个方面就需要充分地发挥有线电视网络音频业务的优势, 根据各地网络的状况和技术特点选择合适的建设技术方案, 以多功能业务发展推动双向化网络的建设, 并为广电双向业务网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网络双向化在农村的建设在不断进行中, 我们对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相关分析。总之, 在建设过程中, 应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同时也为未来新的网络业务及技术发展预留空间。

参考文献

[1]涂强, 陆炜.广电双向网改进行时——南京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的思路[J].中国数字电视, 2011 (9) :23~27.

[2]许书镇.探析农村有线电视全光网及双向化改造[J].有线电视技术, 2009, 16 (2) :114~118.

中日高等教育的重点化建设比较 篇8

为此,我们要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探索世界一流大学的体制机制,并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学术团队,重点建设一批哲学科学的创新基地,促进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形成。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为“九校联盟”,截至2011年,“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1999-2003年,中央政府共投入资金140亿元;2004-2008年,该计划支持了近30所学校,共投入资金189亿元;2010-2013年,共投入270亿元。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各省政府还投入了约300亿元的配套经费。

“985工程”高校建设期间,各校产学研结合的拓展,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作出了贡献。第一,汇聚了高水平的学术人才和团队。比如长江学者计划共资助了1190名特聘教授,其中80%以上来自“985”高校。第二,提升了“985"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1999-2008年,我国共颁发了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其中有4项由“985”高校获得。我国约5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设在“985工程”高校,约70%的人文科学的基地也设在“985工程”高校。第三,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同时,“985工程”的实施推动了高校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985工程”实施的前一年,平均每所“985工程”高校在国际发表的论文数为240篇,所有“985工程”高校加在一起只比哈佛大学略高一点。2007年,“985工程”高校发表的论文数平均超过了1000篇,其中4所高校发表的论文数排名进人世界高校百强。国际引用率从1998年每篇大概1.5次,提高到了2008年的3次以上。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学校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增长了10倍以上。

美国大学联盟(AAU)是国际公认的世界高水平大学群体。通过选择我国28所具有可比性的大学与AAU大学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通过10年建设,我国一批高水平大学与AAU大学的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在科研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差距缩小显著。

面临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困境及高等教育的质量下滑,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2年出台了“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Centerof Excellent,COE)。该计划作为国家战略,旨在建设世界一流科研基地,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和“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日本相继实施的两个重要的工程。

“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2002年开始实施的。日本文部科学省强调,这个工程的设计和启动受到了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启发。文部科学省支持各学科的能力建设及研究教育基地建设,旨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培养引导世界研究前沿的创造型人才。截至2004年,93所大学的274个基地入选“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2002-2008年,日本政府向"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提供的资助达1055亿日元。

“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是“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的延续和发展。与“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相比,“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开放性,二是导向性,三是国际性。“全球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继承了“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工程”的基本思路,强调四方面内容:一是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对博士生等青年研究者的经济支持,三是强化对研究项目国际竞争力的审查与评价,四是提供对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项目的支持。

“全球化卓越研究基地工程”注重博士生的培养。该计划实施后,博士生助理研究员的人数由之前的2000多人增加到3500多人,博士生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增加幅度超过20%。研究人员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增加了6%,国际研究项目增加了32%,外籍教师人数增长了22%。从这些指标来看,该计划重视博士生的研究论文发表,特别是研究论文在国际上的发表。

中日两国国家重点建设的计划有几个共同点:第一,两国都重视学生的培养,在这方面日本更为突出;第二,两国都重视师资的发展,在这方面中国更为突出;第三,两国都特别重视国际合作,在这方面日本更为突出。第四,两国都重视重点学科的建设,日本对此更具开放性和导向性,提出了9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特别支持新兴学科的发展。

中日两国国家重点建设计划相互影响。其中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度竞争、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另外,这些项目计划均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评审和立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的自主权。

2013年,安倍内阁将大学的改革纳入安倍经济增长战略中,提出了530亿日元的大学改革预算,在这个预算里,178亿日元用于支持博士生课程指导项目,72亿日元用于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另外,用于全球化人才培养的经费为45亿日元,用于国际网络化建设的经费为23亿日元,用于大学国际交流的经费为28亿日元,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大学国际化的重视。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中日两国在卓越大学建设上应开展更紧密、有效的合作,比如确定共同优先领域,设立合作基金,建立长期的合作平台,实施共同研究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等。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的双边合作协议,双方每年共同资助合作与交流项目,包括合作交流项目和双边学术研讨会。经双方协商,2014年度将共同资助合作项目14项,其中合作交流项目10项,双边研讨会4个(其中2个在中国举办,2个在日本举办)。

现在是中日高等教育和科研合作进入新阶段的最佳时机,相信两国的交流合作会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高效课堂中小组化建设 篇9

小组化建设的优越性

本人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已近二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教学改革,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每次教学改革中本人都走在改革的前列,成为改革的弄潮儿。在诸多的教学模式中我认为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小组化学习最具优越性,归结小组化学习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龄交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达到语言、心灵的零距离接触与沟通。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的去学,学生个性差异很大,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把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一节课下来老师云雾缭绕的一通乱侃,搞得学生昏头脑涨,教师累得筋疲力尽,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小组化学习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之间没有敌意,语言交流无所顾忌,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了语言和心灵的零距离沟通。

2、充分启用现有的学生资源,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在班级群体中,有一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纪律、品德、管理等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他们非常愿意在班级群体中发挥展示自己,更非常愿意帮助别人。教师要充分启用班级现有的学生资源,古人云:“教学相长”这个道理大家都理解。

3、发展学生个性,彰显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

一个班的学生从性格上讲存在着很大差异,就是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学习、纪律、卫生、劳动等方面差距很大。实施小组化建设解决了困扰在教育基层多年的难题,单从学习上看,爱好言表的、喜欢操作的、擅长指挥的都得到了个性的彰显。

4、发挥团队作用,增强合作意识。

世界上的任何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都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或借鉴前人的经验,或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实施小组化学习就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合作意识,这种合作学习不但圆满的完成学习目标,而且缩短了学习时间,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的分组方案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充分调研,发挥民主体现人性理念,力求和谐化原则。我所担任的是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负责六年级的数学学科的教学,去年学年初我就意识到小组化学习的优越性,在两年多的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对学生有着深刻的了解,再经过仔细的调研,利用班会课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在体现人文性、和谐性原则的前提下,责成班级干部将我班47名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座次由传统的插秧式变成小组圈围式。

2、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文化层面相对均衡的原则。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提倡每个小组的成员无论是在学习、纪律、人际交往等方面相对均衡,以备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

3、小组长的产生力求优中选优的原则。(成绩优异、威信高、组织能力超群、责任心强)

4、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去年第一学期开学一段时间以后,学区中心校大张旗鼓的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工作,在对教师紧锣密鼓的高压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高效课堂小组化建设的理论性东西,结合自己已有的小组化建设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细化工作,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上学期,我们班承揽了多次由学区中心校以及本校组织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观摩课,实验课。由于本班学生对课程改革接触比较早,再加上本人对教学改革认识到位,适应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每次教学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同仁的好评。

二、小组文化建设要集思广益

小组机制建立起来了,小组文化不可忽视,每个学习小组都要有精练的组名,新颖的组徽,响亮的组训,和谐的组照。组名、组徽、组训的采集我都充分发挥民主,集学生之智慧。认真筛选,切不可草率,符合以下要求:组名精炼,耐人寻味;组徽新颖,寓意深刻;组训响亮,朗朗上口。比如:我们班有一个组组名是“芝麻组”,组徽是“一株拔节开花的芝麻”,组训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其中的寓意就很明了了。

三、学习小组的培训及时到位

1、对组长的培训。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语道出了学习小组长作用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再好的组长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尽管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相对优秀,如果教师不对他们进行诱导,诸事亦不会做得完美,因此,教师对组长的培训工作愈发显得重要。我对组长的培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的:

(1)、组长管理调控能力的培训

组长对组员的纪律监管,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每节课每项学习任务完成时间的掌控,都要做到极致,这也是组长素质的体现。只有让每个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参与学习活动,他们才有所收获。(2)、组长评价能力的培训

以往教师是评价的主宰者,作业、练习、课上对学生肯定与否定,都是教师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教师是上帝,掌控着生杀大权。如今小组化学习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是真正民主的体现,组长的评价工作更重要,高效课堂初期,我重点培训组长对学生的练习、作业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标准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评价素质。(3)、组长总结汇报能力的培训

为了更好的实行小组化学习,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发展,组长是小组的带头人,他对本组各个方面情况的了解要比老师更深入。因此,教师要求每个组长每周要把本组各方面情况向老师进行详细的汇报。这样教师要培训组长汇报要有条理性,主次性。教师依据各组长汇报的材料有的放矢的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编写切实可行导学案。

2、对组员的培训。

对组员的培训分两级。一级是教师对组员的集中培训,培训组员中的A、B、C类成员,使之明确自己在本组中的地位,在学习中应达到的程度。交流互学的对象等;二级是组长对本组组员的培训,组长培训组员独学、对学、群学、交流、展示、以及评价的方法,以便形成一整套小组化学习体系。

四、注意对小组的动态观察,适时调整组员

1、组内调整

每个小组学生的座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的发展,组长有目的的适时调整组员的座次。比如:两个邻居组员课上好动,对学习的参与不主动,组长要进行适时调整;A、B、C级组员根据学习成绩的动态变化组长应适时调整组员的等级第次;同级组员在对学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出现摩擦或出现困难组长要适时调整互学对象。

2、组外调整

每个小组的成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小组竞争中落差很大的时候,也有必要进行组外调整,否则就失去竞争的意义。这样教师在动态观察中要合理调控各组的实力,确保相对均衡,教师通过与组长的民主协商,实施调换异组组员。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阻力,比如:相对先进的组,再加上组长的责任心相对负责,外调的组员是不情谊接受的;同样,相对调皮,学习又成绩相对低下的组员,调入各组是不受欢迎的。这样,教师就要对组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五、科任教师密切沟通共同管理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其他科任教师对学习小组的管理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比如,我班的英语教师尽管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如此繁忙,但从不放松对我班小组化的管理,哪个组或那个组员出现问题,及时与我沟通,共同谋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我班小组化建设保驾护航。再如:我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学习小组的管理,对组长、组员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很有方法,他的语文课教学流程顺畅,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要位,独学、对学、群学、交流、展示、评价一系列操控形如流水,为小组化学习以及小组管理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今后打算

“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常态化建设 篇10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的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笔者认为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在农村倡导廉政道德,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更是意义深远、作用巨大。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必然要求。

一、廉政文化进农村的重要意义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在农村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廉政文化进农村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动力。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执政的文化根基之一,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不可少的文化营养。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而农村社会人口的教育、管理相对来说较为松散,以一种新的文化模式进驻农村并生根开花,无疑可以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因此,廉政文化进农村,扎根于农村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之中,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时代意义。

(二)廉政文化进农村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必要举措。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新时期反腐倡廉主要目标,必须面向全党全社会不断扩大教育面,必须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进农村,这是反腐倡廉战略之需、治本之策。

(三)廉政文化进农村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将清正廉洁的执政先进理念融汇其中,可以把“廉荣贪耻”的廉政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党员群众的思想深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行为方式,从而净化党风、民风,纯洁基层干部队伍。因此,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廉政文化进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廉政文化在农村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个别人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许多农民和部分农村干部对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意义、目的及其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有的认为腐败是当领导才有的,农民没有腐败的机会,也就不存在腐败,自然而然也不需要廉政文化;有的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应该是集中精力发展农村经济,多干实事,在农村搞廉政文化建设是舍本逐末,捡了芝麻,掉了西瓜。有了这些思想,广大农民及农村干部就忽视了廉政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对廉政文化建设不给予理解和支持。

(二)农村廉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资金保障。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经济支撑,许多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造成廉政文化进农村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结合不足。目前有的乡村,还未建立自己的文化站、图书室、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绝大部分村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农民闲暇之余打牌、打麻将赌博的现象较多,一些有益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

(三)廉政文化进农村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单一,没有突出廉政文化主题。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定文化,是廉政的特殊性与文化的普遍性的有机统一,是廉政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巧妙结合。对农村群众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又通俗易懂的廉政文化。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廉政文化进农村,往往仅仅是悬挂廉政标语、送几场廉政戏和电影……内容老化、形式单一,没有把廉政文化建设同当地的地域特征、人文特点结合起来,没有合理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别具特色的廉政文化亮点和特色。

三、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配套农村文化硬件设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必须要有足够的财力保障。要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责任落实和经费筹措等保障机制,为廉政文化进农村提供良好的实现条件。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财政拨款、基层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赞助的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经费筹措机制,解决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资金欠缺问题。

(二)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廉政文化内容。广大农村群众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廉政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寓教于乐,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使廉政文化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一是成立廉政文化宣讲团,抽调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到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进行巡回宣讲,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百姓的廉政文化下乡活动,使党员群众在欣赏文艺表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让廉政文化在农村党员群众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二是利用“七.一”、国庆节、春节等节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将党风廉政方面的书籍、资料、报刊和电教片等送到农村,进一步充实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的内容,推动廉政文化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三是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快速、便捷、覆盖面广的特点,组织农村党员群众观看先进事迹及教育警示电影、录像、光碟等,用正反两面的典型事例广泛传播廉政文化。使网络教育更贴近农村需求、农村现状、农村实际。四是善于挖掘资源,使用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内容,使群众主动参与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影响力和渗透力。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如村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政策公示栏、宣传窗、黑板报等,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五是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现代信息相融合。在节假日利用手机短信向农村党员和群众发送内涵丰富、通俗易懂的廉政文化短信温馨警语,使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在感受现代气息的同时吹拂到廉政清风。

(三)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廉政文化相互结合,推动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中,力求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辉映,扩大影响力。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发展和创新,发掘能够反映地方风貌、民族风情的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和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将党风廉政知识融入民族歌舞之中,组织文艺队用民族文化与语言深入村组巡回演出,让干部群众在感受浓郁民族文化中受到廉政教育,提升廉政文化的亲和力。

(四)建立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的长效机制。廉政文化进农村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各级党组织要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考核,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建立持续性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的长效机制,使廉政文化进农村建设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着眼于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一是强化目标管理,要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统筹安排,形成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变“要我抓”为“我要抓”,相 关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变“不时抓”为“经常抓”。在廉政文化进农村建设中,部门是基础,领导是关键,监督是保证,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五)建设生态家园,创建人居环境。和谐社会包括与和谐生活相适应的生态社会,廉政文化进农村要按照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的要求,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一提高农村环保意识;二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创造高品质的空气质量和良好的视觉景象;四积极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让农村实现经济结构好、人居环境好、道德风尚好、生活方式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网络安全及信息化建设 篇11

关键词: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网格化研究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造成的灾害损失愈来愈大。如何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建立有效的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化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总的来看,气象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参与。党的十八大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2015年,永州市委、市政府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全市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的重点,气象防灾减灾作为城乡社区治理机制中重要环节,不仅对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民众避灾能力起到前导性作用,更是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民众互救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一、永州自然灾害状况和地理环境

永州市地处湖南南部,南岭北麓,山高坡陡河谷深。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温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永州市气候要素时空分布不均,山区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水热分布差异大,局部小气候复杂。气象灾害繁多,暴雨洪涝、高温干旱频繁,“三寒”明显,雷雨、大风、冰雹年年成灾,连阴雨、雪灾冰冻时有发生,及其诱发的气象衍生灾害如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渍涝、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连年不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

二、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现状

当前,永州市已初步构建成以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应急保障系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为一体的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体系。但近年来,随着城乡人口不断增加,气象灾害的频发及次生、衍生灾害的不可预料性,城乡基础设施的负载能力日益减弱,民众对气象灾害有效防御的脆弱性日益凸显。通过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最大程度避免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建立永州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指挥系统

1.理顺气象防灾减灾指挥机制,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系统

2013年底,永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成立,气象、国土、公安、水利、民政等36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同年底,召开气象防灾减灾现场办公会。2014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并入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2015年永州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得以落实,与此同时,部分县区探索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新机制,地方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场等签订气象防災减灾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责任单位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机构、构建“八有”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做好辖区内气象仪器和设施的维护、保护等工作,年底对各责任单位实施考评。

2.气象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有体系、防灾减灾有平台

加强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市级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对接市云计算中心和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立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分平台。配置城乡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站,签订防灾减灾责任书,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气象服务和管理的制度和应急流程,制定城乡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规划等。

3.气象信息员队伍有落实,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有保障

一是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职责。二是确定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分管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确定固定的网格管理人员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接收员。三是按照现有的“七有”标准(有工作场所、有人员配备、有应急配置、有接收终端、有宣传培训、有防灾减灾志愿都队伍、有长效发展机制)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标准,强化城乡社区气象信息员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工作人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四是强化信息发布和上报,灾害来临前,信息能够按照网格分布发送到网点,实现“信息网上传,人在网中走”;能够及时收集灾害性天气情况。五是按照应急预案,能够排查灾害隐患点。

4.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有重点,专项培训效果佳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民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目前,永州气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活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5.17科技活动周、6月“安全生产月”、应急宣传等各类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完善相关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参与各类应急演练。

针对城乡社区易发的气象灾害,编制城乡社区气象灾害风险防御宣传手册,印发分灾种的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举办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和学生科普知识竞赛等,创新科普宣传的载体和媒介,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扩大信息的传播率和覆盖面。缩短气象科普宣传与受众距离,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打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的单向性,加强与居民的交流、互动,开展各类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建立气象科普示范社区,提升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品质。

四、结束语

上一篇:采购部工作内容下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