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共10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
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32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分类后,教材通过将分类的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中,帮助学生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填写分类结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给不同事物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2、通过在统计表中填写分类的结果,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单一性和多样性,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课时 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分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出示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气球。
教师揭示课题:是的,为了能更加明确每种气球的数量,我们先把大家买来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分一分。
教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思考,汇报:可以按形状、按颜色……
教师:那我们就先按气球的不同形状进行分一分。谁来说说看,该怎样做呢?
学生汇报:把相同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教师:动手试试吧。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2.汇报交流分类的结果。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类的结果:你是怎样分的。(2)教师:每种气球各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汇报:①先分再数;②边数边画。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师展示每种气球的数量。
教师提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汇报其他分类的方法:按颜色分。教师组织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再动手分一分。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教师:把车图上颜色,并数一数有几辆车。学生动手涂色,再汇报。
2、完成课本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1)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
教师:按照水果的种类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梨、苹果、桃的个数。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
教师:按照卡片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再分别填一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的个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3题。
教师:按照树叶的种类分一分、涂一涂,再填一填每种树叶的片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 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8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学具:实物卡片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学会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 1.分一分,做游戏。
教师:一年级(1)班的几个小朋友们参加了一次户外亲子活动,请看: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他们要分两组做游戏,你能给他们分分组吗?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想怎么分?分成了几类?并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究不同的分法。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汇报:(1)按大人和小孩分;(2)按男、女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不同的分法图贴示在黑板上。
2.教师小结: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3.讨论: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思考汇报。
4.练一练(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在表格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中港英文学校
谭文珍
数学一年级下册
来。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活动后个别汇报。(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30页练习七的第4题。
(1)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并说说每种图形的数量。
(2)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结果填入表格里。
(3)同桌间根据分的结果互相提问题。学生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课本第31页练习七的第5题。
(1)将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填写分的结果。(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分类填写结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提问题。
3、完成课本第32页练习七的第8题。尝试整理自己的书包。(1)学生动手分类整理。
(2)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整理的成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个别汇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2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3
教学内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应用20以内的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20以内减法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愿意与同学合作,形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3.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课时划分:
1.十几减9…………………………………………………1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3.十几减8、7………………………………………………1课时
4.练习二……………………………………………………1课时
5.十几减几…………………………………………………1课时
6.练习三……………………………………………………1课时
7.复习(一)…………………………………………………1课时
8.复习(二)…………………………………………………1课时
9.实践活动:愉快的周末…………………………………1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列式表达。(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桃子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小猴贝贝的水果店看一看,有没有新鲜的桃子上市,好吗?
生:好!
(教师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猴贝贝今天--共准备了几个新鲜的桃子?从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小猴贝贝今天一共准备了13个桃子,小兔乖乖买了9个。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还剩多少个?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该如何列式呢?
生:13-9。
师:怎样计算13-9呢?
2.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操作探究。13-9等于几呢?请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计算13-9可以怎样想,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9加4等于13,13减9等于4,这样想加算减比较快些,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现在老师就要出题考考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生:能。
三、实践应用(“想想做做”的全部内容)’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左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9块。
生:左右两边一共15块。
师: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算一算右边有几块。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
(2)(出示右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生:左边有9条黄瓜,左右两边一共有17条,右边篮子里有几条?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我是把11分成10和l,先算10-9=1,再把1和1相加等于2。
生:我是把9分成4和5,先算14-4=10,再算10-5=5。
生,:我是想9+9=18,所以18-9=9。
4.完成“想想做做”4。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接下来我们同桌同学进行口算比赛。分别拿出9~19的数字卡片,用10~19的数字分别减9,一个拿卡片,一个说出算式和答案,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开始行动,加油哦!
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十几减9的知识。在这堂课上有许多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列式,而且计算时方法多样,老师觉得十分满意!
第二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巩固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12-9=15-9=5+9=17-9=
14-10=13-9=4+9=10-9=
17-7=7+9=11-9=9+9=
二、口算练习
1.开火车。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哪列火车开得稳,开得快,好吗?
生:好。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的口算练习,然后让其中一组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来汇报计算的结果,其他同学认真进行校对。)
2.试一试。(课本第3页第2题)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第2题。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算一算。(课本第3页第5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4.练一练第6题。
(1)让学生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反馈。
三、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第一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呢?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图上一共有14个足球。左边的箱子里装有9个足球,小男孩拿走了5个足球。
师:那你们能根据图上的意思将算式补充完整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师:现在再请小朋友观察右边的这幅图,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将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
师:哪位小朋友能根据这幅图,说说看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2表示这里一共有12位小朋友,9表示左边站着9位小朋友,12-9=3是求右边站着3位小朋友。
师:XX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获得了这些数学信息,而且说得非常好,其他小朋友会说吗?
生:会。
师:那谁还愿意来说说看呢?
学生个别反馈。
2.练习一第3题。
师: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猴走过每个树桩吗?
生:愿意。
师:太好了,你们能将小猴所走过的树桩的算式写出来吗?
生:能。
师:那我们就来比赛,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最快的帮助小猴走过每一个树桩,并且计算结果可不能错了,否则小猴就会从树桩上掉下来了。好,现在开始吧!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反馈。
3.练习一第7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左边这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15枝铅笔,这是图上告诉我们的。我还知道了右边放着9枝铅笔。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铅笔盒里放着几枝铅笔?
师:你怎么知道它要我们求笔盒里几枝呢?
生:因为它将问号打在了笔盒上,所以是求笔盒里有几枝铅笔。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列算式解答吗?
生: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右边的这幅图,你们会列算式进行解答吗?
生: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4.练习一第8题:看图说一说,填一填,再计算。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且将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填人括号中,将算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四、课时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不仅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而且还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像今天这样,懂得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三课时十几减8、7
教学内容: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课本第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或7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8或7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8或7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
以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计算老师出示的口算卡片。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问题。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看看茄子先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原来箱子里装有15把小号。
生::茄子先生要从中拿走8把,问还剩多少把?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从15把小号中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应该怎样列算式来表示呢?
生,:15-8。(师板书)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从总数15里拿走8,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可15-8又该怎么计算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摆摆看。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算法最多。
(1)学生小组讨论。
(2)集体反馈。
师:哪一组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
15-8=715-8=7想:8+()=15
8+7=15
53105所以15-8=7
15-5=1010-8=2
10-3=72+5=7
师:原来“15-8”有这么多种的算法,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啊!能想出这么多种的计算方法。既然有这么多种方法,小朋友计算时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最简便?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8+7=15,15-8=7,这样想加法算减法比较快,也比较简便,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应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明白了吗?
3.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是从15把小号中拿走了8把,现在请你们从15把中拿走7把,会剩下多少把?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并试着列出算式。
(1)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还不熟练的学生进行摆小棒。
(2)学生集体交流反馈。
生:我是先算10-7=3:3+5=8。
生:我是这样想的,7+(8)=15,所以15-7=8。
师:这些同学十分爱动脑筋,都能很快地得到答案。真是非常棒!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15把小号换成13把了,同样要拿走7把,还剩多少把?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会。
师:好,现在你们就动笔算一算,然后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师:刚才这道题大家解决得不错。那么老师又想考考你们了,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三、巩固练习
1.先圈一圈,再计算。(课本第6页第1题)
(1)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反馈。
2.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意,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说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师:谁愿意根据第一幅图说说14-8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4表示有14粒豆子,8表示左边有8粒豆子,14-8=6可以求出右边有6粒豆子。
老师同样再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二幅图表示的含义。
3.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并说清每组中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
5.课本第6页“想想做做”5。
这是一道拓展题,要让学生学会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计算所有十几减8或7的算式,这道题就是要让学生说说十几减8或7的方法,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课时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好的计算方法了吗?
第四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巩固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课本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师: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老师请小朋友来进行抢答,看谁的反应最快,算得最好。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
13-8=8+9=16-7=14-7=
15-7=12-2=12-8=4+7=
二、导入激趣
师: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小红花,哪一位小朋友表现得好,他就可以得到红花作为奖励。看看这节课谁最出色,得到的红花最多。
三、练习
1.夺☆比赛。(第2、4题)
师:本次夺☆比赛分成两道大题,每做对一道小题就可以得到一颗☆。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让学生说清每一组两个算式数字之间的关系。
3.练习二的第3题。
师:图上有两只小蚂蚁正在打开每一扇门,只有当它们计算对了,门才能打开,你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你们将每一扇门的算式写在旁边,开始吧!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
4.在○里填上“>”、“<”或“=”。(练习二的第6题)
(1)让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二的第7、8题。
(1)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2)集体反馈,请个别学生说一说两道题中每组算式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6.比比谁先回到家。(练习二的第9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大家都顺利通过了老师的考验,现在我们要向森林出发了。
师:森林里有两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生:小松鼠和小老虎。
师:那么它们在森林里做什么呢?
生:它们要来比比谁先回到家。
师: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吗?
生:愿意。
师:很好。现在请一、二两组的小朋友把小松鼠送回家,请三、四两组的小朋友把小老虎送回家,我们比赛一下,看看是小松鼠先到家,还是小老虎先到家,好吗?
生:好。
师:那就赶快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看看是哪两组的同学先完成,并集体反馈计算结果)
7.解决问题。(练习二的第5、10题)
(1)让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课时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好,都非常积极地举手发言,那么你们能告诉老师,你在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呢?
第五课时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课本第9~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
12-7=11-9=6+9=14-9=
15-8=14-7=6+7=3+9=
5+8=8+7=16-8=12-8=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题。
出示挂图。
师:今天,小兔子带着她的好朋友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去摘蘑菇。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草地上有两种不同颜色的蘑菇,一种是蓝蘑菇,一种是花蘑菇。
生:我还知道小兔子一共采了11个蘑菇。
师:小朋友说得棒极了!这时,小兔子给她的好朋友小老鼠提出了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第一个问题是,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
生:另一个数学问题是,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多少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老鼠完成这两道数学问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然后全班集体反馈交流。
生:11-5=6,11-6=5。(师板书)
师:XX同学的列式计算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11-5和11-6,你们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我们比比看,哪一组的算法最多?
1.学生讨论。
2.集体反馈。
师:原来“11-5”有这么多种算法。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那么在这些算法当中,哪种算法最为简便呢?现在也请小朋友好好思考一下。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师:哪个组先来说说看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5+6=11,所以11-5=6,这样做减法想加法的计算方法最为简便。所以,以后我们计算时,要尽量选择这样的方法。
师:那么,谁愿意用这种方法说说11-6,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生:因为5+6=11,所以11-6=5,我用的是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1。
师: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生:能。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2.课本第10页的第2、3、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计算结果,并说说每道题是如何进行计算的。
3.课本第10页的第5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四、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4
姓名:
1.如果
9>7,里可以填();
2.如果
9>7,里最小填();
3.如果
>6,里可以填();
4.如果
>6,里最大填();
5.()比8多1;比18少1的数是()。
6.()比8多7:比17少9的数是()。
7.15比()小1;17比()大2。
8.15前面的3个数是();15后面的第2个数是()。
9.15-8>
15-8<
10.小红有15支彩笔,小明有7支彩笔。小红送给小明()支后,两人的彩笔就同样多。
+2
+7
11.7
12.我们这排有12个男生,男生比女生多4人。女生有多少人?
13.妈妈买回12个苹果,第一天吃了3个,第二天吃了5个。
(1)两天一共吃了多少个?
+
=
(2)还剩多少个?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5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
2.体会排比、反复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对民族精魂的礼赞,感受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从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恢弘的气势。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3.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的这一段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就是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在这样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谁都会觉得它美、好、精彩。可是真要我们用文字去描述这舞蹈,却又会觉得很难很难,会感到言语的匮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安塞腰鼓》,去欣赏作家刘成章的精彩文笔吧!
二、资料助读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当代作家。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著作还有《转九曲》《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黄土情》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段意,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利用多媒体提示学生积累词语。2.快速阅读全文,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按照安塞腰鼓表演的程序,将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以腰鼓为线,用“________的腰鼓”形式的短语概括三部分的内容。宏伟的场面(5-13)
雄壮的响声(14-17)安塞腰鼓激越的腰鼓(5-27) 击鼓的后生(18-22)
奇丽的舞姿(23-27)寂静的腰鼓(28-30)第二部分分层理由: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四次,充当层次标志,自然将第二部分分成四层。
四、合作研讨,确定集体朗诵方案
1.将学生就近成立六人小组,分组商讨朗诵方案并进行组内试读。2.各小组之间交流朗诵方案,确定最佳方案。3.教师引导学生研讨:
(1)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应怎样读?适宜多少人朗读?为什么?
第一部分应满怀期待之情,读得沉稳些,中速而不乏力量。因为第一部分写的是腰鼓表演前的准备,腰鼓尚未敲响,后生们正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
第三部分朗读时要读出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轻声。因为这一部分描写的是腰鼓表演突然结束时人们的心理感受,大脑仍在回想刚才火烈的表演,心灵仍沉浸在表演的激情之中,还没有回过神来,场面上一片寂静。
第一部分应由一名男生朗诵,第三部分则可让一名女生朗诵。(2)第二部分应如何读?为什么?
第二部分,整体要读得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而有节奏感,刚健有力。这是根据腰鼓表演的特点和文章语言的特点决定的。
(3)从文中挑出形容安塞腰鼓的词语或句子,了解安塞腰鼓的特点。
文中形容腰鼓表演特点的词语有:豪放的、雄浑的、火烈的、容不得束缚的、使人叹为观止的、激扬而飞动的、痛快了山河的、蓬勃了想象力的、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凝聚生命力量的、象征黄土高原人元气与神魂的等等。
(4)从句式和修辞角度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①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短句,营造出一种激越的气氛。安静的腰鼓(1-4)②文中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加上又多是短句,使文章的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文中的排比运用在句内、句间、段间,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很多。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等,层层递进,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又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排比句,对偶工整,气势昂扬;再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一连用三个排比段,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文中常与排比结合使用。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就突出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五、教师小结
本文语言铿锵激昂、急促有力、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完美地表现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特色,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第2课时
一、质疑探究
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究。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用“茂腾腾”来形容后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美感。“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激情,“茂腾腾的后生”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情奔放。
2.如何理解“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几句?这一段中运用排比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运用排比句,展示了一场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安塞腰鼓,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生命和力量的咏叹和礼赞,同时也强调了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和感悟。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一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6.“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写实)
7.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是,“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腾,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二、领会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主旨可作多角度理解: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2.表现要冲破阻碍、束缚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3.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4.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三、全班学生再次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体会文章的主旨
四、课堂小结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6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 21+6 36+7 59+2 42+3
b.50+16 39+40 37+40
第二种:a.21+6 42+3
b.25+8 36+7 59+2
c.50+16 39+40 47+30
让孩子们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进位加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
└不进位加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 20+13=33
生2:25+5=30 30+3=33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导孩子们总结加法后,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减法,给了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得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巡视中,教师提示的话比当做要求提出来要有效的多。因为孩子们喜欢表扬的形式。这样很多小组就会去模仿。一组做汇报,其他组评价,既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练习量,比单纯做题效果要好。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作业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教材要帮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日常生活中学生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八年级下册教材以帮助学生能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本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统领八年级下的全册教材,它宏观上介绍了有关权利义务的基本知识和二者的关系,后面的几个单元的都是以本单元阐述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本课是本册内容的开篇,系统的介绍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以及我们应尽的义务。所以,本单元本课在全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中学生享有哪些权利的问题上,由于现实社会中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有的学生认为中学生除了学习以外没有多少权利,这一模糊认识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澄清,由于人民和公民这两个概念是抽象的,而且在当今时代对于人民这个概念更是难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2.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四、重点和难点
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五、教学准备
搜集人民当家作主的典型事例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十八大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视频 现场采访:1.你是人民吗? 2.你是公民吗?
3.你想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吗? 4.你想参与国家的管理吗? 5.你有权力参加国家的管理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课,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伟大祖国。环节二:新知探究
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
小结: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悬挂的,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即: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徽的尊严。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同学们想一想你属于人民的范畴吗?人民包括哪些人?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
小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畅所欲言: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那么你感受到或你了解到那些事物或事例可以体现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略)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不被动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进行斗争,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案例:猜一猜谁是保护神:
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生活很清苦。小寒6岁时,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
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小寒的有些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但她由于没有户口,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
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等的保障,所以,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小结: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通过公、检、法等相关法律部门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环节三:心灵感悟
观看视频:南京大屠杀,警报、鸣笛、自发默哀的人民
思考:作为国家的小主人,当你看完这段为同胞默哀的视频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该如何做好这个“主人”呢?
环节四:行为提升
请你就 人民 民主 法律保障……为本课设计主题标语 环节五: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生活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我们国家的法律不仅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还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更要正确行使权利。
环节六:当堂达标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 C.全体人民 D.全体公民
2.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不包括()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和破坏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下面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是()A.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正 B.留学北大的韩国女学生 C.退休在家的工人老张
D.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监狱服役的李某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线”,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3.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8
本单元内容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第二部分是学习“比多少”,这个内容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要求: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利用教材资源和实物、教具等给学生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教学措施: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进校,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周围环境的实物等,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4.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5.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一册数学第2~3页。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投影仪、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刚入学的儿童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根据学生这个特点,我创设情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2.观察法。引导学生熟练观察、逐一点数„„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数学的良好开始。在数数的过程中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从昨天起,你们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咱们这节课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最会上课,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请大家一起来看新书的封面。书上什么,分别有多少?(3个人、3只纸鹤)。这些都是数学知识,数学课上要学习很多数学知识。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多媒体出示一所“美丽的校园”图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新学期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我们一起来看以看图上都有一些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老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因为老师不认识小朋友,可以请一排或一列的同学依次站起来汇报)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说明: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师: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生可能回答: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师肯定说得好的同学。
师: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都可以用几表示?(生:用1表示。)出示数字卡片1,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师: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 表扬观察得非常仔细的同学。
师:有2个同学在跳绳锻炼身体;有2个同学很懂礼貌,在向老师问好;有2个同学在看书,讨论问题。那么,2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敬礼、2个同学看书等等,可以用几表示?(生: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事物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如果回答是“数出来的”,可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
师:(表扬)这些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4)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连续认:跳着认倒着认:随意认
3.数教室里的实物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横着一排有几个同学,竖着一列有几个同学。
师:请你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三、课堂练习:
1、看图说数;
2、看数画图
四、总结质疑: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小朋友都非常认真,积极动脑筋想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放学后,小朋友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五、作业设计:
实践作业:回家找家中可以用数字1——10表示的物体,说给家长听。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
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教学进度表
(一)、认识图形(3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第二周至第五周
例1 „„„„„„„„„„„„„„„„„„„2课时
例2„„„„„„„„„„„„„„„„„„„„1课时
例3„„„„„„„„„„„„„„„„„„„„2课时
例4„„„„„„„„„„„„„„„„„„„„2课时
例5„„„„„„„„„„„„„„„„„„„„1课时
例6„„„„„„„„„„„„„„„„„„„„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4课时)第六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第七周至第八周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 写数„„„„„„„„„„„„„„„2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九周至第十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9课时)第十一周至第十五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9课时 4.例1、例2 „„„„„„„„„„„„„„4课时 5.例3„„„„„„„„„„„„„„„„„.2课时 6.例4、例5„„„„„„„„„„„„„„.4课时
整理和复习„„„„„„„„„„„„„„„„„4课
(七)、找规律(4课时)(八)、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0
精品
教案
试卷
2.我用残损的手掌
1.知识与技能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理解并积累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
以读贯穿教学始终,读中品,品中读,引导学生品味富有想象和激情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中洋溢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其中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大地苦难的哀痛,对解放区热情的赞颂都溢于言表,深切动人,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激发其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能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品味富有想象和激情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第一课时 满怀激情诵诗歌
一、新课导入
“任脚下响着学生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读着这样的“狱中自白”,我们的心总是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坚贞不屈的仁人志士充满激情。1942年,诗人戴望舒也在狱中受尽折磨,他同样没有屈服,而且一样充满激情地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全诗,圈画诗歌的生字词。灰烬(jìn)
锦幛(zhànɡ)
荇藻(xìnɡ zǎo)....蓬蒿(pénɡ hāo)
憔悴(qiáo cuì)....蝼蚁(lóu yǐ)..2.理解诗歌的重点词语。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3.激情朗诵全诗,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我/用残损的手掌 ...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4.作者链接
戴望舒,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早期的诗作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日战争开始后,诗风发生很大变化,《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
5.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在牢狱里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合作与探究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从内容上看诗歌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第一部分(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总起下文。
第二部分(从“这一角已变成灰烬”至“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沦陷区。
第三部分(从“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至结束):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解放区。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起伏? 【交流点拨】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3.创作此诗,作者身陷牢狱,不可能有中国地图,那么诗中“手掌”和“抚摸”分别指什么?
【交流点拨】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聪明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4.配乐朗诵诗歌,诗歌的第二部分描写沦陷区,描绘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点拨】描绘了六幅画面:堤上繁花嫩柳;长白山雪峰;黄河夹泥沙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的渔船。第一幅画与后五幅画面形成对比。
5.诗歌的后两部分的写法不同之处在哪里?
【交流点拨】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边;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四、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沦陷区:灰色—憔悴—阴暗→ 的手掌解放区:太阳—蓬勃—温暖
五、拓展延伸
拓展朗诵戴望舒的《狱中题壁》。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08-01
17年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1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19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05-14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11-02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06-18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丑小鸭》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06-09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09-24
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1新人教版08-14
湘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