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工作总结

2024-10-19

bim工作总结(共11篇)

bim工作总结 篇1

BIM工作总结

一、BIM工作总目标

1、初步建立了****项目综合实验楼revit工程模型、广联达算量模型;

2、试运用BIM 5D平台。

二、BIM工作遇到问题

1、在创建模型时,一般都是按照底层到顶层构件相同时,会直接把构件从底层升到顶层,这种创建是不正确的,会导至模型在后期计算和模拟时出现错误,应分层创建模型。

2、在Revit中钢筋模型创建难度比较大,通过咨询在广联达GCL中创建钢筋模型在5D模型中也可以和Revit模型相结合。

3、水电建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欠缺,还没有进展。

三、BIM工作总结

1、人员组建方面3个人就可分别为:技术指导、建模、GCL建模各1人。

2、族的创建还需在深化学习,这关系到在5D模拟时构件的匹配。

3、计划对***工地项目进行建模,应用5D平台做工程量统计和结构模型进行实操应用。水电建模进一步学习、落实。

工程技术部 2017.9.6

bim工作总结 篇2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主要趋势。BIM施工技术就是结合资料数字板块、虚拟施工板块和安全监控板块为一体的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这时顺应当前的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尤其适用于那些技术难度大、安全系数低、施工工艺复杂、建筑材料尺寸变化大、交叉施工作业多的建设项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进行阐述。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力度不够。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监理单位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体,在质量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的监管部门采取的监管手段有效性差,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操作性不高。除此之外,政府监管部门的权责区分不明确,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对安全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这对我国的安全监管单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无法实现需要监管力度,这样工程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对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

2.企业安全意识薄弱。我国许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都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不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进行施工生产。无法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设置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设置只注重形式化。一些单位甚至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必要的,因此对于安全问题不予以重视。另外,单位缺乏有关于安全管理的书面指导文件,或者有文件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不能很好的落实,责任分配不明确,这样都会加大企业施工的安全风险,会严重制约建筑行业的发展。

3.投入和培训不足。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成本,为了完成工程进度而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对于现场的环境不注重保护。我国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就会致使员工缺乏安全管理意识,这对工程的安全也会留下隐患。

4.安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施工单位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传统的人工管理和观测方法不仅耗时长,监测时容易出现主观性判断,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需求,因此对于工程管理的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并且要结合当前的建筑工程特点,总结管理的不足之处,探究一种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1.识别危害因素。BIM技术可以形成对建筑构成以及进度的信息体系,可以很准确地对现场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以此来进行安全管理和事故规避的处理。

2.划分危险区域。在施工模拟过程中,BIM技术可以根据危险源进行辨认,在工程模拟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区域的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并将相应的危险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反馈,用以指导施工,对于超出安全等级的活动禁止进行,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3.管理施工空间冲突。在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里集中了大量的机械、设施、材料和人,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在相同的工作空间内经常会发生不同工种之间的工作冲突,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提前预测并且合理安排施工活动所占据的空间,制定计划有效地运用工地资源和工作空间对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浪费、减少安全事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BIM技术可以实现静态检查设计冲突,动态模拟各工序随进度变化的空间需求和边界范围, 很好地解决了施工空间冲突管理与控制, 有效地减少了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4.制定安全措施。在BIM安全管理系统中,通过对现场施工状况的分析,可以从安全专项方案中提取并形成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来保证建筑活动的安全性或者避免已经识别的危害的发生。

5.安全评价。在BIM虚拟施工中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可以对施工进行安全系数和安全度的分析和评价。

6.安全监控。BIM是以虚拟的施工模型为中心,并结合现有的高技术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有关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与实际完成的安全活动作对比,进一步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以满足施工需求。

7.安全培训。BIM技术具有可视性、完备性的特点, 将BIM技术作为安全培训的数据库,可以使施工人员在模拟的施工环境中通过认识、掌握、精通施工方法和工序, 进行安全用电培训,进行大型机械使用培训,以此来提高培训的效果,节省施工成本,尤其是对于一些过程复杂的大型项目,效果更为显著。

三、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策略

1.施工场地规划。施工场地规划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复杂的施工或者交叉作业,如果不能进行合理、 科学的规划和布局,也就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BIM技术可以模拟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使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计划和方案进行模拟施工,具体内容包括施工工程具体位置、材料堆放位置、工棚位置、交通线路、施工机械放置位置和进程线路图。在进行模拟施工时,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对现场进行合理规划,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2.施工过程模拟。在一些大型的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复杂,施工空间受限,就会导致施工方案设计比较复杂,而利用BIM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不仅可以对施工计划进行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试验,还可以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预防和补救,对施工方案随时进行调整,经过反复试验之后,才能实现施工最佳效果。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能及时进行管理和控制。

3.塔吊施工安全管理。塔吊在施工中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设备,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施工现场,还需要多台塔吊同时进行工作,因此需要对塔吊进行正确安装和使用, 如果安装错误或者操作不规范,就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利用BIM对施工进行现场模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办法,对施工策略及时进行调整。对于塔吊的活动范围进行模拟,以确定塔吊的回转半径、影响区域以及摆动臂的摆动范围都在可达到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性,避免出现返工的情形。

4.临边、洞口防坠落保护。现代的建筑施工大部分都要进行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极具危险性,很容易发生坠落或者遭受打击的情形。利用BIM技术采取防坠落保护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临边、洞口都是高空危险事故频发地,对于施工工程来说,必须做好这些部分的安全防护工作。

四、结语

bim工作总结 篇3

一、技术方法方面

(一)工作流程制约。我国的造价工作包括招投标造价、施工阶段预算、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更、工程款支付以及竣工结算等一系列内容,项目各阶段均需要项目的造价工作,如策划规划期的估算、初步设计期的概算、施工图设计期的预算等。目前我国应用BIM的工作方法是依靠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利用相关软件建造模型以及创建相应管线、暖通等内容,利用模型计算工程量再应用到各个方面,以减少造价人员的工作量,达到提高效率、减少时间浪费的目的。然而,这一工作流程要求造价人员早期介入设计过程,结合清单计价规则与设计人员一起赋予构件一定的信息,这在我国目前的建筑领域还难以做到。在应用BIM的过程中,施工图预算需要依据深化设计文件的模型进行创建,从而借助计算机自动生成项目清单及完成组价过程,这就需要造价人员对设计人员提供的BIM模型进行反复的校验,防止出现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这一过程无疑会消耗造价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消弱了BIM的应用优势。

(二)BIM软件与造价软件信息“不对称”。现有的造价软件与BIM软件中对于各构件信息的要求不同,使得不同软件中模型存在差异。在造价软件如广联达、鲁班等软件中,模型的创建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同时根据施工部件、施工工艺等不同,按照我国清单计算规范扣减、增加有关工程量,而BIM软件中并不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也不会按照材料、工艺对构件进行分类。如玻璃幕墙在造价软件中定义为面,只需计算面积,在BIM软件中却是独立的构件,若进行算量,会得出混凝土、玻璃等材料用量。造价人员利用BIM模型的信息编制造价,首先要对模型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过滤,以适应工程项目不同进度对造价信息细化程度的要求。如果想实现BIM模型与造价模型的交互问题,需要考虑到模型创建过程中的这些差异。

(三)知识产权问题。BIM的最大特点就是模型信息的交互使用以及上下游传递,然而这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为满足BIM应用,设计人员建模时需要大量的信息搭建与确认模型。BIM模型创建完毕后包含大量信息,然而若在整个项目中连续使用这一模型以及相关信息,那么其他各方应该如何获得模型并在什么阶段、范围、条件下使用,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若各方均使用BIM模型,那么设计变更过程中的模型操作与维护由谁负责以及成本如何界定;项目完工后,作为资料备档的模型,其最终归属权存在争议。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BIM无法做到在项目各阶段形成链条,从而促进其使用推广。

二、组织管理方面

(一)人才问题。BIM需要利用技术得以实现,有关软件的熟练使用、数据库的构建、建筑知识等方面均需要相关人才,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BIM技术的使用。根据目前各大招聘网站上数据资料统计发现,我国在BIM方面人才缺口较大,对计算机技术要求较高,但是技术方面的专精无法保证他们在建筑业内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缺乏人才使得BIM在造价过程中的应用无法真正实施,造价人员不仅要技艺娴熟、知识储备丰富,同时对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多专业、多技能的要求提高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为BIM推广带来挑战。

(二)协同能力。协同能力可定义为“实施和管理集成式项目的多专业团队各方之间合作关系的能力”。随着BIM的应用,协同能力也受到了关注。BIM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理念以及工具,实现了项目的三维设计,并且模型可以作为其物理与功能特性的强大数据库。然而,BIM有关软件的局限性,使得项目各方在不同的应用程序和平台上重复输入数据,造成了资源、信息的浪费。根据实际调查显示,BIM在协同能力方面的缺陷在BIM应用的影响因素中所占权重为41%,因而要全面推广BIM技术在造价行业的应用水平,优化和晚上其协同能力至关重要。

(三)成本问题。如果将BIM应用于项目造价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保证基本的硬件、软件条件得以满足。公司会根据项目情况及自身财务能力确定硬件标准,但为了满足基本软件应用情况,就目前而言,CPU、硬件等基本构件合计约为六千元,如果是要求更高的项目,构件配置的总额将会达到一万元。且这些软件、硬件投入同工业产品固定成本投入不同,无法作为总造价的一部分,即大部分企业成本自付,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项目除非业主要求,施工方一般不会主动应用BIM。相比而言,造价过程中设计院、企业利用传统造价软件在硬件投入方面成本会低得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会在造价过程中实施BIM技术。

BIM学习总结 篇4

2、熟悉图纸后,把每张图都单独保存,记得要把图纸炸开,不炸开在revit里打开显示不了,每张图都要命名。看看有没有缺少的

3、根据CAD图纸建标高和轴网,轴网可以根据CAD图里的最多的那张图纸来建轴网,标高可以把立面图导到revit里的立面图里来画,这样效率好,4、画好标高和轴网后要记得调整好,然后锁定。

5、现在就可以开始一层一层的画图了,记得画图的时候是哪层的柱或梁,CAD图纸就导入到哪一层,这样图纸多了才好整理,不会乱。画梁的时候记得把楼梯的梁和柱一起也画了,楼梯可以一起画,也可以到最后统一生成,依据各层标高而定。标高相同则可以统一生成。

6、画的同时记得把建筑施工图也要看一遍,因为结构里的一些信息可以根据建筑施工图得到。

7、有的层高是相同的,这时可以把一层画好,然后统一生成各层。

8、画的时候记得用快捷键画,这样提高速度。

遇到的问题:

1、建筑图是在结构图的基础上画的,可结构里把楼板画了,建筑图里还画,这不是有重复了吗?工程量算的时候不就多了吗?还有柱。

2、结构图导入画建筑图的时候,结构图能不能炸开?

BIM技术应用总结(共) 篇5

在国内建筑市场,BIM目前多应用在以下领域:

BIM模型维护

BIM模型维护是指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团队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项目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现有条件和使用用途的BIM模型。这些模型根据需要大致可分为: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等。

场地分析

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通过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可迅速得出较准确的分析结果,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估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作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布局等关键决策。

建筑策划

建筑策划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的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的内容,并寻找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BIM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在建筑规划阶段,通过对空间进行分析来理解复杂空间的标准和法规,从而节省时间,并提供对团队更多增值活动的可能。特别是在客户讨论需求、选择以及分析最佳方案时,能借助BIM及相关分析数据,作出关键性的决定。四

方案论证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BIM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布局、视野、照明、安全、人体工程学、声学、纹理、色彩及规范的遵守情况。BIM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细节推敲,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

方案论证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提供方便的、低成本的不同解决方案供项目投资方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

眉山市人民医院地下室机电管道综合

可视化设计

对于设计师而言,除了用于前期推敲和阶段展现,大量的设计工作还是要基于传统CAD平台,使用平、立、剖等三视图的方式表达来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

BIM的出现使得设计师不仅拥有了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工具,所见即所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具的提升,使设计师能使用三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同时,也使业主及最终用户真正摆脱技术壁垒的限制,随时知道自己的投资能获得什么。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它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的协同展开设计工作。现有的协同设计主要是基于CAD平台,CAD的通用文件格式仅仅是对图形的描述,无法加载附加信息。

BIM使得协同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为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借助BIM的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带来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性能化分析

无论什么样的分析软件都必须通过手工的方式输入相关数据才能开展分析计算,而且需要专业的人员才能完成,同时由于设计方案的调整,数据的录入工作需要经常性的重复录入或者校核,使建筑设计与性能化分析计算之间严重脱节。

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只要将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通过BIM技术可以自动完成,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

工程量统计

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

管线综合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无论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甚至是业主对机电管线综合的要求愈加强烈。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的BIM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施工进度模拟

通过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4D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达到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标。

此外,借助4D模型,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中将获得竞标优势,BIM可以协助评标专家从4D模型中很快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有效评估。

十一

施工组织模拟

施工组织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决定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了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BIM可以对项目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BIM技术结合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预演以提高复杂建筑体系的可造性。

十二

数字化建造

BIM模型直接应用于制造环节,建筑中的许多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中(例如门窗、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构件)。通过数字化建造,可以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这些通过工厂精密机械技术制造出来的构件不仅降低了建造误差,并且大幅度提高构件制造的生产率,使得整个建筑建造的工期缩短并且容易掌控。

十三

物料追踪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化、工厂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使用设备复杂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及设备构件通过工厂加工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高效的组装。在BIM出现以前,建筑行业往往借助较为成熟的物流行业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例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通过RFID可以把建筑物内各个设备构件贴上标签,以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跟踪管理,但RFID本身无法进一步获取物体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构件尺寸等),而BIM模型恰好详细记录了建筑物及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

十四

竣工模型交付

在项目完成后的移交环节,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得到的不只是常规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还需要能正确反映真实的设备状态、材料安装使用情况等与运营维护相关的文档和资料。通过BIM与施工过程记录信息的关联,甚至能够实现包括隐蔽工程资料在内的竣工信息集成,不仅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带来便利,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的翻新、改造、扩建过程中为业主及项目团队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

十五

维护计划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BIM模型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其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

十六

资产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营的信息割裂,使得这些资产信息需要在运营初期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来录入,而且很容易出现数据录入错误。

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通过BIM结合RFID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

十七

空间管理

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此外,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通过BIM结合RFID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

十八

建筑系统分析

建筑系统分析是对照业主使用需求及设计规定来衡量建筑物性能的过程,包括机械系统如何操作和对建筑物能耗分析、内外部气流模拟、照明分析、人流分析等涉及建筑物性能的评估。

BIM结合专业的建筑物系统分析软件,避免了重复建立模型和采集系统参数。可以验证建筑物是否按照特定的设计规定和可持续标准建造,通过这些分析模拟,最终确定、修改系统参数甚至系统改造计划,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性能。

十九

灾难应急模拟

bim工作总结 篇6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的要求,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7月7日至8月16日举办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设计与BIM技术(企业顶岗)培训班。现将有关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周为理论学习阶段,后三周为企业顶岗实践阶段。本次培训的目标主要是熟悉Revit(BIM工具)软件、一般施工、设计类应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使教师在亲身实践过程中熟悉企业管理制度、岗位规范、软件绘图、具备“建筑设计、结构设计、BIM技术咨询”岗位的职业能力。

一、实训单位概况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唯一一所公办建设类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前身浙江省建筑工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2002年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办学50余年来,学院为浙江省建设系统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各类人才3万余名,已成为浙江省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

中南幕墙建筑幕墙施工一级、建筑幕墙设计甲级、金属门窗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拥有境内国际招标、境外工程承包许可证、GB/T19001-2000、GB/T28001-2001以及ISO14001:2004三项体系认证的现代化企业。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建筑幕墙行业前三强企业、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明星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幕墙行业功勋企业等诸多名誉。

二、顶岗实训基本情况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主要有PKPM公司的老师给我们讲授Revit(BIM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小别墅的建筑建模。然后对Revit软件的其他功能进行了了解,比如MEP管线,Revit高级应用,施工模拟等。

第二阶段的企业顶岗主要是在中南集团幕墙设计院幕墙设计所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的文化,工作程序等。在实践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幢综合楼的建筑建模,在建模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设计所的员工请教。

三、顶岗实训的体会

在一个半月的学习和实践中,通过学习了解、广泛调研、亲身体会,我获得了第一手关于校企结合办学、以行业为需求、就业为导向的资料,加深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进行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收获之余,更多的是思考。从中,我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和体会:

1、开阔了思路和视野,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比较对口的实训岗位上,本人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并能灵活应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工程实践能力均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提升。通过参与公司的实际工程项目,本人对BIM技术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培养了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了学习积累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实训工作之余,我认真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反思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学校和企业虽然属于不同行业,但是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在两个行业都是适用的,两者都应该积极适应社会形势和服务对象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谋求更大突破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增加积累,改进工作方法。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训,我进一步感受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进一步加强专业理论和实务学习,接触新领域,研究解决新问题,培养严谨科学的教学理念,保证自己的业务水平永不落伍。

在顶岗实训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比如对软件的学习比较片面,只注重自己感兴趣的和专业对口的建筑建模,对软件其他的功能应用较少,甚至有抵触情绪。虽然在BIM团队中精于其中一个专业模块就可以叱咤风云,但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更为全面的掌握。这些均要在以后的在教学中加以完善。

bim工作总结 篇7

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 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BIM应用是继CAD应用使工程师甩掉图板后的又一次建筑业技术革命, 可以实现项目自规划直至拆除的全寿命周期内, 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 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 推动行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重大变革, 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建设效率, 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近年来, 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兴起, 技术理论研究持续深入, 标准编制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同时, BIM在部分重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中陆续得到应用, 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推进BIM应用已成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识。

但是BIM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缺少顶层设计;BIM应用只停留在各企业和项目的自发层面, 没有形成统一的目标和路径;项目应用中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完全割裂, 没有充分体现BIM在全生命周期中的优势等。迫切需要在国家层面出台纲领性文件, 更好地进行指导和推进。

为满足发展需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于2012年开始组织有关协会学会、高校、设计和施工单位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在总结研究成果基础上, 着手起草有关文件, 并充分征求吸收各方意见, 形成了《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了BIM应用的基本原则, 即企业主导, 需求牵引;行业服务, 创新驱动;政策引导, 示范推动。同时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末, 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 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

《指导意见》强调BIM的全过程应用, 指出要聚焦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中普及和深化BIM应用, 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规划和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 以及运营维护单位的特点, 分别提出BIM应用要点。要求有关单位和企业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BIM应用发展规划、分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 研究覆盖BIM创建、更新、交换、应用和交付全过程的BIM应用流程与工作模式, 通过科研合作、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 推动相关人员掌握BIM应用技能, 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

此外,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7项保障措施, 包括宣传BIM理念、意义、价值, 梳理、修订、补充有关法律法规, 建立BIM应用标准体系, 自主研发适合国情的BIM应用软件, 培育BIM应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产业联盟, 培训BIM应用人才, 研究基于BIM的工程监管模式等。

从CAD到BIM 篇8

关键词 CAD BIM 教学改革 多专业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 BIM)已经被多方面证明,当有经验的BIM使用者相比传统的建筑业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目前在建筑业中得到了许多业内企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多个国家的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开发和开设基于BIM理念的课程,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国内也开始陆续有高校开始类似的教学项目,开始尝试Revit 等基于BIM理念开发的软件教学。然而笔者认为,目前国内高校的类似教学改革或课程项目一定程度上还有一些误区,改革目的或者课程开设上都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所以总结了笔者有限的教学经验和一些相关的教改观点,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工程制图及CAD课程的不足

(1)CAD课程定位有局限。目前,大多数的CAD课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AutoCAD等软件的功能进行学习,学习的目标停留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脱离绘图板”的层次,相应的,课程的考核也是对软件功能的知识点复习,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仅仅会使用软件在电脑中“复制”图纸,仍然很难独立“设计”出图纸。

(2)三维表达能力有限。与建筑学、装饰工程等专业不同,建筑工程专业本科课程在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时,一般没有安排三维制图、建模的章节,出图也基本以平面出图形式。主要原因是施工岗位对这类技能需求不大,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都是面向施工企业就业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BIM理念的逐渐普及,对三维制图及表达能力的要求会延伸到建筑业各个环节。

(3)各专业分开建模、效率低下。国内建筑的工程设计工作中,建筑、结构、电气、造价等各专业之间衔接有限,重复建模工作量大,成熟的BIM产品和熟练的使用者被证明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专业教育中,受到各专业分开建模的模式影响,建筑工程专业一般仅开设了天正建筑和PKPM的学习,面临着短期内知识落后的风险。

(4)课程设置等不能满足转型需要。以笔者工作单位为例,目前CAD课程的课时仅为32个课时,其中包括了16个课时的上机练习,课时十分有限,课程内容一般仅能够安排下AutoCAD和天正建筑的初步学习,无法涉及到更多业内常用的专业软件。然而BIM要求的是一个独立课程的教授,并非CAD课程的拓展,①不论是课程定位还是课时安排都要比CAD课程要求更高。

2 教学思路及教学建议

(1)改变传统的CAD思路,树立学生在BIM课程中的全局理念,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建筑工程项目运作。CAD与BIM从各个层次上看差别都是巨大的。笔者认为,对于BIM课程的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理念转变,最大的阻力来自教师自身积累的知识经验。建筑工程业本身并非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大量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对经验的积累要求仍然是很高的,而我们看到BIM的思路理念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专业分工模式的,必须要求使用者能够具备全局观,从更广阔的角度思考工程项目,方能使统一平台和信息共享成为可能。这就要求师生都要能打开自己的视野去看待专业学习。

(2)建设平台一体化、多专业协作的独立课程。在BIM课程设置过程中,鼓励与建筑相关的各专业同学共同参与到BIM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的同时,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BIM区别于传统建筑业工作方法的优势,才能了解认识到BIM对个人技能的具体要求。

(3)运用实例教学、三维动画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第一动力,建筑工程专业本质属于需联系实际工程的工科专业,BIM课程的推广离不开实际项目,需在实际项目中将BIM的特点展示出来,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目前已经越来越普及的三维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4)引入社会资源和第三方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高校不同,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对于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的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反应更快,培训目的明确、效率较高,普通高校作为专业教育的主体,应该及时地将社会上优秀的师资、教材引入大学课堂。同时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的培训、考核标准引入到教学质量评价中来,甚至由社会第三方机构对高校BIM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是对学生、校方、社会都是很有益处的。

3 改革难点

(1)缺乏系统教材和项目实例。BIM在建筑业的讨论火热,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仍然缺乏,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获得类似项目参观学习的机会更是稀少。教材方面虽然种类繁多,但据调查能够让师生满意的BIM课程教材仍然不多。②

(2)对高校专业师资、教学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当前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BIM作为建筑业的新浪潮对高校教师的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广大中青年教师及时跟进发展步伐,做好知识储备和更新。另外因为要进行多专业学生的协同合作,教学管理工作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3)BIM课程中实现校企合作的难度更大。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奥本大学等在设定BIM课程的教学计划时认为,首先应在保障核心概念清晰的前提下,进行基于BIM的项目运转的动手实践,其次应该学校和行业紧密结合以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岗位所需的技能(实际上多数企业岗位使用BIM类产品的目的并非设计而是用于提高管理效率),③这就对当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4)BIM课程对软硬件要求较高。以著名的Revit为例,集成了建筑、结构等多专业的功能,笔者试用之后直观感受内存4G、CPU需要达到i5的电脑才能比较流畅的运行Revit,这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院校来说无疑是一道鸿沟。

4 总结

BIM对于许多国内起步较晚的建筑类高校院系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发展契机,为大家办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建筑工程专业提供了良好机会,但是我们应该在清醒地认识到BIM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共存的,只有结合自己院校、地方的实际,清晰定位教学改革方向,才能在教学改革中实现多方共赢。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2013-2014年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注释

① 赵雪锋,李炎锋,王慧琛.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53-4.

② 卡洛琳娜·M·克莱温格尔,麦哈迈德·奥兹别克,斯考特·格里克,et al.将BIM纳入施工管理教育[J].建筑创作,2012(10):40-7.

bim培训心得 篇9

以前院里举办过BIM的讲座,因此对于现在越来越流行的BIM,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整整两天的课听下来,总的感觉这个Revit软件,基本上就是一种建筑建模软件,但是不同于做动画的建模软件,这个建筑的建模软件所建立的建筑各个体块是带有建筑信息的,就是每个建筑实体都含有建筑各种参数。但建模的过程并不轻松,大命令套小命令,弹出的对话框参数一堆,就是这基本的建模,从梁板柱到墙体门窗屋顶,就整整讲了两天,更何况还有许多更高级的制图建模技巧呢!所以要真正熟练地掌握这个软件,还真得练一段时间。

总的来说这个软件还不太成熟,自动化程度还有待升级,但这肯定是今后建筑制图的方向。软件的文件打开后占用的内存很大,所以讲解软件的老师建议大家用一段时间,就把软件关了,重新启动一下,以清除内存,防止整个模型崩溃。

不管怎样,今后建筑设计的制图手段,肯定是越来越数字化了。

浅谈BIM项目进度管理效益研究 篇10

关键词:项目进度管理;BIM;效益

中图分类号: TU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29-2

0 引言

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正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普遍关注。斯蒂芬A.Jones说:它可以给建筑行业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采取建筑模型可以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BIM技术基于虚拟施工,可以根据看到和理解的视觉效果来大大减少返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风险,并且加强了施工中对过程和结果的控制管理。在中国,建筑企业技术方面的投资仅占0.25%,而项目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的建设不足10%,存在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通过BIM技术可以对结构链接到3D模型,来确认施工进度和施工资源、安全和场地布置等信息,而这些资料的取得都将基于BIM的建设和网络。所以BIM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项目的核心。

1 BIM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效益研究现状

1.1 BIM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组织的科学管理,这就决定了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内容,协调建设单位、建筑行业和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是施工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顺利实施是在BIM的有效指导下完成的,当然,施工方案的编制主要是基于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部的经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一直受到业界的关注,因为建筑产品和非重复性的统一都取决于此。通常情况下,当一个项目即将结束,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案就会显示在眼前。质量问题、施工进度、安全、频率延误、返工率以及建筑成本超支等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广泛存在于现有建设项目中。施工开始前,好的施工方案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BIM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和比较施工方案,还可以优化施工方案。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计算机复杂的建筑系统中结合使用BIM技术,以提高可操作性。随着施工组织进行BIM模拟,项目经理可以非常直观的理解间隔时间节点、施工工艺和关键工序,并清楚地掌握难点和关键点,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完善施工方案,以提高效率。

1.2 国内对BIM在项目进度管理效益的研究现状

1.2.1 BIM应用作用论述

利用一定的方法对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应用进行研究,在项目决策、造价控制、施工管理、经济效益、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完善BIM效益理论,同时,分析应用BIM的项目在解决缩短项目周期、规避管线碰撞等问题时所具有的优势,逐步建立BIM效益评价体系。

1.2.2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只是一个主管设计的单位在BIM设计模型之前,算上工作人员在各个阶段的成本金额,工作量超过50%,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在招投标、结算前,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用于过程控制,可以用于实时控制和预警数量的单一或单件;作为用于材料采购和制备的施工图,有利于在材料的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偏差,从而及时纠正。

1.2.3 模型完成后的维护管理

设计单位可以与建设单位就建设过程中所有相关的材料和设备进行商定,并制定最终的全面的专业BIM模型的施工方案,该项目也将信息记录和保存在服务器上,以方便日后搜索和跟踪。大量的数据保留和适当的数据库服务器形成后,为晚期运行和维护管理提供数据的支持,可以有效地减少项目后半部分运行和维护的成本。

1.3 国外对BIM在项目进度管理效益的研究现状

1.3.1 美国

2003年以来,美国总务管理局,通过它的公共建筑服务启动了一个项目被称为全国3D-4D-BIM项目,项目实施的目的是:①实现技术变革,以提供更高效、经济、安全、美观的联邦大楼:②促进和支持开放标准的应用程序。根据规划,GSA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BIM的应用领域,包括空间规划验证、4D进度控制、激光扫描、能量分析、流动性、安全性验证、建筑设备分析和决策支持等。

为了确保该计划的顺利执行,GSA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来支持和指导,其主要内容有:

①制定了详细和明确的目标和价值主张。②使用试点项目以积累经验,起到示范作用。③加强人员的培训,建立组织文化鼓励共享。④应用开放标准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来构成BIM的应用环境的基础。

1.3.2 英国

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英国政府要求强制使用BIM。2011年5月,英国内阁办公室发布了“国家建设战略(政府建设战略)”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整节文档,这部分明确要求:到2016年,政府需要全面的协同3D-BIM,并且整个文档信息化管理。

英国设计公司的BIM实施是相当超前的,因为伦敦是全球领先的众多企业总部,如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也是欧洲总部许多领先的设计公司的所在地,如HOK,SOM和金斯勒。在这些情况下,由政府发布的强制使用的BIM文件可以被有效的执行,因此,英国AEC公司是快于世界其他地区BIM的发展的。

1.3.3 北欧

北欧国家,包括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是一些信息化软件的主要施工厂商的位置,如Tekla的和Solibri,BIM技术的发展主要是有意识的企业行为。SIMITOR作为芬兰的国有企业,是荷兰最大的物业资产管理公司。自2007年10月1日,荷兰的项目只能通过BIM设计建筑强制性部分,设计的另一部分可以决定是否采用BIM技术,根据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但他们的目标是全面使用BIM。该报告还建议,将有一个强制收购BIM的要求,这些要求将成为BIM项目合同的一部分,具有法律约束力。

2 BIM在进度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2.1 采用BIM参数模型缩短工期

所有业主都会为长时间的延迟或冗余计划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既要支付从其他销售延迟贷款,还要支付其他各种杂费。BIM计划、设计或预制等基于BIM的过程,可以显著缩短审核计划的持续时间。并提高设计和现场效率,减少现场加工,显著缩短整体工期,让业主可以预期已完成项目。BIM模型元件参数特性使设计变的更容易,并允许该文件进行自动更新。据统计,使用BIM的项目可以缩短约7%的持续时间。

2.2 采用BIM降低风险和相关进展

项目效益往往受到高风险活动的影响,使得一些组织具有复杂的或相关的方案活动。这些通常发生在现有设施的翻新上,所以BIM项目必须与现有的操作单元进行协调。

2.3 采用BIM对意料之外的现场情况做快速反应

业主和供应商往往面临着即使是最完整的数据模型也不能预测网站紧急情况的问题。使用数字模型往往可以在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以获得更为有利的位置,并取得进展使项目回到正轨。BIM对于项目进度管理而言,其相对于更传统的管理方式有着巨大的优势。应用BIM的项目,其预见、可控的范围也大大的加宽。

3 BIM的未来展望

BIM 的协调性丰富了项目管理工具,各参建方基于BIM 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施工计划、施工方法、完成情况、所需公共资源等意见,使相关方清楚了解工作衔接情况,保证施工工作按计划顺利进行。因此,通过将设计施工一体化、在设计阶段中通过BIM把施工技术考虑进去、建立成熟的BIM效益评价体系等方式,把BIM完全引入到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将会使BIM在进度管理中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4 结论

现在工业化的进程在慢慢加剧,传统的项目管理已经不能再跟上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因此,应用BIM代替传统的项目管理手段是时代的进步,也是项目智能化的开端。并且将BIM技术引入进度管理,可以形成一套独特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以精益建造理论为基础,参建各方以一个项目为中心进行全过程管理,形成一个整体团队协同工作,使用同一进度管理方法,共同完成一份进度计划。遵循这样的管理方法,管理者将实现通过网络协同工作方式对项目进度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但要将BIM贯彻到整个项目中,尚需时日。

参 考 文 献

[1] 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1).

[2] 赵彬,王友群,牛博生.基于BIM的4D虚拟建造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1(09).

[3] 张建平,李丁,林佳瑞,颜钢文.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16).

BIM人才培养研究 篇11

关键词:BIM,大数据,智慧城市,人才培养

一、BIM要不要推广

1.什么是BIM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即建筑信息模型。传统设计, 利用平行正投影法通过诸多平面图来表达一座三维立体建筑。工程师面对一堆厚厚的二维图纸要想象出建筑建出来的样子非常困难也难以做到准确。有了BIM模型, 我们看到的是建筑的三维表达, 而通过漫游方式进入现场, 则可以由外至内了解要修建的建筑全貌, 还可以借助BIM的时间轴, 体验建筑内全天候的光线变化、夜间灯光效果, 以及发生突发事件, 紧急疏散过程, 甚至可在现场体验建造的全过程。发展至今, BIM不仅仅局限于建筑领域, 它涉及到了整个工程领域, BIM也不仅仅是模型, 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概念。通过BIM, 参与方可以利用共享的模型实时信息协同工作, BIM同时也贯穿了建设的全生命周期。

2.BIM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我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 BIM技术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及地下管线等数字化, BIM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建造全过程, 也支撑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

3.BIM效益

新加坡102 个公共项目应用BIM, 181 个项目达到了BIM强制提交要求, 工作效率提高21.5%。对于个体项目的效益, 根据四川大剧院BIM全过程总结:利用可视化技术降低沟通成本40%;通过前期图纸纠错和管线深化减少施工中变更50%;通过现场物料布置和管控减少物料损失5%;通过基于BIM的现场管理缩短工期3%。

4.BIM推广势在必行

2015 年6 月16 日, 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推进BIM应用的发展目标——到2020 年末, 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 年末, 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 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BIM全面推广已经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各地方已经或正在建立BIM地方标准, 已经或准备推出自己的时间表, BIM已经不是要不要推广, 而是进入如何推广的阶段。

二、人才稀缺制约着BIM推广

BIM推广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能够推动建设行业技术进步, 各相关企业也意识到洗牌已经开始,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轮跑下来, 有可能出现后来者居上, 也可能原来领先者落后甚至掉队。

设计阶段, 节能和紧急疏散模拟、碰撞检查和预留孔洞、BIM模型建立和完善需要BIM建模人才;招投标阶段, 以虚拟施工代替施工组织设计, 快速给出经济标需要BIM人才;施工阶段, 施工设备现场布置模拟、施工过程模拟、质量管理、设计变更管理、进度管理、申请进度款工程量计算以及三算比较等需要BIM人才;运营维护阶段, 原貌维护和修护, 也需要BIM人才;拆除阶段, 尽可能减少各建筑材料的损坏, 以便拆除的建筑材料将来尽可能二次利用, 需要完善和准确的历史建筑信息, 同样需要BIM人才。

2014 年, 在全国BIM大赛高峰论坛上, 公布了一个数据:在我国, 由BIM设计完成的建筑模型在全国的占比不到1%, 而在2015 年12 月18 日建筑信息模型 (BIM) 标准化建设与推广应用交流会上, 企业家们提出可以开几倍的工资招聘BIM人才。限制BIM推广的因素很多, 而BIM人才稀缺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想法再好, 做不出BIM模型, 缺少实施人才, 一切都是空谈, 许多公司想做BIM项目, 却因缺少BIM人才而不得不放弃。

因此BIM人才培养非常紧迫。

三、BIM人才培养

1.加大BIM宣传力度

BIM人才输出单位主要还是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情况好些, 而高校,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二级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并不是都拥有相关专业背景, 隔行如隔山, 许多人不知道BIM是什么, 更不知道BIM能做什么, 要不要建立学校BIM人才培养体系却要由他们的态度决定。

建筑工程相关参与单位可能知道BIM是什么, 知道BIM能做什么, 也知道BIM的重要性, 知易行难, 知道不等于会采取行动。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能知道BIM是什么, 知道BIM能做什么, 也知道BIM的重要性, 也愿意采取行动, 但是缺少推动BIM人才培养的好的方式方法。

BIM从业人员及准从业人员可能觉得BIM可有可无, 有的想学却害怕新事物, 去学又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让各方知道BIM、了解BIM、重视BIM并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对BIM人才的培养上来, 就要加强BIM宣传力度。

(1) 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平台、创造各种场合对BIM人才培养单位、对建设工程相关单位、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宣传, 宣传时一定得保证各参与方的决策者参加。

(2) 利用媒体、讲座、推广会的形式让BIM从业者和准从业者重视BIM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知道如何学习。

(3)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BIM成功案例在全国的宣传。

(4) 成立专门的BIM咨询机构, 对BIM提供免费的专业咨询服务。

2.建立激励机制

(1) 奖励优秀BIM项目、优秀BIM企业和优秀BIM从业人员。

(2) 对BIM项目和BIM培训实施政府补贴。

(3) 对BIM软、硬件的采购提供资金补助。

3.成立BIM督导委员会

(1) 推动BIM标准和法律的制定。

(2) 推动BIM的宣传。

(3) 提供BIM相关技术支持。

(4) 进行BIM推广的监督。

4.建立BIM人才培养机制

虽然BIM在全国全面推广的时间表是2020 年末, 但是一些BIM应用已经开始了, 一些BIM从业人员不得不在游泳中学游泳, 因此在BIM人才培养的原则上必须短期机制跟长效机制相结合, 还需要不同层级进行不同培训。

(1) BIM人才长效培养机制——发挥专业院校的培养优势

无论是质上还是量上, 专业院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必须充分利用专业院校的培训资源。而要利用好专业院校的优势, 得有一些具体措施。

①专业院校必须重视BIM人才的培养

除了前面所述的对专业院校相关决策者进行必要宣传外, 还得尽可能将BIM人才的培养与其政绩挂钩, 让其自身发展绕不开对BIM人才的培养。只有决策者同意将BIM教学列入学生培养计划, 只有决策者同意学校进行BIM教学相关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也只有决策者同意送专业教师先行进行BIM知识的进修, BIM人才培养在专业院校才算落根。

②建立BIM培养体系

首先, 建立专门的BIM教学团队。团队需要至少2 名管理者, 当一名分身乏术时另一名能够顶上以保证团队工作的正常开展, 管理者可以不会BIM建模和应用, 但是要有能力构建BIM培养体系, 要能够进行外联和内联工作;团队还需要足够的BIM师资, 没有谁天生就会BIM的, 因此学校就要专款专人送出去进行专业培训。BIM软硬件投入很高, 培训费不菲, 必须有专款保证;不是每个人都不排斥新事物的, 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牺牲个人时间和一些金钱为集体奉献的, 所以这些专人必须是自愿的, 他们在学习时, 学校还要跟踪其学习效果, 学习后再在企业进行一些实训, 经历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再回校任教。

其次,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BIM建模和应用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的, 各种相关知识的集合是一个体系, 哪些先学哪些后学有一定的规律。目前全国没有正式的BIM教材, 学生暂时可以使用教师的自编教材。

然后, 要有BIM实验室。BIM不是单机游戏, 是各方协同工作, 是基于网络的大数据平台, 因此BIM实验室需要由各电脑组成的网络, 由于是基于三维的图形数据, 对电脑CPU、内存、显卡和网卡的要求很高, 同时还得安装有相应的BIM软件。

接着, 建立一个BIM中心。BIM中心为BIM教学提供后勤服务, 联系学校高层和教学, 同时也联系教学和实践。学生光学理论是不够的, 必须有机会走出去实习或者与企业合作。

最后, 有一个BIM社团, 组织BIM讲座, 同时在BIM学习上传帮带, 也通过团队学习, 取长补短, 减少学习中的弯路, 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当然, 学校还可以跟国外知名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办学, 掌握市场最前沿信息和学科最前沿知识。此外学校也应该鼓励老师学生们BIM的研究, 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BIM竞赛。

(2) BIM人才短期培养机制

大学培养一个BIM人才往往要很多年, 而企业往往等不起, 现在就要用人, 因此一个短期培养机制必不可少。这个培养机制可以采用行业协会跟专业院校合作的形式。

专业院校的资源有:专业的BIM实验室;有专业的教学设施以及专业的教学资质。行业协会跟企业联系紧密, 知道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 也能从BIM软件开发商获得相应师资, 由于所要培养的是各专业从业人员, 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关专业理论, 缺少的是BIM作为工具该如何使用的问题, BIM软件开发商能够提供软件使用方面的教学。行业协会还可以为专业院校推荐学生实习和就业。

(3) 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关于BIM的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并提供BIM人才库

BIM学习有没有达到从业的要求, 必须有个标准, 也必须经过专业测试, 而政府相关部门有这个责任, 目前的中国也只有政府相关部门有这个权威性。测试也给了学习中学习目标和动力, BIM人才库的建立同时也为企业获得人才提供便利。

BIM的全面推进需要各方面条件都成熟, 相关人才的充足将会让BIM发展进入快车道。

参考文献

[1]阙祖晖, 朱立冬.BIM技术在建设项目中轻量化应用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15 (31) .

[2]李云贵, 邱奎宁, 王永义.我国BIM技术研究与应用[J].铁路技术创新, 2014 (02) .

[3]姜曦.企业BIM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山西建筑, 2013 (21) .

[4]赵雪锋, 李炎锋, 王慧琛.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02) .

[5]齐宝库, 薛红, 张阳.建筑类高校BIM高端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 2014 (01) .

上一篇:安大法学硕士真题下一篇:值得学习的英语经典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