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偏见与观念

2024-06-17

生活随笔:偏见与观念(共4篇)

生活随笔:偏见与观念 篇1

生活随笔:偏见与观念

偏见在电影《疯狂动物城》中其实 已经 很明显了,人和人之间存在的偏见,不只是社会问题,而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心理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城市的人,不同身份的人,不是区域的人,总之人和人之间,多多少少存在不少偏见。

偏见其实就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即使那个人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对方对他存在了偏见,就算他明明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也会在对方的.眼里变得不可理喻。

同时观念也是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想法肯定不同,所以会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我感觉有的话多说了,就成了一种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借口。

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观念,也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想法,可能有的会很传统,有的会很前卫。 因为想的不一样,所以就会有矛盾。

其实观念和偏见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偏见也是一种想法,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一旦观念和偏见已经在心中根深地步,那么形成的可能就是一种无法释放的恩怨情仇。旁人也没办法去解决,只有互相地用心的去,把内心的隔阂,用时间去消除,可能去做到这一点有点难。因为恩怨太深了,想去摘掉那副眼镜不容易,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少接触,避免发生冲突。不是有句话嘛!我惹不起,总是躲得起吧!

这个关系,就像人和人相处一样,都是互相的感觉。不能只是一方的过错,如果一方没有那种过激的想法,或者太过于固执自己的想法,可能偏见的程度会小点。也有可能,一方因为当年年龄太小的原缘,所以不免会做错事,所以有的人会以自己的观点去衡量当事人。其实这个现像,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毕竟人都是会成长的,所以有的偏见是不可能代表一切的。

至于观念不可能去改变,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偏见也是一样的,一旦带上了有色眼镜,看世界是全完不同了。

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变,其实真的好难。只是改变自己,才可以让对方知道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所以说了,努力了,时间可以证明,有的观念和偏见都是不对的!

生活随笔:偏见与观念 篇2

所谓空间观念是学生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是对物体方向、距离、大小以及形状的知觉, 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几何图形的学习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可以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几何图形的认识, 帮助其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世界, 发展其初步的空间观念,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 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 为学生以后更加系统的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趣味性题目, 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视图, 拼出立体图形, 在观察阶段将具体的实物分解成几何图形, 让小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图形拼图去认知图形。

其次, 加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感受几何图形。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操作, 学生可以在操作中有新的发现, 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正方体, 让学生学会将立体的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像, 然后将平面正方形拼接成正方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先想象具体的操作步骤, 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在二维与三维之间转换。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自由操作中创新思维, 提高课堂学习成效。

最后, 结合社会生活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必须结合具体形象事物, 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原型, 让小学生 的空间思 维能力逐 渐脱离实 际物体, 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图形。比如, 教师在讲授“长方体与立方体”时, 可以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带来生活中的长方体和立方体, 之后, 让学生自己举例生活中的长方体、立方体, 让其将这些事物与课本中要学习的立体图形相结合, 从而让小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何为立体图形, 并将以前对图形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总之, 结合学生的生活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促进小学数学与生活交融的教学策略

为了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数学教学。

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本身与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从生活中寻找与课本知识点相一致的生活案例, 在课堂上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 在数学教学中, 可能会用到“第几个、几个”这样的知识点, 而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清楚理解和表达。对此, 教师可以将班级以小组形式进行提问, 让小学生自己说出是第几组的第几个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 与此同时, 锻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此外,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出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

其次,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 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交融。作业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所以在作业布置环节, 也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比如,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时, 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让小学生能够更加细心地观察生活, 并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再次,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知识讲解中与生活相联系, 实现教学与生活的交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大都只是借助课本教材实施教学,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做好生活化教学 , 就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基础上, 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进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比如, 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数字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班级中的男生、女生数量进行分别统计, 以培养小学生的计数能力, 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关注小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 , 关注小学生所感 兴趣的校 园活动 , 诸如跳绳 、丢手绢等等游戏中都包含了长短、快慢等数学知识 , 除此之外 , 小学数学 教师还应 该注意了解小学生的家庭生活, 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 通过家长 与教师的 配合 , 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并让他们在自 我探究和 学习的过 程中感受 到成功的乐趣。

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对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 在实际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创新数学教学手段, 以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思维, 除此之外, 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交融, 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几何图形的学习对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教师必须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抽象的空间思维能力, 实现数学教师与生活的相互交融。为此, 笔者就小学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生活化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空间观念,生活,数学

参考文献

[1]邱永华.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7) .

[2]徐国庆.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宁夏教育, 2011 (Z1) .

[3]吴丽.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4) .

观念的转变教师随笔 篇3

偶然间,粗略了解安康一英语教师,课堂体罚学生反被学生扇耳光,至耳膜破裂,之前类似案例早有见闻,有直接用刀捅老师的,与老师对打的,甚或家长要挟老师大打出手的,痛心疾首,既有对如此遭遇的同行们的怜悯与愤愤不平,更有对学生及家长恩将仇报的指责。

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不易急功近利,并且只求谋生的教师,有何功利奢求,选择了教育就认命清贫,职称也罢,荣誉也罢,可遇不可求,我们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但在事业奋斗历程中不能少了欢歌与笑语,人们疾呼公平正义的现实让人觉得更现实,工作永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拨云见日,沐浴阳光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应坚守但不一定要固执,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是一名老师,既不是圣贤,更不是神仙。

生活随笔:偏见与观念 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关于道德的话题不断地触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例如, 一方面, “老人倒地无人敢救”等事件还在继续上演。另一方面, 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最美女教师”、“最美军人”、“最美护士”等英雄模范人物的不断涌现, 使公众一次次感受到社会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2012年12月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高度重视道德对公民行为的规范, 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做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

2013年8月1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所以, 素质教育旗帜下的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 既要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案件促进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又要利用时事资源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弘扬传统美德, 培养初中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

复习“法律与生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一课时, 恰巧李洁 (化名) 同学缺课, 后得知是其家因宅基地与邻居发生殴斗。我就依据此事件及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 设计了一个专题, 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时事资源, 充实“法律与生活”这一课教材, 弥补其内容的滞后和不足, 与学生共同学习这一专题。

在第二节课展示时, 给学生5分钟, 播放时事材料视频, 展示哲理名言、经典言论。

师生共同选中了如下视频和材料:

其一, 《争出烦恼出车祸》视频内容说明:主要是播放一些不文明交通行为———别车强行、开斗气车、抢黄灯、闯红灯、司机斗气大打出手等, 出现了“宁让别人等3分, 自己也要抢一秒”的交通违规恶习, 与“宁等3分钟, 不抢1秒钟”的文明交通行为形成强烈对比。

其二, 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 都要起房造屋, 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 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 张宰相看罢来信, 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 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 深感惭愧, 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 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 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其三, 一条微博, “女儿:近日, 黑龙江桦南县一名孕妇谭某假装肚子疼, 将17岁女孩胡某骗回家, 帮助丈夫白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如果马路上碰到老人、病人或孕妇需要帮助, 不要自行救助, 而是要打110或120帮忙, 并在旁边保持距离等到救援来到, 你等待的同时也要给妈妈电话, 让妈妈从旁协助;如果同学邀请到她家去玩, 千万别去, 防止性侵。”

其四, 从2013年9月16日起, 江苏南京公交行业:“礼让斑马线, 文明我先行”活动正式实施。目前, 南京共有近千条斑马线没有红绿灯, 公交驾驶员遵循“321”礼让标准, 将路权优先让给行人。 (“321”礼让标准:“3”指当前方斑马线有行人行走时, 司机30米外就要松开油门减速;当前方斑马线无行人过街时, 司机30米外应当提前减速, 做好有行人横过道路的停车让行准备, 无行人横过时低速通过;“2”指220米外, 车速要减到15公里/小时, 脚要放到刹车踏板上;“1”指110米内, 必须停车, 并依次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

课堂上, 李洁讲述了自家和邻居宅基地纠纷简况。

接着, 学生分小组展开专题讨论。

专题一:结合本课理论知识和展示的时事材料及李洁家与邻里矛盾案例。对如何依法、依德处理这一矛盾提出建议。

专题二:结合本课理论知识和展示的时事材料, 阐述“文明我行”的重要性?

专题三:如何看待材料中的现象或规定, 当你遇到类似材料中需要帮助的人时, 你该怎么办?

师:自己任选一个或多个专题发表看法?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活跃。首先, 只有小组代表发言, 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下面是部分发言的观点。

小组一:那位孕妇所做是有预谋的犯罪行为, 应该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通过这节课, 我明白了, 社会上的确有恶人存在。今后, 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形, 会先与孕妇保持距离, 问清缘由, 再请路人帮助或打120。此外, 我在电视里还曾看到过对类似材料四的现象和评论, 且记住了一些评论内容。例如, 面对行人闯红灯, 机动车除了自己要遵纪守法, 还可以做得更好、更多一些, 比如, 不给行人制造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 否则, 就可能给行人增加危险。这是机动车司机能够做到的, 这就是所谓的道德。

小组二:关于材料四, 我也看到了专家们的一些评论, 例如, 行人闯红灯时, 机动车辆或是冲上去, 或是停下了。冲上去的, 或是给行人一个教训, 或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停下了的, 可能导致交通暂时拥堵, 但行人却可以安全通过。一个有道德感的人, 应该选择停下。因为道德从来不是和别人怄气, 道德的践行需要有坚定信念。有道德的人不在乎别人是否比自己更道德, 在乎的是自己坚持了道德标准。

小组三:材料三中那孕妇的行为, 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但是谴责归谴责, 制裁归制裁, 我们学生还得切实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因为我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 救助的力量有限, 根据老师的教导, 救助还得讲究方式方法, 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要下水救人, 不能保障自身安全, 就不要随便帮人。最好的办法是及时报警或呼叫救护车, 由专业人员来处理。

学生一:看到这些材料里的事, 我想到《农夫与蛇》的故事, 在该故事的结尾, 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 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农夫看到的就是毒蛇, 而我们社会里的“毒蛇”多半伪装成了可怜的“小兔子”该如何分辨, 在无法分辨的时候又如何处理, 这些实在是需要好好学习的课程。我认为, 还是要相信绝大多数的人是善良的, 是能够遵守道德、依法做事的, 路边冻僵的可能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而不是毒蛇。所以, 该出手时还得出手。不过, 在出手时得讲究方式, 首先务必确认自己不能受到伤害, 才出手救助, 呼喊路人或拨打110报警皆可。

学生二: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对那些需要救助的人, 被证明是“毒蛇”的, 通过其他渠道坚决予以严惩。道德出现缺失, 法律更要守住底线, 但道德的提升不大可能同步。期待所有机动车辆都像南京公交车一样“礼让斑马线”有点难, 且难度不小;期待所有行人都像南京公民一样懂礼守法, 坚决不闯红灯也有点难, 且难度也很大。但这些不文明行为, 决不能成为自己做不文明的事的借口, 更不能成为一些人放弃道德文明的理由。如果是这样的话, 人人都能找到埋怨的借口, 人人都能等着别人更文明、更道德而自己才进步。否则,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人人都放弃提升道德的努力, 社会变成不道德的社会。

学生三:我的感触是, 在一个文明社会, 人们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弱者是首先需要保护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般的权利。若没有对弱者的保护, 对生命的尊重,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不可能提高。

学生四:邻里之间只要能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即使寻求法律救助, 其理想结果也还是促使邻里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和谐共处。

师生共同总结出以下共识。必须承认, 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社会上的“毒蛇”确实让人憎恶, “毒蛇”不会有好的下场, 今年得救, 明年可能还得被冻死, 那位农夫之所以被咬死, 是因为农夫在救“毒蛇”时, 未采取合理的方式。只要救助的方式得当, 既能救了“毒蛇”保护了动物, 又不被伤害。希望我们在遇到需要救助的人甚至是“毒蛇”时, 不要成为第二个幼稚的农夫。那位孕妇本来应是充满母性光辉的, 可以受到社会善待的弱者, 却因为丧失了应有道德而变成了“毒蛇”, 在善良的人们心上狠狠咬了一口。但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 如果同学、朋友家都不能去, 老弱病残孕都要远离, 不能给陌生人提供任何帮助......这样的社会我们还能待得下去吗?这苦果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要吞下去的, 因为谁都需要和别人交往, 谁都可能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 社会本来就是人与人互相交往、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产物。我们要做的, 不是收起自己的爱心, 而是给爱心穿上理性的外衣———策略。南京公交司机给我们树立的道德及守法的典范。我们的社会就是在正能量和反能量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们不能夸大反能量, 但要正视反能量的存在。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 初中生必须掌握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遵守道德, 依法办事, 一旦遇到道德缺失的时候, 要坚守法律底线。让理解、宽容和法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让每个人都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享受到安全、文明与和谐。

总之, 通过此课教学使学生对道德和法律关系的认识更加明朗了,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分析力等综合能力;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了思想认识, 提高了道德践行能力。

可见, 教材的理论与现实或历史的生活素材相结合, 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程和生活内在联系, 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促进了初中生法制观念和道德情操的养成。所以, 我确立了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思想:将思想品德教材作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 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 从而不断高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水平和学法、用法能力, 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光明、美丽。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可利用时事资源, 弥补教材的滞后和不足, 揭示学生发展与法律、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思想品德课程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的桥梁,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上一篇:《杞人忧天》的阅读答案下一篇:作文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