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饭拾趣

2024-06-28

婚俗饭拾趣(共3篇)

婚俗饭拾趣 篇1

千斤饭

福建的畲族人在举行婚礼之前,新娘要在娘家吃“千斤饭”。首先在桌面放上2把竹筷子,交叉着递给站在身边的哥哥,哥哥接筷后从桌上把竹筷放加到碗上。然后新娘低头弯腰把那碗衔上口,吐在桌上的手帕里,由哥哥带到夫家去。按旧俗说:新娘把这千斤饭带回婆家后,年年能养一只千斤重的大肥猪。

小夜饭

江南有些地方,结婚有吃“小夜饭”的习惯。就是闹新房的客人走后,新娘把家里带来的饭打开来吃。饭上一般放蔬菜、腌菜,也可放红枣、莲子等甜食的。意思是怕新娘子没有吃饱刚到婆家,不好意思向婆婆要饭。这种风俗相传始于明朝。有一年,朱元璋的女儿出嫁,后宫娘娘知道女儿在宫中娇惯了,就特地用红绫包了一小碗面放些腌菜,叫女儿在睡前吃,并告诉女儿:以后过日子要靠你自己了,应该学会勤俭持家。

夹生饭

居住在南哀牢山上的叶车人,其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当新娘被接到夫家后,除了行俗礼外,还要吃“夹生饭”。这夹生饭必须蒸至五分熟,使其外熟内生。叶车人认为,新娘吃夹生饭是添丁的好兆头。

婚俗饭拾趣 篇2

德国马格德堡区的什特勒贝克镇, 是举世闻名的棋乡。这里, 户户有棋具, 人人能弈善战。一个五、六岁的孩童便初通棋艺, 能挥戈上阵。棋乡人至今循守传统的风俗习惯, 既不轻易让本镇闺女与他乡人士婚配, 也不随便同意本镇青年和异地姑娘结合。凡外地青年小伙子相中并准备娶什特勒贝克姑娘为妻, 必须经历两遭难关:首先与镇长对弈, 镇长只允许获胜者成为棋乡女婿;然后再与姑娘的父亲交锋, 取胜方能获得订婚权。本镇青年与外地姑娘结合也得照此办理。

达雅克族人的抢婚风俗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族人奉行一种古老的抢婚风俗, 当地人称“非常结婚”。

男方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 抢走自己的意中人, 并留下劫妻标识。女方双亲获悉闺女被人劫夺, 便四处呼叫, 八方呐喊。稍顷, 左邻右舍的村民组成一支队伍, 他们手握长矛, 高举大刀, 戎马倥偬, 跟踪追击。此时此刻, 男方村寨的成年人也纷纷手持棍棒和弓弩刀剑, 全副戎装, 严阵以待, 同时将猪、牛、羊、鸡、鸭、鹅等捆绑, 系缚于村头村尾的凉亭以及通往男方住房的路径附近, 并在男方的院子里设置一道篱笆。追寻抢婚者的人马逼近男方的村寨时, 便以独特的节奏敲锣报警。听得阵阵锣声, 男方的同村人火速藏匿暗处。这时, 由女方父母挂帅的“部队”势不可挡地冲向拴于树上的家畜家禽, 将它们杀得片甲不存、尸身狼藉。当女方的“部队”越过篱笆, 男方的“伏兵”击响战鼓, 高擎兵器, 人喊马嘶, 杀了出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从各方的队列中走出一名白发霜须的长者, 他们吟咏“媒歌”, 以“男婚女嫁, 相恩互爱”等古词劝导各方, 撮合婚事。不久, 双方言归于好, 便忙忙碌碌地将“殉难”的牲畜烹饪成佳肴, 犒劳“三军”款待挚友, 庆贺联姻。

棒打求婚人

尼日利亚伊博族的年轻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时, 等待他的是女方至亲的乱棍。

当求婚人走近女方家门, 说明来意后, 姑娘的亲属一声不吭、一拥而上, 饱以一顿棍棒。他们一边高声喊叫:“打, 打, 打!”一边毫无顾忌、无拘无束地抡棍痛打求婚者。按传统习惯, 小伙子既不可喊爹叫娘、呻吟求饶, 也不能用手左右挡抵、前后护遮。这时, 一旁围观的人群不断齐声喝彩, 为打伐者加油助兴, 气氛欢跃。

年轻人为博取未婚妻的欢心与赏识, 为赢得人们的夸赞与好感, 即便浑身皮开肉绽、脸青鼻肿, 也在所不惜, 心甘情愿。而若无其事, 咬牙忍痛, 满脸堆笑的也不乏其人。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伊博人卖痛求妻。伊博族人认为, 只有经得起鞭抽棍揍, 千“锤”百“炼”的小伙子, 才能择为女婿。

摩洛哥的新娘集市

每年九月, 在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王国柏尔人居住区, 人们可以看到别具风情的新娘集市。

集市的秩序有条不紊。经过一番悉心打扮的待嫁妇女成排的端坐在祠堂前的空旷平地上, 她们个个笑逐颜开, 急切地期待未来的生活伴侣向自己献媚求婚, 缔结良缘。身穿各自的部落服装、佩戴部族标志的招郎女赫然入目。待嫁妇女的头饰也形状有别、颜色各异:情窦初开的处女戴着圆形头饰, 五彩缤纷、艳丽夺目;离异或守寡妇女的头饰则呈尖形, 犹如宝塔, 素净雅致。泾渭分明的头饰不容混淆, 倘若有谁鱼目混珠, 冒称未婚处女, 将要受到严厉惩治。

俄罗斯人婚俗拾趣 篇3

在俄罗斯,迎婚嫁娶有这样一个传统:男方的父母或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家长同意,即算定亲。双方家长商妥后,就开始筹备婚礼。新娘在参加婚礼前,要告别自己的闺房,要去墓地向亲人的坟墓告别,还要举行晚会与女友们告别。新娘把辫子梳成两部分,意思是将要出嫁。晚上,新娘唱起忧伤的歌曲,这是因为将去的婆家对她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婚礼那天,新郎和好友们一起来迎接新娘。在农村,要备两辆马车,一辆是新娘的专车,另一辆是接送女方亲属的。车上要铺羊皮,因为雪白的羊毛象征着爱情纯真,婚姻美满。迎新马车要避开大道走小道,不走直路走弯路,意思是“甩掉魔鬼的跟踪”。还有的地方,如果时逢冬天,新郎就身披彩带乘着三套车或雪橇去迎接新娘,一路上,彩带飘扬,铃声叮当,其情、其景、其趣在世界各民族婚俗中真可谓“独一无二”。另外,还有欢快的手风琴和吉他的伴奏,新郎的亲朋好友引吭高唱,热闹非凡,煞是好看。在新娘家门口,迎新队伍会被一群少年拦住去路,索要“买路钱”。于是,主婚人将糖果大把大把地撒向人群。新郎在新娘双亲的陪同下进屋与新娘见面。父亲立即向门缝里敲入铁钉,“以防魔鬼窥视”。新娘告别亲人的时候,会起身来到壁炉前,先告别从小给她温暖和快乐的壁炉,然后向双亲告辞。母亲把大别针挂在女儿的衣裙上,让她带走娘家的智慧和财富。新郎和新娘要到教堂举行婚礼,然后到新郎家。一位身穿民族服装的姑娘端着一个圆面包和一小盘盐,迎上前来。两位新人掰下一小块面包,蘸一点盐,敬献父母,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然后再掰下一块,塞进对方嘴里,表示夫妻恩爱。婚宴开始前,新郎还要表演一个节目:他走到院子里一对圆木墩前,抢起斧头,一通紧砍,圆木变成了一堆劈柴。围观的人们齐声喝彩:“姑娘真有福气,找到一个会当家的好丈夫。”婚宴开始后,男傧相举起酒杯,吮一口会说:“这酒好苦啊!”众人也异口同声:“苦啊,苦啊!”喊声中,新郎新娘要相互拥抱接吻。如果有人不断地喊:“苦啊!”“苦啊!”新郎新娘就必须不断地起立接吻。酒席散后,新人双双步入洞房,男方的亲属把一袋小麦和一桶饮料搬进洞房,象征着新人今后的生活会丰衣足食。几天后,新婚夫妇要回新娘的娘家,丈母娘宴请新女婿。

在昔日的苏联,由于政府移风易俗,取消了在教堂举行婚礼的习俗,人们改在婚礼宫举行结婚仪式。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个或几个婚礼宫。新郎新娘一般在星期五去婚礼宫,陪同前去的还有他们的好友,一般也是他们的证婚人,有时父母也去参加结婚仪式。新郎新娘乘坐出租车离开家,“婚车”上装饰着气球和彩带,车顶上系着两个铜环,叫“连心环”,象征两颗爱慕的心彼此相连。铜环中央拴着一对小铜铃,象征高兴和喜悦。车头的防护罩上拴着一个洋娃娃或一个玩具熊,象征着他们能早生贵子。这一点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不过在中国,是给新人的新房里放上花生和大枣。新郎新娘步入婚礼宫后,婚礼宫中会奏响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新人在音乐声中缓缓前行,在办公桌前3米的地方停下,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插着红石竹的玻璃花瓶。婚礼宫的负责人面对两位新人宣布:“政府授权我对你们的婚礼进行登记,你们愿望在宪法的指导下,在爱与信赖的基础上建立家庭吗?”两位新人齐声回答:“愿意!”然后,两位新人在结婚登记表上签名,并交换戒指,轻轻相吻,这时会播放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接着,婚礼主持人向新人贺喜:“祝你们今后生活幸福、美满!”周围的人打开香槟酒,捧出糖果,表示庆贺。然后,两位新人离开婚礼宫,到红场旁边的无名烈士墓敬献鲜花,在长明火前面摄影留念。

上一篇:谢主人,谢主人陈与义,谢主人的意思,谢主人赏析下一篇:我和我的祖国建国70周年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