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气的农家谚语(共6篇)
关于天气的谚语 篇1
东风急,备斗笠。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星星密,雨滴滴。
星星稀,好天气。
星星明,来日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泥鳅跳,雨来到。
泥鳅静,天气晴。
青蛙叫,大雨到。
鸡进笼晚兆阴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东虹日头西虹雨。
二月二,龙抬头。
过了冬至,长一蜂刺;
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朝雾晴,晚雾阴.朝雾不收,细雨淋淋.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1、时季有早晚,逐年无相看。----每年各季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有变化。
2、正月套昭君,二月雨纷纷,三月青草埔,四月芒种雨,五月无乾土,六月火烧埔,七月
水流芋,八月秋风返,九月九降风,十月小逢春,十一月霜雪降,十二月寒又冻。
3、春占冬十日。
4、正月花,二月柳,三月冻脚手。、二八乱穿衣,三九褴糁穿;三月穿三样,四月穿蚊帐。---指春季天气多变。
6、二八好行船。
7、春寒雨那溅,冬寒叫苦旱。
8、春天囝仔面,一日变三变。
9、春稻十八难。
10、三月三月,一日剥皮,三日盖被。
11、三月半,寒得勿会 足百 田岸。
12、四月初八太子尿。
13、五月走山
14、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
15、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16、六月无风台,有雨无路来。
17、六月十九三盘新。
18、六月无善北。
19、六月天,七月火,石磨会焙粿。
20、六七月西风过午变作虎。
21、西北雨落勿会过田岸。
22、西北雨,连落三下哺。
23、六月立秋紧溜溜,七月立秋秋后油。
24、七月厚台风。
25、无惊七月半鬼,只惊七月半水。
26、七月半,秋风返一半。
27、八月初关雨门。
28、八月飐,无人知。
29、八月十五,关门闩户。
30、秋西北,半瞑沃。
31、一阵秋雨一阵冷。
32、三日风,三日霜,三日炎日光。
33、十月小阳春。
34、冬无三天雨。
35、十二月南风现报。
36、(十二月)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37、未惊蛰先耳真 雷,四十九日乌。
38、春分豆仔伸。
39、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40、立夏小满,潭窟都满。
41、夏至未过勿会热,冬至未过勿会寒。
42、立秋处暑,热死老鼠。
43、过了处暑,夜冷白天热。
44、白露台,无人知。
45、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46、干冬至,澹年兜;澹冬至,干年兜。
47、大寒小寒,无内自寒。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
气。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江苏南京)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湖北)
*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田家五行》论风)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4节气的分类
[14]
24节气按照所反应的现象不
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因为是从天文角度上来划分的,所以适用于我国全部地区。四立便不尽然。尽管也从天文上反映季节的开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的季风性和大陆性都极为显著,各地气候悬殊,因此各地四季开始日期和其持续时间并不相同,有些地区四季分明,有些地区不甚明显,甚至某一整个季节都不出现。例如黑龙江省瑷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便没有夏季。青藏高原上流传着:“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华南福州以南没有冬季,有些地区几乎全年都是夏季,真是“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云贵等高原又是一番景象,冬短而无夏,昆明就有“四季如春”之称。所以四立虽是从天文上划分得来,却有很强的地区性,它不能适应于全国。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
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先是温度开始降低,水汽凝露较多;以后温度下降更甚,不仅露更多,而且凉起来,但还未结冰;最后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从农业生产上看,这三个节气的热量意义大于它们的水分意义,具体而生动。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
趣味习俗。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除“咬春”外,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
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现在,一些农村仍有“鞭
春牛”的风俗。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2] 雨水节气
雨水是24节[3]气中的第2个节
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
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
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
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
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
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4] 惊蛰节气
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即视太阳 在黄道 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5°57′S移至赤道。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古代分惊蛰为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花信
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天气 转暖,渐有春雷,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北京地区,北海冰 融化,雁飞,蜜蜂开始群飞,春雪终止,榆树开花。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 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 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 以南地区为7~8℃,比“雨水”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 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
民俗
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
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5] 春分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 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春分点系天文学名词,全球通用;但南半球的春分点指东经180°与赤道的交点,太阳在9月23日(或24日)经过此点。我国文献中指的春分点,通常指黄经0°与赤道的交点。春分点的确定,始于商代(约在公元前18一20世纪)。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玄乌至,雷始发声,始电。《月令七十二候 集解》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春
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有:“春节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好。”此日阳光直射赤道,几乎全球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而夜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春季开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 作物进入春 季生长 阶段。华中农谚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京地区,山桃、加拿大杨、连翘、杏树、玉兰等树木相继开花。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近几年来对沙尘 天气 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 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 对大气 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6] 清明节气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我国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源于“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
古人将一年中的“八风”都起了名字: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
“清明风是一年中的八风之一,是冬至后吹过45天条风和45天景风以后吹来的温暖清新的风。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所喜欢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清明雨”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农谚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之说。
饮食
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
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7] 谷雨节气
进入公历四月的谷雨节气,跟早春二月时的雨水节气,虽同有一个“雨”字,但在涵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雨水节气,不见雪花飞舞,静听春雨无声,意味着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雨。而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不过这谷雨的谷字不仅指谷子这一种庄稼,而是农作物的总称。谚语说“谷雨无雨,交回田主”,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雨水的重要。下面说说谷雨期间的主要天气特点:
春天由于天气多变,因此在饮食和养生方面很讲究,谷雨到时,已是暮春,我们该如何健康饮食、吃适合这一季节的食物呢?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
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风沙
按照二十四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不消停。4月底到5月初,气温毕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气层不稳定,上层风动量下传,锋面气旋活跃,共同引发的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
1993年、1995年、1998年、2005年的谷雨期间,都出现了强沙尘暴、沙尘暴。其中,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的黑风,瞬时最大风速达34米/秒(12级),能见度陡降为零,风沙形成的沙暴壁高达300-400米,上下有三层结构,每层有一球状尘团滚动,最下层呈现黑色,中上部红黄相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各地的气温急剧下降,最低气温降到-2-2℃。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至今令人毛骨悚然。
大范围的浮尘天气,昏黄的天空,落下的黄尘,让诗人所描绘得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景象暗然失色。谷雨花信: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8] 立夏节气
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
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农谚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农耕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 小满节气
小满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著,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后,三后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养生
从字面上讲,小满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从环境上说,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根据此气候的特点,小满养生重在祛湿热健脾胃。在饮食上,应注意多进食具有清热、养阴、祛湿、暖胃、温补等功效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热量的油腻食物。[10]
芒种节气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
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东北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西北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区,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华南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食谱
芒种节气的具体食疗、食谱方。
西红柿炒鸡蛋:
[配料] 西红柿300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个适量。
[做法] 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大入碗内搅匀。
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少许味精出锅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 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香菇冬瓜球:
[配料] 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 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
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 补益肠胃,生津除烦。[11] 夏至节气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养生
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
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12] 小暑节气
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暑节气,传统上为夏季第五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105°至120°的一段时间,约15.7天。小暑前后,我省大部分地方雷暴天气增多,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短时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西安去年7月上旬有3天的高温天气(即:35度以上,最高气温达到了38.8度),有5天降水日,降水量为34.8毫米。而今年同期到今天,没有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到今天以出现了4天降水日,降水量达到了38.7毫米,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预计:从今天(7日)到9日,西安地区(7日:雷阵雨转小到中雨,8日:中雨转小到中雨,,9日:大雨,10日:小雨转阴天)。请大家注意防范。这样来看西安地区今年上旬不会出现高温天气,雨水增多。农业生产:从今天(7日)到10日,大部分地区和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关中局地有大雨到暴雨。建议湿涝的柑橘、猕猴桃等果园及时排涝降
湿;加强果园病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苹果产区注意中耕除草,蓄水保墒;同时果区应重视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尤其重视人工消雹。
提请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汛工作。特别需防范局地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同时密切关注中小河流和水库水情变化,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与监测。
保养
7月7日,将迎来小暑节气,标志盛夏时节开始登场。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盛夏时节,天气闷热,很多人常常感到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总想睡觉,也就是“夏打盹”。营养专家表示,多食含钾食物、多吃醋和保证充足睡眠可驱困意。
“夏打盹”,医学上也称为“夏季倦怠症”。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出现“夏打盹”。从中医角度上看,由于闷热,人体容易消耗元气,气阴虚者更易被夏季困乏所侵袭。
“夏打盹”虽然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有时也会对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一些小影响。为了预防“夏打盹”,李艳玲提示说,“夏打盹”是由于体内钾元素流失造成的。因此,盛夏时节要注意多补钾。
民间关于天气的谚语 篇2
2、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
3、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
4、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5、西南转西北,还得半个月。
6、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7、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8、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9、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10、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11、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12、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
13、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14、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15、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16、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17、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18、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19、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20、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1、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22、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23、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资料
24、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25、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26、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27、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8、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29、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30、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31、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32、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33、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34、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35、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36、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37、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38、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39、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40、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41、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42、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43、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4、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45、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46、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47、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48、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49、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关于预示天气变化的谚语 篇3
2、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3、云在东,雨不凶。
4、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5、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6、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7、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
8、屏山出云,不用问神。
9、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10、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11、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12、东风急,雨打壁。
13、白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14、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关于天气的一年级谚语 篇4
2、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3、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
4、大水无雷,浸崩屋。
5、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6、雨天虹,落不停。
7、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8、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9、好花结好果,好种长好稻。
10、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11、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12、鱼跳水,有雨来。
13、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14、六月多星,天必晴。
15、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16、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17、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18、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19、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20、雨中见虹,一定晴空。
21、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
22、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23、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24、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25、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26、过了冬至,长一蜂刺。
27、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
28、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29、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30、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31、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3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3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34、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35、先雷后雨不长久,先雨后雷下不停。
36、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37、东虹日头,西虹雨。
38、朝雾晴,晚雾阴。
3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40、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41、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42、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43、雷声急,雨点小。
44、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45、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
46、云下山,地不干。
47、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48、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49、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50、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51、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52、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53、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54、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55、泥鳅跳,雨来到。
56、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57、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58、三日黄沙,九日晴。
59、立夏无雷动,包谷皆成空。
60、雾带黑,大雨降。
61、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62、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63、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64、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65、大麦上浆,赶快下秧。
66、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67、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68、肥多急坏禾,柴多压死火。
69、要知下山路,须问过来人。
70、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71、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72、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73、墙倒众人推。
74、母大儿肥,种好苗壮。
75、顺着鸡毛找鸡,顺着蒜皮找蒜。
76、教室洁净,清风送爽。身居斗室,心怀天下。
77、要捕鱼,先织网;要搭桥,先打桩。
78、粪生上,没希望;粪熟上,粮满仓。
79、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北方农家谚语有哪些 篇5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基肥施得少,十成产量八成了。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北方谚语2
柳絮落地,棉花出世。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寒露百草枯,霜降见麦茬。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白露镰刀响,秋分砍高粱。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北方谚语3
头遍浅,二遍深,三次锄土培麻根。
三年不选种,增产会落空。
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榆钱黄,种地忙。
杨叶钱大,要种黄瓜。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
谷雨前后,安瓜点豆。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春雷响,万物长。
北方谚语4
1、柳芽拧嘴儿,山药入土儿。
2、早禾怕北风,晚禾怕雷公。
3、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4、榆挂钱,好种棉。榆钱鼓,种红薯。
5、疏禾有谷粜,密禾捞柴烧。
6、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7、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8、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9、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10、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11、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12、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13、良种加良法,生产才得发。
14、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15、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北方谚语5
三年不选种,增产会落空。
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头遍浅,二遍深,三次锄土培麻根。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天气谚语民间谚语 篇6
2、麦到小满日夜黄。
3、风送雨倾盆,云过天暗昏。
4、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6、正月初一一朝霜,一个棉铃两人扛。
7、红云日出生,劝君莫远行。
8、清明杨柳朝北摆,今年又是好庄稼。
9、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10、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11、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
12、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13、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14、大雪兆丰年。
15、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16、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17、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18、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19、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关于天气的农家谚语】推荐阅读:
于夏季天气的谚语07-06
关天气的谚语精编10-09
幼儿园关于天气的教案08-27
关于冷天气句子的随笔感言10-22
朗朗上口的天气谚语10-19
与太阳有关的天气谚语06-13
看风识天气的谚语10-23
大自然预示天气的谚语07-08
民间天气谚语05-26
关于暴雪天气应急预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