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了作文

2024-09-01

初三了作文(通用18篇)

初三了作文 篇1

再见了,母校,我们毕业了初三作文

初三,就这样完了!

——题记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是我最近喜欢听的一首歌。歌名叫《北京东路的日子》每当听到这首歌,尤其是现在,想想同学们陪我打打闹闹的初中三年,只剩几天就毕业了,心里是多么的依依不舍,不时眼泪还在眼睛里打着转,硬是生生不让泪水流下来,心里很不是滋味。

初三,是我人生中自己觉得过的最快的一年,初三的日子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根本没有休息的机会。时间飞逝,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的飞奔着,永不停息。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多么的好,每天都只知道贪玩,却不好好学习,和同学上课捣蛋,睡觉,吃东西,聊天。老师讲她的课,我们聊我们的天。就在最后这几天,同学们很紧张忙碌得学习着。而我,自己知道自己学的不怎么的好,却和平常一样,上课捣蛋,睡觉,吃东西,晚上上网很晚才睡。我自己都觉得自己非常的混蛋,可也没办法。

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处处都有我们三年的`足迹。足迹是隐形的,只有我们自己看得见。回顾三年,我们以前是多么无知啊!

体育课上,由于天热,大家都坐在树下聊着我们在一起的苦与乐,谈着中考后考上与考不上以后将要干什么。有的还用手机一起合影留念,不是会发出咯咯的笑。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你帮我,我帮你写着同学录。珍惜真最后的几天美好时光。老师们比以前更严格我们了,一天几套学林题,,而周末就有十几套,我们累啊。可没办法,谁叫我们是学生呢!

校园里,有无数只蝉,六年级是刚刚出生的卵,七年级则是刚刚长成的幼虫,八年级则是刚刚长大的成虫,而九年级则是脱壳的蛹,时刻准备着金蝉脱壳,展翅高飞。

初中三年学习生涯眼看就要结束了,我们就年级学生面临着中考,时刻准备着上中考的战场。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母校,老师,同学,再见了!

初三,就这样完了!

初三了作文 篇2

关键词:初三英语,话题作文,复习

众所周知,写作作为一项基本的语言技能,不但是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而且是检验和巩固已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的催化剂。我们通常所指的书面表达—写作,就是一个锤炼、再创造的过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相对于听、说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初三英语写作现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学生必须达到五级标准,当前,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令人担忧,历年中考英语写作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考试中最薄弱的一环。许多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很难在这一项上有所突破,这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写作情绪低落,教师面对英语写作教学,感觉到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既不能放弃写作教学,又不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率。

二、写作障碍分析

对于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一种障碍是词汇障碍。词汇是英语作文中的一道难关,由于学生单词、词组掌握得不好,在写作过程中不能正确应用,因此,误用、错用词组阻碍了信息的传递,影响了思想的表达。

第二种障碍是思维障碍。确切地讲是中式思维障碍,中式英语称之为Chinglish。这种中式英语现象在英语初学者中屡见不鲜,它是受汉语影响产生的,与地道的英语大相径庭,给英语初学者造成种种错觉,往往按照汉语作文的方式去构思、选词造句,是英语作文应试者中又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三种障碍称之为综合障碍。在作文中所犯的错误大多是学生知识范围之内的和在听、读过程中完全能领悟的,可以归纳为“低级错误”,如单词拼写错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错误、时态错误、搭配错误等。

三、突破写作障碍的策略

英语写作就是要用英语的表达习惯来描写人物、叙述事件和阐明观点。因此,应牢牢把握“活学活用句型”这一理念。为了突破存在的各种写作障碍,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博览勤思、背诵佳作、多写勤讲,效果颇佳。

1.精读课文变换句式。有研究表明,句型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将句型训练与语法教学巧妙结合,互为渗透,用所用过的句型来掌握新的单词,用“旧瓶装新酒”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同一句子含义,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做句型转换,要求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表达,即变换句子结构,长期的操练,潜移默化,学生的语法复习得到了巩固,而写作教学也与其相得益彰。

例如:

Example 1:He was too tired to go on walking.Because of his tiredness,he couldn’t go onwalking.Because he was tired,he couldn’t go on walk-ing.

Example 2:He can’t afford to buy a car.He is too poor to buy a car.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a car.

以这种英文解释英文的方式来更好地活用常用句型熟练掌握各种句型,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套用各种句型如主动句、被动句、it形式主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等。

2.博览勤思融会贯通。除了“精读”,笔者还要求学生“博览”,并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事实上,写与听、说、读等语言技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平时教学中,笔者经常选取范文让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好”在哪里,让学生读有所获,勤于思考。

3.背诵佳作取长补短。在教学中,笔者把背诵列为一项重要的课后作业,不仅背诵课文、背诵重点段落,抽查抽考,默写,还要求积累佳句,背诵其他同学的锦句、范文,“取他山之石”,“博采”众长,不断地熏陶,同步培养英语语感,形成英语思维。经过长期坚持背诵,学生扩大了“库存量”,学会了模仿,学会了恰到好处地运用“良言锦句”,不仅作文水平提高了,而且口语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例如写“环保”主题的作文,很多学生都能将所背句子巧妙地运用其中。

4.科学讲评实效训练。熟能生巧,除了多读多背,还要求学生多写勤练,每周定期训练一篇限时作文,引导学生归纳、记忆作文模块,有计划地尝试各种文体,如请假条、电子邮件、日记、通知、信件等,并及时批改。比如,在学习写感谢信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感谢信的格式、词汇、句型并共同写出一篇感谢信。教师只需从每个组收一篇感谢信并加以讲评,然后学生再在各自的组中讨论教师的讲评,并共同修改他们的文章。

四、结语

作为英语教师,不是尽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搭建平台让学生主动去学,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写作教学应融入到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下笔如有神”,就少不了“读书、背诵破万卷”,写作应与听、读、记、思各方面相结合。当然,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注重科学指导、实效训练,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三作文教学有效途径探讨 篇3

关键词:积累素材;训练写法;修改升格;佳作欣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做了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福州市中考作文60分(不含书写分5分),占“半壁江山”。初三进入总复习阶段,在学生已有的写作基础上进行有序的训练很重要。若没有合理安排作文教学时间,可能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前面的语基的复习,而忽视了作文这一块系统的教学。笔者觉得到了初三,学生写作水平更容易提高,因为前面两年学习了零碎的写作知识,到初高三正好可以把它系统化,这时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借着复习的热情,有效教学,学生写作水平会有质的飞跃。

一、拓宽视野,积累素材

积累材料是提高写作的第一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庄子《逍遥游》对积累有个形象比喻:“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同理,写作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满分卷的同学谈到成功诀窍就是:“平时阅读大量书籍,读到好的句子段落随手积累,并写下感悟心得。”而积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结合初三总复习,活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六册文本让学生接触了不少文学形象,它们浓缩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逾越千年而不朽。自觉与历史名人经典形象对话,势必在与那些伟大灵魂的撞击中产生深沉的回响、耀眼的火花,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穿透力和文化厚重感,以避免學生因生活阅历不足而导致行文低幼化的现象。比如,解读曹刿这个人物就可以运用到“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等立意中。从课内挖掘写作素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选文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还有初中阶段的教材很多是名篇佳句,只要学生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时或恰当引用或巧妙化用,也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如作文《踮起脚尖》中的文段:“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人也有‘欲渡无舟楫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他们可以不满,可以埋怨,可以哀叹。但却断不能失去了‘欲上长城,将登太行的豪情壮志。”这段作文有哲理,有文采,就是积累化用的成果。

二、精益求精,修改升格

初三学生在写作整篇作文时还要有时间观念,要达到快速审题立意构思成文的要求。在课堂上一节课完成一篇作文,写完后不要只满足于教师修改,要让学生学会修改。在写作教学中,修改不是额外的要求,是一次作文写作中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如同数理化作业做错了必须订正一样。学生写成文章后,要引导他们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不厌百回改”,海明威一页文稿改了39次。提倡让学生互批互改,每一次修改教师要给出标准让学生对照着改正。每次修改解决一个问题,如:“立意准确”“论据适合”“论证合理”“结构紧凑”等,一个学期下来,对于好作文的标准,学生已经心中有数了。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批改升格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个人能力生成的突破口和敏感点。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这一环节,抓住写作实践的时间窗口,对学生作文进行热处理,想方设法加深学生的体验,提高其认识,完善其方法和技能,加速学生成长。各小组推荐出较好的作品老师再点评,学生重写升格。之后在全班展示。作文修改升格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具有思维的思辨性。

三、佳作欣赏,共同提高

写作教学中“示例模仿”这个环节不可忽视。叶圣陶说:“教师凡有指导必有示例,不靠多讲,恰当举例,足以启发而已。”教学中实际的情况常常是,找到好的示例材料就有了教学的思路和方案,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平时训练中发现好的作文在班上展示,而每次半期考、学期考、年段流水评卷,发现比较优秀的文章集中打印出来,教师修改点评,或让学生修改点评,印发整个年段,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得到很快提高。

初三上学期可以多写这一年中考同题作文,因为这时中考尘埃落定,全国38套作文题的优秀作文也已产生,教师让学生写同题作文,然后展示经过筛选后的中考佳作,让学生在品评中观照自己作文,改正不足,发扬长处。初三下学期质检次数多,每一次质检都不要放过学生整体提高的机会。搜集本校学生佳作及本地区与外地区学生同题作文,展示给学生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揣摩写法,提升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初三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挖掘思维潜能,教师辅以科学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我初三了作文 篇4

六载的奋斗和汗水,迎来新的校园,可那时站在校门前的我,心中迎来的并不是喜悦,却是慌张无措与遥不可及的梦想。

踏进校园,环顾四周,整洁的路面,朱红色的教学楼,一切是那么陌生,那么庄严。我心里不禁问自己:进这样的学校,我能行吗?原来腼腆的我,这一刻像风化了,更沉默了。但有句话说得好:“当上帝给你关上门时,也一定会给你开扇窗。”

不错,正是“这扇窗”的出现改变了我。她就是在我校园中认识的第一位朋友,叫玲。她热情似火,大大咧咧,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让人不喜欢都难。而我却恰恰相反,外表冷若冰霜,但内心如同江涛翻滚。

按理我俩不属于一路人,但友情就是那么的奇妙,应了克伦威尔的一句话:“友谊之火像磷火,当四周漆黑之际,最为显露。”

犹记得,疯狂六十多天,我们终于迎来了开学考试。提起笔,我们佯装镇定,心中却充满了不安。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试卷洗礼,我们这才知道,由小学生向初中生的变身,灵魂都得到了升华,可分数出来后,我们都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眼角挂出泪痕,我的冷这一刻变成了冰,凉得我的心门关得严严,透不气来。一向要强的我,只得偷偷地躲在没人的角落里,偷偷呜咽。

“要哭就大声哭出来吧,不丢人的,我可以借只肩膀给你。”一只温暖的手轻抚着我的后背,在我耳边小声地说。我一惊,慌里慌张地擦拭眼泪,抬头一看,是玲。只见她一脸微笑,那微笑像一扇窗打开了我的心门,我凉透的心像重见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田,暖暖的。刹那间,泪水聚集在眼眶,我看不清她的脸,只能感觉到她像一位天使,安抚着我,给我依靠。

在那时我就认定她是我一生的朋友。就这样,时光从我们的欢笑中笑过,从我们的戏闹中溜走,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去书店。日子太瘦,指缝太宽。我们一起走过初一,越过初二,正是有她那扇窗,我褪下冰冷的外表;也正是有她,我才可以感受到原来友情可以这么温暖。

初三了作文 篇5

果然,自从他进入学校以来,打架闹事少不了他,作业也有时不完成,甚至骗老师说没带。老师们都对他表示失望,再也不在他身上寄托任何希望。他也没有想要改变的样子,只是一如既往地打架,说谎,上课睡觉。

终于,到了第二个学期,他觉得自己要有长进了,决定开始努力。可是从来没有努力学习过的他,在认真写作业时,总忍不住放弃而去玩手机;在专心听老师讲课时,总忍不住放弃而睡着了或是走了神;在坚定自己不再打架的决心时,总忍不住放弃而挥舞起拳头。他就像一只蜗牛,慢慢地爬着,慢到小他几十倍的蚂蚁都超过了它他,他却觉得自己努力了,甚至累得想睡觉,想缩回壳里,远离这个纷扰的世界。

最后,他辍学了。老师认为他并不愿意读书,于是赶他回家了。可是从来没有人走进过他心里,从来没有人看过,听过,了解过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他就这样离开了。

有一天我在整理过去的书本时,找到了一本他交给我的作业,那是让他罚抄的十遍木兰诗,而在这个本子的最后一面,写着他给他姐姐的一段文字,我看完了。里面每一个对他姐姐的称呼都是“您”,最后写上了“此致敬礼”,旁边还有一首打油诗。我现在还能想象他写下这些滑稽文字时的神态。那段文字中提到了他想努力的事和当时没写作业的原因,我也同情起他来。

初三了作文 篇6

又是一年秋,我又经过那片树林,是什么树并不清楚,因为学习总是那么忙,每次都是匆匆地穿过,那么匆忙。而这次,我却驻足欣赏这片泛黄的树林,站于此中,仿佛一切都是寂静的,何况那秋风也停了,树叶都脱离了枝头,发出阵阵轻微的脆响,笔直地落下,缓慢地落下,似乎在告别大树,每年这个时候,树林都是叶落阵阵。我不明白为何叶落了还要在长出来,而落下的叶却永远沉默了。

我发现时间已经不多,黄昏的光影照着这一片片的残生,我走动起来,此时才发现,满地都已落满了树叶,厚厚的一层,踩过青春,叶子发出阵阵疼痛。带着疑问,我轻步走动起来,树下都是一对对的侣人,谈笑玩乐,这情景任谁都会陶醉,突然的一丝感触涌上心头停留在鼻尖,于是酸酸的一点立刻让我明白何为生命,只是在推理中,任欠缺一种解释,明明知道生有尽头为何还要开始。仅仅是为了死而生吗?还是说生的意义就是死?

我靠在一棵树下,夕阳只剩半个脸,我仍然不想回家,我想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呢?一会儿,太阳已经落下,但任留着余晖,我不为太阳而伤感,因为我明白,当明天早晨第一缕阳光穿过这个天边时,又有了新生命,一天的光芒给了大地,是该休息了。它奉献了光和热它的生命才得到升华,是的,我眼前一亮,依旧是一片树林,树下的人已散了一些。

我明白了,生命的开始不是为了结束原来不仅为了结束,更为了它那升华的实质,树下年轻的人来了总会走的,但留下的`却是抹不去的情感纠结,相识一场也算是生命的一部分,我突然明白为何树叶只绿了一季就贝秋风无情扫落,就算没有秋风的推动,生命的进程都不会停止,树叶的生命就在于奉献,树叶在我眼前落下,天边的余晖也终于消失,夜黑了,我头一次为自然景色而驻足这么长时间,我走着,回家了。

路旁的灯光照着这个树林,黄叶的凋落就是为了为大地献上一片绿,而人呢?人有该怎样为自己的生命升华,只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吗?只是整日整夜不停地学习而从不知疲惫吗?难道学习就是为了展现生命的价值吗?我知道学习固然重要,可是休息也不能少,毕竟生命的价值不只是为了让自己忙碌。有时候欣赏一下大自然也是一种享受,生命之中也该享受一下,对吗?我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呢?可我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学习呢?我停下脚步,坐在一张靠椅下上,我也不再担心家人找我,我看见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还有昆虫盘旋在路灯左右。

一片树叶落在我手边,我抬头一望,又是一棵大树在宣告结束,树上摇摇欲坠的树叶在不安地颤动,我拾起那片树叶,叶脉清晰可见,一个个小洞打破了完美的和谐,顿时一悟,原来树叶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有如此相似之处。

初生的嫩芽,在经历风吹雨打,其中,不少生命由于怯懦和不坚持贝大自然无情地剥去生命的灵魂,而那些坚持下来的,则获得了成就理想的机会——

将绿献于大地。而到了凋零之时,则可以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一个个小洞。人也不是如此吗?

哦——,我明白人的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为实现理想的一个过程。人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其中的欢乐,为努力实现理想过程中欢乐,现在努力拼命学习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没有梦想,人就是一个行尸走肉;有了理想,人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我与天地间,懂得了如此清晰的道理。终于在一次次迷茫后,最终找到人生的方向,手中的缰绳蠢蠢欲动,我知道我的人生的这匹马将带我去何处,我要驰骋于茫茫草原上;我要飞翔于广袤蓝天中;我要遨游于浩瀚大海里。完全我要我的生命得到绽放。

我站起来,奔跑回家中,夜已深了,大概有八九点了,一路卷起的落叶将是我实现理想的最好证明……

写作文变得可亲又可爱了 篇7

值得庆幸的是, 创新作文的推出重新界定了优秀作文的标准, 即“只要是以前没有说过的真话、实话、心里话, 就是创新;只要是在读了别人的文章激发灵感而写出的好文章也是创新”。所谓创新作文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作文, 写作文似乎变得可亲而又可爱了。消除了对写作文的惧怕心理,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为作文积累“要说的话”。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 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这就要求师者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 用细腻的心灵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 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

其次,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 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做到, 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物、某一事、某一现象都不轻易放过, 多加思考, 就一定能想出意思来, 悟出道理来, 品出情味来在齐齐哈尔市“创新写作开题大会”上, 山东省淄博市的专家讲述了作文中如何将模仿转化为创新的例子, 我觉得操作性很强, 深受启发, 回到课堂就作了一次探索性的尝试。我先是给学生读了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小狗, 小孩, 过路人》, 大致内容为: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狗流浪到了小孩家门口, 它渴望开门的小孩能将它抱回去。可是小孩并没有像小狗所预想的那样, 他怕母亲的责骂。但是经过一番心理斗争, 善良的小男孩还是将可怜的小狗收留下来。这一切都被一个过路人看在眼里, 通过过路人的心理表现了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爱。

还有一篇题为《月亮》的文章。大致内容是:三十年前, 生活贫困又孤单的农村的父子俩, 在院子里看月亮, 孩子觉得月亮像蛋黄煎饼, 而失去了妻子的父亲却认为月亮像隔壁一个叫娥的寡妇的脸盘子;三十年后, 生活富足了, 父子俩变成了爷爷、父亲、儿子三人, 当年的儿子做了父亲, 现在的儿子也同样失去了母亲。听到这篇文章, 学生们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他们同是运用几个镜头, 展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 这样的文章, 内容丰满, 主题突出。我鼓励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去写作文, 通过大胆想象, 去追求同样完美的效果。下面是模仿的创新作文:

例1:《警察、小偷、医生和他们的孩子》

现在社会变化真快, 就连上帝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不了解现代人的思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警察抓了一个小偷, 在回去的路上和一个医生相遇, 三人一见面就聊得很投机, 这时一把钥匙出现在他们面前。医生说:“如果这把钥匙能变成一把手术刀, 在给病人动手术时让病人没有痛苦那该多好啊!”这时小偷摇了摇头说:“如果这把钥匙能打开千家万户的门, 我就不会为打不开别人家的门而烦恼了。”警察将这把钥匙拿起, 心理暗暗地想:“要是这把钥匙能打开法制之门, 让这个世界没有犯罪, 我也可以歇歇了。”

几年后, 小偷被刑满释放, 娶妻生子, 而警察和医生也早已成家立业, 他们的孩子恰巧是同学。一天, 一把钥匙出现在孩子们面前, 这时他们不希望它是一把手术刀, 也不希望它是一把万能的钥匙, 更没有警察那样高尚的思想, 他们只希望它能变成一件好玩的玩具。

这篇作文的小作者的作文水平在班级中属于中等, 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对他来说就已经是一次成功的创新了。学生们特别高兴, 也从中深受鼓舞, 各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他们的心与作文之间的距离缩小了。简单地概括起来, 这条作文的创新之路就是:学习他人的具体文章, 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进行写法概括联系自己的生活阅读积累, 创造性地进行模仿, 就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学习进入良性学习的轨道。

初三了作文 篇8

关键词:问题作文;初三学生;阅读能力

一、问题作文的现状

作文在整个语文卷面成绩中占的分数比重是最大的,尤其是现在语文分数变为120分,作文就占去了50分。在中考语文考试中,一旦出现审错题、中心不明确等各种问题,就会给学生中考的最终成绩带来很大影响。在对近几年初三语文考卷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许多考生的作文属于问题作文。在作文中常出现审题不清、中心不明确等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对学生中考带来影响,还会影响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

1.中心不明确

很多时候学生的作文与所要求的中心思想有所偏离,比如最近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原来春天在这里》,一部分学生直接描写春天的景色,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写亲人对自己的爱,这些学生的作文偏离了题旨。也有些学生写一件事总爱从早上写到晚上,抓不住详略,一篇文章看下来不知道要重点表达的是什么。

2.缺乏真情实感

缺乏真情实感,是山区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初三学生基本能完整地把事情叙述出来。有的学生也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但是语言过于干巴巴,没有感染力,有时一段作文中出现四五个因为、所以,很难在作文中读出学生的情感以及作文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也有部分学生学着直抒胸臆,总爱在结尾写上一句:××我爱你!但是在前文中并没有很好地把自己的感情渗透进去,整篇文章读下来不免有些空洞。

3.表达不准确

一些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当地口语词,有部分学生竟用拼音来代替。也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位学生这样来表达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经常骂我:看电视骂,吃饭时骂,做作业时也骂,感觉妈妈一点也不爱我,但我爱我的妈妈。作文中把妈妈对自己的情感表达错了。这一类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4.选材不够新颖

学生作文大部分的素材都是来自于自己简单的生活中。调查发现学生最爱用的素材就是寒冷的冬天或下雨天亲人送自己去医院的场景、自己上山放牛、因看电视和家人发生冲突。发现一位学生三次试卷上的作文都用了同一事例。

二、问题作文产生的原因

1.缺乏阅读能力

问题作文显露出学生语文素养中的阅读能力明显不强,阅读方向产生偏差导致所写作文脱离题意。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除了来自学校的压力外,还受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使得他们无心力进行课外阅读,而是埋头于课本、试卷。而阅读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没有这些保障,那么阅读是无从谈起的。许多学生没有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丧失阅读兴趣。

2.字词积累欠缺

在阅卷工作中发现许多作文写作中常出现用词、构句方面的语病,是属于语言规范的问题,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的字词,不能用正确的字词来表达自己所要叙述的东西。

3.写作时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学生作文时缺乏投入自己的情感,把写作文当成是一份苦差事,从心底讨厌写作,没有主动性,没有从心里接受这一过程。

4.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法陈旧、单调,外加训练内容缺乏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指导,重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上的点拨,对于作文内容却很少关注,忽视了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和积累习惯的培养。

三、针对问题作文的解决对策

1.加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对阅读的兴趣爱好,才能发自内心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的阅读兴趣跟读书氛围环境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班里挂上一些名言警句。教师不时给学生推荐一些不同种类的好书籍,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2.加强在课文教学中的作文引导

初中三年,100多篇课文中有许多篇都是引导学生写作的素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看到典型的课题,可以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如《喂——出来》可以在上完课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文章;碰到典型的段落时,可以穿插进行仿写训练,如在《背影》中写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当堂写一段印象最深刻画面的文字。对于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句子,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还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其诀窍,如朱自清的《春》中可以让学生借鉴某幅图描写其他三季的特点。

3.重视对学生写作前后的辅导

每次写作文之前,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写人物,要求学生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写事,要要求学生思考好缩写之事与要求是否相符,注意详略要得当……每次写作之前,都应根据习作要求让学生搜集和积累必要的材料,这样,学生胸中才有可倾吐的东西,口中才有词语可表达。

写作之后要求学生再做修改,教师引导学生修改的方向如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等,修改之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修改,最后教师再对这篇作文进行修改。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工程,要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积极探索多种途径。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共同努力,随着语文教育过程不断进行下去,从而不断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初三了作文600字 篇9

搬两张低矮的凳子,拿两把象耳一般的蒲扇,说两句属于我们俩之间的小秘密,许下我们两人各自的心愿。

小时候我常与奶奶坐在院子里看天上的星星,寂静的夜,晚风轻拂,拂起奶奶那花白的发梢,与我乌黑的发尾相遇在一起,宛如两个翩翩起舞的小精灵,缠绕在一起,时不时还有铃音般的笑声,欢乐美好。

奶奶时不时的会抚摸着我的头,眸子中是亲切的目光,我对上那温柔的目光,她的眼中,是星星的璀璨,脸上也挂着和蔼的笑容,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瞧,这天上的.星星多亮啊!”奶奶抬起抚摸我头的手,指向那无尽的天空对我说,我随着奶奶指的方向抬头看去,那似乎是夜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星星,闪烁着它奇迹般的生命,点缀着这藏青色的天空,无数星光闪烁,是钻石般的美丽,我经常与奶奶这样,一起在夏夜里看星星,望满天的星空闪烁,听蝉鸣,吹晚风。天空中也出现了两个精灵,飞舞着,微笑着。

如今偶尔抬头望一眼天空,很少再能看见小时候那样的星空下,像是一曲话剧落下了帷幕,许久没有开演,偶尔只有演员,匆匆忙忙地走过,缺少了歌唱家的音乐,偶尔的奏鸣显得单调无力,更多的是嘈杂的车鸣声。

我仰望星空,想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可惜无处寻觅,因为这样,所以我很少再与奶奶这样看过星空了,但我却还时不时抬头望向漆黑的夜空,希望能再看见小时候头顶上那样的星空,夏夜里星辰闪烁,乌黑的幕布上光彩夺目,奶奶的手指指向那漫天的星星,银铃般的笑声,浮现在眼前,回荡在耳畔,我似乎看见了以前的场景。

搬两张低矮的凳子,拿两把如象耳朵一样的蒲扇,说两句属于我们俩之间的小秘密,许下我们两人各自的心愿。

我后悔了-初三作文 篇10

可如今……唉!我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而感到深深地忏悔。

我错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眼看离别又是几个春秋,而又无从弥补,那种难过是难以形容的。

我觉悟了。

终于,明白了一句话:直到失去才知道珍惜。

我默默地发誓:从今往后,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让她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不让自己的人生流下眼泪;不让回忆成为一种折磨;不让光阴再为我留下遗憾;不让自己想弥补而无从下手。

我的作文发表了 篇11

老师一走上讲台就言归正传:斑马线是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专门为过马路的行人设计的。可有的人为了节省过马路的时间,根本不走斑马线,想从哪儿走就横穿过去;有的人担心横穿马路时会酿成大祸,宁可浪费时间也要走到斑马线的标志处才过马路。同学们,若是你,会选择哪一种做法呢?请你以“要不要走斑马线”为题写篇话题作文。

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写起来。可我却不知道从何写起,便冥思苦想,陷入了沉思:现在的司机开车简直就跟疯了似的,过马路时可得当心啊!如果过马路时不走斑马线,发生交通事故可够你受的。即使你拿得起医药费,疼痛难忍的“罪”你遭得了吗?还是做个“好人”,“一生平安”吧!我终于来了灵感,便从此写起,向人们讲述不走“斑马线”的害处……

写完之后,我仔细检查了一遍就交给了老师。老师看了我的文章不住地点头微笑,还不时发出赞叹:语言太幽默了,好极了……

大约过了一个月,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郑重通知我:张贺然,你写的作文《要不要走斑马线》在《阅读与作文》这本杂志上发表了。说着,老师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举行交接仪式那样似的把杂志交给了我。在从老师的手里接过那本杂志的一瞬间,我激动得不知说啥好,只是冲着老师一个劲儿地傻笑。看着自己手中心爱的书,我急忙翻到刊有自己文章的那一页仔仔细细地看起来,要不是老师提醒我上课了,我还会……

当我拿着杂志走回班级的时候,同学们蜂拥而来,把我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们就跟记者采访似的,有的说:“给我们读一读你的‘大作’。”有的说:“向我们谈谈写作秘诀吧……”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弄得很尴尬。

我心想:我以后还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在《作文》等报刊上发表,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小作家。

【郭老师看法】

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但究竟如何把自己高兴、激动的表现写出来呢?这是一个难题。因此,在安排文章结构的时候考虑要周到,除写清事情发生的起因外(老师让我们写话题作文),更主要的应把事情的经过写细致,尤其是得知作文发表这一消息时,自己是怎样的一种表现,抓住细节突出自己当时的特点,这样一来,使得文章有吸引力。

初三了作文 篇12

有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有所增强,自我意识、评价能力也有一定发展。反映在作文上,理当有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认识,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然而,从某校组织的一次小学生语文综合测试中的作文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人堵心、忧心、揪心。

测试作文题目: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陪我走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无数个春夏秋冬。正因为有你在身边,有了你的朝夕相伴,我才从此不再孤单。是你,与我同行,把我从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寂寞中唤醒。是你,把我从无知鲁莽带到理智从容的田野。是你,把我从狭隘带到宽广的天空。是你,让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要求:请以与____同行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内容紧扣中心,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从考场作文的题目看,题材选择集中而泛化。笔者随机抽查了一些考场,其题材基本集中在“执著”(坚持、坚强、自信、勇敢)、“书本”(书、书籍、书香)、“父母”(父亲、母亲、家人)、“朋友”(同学、友谊、好友、伙伴、闺蜜、你、他)等几个方面。能够具体到“表姐”、“琴声”、“棋”的非常之少。

从考场作文的内容看,模式化指导倾向明显。笔者随机抽取了数个考场,单单写“与执着(坚持、坚强、自信、勇敢)同行”的就超过了1/3。难不成都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教研组的老师指导的?非也!这些考生并非来自同一所学校,而是来自省内各市县,甚至还有外省市的六年级孩子。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真的存在较大问题。

更有甚者,指代极为虚化甚至费解。《与____同行》,题目主语省略,要求表达的是某人、某事、某物对“我”产生了积极影响,陪伴着“我”,唤醒了“我”,引领了“我”……可是,不少考生补充的是极为虚化的“你”和“他”!甚至还有完全不知所云的“与三小只同行”等。

从考场作文的选材看,或雷同,或编造。同样是写“与执著同行”,但写的都是学骑自行车的经过,如何执著、坚持,最后终于学会了骑车。写这样的内容的考生,不是几个十几个,而是很不少!写与母爱(父爱)同行的,大多写父母对我:乘公交陪同、考试后安慰、下雨天送伞等雷同情节。

怎么就写不出具象化、个性化的生活?怎么就没有一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之一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纵观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经常反复讲“观察”,无人不知“习惯”之重要,但是在如何观察方面,没有方法研究和指导策略;在习惯养成方面,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跟进;在鼓励学生个性创造、独特感受表达方面,关注的是美词妙句,而对于思想、感受、体悟则缺乏引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些要求,语文老师一般都知晓,但是一般都没有具体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内容空泛?这都与教学中没有或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关。语文老师教写作,很大层面不注重内容,而是注重形式,注重语言的所谓优美、生动乃至华丽。即便如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评语也是空泛不接地气。我曾随机翻阅老师办公桌上的作文本,所看到的评价大多是“中心明确,语句通畅,条理清楚”、“棒!太棒!”之类充满“激励性”的评语。

在和一线老师的交流中得知,老师们重视的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设计,也重视设计。但是,对作文教学感觉是无从下手,于是就随意为之,作文教学特别缺乏指导设计。在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时,老师几乎不考虑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加以关注,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说到底,老师过度关注“教书”,而严重忽略“育人”,尤其是忽略育思想、育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两个要点: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品质。语言和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专家讲,思维是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总开关,这是颇有道理的!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反思,更需要我们的实践。

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乎语文老师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由于对“教育”目标的缺失和迷茫,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在专一“教书”中逐渐消弭乃至泯灭!不善于把学生作文中的个性、独特性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和有机生成。

我长大了初三作文 篇13

那天放学,我踩着单车来到了华润万家,心里想着给同学送什么生日礼物好,刚好借这个机会,来缓解一下我和他之间的隔阂。我在里面,挑来挑去,最后选定了一对精巧的瓷杯,又拿了一个精美的礼盒让服务员包装好,挂在车上,回家了。

到家了,我插上钥匙刚把门打开,就听见妈妈对我说:“回来了儿子,洗个手快来吃饭吧!”闻到这扑鼻的香味,我早已按耐不住心里的那只小馋猫,草草的洗了手便把礼盒和书包放在桌上就去吃饭了。

正当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时,客厅里传来了一声尖叫,我循声望去,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好像被噎住了。只见妈妈脸上飘着两朵红晕,那粉红的双颊就像熟得恰到好处的桃子,手里捧着我明天将要送给同学的瓷杯,像极了一个受宠若惊的少女。

妈妈捧着瓷杯走到老爸面前,说道:“你看看你,儿子都记得我的生日,你呢?是吧儿子?”话语里有说不尽的骄傲。我被这件事整得有点懵,便顺水推舟道:“是啊,你怎么回事啊老爸。”我嘴上这样说着,心里上却是过意不去。我糊里糊涂的吃完了这顿饭,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我刚把房门关上,双眼便泛起了泪光,我光记着同学的生日,却连母亲的生日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母亲,我曾一味的向她索取,总觉得理所当然,却不知自己在无形中一次又一次伤着她的心,现在想来,以前的自己,太傻了。那个每天在外面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都不说的人,是母亲;那个每次有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开始埋怨的人,是自己;那个每次都尽力烹调好每一道菜的人,是母亲;那个只要有一点不对口味就不吃的人,是自己;那个每次都尽她所能义无反顾关心我的人,是母亲;那个每次都不计后果不去考虑她感受的人,是我;现在想来,以前的我,真是太傻了。

现在,我长大了,思想上的一些改变让我懂得了不少,现在想想,以后的我,该回报父母了吧!

初三再见了母校作文 篇14

母校啊!是您见证了我们成长的瞬间,我想再次对您说:“谢谢,再见!”

虽然我们的学校只是我们的母校,但它更像我们的益友。我们的学校有乃至3000人,虽然我们不认识,可是我们的母校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让我们拥有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想法。如果有几对好朋友闹僵了,但没过几天他们就会好起来,这都是我们母校的功劳。如果他们没在一个学校,没在一个班级,会那么快就和好吗?当然不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的母校—蔡都三小。是它,让两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不对;是它,让两位同学重归于好。

我们的母校也是我们的良师,我们在这六年的时光中,是母校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汲取知识的精华。现在,我们每个班里都按上了多媒体,让我们切身体会到现代化教育的好处。我在五年级时,数学考了100分,这一切还是要归功于我们的母校,如果不是母校派来的“园丁”给我们这些“花朵”浇水,我能考多少分呢?如果能及格就不错了!

母校,多么温暖的名字!它就好像是我们的母亲,陪伴我们成长,陪伴我们历经千难万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我们的母校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保安。自从几起小学生的凶杀案后,我们的母校就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安全,还专门聘请了一位专业的保安,保护我们的上下学安全。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益友!再见了,良师!再见了,保安!希望你们能培养多一点的国家栋梁和祖国的花朵,让他们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写作文变得可亲又可爱了 篇15

关键词:模仿;尝试;创新

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人文思泉涌,有的人却木然无知。感悟能力强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感悟能力弱的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万事不感兴趣,一切无所用心,遇事迟钝,没有感慨,没有见解。我们现在的学生,很多属于后者。因为不善于感悟,所以主动积累材料的路子几乎被堵死。作为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拓展的课外阅读也是少之又少,学生既没有创作的源泉,又失去了创作的动力。因此,再聪明的学生也是难为“无米之炊”。

值得庆幸的是,创新作文的推出重新界定了优秀作文的标准,即“只要是以前没有说过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就是创新;只要是在读了别人的文章激发灵感而写出的好文章也是创新”。所谓创新作文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作文,写作文似乎变得可亲而又可爱了。消除了对写作文的惧怕心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为作文积累“要说的话”。

首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这就要求师者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做到,对于生活中的某一物、某一事、某一现象都不轻易放过,多加思考,就一定能想出意思来,悟出道理来,品出情味来在齐齐哈尔市“创新写作开题大会”上,山东省淄博市的专家讲述了作文中如何将模仿转化为创新的例子,我觉得操作性很强,深受启发,回到课堂就作了一次探索性的尝试。我先是给学生读了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小狗,小孩,过路人》,大致内容为: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狗流浪到了小孩家门口,它渴望开门的小孩能将它抱回去。可是小孩并没有像小狗所预想的那样,他怕母亲的责骂。但是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善良的小男孩还是将可怜的小狗收留下来。这一切都被一个过路人看在眼里,通过过路人的心理表现了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爱。

还有一篇题为《月亮》的文章。大致内容是:三十年前,生活贫困又孤单的农村的父子俩,在院子里看月亮,孩子觉得月亮像蛋黄煎饼,而失去了妻子的父亲却认为月亮像隔壁一个叫娥的寡妇的脸盘子;三十年后,生活富足了,父子俩变成了爷爷、父亲、儿子三人,当年的儿子做了父亲,现在的儿子也同样失去了母亲。听到这篇文章,学生们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他们同是运用几个镜头,展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这样的文章,内容丰满,主题突出。我鼓励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去写作文,通过大胆想象,去追求同样完美的效果。下面是模仿的创新作文:

例1:《警察、小偷、医生和他们的孩子》

现在社会变化真快,就连上帝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了解现代人的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警察抓了一个小偷,在回去的路上和一个医生相遇,三人一见面就聊得很投机,这时一把钥匙出现在他们面前。医生说:“如果这把钥匙能变成一把手术刀,在给病人动手术时让病人没有痛苦那该多好啊!”这时小偷摇了摇头说:“如果这把钥匙能打开千家万户的门,我就不会为打不开别人家的门而烦恼了。”警察将这把钥匙拿起,心理暗暗地想:“要是这把钥匙能打开法制之门,让这个世界没有犯罪,我也可以歇歇了。”

几年后,小偷被刑满释放,娶妻生子,而警察和医生也早已成家立业,他们的孩子恰巧是同学。一天,一把钥匙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他们不希望它是一把手术刀,也不希望它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更没有警察那样高尚的思想,他们只希望它能变成一件好玩的玩具。

这篇作文的小作者的作文水平在班级中属于中等,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对他来说就已经是一次成功的创新了。学生们特别高兴,也从中深受鼓舞,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的心与作文之间的距离缩小了。简单地概括起来,这条作文的创新之路就是:学习他人的具体文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写法概括联系自己的生活阅读积累,创造性地进行模仿,就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学习进入良性学习的轨道。

初三来了作文 篇16

秋天,枫叶已飘满落地,宛如一片红海。人在从中走过,这时的`枫叶从上而下的飘落下来,不就是一个很亮慢的画面吗?再秋的季节里,只有开心,只有快乐,那么什么忧愁都会随风飘散,留下来的不过就是那让人感受到不再沉默的活力了。

秋天,是一个动起来的季节。在这个时刻里,运动仿佛就是最好的休闲方式,不仅舒适,而且让人不再寂寞。感受风一样的自由,享受地一样的辽阔,接受海一样的胸怀。秋天不比春天那样的姹紫嫣红,但他秋天也毫不逊色,田地里一片接着一片的金黄,一波接着一波的麦浪。你说这不是吗?

秋天,是一个值得记恋的季节。没有花的陪伴,没有新的生长。只有那凋零后的衰败,但依然的坚强,秋天它不仅勾起人的思恋,或者什么的。可以让你思考自己,也可以反思,自己该干什么或者该做什么。

初三叙事作文:长大了 篇17

在我五年级时,因为体育成绩好被选入田径队。田径队,是我的噩梦也是整个田径队的噩梦。男人有泪不轻弹,在我们田径队的男生中可不适用,大庭广众之下不知抹了几次眼泪。田径队和地狱相比真是有过之不及。

一次我的脚扭伤了,在田径队中没有发挥正常。田径队的老师竟然让我单脚跳,在操场上跳十圈,200米一圈。十圈,我到最后一边哭一边跳。我跳了十圈,也哭了十圈。我把眼睛都哭肿了,我的眼泪溅在操场上面,那时候我对田径队,对老师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们的肉一刀一刀的刮下来。那时我才十岁,我想凭什么要承担这些。

时间如流水,我们训练了两年。两年的痛苦,都押在最后的决赛上。于我们势均力敌的是河南小学,我们一轮一轮的pk,都拿出看家本领。只剩最后一个接力赛,我们同分,只剩这最后的机会。我们抱着必胜的决心,抱着最大的期望,去接力赛。可是在这最后关头,这最要紧的时候,紧绷的神经,使我们出错。一个接力赛,练过无数次的接力赛。我们掉棒3次,在放在以前我们最多掉棒2次。最后我们输了,已3分之差和冠军擦肩跑过。

我们回到学校,坐在竹林旁,大家一言不发,低着头一副既后悔又伤心的模样。我十分后悔,后悔我以前的不努力,后悔我以前的错。我努力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事情已经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但是我们失败的那一幕反到是越来越清晰,在田径队的一点一滴的记忆像潮水般漫涌过来。我越来越伤心,说不伤心才是假的。两年的刻苦训练,成了泡沫。可是我一点一点的把它看开想,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时光机。是不可能回到过去。我能做到的只有把它看开,让时光的河水把它给冲走。

初三了作文 篇18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路上,我们有很多困惑,起初,不明白、不懂得、不知道、不理解。后来,经历了一些事,遇到了一些人……豁然开朗,顿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

请以“我想,我知道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导引】

这个命题,字面意思通俗易懂。命题中的导语“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路上,我们有很多困惑,起初,不明白、不懂得、不知道、不理解,后来,经历了一些事,遇到了一些人……豁然开朗”对题目做了很好的诠释。

这类命题的外延比较宽,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内涵,才能便于写作。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打开选材思路,抓住“我知道了”这个短语,很容易提出“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知道后怎么样”这三个问题。这样一来,思路就会豁然开朗,生活素材历历在目:道德方面,学习方面,成长方面,做人方面皆可入文。

如写目睹母亲艰辛劳动的场面后,自己知道了应该丢弃以前的不顾家境、过分追求时髦的陋习而追求内在美;也可写爬山的经历让自己知道了努力可以创造奇迹;还可以写同学的“小气、吝啬”原来隐藏着他不为人知的酸楚经历……当然,题目中的“我”虽要求用第一人称写作,但也不妨站在他人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写写别人的感悟。比如:昭君知道了,与其独守冷宫,不如出国和亲;项羽知道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背水一战……这样便能巧妙地将历史故事进行适度的创新,以此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主旨,造成一种古今对比、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佳作示例】

我想,我知道了

◎学乐

有半年时间没给母亲打过电话了,不是我没手机,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打。自习课上,我无聊地望着窗外。

风在外面疯狂地吼着,雪在窗外放肆地撒着,一个老人在那里默默地等候着。

冷冷的天气将我的心情降至0℃以下,我在心里微微地责备着母亲,为什么她要外出打工,让我留宿在学校挨冻呢?

快下课时,我看见一位老人时而在窗口徘徊,时而伸长脖子朝教室东瞅西瞧。坐在窗边听着他无聊的脚步声,我的心情越来越差,索性狠狠地朝窗外瞪了一眼。可是那脚步声并没有停止,我无奈地用卫生纸塞住耳朵,默默地坐在那里等待着下课。

终于,熬到放学了。同学们飞奔出教室,兴奋地回家。而我,孤独地坐在板凳上,感觉真的好冷好冷。我越来越想母亲,想她在的日子,想她的嘘寒问暖,想她做的香喷喷的饭菜……想着想着,不禁眼中湿润了。我只好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教室。一出门,就看见了刚才的那个老人:破旧的布衣,臃肿的棉袄,稍短的裤子并没有遮住里面略脏的棉裤。一旁的自行车还是老式的,座位上捎着一件漂亮的棉衣和一双可爱的手套。我挺羡慕这些东西,心想如果这些东西属于我那该多好啊!老人的衣着和我的痴心妄想逗笑了我。心情渐渐好了,抬起头,看见老人的旁边有个漂亮的女孩,她的衣着与这位老人的衣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娃,冷吗?”老人关心地问。“爷爷,我不冷。”她边说边给爷爷掖了掖衣角。老人走了几步,在车子上取下棉衣,给女孩穿上。在他走路的时候,我分明看出他的腿有些跛。“孩子,还有没有钱?这些钱拿着啊!”嘴里的白气不断冒出与空气混合,描绘出一幅最美的画面。女孩重重地点了点头。“饭要吃饱,没钱的时候给爷爷说,不要饿自己啊!好好学习,你可是咱家的希望……”老人的话语中充满了温情,充满了爱。已记不清什么时候,我也听到过同样的话,那是母亲说给我的。同情,同感,足以让我泪流满面。那老人和女孩边说边推着车子往外走,脚不停地在地上打滑。女孩要送他时,他一个劲的阻挡,老人说地面很滑,不安全。我静静地目送着老人,直到他消失在人群中。

自己的衣服破旧,却舍不得买一件新的,而慷慨地给孙女买新衣。此情此景是多么的熟悉。霎时,妈妈关爱的画面像电影般在我眼前重现。想到这儿,我终于知道了母爱并没有远离我,她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才外出打工的。

雪像飞舞的精灵,又像莫高窟的飞天,它见证了天地间最动人的美景。我被这浓浓的爱所征服,霎时,觉得心里暖暖的。

我想,我知道了,知道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我立刻掏出了手机:“妈妈,你在外面还好吗……”

【评点】画面唯美,真情流露。无论是风雪交加的背景,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作品抒写了亲情的温暖,表达了被温馨的亲情所征服的主题。

上一篇:初中生防诈骗安全教案下一篇:一年级看图作文:秋天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