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个人资料(精选2篇)
王洛宾个人资料 篇1
王洛宾
中文名称: 王洛宾
性 别: 男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中华民族音乐家,19出生于北京。193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声乐和钢琴。1934年任中学教师。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兰州西北抗战剧团、血花剧团,创作歌曲,开展西北抗日歌咏活动,从此与西北民族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1939年底,组织青海抗战剧团。1949年参军入新疆,后在新疆军区政治部文艺科工作。他晚年主要在乌鲁木齐歌舞团任艺术顾问,在发掘少数民族音乐、沟通西北与内地音乐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洛宾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具有曲调生动、优美、朴实,节奏欢快、活泼、多变,民族色彩浓郁的特点。他还改编、译配、记录了许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歌曲和音乐。代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歌曲《达阪城的姑娘》、《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和《在那遥远的地方》等,歌剧音乐《沙漠之歌》、《两代人》和《战斗的历程》等。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收入《青海歌声》、《洛宾歌曲选》和歌曲集《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洛勇与自己较劲儿的故事 篇2
一位中国京剧武生,只身前往美国学习西方戏剧。他历尽千辛,奋斗十载,终于登上西方戏剧艺术最高殿堂——百老汇舞台。5年来,他以主演经典名剧《西贡小姐》2478场而蜚声国际,被誉为“百老汇百年奇迹”,填补了百老汇历史上没有亚洲人演主角的空白。他,就是王洛勇。
王洛勇出生在河南洛阳,11岁时开始学习京剧:后又改行主修乐器。因为从小在戏校学戏,从未接触过英语,他的英语高考成绩惨不忍睹。大学毕业后,王洛勇毅然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硬是与自己较劲儿,与英语较劲儿,奔赴大洋彼岸学习音乐剧——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
初到美国时,王洛勇只会几句简单的日常用语,根本无法听懂教授快如机枪的英语讲课。学导演的小赵热心地教他一招:“如果教授提问,多说ves,少用no。”
上课第四天,教授就提他的问——因为他是第一个来学戏剧表演的中国人。王洛勇一听,头都大了,只好硬着头皮回答“yes”。一连串的提问,一连串的“yes”。教授很生气:“你听不懂,就别再来上课了。”王洛勇仍响亮地回答:“yes”。引得哄堂大笑。
下课后,教授把王洛勇领到办公室,给他一份英语试卷,他绞尽脑汁也只做对几分。于是,学校立即通知他:取消奖学金,开除学籍。就这样,王洛勇被路易斯安那大学踢出了校门。
走投无路的他只得以刷油漆和教太极拳为生。记得圣诞节那天,为省1美元地铁钱,王洛勇徒步到心中的“圣殿”——百老汇,并发誓终有一日要登上这个舞台。
被逼上绝路的王洛勇开始蓄发明志,与自己较劲儿:不学会英语,就绝不剪发。整整一年,他没去过理发店,以致发长飘肩,如印第安人。
为了学好英语,他给瘫痪老人念书报、当保姆、送外卖、剪草坪……只要有利于练英语的工作他都做:为了记住单词,他在口袋、书包、教室、房间……各放有一本小词典,随手翻阅,随时背记。
三年后,他以清晰准确的发音,明亮圆润的台词与对白,征服了挑剔的百老汇导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其实,在生活上,王洛勇也是个喜欢与自己较劲儿的人。初到美国时,他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与工作。记得在排练《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场戏时,尽管他演技娴熟,吐词清晰,但无一女生愿意与他搭戏演朱丽叶。他非常疑惑,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却反问他:“难道你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吗?你有严重的口臭。”老师的话如当头棒喝,将王洛勇猛然击醒。
第二天,王洛勇立马去看牙医。医生检查后十分惊讶,说牙结石太深,急需治疗。有趣的是,医生并没带他去治疗室,而是领到医学院的教室,然后对学生们说:“我终于在你们毕业前找到了一位从未洗牙,牙质好,但牙根极坏的病例。你们每人洗两颗,处理好了,方能毕业。”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成了美国人不讲卫生的反面教材。
为了彻底根治不讲卫生的陋习,塑造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形象。王洛勇开始每天刷牙,一日多遍。三餐饭后,演节目前,他都必须刷牙,以保持口气清新。不仅如此,他每天坚持洗头、洗澡、换衣。之后,不管他走到哪,都会赢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王洛勇正是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与不懈努力,前后考了八次,终于在百老汇的舞台上第一次刻下中国男主角史诗般闪亮的名字。
在谈及自己的成功经验时,王洛勇说:“与其和别人较劲儿,不如和自己较劲儿。”
【王洛宾个人资料】推荐阅读:
王洛宾墓碑碑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