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共12篇)
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 篇1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元 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作品中的意思是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结了。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寒露”节气之后,热气消退,寒气渐生,天气渐转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气温下降日期或有所推迟。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 谷雨节气传统习俗
★ 大寒节气传统习俗介绍
★ 小雪节气民间传统习俗
★ 描写寒露节气诗句
★ 寒露节气养生方法
★ 寒露的节气花信是什么
★ 寒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活动
★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作文
★ 南方立冬节气的传统习俗
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 篇2
一、扬州传统婚礼习俗的遗存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革新的影响下,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因而婚礼习俗也发生很大的改变。 但是,扬州是一座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扬州城的大街小巷仍然弥漫着一股传统气息,有些传统婚礼习俗依然在延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奁,俗称“发嫁妆”。在正式婚宴的前一天,男方家请媒人带着新郎到女方家去接,女方家派人把嫁妆送到男方家,故而对男方而言,也叫“接嫁妆”。男方家派去女方家的人数要成双,而且男方家人也要带上成双的礼物到女方家。旧时会捎上一对鲤鱼、四条带肋条的猪肉、六条云片糕等物。(现在?)礼物逢双含有吉祥之意,“二”寓意“好事成双”,“四”寓意“事事如意”,“六”寓意“六六大顺”。
三茶礼。男方家人到女方家接嫁妆时要先吃“三道茶”, 这茶可不是随便吃的,也是有讲究。前两道分别叫“果子茶” 和“点心茶”,这两道茶别人可以尽兴品尝,但新郎只要点到为止即可。因为这两道茶有“吉兆”之意,象征多子多福, 事事如意。如若新郎把它们吃完,一来让人觉得其品相不雅, 二来女方家会觉得家里的“吉兆”全都被你吃下去了。第三道“清心茶”可以随意品尝,因其有“心地专一”之意。
暖房、压床。男方家把嫁妆接回之后,就要开始布置新房。新房布置结束后要办一桌“暖房酒”,请亲朋好友及帮忙的人参加。一是为了感谢大家的忙碌,二是邀请大家参加明天的婚宴。吃完酒之后,新郎挑选一名童男子陪他在新床上住一宿,扬州人称之为“压床”,寓意婚后生子。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新房的摆设与以前大大不同,现代人新房中极少出现板床、银桌等物,家用电器倒是越来越多。但是, 暖房、压床的习俗却是一直都有的。
二、扬州传统婚礼习俗的发展
尽管现代扬州人办婚礼还延续了许多传统婚俗,且在短时间内这些习俗不会消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这些传统习俗早已沾染现代气息,它们原先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着。
旧时结婚讲究“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 亲迎。历代扬州人结婚也都大致上遵循“六礼”,但是随着自由恋爱这一现象越来越普遍,“六礼”的相关程序也被逐渐淡化。虽然在结婚时人们依然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但也只是披着传统的外衣,内里一直在不断地革新。比如迎亲, 旧时多是“花轿”、“花船”,但是现在交通日益发达,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为“花车”或者“婚车”的轿车。以前扬州人办婚宴都是在家里举办,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会在酒店举办。 由于现在自由恋爱的人比较多,也就少有像旧时那样的“媒人”。但是现在的婚宴出现了“证婚人”,一般人家会请一个这样的人来当做新人的“媒人”。近年来,扬州城的婚宴也是精彩纷呈,许多传统的婚俗样式都在婚宴被模仿或改编。 比如在婚礼司仪的指挥下,新娘象征性地临时披上红头帕, 由新郎抱一抱,然后又由新郎用喜称掀起新娘的盖头,这就把传统婚礼中的抱轿、坐花轿、揭盖头,衍变成系列性的趣味表演。还有一些司仪会设计出各种由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参与的游戏节目,诸如新郎新娘对咬苹果、两人交换口中食物、让新郎父亲与新娘进行互动等,则又是把“闹洞房”的习俗从洞房里搬到了酒店大厅里。
三、当下扬州婚礼习俗的文化解读
寒露节气习俗有哪些 篇3
寒露习俗之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寒露习俗之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红叶,学名黄梢。是观赏树木,主要看叶。为历代文人青睐。A早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全国各地都有。事实上,人们在观赏红叶的时候,不仅仅是黄护,还有乌柏、丹枫、火炬、红叶李等树种。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色彩斑斓的美景。
不过,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正所谓演戏的开幕时间是不同的,只有按时才能看上精彩的演出。
寒露习俗之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寒露习俗之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寒露习俗之南方较流行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这个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可赏花,流行吃螃蟹、钓鱼。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习俗之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要吃芝麻的由来: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分为白芝麻、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
《晶珠本草》记载:“芝麻分黑白两种。除颜色不同外,形状大小一样,扁而微椭圆形,上大下小,有棱,略像菥蓂子,用指挤压有油性。治龙病、镇风,增加体力。芝麻性温、缓、凉、重,化味辛。生发,增生体力,涩尿,舒心,提升胃温。”
中医学认为,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益脾胃、补肝肾之佳谷也”(《本草经疏》),对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秘结、须发早白、妇人乳少、病后虚羸等病证均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刘完素称赞曰:“治风先治血,血活则风去。胡麻入肝益血,故风药中不可缺也”。
黑芝麻为胡麻科脂麻的黑色种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最开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服轻身不老。”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黑芝麻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蛋白质、色素、木酯素类物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延缓衰老、润肠通便、养颜润肤、减肥塑身的作用。同时,黑芝麻中的芝麻素能够清除胆固醇、保护肝脏、稳定血压。
芝麻养阴润燥,有助缓解津液不足造成的便秘。芝麻磨粉泡茶或煮粥均可。但已有发炎情形,如牙痛、肠胃炎或腹泻的人不适合多吃。
寒露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篇4
螃蟹寒露有吃大闸蟹的习俗,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大闸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说的是寒露节气后大闸蟹雌蟹卵满、黄膏丰腴,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就是大闸蟹公蟹了。
螃蟹的做法
1、用手捏住大闸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然后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
2、尽量刷干净再放在盛器里。
3、将姜末放在小酒碗内,加熬熟的酱油、白糖、味精、黄酒、麻油搅和。
4、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后,将螃蟹上笼,用火蒸15至20分钟,至蟹壳呈鲜红色时取出。
菊花酒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节气与重阳节靠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不少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虽然后来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也还是有不少家庭在传承着。
菊花酒做法
1、材料:
甘菊花2000克、枸杞500克、当归500克、生地黄1000克。
2、做法:
(1)糯米3000克,洗净后加清水适量煎至半熟沥干。
(2)其他材料加水适量煎汁,用纱布过滤后待用。
(3)糯米与菊花汁混匀蒸熟,拌入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包好发酵。
(4)直到有甜味时即成。
花糕寒露节气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所以有寒露节气吃花糕的传统。 原料:制作花糕的原料分为皮料(精粉、大油、水)、酥料(精奶、大油)、馅料(枣泥、花生仁、葡萄干、青椒、黑芝麻、熟江米粉、小磨香油、蜂蜜、桂花等)。
花糕做法
1、经和面、制酥、包馅后,将生坯拍成两个片中间夹上各种果仁。
2、然后上炉烧烤,即成外形美观,色泽素雅的重阳花糕。
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的喝法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作文 篇5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
在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苏、浙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如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具体特点
高温酷热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__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
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40℃的酷热也不鲜见。著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安庆、九江等。每年最热的地方也不相同。20__年6~8月的最热城市是福州、杭州、长沙和南昌。当然最热的“火炉”,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大暑前后,下午的气温常在40℃以上。旅居新疆的清代诗人肖雄在他的《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由此可见,“火焰山”的美称的确名不虚传。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 篇6
一、呼和浩特春节垒旺火习俗现状
(一) 何谓旺火
旺火, 就是用煤炭、木柴做材料, 按照塔的形状和一定的方位垒砌而成的一个火堆。因为点火后火势很旺, 寓意家人一年红红火火、旺气冲天, 所以叫旺火。垒旺火时要先按东、西、北三个方向摆好 (南面是风口) 三块砖头, 然后将打好的片状炭块从砖头上一层层垒, 尽量压合, 在顶部用一小块炭盖顶, 整个旺火的形状就像一个小塔, 有时外面还要贴上“旺气冲天”的大红字条。中间空余用劈柴填满, 风口放豆秸、纸片等易燃物作为引火物。点火时, 先点引火物, 不够旺可以加点油, 里面的劈柴燃烧后整个炭块也逐渐燃烧起来。
除夕之夜点燃旺火的时间一般在夜晚十一点半左右, “点旺火”有时也名“发旺火”。旺火点燃后从无数碳孔中喷出火苗, 状若浮图, 既御寒, 又壮观。当午夜0点时, 谁家的旺火燃的最旺, 就象征此家今年红火兴旺。孩子们可以走街串巷评论旺火大小, 也有人围着旺火正、反各转三圈, 拿着红腰带边转边在火上烤, 希望从旺火中获得一年的旺气, 以图全家平安健康, 心想事成。
(二) 呼和浩特垒旺火习俗
在呼和浩特地区, 除夕夜垒旺火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传统。过去不论是市区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商贩, 还是周边农村广大普通的家庭, 腊月二十八或者二十九都要垒一个旺火在除夕夜里点燃。当新年的钟声敲响, 走过呼市的大街小巷, 几乎全部是大大小小的旺火堆。有些家庭即使经济条件不好, 也会用木柴代替煤炭垒旺火。农村有垒的大旺火, 村民会汇集在一起, 共同转村里的旺火, 人们路过路边的旺火堆也会烤旺火。《呼和浩特市郊区志》第四编社会志第一章民族风俗中载:“腊月三十日夜晚 (除夕) , 垒旺火、守岁 (也叫熬年) , 通宵不眠, 串门玩耍 (跑大年) 。”
二、垒旺火习俗的起源
(一) 先民对火的崇拜
关于旺火习俗民间有两个传说, 一说孙猴子打碎八卦炉, 碎片落入人间引发灾难, 托塔天王用“玲珑宝塔”吸进烈火和浓烟, 但是当人们吸入小宝塔散发出的气味后感觉神清气爽。因此以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们就会用木材等材料垒成宝塔形状点燃, 愿来年身体健康, 生意兴旺等。另外一传说就是因灶王爷状告人间无故抛米洒面, 玉帝差九头鸟降灾。真武神仙不忍人间生灵涂炭, 告之人们除夕之夜点燃柏叶旺火与燃放鞭炮, 把九头鸟逼走。后来人们为了避邪和纪念真武, 利用自己的煤资源在春节和元宵节点起旺火, 以图吉利。
传统的除夕垒旺火习俗还是符合古代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原始初民对日、月、火等一些自然现象都怀有深深的崇拜。这一观念沿袭下来, 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式。北方的冬天寒冷异常, 当先民制定了一年周期中在除夕晚上狂欢时当地就地取材, 烧一堆煤炭, 在漆黑的夜里状若白昼, 又源于人们希望生活美满的愿望取名“旺火”。火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与功用, 因此人们对其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崇拜。
(二) 现实的需要
事实上旺火习俗更多的也有现实需要的原因。北方冬季气候寒冷, 木材匮乏, 但地下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挖掘出来, 先民发现它可以燃烧, 相应地可以做饭、取暖。垒旺火习俗最初来源于山西, 山西朔州盛产煤炭, 宋仁宗时, 炭块代替了木材, 煤炭也渗入到先民的民俗风情之中。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 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 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 名曰旺火。”内蒙古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冬季寒冷异常, 所以这一民俗在此流传至今。
旺火的雏形是篝火, 垒旺火的材料最开始是松枝、竹枝或其它树枝, 有的地区烧的是植物秸秆或是干的牛马等大型动物粪便, 现在几乎都用煤炭。所以说任何传统都是在不断变革的, 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除夕之夜的旺火不论是出于对火的崇拜还是现实需要, 都表达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与对族群文化的认同。
三、传统与现代的搏弈
(一) 传统在现代的弊端
红火热闹是中国年的特色, 在现代社会, 传统民俗离我们渐行渐远之时, 继承发扬民俗传统变得十分重要。但是, 旺火习俗由于个别单位与个体的过度铺张和行为不当, 而有成为陋习之忧。一, 破坏了城市路面。二, 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垒旺火用的是质量最好的精煤, 平均一堆旺火用煤量大约1吨。三, 空气污染。据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大年初一的空气质量是呼和浩特市全年最差的。四, 造成火灾隐患。在露天燃烧的旺火, 经风一吹火星四溅, 若遇到可燃物, 易酿成火灾。
现代思想的冲击与转变使人们知道很多垒旺火的弊端, 即使政府一再宣传移风易俗、建设节约型社会、甚至下令禁燃旺火, 但是根据对市民的采访得知, 市民认为这是传统, 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 坚信这对新的一年是有好处的。
(二) 传统与现代的搏弈
现代社会不论各种思潮如何冲击与交汇, 每种思潮都离不开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处理。传统保留在现代人的言行与记忆中, 经过反复应用影响某一地区及社会成员, 它是存在于现在的过去的一部分, 是“活着的过去”。相对于现代开拓和成长, 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是现代的资源。有传统的更新与现代的拓展现代性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动力。
没有任何东西固守不变, 民俗亦是如此。据统计, 五塔寺后街与大东街是玉泉区两条传统气息浓厚的街道, 传统商业业态浓厚。五塔寺后街36家商家, 其中12家垒有旺火;大东街是一条古玩街, 28家商店有10家垒有旺火。数量的减少说明传统并不是那么无坚不摧。社会结构在变, 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变, 民俗主体在变, 民俗主体的心态也在变, 所以民俗传统也不得不跟着社会而变化。因此, “传统的发明”、民俗的变异两者都是必然的社会现象。“传统的发明”对我们的启发就是文化传统一直是在变异之中, 就像民俗传承中必然发生民俗变异一样。
结语
传统民俗如何在呼和浩特这个新与旧、传统与当代的都市中获取平衡, 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作为一种传统力量的民俗, 它会作用于民众群体, 流行自己的民俗惯习。事实上对于像垒旺火这类传统民俗, 不能因为传承不当而成为陋习。
社会发展都市也在高速发展, 举行民俗的空间地点逐渐狭窄。在传承传统民俗时, 应有科学的态度, 使其符合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认为, “民俗的教化、规范、维系等功能, 使民俗传统不断得到复制、更新和强化, 即使随着社会发展了, 在新的技术和知识面前, 一些民俗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民俗的核心观念还会以新的表征呈现出来。”所以说形式改变了不一定就是内涵也改变了, 例如使用环保仿真型旺火新产品, 把煤炭用一种新型能源替代和乐而不为呢?这样传统民俗才能在现代时空更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树杰.何谓传统--读《传统的发明》[J].百色学院学报, 第24卷 (1) .
[2]郑杭生.论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J].天津社会科学, 2008年第3期.
[3]宣炳善.关于“传统的发明”与“伪民俗”[J].民间文化论坛, 2011.
[4]http://tieba.baidu.com/p/1065721348.
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活动 篇7
十样白
浙江南部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酿米酒
江浙一带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
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 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 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白露名字的由来
是24节气中的白露,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65°。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这时候“夜寒白里热”,白天仍旧燥热,傍晚之后气温开始下降,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水珠成白色,经早晨太阳光的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煞是好看,进而得其美名“白露”。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秋老虎”也将逝去,天气转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白露节气的天气特征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
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篇8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2.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3.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4.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5.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返回目录
大暑节气需注意事项
1、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温;
2、避免在烈日下暴晒,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
3、要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
4、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5、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的因素;
6、可随身备有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7、注意多食含钾食物;
8、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其喝些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返回目录
大暑之去湿清热的中药材
花旗参
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
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
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
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
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
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
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返回目录
大暑喝什么好
1、明目清肝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国人自古就知道,菊花有保护眼睛的作用。除了涂抹眼睛可消除浮肿之外,平常就可以泡一杯菊花茶来喝,能使眼睛疲劳的症状消退,如果每天喝三到四杯的菊花茶,对恢复视力也有帮助。另外,菊花茶还可以与枸杞或者蜂蜜一起泡来喝,可明目清肝、疏肝解郁等。
茶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茶对于人体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喝茶不仅可以消暑止热,对人身体的保健作用也是更多。看了本文的介绍,相信你的茶的了解又多了新的认识,有空的时候,不妨买上几种,亲身去感受茶的“魅力”!
2、黄芩茶
黄芩6g、绿茶3g。将黄芩用200ml水煎沸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清热燥湿,解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
3、香兰凉茶
藿香9克、佩兰9克、茶叶6克 制作方法藿香9克、佩兰9克洗净,和茶叶6克一起放茶壶中,用500毫升开水冲溶,上盖闷5分钟,加入冰块冷却待饮。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4、西瓜皮凉茶
很多人吃完西瓜将皮丢弃很可惜,可将外皮绿色的那一层利用起来,洗净后切成碎块,放入适量的水煮半小时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搅拌均匀,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凉茶就做成了。
5、薰衣草茶:醒脑提神
薰衣草,是众多女性的最爱,迷迭香很是让人沉醉,它特殊的香味能让人的头脑清醒,大大增强脑部的功能。对于从事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工作,或者是有大量知识需要记忆的学生来说,是很合适的花茶,但不能过量饮用。这只是一种辅助作用而已,要想彻底的提高脑部的“战斗力”,充足的睡眠才是充沛精力的根本保证。薰衣草还有舒缓压力,消除疲劳的作用,令饮者神清气爽。另外,泡薰衣草茶的时候加入两片柠檬,无论从口感还是提神效果上都有好处。
6、金银花茶:消暑解渴
夏季清暑解渴,人们往往喜欢喝冷饮,其实这样只是图一时痛快,却起不到真正的效果。现在你有了另一个选择,冲泡花茶的效果更佳。金银花性寒,夏季人会暑热烦渴、咽喉肿痛、长痱子热疮等,多喝金银花茶对身体很有好处。取几朵金银花放在杯子里,用沸水冲泡,待水变色,金银花舒展开就可以饮用了。金银花刚从南美引入的时候是较为名贵的观赏花,现在也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花茶,金莲花味道较苦,冲泡的时候可以根据口味加入冰糖。
7、清热去湿茶
银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克,火炭母30克,山栀子15克 ,绵茵陈15克,扁豆30克,枳壳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适合用于肠胃湿热证: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口不好,腹胀或痛,口臭,口腔溃疡,牙肉肿痛,或有湿疹,皮肤瘙痒,大便硬或烂,小便黄,舌苔黄厚。
8、荷叶凉茶
取鲜荷叶半张,撕成小片,与白术10克,藿香、甘草各6克共煮20分钟,加入适量白糖,凉后可饮。清热解毒。
9、藿香茶
藿香、佩兰各6克,切碎,加茶叶6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有祛暑、化湿和中功效,适用于流感及轻度中暑患者,是夏季防暑佳饮。
10、绿豆酸梅茶
绿豆100克,酸梅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待凉后代茶饮。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11、藿香降温茶
藿香和决明子适量。将两种药材用沸水冲泡,晾凉后饮用。防暑降温,清肝明目。
<<<返回目录
大暑在农业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中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灌溉
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
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抗旱
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小寒节气传统习俗 篇9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顾名思义,小寒,冷也,因为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就在小寒和大寒之间,而且与春节前的腊八节也“连”在一起。所以说,到了小寒,就说明春节快到了。
小寒天气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产农事、生活习俗。农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里已没活,都要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过去,牛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劳力,需特别养护。小寒天气最冷,更要注意牲畜的保暖。民间多在牛棚马厩烧火取暖。小牲畜御寒更加谨慎——单独铺上草垫,挂起草帘挡风。讲究的人家会用温水饮牲畜,尽量减少牲畜的体能消耗,预防疾病,并且在饮水中加入少许盐,补充冷天牲畜体内盐分的流失,增强牲畜的免疫力。平日我们到见牲畜舔墙根、喝脏水的现象,就是牲畜缺盐,以舔舐墙根泥土中盐碱、或从脏水中摄取盐分的表现。南方地区小寒节气需要做好油菜清沟、小麦追肥等工作,倘若遇到强冷空气,则在地里洒草木灰、作物秸秆或盖粪等帮助作物度过最冷时节。根据多年农事经验,人们往往会以小寒气候推测来年的气候变化,早早做好农事计划,如山东地区就有“小寒无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的俗语。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这个节气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到了小寒,广州传统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时节养生原则
1、起居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适当锻炼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3、饮食补肾
小寒天气寒冷,进补应该以补肾驱寒为主。比如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性功能减退症状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具体做法为:羊肾1只,红参数克,均切成碎末,放入大米100克,熬粥。
4、泡脚驱寒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小寒养生做好驱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脚凉,即所谓寒从脚下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药泡脚,可以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脚使用。泡脚之后可以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以促进睡眠。
5、按摩保养
雨水节气民间传统习俗 篇10
雨水节的另一个主要习俗则是女婿,女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
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秋分节气民间传统习俗2021 篇11
秋分节气传统习俗
祭月节
在上古时期,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中国传统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统领工作),一名赞礼(相当于主持人),若干执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
吃秋菜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不成想这句小品台词还有据可循。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沾鹊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希望用汤圆将麻雀的嘴粘住当然只是农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过这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汤圆的黏性比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节气的寓意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
秋分农事安排
秋分后,棉吐絮。烟叶黄,正是收获的时节,广大农村进人了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阶段。
“三秋”大忙贵在一个“‘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对双晚稻开花结实的危害比较严重,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小满节气的传统活动及饮食习俗 篇12
我国古人将小满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这一时节,苦菜生长繁茂,如火如荼;一些枝条细软的喜阴草类在强烈的日晒下就开始逐渐枯死;此时的麦子虽然开始逐渐成熟饱满,即将进入收割期,但是并没有完全成熟。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芒种节气期间,我国各地都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在小满节气期间,西北高原地区已经进入了雨季,作物生长旺盛,但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赣、浙、闽、粤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会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日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阴雨天气,俗称“五月寒”“小满寒”。
小满时节,小春作物即将收获,中稻全面栽插,农事繁忙,晴天抢收,雨天抢栽。但小满时节又易出现干旱天气,“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既要注意蓄水防旱,又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影响小春收获。此时,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
一候苦菜秀: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
二候靡草死: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三候麦秋至:再五日“麦秋至”,夏麦可以收割了。
二、小满传统习俗有哪些
1、祭车神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
2、吃苦菜
在小满节气,必吃的一道菜就是苦菜,俗称苦苦菜。这是因为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可以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而苦菜正是一种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功能的应时蔬菜,它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美味又健康。
食苦菜是小满的风俗。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3、祈蚕
江浙一带,水土肥沃,农村里兴盛养蚕。蚕宝宝很娇气,非常难养,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时节会举行祈蚕节。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举行都行,但前后差不了两三天。南方许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人家会到庙里跪拜,并供上酒、水果、丰盛的菜肴。
4、看麦梢黄
“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在关中地区,小满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探望,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回家时候可不能两手空空,女婿、女儿一般会携带油糕、绿豆糕、黄杏等作为礼品。
4、夏忙会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夏忙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购买生产工其、买卖牧畜、集杂粮食等,会期一般3-5天,届时还会唱大戏以助兴。
5、祭三神
小满有“动三车”之说,这三车指的是叫水车、牛车、丝车。“祭三神”则指的是,在小满时节,祭祀掌管这三车的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相传,“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要举行祭祀仪式。在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供品祭拜,而且还要特地准备白水一杯作为祭品,祭时将水泼入田中,祝水源涌旺。
6、卖新丝
小满时节等蚕丝都线制完毕,各家将其背到城里,卖给收丝的客商。吴地一般每年农历四月开始买卖蚕丝的集市,到晚市建立后方散,称之为卖新丝。江南各地,大多如此。
7、忙收种
黄河流域各省份,农历四月刚刚忙着收麦打场。珠江流域播种秋稻,东北则正是棉花、小麦以及大豆下种的时期,高粱刚刚长出,又必须锄去杂草,剪除劣苗,小满节气正是农忙之时。
8、抢水
“抢水”是旧时民间的农事习俗。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举行这种仪式时,多由年长执事者召集各户,在确定好的日期的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人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人田,至河水干方止。小满时节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对农作物非常不利,旧时农民就会用水车车水排灌,以缓解早情。
9、绕三灵
“绕三灵”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是白族的传统节日。此节日即是繁忙的水稻农事之前的歌舞活动。也是祈祝丰收的祷告仪式。
关于小满的经典说说
1、我的祝福不多,比山重一点,比海深一点;我的思念不远,比天空远一点,比海阔一些;我的朋友不多,唯有你,是最棒的一个!小满时节到了,祝你开开心心,永远幸福!
2、为了你,我愿意跋涉千里,只为见你一面;为了你,我愿意飞星摘月,只为博你一笑;为了你,我愿意守候每个时节,只为祝你幸福如意。祝小满节快乐!
3、小满节气祝福多,心情快乐好事多,家庭美满喜事多,生活幸福财运多,友谊常在真情多,爱心传递开心多,一生平安健康多,祝你小满快乐。
4、梦想,从来不怕路远,只要方向正确;生活,从来不怕艰辛,只要心有阳光;真情,从来不怕别离,只要心中有你。小满时节到了,祝福你,一切如意,万事顺利!
5、小满到,气温高。食莫凉,求温饱。雨量多,莫受潮。天多变,防感冒。苦瓜菜,消暑妙。萝卜块,溶脂强。蘑菇汤,免疫好。多补水,润肠道。祝安好!
6、小满节来到,养生最重要,气温渐增高,皮肤护理好,饮食需清淡,瓜果蔬菜鲜,多喝绿豆汤,鲫鱼有营养,早起来锻炼,健康到永远,祝你永平安,生活更圆满。
7、麦穗在远眺,思念在麦尖熟了。气温渐渐高,情意在阳光下慢慢熬。小草更绿了,在清风中微微笑。我的问候也来了,轻轻投入你怀抱。小满了,祝你心情好!
8、小满时节到,吉祥来笼罩,麦穗渐粒满,丰收满人间,好运满身绕,喜事迎满面,快乐满心田,财源满腰包,祝福小满笑,好运满意到,祝小满愉快。
9、夏风轻轻拨流云,片片云彩沾深情。阳光掠过影无痕,深深惦记写我心。大地丰收麦金黄,随你采撷仓丰盈。幸福满池随风转,惟有开心笑不停。小满快乐!
10、小满时节,今天问候,快快乐乐,开心满满,甜甜蜜蜜,爱情甜满,顺顺利利,精神饱满,财源滚滚,生活美满,健健康康,身体丰满,平平安安,幸福圆满。
11、小满节气到,祝福满怀笑,好运吉祥罩,快乐身边绕,心情倍舒畅,幸福来拥抱,祝小满快乐,好梦接连连,欢乐天天伴,幸福圆满年。
12、小满节气祝福多了,心情舒畅喜事多了,爱情甜蜜浪漫多了,友谊长存知己多了,真心祝愿开心多了,一生健康平安多了,小满祝你幸福圆满了。
13、小满节日到来,祝你生活满满,笑脸相迎每一天;祝你快乐满满,短信收到好运时时伴;祝你幸福满满,吉祥围绕平安跟着跑。祝快乐、幸福、吉祥、如意。
14、小满时节到,愿你:小酒一喝,生活美满;小嘴一乐,心得意满;小手一抓,盘满钵满;小腿一跳,健康满满;短信一发,情谊满满!
【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推荐阅读:
关于寒露节气的谚语07-26
寒露节气的天气特点2010-27
寒露节气养生方法07-10
送给朋友寒露节气关怀问候语08-31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养生篇06-20
二十四节气寒露属于哪个季节07-31
2022春分节气的传统习俗活动07-10
小暑节气的传统习俗有哪些07-27
小满节气十大传统习俗08-01
大寒节气有什么传统习俗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