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共10篇)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篇1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举例来讲,有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组织风险、财务风险等,如何识别并防范这些风险,将是影响项目能否顺利完工的重要因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涉及干系人众多,需要对相关组织机构以及具体时间安排等方面加以协调,由于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实施的风险性,因此,实行合理高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对维持项目实施的正常秩序至关重要。
关键词:软件;开发;风险管理
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应当依据现实状况,遵照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加大对其中存在的风险性的重视程度。首先,应当确立合理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能够发现和预测其中存在的风险性,并且对风险清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发生可能性较大和对项目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较大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削弱,另外,利用多种方法和举措,对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性加以检测和处理。下面从风险管理计划到风险监控,浅论如何做好项目风险管理。
1确立风险管理规划
从理论上来讲,风险管理规划是指制定关于风险鉴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削弱的具体措施,并且对相关的管理机构以及具体的行动纲领加以明确。相关的项目管理组织应当通过举办讨论会议,采纳参会各人的合理意见,并且依据项目内部、外部环境特征与过去的操作经验初步确立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且确立具体的风险鉴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操作流程,对风险管理规划的成本进行预测,实现操作成本与具体活动的无缝衔接,为以后的`项目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1.1风险鉴别
风险鉴别是指对可能对项目运行产生影响的风险性加以分析,并记录下来。相关负责人应当有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等,争取形成相关工作人员参与风险鉴别的全员性。风险鉴别是一个不断反复提高的过程,伴随项目过程的进行,新的风险可能会出现,这就要求项目团队定期开展风险识别会议,并在每一次风险识别过程中,让团队成员始终保持责任感。应当准确鉴别出可能对项目运行产生影响的风险性,并结合其具体特征逐个击破。把鉴别出来的风险性登记造册,来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可以及时的消除可能出现的风险。一般在项目中,我们识别的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技术团队在某些陌生领域的技术短板,而影响到整体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问题。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验丰富员工的缺乏,是造成技术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对技术风险进行提前防范,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来自项目外部,如:涉及的开发商、施工方众多,如果与任何一个外部单位对接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项目进度造成影响;另外,需要采购外部单位设备规格不同,设备改造升级工作量大,施工时间不充裕可能成为工程进度的风险,影响项目正常进度。内部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源协调方面,主要是项目团队在人员组织和调配上,出现的风险问题。例如:新的突发事件,占用项目成员的工作时间,进而可能对此项目的进度产生一定影响。
2风险定性分析
风险定性分析是指分析各种风险出现的概率以及其对项目产生的影响的大小。另外,也要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等级进行排序,加大对风险性高的方面的重视力度。所以,可以邀请专家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现实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可以通过利用分析矩阵明确风险等级,最后要将上述分析结果登记造册,以便实时监测。
2.1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是指对各种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加以定量的确定。具体来讲,要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分析,立足于量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最后要将上述分析结果登记造册,以便实时监测。
2.2风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是指通过对经过定性、定量分析后的项目风险分析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确立项目的有机影响方面和不利影响方面,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带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如:针对技术风险,可以培训、聘请顾问以及为项目团队招聘合适的人才等进行防范。为避免外部风险,制订沟通计划,与干系人积极交流,加强工作联系,定期沟通汇报,一旦出现问题,项目组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及时解决。对于内部资源协调问题,与主管领导进行协商,协调其它部门抽调人员加入项目组。风险都需要进行提前的预判,针对各风险的关键点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风险识别清单和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或把风险降至最低。
3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指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连续不断的对已经鉴别出来的风险加以检测,并不断更新数据记录在册。依据风险管理规划,对具体情况与监测结果进行定期归纳公示,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了解相关情况。风险管理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状态,若没有识别、处理或管理好风险,一旦发生,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的目标,如时间、成本、范围或质量目标产生积极或消积的影响,甚至影响整体的项目交付或项目成本。为此,做好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特别需要重视。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篇2
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是指完成整个软件开发项目所需活动的过程和时间周期。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而对其各项活动及阶段进行的管理。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包括4个步骤,其中软件开发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和进度控制是实际工作重点,但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前,应先分解项目,明确该项目包含的活动,并对项目活动进行排序[1]。下文中“软件开发项目”简称为“项目”。
1 项目工作分解
一个项目提出后,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项目的研究范围后,应对项目进行分解,将可交付成果和复杂的项目逐步分解成较小的、便于管理的组成部分,并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图,为项目进度计划打下基础[2]。
1.1 项目工作分解的作用
项目分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便于进行综合性方案设计。工作分解就是在项目目标的指导下,在任务范围中从粗到细、从简到繁,逐步分析,直到可执行的最小独立单元,这样能够较好地保持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策划者据此可以通盘考虑实现项目目标应完成的工作,能够清晰地分辨任务实现的重点和步骤、完成周期、成本费用,并评估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发现潜在的不明确内容,为项目总体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2)便于分配任务和明确责任。项目工作分解把项目划分成多个独立性较强的任务单元,明确区分各任务的目标、范围和界限,对每个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便于在执行项目时,落实责任者或完成单位。既可以作为委托工作或下达任务的依据,也便于观察、了解和控制整个项目过程。
1.2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前期取得的项目主要资料和其它相关项目的借鉴性文件,包括项目需求文件、任务(合同)范围说明、本项目的其它资料、其它项目的相关资料等。
工作分解结构的原则是:在各层次上保持项目内容的完整性,不能遗漏任务必要的组成部分;每个项目单元只能从属于某一个上层单元,不能同时交叉从属于两个上层单元;相同层次的项目单元应有相同的性质,各项目单元应有明确的任务界限,保持各项目单元的独立性;项目分解的原则应事先确定,同一层次上分解出的项目单元,其分解的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工作分解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等方法。自上而下法是先明确项目最终产品,然后确定中间可交付成果,再对主要可交付成果细分,直至每一个工作只包含一个可交付成果;自下而上法是首先明确项目的所有可交付成果,然后将可交付成果进行逻辑分组,接着将每组汇总成一个母元素,成为上一层次的元素,再将高一层次的元素进行分组、汇总,以此类推,最终汇成一个母元素。
1.3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一般步骤
工作分解首先应识别项目的主要要素,项目的主要要素就是项目的主要交付物,然后对识别出的主要要素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出更详细的有形的、可检验的产品或服务,在此基础上,选择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编制工作分解结构图(也可以使用单位标准模板或以前项目的模板),编制完工作分解结构图后,应编制详细的结构图说明,说明的内容包括各要素的界定、说明、估算经费、时间、预安排的责任部门、人员等。
1.4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输出
项目工作分解的输出结果包括项目结构图和相关说明。项目分解结构图(WBS)是通过分解技术,将项目任务按照其内在性质和结构逐层细化而形成的示意图。它涵盖为完成项目交付物需进行的所有项目工作,为项目责任分配和任务协调提供依据。项目结构说明包括各层要素的详细描述、工作说明、负责组织、进度日期、成本预算等。
2 项目活动确认及排序
完成项目工作分解后,应对所确定的可交付成果的具体活动进行分析确认和排序,为编制项目计划打基础。
2.1 项目活动确认
依据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成果、其它关于项目范围的说明性文件、项目约束条件、项目的假设前提、管理计划和单位的历史信息等[3]确认项目活动。对于一些小项目,可通过大家集体研究讨论,集思广益的方法,形成可行的活动清单并估算所需时间,对于较大、较复杂的项目,则需要由相应领域专家研讨或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来确认项目活动,这些方法包括:进一步使用活动分解技术、采用已有模板法、领域专家判断法等。项目活动确认后,形成的结果包括:涵盖项目所有必要活动的项目活动清单、描述项目过程中基本关键点的项目里程碑图等,此外,还应适时更新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图和项目总体管理计划。
2.2 项目活动排序
确认了项目活动,要识别各项活动的相互关系,项目活动之间的关系也称为项目活动之间的先后信赖关系,包括人们无法改变的硬逻辑关系和需由各种因素综合确定的软逻辑关系,在项目活动排序时,要根据项目活动清单、项目里程碑和一些约束条件,先识别并安排硬逻辑关系,再安排软逻辑关系,同时要考虑项目假设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项目排序图的编制方法可以采用节点图法或箭线图法。项目排序的最终结果,是描述项目各项活动相互关系的项目网络图及其活动说明,项目网络图应包括项目的主要活动和情况,并明确各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或依赖关系,在网络图的说明中,应描述活动排序的基本方法,对于特殊的排序应进行说明。
2.3 项目时间估算
项目时间估算是指根据项目范围、资源及相关信息,对项目已标识的各活动持续时间所进行的估计。大多数项目活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人力、物力、财力及资源的多少,同时还受人的能力、物资质量和设备效率的影响。对项目活动时间进行估算时,即要考虑各活动所消耗的实际工作时间,也要考虑活动的延迟时间。因此,一般由熟悉项目活动或有经验的人员或团队,采用专家判断法、类比估算法或模拟估算法完成。
3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是综合分析项目活动排序、持续时间、资源需求和进度约束,确定每一个项目活动及整个项目起始和完成日期,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的过程。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是一个迭代过程,需要运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将时间、经费、人员、设备及各种资源作统筹安排,还要与其它相关项目协调一致。
3.1 编制依据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依据包括:项目活动排序后得到的项目网络图、项目活动估算得到的时间值、现有的和能取得的资源、项目时限和重要里程碑、项目约束条件以及其它风险和假设前提。
3.2 编制方法
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本文重点介绍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3种方法。
(1)甘特图法。甘特图又称横道图或条形图,它是通过赋予时间以含义的横道图形式,列出项目活动工期及其相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反映项目进度信息的一种可视化计划方法。甘特图左侧列出项目活动和工期,顶部列出时间,横道长短代表活动持续时间长短。甘特图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直观、易于绘制,缺点是不能系统地将项目各项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也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更不能指出影响项目的关键所在。
(2)关键路线法。关键路线法也是通过横道图以日历形式列出项目活动、工期、相应的开始结束时间来进行规划。它与甘特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运用特定的、有顺序的网络逻辑方法来预测总体项目历时,是一种数字分析技术。关键路线法的重要功能是确定项目的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关键路线的确定是将项目网络图中每一条路径上的所有项目活动的历时分别相加,最长的那条路径就是关键路线。
(3)计划评审技术。计划评审技术是指当项目或项目某些活动历时估算存在不确定性时,运用加权平均历时估算法,来估算项目历时的网络分析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不可预知因素较多,或从未做过的新项目或复杂项目。计划评审技术网络图的画法与一般网络图画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项目活动时间的估计和分析[4]。
3.3 编制结果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成果用表格或图表形式呈现,项目各项活动都标明了各种日期参数的项目进度计划文档。此外,还应包括进度管理计划,用以明确项目进度计划发生变化时的处理原则。
4 项目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是进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过程,是前期一系列进度计划工作的延伸,是进度管理中与实施并行的实践性关键阶段。
4.1 进度控制依据
项目进度计划是经过论证和批准的,在技术和资源上具有可行性,所以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依据。通过项目跟踪监测和沟通形成的有关项目进度的绩效报告、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提出的变更请求、编制进度计划时形成的进度管理计划,也都是进行项目进度控制的依据。
4.2 进度控制主要工作
控制项目进度的主要工作是:依据作为项目进度基准的项目进度计划,通过跟踪监测和沟通,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项目进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找出变化的原因,对影响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或制定项目进度的补充计划,从而确保进度变化朝着有利于项目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5]。控制项目进度还可以借助项目管理软件来实现。
4.3 进度控制结果
进度控制的结果有两种,第一种是项目所有进展均按计划顺利进行的理想情况;第二种是发生一些偏差,并制定一系列纠偏措施,之后更新项目进度计划。两种情况均应记录项目控制的经验或教训[6]。
参考文献
[1]关保昌,沈建明.现代国防项目管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2]祝振铎,董雄报.信息系统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研究[J].硅谷,2011(15):78-78.
[3]方德坚,张杨华.也谈软件项目进度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5-16.
[4]王芙蓉.软件项目进度计划与风险控制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5]徐飞汀.软件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软件开发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管理 软件开发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逐渐成为管理学的研究热点。组织所具有的有价值的、稀有的、不可模仿的、难以代替的资源是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知识在组织竞争优势中地位越来越显著,从知识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竞争优势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方向。
软件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性的产业,软件开发人员都属于知识工作者,并突出具有技术人员个性化特征。如何有效地整合个性化资源,高效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这是软件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知识管理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可充分实现企业知识资源的整合、发展、共享和增值。特别是软件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可以将分散的个性化的知识整合成有机的组织知识体系,通过组织知识体系的有效运用和持续提升去解决个性化难题,从而能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分类
所谓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能结晶,可以通过信息、经验心得、抽象的观念、标准作业程序、系统化的文件、具体的技术等方式呈现。知识呈现的形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在本质上都必须具备创造附加价值的效果,否则就不能被称为知识。因此引进、学习、扩散、创新知识,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驱动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力量。知识管理是研究人类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一般而言,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另一类是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Se)。显性知识一般是指可以文件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知识,因此显性的知识可以从知识库中直接提取和进行独立的学习。广泛适用性、能够被重复使用以及与人分离是显性知识的特点,因此使用显性知识,不需与创作者接触,就可以产生知识转移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显性知识无论在扩散速度与学习效率,均相对较高。当然如何将知识经由整理、归纳、分类、储存等手段而达到显性的程度,并且能够十分便利的一再使用,必将是未来企业在知识管理活动中的重点工作。
而隐性知识一般是指比较复杂,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的独特性知识,以及必须经由人际互动才能产生共识的组织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念、直觉、洞察力和价值观等的知识,是一类难以表达、描述、交流和共享的知识。它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隐性知识,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和诀窍;另一类是认识层的隐性知识,包括心智模式、信念、洞察力和价值观等,反映人们对现实的看法及对未来的展望,是世界观的知识。隐性知识产生的成本较高,可重复使用的机会较低,通常应用于附加价值较高的作业活动上。隐性知识管理重点就是如何将隐性知识的创造过程加以效率化,可运用的策略手段包括:形成一致性的企业文化与共识、开放性的组织气氛、运用多媒体网络来增加人际沟通的效率、项目型的团队管理、良好的教育训练与学习机制、更完善的周边配套等。
所以,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显性知识的规范化描述与共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提供隐性知识创造过程的效率。
三、知识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软件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软件开发则是创新的具体表现,因此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实现有效的管理是提高软件开发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力保证。知识管理正是有效地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手段,对软件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软件类型所体现的个性化,知识管理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但是综合而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外部信息的获取、对内部经验知识的整合及存贮,形成有价值的知识库,为软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有利于正确选定开发对象、确定开发策略、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保证开发目标的实现,进而尽快收回投资获得较大利润。
2.软件开发人员之间交流、互动、共享知识,可以避免重复性开发工作,且促进技术信息的扩散和传播,凝聚集体智慧,使软件设计更全面、性能更完善。
3.知识管理中实行的扁平形组织结构,促进了职能部门间的紧密联系,使开发、营销、生产部门积极参与软件开发中的每一个关键性决策并提供反馈意见,保证软件开发的方向与企业战略一致、与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一致、与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生产能力相适应。
4.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可以有效地整理、贮存,为后续的软件改进和新软件开发提供宝贵的资料。
5.知识管理中强调人的管理及培训,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素质的提高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智力保障。
四、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从软件发展的趋势看,软件企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概念设计和需求分析这两个阶段。如何在这两个阶段实现软件企业、用户之间无障碍的知识交流与共享,就成为软件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外,在系统设计、编程等阶段,如何有效利用已有知识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如何有效地管理软件开发中所生成的文档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1.软件复用。它是指重复使用“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的过程,而可复用软件则是指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使用软件复用技术,开发人员将无需为每一个软件都重新设计框架、编写代码。他们在接受新的软件开发任务时,首先查询已有的软件部件,然后将已有的软件部件集成在一起实现新的软件的功能。软件复用不仅是指对源代码的复用,而从需求分析开始,到设计、编码与测试,包括测试案例和测试脚本,都可以成为复用的对象。使用软件复用技术具有提高软件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减少系统的维护代价、提高系统间的互操作性、软件的灵活性和标准化程度等优点。检验一个软件项目是否有效地利用了知识管理,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看它是否重复利用了已经成熟的程序或软件部件,因此,复用技术是软件开发中应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方法。
2.隐性知识显性化。软件开发的本质是将开发的各个环节、各种不确定问题显性化,由不可控变为可控。如软件开发过程中精神活动的“不可见性”大大增加了过程管理的难度。因此,软件开发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千方百计地使这些过程变为“可见的”,成为事后可以检查的记录。
3.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无处不在。在概念设计与需求分析阶段,软件提供方和用户很难完全描述清楚新软件的需求,一些工作在用户看来是习以为常的活动,而软件提供方却不知道这些活动。因此需要软件提供方与用户方进行多次交流,以明确把握需求,为项目开发的成功和后期工作打下比较好的基础。而在系统设计、维护等后续阶段,则强调软件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这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4.文档管理。软件文档的编制在软件开发工作中占有突出地位和相当的工作量。软件文档指的是一些记录的数据和数据媒体,它和计算机程序共同构成了能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文档在软件开发的知识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基础,没有办法对无任何说明文档的程序进行知识管理,即使它包含最完美的算法,但它所包含的知识是无法共享和重复使用的,因为别人很难看懂,也无法理解。
5.营造和谐的项目团队氛围。软件开发各个实施阶段,需要各方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然而,在项目团队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保守的做法是司空见惯的,团队成员不愿意交流和共享自己独有的知识。虽然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团队成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对团队而言,和谐的项目团队氛围对出色完成工作更为重要。要确保团队的这种氛围,就要求软件开发团队必须充分认可和尊重成员的专业特长、知识和技能,确保足够的信息沟通,建立集体创新意识,培养合作共进的和谐气氛。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发挥最大的独创性。
参考文献:
[1]彼德·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许晓明龙炼:论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J].复旦学报,2001,(3)
[3]夏敬华等著:知识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刘湘丽:知识管理的发展及其理论[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2,(3)
[5]Dehua Ju,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oftware EngineeMng.Prnc.ofIn.teroational Symposium on Future Soft'ware Tec hnology,2002.
[6]Tom DeMarco,Peopleware:Productive Projects and Teams.2nd Ed.Ad.dison Wesley.1999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管理规定 篇4
1.1 目的为了使公司的研究开发活动得以顺利实施,保障公司研究开发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市场适应性、经济可行性以及项目的成功率,规范研究开发项目调研的过程管理,特制定该办法。
1.2定义
本办法所称研究开发项目是指适用于公司《研究开发项目流程管理办法》TG-JS-C-007的研究项目;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包括两类:
一类调研是指为了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意识的从内部或外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的形式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以提出新课题、新项目为目的的活动;
二类调研是指由于部分待申报项目本身资金量大、意义重大或其他特殊重要性,在项目申报前必须进行的对工艺技术可行性、先进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提高研究开发项目成功预期为目的的活动。
1.3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参与研究开发项目调研相关人员、部门。
1.4 由于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活动往往是在项目申报前进行的,项目还未正式启动,但由于研究开发项目的特殊性,应在项目申报前做好项目的组织工作,预设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以下简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以提前开展相关研发、调研活动。
1.5 部门职责
1.5.1 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综合组根据公司技术发展规划,负责研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研发项目的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流程管理、资料归档、外部协作等。
技术中心研发组负责与远期的、重大的多晶硅工艺研究开发项目的调研活动;
技术中心研发组对其他部门负责的研发项目调研活动涉及工艺技术方面出具专业意见。技术中心生产服务组兼职负责与近期的、常规性的多晶硅工艺研究开发项目的调研活动。
1.5.2 设备管理部
设备管理部负责以设备为主研究开发项目的调研活动;
设备管理部对其它部门负责的研发项目调研活动涉及设备方面出具专业意见。
1.5.3 质量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负责以分析检验类为主的研究开发项目的调研活动;
质量管理部对其它部门负责的研发项目调研活动涉及分析检验方面出具专业意见。
1.5.4 安全环保部
安全环保部负责以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等为主的研究开发项目的调研活动;
安全环保部对其它部门负责的研发项目调研活动涉及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出具专业意见。
1.5.5 市场部
市场部负责主动开展或配合研发部门开展相关的客户需求、客户反馈意见、市场现状与前景等调研活动,出具市场方面的调研报告,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研究开发部门。
1.5.6 资产财务部
资产财务部配合研究开发项目成员对项目调研涉及财务核算、财务评价等进行分析,并出具项目涉及资产财务的专业意见。
1.5.7 生产管理部
生产管理部及其下属各工段作为公司研究开发部门的内部客户,应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对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及需求进行总结提炼,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研究开发部门。
1.5.8 其他
根据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活动的实际需要,对以上未涉及的部门,可由技术中心综合组根据部门职责指定、协调相应部门配合进行相关的调研活动。
1.6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活动必须在公司相关保密制度《公司保密管理规定》TG-XZ-C-028下开展。
1.7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研究开发项目调研组织管理
2.1 调研计划制定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活动由项目负责人提出、负责制定具体的调研计划,经项目所属技术总监审核、上报公司分管副总批准,并提交技术中心综合组备案后实施。
2.2 调研活动实施
项目负责人根据制定的调研计划,将调研任务分配到项目组员实施,对需要其他部门配合进行的调研任务,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其他部门相关人员开展调研活动。
2.3 调研活动的监督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活动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监督,及时对调研结论进行汇总、分析。
2.4 调研报告撰写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报告是项目申报材料之一,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撰写,其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a.调研起止时间
b.调研目的c.调研主要内容
d.调研方法
e.调研主要结论研究开发项目调研内容
3.1 根据研究开发项目调研目的,具体到本公司,调研内容主要涉及市场调研、工艺技术调研、设备技术调研、安全环保技术调研、工程技术调研、经济性分析等几个方面,具体调研内容和调研侧重点可根据调研目的进行调整。
3.2 市场调研主要包括政策环境、产品市场价格与供需、原材料市场价格与供需、产品所涉及产业链市场情况等;
3.3工艺技术调研主要包括项目涉及的技术原理、基本方法、工艺流程、技术先进性、可行性分析、以及产业化现状、技术风险、相关文献专利情况等的调研分析;
3.4设备技术调研主要包括项目涉及的设备选型、设备功能、设备厂家、设备价格及使用年限等的调研分析;
3.5安全环保技术调研主要包括项目涉及工艺过程的危险源识别及防范、职业危害及防范、环境污染及防治等的调研分析;
3.6 工程技术调研主要包括项目涉及的工程技术方案等的调研分析;
3.7 经济性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涉及的项目投资、经营成本、总成本、销售收入、投融资等经济指标的调研分析。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方法
4.1研究开发项目调研主要包括文案调研法和实地调研法;
4.2文案调研法主要通过收集项目相关的文献、专利、网络信息等获取调研信息的方法;
4.3实地调研法主要是通过参观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多边或双边行业或学术会议等形式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或者合作进行相关实验等获取调研信息的方法;
4.4此外,根据项目需求,对项目调研中的某些内容,可以采用委托外部专业调研机构进行调研的方式。
4.5 具体的调研内容、方法等可参考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研究开发项目调研结论及评估
5.1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结论必须与调研内容相符合,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报告对项目申报提供支持;
5.2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报告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完整、及时有效,为公司科研项目立项决策提供支撑;
5.3 研究开发项目调研不组织进行专门的评估,相关报告作为项目申报的附件材料,在项目申报时由公司经济技术委员会一并进行评估,研究开发项目调研活动开展效果直接影响项目申报。引用文件
《研究开发项目流程管理办法》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篇5
一、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概述
所谓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方式对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储存,及时关注其产生的变化,进而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找到需要信息,避免影响到企业的顺利运行,同时也能为企业的日后相关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的整体运行,还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间接性的影响,占据着重要的社会地位。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复杂化和大型化的特点,因而极为容易受到传统开发观念带来的影响,致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制造出的模型较为呆板
由于以往传统形式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理论开发上,因而其对于软件工程的具体描述只在信息系统具体实践阶段才简单大致的提到一下,进而致使在现今的高等教育结构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并不包含一个软件工程思想课程,这样一来容易产生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个较为呆板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不利于促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项目管理力度不够,容易致使质量评估不完整
通常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时,其研究的重点内容都是系统规划和开发环节,进而就对系统具体实施和项目管理等深层不深的理论内容处于忽视状态。但事实却是要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的实施力度,在对其纯软件准确度量的同时还要对开发进度合理控制,进而进行准确科学的质量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结果展开全面的度量评估,在其達到合格标准之后方可进展开全面实施,而实施成效只能利用软件质量标准进行度量,从而进行实际运行阶段。
(三)频频出现重复开发现象,造成资源大量浪费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都感受到了其开发存在的难度在大大增加,并且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体积较大的特点,再加上不具备专业化的理论指导,导致其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这样一来就极容易出现重复开发和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出现,使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逐渐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者和开发者失去了信心。
三、软件工程思想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合理有效使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在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成效,并且由于其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化的思想理论。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完全可以将其合理使用,进而充分发挥出其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功能。例如:在使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时,要积极引入对象的具体概念,利用对象来描述实体,进而对实体关系图、消息传递图、类结构图及对象状态转换图等信息展开综合性的评价分析,建立非结构形式的模型。除此之外,在必要状态下,相关开发人员还可以积极引入形式化方法,对使用用户的实际需要充分满足,从而设计制造出科学合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加强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和过程的管理控制
项目管理作为软件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软件工程中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方案、明确开发人员的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开发计划、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标准展开软件开发,进而顺利完成软件规定的相关任务。同时项目管理又是影响软件是否有效开发的重要因素,因此软件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软件度量、质量度量及可靠性度量等环节都已制定了量化模型,而开发人员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时不但能够合理利用这些模型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展开有效的管理,还能选择出一些科学化的理论模型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评估中,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三)合理使用构件技术,尽可能减少重复开发行为的出现
若想有效保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顺利开发,不但要具备标准需要,还要拥有先进性的避免重复开发的方法,而软件工程思想可以将开发重点由自身理论研发过渡到软件生产环节。换句话说,构件可以在软件生产过程中作为零件应用到新管理信息系统中。在此以建筑结构上的预制板为例,而构件就相当于预制板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就是通过构件来生产预制板,而预制板形成高大建筑物。由此可知,构件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出现重复开发的现象。
四、结语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篇6
基于伙伴关系的水电企业流域开发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水力资源是我国能源电力政策的重要方针.科学有效地开发河流水能资源,实行水电企业流域化、集团化科学管理势在必行,不能单一电站考虑,必需对一条河流或一个河段进行整流域的规划开发,以取得最合理的水能资源量、最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创建最和谐的社会环境.流域开发涉及众多组织.目前应用的项目级管理和组织级管理对于指导这种新的流域开发模式有其局限性.本研究拟引入利益相关人级项目管理理论,结合上述两种管理模式,建立基于伙伴关系模式的水电企业流域开发多项目、多目标管理模型.该模型系统地描述了伙伴关系应如何与不同的管理理论紧密结合,以有效整合流域开发产业链上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高效实现企业目标. 作者: 唐文哲[1]强茂山[1]陆佑楣[1]于增彪[2]陈云华[3]彭青锋[3] Author: TANG Wenzhe[1] QIANG Maoshan[1] LU Youmei[1] YU Zengbiao[2] CHEN Yunhua[3] PENG Qingfeng[3]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项目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21 期 刊: 水力发电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 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年,卷(期): , 27(3) 分类号: F407.9 关键词: 水电工程 伙伴关系 风险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 评价 激励 机标分类号: X37 TV2 机标关键词: 伙伴关系 水电企业 流域开发 项目管理理论 水能资源 多目标管理模型 利益相关人 有效整合 外部资源 水力资源 社会环境 企业目标 能源 模型系统 科学有效 科学管理 开发模式 环境效益 河流 规划开发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RF for ROCS of the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开发,进度,成本,质量,管理模型
一、引言
软件需求开发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各个阶段中, 需求开发处于软件工程的开始部分, 它提供构建软件项目的根基, 决定软件开发成果满足客户需求的匹配程度。软件需求开发环节的失误会随着开发进度的扩大而蔓延, 资料表明, 软件项目中由于需求开发管理混乱而造成的返工开销几乎占了总开发的50%。本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分析软件需求开发阶段的系统构成, 并设计管理模型来提高软件需求开发的管理效率。
二、软件需求开发管理过程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得软件需求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变化性、主观性等特点, 并带来软件需求开发管理的复杂性。软件需求开发是一定的组织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可以作为项目来进行管理, 其管理过程由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软件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构成。
1. 需求获取
需求获取是在问题和最终解决方案之间架设桥梁, 其主要任务是和用户方的领导层、业务层人员进行沟通, 获取用户的具体需求, 并了解用户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具体情况, 同用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软件需求获取的方法有:与用户交谈, 向用户提问题;参观用户的工作流程, 观察用户的操作;用户工作的情景分析;现有系统的问题报告和改进要求, 事件和响应;市场调查和向用户群体发调查问卷;与同行、专家交谈, 听取他们的意见;分析已经存在的同类软件产品, 提取需求;从现有产品或竞争产品的文档中提取需求;从行业标准、规则中提取需求;从Internet上搜查相关资料等。
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通过建立业务模型的方式来描述用户的功能需求, 为客户、用户、开发方等不同参与者提供一个交流的渠道。业务模型可以映射出软件产品的核心需求, 即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应描述软件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对输入的响应, 并描述特定条件下的系统构成等。软件产品本身可能还存在与业务无直接关系的非功能需求, 具体与系统的总体特性有关, 如可靠性、响应时间、存储空间等。非功能需求定义系统提供服务或功能的约束, 包括时间约束、空间约束、开发过程约束及应遵循的标准等。通常这两类需求构成软件需求的总集。
3. 编制软件需求规格
软件需求规格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 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 需求分析完成的标志就是提交一份完整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一种开发人员可用的技术形式阐述软件必须提供的功能和具备的性能, 以及必须考虑的限制条件。软件项目客户通过软件需求规格了解软件项目能够提供的软件产品, 检查软件需求是否满足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根据软件需求规格制定项目的开发计划和管理过程;软件开发人员通过软件需求规格理解要开发的产品及具体要开发的内容;软件测试人员通过软件需求规格验证软件。
4. 需求评审
编写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还应当进行需求评审, 确保需求确定的科学性。可采用下列指标进行评审: (1) 正确性:每条需求都正确代表构建软件系统所要完成的事情。 (2) 无歧义:每条需求只有一种解释。 (3) 完备性:需求不能发生遗漏, 应全面考虑相关问题。 (4) 一致性:用户需求必须和业务需求一致, 功能需求必须和用户需求一致。 (5) 重要性和稳定性分级:现有资源不足以实现所有需求时, 可以根据级别的高低决定实现的先后, 舍弃一些级别低的需求以保证项目的按期交付。 (6) 可验证性:需求分析是可测试的, 只有系统的所有需求都是可以被测试的, 才能够保证软件始终围绕着用户的需要, 保证软件系统是成功的。 (7) 可修改性:每一条需求都易于完整一致的进行变更, 且不改变需求集的结构和风格。 (8) 可跟踪性:每条需求都是可溯源的, 且存在一种机制使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引用需求是可行的。 (9) 可理解性:用户和开发人员都完全理解需求集的整体行为、所提供的功能及其中的每条需求的含义。
三、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
1. 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构建原则
软件需求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管理模型的构建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程序性原则:软件需求开发管理应遵循固定的业务流程, 可将其划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软件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 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2) 系统性原则:软件需求开发要在限定的时间、成本条件约束下达到一定的质量, 实现软件系统的最优, 要求管理遵循系统管理原则, 实现目标最优。 (3) 简化性原则:化繁为简, 将模糊的、潜在的复杂问题明确化, 以图表的形式表示出, 并以简化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便于项目管理。 (4) 平衡性原则:管理软件需求开发的具体事务要有一定的侧重。对于需求开发过程事项, 应根据影响大小分清主次, 关键的事项或者事项里的某个多发问题点, 着重管理, 达到在管理上的主次平衡。 (5) 高效性原则:模型的设计必须以促进需求开发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个展示需求开发管理和有效解决方案的平台。 (6) 时时控制性原则:及时控制需求开发过程中影响进度、成本、质量等问题, 及时发现解决冲突事件, 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7) 动态性原则:开发中应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 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软件需求开发中, 并学习借鉴相关软件需求开发的成果。
2. 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构建了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 见下图:
该模型遵循了软件需求开发的管理流程。启动阶段, 软件开发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软件项目已立项, 项目正式启动。软件需求开发管理阶段是模型的主要部分, 按照项目流程, 依次划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软件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总结阶段, 对软件需求开发管理进行总结, 并进入到软件程序设计阶段。模型的核心部分是应用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 对软件需求开发进行动态管理。进度管理就是制定出经济合理的进度计划, 然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 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异, 并及时找出出现差异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进度管理应加强沟通, 掌握可能延误进度的环节, 并严格控制进度变更。成本管理就是对项目所需的成本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和估算, 编制资源需求计划, 并编制项目所需的成本估算和预算, 在执行过程中, 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成本管理应严格控制加班、浪费等额外支出。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围绕项目质量而进行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其具体内容涉及质量规划、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通过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使软件需求开发成为进度快、成本低和质量合格的有机统一体。
该模型规范了软件需求开发的业务流程, 并在整个软件需求开发的不同环节之间建立联系, 明确需求开发过程与自身各任务项之间以及项目其余环节所存在的各种联系。模型各环节间的相关性、可追溯性保证了软件项目需求开发过程, 可以遵循统一的管理模式。该模型具备可配置性。每个软件项目, 都具有个性化管理需求, 在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可以针对具体的开发团队, 项目要求, 管理侧重点, 扩增相应的管理模块, 将此模型推广到任何一个软件需求开发项目。
3. 模型应用
由于软件需求开发具有复杂性, 其主要表现为需求描述问题, 明确表达需求较难确定, 并且难以统一;需求完备问题, 需求没有遗漏, 难以准确划定系统范围;需求的变更问题, 需求变化是永恒, 需求不可能是完备。模型应用需做好以下工作: (1) 文档化管理。需求必须有文档来记录, 该文档必须是正确的, 是经过验证的, 是在受控的状态下变更的。开发或管理人员常常会在含糊的情况下把认为是相对简单的需求忽视而省略文档记录, 其实未必简单, 只有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才说明已经真正把需求整理清楚了, 同时方便日后维护工作的展开。需求含糊的情况下要进行会议形式处理, 并邀请相关人员参加进行需求澄清及确定, 需求在进行多方确定后进行归档。同时软件需求的复用率也是相当高的, 可以避免升级时重新将需求再次获取, 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为文挡需求复用升级处理。 (2) 审核评估需求变更, 减少变更的影响。在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 需求渐变是必然的, 无论需求变化的程度如何, 只要需求变更就必须进行评估。在需求变更之前必须由项目管理人员审核, 再传给开发人员进行评估等工作。管理人员必需依据对整套系统的了解程度分析需求变更过程中可能受影响的系统及受关联的功能模块, 并制定积极应对措施。 (3) 整体管理。应识别、确定、结合、统一与协调软件需求开发管理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各种过程和活动, 保证进度、成本、质量等各要素的相互协调。
四、结语
软件需求开发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 设计了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模型。该模型遵循项目管理流程, 将软件需求开发划分启动、需求开发过程、总结三个阶段, 并将软件需求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软件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 模型应用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 对软件需求开发进行动态管理, 实现软件需求开发项目目标最优。该模型能够提高软件需求开发管理效率, 确保软件开发能够按进度, 低成本, 高质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景慎艳:软件项目需求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27)
[2]左怀远:软件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8 (3)
[3]孙琦龙: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J].科技信息, 2008 (7)
[4]潘加宇: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J].程序员, 2007 (12)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财政收入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税收风险,对于税收风险的管理则是强调相关的税收机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提出合理的税收管理措施,以求尽可能的降低税收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纳税额,维护当地政府财政稳定。对此,相关税收部门可以通过对纳税企业进行辅导和宣传,加强税收监管力度,根据差别化的手段来降低税收风险,提升税收管理成效。由此看来,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风险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一)内部控制缺失。房地产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其中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缺失[1]。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组织结构较为冗杂,经营业务涉及到众多方面,一个工程项目从设计开发、建筑施工、加工业、建材商贸以及房屋销售代理等多个部门,这个部门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在核算经营成本时很容易混乱影响到最终结果准确性;同时,税收风险管理力量不高,缺少足够的管理资源,管理水平偏低,在实际纳税中可能在执行上存在差异。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尽管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依法旅行纳税职责,致使纳税风险依然存在。同时,还有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自然就谈不上执行纳税风险管理措施。由于很多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或是不愿意去执行税收风险管理措施,同样会为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二)企业税收规划容易存在误区。房地产企业的税收规划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少缴税,但是税收规划失败,房地产企业将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即税收规划风险。为了能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少缴税,通过调低税基,就能够实现少缴税的目的。但是企业在税收规划和方案选择中并未依法缴纳税务,或是由于无法及时、全面的了解到相关税收政策,导致税收规划存在较大的风险[2]。
(三)企业办税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房地产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中,办税人自身的专业素质高低同样会对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带来风险,导致企业无法更加全面、有效的了解税收政策,或是对税收政策精髓把握的不全面,纳税行为并未严格遵循相关纳税要求进行,或是流于表面,未能从实质上真正按照税收政策规定进行操作,导致企业面临逃税、漏税的问题,承担违约金和罚款的处罚,不仅损害企业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损害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名誉。
(四)沟通协调不充分。对于一些涉及到具体的纳税业务,一般情况下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审核以及评估,但是多数房地产企业缺乏专门的人员去同税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这种沟通协调的不充分问题,将会为企业带来少缴和未缴税的风险出现,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与此同时,税收政策由于自身特性十分复杂,所以房地产企业对于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认知上存在差异,这种对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认定的缴税范围和税收机关认定的缴税范围不同,为房地产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业务涉及范围较广,在财务成本核算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成本核算工作出现缺失。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交易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科学合理的计算,对于重大财务活动及时申报和缴纳,为企业积极参与市场良性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交易活动开展中,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纳税主体的资格和信用,进行综合考评,防止企业恶意的转嫁税收风险,出现税收漏洞,尽可能的降低税收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还应该提高办税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培训和考核,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和税务风险意识,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习新的税收法律和政策内容,明确税收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真正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维护企业合法的税收权益,显著提升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能力。
(二)加强税务部门监管。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面临的税收风险,有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降低税收风险带来的危害。税务部门同样应该对企业申报存在异常纳税项目进行监督,促使房地产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纳税范围,对于异常纳税项目更深层次的检查和管理,及时补缴税款。对于一些异常纳税项目,如果经过企业自身额定检查仍然无法明确异常原因,税务机关可以交由相关稽查部门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到纳税异常原因所在。
(三)建立税负模型。税务机关应该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楼盘开发规模,应用金税软件数据库建立税务模型,以此来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税收风险,计算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土地增值税,根据建立的税负模型考核企业自身的税负情况,更深入的了解到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的税收风险,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解决企业税收异常问题。
(四)共享房地产开发信息。为能更有效的对房地产税收风险进行管理,政府部门可以建立房地产行业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工商、税务、土地以及建委等相关部门可以在数据平台上共享数据,数据透明度更高,有助于后续发现税务异常查询数据信息。此外,对数据平台应该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房地产信息共享更加及时、全面,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对比分析房地产企业纳税情况,有效规避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风险。
(五)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成效,相关税务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房地产企业进行税收政策培训,促使企业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税收相关信息,严格遵循税收政策缴纳税款,规避税收风险。
结论:综上所述,房地产业由于发展速度较快,利润较高,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为了能够保证政府财政收入,房地产企业的纳税合法,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是尤为关键的,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加强税务机关监管,不断强化房地产税收风险管理,尽可能的降低税收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秦筝.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 张倩.土地增值税征管过程中税收风险识别方法研究——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D].云南财经大学,2015.
[3] 张起良.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审计的风险与对策的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1.
[4] 宋晶晶.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12.
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管理研究论文 篇9
由于房地产项目不仅开发时间较长,而且对于施工要求也较高,这就需要对其做好相应的工程管理工作,以免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或者是建设问题。将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应用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管理中,能够使得建设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并且有利于房地产项目的井然有序进行,最终为实现房地产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工程管理的概念以及模式
2.1工程管理的概念
房地产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盈利的途径就是开源节流,其中,开源是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开展新业务等等,而节流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成本控制方面,而工程管理便是其中很关键的因素,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在进行项目开发时,进行工程管理能够使得施工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益,从而有效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工程管理的模式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篇10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速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小康社会。女性作为一种资源是人力资源总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女性本身的双重社会角色,不仅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对象,又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承担者之一。在女性自身发展的需求中,与人力资源总量相比,女性人力资源存在必然的要求:
1、发展趋势的需求。
在当今知识社会的发展趋势下,人才的竞争就是企业发展的竞争,员工的质量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这就强化了对高水平技术性、综合性人才的需要,着重加强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的重要性,这使我们作为技术含量低的女性处于被边缘化的不利境地。因此,女性人力资源特殊性的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2、女性自身发展的要求。
与20xx年相比,十年之间,我国女性整体文化素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城乡妇女就业率达到全部就业人员的一半;妇女参政议政的比例也相对有所提高。但我国女性人力资源还存在着总量过剩、质量不足,就业率高但职业层次低,高智能存量少、低智能存量多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了制约科技现代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虽然外在环境对女性就业有所限制和制约,但女性仍然是对自身不断要求的个体。她们要求有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希望通过自身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她们发掘并运用自己身上的特长,从“术业有专攻”中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
二、我国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我国女性人力资源取得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法律法规、政策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女性的地位不仅逐步的提高,这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不断提高。
与以往的十年相比,我国在小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成人高等教育中女生数明显提高,文盲率降低了十三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男女之间的差异从xx个百分点降低到xx个百分点。
(2)在就业方面,女性运用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心理优势、学习优势,在许多重要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由于男女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与沉重的体力劳动时代相比,形成了女性在“偏女性”行业中拥有霸主的地位,比如:美妆界,女性在穿着打扮、化妆用品、美容护肤、时尚品牌方面始终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女人对美有自己的欣赏品味,她们善于与人沟通,善于思考,为广大爱美的女性提供变美的全方位服务。她们跟善于讨论研究,将大众眼中的美与个性相结合,让每个爱美的女性在美丽的基础上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2、现阶段我国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不足。
(1)性别歧视任然存在。
在现实社会中,男性依旧占主导地位,女性在工作中希望被认可、晋升等愿望往往在各种约束的情况下被忽视、被放弃;即使得到晋升或重用,也会为同等级的男性工作者让步,只能退而求其次。究其根本,一是在传统历史的影响下,社会决策行为与性别歧视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女性的天职不得不指向家庭;二是由于女性生理条件的特殊性,结婚、孕育生子已经列入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这也就意味着女性“承认”了社会决策行为,自然地造成了女性在社会竞争中的劣势地位。
(2)女性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性别歧视现象的严重导致了女性在就业中的劣势地位。女性作为有特殊的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的个体,此时处于情绪波动最严重的阶段,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与男性相比她们承受了更多身体上、精神上的压力,但在就业和从业中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保护。用工单位借此为由对女性工作者降低工资、减少福利、降职,甚至辞退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女性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
三、我国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所遇障碍。
1、社会认知障碍。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守旧观念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女性能力的认知仍然处在“基础”的认知水平。这种对女性的偏见,往往放弃了女性自身的优势、忽略了女性本身的努力。女性大多数被迫选择的专业,主要是在服务、教育、环保卫生等基层工作,这导致女性在工作中的选择受到了从业经验限制,而在当今社会所重视的高技术、科技开发等领域出现了严重的性别失衡,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扼杀了女性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
2、法律保护障碍。
从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的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来看,“妇女权益保障法”保障妇女工作、生活各项权益不受侵犯;“婚姻法”建立女性在婚姻中的财产权、生育权的公平地位。国家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女性免受歧视,真正做到男女平等。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法律保护效应与规定的法律条款存在一定的差距,执法能力不足和执法态度不够严格,对女性的保护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现如今女性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同时拥有与其相同的学历及工作能力等相关的工作条件,但单纯以性别作为退休的标准,会带给女性在就业方面的障碍和女性退休后的福利待遇,这是女性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重视的一大障碍。
3、教育性障碍。
教育资源投入在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造成了人力资源积累的差距。首先,教育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教育事业长期落后。以20xx年为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xx亿元,约占GDP的xx0%与xx%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显得很低。其次,教育资源作为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分配不均直接影响女性的文化素质水平,這也成为了制约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受历史和外在环境的种种制约,在享有同等受教育资源方面,女性和男性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我国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1、引入性别视角,丰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考虑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外在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内部条件等制约性条件,选择择最优方案进行实施。因此就必须加入性别视角,分析性别带给政策和措施的影响,到具体方案的实施和评估都要引入性别视角;在进行人力资源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在性别视角的前提下,数据的处理更具有针对性,如女性人力资源的数量指标、女性人力资源文化程度指标、女性科学技能指标、女性所做贡献及获得成果指标等。有了性别视角,可对女性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单独的统计,才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2、改善教育结构,鼓励女性接受继续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女性文化水平是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基础,但仅仅增加投入并不能完全解决男女平等受教育的问题,应该进行教育结构的调整,改变学生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情况,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和技能操作的学习与培训。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学习国外教学课程,增添一些实用性的技能课程,例如烹饪课程、家政服务課程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自生活的能力,同时为不能升入大学的学生掌握必要的实用技能,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技术条件。
女性对自身的要求相对于男性来说要高,她们不满足于现状,想通过不断地学习,强化自身的技能;增加企业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例如,在研究生的考试中,女学生的数量往往高于男学生,女性希望通过继续教育丰富自己。对研究生进行数量的统计,女研究生数量是男研究生的xx倍,这不仅说明女性对自己有继续教育的需求,也证实了女性的学习能力高于男性。因此应该鼓励女性接受继续教育,以增加女性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就业竞争力。
3、转变传统观念,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软件开发和管理11-07
软件开发技术论文11-20
软件开发管理对策分析07-19
软件第三方开发管理07-05
软件开发企业管理制度08-09
软件开发的性能测试与研究论文09-05
CMMI质量管理软件开发05-11
论软件开发的成本管理07-15
软件工程技术对系统软件开发的性论文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