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和管理(共12篇)
软件开发和管理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软件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庞大, 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到开发活动中, 怎样对软件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软件项目管理和其他项目管理相比有其特殊性。软件是知识产品, 进度和质量都难以度量, 生产效率也难以保证。其次, 软件系统的复杂程度也是超乎人想象的。软件开发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制造, 软件的整个过程都是设计过程 (没有制造过程) 。软件开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物质资源, 而主要是人力资源, 并且软件开发的产品只是程序代码和技术文件, 没有其他物质结果。正因为软件如此复杂和难以度量和独特的特点, 软件研发项目管理的发展还很不成熟。
在软件开发项目运作过程中, 计划编制是最复杂的阶段, 却最不受重视。许多人对计划编制工作都抱有消极态度, 因为编制计划常常没有用于促进实际行动。然而, 项目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作出一个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计划书, 需对软件开发项目的开发周期、项目规模、成本等进行分析。
软件项目计划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软件项目计划体现了对客户的理解, 并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运作提供了可行的计划, 是有条不紊的开展软件项目管理活动的基础和跟踪、监督、评审计划执行情况的依据。没有完善的工作计划常常会导致事倍功半, 或者使项目在质量、日期和成本上达不到要求, 甚至使软件工程失败。因此制定周密、简洁和精确的软件项目计划是成功开发软件项目的关键。
软件项目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执行软件工程和管理软件指定的合理计划。实现软件项目计划的基础是执行的约定和执行的能力。软件项目计划的制定目的是要制定完善的、易于理解的项目计划, 改进成本和日程, 预计并文档化项目活动。制定与实施项目计划一般要开展如下活动:策划、建议和评审;确定易于管理的软件生命周期;制定项目的软件开发计划;识别软件工作产品;对软件项目估算;编制进度表;风险的鉴别和估计;指定软件工程实施和支持工具计划;记录软件策划数据。
如果你是一个软件开发的项目经理或开发团队领导,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项目计划, 是影响到项目成败的关键前提。如果你是一个开发团队的开发技术人员也应该期望并要求团队领导或项目经理提供一个合理的项目计划, 并积极地与他们一起进行协调, 在合作项目开始之前共同制定一个完善的开发计划。在确定了项目范围的基础后, 第一步的计划工作任务是决定所要开发的软件功能。而这个功能的确定过程是需要经过一个从具体使用方案到功能需求, 再由功能需求到具体功能设计这样一个三步法来进行的。所以进行设计的项目经理们应该对软件如何被用户使用的整个方案做详细的分析总结。在确定了软件具体功能设计之后, 将所有需要开发的功能的重要性进行一个优先顺序的设定和排列。之后, 根据所要开发的具体功能, 确定具体的开发任务, 并对各个开发任务进行工作任务的分解, 达到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分解结构 (WBS) 。具体开发工作任务的单元被确定之后, 接下来进行开发资源的分配也就是确定由谁进行哪些功能组件的开发。当每个开发工作任务都分配了具体的开发人员之后, 项目经理应该要求具体执行这些开发的人进行每个工作单元的时间长度估算。在这个基础上再将所有工作任务的时间估算进行汇总, 得到一个整个项目的总体时间表。控制计划也在其中具有了重要作用。
虽然良好的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软件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项目的进展情况并不能够完全按照项目计划进行, 为了保证项目能够在约定的约束条件下成功, 必须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控制, 建立项目基线。项目计划一旦批准, 初步的基线也就建立起来。基线就是项目中实施的计划的正式版本。用于支持评估项目当前和未来的活动。初步基线是初步实施工作进展的参考点。如果实际进展与基线之间有偏差, 可以重新协商并且调整项目的进程, 产生后续的基线, 作为经过更新的参考点。随着项目实施工作的推进, 可能出现偏离基线的现象, 项目经理必须做出判断, 并且采取纠正措施, 解决偏离问题。此外, 为了在项目后续实施中提高效率或防止出现问题, 项目经理必须有能力判断应该对项目计划做出哪些修改。无论是纠正措施还是修改, 其结果都是调整计划, 可能涉及到增加或减少资源。对照基线检查所提出的措施的优缺点, 可以大致看出项目的未来趋势, 从而确定最佳完成途径。
参考文献
[1]韩万江, 姜立新.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Roger S.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软件开发和管理 篇2
布线管理是针对设备间、交换间的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交叉连接、跳线等这些内容的实施给用户系统维护、管理创造方便,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综合布线线缆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设施,是整个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它能为智能建筑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系统的应用。得益于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灵活性及高可靠性,它在不断的扩展,但也带来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系统的使用、网络的发展,用户不可避免地要对连接的缆线移动、添加、改动,使得跳线不断变更,在设备间主配线架及楼层配线架将会出现跳线管理的问题,众多的缆线难免出现混乱,这一直是用户和生产厂商极为关注的问题。
因此,提出用布线管理软件来管理线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对综合布线系统管理软件的认识常与网络管理软件、电子配线架等的认识模糊不清,所以首先阐述综合布线管理软件与它们的区别。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软件是一套系统,分模块对综合布线的物理构成图形化的导人数据库。然后,对这些设备、链路、信息点、终端相关人实施精确的、高效率的、可更改的维护。关于网络管理软件,目前市场上网络管理软件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资产管理、网络监控、日志分析、路由追踪、检测工具、网络套件等。当然,目前也可以按这样来分类:网管系统、应用性能管理、桌面管理系统、员工行为管理、安全管理。通常情况下不太可能将综合布线管理软件与桌面管理系统、员工行为管理系统及安全管理系统想混淆。
网管系统(NMS)主要是针对网络硬件设备进行监测、配置和故障诊断。主要功能有自动拓扑发现、远程配置、性能参数监测、故障诊断。网管系统通常是由2类公司开发,一类是通用软件供应商;另一类是各个设备厂商。通用软件供应商开发的NMS系统是针对各个厂商网络设备的通用网管系统,目前比较流行的有OpenView,Micromuse,Concord等网管系统。
各个设备厂商为自己产品设计的专用NMS系统对自己的产品监测、配置功能非常全面,可监测一些通用网管系统无法监测的重要性能指标,还有一些独特配置功能。但是对其他公司生产的设备基本上就无能为力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设备厂商网管软件有Cisco—Works,NetSight,国内的Linkmanage,iManager。
2布线管理软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2.1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本软件的需求分析,通常做法是通过调研,了解可能存在的设备种类,被关心的设备属性,不同的层级关系,然后将这些信息综合设计成一个数据库,然后提供网络数据的管理。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2个问题:
(1)耗费时间长,需要不断和网络布线成员的进行沟通,并且由于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导致牵涉的属性变量膨胀;
(2)不灵活,需求分析人员总是希望能了解用户的所有需求,需求了解完毕后,就假定所有的需求被了解,然后进行设计、编码工作,这样导致将来要关注新的属性时,软件不能灵活处理。
针对这个问题,认为采取用户配置和模板的方法,既可以减少软件实现花费的时间,又可以保证最大范围的灵活性,
提供用户配置的功能,用户根据自己所关心的属性进行配置;提供模板的功能,用户可以利用其他人已经配置好的模板,进行网络设计。从而减少耗费的时间和对软件使用的复杂度。
在具体网络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设备和连线,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交换机等,连线指连接设备的链路,可能有光纤、铜缆,而连线通过端口和设备相连,随着设备和链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人们对设备和连线所关心的属性不断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动态需求,需要将软件建立在一个抽象的模型上,而模型中的元素相关属性可以动态进行修改,才能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因此将网络抽象成一个具有节点和链路的网状结构,节点可以物化成设备,该设备可能带有端点,链路指用于代替连接设备的连线。同时在Internet规划时,设计者们引入了分层的概念,如现在的TCP/IP协议。因此针对这个模型,这里引入了层级的概念,可以包括实际的层次关系,如建筑、楼层、房间等,以及虚拟的层级如内网、外网、园区网等,从而便于规划网络。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层次、设备、链路、设备端口有默认的逻辑属性,如用于标示的id号,该号提供给软件系统使用,用户不可见,同时提供用户可见的name属性,由用户设置。此外,对于设备必须有端口数的属性。对于链路有连接的两端端口的id标示符。这些必须的属性构成了模型的必备参数,用户其他关心的属性可以动态配置。这些必需属性就可以构成一个网络,一条链路就可以这样描述:id为d1的设备的端口p1连接到id为d2的设备端口p2,无数条链路就构成了一个网络,这是从端点进行描述,也可以从设备进行描述,即无数设备间的连接构成了一个网络,从设备描述可以简化网络连接的复杂性,避免软件实现的复杂度和实现查询时的计算量。如图1所示。
2.2查找链路
软件主要提供了网络规划功能和链路管理功能,网络规划是指用户根据层级来设计网络结构,在适当的层级中添加设备,进行设备间的连接;在构建完网络后,可以进行端点到端点的链路查询以及链路各设备、端口等的属性查询。网络规划需要用户有较多的经验,通过配置层级、设备、链路后可以完整描述自己的意图。在构建好网络后,可以利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赎金提供链路查询,指当网络出现故障时,查找出问题设备的连接端口到主机房或者到指定端口要经过的链路,提供各设备和链路的信息给网络管理人员使用,用于确定可能存在问题的链路。
器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篇3
需求分析
依据本部门的实际应用需求,详细的调研了部门的器件管理现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
设备研发辅助设计功能需求。以往设计员在选购器件时,多凭自身经验,同一器件不同的设计员命名也有所不同,对于器件的选用没有一个规范、合理的标准。所以首要的需求是系统要能够辅助设计人员分析和决策,系统需满足设备器材采购优选工作需求、以及设备器材的可靠性应用指标统计要求,依据系统提供的器材优选目录及历史应用数据应能够在设备设计方案初期指导硬件器材的合理选用和采购,为设备器材质量控制和可靠性设计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工具。
设备生产辅助管理需求。以往对于器件的采购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对于采购品和闲置的器材也没有统一的库房管理,采购决策者不能及时的掌控器材采购的状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所以一方面,对器材采购需采用订单式管理,从上游控制采购品种类和数量;另一方面,对于可周转的采购品、闲置器材进行统一库房式管理, 使管理员和采购决策者及时掌握器材采购“量“和暂存“度“的信息,可以对设备器件采购和领用内容进行控制和调整,实现对整个设备研发器材消耗、业务进展流程、器材占用统计报表等的管理,实现设备器材管理从定性到定量的管理,使得部门在制品及器材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器材采购和领用更加规范和深入,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优化目的。
原有库存管理的数据集成需求。近一两年,在电子元器件和液压备件上陆续采用了简单的出入库管理系统。这些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出入库单据记录等台账管理功能上,具有相互独立数据源,不同库管操作,很多相关数据需要分别录入,数据处理量及效率较低,数据分析功能尚未开发。出于数据集成的需求,也需要建设统一的器材管理系统,实现集中授权管理,多用户共享数据的目标。
器材管理系统整体设计
依据需求分析,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系统包含器材管理信息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出入库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4个部分,器材管理信息模块建立了器材优选目录,设计员通过器材优选目录及历史应用数据进行器材的选择,在设计方案初期即可保障硬件器材的合理选用和采购。器材选定后设计员可在线编辑生成订单,订单确定后发送给器材采购人员。采购一旦完成,库管员即可依据订单进行出入库管理。这一流程的设计使得部门在制品及器材管理流程更加科学合理,器材采购和领用更加规范和深入。器材管理系统框架图和器材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图。
器材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订单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新一代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在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和数据库解决方案等问题上起着核心作用,为企业数据库提供强大的支持,对数据提供有效管理,并采用有效措施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整个系统设计了器件基本信息表、订单基本信息表、订单详细信息表、入库信息表、出库信息表。
器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系统开发平台:基于Microsoft.net Fromework3.0,采用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工具,以SQL2005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如下:
器材信息管理。对现有的器材进行整理归纳,完善器件信息,包括生产厂家、型号规格、器件样式、执行标准等信息,建立器材优选目录库,方便设计员查询,辅助其生成订单。规范器件命名,保障订单入库时的名称唯一性,同一器件出入库的可追溯性。库管员对器件信息库有完全的增删查改权限,保障器件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
订单管理。设计员从器件库中筛选所需器件,生成初始订单(含器件类别,型号规格等基本信息),生成的初始订单,可在线进行编辑,实时保存。每次登陆系统将呈现其未完成的订单供其编辑,可完成订单数据(如数量、金额,合同号等信息)增删查改,直至确定编辑完成。且系统会保存其近5次的订单,可直接调用进行修改生成新的订单。订单生成后可在线生成EXCEL,实现EXCEL表的打印功能,设计员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将生成的订单发由采购员采购,同时将生成订单保存到订单信息库中,以备器件采购后的出入库操作。这样的设计,既辅助设计员生成了订单,也保障了每位设计员所填写的器件信息一致,从而避免“同一器件多种名称”的现象,与此同时,订单的入库操作,实现了一键式批量完成,体现出操作的便利性。
出入库管理模块。器材采购回来后,交由库管员入库。库管员按照订单批量入库,入库按器件采购时间的不同分批次录入,设计员要使用器件时,再由库管员按不同需求分批次出库,对于已经出库的器件,如果需要重新入库,需要设计员的确认,入库人员才能进行操作。整个过程设计员对于采购的器件的状态有着非常明晰的了解,保障了器件采购及使用的透明性。
查询模块。查询功能对于一个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查询设计员可追溯自己的订单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订单中每种器件的所有批次的库存信息,包括各个批次的价格、金额、货位、库存数量、缺货数量等信息。主管人员可看到部门所有订单的情况,包括订单的合同金额、订单设计人员、出入库管理人员、出入库数量等信息,全局把控。
该管理系统的建立,辅助设计人员依据系统提供的器材优选目录及历史应用数据,在设备设计方案初期,就对硬件器材进行合理选用和采购,为设备器材质量控制和可靠性设计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工具。
整个系统对器材的采购采取订单式管理,从上游控制采购品种类和数量,并对于可周转的采购品、闲置器材进行统一库房式管理,使管理员和采购决策者能及时掌握器材采购“量”和暂存“度”的信息,使得部门在制品及器材管理流程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器材采购和领用更加规范和深入。
计算机软件信息软件维护和管理 篇4
1 计算机软件的内涵
计算机软件 (Multimedia Technology) 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计算机软件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智能防护、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数据处理与共享进行辅助管理与应用。
2 信息与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
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是基于互联网的全面的分析统计以及报警和调整线路的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 主要用于统计, 数据和信息, 信息安全, 信息维护和管理, 预防和维护和管理资源, 它的主要作用是统计与查询, 通过该平台可以浏览和查看。
2.1 计算机软件建设目标
信息维护和管理开发平台需要有效的, 准确的, 快速的处理多发信息, 信息统计是密切相关的信息维护和管理的发生, 开发程序软件的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在于可以早期预警信息的综合检测点和监控点, 全面全程监督的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防护的。信息维护和管理维护和管理平台, 在发展过程中, 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库, 主要存储数据, 软件模型案例和计划任务, 使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地了解软件运行环境的设施及其一些数据监控软件为信息维护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2.2 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维护和管理分析
在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在整个开发过程过程中需求一个综合性做支撑, 在功能需求分析平台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准确地描述了的发展目标和地形的资源结构。通过软件预防和控制还有卫星通信与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有关设备部门在对信息维护和管理设施调查检测信息和结果反馈到国家有关机构, 按照传统的方式, 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而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制作过程简单, 可以有效的来帮助信息维护和管理部门做下一个步骤的战略决策。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和信息维护和管理结合需要, 大量的信息被记录。发展和建立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 你可以使用更少的时间, 提高效率。
3 计算机软件在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中的应用
在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信息维护和管理整治, 依靠最先进的虚拟检测和智能防护软件以及网络信息软件, 使用一台电脑查询分布的数据库, 建立起来动态跟踪的信息维护和管理管理和控制的人机交互环境, 使其成为先进并且实用的操作, 以此来全面了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在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支持的平台, 计算机软件可以有效处理各类信息并提供有关辅助决策信息, 计算机软件应运而生, 在互联网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机协作, 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 包括高性能计算机, 存储资源, 数据资源, 信息资源, 知识资源, 专家资源, 大型数据库, 计算机软件, 传感器。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中的应用, 以信息数据为依托、把最先进的虚拟检测、智能防护软件和网络信息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1 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具体实现过程
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概念是建立信息维护和管理模型以此来统计信息流为基本点, 在平台的建设中需要存在一个合理分工与计算机信息软件的配合, 建立起软件平台的概念。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模型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数据管理, 数据查询, 软件危险性的预测, 和其他行业的预防。这些程序必须有效的与软件平台进行整合, 以得到较好的应用与发展。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是一个软件, 用于定义工作流的部署, 它可能是适当的查询, 预测, 软件和其他软件监控过程控制平台。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核心是利用微软的.NET和COM+。这主要是因为.NET平台专注于XML和SOAP协议使用XML作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协议, 以确保和谐运行和可靠性的平台, 解决这一问题的数据和统计信息自动分类。
3.2 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应用平台建设
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应用平台建设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平台作为依托进行的建设。平台建设的需要建立普遍适用性, 统计, 管理的特性, 通过智能查询, 完成预测的活动, 以此方便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分析, 更容易理解的标准统一的信息进行反馈输出。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的开发需要有效, 准确, 快速的索引信息进行统计并进行, 合理地制定方案, 预防和控制软件点, 预警信息, 提供全方位跟踪和监视软件的调控和决策依据, 在整个过程中, 实施全面全程监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的资源信息整合。
4 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平台的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建设需要根据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进行整合布局, 信息维护和管理平台需要进行软件的预防网络化管理, 而计算机软件在建设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软件统计中计算机软件信息维护和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点就是统计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分析, 预测防护信息维护和管理数据进而汇总出一个完整的气象, 软件运行和其他指标正确的整合数据, 利用计算机软件优化平台模式的建设以此更加有效的预测, 控制和消除软件事故, 更好的服务数字化和标准化的统计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赢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谢劲.浅论信息维护和网络数据存储的几种解决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 2007 (7) .
[2]李明育.浅谈信息维护和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 2012, 9.
软件开发和管理 篇5
一、开发间接费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福利、折旧费用、修理费用、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用、周转房摊销等。
二、管理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总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三、开发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划分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分清“开发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是个难点,除了周转房摊销之外,其余费用的划分是以有无开发现场机构来确定的。如果开发企业不设立现场机构,由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人到开发现场组织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可直接并入企业的管理费用。
四、开发间接费用的核算
开发间接费用核算的帐务处理如下:
1.归集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其会计分录为:
借:开发间接费用
贷: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累计折旧
周转房等
2.开发间接费用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规定,分配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其会计分录为:
借:开发成本
软件开发和管理 篇6
关键词 软件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5.53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2-0068-03
Study on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Softwar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Cai Xuebing
Abstract Combining the real-life situation,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 in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put forward proper countermeasures to those problems, which aim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in software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feature.
Key words Software project;Cost manag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软件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已经成为软件企业积蓄财力,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手段。软件项目成本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情况和项目的具体要求,利用公司既定的资源,在保证项目的进度、质量达到客户满意的情况下,对软件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地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实现客户、公司、员工三赢,获得更稳定的客户群、更多的公司利润和更稳定的项目队伍。但是,当前国内软件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方面比较薄弱,项目经常出现有订单无利润、客户不满意、员工有怨言等现象。本文针对软件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软件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项目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公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软件项目人员大多具有软件开发专业技术背景,但是普遍缺乏经济观念,成本意识淡薄,特别是项目不单独核算的企业,项目经理职能更偏重于技术而非管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财务部门。同时,软件公司通常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激励体制。很多只是简单的规章制度,至于由谁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实际运作起来难度很大。在项目内部,每个成员只从自己的职责角度考虑,项目成本居高不下。如何由“人治”过渡到“法治”,建立一套体制,在项目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另外,项目人员常常在接到软件项目时没有认真做好项目的需求分析,没有认真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为了把项目拿下来,口头上统统答应客户的要求,并没有在合同里把条款细化、量化。而往往客户的需求也是停留在比较笼统的概念上,很难明确化,实际操作起来时,项目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客户就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时候要更改项目就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例如国寿广州公司委托某软件公司开发代理人综合管理系统时,在项目的需求分析中,国寿信息部只提出相对笼统的概念,软件公司为了尽快拿到此项目,就全部答应,在合同里也没有细化条款。结果在系统做出来以后,总是难以全部满足最初需求,以致项目一再变更,软件公司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1.2 项目的过程编制薄弱
一些项目成本预算和估算的准确度差,失去控制标准。在项目管理中,相关的管理部门通常要求项目经理做出项目的估算或预算,并以此为标准,进行项目的控制和考核。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以及项目经理自身的经验和水平的限制,使项目估算或预算的准确性很差,一有变化,项目经理就追加项目预算。预算频频变更,最终失去了项目的控制标准,成本控制也流于形式。等到项目结束时,实际成本和初始计划已经大相径庭。
一些项目缺乏成本绩效的分析和跟踪,缺乏将成本数据和工作量联系的对比数据。项目成本管理中,通常将预算和实际数值进行对比,没有将预算、实际成本和工作量、进度联系起来,考虑实际成本和工作量是否匹配、价值成本等问题。例如一个项目成本花费到总预算的1/3,而进度却是预计进度的1/4,工作量是总工作量的 1/5,这就说明项目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照此下去,项目一定会超出预算。
1.3 缺乏质量成本、工期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软件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如返工、停工等引起的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索赔等引起的费用)、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4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软件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软件质量,而对项目成本关心不够,造成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相反,一些项目经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个项目而言,利润指数可能提高,但是因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会增加成本支出,又会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项目工期目标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项目管理3大主要目标之一,软件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软件企业常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虽然对项目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普遍认为越早越好,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项目成本的额外增加。
资金成本是指资金的一切费用。由于公司一般项目都是由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的,因此每个软件项目很少考虑现金流的状况,以及项目投入给公司带来的资金压力和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在以项目为主的软件企业中,项目收入是公司资金流入的主要来源,项目的支出也是公司资金流出的主要内容,所有项目的资金流扣除期间费用后就是公司的资金流。因此,项目的资金流对公司的资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现金流是公司的血脉,特别是对于中小软件公司,如果项目的资金流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公司经营的瘫痪和夭折。
风险成本是指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项目风险。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很少考虑项目风险和潜在的风险成本,而风险一旦出现,会对项目的成本造成巨大的冲击。
2 软件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树立全员经营意识,建立规范的成本管理体制
软件企业必须加大对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的经营教育,强化经营意识。根据公司和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和流程。这些管理办法应该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每个项目都要有成本控制的目标——项目预算,都要严格做WBS(工作任务分解),在落实任务的同时,也要落实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成本预算,并且逐级负责,层层落实。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领导,这就形成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使每个人的工作、成本和项目的效益挂钩,彻底打破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另外,要做好项目的需求分析,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尽量把客户的每一条要求量化、细化,并明确写入合同,避免以后因客户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增加项目成本。
2.2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和监控
要进行有效的项目成本估算和预算。项目预算是项目分配资源的计划,也是控制的标准,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本估算和预算是对完成项目各项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成本的近似估算。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有3种成本估算方法:(1)自上而下估算。项目经理利用以前类似的项目的实际成本作为基本依据,通过经验做出判断项目整体成本和各个子任务的成本预算。此方法通常在项目的初期或信息不足时进行,需要项目经理有较高的水平和经验。(2)自下而上估算。将项目任务分解到最小单位——工作包,对项目工作包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通过各个成本汇总将结果累加起来得出项目总成本。由于项目相关人员都参与项目的预算,这种方法最为准确,同时避免预算争议,但是耗用的管理成本会相应增加。(3)参数估算。这是一种建模统计技术,如回归分析和学习曲线。此方法需要数据的积累,根据同类项目的管理状况和成本数据,建立模型,在遇到同类项目时可以直接套用。
此3种方式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特点使用一种或同时使用。有效的成本估算和预算涉及到各方面的通力合作,需要项目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另外,即使最好的专家也不可能使预算和实际成本完全一致,因此项目应该预留一定的不可预见成本5%-10%,作为应急项目成本。
2.3 从质量成本、工期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会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因此,必须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同时,不能单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出现质量过剩的现象,导致出现完成工作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经理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的措施费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工期拖延而导致的业主索赔成本,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的,如停工、窝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称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缩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就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外部因素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由于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成本的2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对于项目现金流的控制,可通过项目的财务现金流分析,判断项目资金收支的时间、资金亏口的时间,便于提前准备资金。同时积极从客户方催款,以便支付各种费用,使得现金的流入大于流出。产品投资项目可采用投资回收期、净现金流来控制。
通过主动的风险控制,防患未然,避免和减少损失。根据拟建软件项目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经济模型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合同控制等。软件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容易留下漏洞,造成己方蒙受损失时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地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首先,要有相对固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并且精通经济合同法规有关知识,必要时应持证上岗;其次,要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三是要制定相对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项目合同基本上有以下几类:软件开发合同、技术服务合同、采购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3 总结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开发应用 篇7
计算机软件工程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开发的软件工程。计算机作为一种科技设备, 包括了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有着等同的作用, 计算机软件直接影响到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接口,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出现, 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使得用户可以灵活地使用计算机, 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够高效运行。为此, 加大计算机软件工程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而言, 软件工程的设计以及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软件的每一项性能都必须经过反复的测试, 在性能达标后才可投入到产品中去。
2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
2.1 人员的管理
首先, 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让专业的技术人员得到合理的利用, 让他们有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确保工程各项目标都能顺利完成, 日常工作中常常利用微型计算机, 生产人员管理表, 常用的就是EXCEL表格, 通过表格来记录工作人员的行为, 对员工进行考勤, 进而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是规范化管理的体现;其次, 要加强工作人员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他们进行专业化训练, 了解最先进的软件工程知识, 加强实践锻炼, 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进而更好地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效益目标[1]。
2.2 做好风险管理
计算机软件工程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为了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效益, 做好软件工程的风险管理意义重大。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针对软件工程风险做好防范工作, 做好管理人员要随时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 熟练的掌握一些防范风险的技术措施, 保障系统安全运行。比如应用在DOS系统中的debug.com动态调试程序, 它既可以用于对任何格式的文件进行观察和修改, 也可以对软盘和硬盘的任何区域进行直接读写, DEBUG在执行T命令和G命令时, 分别要运行系统中单步中断和断点中断服务程序, 当系统受到安全威胁, DEBUG就会封锁键盘输入, 禁止接受键盘数据, 确保系统安全。其次, 要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软件工程项目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进度管理工作表, 加强软件工程监督, 就风险问题采取规避、减缓、转移等手段, 降低风险发生, 减少风险损失[2]。
2.3 加强软件工程各项目之间的联系
计算机软件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是由多个分工程组成的, 为了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效率, 就必须加强软件工程各项目之间的联系, 注重团队协作精神。首先, 要加强软件工程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过, 让每个工作人员都熟知软件工程进度;其次, 要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 确保计算机软件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3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
3.1 结构化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原则。结构化程序主张使用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果来嵌套连结成具有复杂层次的“结构化程序”。首先, 要通过这种方法设计的软件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所有程序的执行都有着相对应的控制结构,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程序的静态形式与动态执行流程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极大的提高了软件的可操作性。实际操作上当一个产品应用vb6.0+acess、单机版运行模式进行开发设计时, 可在客户机直接安装, 无疑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3.2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 是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到有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是当前计算机软件工程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在这种开发方法中, 对象是唯一性的, 每一个对象都已自身的独特标识, 通过这种标识, 可以找到相应的对象。伴随着面对想象开发方法的研究的不断成熟, 已经出现了不少面向对象的产品, 极大的方便了社会的发展。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础上, 也逐渐演变除了许多新的开发方法如Coad方法、Booch方法等。Coad方法完成了从需求角度进一步进行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认定, 而Booch方法支出了分解功能只能通过问题空间来转换获得。
4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 计算机软件工程有着姣好的精准性和便捷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有着广发的应用。如办公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这些软件系统在我国现代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育、企业、政府、银行、航空等多个领域, 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比如微软公司Surface系列产品, 由于自家WINDOW软件对自家产品优良的兼容性, 使得新一代产品拥有完美的底座和触摸屏, 多点触摸、可选颜色、键入速度2倍于平板屏, 软件操作感十分舒适, 堪称工业设计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典范。
5 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 就必须重视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开发, 确保软件工程质量, 提高软件工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进而更好地为用户、社会提供便捷的服务, 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相信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软件发展作为大有潜力的方向, 必将呈现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涛.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01) :169-170.
采购管理和仓库管理系统的开发 篇8
1 Excel服务器的初始设置
初始设置就是把一个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模式在Exce服务器中做一个形式化的描述,如一个组织机构有几个部门,部门中又有哪些不同的岗位与职务,就是角色;每一个角色所对应的用户又各不相同,所有的这些完成以后,就组成了一个单位运行的基本构架。
用管理员Admin登录到Excel服务器控制管理台。在全局信息中输入企业的基本信息,全局公共信息就是使用Excel服务软件的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添加后可以在原“组织机构”位置显示“企业名称”内的信息。补充信息是使用单位的银行帐号、税号以及每月结帐信息,其中“每月结帐日”会在以后的“表间公式”中起到作用。每月结账日影响结账方式。
建立部门,输入部门的基本信息。定义角色,“说明”是对角色名称的工作职责的简单介绍,可以从“所有用户”列表中选择相对应的本角色的用户,就是企业中的岗位,角色与权限相关。新建用户,用户是指有权限登录使用软件的人,添入和选择与实际相符的基本信息,其中在用户建立以后,就可以用“登录帐户”和“口令”来登录软件系统。
2 Excel服务器的应用
新建Excel服务器中Excel模板,就是Excel文件、数据项表定义(单一数据项、重复数据项)、表间公式的组合。确定“初始填报权限”:初始填报权限可以确定谁来填报该报表。该权限通过两个部分限定:部门和角色。因为人员定义中包括部门信息和角色信息,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员就具有填报权限。谁具有该报表的填报权限,可以通过“ES管理台”中的“报表”中的“填报者”属性来查询,并且定义公式。
如果Excel文件上的数据需要供别的报表利用,或者需要利用其它报表的数据,就要定义数据项,其分为单一数据项和重复数据项。
在需要填写的单元格定义数据规范,填写Excel文件时,约束单元格填写内容的可选值。数据表是数据规范填充值来自于另一个数据表,通过表名、字段名和筛选条件表达式来确定所取的数值。自动编号的数据规范在Exce服务器的“自动编号”中定义,定义完成之后会自动转到数据规范之中,作为系统预定义的数据规范出现。
3 函数
在Excel服务器的模板“采购合同”实现了表单填写部分自动化。ESF get Fld Value是Excel服务器自带的函数,用于从数据库中取数。客户代码是客户惟一的标志,也是要经常操作的一个代码,所以,可以由系统管理人员事先设定一些规矩,使操作更简单,也容易记忆。客户代码是从客户登记表中来的,只要一输入“客户代码”,应用函数就将客户登记表“采购员”填写到采购合同“采购员”,将客户登记表“客户名称”填入采购合同“客户名称”。同理,“产品名称”来自“物料基本信息”数据表,需要根据“物料名称”带出“计量单位”。
在“采购合同”中,需要将小写的合计金额转换为大写金额,Exce提供的小写转大写,不符合中国的习惯。采用Excel服务器自带的ESF_mny To Cap就可以解决该问题。填表格时,合计金额(大写)就自动从合计金额取数,转换为大写金额。
4 表间公式
表间公式是Excel服务器中最核心的内容,其主要作用从数据表中提取数据,充填到指定的区域,以及将指定区域的数据写进数据中,从而实现Excel的网络化。表间公式的优点还在于可以自动执行、分步手动执行。
手动执行-填报时,根据需要来执行。这种方式可以给管理人员极大的灵活性,例如,对同一数据可以设置多个公式,根据不同的条件来执行。筛选条件改变时自动执行,即当表间公式筛选条件中包含的数据项发生改变后,执行该表间公式。这种方式可以根据条件,自动执行表单。
例如,采购合同中定义物料信息卡回写表间公式。保存后,提取本报表上满足如下条件的数据:<筛选条件:物料信息卡_主表.品牌=本报表.采购合同:制造商>;按以下方式填充到符合匹配条件的报表[物料信息卡]的明细表[物料信息卡_采购信息]中<匹配条件:物料信息卡_主表.规格=本报表.采购合同:产品规格>;填充方式:采购日期=本报表.采购合同:签订时间,采购单价=本报表.采购合同:价格RMB,订单号=本报表.采购合同:合同编号,供应商=本报表采购合同:公司简称。
5 实现采购管理和仓库管理系统功能
根据设置顺序可开发出版面如图1所示的我的工作台,其主要的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供应商管理功能,包括供应商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
(2)物料信息卡功能,包括物料产品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
(3)采购合同管理功能,包括采购合同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
(4)物料库存管理功能,包括物料产品信息的入库、出库、统计。
6 结束语
Excel服务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以Excel模板构建的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良好的可扩展性等。本文对Excel服务器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建立了采购管理和仓库管理系统,运用到实际中,无疑可以提高企业使用各种资源的效率,Excel服务器的应用可以提高运作的速度,减少出错率,增强计划的准确性,从而带来采购及仓库管理成本的相应下降。
参考文献
[1]勤哲.Excel服务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软件开发和管理 篇9
MVC就是把一个应用程序的表示层按照View、Model、Controller的方式进行分离。模型/视图/控制器、三元组 (MVC) 被用来构建用户界面。其中, 模型、视图、控制器分别担负不同的任务。模型Model是应用对象, 视图View是它在屏幕上的表示, 控制器Controller定义用户界面对用户输入的响应方式。大部分用过程语言比如ASP、PHP开发出来的Web应用, 初始的开发模板就是混合层的数据编程。产品设计弹性力度很小, 很难满足用户的变化性需求。MVC要求对应用分层, 虽然要花费额外的工作, 但产品的结构清晰, 产品的应用通过模型可以得到更好地体现。不使用MVC, 用户界面设计往往将这些对象混在一起, 而MVC则将它们分离以提高灵活性和复用性。大部分利用ASP、PHP等开发出来的Web应用, 初始的开发模板就是混合的数据编程。直接向数据库发送请求并用HTML显示, 开发速度往往比较快, 但由于数据页面的分离不是很直接, 因而很难清楚地描述业务模型或者进行模型的重用。产品设计弹性力度很小, 很难满足用户的变化性需求。而MVC要求对应用分层, 虽然要花费额外的工作, 但产品的结构清晰, 产品的应用通过模型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多个视图能共享一个模型。在目前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下, 可能有多种方式访问应用的要求。于是, 当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方式来访问应用程序时, MVC可以为一个模型同时建立和使用多个视图。M V C的变化一传播机制可以确保所有相关的视图及时得到模型数据变化, 从而使所有关联的视图和控制器做到行为同步。模型是自包含的, 并且与控制器和视图相分离, 所以很容易改变应用程序的数据层和业务层规则。由于一个应用被分离为三层, 因此有时改变其中的一层就能满足应用的改变, 且改变其中一个不会影响其它两个。业务模型的设计可以说是MVC最主要的核心。目前流行的EJB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 它从应用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划分, 以便充分利用现有的组件, 但它不能作为应用设计模型的框架。它仅仅告诉你按这种模型设计就可以利用某些技术组件, 从而减少了技术上的困难。对一个开发者来说, 就可以专注于业务模型的设计。MVC设计模式告诉我们, 把应用的模型按一定的规则抽取出来, 抽取的层次很重要, 这也是判断开发人员是否优秀的设计依据。抽象与具体不能隔得太远, 也不能太近。MVC并没有提供模型的设计方法, 而只告诉你应该组织管理这些模型, 以便于模型的重构和提高重用性。
2 Ajax的软件开发管理
Ajax利用异步调用方式对页面进行局部刷新, 可以创建丰富的基于浏览器的应用, 提供高度交互的使用体验。用户感觉几乎所有的操作都会很快响应而没有页面重载的等待。由于Ajax在界面表现力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异表现, 具有广阔的技术应用和商业市场前景, 该技术得到了业界的极力追捧。另外, Ajax基于标准的Web开发技术构建, 浏览器端通常不需要额外安装程序和插件, 因此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在业界巨头的大力推广下, 该技术得到广泛关注, 已成为了Web开发的新热点, 是一种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RIA技术。Ajax是Web 2.0阶段系列技术和相关产品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许多利用ajax j2ee开发组织机构.重要的技术和AJAX开发模式可以从现有的知识中获取。例如, 在一个发送请求到服务端的应用中, 必须包含请求顺序、优先级、超时响应、错误处理及回调, 其中许多元素已经在Web服务中包含了, 就像现在的SOA。AJAX开发人员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知识。同时, 随着技术的成熟还会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特别是UI部分的易用性。由于AJAX依赖浏览器的Java Script和XML, 浏览器的兼容性和支持的标准也变得和Java Script的运行时性能一样重要了。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来源于浏览器、服务器和技术的组合, 因此必须理解如何才能最好的使用这些技术。综合各种变化的技术和强耦合的客户服务端环境, AJAX提出了一种新的开发方式。AJAX的技术主要是AJAX的概念中最重要而最易被忽视的是它也是一种Java Script编程语言。
3 基于MVC和Ajax的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设计
对于软件开发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交互系统, 其中每个具体环节都可能受到安全威胁。构建强健的权限管理模块, 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权限管理模块是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代码重用性最高的模块之一。在对M V C和Ajax的基础上, 在设计时候任何多用户的系统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相同的权限需求, 都需要解决实体鉴别、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防抵赖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服务。传统的应用程序在执行时, 都会保持和数据源的联机。但是在很多情形下和数据库一直保持联机是不需要的, 而且一直保持和数据源的联机会浪费系统资源。有些时候我们只需要从数据库存取数据, 这时候就不需要一直保持对数据源的联机。ADO.NET对象可以让我们快速简单的来存取各种数据。它可以让我们在数据处理时不必一直保持联机的架构, 应用程序只有在要取得数据或是更新数据的时候才对数据源进行联机的工作, 所以应用程序所要管理的连结减少;数据源就不用一直和应用程序保持联机, 负载减轻了效能自然也就提升。但是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和数据源一直保持联机时, 我们还是可以使用ADO对象和数据源随时保持联机的状态。浏览器的兼容, Java Script编程的最大问题来自不同的浏览器对各种技术和标准的支持。构建一个运行在不同浏览器是一个困难的任务。因此几种AJAX Java Script框架或者生成基于服务端逻辑或标记库的Java Script, 或者提供符合跨浏览器AJAX开发的客户端Java Script库。虽然这些框架提升了开发人员构建应用的能力, 但由于厂商已经开发了更细节的用户界面的打包组件解决方案, 因此在AJAX组件市场中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综合上面两方面, ASP.NET作为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 可以用来开发前台应用程序界面, 对后台数据库的操作来说较困难。而ADO.NET则专门针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并为SQL Server等数据库定义了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及操作方法、对象等。由于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 在应用程序的创建中, 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可以使系统的开发得到完美的结合, 并使它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基于WEB模式的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发布、交换、管理、交易的平台。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B/S结构的WEB系统在用户界面与服务器交互方面的不足逐渐体现了出来。本文对MVC和Ajax的软件开发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MVC,Ajax,软件开发,系统
参考文献
[1]冯相忠, 王萍.基于J2EE平台的MVC模式的办公日志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 2009, 25 (12) :2964~2965.
[2]林舒萍, 罗健.设计模式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5, 26.
软件开发和管理 篇10
现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电脑”、“计算机”这样的名词对于所有人都已经不再陌生, 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 就现在的工作环境讲, 几乎没有什么行业不在使用计算机, 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研制也是从未停止过, 计算机软件工程主要涉及应用数学、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 在上世纪50年代, 软件的开发工作还是依赖手工操作, 但随着软件的商品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快, 对于软件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也日益规范化起来。
1计算机软工程的概念及特征
1.1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概念。我们所讲的软件工程学主要是指研究如何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提供指导服务, 以最少的投资来换取高效的回报, 以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软件工程学涉及范围非常广, 是一门边缘学科, 其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对各学科的交叉研究与指导, 设计出应用更为方便、设计更加人性化的软件。
1.2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功能。我们知道计算机作为一个电子设备, 主要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 对于计算机的研发和更新既要考虑硬件因素, 又必须在软件工程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般来讲,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个组成部分, 系统软件的功能是监控、维护、管理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各个软件, 如人们常见的操作系统和病毒查杀系统;应用软件就是指能够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软件, 如常见的Office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的作用就是通过自身的逻辑分析和计算功能, 指导计算机的正确有效运行, 让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操作。
1.3软件工程的研发特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设计、研发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 其研发生产过程的每个步骤都是要经过反复论证修改的, 以求更加良好的性能, 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一般的工程设计在产品完成生产投入使用后就完成了工作。但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 在产品投入市场后, 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维护过程, 因为一些设计上的漏洞和缺陷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发现, 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的更新思维, 解决问题, 使软件产品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
2软件工程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和开发方法
2.1软件工程工作流程管理。从理论上来说, 现代意义上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系统基本驱动力, 是工作流的形式化表现, 基本手段是执行软件操作系统, 需要完成包括工作流定义、管理以及执行等多种任务。通常情况下,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构建分为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和模型执行阶段三个阶段。在模型建立阶段, 相关工作人员在分析了整个企业的工作特点及生产步骤之后, 依据工作流程建模工具或是人工操作, 实现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模拟, 使企业中的各类经营管理行为活动都能实现计算机化;在模型实例化阶段,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给每个过程 (即PDM工作流程管理系统中所称的节点) 来设定其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基本参数, 同时给这些过程分配相应的资源, 在此基础上限制各个过程的使用权限;在模型执行阶段, 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这一阶段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 依据整个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强大的人机交互界面与应用功能, 更好的实现整个流程管理系统的优化整合。
2.2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有Parnas方法、SASA方法、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问题分析法、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可视化开发方法、ICASE、软件重用和组件连接等, 其中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现代常用的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是当前计算机界关心的重点, 它是90年代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 扩展到很宽的范围。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面向对象的优点有:和现实世界更接近, 更符合我们人类的思维逻辑;开发出的系统容易维护和修改;适用于开发复杂、庞大的系统;开发出的程序更稳定合理;由于继承、类的机制, 更容易实现重用, 减少冗余;由于实现数据和逻辑的分离, 维护和扩展变得更加容易。
面向对象的开发包含Booch、Coad、OMT等方法。Booch最先描述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基础问题, 指出面向对象开发是一种根本不同于传统的功能分解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软件分解更接近人对客观事务的理解, 而功能分解只通过问题空间的转换来获得。Coad方法是1989年Coad和Yourd On提出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通过多年来大系统开发的经验与面向对象概念的有机结合, 在对象、结构、属性和操作的认定方面, 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原则。该方法完成了从需求角度进一步进行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认定。尽管Coad YY法没有引入类和类层次结构的术语, 但事实上已经在分类结构、属性、操作、消息关联等概念中体现了类和类层次结构的特征。OMT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开发工作的基础是对真实世界的对象建模, 然后围绕这些对象使用分析模型来进行独立于语言的设计, 面向对象的建模和设计促进了对需求的理解, 有利于开发更清晰、更容易维护的软件系统。该方法为大多数应用领域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一种实际的、高效的保证, 努力寻求一种问题求解的实际方法。
3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实际应用
现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计算机走进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 计算机软件凭借其运行高效率、执行命令的精准性和操作使用方便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 并迅速的被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层面, 可以说当今社会的人类活动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软件了。其具有代表性的功能软件包括:电子邮件、Office办公系统、Win7/xp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各种网游软件等等。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金融、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几乎所有部门都需要应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工作。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加深, 以后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将会发展成为一项广义的工程技术, 在软件功能和操作方法上的研发也会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因素, 同机械制造业的流水化生产方式不同, 软件工程的研发与生产是非常具备个性化特征的, 它的设计思维和功能设置都是处于不断更新完善中的, 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客户调查的基础上, 设计人员会根据客户的需要, 发散思维、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汇集大家的智慧才能设计出一款成功的计算机软件。由于软件系统的广泛应用性, 设计人员必须提前考虑到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能等到问题发生了, 再去想办法补救, 因为一旦软件系统的安全或运行出现故障, 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很可能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说, 要想做好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研发工作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儿。
计算机软件工程设计的人性化、功能化的发展, 使得计算机软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计算机软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产、销售、策划、财务之间通过软件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沟通交流, 方便经营策略的时时变动;在商场、金融机构的管理中, 需要利用软件系统对消费信息进行确认和统计, 消费者使用刷卡消费, 通过金融系统的软件就可以支付费用, 免去了携带现金的麻烦;保卫人员通过安保系统可以对整个单位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生火灾险情报警系统会随时提醒安保人员采取防护措施。隐藏于计算机中的软件系统虽然微小, 但却具备了强大的管理能力, 从小处着手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软件工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它的设计和研发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日臻成熟、功能的逐步完善, 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工程的推动作用。我国拥有巨大的软件应用市场, 但是由于在软件开发技术上起步较晚, 今后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李万军, 曹艳云.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J].才智, 2012 (03) .
[2]田华.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方案初探[J].煤炭技术, 2011 (01) .
[3]李建兵.计算机软件工程方法的进展研究[J].新课程 (下) , 2011 (08) .
[4]龚旭东.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工作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8) .
软件开发和管理 篇11
关键词: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软件技术;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直接带来软件行业人才井喷式的需求,然而,真正满足企业软件需求的人才却极为短缺,根本原因是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缺乏。对于软件专业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建立了有利于软件专业学生能力提高的创新工作室,并对其运行及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一、工作室建立模式
1.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加强对外辐射能力
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校企共建“工作室”。学校提供场地与基本设施设备,引进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与实际项目,引进企业内部管理运作机制,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与流程进行管理与项目开发。通过与行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满足培养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需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2.“工作室”以项目开发为主要任务
“工作室”以项目开发为主要任务,承接着与外界合作的真实项目,承担着学校软硬件系统开发、网站建设、建立与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的任务,同时指导学生准备各类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参与各项省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的教科研项目、教学案例和教材的开发。
二、工作室人才模式
1.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工作室“导师”团队
“工作室”导师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经历与能力的教师,以及合作企业的专家、技术能手担任。鼓励专职教师对外承接工程项目,成为行家能手。鼓励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
2.选拔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工作室成员
在选拔优秀学生建立工作室的时候,首先应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培养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吸引对项目开发具有浓厚兴趣的人加入到工作室来,工作室的成员要以兴趣为基础。再者,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潜力,尽量把一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吸引进来。
三、工作室制度模式
加强“工作室制”运行与管理,形成“工作室”运作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公平合理的选拔与淘汰制度
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均有选择进入软件创新“工作室”学习的机会,但必须达到各“工作室”的要求,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报名参加“工作室”的选拔,接受“工作室”的挑选。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应完成“工作室”考核任务。对在考查期表现不合格的学生将淘汰出工作室。
2.实行公司化的管理机制
在工作室项目管理上按照IT企业的营运管理、开发流程、项目管理规程进行实施。承接与外界合作的真实项目,以项目运作来带动虚拟公司的运营,以项目经理负责制来带动虚拟公司的管理。
3.实行以大带小、以强带弱、项目驱动、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工作室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组建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时,要注意搭配高低年级的学生,选拔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自主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加强指导力量的有效途径。
4.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
在激励制度上,建立“学分奖金制度”,根据学生参赛获奖等级、发明制作价值、在科研项目中的贡献大小,奖励他们一定的学分或允许他们免修相关专业课程。对于承接项目为工作室实现经济效益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并累加一定的德育分,为各种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提供参考。
四、工作室内涵模式
工作室成员除了完成项目开发外,还需要加强创新的内涵建设。
1.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
(1)组织工作室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制订研究方案,开展科学研究。学会统计、分析科研数据,撰写和综述论文并组织交流讨论,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系统锻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除了能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外,学生还要进行创新项目的申报。从资料的收集、分析,问题的质疑、讨论,报告的撰写、修改,到成果的整理、展示等一系列活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2.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挖掘潜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深刻的体会,得以实际应用,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应用能力。
软件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可以弥补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满足社会对软件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而解决软件专业学生就业的压力,是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卓玲,李波.计算机专业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
[2]黄明和,雷刚.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
[3]叶安胜,张志强,易勇.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以成都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研究,2009.
软件开发和管理 篇12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布置的一些工作, 特别是口头布置的临时任务, 有的时间间隔很长, 很容易出现忘记的情况, 并且没有记录, 细心的同事会对安排的每一项工作记在本上, 每日翻看, 完成的打钩标记, 方法十分老化, 非常不方便。笔者对现有的工作管理软件进行了搜索和研究, 并没有发现适用于中心的管理软件, 因此就开发了这款适合银行统计管理工作的工具软件。
此软件的开发目的是对每个人岗位职责规定的各项工作细化到每个单项来进行管理, 每月自动分配定期的工作至每个员工名下, 临时性的任务由部门负责人分配到相应的员工, 员工每天进入系统就能看到自己当日和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 完成提交后负责人对工作进行评价, 并作为考核评先的依据。目前系统应用3年, 效果明显, 在工作分配、提醒、考核等管理工作上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管理平台设计思路和简要流程
平台引入先进的工作流的设计理念, 工作流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 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 使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平台设计根据报表统计工作的特点, 以及岗位职责所规定的内容, 细化出部门定期需要完成的任务, 并进行任务描述和分配, 具体到职责承担者名下;对日常工作中的临时任务, 由部门负责人进行任务描述和分配至相应责任人名下。系统对每一个任务进行生成、分配、实施、完成、审核、考核等全程的管理, 同时起到督促、提醒的作用。平台核心功能简要流程如下:
对于日常任务:任务增加→任务分配 (负责人) →任务实施 (承担人) →任务完成 (承担人一人或多人) →任务审核 (负责人) →任务考核 (负责人) 。
对于定期任务:定期任务增加→定期任务分配 (负责人每月) →进入日常任务流程。
二、管理平台详细功能介绍
系统具有岗位职责、任务管理、工作建议、工作日志、考核管理、系统管理6大功能,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 岗位职责管理
进入平台后首先看到的是“岗位职责”管理界面, 其中“当前工作”功能把用户当前还没有完成的各项工作事务显示出来, 点击可以进入相应模块进行处理, 如图1所示。
我的岗位职责:本功能是对用户的岗位职责进行修订管理, 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不能修改, 点击某项职责可以查看本职责下的工作任务, 并进行实施和管理。
设置岗位:负责人功能, 对本部门的岗位、岗位职责、人员进行对应管理。
设置岗位职责:对部门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进行设置、修订和审核。
签到管理:此平台自动记录用户登录和签退时间, 要求用户每天上下班必须签到、签退, 查看本人需完成的任务, 同时起到考勤管理的作用。
规章制度:本部门相关的规章制度, 供学习和查询之用。
业务学习:罗列显示本部门的定期业务, 供员工查询学习之用。
(二) 系统管理
本模块是对机构、用户进行管理和设置, 如图2所示。
单位管理 (管理员功能) :对本级机构和下级机构进行管理, 本系统提供三级机构管理功能, 实现机构的增加、修改、删除以及上级对口部门设置等功能。
用户管理 (负责人功能) :对本部门的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个人资料:用户资料的个人维护功能, 比如可进行名字、密码、联系方式等信息的修改。
(三) 工作建议
本模块给同一部门用户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 如图3所示。
给我的建议:显示的是本部门同事给用户的建议和看法, 可以进行答复等操作。
我的建议:用户给部门其他同事提出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四) 工作日志
本模块实现用户对当日工作的总结回顾功能, 记录本日重要事项的完成情况:“最近日志”显示最近7天的用户日志, “历史日志”显示更多的日志, 部门负责人可以对日志进行修改、审核等操作, 标注重要的日志可以在生成总结时自动生成一段时期的工作总结, 如图4所示。
(五) 任务管理
本系统的核心功能, 对任务进行操作、管理的模块, 如图5所示。
我的任务:记录任务实施过程, 部门负责人可以对任务进行修订和审核, 当用户提交完成本人负责的任务后, 自动进入下一流程。
定期任务:包括定期任务的增加、维护、审核、分配、批量分配等功能, 要对每一项定期任务的职责对应、任务要求、任务频度 (日、月、季、半年等) 、任务流程等进行详细地定义, 分配后产生相应的日常任务要进入日常任务操作流程。批量分配功能每月由部门负责人执行一次。
分配任务:包括日常任务的增加、维护、审核、分配、批量分配等功能, 要对每一项日常任务的职责对应、任务要求、任务流程等进行详细地定义, 分配后进入“用户任务”, 进入“我的任务”操作流程, 同时可以向下级和下属单位进行任务分配, 分配后在下级或下属系统产生一条日常任务, 进入日常任务流程。
“我承担的任务”和“部门分配任务”分别是对个人和部门完成的历史任务进行查询等操作。
(六) 考核管理
本模块实现对用户的综合考核功能, 如图6所示。
工作考核:对用户负责的每项任务根据职责属性和权重进行考核, 产生用户工作考核结果。
考勤考核:根据用户签到、签退情况对用户的考勤情况进行考核。
评价考核:部门用户间进行相互评价操作, 每月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打分, 年终汇总。
考核的综合结果直接应用到绩效工资、年终评先等工作中。
三、管理平台的特点
(一) 易于推广、管理
系统采用服务器/浏览器的方式, 推广管理容易, 虽然目前应用在报表管理中心, 但经过简单的优化, 系统在银行其他部门甚至行政事业单位的事务管理中将更加方便操作。
(二) 易于操作
系统引入工作流概念, 对每一项具体事务进行流程化管理和操作, 实现对定期定时任务的自动化管理, 特别适合机关事务的管理。
(三) 提高效率、公平公正
采用科技软件对员工的工作、考勤、评价等进行考核, 避免人为因素, 极大地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和工作效率。
【软件开发和管理】推荐阅读:
软件开发管理对策分析07-19
软件第三方开发管理07-05
软件开发企业管理制度08-09
CMMI质量管理软件开发05-11
论软件开发的成本管理07-15
软件开发风险管理研究论文10-21
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几点体会10-23
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10-08
手机软件开发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