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之歌》(精选3篇)
《浪之歌》 篇1
摘要:《浪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组诗《组歌》中的第一首, 现被收编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这是一篇借物咏怀的名作, 与作者的其它散文诗作品一样, 内涵丰富, 立意高远, 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给人以启迪。本文仅谈谈《浪之歌》丰富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浪之歌》,爱情,母性,祖国
《浪之歌》是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的散文诗组诗《组歌》中的第一首, 现被收编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这是一篇借物咏怀的名作, 与作者的其它散文诗作品一样, 内涵丰富, 立意高远, 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给人以启迪。下面笔者就为大家浅析一下《浪之歌》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浪漫爱情的颂歌
在《浪之歌》这首散文诗里, 海浪被赋予了一个浪漫少女的形象。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 在诗的前四节, 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解难分。“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 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 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 别那么过分的炽热。”海浪对海岸是多么的一往情深, 敢于冲破外界的阻隔, 爱的热烈, 爱的深沉。接下来在二至四节中, 作品则表现了海浪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黎明, 她诚挚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 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 她热情洋溢, 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 她难舍难分, 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多么执着, 多么感人, 这是一曲浪漫爱情的颂歌!
二.母性光辉的颂歌
作品的思想内涵并没有停留在对浪漫爱情的歌颂上, 接下来这个女性的形象被融进了更为深广的寓意, 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 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 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 它发出永恒的共鸣, “时而歌唱, 时而叹息”, 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也因此, 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 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 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因为爱着这世界, 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 它的和谐, 它的美。多么伟大, 多么无私, 这是一曲闪耀着母性光辉的颂歌!
三.眷恋祖国的颂歌
读完《浪之歌》, 我们掩卷遐思, 透过海浪的形象, 我们联想到诗人自己, 想起他对祖国炽热而酷烈的恋情。他曾这样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 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朦胧中的祖国》) 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熟悉诗人的人都知道, 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他少年时代, 为了生存, 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 立志报国的诗人, 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 连立足之地也没有, 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 身老他乡。然而, 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 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 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 他爱之更深, 思之也更切, 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 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 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 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在这里, 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 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 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诗人的故国地处地中海的东端, 这也许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诗里如此亲切的原由。那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独自往复拍打着岸边, 歌唱复如叹息的大海的梦幻般的图景, 一定是这首散文诗诗思的缘起。在这里, 诗人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 含蓄而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了深化和升华。这是一曲眷恋祖国的颂歌!
《浪之歌》 篇2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文的节奏
2.在美妙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通过仿写锻炼学生的自由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他就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散文诗《组歌》。
二、听读――入诗境,绘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中的《浪之歌》)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满了对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
你在听读中感受的“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不作评点。
3.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对“浪”的形象的理解,口说无凭,课本为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浪之歌”,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诗句,并把它读出来吧!
4.点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5.总结“浪”的形象。
“浪”的形象感知可能有一定难度,可视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先从前4个诗节感知“浪”的热恋中的情人形象,再由后2个诗节感知“浪”多情浪漫的形象特点。
三、品读:察情感,悟意蕴:
刚才同学们在朗读诗句时,老师反复地要求同学要读出感情。老师是要告诉你们,诗根情,诗中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浪之歌》,品味诗中的情感意蕴。
1.学生轻读《浪之歌》,讨论交流。
2.总结:前4个诗节总体上抒发了热情洋溢的爱恋之情,后2个诗节则抒发了博大深沉的爱恋之情。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四、美读:习技巧,传情意: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1.重点读后两个诗节,教师作朗读技巧指导。
2.技巧简介:
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挫。
停顿 1.生理停顿;2.语法停顿; 3.强调停顿。
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语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五、实践:自主学习《雨之歌》: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
3.全体和乐朗读《雨之歌》
六、结语:
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深情地朗读再现了诗情画意。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顶
阅读(80)┊ 评论(0)┊ 收藏(0)┊转载(1)┊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排行榜 圈子 到:
前一篇:9.《海燕》教学设计(二课时)
后一篇:传统文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二课时)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网上购物新浪商城
[发评论]
浪之歌组歌教学设计 篇3
1、掌握理解“海誓山盟,炽热, 祷词,执拗 ”等词语。
2、掌握一定朗读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感受海浪的形象。
3、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历经三个学期的学习,朗读有一定的基础,有一部分学生朗读水平应该不错。本篇文章属于散文诗,适宜朗读,但内涵较深沉,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蒙胧期,而作品中的“爱情”对于学生来说,似乎也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学生会不会畅所欲言,诠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又会做出怎样的解释,这是我备课时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并且学生生活在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新疆乌鲁木齐,对大海印象不深,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教学 重点是:掌握一定朗读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感受海浪的形象,把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设为难点
三、说教法
依据以上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觉得以朗读理解这篇文章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辅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因为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进而理解作品思路,在探究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在交流与评析中愉快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最后,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完美的把这篇文章描写的海浪形象再现出来,就说明他们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我的教学 目的,也算达到了。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前配乐播放黎巴嫩海岸风光。 2介绍作者: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一个名为黎巴嫩的国家的旅游风景图,也许大家对这个国家并不熟悉,可是在这个国家却有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坛娇子”纪伯伦。出示投影: 纪伯伦,黎巴嫩人。阿拉伯现代文学奠基人。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3导入:也许是诗人的祖国有着面长的海岸线,浩瀚的大海和阵阵的涛声总会拨动诗人那可敏感的心,在纪伯伦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大海的意向。投影: “海水挥发,蒸腾,汇积成云,飘在天空。那云朵在山山水水之上飘摇,遇到清风,则哭泣着向田野纷纷而落,它汇进江河之中,又回到大海──它故乡的怀抱。 选 2 自《泪与笑》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
选自《沙与沫》今天让 我们走进作者的心海去聆听一首“浪之歌”(板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借助词小提示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字 炽热 (chì) 祷词(dǎo) 执拗 (niù) 馈赠 (kuì ) 憔悴 (cuì) 真谛 ( dì ) 长吁短叹 (xū) 海誓山盟 (méng) 夜阑人静 (lán) 彻夜不寐 (mèi) 2 默读课文体会:海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感受?
3学生交流:感受海浪的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浪漫,温柔善良等等的形 象。了解海浪与海岸是一对情人,她唱出了一曲“爱”之歌。
4结合生活谈谈对爱情的看法。带着对爱情的理解深入感受海浪对海岸的爱。 三 感情朗读 深入体会
1、
2、带着对爱情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感受海浪对海岸的爱。 出示朗读小提示:一抓住关键性字词 ,以及所用的修辞,标点等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二 对关键字词不是“加重声音”,而是根据情境读出高、低、快、慢的变化。 三 能加入联想与想象,形成鲜活画面。
3、
4、学生按照朗读提示找最喜欢的一两段感情朗读自由体会。
学生展示。按照朗读提示进行自评,他评,教师评价指导。在反复朗读中深入体会海浪的想象。
5、全班感情读课文,整体回归。
四 了解作者 升华主旨
我手写我心,作者写海浪仅仅是在写她对海岸的爱情吗?让我们在深入了解一些作者的资料吧。
1、介绍作者生平:纪伯伦一生饱经了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疾病煎熬的苦痛。童年时为了生存,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后来辗转回到祖国学习,又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放逐。不得不旅居异国,身老他乡。这种因贫困和统治者的残酷造成的与故土的分离不仅没有减弱对罪过的思念,反而恋之深,思之切他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寄予对祖国的思念。《朦胧中的祖国》中写道“您在我们的灵魂中 3 ——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在海外生活了33年,而在自己的祖国只有,但在临终前嘱咐家人一定把自己埋在黎巴嫩的雪松旁边。并为自己写下墓志铭:我站在你的身边,像你一样地活着。把眼睛闭上,目视你的内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
2、作者借海浪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畅谈,升华主旨(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也有对世间万物的博爱) 五 分色配乐朗读课文 拓展提升 1感受作者对祖国对世间万物的爱。
2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海岸,你心中的海岸又是什么呢? 六 作业1 以“我心中的海岸”为题写一篇短文。 2根据朗读提示有感情的朗读《雨之歌》。 七 板书设计 浪之歌
纪伯伦
海浪
海岸
美人鱼等
爱
作者
祖国
【《浪之歌》】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