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画路线图的方法

2024-07-25

小学生画路线图的方法(共9篇)

小学生画路线图的方法 篇1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二:画路线图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作图题(共15题;

共100分)1.(10分)一辆汽车原来的位置是(1,1),如下图。(每个小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为15千米)(1)贝贝的爸爸驾驶这辆汽车由原来的位置向东偏北45°方向行驶60千米,请用数对表示汽车到达的地点的位置。

(2)贝贝的爸爸继续向东偏南45°方向行驶45千米,那么贝贝的爸爸现在在哪?(请用数对表示)2.(15分)画路线图(1)皮特从他家出去玩,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画出皮特行走的路线图。

①先向东走200米到达A点。

②又向北走150米到达B点。

③再向西走250米到达C点。

④又向南走100米到达D点。

⑤又向西走150米到达E点。

(2)皮特返回时,从D到C是向_______方向走_______米到达C点;

从C到B是向_______方向走_______米到达B点;

从B到A是向_______方向走_______米到达A点;

从A到家是向_______方向走_______米到达家中。

3.(10分)周末,李明一家去湖景公园玩.(如图) 李明:我们从服务中心向正南方向走100m到划船区,1小时后再向南偏西约45°走150m到水上乐园.(1)喷泉在服务中心的_______偏_______    _______°_______米的方向上.(2)请根据李明同学的描述,把他们的游玩路线图画出来. 4.(5分)在下面的平面图上标出各个建筑物的位置. A.学生宿舍位于教学楼北偏东40度方向300米处. B.图书馆位于教学楼北偏西30度方向200米处. C.食堂位于教学楼东偏南25度方向400米处. D.足球场位于教学楼南偏西45度方向300米处. 5.(5分)“8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西偏北40°行驶3千米后向西行驶4千米,最后向西偏南30°行驶3千米到达终点站.”(1)根据上面的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1千米)(2)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回程时所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6.(10分)小明家在百货商场的西北方向2500米处,图书馆在小明家正南方向1500米处。请画出小明家和图书馆的位置。

7.(5分)下图中A、B、C、D各代表一个人.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在平面图上标出B、C、D的位置吗? 8.(5分)看图填一填,画一画。

(1)从体育馆向_______走_______米,再向_______走_______米到学校,再向_______走_______米,最后向_______走_______米到商店。

(2)亮亮从学校向北走300米,再向西走200米才到家,用“○”标出亮亮家的位置。

(3)军军从淘气家向南走100米,再向西走800米才到家,用“☆”标出军军家的位置。

(4)军军从家向_______走_______米,再向_______走_______米,最后向_______走_______米到商店。

(5)_______(填“淘气”“军军”或“亮亮”)家离学校最远,是_______米。

9.(5分)在下图中,从O点分别画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线. ①北偏东45° ②南偏东25° ③北偏西60° ④南偏西80° 10.(5分)操作题 ①画出三角形AOB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

②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º后的图形。

11.(5分)龙一鸣从家出发,向东偏北30°方向走200m到体育馆,再向东走150m到淘淘家,再向南偏东30°方向走350m到图书馆。请你画出示意图。(图中1cm表示100m)12.(5分)按要求画图。

①电影院在学校北偏东30°的方向上,距离是300米;

②书店在学校东偏南60°的方向上,距离是400米。

13.(5分)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找出小动物的家所处的位置。

14.(5分)找宝藏游戏。

先从起点出发向北偏东40°方向走200 m,再向东偏南60°方向走300 m,最后向西偏南30°方向走400 m,就是宝藏所在地。你能根据以上描述,准确地找到宝藏所在地吗?请你画出路线图。

15.(5分)小明早上从家出发,向东偏北40°方向走3km后,到达书店,再向正东走2km到达学校,画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 参考答案 一、作图题(共15题;

共100分)1-1、1-2、2-1、2-2、3-1、3-2、4-1、5-1、5-2、6-1、7-1、8-1、8-2、8-3、8-4、8-5、9-1、10-1、11-1、12-1、13-1、14-1、15-1、

小学生画路线图的方法 篇2

1.1 技术预见

技术预见的定义, 目前公认的是英国技术预见专家马丁 (B.Mar) 的观点, 就是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 其目标是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 以及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1]。该定义包含三个方面假设: (1) “契约论”, 即选择将要发展的通用技术, 能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社会经济方面的效益, 就像生产契约一样, 有投入就有产出; (2) “稀缺论”, 即选择技术要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 选择具有最大贡献的技术, 而不是选择所有技术; (3) “构建论”[2], 即通过发展技术, 能确定战略领域, 塑造未来, 而技术路线图也是建立在“构建论”的基础上, 这也是建立技术预见与技术路线图关联的基础。

从技术预见应用与实践上看, 技术预见的过程和结果要体现创新性、客观性、科学发展观。 (1) 创新性就是要求技术预见应为创新决策服务, 不断创新预见方法, 增强预见结果的可操作性, 推动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社会化。 (2) 客观性就是要求技术预见的过程中要准确体现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反映国内科技发展态势, 把握地方和行业科技发展优势和特色。 (3)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技术预见在关键技术选择原则上不仅要选择那些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尖端技术和通用技术, 而且要选择那些能促进社会节能减排、解决国计民生的和构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尖端技术和通用技术, 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从预见的层面来看, 技术预见可以分为跨国技术预见、国家技术预见、区域 (地方) 技术预见和企业技术预见。

1.2 技术路线图

目前对于技术路线图有着各种不同的定义, 例如:Robert G alvin将技术路线图定义为:对某一特定区域的未来延伸的看法。David Probert将技术路线图定义为:利益相关人关于如何前进的看法, 以及对达到的目标的看法。前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哈佛大学教授Branscom b把技术路线图定义为“以科学知识和洞见为基础的、关于技术前景的共识”。

笔者认为, 路线图就是把未来的发展趋势、需求、发展重点、发展策略、相关分析等转换成图表来表示, 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而技术路线图是对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未来延伸的看法, 并将这些看法图示化, 这些看法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和最显著的技术变化的驾驭者的看法, 这种看法是建立在“构建论”的基础上, 否则就无任何意义。技术路线图应用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它能够帮助使用者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同时, 技术路线图是一种需求驱动的技术规划程序。把一组专家集中在一起, 提出关键的技术规划信息, 制定一个预见框架, 确定、选择并且提出替代性技术, 籍此进行理性投资决策, 促进这些投资的实施。

1.3 构建技术路线图预见法的意义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就是把技术预见的基本理念、基本假设和原理应用到技术路线图中来, 融合专利、产业经济和相关政策信息, 使预见的趋势、需求和聚焦的重点可以用图示来表示, 使技术预见更加具备科学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其意义在于 (1) 让技术预见“有路可循”, 自主创新有路可走。 (2) 凭借不断修正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选择机制,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为科技规划等活动提供了一个整合不同利益共同体观点的平台。 (3)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 (4) 技术路线图作为实施科技政策的行为纲领, 能够提升科技计划管理过程中的行政能力。

2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

2.1 基本特征

在方法论和实践上看,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的典型特征是灵活性、过程性、多维系统性。 (1) 灵活性。技术路线图并不是“黑箱”, 每一种或每一次应用都是递进性的学习体验, 并且每一次使用都要采取灵活的方法, 通过调整适应特定情况。 (2) 过程性。通过技术路线图解决问题的价值体现在制定过程, 而不是路线图本身, 在制定过程碰撞火花, 形成共识。集中不同领域的专家, 共享各种观点和见解, 通盘考虑解决问题的新创意和方案, 可能还需要若干次反复过程, 由此经过整合的技术路线图有可能推动战略规划过程的进一步展开。 (3) 多维系统性。技术路线图清晰地给了时间维度, 对于确保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有效地达到同步, 对于揭示技术和商业环境的走势和变化本质都是极为重要的。制定多个组织的技术路线图能够促进知识共享, 并有利于共同愿景的形成。

2.2 应用范围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是非常灵活和具备弹性的, “产品”或“商业”路线图等名称适合很多潜在的客户。根据内容、结构和时间范围, 可分为8个领域方面的应用, 见表1。而从应用层面可以分为国家技术路线图、行业技术路线图和企业技术路线图。

2.3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的程序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一般用于产品技术的预见或部门的专题技术预见。作为技术预见活动的规范, 技术路线图提供了一整套方法, 用来技术的开发、组织和实施。技术路线图内含的信息与在特定时间框架下必须满足的系统的关键性要求和预期目标, 包括开发满足这些目标的技术, 提供在不同技术选择方案之间进行取舍所需的信息。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国外传统的技术路线图没有考虑到专利技术信息, 这样就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缺陷, 例如对专利陷阱不了解, 可能会导致某个国家的技术发展误入跨国公司的专利陷阱。而基于路线图的技术预见方法就考虑到了专利技术信息。因此, 构建技术路线图有6个相互联系的步骤: (1) 初步确定研究领域范围, 制定专利地图和开展专利关键技术分析; (2) 选择预见专家 (包括技术、经济和社会等领域) ; (3) 开展专利关键技术德尔菲调查, 确定基于未来的需求和关键技术; (4) 回到现实, 确定现有的能力与基础, 了解相关的经济和政策性息; (5) 实现预期目标, 确定重点发展领域, 制定路线图; (6) 在确定的发展领域中描述研究项目, 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 见图1。

2.4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的形式

技术路线图的结构一般包括4个层面, 即研究、开发、能力和需求。每一层面的结点和结点之间连接都要在技术路线图中表现出来。研究和开发层的结点分别代表了目前进行的或是建议开展的研究项目和开发项目。能力层结点表示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即对项目开发取得成功的可能性的认同意见。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的格式也灵活多样, 一般没有非常固定的格式。在公司层面的技术路线图预见法一般包括业务目标、战略规划、市场份额、销售历史和预测、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经验曲线和竞争力, 以及技术预测、技术路线图矩阵、质量、资源分配、专利文档、产品描述、状况汇报、总结图和少数派意见。在格式上有:多层图表, 条形图、重要事件图、甘特图、流程图、电子数据表等等, 见图2和图3。政府层面技术路线图预见法的格式见表2。

3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的实践应用

目前,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主要是广泛应用在企业层面。根据英国对其国内的2 000家制造企业的调查, 其中10%的企业 (主要是大企业) 已经运用过技术路线图法, 在这些使用过的企业中, 大约有80%的运用此方法超过2次或正在使用。然而, 技术路线图法还存在相当大的挑战, 因为路线图本身结构和理念还比较简单, 需要根据战略和计划来调整和深化。根据对相关人员的调查结果, 认为其关键的挑战有:技术路线图过程的灵活性 (50%的人认为) , 技术路线图的启动过程 (30%的人认为) , 技术路线图的完善性 (20%的人认为) 。很多企业越来越偏爱应用技术路线图, 因为技术路线图有很多种形式, 能够根据企业和商业内容的需要来度身定制。

在技术路线图预见法应用举例方面, 企业层面有摩托罗拉公司的技术路线图。产业层面的代表是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关注的是一种技术轨道 (Technology Trajectory) 或路线 (S型曲线) 以及沿此轨道所进行的边际性技术进步。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研究确定了未来15年间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挑战和需要。在国家层面的应用有韩国国家技术路线图, 韩国参照企业制定技术路线图的方法制定国家技术路线图 (NTRM) 。为此, 韩国提了5个科技发展构想, 然后确定实现每个构想的“战略产品或功能”, 最后确定了99项要开发的关键技术。制定NTRM的目的是, 分析国内外的产业变化和技术趋势, 明确保持在今后10年内国际竞争力所必需的、有发展前途的产品和核心技术, 在国家层次上推进战略研发项目。

4 技术路线图预见法的改建与建议

技术预见和技术路线图结合在国内还是一种尝试,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改进和完善。首先是在技术预见方法体系上的完善, 即加强专家组法、文献计量法、专利地图法、情景分析法和技术路线图法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 建立综合的预见方法体系:在研究现状与基础主要使用文献计量 (基础领域、国内外比较) 、专利分析 (高新技术领域) 、专家组法 (产业技术领域) ;在研究未来需求时借助情景分析法和专家组法;在支撑5年规划时应用大规模德尔非法进行整体扫描预见, 在专题技术预见应用技术路线图法、德尔菲法和专利地图法, 见图4。

其次, 企业层面的技术路线图预见法要加强企业内部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知识交流, 政府和社会产业层面的技术路线图预见法要加强产学研各界专家的交流。再次, 对于技术路线图和技术预见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者的融合才会更完美。□

参考文献

[1]李健民.全球技术预见大趋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1-42.

[2]Wiebe E.Bijker and John Law, 1992, Shaping Technolo-gy/Building Society, Studies in Socio-technical Change, The MIT Press:P4-6.

[3]UNIDO TECHNOLOGY FORESIGHT MANUAL (1) :112-150.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ORGANIZATION Vienna, 2005[EB/OL].http://www.unido.pdf2.pdf.

[4]李健民, 叶继涛, 李万.国外技术预见研究新进展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7) :30-35.

[5]仪德刚, 齐中英.从技术竞争情报-技术预见到技术路线图[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3) :14-18.

[6]丁云龙, 谭超.作为技术预见工具的技术路线图及其应用前景[J].公共管理学报, 2006 (4) :39-42.

[7]WALSH S T Roadmapping a Disruptive Technology:Acase Stud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 2004, 71:161-l85.

沙画学习的技巧方法 篇3

伟大的印象派画家爱德华.莫奈曾经说过:“自然界中没有线条,只有色块,彼此映衬着。”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几何体写生练习被放在最开始的重要位置。

把复杂的事物理解为简单的几何形状是让沙画变的简单的秘诀。

一个复杂的人体,如果按照正常思维来描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一个自然景观,更是有无数的物体组成。如果把它们划分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面和体积,仅仅画简单的形状,沙画就变的象小学数学题一样简单。

我们只要先画出大的形状,再在大形状中找出小的形状,再在这些小形状中画出简单的色彩变化,就可以描绘出不同特质的事物了。看起来要比把沙画分成人物画,静物画或者风景画简单的多了。我们沙画过程中要思考的仅仅是这些形状的大小,比例,角度,以及相互穿插的关系。

它是什么样子的?直的还是弯曲的?是三角形还是四边形?相对于另一个形状它是大还是小?距离有多远?从什么角度倾斜?几个形状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你不需要考虑它是山或者是树,它们只是不同的形状组合。

学会根据事物的形状去观察事物以后,画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因为我们什么都可以画好,什么都一样对待,无论是人物,建筑,动物或者风景。因此不存在我不能画或者不会画的事物,只有你不会用正确的形状语言去观察和表达的事物。

二、让构图变的简单的秘诀:关注阴形

阴形与阳形是美术中沿用的术语。篆刻艺术和版画艺术中,刻出凸线,以凸线为主表现物象的方法叫做阳刻。刻出凹线,以凹线为主表现物象叫做阴刻。印出的作品正好是相反的阴形与阳形。这是利用阴形与阳形创作艺术品的例子。在剪纸等艺术中也经常看到。

我们这里把描绘的主体叫做阳形,主体以外的空间叫做阴形。我们现在学习通过关注主体以外的空间的方法---– 对阴形的感知,来提高沙画能力。

观察阴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不是在看有什么,而是在看没有什么。对我们来说,意识到空间的重要性是种全新的体验。以往,我们总是把精力集中在目标物体上;现在我的目标是让空间更“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带给你视觉的新体验。

三、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沙画过程

我没有选择简单的事物,而是选择了平常我们认为最难表现的人体,来说明形状语言以及关注阴形的方法使我们的沙画变的多么简单。

我使用的工具是Photoshop 6.0 ,软件自带的笔刷,黑色白色,以及橡皮擦工具。 参考图是从一本讲人体动态的书中找来的,两个人摔交的动作。看起来比一个人更复杂哦。

为了快速完成,我做的图很小,用时半小时左右

第一步 画出画框。一开始我就强调过画框的重要性,在临摹照片或者写生创作时,可以让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构图的整体性。

第二步关注并画出大的形状构图。这里要用到的基本技能就是关注阴形以及潦草素描。你现在不需要急切的关注目标,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目标物周围的空间。用潦草素描的方式画出大的背景形状,让主体自然的浮现在我们眼前。检查主体形状与边框的相互关系,并做出调整。

第三步 细画主体形状并且找出主体大形状中的小形状。这时候为了画好阴形的边线,你需要使用到刚刚学会的技能 – 视觉触摸,看到和画出复杂边线的技能。细致描绘更具体的阴形形状,让它看起来更加接近我们所看到的。在大的形状中找出小的形状,确定它们的位置在你的画上。注意小形状的大小以及角度,它们是如何和大形状连接在一起的。

第四步细画小形状并且继续调整小形状与大形状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你可以活用阴形与阳形,他们就象印章的原理一样,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依存的。

第五步 画出这些形状的自然衔接。通过观察,画出这些形状的自然过渡来,让它们看起来更自然真实。

好了,我们没有考虑人体本身,而是通过关注人体周围的空间,简单的形状以及形状的组合关系,平时很复杂的人体,就自然的浮现在了我们眼前了。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你一定能比我画的更好,去实践吧

一 了解一些透视必要的知识

透视学的发展和研究与科学发展有关,也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关。现代沙画透视着重研究和应用的是线性透视,而线性透视重点是焦点透视,它具有较完整较系统的理论和不同的作图方法。

线形透视是指14世纪文艺复兴以来,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学透视的方法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是画家要求理性解释世界的产物。其特点是逼真再现事物的真实关系,是写生沙画重要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他把沙画与雕刻的原理应用到透视学上,他确定了影响远近知觉的五种因素,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透视的基石。即线条透视(物体越远,视角越小)、节目透视(物体越远,细节越模糊)、空气透视(山越远越蓝,是由于空气和烟雾的影响)、移动透视(注视近物而头摇动则该物与头同向移动,注视远物头摇动则远物与头反向移动)、双眼视差(左右眼对同一物所见不完全相同)。根据这种透视方法所描绘的物体最接近眼睛所感受到的事物的真实。先人经历无数研究得出的这些法则,现在,我们从照片中则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

这一透视法则可分为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线性透视,(也称线条透视、几何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按照灭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一个灭点)、成角透视(两个灭点)和斜透视(三个灭点)。因为透视现象是远小近大,所以也叫“远近法”。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积相同的物体,距离近时,视觉影像较大,远时,则小;距离较近时,宽度相同的物体视觉影像较宽,远时,则窄。这是由人眼的视角形成的规律。位于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位于视平线以下的物体,近低远高。在现实生活中,人眼观看远近景物的透视规律如下:① 物体远近不同,人感觉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远愈小,最远的小点会消失在地平线上;② 有规律地排列形成地线条或互相平行地线条,越远越靠拢和聚集,最后会聚为一点而消失在地平线上;③ 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

而在线形透视理论确立以前,世界各地由于不同文化制约,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发表现空间立体的方法,在距今 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中就有所运用。这些再现空间的方法,是画家们依靠感官认识世界的体现:

1纵透视。在平面上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中国古代构图法中称高远法,即近低远高。在人类早期的沙画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埃及墓室壁画的构图,远景作为一条横带完全置于近景横带之上。在儿童画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体都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物体没有近大远小的区别,只是通过物体的高低位置来体现透视感。现代很多画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描绘出的世界往往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

2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这里不同于焦点透视中的斜透视。

3重叠法,又叫遮挡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利用前面的物体部分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在儿童画中,小朋友们往往采用混合式的沙画空间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主要的空间表现方式就是“左右上下关系”和“部分遮挡关系”。同时遮挡法也让在有限的画面内表现更多内容成为可能。

5近缩法。在同一个物体上,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视太大,而遮挡远部的表现,为此有意缩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画面效果。在佛寺中常见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近缩法的运用,使人在其下仰视时避免过度的近大远小变化并得到完整的视觉印象。

6空气透视法。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同时存在着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孕含水气,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这种方法造成画面的真实性。

7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8 环形透视,环形透视的特点是不固定视点,视点在围绕对象作环形运动,因而能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作全方位的展示,这种环形透视在传统民间美术中是最为常见的。例如,唐长安小雁塔明代重修碑之阴线刻四合院,也是把上下左右的殿宇迴廊平面铺开,朝向画面的中心、战国狩猎攻战铜鉴图样和内蒙阴山氏族社会岩画行猎运载图,也是把车平面展开,把左右两匹驭马平躺下来,四足朝向画面的外边。

9 透明透视,透明透视是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这一表现手法最长见于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美术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即立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观看得真实已让位于观念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已让位于心象的真实。墙背面或动物腹内的事物虽然在一个视点看不到,但它是存在地。儿童画中同样会经常看到这一只关注表现内心感受的空间表现方法。

10散点透视,不同于焦点透视只描绘一只眼固定一个方向所见的景物,它的焦点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视点的组织方式并无焦点,而是有一群与画面同样宽的分散的视点群。画面与视点群之间,是无数与画面垂直的平行视线,形成画面的每个部分都是平视的效果。若从一点看全幅,则不符合透视法,但是观众移动着看去欣赏画面时,每个局部都似生活景象,这种透视法的画面,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及局部。由于画面的视点不是集中,而是分散到与画面等大面积,成为无数分散的视点,故名。散点透视有纵向升降展开的画法,中国画论称为高远法;有横向高低展开的画法,称为平远法;还有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为深远法。

项目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篇4

项目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同时注重我国电子农务的背景分析,注意吸收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农业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注重对大众群体的调研,找到符合农业户的改革发展道路,构建和谐的社会新农村与专业相挂钩的新模式。

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通过对买家电子农务、卖家电子农务、第三方电子农务进行调研,了解目前农业市场的缺陷与不足。利用网络平台,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对农户进行回访,收集实践性的反馈意见:着重加强对新平台的推广,让农户朋友了解新的农业模式,不断完善实践技能的针对性。

运用文献法,就是利用期刊、网络及图书资料把国内外电子农业改革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积累,促使研究能够超越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使研究具有前沿性与全球视野,找到最适合农户朋友们的农业模式。

采用个案研究法,利用个别典型案例启发并引导教师与学生项目实践,并通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水平、动手能力与项目完成程度来检验实践,本项目的研究要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学习与实践完全统一。

技术路线:

查找相关文献——>找出问题存在的方向——>设计问卷——>探测性调研——>修改问卷——>征询专家——>问卷确定——>收集市场信息——>分类整理、加工、分析市场信息——>形成调研报告——>完成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全面搜索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网络资料数据;

学习相关科研知识、科研技能、提高科研基本素质;

对已搜集的文献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与筛选。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5月)

基于现阶段国内已有的电子农务平台所具有的服务,对电子农务的需求进行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市场调研,并借助各种文献资料以及总结和经验。提供更多实用的数据,第三阶段:(2013年6月-2014年4月)

小学生画路线图的方法 篇5

“临摹入手”就必须要有样画,有条件的初学者能直接对照老师的真迹揣摩临写最为理想,但没有条件的用复制品或印刷品也是可以的。总之要选择艺术水平较高,有临摹价值的古今作品,用以学习掌握传统笔墨技巧,体察古人今人的用心。但对待临摹不能抱实用主义态度,一般从临摹到掌握及至应用,都有一定的距离,不可能有现成的拿来套用。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临摹一个完整的作品,难在上色阶段,最少要画一百张以上,才能真正基本初步掌握临摹技巧。

面对一件临摹范本,首先要认真进行读画。分析一下范本的技法特点,是属于苍劲刚健一路还是圆润浑厚一路,找出其笔墨有哪些规律,进而研究临本的布局以及程式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闭目如在眼前。具体作画时,不可看一眼画一笔,因水墨写意画笔势连贯,虽笔断而气连,拘泥每笔皆与临本吻合,必定斤斤以形似,而忽视领略临本作者如何冶心情流动与笔墨生发寄兴对象于一炉的精神所在。就是工笔画也一样,特别是一些必须一气呵成的笔划,如花的叶片、鸟的形线,都必须如行云流水一样的一笔画出,不能有一点犹豫,更不能出现停顿.通过临摹掌握一定的笔墨技法,仅仅依靠临得象是解决不了的。关键在于入我心境,变成自己的东西。古人的治学精神是值得今人学习的,每看到一佳作,但不能拿回临摹,身上又没纸笔,无法面临就只有用心默记,回到家后一一加以追摹,直至感到有所得而方休。只有反复细心琢磨,不如我自为我,才能从临摹中收到应有的效果。

什么是读画?就是先要认真仔细观察范画,看这张画的整体构图是什么,画中的主体和背衬各用的是什么笔法,画中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如要对临应当从哪个部位画,等等。下来就要先给作品定位,就是找出主体部分,确定在画中的位置。然后看是用的什么笔法,各种笔法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最后看有几种颜色,各颜色之间是用什么颜色过渡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渡色。

分析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 篇6

汽车行驶安全是建立在良好的公路设计上的, 优秀的公路设计会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种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同时尽最大努力为汽车行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线路设计, 保证汽车运行的综合指数达到最大化。我国目前在线路设计上多采用设计速度的设计方法, 在实际上规定了汽车运行的最低限度指标, 并不能够全面覆盖汽车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于设计速度所对应的指标情况。所以要对目前的线路设计加以改进。

1 设计速度在应用中的弊端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影响时, 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采用设计速度作为设计指标, 实质上规定了道路设计最低限度应该采用的指标, 但对采用高于设计速度所对应的指标却没有限制。设计速度在公路设计中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1 线形设计要素与实际行车速度不相符

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方式虽然对路线可能存在因素做了综合考量, 但其在车速上的最低限度的设定却无法满足现实条件的需求。具体说就是预先的设计速度是既定的, 可实际车速却要根据不同路段、地点、天气、线路情况等等做出相应调整, 不可能实现匀速行驶。同时驾驶员的个人情况的不同也是行驶中车速控制的一大因素, 但目前的设计速度并未考虑到这一点。

1.2 线形要素之间组合设计不合理

在设计人员进行线路设计的过程中, 虽然采用了较为合理的综合设计方法, 但依然无法避免线形要素之间组合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由于我国地貌较为复杂, 所以在汽车行驶的路线中有很多的山岭等不平稳地域, 对这些地域的线路设计上虽然有最小线形设计值, 但它全然不能够满足实际车速的要求, 从而就存有了安全隐患。目前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 在公路线路设计上都明确要求避免采用最小值的组合方式进行设计依据, 这无疑是线路设计上的一次改进, 避免因最小值组合的影响使设计人员设计出不符实际的线路。

1.3 设计车速与实际运行车速存在差异

设计车速的存在意义是要驾驶员根据不同的设计车速为参照安全行驶于不同路线上, 它为安全行驶速度提供了可参考的行驶环境。可在实际行驶过程中, 驾驶员不可能总是在设计速度上行驶, 他会因为周遭环境的不同做出相应调整, 达到自己希望达到的实际需求速度。从而, 设计速度对应下的线形设计就不能与驾驶员的实际行驶速度相对应, 就有可能存有了安全隐患。

2 运行速度的概念及设计方法的特点

2.1 运行速度的概念

运行速度是指在理想的外部条件下, 公路路段上第85%位车辆的运行速度。其中, 理想的外部条件是指良好的天气条件, 干净、潮湿的路面条件和自由流状态的交通条件。因为运行速度V85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员的交通心理需求, 以运行速度作为设计车速进行线形设计的方法———运行速度设计方法, 就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 故可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

2.2 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的优点

2.2.1 与设计速度不同的是, 运行速度是根据实际车速进行设计参考, 这就更具备了车辆的实际需求, 大大满足了车辆安全运行的实际环境要求。

2.2.2 运行速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在设计中考虑到了驾驶员的心理因素, 这恰恰是设计速度所欠缺的, 而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却是车辆行驶安全的一大要素。

2.2.3 其中的相邻路段车速差的控制原则更是大大提高了道路运行效率, 为道路的畅通提供了保障, 同时也节约了广大驾驶员的时间和能源消耗。

2.2.4 运行速度解决了设计速度中一直存在的路线设计与实际车速的矛盾问题, 增强了线路的可靠性。

2.2.5 以运行速度为参照的路线设计有了实际车速需求为依准, 就大大提高了线路运行中的车辆安全问题, 也保障了公路的使用安全。

3 运行速度的相关设计

3.1 设计方法

运行速度设计方法是以运行速度作为设计车速进行线形设计的方法, 它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根据前期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标准, 采用计算行车速度概念进行公路线形初始设计, 在此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几何要素进行路段划分, 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推算各路段运行速度, 并以线形的连续性和速度的一致性作为路线设计质量评价原则, 检验和修正初期的平纵几何设计,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路线平纵线形和运行速度, 最终确定曲线超高、加宽、视距等设计指标。

3.2 设计步骤

3.2.1 初始设计。

根据前期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标准, 采用计算行车速度概念进行公路线形初始设计, 绘制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3.2.2 划分分析路段。

根据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的大小将整条路线划分为直线段、纵坡段、平曲线段和弯坡组合段等若干分析单元。其中纵坡坡度小于3%的直线段和半径为1000m以上的大半径曲线自成一段;其余小半径曲线段、纵坡坡度大于等于3%、坡长为300m以上的纵坡路段以及弯坡组合路段, 作为独立单元分别进行运行速度测算;当直线段位于两小半径曲线段之间, 且长度小于临界值200m时, 则该直线视为短直线, 车辆在此路段上的运行速度保持不变。

3.2.3 运行速度V85的预测。

对改建公路可以采用现场实测法, 也可以采用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对路段运行速度V85进行测算。对于新建公路只能采用运行速度的预测模型进行测算。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 推荐了两种运行速度计算方法:方法一是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运行速度研究”课题成果;方法二是采用澳大利亚运行速度计算法。

3.2.4 线形的连续性检验。

检验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V85之差。两相邻均匀路段之间的运行速度差应控制在10km/h以内;不符合要求的线形设计应进行调整或设置一过渡段。

3.2.5 修正结果, 绘制平、纵面图。

根据各路段调整的设计速度, 重新绘制全线的平、纵面图。

3.2.6 完成设计。

根据设计半径和运行速度图, 确定平曲线超高、视距、平曲线加宽等设计要素值, 最终完成路线线形设计。

4 结束语

车辆的大量使用已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象, 人们的关注也逐步转移到道路线形设计的安全上来, 对线路的设计也越来越有品质要求。我国要不断改进原有的设计速度设计的公路线形, 积极推行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 使我国的道路设计与国际上的道路标准接轨, 这不仅仅体现了我国道路标准的严格施行, 更是对我国道路安全的一种责任行为, 同时运行速度在线形设计上的投用, 更是我国线路设计上的一大突破, 对我国今后的线路设计发展有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朝庆.基于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6 (9) .

探析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 篇7

1 导致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原因

1.1 电网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村的电网分布较广, 大部分的电网架设都是延续九十年代的结构模式, 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科学的设计, 导致了农村的低压线路普遍过长, 供电低压线大部分也都是原来的老旧线路, 多半存在线路半径过大的问题, 造成了配电变压器远离了用电中心。从而导致农村低压电网用电质量较差、经常出现断电跳闸的情况, 以及低压线路和变电器年久失修、负荷过重等现象。并且, 由于低压线路的迂回倒送、搭线插线和T接供电线的情况比较严重, 致使农村电网安全隐患较多。对于设立在树林中的低压线路和变电器, 往往会给森里防火工作带来一定的危害。

1.2 电力线路不合格

农村低压线路绝大部分都是自发搭建, 为了省钱, 大部分居民都会便选用废旧导线, 有的甚至选用分匝接线, 导致低压导线线径不符合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对农村电网要求的:农村线路低压供电半径应小于0.5km。并且, 搭线时所用的木桩或树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绝缘标准, 往往会导致低压线路发生漏电的现象, 易给居民造成人身安全威胁。

1.3 管理不严

由于农村电网存在覆盖面广, 低压线较长, 线路错综复杂等问题, 导致农村电网经常容易疏于管理, 村民在电网上私自接电的现象严重, 违章用电现象普遍。在春节用电的高峰期, 村民为了满足自我方便用电需求, 往往忽视用电安全, 在电网上私接的临时线路更多, 同时也增大了低压线路线损量。

2 降低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

从导致我国农村低压线路线损严重的原因可以看出, 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对农村电网的管理水平比较低下。因此, 为了降低农村低压线损情况, 提高我国电网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应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笔者根据相关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2.1 降低线路线损的技术方式

加强电网结构, 将供电供压Ok V的变电站变为两座, 35k V的变电站变为八座, 增多农村电网的布控点, 增大农村电网的低压线密集度, 以县城为中心, 建立一个环绕型的、点面结合的农村供电网。供电网路径的选择综合考虑农村发展水平、用电量、节点的选择及尽量少占用农田等因素。在变压器上, 使用新型的节能变压器, 提高用电中转站的运转功率。淘汰旧电表, 更换为型号为HB.56-DDSYF105系的智能电表。对一些动力用户, 配置电流互感器以提高计量的精准度, 并减小电能的消耗从而降低其损失。同时, 低压线路的设计应适合农村的发展规划, 并充分考虑农村低压电网的需求负荷实施低压电网改造, 比如, 用电需求量大的农村实行“两条线”供电, 而用电量较小的则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 这不仅节约了线路改造成本, 同时为落实和普及“一户一表”及“城乡同网同价”打下了基础。最后, 进行无功补偿, 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益以及合理化布局。

2.2 降低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

改善原来的抄表制度, 将抄收、核收、收管部分进行管理分离, 从而禁止“人情电”、“关系电”的情况出现。对线路和设备进行定期巡视制度和线损登记制度, 对每个月每个地区的线损情况予以真实地记录, 以作为后期线损分析大会的参考数据。

2.3 降低线损的计量方式方法

计量的指标的时候要先了解电流情况, 然后再根据电流的具体情况选定计量装置和计量方式。对于计量方式, 应该选择高压计量考核低压计量的计量方式, 从而加强计量的精准性。农村属于季节性用电的模式, 应该定期对计量装置进行检查和巡视。最后, 要加强反窃电宣传的力度, 对农村各种窃电行为予以坚强的打击。

2.4 设定科学、合理、切实的线损指标

线损指标, 指的是电力企业在无法避免低压线路损坏的情况下, 设定的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的线损数额。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设立的线损指标来考核电力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设定线损指标应该结合本地农村的地形、地貌和用电人口的数量等具体情况来制定。然而, 供电企业在农村电网改建的过程中应该将电网的设计与当地住户地理分布机构相对应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低压线路线损率。比如北方城市, 北方的农户居住密集度比较高, 低压线的分别也相对比较集中, 然而乱搭乱建的现象比较严重。而南方地区因为河网分叉和山区地形导致农村房屋比较分散, 会导致低压线路被延伸的过长, 中转变压器的负荷率也比较低。因此, 具体的低压线指标情况应结合当地乡村具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

3 结束语

建立抄收、核收、收管三分离的抄表制度, 降低同事间内导致线损波动, 降低人情用电、关系用电的乱象发生, 是我国农村安全用电的有效保障。总而言之, 降低农村低压线上的情况与国家电网经营者密切相关, 按照农村电网管理经验来看, 技术性线损占百分之三十左右, 管理性线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 只要加强管理力度, 改善我国目前落后的管理方式, 那么降低农村低压线线损的目标指日可待。

摘要:线损管理是我国电力系统经营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项目, 也是供电企业中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线损管理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管理工作, 而是一项集安全、经济、减轻用户负担、展示企业良好形象的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性工程。线损的高低直接体现了电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本为将围绕着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三抓一创”的总体目标, 分析目前导致我国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主要原因, 提出降低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林华.浅析农村低压线路线损的管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8) .

[2]吴美英.浅谈农村低压电网线损管理[J].科技资讯, 2010 (36)

轴类零件工艺路线决策方法 篇8

关键词:CAPP,轴类零件,工艺路线决策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的主要任务是生成零件的工艺路线,即工艺路线决策[1]。即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由计算机自动输出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等工艺文件的过程。

本文以常见轴类零件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变成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以Microsoft Access版本数据库为界面,来解决此类零件的信息描述、工序决策问题。最终通过工序的合并,来基本实现常见轴类零件的工序顺序的排序决策。

1 零件信息的描述与输入

所谓零件信息描述就是要把零件的几何信息和技术要求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信息。零件信息包括总体信息、结构形状、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及其它技术要求等信息。工艺设计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一个零件的制造过程。

1.1 特征建模技术

特征是与设计、制造有关,并含有工程意义的基本几何实体或信息的集合。

零件的特征可分为5大类:(1)管理特征与零件管理有关的信息集合;(2)技术特征描述零件的性能和技术要求的信息集合;(3)材料热处理特征与零件材料和热处理有关的信息集合;(4)精度特征描述零件几何形状、尺寸的许可变动量的信息集合;(5)形状特征与描述零件几何形状、尺寸相关的信息集合。

其中,形状特征是描述零件或产品的最主要的特征。根据形状特征在构造零件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特征和辅助特征两类。对于轴类零件来说可分类如图1。

为了便于描述特征之间的联系,引入面向对象的概念,提出特征类、特征对象的概念。特征类是关于特征类型的描述,是所有相同信息性质或属性的特征概括。

1.2 常见轴类零件的特征组成

任何一个轴类零件都是由外轮廓、内轮廓和端面3部分组成的,每一个轮廓表面又是若干个基本形面与辅助形面的组合。常见的轴类特征如图2所示。

这些形面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及制造要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它们之间具有层次关系属性。根据这一性质,可将形状特征划分为主形状特征(简称主特征或0级特征)和辅形状特征(简称辅特征或1级特征)。

要在计算机内部“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零件,必须对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描述[2]。

(1)形状特征隶属关系的描述

用0级特征、1级特征、2级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隶属关系。为了便于描述,将每一个特征用唯一的一个特征代码来表示,方法如下:0级特征代码=字符串“(01~99)”;1级特征代码=从属0级特征代码+“(01~99)”;2级特征代码=从属1级特征代码+“(1~9)”。

(2)形状特征邻接关系的描述

同级特征之间的关系称为邻接关系,规定零件的信息描述顺序为:先左后右,先外部后内部,先0级特征,后1级特征再2级特征。

通过分析轴类零件具有的特征组合,即得出常见轴类零件特征描述结构,如图3。

2 轴类零件的工序排序

在加工中心为主的加工环境下,零件的工序和工步排序应遵循以下的准则[3]:(1)基准面先加工;(2)按面、孔、螺纹的顺序加工;(3)按先粗后精的顺序加工;(4)把粗加工与精加工工步分离;(5)少换刀、多转位,即尽量用一把刀加工多个形面;(6)工艺孔先加工。

轴类零件的加工,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粗阶段(包括车端面,打顶尖孔,粗车外圆),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具体的工艺路线取决于轴的主要表面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

轴类零件的工序一般包括:车、钻、铣、磨。为了使以上工序变成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可以结合这些工序的先后性进行代码化,如图4。

3 方案设计与建模

基于上面的分析,常见轴类零件的特征和加工工序代码,以及工序顺序的基本准则,都已经代码化。可利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创建几个相互关联数据库表,然后利用数据库的良好的查询功能通过输入典型的案例,来实现算法的验证,如图5。

这个模型可以分为3大块:零件信息输入模块,决策模块,工艺知识模块。零件信息输入模块和工艺知识模块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流程如图6。

建立几个查询,从而进行工序合并、调整,模型建立后的模型界面如图7所示。

考虑到零件的各个特征有隶属关系和相互之间参照,在图中的零件Part表中,建立了一个零件中各个特征的关系,即图中的Part_1和Part_2与Part之间的联系。其中隶属关系用ReaID表示,参照关系用DatumID1和DatumID1(一个特征可能有几个基准)。即Part,Part_1,Part_2描述的是同一个零件,只不过零件内部有各个特有隶属关系(如1级特征隶属于0集特征)和参照关系(如特征1为特征2的基准)。

4 工序决策的实现

模型建立后,相当于建立了零件信息输入模块和一个工艺规则库,通过建立几个查询,从这个规则库中,根据输入零件的信息,从该模型的“特征代码表(FeatureCode)”中查出零件特征的代码,根据代码,系统从“工序代码表(ProcedureCode)”查出每个特征所对应的加工工序,具体步骤为:

(1)建立一个总工序规则查询表,其流程图如图8。

根据上面的流程图,用Microsoft Access来建立的关系界面如图9。

建立这个查询表的目的,就是建立依据每个特征的精度、粗糙度,以及尺寸的不同范围,来确定它所需的工序链。

(2)建立零件的决策表

因为零件输入的信息,系统是无法认知,必须以代码的形式来查寻、匹配,这里需要建立一个特征查询表。零件特征代码查询的同时,还要查出组成常见轴类零件的各种特征所对应的工序(链),所以要建立特征的加工方法表。

接下来由于零件的特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螺纹1从属于圆柱2,因此,要建立一个用来查询零件特征之间附属或者邻接关系的查询。如螺纹05,要表示其为一个1级特征,从属于0级特征圆柱01,则其代码为0105。其逻辑流程如图10。

(3)工序决策的输出表

建立特征和总的工序规则查询表的联系,来生成每个特征工序-工步链,这些决策方法还要通过人工的合并,把工序相同的特征合并到一起。加工路线中仅仅考虑了机械加工的排序,所以还应在工序链中插入划线、热处理、检验等辅助工序,即可得到完整的工艺路线。该输出表模型的流程图如图11。

5 工步决策

工步决策的任务就是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对各工序中少数工步进行调整,并安排去毛刺、检验等辅助工步等。经过工步决策后,即得到完整的工艺路线[4]。

6 结语

轴类零件复杂,工艺路线决策是个复杂的问题,本文就常见轴类零件的特征信息描述,常见工艺路线决策描述,做了比较逻辑的研究,可为常见轴类零件工艺决策提供有效实用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力钢,李培根.回转类零件常用加工方法的排序策略[J].高技术通讯,2000(1):85-88.

[2]邓祥明.面向CAPP系统的回转类零件信息描述方法的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35-39.

[3]杜战峰.轴类零件CAPP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2.

小学生画路线图的方法 篇9

运用群众路线方法, 必须正确对待和处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群众, 是有效地运用群众路线方法的首要问题。倘若实践主体没有对待群众的正确态度, 就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群众路线方法。历史上剥削阶级及其政党、代表人物, 一般都是坚持英雄史观, 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过程, 因而在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上, 就是一种英雄史观的态度。在历史上, 也有些进步的思想家、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某些封建君主, 提出过某些重民、贵民的思想, 但他们并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 而是从剥削阶级利益出发, 以承认剥削阶级和英雄人物对人民群众支配的合理性为前提, 因而在对待群众态度问题上, 不可能摆脱英雄史观的制约, 采用的也是一种君贵民轻、君尊民贱的“牧民”态度。

无产阶级政党坚持群众史观, 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对待群众的态度,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史观 (即群众路线) 的态度, 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把群众看做是真正的英雄的态度。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因而在解放活动中, 应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和历史主动性, 广泛宣传教育群众, 放手发动群众和最大限度地组织群众, 站在群众运动的前列领导他们前进, 而不要恩赐、包办群众, 站在群众运动的对面反对他们或站在他们后面批评他们。二是做人民公仆的态度。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唯一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干部, 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都应勤政为民, 履行人民公仆的伟大责任和义务, 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是向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 每句话, 每个行动, 每项政策, 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 以向人民负责作为一切言行的最高标准, 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而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态度。毛泽东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者、命令主义者和尾巴主义者, 由于他们没有这些对待群众的正确态度, 群众就不信任这样的干部, 他们就不可能运用正确的群众路线方法。

二、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问题

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问题, 也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领导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 一种是对待收集材料方面的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收集来的各方面的意见, 从总体上说是丰富的、接近于客观实际的,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认识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不同, 就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片面的和全面的区别, 领导者倘一概听之信之, 以为群众中有人反映的怎样, 事实上就会是怎样, 就会给一些抱险恶用心的人, 借领导之手陷害他人的奸佞小人以可乘之机。相反, 领导者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群众的意见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才能据此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另一种是对待对领导工作方面的意见。领导充分发扬民主, 运用群众路线方法, 如果他们的态度是恭敬、真诚的, 并且群众认为他们是可以信赖的话, 他们就可以从群众中倾听到对自己工作的各方面意见。这种群众意见, 直接涉及对本人工作的成绩缺陷、功过是非的评价, 往往难以正确对待。对于自己的成绩、优点、表扬方面的意见, 领导者要有清醒的头脑, 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绝不可以骄傲自大。对于自己的错误、缺点方面的意见, 领导者应以“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对待。

要正确对待群众意见, 领导者在运用群众路线方法过程中, 必须善于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 把民主和集中辩证地统一起来。离开了充分发扬民主, 只有上级领导机关凭片面的或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 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 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计划。但民主是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充分发扬民主是为了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 而不是迁就群众的错误意见, “群众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相反, 领导者要在保护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根本前提下, 敢于批评群众的缺点, 这也是向人民负责的要求和表现。集中又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脱离民主的集中, 置群众意见于不顾, 搞“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实际上是在搞家长作风和专制主义, 是与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背道而驰的。

三、正确处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正确处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包括正确处理领导积极性和群众积极性的关系、领袖和群众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工作中, 命令主义者之所以犯错误,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积极性, 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的积极性和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 超过了群众的觉悟程度, 违反了群众自愿的原则。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 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 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 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2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工作中, 尾巴主义者之所以犯错误, 则是因为他们当广大群众有积极性时, 而他们自己则没有这种积极性, 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 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要避免尾巴主义的错误, 我们的同志就应做到先于群众的觉悟程度, 并且做到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这样就可做到既领导群众前进一步, 又不犯命令主义的错误。

在领袖和群众的关系上, 实践历史观认为, 一方面, 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需要自己的领袖。没有无产阶级领袖对群众的预见作用、教育作用、团结作用和指挥作用, 就不可能有自觉的、成功的共产主义群众运动。另一方面, 领袖必须依靠群众。无产阶级领袖本是群众中的一员, 是从群众运动中产生出来的群众利益的代表者, 没有群众, 也就无所谓领袖, 因而无产阶级领袖又必须依靠群众。无产阶级领袖由于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站在群众斗争的最前列, 是在群众运动中自然形成的, 因而他在群众中就享有崇高的威望, 得到群众的衷心爱戴。正如邓小平指出的, 群众对领袖的热爱, “本质上是表现对于党的利益、阶级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的爱护。”3但是, 热爱领袖, 不是要盲目崇拜领袖, 因此, 热爱领袖和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经验教训证明, 领袖反对个人崇拜, 那么他在实际工作中就能贯彻群众观点, 实施群众路线方法,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相反, 如果领袖默许个人崇拜, 那么他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贯彻群众观点, 实行群众路线方法,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会遭到破坏,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

四、克服运用群众路线方法的观念性和体制性障碍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和处理党群关系的根本路线和基本方法。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也就是在党群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出现的问题。首先, 运用群众路线方法的观念性障碍。中国共产党施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是以群众观点为指导思想的。要贯彻群众路线, 实施群众路线方法, 就必须树立明确的群众观点。“没有明确的群众观点, 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众路线。”4应该说, 自实践历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提出和实施, 群众观点早已成为全党的共识。但是, 我们今天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是:这种共识是否真正变成或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共产党员和领导者的共同信念?应该看到, 一种信念的树立, 既依附于现实社会倡导的政治观念, 还要受到社会现实及复杂的具体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其中包括传统的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

事实上, 现在的人民在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 存在的观点是复杂和多元的, 除了占主流的群众观点外, 还存在着其他的思想观念。这一方面由于群众观点受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变化, 改革带来的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带来的冲击, 同时还因为它始终受到我国传统的以儒家为代表的民本思想的深刻影响。在现实生活中, 有很多人的思想深处的确存在着将群众观点与民本思想相混淆, 甚至以民本思想取代群众观点的问题。我们认为, 党的群众观点在重民的方面与传统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但是它们又有本质的不同。党的群众观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一致性为出发点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和向人民群众学习是群众观点的基本点。它蕴含了人民当家作主、尊重公民权利、党依赖人民等民主思想, 而民本思想代表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实质上是把民众视为君主统治安稳和政权得失的一种手段, 具有明显的工具主义性质。由于民本思想的深刻影响, 我们不难理解, 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虽然知道要依靠人民群众, 也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但没有把人民群众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放在首要位置, 而是让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按照他们的愿望和想法去做, 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执行他们官僚主义的工具。另一方面, 我们许多人民群众也因为同样的错误观念影响, 产生了强烈的圣贤情结和依赖心理, 也习惯于“你说我做”, 把发展自己的使命寄托在“父母官”身上, 把公正的期望寄托在“包青天”身上。所以, 要正确的运用群众路线方法, 从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 都要克服观念性障碍。

其次, 运用群众路线方法的体制性障碍。无产阶级政党、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 要贯彻群众路线、运用群众路线方法, 一方面, 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必须设计和提供出有群众参与和监督的相应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以保障其正确实施;另一方面, 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体制中, 又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能够改变群众与党、群众与政府、群众与领导关系的群众的被动地位。在这种社会环境下, 就很难克服实际工作中走群众路线、运用群众路线方法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也极易出现在贯彻群众路线、运用群众路线方法的名义和形式下, 不断地发生“代群众思考、代群众做事”, 只许群众赞成不许群众反对的强迫命令, 甚至违法行政的事情。所以, 要正确运用群众路线方法, 就必须建立健全这方面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在这方面的制度规范尚未健全的现实情况下, 就必须依赖党和政府领导机关、领导者的高度自觉性, 坚持群众路线、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来克服这方面的制度性障碍。

注释

11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毛泽东选集》 (第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2版, 第790页.

22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选集》 (第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2版, 第1095页.

33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邓小平文选》 (第1卷) , 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第235页.

上一篇:工作内容-行政专员下一篇:读书月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