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2024-05-23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精选12篇)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作文,评价方法,自主学习,视角

当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小学生的作文时,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往往是小学生稚嫩的思想、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还不太严谨的逻辑思维。要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精批细改小学生的作文?我想这一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

关于怎样进行作文评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写到:“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 可以用等第表示, 也可以用评语表示, 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可见,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已是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比较软化的作文评价要求, 顾及到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使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感。文中还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表达空间, 来放飞学生的心灵, 提高学生创新表达的能力, 而且要对学生的作文积极评价,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 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 教师、家长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和儿童的视角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 寻找闪光点。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 哪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 也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 而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儿童。当教师发现一个优美的片段、一句通顺的语句、一个贴切的词语, 甚至是一个正确的标点、书写上的点滴进步时, 都应该及时地给予表扬,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见解, 充分尊重他们表达上的个性风格, 让他们享受成功,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在评价学生习作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包揽一切, 而应该为学生搭设自主学习的平台, 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这样, 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 表达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例如, 教师在修改一段对话时, 不要简单评判为“好”与“不好”, 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范文, 让他们从范文中感悟到写对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即提示语可以在前面、中间和后面, 写对话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

并且,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注意, 小学生无论就其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 都与我们成人大不相同。他们的视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错的, 未必就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 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 只是我们成人无法窥见其中的奥妙罢了。更重要的是, 在许多时候, 小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象力早已跑到文字表达的前头去了。他们的语言文字相对贫乏, 驾驭文字的能力也相对稚嫩, 所以, 就必然会有词不达意、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因此, 一旦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们的作品, 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原来所要表达的思想, 而是强加了我们通过他们词不达意的文字所猜测的成人性的意义。同时, 也可以尝试学生互批互改的方式。但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批改方式, 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 我们的作文教学, 应该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写作文是件很平常的事, 平时只要认真阅读适量的书籍, 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 不断总结反思,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就能写出有生命力、有自己特色的作文来。而作为教师, 我们唯有不断地为学生创设自由、广阔的空间, 那么一篇篇鲜活的习作就会淋漓酣畅地挥洒出来。

今天, 新的科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出台, 它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自己能否充分理解, 并在实践中体会执行。而其中关键的关键, 又在于校长。如: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张赛琴校长在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完善了一系列的方法, 现在, 他们学校的语文教师只需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 就能将全班的作文批改工作完成了。这为该校语文教师的自学进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以为,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做法, 充分解放了小学语文教师, 值得我们学习、提倡。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篇2

一、深入调查了解,客观公正评价

事实是教师评价学生的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对教师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要坚决反对对学生评价的随意性。因此,要做到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多调查,多观察,多走访,深入了解学生。如果闭目塞听、人云亦云、捕风捉影、主观臆断,不加调查、分析、研究,就对学生随意肯定或否定,就会造成评价的严重失误,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学生形成对立,从而丧失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很难预测和把握。对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出格”甚至“反常”行为产生的根源,产生问题的来龙去脉,教师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细致入微地分析,避免主观臆断。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住事情的是与非,正确区分“动机”与“效果”,“偶然”和“一贯”,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客观公正。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标,采用正确、有效的评价方式,达到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二、正确和可接受的评价

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这是正确的评价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学生接受教师评价的前提条件。如果评价方式不正确,对学生的评价就失去了权威性,这种评价就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反而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但只有单纯的评价正确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可接受性,真正使教师的评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真正在心里引起共鸣,使学生充满自信,并且化信心为动力,这样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注意:1、由于学生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评价只有适应了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2.不管是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贬抑性的评价,教师都要以教育学生为根本目的,抱着热情、诚恳的态度,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是在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自己,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特别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时,更要注意真诚、平易近人,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会到温暖和亲切,感受到滋润心田,从而真诚改正缺点和错误。这样,教师的评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既要注意评价的正确性,又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这样就会使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状态,教师的评价就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

传统教育有一个错误的导向: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受这种误导的影响,使得对学生的评价被狭隘地理解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又被错误地理解为用考试的方法得出的考分用来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这种错误的评价标准使教师的人才标准不得不定位于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从而产生一种爱乌及屋的情感和评价的偏差,而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则兼顾不到。这种错误的评价方式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改条件下要求的评价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管齐下,要从多方面着手。思想品德评价、学力评价、体质评价、性格评价、团结协作评价、勤奋刻苦程度评价等方面的评价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原则。素质教育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其次,要全面地客观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尽可能防止“第一印象”、“表面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避免个人的偏见,才能实事求是地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

四、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的“做”与“学”往往会出现与客观现实有一些差距甚至差距甚远的情况。在经过顽强努力后,还不能有明显进步,这时学生极易丧失自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既而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因势利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如果学生和以前相比有所进步,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这种评价要适当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这种鼓励性评价又要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容易接受,获得成功的信心,达到预期效果。

(1)赏识性激励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赏识。教学中能否使用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进行实践。开始,我先试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一试让我欣喜若狂:原来我所教的学生和别的班级的学生一样出色。在我的眼中,学生变得可爱了。随之而来的是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越来越多。在课上,在课间,我总能利用时机不留痕迹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回报我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进步。由此我想到赏识是评价、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我深深体会到赏识学生对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赏识,我尽可能的创设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每天故事、周一的演讲、读书交流会、习作欣赏等。在活动中,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被赏识的快乐。同时,我教育学生赏识别人和得到别人的赏识都是快乐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爱学习,我们师生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这也应验了亲其师而信其道。

赏识学生就是爱学生,就是相信他能行。学生得到了赏识,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赏识就是一种激励。

(2)批评式激励

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有了问题时该指出的一定要指出,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该制止的一定要制止,绝不是姑息养奸。他的缺点和错误,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真正改正。这时,批评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虽然明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实际生活中还是不愿意听到批评,特别是好学生。例如王英同学,她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能歌善舞。无论是学校的活动,还是班级的活动,她总是主角。可是她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邋遢。课桌上,桌洞里总乱糟糟的。她的桌子只要一动,就会有废纸掉出。为了帮助她,我找她谈心。她表示一定改。可是,第二天的课上她连学习都不主动了。再如张小强同学,他上课时发言的欲望特别强。有时让学生思考,他等不及了,在小声说话。维持课堂秩序时,我无意中一句“闭上你的臭嘴”让他难过了好几天。直到后来,我发现他的变化,与他谈话才解开这个“结”。这两个例子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也让我思考怎样的批评,学生才会易于接受。

五、发展性评价

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要抛弃传统教育的那种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武断地断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认识到他们正处于成长时期,不可能尽善尽美。切忌以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坚信学生有发展潜力,注意发现他们的每点进步,并及时地加以肯定,运用评价的导向性,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前进目标,坚定“我也行”的信念。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自信,树立信心,锐意拼搏,不断开拓进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篇3

在新一轮课改中小学体育课评价体系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学生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学生学习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一个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强调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提倡学生学会用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从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学生,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因此,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主要体现为: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

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现在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方面:用全面的、辨证的评价代替片面的、不公平的评价。要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成绩,辨证地评价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成绩。

鉴于此,在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摒弃“差生”一词,全面而辨证地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长处和优点。尤其是对那些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学生,更要注意评价手段的正确使用,让他们不断地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以激励他们全面发展。

体育学习评价具体操作方法:

评价流程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自我评价。体能项目评价。先测试与学习项目有关的体能原始成绩,要求学生如实填入表中。单元学习结束后,再把测试成绩填入,“提高程度”栏采用等级制填写,用累计记分法确定等级。

“体育健身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运动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在本单元每节课学习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同学合作精神等内容的表现,分别填写四个等级”A”、“B”、“C”、“D”。同时,针对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学习体会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话”栏目。

2.小组评价。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每组6——10人进行。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小组评价,根据组内成员在单元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结合平时在每节课中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的表现,组内成员发表意见,最后由组长确定等级。同时把具有代表性的优点表扬和存在问题及建议填入“同学的话”栏目中。

3.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单元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情况,最后确定等级。同时,把观察到的学生表现,学习目标达成度,对学生优点和希望等内容,填写“教师的话”栏目。

今后理想的体育学习评价的标准为:

一、小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

小学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篇4

一、谈话了解法

对教师而言, 谈话法是较为容易而又能有效获得学生作为公民的价值观信息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揭示个体的价值观及其强度。在进行价值观评价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述机会, 让学生尽情地表达, 在交流中加深体验, 升华认识,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达来评价学生的公民价值观。

如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 以前只要说起儿童歌曲, 人们很快就会想到《小燕子》《丢手绢》《春天在哪里》……这些优秀的儿童歌曲曾陪伴几代青少年成长。而当今不少孩子平时几乎不唱儿童歌曲, 嘴上常常挂着:“亲爱的, 你慢慢飞, 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那么, 孩子现在唱歌时会有哪些选择呢?他们的观念有哪些变化呢?我从学生喜欢传唱的歌曲入手, 尝试进行多元价值观的评价。

师:你喜欢唱什么样的歌?

学1:我喜欢唱《两只蝴蝶》, 爱听周杰伦的歌。

生2:我喜欢《老鼠爱大米》, 老鼠和大米, 我都见过。

生3:老师课堂上教的, 唱了也不好听!平时听到的是流行歌曲, 但唱过了自己并不完全明白意思。

师:你现有的音乐磁带、CD唱片、U盘中大多是什么歌?

生1:妈妈只给我买儿童歌曲, 我不怎么喜欢。

生2:大部分是流行歌曲, 有好几首是周杰伦的。

生3:妈妈说要培养我的音乐细胞, 给我买了古典音乐, 可是我不怎么听得懂。我喜欢超级女声、凤凰传奇。

师:你们为什么喜欢周杰伦的歌?

生1:不知道, 就是喜欢。

生2:唱他的歌可以做动作, 很有趣。

生3:他的歌内容好玩。

……

学生对歌曲的选择取向是学生在开放教育下的音乐兴趣多元的呈现。不少学生喜欢电视、网络、街道经常播放的流行歌曲, 也就是说, 社会环境的影响占非常大的比重, 同时多数学生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 娱乐媒体的炒作使很多歌曲、歌手受到关注, 学生也就会盲从。例如大多数人比较喜欢周杰伦, 那么自己也就加入歌迷当中。社会文化的复杂多变, 导致小学生很容易形成文化感知多元化的现象。值得一提的是, 大多数小学生偏爱流行歌曲, 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歌曲所体现的社会通俗文化在目前整个社会文化领域占着优势, 刺激学生的模仿心理, 更重要的是社会通俗文化的感性多于理性, 推崇情绪化、感觉化。这一点比较符合小学生文化接受心理。家庭环境也不容忽视, 不少学生受家长影响, 他们会模仿、学唱大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

二、行为观察法

在很多情况下, 公民的价值观会通过外显的行为反映出来。虽然两者有时候会不一致, 但经过长期、仔细的行为观察, 仍可以对小学生的公民价值观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所以, 教师在价值观评价中可以运用观察的方法来评价学生, 主要方法有: 特定行为观察法, 是指只对学生的某些特定行为进行观察, 记录这些行为出现的频率以及发生的情况;定时观察法, 是指不对学生的行为做连续性的观察, 而是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间隔性的观察;随机观察法, 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 有选择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

如, 我在了解、分析、评价学生的共赢价值观时随机观察到一组镜头:

中午, 值日组长带领几个同学怒气冲冲地跑到操场上, 责令小伟履行职责, 打扫卫生。

组长:小伟, 你怎么不去打扫?

小伟:我要打羽毛球, 不想扫。

组长:可今天是你值日。

小伟:我不管!我就不扫。

生1: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

小伟:为什么?

生1:既然是值日, 那就是轮流来的, 大家都有打扫的机会和义务。

生2:今天你值日, 看起来比别人辛苦, 实际上,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次辛苦。

生3:今天我为大家打扫, 明天就是人家为我打扫了。

生4:你不愿意值日, 我们也不勉强。以后我们值日的时候, 你的座位就空下来不扫。

生5:以后发到你的作业本, 我们就放在讲台上, 让你自己拿。

生6:吃饭的时候, 我们大家轮流打菜, 轮到我时, 就不给你打。

生7:你不为我们服务, 我们也不会为你服务的!

小伟默默地回到班级, 开始打扫卫生……

小伟拒绝值日的因素有:第一, 他喜欢上了打羽毛球, 玩心占了上风;第二, 他怕劳动;第三, 也是最关键的, 他没有集体生活的责任心, 没有意识到“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共赢价值观。他更多地享受着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却未能意识到服务、关心、照料是相互的、共赢的。教师在处理此事时没有直接和小伟对话, 而是让学生教育学生, 让学生帮助学生, 小伟在同学们的教育下, 形成了“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价值观念。

三、作品分析法

学生作品能折射出学生的公民价值观, 而这些是教师很难观察到的。学生的作品, 既是向自身又是向教师展示各方面进步的过程, 学生在感受进步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来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公民价值观。

如在我校举行的“学礼仪标兵做谦谦君子”活动征文中, 陈辰同学写道:“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像‘礼仪小标兵’那样, 见到老师、同学时, 都能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 或一个礼貌的笑容, 那我们的校园生活不是更美好吗?‘礼仪小标兵’不仅是清晨站在校门口的同学, 更是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都有责任在校园里播下‘礼仪的种子’, 将来收获的就是‘礼貌习惯的大树’。”在“让美德教育走进家庭”活动中, 陈奕同学写道:“感谢妈妈, 用智慧的方法让我懂得分享的快乐;感谢妈妈, 用朴实的言行让学会勤俭的美德;感谢妈妈, 用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明白诚实是可贵的, 宽容是高尚的……”从学生的作品可以看出, 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和现代价值观“分享观、换位观”已在学生的心灵扎下了根。

四、专题探讨法

在公民价值观评价中,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有关价值观方面的争议性问题, 让他们自由选择, 交流对该问题的看法及理由, 教师据此了解学生对待该类事情的观点及思维模式, 从而把握学生的价值取向。

如, 从2011年5月1日起, 卫生部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开始实施,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正式生效。我们以此为专题引导学生探讨:医学家认为吸烟有损吸烟者和那些有规律地被动吸烟的人的健康, 有些城市已经通过了禁止在所有公共场所内吸烟的法规, 还有些人反对这一法规, 因为他们认为禁烟违反了个体吸烟者选择的自由。对此, 你同意哪一方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有的学生的观点体现了共赢价值观:“我认为早就应该实施, 吸烟不光影响自身的健康, 而且影响他人的健康!”有的学生的观点体现了多元价值观:“戒掉烟瘾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想每个人都不吸烟几乎不可能。因此, 在严格执行室内公共场所禁烟的同时, 也可以给吸烟者一些空间, 设置吸烟区、吸烟室。”

五、量表测验法

我们依据价值观的内涵及具体行为表现, 借鉴一些心理学量表, 采用等级评价方式, 尝试对学生的公民价值观进行评价。此方法要求学生在对测验项目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之间的不同价值取向程度中作出合适的选择。

如:根据左边的观点, 在右边的选项里用“√”选出最符合你的意向的看法。

编制量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性工作, 因而在编制过程中要尽量周全地考虑相关问题。一份量表, 从开始设计到收集资料、得出结果, 其间须经过许多步骤, 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定的要求, 都可能产生误差, 我们要努力将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2]黄元虎.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中的现代公民价值观[J].教学与管理 (小学版) , 2008 (9) .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篇5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经研究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开展评价活动,让教师改变评价观念,重视平时评价,树立“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新观念。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国外教育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发展过程;国内也开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摸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的比较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中要注意总结经验与教训,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通过大胆实践转化为实际工作效益。一方面通过学习,自己摸索;另一方面能发挥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分析,寻找适合本学校的评价方法。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支持和协作,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建立“系统工程”“分层推进”的共识,选择最容易操作和见效快的方面,形成评价雏形,不简单、盲目地全盘否定原有的工作,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寻找突破口。

由于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熟悉身边的发展变化情况,评价更具真实性,不会被个别现象所迷惑,评价结果会更准确,更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几方面的发展。重视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改变考试通过纸笔测验的唯一手段,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压力。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课堂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课堂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评价方案、表格:各年级语文发展性评价方案、学生发展性评价登记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一年,即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

(二)研究步骤 1、2004年1月——6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立项申请及相关措施等。2、2004年6月——2005年12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4年6月——2005年1月),主要工作: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

第二轮(2005年1月——2005年6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并写出阶段性小结,接受中期检查;申请结题。

第三轮(2005年6月——2005年12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会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2004.9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篇6

关键词:学生实行综合评价;评价目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 0230-4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67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只有把学生的评价主体退还给学生,树立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意识,采用多元标准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正确、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系统了,越来越公平了,不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体现了人性化,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在我们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不再简单地拿成绩来衡量学生了,而是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我们在县教体局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我们一线教师以“突出学生亮点、记录成长足迹、实现自主评价、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矫正”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为重点,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们对学生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在校及在家期间各方面的优秀表现,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公开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自己,努力使自己体验成功,感受到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开始,学生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对其操作过程却没有完整认识。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学生所面临的新的评价方式讲清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明确目标与评价任务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在评价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我教育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不是为了单纯打成绩,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评价能力,矫正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之间就能增进了解,家校之间就能互相沟通,师生之间就能相互配合,教学工作就能相得益彰,师生发展就能日臻完美。

三、注重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我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运用,把教师、学生、同伴与家长作为参与者,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一来,帮助学生成长的因素就越来越多了。

在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时,我个人认为有几点是关键的,也是今后我在这些方面的做法上有待于提高的。

(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班级里面后进生的各方面表现,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对学生自主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给予适当指导

“尊重”不等于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自主”也不等于完全拒绝有益的忠告与帮助。所以,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应该适当作出引导,这样才有助学生明确方向,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与自我提高。

(三)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我反省的指导

每次填写完第一手资料后,让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正确认识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四、积极鼓励同伴的参与

同伴作为评价者,通过对他人的评价,不仅能够从他人身上吸收好的东西,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而且,与教师或家长相比,学生与学生不仅有更多的时间交流,而且这种平等的交流能积极促进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让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真正的起到促进学生进步的作用。

五、创新形式,从实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一些评价活动中,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限制,尤其是认识的不全面性和思维的不缜密,对自己或对他人评价就会有欠缺,我就启动即评和督评。通过一些活动中的即时评价和值日班长的督察评价,促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对有些评价项目和标准,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一些修订和完善,重视从实处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觉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家校联系力度不够。农村学校由于家长认识不够和一些其他原因,缺乏必要的配合。二是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较为繁琐,有些还缺乏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使其规范化、科学化。

新的评价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各显其能,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时的喜悦和欢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积极性。把学生从百分制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真正做到了从实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成绩评价的几种方法 篇7

1. 平均分数法

平均分数法是用学生考试的原始分数的平均值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例如“及格率”、“优秀率”、“提高率”等我们常见的一些指标, 都是以原始分数的平均分为基础的。平均分数反映了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 这是一个统计学中的集中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 能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平均分数法适用的条件是同一学科、同一年级、同一次考试 (同一种试卷) , 学生的学习基础要大致相当。

2. Z分数法

3. N评价法

N评价法认为, 在评价学生某阶段的学习成绩时, 既要重视学生的历次成绩, 也要反映出成绩的发展情况, 并使之数量化。用数学式可表达为:

式中N为某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成绩的得分数。T和β分别为T分数和进步分, 其含义与算法如下:

(2) 进步分β:为了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N评价法认为, 在评价一个阶段学习成绩时, 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历次成绩, 而且应将定量描述学生学习成绩发展情况的进步分β加进去。β值的大小可通过β′来确定。

由于最小二乘法求得的β′数值最小, 而且可能出现较多的负数。但对于绝对评价来说, 大多数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为了使进步得分更符合实际情况,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通过下式计算学生的进步分数:

例如:七年级一班甲、乙两学生六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原始分数如下表所示:

由 (1) 式, 可求出甲、乙两学生标准分数Z, 如下表:

同理, 可计算出:β乙′=-0.13。

上述计算表明, 尽管甲、乙两学生的数学成绩总平均分数相同 (X=87) , 但在这一阶段乙学生的成绩是退步的, 甲学生的学习无明显变化。

下表列出了甲、乙两学生六次数学测验原始分数平均值、T分数和N分数的名次对照:

由表可见, 按照甲、乙两学生历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予以排序时, 他们的名次相同, 由于用百分数计分法表示各次考试成绩不具有可比性, 所以评价是不科学的。当用T分数来表示时, 则乙学生成绩优于甲学生, 但这种评价只考虑了历次成绩, 忽视了学生的成绩发展。而N评价法则全面考虑了上述因素, 因此, 评价结果更为合理。

4. 用N评价法调查学生成绩的发展

为了了解学生成绩的发展动态, 我们对初中部458名学生三年学的9门课程81次考试进行了统计, 结果如下:

(1) 有52.15%的学生β′>0, 其中, 占被观测人数17.20%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有47.85%的学生β′<0, 其中, 占被观测人数16.62%的学生成绩显著退步。

(2) 从成绩发展趋势看 (见图1) , 从七年级到八年级, 学习成绩相对进步的百分数略有下降, 八年级到九年级, 百分比上升较快。

通过对平均分数法, Z分数法以及N评价法的分析, 我们发现N评价法是定量地评价学生成绩发展情况

由图2可知, 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波动较小, 学习差的学生成绩起伏较大。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使每个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从而明确努力方向, 而且有助于教师了解所有学生的成绩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以利于探查影响成绩发展的因素, 针对问题完善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多彩的小学音乐评价方法 篇8

一、分层次评价

在课堂上会遇到这种情况, 学生虽然同样是学歌, 但是有的表现活跃, 有的表现沉默, 其实这些都是以为个性或年龄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时, 教师就要给予层次性的评价:高年级多采用演唱、讲述歌曲内容, 为歌曲伴奏或吹奏歌曲旋律的方式评价, 而低年级则多采用歌表演、创编舞蹈动作等方式进行评价。音乐学科的分层评价, 无论从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还是评价形式上来说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 评价维度的多样性:a.学习态度 (课堂纪律、学习兴趣等) 。b.音乐素养 (知识、技能等) 。c.艺术实践 (班级、学校的各类文艺活动) 。d.艺术特长 (器乐、声乐、舞蹈) 。2) 评价内容的多样性:a.演唱 (指定曲目或自选曲目) 。b.演奏 (口琴或自选乐器) 。c.律动 (节奏拍击) 。d.欣赏 (感知音乐情绪、了解音乐内容和作品背景等) 。e.笔试 (听音记谱、节奏或旋律听记等) 。f.素质测试 (听音乐写曲名;听乐曲写其演奏的乐器名称、听歌曲选择演唱形式、看演出剧照写音乐表演形式、艺术表现形式、听音乐片断选择相应的国家名称、小乐评、听乐随想等) 。3) 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在分层次评价中可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

二、合作表演评价

合作表演评价可使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同时才艺展示的过程是发现人才的过程。“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要想真正的全面提高自己, 实现自我价值, 并非一时之功可以达到。而通过真正意识上的合作探究, 小组各成员之间不懈努力协作、互动。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以四个人一组, 为刚学会的歌创编舞蹈或一起合唱, 又或者是歌表演、歌伴舞, 然后再以合唱加伴奏、指挥的形式进行全班表演, 总之, 想尽一切方法将复习巩固这一环节设计的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

合作表演评价内容包括:歌表演、配乐朗诵、舞蹈、小品、相声、快板、器乐演奏、打击乐合奏、情景剧表演……题材范围可在教材内外不限。我们要鼓励各种表演形式在音乐会中亮相, 挖掘、发挥学生各方面的音乐和表演才能, 从而各小组群策群力, 现场发挥智慧, 展现集体音乐艺术素养, 鼓励合作。最终合作评价的结果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表现 (也包括学习态度纪律等) 和艺术素养测试、才艺展示三部分组成, 以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在充满了乐趣的音乐课堂中, 合作的学生们一次次上台的表演、唱歌、跳舞, 都是成长的记录, 每个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小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个人也不断进行着成长、发展、巩固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是个人音乐素质的成长, 音乐技能的提升, 更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真正实现了自我超越。

三、特长展示评价

平时, 由于受教材内容和时间的限制, 好多学生各方面的才艺未能施展, 每一次的特长展示评价都为他们创造了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如在“班级新年音乐会”中, 有些学生竟然一人准备了两三个节目, 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和肯定。有一位同学不但独唱还和同学搞音乐组合, 又给另外独唱的同学伴舞。有些同学做演员的兴趣非常浓厚, 他们喜欢演小品, 演喜剧, 有一个班的八个小组竟然有六个组都编排了小品, 一台节目简直快成了小品大赛。所以说, 特长展示评价是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平台。每次给三年级上课时, 都准备了一个快乐五分钟的节目, 让同学们课下找好要表演的内容, 然后在上课时为同学们表演, 实验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不仅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且也能客观的给表演者进行评价。在进行特长评价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1) 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 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2) 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重视学生的自评, 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情感的表现。3) 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的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 在众多的考核项目中, 让学生自选有兴趣、有特长的项目进行考核, 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 扬长避短, 满足表现欲、发展特长。特长展示形式有:1) 鼓励各种表演形式在音乐会中亮相, 挖掘、发挥学生各方面的音乐和表演才能。2) 各小组群策群力, 现场发挥智慧, 展现集体音乐艺术素养, 鼓励合作。3) 结合形成性评价。最终评价结果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表现 (也包括学习态度纪律等) 和艺术素养测试、才艺展示三部分组成, 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

四、即时评价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需要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进行引导。采用即时评价的方式, 能够改善小学音乐教学形式, 并且创造积极性的小学音乐课堂氛围, 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即时评价通常可使用以下方法进行:1) 表现分析法:教师对学生的音乐表现不是简单地记个等级和分数, 而是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 对学生实施积极、适度的鼓励性评价, 维护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用欣赏性的话语指出音乐表现中的优点, 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表现中的不足, 客观公正、热情诚恳, 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水平。2) 观察法: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愿望、兴趣变化、人际关系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创造性发挥程度。教师可以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反应,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3) 谈话法:这是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愉快的对话与交流, 教师把话题自然地转向评价, 引起学生对自己行为或音乐表现的反思, 同时又不会中断教学进程。

就学生而言, 评价是一把坚韧的标尺, 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教师而言, 评价是一棵挺拨的忘忧草, 在自我完善中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就教学活动而言, 评价是一缕轻扬的春风, 轻抚心田的同时也净化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实践证明, 评价活动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和意义。但是, 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看到, 它既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 也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善的, 需要长期的实践;另一方面, 我们应该认真审视评价的作用价值, 这只是一种检测、刺激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 不能做我们的根本目的。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对音乐也感兴趣了, 不敢放声的学生也敢于尝试了, 喜欢音乐的学生则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了, 这样的评价, 才是有效的, 才能真正的使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学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篇9

关键词: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评价模式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帮助小学生感知事物、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和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好的评价不仅能够及时启发和帮助学生, 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明确学习方向。本文中所涉及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互相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是对学生最有影响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一背景及界定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真正意义上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呼声愈来愈高, 而与其密不可分的教学评价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年来, 教育部门以及美术教育阶层单位, 都在为完善评价机制而努力。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指出了要建立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既关注结果, 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评价目的, 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我看来评价不应该过于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 而应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 强调人的发展, 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关注交流与合作, 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才华、努力创新。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评价”一词, 源于英文evaluation, 这个词在词源学上的含义是引出和阐发价值。从本质上来讲,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 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研究。2001年6月, 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课改赋予了“评价”新的教学意义。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 其评价标准比其他学科要模糊得多, 但在现有的美术教学中, 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 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 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很容易产生如下现状。在课堂上, 学生作业刚完成, 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 打上“优”的固然高兴, 但不知好在哪里, 打上“良、中、差”的心里难过, 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 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元化评价

1. 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评价, 使课堂更加精彩

起初, 我只是让学生自己在评价栏里写出自己完成这张作品时最想说的一句话, 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说的都不是很准确。于是, 我采用了较为详细的自评栏, 让学生自己从画面的造型、色彩、主题、构图这四个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自评, 班上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将自己的作业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也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2. 美术作业互相评价的模式

每次课堂作业评价我都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可以请作者介绍创作思路, 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或不太满意的部分, 还可以请其他同学来评价。为了引导学生参评, 我特意设计了一些问题。例如:“你喜欢哪张作业, 为什么?”“你觉得同学的评价与你的观点一致吗?”“你认为这张作业应如何修改?”等。

针对不同的课型, 我又分别设计了各种单项评价内容。例如, 像《我设计的杯子》《拼贴天花》这样的设计课, 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像《会变的盒子》这样的工艺课, 可设为:做工精细、工艺好、有进步、装饰性强等。集体完成的作业还增加了合作奖、集体贡献奖、积极投入奖等。

实践中我发现, 学生在评价作业和单项奖的过程中, 态度极其认真, 没有丝毫懈怠。俨然一副主人翁的神态。让学生参与评价, 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其有益的。

3. 家长评价使家长对美术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学生作业, 色彩丰富, 应在色彩上更加注意”, “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 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看着这一句句家长签在作业本上的评价, 再看看孩子们认真而又内容多样的作业, 我也为这种家长评价方式的改革而感到欣慰。

带了这么多年的美术, 因为教学内容没有改变, 而授课量大大增加, 对于学生的作业就忽视了许多。有一次看到语文老师让学生家长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 就想, 如果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美术作业, 应该会很兴奋吧。其实孩子对完成美术作业还是认真对待的, 每当他们看到繁重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业时痛苦的表情, 因为那些没有太多的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美术作业可以表现自己、凸显个性。于是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每个月的月末让孩子把美术作业带回家, 有家长进行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家长评价, 孩子的作业有了明显地变化。许多原来不认真画的同学, 现在也认真画了。特别有的家长, 给孩子评价时分别说出了优缺点, 结果孩子高兴得不得了, 回班上后, 向其他小朋友炫耀。再一次开家长会时, 一位家长专门找到我跟我说:“老师, 你这个办法好。以前我认为美术作业不重要, 就是画图嘛, 只要完成就好, 现在我不但能够看到孩子完成作业时认真的态度, 还能从孩子的画面上看到孩子的梦想和希望。”与家长交流后, 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 并让孩子在班里读家长给自己写的评价。这样, 孩子对完成作业的劲头更足了, 也有了信心。

家长评价, 看起来只是家长短短的一句话, 却比“看一看”给了学生更多的动力, 它一定能成为孩子成长插上给力的翅膀。

4. 美术作业的教师评价

班里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学生, 像这样的学生, 比较胆小, 在画《我的书包》这一课时, 画好后也不敢和我交流, 我就问她:“你的书包功能真多, 都是做什么用的呀?”她很小声地说出了她的想法, 我觉得对于她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便说道:“大家来看看景××同学的作业, 在她的作业里我看到了许多特殊的功能, 运用了暖色系, 一看就是女孩子使用的书包, 你可以介绍一下吗?”大家惊讶地看着她, 他们肯定在想:一个随班就读的同学能画个什么, 我解释道:“她一直在认真地设计书包, 我仔细看过了, 上面很多功能的确很实用, 她总结了自己书包上面那些不合理的设计并把它们进行改进、重新设计, 一遍不满意, 就用橡皮擦干净再画, 她坚持画了很多遍, 一次比一次好。她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老师相信她一定能设计出最美好的设计图!”在过程性的评价当中, 让她向全班同学介绍了她的设计图纸, 全班同学为她的作品鼓掌, 她的作品得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增强了其自信心。教师要用诚恳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在情感和精神上支持他们,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 坚定美术学习的信心。

总之, 合理的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 能够强化美术作业的个性化倾向, 使孩子们感受到美术作业不是枯燥、无味的, 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苦恼与辛劳,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 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作业, 提高家长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 使每个孩子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花蕾.对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初探[J].读写算 (教研) , 2012 (16)

[2]刘彩霞.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评价方法浅析[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2 (12)

[3]常伟玲.浅析美术教学评价[J].考试周刊, 2010 (2)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篇10

关键词:学生实行综合评价,评价目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只有把学生的评价主体退还给学生, 树立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意识, 采用多元标准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正确、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 才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系统了, 越来越公平了, 不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体现了人性化, 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在我们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 不再简单地拿成绩来衡量学生了, 而是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在综合评价过程中, 我们在县教体局的指导下, 充分地利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 我们一线教师以“突出学生亮点、记录成长足迹、实现自主评价、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矫正”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为重点, 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们对学生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目的是为了记录自己在校及在家期间各方面的优秀表现, 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公开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自己, 努力使自己体验成功, 感受到成长与进步, 并从中受到激励。开始, 学生对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但对其操作过程却没有完整认识。我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学生所面临的新的评价方式讲清楚,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明确目标与评价任务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在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在评价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 我教育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不是为了单纯打成绩, 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评价能力, 矫正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 学生之间就能增进了解, 家校之间就能互相沟通, 师生之间就能相互配合, 教学工作就能相得益彰, 师生发展就能日臻完美。

三、注重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我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运用, 把教师、学生、同伴与家长作为参与者, 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这样一来, 帮助学生成长的因素就越来越多了。

在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手册》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时, 我个人认为有几点是关键的, 也是今后我在这些方面的做法上有待于提高的。

(一)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尤其是班级里面后进生的各方面表现, 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 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 对学生自主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给予适当指导

“尊重”不等于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自主”也不等于完全拒绝有益的忠告与帮助。所以, 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 教师应该适当作出引导, 这样才有助学生明确方向, 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与自我提高。

(三)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自我反省的指导

每次填写完第一手资料后, 让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正确认识自己, 在以后的学习中, 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

四、积极鼓励同伴的参与

同伴作为评价者, 通过对他人的评价, 不仅能够从他人身上吸收好的东西, 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而且, 与教师或家长相比, 学生与学生不仅有更多的时间交流, 而且这种平等的交流能积极促进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让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真正的起到促进学生进步的作用。

五、创新形式, 从实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一些评价活动中, 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限制, 尤其是认识的不全面性和思维的不缜密, 对自己或对他人评价就会有欠缺, 我就启动即评和督评。通过一些活动中的即时评价和值日班长的督察评价, 促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 对有些评价项目和标准, 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一些修订和完善, 重视从实处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发现问题, 不断研究

在评价过程中, 我们觉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家校联系力度不够。农村学校由于家长认识不够和一些其他原因, 缺乏必要的配合。二是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较为繁琐, 有些还缺乏可操作性, 还需要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使其规范化、科学化。

浅谈中小学教师工作的评价方法 篇11

科学、合理、公平、积极地评价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它是合理地培养和使用教师的前提,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措施,也是学校科学管理教师的基础。

如何抓住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评价,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教师等级考核评价

所谓“等级”考核,是指教师考评标准区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不同的考评标准,考评时根据客观事实,对照考评标准,作出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1.考评操作时,采取分层考核,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考评方法,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先由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考核教职工,由主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考核组长,由校长办公室考核主任。而主任、校长等也要经过民主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也允许教师有申诉、阐述的权利。

2.考核标准由学校领导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后制定,考评方案经教代会审议通过才能执行。这个讨论的过程使教师对评价标准心中有数,使教师考评有主动性。

3.对教师节评价不能一锤定音,它应该是动态的,一定时段内的多次评价,有利于避免片面性。但过密的考评也是不利教师的,无论在精力和时效上都是不可取的。因此,采取月考的时差是比较适当的。每月考核评定一次,主要考核教师节的职业道德表现、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等。

二、班组等级考核评价

班组指班级及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班组等级考核是指对班级、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及工会组进行考核考评等。类别相同或相近的考评,可以评出先进和落后,有利于教师的比学互帮。

三、阶段性考核评价

这里的阶段性考核评价是指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这是相对月考评而言。阶段性考评不仅能深层次地反映出教师完成目标的任务和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态度、工作实绩、教师素质的发展情况,而且能促进教师通过阶段考评深层次地反思、总结自己在各方面的情况,促进教师对照目标去寻找提高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前进的动力。阶段考评,是学校管理中的常规工作。

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方法 篇12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考评方法现状

当前各高校采取的考核方式普遍存在重“知”轻“行”现象。有的学校实行闭卷考试, 按照传统试卷的填空、简答等题型出题, 一卷定胜负;有的学校则实行开卷考试, 每位学生期末写一篇论文, 教师根据论文的质量给出该科成绩, 一文定乾坤;也有的学校尝试改革, 实行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考试卷面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70%或80%, 平时成绩则占到总成绩的30%—20%。这些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但目前也存在教师按印象随意打分, 或者按考勤情况直接定夺的现象。这样一来, 很难令学生信服, 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失去了考核的公正性。同时, 旧的考核模式过分夸大分数的功能, 尤其是将成绩与奖学金、评先进甚至入党相挂钩, 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功利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来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 这样的终极目标一旦为分数所左右, 可能就由此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1.1 学生理论学习与道德践行相分离

本门课如果偏重对基本理论的考核, 只看学生卷面考试分数, 而不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进行考评, 就容易诱导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 而忽视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 忽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和法律意识, 从而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分离, 学生的知行脱节, 严重削弱了基础课应有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尽管学生卷面考试分数很高, 但如果学生不注意操守, 基础课的教学在学生身上就没有取得应有的实效。

1.2 评价方式缺乏全面、系统性

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人生修养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体现在行动上。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方式必须有别于一般的专业课、理论课。但目前这一课程的考核方式却是与其他专业理论课别无两样, 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占20%) +期末笔试的成绩 (占80%) , 平时成绩以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为主要评价依据, 期末成绩以教师命题开卷或闭卷考试的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平时成绩这部分中, 仅靠考勤、课堂表现等方法只是片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建立全面、复合的评价主体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 任课教师主要从事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 而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承担, 任课教师所能了解和接触的仅限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上课表现情况, 对于课后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可能做到全程跟踪, 也就难以掌握课程对学生行为规范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在考核时很少将学生道德与法律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范围。倡导考核主体的复合、互动, 就是成立一个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在内的考核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都是考核的主体, 但承担的任务不同。任课教师独立完成理论知识的考核, 实践性内容的考核要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共同完成, 包括在班主任的辅助下对全班学生的考核, 在班委会组织下的全班同学的互相考评和学生个人的自评。通过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班委会进行考评, 有利于建立对学生平时道德与法律行为进行督促和激励的机制, 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学生互评和自评, 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律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良好道德与法律行为的自我养成。多主体在共同参与的考核活动中, 达成了对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理解, 并在追求目标时形成了考核的一致性程序和过程, 使考核的过程同时也成了教育的过程。同时, 复合、互动的考核主体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强化了本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2.1 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

一般来说, 需要将课堂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和卷面考核三个环节成绩比例作出一个浮动性规定, 具体比例由各任课教师在该范围内自行把握。同时, 针对不同的考核方式分别拟定具体的成绩评定标准, 特别是对课堂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这些本身又包含若干组成部分的考核构成, 成绩评定标准要仔细研究, 尽量做到细化又具有可操作性。课堂考核, 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日常行为表现, 占总成绩的20%。实践教学, 可以论文、讨论和社会实践为形式, 教师根据学期初所确定的探究范围, 可使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共同完成一篇探究式论文并在全班进行答辩。将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纳入考核范围, 酌情给予成绩。全过程考核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全面检验和提高。以分组论文的完成为例, 教师学期初结合所学内容, 特别是将社会发展中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甚至社会热门话题作为探究内容给学生下发探究范围,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调查、搜资、探究来完成论文, 既注重考核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使考核内容从校园延伸至社会, 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 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再以课堂表现为例, 分三个层次:课堂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和提问, 踊跃发言的, 得分为优;能认真听讲, 遵规守纪的, 评分为合格;扰乱课堂纪律, 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 (诸如交头接耳、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 的, 评分为不合格。

2.2 辅导员、班主任参与成绩评定

以往的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室这一有限的空间内, 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通过德育法制课难以进行约束, 学生的日常行为恰恰是品德、法制意识最直接的反映。校学生处对学生违法乱纪行为会给予相应的惩戒, 但因教学和管理相脱节, 致使违法乱纪这一事实在本门课的成绩评定中没有体现。所以, 不难理解以前出现的学生品德成绩为优, 可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平平, 以致行为粗俗, 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因此, 道德、法制的量化考核必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其中, 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评定行为成绩。学生的行为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任课教师掌握, 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 (出勤、违纪等) 、课堂表现 (听课笔记、提问回答、讨论演讲、辩论发言等) 、完成作业情况 (作业、论文、演讲稿、调查报告等) ;另外一部分由学生处、班主任、团委联合掌握, 具体参照《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制定量化考核细则, 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行为、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心理健康状况、劳动态度、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校期间, 始终要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强制达到自觉, 内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 转化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学生处、团委等学生教育管理机构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参与本门课的考核, 任课教师要与他们相互沟通, 教与管相互渗透。给予辅导员、班主任10%—20%的参评分值, 任课教师再统一汇总。同时也可以考虑让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管理规则的制定, 将思想道德标准量化、具体化, 使之更具可操作性。由学生干部在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考核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表现, 由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报任课教师汇总。这样, 就能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融为一体, 有效地避免教学与管理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3. 形成动态的评价过程

考核方式是考核体系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全面、立体的考核目标决定了考核方式必须做到动态、综合。“基础”课传统的考核方式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 往往是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考试。虽然这种考试对于了解学生一个学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状况十分必要, 但这种终结性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与课程成绩脱节现象, 使得学生往往以应付最终考试为主, 在平时学习时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可以在期末临近时通过突击进行强化记忆, 但思想观念的改变及道德与法律实践行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需要平时学习积累及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恰当的考核方式应当是使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将期末考试与学生平时的经常性考评结合起来, 打破单一化考试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使考核方式多元化, 实行课堂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和卷面考核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将课堂考核、实践考核和卷面考核等考核方法以动态的形式灵活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 从而使考核呈现出由始至终的、动态的全程性特点。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社会现状的结合, 又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律理论的学习同道德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与法律行为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养成。

本门课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终止于学期期末, 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行为是贯穿大学四年的, 甚至是终生的, 所以对学生道德修养的评价不能随着本门课的结束而终止, 考核应持续至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如有违法乱纪行为, 即使先前本门课考评通过, 也取消其成绩, 而且重修本门课程, 这样就避免了一考终结性评定, 延长了德育水平及法制意识的考核时间, 既增强了学生对本门课的重视程度, 又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4. 考评方式改革下教师教学的思考

考评方式方法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上, 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时事政治, 联系热点、焦点, 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更富有时代感, 只有学有所用, 才能使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更有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关注政治和时事, 同时也培养了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由于改革后的考试注重能力考查, 答案已不能从书本上现成抄袭, 因而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方法, 在“活”字上下功夫, 这个“活”体现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设计论文题目、组织讨论时, 既要使内容具有时事性, 又要把握住深度和广度, 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 在凸显共性内容的同时彰显学生的个性。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处理活, 讲课时把学生发动活,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总之, 教师要下功夫在平时教学, 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通晓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更要有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此, 才能保障考评方式改革顺利完成。

上一篇:梦想与希望同在下一篇:激励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