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培训技巧和方法

2024-05-20

小学作文教学培训技巧和方法(共12篇)

小学作文教学培训技巧和方法 篇1

近年来,我们通过习作教学评比、家常习作课观摩、相关资料解读等,发现三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指导、评价的标准并不科学,主要表现为:

1.标准失之过高

多数老师在指导、批改三年级学生习作时,参照的仍是耳熟能详的七大“标准”:内容切题、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和语句通顺。如此要求,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揠苗助长”,要求偏高了。

2.标准失之片面

与全面的知识技能要求相比,教师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态度,习作教学中的交流、分享以及习作后的修改习惯等,则明显忽视,教学中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放手不管”。

两个弊病,若找根源,则在教师的教学基于自身的经验,只是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以所谓的优秀习作的标准来指导习作,过分追求结果,而对年段特点关注不够,对学生学习需求等研究不够,导致不少三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不但没有跨进习作的“大门”,反而提“写”(习作)色变。

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后,我们尝试依据课标,制定相关量规,以此指导三年级习作教学。一年多来,教学实验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就教于诸位方家和一线教师。

一、学习课标,师生共同商定相关量规

(一)何谓量规

教育家古德瑞德说:“量规是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祝智庭教授认为“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的等级量化评价工具”。量规是教学与评价的桥梁,是沟通、指导教与学的中介。习作量规即对学生习作学习活动作出评价的工具。

(二)量规的功能有哪些

1.明确目标

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培养责任

量规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结果充满责任感,减少了“我要做什么”的问题,也减少了“我要怎么做”的困惑。

3.提升绩效

标准公开化,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而且具有教学诊断功能与促进反思功能,有效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4.形成氛围

学生的父母也可以通过量规指导、监控学生的家庭习作活动,从而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三)习作量规如何研制、使用

1.量规的研制

(1)基于《语文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就是说,关注“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国家课程标准”应该成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即教学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三年级习作量规基于教学,指导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必须基于语文课标。基于课程标准研制量规,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因此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

(2)发动学生参与

整个量规的制定,都请学生参与。首先,实验班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一起读课标相关年段习作能力要求,草定《三年级习作评价标准》与《三年级习作过程评价标准》。然后,由语文教研员与实验教师修改、完善量规后,教师与学生第二次商量、修订、学习量规。学生参与制定习作量规,体现了教学民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3)指向学生学习

传统作文教学,局囿在学生最后的习作上,只见“文”不见“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习作造假等弊病。我们研制的量规包括:习作评价标准与习作过程标准,既关注习作知识与技能,又指向习作情感与习作修改等,涵括了习作活动的全部,有助于落实语文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经历习作全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

2.量规的使用

一是在三年级伊始,师生学习量规,明确整个学年在习作上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与行为目标。

二是在每次习作前提供细化量规,除年段共性要求外,提出本次习作的个性化要求,比如第二学期《操场上的笑声》提出了这样的能力要求:“能根据需要分小节,把操场上的活动写清楚;能写出活动中大家快乐的心情。”过程标准也细化为:“留心观察活动中的人,乐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

三是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学生用两个量规自评自测自我调整,还使用教师评分等手段,在总结、诊断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四是在与课堂教学结合,特别是在学生自评、自改以及课堂互评时提供相关量规。

(四)经使用、完善后确定的习作量规

二、发挥量规作用,帮助学生跨进习作“大门”

(一)构建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流程,以量规引领习作课堂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的。不同的教学流程,规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首先研究、分析了传统习作课堂基本流程与弊病,在此基础上,对照课程标准,发挥量规功能,构建并完善习作教学基本流程:

1.传统习作课堂主要流程与弊病

传统的三年级习作教学基本流程,大体为这样几个步骤:审题,激发习作的兴趣;交流,唤醒习作的内容;指导,教给习作的知识;动笔,形成习作的成果;讲评,修改习作。

综观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传统习作指导课的一大特征:教为主体。整个教学基本循着教师的预设走,没有什么意外,也出不了什么意外。问题有二:一是学生难以经历习作的过程。缺乏习作内容的过程化指导;缺乏知识学习的过程化指导。二是学生难以学得有效。教学内容模糊、繁杂,“这一次”习作最重要、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内容连教师心中都不清楚,就很难进行有效教学。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三:没有关注学生的起点,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没有形成即时的反馈。

2.量规引领下的习作课堂教学流程

针对传统习作课堂的问题,我们对照课程标准,以三年级《操场上的笑声》为例,进行实践,以下是教学基本流程:

一、导入,确定习作内容

1.出示图片:笑脸。教师讲述:笑,是世界上最美的神情;笑声,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

2.揭题。课前小调查表明,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很多,有跑步、打篮球、玩呼啦圈,等等,但最喜欢的活动是玩呼啦圈。今天我们这堂课再来玩一玩写一写,跟其他班级的学生做一个交流。

3.比较,明确习作要求。

(1)比较中明确重点:玩呼啦圈,跟上学期写“我做家务”有不同,不同在哪里?(一是人物单一;二是人物多,且要写出其快乐)

(2)出示并学习本次习作量规。

二、活动,进行过程指导

1.活动一

主角:一个男生,不大会玩呼啦圈,但愿意把笑声带给大家。

剧情:阳光体育时间到了,操场上摆着五彩的呼啦圈,小小急忙奔过来,平时从来没有玩过呼啦圈,这次见大家都看着,大大咧咧走过来,一把抓起呼啦圈,往腰间一放,自言自语……刚刚转动胖胖的身子,没几圈,呼啦圈就不听话地掉在了地上。他吐吐舌头,“献丑献丑了,我回家好好练,明天请大家一饱眼福!”

活动前布置任务:观察表演的男生,注意其表现;留心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关注大家高兴的样子。活动后交流、说话,教师指导重点:表演者与观众的表现都要关注。

2.活动二

主角:对抗表演,大家笑声不断。

剧情:一生胸有成竹,一生稍显紧张,在一片掌声中走到呼啦圈面前。各自紧紧握住呼啦圈,套在腰部,吸气挺胸,慢慢摇动身子。呼啦圈像听话的孩子那样慢悠悠转了起来。一生紧握拳头,一生很放松。慢慢地,呼啦圈转得快了起来,仔细听,发出呼呼的声音。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对抗戛然而止。

交流重点:说清楚表演者与观众。这一次与前一次同样写大家高兴,能不能有点不同?

三、写作,交流并修改

1.整理思路:今天这次习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指导加一点环境描写。出示校园操场照片,请学生说话,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如:阳光明媚,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

3.学生完成习作后交流,互相就量规提出建议。教师也相机指点。

4.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并用习作量规自评自己本次习作情况。

5.完成后与其他班级交流习作。

基于标准的三年级习作课堂基本流程与传统课堂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可以归纳为:

(1)量规引领

学生一开始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并始终以此来引领自己的习作行为。

(2)注重交流

习作课堂提供时间,学生完成习作,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在真实交际中聆听同学(读者)的感受与建议。

(3)引导修改

通过修改,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二是依据量规,提高自己的习作技能。

(4)注重迁移

对课文语言、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甚为重视,习作课堂上既有教师提供的部分词语、句段,也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学生交流评价中对此都非常看重。

(5)积极引导

基于标准的习作课堂,通过创设真实的习作需求、进行表演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觉得习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习作。兴趣的激发,情感的投入,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绵长的学习内驱力。

(二)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策略,以量规引领学生习作行为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为了有效落实课标相关能力要求,发挥量规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我们在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维度上,研制相关的基本策略,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习作的“大门”。

1.从动机走向目的,激活学生习作动力

传统指导课,学生习作时没有明确的读者对象,为教师而写,因任务而作。这显然不符合习作心理,无法有效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习作要遵循的心理规律是什么?从动机走向目的,即习作总是先有为什么表达的需求,然后才去考虑怎么表达。就像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的一样:“在说每一句话、进行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的动机――我为什么要说话,这一活动的激情的诱因和需要的源泉是什么。口头语言的情境每一分钟都在创造着语言、谈话、对白的每一个新的转折的动机。”

动机指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社会言语的交际,一般包括了:概括信息、传递信息、自我表现、对别人施加影响、自我教育等。

比如《我真了不起》这次习作训练,重点要训练学生的两个习作能力:一是用一件事写出“我”了不起,二是能够表达自豪的感受与心情。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我们创设了一个习作情境,激发学生传递信息与自我表现的习作需求:下周家长会,每个同学要写一篇短文,以真实的事件写出自己有本领,从而给家长带去快乐。真实的交际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为什么写”的问题迎刃而解。在这样的动机推动下,学生学习相关习作知识,就从被动走向了主动,习作成了内心的迫切需求,成了学习的自然诉求。

怎样帮助学生在习作时从动机走向目的,具体有如下方法:

(1)激发习作需求

每一次习作都能找到习作的需求:写人物,读者是那些想认识你认识的人的人,他们读了你的文字,要好像见到了这个人,了解了你描述的这个人。描写景物等,读者是那些想欣赏你看到的景色的人,你要让他们如临其境……有了这样的需求,不但写有动力,而且能自主自动修改:我说的都是读者要听要看的吗?我应该选择写什么内容,哪些内容简略写,这个句子能不能让读者看懂?……

(2)培育读者意识

作者是通过文字表情达意,与别人进行交流的人,是一个能动的从事智力活动的人。作者意识大约包括了:我为什么要写?我为谁而写?不同的目的,读者对象不一样,写的内容与方法也会有所变化。以《我们的校园》为例,如果是写给即将从分部来总部读三年级的学生,那么,就应该对总部校园的全貌作一个概述,对三年级的教室分布也要详细说明,特别要介绍操场上的滑梯,雷锋楼上的音乐室、美术室,因为这些都是新来的学生亟需了解的。如果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那么,也许要详细说明这个校园中有特点的事物,对自己学习、成长产生影响的事物,而不是面面俱到。如果是写给外地游客、国外宾朋,也许要讲述学校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校园里有上海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唐经幢。根据读者需要,考虑内容与写法,这就是习作中的读者意识。

(3)训练完整表达

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段落(片段)的训练是比较常见的,片段训练既方便落实技能目标,又省时,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完整表达的意识,不是要写出讲究起承转合、用语生动的所谓的优秀习作,而是强调习作的片段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秋天》是三年级的一次习作,学生写秋景,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几段话,但一定要能够体现交际的价值即可,重要的是作者要有真实的感受、见闻以及独到、新鲜的想法。

2.知识教学与内容指导融于一体,给予学生习作必要的指导

我们先来看一堂三年级习作指导课,执教者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

(1)导入新课。

老师走上讲台,向三年级学生作自我介绍:“小朋友,我姓于,大家叫我于老师。欢迎我吗?”学生一齐说:“欢迎!”于老师面带微笑:“谢谢!那我们就上课吧!”

(2)感受提示语。

①老师用幻灯出示几段话: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大家叫我于老师。欢迎我吗?”

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欢迎!”

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就上课吧!”

学生朗读后,老师问:“有几个自然段?”学生说:“三个。”

②老师出示第二个片段,也请学生读。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大家叫我于老师。欢迎我吗?”

“欢迎!”小朋友们齐声回答。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

老师问学生:“看看跟刚才有什么变化?”

生:说话语言的位置有变化。

生:说话的人位置有变化。

师:这叫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板书:提示语)

(3)抄写第二个片段,特别要求“原原本本地抄”,看准了,标点符号不能错。

(4)展示、点评学生的抄写。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展示,提醒我们要注意两点:人物对话要分段;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5)出示对话素材《三天吃九个》,学生读流利后,师生进行角色互换的表演。学生对小猴子和猴妈妈的表情动作和对话有了真切的体会。

(6)学生将刚才的表演写下来,要求是:要分段;要注意提示语的变化。写好后,教师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指点及纠正。

于老师在进行习作技能教学时的主要策略是与内容指导融于一体。如上述课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提示语变化技能,教师巧妙利用“师生问好”事件,把这段眼前的生活转化为语言文字。如此,知识的学习就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了。基于生活情境的语言范例,给了知识形象,给了学习活力,学生用起来就不难了。更可贵的是,在讲之后,老师还提供习作素材,并以孩子喜欢的表演形式进行。这一教学巧妙地把习作内容的指导与习作知识的教学融合在了一起,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又落实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谓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教习作知识,是简单的授受式的“讲”,还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效果是不一样的。事实上,三年级学生学习、掌握某一知识肯定有困惑,这时就需要帮助,需要老师设计出比较具体的、有相对固定步骤的教学流程,陪伴学生摸索着比较快捷地走出“暗胡同”,找到习作的光明出口,获得习作的有效知识。

这样一种基于学生的教,令我们想起低年级看图说话。教师一步步指导,学生一步步学习,很多孩子都能边看图边说得清楚、具体、生动。因为教师把知识的教学融于内容的指导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一次次地穿越了语言的“暗胡同”。赞科夫道出了其中的诀窍:“选择图画的用意在于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为学生语言发展的自然过程指出一定的方向。”为什么到了三年级,学生要写人了,要记事了,要状物了,要写景了,一下子就不会了呢?症结就在我们不恰当地放弃了必要的内容与知识融于一体的“过程”化的指导上。

3.注重习作过程中的分享与交流,组织习作课堂活动

写作是个体的一种智力活动,而习作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从赞科夫的描述可以看出这种活动的特性与魅力:“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们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

美国近年来提出“过程写作法”,相关人士认为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每个阶段都需要分享、交流,尤其是修改、校订和发表阶段。修改阶段的小组称为同伴反应小组,校订阶段的小组称为同伴校订小组。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明确的指导,如为了获得组员的帮助该说什么、怎么说。为了有效参与,学生要学习小组活动的交流规则、好习作的标准以及校订的内容。由此可见,“过程习作”教学中,同学间的分享与交流非常充分。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充分而深入的分享与交流活动,推动了学生的表达与修改,使得习作活动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习作教学中,学生作为资源,其写成后的“作品”固然可以交流,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练习,其间的观察、思考、想象、表达,包括用哪个词,选哪句话,都有分享的必要与价值,以达到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比如我曾用海宝玩具上了一堂三年级习作课。在引导学生观察时,由于视角不一,语言表达也迥异,学生在如何有序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方面获得了很多收益,以下是实录:

师:你看,海宝来了。(教师手拿海宝,以海宝身份自述:我是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我的名字叫“海宝”,海宝海宝――就是“四海之宝”。我的“爸爸”说:“海宝”叫起来朗朗上口,和我大海般蔚蓝的肤色相呼应。5月起,我要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请大家好好看,我长得怎样?

生:海宝小巧精致,全身都是蓝蓝的。

师:全身湛蓝湛蓝的海宝让你想起什么?(学无人举手)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海宝的名字中也有一个“海”字,海宝的“蓝”让你想起什么?

生:想起了大海。海宝全身蓝蓝的,让人想起大海。

师:你的想象很合理。请大家再这样观察,海宝的身体像什么?

生:特别像“人”字。

师:你的小眼睛看得特准,有孙悟空的本领了。再看看,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眼珠呢?

生:海宝的眼睛特别大,眼珠也是蓝蓝的。

生:海宝的眼睛很活泼,仿佛在骨碌碌转动。

师:“骨碌碌”用得好,说出了海宝的活泼与可爱。我的嘴巴是不是也很有特点?

生:别人的嘴都好好的,海宝的嘴是歪的。

师:啊,我笑得很开心。

生:海宝迎接客人,笑得嘴角都翘起来了。

师:谁不喜欢这样的海宝呢!对了,可别忘了我的手啊,这也很有特点哦。

生:海宝一直竖着大拇指。

师:对。作为形象大使,他竖起大拇指,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他会说:欢迎你,朋友。

师:对,海宝一定是笑迎四方客的。

生:海宝仿佛在赞扬我们上海。

师:会怎样夸赞呢?

生:上海真美丽,人们真友好。

师:多会说话的孩子。

师:观察,要用眼睛仔细看,还可以用手来感受。(走到一位学生面前)请你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毛茸茸、软绵绵的。

师:你们觉得海宝很可爱,很喜欢吗?(生齐:喜欢)

师:有个三年级小朋友,叫小明,放学回家,急于要让家里的爷爷也给自己买一个海宝,你猜一猜,他回去会跟爷爷说些什么。

生:说海宝很好,说得爷爷要给孙子买。

师:对!

师:谁来替小明说动爷爷?

(创设情境,老师扮演爷爷,学生扮小明)

生:爷爷,我想买一个海宝,它可是20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

师:不就是一个布娃娃吗,你的布娃娃好多啊,别买了吧。

生:不。爷爷,海宝和其他布娃娃不同,它是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呢。海宝很可爱,它的头发微微翘起,像海上的浪花。它的眼睛大大的、圆圆的。眼珠蓝蓝的,就像外国人的眼睛。海宝的嘴都笑歪了,你看,嘴角往上翘呢!海宝最逗的是一直竖大拇指,既像跟你打招呼,又像在夸奖我们上海呢。

师:好孙子,咱也不落后,走,我们现在就去买一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习作课堂的魅力就在这里:一个同学的观察发现、语言描述,为更多的同学听到、学到。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使习作活动充满了无尽可能与吸引力。这些,是个人写作活动永远不具备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认为“有突破,有飞跃的学习一定通过相互帮助合作式的学习实现”。

在量规引领下,短短一年,实验班学生的习作素养与能力全面达标,主要表现为:

1.学生在常态考试中有效提高了习作能力

课题组选择实验开展后的常态化考试(即期中、期末考试,由视导片命题、年级统一阅卷和评分)中实验班学生的习作为全样本进行统计。

从数据可以发现:学生习作平均字数提高,班级所有学生都超过200字的课标要求,而前两次测试均有学生未达标。学生习作中出现错别字有多有少,且有反复,比如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习作错别字多于第一学期,但总体上都高于错别字不多于5个的标准。而病句,到第二学期期末,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可以说实验班的学生习作全面达标,不少已经超过了课程标准。

2.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习作行为与习作习惯

从学生自评情况看,他们良好的习作行为与习惯正在养成中,表现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这是学生习作的活水源泉;乐于表达的人在增加,喜欢习作是语文课标放在第一位的能力。学生习作的速度在提高,一节课能完成200字习作的人数,从30人增加到39人。学生的修改习惯得到极好的培养,从原先的只有12人增加到42人。与人交流习作的意识有所增强,愿意交流的人从24人提高到31人。可以说,孩子们已经跨进了习作的“大门”。

[小学作文教学培训技巧和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培训技巧和方法 篇2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要:“学会汉语拼音, 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 掌握与灵活运用汉语拼音,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识汉字。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作为刚刚入学的小学生, 对汉语拼音比较陌生, 如何让学生很快地掌握汉语拼音知识, 并能熟练运用, 下面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1 儿歌是拼音教学的主要方法

儿歌的特点是工整压韵, 琅琅上口, 浅显易懂, 很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学生在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中便可以突破难点, 记住字母的形体, 这样学拼音, 既生动活泼, 又轻松愉快。比如张大嘴巴ɑɑɑ;公鸡鸣叫o o o;大白鹅, 水里游, 水中倒影eee;一竖加点就是i, 牙齿对齐i i i;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等等。这些儿歌不是教师一个人编出来的, 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 大家一起编出来的。学生在和老师编儿歌时, 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并且初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好汉语拼音的信心。

2 利用识字的插图, 创设情境

在教学《ao ou iu》一课时, 我利用一些图片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听说我们今天上拼音课, 有些小动物可高兴了, 老师今年也把它们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 (这时, 我拿出动物图片:小猫、小狗、小牛和小马。) 同学们, 我们应该拿些什么食物来招待我们的小客人呢?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到课堂中, 积极思考, 利用平时对小动物习性的了解, 知道小猫爱吃鱼, 小狗爱吃肉, 小牛和小马爱吃草。接下来, 请同学拿食物图片摆一摆, 说一说, 与小客人交谈, 学会礼貌的待人态度。然后再引出拼音, 告诉他们, 这几个动物发音的秘密在这里, 然后结合拼音的配图学习拼音ao ou iu的音和形。六七岁的儿童已有了较丰富的语言基础, 他们可以完整地说很多话, 发很多音, 只是还不懂得分音节拼读。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 多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 创设情境, 从认识事物开始, 从已知引出未知。

3 运用故事引入

利用故事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有一天, i、u、ü三个孩子要到公园去玩, 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 又不认识路, 怎么办呢?他们就请大y大w带路。大y带着www.docin.com小i;一块儿走了, 就成了音节yi (领读) 。大w带着小u一块儿去了, 就成了音节wu (领读) , 小ü没人带, 他急哭了, 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 见小ü哭得很伤心, 就来到他身边, 摸摸他的头说:“好吧, 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 记住不许有眼泪。”小ü高兴地把泪水擦得干干净净 (老师随手擦去ü上两点) , 就跟大y去了, 成了音节yu (领读)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中掌握了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还能使学生对ü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4 运用游戏巩固拼音学习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能支配一个人将其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活动本身。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引发出来, 将大大有益于教学。针对一年级学生自身爱玩, 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特点, 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大量游戏, 让学生边玩边学, 既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又在玩中掌握了知识,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bá, 引导学生说出是小男孩拔萝卜的“拔”。bá是姐姐在练习打靶的“靶”。bá是爸爸在笑的“爸”。此外, 还加上一些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儿歌、古诗、故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教学时可利用示范读, 教读, 模仿读, 对学生进行初步语言训练, 加强汉语拼音学习的实践性, 方能提高www.docin.com课堂效率, 保证质量。又如:为了让学生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我设计了“帮拼音娃娃回家”的游戏。先在黑板上画上一座美丽的城堡, 上面写着“拼音王国”, 在城堡里贴上打乱顺序的字母卡片, 并对学生说:“一天, 拼音王国里的字母和音节娃娃迷路了, 回不了家了, 它们非常着急, 你们愿意帮它们回家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我把学生分成三组, 分别代表声母家族, 韵母家族, 整体认读音节家族。每组各选一名代表作为家长, 领回自己迷路的孩子, 看看哪个家族速度最快。随着一声令下, 比赛开始了, 同学们都为自己家族的家长加油, 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 学生巩固了知识, 提高了学习效率。

5 巧用激励

有句名言说:“人之所以能, 是因为相信能。”可见, 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而要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 就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激励性语言。一次成功的激励, 对孩子来说, 就如春雨唤醒了万物般地去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例如:有个一年级的学生, 他聪明可爱, 但就是怕羞。上课不敢发言, 平时也少言寡语。因此, 成绩总是平平淡淡。在一次公开课上, 老师看他一直专心致志, 可就是不见他举手。于是, 故意提了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并请他起来回答。他答得迅速又准确, 只是声音有点儿小。这时, 老师让全班同学用掌声鼓励他, 还对他说:“能答得这么好, 说明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以后可要大胆发言哦!”听了老师的话, 他笑眯眯地坐下了。从那以后, 听说这位同学变得更加自信了, 不仅上课爱发言, 读书声音洪亮, 而且学习也在不断地进步。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如果老师总是紧紧抓着学生的缺点不放, 只会让他的缺点越来越多。反之, 如果老师多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 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优点。

6 结语

总之, 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只有变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即:掌握音节, 结合语言, 培养能力。只要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善于抓重点, 破难点, 找规律, 教方法, 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使汉语拼音真正成为自主学习和全面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王晓惠.关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思考[J].快乐阅读, 2011 (18) :105-106.

小学作文教学培训技巧和方法 篇3

一、歌曲导入,轻松活泼

教学中,一个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没有好的导入,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就是很好的导入形式,小学生喜欢唱歌,用歌曲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教育相辅相成。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起伏的变化,在感到放松、愉快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把唱歌的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3a unit 2 partb颜色单词前,先让学生听一曲color song,小学生活泼,爱说爱唱,而且这首英语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地感知新课内容。这种用唱歌导入新课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学习,使学生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在熟悉的旋律中学到了新知,轻松自然。

二、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小学教学中许多都是用很轻松的谈话的形式作为开头的。谈话导入法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新课之前,英语教师都会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与学生进行“freetalk”。通过一番“freetalk”,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热情进入新课。我们知道每节课的教与学都不是孤立的,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旧知识的拓展与深化。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谈话内容。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8 in class时,笔者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hi?,how are you? can you see?over there? what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 how many classrooms can you see in our school?”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既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知识的教学。

三、游戏导入,趣味无穷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很好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导入形式。“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寓教于乐。游戏有许多种:play letter games(字母游戏);look say and guess (看看,说说,猜猜);hide and seek (藏一藏,找一找);do a survey (调查报告);pass the card (传卡片); do the action(听音乐,做动作)等。例如,在教学3b unit 5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孩子们从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摸出乒乓球,然后用英语说出数字,最后做加减法的游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气氛活跃,教学也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实物导入,直观形象

实物导入并不是所有教学中都能运用的导入形式,但在条件可能的时候用实物去导入新课,效果很好。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范围有限,决定了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的实物、直观教具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 a unit 2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勺子、护士帽、教棒、听诊器等,通过句型who often uses this?引出单词,导入新课。

五、设问导入,启迪思维

审问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4a unit 7 it’s late 时,笔者事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what’s this? 学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 it’s a ball. it’s a sun.等等,接着笔者在圆内画一个小圆点,再问学生,此时他们会回答:it’s a clock.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 。

六、情景导入,融入生活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的英语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导入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阶段的英语对话和课文多出现在一定的情景中。英语教师可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让同学们触景生情,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3b unit 9 shopping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服装店,挂满衣服,并标明价格。学生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这样借助直观教具,配合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设计一个买东西的真实情景,引出新授句子:can i help you? i’d like?how much is it?有了真实情境的烘托,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 教学的导入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约定俗成的导入方法,也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只要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不断反思和总结,就能设计出许许多多精彩且有效的课堂导入。

学好小学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篇4

学好小学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1、大量的阅读

古人云:“”写尽八缸水,池塘染墨黑。博采众家长,使得龙凤飞“”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中小学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手段。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巧妙的构思、出新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他们真的是见多识广,一点也不比大人逊色。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唐宋八大家文集》、《诺贝尔奖获得者文集》、《读者》、《人民文学》、《诗刊》杂志等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yao读名著读经典作品,培养孩子阅读经典与名著,阅读习惯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

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背诵

背诵经典文章、名篇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小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0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5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1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

那么,他的语文基本功就有些本钱啦。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3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基。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得当,一定能够稳步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4、写作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5分钟怎样背诵语文课文

一、读熟法。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二、尝试背诵法。朗读三二遍后,就试着背。若背不出来,就打开课本看一看,然后再背,直到完全会背为止。

三、分解背诵法。把文章分成若干部分,一部分一部分,一层次一层次地熟读、背记。被分解成几部分或几个层次的内容能背下来了,再连起来整体背诵。

四、摘关键词(提纲)法。把要背的课文中的关键词摘出,写在本子上,按关键词的提示,时而俯首闭目,时而张眼瞅书,自己考自己。

五、背默结合法。自己认为已能背诵了,就默写一次;默毕,翻开书页自己校正。凡有错处或漏处,自己划上记号,重新背记。再背再默,再默再背,直到连标点符号也无误为止。

六、浮现形象法。适用于背诵情景交融,文字画面强的文章与诗词。运用此法,还可在纸上随意地画简笔画,让画助背。

快速有效的背诵方法

一.明确目的,集中精力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如果是一篇很简单的文字,背了几天后仍老出错,这肯定是用心不专的缘故。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现象,则是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要向这种暂时困难屈服而打退堂鼓。

二.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

小学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篇5

1.物理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具体的对象,使学生对所学到的单词有形象的印象,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对象,使学生更容易学习,更有学习兴趣。

2。图片教学法就是通过卡片向学生展示知识。虽然它不像物理对象那样直观,但是它也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且可以随身携带,这有利于随时复习。

3、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最喜欢。通过多媒体播放,通过动画、故事、歌曲,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不同方面的锻炼听、说,真正的实现“玩中学,学中“教学模式。

二是身体运动教学法。

如果我们接触过外教,我们会发现他们经常用身体动作来辅助教学。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英语。身体动作的表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感受到参与的快感,进而喜欢学习英语。

三、歌曲教学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足够大声的学生一起唱歌的歌曲。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英语单词记忆,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教学模式,以更积极和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快乐成长,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高考作文技巧和方法 篇6

问题4:语文一百零五左右,可是作文才40分。 怎么样才能让作文的意义更深刻些。 怎么做能提分

爱智康汪东宏老师:关注点应当扩展开来,不要局限在身边,比如以小见大,从身边思考到古今中外,时事热点,人生体悟,历史典故,传统文化等等方面。思想要深入,素材要典型,结构要合理!

问题5:最近热点问题有些什么跟作文有联系 老师

爱智康汪东宏老师:热点的事件可以作为你写作的素材,这些在写议论文论据或进行文章立意的时候非常有用!

问题6:怎么写议论文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篇7

学习语言主要依靠模仿, 教师在教单词的时候, 应先让学生听, 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发音、口形朗读单词。正确的发音, 是记忆单词和运用单词的基础。这种方法对初一低年级学生较为适用。慢慢地教师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读音规则。在教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时, 可让学生自己去拼读单词。

二、词的拼写形式

1. 教词的拼写必须与词的读音相联系

教师应先让学生听单词的发音, 后见该词的形;或音形同时出现。在教学中,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记单词时不要只记单词的字母, 要边读边写, 音形相结合, 这样才能长时间牢固地记住单词拼写形式, 做到见词能读, 听词能拼写。

2. 教词的拼写还要与构词法相联系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规定:“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判断和记忆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和词类。”构词法主要抓: (1) 合成词构成法。教师在教合成词的同时, 应向学生说明其构成的成分, 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2) 派生词法。由词缀法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英语词缀分成前缀和后缀两种, 加于词根前的叫前缀, 加于词根后的叫后缀。

三、词的释义

讲解词义应坚持“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在初一低年级尽量使用直观教学手段,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大, 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解释词义, 让学生有更多的听的机会, 促使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释义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下面是讲解词义的几种方法:

1.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实物、模型、图片、简笔画、身势语、动作、表情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直观教学生动活泼, 课堂气氛活跃, 它的使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 用英语解释词义

英语解释词义就是运用学生学过的词汇, 利用与新词同义、近义或反义的词来进行, 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掌握新单词, 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 而且还可以收到以旧带新、以新复旧的效果。

3. 联系上下文, 推测词义

这种方法可用于解释意义比较抽象的词。教师可通过创设语境, 让学生产生联想, 推测词义。

四、抓好词、句双向教学,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词、句双向教学实际上是遵循词汇教学中“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的原则。其目的不但要学生记住词的音形义, 而且要学生将学到的词汇融合到句子甚至语篇中去, 达到其表达思想的交际功能和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1. 呈现课文中新词语的句子

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 可由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文前, 让学生自己先理解。同时, 教师在讲解时要呈现含有该词语的句子, 让学生加深印象。

2. 模仿并扩展含有新词语的例句

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篇8

那天,笔者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因为教学滋养着笔者的心灵,在笔者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但是,那天晚上笔者下班回到家里,却感到自己永远也干不好教书这一行。笔者既恼怒于某些学生,又为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问题一直在脑海中浮现:到了笔者这个年纪,是否可以改行?也许在教学之外笔者还可以从事一种新的职业,一种自己知道怎样做好的工作……

在课堂上,一开始学生都静默无声,任凭笔者使出浑身解数,他们就是没有反应。然后笔者很快就发现,自己陷入了由来已久的恐惧中:自己的课一定很沉闷!不然的话,为什么学生在操场上生龙活虎、谈天说地,转眼间,一听笔者讲课就变得如此麻木了呢?

课上到后半段,他们开始说话了。但是交流很快就发展成为冲突,只因一名学生认为另一名同学关注的东西太“微不足道”,根本不值得一提。笔者掩饰着内心的恼怒,敦促他们要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但是整个气氛已经给破坏了,对话中止了。这样一来,笔者又陷入了焦虑之中:为什么学生一开口讨论,自己就要笨拙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冲突?

笔者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参加过很多教学研讨会,观摩过其他老师的教学,阅读了不少教学著作,反思自己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大堆实实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进一个新的班级,好像一切又都要重新开始。笔者遇到的问题,其他教师也常常遇到,都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些问题仍然使笔者感到惊慌,尽管随着岁月的磨炼,表面上变得圆滑老练了,但实际上仍感力不从心,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一样在努力地摸索着。

一直以来,笔者认真地探索教学技巧,执教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笔者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着一种古老精深的、被称之为教育的交流。笔者掌握的教学技巧虽能应付教学任务,但是仅仅靠技巧是不够的。当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唯一能供笔者立即利用的资源是:笔者的自身认同,自我的个性,还有身为人师的“我”的意识——如果笔者没有这种意识,就意识不到学习者“你”的地位。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善。

这个假设十分简单,但其含义深远。要详尽阐述笔者对这些词语的界定很费时。但可以这么说:在笔者所教的每一堂课里,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这些较少依赖于笔者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地依赖于笔者对课堂的了解和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这一前提假设的依据,是笔者多年来请学生讲述他们所喜爱的老师的故事。倾听那些故事,笔者知道声称所有的好老师都使用相同的教学技巧是不可能的:有的老师整堂不停地讲解,有的老师却惜字如金;有的老师紧循教材,有的老师却天马行空驰骋于想像中;有的老师用软功,有的老师用硬功。胡萝卜还是大棒子,各行其是,各显神通。

然而,在笔者听到的每一个故事中,好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之中的强烈意识。“A老师教学的时候,就是原原本本地站在课堂上”,一名学生这样告诉笔者。或者“B先生对他所教的课充满热情”,或者“你可以说这就是C教师的真实生活”。

笔者听一名学生说,她描绘不出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因为老师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了,各有千秋。但是她可以向笔者描述不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因为不好的老师都是一个样:“他们说的话在他们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中汽泡框里的话一样。”

学生用这样一个突出的形象就说明了一切。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

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制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让学生学会编织一个自己的世界。这些编织者用的方法不尽相同:讲授法,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实验室试验,协作解决问题,有创造性的小发明。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当优秀教师把自己、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毫不奇怪,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教学不能局限在技术层面,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说它是好消息,在于我们不把教学当做一个“怎样做”的问题而困扰。我们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彼此交流教学的看法——当我们除了“技巧、策略和技能”之外没有东西可以讨论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要这样做呢?那种交流并不能触及教师的经验核心。

良好的教师可以努力成为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学不可局限于技术层面,自己就不用把作为教师的独特才干硬塞进强求一致的方法框框中而痛苦,不用遭受遵循别人开出的、强求一致的标准的痛苦。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巧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

笔者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位老师的话,是他的一席话使笔者摆脱了多年来禁锢笔者做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种倾向:“我是一个有机化学家,你想花两天时间告诉我应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讲授有机化学吗?”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尊重教师和学科多样性的教学理念。

好消息当然好,但坏消息也让人头痛。对优秀教学而言,如果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的问题是比技巧更基本的东西,如果作为教师,我们想要成长,就必须做一些学术文化以外的事:我们必须交流内心生活——这在惧怕触及个人,从而在技术、距离和抽象中寻找安全感的职业中,确实充满危险。

不久前,笔者听到了一场学术争论,再次感受到这种恐惧。这场学术争论是关于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个人经验时教师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这些经验与课程主题有关系,但是一些老师认为,经验的分享更适用于心理治疗,而不是教学的课堂。

很快人们就分成了可以预料到的两派:一派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坚持认为学科是首要的,不能为了学生的生活利益而削弱;另一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者,他们坚持认为学生的生活必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纵然这意味着课堂主题内容教少了。这两派的观点不断走向极端,他们的争论越激烈,他们的对立也就越严重——他们从教学工作和对自己的认识中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少。

两种观点之间的分歧看来是不可调和的——直到我们认识到形成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这些教授不是就教学方法展开争论,实际上他们揭示了其在内部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上是何等不同,用各种方式说出来可归为一句,就是:“当谈到处理学科和学生生活之间关系的问题时,我们既有自身的局限,也都有潜能。”

假使我们不再向彼此游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相互讨论我们作为教师的真我和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一件奇妙的、不寻常的事就可能发生:我们不再死守各自的教学观点而争论不休,这样,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就会在我们自身内部和我们之间成长起来。

高中作文开头方法和技巧 篇9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

雄鹰不顾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

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

(《自由》)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开头方法之四:

故事寓言倍感新鲜

有位母亲总是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

即使他在做服务员时打碎了不下十个碟子,做售票员第二次出车就丢了钱夹,做邮递员时竟把别人邮寄的信件给人家全关了回去。

终于儿子去当兵了。

三年后母亲自豪地去参加儿子的检阅仪式。

人们望着走过的队伍哈哈大笑之时,母亲却激动地放声高喊,“哦-----亲爱的保罗!他们都走错了,只有你走对了!”(《感情亲疏影响对事物的认知》)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这位学者的答话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赞同。

(《智慧的起点》)

开头方法之五:

引用诗歌胜过空说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心灵的选择》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冰心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顾城

万能凤头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

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考研英语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篇10

最新考研英语作文高分技巧

一.万事开头难

一个好的开头对于作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小作文的书信形式的开头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万能开头(适用各种类型的书信)

1. I‘m writing to…直截了当型

2. I‘m writing to seek your assistance in …请求型

3. I‘m writing in response toyour advertisement in …回应型

4. I‘m writing to express myviews on …建议型

5.I‘m writing to see if it is possible for you to provide me withinformation regarding…(咨询类型)

(二)感谢信常用开头

1.I‘m most grateful to youfor your…

2. Ifeel greatly indebted to you for…

3. I‘m writing to tell you howgreatly I appreciate all you have done for me…

4.Butfor your kind assistance,I would have …

5. Imust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generous help.

(三)道歉信开头

1.Ifeel really sorry to you for…

2.Imust apologize to you for…

3.I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deepest apology / regret for not being able to …

二.格式不能错

小作文既然是书信类较多,那么书信的格式千万不能错,必须注意熟悉一些应用文的格式和英文中应用文的表达习惯。格式无误是小作文得高分的第一步。

(一)称呼格式

1.用于对陌生的组织或团体负责人的称谓:DearMadam or Dear Sir,注意称呼中,所有实词首字母全部大写,Dear Madam or DearSir,后面的逗号不可丢,也不能写成冒号。

2.用于对认识但是关系很正式的个人、组织或团体负责人的称谓:Dear Ms.... or Dear Mr. ...

3.用于对关系亲密的人的称谓:Dear Tom/Lucy(或者其他材料中给出的名字)

(二)正文格式

段落之间无空行,每段开头空四个字母。

(三)落款格式

落款时可以使用以下万能格式:

Yours,

Li Ming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探究 篇11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

一、关注细节

1.先“袖手于前”,不急于动笔

高考作文属于“遵命作文”,写作者应立足话题和材料以及命题的视角,对命题者的意图要认真揣摩,尽力做到对其要求能够严格遵守。把想写的内容和运用的手法以及如何进行摆布,还有对写得怎么样能够预计出来,想好这些问题,再进行快速写作。

2.标题鲜明

正如通常所说的题好一半文。把标题拟好,能够达到眉目传情的目的。(1)“痛苦如花朵绽开”和“笑是最美的符号”是巧用修辞进行拟题的范例。(2)“近朱者未必赤”属于反向拟题范例。(3)“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运用诗句进行拟题的典型范例。(4)“生活调色板”和“痛苦不等式”等为巧用行业语进行拟题的典型范例。

3.书写美观规范

具有整洁的卷面和美观字体以及格式正确的写字与标点是高考作文阅卷要求。文面,就是所说的文章“脸面”,具有明晰与美丽的脸面,阅卷人往往会产生一见钟情的感受,“偏爱”你的文章就是自然的结果。运用大小适中的字体,不要出格,太小也不好。注重做到清晰与工整。纯蓝钢笔是最适合的书写使用工具,爬坡字(也就是斜字)和蚂蚁字(太细太小的字体)以及拖尾字(尾笔拖长的字体)是不应书写的字体,而且大小匀称和横平竖直是对字体的要求,追求“养眼”,至少做到顺眼。标点要单独运用格式,力求用对,避免一“逗”到底现象的出现。

4.段落清晰

构思精心和安排认真是对段落的安排要求。力争形成完整的段落、匀称的分布,精彩段落最好出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亮点”。要尽量展示在文章前头,争取做到“亮相”就能获得“满堂彩”的效果,“图穷匕见”是需要避免的状况。文章仅800余字而已,最为适宜的就是安排5~7段(但不包括散文),三大段和太长的首段状况尽量避免出现。

二、写作技巧

1.扣准话题,重现、点题

话题作文,一定要注重把话题扣准。一般结构在安排上遵循开头扣题,对话题重现在中间进行,点题在结尾进行的原则。主要把提示和导语看清,对于所给具体材料的含义要真正理解透彻。高考命题人说,作文材料就是发挥例子的作用,启发和诱导是其目的所在,所以就审题立意而言,注重对材料与话题进行分析,把其内涵真正理解透至关重要。

2.材料作文,勿抛材料

就材料作文而言,对材料紧扣是必然要求,复述材料大段大段展开是绝对不可以的。行文步骤一般遵循“引入材料—确立观点—展开论证—联系现实—得出结论”的原则。主体在“展开论证”和“联系现实”上,“展开论证”可结合正反进行,“联系现实”就是与类似的道理或社会现象进行联系,注重突出重点,自然过渡。

3.事实材料,说理论证

高考作文应注重各种事实材料的运用,要想获得高分的关键在于说理论证。所以,学生论证说理要注重把古代或现代的事例尽量运用其中,一些鲜活的事例最好被采用。用例方式以结合概括段和形象描述段为宜,就是形象描述一个段,再加概括事例段一个,就能够与“内容丰富”要求保持一致。

4.排比比喻,谋求“发展”

得高分要想在发展等级上实现,排比与比喻等修辞手段是必须运用的手法,而且多样化的形式是必要之举。发展等级高分的获得依靠运用句式能完成。但如果想创新形式,对戏剧式或诗歌式以及古文式等进行运用,在平时考试中加强训练就是极为必要的,否则在高考突发奇想而采用就是十分草率的行动。平时得心应手的运用创新一种或两种样式,就为游刃有余和左右逢源地对其运用在高考考场上打下扎实基础。

5.积累素材,有米之炊

高考前要把正面与反面,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等方面的事例写作素材准备好,注重把有个性和有影响的事例选择并记录下来。这样记得多了,就会把见识面拓宽了,自然开阔了视野,达到打开写作思路的目的。

上面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在短时间内把作文成绩提高的方法,由于笔者受理论水平的局限,所以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合理性可能不足,但确实很实用,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考生们能够以实际为出发点。结合上述理论,与文中所举的作文案例紧密联系,与自己作文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达到去粗取精,相信此方法必然为学生高考作文增加筹码。最后,衷心祝愿考生们高考作文能够获得高分,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王帅.试析高考语文作文技巧[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 2014(02).

生物教学中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 篇12

1.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直接在教材上进行标注的习惯。

(1)标。

用圈、点或下划线等各种符号来凸显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的字、词、重要的段落等,用各种符号标出,以引起的注意。

(2)注。

对于书上的难以理解的地方增加简要的注解说明或转换成图形,以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例如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可在书上增注:

又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比少了C、H、O三种,多了Cl、Ni两种,可把它批注在相应的知识旁。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读书活动中,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及时补充。

2. 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

所谓隐含未显内容,即教材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或表格里隐含的、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例如:(1)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中,隐含着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比分裂期长的信息;(2)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均来自反应物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的信息;(3)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谱中,隐含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及新组合性状占个体总数的百分率的信息。这些隐含未显的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正确并带有启发性地点拨、引导学生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帮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模糊性语句”,阅读延伸

生物模糊性语句(简称模糊性语句)是指描述大多数生物共同生理结构特征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结论性语句,往往带有“主要、通常、往往、基本上、几乎、一般、大都、绝大多数、某些、相对”等模糊性词语,例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等等,这些给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首先能捕获课文中的模糊性语句,然后正确理解模糊性语句的内涵与外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促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科学的生物观。

4. 重视设问,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的需要,抓住那些牵一线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启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性别决定》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则发育成雄性个体?同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人体,为什么会男女有别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既动眼,又动脑,主动获取知识,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

5. 利用插图,对应阅读

生物教材中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能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这些学被学生忽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例如:(1) 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插图与正文内容对应阅读,由结构特点谈DNA的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讲授细胞膜结构、线粒体结构等都可运用这样的方法。(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插图与文字内容对应阅读,辨认分裂的各个时期。通过对应阅读,学生可以较容易地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这样学生在考试时遇到文字题,图形会马上呈现在脑子里,帮助回忆、表达,遇到填图题时则更容易填注。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教材,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6. 指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提纯”

生物教材中基本概念与原理较多,有些表述得非常简练、抽象,学生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因而不容易记住;有些作了详细解释,但学生阅读后又不能抓住要点。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和“提纯”,就能增进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同时也便于记忆。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有两个,教材配以一幅图和一段约200字的文字进行了详细叙述,但由于细胞分裂过程是很抽象的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会对这段文字和图形进行分析,提纯要点,归纳出这段文图讲述的两个特点,一是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二是细胞一裂为二的方式不同,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7. 易混淆内容对比阅读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而使认识得到深化的。教师通过对比,找出阅读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够促使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激发他们研究问题的热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对易混淆知识进行对比阅读,以利于掌握和记忆。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易混淆知识,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C3植物和C4植物的比较,细胞株和细胞系的比较,等等。在布置给学生比较内容的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采用适当的比较手段,如列表比较等。

8. 专题性阅读

教师应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知识体系,让学生阅读。以染色体为例,教材上前前后后出现过多次,在复习阶段,教师可把它整理成下列几个方面:(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2)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状态———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3)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5)染色体的传递规律;(6)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多倍体,等等。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2002, (3) .

[2]祁乃成主编.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皓兮, 叶佩珉主编.中学生物教学指导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杨善禄主编.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祁东县2011-2015枣产业发展规划下一篇:初三的压岁钱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