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2024-08-27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共12篇)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篇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 对学生的评价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评价制度被列为素质教育的关键, 可见其地位十分重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指出了评价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应在数学教育的评价上实行全面的、符合人才需求实际的改革, 使正确的教学评价为教学服务, 为素质教育服务, 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潜质、素质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 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 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评价改革。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1. 导向功能。导向是评价的本体功能, 是一种潜在的制约作用。

2. 提供信息反馈。提供教与学状况的准确信息, 反映教与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或在某种程度上达成。

3. 促进教与学的改进。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证明什么, 而在于改进, 改进教与学的过程。

二、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目的、要求、理论依据

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思考的发展, 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 要让评价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 让评价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 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 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学习评价的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关注评价改革的问题, 提出了教师要“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创造性地理解这些评价观念, 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 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

1. 注重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1) 结合日常学习评价促使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发展。 (1) 上课观察学生的状态, 是否积极参与学习, 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主动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 (评价的方式有师评、自评、互评几方面相结合) ; (2) 课外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 从而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有较全面的了解, 以便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

(2) 创设活动情境, 以发展性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创设活动和情境来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等方面的数学能力。

2. 科学地进行作业评价

(1) 作业评价主体互动化。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弊端, 作业评价要实施多主体评价, 加强自评、互评,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这样评价才显得和谐、民主。

(2) 作业评价内容多元化。作业评价要克服对全体学生实施“一刀裁”的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 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 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 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 。

评价时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另外, 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作业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的目的, 不是“选拔”和“淘汰”, 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数学作业评价中, 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 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给学生充分修正错误的机会, 给予多次评价机会,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3.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新的课程呼唤新的评价。我们必须立足课堂, 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方法,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不能仅仅居于口头激励性评价这一种形式, 也可用荣誉激励性评价方式, 如画五角星、奖红花、粘贴纸、盖印章、赠送小礼品、发表扬信等多种方式。为了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这种评价对后进生尤为适宜。他们能在评价中体验进步, 重新认识自我, 从而建立自信。

4. 注重实践性评价

在以往的评价中大家忽略了实践性评价, 因为它具有难操作, 涉及的内容杂等原因, 所以才忍痛割爱。但我们发现:它能增添生活的趣味性, 又不受时间、场地限制。如果将实践性评价与有趣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就能增添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乐趣,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这类评价, 先由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自由选择, 可以单人评价, 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评价, 在评价前, 学生自己进行演练, 待熟练后, 填写《数学学科实践性测验评价表》提出申请, 由教师和两名学生 (也可以由3名家庭成员) 给予评价, 一般每学期评价一次。起初学生对这类评价有种神密感, 无从下手, 教师应指导学生 (中下生) 在课外活动、游戏中运用数学, 待学生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后, 再提出评价, 这样就能带动其他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演练, 直至提出评价。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中学数学、用数学的状况蔚然成风。

克龙巴赫在《通过评价阶段教程》中强调“评价的最大贡献就是确定教程改进的方面”。斯塔弗尔比姆也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能多出一批好学生。只有让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走向了多元化, 才能使教学评价真正获得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篇2

我从小就对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在我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填报了**校的应用艺术专业。四年来,我勤奋好学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以寻求自身多方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各式的社会实践。这些都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我会用我积极,学习,奉献,合作的态度完成每一项任务。对于挑战,天生乐观的性格不会让我退缩,而是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去迎接。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我不仅筑就了我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通过各项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及管理技能。尤其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幸能够成为了城市美容美化研究部的部长,这不仅使我绘画创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学会了领导组织各种活动的流程、充分锻炼了我的个人能力。

对于专业的学习,艺术是我从小就喜爱的专业,从小就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所以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作品,我都能做出各种有创新的设计理念,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晃眼四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我的现阶段的学习也将告一段落,套用一下哲学经常用的一句话:运动是时时存在的,又是无处不在的。现在的结束只是为下一个阶段学习的开始打下基础。我又将重新整装,确定新的目标,迎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 艺术评价 审美能力

纵观当代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安排的美术评价活动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走走过场”。这样的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让学生戴上观察的“眼镜”

美术源于生活,并将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如在教学米勒的作品《拾穗》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作品所反映的季节;其次,笔者让学生观察不同人物的不同动作、穿戴及劳动内容,从而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随着观察的深入,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艺术形象是作者心灵的结晶、感情的凝聚,为之后的艺术评价指明了方向。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了美术欣赏的快乐,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和能力,为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挖掘学生潜能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

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成绩、领悟能力等因人而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所拥有的不同天赋,而且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陪伴他们在课堂教学、课外游戏等过程中探究美术的踪影,感悟美的存在。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进行艺术评价时,教师要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挖掘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学生只有在认真观察美术作品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评述作品。

如在欣赏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时,蒙娜丽莎那具有无穷含义的微笑,可以引起学生的无尽联想和深思,学生会想象她的笑是对幸福生活的微笑,是慈母般的温柔微笑,或是憧憬美好未来时的微笑……学生的无限想象,是做好艺术评价的催化剂。

又如在欣赏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向日葵》时,笔者引导学生由红色的向日葵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火焰,进而提示作品奔放的主题和作者热烈的感情,引导学生做出深刻、全面地艺术评价。

三、让学生开启表达的“阀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除了鼓励学生敢画、敢想、敢评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由于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会有所不同。教师过早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会成为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屏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先对作品做出艺术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教学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笔者鼓励班上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学生们议论纷纷:“画面上的十一个纤夫让人感觉很真实”“一个个纤夫都举步维艰,蹒跚地走着”“我觉得这幅作品整个色调有点灰暗,看了让人觉得心情沉重”“这幅作品中每个纤夫的形象都是不同的”。虽然学生的评价会有失偏颇,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源自内心的观点和感受,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让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进行学习、比较、评论,不断开阔视野,接受新的美术语言,丰富创造方式。此外,在组织学生进行艺术评价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多接受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熏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 篇4

一、评价语言要精当有效

课堂评价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学中最快捷、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且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 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以欣赏和鼓励的语言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其积极性,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某个问题不错, 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回答得真精彩”“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学生的回答比较独特, 可用惊喜的语气鼓励:“真没想到, 你有这么独到的见解!”

(二) 评价语言要有引导性

教师评价学生要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激励与引导相结合。对于学生的优点, 要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 要及时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比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一时语塞或说错, 这时教师要鼓励:“别紧张, 再想想, 你一定能说好!”引导学生写字时, 我这样说:“××同学不但字写得大方美观, 而且他的坐姿、握笔姿势也很正确, 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这样评价,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暗示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方向, 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三) 评价语言要新鲜善变

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 要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一语惊人, 让学生爱听、想听, 听而不倦, 学而不厌。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言简意赅、琅琅上口的精辟短语, 也可以恰如其分地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比如在评批习作《我爱读书》时, 我用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 会使你更加聪慧。”这样的评语虽是只言片语, 却传递着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期待。看到评语, 学生的心里会很甜蜜, 在受到赞扬的同时, 既学习了知识又懂得了道理, 信心会更足。

二、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课堂评价方式是多样的, 如果总是说些好听的话或是拍手欢呼进行评价, 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倦。人们大都有“喜新厌旧”的心理, 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渴望变化, 期待惊喜。教师必须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 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指导的作用。

(一) 口头语和体态语评价相结合

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 甚至是拍一拍学生的肩膀, 握一握学生的手, 再加上真诚的赞语, 都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信任和激励。这样的评价更具亲和力, 更能感染学生。

(二) 灵活运用多向评价

1.学生自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晏子使楚》时, 我在组织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之后, 就组织、开展了学生自读自评的练习:当一名学生在读完课文中“宴子回击楚王讽刺齐国无人”这一段时, 要求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了自己在朗读这句话时所存在的不足, 如对晏子的机智聪明、能言善辩以及对楚王的阴险卑鄙等几方面把握的不够好。这样的评价要比通过他人指出不足的收效好得多。

2.生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及敢于负责、善于欣赏、乐于分享的品质。教学《夜莺之歌》时, 在进行完学生自评这一环节后, 我引导学生对同学的分角色朗读进行评价, 学生指出朗读者对小夜莺的天真可爱、机智勇敢把握得不够好, 语气比较呆板。经过同学指点, 他们再次朗读后, 进步不少。

3.师生互评。师生互评要倾向于学生评价老师。这种评价形式往往是教师为了达到促使学生熟读深思的目的, 提出相对应的观点组织辨析或以示范朗读为目的, 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而设计的。如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时, 我运用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 明白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在表演时, 我特意设计了一些小错误, 让学生在评价时轻易地抓出了老师的缺点, 清楚了错误所在, 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信心——老师也会读错, 然后我加以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 让学生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这一环节, 真正做到了课堂上师生平等, 学生听的很仔细, 参与也很积极, 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 适当使用实物评价

运用实物评价, 教师可以赠送学生一些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奖励一颗小红星、一根铅笔等;对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是一只书签、一片好看的树叶、一样教具等。这些微小的举动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摘要: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 它内蕴丰厚, 贯穿于整个课堂, 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的点滴进步, 及时予以肯定和激励, 并有效地运用各种课堂评价的方法, 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学生在评价中全面发展、享受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方式

参考文献

[1]陈雪.“别样的”语文课堂评价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3 (10) .

[2]王书琴让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式多姿多彩[J].吉林教育, 2009 (3) .

[3]吴娟.新理念呼唤语文课堂的发展性评价[J].学周刊, 2011 (5) .

[4]刘希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艺术探究[J].中学时代, 2014 (5) .

[5]刘永泽.讲求互动规律, 提高课堂实效--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探究[J].学苑教育, 2011 (3) .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篇5

可能很多同学都和我有同感,要工作与学习兼顾是一件又费体力有伤脑力的事情,与以前在学校只是单一的学生身份有很大的不同。白天在公司忙忙碌碌,下班后就又马不停蹄的挤着拥挤的公交车赶到学校参加学习。

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很佩服班上的一些同学,他们总是能准时参加学习,当然我自己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时会影响到学习的出勤率,这里是需要自我批评的。我没能把工作和学习安排的很妥帖,常常因为工作过于忙碌,忽略了学习,每次下班赶到学校时,课时已经过半,我也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包容和谅解。

对于专业的学习,艺术应用与设计对我来说是个很陌生的专业,说得实在点,就算专业课的学习合格,这个专业也不会成为我的职业选择的方向。虽然我是以 全班第二的考分进入班级的,不过在后来的学习中,我并不是个太用功的学生,很多同学对学习的坚持与努力都远远的超过了我。不过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作品,我还是都认真完成的,对于每门课程的考试,我也都是认真的对待。

工作的忙碌,学习的紧张,时间就这样不经意间流过了,晃眼四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的的时节就将到来,我的现阶段的学习也将告一段落,套用一下哲学经常用的一句话:运动是时时存在的,又是无处不在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评价艺术浅析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2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有的教师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其实不然,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不是主要因素,而与教师的评价息息相关。要知道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有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讽刺,会让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评价的效果,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真心呵护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尤其是学生,当他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后,总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语文新课标也强调,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采取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鼓励评价为主,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优点,客观分析学生的不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尽可能地少用或者不用否定性的评价语言,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看到希望。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温暖的眼神去鼓励学生,用甜甜的微笑去引导学生,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后进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当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价值时,要及时予以夸赞:“你真棒,能够发现这么独到的见解。”学生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以后,自然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良好效果。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一般是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或者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科学适当,切不可敷衍了事,应付学生。否则会极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起不到评价的真正作用。教师要及时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消除学生身上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对于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课堂评价要具有真挚性。在语文教学中,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级内是占相当大的比重的,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认真努力,学习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个时候他们所释放出来的学习潜能就会向优秀生靠拢。当然,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使他们通过教师的评价能认识自我,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对他们评价的时候,要侧重于对他们学习态度方面的表扬,对他们学习方法要有所点拨和点评。抓住机会,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大力表扬,通过激励性作用,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强。

3.对于优秀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要有启迪性,因为优秀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并且他们的学习方法有效,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希望能突破教材的限制,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从而得到具有一定难度的新知识,感受到超越其他同学的快感,并能享受到探究新知时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超越简单的知识层次,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教师要全方位地评价学生,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从个性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给了他们继续努力奋斗的目标,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三、作业评语,讲求实效

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给学生的作业写上评语,是每个教师应做到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同,能力不同,再写评语的时候要因人而异,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优势,找到各自的闪光点,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中肯、合理的作业评语,好像一缕春风,能化解师生沟通中的块垒,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好的评语给他们勇气和力量,能产生较强的激励与教育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男生语文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他的成绩并不稳定,总是呈波浪型,这次语文成绩考好了,下一次语文成绩肯定会下滑,通过了解我得知,每当他考试成绩优秀的时候,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语文学习不再踏实认真,只有等下次考试退步了,才会有所警惕,重整旗鼓,努力学习。因此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中不断循环。因此,我在批改他的作业的时候,也会不断给他敲警钟,写一些评语,比如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通过教师的作业评语,他开始严谨起来,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毋庸置疑,真诚、善意的评价语能震撼学生的心灵,给语文学科带来的益处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也会喜欢上这个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语文学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评价语言幽默风趣,能为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情真意切的评价语言,能温暖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启迪。

参考文献:

[1] 龚秋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J].教育评论,1997(2).

[2] 洪可为.让你的课堂评价语言充满魅力[J].生活教育,2009(3).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篇7

一、评价的作用

1. 课堂指向性 。 课堂指向性是指在教学进程中,课堂向合理方向进行的步调和节奏。因为小学生思考结果多样性, 所以教师适时、适度地使用评价艺术,能把教学拉回正轨, 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2. 课堂示范性 。 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低年级段的课堂, 一定是“精彩纷呈、百家争鸣”的状态,如何在这样的“众相” 中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做到有目标地学习,还得看教师的评价本领。

3. 课堂鼓励 性 。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被肯定、被鼓励,这对于他们树立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具有促进作用。当学生回答稚拙甚至错误时,教师如果不留情面地全盘否定,这对学生一定是“致命”打击,教师应多用“你的思考够全面”等评价语给学生以鼓励。

4. 课堂和谐 性 。 虽然知识是严谨的,但小学课堂却应该是宽松且活泼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打造和谐课堂呢?仅仅依靠教师平易近人的微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课堂评价来实现。

5. 课堂挑战性 。 课堂生成远比预设更出人预料,说白了,你永远也不知道站起来的学生会说什么、怎么说。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学习方法,评价艺术的运用不可小觑。“你有更好的想法吗?”这类的评价往往能在教学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评价注意事项

1. 评价需要有 针对性 。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评价讲求多鼓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评价就要多用“你真棒”、“你太厉害了”这样的句子。其实,这样的评价可以用,但是不能多用,因为这种泛泛的评价并没有让学生明白自己棒在哪里,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努力的方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会失去目标,课堂会失去激情,教学也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2. 评价需要 有激励性 。 例如,语文课上教师叫学生起来读词语,学生因为胆怯,朗读的声音非常小,课堂因此出现片刻骚动。此时,教师可以先用眼神制止大家,并走到这个学生旁边,微笑着说;“老师知道你刚才已经尽力了,但是大家还想再听你大声读一读,能给大家这个机会吗?”这样,该学生再朗读时,声音会比之前大。

3. 评价需要讲 客观性 。 虽然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但教师不能忽视了实际情况,一味地使用浮夸溢美之词来称赞。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答问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指出回答问题好在何处,如何改进则更好。这样不仅能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而且是尊重学生和课堂的表现。评价语切忌一味贬低或者过分拔高,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混乱,更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4. 评价需要宽松 适度 。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发言过早下结论,尤其是不能对一个可能有多个精彩回答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这样会扑灭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评价需要宽松适度,教师不应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5. 评价需要 饱含情感 。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饱含情感的,或是赞赏或是引导。因为只有有情感的评价,才会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灵感,换取他们表达自身情感的积极性。课堂上切忌“虚情假意”的赞赏,忌讳没有目的的 “空头支票”,这样只能招来学生的反感情绪,为课堂蒙上不良阴影。因此,教师应该用饱含热情的话语,真诚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自信的人格,使其更加具有朝气和活力。

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评价 篇8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评价

在世纪之交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综合课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小学低年级设置了品德与生活、艺术两门综合课程;小学中、高年级设置了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艺术四门综合课程;初中设置了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五门综合课程;高中则设置了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三门综合课程。在这些综合课程中, 惟有艺术是各学段都要开设的课程。

本文将在分析艺术课程特性基础上, 重点讨论中小学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所谓课堂教学评价, 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与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对某位老师或数位老师的一节课或数节课所进行的评价。它既是特定学段的全面性教育评价的重要组织部分, 又可以独立地用作特定课程日常教学的经常性、随机性评价。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 对于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优化艺术教学资源、改进艺术教学方法、提高艺术教学的有效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

一、艺术课程的特性

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的性质, 是科学评价艺术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用“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五个关键词来概括艺术课程的特性, 认为艺术课程具有“创造美、鉴赏美的价值”、“情感价值”、“智能价值”、“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我们认为, 从课程哲学的角度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 新开设的艺术课程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尝试性, 二是综合性, 三是实践性。从课程改革实践的角度看, 这门新课程的独特价值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尝试性。

在基础教育发展史上, 取消传统的音乐、美术等课程, 设置综合性的艺术课程, 是一种改革尝试。最早进行这一尝试的是俄罗斯。俄罗斯联邦1993年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计划规定, 三年制、四年制小学以新设的艺术课程取代传统的音乐、美术课程。不久后, 美国一些中小学也尝试开设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据新华社报道, 2006年7月28日美国纽约市古根海姆美术馆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称学校开设艺术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思辨等能力。2006年7月30日, 多家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报道了这一研究结果。在我国, 2001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的通知》, 并随文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纲要》规定:基础教育各学段取消音乐、美术课程, 新设艺术课程。由于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艺术课程是一种具有挑战意味的尝试, 为了稳妥起见, 《纲要》还规定:目前不具备开设艺术课程的条件的地区或学校, 可暂时保留传统做法, 暂不开设艺术课程。

中俄等国为什么要取消传统的做法, 新设艺术课程呢?显然, 这一改革源于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 这一倾向空前明显:一方面在当今的电子时代、信息时代, 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频繁地整合为一个又一个艺术整体, 通过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 大量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商家和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美化者, 不断地从耳濡目染的艺术表现中吸取灵感, 推进自身的价值追求。此外从艺术品种数量的角度看, 现代生活中除了传统的音乐与美术外, 舞蹈的普及率空前提高, 戏剧、影视广泛地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传统的书法、篆刻、剪纸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种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扬光大,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普及化, 呼唤着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平台。总之, 开设综合性的艺术课程, 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

2.综合性。

艺术课程并不是传统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的简单相加或机械合并。事实上传统的音乐、美术学科, 只是艺术课程中的重要学科要素。关于艺术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要素,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给出“4+3”模式: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四大核心要素和影视、书法、篆刻三大次要素。我们认为, 不妨在次要素中增加手工 (包括剪纸、泥塑、艺术粘贴、简单的雕塑等) 、设计 (如玩具设计、桌椅设计、居室布局设计、装潢设计等) 两大工艺色彩较浓的要素, 由此形成“4+5”模式。当然, 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 艺术教育应当兼容所有含有艺术性的各种表现形式。在进行艺术课堂教学评价时, 我们要重点观察有关学校、有关教师是否注意兼容不同形式的艺术要素, 重点观察各种艺术要素是如何综合为一个整体的。

3.实践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开设艺术课程的宗旨, 正在于适应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因此艺术课堂教学必须切合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 (尤其是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实践需要) 。上文我们之所以提出在艺术课程中增加手工、设计两大较为实用的艺术要素,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考虑到艺术的实践特征。除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实践性特征外, 艺术教育的方法也应当具有实践性特征:在艺术教育过程中, 一定要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引导学生参与艺术训练、艺术表现、艺术创作实践上。当然这种实践应当与欣赏与交流结合起来。在进行艺术课堂教学评价时, 我们要重点观察所要评价的艺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明显的实践特征。

二、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要科学而有效地评价新的艺术课程, 必须在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特性基础上, 建立新的科学的评价理念。我们认为, 要特别注意建立以下艺术课程评价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应“以学生为中心”;二是教学活动应“以发展为中心”。传统的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及其评价, 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主导作用, 相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在当前的艺术课程教学与评价中, 要特别强调以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与个性, 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欣赏与表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价值观层面, 应特别强调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为本, 努力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教师职责的角度看, 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 则意味着必须变教师的组织指挥、权威训育为启发、诱导、协调和促进。在教学评价工作中, 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必须强化形成性评价, 淡化终结性评价。学生的发展, 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离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就谈不上学生持久而高效率的发展。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应特别注意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学生的发展, 努力提升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并以此优化日常教学。

2.“多元评价”理念。

这里的“多元评价”, 指艺术课程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评价主体方面, 应当建立教学管理专家、艺术教育专家、一线专任教师、被教育者几方面结合的多元评价管理机制。在对艺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 应当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或教学管理者, 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对艺术学习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 同时也应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感觉和评价。艺术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学生参与评价, 对其自身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评价内容方面, 应当建立指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的多元评价系统。在评价方式方面, 要本着发展至上的指导思想, 改变过分倚重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的传统做法, 建立以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艺术课程评价模式。

3.“课程建设”理念。

重视课程基本建设 (简称“课程建设”) 的评价, 是当代课程评价的重要特征。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 都没有提及课程建设评价, 实是一大遗憾。我们认为对于新设的艺术课程来说, 课程建设的评价尤为重要。所谓课程建设, 指课程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包括课程制度的确立、管理机制的构建、师资的配备、教材的配置、场地与器材的配给等。显然课程建设指向的是课程保障系统。艺术课程的课程建设理念, 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评价理念, 它不仅指向一线艺术教师的教, 更指向有关学校对艺术教学的管理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管理。在进行艺术课堂教学评价时, 应当借助课程建设理念, 促进艺术教育资源的优化。

三、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艺术课程的目标, 然后讨论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课程的总目标界定为“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这一说法只是一种原则性的概括。在课程目标的实质性内涵层面, 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艺术知识的传授、艺术技能的训练、艺术能力的培养、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四大方面。在各学段课程目标的纵向关系层面, 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目标包括小学低年级学段目标、小学中高年级学段目标、初中学段目标、高中学段目标四个层次。前面曾论述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及影视、书法、篆刻、手工、设计等, 属于知能类型领域 (简称“知能领域”) 。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阶段, 还必须将学段目标、综合领域目标、知能领域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具体化为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各目标的关系如图一。

在对艺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 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有关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各个领域的目标具体化。要注意的是, 艺术课堂教学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对综合领域目标、知能领域目标的落实, 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 而是有选择有重点的。也就是说, 每一单元或每一课时, 都应当既有切合教学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特征的重点目标, 又有对其他目标的统筹兼顾。

应当本着艺术课程的目标, 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课程建设三方面来评价艺术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应当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三方面展开, 兼顾艺术领域知识、技能、能力的评价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展开。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 应从课程文本 (课程计划、教材等) 、师资配备、设备器材等方面展开。上述各因素的关系如图二。

上文我们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评价指标。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 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和有关教师可以在上述分析和论述基础上, 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和特定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 给出各评价内容的分值, 以便形成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际评价中, 应当注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一方面分别给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分值, 以便计算出总分值, 另一方面要本着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 对教师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程的基本建设等, 给出科学而明确的定性评价, 并提出改革与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

[2]吴莉.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艺术课程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10) .

[3]喻芳.中美艺术教育比较[J].市场周刊.2004 (11) .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篇9

一、因故姗姗来“迟”——延迟评价予以修正机会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学生,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 多一些延迟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少一些讽刺性、抑制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快乐、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实例

下面展示一堂充满教学机智的小学数学课教学片断:

执教者讲授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先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识时钟, 接着教师出示讨论题:一分钟有多长,在这一分钟的时间里你能做什么? 当问题提出后,学生竞相回答.

学生1说:“用一分钟的时间,我可以唱一首歌. ”

教师说:“好. ”

学生2说:“我在一分钟里可以吃掉一个苹果. ”

教师说:“可以. ”

学生3说:“我做20道口算题用一分钟. ”

老师高兴的夸赞:“你真棒. ”

学生4说:“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写一篇文章. ”

教师先是露出了一个皱眉的表情,不过这位教师却机智的说:“孩子, 那老师现在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来写一篇文章, 怎么样? ”

学生4倒也听话,立马写了起来,很快的一分钟过去了. 这时候教师和蔼地说:“孩子, 时间到了, 你的文章写完了吗? ”学生4摇了摇头说:“老师一分钟的时间太短了,我才写了5行. ”这时教师评价:“是啊,一分钟的时间很短,所以你刚才的结论……? ”“是不对的. ”学生4直接自信的说到.

2.案例分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就延迟了评价,让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来修正自己的错误. 当学生提出 “一分钟可以写一篇文章”的结论时,教师并没有反驳学生,而是给学生时间让他自己在一分钟内解决问题,显然,一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 教师的延迟评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正确的知识, 还锻炼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是非对错心中“留”——不发评价予以判断良时

教师将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答对的学生会体会到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乐趣;而答错者,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每名学生都可以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获益良多.

1.教学实例

下面是曹敏华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年、月、时” 的一个教学实例.

一上课, 曹老师就让学生们观察大家比较熟悉的年历: “孩子们,请把2005年的年历上每个月的天数填在表格里. ”

当学生填完之后,曹老师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

学生1说:“我发现有的月份天数多,有的月份天数少. ”

学生2说:“每个月的天数都接近30天. ”

学生3说:“我发现一个月大,一个月小,一个月大,一个月小,一直这样排列下去. ”

学生4说:“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个两位数. ”

学生5说:“我发现一个月最多31天,最少28天. ”

学生6说:“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的天数是31天,有的月份的天数是30天,还有一个月的天数是28天. ”

当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曹老师并没有操之过急的给出学生评价,而是笑着说:“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你们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大家翻开书,自学‘年、月、日’这一课的内容,与自己刚才的发现比一比,是相同还是不同. ”

2.案例分析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我们发现有的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 有的同学的结论则是错误的. 但是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在讲课过程中,曹老师很机智,她评价的方法也很有水平:没有给出“对”与“不对”的结论,而是巧妙的隐藏了评价, 把一部分学生暂时性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自己与书本上的标准比一比. 在此次教学中,每名学生都有进步.

三、千般心思尺寸“纸”——书面评价予以上进机遇

教学评价的最高层次就是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学生在每一次评价过程中都感觉到:老师是尊重“我”的、是爱“我” 的,这才最重要. 温婉、恰当的书面评价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教学实例

这个教学实例是笔者在工作中常用的,虽然不能用于全部的教学评价中,但是在一些小型的考试评价中还是有益的.

在一次数学月考的测试中,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考的不好的小女孩用手一直盖着自己的成绩, 生怕别人看见. 当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为之一动. 从此以后,在我自己的数学测试中,我只给及格的学生打分数;差一二分及格的学生就白送他几分;不及格的学生一般不打分,并且在试卷尾页写上鼓励的话, 但是这些鼓励的话不是随便写的. 记得一次小的测试中,一名学生由于马虎失去了很多得分的机会,我这样批注、评价:孩子,你很聪明,但是这次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你看这道算数题———20 + 24 × 2 = 46,老师知道你马虎了,把这道题看成加法运算了, 再考试的时候如果能改正这一缺点,定会取得好成绩.

2.教学反思

笔者的教学实践并不是多么有新意,但是却一直坚持着.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得到了同学们的很多“回报”,有的是拿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的、 有的是拿知心的交流来回报的. 不给较差的学生打分数或者是书面文字形式的评价,都是激励学生的有效评价方式,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或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篇10

一、用心评价, 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有句话叫“只有赤诚才能唤起赤诚”。我们教师应该躬下身来, 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 对学生进行真心诚意的评价。如在做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小鸟飞进笼子里”的实验时, 有的同学就说:“老师, 我做过这个实验”我抚摸着这位同学的头说:“你是一位爱动手、勤观察、善思考的同学, 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小科学家的。”这位同学会心的笑了。这样的评价不仅会激励该同学对科学学习充满兴趣, 其他同学也会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的努力进取。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最初只是一种意向, 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来不断地激活、加强, 最后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

二、及时评价, 激起学习探究热情

教师在评价时, 要进行精心的预设, 并在评价过程中选择好评价的时机。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成果展示时, 可以采用“同步评价”的时机性策略对学生进行评价, 来维持学生的内部动机, 激励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开发他们的智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小学科学的课程特点使课堂充满诸多评价因素:“探究”过程中形成的困惑、“实践”过程中的亮点、“成果交流”带来的发散……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在学生最需要点拨、引导、深化、激励之时, 运用“同步评价”的时机性策略,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行为、知识结构进行语言评价, 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认真操作、积极展示, 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发展。

三、过程评价, 触摸科学评价之魂

从科学课的目的看, 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科学制作的能力。因此, 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

1.闪光点评价。如, 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开始, 学生指望老师解说, 指望老师画重点, 而不认真准备材料, 不想做必要的实验。这给我们教师是一次心理上的挑战。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积极性, 那么将会给今后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怎么办?以游戏带动探究。“同学们, 会折纸飞机吗?就是折成头尖尖的, 一扔便可以飞得老远的那种。”谁会拒绝玩呢? 学生们找到可利用的纸, 纷纷折起纸飞机来。他们跃跃欲试。有的飞机直直地撞在黑板上, 掉了下来;有的飞机在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打了个转落在了课桌上……为什么有的“飞机”飞得比较平衡, 飞得比较美丽?学生们探究其中的原因:有的纸比较厚, 有的多折了一道。找到原因后, 又操作了一遍。同学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课后, 笔者留下了以下教学反思:“如果我在刚开始上课时先讲清折纸飞机的注意点, 比如:纸的硬度、折的方法, 同学们会照着去做, 也许不会出现看似混乱的场面, 也还会节省时间。这样做行吗?学生自行探究体现在哪儿?遇到问题时, 学生会积极动脑去解决吗?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并且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这才是科学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2.失误点评价:如“铁生锈了”一课, 要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一般学生做“铁能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对比实验, 不会想到将铁锈刮下来做实验, 而是直接用磁铁吸引生锈的铁。因此该实验做成功的人寥寥无几。这时教师又该如何评价?评价一:“你们真是没用!一点都不会动脑筋, 这么多人都做不成功。继续做, 直到成功为止。”这种全盘否定的评价犹如往学生头上泼冷水, 学生仅有的一点自信心丧失殆尽, 更谈不上继续探究了。评价二:“失败了没关系, 继续努力, 借鉴成功的经验, 胜利一定是属于你们的!”这种评价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理解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 为学生指引努力的方向, 让学生看到胜利的曙光, 同时也鼓舞了少数取得成功的学生。这样, 就会在学生身上涌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 不断推动他们继续探究实验以争取成功。在后续的“控制铁生锈的速度”实验中, 学生们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有的甚至突破书中的框框, 能活学活用。

四、幽默评价, 让课堂更加的精彩

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枯燥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富于幽默感的语言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 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 也更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可见, 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努力磨砺自己的教学语言, 才能成为学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师”。

总之, 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巧妙运用激励语言, 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心, 对科学学习充满兴趣, 在对个别的评价中, 激发群体的进取心,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你的课堂会充满活力, 你的孩子们会非常喜欢你教的课, 教学效果会超出想象, 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源.有效评价在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 2013 (6)

[2]黄启林.小学科学课堂评价研究[J].人民教育, 2013 (9)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艺术 篇11

《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学生评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诊断、引导、反馈、激励、调节等,协助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艺术。

一、发展眼光,客观评价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评价对学生是正确而又贴切的,希望这一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为推动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的评价,一般称为“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理念,“发展性评价”在西方孕育良久,从泰勒的“八年研究”,历经布卢姆、斯克瑞文等人的倡导,直到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为了改进而不是证明,教育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注重诊断、激励的发展,当代教育评价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

案例1:

在我们班级,每学完一篇课文,就会让学生听写本课的生字词语。有一个孩子齐某,因为家长常年忙于生意,对孩子的学习关心较少,所以每次听写词语都是班里错得最多的,于是,我对这个孩子说,“即使没有家长的监督,我相信你也能把成绩提高上来,要自己管好自己。”再一次听写词语的时候,他比以前少错了一两个,当天放学,我又找到了他,鼓励他的进步,结果,两个星期以后,他的词语几乎全对了,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为他鼓掌。随着自信心的逐步增强,这个孩子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推动学生发展的评价有很多方式,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赞赏的,每种评价都有自身的特点,在评价学生时也可以灵活使用。

二、激励学生,超越自我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在使用增值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所谓增值性评价,就是评价一个学校或学生的学习的进步程度,是动态的进步程度,看学生进校时的水平,到过了三年或者过了一年学生提高了多少,用这个来算,然后再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教师条件、设备条件,合起来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比较整体地、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赏识学生的点滴,同时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相应的激励。

案例2: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让学生举手回答一个问题,看到有一只小手似举非举,一双眼睛带着一丝迟疑和紧张看着我,这是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我鼓励她站起来回答问题,她的声音很小,我鼓励她说,“你的声音很好听,声音可以再大一些吗?”虽然她的回答不是很完整,但是我也表扬了她,因为她的勇敢,这时,我看到了她的脸上带着羞涩和些许的自信。

上课回答问题对于那些经常发言的学生来说也许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个小女生来说却是意义不同的,从那以后,她经常上课举手为大家读课文。这次课堂上老师的肯定性评价,保护了她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给了她努力的动力和勇气。

三、百花齐放,各展其长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1938年,瑟斯顿提出智力包括七个基本心理能力,分别是语言理解、语词流畅、数字运算、空间关系、联想记忆、知觉速度、一般推理,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很多教育心理学者也认为,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都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所以,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在水平、速率和表现形式上会有所不同,而且在偏好、风格和智能特征上也各异其趣。学习评价应当“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承认并厚待学生的差异,利用“优势转移”帮助学生扬长补短,促进个性特点的发展。

案例3:

我们班上有个学生许××,学习成绩虽然差,但热心公务、勤于劳作。在老师的提议和引导下,大家选举他做管理生活和劳动的班干部。许××极为振奋,学习来劲了,班级里的生活与劳动工作也干得很出色。不久,我以“我们班的许××变了”为题让大家观察、讨论并作文。当许××听到同学们对他的赞扬、肯定和希望时,激动得热泪直流,他决心在学习上也赶上来,不负老师与同学对他的期望。

辩证地分析学生的“长”与“短”,唤起他们“扬长避短”的内在要求,在环境的支持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前进。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充实自己,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评价学生,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活力,我们的学生才会更有动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的评价艺术 篇12

一、评价艺术的内涵

评价艺术从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 是教育评价观念和途径的升华。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评价艺术的形成, 通过对学生个体的正确认识和准确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评价者的价值观作为评价标准, 往往忽略学生主体的存在意义, 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导致产生了重智轻德的现象,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不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有着不同的方式和途径, 评价艺术本身要求教师从人本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人性的关怀, 使所有价值判断都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这是评价艺术的核心内容, 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学生的爱和对个体差异的深刻理解是评价艺术的价值基础, 是教师着眼于每个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长远发展的前提, 教师会将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融会于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 形成与其自身个性和教学风格相关的评价艺术, 这些各具特色的评价方式都从不同角度阐释和实现着评价艺术的真谛。

二、小学低年级后进生的特点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儿童在入小学的前两年 (低年级阶段) 出现诸如入学适应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 并由此引发学业上的挫败和心理发展中的失调, 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所谓的“后进生”, 而这一特殊的群体在行为和心理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一) 行为特点

一般而言, 小学低年级语文后进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如: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经常做小动作;学习上缺乏上进心, 智力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惰性;作业过程马虎, 甚至不按时完成作业。而这些行为反过来又会阻碍学生的学习活动, 形成恶性循环。几乎所有的后进生都是因为学业上的失败而“获此殊荣”的, 然而不及格和倒数第一绝非与生俱来。由于某种历史原因, 某个小学生在学业方面极其失利, 于是引来了教师的数落、同伴的嘲笑, 在一个把教师的话奉为圣旨、把同伴的评价当作镜子的低年级小学生看来, 这绝对是一种最为残酷的否定。

(二) 心理特点

由于后进生的学习成绩较差, 教师对其长期的消极态度导致后进生较低的自我评价, 他们在班级中处于劣势地位, 自卑心理明显, 情绪消沉, 性格孤僻, 常处于压抑、孤寂、苦闷等消极的状态之中, 不敢大胆与别人交往, 也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指责和欺负。他们缺乏学习动机, 认为失败就意味着低能, 而在学习上的不努力恰恰可以表明自己并非是无能之辈, 这些学生常常以冷漠和无所谓的态度来掩盖对失败的恐惧。他们远离老师, 但又极其渴望老师的注意与认可, 他们疏远同学, 但却比任何人都需要友情的关怀, 他们表面上不关心集体事务, 但在内心深处却对班集体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教师期待、同伴评价和自我定位的消极性, 使得后进生往往不敢亲近教师, 也没有信心参与集体事务, 这是后进生避免被讽刺和嘲笑的正常心理反应。

三、评价艺术在后进生教育中的运用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涉及语言符号和操作技能的使用, 还受到情绪状态和学习态度及价值观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 个体的情绪唤起水平与智能操作水平呈抛物线关系, 即过低和过高的情绪唤起水平均不利于提高个体的智能操作水平, 只有中等适度的情绪唤起程度才会使个体达到最佳智能操作状态。[2]因此, 不论是正面评价, 还是反面评价, 教师都应考虑到学生的情绪状态, 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自尊和自信。

(一) 批评

“儿童会把学习上的每一次失败当作一种痛苦的屈辱, 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3]在许多教师看来, 温和的提醒对后进生来说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因为教师对他们长期持强硬态度, 后进生对不疼不痒的批评根本无动于衷, 相反, 具有讽刺或侮辱意味的话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他们安静下来。然而, 在安静的背后, 教师一次次的批评让学生感到难为情, 同学的嘲笑让他们无地自容, 强烈的刺激使原本并不差的“后进生”一步步远离前行的队伍, 最终变成了刀枪不入、软硬不吃的“金刚”。

小学低年级儿童自制能力差, 尤其在课堂中经常会因为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所以,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在所难免。在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 指出学生的落后并不是教师对其评价的最终目的, 而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使他们愿意接受学习上的帮助, 并将自己的努力付诸行动。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扬长补短, 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批评自觉自愿地改正错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小错误可以温和提醒, 如:注意力分散, 随便和周围同学说话, 上课看漫画书等, 教师只需要用一些眼神或肢体语言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即可, 涉及比较严重的问题时, 如:不按时完成作业、与同学发生争吵等, 则要问清事情经过, 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式的全盘否定。另外, 教师要注意在批评中就事论事, 尽量不将问题升级至道德水平的范畴。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恰当的方式会使批评成为转变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二) 表扬与鼓励

马斯洛认为, 每个人在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之后, 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 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 并不能完全理解学习对自身的重要性, 他们只是为了避免责备、得到赞许而努力学习, 在哪门学科中活动积极鼓励和肯定性评价多, 他们就对哪门课程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哪个环境中受到尊重, 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他们就更愿意留在哪个环境中。因此, 教师的正面评价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语言是一种信号, 一种刺激, 它很起作用, 对心理对生理都很起作用……不要随便说他们笨, 不要打击他们, 先进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使他们由落后生变为一般生, 甚至成为优等生。[4]

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 有些教师喜欢用“你真棒”、“太棒了”等空洞的语言作为评语, 但是不分情况、频繁地使用类似的语言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没有诚意。尤其是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 可以采取更容易被接受的点头赞许、微笑鼓励, 使他们逐渐树立自信, 之后再公开表扬。

此外, 表扬学生的具体行为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作业认真、字迹工整等, 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明确的方向感, 即以后应该更好地发扬这些优点, 避免了骄傲之后的茫然。后进生起初受到表扬时, 会精神振奋, 积极性高涨, 但一段时间以后, 如简单的作业完成较好, 成绩趋于稳定, 那么此时对简单行为的表扬就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对他们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 让其保持自信的同时克服自满情绪, 面对新的挑战。

每个儿童都有获得肯定评价、信任、尊严与友谊理解的需要, 当儿童被爱心理和归属心理得到满足的时候, 这种情感将会成为相对独立于生理内驱力的心理动力, 驱动学生追求学习成功的目标。因此, 教师在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 要克服主观偏见, 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唤起后进生的自信, 激发他们进一步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热情。“某些教师常常给学生创设一种特殊的成功情境, 使他们产生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跃跃欲试的心境去积极参加接踵而来的学习和活动。”[5]小学低年级教师要特别重视为儿童创造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机会, 使他们在早期生活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成功体验, 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让其展现自己的优势来体验成功的欣慰。当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不足、需要和学习目标时, 那么他就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这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教师认为学生能够学得好, 学生自己就会充满信心, 成绩就会慢慢上升, 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在了解后进生兴趣需要、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 有助于消除后进生同教师和班集体之间的心理紧张状态, 促进他们在学习上和校园生活中的健康成长, 让他们处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和信任。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 同样每个后进生也并非在任何方面都表现欠佳, 即使对于同一门学科, 后进生在学习各部分内容时仍有优劣之分。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快速的成长变化期, 作为他们身边的主要教育者, 教师的评价对其影响非同一般。老师的鼓励如同三月春雨, 能够滋润心灵, 催得春光灿烂;而冷漠或伤害却似六月飞雪, 冰冷彻骨, 让心灵变得霜寒雪冷。但愿教师能够用心去关注那些并不“可爱”的孩子们,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肯定。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304.

[2]朱小曼.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94.

[3][4][苏]苏霍姆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325.

上一篇: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下一篇:感染病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