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教师国培计划(共7篇)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教师国培计划 篇1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国培计划”实施工作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教师培训属地方事权,应以地方为主实施。中央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各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国培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将“国培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实施,并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大规模组织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国培计划”的任务和重点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
(一)“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
教育部、财政部直接组织实施面向各省(区、市)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在教育部、财政部统筹规划和指导下,中央财政专项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引导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三、实施工作总体要求
(一)精心筹划,精心组织。各地要精心筹划和组织培训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按照项目要求认真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培训。重视培训项目的前期调研,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研制培训方案。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培训服务。
(二)创新模式,务求实效。积极探索采取集中培训、脱产研修、“送教上门”、对口支援和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开展教师培训。力求做到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短期集中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院校集中研修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运用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竞争择优,确保质量。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培训项目,要实行政府采购。建立健全培训项目招投标和优质培训资源遴选机制,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服务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遴选具备条件的高水平院校、具有资质的公办和民办教师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任务,形成“国培计划”重点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试行培训券(卡)等有利于教师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整合力量,共享资源。建设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教学,形成动态更新的培训专家库。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坚持多样化立体化、实际适用和先进创新的原则,充分调动优质资源,促进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建共享,保证“国培计划”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
(一)加强对培训的组织领导。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保证“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项目承担院校主管领导要亲自负责,调配最好的资源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二)做好培训项目的督促检查。加强项目实施计划和培训方案的审核,建立培训项目监管机制,督促检查教师培训计划的落实,保证培训经费的及时到位。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导向,制定评价标准,及时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情况、学员满意率等状况进行调查。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和培训机构要加强自评,不断改进工作,力求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三)建立规范的培训经费管理制度。财政部和教育部制订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各地要加强对教师培训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办法,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严肃查处套取培训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教师培训监督管理,禁止乱办班、乱收费等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行为。
附件:1.“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10-2012)2.“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年六月十一日 附件1: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方案(2010-2012)
一、目标任务
中央本级财政划拨专项经费每年5000万元,支持教育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示范性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推动“中西部项目”的实施和各地教师培训的开展,促进教师培训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突破。
2010-2012年,“示范性项目”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培训3万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教师;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培训90万人,包括60万名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和30万名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政府购买和组织开发一批优质培训资源,为“中西部项目”和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支撑。
二、主要项目
(一)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遴选高水平大学、专业教师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面向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进行分类、分层集中培训,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1.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对全国18000名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研修培训,采取集中研修、课题研究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各地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
对3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专项集中培训。培训针对中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案例为主,引导学员关注班主任工作的细节,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特殊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为大规模开展班主任教师培训输送骨干力量。
3.农村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对全国6000名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专项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改善紧缺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状况,推动全国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的开展。
4.教师培训者研修
对30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为期10天的研修培训。以“有效教师培训”为主题,学习研讨先进培训理论,分析典型培训案例,探索培训规律,总结培训经验,形成优质资源,提高教师培训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其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遴选专业远程教育机构,采用以远程培训为主的方式,对9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和高中课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和途径,使更大范围的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1.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
主要采取电视课程收看、IP卫星资源播放、网络在线学习和县域内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对6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进行40学时的针对性培训,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2.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培训
主要采用计算机网络远程手段,对30万名高中教师进行50学时专题培训,购买和开发一批新课程教师培训优质资源,供各地免费共享,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三、组织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会同财政部负责计划的总体设计,统筹管理、协调指导、立项评审、评估检查和绩效考核。“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支持服务工作。“国培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制订“国培计划”相关标准,进行项目咨询、评估和检查工作,为教师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专业支持。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培计划”的总体要求,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培训项目的学员遴选、组织管理、评估考核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二)整合优质培训资源。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建培训专家团队,承担培训项目教学工作。“示范性项目”实行首席项目专家制度,首席专家主持培训课程设计、资源开发和培训教学。建立“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库,形成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家队伍结构,提高专家队伍水平。组织开发和购买优质培训资源,加强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促进国家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
(三)实行项目招投标机制。“示范性项目”实行招标或邀标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遴选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具有资质的公办和民办教师培训机构以及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确保项目培训质量。
(四)建立项目评估监管机制。建立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独立评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估机制,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并将项目执行情况和评估结果作为调整培训任务和项目经费的重要依据。对“国培计划”项目执行有力、效果良好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表扬;对执行不力、效果欠佳的,调整培训计划或取消项目承担资格。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示范性项目”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支持,列入教育部部门预算。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项目承担院校或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严格项目资金预决算制度,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附件2: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
一、目标任务
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启动实施“中西部项目”。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通过项目实施,为中西部农村地区培训一批骨干教师,使他们在实施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重点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和教师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要重视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方式,加强对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以及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要重视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对口支援”的方式,遴选高水平院校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地区,要及时安排对教师进行心理康复教育培训。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优势,面向全国遴选具备资质的高等学校和远程教育专业机构,实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采取混合学习方式,做到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做好远程培训教学、线上辅导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让更多农村地区教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促进中西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组织管理
(一)教育部、财政部负责“中西部项目”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组织审核各省(区、市,以下同)培训计划,组织检查和评估各省项目工作。成立“中西部项目”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制订相关标准和办法,评审各省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项目实施和评估检查工作。
(二)各省要根据“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管理本地区项目实施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培训项目实施的协调管理工作,确保本地区培训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各省要通过招投标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省域内外高水平院校、具有资质的公办和民办教师培训机构以及优质中小学承担培训任务;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实施培训,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根据项目要求,认真遴选学员,县以下农村教师占参训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财政部、教育部根据中西部省份农村教师人数、教师培训工作、财力状况等因素下达专项资金预算控制数。各省教育行政、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和中央有关要求,制订本地区“中西部项目”实施方案,报教育部、财政部评审后组织实施。
(五)各地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决算制度,接受项目资金审计,防止发生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培训经费的行为。对违反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行为,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教师国培计划 篇2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
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从2010年9月15日至2011年1月9日历时5个月, 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734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在华中师范大学分别参加了为期10天、15天、3个月等不同类型的培训。共有201名来自全国各大学、教研机构和教学一线的著名专家、教授、特级教师为培训班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组织学员实地考察了武昌实验小学、武汉市光谷小学、华师一附中、华师附小、武汉市卓刀泉中学、武汉市武珞路中学、武汉市洪山中学、武汉市第四初级中学等多所武汉市重点中小学校和湖北省示范学校。各研修培训班组织学员班级交流研讨、圆桌论坛及网络论坛, 到培训结束, 网络论坛共发帖9 574条。每班配备了体育器材, 组织了才艺纷呈、热情四溢的联欢晚会, 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东湖等风景区。培训期间每位学员都提交了研修论文、教学案例, 并组织了优秀学员评选工作。
在培训管理团队、授课专家、参训学员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2010年的“国培计划”结出累累硕果。我们将培训管理手册、专家授课课件、学员教学案例、学员学习心得、学员学习论文等编辑成《培训成果汇编》70册, 刻录光盘10碟, 编印华中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简报》41期约100万字。
二、主要措施
1. 组织完备, 措施得力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为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实施的国家级项目, 肩负引领、示范和重点支持的重要使命, 承载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关爱。对此, 我校高度重视, 组成了组织结构完备、工作职责明确、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清晰的培训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马敏为组长、副校长李向农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 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培训工作。在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设立“国培计划”实施办公室, 由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吴伦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尽全力切实保障“国培计划”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培训的专业水平, 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师范司和各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 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宗旨, 采取首席专家负责制, 分学科组建了由省内外熟悉基础教育实践的教学名师组成的培训专家团队, 抽调了一批具有教师培训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培训管理与服务。每班配备两名专职班主任和两名助理, 全天候参与班级管理和服务。在学员中成立班委会、推选小组长配合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级事务, 组织班级活动。
由于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 全体人员分工协作, 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实施工作中, 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同志及我校校长马敏、副书记吴晋生、副校长李向农、黄永林等领导同志关心指导“国培计划”的项目实施情况, 并出席了“国培计划”各培训项目的开班典礼。
我校校长马敏为“国培计划”欣然题词:“实施国培, 服务国培”。
2.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注重培训实效
基于“国培计划”的重大意义, 我校马敏校长召集专门会议, 组成专家组对课程设置多次进行研讨, 明确培训目标, 确保认识的深入性和目标的明确性, 为“国培计划”提供了良好的组织领导保证和质量保证。从培训方案的制订到组织实施都经过了专家精心设计和反复修改, 课程设计上精益求精, 充分体现教育部组织“国培计划”“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的培训宗旨, 强调了培训的实效性。
培训课程按五个模块设计。 (1) 现代教育理念模块:通过解读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宏观政策, 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形势要求, 介绍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 引导开展师生角色认知和师德教育等, 促进学员更新教育理念、开拓教育视野, 形成先进、开放、多元、深入的教育认知。 (2) 教学改革模块:通过追踪学科前沿, 提升对教学功能的认识, 介绍课程改革和教学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探讨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有效方法, 以及开展教学研究、开发建设教学资源、运用教育技术等的有效策略, 帮助学员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3) 教学案例研讨模块:通过呈现、分析同行教育教学实践, 或者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 从中提取真实的典型案例、挖掘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 对此进行教育理念探究和教学行为诊断, 推动学员进一步校正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方法论, 体验、验证理论和方法, 开发、形成一批骨干教师研修的优质案例资源包和有效使用办法。 (4) 教育观摩考察模块:通过走进武汉市有特色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观摩实践基地, 开展同行观摩、座谈与评价, 或亲身开展教学实施、监控和反思, 促进学员相互砥砺, 激励专业成长, 学习借鉴成功教学经验, 推动学员在真实情境中丰富体验、深化认识、改进教学和科研方式, 提高实践能力。 (5) 校本研修规划模块:通过介绍国内外教师培训先进理论, 分享校本研修实践经验, 讲解校本研修的设计策划、组织实施、反馈评价和绩效管理等规划思路, 启发学员从多角度整合力量、利用资源、应用信息技术等, 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和现实条件, 促进学员提高校本研修设计和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
3. 创新培训模式, 贴近一线教学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 “国培计划”更加注重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 提升教师的课堂技能, 加速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转变, 更加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力争做到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 贴近一线, 使“国培计划”成为最有吸引力、最有效的培训。
为保证“国培计划”的培训质量,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单一培训方式, 在方式上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创新。在充分吸取2009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础上, 根据“国培计划”的特点与要求, 安排专家报告、名师讲座、大会交流、小组讨论、网络论坛、圆桌论坛、参与式培训、课堂教学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 在专家的引领下, 组织案例教学、问题探究,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 案例教学。聘请研究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专家和著名学者、教授为学员授课, 并进行研讨和交流, 同时还邀请了具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创新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线特级教师、教研员等为学员介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做课堂教学观摩点评。我们要求授课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 启迪学员的思维, 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掌握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
(2) 参与互动。结合学员的特点, “国培计划”采取专家讲授与学员交流相结合的参与式培训的形式, 并与其他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有效结合。这种形式我们在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时就已经广泛使用,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与式培训模式因其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受到学员们的高度赞誉。可见, 若这种模式使用得当, 便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广泛调动学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多角度的思考和探讨。
(3) 问题探究。在培训前, 我们已经为学员提供了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题, 让学员带着问题参加培训, 通过资料收集与整合、交流与探讨等过程, 分享彼此的经验, 获得大量信息与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增进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与理解;组织学员对课堂教学观摩课进行点评、研讨的活动, 使学员可以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得到提高。
(4) 专家指导。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科专家培训指导小组, 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负责教学工作, 在进行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方案的设计, 在培训期间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 主持专家讲座, 引导专家与学员的互动, 随时解答学员的疑难, 参与学员论坛, 与学员零距离对话, 不时将学员研讨活动推向高潮。
4. 师资团队阵容强大, 实力水平令人折服
为确保培训的专业水平, 采取了首席专家负责制, 分学科组建了由省内外熟悉基础教育实践的教学名师组成的培训专家团队, 阵容强大、实力雄厚。来自全国各地的201名专家为培训班授课, 他们中有熟悉、参与中学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专家学者, 有中小学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 (40%) , 有中小学教师培训经验丰富的培训研究者、管理者和培训师, 体现了国家级培训团队的水平。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专家郭元祥、佐斌、雷实、鲁子问、雷万鹏等, 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朱家雄、李季湄、冯晓霞、陈佑清、杜时忠、李家清、杨再隋、刘华山、王宝祥、李季、舒白梅、吴伦敦等, 以及来自一线的特级教师李镇西、胡明道、金莺、靳岳滨、郭文红等。
由于专家阵容强大、来源广泛、结构合理、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优势互补, 深受学员欢迎, 他们的精彩讲授, 时常博得学员的阵阵掌声。在培训中, 学员们近距离地认识和接触了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以及一线特级教师, 领略了名家的风采和魅力, 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专家们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态度、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 也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学员。正如吉林市教育学院邹春红在感言中说:“在培训学习中, 我们与专家牵手, 与精英同行。在度过一个个充实的日子之后,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蜕变的欣喜和激动。一场场专家的报告, 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与反思, 让我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我们汲取着理论的营养, 分享着研究的快乐, 充实着实践的经验。培训班的学习, 引领我们从小学语文的迷茫中逐渐走向清晰……”湖南邵阳市绥宁县长铺镇第一小学的陶荣海老师总结得好:“短短的15天‘国培’, 让我们了解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对我们既有观念上的洗礼和更新, 也有理论上的重构和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 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这里, 我们不仅成为了知识的接受者、学习者, 更成了一个自觉的反思者, 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 我们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行为、管理行为进行反思……”.
5. 规范管理, 细致周到
在这次“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抽调了一批具有较丰富教师培训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培训管理与服务, 每班配备两名专职班主任和两名助理, 全天候跟班管理服务。我校制定了严格细致的组织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 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服务到位、分工协作,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狠抓落实, 把服务做到了学员的心坎上。班主任和学员学习在一起、吃住在一起, 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实施工作中, 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使广大参训教师在培训期间学习安心、生活舒心、事事顺心。
在班级管理方面, 管理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强化细致服务, 规范管理, 竭尽全力帮助学员解决困难。 (1) 管理规范。制定了《学员与教学管理办法》, 对教学管理、考勤管理、作业与考核管理、组织纪律管理与后续跟踪管理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 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及安全突发事件做了周密安排。 (2) 环境优雅。培训地点安排在校内, 教师们住在校内的三星级宾馆桂苑宾馆, 重回优雅的大学校园, 在优美、静雅的人文环境中身体得到放松, 性情得到陶冶。伙食卫生干净、菜品丰富, 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称赞。 (3) 资料齐全。为每个学员准备了一个资料袋, 内装笔记本、笔及笔芯等学习用品, 印发了《培训手册》, 在手册中有每位授课专家的讲义, 配发了课程改革自学参考书, 并在培训结束时将培训课件、通讯录、电子相册等相关资料制成光盘发给学员。
由于大家的配合, 整个班级的管理井井有条, 学员出勤率高, 笔记认真, 班级气氛活跃, 充分体现了管理和服务的细致到位, 当然这些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班委会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
三、培训的特点与主要成效
1. 感受名家, 增长学识
学员们近距离地认识和接触了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 领略了名家的风采和魅力。学员们认真聆听了像雷万鹏、吴伦敦、佐斌、雷实、陈佑清等专家的精彩报告, 他们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态度令人钦佩;认识和了解了像沈旎、姜瑛俐、靳岳斌等教学研究名家;分享了像张基广等一线特级教师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激励着每一个学员。专家的报告旁征博引, 妙语连珠。有的热情洋溢, 声情并茂;有的风趣幽默, 诙谐生动, 让人受益匪浅, 感慨万千。很多人都是含着眼泪听完报告的。大家感慨, “原来课可以这样上, 学习可以这样有趣”“这些也都是我原来做过的, 只不过我没有在意没有记录”“做校本研修就是要做有心人——有心发现, 有心记录, 有心反思, 有心分享, 有心分析、研究、总结提炼”, 这样的感言和心声在培训简报上比比皆是。
2. 系统研讨, 分享经验
在专家名师的示范引领下, 各类研讨呈现从未有过的深入和广泛。研修探讨内容涉及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 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问题与对策, 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应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论、技术路径和可利用的资源包;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的设计实施等。在优秀案例和成功实践经验的分析研讨中, 学员们分享了经验, 解决了困惑, 完善了知识, 更新了观念。
这次“国培计划”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 如案例教学、班级论坛、圆桌论坛、问题探究、专家引领、观摩示范、互动交流等, 培训过程强调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热情。大多数学员感觉紧张而充实, 感动而快乐。
3. 互动交流, 收获友谊
此次“国培计划”更加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长期以来, 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之间存在隔膜:在教师职后培训中, 专家学者满足于埋头苦讲, 一线教师习惯于奋笔记录, 但结果却是听起来很有道理, 用起来一无是处。这种站在各自立场, 只关注自己的视域, 不能形成有效对话的现象, 已成为教师职后培训的痼疾。为此, 有必要开展“角色互换”, 形成全面互动, 从而帮助受训教师体验并理解不同层面的教育真谛、行为与理想。
为帮助学员调整学习状态, 我们在活跃班级研修氛围、激励学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员学习内驱力上下工夫、想点子。通过班级论坛和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 与专家的授课内容进行深度“撞击”, 摩擦出“思想火花”。每次课堂的互动环节大家都热情高涨, 下课了还“余兴未了”“言犹未尽”, 还与专家继续交流学习感悟。无论是听课还是讨论、交流, 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钻研的激情。
我们欣慰地看到, 参训教师“动”起来了, “活”起来了, 不管是不太熟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 还是进入“课改高原期”的教师, 大家在“国培计划”中互助合作, 迸发出巨大的教育能量。在这里的一次次激情的交流, 一句句亲切的话语, 使友谊的光环将整个培训渲染得温馨而富有情感, 让大家留连忘返。
4. 分享成果, 拓展培训
我们通过互联网创设网络讨论平台, 建立“国培计划”网络论坛, 设立“网络社区”。在这一平台中, 参训教师自主发帖, 将自己喜欢或者觉得可以和大家共享的内容上传, 和其他参训教师与专家进行激烈的讨论, 交流研修经验, 探讨教师培训中的问题。为各位参训教师提供后续研修, 帮助参训教师更好、更方便、更快捷地选择进行后续的自主学习, 反思和重构自己教育教学的理念和行为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建立公共信箱、Q Q群等网络形式进行交流, 利用网络的便捷、开放、交互等特点, 使参训教师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互动交流, 使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变得随时随地, 更加畅通。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了培训功能的延伸, 拓展了学员培训后的后续交流学习, 深得学员喜爱。
5. 以人为本, 温情服务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 管理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做到微笑服务, 温情管理, 时刻把温暖送到学员身边, 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 竭尽全力帮助学员解决困难, 让大家在培训中处处感受到温暖和关心。
来自株洲的谭飞波老师在他的稿件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班主任从早到晚忙碌着, 白天, 上课中他们扮成一位学员, 与学员一起认真聆听教授讲课, 课间休息, 她们扮成服务员, 检查热水瓶是否有开水, 帮我们擦黑板, 帮教授倒开水。晚上, 整理资料, 编印简报, 打印学员通讯录, 制Q Q群。令人感动的是, 学员外出游览时, 她们替学员上网查找乘车线路和景点, 她们处处替学员着想, 急学员之所急, 想学员之所想。”除了对学员的悉心服务外, 我们还做到对授课教师的细致服务, 如:有的授课教师要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到达授课地点, 金曾妮老师一大早为授课教师送去热腾腾的早餐;罗忻老师总是热情地开车去接送授课教师, 哪怕只有几百米远。这些事例无不渗透出了管理人员对学员和授课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切之情。
示范性项目——小学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正值中秋佳节期间, 我们为了调节紧张学习气氛, 陶冶情操, 加深学员之间情感交流, 组织开展了中秋赏月吟诗活动。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街小学葛志强激动地说:“难忘中秋节的夜晚!忙碌了一天, 当我们刚刚回到宾馆的时候, 便有一份精致的礼物展现在面前。一张精美的贺卡, 一纸祝福的信笺, 一份甜甜的月饼, 几个红红的苹果, 我们实在没有想到幸福会来得如此突然。一遍又一遍不停地读着信笺上祝福的话语, 一次又一次激动地拿起那苹果, 心中满是感动。很多老师舍不得品尝这满载情意的礼物, 用相机将它们拍下, 留住这感人的一幕。中秋赏月晚会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晚会上, 一首首经典的诗词, 一阵阵优美的歌声, 一段段动人的舞蹈, 传递着节日的祝福。华师的领导和老师也来到晚会的现场与我们一起共度中秋佳节, 大家载歌载舞, 不亦乐乎!”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教师国培计划 篇3
一、目标任务
2017—2020年,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级培训,带动地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支持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高校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创建一批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机制、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實施原则
中央引领,地方为主。中央突出示范引领,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统筹指导,强化目标管理,带动地方有效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各省(区、市)根据国家要求,做好规划设计、组织安排、体系建设、监管评估,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计划有序推进、顺利实施。
对接需求,重点支持。服务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优化教师培养培训资源配置,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扶贫重点产业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倾斜支持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及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协同创新,注重实效。推动地方政府、高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职教集团)建立协同机制,深化区域、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校企共建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形成一批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单位和品牌专业,提升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择优遴选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监测系统,强化过程管理、经费监管和绩效考评,切实提高计划的实施质量,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益。
三、计划内容
(一)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资质条件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大中型企业等,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开展教师示范培训。培训要模块化设置课程,将师德素养、工匠精神、“双创”教育、信息技术等列入培训必修内容,实行集中脱产学习和网络自主化研修相结合,开展训前诊断、训中测评、训后考核,加强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积累和教学能力提升。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特色农业、种养业、民族传统工艺等扶贫产业领域教师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到国(境)外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先进技术技能。
1.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组织职业院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主持过相关科研教改课题或项目的专业带头人,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再集中面授的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课程开发技术、教研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领军水平、能够传帮带培训教学团队的“种子”名师。
2.“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组织职业院校不同层次和基础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少于4周的专项培训,可分阶段。开设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应用、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实践与演练等专题模块,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
3.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组织职业院校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优质学校,采取听课观摩、集体备课与案例研讨、参与教科研项目等方式,以“师带徒”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周的跟岗访学,通过全面参与培训院校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卓越校长专题研修。分别组织中职和高职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校长,采取集中面授、名校观摩、跟岗培训、专题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新任校长、骨干校长、知名校长分层分类开展不少于2周的专题研修。围绕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学校治理、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重点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
(二)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为牵头单位,按照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不同阶段人才接续培养的要求,组织省域内学校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协同研究、常态合作的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各省(区、市)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协同提升的专业群,支持牵头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工作室或平台运行条件保障,支持主持人有效开展工作。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遴选国家级(省级)中高职示范学校具有教学专长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主持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区域内学校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面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传统(民族)技艺等紧缺专业,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组织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名师、兼职教师领衔,采取集中面授、项目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区域内中高职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技术技能实训。重点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等。
3.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面向承担计划任务的单位、基地管理人员和专兼职培训者,采取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2周的培训组织实施能力专项研修,提升培訓者的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核心技能创新与推广能力、工作室(平台)主持能力和绩效考核评估能力。
(三)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
各省(区、市)要联合行业组织,遴选、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聘用有效对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1.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组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企业实践。重点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发掘学校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各地要遴选具有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的企业,完善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支持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2.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急需特需专业及技术技能积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兼职教师每人每学期任教时间不少于80学时。各地要建立本地区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支持兼职教师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行业特点、人力资源成本等,具体确定兼职教师聘用人数和补贴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教育部制订计划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南,成立专家库,完善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组织开展督查评估。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渠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地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升计划的实施成效。各省(区、市)要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本地区项目实施办法,按年度将规划方案报教育部审核,安排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落实工作经费,做好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承担单位要整合优质资源,制订对接需求的实施方案,落实条件、人员与经费保障,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做好项目总结和效果评估。
(二)加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支持教师培养培训资源匮乏省份与资源丰富省份联合组织实施计划,建立承担单位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团队,建成一批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推进有条件的基地试点探索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学位教育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构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三)严格经费管理。各省(区、市)要参照国家关于培训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及《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使用管理中央补助经费,严格界定经费开支范围,控制培训费定额标准,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事项实行政府采购。实行经费审计和预决算制度,严禁将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弥补其他资金缺口,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克扣、虚列、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专款专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相关要求,厉行勤俭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实施国培计划 提升教师素质 篇4
--玉门市“国培计划2013年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
远程培训项目”学情通报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下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玉门市国培计划2013年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远程培训项目实施工作予以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实施培计划,提升教师素质》。
玉门市作为“国培计划(2013)”—示范性、中西部和幼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参与单位,在甘肃省教育厅和酒泉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培训工作于9月12日正式启动,全市24所中小学的201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学员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撰写学习心得、参加班级交流,学习借鉴专家和同行们的经验和案例,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学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培训之初,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为此,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学校校长和教师两个层面的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强化措施,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狠抓落实的共识和合力,推动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程参与,以及分工明确、密切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是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二、宣传到位是前提。宣传不到位、对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是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只有对教师进行正面引导,给教师以正能量,让教师充分认识国培计划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正确面对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正确认识自己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之间的差距,才能够激发和调动
广大教师纵向争第一、横向创一流的工作热情,才能够调动教师参与远程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过程管理是保证。为了切实抓好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9月12日我们召开了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提出了“全面动员、高度重视、保障充分、严格要求、履行职责、确保成效”的培训要求,进一步靠实责任。参训学校分别组织参训教师学习了远程培训教学活动安排、远程培训学员考核要求及培训平台操作方法,为远程培训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培训期间,各学校全天候开放计算机教室,为教师上网学习搭建平台;同时建立了结对帮扶学习小组,确保每一位参训教师都能按时注册、正常收看视频讲座、参与专题讨论;修订完善了《玉门市教师远程培训管理考核办法》,严格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审核制度,将教师参加培训和完成学分情况作为学校目标责任书考核、教师绩效考核、评优选先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优先选派优秀学员参加各级各类外出培训学习活动;建立了学情监控体系,及时进行学情统计分析并通报学习结果。从9月16日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启动以来,我市参训教师注册率、学习率均达到了100%。
四、提升素质是目的。国培计划—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此,我们将教师网上研修与校本培训有机整合,利用行动研究与反思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求参训教师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进行反思,将网络所学内容与日常集体备课、观摩研讨、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定期进行网下教研组互动交流研讨活动;精选部分视频讲座集体观看,将研修范围扩大,增加受益面,积极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努力增强远程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研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尽管我市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实施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愿望和省内外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国培计划-2013年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学情通报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薄弱环节,规范过程管理,积极探索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相结合、虚拟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积极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实现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建立教师培训研修良性运行机制,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教师国培计划 篇5
教师[201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
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现就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二、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1.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基础扎实、能力突出,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教师。
2.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3.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4.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5.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适应新时期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重点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素质优良、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殊教育教师。
三、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
1.明确全方位协同内容。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高校还需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
2.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立“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预测教师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做好招生培养与教师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高校将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培养环节,优化整合内部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中小学全程参与教师培养,积极利用高校智力支持和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强化招生就业环节
1.推进多元化招生选拔改革。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提高自主招生计划中招收师范生的比例。加强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根据本校特点自行组织测试选拔。设立面试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
2.开展生动有效的就业教育。加强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引导师范生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建立完善师范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师范生到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任教。
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1.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比重适当、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采取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等方式,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与形式。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
2.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紧密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
3.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反思研究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4.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对“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全过程提出明确要求。实行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探索教育实践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新模式。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高校还应联合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1学年。
5.探索建立社会评价机制。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卓越教师培养标准,试行卓越教师培养质量报告制度。准确把握并及时研究分析师范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情况,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六、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
1.建立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高校整合优化教师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配足配齐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聘请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卓越教师培养工作。
2.形成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深入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兼职任教、挂职实践,每5年累计不少于1年。通过开展国内专项培训、赴境外访学进修、见习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岗位职数、评聘条件等方面专门制定相关政策,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创造条件。
七、加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组织保障
1.成立组织管理机构。教育部成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计划的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高校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办学优势与特色等,联合地方政府、中小学就卓越计划相应改革项目提交申报方案,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教育部研究确定计划实施高校。计划实施周期为10年。专家委员会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实行计划实施高校动态调整机制。
2.加强政策保障。支持计划实施高校在招生选拔、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对具有推免资格的计划实施高校,在安排推免名额时统筹给予支持;对计划实施高校适度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在专业学位授予审核工作中,优先支持计划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高校。鼓励具有推免资格的计划实施高校,在本校推免名额内重点支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优先支持计划实施高校的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包括公派出国留学、实习、交换学生等;优先支持计划实施高校相关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和出国进修。对计划实施高校承担的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相关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优先纳入国培计划。各地应对计划实施高校在政策、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参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中小学在办学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
各地各有关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教育部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教师国培计划 篇6
“国培计划——送培上门”活动数学培训在县教育局报告厅举行,我怀着期盼的心情迎接这一天。我刚走上工作岗位两年,一直对数学教学有着浓厚的爱好,上讲台时想方想法预备每堂课,对工作有十二分的热情。可初出茅庐的我就是由于经验不足,对很多题目处理的不到位,为了改变常走进同事的课堂,也有所收获。而此次的“国培计划——送培上门”活动的举行,正好可以鉴戒他人之优点,来促使自己更快的成长。此次活动结束了,内心还真有很多感慨。
“要给学生一碗水,师必须有一桶水。”听了六堂课后,打心底被他们扎实基本功折服。梁春慧老师在《秒的熟悉》教学中课件制作,教学设计都很完善。在教学“故意义的一分钟”时,利用课间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旷海滨在《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幽默的话语,浓厚的学习氛围,连我们听课老师都不由自主的进入了他的教学活动中;年轻漂亮的何亩文课堂驾驭能力很强,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操纵活动。而她们因基本功的扎实,知识的丰富,轻松驾驭课堂,教者轻松,学生乐学。
梁春慧老师在进行秒的教学时,当学生对秒的概念把握不到位时,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抽生说,叫了好几个学生都没能正确说出时,梁老师不急也不躁而是给认真讲授、做示范。陈勇老师在课堂中以闯关的情势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了,教学效果也很好。他们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得出知识的结论,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当学生回答题目说不上时,何老师的那份淡定,对学生的那份信任,让我意想到知识产生的进程远比结论的给出更重要。而自己在教学中也经常出小错误,当学生指出时,总是很澹然的“哦”一声就过去了。听了这几堂课后发自内心觉得:只有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的学,才能更好、更快的把握知识。
在旷海滨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句过剩的话,每句引导都果断利索。胡美容老师在教学进程中和学生的对话,语言精炼正确,把知识简化,生很轻易就接受了新知识。在这两堂课中我深入体会到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停止自己的语言烦琐,用简单、正确的语言诠释数学。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教师国培计划 篇7
一、启动“国培计划”教研员班的原因
为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金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有一支开拓创新、专业睿智、爱岗敬业的教研员。《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3]2号)指出,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在2013年的示范性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给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00名体育教研员的专项培训。在此背景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北京教育学院小学、初中体育教研员培训班。
要成为受学校、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研员,在不断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之路。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围绕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构建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的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教研特色、专业特色的教研员。
二、培训对象的分析
培训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99名小学体育教研员、100名初中体育教研员。其中,男教研员占80%,女教研员占20%;平均年龄41岁,担任教研员6年以下的占52.8%,担任教研员10年以上的占16.5%;本科学历教师占74%,高级职称占85%以上。
据调查,近三年,学员曾参加过的培训经历如图1所示,其中有近20%的学员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大多数学员参加过省市级和区级培训,同时还有1/3的教研员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表1是学员结合自身情况,对各项业务能力做的培训前的自我评价。
三、培训目标的定位
(一)总目标
培训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教研创新包括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教研能力包括教研活动的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培训以提高教研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促进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和了解教研领域的趋势动态,引领学员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丰富教研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行动,拓宽初中体育教研领域的新视野。
2.围绕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深入北京名优学校和教研部门驻地体验与贴身学习,寻求创新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办法。
3.结合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反思,提高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
4.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执行者和开拓者。
四、培训内容的设置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设置教研员专业发展、教研内容创新、教研方式创新、实践转化课程四个模块,共计60学时(见表2)。
五、培训方式的运用
(一)专家引领。聘请在教研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在培训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在实践领域已经形成教研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教研员,开设专题讲座,做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导师,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准。
(二)同伴互助。参训学员都有一定的任职年限,都积累了一定的教研工作经验,而且对教研和管理也都有一定的思考。因此,培训班要充分开发学员资源,为学员搭建交流经验、分享思想和相互促进的平台。
(三)自主反思。作为教研员,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是异地研修。因此,本培训突出学员自主研修的主体地位,强化学员在指导下通过自主反思来获得发展。
(四)深度体验。在行动中研修是此次培训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次培训注重参与式培训,注重现场学习和行动研究,通过行动体验使教研员感悟首都教研工作的特点,理解教研管理的实质,掌握教研管理的技能技巧,提高教研管理的能力。
六、跟踪指导采取的举措
训后跟踪主要追踪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成果的应用情况,即评估学员在培训后的培训成果应用、行为变化以及该项目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
(一)问题跟进追踪。编制训后调查表,重点了解培训后期调查问卷中学员对培训成效、存在问题方面的想法和意见,进一步收集学员的改进建议。
(二)发展影响追踪。根据学员研修记录和发展计划档案,采用1对1的方式,由研修班学科负责人和班主任在研修结束后半年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和抽样访谈,了解学员发展和辐射影响情况。
(三)深入实践追踪。项目组组织专家教师、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利用督导、调研等途径,按照10%的比例深入部分学员所在学校,访谈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了解学员训后的变化与成长。
(四)网络即时追踪。利用教育部搭建的“个人空间”、班级QQ群、体育与艺术学院三师网(www.sanshi.net.cn)平台,建立与学员的长效联系,为学员提供学、教、研、训方面的资源支持,为学员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问题答疑解惑。
七、培训绩效的考核
(一)学员成果
1.每个学员结合自身教研或专业成长中最想解决的问题,选择1个问题撰写一份教研创新微案例。
2.每人结合贴身学习实践,完成一份特色教研活动方案或教研工作反思。
3.每人撰写约800字左右的培训感受和总结。
(二)项目成果
1.一套体现培训理念和特色,体现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研修水平的成果文集。
2.一个适合在全国促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资源库。
3.一份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研员高端研修绩效自评报告。
(三)考核方式
1.通过编制培训前后期调查问卷,编制培训成果检测表,通过任务驱动、方案执行、档案管理、多方反馈、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质量监控。
2.培训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教师国培计划】推荐阅读:
“国培计划”(2013)教育部远程示范性培训项目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安排07-23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10-24
官田完小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管理的自查报告11-08
教育部卫生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09-03
中学养成教育实施计划11-06
财建(2006)317号财政部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11-04
中班环境教育实施计划12-01
国培教育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