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2024-11-29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篇1

学习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

体会2篇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新举措,特别是向全国质量工作者发出了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的新召唤和动员令。总书记还强调,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质量强国,任务神圣、使命光荣。“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必须用钉钉子的精神卯足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抓落实。

一要明确目标抓落实。如何把钉子钉实钉牢钉好,既是一项任务,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和担当。钉钉子要看的真、瞄得准,抓落实要方向明、目标清,绝不能雾里看花醉里看灯,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偏离航向,再好的目标也将化为“水中月镜中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心就是前进的方向,就是抓落实的目标。

二要突出重点抓落实。若想在墙壁上固定一块木板,需要几颗钉子,先钉哪一颗,后钉那一颗,应有一个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抓落实也是如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有很多,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抓落实必须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绝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要雷厉风行抓落实。钉钉子讲究的是“稳准快”,不能久拖不决。“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落实需要雷厉风行,不能背篙撵船搞马后炮,要像秋风扫落叶快刀斩乱麻一样,言必行,行必果,立竿见影说到做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有雷厉风行抓落实,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四要深入实际抓落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如果简单地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再好的决策都是废纸一张。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当好决策部署的指挥员,又要当好督查落实的战斗员。只有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

五要锲而不舍抓落实。在木板上钉牢一颗钉子,不可能一锤而就。如果急功近利,违背规律,要么木板炸裂,要么钉子弯曲。只有一锤接一锤,一环扣一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抓落实没有捷径可走,唯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落实落实再落实。抓落实永远在路上,永远是正在进行时。

六要多措并举抓落实。钉子有长短粗细,锤子有大小轻重;钉子有钢钉铁钉竹钉,锤子也有铜锤铁锤橡皮锤等等。钉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钉子,怎样来钉,不能千篇一律。“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抓落实像钉钉子一样也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因时制宜,因地施策,多措并举。方法不当,可能事与愿违;方法科学,将会事半功倍。

七要严格标准抓落实。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抓落实不能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必须严格标准、拉高标杆,必须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政策、出台文件,同时要考虑能不能落实、由谁来落实、怎样去落实。对抓落实的情况要严格考核,奖惩兑现,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靠制度的规范形成抓落实的正确导向。

八要瞄准实效抓落实。实效是要用时间和实践来检验的,掺不得半点的水分。要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短期行为,不搞形象工程。“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来抓好落实、抓出实效,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2.机关党员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认识到十九大报告是引领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的行动令、宣言书。现结合自己扶贫攻坚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在下步扶贫工作中的三点思路和打算:一是当好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员,把十九大精神和富民惠民政策深入的宣传到人民群众心中。省委宣讲会的当天,我们工作组就进山到我村最远的一个弥猴桃基地,给在那里辛勤劳作的一对残疾人夫妇宣讲十九大精神,这对夫妇很不容易,身残志坚,在深山老林里打造了八十亩的弥猴桃基地,当听到我们讲到总书记对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建议加以肯定时,他们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嘴上一直说“真诚的感谢党,这下我们就放心了”。我们工作组也正齐心协力为他们的基地硬化一条路。我们的宣讲老百姓是愿意听也听得懂的。二是狠抓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脱贫攻坚靠什么?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的城乡“三变”改革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通过实施“三变”的改革,激活我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让村集体、农民、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心联心”,从而促进全村农业产业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当前,我们正在严格按“三变”改革的思路,组织实施我村引进的小龙虾养殖项目,通过这个项目,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农民的资产权,让村集体、老百姓和公司一起富起来,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三是继续强化我村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在我驻村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到如果村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伟大历史使命将可能难以如期完成。我们驻村工作组自身要在成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同时,让我们的村支部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总之,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工作,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到每家每户,进到每位乡亲的头脑中,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党的阳光雨露传递给每一个村民。同时自身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扎实实抓落实各项工作,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而不懈奋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篇2

1 报告重申了宪法赋予的医疗事业的社会属性

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同属公益性事业,医院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受国家机关领导,经费主要由国库支出,因此,医疗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由政府主导。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现状,政府无力包办,所以政府应鼓励社会参与。但无论何人兴办,凡属非营利性质的医院都应属于事业单位,国有医院的主导地位不能改变,而且国家对社会办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机构在政策上要与国有医院同等对待。

2 医疗系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复杂系统,在管理体制构建上必须实行“政事分开”

建国以来,我国的医疗管理体制是按行政区划建立的,分中央、省、市(地)、县(市)、镇(乡),医院的级别分别为厅(司)、处、科、股级单位,医院的管理干部按国家干部的管理权限由各级政府任命,享受与政府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医院功能定位按行政区划确定,医院管理制度政府化,区域医疗规划难以实施,医疗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医院管理体制政府化、运行机制僵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政事分开”的医院管理体制,把医院按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管理,有利于区域医疗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医院管理体制指出了方向。

3“管办分开”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

“管办分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层面提出的。近年来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本属医院管理层面的、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诸如药品招标、顺价作价、控制单张处方金额、药品收支两条线,最近又提出什么“药事费”等一系列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控制措施。而对政府应该管的,按区域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院运行成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显得无能为力。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管办分开”是要求政府职能部门从微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属于医院的管理权限还给医院,政府职能部门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制订并认真实施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医疗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医院运行成本,根据医疗系统特点建立以医养医的补偿机制,根据社会多方办医的国情,创造良性竞争氛围,为医护人员行使职业使命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

4“医药分开”是为了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从根本上解决看病用药贵

在以药补医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驱动下,我国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占50%以上,在医院临床用药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临床用药所必须的。更重要的是,一些药品的价格背离药物经济学的定价原则,在流通环节上层层加价;医院为了生存发展,极力选用高价药,在这种局面下想治理药品经营腐败是困难的。

十七大报告提出“医药分开”是为了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目前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大力推行“医药分家”,医院医生开方院外药店配药;取消医院药房,实行“药房托管”;开办平价药店,无限制地降低常用药品的零售价格等一系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举措,即便这些举措全部落实,也不能切断药品收入和医院利益关系链。

首先是,医药自古为一家。医院药剂科不仅根据医院各科临床用药需要,在病情紧要关键时刻即时用药;有些急救药物即便无利可图,药剂科也必须储备;而且医院药剂科的药师还要参与临床诊疗活动指导和监督临床医生用药,向医生、病人提供药物咨询。药剂科的这些职能,院外药店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医药分开”绝不是“医药分家”,医院药剂科永远不能从医院分离出去。

其次是,医药生产、供应带有公益性,但从其社会属性上讲是社会产业,最多也只是自然垄断产业,作为产业经营的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国家不可能、也无能力从国库中拿钱来补助药品的生产、供应行业。当政府采取的价格低于运行成本时,他们可以退出市场,政府无权干涉,当前出现的价格低、疗效肯定的常用药断档就是例证。在这样两种不同社会属性的行业都以药品差价利润生存的条件下,政府推行医院开方药店配药的举措,不能切断药品经营利益与医院的关系链。

要真正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解决看病药品贵,必须实行“医药分开”。把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管理,建立以医养医的医院运行补偿机制,让医生和病人一起选择用钱少、疗效佳的诊疗方案。医药行业具有一定公益性,政府对药品生产行业按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出厂价和零售价,按药物经济学原理确定药品生产、引入品种的准入。对于违规者严加惩处,这才是政府应该办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看病用药贵。

5“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是为了满足社会多阶层人群的医疗需求

作为资产阶级在我国已不复存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社会出现了多种阶层,阶层人群之间经济收入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办的事很多,对国民的医疗费用只能有限承担。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允许开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满足不同阶层人群的医疗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医疗系统纷纷开展“基本医疗”和“特需医疗”。从医学角度,医生在诊疗活动中,所有诊疗措施都以病性为依据,根本不存在“基本”和“特需”。在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下,医院不得不开展诸如专家门诊、特需病房、特需检查、点名手术等“特需医疗”。这对高收入阶层确实得到了满足,而对低收入阶层带来的却是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这种局面不改变,我国国民的医疗保健享受将越来越不公平,我国的医疗卫生将背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目的是把我国的现有医疗资源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保障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作为国有医院和社会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应减少“特需”,尽力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医疗,应提高“特需”诊疗项目价格,实行高收费。作为政府主管机关应尽快对“营利性”“非营利性”作出可操作性的界定并严格控制,对营利性医疗机构价格放开,照章纳税。把现有的医疗资源首先保障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医疗,确保国民医疗的公平性。

6 讨论

面对我国国民经济已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形势,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十七大报告对医疗卫生改革提出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其目标是要政府卫生主管机关转变职能,政府站在更高层面做应该做的事,把国家出资办的医院办得更好、管得更好。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事业单位的特性构建机制灵活、运行通畅的管理体制,为国民提供成本低廉、质量优良的诊疗服务,承担起宪法赋予的使命。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不是政府出钱多少,而是政府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对医疗费用只能是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分担。我国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存在,也鼓励社会兴办非营利性医疗事业机构。面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共存的现实,政府应努力办好国有医院,并通过向国有医院投入资金控制诊疗项目价格水平,保持诊疗项目价格稳定,使人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医药分开”,不是把医院药剂科从医院分出去,更不是医院医生开方社会药店配药,而是切断药品进销差价与医院利益关系链。要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建立起以医补医的补偿机制,使医院医护人员的劳动得到补偿,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由医生和病人合作选择价格低、疗效好的诊疗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篇3

——“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洋洋洒洒,三万文字,两个半小时时间里,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报告令人震撼而兴奋,每一条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论述清晰而掷地有声。从观看直播到再读报告,新提法、新思想、新论断频频涌入大脑,引发思考。

一、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明确提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对我党作为执政党关于执政理念和执政信念的明确昭示。

二、了解社会矛盾的转化——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向美好生活需要 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我国依然从贫穷落后的局面逐步转向了富足安康的小康社会。

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社会矛盾已不再是改善落后的社会生产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矛盾转化昭示着,经过多年的量变积累,我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越。

“美好生活”表达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从不追求生活质量开始关注生活的品质问题。当然,美好生活不仅包含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还包含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全部方面。

三、学习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与要求,自觉践行党员责任与义务 十九大报告在肯定过去五年,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面对党的建设方面依旧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的现实情况,对接下来五年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1)注意“党建领域新词汇”。我党自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两学一做”、“四个意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三严三实”等一大批党建新词汇不断涌出。

(2)领会“打铁必须自身硬”。从“打铁还需自身硬”转至“打铁必须自身硬”,更加重点的强调了党的自身能力建设。作为身在基层,工作在基层的社会组织,如何帮助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社区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呢。社会组织可通过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专业手法,加强社区党组织队伍的团队建设,通过社区工作的专业手法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建设与自治能力建设。

(3)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这一段关于党的建设总要求的论述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建设成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讲在,领导力和政治站位非常关键。所以,联系到基层的实际情况来讲,基层党组织是与广大人民群众距离最短,联系最多的一级组织,基层组织的队伍状况,思想意识,领导能力将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所以基层党的建设更应受到重视,建设路径和方法更应该在保持与时俱进的同时,做到不断的创新。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 篇4

10月18日上午,局党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我有幸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在开幕会上,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文32440余字,讲话时长210余分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听完了整个报告,这个报告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凝聚人心、催人奋进,让人深受鼓舞,深信我们党将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明天,我们党的历史将掀开崭新的一页。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参加局里、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和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自学习总书记的报告,使我内心深处对我们国家的未来有了更加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思想武器,更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尽快学起来、讲起来、干起来。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篇5

xxx 2017年10月

2017年10月18日上午,我们期待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礼堂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主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题的报告。

认真收看了报告后,我倍受鼓舞、倍受激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要把学习十九大报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和一流业绩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总书记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催人奋进,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举旗帜、指方向、明方略、绘蓝图的好报告,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好、领会好、落实

述,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在具体的办案工作中,要经受住金钱、人情、关系、美色的考验,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在反腐败斗争中努力创造出经得住历史和时代检验的业绩。

五要聚焦主业,提升素质。

在今后,我将更加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好学生,坚决维护民族团结,不做两面人,着眼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练好看家本领,确保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去,不断增强自身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为早日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篇6

一、关于十八大的主体精神

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集中反映了十八大的主要精神。整个报告共分四个板块、12个部分。

(一) 十八大报告的主题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82个字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部分回顾了过去五年来的“十大成绩”。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迈了三个新台阶, 一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三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十年来的基本经验, 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必须”, 即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第二部分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努力实现“两个一百”的宏伟目标, 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十八大报告分别就目标要求,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作出论述和工作部署, 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1、经济建设五个方面的部署。

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治建设七个方面的部署。

即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的部署。

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4、社会建设六个方面的部署。

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5、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四个方面的部署。

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些部署具有稳中求进、大中求强、难中求解、严中求治等特点。

(三)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 力争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 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关于港澳工作, 要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 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 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 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关于对台工作, 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关于对外工作, 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认识, 提出了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要和平不要战争, 要发展不要贫穷, 要合作不要对抗,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四) 加强党的建设,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十八大报告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八个方面的部署。一是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严明党的纪律, 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报告还指出了“四个危险”、“四个考验”, 并把反腐倡廉作为党的“五位一体”之一, 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报告最后特别强调了“青年”和“团结”两个关键词, 一是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二是团结就是大局, 团结就是力量, 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 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 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五) 十八大报告新举措、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 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有许多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贯彻落实。

第一, “科学发展观”从战略思想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 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 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 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第二, 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 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也是“五位一体”, 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着力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第三, “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 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 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 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 “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目标环环相扣、相互辉映。这里特别要说的是, 将过去所说的“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建成”小康社会, 这一字之变, 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 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 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 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第五, “五个方面”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十八大报告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更加明确化, 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过去一直提出的经济指标。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首次提出来, 我认为意义十分重大,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飞跃式的认识, 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指标体系上的集中体现。实现了这两个“翻番”, 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第六, 新“四化”同步是对中国现代化的新部署。“四化”在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早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的任务。如今, 中国现代化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后半程。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四化”, 即,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并且要求“四化同步”,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步发展的“新四化”中, 信息化是新增加的内容, 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当前, 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 正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

第七, “人民”成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在十八大报告中, 人民是个关键词, 出现了145次, 成为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报告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强调“人民”, 如“必须增强宗旨意识,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论述, 无一不体现出“人民”的主体地位。而在新一届中央常委与记者的第一次见面会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20分钟左右的讲话中, “人民”一词也出现了26次, 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提一次“人民”, 并且指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更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人民民主和民生问题的重视, 也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 即是在未来五年, 党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将紧紧围绕“人民”这个关键词来展开。

第八, “制度建设”成为政治改革的亮点。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提及政改的篇幅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最长的一次,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其最大的亮点。提出探索乡镇党代会每年开一次, 实行党代表提案制度等新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 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 从实际出发, 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九, 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 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 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 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 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 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引导人们向上、向真、向善、向美。

第十, “三型”、“三个自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把纯洁性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 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作为我们党建设的主题和主线, 并且提出十八大之后要在这方面搞主题实践活动, 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 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十八大报告还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 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坚定“三个自信”, 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

十八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的内容十分丰富, 这里摘取主要的向大家介绍了学习的粗浅体会。报告中还有许多新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深入学习理解。比如,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等等。

二、关于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的论述

教育系统的同志学习十八大报告, 不仅要全面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 更要仔细研读报告中对教育工作的有关论述, 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十八大报告专门写教育用了380多字, 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是字数较多的一次, 凸显了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 要特别把握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牢记“一个根本宗旨”, 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 放在加强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条来写, 小标题就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 体现了“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美好追求, 也体现了党办教育的基本方针。教育办得好不好, “人民满意”才是最终标尺。

第二, 明确“一个总体目标”, 即“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表述中指出, 到2020年,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至少包括五个基本指标:一是教育的普及化, 要求有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较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二是教育的终身化, 要求具有终身教育的体制和条件。三是教育的个性化, 要求培养既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创造型人才。四是教育的国际化, 要求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 具有教育国际交流的能力。五是教育的信息化, 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 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对照这样的目标要求, 重庆教育的差距还很大, 我们应当倍加努力、加快发展。

第三, 坚持“两个基本原则”, 即优先发展、立德树人。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这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那就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从党的十四大提出至今没有变, 并将继续落实下去, 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另一个“坚持”就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教育工作必须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

第四, 突出“一个战略主题”, 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十八大报告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战略主题, 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报告特别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写入了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中, 与“全民受教育程度”并列, 足见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由此感到肩负的责任和重担。

第五, 采取“一种改革手段”, 即教育综合改革。关于教育改革, 十八报告特别提到“综合”二字, 我认为提得非常好。过去教育的改革是单向的, 都是由易到难的。教育改革走到今天, 的确已经进入深水区, 确实到了综合改革必须推进的一个阶段。比如, 十八大召开前有两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是北京取消择校费, 二是黑龙江解决异地高考的政策出台, 这些都必须用综合改革来解决。综合改革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从逆向来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经济发展对大学生有什么要求, 然后按需要培养大学生, 需要什么样的高中教育, 培养这种高中生, 需要什么样的初中教育往前推, 需要什么样的幼儿教育, 这样教育才能不与实践脱节, 才能与市场对应, 这些战略发展举措都是需要综合改革来实现的。现在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 统领整个人的教育, 从幼儿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 整个过程要进行一个综合的规划。

第六, 抓好“三个工作重点”, 即协调发展、优质发展、公平发展。怎样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一是要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正如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 “办好学前教育,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 各级各类教育要协调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注重公办和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合理配置资源, 城乡教育要协调发展。二是要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立德树人”为方向进行顶层设计, 攻克素质教育的“硬骨头”, 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位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着力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是“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支持特殊教育,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 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与十七大报告相比, 十八大报告不再满足于“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从“义务教育”到“教育”, 取消了"义务"二字意义重大, 过去我国强调义务教育免费, 与我国当时的财力有限有关系, 这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财力不断雄厚, 此时需要扩大教育的普惠面, 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 而且让非义务教育阶段, 学前以及高中研究生阶段, 中低收入阶层的孩子们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一点可以说是十八大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个亮点。

第七, 要有“一个重要担当”, 即为建设文化强国尽到教育人的责任。十八大报告提出,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建设文化强国, 教育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担当。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 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以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学习, 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 做到“真懂”、“真信”, 并在教育教学中“真教”、“真导”, 善于把核心价值体系转化成故事、图画、音乐、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引导学生“真学”“真知”, 入脑入心。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落实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两个加强”任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弘扬时代新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三是把每一所学校建成文化强国的奠基石,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战略中不遗余力地完成好自己的神圣使命。

第八, 抓好“两个服务”, 即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十八报告重申了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教育办得好不好, 就是要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强不强, 人民满不满意。一个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的, 教育要真正承担起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功能;一个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 教育要为人的幸福服务, 为人过上美好生活服务, 要培养起能够追求幸福、建设幸福、感受幸福的人。

三、关于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几点要求

党的十八胜利闭幕后, 中央和重庆市委对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精神作出了部署, 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在这里, 结合重庆教育系统的实际, 就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给大家提五点要求。

第一,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教育发展的总要求, 在人民满意上用智用力。十八大报告是历次党的报告中第一次并且以小标题的形式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强决心, 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坚定信心。教育办得好不好, 关键是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 社会和用人单位认不认可。希望我们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将主要精力花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上, 将工作重心放在抓好教育教学上, 将工作热情投放到人才培养上。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毫不动摇。要把“育德”和“增智”相结合, 做到“教书”和“育人”并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毫不动摇。要着眼于学有所教、学有所能、学有所用, 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深化实践育人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造就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三是坚持教育公平这个重要基础毫不动摇。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社会公平首先要做到教育公平。要统筹学校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关心关注困难学生生活和学习,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心上学, 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第二,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教育改革的总思路, 在综合改革上用智用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论述里面最值得品味、最具有智慧的一笔。过去我们抓高等教育改革, 主要是抓学校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招生和就业, 都是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结果是问题不断, 取得的成效也不大。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少都是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十八大对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用综合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希望我们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 领会精神实质, 变革思维方式, 针对办学层次结构不协调、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匹配、协同创新结构不科学等问题, 用综合改革的方法推进学校加快发展。一是找准学校定位。要改革就必须找到问题、找到症结、找到改革的着力点。要按照十八大报告对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理清学校发展思路, 找到努力的方向。二是把握改革方向。要围绕国家和重庆教育规划纲要、协同创新计划、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制度以及当前各级各类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 以综合改革寻求学校发展突破, 推动重庆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三是统筹各方面资源。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资源, 抓住政策契机, 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各方面关系, 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改革最大化。今年, 教育部新成立了综合改革司, 教育改革力度将加大, 项目也会相应增加。我们要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支持和倾斜。

第三,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教育工作的总部署, 在内涵建设上用智用力。内涵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经过连续几年的大幅扩招, 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当前的重点是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的计划是在这个世纪中叶, 也就是建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十八大报告指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也就是说我们教育比工业、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我想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 具有更好的办学条件、更活的教育体制、更新的教育方法、更高水平的教育工作者, 高等教育应该在整个教育大类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一是锤炼经得起历史和市场检验的办学特色。要学会用纵向和横向的思维抓教育, 用历史的眼光, 把握教育大势;用开放的思路, 谋划教育发展。围绕教育规划纲要, 结合十八大报告对世情和国情的分析, 对产业经济、社会管理的部署, 培育特色专业, 打造学校品牌。二是探索学生喜欢和老师接受的教学改革。大学应该是学生汲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乐园, 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特色。要主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鼓励和支持富有教学特色的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三是优化符合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的管理方式。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遵循客观规律, 按照教育逻辑、大学逻辑、学术逻辑、文化逻辑、服务逻辑来办学, 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

第四,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教育的总期待, 在增强服务上用智用力。服务是教育的四大职能之一。我们教育系统, 特别是高校人才汇集, 队伍庞大, 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希望我们教育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胸怀大局, 推动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上有所作为。一是找到服务方向。十八大报告对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作了“全景式布局”, 可以说, 每一条部署都与学校有关, 都为服务国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此, 我们要逐字逐句研读, 找到主攻方向和重点。二是增强服务能力。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完善知识创新体系, 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 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这无疑给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开辟了新的思路, 我们要好好把握。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当前, 我们国家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央所有的政策方针、战略举措, 都是围绕这个目标, 我们教育也要拓宽自己的服务领域, 将教育科研和产业经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深化产学研应用合作, 主动解决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 这样我们的教育也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第五, 深刻把握十八大对党的建设的总思路, 在先进纯洁上用智用力。打铁还要自身硬, 历次党代会都对党的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十八大党报告严峻指出, “新形势下, 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这无疑给全党同志敲响了警钟。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学校领导干部直接管理着成千上万的人, 把握教育航向, 地位重要, 责任重大。希望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 一是在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上, 当好“传送器”和“播种机”。不仅自己带头学习贯彻, 还要广泛组织师生学习实践, 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二是以十八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为指南, 全面加强党的新建设。要着力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党组织。三是注重班子团结, 凝聚共同力量, 推动学校发展。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 只有领导班子团结, 才能出凝聚力、战斗力, 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 坚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 用高尚的人格增进团结, 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四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腐败是根高压线。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 做到清正廉洁。清廉是美好人生的基石, 是幸福生活的防火墙。对此, 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篇7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变革,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十项任务和要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极具指导意义,而且非常振奋人心。通过观看十九大开幕会和会后学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所作报告的,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对党过去五年的成就感到自豪

过去五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也是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和更高获得感的,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变得更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我为党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初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显著的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个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对决胜全面小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决胜全面小康,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三者不同类似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的区别,决胜全面小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党必须继续进行克服中国社会发展障碍的伟大的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伟大事业。我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充满信心,因为党已经找到了新时期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法院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篇8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民做了报告。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总书记在报告中从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民主法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军队建设、港澳台及外交工作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回顾了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清晰的指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并指出我们党在今后工作中的重点。

其中最令我振奋的是总书记为我们绘制了美好的蓝图,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总书记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用三十年的时间提前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作为一名中国人,感觉自己的生活现在已十分幸福和满足,对于总书记提出的在建党一百年之际达到“六个更加”的目标,我的心中更是无比激动与期待。“ 经济更加发展”意味着人民会更加富足。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同时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比2012年增加4255元。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我能从自己身上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五年来祖国快速发展带给自己的幸福。五年前,自己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大学生,经过五年的奋斗,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房子,购买了轿车。十八大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按照中国现在经济的增长速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到二〇二一年建党一百年之际,我们的经济将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富裕

“科教更加进步”意味着祖国会更加强盛。教育的进步会普遍提高国民素质,也会为国家造就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则是科技进步的保证,科技的进步将会对中国在高精尖武器、航空航天、卫星通讯等军事民生领域产生巨大的推进力。十八大以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幅提升,国家软实力显著增强。对于未来的五年,我们坚信,中国的在各领域的科研成果将会达到一个新高度,北斗卫星完成组网、空间站的建成将会让中国更加强大。

“社会更加和谐”意味着生活会更加安全。你以为你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那你错了,你只是生活在了和平的国度——中国。国庆长假,就在我们享受了游历祖国名川大山的时候,就在我们沉浸在美食店、游乐园、大型商场之时,世界其实是不太平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发生了严重的枪击案,死亡58人;法国再遭恐袭,两名女学生遇难。一位曾经在中国生活回国之后亲身经历了拉斯维加斯的枪击案的美国人说,生活在中国的时候没有感觉中国有多安全,当经历的枪击案的恐怖血腥之后,他说感觉中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确实,我们时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埋怨自己的生活的国度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但是你不知道,其实能在深夜和三五个朋友在烧烤摊前撸串喝酒,能在午夜场的电影院欣赏刚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这已经是一种幸福了。因为在西方其他国家,半夜在街上游荡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虽然如今的中国社会还有些许不和谐的声音,但是我坚信在建党一百年之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人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会更加强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篇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其言谆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xx、中央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要按照“读懂、弄通、做实”要求,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做好本职。

一、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早见于《华严经》,意思是说只有坚守自己的本心和最初的信念,才能成就心愿,功德圆满。2015年7月,总书记在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中引用了这句话。2016年7月,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的十九大又作了发展,对全党同志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人民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初心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更提醒我们在迷茫彷徨时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土地督察工作走过了十一年,如何做好新常态下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这就需要回归到我们土地督察工作初心。姜大明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曾指出,“土地督察工作的初心,就是要始终牢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使命,始终做耕地保护红线的忠实守护者、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推动者、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定捍卫者。”作为一名xx,应始终牢记这个初心和使命,按照总书记指出的“中央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要求,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和国家绝对忠诚,从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做实做好本职工作,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督察工作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土地督察工作的初心,做好本职工作。

(一)不忘初心,坚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不动摇

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基本职责,耕地等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土地督察工作中。新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首次明确了水田、坑塘水面、湖泊水面等14个土地利用现状二级类可归入“湿地类”,为统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督察提供了结合点,要认真思考督察内容和方式,树立随意占用、破坏耕地资源、湖泊水面和坑塘水面等就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意识,将耕地保护、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作为保护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在推动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中予以充分考量。

十九大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但督察中发现,由于过去地方政府的发展观、政绩观存在偏差,编制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乡村地区布局考虑不多、预留规划空间规模不够,无法满足乡村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不少扶贫攻坚、农民建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企业等建设项目只能违法用地。对此,要督促地方补上过去影响农村发展的乡村规划短板,在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的同时,留住绿水青山。

(二)不忘初心,推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动摇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我们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节约集约利用好土地就是减少占用了土地,就是保护了耕地。要加强督导地方人民政府在落实去产能、去库存、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切实节约集约用地,减少占用新增用地特别是耕地。

(三)不忘初心,自觉维护群众权益不动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篇10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大会向世界宣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3亿多中国人民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进。会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明确,不仅鼓舞着全体中国人民的信心,也激荡着整个世界。中国崛起惠及世界,中国智慧启迪世界,学习十九大精神,就要深学、全学,学懂悟透。

一、全面认识发展成就

习近平的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很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归根结底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才能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二、深刻领会报告精神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九大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大会最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就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认识中国、解读中国的根本指南。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了新的发展阶段,高度重视和加强理论创新,深刻领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特别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并以此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

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报告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巨大成就和经验,集中了全党智慧,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

一是看原文学思想。关于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广泛阅读相关辅导材料是必要的,但绝不能代替对原文的研读,因为原文才是最权威、最直接的,最能体现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首先要通读,通读的过程中,要眼、脑、手并用,边看、边想、边标记,有个大体认识,不懂的地方先标记下来。其次要精读,要围绕通读中标记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学懂搞清外延和背景,仔细揣摩理解,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理论精髓。第三,要反复读。一时看不懂、学不透并不要紧,踏踏实实多读几遍,细心体会感悟,看多了就领会其精妙所在,发现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层含义,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研读,就会有收获。

二是看框架学眼界。十九大报告3万2千余字,分为13个部分,各部分环环相扣,逻辑缜密,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要学好框架,一方面,能够对报告有一个总体认识,不至于“盲人摸象,一叶障目”;另一方面,框架是一个文件的骨骼架构,学框架,有助于理解全文的谋篇布局、逻辑思路,这对我们更好的落实报告精神很有帮助。

三是看分析学论断。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辨的过程,也是锻炼分析能力的过程。要抓关键点,特别是针对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要下一番力气认真学,搞清来龙去脉,了解背景外延,由点成线,由线集面,进而更好地掌握报告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例如,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是基于当前国情提出的重大论断。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显突出,像这样的新理论、新论断、新提法,一定要仔细分析研读。

三、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上来,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发现、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持续正风反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要坚持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强化监督合力,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严格按照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一系列专题教育,做到学思践悟,立根固本,真学真动。树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思想,通过全面履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采取会议部署、谈心谈话、作风巡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分解压力,严守底线、严控黄线、严防红线,释放反腐败斗争越来越严的强烈信号。真正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切实扛起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担当。

二是提升落实水平。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参加党员干部党校培训、全市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培训学习等,以一系列真招实措铸魂补钙、锤炼党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树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真正实现“打铁必须自身硬”。

上一篇:学校规范化教学自查下一篇:副部长HSE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