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实录

2024-07-14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实录(通用6篇)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实录 篇1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成吉思汗。(师板书成吉思汗)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在这里有一个字的读音和平时不一样,这个字是„„?

生齐声答:汗(hán)

师:这个字平时读什么呢?

生:汗(h?n)

师:谁能用“汗(h?n)”组个词?

生1:流汗

生2:大汗

生3:汗流浃背

„„

师:大家知道这个字读“汗(hán)”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吗?

生1:英雄和武士

生2:皇帝

师:“汗(hán)”是“可汗”的简称,是蒙古族、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统帅,相当于“王”。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的成吉思汗的资料,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把资料与大家分享?

生1: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姓孛儿只斤。

师:你知道了他的名字。

生2:他出身于蒙古贵族。

师:你了解了他的身世。

„„

师:成吉思汗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说他是战神,是世界的征服者;有人说他是千古风云第一人,是后人难以比肩的军事奇才;也有人说他取得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他创建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帝国,他就是蒙古族和中华民族的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成吉思汗,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成吉思汗和鹰》!

师补充板书:和鹰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师:谁愿意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时因口渴难忍,四处找水解渴。当他艰难地找到水后,好不容易接满了一杯水,刚想喝却被老鹰打翻了。鹰接连几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射死了鹰,当他发现鹰是他的救命恩人时懊悔莫及,顿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师:你说得很具体,但要听清老师的要求,谁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生:鹰救了成吉思汗的命,而成吉思汗却射杀了鹰。

师顺势板书:救

师:成吉思汗杀死了这只鹰,看来他不喜欢这只鹰了?

生齐声答:喜欢。

师:他既然喜欢鹰,那他为什么杀死鹰呢?我不信!谁能从课文中找证据说服老师?

生1:“成吉思汗的手腕上站着他最喜爱的鹰。”我从“最喜欢”这几个词看出他很喜欢他的鹰!

师:“最喜欢”就不是一般的喜欢。这是你从文字的表面上看出来的,这叫直接描写!

生:我从“宠鹰”这个词看出他很喜欢这只鹰。

师:你们能从文字的表面找出他很喜欢他的鹰,我佩服你!如果你们能找出文字背后找出他喜欢鹰的地方,我会更佩服你!

生:“那只宠鹰已经不在他的手腕上,它在前面飞行,它认得回家的路。”“它认得回家的路”说明成吉思汗出门打猎总是带着它,如果不喜欢它可能就带别的鹰了。

师:你把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找了出来,它不是直接描写的,这叫间接描写!

谁还能找出像这样间接描写的地方!

生1:他让鹰站在他的手腕上,如果不喜欢怎么能让鹰站在这儿呢?

生2:鹰第一次打翻了他的杯子,他根本就没有生气,可见他很喜欢!

„„

师:让你们一说我更糊涂了,他那么喜欢鹰,他怎么会杀了它呢?

生:鹰多次打翻他的杯子,他气急败坏,一怒之下才杀死了鹰!

师:它到底几次打翻了成吉思汗的杯子?

生齐答:四次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鹰四次打翻杯子的部分!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了解。

师:谁愿意与大家交流,到底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鹰四次打翻杯子?

生:从10到17自然段说的是鹰四次打翻杯子的部分。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齐声答:同意

师:我们先来学习鹰第一次打翻杯子的部分,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

指生读。

师:你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生:我从“很长时间、才、一杯水”这几个字听出了成吉思汗接水不容易。

师:他接了很长时间才接满了一杯水,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把自己的感受传达出来?

指生1读。

师:我听着没有多难呀!刚半分钟就接满了!谁能把接水的时间读的长到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半天?

指生2读。

师:我听出来了,成吉思汗已经接了5分钟了!谁来挑战读!指生3读。

师:成吉思汗接水真的不容易!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第10自然段,看你又会读出什么?

指生读。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读,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从“一饮而尽”这个词,读出了成吉思汗很渴。

师:成吉思汗为什么这样渴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找一找!

生:他和他的朋友们出来打猎,已经整整一个上午了,真是又累又渴!

师:谁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自己的感受?

指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成吉思汗确实很渴。看来这一杯水对成吉思汗来说,是什么样的一杯水?

生:这杯水对成吉思汗来说是救命的水,是生命之水!

师:谁再来读一读第10自然段?

指生读。

师:你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我听出来了,看谁和老师的发现一样?

生:我从“嗖”这一个词,听出了鹰的动作很快!

师:谁能把鹰救主人的迫切心情读出来?

指生1读。

师:如果这样慢,成吉思汗早就喝了这一杯水死于非命了。谁再来试一试?

指生2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指生读。

师: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从“全”这一个词,觉得水洒的太可惜了。

师:好不容易接满了一杯水,可是却洒了,难道真得可惜吗?

生齐声说:真得可惜

师:如果水没有全洒,成吉思汗就会喝下剩下的部分,可是他喝下以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生齐声答:会死

师:那这杯水洒得可惜吗?

生齐声答:不可惜

师:鹰是一只不会说话的动物,他为了救主人只能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为了救主人用了一个什么动作呢?

生:嗖

师:“嗖”和“哗啦、咣当、叮铃铃”一样,是一个象声词,而不是动词。他为了打翻杯子是怎么做的呢?

生:打掉

师板书“打掉”。

师:成吉思汗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生:他只是看了看,没有生气。

师板书“没有生气”。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学习第一次鹰撞翻杯子的方法,同位两个合作学习鹰第二、三、四次撞翻杯子的部分,并合作完成表格!

师分发表格,生合作学习。

附表格:

成吉思汗的表现

鹰的动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师巡视指导,并指一位同学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生板书:有点生气

撞掉

真的生气

撞翻

气急败坏

扑掉

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板书,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我发现成吉思汗很喜欢他的鹰!

生2: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

师:是啊,可想而知,鹰为了救主人,它宁愿失宠,甚至舍弃自己的生命。它撞得一次比一次猛烈,成吉思汗就一次比一次生气,他握杯子的力气会一次比一次大!可是鹰却仍然努力着!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鹰!

1、这是一只忠诚的鹰!

2、这是一只舍己为人的鹰!

3、这是一只锲而不舍的鹰!

4、这是一只勇往直前的鹰!

5、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鹰!

„„

师:正是这样一只忠诚的、舍己为人的、锲而不舍的、勇往直前的„„鹰,它的结局怎样呢?却惨死在主人的脚下!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鹰惨死的句子!

指一生读。

师:成吉思汗并没有执迷不悟,他懊悔不已,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板书:教训

师:如果去掉“永远、任何”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生:“永远”是说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任何”是不管面对什么事,去掉不好。

师: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做到: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最关键的是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下面我们来一个“实话实说”,请你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因为一时发怒,而做了后悔的事呢?

生: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我的日记被翻过了,以为是妈妈偷看了,就向妈妈大发雷霆。过后才知道是妈妈打扫卫生时,不小心碰掉的!

师:现在后悔了吧!以后可要记住了!一起来读!

生齐读: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无独有偶,我也搜集了一个小故事《误杀爱犬》,大家想听吗?

师配乐讲故事。

附故事:

误杀爱犬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夫妇,婚后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留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照顾家,因此没有人帮着看孩子,就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地上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上、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他看着、看着眼泪夺眶而出,伤心极了,他把自己的爱犬-----救孩子命的爱犬杀掉了„„..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罕见的误会。

师:听完这一个小故事,你又想说什么呢?

生1:这只小狗真可怜!

生2:我们要弄明白事情的真相,采取行动。

„„

师:一次次的教训告诉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成吉思汗正是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在他以后的战争生涯中时刻警醒自己,他才立下了赫赫战功,创下了世界上的八个第一!至此他没有杀死过一个手下将士,他的手下将士也没有一个背叛过他!

如果让我们把这一句话送给老师,让我引以为戒,你该怎么说?

生齐读:请您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如果让大家把这句话送给所有在场的老师,该怎么说?

生齐读:请老师们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如果让大家把这句话送给自己,该怎么说?

生齐读:请我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那让我们都记住——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完成板书,画出一只展翅翱翔的鹰!

师:一节课的时间飞逝,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成吉思汗,课下可以读一读《成吉思汗传》,准备召开读书交流会!

板书设计:

成吉思汗

没有生气

打掉

有点生气

撞掉

真的生气

撞翻

气急败坏

扑掉

教训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实录 篇2

《成吉思汗和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是一篇民间传说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且极富哲理性。作者以老鹰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接的水为线索, 利用成吉思汗的固执与鹰的忠诚之间的矛盾冲突, 将情节推向高潮, 最后峰回路转, 以毒蛇的出现唤出了成吉思汗面对错误的悔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这篇课文虽然较长, 但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通过预习课文已经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教学时应大胆取舍, 聚焦重点段落。所以,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浏览课文后, 直接聚焦课文的第8耀18自然段, 找出描写成吉思汗情绪变化的词语, 并紧扣“嚷”字指导朗读,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语言表达人物心情的方法, 让学生试着进行描写, 表现出成吉思汗有点生气了的心情。这样, 学生既品味了语言的魅力, 又在语言的运用中提升了语文能力。

其实, 这篇文章对于人物的动作描写也十分细致, 文中人物的动作同样也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如“成吉思汗气急败坏, 他摘下弯弓, 仰天向老鹰射去”一句就非常有画面感。教学中, 我们应当紧扣成吉思汗的动作“摘下“”射去”, 感受人物的心情,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课堂教学需要理性的思考, 但绝不能步入枯燥的困境。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 可创设情境, 让学生明白这鹰真的不该射也不能射后, 师生形成对话, 学生劝说, 教师引读, 一来一往, 层层推进, 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对成吉思汗和鹰的品性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不仅点明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颇具特色。文章这样写道:“他懊悔不已, 沿着石壁爬下来, 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 放进自己的猎袋。”聚焦语言表达, 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物动作前修饰词的重要作用。“拾起”前的修饰语“小心翼翼”, 清晰地向我们展现出了当时成吉思汗既懊悔又复杂的内心世界。那么, 我们能不能大胆地向前迈进一步, 带领学生尝试着在另外两个动作“爬下来”和“放进”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词, 将成吉思汗当时的心情更加具体地表现出来呢?既然作者留出了一定的空白, 我们就要让它的存在更有价值, 让它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我相信,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考, 我们的教学就会多一些趣味性;用语文的眼光解读教材, 我们的教学就会多一些语文味。

导课, 谈对成吉思汗和鹰的印象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成吉思汗) 这是一个人名, 谁来读一读?

(生读课题)

师:非常了不起!这里有一个多音字, 你读得非常准确, 值得表扬。谁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课题)

师:古代蒙古等族把君主称为可汗 (kè hán) , 所以就有这样的诗句: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一生跟读后, 另一生再读: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教学意图:“成吉思汗”的“汗”是一个多音字, 很容易读错。怎样才能让多音字的教学更有效呢?我想一定要让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因此, 我告诉学生, 古代蒙古等族把君主称为可汗。同时, 我还引入诗句: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这样既巩固了多音字的读音, 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师:相信同学们对成吉思汗都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你眼中的成吉思汗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他是一个勇士。

生:他是一个君王。

【教学意图:让学生说说他们眼中的成吉思汗,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查找资料的一种检测反馈, 也是一种交流学习, 资源共享。】

师:来, 我们继续写课题, 举起手, 跟老师一起写“鹰”字。广字头的撇要长一些, 里面的笔画较多, 注意要写得紧凑些。

师:你眼中的鹰又是怎样的呢?

生:鹰的目光敏锐。

生:鹰很凶猛。

师:一个“和”字将一个英雄人物和鹰连在了一起,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再齐读课题。

初读, 了解成吉思汗和鹰的关系

师:同学们, 课前大家都预习课文了吗?你读了几遍课文?

……

师:读得这么充分, 我考考大家, 行吗?这篇课文中有些字词很难读, 谁来试试看?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 多个学生认读。)

狩猎手腕处理

满载而归气急败坏

小心翼翼懊悔不已

师:非常好!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学生读词语)

师:第二组词语, 谁来读?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喜爱 宠爱

拧断 射杀

(请个别学生读后, 再全班齐读。)

师:读着这两行词语, 你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吗?谁来说说看?

(生说)

师:同学们, 现在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成吉思汗对鹰非常喜欢, 宠爱有加, 可他为什么后来又射杀了鹰呢?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这里让学生根据想象到的画面质疑, 很好地将词语学习与想象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师:是啊,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来探个究竟。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 看看要弄明白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聚焦哪几个自然段。

(学生浏览课文)

生:应该看课文的第8耀18自然段。

精读, 体会成吉思汗和鹰的品性

师:现在就让我们聚焦课文的这几个自然段, 仔细地读读课文, 画出成吉思汗情绪变化的词语。

(生读课文, 勾画。)

师:我们班的同学眼光非常敏锐, 很快就画出了词语。谁来说说看?

(生说词语, 师板书:有点生气真的生气了气急败坏)

师:现在就让我们聚焦这几个自然段, 仔细地读一读, 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

(生读书, 师巡视。)

师:来, 请你说说看。

生:我觉得是“嚷”字。

师:谁来读一读, 让大家听听?

(一生读:“‘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 ‘看我不抓到你, 拧断你的脖子!’”读得很平静。)

师:我觉得这个“成吉思汗”的心态特别好, 虽然已经那么生气了, 但还是这样的理智, 这样的平静。想想看, 此时的你口渴至极, 终于接到了水, 却被这只鹰接二连三地撞翻杯子, 你到底生气不生气?

生:生气。

师:生气还笑着说?来, 再读。

(该生再读)

师:谁再来读?

(一生读得很好, 听课教师鼓掌。)

师:看,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成吉思汗”, 一个脾气暴躁, 一个心平气和。 (听课教师发出笑声) 好了,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 你们看,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 就能读懂人物的心理, 这样的表达既形象又生动。来, 让我们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把成吉思汗有点生气的部分写具体。

(师课件出示句子)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他喊道:“_____________”他又接了一次, 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成吉思汗可是真的生气了。

“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 “看我不抓到你, 拧断你的脖子!”

师:谁来读一读?

(生填空后交流)

生 (读)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他喊道……

(多位学生练读)

【教学意图:语文教学就是要带着学生在课文里走个来回, 既要通过语言文字领会课文的内容,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同时还要品词析句, 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里, 我紧扣“嚷”字, 首先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心情。然后, 抓住“语言”,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表达上的秘妙, 学习写作方法, 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刚学到的方法。】

师:同学们, 你们可真了不起!通过你们的描述, 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了。既然这样表达有好处,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生回答)

师:好!我们继续接着读课文, 你会发现成吉思汗越来越生气了, 甚至是气急败坏。仔细读读这句话, 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成吉思汗的气急败坏。

(师课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气急败坏, 他摘下弯弓, 仰天向老鹰射去。

(生读课文, 画词语。)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射”字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摘”字看出来的。

师:成吉思汗拉弓要射的是谁?

生:鹰。

师:这鹰可是他最喜爱最宠爱的鹰啊, 你们说能射吗?

生:不能。

师:这鹰可是一只训练有素、非常机敏的鹰啊, 该射吗?

生:不该。

师:谁来劝劝成吉思汗?

(生劝说)

师:可是, 此时的成吉思汗气急败坏, 他哪里听得进去啊———

生 (读) :他摘下弯弓, 仰天向老鹰射去。

师:可是气急败坏的成吉思汗甚至忘记了这是自己最宠爱的那只鹰———

生 (读) :他摘下弯弓, 仰天向老鹰射去。

师:可是, 成吉思汗气急败坏, 他顾不得想这只鹰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寻常的举动, 一心只想解心头之恨——— (生接读:他摘下弯弓, 仰天向老鹰射去。)

【教学意图:教师有效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后再进行劝说。这样, 学生的表达就会更有情有义, 之后的朗读也就会更有感情。将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与朗读训练相融合, 可谓一石二鸟。】

师:同学们, 看来要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仅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 还可以抓住人物的——— (板书:动作)

师:下面我们继续接着读课文, 你一定会发现一个与气急败坏形成鲜明对比的心理描写。找到这个词语, 把它画出来。

(生读课文, 画词语。)

师:说说看, 你找到了哪个词?

生:懊悔不已。

(师板书并提醒“已”的写法。)

师:成吉思汗到底看到了什么令他懊悔不已呢?

生:他爬到了岩石顶寻找水源时, 看到了水池里有一条剧毒的死蛇, 他知道自己误杀了鹰。

师:如果鹰不撞翻自己的杯子会是什么后果?

生:他可能就喝了有毒的水死了。

师:是啊, 此时的成吉思汗终于明白了———

生 (读) :“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 “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师:那只自己宠爱的鹰打掉他的杯子是为了———

生:是为了救他的命啊。

师:因此, 他懊悔极了。读———

生:“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 “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师:那只训练有素的鹰撞掉他手中的杯子是为了———

生:救他的命。

师:可他射杀了它, 他懊悔极了。读———

生:“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 “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师:那只机敏的鹰撞翻他的杯子还是为了———

生:救他的命。

师:可是他却将自己的救命恩人给杀了, 他怎能不懊悔呢!读———

生:“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 “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教学意图:分层次的引读, 再次将学生的朗读推向高潮, 情感再次得以升华, 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对成吉思汗、对鹰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师:同学们, 你们眼中的这只鹰还仅仅是一只训练有素、非常机敏的鹰吗?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鹰?

生:聪明的鹰。

生:勇敢的鹰。

生:忠实的鹰。

生:善良的鹰。

师:此时, 这只鹰已经不再只是一只鹰了, 应当说, 它是成吉思汗的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朋友?

生:亲密无间的朋友。

生:忠实的朋友。

师:通过品味人物的语言,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成吉思汗深深的懊悔。让我们再去关注他的行动, 看看哪些词语还能让你有所体会。

(生读书, 勾画。)

师:你通过哪些词体会到他此时的懊悔不已?

生:小心翼翼。

师:来, 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他懊悔不已, 沿着石壁爬下来, 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 放进自己的猎袋。”

师:非常好, 一种沉痛的心情, 读得再慢一点就更好了。

(生再读)

师:你用低沉的声音, 告诉了我们你的懊悔不已。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 你们非常敏锐, 抓住“小心翼翼”再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能不能尝试着在其他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前面加上修饰词, 表示出自己的感受来?请试试看。

(师课件出示句子)

他懊悔不已, 沿着石壁____-地爬下来, 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 _______地放进自己的猎袋。

(生思考后写下来进行交流)

生:他懊悔不已, 沿着石壁慢慢地爬下来, 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 悲伤地放进自己的猎袋。

生:他懊悔不已, 沿着石壁慢慢地爬下来, 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 双手颤抖着放进自己的猎袋。

(听课教师掌声)

生:他懊悔不已, 沿着石壁慢慢地爬下来, 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 依依不舍地放进自己的猎袋。

师:是啊, 就是这样的一位朋友, 可他自己却亲手射杀了它, 今后再也看不到它飞翔了, 那是怎样的依依不舍啊!

生:他懊悔不已, 沿着石壁沉痛地爬下来, 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 轻轻地放进自己的猎袋。

生:他懊悔不已, 沿着石壁伤心地爬下来, 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 亲切地看着它, 轻轻地放进自己的猎袋。

师:此刻, 我们再读这段话, 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练习练习。

(生练习读后齐读这段话)

师:课文读到这里, 相信同学们对成吉思汗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课文中有一句话写道——— (课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中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 也是一个的______人。

师: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生:一个会反思的人。

【教学意图:表示动作的词语以及修饰词, 同人物的语言一样, 也能够表达人物的心情。学生习得这一表达方法, 并不是依靠教师的讲授或者启发, 而是学生通过朗读自己发现的。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有效的训练, 因此, 当学生发现方法后, 我及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实践, 巩固方法。】

师:同学们, 这样的悲剧我们都不愿意看到, 如果可以重新开始, 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这个沉痛的教训发生?

生: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发怒, 要深思熟虑, 再做出决定。

生:做事情要经过慎重的思考。

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是啊, 让我们大声地告诫自己———

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让我们永远地铭记着这样的一句话———

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句话走进生活, 让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

生: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拓展, 深入了解成吉思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老师留给同学们的课后作业是:第一,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心情;第二, 同学们可以登录“王老师小语工作室”阅读《误杀爱犬》等文章;第三, 老师还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成吉思汗传》,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下课。

【教学意图: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多读。多读, 不仅指读的遍数多, 还指要读更多的文章。这里推荐学生阅读同一主题的文章, 就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同时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析】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 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文章是通过词句表情达意的。“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冷暖。”阅读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和品味, 才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课文及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综观王老师这课的字词教学, 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迪:

一是以词理线。《成吉思汗和鹰》是一篇叙事性课文。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把握故事梗概, 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和铺陈线索, 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进行这项能力的训练, 王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 出示“第一组词语”让学生认读。学生通过对三行刻意排列词语的认读, 整体感知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次, 王老师出示“第二组词语”让学生认读, 读后要求学生说出脑海中浮现出的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学生通过对“喜爱、宠爱”和“拧断、射杀”这两组词语的比较, 抓住了“矛盾”的焦点, 感受到了故事主人翁的情感变化, 聚焦了故事的重点部分。第三, 要求学生“仔细地读读课文 (第8耀18自然段) , 画出成吉思汗情绪变化的词语”, 从而使学生理出了人物情感变化的这条“暗线”。这三个层次的训练, 梯度分明, 步步深入, 使学生既把握了故事的梗概, 又深刻地感受到了故事的曲折、生动。

二是以词激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本课在落实这些要求时有着独到的做法:如紧扣“嚷”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心情;抓住“气急败坏”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劝说”和“朗读”, 将口语表达训练与朗读训练有机融合,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感情;通过“懊悔不已”拓展开来, 联系上下文阅读, 体会人物活动的细节和语言, 加写“修饰词”, 使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王老师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 就是找到了人物感情的“喷射口”, 把学生置身于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真切地进行着“移情体验”。

三是以词悟意。这里所说的“意”, 是指文章的意蕴、内涵。阅读的过程是从“言”到“像”再从“像”到“意”的一个推进过程, 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于目”而“成于像”, 再通过对文章“表象”“意境”的感悟、体验, 把其蕴含的情感、道理“会于心”。由“像”到“意”的转换既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也是阅读教学的难点。这个故事的寓意是通过主人翁“懊悔不已”的话明确地告诉读者的。但是, 王老师没有只满足于学生肤浅的“明白”, 他通过引导学生对成吉思汗“小心翼翼”拾鹰细节的品味和“懊悔不已”内心情感的体悟, 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事情”的严重后果。如果在文本的内涵探究中只满足于对文本揭示“寓意”的简单记忆, 那就是变相地“贴标签”或“灌输”。而王老师通过关键词语的教学, 聚焦人物的动作和内心, 放大了“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事情的严重后果”, 这对学生的触动是刻骨铭心的, 对学生的教育是永久难忘的。除此之外, 王老师还通过引导学生对鹰的评价, 使学生认识到, 成吉思汗射杀的不是一只不谙人情的动物, 而是有情有义、忠诚献身的朋友、战友;通过引导学生对成吉思汗进行评价, 使学生认识到, 做了错事并不可怕, 怕的是不能及时吸取教训, 知错不改。这对深化文本的主题、升华学生的认识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是以词学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段 (第三学段) 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的目标要求。那么, 如何落实这项目标呢?王老师的着眼点不是单纯地传授写作知识, 而是集探究文本内涵、体会文本情感、培养阅读能力和领悟写作方法于一体, 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性的阅读训练。他扣住这一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词语的学习, 使学生领悟到了写人的基本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如“生气”时的“嚷“”射“”气急败坏”, 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发怒时”的简单、莽撞;“懊悔”时的“喊“”小心翼翼地拾“”懊悔不已”, 生动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弄清“真相”后的懊悔、自责和教训。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学习, 不但深刻地体悟到了文本的情感和内涵, 而且真切地领悟到了这些写人的具体方法。

五是以词寻根。汉语言文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而汉字、词汇往往是汉语的文化之根。王老师借助教材资源, 通过对“可汗”的认读、解析, 适当地向学生传播了汉字文化, 既使学生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义, 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汉字文化。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厚学生的学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成吉思汗和鹰》的教学反思 篇3

反思整堂课,觉得在这节课中的一些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重点突出。课堂调控能力较强,能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体现以下新课程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采用:自己读、小组比赛读、齐读、师生共读、默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本堂课中指导朗读取得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解疑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主要采用“金钥匙”的形式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边读书,边做批注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金钥匙:

①、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9—18自然段,(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

②、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描写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变化的语句,并填写学习卡上的表格。

③、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学习卡上,并在小组中尝试解决。

这把“金钥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4、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小窍门——学写心情描写。这一环节渗透习作教学,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练笔打下基础。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

但美中也有不足,不足之处有:教学模式应该更高年级化;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品读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除了指导朗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本的了解不够深入;质疑、释疑环节设计得好,但是还不够深入,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更值得深究的问题;“结合实际、感悟道理”的环节因为花的时间少,所以思想教育不突出,应该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实录 篇4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

2、成吉思汗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鹰是草原上正义的象征,是草原人民的左膀右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板书:杀、救)

二、在研读前梳理。

1、鹰四次打掉成吉思汗的水杯,可是四次的情形一样吗?

2、那是怎样的一幕一幕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感受那扣人心弦的一次又一次矛盾冲突。

3、请同学们自由读9~18自然段,画一画鹰每一次打掉成吉思汗水杯那一瞬间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情变化的词语,然后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

4、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前投影展示本小组所填表格内容。

次数 鹰的动作 成吉思汗的心情

第一次  打掉  没有生气

第二次 撞掉 有点生气

第三次 撞翻 真的生气

第四次 扑掉 气急败坏

5、对照一下你们小组填写的表格,觉得自己小组填写得也不错的举手!

三、在愤怒中杀鹰。

(一)感受鹰的动作力度。

1、让我们先来关注描写鹰撞杯那一瞬间动作的词语,通过填表,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发现: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

深入引导学生注意两个、三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后一次到底比前一次猛烈在哪?

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得短促、逐渐有加大力度,读出变化和两三个词语比较出的区别。

3、仅仅是一个词,但是用得准确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画面,让我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朗读,相信会读得更好!

4、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再送回到句子里感受一下?让画面更加完整。指名读,点评,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

(二)感受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1、鹰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成吉思汗有什么反应呢?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吗?自由练习读、指名读、点评、重点指导后两句,再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 这次,他有点生气了。

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

朗读方法指导:我们朗读时要先动情,再传情。小溪都被烤干了,成吉思汗口渴得厉害,一滴一滴地接水, 却被鹰几次三番地打掉,他得多生气啊!那是君王啊,谁敢冒犯他啊!鹰却一次又一次打掉他的水杯。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成吉思汗?(师板书:冲动)

(三)感受鹰的忠诚、执着。

1、其实鹰第三次撞翻水杯后,成吉思汗就对它发出了严厉警告,可它是一只鹰啊!面对主人的严厉威胁和最后通牒,鹰能领会主人的意图吗?你的根据是什么?(第4自然段中对鹰的描写)

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鹰能够领会主人的意图呢?读书方法:联系前文思考、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这是怎样的一只鹰?

4、真是一只听话、训练有素的鹰。主人一次一次要喝那有毒的水,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它真想对主人说--可惜它是一只鹰啊,它不会说话,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用力地撞杯子,可这一次次的冒犯却惹怒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你怎么敢这样?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听到主人这严厉的威胁,如果鹰会说话,它会对说主人什么呢?

5、主人的安危重于一切!这是怎样的一只鹰啊?(板书:忠诚)

(四)感受相互联系。

忠诚的鹰一次又一次地撞杯,一次又一次激怒成吉思汗。作者通过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次又一次逐渐升级、扣人心弦的的矛盾冲突,让我们把有关鹰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感受其中的变化和联系。

先同桌练习读,再师生合作读。

四、在懊恼中念鹰。

(一)体会懊悔不已。

1、阻碍成吉思汗喝水的鹰死了,当他费劲地爬上岩石顶峰终于找到水源的时候,他却愣住了,因为他发现水池里有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

2、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让我们透过他呆呆地眼神,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什么情景?(音乐)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复沓。(“那鹰救了我的命!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4、这只宠鹰曾经和成吉思汗一起狩猎,一起巡游,一起出征,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是成吉思汗却一怒之下把它杀了,所以他大声喊道--

鹰是神鸟的象征,是草原勇士的左膀右臂,是草原人民心中的图腾,可是成吉思汗却气急败坏地把它杀了,所以他大声喊道--

这是成吉思汗最喜爱的鹰啊,就在刚才,这只宠鹰还是那样鲜活,为了保护主人不惜牺牲自己,执着地一次又次撞杯,可是它的一颗丹心、一片赤诚换来的却是一只夺命冷箭,所以成吉思汗大声喊道--

(二)品味替换“拾起”

1、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大家注意这个动词--“拾起”,可以换成--捡起、拿起。

2、再想一想,在这用个什么词更能映衬成吉思汗的小心翼翼,更能体现成吉思汗对宠鹰的痛惜与怀念呢?(抱起、捧起)

3、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分别放到句子中试着读一读,品味品味,推敲推敲,如果觉得哪个词比原文中“拾起”更合适就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替换。

4、指名读读替换修改后的句子,读出体会。指名说,读,教师点评,齐读。

抱起,透过这个“抱”字,我仿佛看到成吉思汗像抱起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抱起他的宠鹰。

捧起,透过这个“捧”字,我仿佛看到成吉思汗像捧起一件不小心被损坏的无价之宝一样痛惜、自责。

搂起,透过这个“搂”字,我似乎感受到成吉思汗已痛彻心扉的,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和鹰永不分离!

5、透过这一个饱含深情的文字我们似乎看到成吉思汗的心在滴血、痛彻心扉啊!可是,无论如何,这只忠诚的铁血苍鹰也不能复活了,然而,成吉思汗失去的仅仅是一只鹰吗?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无论如何,这只忠诚的铁血苍鹰都不能复活了,不能再        ,我失去了一个伙伴;不能再          ,我失去了一个向导;不能再

,我失去了一个勇士。

五、在悔恨中明理。

1、他失去了一个伙伴,失去了一个向导,失去了一个勇士,他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2、这个沉痛的教训也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大家也记住它--齐读。

3、同样一句话重读词语的不同就会读出不同的理解,这句话你想怎么读,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感悟:

(1)重读“永远”。刻骨铭心啊!成吉思汗真的永远牢记这个教训。从这以后,成吉思汗没有错杀过一个手下将士,也没有一个将士背叛过他。

(2)重读“发怒”。处理事情一定要在冷静的时候。如果当时成吉思汗冷静一点,他就会发现他那只宠鹰有多么反常,他就会静下心来想一想经过训练的宠鹰为什么这么反常,那么悲剧有可能就不会发生!可是冲动、唯我独尊的成吉思汗不动脑筋只动怒,才会盛怒之下冤杀他最宠爱的、对他最忠诚的鹰。

(3)重读“任何”。发怒的时候我们就什么决定都不要做,冲动往往使我们失去理智,做出错事、傻事。

4、总结升华:教训是沉痛的,是用鹰的生命换来的,同学们,我们的身边不也有许多这样爱护我们的“鹰”吗?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正因为他们,我们少犯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鹰,感谢这些鹰。

当你怒气冲天、怒不可遏的时候,别忘了我们今天读的这个小故事--《成吉思汗和鹰别忘了给我们的启示--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板书设计:                         救

成吉思汗  和    鹰

冲动         忠诚

《成吉思汗和鹰》说课稿 篇5

《成吉思汗和鹰》一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面对错误”。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代伟人成吉思汗在狩猎时饥渴难忍,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接水时却被他宠爱的老鹰四次打翻水杯,气急败坏的他一怒之下射死了老鹰,最后他知道自己错怪了老鹰而懊悔不已的故事。本文的故事虽然离学生实际较远,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故事性很强,寓意深刻。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采用“思—问”方法,提问做到精、明、引、逐层深入,以问促思,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将本课学到的道理引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构建有效的“思问”课堂。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预习中基本能自学掌握生字词,查阅和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写出简单的阅读批注,但大部分学生在抓关键词和句子,写出阅读感受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汗、狩、腕、拧”字的读音,理解“满载而归、一饮而尽、宠爱、气急败坏、懊悔不已、小心翼翼”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画情节曲线图;

3、抓关键词,体会成吉思汗四次被打翻水的心情变化,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4、通过成吉思汗射杀鹰的教训,懂得“永远不要再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对待错误要认真反省、总结教训。

教学过程:

一、兴趣开启思问之门首先由趣味问题导入,引入课题,并板书。我会提出一个精确的问题:成吉思汗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汇报人物背景,全班进行交流,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学习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

二、明确问题,集思广议我会提出明确的问题:用四分钟进行小组讨论,拟出表事情发展的顺序的小标题,并试着画情节曲线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画情节曲线,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尾,指出高潮部分的曲线应该最高,最后由学生汇报教师示范出情节曲线的画法。

三、抓住问题,逐层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问和读出的感受,让学生汇报批注情况。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批注情况进行灵活的引导教学,特别是要抓住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

1、学生可能会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比如成吉思汗犯了怎样的错误,成吉思汗为什么犯错误,成吉思汗是怎么样对待错误的,这只鹰是只怎么样的鹰,成吉思汗会对死去的鹰说什么等问题。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2、当学生谈到成吉思汗为什么会犯错误的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默读等10—18自然段,提出第一层问题:成吉思汗为什么要射死鹰?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回答出答案:成吉思汗是反复地四次被老鹰打翻水杯,一怒之下射死了老鹰。紧接着提出第二层问题:为什么鹰第一次打翻水杯成吉思汗没有射死它?学生会联想到成吉思汗认为老鹰在跟自己开玩笑,并没有在意。这个时候成吉思汗“没

有生气”,在黑板上板书这四个字。然后提出第三层问题:成吉思汗心里是怎么变化的呢?学生会找出“有点生气”、“真的生气”、“气急败坏”这几个关键词,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例如成吉思汗在“真的生气”时说了两句话,先请一名学生起来朗读,学生朗诵语气比较平淡,教师就要示范带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领会在朗读中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然后全班再一起朗读。例如在讲到“气急败坏”这个词语的时候,在学生领会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替换词语,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等,这样可以利用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气急败坏的意思,从而达到体会成吉思汗心情的教学目的。

3、当学习到成吉思汗发现毒蛇的时候,同样是三层问题:他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你能用别的词语替换一下吗?引导学生抓住“愣住了”、“呆呆地”、“懊悔不已”、“小心翼翼”这几个词语加以理解,体会成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

四、思行合一,拓展延伸在学习成吉思汗最后悟出的道理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理解,举出实例与大家分享,将书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最后教师小结:成吉思汗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没有一味地苦恼,而是积极面对,并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冷静面对,三思而后行,会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

这节课的板书是课题、情景曲线图、成吉思汗四个心情变化的词语和最后得出的结论。布置课后作业拓展:

①、关于面对错误的名言警句积累诵读。(语文天地中的3句;课外的如:浪子回头金不换;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

②、阅读《负荆请罪》。

《成吉思汗和鹰》读后感500字 篇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传说,有一次成吉思汗去森林里去打猎,他手腕上有一只鹰。那时天气很热,中午他们都走散了。成吉思汗很口渴,可庆幸的是,他找到了一点点从岩石边低下的`水。他从猎袋里掏出了一个小杯子去接那水滴。刚刚接好一杯水,就被鹰给打翻了。然后,老鹰一连打翻了三次水杯,最后成吉思汗气极败坏,射死了鹰。他想:我必须要喝点水。而他在寻找杯子时,发现杯子掉到两块儿岩石当中,够不着了。成吉思汗又爬上石壁,寻找水源,但是他爬到岩石顶一看,那里有一池水,不过里面有一条剧毒死蛇。原来鹰是要阻止他喝有毒的水。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就想到了……

有一次,我找不到我的铅笔盒了。过了一会儿,我的好朋友娇娇慢腾腾的向我走过来,手里拿着我的铅笔盒,她跟我说:“你的!”当时我以为她是故意拿走了我的铅笔盒,于是就怒气冲冲的骂了她一顿,她也不高兴了,一扭头走了。从那以后,我们两个谁也不理谁了。后来,听别的小朋友跟我说,原来是我的铅笔盒落在了娇娇的家里,她是来给我送铅笔盒的,我还把她给误会了。我对这件事情懊悔不已。

【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成吉思汗和鹰练习题及答案09-22

上一篇:因劳动合同引起纠纷的案例与评析下一篇:行政管理学建议阅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