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共12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1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两个具体的故事表现法布尔从小对昆虫入迷的程度。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
“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在备课时,我仔细琢磨,确定了主问题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法布尔“着迷”昆虫的?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和想象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之情。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教学本课时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抓住“三天前”“终于”“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宝贝”等重点词语,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谈体会、感情朗读、造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学会品味课文。
二、创造想象空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因此我在教学法布尔找纺织娘这件事时,引导学生想象法布尔当时是怎样找的,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从而帮学生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三、存遗憾,促改进。
在学生品读词句畅谈体会的个别环节,我囤于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回答抱有过高的期待,没有客观的面对差异,面向全体。今后的教学预设要更开放一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收获成功。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2
少游急切思之, 亦未有好对, 庭中有花缸一只, 满满贮着缸清水, 少游步了一回, 偶然倚缸看水。
东坡远远站着咳嗽一声, 就地取下小砖片, 投向缸中, 那水为砖片所激, 跃起几点, 扑在少游面上。水中天光月影, 纷纷淆乱。少游当下顿悟, 随笔对之:一石冲开水底天。
笔者读了这个故事, 思绪万千:在教学过程中, 打开学生的思路, 启迪他们的智慧, 这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所在!当学生无视一缸平静之水时, 教师就应像苏东坡一样, 看准时机, 巧妙地在学生“思维的水池”里投以一片砖石, 激起思维的波澜, 收到“一石冲开水底天”之效!
现采撷《装满昆虫的衣袋》的三个片断, 思考:“投石激浪, 砥砺思维”教学策略。
【片断一】
师:来, 大家交流交流法布尔对小虫子着迷的语句。 (学习2~3自然段)
生:“三天前, 法布尔就告诉她, 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 不知是谁在唱歌。”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着迷, 特别是“三天”时间可以看出他非常爱纺织娘。
师:这三天法布尔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 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
生1:我想他可能会被荆棘刺破皮肤, 因为纺织娘出没的地方是瓜藤丛生的地方, 但是法布尔仍忍着疼痛搜寻纺织娘。
生2:因为纺织娘的后腿弹跳能力特别强, 所以法布尔很可能会扑空, 尽管摔疼了, 他还是会爬起来再扑, 直到扑到为止。
生3:既然纺织娘生活在杂草丛生的地方, 我想也可能会游出一条毒蛇, 法布尔把蛇赶走后, 继续捕捉纺织娘。
策略一:设计问题, 训练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为师者总觉得学生的语言是干瘪的, 没有表现力。可是专家们在评课时却指出:这是教师不善于用提问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所致!小法布尔抓纺织娘这一故事, 文章用了138个字, 语言浅显易懂, 学生不废摧毁之力就能得出法布尔着迷小虫子之文本核心, 但教师必须发现:法布尔执著探究的精神不会根植于学生心际。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如何有意识地在学生平静的心池中, 激起波澜?片断一中, 教师设计了问题:“法布尔抓纺织娘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引导学生“探幽析微”, 深入理解课文, 而且在情感上与法布尔产生了共振。思考是深入学习的源头, 是沟通智慧的桥梁。
【片断二】
师:请大家继续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语句。 (学习第5自然段)
生1:我从“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 包上树叶, 转进自己的衣袋, 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
师:来, 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法布尔放小甲虫的情景。”
生1:我仿佛看到了法布尔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小甲虫装进自己的衣袋。
生2:我看到法布尔小心翼翼地把小甲虫装进衣袋, 生怕弄疼了它。
师:刚才两位同学从法布尔一系列动作看出他对昆虫的迷恋, 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3:我从“嗬, 真漂亮!”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师:你从法布尔的语言这个角度来理解, 与众不同, 那,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甲虫?
生 (齐) :这是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 比樱桃还要小, 颜色比蓝天还要蓝的小甲虫。
师:法布尔太爱这些昆虫了, 在他鼓鼓囊囊的衣袋里还有哪些昆虫?
(生七嘴八舌地说:“蜻蜓、蝴蝶、知了、螳螂……”)
师:请你仿照课文,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 创作一段自己捕捉昆虫的片断。
生:有一次, 我在剥豆荚时 (从菜地上连根拔起) , 一只昂着三角形头的螳螂, 挥舞着前爪从绿叶中跳出来。“嗬, 真威风!”我边说边用小棒逗它, 哪知它弯曲的前爪猛然向前一伸, 紧紧地抓住了小棒。我想把小棒夺回来, 可它却用一只前爪钩住不放, 另一只试图来“斩”我的手, 要不是我躲得快, 准会受伤。这只螳螂一身绿色, 两只眼睛又大又灵活, 看它前爪:上臂强劲有力, 下臂还带着锯齿。想想刚才的一幕, 还真有点后怕! (学生较好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习作)
策略二:把握过程, 启迪思维
把握学生思维的过程, 强化思维训练, 发展思维能力, 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 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主要表现为分析和综合的认识过程。学生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潜力, 教育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开发他们身上的潜在资源, 促进他们精神世界最大限度地成长。
片断二中, 教师有意识地将学习的思维过程明明白白地展示给学生, 比如, 学生分别从“动作”和“语言”两个方面分析法布尔非常迷恋小甲虫的精神, 教师一边聆听学生的回答, 一边大声说出思维的过程, 这种“出声思维”的方法, 使得学生获得了一个思考的范例。接着, 教师布置了一道综合性的仿写, 让学生的思维, 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我们在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 加强思维训练时, 必须遵循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单一思维向综合思维的发展过程、模仿思维向独立思维的发展过程。
【片断三】
师:现在的你是一位雕塑家, 当你了解法布尔痴迷研究昆虫的一生后, 你会怎样设计法布尔的雕像?说说你的创意。 (学习第6自然段)
生1:我会把法布尔的两个衣袋设计得鼓鼓囊囊的, 说明里面塞满了很多很多的昆虫。
师:哦, 你认为这两个鼓鼓囊囊的衣袋就是法布尔痴迷研究昆虫的象征, 除此以外, 还有别的创意吗?
生2:我会让法布尔的脚踩在草丛里, 说明他在大自然寻找昆虫;我还想在他身旁环绕许多许多昆虫, 因为法布尔爱小昆虫, 小昆虫也会喜欢他的。
生3:我会在法布尔摊开的左手上雕些昆虫, 右手拿一个放大镜, 表明法布尔正专心致志地研究昆虫。
策略三:激发多思, 砥砺思维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 用基本事实的知识发展来增进每一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列宁语) 。为了学生有灵动的创意, 教师在提问之前, 安排了视听材料“走进昆虫大师———法布尔” (简介他92个春秋迎着偏见、伴着贫穷, 甘于寂寞, 在昆虫的世界里执著、探究、求真的精神) 和《昆虫记》 (这本集文学与昆虫学造诣于一身的巨著, 翻译成50多种文字, 发行在全世界) , 这两段课外整合的资料, 科学、适时地出现, 学生产生了悬念般的阅读期待。因此, 在雕塑创作中, 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 顺应了现代阅读教学论:阅读就是一个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谈 篇3
一、装满一个与昆虫为伴的童年
文章第一处描写衣袋的语句是第5自然段,法布尔去观察捕捉喜欢的甲虫,捡了好多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放进、包上、装进、欣赏”这组动词表现了他对小甲虫的珍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平时把什么当宝贝,然后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好像听到法布尔在悄悄地对小宝贝说些什么。通过品味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感受出法布尔对小甲虫很珍惜,精心呵护,照顾得很周到,进而感受到他对昆虫的着迷。
多年的观察使他练就了一双慧眼和敏捷的身手。一只比樱桃还小的甲虫从他眼前掠过,他就能瞬间发现并及时捕捉住。在别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小甲虫,在他眼里却是那么漂亮:“闪烁着金属光泽”“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不仅如此,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他感兴趣的: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美丽的贝壳、彩色的石子……每天回家,他两个衣袋总是鼓鼓囊囊的。衣袋里面不仅装满了他感兴趣的虫子、贝壳和石子,还装满了一个与昆虫为伴的童年。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词句,引领学生品读体味,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装满一个“屡教不改”的童年
文章第二处描写衣袋的语句是:“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天下没有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龙,对法布尔寄予无限的期望,却没料到儿子对昆虫迷恋到这般程度。在父母眼里“没用的玩意儿”,却是法布尔的心肝宝贝。父母严厉地责备他,甚至骂他是“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这里,可以安排让学生分角色读,体会父母的愤怒,并进一步挖掘,父母这样做不是无情,而是怕他不务正业。迫于父母的压力,法布尔不得不和他心爱的宝贝告别。一个“放”字表现了他心中对昆虫是多么的不舍和珍爱呀。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个训练点,进行换词练习,进一步体会法布尔的不舍和迷恋之情。父母不同意,法布尔只好躲起来偷偷地玩了。“兴致勃勃、背着、躲、偷偷地玩”表明了他专注于昆虫,执著得很。这样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受,更好地与文中的人物融合,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鸣。由此体会文中人物的喜与悲,感受小小衣袋所蕴含的执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品格。
三、装满人们无限的祝福与怀念
文章第三处描写衣袋的语句是:“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这处衣袋的描写,是表现人们为了纪念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杰出的成就,特地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做了两个高高鼓起的衣袋,表达心中的无限怀念。正因为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他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这不仅仅是在纪念法布尔,更重要的是启示世人,不能无端扼杀儿童的特殊爱好!教学时可以围绕“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启发学生去想象,除了昆虫之外,还有许多,如美丽的贝壳和石子、童年的快乐、无奈的眼泪、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当昆虫学家的愿望……多少执著,多少梦想!也正是这种执著、这种痴迷将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让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4
教师即促进者,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习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已经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统治地位被动摇。其次,教师作为学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了,不在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渠道的方法。1972年世界教科文组织早已明确了教师的职责。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的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教学参考上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个人在思考是认为,定位还可以更高一些。所以,我把查阅资料,出个人小报放在第一课时的作业,而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提升学生认真钻研科学,孜孜已求,坚持不懈,克服实现理想道路上的一切困难的精神素养。让文本为学生人生的引路。
二、创设情景、调动生活积累、反复诵读文章
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的感知,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教师要有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按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掌握的学习技能、方法,才能引导他们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所赋予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以解决教学难题。 语文学习具有间接性,它需要通过人对语言的感知,进入大脑,调动脑海里储存的知识,对新的认知对象作出判断,进行联想、归纳、编码,再建构起新的认知。要通过语言来感知文本,再经过思维产生体验,是一种思维的再创作。因此,在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情感,让学生披文入情,把间接的文字符号成为真切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学习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中,法布尔的父母因法布尔乘放鸭的机会捉昆虫而责骂他。我相机提问:读到这儿,你这时想对法布尔的父母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想对“母亲”说:“阿姨,我知道,你对法布尔非常关爱,但你不能责骂他,而应该心平气和地教育他!”还有的说:“有一次,我捉蜜蜂时,还被蜇了。从此,母亲不再允许我玩昆虫了。可当时我是多么想捉一只蜜蜂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呀!正由于母亲的阻拦,我到现在还对蜜蜂的习性一无所知。”有的想对他的父亲说:“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将影响他的一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三、感悟与“训练”并重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篇5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长市大通镇双柳小学 舒忠金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奥秘”,这一课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执著探究而成为著名昆虫学家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受到感染,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学习法布尔执著追求、坚持不懈探索的精神。
4、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从小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走近法布尔
1、导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的口袋都是鼓鼓的,很好奇。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口袋里平时都装些什么吗?(生兴致勃勃地谈)
2、师过渡:同学们的口袋里装的东西还真不少,形形色色,看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喽!有位名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味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课件出示这句话)这位名人是这么说的,更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是这么做的,他的口袋里也和你们一样装满了他喜欢的东西,你们知道他都装了些什么吗?(昆虫)想知道他对于他喜欢的东西迷到了什么程度吗?
3、速度全文,找出文中带“迷”字的词语,来走近昆虫迷法布尔,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相机板书:着迷 迷恋 痴迷)
4、你们认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的吗?(师生交流)
【设计理念:正如法布尔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贴近孩子生活的导课,拉近了文本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使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并且高兴、主动地去了解文本,了解和他们一样口袋鼓鼓的法布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自读自悟。】
二、品读文本,走进法布尔
1、整体感知,把握重点事件。
(1)、同学们已经被文中主人公痴迷于昆虫研究的精神吸引了,那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将长课文读短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相机板书:
抓纺织娘
捉甲虫被责骂
(2)、小结:通过这两件事,说明法布尔对昆虫——(引导学生说 着迷 迷恋 痴迷)
2、感情朗读第二段,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1)、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思考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2)、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自读自悟,谈体会:
a.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3)、师引导: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法布尔找纺织娘很不容易,那么他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呢,他是怎么克服的呢?学生想象交流。
(4)、师生模拟妈妈找到法布尔时,两个人的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和他的探究精神。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5)、指导有感情朗读(自读—指读—评读—感情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
【设计理念: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借助学生自由读——默读——朗读重点句——有感情读等多种形式地读,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信息,并且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独特的多元的反映。】
3、创造性读第三段(5-10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1)、师过渡:法布尔对昆虫仅仅是“着迷”吗?对,是一种无法舍弃的“迷恋”。请默读第三段,用“——”划出体现法布尔对昆虫“迷恋”的语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课件,并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结合重点做相机的点拨、引导) 抓动作描写(放进、包上、装进、欣赏)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指导感情朗读。 抓细节描写,结合自身体验,品读谈体会:
a.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b.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2)、师过渡:法布尔由于对昆虫的迷恋,每次总是美滋滋地把衣袋装得鼓鼓的,可是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3)、师生交流父母对法布尔的责备、阻止,并用朗读体现出来。(4)、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法布尔作比较,感受法布尔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的精神。
师:孩子们,你们有过和法布尔相似的情况吗?当你喜欢做的事却受到了父母的责骂、阻止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生自由谈)是啊,很多人会因父母的阻止而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是法布尔呢?
课件出示: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师:这个法布尔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理解不是法布尔不听话,而是由于他太迷恋这些昆虫了,是由于他的兴趣,他的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一如既往地研究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虫。
(5)、感情朗读,体现对法布尔的敬仰之情。
【设计理念: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教学这一环节,我试图为学生建构一个使心灵共鸣的感情场,期望在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语言材料进行艺术性再创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
4、合作探究,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是他走向科学殿堂的重要因素。(1)、师过渡: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迷恋,只能用“痴迷”来形容。(2)、生生、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资料,使学生得到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3)、合作探究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4)、齐读本段,释放对法布尔高度敬仰的情感。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而小组交流,既达到了资源的共享,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拓展文本,走出法布尔
1、课件出示名人对法布尔的高度评价: 雨果称他是:“昆虫学的荷马”。
罗斯丹形容他:“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
达尔文赞扬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有趣有益的书”。
2、再现法布尔的精心对白,让学生配乐朗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味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3、乐曲声中教师总结:孩子们,全身心地做你喜欢的事吧!捍卫自己的理想吧!为了你的目标,请向法布尔学习,以法布尔精神来激励自己吧!
4、拓展作业:(1)、继续读《昆虫记》。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用上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写一篇观察日记。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架起文本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体现“大语文观”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走进法布尔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去生发,去拓展,去用法布尔精神指引自己,激励自己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探究的好习惯,执着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抓“抓纺织娘”
迷恋 捉甲虫 被责骂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篇6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3、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一位用口袋来装昆虫的怪人,他是谁?生:法布尔。
出示:法布尔是 。(口头填空)
2、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着迷
你能从文中为它找出两个近义词吗?(交流:迷恋、痴迷……)
3、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知道这鼓起的口袋里装的是什么呀?
4、过渡:法布尔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要想对他了解更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那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板书课题,齐读。)
二、细读课文:
1、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的?
自读要求(2—10自然段)。(幻灯片2)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划出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的句子。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法布尔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捉到一只纺织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纺织娘?
(a)找纺织娘(板书:捉纺织娘)
① a 、(幻灯片3)“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出示纺织娘图(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对它的喜爱)
b、“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三天前就注意到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从“终于”一词可以看出什么?)
c、朗读(重点结合插图和“三天前”“终于”指导朗读,体会小法布尔的兴奋、激动!)
②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板书:捉甲虫)
有一天,法布尔捉到一只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的甲虫,他高兴极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甲虫?
出示:(幻灯片8)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他们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从外形描写中体会小甲虫的可爱,从而体会法布尔对它的喜爱。从捉虫的动作中体会法布尔已很有经验,结合体会指导朗读。)
b、(幻灯片10)“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从“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拓展训练:“他把这个小宝贝( )地放进蜗牛壳里,( )地包上树叶,( )地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c、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
1、这一天,法布尔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他的心里一定很高兴!(板书:捡贝壳、石子)可他刚一到家,就遭到父亲的责骂。
出示(幻灯片16):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爸爸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
2、出示(幻灯片18):母亲责备
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过渡: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的心情怎样?他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幻灯片19):“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能否把“放”换成“扔”“丢”?为什么?
(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 十分喜爱昆虫。
4、如果你做一件事遭到父母的责骂和阻挡,你会继续做下去吗?
指名说。法布尔呢?读第十自然段。(幻灯片21)读出对昆虫的喜爱。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师:是啊,在法布尔心中,这些小虫子就是他的小宝贝。他整天沉浸在昆虫世界里。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此时此刻,法布尔对昆虫已不仅仅是着迷,而是越来越迷恋,越来越痴迷!(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仅仅是装满了昆虫吗?你们能不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说一说?
出示(幻灯片22):“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
(无奈的眼泪,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当昆虫学家的愿望,童年的快乐……)
3、过渡(幻灯片23):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
5、文中多次提出“把衣袋塞的鼓鼓的”你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写?
6、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7、学了这篇课文,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8、师总结:只要你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我相信你们终有一天也会登上科学的高峰。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更多科学家的故事,那么就请你们走进我们的阅览室,那里有你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幻灯片24):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幻灯片25、26)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几句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幻灯片27)
1、你喜欢昆虫吗?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2、推荐阅读《昆虫记》或《昆虫物语》。
板书: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捉纺织娘 捉甲虫 目标专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7
左老师的观察视角选的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从这个视角来谈,对我们的日常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观课报告写得这么细致,说明左老师对本次研修很用心。
我选择的观课角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的故事。下面我结合李老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就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本课时李老师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莱、栖、蠕、兜、痴”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纵横、鸟栖虫居、痴迷、蠕虫”。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知道怎样写批注。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李老师先出示词语让学生集体读了两遍,并强调“栖”这个字。使学生对以上几个生字读准字音,达成“认读本课生字词的目标”。
李老师出示带有新词的句子,标明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同时练习朗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达成“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目标。
在写字练习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有哪几个比较难写,需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字的难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练习书写后,及时展示并进行点评。达成正确书写生字词的目标。
李老师另外一个特点是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如“检查课文朗读”、“你能将你的理解读出来吗?“、“齐读课文”、“自由朗读“等环节,学生能入情入境的读书,同时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达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目标。
在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环节中,老师进行了方法导学: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让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画一画,简要地写出感受。在这堂课中,李教师巧妙到位的学法指导贯穿整个阅读教学,摒弃了过多的内容分析,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阅读2-3自然段主要交给学生方法,并尝试练习;阅读4-10自然段主要运用这种方法,并达到运用熟练的程度。学生学得透彻,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好的达成了“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教学目标。
总之,李老师制订的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且整个课堂教学很好地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一致性。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看,李老师的这一课为我们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树立了榜样,为我们从“教课文”走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篇8
梅街中心小学
王艳
【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两件事:一是抓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十个生字,理解“痴迷、纵横、闪烁、鼓鼓囊囊”等词语;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3、凭借文本,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文中八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认读五个生字。
2、初步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法布尔生活的环境对其成为昆虫学家的影响。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八个生字,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体会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其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认识法布尔
1、板书:衣袋
提问:你的衣袋里一般都装着些什么呢?
2、补充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引导学生读题。
3、请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
他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学生回答问题后,对法布尔资料交流。
课件出示法布尔生平简介。
过渡: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注意带点字读音。
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满载而归
鸟栖虫居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鼓鼓囊囊
兴致勃勃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介绍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
第二段(2——10)通过两件事讲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第三段(11)讲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一段描写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告诉我们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出生地、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
2、重点指导读第二句,读读想想,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圣莱昂这个小村子的景象。
3、从这一句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的影响。)
4、引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要求用波浪线画出这句重点句,再次齐读。)
5、过渡:那课文又是通过那些事来反映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的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重点研究学习的内容。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深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课文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
4、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2——10自然段,深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课文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齐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你认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句子: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齐读)找出与“着迷”意思相近的另外2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
2、同学们,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交流体会: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过渡: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二、指导学习第2~10小节
(一)、那么课文通过哪些事例来写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请同学们围绕这这个问题,自由轻声读2~10小节。
(二)、集体交流:(抓纺织娘,抓小甲虫)A.抓纺织娘(2~3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课文金钥匙:读,想,划,评
(指导学法):默读,想一想,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划一划,为什么,写一下自己的感受在词句旁边。
1、指名读。
交流自己的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语段: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扣住“三天”、“终于”体会抓纺织娘的不容易以及法布尔的执著)
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法布尔在找这位“歌唱家”时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出示图片)这就是纺织娘。
(1)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样子。文中是怎样描述这只纺织娘的?指名读文中有关词句。(课件出示: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歌声动听的纺织娘。)
(2)评议:从这些描述中你感受到什么?那对于小虫子尤其着迷的孩子来说,他抓到这只漂亮的纺织娘,心情又如何呢?
师引:此时,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正在焦急地寻找失踪的法布尔,他们边跑边呼喊着:“孩子!你在哪儿啊!”
(出示文字:“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齐读。当父母看到这一幕时,会说什么呢?指名说
如果你就是法布尔,你又会如何说回答父母呢?指名说
重点指导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欣喜。(师生合作创造性表演读。)
看来,大家还真理解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呢!让我们完整地读读2~3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齐读2~3段
归纳学法——读,想,划,评 B.抓小甲虫(4~9自然段):
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交流:课文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昆虫迷?(投影出示相关语句)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他们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从外形描写中体会小甲虫的可爱,从而体会法布尔对它的喜爱。从捉虫的动作中体会法布尔已很有经验,结合体会指导朗读。)
b“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生活中,你看过谁把什么当作“小宝贝”?
②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③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从“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C“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①进垃圾堆的东西,我们一般用什么动词?
(②那课文为什么不用“扔”,而用“放”呢?——是啊!一个“放”字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是那么地不舍,又是那么地无奈啊!
(③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D、同学们,法布尔高兴是因为昆虫,难过也是因为昆虫。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某样东西时,他就是真正地爱上了这样东西,就是对它“迷恋”了!
理解“迷恋”。迷恋:对某种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法布尔对昆虫太着迷了,面对父亲的怒斥、母亲的重责恐吓,法布尔放弃了对昆虫的迷恋了吗?他怎么做的?
指读、引读第10自然段。
此时的法布尔已经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啦!现在,你能说说对“痴迷”的理解吗?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师过渡:美妙的昆虫世界让法布尔着迷,他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 ;神奇的昆虫世界让法布尔迷恋,不顾父母的责骂,坚持不懈,乐此不疲。因为在他眼中,不 5 起眼的昆虫是美丽、可爱的“小宝贝”,是他的知心朋友。他的喜怒哀乐紧紧牵系着昆虫,他的生活离不开昆虫。
2.(出示文字)齐读。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出示《昆虫记》封面图,作简要介绍。我们课后可以静静地去读一读,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C、回扣文题: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因为这是法布尔最具特征的形象,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D、师问:这沉甸甸的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
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装满了(),还装满了()。还可以是:“坚韧”、“不怕困难”、“对昆虫的迷恋”、“认真仔细”
师相机板书: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精神
3、多媒体课件出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四)布置作业
1、此刻如果我们正站在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呢?想一想,再写下来。
2、课外选读《昆虫记》的有关章节。
3、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科学的殿堂
痴迷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反思
梅街中心小学
王艳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这篇散文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观察昆虫的两件事,作者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使迷恋昆虫的法布尔形象跃然纸上。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紧扣“揭全文之旨”的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以“抓纺织娘”和“捉甲虫”为线索,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之情。
一、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有限,对法布尔其人其事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让学生对法布尔有个大致的了解,拉进学生和法布尔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抓住文眼品读课文。
处理重点部分时,我结合课后“法布尔是怎样迷恋昆虫的?”这一思考题,抓住“迷恋”二字,引导学生在法布尔的两件典型事件中去挖掘他是如何迷恋昆虫的。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问学生:“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展开想像,描述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有关语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法布尔的角度,体会他对昆虫的迷恋,以及法布尔找到这位“歌唱家”的不易。
在教学第4、5、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交流。在阅读和体会中,抓住最能体会“迷恋”二字的:一动不动、小心翼翼、珍珠般的宝贝等处,通过想象、做动作、联想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感受法布尔的痴迷。
三、学方法,用方法
为引导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本课注重品味词语方法的渗透。其一,教学生用读、想、划、写、评的方法去学习课文,抓重点词理解文意;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法小组内学习;其二,教学生运用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揣摩词语(含标点符号)之妙,例如尝试删除“歌唱家”一词的双引号后,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此处加双引号是一种比喻手法,表现了法布尔对纺织娘的特殊感情,尝试将“欣赏” 7 替换成“看看”,学生发现前者更能表达法布尔对甲虫的喜爱;其三,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有的学生能自觉联系实际理解“一动不动”,说出“这个年纪的小孩十分好动,而法布尔竟能够一动不动地观察,说明„„”有趣的话来,仿佛他本人不是这个年纪的小孩,令人忍俊不禁。
四、回扣题目,升华主题。
法布尔因为迷恋昆虫,所以口袋里装满了沉甸甸的昆虫,这也是题目的由来。为了升华主题,使学生的体会更深刻。在全文学完后,我回扣题目,问学生,法布尔沉甸甸的口袋里除了昆虫,还装了什么?短暂的沉默后,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坚韧”、“不怕困难”、“对昆虫的迷恋”、“认真仔细”等词语装进了法布尔沉甸甸的口袋里。这样的处理也丰富了课题的含义,升华了主题。
五、存遗憾,促改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如笔者早先所说“预想很丰满,现场很骨感”,本课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在课前和课堂开始环节聊天调侃较多,以致整个教学过程前松后紧。笔者今后当努力学习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保障教学进度。
2、在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畅谈体会的个别环节,笔者囿于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回答抱有高期待,没能客观地面对差异,面向全体。今后教学预设应更开放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收获成功。
《装满昆虫的衣袋》评课稿 篇9
1、执教者用“你的衣袋都装什么?”这样的疑问引出本课的学习。突出了课题的“题眼”。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课题进行质疑,接着在自由读文中画出问题的答案。自问自答,边读边画,培养学生良好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抓住重点词语“着迷”,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有助于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但我有以下几点个人的`想法:
1、课题的题眼是“衣袋”,课后练习题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可见“衣袋”一词的在文中与人物、内容有很大的关系,是一个标志。我认为可以让作学生找找文中“衣袋”一共出现了几次?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个初步的理解。
2、在理清文章脉络时,我认为应该抓住文中这几个重点词“着迷”、“迷恋”、“痴迷”。因为这几个词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迷”的不同程度。可以用上数学的“大小于”符号,让学生比较,画出这三个“迷”的依次递进,初步感受到正是因为这依次递进的“迷”,才造就了法布尔,奠定了法布尔在昆虫学的地位,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有效的理清文章脉络。
3、法布尔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奋斗的一生,他锁处于的年代也是一个文化繁荣昌盛的年代。我认为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课外资料,对法布尔奋斗、努力的成功历程有一定感受,对他的执着追求有更深的感受。
《装满昆虫的衣袋》 阅读答案 篇10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敏捷闪烁()欣赏()
2.这段话中通过比较写出了甲虫的大小和颜色的美丽。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用两三句话写出一种小动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1.读读打括号的句子,说说人们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法布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敏捷(灵活)
闪烁(闪动)
欣赏(赏识)
2.洁白的兔子长着双长长的耳朵,有着像红宝石一样的眼睛。全身毛茸茸的,走路蹦蹦跳跳十分可爱。
1.因为他小时候总喜欢把昆虫捉放到口袋里把袋子放得鼓鼓的,所以人们把雕像上法布尔的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以此纪念他对昆虫研究的迷恋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设计 篇11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件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能理解他。
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因此,在学习这样有情有趣的时,教者应该引领学生把握好的基本格调和根本思想。
一是需要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空间,并期待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眼中的伟大科学家法布尔;二是需要营造师生与语言文字本身对话的氛围,做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既要和法布尔一同体验捉虫的快乐与兴奋,又要从法布尔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关于成长的启示;三是需要形成有效、实在的师生对话的场景,需要师生在这些特定的、未知的场景中碰撞、交锋、展示。[教学目标、教、学法]“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复述、背诵。”事实上,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已经能够借助阅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课程标准》语)再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本课在教学时拟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朗读中识字写字(读正确),在朗读中感受、理解(读流利),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读出感情)。
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简化为: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学生的探究,都应该依据文本的语言材料,都应该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全课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形式丰富、个性纷呈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1)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2)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3)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整篇课文的教学可分成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第二课时,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第三课时,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教学流程]:
一、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交流识字情况,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3、展示读书情况,组织读书交流、比赛。[如果说,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符号构成,那么,实施正确地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口,运用准确的语音、停顿和语调,把这些鲜活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现实的有声语言,从而完成书面符号的“语言化”。通过朗读,一方面,需要朗读者具有相当的识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识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养成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朗读者需要快速进行意义组合,需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在最快时间内,将线形排列的单个文字,按照词、词组、意群等语义单元进行意义组合,直至将文字符号组合成语句。这既是对文字符号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又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实际操作;这既是学生接触语言本身很重要的心智活动过程,又是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1、静读文本,引导质疑。重点讨论两个问题。①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②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
2、浏览文本,组织交流。①着迷――――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②迷恋――――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③痴迷――――这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3、精读文本,揭开“迷”底。重要语句提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4、延伸文本,拓展阅读。①关于法布尔;②关于《昆虫记》。[小语专家高万同老师说:“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内隐的、润物细无声的语言习得过程,又是学生吸钠与发展语言,并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以为,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理解为三重境界:
一是要借助流利地朗读使自我成为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做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二是要通过朗读,揣摩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要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信息,做到口诵心维,一面是文本的丰富内涵对自身的熏陶感染,一面是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独特的多元的反映。
就《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而言,我们期望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又让学生与小法布尔一起沉浸在昆虫的世界,沉浸在美好的童年之中;既要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智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要使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思考,得到思想启迪。而这既是对学生理解文本难点、重点的合理分散,又是借助阅读实践,对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1、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段);
2、赏读,(法布尔坚强、勇敢的语段);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12
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电子教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装满昆虫的衣袋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或修改 一、教学导入。 1、同学们,平时你们的衣袋里装些什么呢? 2、在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法布尔)谁了解他?用一、二句话给大家介绍介绍。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初读。 (1)有哪些问题,你已经找到答案了? (2)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那么生字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哪一个字要注意读音?“栖”的声母是“q”,我们一起读。去掉拼音 谁能读好?你觉得那一个字书写时要特别留意?“溪”“厉”(出示厉、历的比较:)谁来填一填? (3)好,下面我们合上书,试着听写几个词,看看自己的掌握情况。 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你对了吗? 三、讲读课文。 1、刚才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你知道法布尔的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吗?(他很喜欢昆虫)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法布尔的(手指黑板上提问)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着迷” 2、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着迷、痴迷的? 3、师引读:“1823年, 12月22日……小村子里”,让我们走近法布尔的家乡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谁能用你的朗读展现出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 4、看着这样一个小村庄你想到了什么?这些与法布尔最喜爱的昆虫有什么关系呢?(空气湿润,草茂土肥,适于昆虫生长) 5、因此,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找一找、画一画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一天傍晚,暮色……法布尔不见了” (1)“暮色”天已经黑了,这么晚了法布尔还没回家,他在哪呢?这时的法布尔还只是小孩子,他是贪玩而没回家吗? (2) 还有谁来说一说你从哪儿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十分着迷? 这只纺织娘对法布尔的吸引力可真大啊!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图)大家看,这就是一只纺织娘,她长得漂亮吗?看一看图,再读读这话,你想到什么?你能想象为了找到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你觉得年纪小小的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呀? 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4)法布尔的执着与专注让他终于找到了这只纺织娘。我想法布尔一定很兴奋。同学们看书上这幅图,看看他的神情,你觉得此时的`法布尔会说些什么?他对妈妈是怎样说的? ③ 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 四、小结课文: 法布尔就是这样对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仅是纺织娘,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都深深吸引着他,老师这儿有一篇短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昆虫记》片段) 知道你们刚才读的是谁的故事吗。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长大后他写下了著名的《昆虫记》这本书。同学们刚才读的就是《昆虫记》里面的一小段。这本书详细、深刻地描绘许多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书店找找这本书。 五、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zòn hén shǎn shuò zé mà uān chá zhōn dú lā jī diàn tán chī mí niǎo qī chón jū 括 括 nán nán 2、多音字组词 zhōn溃ǎ e ( ) zai 中 恶 载 zhōn溃ǎ wu ( ) zai 1、介绍法布尔 2、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检查朗读情况,纠正生字词读音 讲读课文第二段 从哪儿可以感受到他很喜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快速地小声朗读课文,与你的同桌交流。 ①捉纺织娘,回家迟了 ②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 朗读第一自然段。谈感受 (自然环境优美) (指名读、齐读) 学生讨论回答: (空气湿润,草茂土肥,适于昆虫生长) 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不是,他去找昆虫了) 学生:“三天前……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你从哪感受到的? “三天前”、“终于”,早就发现了,一直没放弃,在寻找。 (全身翠绿,触角细长) 大家看图: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小法布尔在草丛中捉到这只纺织娘是多么不容易啊!) 引导学生理解:(坚持到底,执着,不怕出库,锲而不舍) (指名读)“妈妈……会唱歌的虫子!” ①(出示:“妈妈……一直会唱歌的虫子!”)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一只”“那只”(说明了这是三天前早就发现的,找了好久)是呀,找了那么久,三天来吃尽苦头,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读出无比喜悦)我听出了…… ②(出示:“妈妈……那只会叫的虫子”)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有什么区别?“会叫”、“会唱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喜爱)你觉得法布尔的心目中,这些小昆虫,仅仅是小动物吗?是什么呢?(歌唱家)为什么?(“动听的声音”“歌唱家”)这都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啊! 齐读第三自然段 小结课文: 五、作业设计 3、比一比再组词 厉墓()纺()泽() 历()暮()访()译() 第二课时 课题 装满昆虫的衣袋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重点 难点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具 学具 板书设计 预习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设计修改 一、导入新课: 1、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结。谁愿意读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学4―10小节,读一读法布尔的故事,你还能从中感受到法布尔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出示自读要求) 2、谁来汇报?法布尔是怎样的人?(出示:法布尔是――) 你从哪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对昆虫十分珍爱的人――“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第五节)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虫子,文中有没有介绍它的?你们能想象出法布尔包这只小虫子时的感受吗?(体会法布尔一连串细小的动作中传达的对昆虫的迷恋) 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这句话 这句话还有没有补充?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的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 指导学生朗读与理解 “这一天,他还拣了许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教师指导: (2)体会到法布尔是个对昆虫无比珍爱的人,你还体会到什么呢?(出示:法布尔是―― ) 仔细观察的人――“第四节” 教师引入: 池塘,同学们都见过,没有什么生机,可在法布尔的眼中却是那么奇妙,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仅是文中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吸引着法布尔,这是法布尔写的《昆虫记》的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昆虫记》片段) 小结:昆虫世界在法布尔的眼中十分美丽、奇妙。你觉得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 (3)你还能感受到(出示:法布尔是―― )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n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06-15
巧救小昆虫教学反思05-14
让短信装满我的祝福语07-05
幼儿园中班昆虫教案反思12-04
科学《昆虫运动会》教案与反思11-12
昆虫备忘录——三年级观察昆虫的作文07-28
走进《昆虫记》教学设计简案07-08
昆虫的作文10-18
关于昆虫的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