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

2024-10-0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共6篇)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 篇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合约》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个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

生综合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揭示美国通过《九国公约,向中国 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

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同时了解“弱国无 外交”的道理。

◆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重点:《凡尔赛合约》和《九国公约》

通过学生的表演读《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大战前后的欧洲大陆的变化图的分析与教师补充讲解,了解凡尔赛合约是一种掠夺性的条约,因此孕育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通过时国图,美国是如何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一同在中国享有同等的权利的分析,了解《九国公约》的实质。难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

如何正确理解凡尔赛体系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战胜国、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凡尔赛体系建立的新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难点。

◆ 教法和学法

教法:电教法、导学与谈话、愉快教学法 学法:阅读、表演、比较、讨论、探究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我们在九年级上册当中已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那么,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世界安排的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一下。(出示课题)【新课探究】

今天所学的目标是以下内容,出示学习目标,好好看完后,自主完成学案。(板书题目,教师巡视)

学生自主学习。

环节一:巴黎和会

大战后各帝国主义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因此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事先一同交流一下预习情况。

用课件出示提问巴黎和会的时间、地点、操纵国、三巨头、条约等有关基本知识。

学生抢答。

出示三巨头的图片同时,说明在三巨头的操纵下举行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矛盾。下面用学生的表演读来领略一下当时矛盾重重的和会场面。

学生表演读(课件出示内容--略)

听完上述内容,三国以德国的什么问题而进行争论? 生答:赔偿金、领土问题等。

以此经过了5个多月的谈判和协商后,终于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下面结合地图了解以下具体内容。

出示战前后的欧洲大陆变化图,提问条约上对德国领土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生答:(略)教师地图上演示补充说明归还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地理位置。军事方面是如何决定的?

生答:(略)教师补充指出莱茵河东海岸位置,加以说明德国不能保留空军,因此发生了这种情况(出示分解飞机的场面图)。

政治方面?

生答:(略)教师补充说明,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演示新型国家)

赔偿金方面? 生答:(略)殖民地方面?

生答:(略)教师补充说明。德国等其他战败国的殖民地,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

根据以上条约,当时德国人民会有什么反应? 生答:不满,不服等。所以这次会议根本上没有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暂时缓解了矛盾,因此不能维持长久。

当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参加和会提出了以下的合理要求(出示要求内容),结果是怎么样?

生答:(略)

这愤怒的消息传到我国,引发了什么运动? 生答:《5.4》爱国运动

以此看来,巴黎和会是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国利益的基础上举行的掠夺性的会议。

那么,这个会议的实质是什么呢?开始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及交发表。(略)

小结:凡尔赛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的分账会议。《凡尔赛和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生答:殖民地方面

另外协约国与哪些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的呢? 生答:(略)

这些是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课件演示构成体系过程。这个体系是在哪个地区里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 生答:欧洲、西亚、非洲

为了维持上述地区的新秩序而出现的国际机构是? 生答:国际联盟。

现在维护和平和安全的国际机构是? 生答:联合国

国际联盟是被英、法而操纵,所以实质上它起了维护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的道具。

过渡:演示世界地图画面,指定欧洲、西亚、非洲地区说明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 而他们在太平洋、东亚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环节二:华盛顿会议 矛盾尤为激烈的是? 生答:美国和日本

为了缓解和重新瓜分太平洋地区的势力权,在美国倡议下召开的会议是?--华盛顿会议 简单交流一下知识要点。出示课件让小组抢答。华盛顿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签订的条约。

这次会议当中起了主导作用的国家是? 生答:美、日、英

美国是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扩大了在太平洋地区的自己的势力权。这次会议当中的核心讨论问题是?

生答:中国问题。

出示时国图和解释内容,观察下面漫画,美国是如何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一同享有同等的权利了呢?小组内开始讨论。

学生讨论:经过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下提出的。通过《九国公约》等。因此华盛顿会议实质上美国在中国的膨胀提供了便利。华盛顿会议也是掠夺型的会议,所以说也是反而赛会议的继续。

通过这次会议也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是在哪个地区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生答:东亚、太平洋地区

演示构成华盛顿体系过程。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是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在这两次会议当中,跟战败国一样严重丧失了主权了呢?能得到什么 启示? 生答:(略)

小结:弱国无外交,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我国建设成更加繁荣富强!

【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学案中的探究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没能带来世界和平?如何评价这个体系?对现在的国际关系带来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并交流。

【目标达成】下面做一下目标达成题。(略,在学案中)组内交流,教师检查组长的。

【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 用课件演示知识结构 【学习后记】(略)

教学反思

课程教育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认知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新课程的生成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互动结合为特征为基础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发挥学生主体方面,我坚持在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贯彻新课程改革实践确立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在要求: ⑴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好预习案,学生自主预习了解有关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自我设问,积极反思,做好课程预习和课堂活动与交流的准备。⑵课堂教学:根据历史情境的创设,在探究问题的引导下,积极进行思考,归纳整理史实资料,展开课堂讨论,并对分组讨论的意见进行总结和整理,由小组代表在班级中发表交流。⑶活动延伸: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总结本课的问题和现实有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及时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⑷评价激励: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想结合,进行激励性评价和正确的引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总结以下几点。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其二,注重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 篇2

今天我们汇聚于此,探讨“全球视野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聚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及其瓦解,不禁让我想起了巴黎和会时任英国外交官的哈罗德·尼克尔森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初来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一个国际体系的生成必有其主客观历史条件,一个国际体系的瓦解也必有其内在的原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及其瓦解同样遵循这样一种逻辑。一战后,列强认为非常有必要重构世界的新秩序以维护和平。因此经过一系列的利益博弈和妥协,最终在巴黎和会上,通过签订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体系”。而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确立了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补充,它们共同构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观察或者探究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这个体系有没有合理的组成方式;二是这个体系有没有有效的协调机制。

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结构组成合理吗?

这个体系在成立之时各个成员国其实就各有心思及其表现,大致可以这样来描述:若即若离的美国,倍感耻辱的德国,同床异梦的英、法,不服气的日本、意大利,被排斥的苏俄。这里选择几个点来分析。

1. 若即若离的美国。

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国家,又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凭借实力,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十四条原则”和建立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的建议,力图左右国际事务。面对美国的挑战,出于维护传统国际地位考虑的英法却漠然视之。最终由于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情绪,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美国的缺席,使凡尔赛体系和国联都缺乏有力的约束力和协调性。同时,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精心构建的华盛顿体系也间接进一步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影响力。

2. 倍感耻辱的德国。

《凡尔赛和约》的条款对德国来说是极其苛刻的,不仅在领土上割裂了德国,而且给德国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政治地位下降,巨额经济赔款。凡尔赛体系使得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受到压抑,激发了德国民众的爱国复仇情绪,这成为纳粹党崛起的催化剂。1920年代,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国联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屡次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偿付赔款;1930年代,纳粹德国干脆退出国联,公开实行义务兵役制,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撕毁了《凡尔赛和约》。

3. 不服气的日本。

日本利用欧洲列强鏖战厮杀而放松了对远东亚太地区的控制之际,明显增强在该地区的实力,独占中国,这引起了英、美两国的极度不安。战后,为了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在美国主导的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的扩张野心遭到了美、英的遏制和中国的坚决抵制,日本只得暂时收敛。但日本独霸中国和东亚的既定国策并未有丝毫改变,最终发动侵华战争,破坏了“华盛顿体系”。日本的侵华举动势必严重危害美国的利益,所以美、日冲突不可避免。

诚如美国国际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所认为的,所谓体系的结构,是指系统内的国家单元以自身力量的大小决定在体系中的排列。“排列的变化导致结构的变化”,体系又随着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成立之初,组成结构的参与主体便先天存在缺位,并且体系内诸国排列也不合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则进一步削弱了体系存在的力量基础,加剧了体系的结构变动,最终导致体系的瓦解。

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协调机制有效吗?

一战后,列强经过讨价还价,决定成立国际联盟以“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实质上,即把国联作为维护一战后国际政治权力均势和集体安全保障的协调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并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

1. 主体缺位,先天不足。

作为一个协调世界各国关系的机构,自始至终,世界列强从未在同一时间内成为国联的成员。于是,这样一个由英法控制(或说苦力勉强支撑)、成员国少而不稳定的国际组织,如何在上世纪30年代国际格局已受到严重挑战的时刻协调大国间关系、维护世界和平,难度可想而知。

2. 矛盾尖锐,各行其是。

根据盟约的规定,只有全体一致通过决议才可以对侵略采取制裁行动。然而,国联各成员国之间,尤其是英、法,彼此矛盾尖锐,缺乏信任与合作的诚意,因此它们很难用一种统一的政策来协调行动,所以在欧洲安全等重大问题上,面对着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成员国之间非但不合作,反而互相掣肘,各行其是,这给了德国纳粹以可乘之机。

3. 制裁无力,丧失权威。

按照国联盟约,虽然主张限制各国军备,但依据盟约拟定的裁军计划并没有法律效力,各国政府有权不予理会。如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屡屡冲破和约的束缚,扩军备战,而国联对此也束手无策。在远东,日本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国联在大会上通过了基于李顿报告书的声明,否认满洲国的合法地位,并要求日本将东北交还给中国。为此,日本于1933年3月27日宣布退出国联。按照盟约,国联应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但英、法两国虚与委蛇,最后也落空。

4. 帝国解体,加剧混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沙俄、德意志、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瓦解,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等新兴国家纷纷出现。战胜国列强表面上依照“民族自决的原则”来解决边界问题,但实际上却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来划分领土,这便衍生出新的矛盾。“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那里民族分布犬牙交错,族际敌对由来已久,而经济上却构成一个自然的整体),据此划分国际疆界,就必然顾此失彼、矛盾百出。”分割德国时也是如此,把数百万的德意志人强行分入邻国,乃至于劳合·乔治在《和约真相》一文中直言不讳地说:“我无法想象有什么比下面这一点更会引起未来的战争:已确实证明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朝气和最为强大的种族之一的德国人,竟由一批小国所环绕,这些小国中有许多是由先前从来没有为自己建立过一个稳定的政府的人民组成,但它们全部包含成千上万叫着喊着要同自己的故土重新统一的德意志人。”希特勒上台后,正是利用民族问题作为借口,策划了“苏台德”问题,引发慕尼黑危机。而国联对这些中小国家的安全问题置之不理,甚至予以牺牲,以此满足法西斯势力的贪欲。由此国联的效力和威信也彻底丧失殆尽。

综上所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后,由于本身所存在的固有缺陷,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家力量所发生的变化,激化了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体系的分崩离析。而这一体系彻底瓦解之时,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之日。

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瓦解给予我们的启示

以史为鉴,回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瓦解的过程,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其一,要摒弃“零和博弈”思路,构建大国安全合作关系。任何一种国际政治关系,主体国家关注的都是一种安全问题,由此相互间竞争合作。而从博弈学的角度来看,采取“零和博弈”的方式进行争斗,只会两败俱伤。因此,确保自身安全的最佳战略就是在追求自身安全时,也能兼顾他者的安全利益,帮助他者也获得安全,这样的安全关系才更为稳定。

其二,要架构多级平衡机制,促进安全与合作。稳定的集体安全机制的设计和建立,应该放在多级权力均势的基础之上,主体国家参与程度越多,越能够相互制衡。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使得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在多级均势体系下,尤其是合作的一方只有在集体的意义上界定自己的利益,才能促进国家间的信任与合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 篇3

一、角色变换,创设情境,变抽象为具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完成教学过程的主角,而学生却成为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配角。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是在以师生群体为共同活动体的前提下,侧重于学生这一主体,以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促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地、生气勃勃地展开,从而达到课堂教育素质化的目的。一是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角色。比如在讲到巴黎和会的召开时,可以让学生来营造会场的浓重而热烈的气氛,尤其突出英、法、美三个操纵国的各怀鬼胎,可叫学生通过预习写这三个国家的代表的发言稿。二是让学生上台演示地图。比如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时,可安排学生分析战前和战后的两张地图,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三是可组织适当的讨论。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内隐含着深刻的矛盾,课上到这儿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教材编写者非常注重教材的用词,做到准确而缜密。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部分当做语文素材,运用语文知识的一般原理来思考。在历史学习中咬文嚼字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可从关键词句中寻找突破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作为同盟国的核心,战败后成为战胜国宰割的重点对象。处理德国的方式

就成为处理其他战败国的样板。在讲到国联的成立时,学生会对国联的实质“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中的“英法控制”产生疑问。这里可抓住时机巧设问题:“美国是设立国联的首倡国,然而美国最后竟没有参加国联。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美国想利用国联控制别国称霸世界的图谋遭到英、法、日等国的强烈反对。狡猾的劳合-乔治联合其他国家通过凡尔赛会议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优势地位,从而导致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因此,美国参议院最后拒绝批准和约,拒绝加入国联。

三、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聚多点为一点

现行的教材中每一节都有丰富多彩的材料。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十四点原则”的评价用了“包藏”二字,如何理解它呢?这里可设置如下问题:(1)美国提出第二点原则,它想获得海上的什么自由?其真正用意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要提出这一原则?从中可以折射出当时的海上垄断地位仍由谁控制着?(2)美国提出第三点原则是想获得什么自由?其真正用意又是什么?(3)从第四点原则可看出美国主张限制各国的军备,请注意其中的用词“适合内部安全”,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用词的?美国为什么提出这一点?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它的实力有所欠缺,这是什么实力呢?

四、学科整合,图表结合,化复杂为简单

历史地图在世界史教学中好比一扇窗子,打开它可以使教学豁然开朗。因为历史地图准确地标明了历史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客观反映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空间联系,还显示历史发展中某些空间变迁的情形。在讲到凡尔赛体系的影响中有这样一点: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通过提供一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图来讲解,同时出示以下示意图:

瓦解 帝国 改变格局

凡尔赛体系

对德和约德意志帝国

对奥和约

对匈和约奥匈帝国欧洲

对保和约

对土和约奥斯曼帝国中东

讲解中作如下设问:(1)欧洲版图出现了什么变化,也即三大帝国瓦解的情况?欧洲版图上出现了哪些新兴国家?(2)奥斯曼帝国的疆界有什么变化?

五、精选习题,查漏补缺,由生疏转熟练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题必须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衔接,并注意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练习题的选择必须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将知识熟记在心。同时,选择题的训练必须及时而具体。以下是与本课重难点知识相关的选择题。

1.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 (D)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B.召开华盛顿会议

C.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提出“十四点原则”

2. 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其主要原因是(C)

A.力量弱小

B.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利益

D.避免引起强烈的反感

3.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①本质上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 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 (D)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六、整合板书,巧设伏笔,立新意作铺垫

传统的纲目式的板书,会出现机械式的重复——相同的子纲目(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或作用),不能正确反映历史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造成学生识记上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打破陈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梳理,把握教材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绘制简洁明了的结构图。教师一方面可用结构图在新授课前先给学生展示这节课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也可把它作为总结全课的一个手段,并可巧妙地为下堂课埋下伏笔。

在凡尔赛体系左边可加一个箭头,叙述它还遗留下两个问题即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

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因此,化解难点、解除疑惑,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理清教学思路,高屋建瓴,采用多种形式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教学的知识体系,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谈到教学的重难点,许多教师就会联想到教学参考书中所规定的教学重难点。参考书中所列的重点和难点,的确是教学的重难点,但这些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体系,也就是强调这些知识在本章本节知识框架中的重要地位。应该看到,教学重难点是因人而异、因班而异的,随着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真正突破。如何来突破呢?下面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为例来关注一些突破的技巧。

一、角色变换,创设情境,变抽象为具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完成教学过程的主角,而学生却成为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配角。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是在以师生群体为共同活动体的前提下,侧重于学生这一主体,以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促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地、生气勃勃地展开,从而达到课堂教育素质化的目的。一是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角色。比如在讲到巴黎和会的召开时,可以让学生来营造会场的浓重而热烈的气氛,尤其突出英、法、美三个操纵国的各怀鬼胎,可叫学生通过预习写这三个国家的代表的发言稿。二是让学生上台演示地图。比如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时,可安排学生分析战前和战后的两张地图,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三是可组织适当的讨论。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内隐含着深刻的矛盾,课上到这儿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教材编写者非常注重教材的用词,做到准确而缜密。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部分当做语文素材,运用语文知识的一般原理来思考。在历史学习中咬文嚼字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可从关键词句中寻找突破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作为同盟国的核心,战败后成为战胜国宰割的重点对象。处理德国的方式

就成为处理其他战败国的样板。在讲到国联的成立时,学生会对国联的实质“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中的“英法控制”产生疑问。这里可抓住时机巧设问题:“美国是设立国联的首倡国,然而美国最后竟没有参加国联。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美国想利用国联控制别国称霸世界的图谋遭到英、法、日等国的强烈反对。狡猾的劳合-乔治联合其他国家通过凡尔赛会议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优势地位,从而导致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因此,美国参议院最后拒绝批准和约,拒绝加入国联。

三、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聚多点为一点

现行的教材中每一节都有丰富多彩的材料。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十四点原则”的评价用了“包藏”二字,如何理解它呢?这里可设置如下问题:(1)美国提出第二点原则,它想获得海上的什么自由?其真正用意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要提出这一原则?从中可以折射出当时的海上垄断地位仍由谁控制着?(2)美国提出第三点原则是想获得什么自由?其真正用意又是什么?(3)从第四点原则可看出美国主张限制各国的军备,请注意其中的用词“适合内部安全”,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用词的?美国为什么提出这一点?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它的实力有所欠缺,这是什么实力呢?

四、学科整合,图表结合,化复杂为简单

历史地图在世界史教学中好比一扇窗子,打开它可以使教学豁然开朗。因为历史地图准确地标明了历史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客观反映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空间联系,还显示历史发展中某些空间变迁的情形。在讲到凡尔赛体系的影响中有这样一点: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通过提供一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图来讲解,同时出示以下示意图:

瓦解 帝国 改变格局

凡尔赛体系

对德和约德意志帝国

对奥和约

对匈和约奥匈帝国欧洲

对保和约

对土和约奥斯曼帝国中东

讲解中作如下设问:(1)欧洲版图出现了什么变化,也即三大帝国瓦解的情况?欧洲版图上出现了哪些新兴国家?(2)奥斯曼帝国的疆界有什么变化?

五、精选习题,查漏补缺,由生疏转熟练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题必须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衔接,并注意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练习题的选择必须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将知识熟记在心。同时,选择题的训练必须及时而具体。以下是与本课重难点知识相关的选择题。

1.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 (D)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B.召开华盛顿会议

C.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提出“十四点原则”

2. 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其主要原因是(C)

A.力量弱小

B.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利益

D.避免引起强烈的反感

3.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①本质上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 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 (D)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六、整合板书,巧设伏笔,立新意作铺垫

传统的纲目式的板书,会出现机械式的重复——相同的子纲目(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或作用),不能正确反映历史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造成学生识记上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打破陈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梳理,把握教材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绘制简洁明了的结构图。教师一方面可用结构图在新授课前先给学生展示这节课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也可把它作为总结全课的一个手段,并可巧妙地为下堂课埋下伏笔。

在凡尔赛体系左边可加一个箭头,叙述它还遗留下两个问题即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

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因此,化解难点、解除疑惑,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理清教学思路,高屋建瓴,采用多种形式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教学的知识体系,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谈到教学的重难点,许多教师就会联想到教学参考书中所规定的教学重难点。参考书中所列的重点和难点,的确是教学的重难点,但这些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体系,也就是强调这些知识在本章本节知识框架中的重要地位。应该看到,教学重难点是因人而异、因班而异的,随着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真正突破。如何来突破呢?下面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为例来关注一些突破的技巧。

一、角色变换,创设情境,变抽象为具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完成教学过程的主角,而学生却成为教师完成教学过程的配角。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是在以师生群体为共同活动体的前提下,侧重于学生这一主体,以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促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地、生气勃勃地展开,从而达到课堂教育素质化的目的。一是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角色。比如在讲到巴黎和会的召开时,可以让学生来营造会场的浓重而热烈的气氛,尤其突出英、法、美三个操纵国的各怀鬼胎,可叫学生通过预习写这三个国家的代表的发言稿。二是让学生上台演示地图。比如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时,可安排学生分析战前和战后的两张地图,让学生当一次“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三是可组织适当的讨论。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内隐含着深刻的矛盾,课上到这儿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教材编写者非常注重教材的用词,做到准确而缜密。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某些部分当做语文素材,运用语文知识的一般原理来思考。在历史学习中咬文嚼字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可从关键词句中寻找突破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作为同盟国的核心,战败后成为战胜国宰割的重点对象。处理德国的方式

就成为处理其他战败国的样板。在讲到国联的成立时,学生会对国联的实质“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中的“英法控制”产生疑问。这里可抓住时机巧设问题:“美国是设立国联的首倡国,然而美国最后竟没有参加国联。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美国想利用国联控制别国称霸世界的图谋遭到英、法、日等国的强烈反对。狡猾的劳合-乔治联合其他国家通过凡尔赛会议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优势地位,从而导致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因此,美国参议院最后拒绝批准和约,拒绝加入国联。

三、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聚多点为一点

现行的教材中每一节都有丰富多彩的材料。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十四点原则”的评价用了“包藏”二字,如何理解它呢?这里可设置如下问题:(1)美国提出第二点原则,它想获得海上的什么自由?其真正用意是什么?为什么美国要提出这一原则?从中可以折射出当时的海上垄断地位仍由谁控制着?(2)美国提出第三点原则是想获得什么自由?其真正用意又是什么?(3)从第四点原则可看出美国主张限制各国的军备,请注意其中的用词“适合内部安全”,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用词的?美国为什么提出这一点?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它的实力有所欠缺,这是什么实力呢?

四、学科整合,图表结合,化复杂为简单

历史地图在世界史教学中好比一扇窗子,打开它可以使教学豁然开朗。因为历史地图准确地标明了历史活动所处的地理位置,客观反映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空间联系,还显示历史发展中某些空间变迁的情形。在讲到凡尔赛体系的影响中有这样一点: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通过提供一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土的变化》图来讲解,同时出示以下示意图:

瓦解 帝国 改变格局

凡尔赛体系

对德和约德意志帝国

对奥和约

对匈和约奥匈帝国欧洲

对保和约

对土和约奥斯曼帝国中东

讲解中作如下设问:(1)欧洲版图出现了什么变化,也即三大帝国瓦解的情况?欧洲版图上出现了哪些新兴国家?(2)奥斯曼帝国的疆界有什么变化?

五、精选习题,查漏补缺,由生疏转熟练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题必须与教材的知识体系相衔接,并注意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练习题的选择必须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将知识熟记在心。同时,选择题的训练必须及时而具体。以下是与本课重难点知识相关的选择题。

1.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 (D)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B.召开华盛顿会议

C.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提出“十四点原则”

2. 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其主要原因是(C)

A.力量弱小

B.认为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利益

D.避免引起强烈的反感

3.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①本质上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 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中国主权 (D)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六、整合板书,巧设伏笔,立新意作铺垫

传统的纲目式的板书,会出现机械式的重复——相同的子纲目(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或作用),不能正确反映历史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造成学生识记上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打破陈规,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梳理,把握教材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绘制简洁明了的结构图。教师一方面可用结构图在新授课前先给学生展示这节课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也可把它作为总结全课的一个手段,并可巧妙地为下堂课埋下伏笔。

在凡尔赛体系左边可加一个箭头,叙述它还遗留下两个问题即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

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因此,化解难点、解除疑惑,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理清教学思路,高屋建瓴,采用多种形式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教学的知识体系,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我的说课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从本课的历史线索来看,它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本课的教学既能促使学生对完成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的巩固,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因(战后形成的各种暂时的世界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课的事件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析、归纳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等内容。2、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阅读课文中的文字、图片和其他材料,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其次通过对比讨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质的理解认识,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是帝国主义通过牺牲战败国(德国)和弱国(中国)的利益的条约,所以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本不可能起到真正的.维护和实现世界和平的目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是没有外交的,只有国家的真正强大才能让我们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重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

教法和学法设计:教法:在教学中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可使用大量的时代图片、名言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学法: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根据以上的教法我制定了符合学生的本课学案。在学案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在学案的设计中从始至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其中的引导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部分:设计以福煦车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迅速引入本课的背景一战。对于课前复习的第二课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与本课毫无关系。所以显得衔接上有点生硬。自主学习我设计了填空题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合作学习部分: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一些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完成对本课历史知识的掌握。

课堂小结部分:我以简明的知识结构图完成对本课的小结,学生可以通过此知识结构图加强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教学反思:1、本课知识点较多、人物、国家关系复杂,我在授课中没有把握好时间,加之多媒体反应慢,导致课堂前松后紧,以至于拖堂。2、可能由于听课的缘故,学生紧张所以积极性不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课稿】相关文章:

1.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学反思

2.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反思

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学反思

4.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反思

5.华盛顿名言整理

6.美国首都华盛顿作文

7.《凡尔赛宫》教学设计

8.关于华盛顿的故事分享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 篇5

苏、美、英三国首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温斯敦?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 苏联 克里米亚半岛 的 雅尔塔 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 法西斯 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关于和平时期保持并加强在战时所实行的合作以及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转变,而且发生于二战后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电子信息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两国势力,使之成为二等国家,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舞台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 开罗会议 、 德黑兰会议 、 雅尔塔会议 和 波茨坦会议 上确定的。在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等.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前期是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工具,70年代以后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工具。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势力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在二战后其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根据自身的战略需要,意欲领导整个世界;而苏联的军事力量也由于战争的到壮大,也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于是由于 意识形态 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大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其对峙经历了“ 冷战 ”和“争霸”两个阶段。

【冷战】

二战后,遏制 共产主义 的叫嚷喧嚣起来,美国充当了国际宪兵的角色,对苏联推行除战争以外的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舆论上的表现是 丘吉尔 发表的“ 铁幕演说 ”,它是冷战的信号;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杜鲁门主义 ,它是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标志;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马歇尔计划 的实施,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北约 和 华约 的建立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标志。

六十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 社会主义阵营 不复存在;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于是,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终为美苏争霸所取代 。

【美苏争霸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其特征是互有攻守,其代表性事件是 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至70年代,其特征是苏攻美守,其代表性事件是苏联进攻阿富汗、 尼克松 调整对外政策;第三阶段80年代,其特征是美攻苏守,代表性事件是美国 星球大战计划 。

【两极格局前景】

雅尔塔体系风云变幻四、五十年,美国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去支配 西欧 各国,他们要求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同时 东欧 国家也在反对苏联的控制,并积极谋求同西方发展关系。

70年代,美欧日经济三足鼎立,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动摇;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俄罗斯 经济发展、 中国 改革开放异军突起,这都成为 多极化 的一极,两极格局演变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前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其不同之处:一、没有新的世界大战;二、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三、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缓慢的演进过程。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1打败德,日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于边界。

3建立联合国际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联合国的核心机构安理会的表决程序实行“雅尔塔公式”,即“大国一致原

则”。 以美苏中英法五大国为核心,以联合国为主导,保护中小国家的安全,维持世界和平。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雅尔塔体系解体】

苏联虽然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其国内政治生活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发展迅速下降,社会矛盾重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提出了加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改革方针,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

第3课凡尔赛体系 篇6

1、知道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及《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

2、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分赃性

上一篇:考研究生流程下一篇:六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教科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