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2024-05-25

建瓯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精选4篇)

建瓯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篇1

福安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1-2015年)

为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依据《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宁德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和《福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福安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一、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对我市残疾人工作作出战略部署,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福安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任务指标全面完成,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共筹集4300多万元用于助残项目,1.5万人次残疾人直接受益。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27名残疾学生考入大学,2199人次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新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1个,新就业残疾人2820人;扶持6000多人次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3200多名残疾人纳入低保,680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每月领取50元的生活补助;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分别达到1万人和9000人。2010年出台《福安市党员领导干部“爱心助残年”活动方案》对全市235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一助一”爱心挂钩帮扶,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状况。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所有乡镇(街道)建立残联,所有村(社区)建立残协,选聘515名残疾人联络员。积极筹建福安市“福乐家园”等服务设施,创建省、宁德市级“福乐家园”各1所。根据“海西助残”综合业务信息管理要求做好福安市助残信息管理工作,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得到切实改善。积极选拔运动员代表福建省参加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和第八届全国残运会,荣获2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组织残疾人参加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全省特奥运动会、首届闽台残疾人文化周等赛事和活动,均获得奖牌。“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全市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措施还不够完善;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实施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定性时期,也是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㈠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全面落实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全面实施“福乐工程”,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促进残疾人状况全面改善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实施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发展战略,推动我市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福安作出积极贡献。

㈡总体目标

——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

——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制定和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及措施,依法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

——加强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

——系统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专栏一:主要工作目标

1.社会保障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

——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试行低保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实施“关爱行动”等一批助残慈善项目,推进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2.公共服务

——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帮助1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残疾人教育保障机制。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残疾人接受终身教育。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开发,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城镇新增就业残疾人1000人;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保障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为5000名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扶持7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实施“安居工程”等项目,改善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

——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5000人次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补助。

——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建设,为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提供经费。

——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500户以上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助。

——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开展残疾预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

3.支撑体系

——加强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制度建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全面推进“福乐家园”建设,“十二五”期末达到5所规模。

——市级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就业、辅助器具和托养等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培育扶持一批服务残疾人的社会组织。

——建设好市级专职、专业和志愿者队伍,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托养、文化体育、社会工作等专门人才培养。

——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骨干残疾人服务设施。

——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统计和残疾人状况监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㈠社会保障

1.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与需求的生活补助、护理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生活救助等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

2.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要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应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基本住房保障范围,在分配保障性住房和发放住房补贴时按相应政策给予优先。

3.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制定、完善各类困难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优惠政策,对企业吸纳、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给予政府补贴。对各类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补贴不低于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额的25%;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鼓励开设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的商业保险险种。

4.落实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政策,逐步实现重度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最低档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贴,其他贫困非重度残疾人由政府补贴50%以上。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大对低保和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

5.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实行统一补助标准,适时扩大受助对象范围,提高补助标准。试行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对象中一级肢体、智力、精神、视力残疾人发放居家护理补贴。对重度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庭环境无障碍改造、日间照料、护理和居家服务给予政府补贴。

㈡康复

1.加强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鼓励创办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加强市医院、中医院、民族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室建设。加强民政福利机构康复设施建设。

2.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根据康复服务需求建立康复室,配备适宜的康复设备和人员。扶持创建10个优秀社区康复站(室)。

3.实施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建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制度。对孤独症、智力、听力语言、脑瘫等儿童康复项目给予重点扶持。继续实施“光明行动”,全面完成国家重点康复工程项目。为残疾人免费配发2000件辅助器具。

㈢教育

1.全面贯彻落实我省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建立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继续将特殊教育纳入“双高普九”、“教育强县”督导评估体系,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2.继续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采取灵活形式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加快福安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充分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

3.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学前班,开展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鼓励、扶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特殊幼儿园。

4.支持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福安特教学校开设高中部(班)。广泛开展爱心助学行动,帮助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残疾人接受终身教育。

5.本地高校要根据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设置更多适合残疾人学习、有利残疾人就业的专业,增加招收残疾学生。

6.对特殊教育教师普遍进行专业培训,逐步提高特教津贴。残疾人康复教育机构教师同等享受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贴、补贴等待遇。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不低于省定标准安排,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原则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的标准配备。

7.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在校学生及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残疾学生实行免费教育,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在本市普通高校就读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

8.加大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从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特殊教育。

9.规范、推广国家通用手语、通用盲文,提高手语、盲文的信息化水平。

㈣就业

1.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收优惠和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实施收费减免、税收扶持有关政策,将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专产专营产品与服务列入政府优先采购产品与服务范围。

2.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征收标准,加大督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总体达到收支平衡。

3.建立健全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机制。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各级政府就业联动公共服务项目和就业督导工作范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各地新招录公务员根据招录岗位设置需求,对于适合岗位,优先招收残疾人大学生;事业单位经人事部门批准可单独考录残疾人大学生。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纳入各级文明单位考评指标,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通过资金扶持、小额贷款贴息、经营场所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4.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加强残疾人职业能力开发和就业指导,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奖励机制。

5.支持全市医疗机构开设盲人医疗按摩科室和民办按摩机构录用有执业资格的盲人医务按摩人员,资助有资质的困难盲人开办按摩店。制定盲人保健按摩管理办法。培训盲人保健按摩人员60名、盲人医务按摩人员10名,扶持开办5个“福乐盲按店”。

6.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将就业困难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市级残疾人服务中心建设规范达标。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开通残疾人就业服务专线。加强残疾人劳动保障监察,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禁止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和违法雇佣残疾人,维护残疾人公平就业权利。

㈤扶贫

1.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纳入政府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优先帮扶。将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范围。

2.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康复扶贫贴息贷款,对集中吸收困难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扶持创建5个“福乐种养基地”,带动贫困残疾人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3.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为5000名残疾人免费开展种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或提供培训补贴。劳动、科技、农业、渔业等部门举办面向“三农”的培训项目免费培训残疾人。

4.全面实施“安居工程”,为800户无房、危房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新房建设或危房改造,开展乡村“福乐苑”建设试点,为无房、危房的贫困残疾人提供集中过渡性住房。

㈥托养

1.以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托养服务需求调查摸底,制定残疾人托养服务五年计划。

2.建立健全以市级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养护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鼓励社会机构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3.大力开展居家养护服务。继续实施贫困残疾人居家养护补助项目,并逐步扩大范围。依托社区和家庭,为更多居住在家并符合养护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生活和职业能力培训、精神慰藉、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制定实施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对规范达标的托养服务机构给予居民家庭的水、电、气费同价优惠待遇和专项补助。

㈦文化体育

1.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向残疾人开放,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相关设施及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

2.继续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探索建立基层残疾人文化阵地,全市所有“农家书屋”加挂“福乐书屋”牌子,完善各项设施,方便残疾人阅读。

3.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培养残疾人特殊艺术、体育人才,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文艺汇演和体育赛事,向省及国家输送更多优秀残疾人特殊艺术和体育人才。

4.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加大物质保障力度,积极支持鼓励残疾人因地制宜参加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5.实施自强健身行动。为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体育器材,依托社区健身活动场所,扶持建设10所“福乐健身站”。培训残疾人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

㈧无障碍环境

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加大已建设施无障碍改造力度。普及无障碍知识,加强宣传与推广。

2.将无障碍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内容,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实行个性化服务,为有需求的500户以上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助。

4.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支持互联网和手机、可视设备等信息无障碍,推动互联网网站无障碍设计。采取无障碍方式发布政务信息。公共服务行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立语音提示、屏显字幕、视觉引导等系统。

㈨法制建设和维权

1.依据《福建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制定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扶助规定。

2.进一步加大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实施力度,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政协开展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全市“六五”普法规划。

3.深入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无偿性的服务,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具体工作由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

4.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大残疾人信访案件协调督办力度,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

㈩残疾预防

1.开展残疾预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健全政府统筹规划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团体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2.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建立新生儿筛查及出生缺陷、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监测档案。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工伤预防、交通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控制、减少环境因素和事故致残。重视精神残疾预防,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3.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组织好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耳日、爱眼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防治碘缺乏病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婚检宣传,普及婚前卫生指导、优生咨询和医学检查,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

4.加强有关残疾预防法规建设。执行残疾人残疾分类分级国家标准,实施残疾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收集,建立残疾预防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互联互动。

专栏二:“福乐工程”主要服务项目

五大计划

1.社会保险计划: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个人缴费由政府全额补贴;2012年前实现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其他贫困非重度残疾人由政府补贴50%以上。

2.补助救助计划:对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实行统一标准;为5000人次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补助;将所有重度残疾人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

3.护理补贴计划:对低保对象中一级肢体、智力、精神、视力残疾人提供居家护理补贴。

4.信息助残计划:建设覆盖4万残疾人口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加强残联工作网站建设,所有残疾人服务项目实行网上“实名制、直通车”制度。

5.志愿服务计划:促进志愿者助残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机制化,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1000多人。

十大行动

1.儿童康复行动:建立0~6岁残疾儿童筛查和残疾报告制度;建立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救助制度,重点实施孤独症、智力、脑瘫、听力言语等康复项目。

2.光明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实现“白内障无障碍市”的目标。

3.爱心助学行动:为200人次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每人每年补助学习经费;发动社会扶残助学。

4.就业扶持行动:扶持50名盲人实现就业;500户“零就业”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为5000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评选5-8个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场所、3-5个省市级扶贫就业示范基地。

5.农村扶贫行动:创建5个“福乐种养基地”;扶持3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种植、养殖、生产经营;对安置农村残疾人就业的企业重点发放贴息贷款。

6.文化建设行动:大力开展“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覆盖面达65%以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设残疾人事业宣传专栏。

7.自强健身行动:建设5个“福乐健身站”;每个街道、乡镇配备兼职的残疾人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残疾人体育人口达到1000人以上。

8.安居行动:为无房、危房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新房建造或危房改造;开展“福乐苑”建设试点,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购买或建设过渡性住房;为500户以上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助。

9.辅具适配行动:为残疾人免费供应辅助器具5000件,其中为2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开展“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下乡适配服务。

10.法律救助行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具体工作由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

(十一)残疾人组织和工作队伍建设

1.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确保市乡残联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加强市级残疾人康复、就业、辅助器具和托养等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发放管理工作,提高办证率。

2.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乡镇(街道)、村(社区)配齐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开展全市残疾人联络员培训。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和内容,重视依托社区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

3.市残联建立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设立残疾人专门协会活动场所;进一步加强专门协会规范化建设,落实工作经费;支持创办为残疾人服务的社团组织。

4.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将其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选好配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做好残联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

5.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的作用。

6.建立健全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评价激励、权益维护机制,促进志愿者助残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机制化,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1000人。

7.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精神,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作用。

(十二)科技、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1.实施信息助残计划。建设覆盖4万残疾人口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为残疾人享有社会保障和服务提供身份认证和基础信息,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客观真实的基础数据。所有残疾人服务项目实行网上“实名制、直通车”制度。

2.加强对残疾人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综合服务等专业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益建设项目,在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立项、规划和建设用地等方面优先安排,加大投入,重点扶持。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经费对我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

3.重点建设市级残疾人“福乐家园”,全市建成5所乡镇“福乐家园”,为300名残疾人提供托养等服务。争取省级资金支持,新建3所以上公办“福乐家园”,评选、命名5所市级以上达标“福乐家园”,给予一定经费补助。

(十三)统计、监测和政策研究

1.加强基层业务台账工作,推行统计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应用。开展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推进残疾人事业相关统计指标纳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统计指标体系。

2.开展残疾人状况和数据监测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政策法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分析利用。

(十四)社会环境和残疾人慈善事业

1.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主动践行“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引领扶残助残风尚,积极引导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和社会各界对身边的残疾人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帮助,为残疾人生产生活营造和谐温馨的良好环境。

2.宣传、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市广播电台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电视台开办新闻手语栏目,并逐步增加播出时间、频道和栏目。继续组织好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作品评选活动。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宣传活动。

3.建立挂钩帮扶长效机制,继续做好党员干部爱心助残工作,将爱心助残活动列入常规帮扶盘子,确保落实到位,让广大残疾人更直接地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4.对民办残疾人服务组织在政策、项目、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兴办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

5.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红十字会、慈善会等社会组织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鼓励华人华侨捐赠。

(十五)对外交流与合作

1.发挥福安对台优势和先行先试作用,加强与台湾各类残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模式。

2.借鉴外省、境外残疾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专栏三:“福乐工程”主要能力建设项目

五大建设

1.组织机构建设:市残联组织建设全部达标;建立健全市残疾人康复、就业、辅助器具和托养等服务体系。

2.“福乐家园”建设:重点建设市级“福乐家园”,全市建成5所乡镇级“福乐家园”。争取省级经费补助扶持新建3所以上公办“福乐家园”;命名5所市级以上“福乐家园”,给予一定经费补助。

3.特教机构建设:加快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市本级建成集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为一体的特殊幼儿园。

4.服务设施建设: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涉及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辅助器具等设施规范达标。

5.工作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残疾人康复、特殊教育、就业服务、托养服务、体育健身、维权等专业人员和专兼职残疾人工作人员,配齐基层残疾人联络员。

四、纲要的实施和绩效评估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实施好本纲要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各部门要将本纲要的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部门规划,同部署、同安排、同实施。要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确保纲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部门要将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逐年逐项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并将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各部门每年向本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报告纲要执行情况。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每年对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并在“十二五”期中和期末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绩效评估。

纲要有关名词注解 福乐工程:“福乐”是福建省残疾人幸福和快乐的愿景。福乐工程是我省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独创的品牌工程,通过品牌带动、项目带动,更加务实地让广大残疾人受惠,从而促进全省残疾人状况全面改善。福乐家园:是专门为各类残疾人提供托养、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文化体育等公益性的服务场所,其宗旨为“帮助能动、促进就业,解放家庭、融入社会”。福乐苑:由乡镇、村两级集中购买或建设的住房,专门为无经济能力自建房的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过渡性使用。光明行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重度残疾人:残疾标准为一级、二级的各类残疾人。极重度残疾人:残疾标准为一级的各类残疾人。

建瓯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篇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粤发〔2009〕9号)和《中共清远市委、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清发〔2010〕8号),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建和谐幸福连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纲要。

一、十一五发展纲要执行情况

“十一五”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局,修订了《连州市扶助残疾人优惠待遇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对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给予特别扶助,为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大了执法监督力度,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3次,政协委员视察活动2次,残工委组织专项检查4次。经过五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清远市残联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残疾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建立了173个村(社区)残疾人协会,配备了185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残疾人联络员。建立了1个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投入康复经费300多万元,3000多名残疾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为162名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康复服务,培训了239名残疾儿童家长;重度残疾人实现了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340名残疾人纳入了低保;全市新增分散按比例就业残疾人287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地税代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776人次;在校“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2%; 48名残疾学生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

“十一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残疾人的需求相比,残疾人事业基础仍相对薄弱,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和健全;残疾人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有待提高;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亟待改善;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幸福连州的关键五年,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缩小残疾人基本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将残疾人事业纳入连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建和谐幸福连州。

(二)总体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残疾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形成比较完善的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依法保障残疾人各项权益。

——加强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

——建立比较完善的残疾预防体系,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普惠特惠、共享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坚持创新机制、打造特色;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

三、“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社会保障

主要任务:

——按照普惠原则,将残疾人纳入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遵循特惠原则,以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和保障制度。

——落实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主要措施:

1.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规定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有关生活救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纳入低保后生活仍然困难的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家庭实施特别救助。逐步建立残疾人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残疾人津贴标准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由市政府制定。

2.加大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逐步提高医疗救助补贴标准。落实相关政策,将残疾人部分康复项目列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在将重性精神病患者经常服药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基础上,对仍有困难的给予救助。

3.做好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制定困难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补贴;为参加职业康复的残疾人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将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扶贫重点工作对象,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城市住房保障和城乡住房补助体系。

4.落实残疾人其他各项社会福利优惠政策,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康复

主要任务:

——健全以社区康复为基础、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网络。

——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采取康复救助措施,为5000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高标准建设连州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机构。

——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

主要措施:

1.以市残联康复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和辅具适配。

2.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

3.实施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新建1-2个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专门机构和家属资源中心,全市提供80 个全日制、100个时段制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学位,为150名残疾儿童家属提供康复指导、服务咨询。完善市听障儿童康复服务项目,为聋儿提供听力语言训练。

4.实施一批国家重点康复工程,保障4000名残疾人得到适合其康复需求的基本康复服务。

5.依据国家《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目录》,开展评估、验配、定(改)制、居家无障碍改造、适应性训练和回访等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1000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

6.按照国家标准,残联要建立一所公益一类的残疾人康复机构,确保至少要有两个以上康复服务项目。建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完善市聋儿语言训练中心建设。

7.充分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列入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在镇建立康园工疗站,落实配套专职人员和运作经费。到2015年,90%以上的镇建有康园工疗站并形成网络。

8.加强各级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康复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大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培训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逐步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三)教育

主要任务:

——对0-6岁的残疾儿童普遍实施免费的学前康复教育。到2015年,全市残疾儿童接受3年学前教育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遍接受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质量。

——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主要措施:

1.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制订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幼儿园、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康复和福利机构等实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规范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2.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养80名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

3.加大教育救助力度。依据残疾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为接受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提供学费减免和生活补贴。增加交通、食宿补助项目,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4.建立全市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特殊教育督导制度,推动特殊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5.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残疾人教育工作者享受特殊教育津贴政策。

(四)劳动就业

主要任务:

——实施实名制动态管理,大力促进残疾人充分、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残疾人200名,农村稳定在业残疾人3000名。

——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规范化就业服务。为400名有就业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

——扶持100名残疾人个体创业。

主要措施:

1.切实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和保障金征收工作,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对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就业保障金的单位,采取法律手段促使其履行法律义务,限制其参加评优评先活动。

2.政府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采取资金扶持、小额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大力推进职业康复劳动项目,促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3.加强实用型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提高残疾人就业的层次和水平。

4.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建设,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适应评估、康复训练、职业介绍等服务。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实现与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联通。

5.规范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加强盲人医疗和保健按摩人员培训,并扶持就业。鼓励医疗机构、保健场所录用盲人医疗和保健按摩人员,促进盲人充分就业。

(五)扶贫

主要任务:

——落实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的主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提高发展能力。

——实施对残疾人的就业扶贫项目,帮助2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纳入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造计划的贫困残疾人优先改善居住条件。

主要措施:

1.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加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做好残疾人贫困户状况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数据库,实时监测。重点扶持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残疾人。

2.大力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实行实名制管理和动态跟踪服务,从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

3.推动市、镇(乡)残联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

4.优先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困难的危房改造。

5.市、镇(乡)政府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经费列入本级扶贫开发经费统筹解决。社会保障资金和民生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残疾人倾斜。“广东扶贫济困日”所筹资金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残疾人扶贫。

(六)托养

主要任务:

——建立以市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镇(乡)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培训100名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人员。

——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500名残疾人提供社区和居家托养服务。社会组织提供社区托养、居家安养服务覆盖面达到60%以上。

主要措施:

1.制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发展规划,将其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快速健康发展。

2.加快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将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基本建设计划优先实施。市残联要兴建50张床位以上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支持鼓励社会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化管理,定期组织监督、考核、评估、验收。

3.大力发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和引导一批社会服务专业机构开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为更多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继续组织实施国家“阳光家园计划”,以政府补贴、社会募集等多种形式筹措项目所需资金,逐步提高补助标准。精心组织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培育一批“阳光家园”示范机构。

(七)文化体育

主要任务:

——发展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普遍、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残疾人基本文化需求。全市创建1个“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示范点。

——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选拔、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

——积极组织参加各类重大体育赛事,不断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主要措施:

1.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支持残疾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向包括非户籍残疾人在内的所有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开展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借阅服务。

2.培育残疾人文艺人才,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

3.积极开办电视手语节目。

4.公共体育场所免费对残疾人开放,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便利。

5.加强特教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抓好特教学校(特教班)校园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少年体校要培养一批残疾少年运动员。

6.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全民助残健身工程”。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要对残疾人康复中心、托养中心、工疗站等残疾人服务机构配置体育、健身器材给予补助。

7.加大对残疾人体育经费的投入。帮助解决退役残疾人运动员社会保障和教育、就业等问题。

(八)无障碍环境

主要任务:

——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无障碍建设水平。开展无障碍建设示范县(市)创建工作。

——加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力度,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补助。

——加强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实现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

主要措施:

1.将无障碍建设纳入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无障碍知识的宣传、推广、普及和无障碍设施管理。开展“无障碍建设示范县(市)”创建活动。

2.落实《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公共交通工具要配置无障碍设备,完善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公共停车区要优先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小城镇、农村地区逐步推行无障碍建设。

3.积极开展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为4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资助。

4.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

(九)法规建设和维权

主要任务:

——加强普法宣传,增强残疾人自身及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意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加强维权工作组织队伍建设。畅通残疾人联系渠道,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普遍性、群众性的利益诉求,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我市的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扶助规定。

2.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尊重和保障残疾人对相关立法和残疾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权益。

3.深入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清远市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扶助规定,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4.将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纳入全市普法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提高全社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培训5名残疾人维权工作人员,提升残疾人依法维权能力。

5.切实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的建设。

6.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增强对残疾人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定期接访、信访通报工作机制,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对重大侵害残疾人权益的信访案件,要加大协调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十)残疾预防

主要任务:

——建立综合性、社会化预防和控制网络,健全残疾预防工作体系。

——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健全残疾报告制度,建立信息共享的残疾通报系统。

主要措施:

1.建立综合性、社会化预防和控制网络,广泛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体系和机制。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综合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和数据库。

2.加大基础预防工作力度,针对危害面广、可预防的致残因素,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逐步建立健全产前筛查诊断网络,普及免费婚前检查,做好孕产期保健和产前诊断工作,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制度,有效实施对自闭症、脑瘫、重度智力残疾等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加强初级眼保健工作,普及青少年视力检查和眼保健,减少白内障、儿童盲、屈光不正等疾病发生。加强对食品和医药行业的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致残和药物性致残。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交通知识和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急处理和医疗救助能力,减少环境因素和意外事故致残。加强精神残疾的预防和监控,健全精神疾病的三级预防工作,减少精神性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3.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深入开展“爱耳日”、“爱眼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公益宣传教育活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设置版面和制作节目,开展专题性的残疾预防公益宣传工作。

4.加强残疾预防支持保障。强化政府对残疾预防的重视程度,多渠道拓宽融资途径,为残疾预防提供经费支持。鼓励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残疾预防工作,强化有关残疾预防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

(十一)残疾人组织和工作队伍建设

主要任务:

──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强化各级残联的社会服务功能。

──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社区残疾人工作,提高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充分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社会服务组织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完善各级残联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加大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切实履行代表、服务和管理职能。

2.加强村(社区)残疾人工作。切实解决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经费和专职委员待遇问题,规范村(社区)残疾人协会服务管理。以政府购买岗位形式,对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公开选聘,实行实名制登记,加大对专职委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

3.加强残疾人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做好残联班子成员的考核、配备和调整工作。建立优秀残疾人干部人才库,加强对残疾人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残疾人干部比例,增强残联代表性。

4.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将残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当地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对残联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深入开展“人道、廉洁、服务、奉献”教育,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造就一支恪守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5.促进残疾人服务业发展。制定扶持残疾人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国家扶持残疾人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残疾人(亲属)互助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7.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人才保障和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员到基层从事残疾人服务工作。

8.深入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建立健全助残志愿者的招募注册、评价激励、权益维护机制。

9.做好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工作。规范残疾人证发放流程,保证办证质量,准确掌握本地残疾人基本情况,凭残疾人证实名制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和服务。

10.积极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培育、发现残疾人先进典型,团结带领残疾人自强自立。大力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组织开展“自强与助残”表彰活动。

(十二)统计、监测、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全市残疾人基本信息与业务管理数据库系统,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

——加强统计和监测工作,及时准确掌握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基础数据。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

——加大残疾人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合理布局,提高标准,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包括残疾信息、就业、康复、培训、辅具适配、社会保障、需求信息等内容的残疾人基础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实现残疾人信息的动态管理。

2.加强基层业务台帐工作,推行统计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应用,开展残疾人事业统计定期报告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实效性、实时性。推进残疾人事业相关统计指标纳入全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残疾人事业统计队伍专业化建设,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残疾人接收和传播信息创造条件。

3、做好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监测工作,落实保障条件,提高数据质量。

4.加强对残疾人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综合服务等专业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加大投入,重点扶持,使残疾人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合理、标准更高、服务能力更强。扎实推进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完成“五个一”工程。

(十三)社会环境和残疾人慈善事业

主要任务:

——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进一步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社会环境。

——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有效机制

主要措施:

1.各级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继续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党和政府扶残助残的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广泛宣传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完善新闻宣传通讯员制度。举办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和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展播活动。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和“人道主义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法律助残”等社会各界助残活动。

3.加大力度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红十字会、慈善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为建设和谐幸福连州做出贡献。

四、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残疾人事业是建设和谐幸福连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重点和难点。实施好本纲要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本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落到实处。

医院十二五发展实施工作规划 篇3

医院十二五发展实施工作规划

根据上级要求,医院领导班子结合医院现状,针对医院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实现目标、具体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制订出了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经院领导班子研究,内容如下。

一、医院现状;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00张,现有职工总人数292人,中高级以上职称120人,科室人员结构基本合理。

医院现有新院、肿瘤分院、分院三个分院。分院职能科室代行总院管理职能。各分院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单独核算。

医院共有党员128人。组织结构设有:一个党总支,一个党办下设八个党

支部。

目前,医院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医院,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爱婴医院,120急救定点医院,市人寿保险定点医院,市公安局法医指定医院。医院先后被授予“省级卫生单位”、“省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诚信窗口单位”、“市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卫生系统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为实现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带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确立“打造肿瘤专科和特色外科品牌,树立平民医院形象”的办院思路,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集科研、教学、预防、治疗、化疗、微创为一体的,具有肿瘤专科和

特色外科的现代化医院。

二、2015年总体发展目标;

基本建设;

2011年产权式病房楼完工,增设过渡病床100张。

2011年3月,黎阳社区、长风社区改扩建工程开工。2013年投入使用。

2011年10月,医院11层综合病房楼平方米开工。2014年底投入使用。

配套设施地下车库2011年开工。2013投入使用。

届时实现三个分院整合新院一处办公,两个社区单独运行。

2015年医院在内涵建设、达标上等方面有大的提升,将向建成豫北肿瘤名院目标而努力。

设备投入:

1、黎阳社区、长风社区改扩建工程完工,增设床位各80张。综合病房楼完工后,增设床位300张。

2、总院申请增设急救站一个。配置相应人员和设备。

3、医疗设备投入,购置核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无创伤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腹腔镜、大型线机、等设备,固定资产、净资产;

到2015年底,固定资产在2010年11月底1600万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3200万元。净资产在2010年6月底227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增长15%以上。

业务收入;

在2010年的基础上每年增长20%以上,2015年达3600万元以上。重点科室、新增业务收入占全院业务60%以上。

学科建设;

1、加强肿瘤专科建设

加强流病学调查;在原流调工作的基础上,把一些医学理论与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品质好的青年医务工作人员充实到队伍中去,加强对流调队伍的管理,做到每2-3年对全市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与调查,如;乳腺肿瘤普查、妇科肿瘤普查、食管癌普查、肝癌普查等,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肿瘤预防宣传;积极做好肿瘤预防康复教育宣传,在做好肿瘤病人的入院康复教育宣传与出院康复教育宣传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健康人群的肿瘤预防康复教育宣传,每年抓住肿瘤宣传月的契机,通过健康处方、宣传版面、发放肿瘤预防科普手册、走村串户、下街道进入居民区进行宣传。提高全市人民的肿瘤预防康复意识,降低我市肿瘤发病水平。

肿瘤治疗;

2015年底前健全肿瘤诊疗设备和治疗的科室。把我院的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化疗科、肿瘤介入治疗科做大做强,治疗水平达到市一流。

2015年底前院肿瘤妇科微创中心建成,治疗水平达到市一流

建立健全肿瘤病人健康档案:通过流病学调查,建立健全相关病人健康档案。

2、加快社区中心改扩建工程,逐步健全完善社区中心功能,2015年将黎阳、长风两个社区中心打造成为,规模适中,功能完善,面向社区,便捷实用,技术全面的基层医疗服务中心。

3、强化骨科建设:骨科塑造名医、增添设备、加强宣传,在全市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要在创伤骨科基础上,开展脊柱外科手术、骨病等项目,成立脑外科治疗组,逐步开展脑溢血脑外科手术,为分科打下基础。

4、成立微创外科,在现有普外科基础上,增加部分设备,选送人员外出进修,引进部分关键技术人才,开展微创外科手术,如腹腔镜外科手术、电气化切除治疗前列腺及胸腔镜等手术,通过市场部运作,形成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

5、内科要利用承担社区服务优势,增加病人量。要突出一至两个专病,提升病才质量。

6、建立特困病房:对于来院就医

住院的特困家庭、五保户等特困人群,可入住“优质、廉价”的特困病房。

根据上级要求,医院领导班子结合医院现状,针对医院未来五年发展方向,实现目标、具体规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制订出了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经院领导班子研究,内容如下。

人才建设

1、总体目标:在五年的时间内,培养和造就规模适中、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医院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015年底前通过公开选拔、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的办法,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人才流动和管理机制。2、2011年以后,每年引进研究生和本科生10—15名,2015年研究生和本科生引进达50—70名,引进各类高级技术职称专业技术人才5—10名。3、2015年底前完成不少于1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100万元教育

经费投入,完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聘任、晋升等有机结合,每年派出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去上级医院轮转学习,鼓励专业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到2015年底前,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卫技人员学历比例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占40%,专科学历占50%,中专学历占10%。

4、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实施“名医工程”建设。2015年前培养出市级水平各临床亚专业技术人才学科带头5人。

文化建设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具有二院自身特色为核心价值观的医院文化体系,强化医院内涵建设,为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五、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1、有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

正确领导和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2、院党政班子建设;建成一个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懂经营,善管理,能率领全院职工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坚强领导核心和集体。http://

3、院各党支部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干部队伍骨干生力军作用

4、建立健全院工会、青年团、妇女组织、职代会等组织。保障职工权利,发挥主人翁精神。

制度保障;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

1、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

2、签订目标责任书。

3、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纪律保障;

1、加强党纪和政纪教育和宣传,加强院纪检监察室工作力度。

2、建立健全院违纪通报制度。

资金保障;

1、加强医院招商工作领导,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2010年1月院成立招商办公室,加强和统一了医院招商引资工作。

2、利用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倾斜政策和棚户区医院建设辅助资金政策。

3、创新思路,利用现有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办法。

4、每年医院新增业务收入20%以上的部分资金。

建瓯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篇4

加快城镇化发展是洛江区“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规划项目之一,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对全区城镇发展进程的宏观指导,明确“十二五”期间城镇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提出城镇发展的体制化改革和保障措施,特制定本规划。

一、城镇化发展方面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建设发展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高标准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原则,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发展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构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洛江。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洛江区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整洁、经济繁荣发展,集工业、商贸、旅游、居住为一体,融城市现代风格和乡村气息、田园风光于一身,别具特色的现代化生产型城区,并争取实现建成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洛江区城镇化水平基本达到泉州市全市城镇化水平。

(三)发展思路

1、扩大城镇规模。将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注入,引导二、三产业在数量、质量上快速提升,完善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吸引外来人口的流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扩大城镇规模。

2、优化生态环境。限制、治理、消除城市污染源,提高城市大气、水源、光学、声学环境质量,加快完善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3、力促三产发展。依据中心区的区位功能,坚持走“退二进三”道路,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健全和完善商品流通体系,促进市场、交通运输、房地产、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三产行业发展。

4、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学校、医院、文体中心、科研中心和福利中心等重要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发展中的辐射能力。

5、培植城镇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洛江精神,丰富和拓展具有洛江特色的侨乡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培植现代城市的商业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树立和强化城市意识。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型新型城区目标,加快塑造城市形象,搞好城市标志、城市广场等文化载体建设和绿化美化,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氛围。

6、形成合理布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洛江空间发展规划、万安—双阳片区控规和河市、马甲、罗溪镇总规和控规为指导,以万虹公路、滨江路为发展轴线,以各个镇区为骨干,加快河市中心镇区、马甲中心镇区和罗溪、虹山镇区建设步伐。注重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个性,体现特色。

(四)保障措施

1、科学制定规划,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一要在充分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提高公众参与度,使规划的成果体现群众意愿。二要立足区域目标定位,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和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把全区382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三要突出特色规划,如罗溪、虹山乡必须突出生态特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有力的增长点。四要实行高起点弹性规划,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配套和新建电力管网、自来水、煤气、雨污水管道等公用设施。

2、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城镇建设资金问题。一是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资金以及国债的使用。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实行国家、集体、私营、个体、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全方位调动城镇建设积极性。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投资,共同建设城镇的公用设施,如水电、交通、医院、学校、公园、市场等,允许投资者以一定的方式收回投资并获得一定的收益。三是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政府的土地储备,推行土地有偿竞价使用、市场公开竞价。四是以房地产开发推动城镇建设。五是采取赋予公益事业项目的冠名权和广告的收益权等办法,鼓励社会集资、华侨捐款,投入学校等公益事业建设。

3、健全管理体制,全方位抓好城镇建设。一要制定城镇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干部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城镇建设中。二要完善土地制度,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土地利用计划,设立城镇建设用地专项指标;积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整合,实行土地挂钩置换制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要引进市场机制,借鉴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经验,推进城镇住宅建设产业化进程。四要保护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强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

4、发挥地域优势,着力打造城镇“个性”。针对我区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产业构成、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资源情况差异较大的实际,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初级或高级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发展特色产业型或加工主导型城镇;地处交通干线、市场发达的地方,应在提升商品集聚效应和商品市场辐射力上下功夫,兴办专业市场,完善各种服务设施,使之成为商品集散地,发展商贸流通型城镇;具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资源的地方,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开发一批旅游观光景点,发展旅游观光型城镇。

5、完善基础设施,美化城镇人居环境。一要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和投资计划,坚持区域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大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二要做好道路、小区、厂区、绿化广场,大面积、多层次的绿化建设,同时大力搞好疏林地带与人工造景相结合的第二生态景观。三要抓好环境污染治理,逐步淘汰一批重污染企业,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二、市政行业方面规划

(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主动与市交通委和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沟通协调,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开通洛江中心城区至虹山、马甲新镇、马甲仙公山风景区、南安洪濑、惠安洛秀、惠安涂寨等六条公交线路。

(二)确立新的经营城市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有限资源,推向社会化运作轨道,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市市政建设和维护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做好万虹路、滨江路以及中心城区其他城市道路两侧广告规划,科学合理地制定方案,以公开招投标的形式推入社会市场运作。

(三)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致力构建区域交通网络,主次干道、给排水排污设施配套基本完善,城镇供水得到保障。建设完成滨江大道、万虹公路324国道至河市段市政道路拓改工程,对城区次干道和支路进行疏通和整理,形成便捷、发达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实施市区北迎宾大道洛江段拓改工程,推进洛江万安中心城区与丰泽城东的连片发展。全力推进区域排污管网体系建设,确保万安、双阳、河市片区污水管网与城东污水处理厂连接,保证提高城东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率,垃圾处理率达100%。加快马甲镇区及河市西片区污水管网和3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

(四)加强城市公共卫生建设。在万安五金机电商城周边、万安高科技园区、塘西工业园区、双阳街道中心区、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河市镇区规划建设24座公共厕所。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完善区镇村三级卫生保洁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制定合理运行机制,确保各乡镇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转。

三、房地产发展方面规划

“十二五”期间,住房供给将出现保障性住房体系与商品房并重的双轨制。随着城市东扩、城东片区开发、“一场一馆”建设、泉州市第一医院、泉州五中、泉州实验小学逐步进驻,以及洛江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后发优势,我区房地产开发价值将不断得到提升。嘉琳广场、大江盛世、四季花园等几个超高层住宅项目相继推出,洛江住宅品质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区域城市化步伐正在加快,新南片区、塘西旧村改造、仕林坑改造、后埭社区、河市、马甲旧镇区及十八坎山综合治理,各类住房建设将迎来一个新高峰。

(一)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竣工商品房屋面积将达120-170 万平方米(开发项目主要有嘉林广场、阳光花园城、韵动领地、大江盛世、阳光国际、四季花园、豪景花苑等楼盘)。

(二)主要思路

1、改善房地产产品结构。形成以住宅为主体、商铺与写字楼并举的局面;在商品住宅(增量)开发中,总价款为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产品应成为市场供应的主体,形成中低价位商品房、保障性住房、高档商品房比例协调的住房供应体系;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住宅供应向“高(层)、小(面积)、好(品质优)”的方向发展。

2、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克服市政基础设施不足的开发瓶颈,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生态居住小区,提高小区住宅性能和景观规划设计水平;继续推进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为居民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3、重视拆迁安置房建设。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任务重、房屋拆迁量较大的情况下,应优先安排计划,着重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安置住房的建设力度,集中解决城市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所需的拆迁安置用房。

4、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按照政府统一协调、市场运作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严格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审批、公示制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先落实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区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5、完善廉租住房制度。针对我区经济发展情况及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的实际,合理确定保障水平,适时扩大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标准。保障方式以实物配租为主,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租金核减为辅,不断完善保障方式。要通过实物配租的方式,向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及其他急需救助的家庭提供住房,满足其基本的住房需求。

6、激活并规范二手房市场。要不断规范二手房市场的供求机制,支持住房消费换代升级,不断扩大二手房源,增加中低收入家庭选择住房的机会,促进消费升级,带动商品房市场需求的扩大。

(三)住宅小区与物业管理方面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健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小区组建率达100%;完善新建小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机制,招投标率达100%;推行物业管理“阳光服务”活动,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收费公开化率达100%;加强物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四)住房保障方面

1、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研究,明确住房保障的对象、目标、方式和模式,健全住房保障机制,研究住房保障制度,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提高保障性住房居住功能与质量,加大保障性住房资金支持等相关措施,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2、合理确定租售比例,适当扩大住房保障规模。规划期内住房保障继续贯彻“以租为主、租售并举”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租售比例,适量出售经济适用住房,周转建设资金,微利部分用于补贴租赁保障性住房;使租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能够促进住房保障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更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3、完善住房保障管理机制。理顺和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我区住房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工作领导机制,健全多部门协调机制,充实和加强住房保障日常工作机构力量,完善住房保障管理。

(五)保障措施

1、做好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群众监督,确保工作透明,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严格审核做好租金核减工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家庭,实行租金核减。

2、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政策,继续鼓励扶持合理的普通住房消费需求,增强房地产业和居民群众的市场信心,推动房地产交易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搞活房地产交易市场,深化服务,促进我区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繁荣。

3、依法加强房地产交易管理,促进房地产交易活动形成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交易法规政策宣传,增强居民群众住房消费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营造健康良好的房地产交易社会环境。

【建瓯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推荐阅读:

上一篇:以规划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