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2024-06-20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共13篇)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动物身上的花纹,感受动物花纹的多样性。

2.了解动物花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描述。

3.积极参与科学游戏,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事先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动画片

物质准备:PPT课件、动物拼图、固体胶、泥工板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出发去看看吧。咦,这是哪里啊?(羊村)那羊村里都住着谁啊?总共有几只羊?我们一起出发去羊村吧。

(二)通过颜色和花纹感知不同的动物特征。

师:看,羊村在哪里?那我们要怎么去羊村呢?一共有几条路?可是,老师告诉你们,这三条路上分别藏了三只动物.你们想过去羊村,还得把那些动物找出来,有没有信心啊?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黄色的毛上有黑点点的就是豹子,黄色的毛上有黑色一条一条的是老虎。长颈鹿也是黄色的,但是它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哪一条路是安全的?长颈鹿吃什么?长颈鹿平常都是伸长了脖子吃树叶的,那这条路安全了,让我们继续向前走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引导语:一步、两步、三步。咦,有一扇门挡住了。这扇门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和白色)那我们把门打开看一看里面住着谁?

师:今天村长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要进羊村前每个小朋友需要取得一个门卡,这个门卡就是小动物们完整的照片。桌子上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动物拼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动物身上的花纹,找出属于他们身上的花纹,拼成完整的动物照片,得到门卡。

1.幼儿交流讨论师:请小朋友拿上你们的动物拼图,和周围的伙伴来说说你得到了哪只小动物门卡。

2.通过图片了解不同动物身上的花纹。

师:刚才小朋友都得到了哪些动物门卡(斑马、斑点狗、奶牛)它们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四)自然结束活动结束语:小朋友真棒,都完成村长的任务得到了动物门卡,那现在请小朋友拿起门卡一起去羊村做客吧。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2

一些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把握不准, 致使在组织指导上出现了偏差, 出现了材料的提供未能起到支持幼儿探究和发现的作用、提问没有指向核心目标等弊端;一些教师虽然努力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对幼儿有效指导, 但还是暴露出对一些探究环节的作用理解不够, 对各环节应如何指导把握不准的问题, 对各环节中应如何指导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我们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从而也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不感兴趣。

【案例描述】

(1) 在小班的科学活动《沉与浮》中, 教师提供一装满水的盆子和一些石头、铁块、泡沫、积木、小皮球、玻璃球等各种材料。我们让幼儿辨认后, 说:“孩子们, 我们带着这些朋友一起去玩一玩吧。”我们话音刚落, 他们便一拥而上纷纷争抢材料。教师虽然在努力维持秩序, 但那场面仍然比较混乱, 有的幼儿把水洒到地上、同伴身上, 还有为争一个泡沫哇哇大哭的。教师已经无法控制场面了。

(2) 在科学活动《分清左右鞋》中, 教师请小班的小朋友辨别“那只是左鞋, 哪只是右鞋”。有的幼儿一看就知道, 但是有的幼儿无论你怎么解释怎么演示都不能分清楚, 集体辨认左右鞋的时候还是含糊其辞, 教师使劲地指导解说:“左脚穿左鞋, 右脚穿右鞋。”“不能将左边的鞋穿在右脚上, 不然脚宝宝会哭的, 鞋宝宝也不高兴。”

【误区所在】

1.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当

小班幼儿知识点的学习, 是一个操作感知的过程, 最后能不能说出结果, 不是小班科学探究活动最终的目标。在整个活动中, 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感知体验, 教师便基本完成了目标。延伸活动, 可在一日生活中强化引导。

2.活动选材不当

教师若没有选择多种探究材料, 会使实际效果和期望偏差太大,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调动不了小班幼儿的兴趣。

3.指导语过多, 忽略了其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案例中, 教师按照环节顺序, 不准他们乱动。由于教师的指导过多, 幼儿探究活动太少, 总会反复地出现差错。若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他们自己探索鞋子, 当幼儿出现问题时, 教师只做旁观者, 更能激发幼儿探究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以生活教育激发小班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

好奇心是基础, 是兴趣的先导。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注意保护和引导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对探究周围世界以及学科学、玩科学的兴趣。利用他们内心“我爱科学”的这份愿望, 培养小班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和玩科学的情感。

1.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学科学、玩科学的先决条件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 幼儿是主动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知识经验的建构者。小班科学活动实践中, 我们要注意给幼儿创设宽松和谐, 有安全感, 能大胆尝试和探索的心理环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小班幼儿的探索欲望, 还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活动的兴奋点相一致,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是和幼儿建立支持型的朋友关系, 做到热情支持和鼓励幼儿科学探索是很重要的。其次, 我们要爱护幼儿的探索发现“成果”,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自信心。探究发现活动是师幼之间信息的传递、分享, 也是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碰撞。我们在科学探索中, 应注意捕捉幼儿的点滴成功, 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使其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最后, 让家长们积极参与进来。我们根据小班幼儿依恋性强这一特点, 让他们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他们会更有安全感, 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2.选择适宜的科学活动内容

我们选择的活动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来, 体现适宜性。幼儿学习的宗旨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幼儿发展, 必须把握好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3.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班的幼儿相对比较稚嫩、胆怯, 自信心也很容易受挫。所以, 我们要用心地呵护, 细心地培育, 引领他们步入科学的殿堂。在探索中, 要让幼儿获得成功, 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1) 选择可以操作、简单有趣的材料。

小班的幼儿是通过直接接触材料, 再动手操作材料, 然后充分地感知材料, 最后反复地体验材料来学习科学的。

(2) 勤鼓励, 多表扬。

我们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会直接影响小班幼儿的主动参与愿望。

4.努力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游戏情境

我们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念,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境, 真正理解他们的心。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游戏才是最需要、最生动、最快乐的活动。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小班幼儿的心, 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 使他们在游戏的海洋中展开想象, 深入探究。

对于小班幼儿, 科学教育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要的活动形式, 这样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 对零碎的经验也能进行完整的概括, 从而获得知识技能。

三、初步成效

通过实践, 我们充分地利用资源, 调动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一日生活中组织简易的科学发现活动,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能投入探索, 而且还乐此不疲。

(1) 幼儿通过科学探究活动, 能直接感知接触周围的事物, 从而取得早期的科学经验。对他们来说, 早期的科学经验是他们在感知的事物上留下的印象。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过鸟有翅膀, 所以鸟会飞, 鱼没有翅膀, 所以鱼只能在水里游。”“风车如果没有风, 它就只能停止休息了。”这些都是幼儿在探索生活时初步习得的基础, 很有意义。

(2) 通过开展简易的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逐渐学会了一些接近生活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种植大蒜、饲养蝌蚪、手撕小纸条等。这些简易的能力培养对小班幼儿来说不仅锻炼了探索的观察能力, 还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思考, 富有创造性。

(3) 操作探索活动是小班幼儿自主获取知识的途径, 我们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机会, 鼓励他们有意无意地运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发现问题, 并能积极动脑“玩”问题,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认知思考能力。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 我们提问:“磁铁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吸住?”小朋友人手拿着一颗吸铁石这里吸吸, 那里吸吸, 他们都积极地猜测并实验着。俞儒海说:“我发现磁铁可以吸住门把手, 但是吸不住门。”张艺天说:“磁铁能吸住俞伊诺的发夹, 不能吸住她的头发。”张馨予说:“老师, 我发现磁铁能吸住铁丝的。”……活动中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不会”。这个自我探究活动大大地发展了幼儿的主动性。

四、反思

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 我们深刻体会到, 教师教育观念的提升和创造意识的增强对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探究活动要生活化

小班幼儿的认知是与现实状况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我们激发幼儿科探兴趣时的选材要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要从幼儿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运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 以“生活化的儿童思维”鼓励幼儿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要自然化

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这个活教材, 是要让幼儿直接到大自然里去探索发现, 直观地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奥秘。

3.家园教育效果要理想化

家庭教育, 是以“生活中教”而占据了教育优势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触的事物, 许多幼儿园是无法接触的, 若家长能够抓住机遇, 适时引导, 那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班幼儿科学认读的方法 篇3

关键词:小班;科学认读;关键期;好奇心;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204-02

“科学认读”顾名思义乃认和读的科学方法。实施“科学认读”的难点和重点就在于掌握方法,要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按照幼儿教育规律施教。幼儿的认知结构的建立是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外界环境接触,主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得以发展。为此,提供幼儿活动的机会和物质条件,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是展开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

一、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没有早期阅读的经验,认读状况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以幼儿为主体的科学识字活动,首先应该从培养幼儿认读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动力和源泉,使用多种方法诱导幼儿自主认读,让认读成为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难度适中。[1]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任务太低,学生觉得缺乏挑战性而不感兴趣;如果难度太高,学生力所难及,又会使学生因遭受挫折而丧失自信,或为避免自尊心的受挫而产生回避倾向。最后,要不断调整和丰富科学认读的过程,循序渐进,使幼儿既具有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又能得到多元智能的全面开发和身心和谐发展。

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简单汉字作为认读的基础,如“大、中、小、人、口、手”等等一些简单好认的字,这些汉字在图书中、大街小巷的广告中幼儿经常可以见到,就有迫切认读的渴望。从“不知”到“知”的认读过程中,幼儿会伴有“茅塞顿开” 般愉悦的情绪体验,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识字是儿童能够做的,识字是儿童迫切要求的。”接下来把“眼睛、耳朵、嘴巴”等与幼儿休憩相关的字词选为深一层次的阅读内容,这些字所表示的地方幼儿可触、可摸、可看,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幼儿识记也较容易。再如,小班幼儿认读的难点就是句子的练习,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复性语言较多的句子和儿歌给幼儿认读和练习。如:“宝宝下楼梯,宝宝上楼梯”;“小不点醒了,二胖子醒了,高个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五指歌)。”等等。这种带游戏性的循序渐进认读方式较轻松,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对于不愿参加活动的幼儿,不要施加任何压力,要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设、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吸引幼儿参与。不能强求每个幼儿在一定时期里,要认字有多少,而在于看幼儿认读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二、针对特点,允许出错

小班幼儿期是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的最高峰,也是学习口头语言、学认汉字的关键期。人们通常认为幼儿学口头语言容易,学识字难,而专家们研究发现的实际情况是:幼儿学认字最容易,然后依次是学听话、学说话、学写字。对于幼儿来说在认字过程中将字形、字音与实物同时联系起来,要比只将语音与实物联系起来容易。因为幼儿把汉字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不在乎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看字就如看一幅画。[2]幼儿识字教学是人类文化教育的遗产,古从今中外皆有之,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三岁时开始识字,四岁大量阅读。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是四岁就开始读书识字的。识字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的识字教育活动可谓经验丰富。

幼儿记忆的年龄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记忆不精确且完整性较差。他们回忆学习过的故事或儿歌时常常会漏掉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语,认读汉字时也不例外。如整体认识了“嘴巴”这个词语会把单独出现的“嘴”字再认为“巴”。针对于他们这种不经意的出错,我们要给于机会,允许幼儿出错,不能动不动就加以指责,这样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信心;相反的,要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抱以宽容心,平常心,耐心地引导他们正确认读,他们才能让他们有继续学习的动力。例如:幼儿认读“一眨眼”时常出错,他们一看见“眼”字就不约而同地读成“眼睛”。成人要用各种方法让幼儿知道两张卡片的区别:“眼睛”有两个字宝宝,而“一眨眼”有三个字宝宝,特别要让幼儿注意到“一眨眼”最前面的字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字。通过比较认识,幼儿就能轻松认读,不容易出错。

三、激发好奇心,寓教于乐

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爱玩、好动,因此,把科学认读活动作为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愉快的心情下认读汉字,是学好汉字的关键。[3]陈鹤琴指出:“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想接近。一接近,那就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要经常开展一系列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吸引幼儿注意力的认读活动。例如:

游戏一:我来说,你来做

玩法:教师读出卡片上的汉字“耳朵”,幼儿则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耳朵;教师出示“小脚丫”三个字的词语,幼儿就跺跺小脚。此游戏趣味性较强,可多次变换字卡顺序,激发幼儿活动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进行认读活动,教师和幼儿都能“乐在其中”。

游戏二:躲猫猫

玩法:出示两张一样的汉字卡片,将其中之一藏到教室的一个角落,藏时请幼儿闭上眼睛,当幼儿睁开后,请幼儿说出“谁”藏起来了,再请说得最快的幼儿去寻找字宝宝。幼儿争强好胜,活动的主动性较高,乐此不彼。

游戏三:猜猜我是谁

玩法:在角色游戏表演中,教师把“熊猫医生”等名称汉字贴在表演者的头饰上,然后就指住头上的汉字问:“我是谁呀?”幼儿就会一起说:“熊猫医生”。随着他们的回答,扮演者一个一个地指出汉字,然后表演故事。借助表演过程,幼儿被深深地吸引了,认读的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愉快而又不费力地就接受了汉字。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幼儿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活动中互动交流和讨论自己的想法,激发幼儿认读的主动性,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巩固复习,养成习惯

幼儿经常把认读过的材料忘得一干二净,其实认读效果不理想,复习至关重要。[4]复习的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全部的时间用来反复识记;另一种是只把部分的时间用来反复识记,而另一部分时间用来尝试回忆。幼儿选择后一种比较有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数量随时间的进程而递增,且递增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所以刚认读过的汉字要及时复习,尽量抢在遗忘之前,否则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复习的时间安排要先密后疏:开始复习时,间隔时间要短些,次数要多些,随着遗忘速度减慢,复习时间间隔可以逐渐拉长。例如:刚认读的汉字,一天后复习一次,过两天再复习一次,然后一周后复习一次,最后一个月复习一次就可以了,这样幼儿就不再容易遗忘。

除此以外还需要经常复习,要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例如:在幼儿午餐时,可以出示认读材料:鱼元、肉、青菜、萝卜、土豆等和午餐食物配对的卡片读物;在音乐游戏中找到反面带有字宝宝的小树叶,送到相应的大树妈妈身边;请幼儿找到家中自己能认识的字宝宝,带到幼儿园语言角来说一说等等。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后,学习效果会得到有力的巩固,也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应有固定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复习认识过的字,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五到十分钟即可,但要坚持。再把汉字张贴在活动室相应的地点,便于幼儿识记练习。

五、情境教学,生活即教育

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渗透着汉字,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自然环境,扩大视野,面向幼儿的生活,通过参观、游览,在实践的过程中直观感知识字。[5]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重视自然情景的教育作用,他经常带领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细心地观察、体验大自然之美,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幼儿认识事物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无意识心理状态,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比如在园内学习中,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大、中、小班班牌、标语,再帮助幼儿认识少量的生字;外出参观时,路边的广告牌、厂牌、横幅、商店招牌、巨型灯箱广告等等都能成为成人有意识教学的课本。

家庭是幼儿人生的始发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向导。幼儿科学识字教育的成功,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应鼓励父母和幼儿一起认读,幼儿识记效果会更好。在开家长会时要向家长们讲明幼儿科学识字教育的原理和方法,鼓励家长制作字卡,在家里的家电、沙发、门窗、橱柜、装饰物等地方贴上相应的汉字,随时引导幼儿认读。这样幼儿就会爱学、乐学,还能激发孩子和父母交流的积极性。带孩子外出时,也要和孩子一起寻找马路上的汉字。这样,科学认读就自然地走进了孩子的生活。

2001年教育部把“科学认读,发展语言及思维研究”作为“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的一个子课题,进行“科学认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对幼儿进行“科学认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这既是幼教改革不断更新的要求,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幼儿在学习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愉快主动的学习者。在认读的过程中,要以《纲要》为准则,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资料

[1] 乔建中.现代心理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2

[2] 沈扬.在区域游戏中激发小班幼儿科学识字的兴趣.科学认读网,2007.12

[3] 唐淑,钟绍华. 中国学前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50

[4] 乔建中. 现代心理学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7

[5] 肖成全. 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0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玉米制品及其生长过程。

2.乐于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活动。

3.在剥玉米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玉米棒、煮熟的玉米、玉米饼、玉米面粥、玉米花。

2.玉米生长过程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谜语:一物生得真奇怪,腰里长出胡子来,拔掉胡子剥开看,露出牙齿一排排。

2.出示玉米实物,幼儿边剥玉米边观察玉米,说说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玉米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结:玉米的外形是长长的,像一根棒棒,从根到尖逐步变细;玉米粒是一列列排的,掰开来是一粒粒的;玉米有很多种,颜色上分有黄玉米、紫玉米、彩色玉米等。

3.讲一讲玉米的生长过程。

(1)出示课件(玉米成长的过程),让幼儿观察玉米的生长。

(2)玉米田里的玉米茎是怎样生长的?玉米的头上还有什么?

(3)玉米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

教师介绍:玉米有雄花和雌花,雄花长在最顶端,风一吹,就会飘下花粉,雌花和雄花的花粉碰到一起,授粉后越长越大就慢慢长成玉米,长成后的玉米头上还有着玉米须,当玉米成熟,就可以采收了。看,剥开玉米苞片,是一颗颗黄澄澄的玉米粒呢!

4.玉米全身都是宝。

(1)玉米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食物,人们都非常喜欢,也很有营养。你们吃过玉米做成的食物吗?(幼儿回答)

(2)出示玉米做成的食物视频,引导幼儿说一说,玉米是怎样变成这些好吃的东西的?

教师小结:玉米也叫苞米,它可以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玉米须还可以煮茶,清凉可口,可以消暑,还可以清除肠胃里的细菌,保持肠胃里的清洁。玉米杆还可以产生沼气,也可以当做燃料使用,玉米叶可以喂牲畜,作为牲畜的食物。玉米真是个宝呀!大家快来尝尝吧!

5.食物品尝会。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玉米食物进行品尝,然后说出不同的玉米食物味道是怎样的。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3、一个生日蛋糕。活动与指导: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2、“小客人”来排队。

二、去青菜奶奶家

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

1、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2、分生日蛋糕。

3、一起吃蛋糕。活动后思考: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鞋,感受它们的美和多样性。

2.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鞋子,知道穿鞋要合脚。

3.尝试对鞋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大小、颜色、形状、用途不同的鞋子。

2.装有各种鞋子的“神秘箱子”。

3.鞋子的分类标志卡、鞋架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礼物-“神秘箱子”,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鞋的名称和用途。

教师逐一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说说高跟鞋、大头皮鞋、旅游鞋、拖鞋、溜冰鞋等的用途,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鞋子展览会

1.引导幼儿用配对的方法将鞋子布置成展览会。

幼儿用配对的方法寻找箱子里和地板上散乱的鞋子,把它们整齐地摆在教师指定的地方。

2.幼儿参观“鞋子展览会”通过看看、摸摸、比比、说说,感受鞋子的美和多样性。

教师随机观察、引导,帮助幼儿注意各种鞋子的不同质地。

三、探索交流

1.鼓励幼儿自主寻找喜欢的鞋子,并穿一穿、试一试。

2.教师随机与幼儿交流,请幼儿谈谈穿上不同鞋子的感受,并组织集体交流。引导个别幼儿穿上鞋子在集体面前跳一跳,让大家一起来观察。

3.引导幼儿小结:穿鞋要合脚。

小朋友穿上合脚的鞋,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才会舒服。

四、鞋子找家

1.请幼儿按教师提供的鞋子图标,对鞋子进行分类。

2.教师边出示标志,引导幼儿如何更好地进行归类。

五、穿上合脚的鞋到户外游戏

教学反思:

本活动抓住幼儿生活中隐藏的教育契机,针对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性思维特点。以情景为引.以游戏为链,将健康、社会与数学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温馨、开放、宽松的氛围.通过变鞋——认鞋——找鞋等环节,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鞋子.感受鞋子的多样性;通过穿鞋体验.引导幼儿交流,表达穿鞋的乐趣:通过分鞋操作,引导幼儿配对、分类,初步了解鞋子的不同用途。寓教育于游戏中,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使幼儿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有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中获得了鞋子的相关经验。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7

【镜头回放二】教师将不同种植方法的大蒜分开摆放, 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当有些大蒜开始发芽时, 教师问:大头向上种的大蒜宝宝能发芽吗? (目的是想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得出“大头向上种的大蒜不会发芽”这一结论) 幼1:过几天, 我种的大蒜就能发芽。教师指着幼2大头向上种大蒜的纸杯说:它根本就没发芽, 所以大头向上种的大蒜是不能发芽的。幼2说:多浇点水, 它就能发芽。幼3说:浇水也没用, 老师说的是对的。幼4说:大头向下种的大蒜宝宝才能发芽。……教师见幼儿争论起来, 便改变了预先的教学计划, 将幼儿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 让幼儿讨论交流起来, 并在一个纸杯中用三种方法种植了蒜瓣。过了几天, 教师和幼儿惊奇地发现:三种种植方法的大蒜都发芽了。于是, 在承认自己错误认识的同时, 教师对坚持正确观点的幼儿予以表扬。 (如图3)

【镜头回放三】一名幼儿的罐子里发了一大两小的芽, 这引发了幼儿的争论。一部分幼儿认为是大蒜宝宝的芽, 理由是:别人发的芽长长的, 它发的芽也长;这芽还没长大, 长大了就像了;它有两个芽, 一矮一高……另一部分幼儿认为不是大蒜宝宝的芽, 理由是:它的芽瘦, 大蒜宝宝的芽胖;肯定是野草, 大蒜宝宝只有一个芽;它的芽细细长长的, 太尖了……面对幼儿的争论, 教师拿出一罐大蒜发的芽, 让幼儿与之比较。 (如图4)

【镜头点评】幼儿对植物探究主要关注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求等。种植植物并想要了解它的成长状况, 就要在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地观察、讨论。现来分析一下小班种植活动《种大蒜》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关注幼儿想法, 提供探究选择机会

在《种大蒜》活动中, 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的想法, 还通过制作记录表、标记贴等活动, 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选择或者想法的机会。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 一旦幼儿有新的发现, 教师就提供相应的活动记录单, 鼓励幼儿以各种形式进行记录, 并组织幼儿讨论所记录的有关问题。

二、尊重幼儿观点, 适时改变探究计划

在科学活动中, 教师应创设支持和鼓励幼儿探索的活动氛围, 学会倾听幼儿的想法, 对幼儿的想法不要急于是否评价, 而应提供一些材料和方法鼓励幼儿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从而发展幼儿的科学能力, 培养幼儿的科学品性。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常常会有事先设计好活动计划和目标, 有时往往致使教师难以灵活开展活动。比如, 教师原本想引导幼儿得出“大头向上种的大蒜不会发芽”这一结论, 但不少幼儿却持相反观点。面对这一教学中突发的事故, 教师机智地将幼儿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引导幼儿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辩论。通过辩论和此后的事实证明, 教师的结论是错误的。对此, 教师果敢地承认了自己在认识上的错误, 这体现了教师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态度, 给幼儿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三、抓住偶发机会, 深化探究关注要点

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些偶发性问题或行为, 教师要予以关注和支持, 及时抓住机会通过交流活动来推进幼儿的探究进程。

小班幼儿科学教育的快乐源泉 篇8

一、营造轻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启于思,源于疑”,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才会去探索,去尝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组织一次语言活动中,我提出了问题“秋天到了,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啊?”其中一名幼儿二话没说举起手就说“萝卜!”我向他提出了质疑,可是他还是坚持萝卜会从树上掉下来。课后我凑到他的耳边问他为什么萝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却发现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看到上面有绿色的叶子,肯定是树上结的果子。我找来了图片,和他一起看,了解萝卜成长的过程。从播种到收获,人们看到的只有萝卜叶子,而萝卜到底长在哪里呢?看到其中有一张人们正在拔萝卜的图片,他恍然大悟,萝卜原来是长在地底下的。幼儿通过自己观看图片,进行探索发现,格外开心。

和幼儿之间只有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才能让他们大胆地去观察发现。孩子们与老师没有顾忌,相当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养成了敢说敢表达自己心中想法的习惯。

二、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科学乐趣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复杂的科学操作环节来得知科学知识是不可行的。我们在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采取更轻松更有趣的手段,直接带孩子亲身体验,从观察体验中引导孩子发问从而轻松愉悦地掌握科学知识。在科学活动《春天来了》中,组织孩子到户外玩耍,感受春天,引发孩子主动思考。“小草是什么颜色的?除了小草你还看到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变化?阳光照在身上你感觉怎么样?……”这些问题原本在教室里请孩子思考的,带到户外,让孩子看到了,感受到了再说出自己的感觉,很显然,效果是非常好的。孩子们喜欢这样的科学,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原来科学就藏在我们身边。

三、投放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是通过直接接触材料、动手操作材料、充分感知材料、反复体验材料来学习科学的,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合理、科学、有序地为幼儿提供有关探索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组织孩子玩游戏《会变色的水》时,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好奇,为什么无色的水会变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呢?添加了黄色的颜料时,水会变成黄颜色,而在添加了绿色以及其他颜色的颜料时候又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抬着脑袋,睁大眼睛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抓住幼儿的兴趣,在桌面游戏的时候我提供了各色颜料和小碗,请小朋友们做同样的试验,用调羹搅拌放入颜料的水,看着水是怎样变色的。幼儿发现,水颜色的深浅和放入颜料的多少有关系,放得少颜色就比较浅,放多了就相反。同样的,我还投放了一些褪色的材料,如各色皱纹纸、易褪色的布料等。幼儿把这些材料放进小碗搅一搅,发现水一下子变了颜色。大家都是单独放一种颜色的材料在水里,这是小雨小朋友不小心把蓝色的皱纹纸掉进了放有红色颜料的水中,慢慢地水就变颜色了。“变成了紫色啦。”小雨意外叫起来,说完又把边上的其他颜色放进水里搅拌,发现水又开始变颜色了。身边的小伙伴也跟着把各种颜色逐一搅拌,发现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材料的投放很重要,新颖的材料更能调动幼儿动手探索的积极性。而准备材料时,要根据幼儿人数和组织活动的形式,尽量做到合理充足,保证数量,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三、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要全方位、多角度达到均衡

由于幼儿发现、想象、创造日益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所以现在幼儿教育更要趋向于人性化和人本化,教师要适应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尽量让幼儿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尽情让其充分发挥。活动《胡萝卜我爱你》中,请幼儿自己带来了胡萝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来了解胡萝卜的特征,知道它的营养价值。小朋友们对这样的植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自然角,请他们自己也种植了各类植物。在区域活动中,请幼儿把收集而来的材料进行归类,把果实长在地下的植物摆放在一起。亲手动手种植的植物,不但增加了对该植物的了解,而且产生了对这些植物观察照顾的积极性。每天,幼儿都会去自然角看一看自己种植的植物有什么变化。

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春天来了,班级里有小朋友带来了小蝌蚪饲养,很多幼儿都没有看到过。大家一边看着一边就在议论了,彤彤说:“小蝌蚪长大后就变成了青蛙。”“这个是黑的,青蛙是绿色的。”有小朋友反对。但是我们没有及时纠正,只是让孩子慢慢观察,发现蝌蚪的变化。同时在区域中投放一些青蛙成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作为我们教师认真细致地捕捉小班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开展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也是激发小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丰富小班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高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技能的重要途径,使小班幼儿科学教育更好地发挥较好的效果。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自由、大胆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要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取广泛的经验,激发探索、发现的热情及对科学的向往。同时还要多给他们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科学真正的主人。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幼儿对物体飘落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记录自己的观察。

3、幼儿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物体飘落的样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泡沫垫、平衡木、鸡毛、雪花片、树叶、纸条、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及重点指导:

一、认识材料。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给了大家一些礼物,我们一起看看都是些什么?”小朋友一一认识这四种材料,能说出名字。“想想,这些礼物可以用来玩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

1、“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落下来的?”老师示范树叶飘落,小朋友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小朋友只能说出是飘下来或飞下来等,进一步引导其在空中的动作。

2、“我们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它们又是怎样落下来的好吗?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篮子里的材料,但可别忘了玩儿过之后得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要不它们的爸爸妈妈得着急了”。

3、幼儿自己摆弄各种材料,老师引导小朋友用语言说自己发现××是怎样落下来的,个别能力较强幼儿引导其进行物体间的比较,先从飘下来的空中动作比较。接下来可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飘落的快慢差异,“××小朋友,我们俩一起放下看看能发现什么?”。

4、在飘落过程中先在地上进行,可能有小朋友会自己站到平衡木上去,引导小朋友发现站得高飘下来观察得更清楚,时间更长一些。鼓励其他小朋友也试试。

5、“小朋友,你们看,它们在空中的样子,像是在干什么呢?”先个别引导,“那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鼓励孩子在垫上学树叶落下的样子。激发其他小朋友想学的欲望。

6、放音乐伴奏:“咦!这个小朋友真有趣,他变成了××,是这样飘落下来的,我们也去试试吧!请在做动作的时候注意别撞着朋友了。”幼儿和老师一块用身体语言表现物体落下的动作。

三、做记录并介绍。

1、“小朋友,你们发现每种物体落下的动作,它们一样吗?那边有纸和笔,我们一起去把你们观察到它们是怎样落下来的情况做个记录好吗?请小朋友在贴有物体对应的下面记录,画好后将笔的帽子盖上,再送回家”。

2、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记录。

【教学反思】

开始,引题小树叶。出示一片小叶子,老师问及:看,这是什么?小朋友马上回答:是树叶。教师总结:是一片小叶子。请幼儿跟着说一遍,为下文的诗歌做铺垫。

教师先念一次儿歌,请小朋友说说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中的内容,结合图谱,教师分先后拿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什么?然后教师在归纳总结,完整性的复述一遍。

好模仿一直是幼儿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动静结合也是活动的阶段性过程,教师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动作上的创编,部分幼儿已经开始进行模仿。在老师要求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时,大多数幼儿会做动作,但要求念儿歌,只有个别幼儿能够轻轻的跟着念。

因此活动的难点还是需要不断地额加强和巩固。

在下一个环节中,游戏:我是一片小树叶,幼儿都分到2片叶子,变成了飞舞的小树叶。在游戏中,幼儿表现的还是非常愉悦的。本次活动的延伸段,教师可以直接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创编,或者请幼儿来说一说。可以适度扩充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小班优质科学教案《我飘啊飘》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103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马路》》:小班教案《马路》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识别马路上的标志,积累运用标志来找路的生活经验,探索、发现生活中马路的多样性及特征,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马路》教案吧。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10

《罐子的声音》

(赠送视频+ PPT课件、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音乐的乐趣。

3、能大胆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装有米、红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

1、教师摇动手中空罐子,引起幼儿注意教师:听听,罐子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的啊?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有没有东西。

二、基本部分

1、小魔术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那现在我要来变一个小魔术(将事先准备好的核桃装入罐中,摇动)你们再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啊?猜一猜,里面有东西么?

2、幼儿选取罐子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那么多罐子宝宝,你去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罐子宝宝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今天要用你的小耳朵去找找哪个罐子宝宝里面是有东西的,你拿一个有东西的罐子宝宝去坐到位置上好吗?赶快来找找。

教师:摇一摇你们的罐子宝宝,里面都有东西吗?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百度 “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3、为罐子宝宝分类教师:听一听,你的罐子宝宝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和旁边的小朋友的罐子宝宝的声音一样吗?我们来为罐子宝宝找朋友好吗?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了。

(1)为第一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坐在一起。

教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摇一摇他的罐子宝宝,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你的罐子宝宝和他的是不是好朋友,是好朋友的话就赶紧上来和他站到一起。你们是好朋友,好朋友要坐到一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让一个位置好不好?

(2)为第二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坐在一起。

教师:他们的朋友已经找到了,现在老师来帮你们找朋友好不好?请你们听听,谁和我是朋友。是我的好朋友的赶快上来,我们坐在一起。

(3)为剩下的小朋友的罐子宝宝找朋友。

教师:现在请没有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上来,我们一个一个摇一摇手中的罐子宝宝,听听谁是谁的好朋友。哦,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坐在一起。

(4)按声音的不同将罐子放在一起。

教师:现在我们的罐子宝宝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让他们休息一下,把他们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吧。好朋友要放在一起的哦。

4、认识罐中的东西教师(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吗?老师今天在这三个罐子里啊,放了这三样东西。这是什么?我们吃饭烧饭的米宝宝;还有一种,你看这是什么啊?豆宝宝,豆沙就是这个做的;还有一种是核桃宝宝。放了这三种东西,你猜猜,谁是核桃宝宝(分别摇动罐子)这是核桃宝宝吗?那这是什么宝宝呢?这个是什么宝宝?

5、幼儿拿回自己的罐子教师:现在请你们拿回你们的罐子宝宝,米宝宝、红豆宝宝、核桃宝宝。

6、游戏:警察叔叔红绿灯教师:我们要来做游戏了,是什么游戏呢,我们要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喽。(拿卡片反面红色)警察叔叔拿出这个,红灯,大家都不可以发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百度 “幼教分享韩老师” 优质公开课视频、教案、PPT分享

出声音,警察叔叔翻过来,就你来出声,会不会?先保护好自己的罐子宝宝。眼睛要看仔细哦。(翻一张卡片)谁摇啊?对,是米宝宝,小朋友们真聪明。(翻回卡片)停!(翻过另一张卡片)来看看(幼儿摇)对,(翻过卡片)这样呢?(幼儿停止)(再翻最后一张卡片)现在呢?

教师(准备卡片):现在我们开始喽,速度很快的。核桃宝宝摇一摇,米宝宝摇一摇,红豆宝宝摇一摇。(两遍游戏)

三、结束部分

1、配乐游戏教师:老师要来唱一首歌了,然后和警察叔叔一起让你们发声音的,这个声音会很好听的。开始喽!红豆宝宝请你摇一摇,米宝宝请你摇一摇,核桃宝宝请你摇一摇,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歌唱速度加快!三遍)。现在老师啊请来了一个乐队,乐队的声音也是很快,所以你们的耳朵要听好,眼睛要看好哦。好,全体起立。(伴随音乐一起游戏,背景音乐为《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恩,很好,我们和老师们再见好吗?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11

《幼儿园教育纲要》再次强调了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正是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重要表现。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题教育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质疑,以问题来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上,将幼儿愉快地领进科学的殿堂。

一、以“兴趣”为突破口,研究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

1、观察生活 寻找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由于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原有的经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一年来,我们选取了水、冰、面粉、磁铁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探究内容,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对事物的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的、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多元的发展。

2、创设情境 萌生问题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的环境,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环境,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成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往往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供材料 解决问题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尤其是对那些变化的环境和事物。而这一过程就是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幼儿探究相适应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丰富多样、吸引孩子的兴趣,还要具有新颖性和探究性。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与探究有关的新材料,形成一个变化的、新的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关注。

二、以“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1、以启发生问题 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巧妙提出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

2、以妙语答问题 保护问题意识

孩子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但是无论问题价值高低,我们都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问题,正确地加以引导。要呵护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幼儿逐步形成敢问、愿问的习惯,养成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的习惯。

3、以反问追问题 深化问题意识

反问,即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反抛给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幼儿的心理状况,适当改变问题的角度或提升问题的内涵。

4、以探究解析问题 强化问题意识

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单靠间接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他们亲身的体验、操作和探究才能获得。教师要针对孩子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亲近自然、认识生活,在亲历亲为中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提问的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科学活动对小班幼儿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近一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在积极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他们相互交流、对话,思维更具条理性;在科学活动、科学发现室、自然角中,他们能关注到事物的变化,在一些现象的启发下,就其背后蕴涵的浅显的科学原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和自豪,萌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和谐、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中

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幼儿积极提问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力争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这样幼儿才能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 “自由思考” 、“自由表达”, 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五、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问题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不强,在教学设计上毫无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提不出好的、精彩的问题,就很难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谈不上幼儿解决问题了。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问题意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正确的科学态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幼儿共同研究思考。

六、在解决“老问题”和“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学起于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思,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提出新的问题。幼儿在由“老问题”到“新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中,伴随着原有问题的解决,会不断涌现出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在享受到因解决原有问题而带来的成功的快乐之后,幼儿会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去迎接新问题的挑战。这样幼儿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中得到很大进步。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12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变的水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知道水的特性。

难点:知道水的用处,爱惜水资源。

活动准备: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推荐课件:《有趣的水》PPT课件

下载地址:http://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2、猜想、探索

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3、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4、通过操作、进行验证

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941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认识白天黑夜》含反思》:小班教案《认识白天黑夜》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观察力、想象力,有观察白天与黑夜的兴趣,了解它们的明显不同,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认识白天黑夜》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小班科学优质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口的大小、形状等特征寻找相应的瓶盖。

2、在探索活动中,尝试用“拧”、“按”的方法为瓶子盖盖子。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城堡场景;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1、师:孩子们,你们听说过瓶子王国吗?今天我们要去瓶子王国哦,来我们开上小火车出发咯!(进场音乐)

(边走边说)快看好多的瓶子啊!欢迎来到瓶子王国!

2、师:瓶子国王来了,孩子们快和瓶子国王问好。

师:诶,你们看瓶子国王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瓶子国王的表情,请幼儿猜测国王发愁的原因)

3、国王说:我的瓶子城墙啊,前两天一阵大风把瓶宝宝的帽子给吹落了,诶,真发愁!孩子们,你们能帮瓶宝宝戴上帽子吗?

二、幼儿初步尝试为瓶子找盖子。

1、幼儿第一次自主探索。

师:我们一起来找找,然后给瓶宝宝戴上帽子吧!(操作音乐)戴好帽子的瓶宝宝还放到城堡来哦!(幼儿操作)

师:真棒!都给瓶宝宝戴上了小帽子。好啦,我们坐到后面小椅子上去吧!

2、集体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师:你帮哪个瓶宝宝找到帽子的呀?你怎么知道这顶帽子就是这个瓶宝宝的呢?(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孩子们,你们真聪明,用了这么多方法给瓶宝宝找到了帽子。

师:我们来看看瓶宝宝戴的帽子合不合适?(找到大小不合适的)看看这个瓶宝宝的帽子合适吗?(摇一摇帽子掉了)为什么会掉呢?要注意瓶宝宝帽子的大小要看看好哦!有的瓶宝宝帽子大,有的帽子小,那你能帮它找到合适的帽子吗?

师:(拿到松的帽子)戴上了合适的帽子,我们看看(摇一摇帽子掉了)帽子怎么又掉了?谁来帮它戴戴紧?

师:你们看,现在这个瓶宝宝的帽子还会掉吗?刚才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戴上帽子,转一转,拧一拧)

师:(拿到按得瓶宝宝)这个瓶宝宝,(摇一摇帽子掉了)这个帽子也没戴好,谁来帮帮他?(个别幼儿示范)拧一拧,能戴紧吗?看来得换个方法试试,谁能把这个瓶宝宝帽子戴紧不掉呢?

师:原来有的瓶子宝宝,戴上帽子不能拧一拧,得按一按。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戴上帽子,按一按,按一按)这个瓶宝宝的帽子也戴好了。

总结:我们在给瓶宝宝找帽子的时候,可以看看瓶宝宝和帽子的大小,还可以看看有的瓶宝宝帽子的颜色和身上的颜色很像呢,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快地给瓶宝宝找到合适的帽子了。戴上之后有的得拧一拧,有的得按一按,这样帽子才能戴紧哦!

三、再次尝试,找到合适的帽子戴戴紧。

师:瓶子城墙还有很多瓶宝宝帽子戴的不合适,有的太大,有的太小,有的还松松的没戴紧,快再来帮帮忙吧!我们帮这些瓶宝宝找到合适的帽子,别忘了还得把瓶宝宝的帽子戴戴紧哦!(操作音乐)

四、变魔术:瓶子乐器

师:你们帮瓶子宝宝都找到了合适的帽子,国王心里真高兴啊!国王还准备送给我们每一个小朋友一个瓶宝宝呢,快选一个你喜欢的瓶宝宝坐到小椅子上去吧!

师:现在我们要让它变成一个会唱歌的瓶宝宝哦,你们看这里有许多小纽扣,待会儿放进瓶宝宝肚子里,戴上帽子,把帽子戴戴好,戴戴紧。我的瓶子宝宝就会唱歌咯!你们听!

师:孩子们赶快来试试吧!(幼儿操作放纽扣,巩固练习)(结束音乐)

师:我们一起来和瓶宝宝唱歌跳舞吧!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上一篇: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下一篇:幼儿园健康指南